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2013-04-08 7页 doc 95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430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百科名片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目录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玛纳斯 展开 编辑本段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即为: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 编辑本段格萨尔王传 简介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百科名片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目录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玛纳斯 展开 编辑本段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即为: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 编辑本段格萨尔王传 简介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憎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 ”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 故事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夭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为了让格萨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 格萨尔王传奇 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凡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5496605.htm"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象一个能装乾坤的大宝袋,一座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大花园。它植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沃土,不仅概括了藏族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进程,揭示了深邃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其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暴君,无论是男子还是妇女,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刻画得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对以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描写得最为出色,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和故事情节来实现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萨尔》史诗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虽然众多,却没有给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觉。同是写英雄人物,但却各不相同,写格萨尔是高瞻远瞩,领袖气派;写总管王则是机智,仁厚,长者风度。嘉察被写得勇猛刚烈,丹玛则是智勇兼备。人人个性突出,个个形象鲜明。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语言优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史诗《霍岭大战》之部描述霍尔国三王兴兵去抢岭国格萨尔的王妃珠牡时,是因为霍尔国白帐王派霍尔国四乌去遍寻天下美女,乌鸦给他带回了消息:美丽的姑娘在岭国,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骏马,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肥羊,冬天她比太阳暖,夏天她比月亮凉;遍身芳香赛花朵。蜜蜂成群绕身旁;人间美女虽无数,只有她才配大王;格萨尔大王去北方,如今她正守空房。 历史意义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徽宏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 藏文《格萨尔王传》 反映了藏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纷繁的民族关系及其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格萨尔王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早已把我国各族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同样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中国各族人民追求平等、正义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藏族历史上少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不多见。本身就是一首诗篇,一首悲壮苍凉的诗篇,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一首洋溢着蓬勃生机、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诗篇,一首孕育着创造精神、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篇。从《格萨尔》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时间跨度非常之大,有一、两千年之久。从藏族的社会形态来看,自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社会,经历奴隶主专政和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农奴制时代。直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依然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广泛传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历史上藏族社会发展的凡个重要时期,都对《格萨尔》的流传、演变和发展产生过影响,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在这部宏伟的史诗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使她日趋丰富和完善,反过来讲,《格萨尔》对各个时期藏族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史上没有第二部著作,能象《格萨尔》那样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格萨尔》堪称“奇书”。 编辑本段江格尔 简介 《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卫拉特人中,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新 江格尔传奇 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蒙古人中,成为他们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约于15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当时的西蒙古或“卫拉特”地区。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後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馀部﹐长达10万行左右。“卫拉特”是蒙古族古代的一个部落名称,意为“森林之部”。 13世纪前,他们聚居在贝尔加湖以北安加拉河一带的八河流域,从事狩猎和游牧活动,后来逐渐向西南方迁徙,约于15世纪初到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目前卫拉特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几个省。新疆的蒙古族居住在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的广大牧区,共有12万多人。 故事内容 主人公江格尔两岁时,家乡遭到了蟒古斯(魔王)的蹂躏,父母被害,他父亲的好友、大力士蒙根西 江格尔汗[1] 克西日格救了他。江格尔人小胆大,三岁的江格尔,手握黄花戟,身跨枣红马,四岁时就出征,七岁时开始建功立业,宝木巴地方的臣民把他推举为圣主江格尔可汗。但蟒古斯敌人不甘失败,经常伺机侵犯宝木巴国。江格尔率领他的十二位"雄师"、三十五名虎将和八千个勇士,荡平了蟒古斯,保卫了宝木巴,扬名四十四国。以他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一个"没有冬天和严寒,四季如春阳光灿烂;没有痛苦和死亡,人人永葆青春时光;没有潦倒和贫穷只有富足和繁荣;没有孤儿和鳏寡,只有兴旺和发达;没有动乱和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异兽布满山头,牛羊马驼撒满草原;和风轻吹,细雨润田"这样一个理想的乐园和社会。这里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赞许了和平宁静的家乡,追求一个美好的没有压迫,没有自相残杀的理想乐园。希望自然界也附随人意,把人间变成没有严寒酷暑,没有风雪灾害,禽兽满山、牲畜遍地、水草肥美的永久幸福之地。 历史意义 《江格尔》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中最重要的民间文学体裁,那么《江格尔》就是这一体裁中篇幅最长、容量最大、艺术表现力最强的代表,它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从而也代表了蒙古族远古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编辑本段玛纳斯 简介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 《玛纳斯》 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柯尔克孜人民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故事内容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每一部都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部史诗长达21万多行,共2000万字。 玛纳斯 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溶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相传《玛纳斯》的创作并非来自诗人的灵感,而是来自神授,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往往在一梦醒来后突然间获得背诵百万行史诗的能力 ,这点常常不为人所信,酷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民却深信不疑。 《玛纳斯》在开篇唱道:“……为了人们的心情愉快,我给大家演英雄,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演唱怎么能行?……大地经过了多少变迁,戈壁沙漠变成了林海,绿色的原野变成了荒滩,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流传。” …… 至今,柯尔克孜人中仍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依然活在人间,可见史诗影响之深远。 历史意义 《玛纳斯》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民性和思想性的典型英雄史诗。它从头至尾贯彻着这样一个主题思想:团结一切被奴役的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生活进行不懈的斗争。表现了被奴役的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面貌,歌颂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
/
本文档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