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电话线实验报告

电话线实验报告

2018-09-05 12页 doc 27KB 2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电话线实验报告电话线实验报告 篇一:电话机装配实验报告 电话机装配实验报告 一、电话发展历史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8世纪。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 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一直沿用至今。1861年,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利用声波原理可在短距离互相通话,但无法投入真正的使用。 而贝尔是注定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人,他系统地学习了人的语音、发声机理和声波振动原理,在为聋哑人设计助听器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导通和停止的瞬间...
电话线实验报告
电话线实验 篇一:电话机装配实验报告 电话机装配实验报告 一、电话发展历史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8世纪。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 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一直沿用至今。1861年,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利用声波原理可在短距离互相通话,但无法投入真正的使用。 而贝尔是注定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人,他系统地学习了人的语音、发声机理和声波振动原理,在为聋哑人设计助听器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导通和停止的瞬间,螺旋线圈发出了噪声,就这一发现使贝尔突发奇想——“用电流的强弱来模拟声音大小的变化,从而用电流传送声音。”1876年3月7日,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和纽约架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 1 了,两地相距300公里。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一年之内,贝尔共安装了230部电话,建立了贝尔电话公司,这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前身。 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转载自:CspeNgBo.cOm 蓬 勃 范文网:电话线实验报告)减少了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 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世界上大约有7.5亿电话用户,其中还包括1070万因特网用户分享着这个网络。 二、电话原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电话机已经像各种家用电器一样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工作 2 与生活的必需品。同时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话机的功能越来越强,然而其基本的振铃、拨号与通话功能却是每一款电话机所必备的功能。对于通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掌握电话机的基本原理并能正确地装配,是非常实用的。 工作原理: 面包型电话机电路原理见下图: 图1 电话外线接入L1、L2,当挂机时,叉簧开关HOOK接通振铃电路,目前广泛采用的程控交换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60V左右,铃流信号的电压为交流90V左右,没有振铃信号输入时由于E1和E2对直流电压是断路的,因此没有电流流入电话机,当有交流的铃音信号到来时,经R1和E1、E2后,经极性保护电路在Z1两端形成一个直流27V左右的电压,作为振铃电路的工作电源。振铃电路得电后,铃音振荡电路工作,从8脚输出铃音信号,经R6限流后,在压电陶瓷片上发出电话振铃音。当听到铃声后拿起电话机,此时电话机工作在摘机状态,叉簧开关复位,此时一方面断开E1、E2通路,L2直接接入极性保护电路,另一方面断开振铃电路供电回路,接通通话部分电路。由于通话电路阻抗较低,变会形成一个有效的摘机信号,交换机接到这个摘机信号后,回路电压变为8V 左右,作为整机的工作电源。外电源一 3 路经R8、D1在D2两端形成4.7V,为9012D提供供电。 摘机后,外电源向芯片供电,启动拨号芯片,芯片启动后,不断的对键盘不断地进行扫描,当有按键按下时,经数模转换后,从TONE脚输出双音频信号,经R9、C7、Q2等放大后传到电话网络中,与交换机进行通讯。通话中,线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息,经C8耦合后,Q1放大,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而接听电话者的说话声,则从MIC拾取后,经C6耦合、Q2放大送入线路,完成与异地的通话。 三、电阻电容等元件辨认及读数 瓷片电容:通常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其标称阻值,其中前两位数字示有效数值,第三位数字表示倍率,即乘以10的几次方。 电阻:与电容类似,不过用一位颜色表示一位数字。前两位颜色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颜色表示倍率。