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萨萨普培训材料

萨萨普培训材料

2018-04-02 50页 doc 1M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萨萨普培训材料萨萨普培训材料 16.1 离合器 16.1.1 离合器主要技术参数 离合器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匹配发动机 配BJ493ZQ 配491EQ1 2 型式 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液压操作 Φ250 Φ236 外径 3 摩擦片尺寸(mm) 内径 Φ160 Φ150 4 减振器 波形弹簧片加减振弹簧 5 压盘工作压紧力(N) 4800 4900 6 最大传递扭矩(N.m) 295 255 7 操纵机构型式 液压操作 8 离合器分离主缸内经×行程(mm) Φ19.05×35 Φ15.875...
萨萨普培训材料
萨萨普培训材料 16.1 离合器 16.1.1 离合器主要技术参数 离合器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匹配发动机 配BJ493ZQ 配491EQ1 2 型式 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液压操作 Φ250 Φ236 外径 3 摩擦片尺寸(mm) 内径 Φ160 Φ150 4 减振器 波形弹簧片加减振弹簧 5 压盘工作压紧力(N) 4800 4900 6 最大传递扭矩(N.m) 295 255 7 操纵机构型式 液压操作 8 离合器分离主缸内经×行程(mm) Φ19.05×35 Φ15.875×34 9 离合器分泵内经×行程(mm) Φ25.4×32 Φ20.64×24 10 离合器踏板高度(mm) 155,160 11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mm) 20,30 12 飞轮最大径向圆跳动(mm) 0.2 13 离合器从动盘最大径向圆跳动(mm) 0.7 0.8 14 膜片弹簧顶部的平面度(mm) 1.0 16.1.2 结构概述 汽车离合器是联系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总成部件,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的动力联系。其主要功用是使汽车平稳起步,配合换档,防止传动系过载。BI1027系列汽车采用膜片弹簧离合器,此种离合器是依靠其主、从动部分的摩擦来传递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分离机构切断动力,并由离合器操纵机构进行操作。离合器操纵机构采用摩擦阻力小、传递效率高、接合平顺的液压式离合器操作哪个机构。主要包括离合器踏板、总泵、分泵及油管等组成。 1、膜片弹簧离合器(图16_1_1) 图16_1_1 膜片弹簧离合器 1_离合叉回位弹簧钩板;2_回位弹簧;3_护罩;4_回位弹簧;5_分离轴承套筒总成;6_分离套筒;7_分离轴承;8_螺栓;9_离合器从动盘总成;10_波形片铆钉;11_摩擦片;12_前后减振盘带盘壳总成;13_从动盘总成铆钉;14_波形片及前减振盘总成;15_波形弹簧片;16_前减振盘;17_大_小减振弹簧;18_减振阻尼片;19_减振盘毂;20_阻尼簧压紧片;21_阻尼簧压紧片;22_后减振盘;23_空心铆钉;24_离合器压盘及盖总成;25_平头铆钉;26_离合器后盘;27_后盘连接片;28_离合器盖及膜片弹簧总成;29_压盘传动片;30_离合器盖;31_膜片弹簧铆钉;32_膜片弹簧;33_离合器分离叉;34_球形支柱弹簧;35_球形 支柱;36_螺栓;37_防尘盖;38_离合器壳 这是一种结构先进的离合器。主要由离合器压盘及盖总成24,从动盘总成9和分离机构所组成。 离合器压盘及盖总成是由一只碟形膜片弹簧32,通过铆钉31将其大端固定于离合器盖30上(小端与分离轴承接触)。从动盘总成装有二级式扭转减振器和自动补偿式吸振阻尼器。在前减振盘16上装有波形弹簧片15,两片摩擦片11铆在波形弹簧片的两面。减振盘毂19(其花键为渐开线)套在变速器第一轴上,在第一轴花键上滑动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被压紧在飞轮和离合器压盘26之间,由压盘压紧力产生的摩擦力矩,使发动机的动力由前、后减振盘16、22,通过减振簧17传给离合器盘毂进而传递到变速器。 离合器压盘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的分离是通过分离机构进行的。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其压力由分离叉33经分离轴承套筒总成5,压向膜片弹簧分离指端,使离合器分离;放松时,压盘总成靠膜片弹簧回复时的弹力,压紧从动盘总成使离合器接合。 2、离合器操纵机构 上述离合器的操纵机构为液压式操纵机构,由离合器管路系统和离合器踏板机构两部分组成。