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2018-01-11 14页 doc 34KB 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管理大师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院 学院 专业班级 物流1104 小组成员 靳志涛 刘源 蔡波 刘浩 李同彬 张春艳 李漓波 陆倩倩 目录 1简介????????????????????????????????????????????????????????????????????????????????????????2 2深远影响?????????????????????????????????????????????????????????????????????????...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管理大师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院 学院 专业班级 物流1104 小组成员 靳志涛 刘源 蔡波 刘浩 李同彬 张春艳 李漓波 陆倩倩 目录 1简介????????????????????????????????????????????????????????????????????????????????????????2 2深远影响????????????????????????????????????????????????????????????????????????????????2 3国际权威媒体???????????????????????????????????????????????????????????????2 4生平????????????????????????????????????????????????????????????????????????????????????????3 5德鲁克的全部著作年表??????????????????????????????????????????????????????4 6彼得?德鲁克部分文集??????????????????????????????????????????????????????5 7详细生平???????????????????????????????????????????????????????????????????????????????6 8 企业管理警句??????????????????????????????????????????????????????????????????????7 9 对中国的影响??????????????????????????????????????????????????????????????????????8 1 1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大师。 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2深远影响 “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赵曙明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盖茨 ——微软总裁 比尔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3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2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4生平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 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 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 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彼得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3 彼得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5德鲁克的全部著作年表 - 1939 1.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2. 《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 1942 3.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1946 4. 《新社会》(The New Society) - 1950 5.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 1954 6.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 1957 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 - 1957 8.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1964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1966 10. 《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 1968 11.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 1970 12. 《人、思想与社会》(Men, Ideas and Politics) - 1971 13.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 1973 14. 《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 -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15.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1977 16. 《管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 1977 17.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 1978 (autobiography) 18. 《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 - 1979 19. 《动荡年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 1980 20. 《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 1981 21. 《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 1982 22. 《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 1982 23. 《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 1984 24.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1985 2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 - 1986 2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 - 1989 4 27.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1990 28. 《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 - 1992 29. 《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 1993 30. 《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 - 1993 31. 《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 1995 32. 《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 -1997 33. 《德鲁克论管理》(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 1998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9 34. 《 35. 《德鲁克精华》(The Essential Drucker) - 2001 36.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 2002 37. 《功能社会》(A Functioning Society)- 2002 38. 《德鲁克日志》(The Daily Drucker) - 2004 39.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6彼得?德鲁克部分文集 彼得.德鲁克文集,卓越总裁的“御人术”.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质量在于过程.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制造业面临两难处境.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战略规划的是与非.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统一市场的多元化经营.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浅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没有永远的领导者.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看清自己是成功迈出“自我管理”的第一步.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经理人要学会管理自己.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高效经理人为何高效.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高层管理的结构.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反面意见:正确决策的“守护神”.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多元化的技术规则.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德鲁克看如何“领导”领导.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变革的引导者 必须遵循的4个原则.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pdf 彼得.德鲁克文集,帮助小企业经营.pdf 5 7详细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 ”的概念,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6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8企业管理警句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7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9.德鲁克说:真正卓越的企业,往往是波澜不惊,枯燥和乏味的。企业更需要沉静的领导,而不是膜拜的偶像。费尽心思调动员工积极性,要求员工保持饱满的激情,恰恰是企业经营缺乏底气的表现,只有建立理性的文化,氛围,只有大胆的剖析企业的长处短处于员工,只有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企业,才有可能不断成功,走向卓越 9对中国的影响 德鲁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十分关注,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赵曙明说:“80年代我曾经到过中国,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能够取得成功应该也有很多特有的东西值得。我很想再去中国看一看,但现在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8 德鲁克致中国管理者: 德鲁克说,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工商业、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以及医院都急需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是,技术和资本仅仅是工具而已。它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而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 迅速培养称职的管理人才和创业者,使他们能与世界顶级强手竞争,显然是中国最需要的,也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 德鲁克对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给出如下提示: 1.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2.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3.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4.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5.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是必须学到的 [1] 9
/
本文档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