电阻值计算示意图: 电解电容:电容值直接标注于电解电容上,长引脚一端为正极,短引脚一端为负极。 四、焊接电路板 (一)焊接工具 1、电烙铁 电烙铁是最常用的焊接工具。烙铁使用前,应用细砂纸将 4 烙铁头打光亮,通电烧热,蘸上松香后用烙铁头刃面接触焊锡丝,使烙铁头上均匀地镀上一层锡。这样做,可以便于焊接和防止烙铁头表面氧化。 电烙铁要用220V交流电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有无损坏,并检查烙铁头是否松动; 电烙铁使用中,不能用力敲击。要防止跌落。烙铁头上焊锡过多时,可用布擦掉。不可乱甩,以防烫伤他人; 焊接过程中,烙铁不能到处乱放。不焊时,应放在烙铁架上。注意电源线不可搭在烙铁头上,以防烫坏绝缘层而发生事故。 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冷却后,再将电烙铁收回工具箱。 2、焊锡和助焊剂 焊锡:焊接电子元件,一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 助焊剂:常用的助焊剂是松香,可以帮助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利于焊接,又可保护烙铁头。 3、辅助工具 为了方便焊接操作常采用尖嘴钳、偏口钳、镊子和小刀等做为辅助工具。应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5 (二)焊前处理 焊接前,应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的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 1、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 印刷电路板可用细纱纸将铜箔打光后,涂上一层松香酒精溶液。 篇二:电话机座机实验报告 智能装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题目:电话座机 二、设计目的 1. 深入了解PIC16F877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熟练使用MPLAB-ICD仿真器及MPLAB-IDE仿真调试软件。 2.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装置设计的简单原则、步骤和方法。 3. 熟悉智能装置设计中有关的硬件设计调试,如人机界面等。 4. 熟悉智能装置设计中相关软件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三、设计内容 1. 以16F877单片机为核心,结合给出的其他元器件和智能装置实验系统原有的内容设计电话座机硬件电路。 2. 利用实验板上的按键模拟电话座机按键,利用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RS232接口进行拨号输入输出。(号码不少于8 6 位) 3. 实现电话的拨号输出及上位机模拟拨号输入、去电/来电显示功能,并能识别本机号码。 4. 实现月日显示(时钟不必运行),并可修改。 5. 利用PIC16F877自带EEPROM进行掉电保护1个亲情号码,一键输出亲情号码。(选做)。 四、设计要求 1.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设计内容及和智能装智实验系统所给出的元件,设计电话座机的硬件原理图。 2. 按照设计好的硬件原理图在实验系统上用导线搭建硬件电路。 3. 用万用表检查硬件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上电并编制简单的测试程 序分步调试各部分功能。 4. 在各部分功能实现后,编制完整的电话座机系统软件,并进行软硬件联调,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5. 按照设计内容要求测试仪表误差并做分析,给出仪表精度,完成后由教师进行验收检查。 五、 实验设备及 1. MPLAB-ICD模块与仿真头 2. 智能装置实验系统 3. 安装了MPLAB-IDE开发软件的计算机 4. 数字万用表 7 5.导线若干 六硬件原理接线图,硬件设计的思路。 见九 七、调试步骤及出现问题 ? 首先对显示电路调试,编制简单的程序实现将固定单元的数在液晶显示。 ? 编制串口通讯程序,并将结果在液晶上显示出来。 ? 编制简单的按键扫描程序,检查按键的硬件连接是否正确。 ? 每部分编制结束并调试通过后,与前面的程序依次连接成大程序并调试出结果,最终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八、软件设计图及带注释的全部程序的清单 篇三: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学 院 专 业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日 期 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实验目的 8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连续,观察呼叫连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 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综测仪)及示波器观察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实验报告内容 1.画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框图,给出系统功能,并说明它是如何由常用的蜂窝 移动通信系统在保持基本特征不变条件下合理简化而来。 TEL EX BS MS TEL SDT MS (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 BS ( Base Station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 EX ( Exchanger ) :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有线电话 SDT :实验箱 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移动台能与有线电话或其他移动台通话(或传输数据等信息)。