离合器管路系统由离合器总泵、离合器分泵和油管等组成。离合器踏板机构由离合器踏板总成、踏板支架、踏板轴销轴套和踏板回位弹簧等组成。 (1)离合器总泵(或称分离主缸)(图16_1_12)为单活塞式总泵。主要由主缸缸体、活塞、皮圈、皮碗、回位弹簧、推杆、主缸护罩和推杆叉总成等零件构成。 1 2 3 4 5 6 7 8 图16_1_2 离合器总泵 1_离合器总泵油杯;2_进油管接头;3_离合器主缸缸体;4_离合器总泵安装螺柱; 5_离合器主缸保护罩;6_离合器主缸推杆;7_螺母M8;8_推杆叉总成 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主缸推杆使主缸活塞移动,主缸活塞复位弹簧被压缩,当活塞皮碗将补偿孔关闭后,管路中油液受压,压力升高,在油压作用下,分泵活塞移动,并推动分泵推杆总成移动、使分离叉移动,从而拨动分离套筒移动、分离轴承压向膜片弹簧分离指端,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使离合器压盘后移,放松对从动片的压力,使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当 放松离合器踏板时,分离拨叉、分泵活塞、主缸活塞等在各自的回位弹簧作用下迅速回复原位,使离合器进入接合状态。 (2)离合器分泵(或称工作缸)为单活塞式。离合器分泵(图16_1_3)由分泵缸体1、分泵活塞5、活塞皮碗4、分泵防尘护罩6、分泵推杆7、放气螺塞总成2、球面螺母8、调整螺母9、挡圈10等构成。分泵端部的推杆与离合器分离叉连接。分离时,制动液自油管接头经进油管孔进入,分泵活塞在液压作用下移动,由推杆推动分离叉使其拨动分离套筒移动,离合器压盘后移放松对离合器从动盘压力,离合器实现分离。 图16_1_3离合器分泵 1_分泵缸体;2_放气螺塞总成;3_回位弹簧;4_活塞皮碗;5_分泵活塞; 6_分泵防尘护罩;7_分泵推杆;8_球面螺母;9_调整_螺母;10_挡圈 (3)离合器踏板机构及离合器主缸组件安装在驾驶室内,主要由离合器踏板、踏板支架、踏板轴销轴套和踏板回位弹簧等组成。主缸通过管路与离合器分泵相通。踩下离合器踏板,分离主缸中产生一定的油压,通过传动液体倒离合器分泵,分泵活塞移动,推动离合器分离杠杆拨叉使其拨动离合器分离套筒移动,压缩膜片弹簧分离指端,从而放松对从动盘总成的压力而使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 16.1.3 检查及修理 当离合器和离合器操纵机构从车上拆下来后,应对各零件进行检查,并予以必要的修理。 1、离合器总成的检车及修理 (1)离合器从动盘总成的检查 ?从动盘磨损的检查 测量从动盘两面铆钉的深度(即从摩擦片表面到铆钉头的深度,如图16_1_4中的t)如磨损量等于或小于使用限值(表16_1_1)时,应更换从动盘总成;如果铆钉松动,应予重铆。 测量铆钉深度 图16_1_5 从动盘轴向偏摆的检查 图16_1_14 ?离合器从动盘轴向偏摆的检查 在从动盘总成外端距边缘2.5mm处测量其摆度(图16_1_5),如超过装配值(表16_1_2)应予校正或更换。 ) 表16_1_1 铆钉深度尺寸(t 项 目 标准尺寸(t) 使用限值(t) 膜片弹簧离合器从动盘 2mm 0.3mm 表16_1_2 摆差允许尺寸 项 目 测量部位 标准值 使用限值 膜片弹簧离合器从动盘 距边缘2.5mm处测量 0.15mm 0.8mm (2)离合器膜片弹簧检查 离合器膜片弹簧如果出现永久变形,分离指端与分离轴承接触处磨损迹痕,深度大于0.6mm,膜片弹簧开裂等现象时,应予以更换。 (3)离合器压盘检查 检查压盘的工作表面磨损沟槽超过0.5mm,或平面度误差超过0.2mm时,应磨削平面,其粗糙度技术要求为Ra0.8m,磨削总限度不超过1.5mm。磨削后应进行静平衡试验。 , 2、离合器分泵机构零件的检查及修理 (1)离合器壳。检查离合器壳有无裂纹和变形,如有应予以更换。 (2)离合器分离轴承。洗净轴承座圈,检查分离轴承的磨损与损伤情况,旋转应圆滑,无异响,否则应更换。 (3)分离套筒和分离叉。检查分离套筒耳部和分离叉的接触平面的磨损或损伤情况,如磨损不均匀应予以修磨、磨损量超过1mm应更换。 3、离合器操纵机构的检查及修理 (1)离合器踏板机构。检查离合器踏板机构中所有轴、衬套等回转部件配合面的磨损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 (2)离合器总泵 ?检查缸体和活塞的磨损程度,如缸筒圆柱度误差超过0.025mm时,应修整到不大于0.01mm;磨损或损坏程度严重应予以更换。主缸缸体与活塞的配合见表16_1_3。 表16_1_3 总泵缸筒与活塞配合(mm) 项目 标准尺寸 使用限值 0Φ15.87 主缸活塞尺寸 ,0.03 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 0.02,0.06 0.12 ?检查分离主缸回位弹簧的断裂、损坏和弹簧弹力,必要时予以更换。 (3)离合器分泵检查。检查缸筒和活塞的磨损程度,如缸筒圆柱度误差超过0.025mm时,应修整到不大于0.01mm,如磨损或损坏严重应予以更换。分泵缸体与活塞的配合见表16_1_4。 