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3-11-05 4页 pdf 2M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845

暂无简介

举报
此情可待成追忆 兰0702(局部)董小明 140cm×40cm 2007年 当代中国画名家 9 名 家 在今天中国,对文人画的诠释,已 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我们看到, 在各类重要的展示活动中,艺术家也 正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这一 传统的理解。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 的一种共识,在今天这样一个到处飘 荡着“变革”风气的信息社会里,关注一 下人类的历史和记忆,也许更能认识人 性的价值。 董小明以他的《墨荷》表达了自己 对文人画的一种诠释。《墨荷》的作风 可追溯到文人画的鼻祖之一的米芾那 里。据传,米芾作画“不...
此情可待成追忆
兰0702(局部)董小明 140cm×40cm 2007年 当代中国画名家 9 名 家 在今天中国,对文人画的诠释,已 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我们看到, 在各类重要的展示活动中,艺术家也 正在用不同的形式达自己对于这一 传统的理解。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 的一种共识,在今天这样一个到处飘 荡着“变革”风气的信息社会里,关注一 下人类的历史和记忆,也许更能认识人 性的价值。 董小明以他的《墨荷》表达了自己 对文人画的一种诠释。《墨荷》的作风 可追溯到文人画的鼻祖之一的米芾那 里。据传,米芾作画“不专用笔,或以纸 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他的这类画 风几乎被董其昌等人排斥在正统的文 人画之外,而董小明则振而起之,自出 机杼。他取薄如蝉翼的皮纸,用墨线略 略勾出形象后,即泼水淋漓,晕染背拓, 或印之杂纸,或印之琉璃。毕后再用清 水冲洗,将所有的棱角一一磨去,使画 面的形象全都隐退到烟雨空 之中,给 人一种风行水上、自然高华的感觉。近 董小明1948 年生于香港 嗣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嗻 现中国美术学 院 嗼 版画系 嗡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嗠艺委会委员 嗣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嗣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嗣 深 圳市 文联主席 嗣 深 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嗣 深圳市文化局 艺术总监 嗣 深 圳画院院长 嗣 关山月美术馆名誉馆长 嗣 香 港艺术发展局顾问 嗣 国家一级画家 嗡 范景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 水墨都市·莫斯科 董小明 120cm×90cm 2006年 贰零零柒年 · 第十二期 2007 10 壹拾页 · 当代中国画名家 来,他又在布面上尝试这种表现手法,使画面的意 境更加开阔和深邃。这些匠心独造的《墨荷》,不 仅展现出画家精湛的造型能力和水墨技巧,还显 示一种雅致的古典修养。这种修养可以把他的画 与一系列古典的美学品质作品联系在一起。所谓 “逸”、所谓“韵”、所谓“隔”的趣味,都能从中 呈现出来。 自宋以降,画荷者历代不衰,先是“写生”,续而 “写意”,到了近代,荷花几乎成了文人画家表现自 己书法技巧的一种载体,尤其是在赵之谦、吴昌硕 等金石画派那里。“画中有诗”成了“画中有书”,因 此,一些美术史家便提出,在文人画中,实际上隐 藏着“诗画分离”的矛盾。董小明将宋人的那种擅 长表达特定空间氛围的诗意画的风格带入自己的 画中,克服了后期文人画的那种过分沉湎于笔墨游 戏的弊端,进而也唤起了我们对古代那些咏荷诗、 对那种与诗学背景相关联的画学传统的追忆: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李 《摊破浣溪沙》) 胭脂雪瘦薰沉水, 翡翠高盘走夜光。(蔡松年《赏荷》)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吴文英 《拜星月慢》) 正是由于这种追忆,使我们的思绪得以在历 史与现实之间不断地回环重复。我们不仅复现了 我们的伟大文学传统,也复现了我们欣赏绘画的 传统。古代的文人画家告诫我们,应当把作品风 格与前人的传统联系在一起欣赏。只有这样,观 众才能体会出他作画时的心境,才会使欣赏也成 上)阿霍斯初雪 董小明 68cm×90cm 2007年 下)香港速写之六 董小明 70cm×48cm 11 为一种创造活动。我们不应该把眼光仅 仅停留在画面,因为绘画常常只是一个 指号—它既指向诗歌又指向书法。 所以,如何把即兴的表达与意境的经营 这两个主题联结在一起,便成了人们最 心仪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里, 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界限消失了。在 今天的学术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 的观点:艺术中的价值和情感的力量, 不是在艺术自身的形象中,而是在解读 艺术的过程中。读董小明的《墨荷》,常 常能使我们的思绪穿过那清露未 的 景色,而沉浸到对传统的解读和回忆的 情态中,有时甚至会觉得我们回忆起自 己正在回忆,回忆起自己每次在面对米 芾的《墨戏云山》或八大的《河上花图 卷》时的那种雅致的情景。在这种情景 中,不仅是沉睡的传统被唤醒了,摆在 眼前的作品也获得了一种勃发的生机。 这是一种细腻、精微的审美经验,这种 经验有赖于艺术史的知识在创作者与 欣赏者之间反复地传递。有了这样的 经验,我们就可以说,传统不只是过去 的文化状态的一种记录,也是激发我 们艺术灵感的一种动力。同样,我们也 可以说,在人类的艺术行为中,有一种 比“惊奇”更诱人的力量—“历史的标 准”在吸引着我们。 董小明的《墨荷》,不仅以其卓越 的风格表达了他对文人画传统的一种 独特的解读,也向我们的当代艺术提出 这样的一个问题:“追忆”这一珍贵的人 性品质,是否应当成为我们艺术创造的 一个重要主题?如果今天的艺术只是为 了满足我们感官的一时“惊奇”的话,那 么,我们就应当对它的价值表示质疑。 一旦艺术也开始成为一种损坏而不是 增进我们人脑的记忆的工具—就像 不断更新换代的电脑一样,人类的前景 就令人担忧了。尤其是当我们知道,人 类曾遗忘过某种知识时,这种担忧就 更加深切了。在此,我想引用哲学家卡 尔·波普尔在其《世界的趋势》中的一 段话来结束这篇短文: 我们就像所有的动物一样,已经忘 记了阳光是可以作为食物的,也忘记了 怎样进食阳光;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未 完全重拾这套被遗忘的知识。 墨荷05022 董小明
/
本文档为【此情可待成追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