本系统 9 可实现以下呼叫通话功能: (1)无绳手机呼叫有线电话(无线呼叫有线); (2)有线电话呼叫无绳手机(有线呼叫无线); (3)有线电话呼叫有线电话(有线呼叫有线)。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主、被呼用户才可能建立话路,进入通话: (1)被呼用户空闲; (2)主、被呼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条空闲路径。 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及MSC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及移动台 MS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 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 的。 2.主呼方从摘机、拨号、通话到挂机的各个阶段听到那些信号音。 主呼方摘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拨号音 主呼方拨号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回铃音 主呼方通话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对方的答音 主呼方挂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忙音 3.由实验结果回答,有线电话挂机时用户线是处于开路状态 10 吗, 开路。 4.画出自己话音浊音波形,给出所测基音频率,与同组同学比较。 实验二 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的测量,了解一般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二、实验内容 1.用综测仪自动跟踪测量无绳电话呼叫连续各阶段的工作信道,了解其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2.用综测仪自动跟踪测量无绳电话通话状态下切换频道操作后通话信道的改变,了解其切换频道功能。 三、实验报告内容 1.总结本实验系统的无绳电话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本实验中无绳电话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在挂机状态下座机及手机都守候在自己的专用信道上,座机还时分扫描其他19个通话信道,检测并记录其中的空闲信道。当手机主呼或被呼时,座机通过呼叫信道给手机指定存储的一个空闲信道作为通话信道,座机和手机的收发信机由呼叫信道转移到该通话信道。在后续的拨号及通话过程中一直占用该通话信道,直至挂机返回呼叫信道守候。 11 2.总结本实验系统的无绳电话在通话状态下信道切换的变换规律,并回答当下一个信道已被其它电台占用成为忙信道时还会切换到该信道吗, 如果4信道是忙信道,就切换7信道。所以当下一个信道已被其它电台占用成为忙信道时不会切换到该信道。 实验三 无线数字信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无绳电话的测量,了解一般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信令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信令调 制方式、帧结构及传输协议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用双踪示波器通过综测仪观测无绳电话无线数字信令波形,了解数据的副载波调制方式 及数字信令帧结构。 2(用双踪示波器通过综测仪观测无绳电话无线数字信令传输协议。 三、实验报告内容 1(给出以下几种操作的无线数字信令传输过程图,并注明在实验箱上查到的无绳电话系统 16位ID码,与图中IDH、IDL及L比较。最后总结出数字信令典型帧结构和信令传输过 程。 12 (1)手机拨号码1; (2)手机拨号码3; (3)手机拨号码9; (4)手机进行“闪断”操作 (5)手机挂机。 2.根椐信令传输过程中,因接收误码导致消息帧重发2次以上的现象,回答数字信令传输采 用何种差错控制方式。 数字信令传输采用检错重发,常称为自动请求重发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差错控 制方式。 实验四 信令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的测量,了解一般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测无绳座机用户线信令。 2(用示波器观测手机操作时座机对手机——座机之间无线数字信令与座机——交换机之间 用户线信令的转换、转发。 3(用示波器观测手机主呼有线电话的呼叫接续信令传输全 13 过程。 三、实验报告内容 1.画出手机呼叫有线电话的呼叫连续过程图,说明信令的传输、转发、交互及控制过程,了解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信令系统构成及呼叫接续信令过程。 2.给出实际采用的小型程控交换机用户线信令的种类及参数,说明与PSTN程控交换机用户线信令在细节上的差别,并分析为什么能正常工作。 PSTN程控交换机用户线信令: (1)监视信令 ?(馈电电压为-48VDC,用户环路电阻(包括话机摘机电阻)小于2000?,交换机向电话机直流馈电电流(环路电流)18-50mA(电话机摘机门限电流约10mA)。 ?(铃流:25?3Hz正弦波,有效值90?15VAC。 ?(拨号音:450?25Hz连续信号,电平为-10?3dBm。 ?(忙音:450?25Hz、0.7秒断续(0.35秒送、0.35秒断)信号,电平为-10?3dBm。 14
/
本文档为【电话线实验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