表16_1_4 分泵缸筒与活塞配合(mm) 项目 标准尺寸 使用限值 0Φ20.64 分泵活塞尺寸 ,0.04 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 0.02,0.06 0.12 16.1.4 装复与调整 将拆下来的离合器和操纵机构的零件,按照修理标准检查和修理以后,就可以进行装复,装复完毕后应加以调整。 1、以离合器盘毂花键孔定位检查从动盘总成的摆差(图16_1_5),用百分表在摩擦片离 外边缘2.5mm处测量,其摆度不得大于0.8mm,否则应进行校正。 2、离合器盖总成动不平衡量不大于28g.cm;从动盘总成动不平衡量不大于15g.cm。 3、把离合器总成装在发动机以前,要擦净发动机飞轮的磨擦表面,离合器摩擦片上不得有油污。同时,在离合器分离轴承套筒、分离叉、分离叉球形支柱和推杆球形螺母的配合表面上涂一薄层润滑油。 4、离合器装复时,将装调好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和压盘及盖总成先后装在飞轮端面上(注意应使从动盘总成的离合器盘毂短端在前)。为保证两总成和飞轮同心,选用一根花键芯棒(可用变速器第一轴代替)插入飞轮上的前导轴承中,将从动盘总成定位,再用飞轮上的定位销将压盘及盖总成进行定位装配,并用螺栓紧固。 5、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装复与调整 装复: (1)分离总泵的装复与检验。装复前零件应彻底清洗,皮碗、皮圈应浸润制动液。要防止总泵缸筒内壁油孔以及活塞上油孔发生堵塞阻滞现象。 ?总泵的装复。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装复后的检验。 ?总泵活塞皮碗应保证密封。当活塞向前推动及迅速回位时,不应有制动液从该部位渗 漏。 ?在13Mpa油压下进行密封性试验。保证5秒不得产生渗漏现象。 (2)离合器分泵的装复和检验。装复前零件需彻底清洗,活塞和皮碗应浸润制动液。 ?离合器分泵的装复。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装复后的检验。 ?装复后,应保证工作灵活、轻便、不应有阻碍和卡死现象。 ?在13Mpa油压下进行密封性试验。保证5秒不得产生渗漏现象。 (3)离合器管路的装复 ?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 ?装复时,各离合器油管及接头应注意清洁,接头连接紧固应保证管路畅通和接头无渗 漏。 (4)离合器踏板机构的装复 ?装复前所有销、轴和销孔等回转件的配合面应清洁污垢,并需涂抹一薄层润滑脂。 ?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装配。 ?装复后各回转件应连接可靠、运动自如。 ?将装复好的离合器踏板机构总成安装到驾驶室前围板上,并分别用连接螺栓、螺母紧 固。 调整: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通常是离合器膜片弹簧分离指端与离合器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即离合器分离间隙)及离合器总泵推杆与活塞间的间隙共同反映到踏板上的非工作行程。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也就是调整上述两个间隙。但BJ1027离合器膜片弹簧与分离轴承之间无间隙。其工作原理是:在不踩离合器时,离合器分泵内因有一弹簧作用在分泵活塞上,活塞通过推杆作用在离合器拨叉一端,离合器拨叉另一端压在分离套筒上,分离套筒上的分离轴承因此压在膜片弹簧小端,只要离合器运转,分离轴承就跟着膜片无负荷运转。此种结构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就是总泵推杆与活塞的间隙了。 ?总泵推杆与活塞间隙的调整:调整时,先拧松总泵推杆上的锁紧螺母,逆时针旋转推杆使之与活塞轻轻接触,顺时针旋转推杆约3/4圈,拧紧推杆锁紧螺母,使分离主缸推杆端部与活塞的间隙约为0.5,1mm。 ?离合器踏板高低位置 在保证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情况下,离合器踏板的高、低位置是通过调整限位螺钉来实现的。调整如图16_1_6所示。松开限位螺钉的锁紧螺母,顺时针旋转螺钉。螺纹伸长,踏板降低;反之则升高。应调整使离合器踏板中心面至驾驶室地板的高度为155,165mm,然后拧紧限位螺钉锁紧螺母。 图16_1_6 离合器踏板高低位置的调整 ?离合器管路系统的排气 为保证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正常工作,离合器管路系统的液压油中不允许渗入空气。排气时应由两人配合,一人在驾驶室踩离合器踏板,另一人在分泵处排气。 ?取下放气螺钉帽,套上塑料软管,其另一端放在适当大小的透明杯内。 ?将贮油杯注满制动液。注意在放气过程中应经常向贮油杯中补充制动液,并且不得少于容量的2/3。 ?松开放气螺钉1/2圈,反复踏离合器踏板,使分离主缸、管路、分泵充满制动液。 ?主缸、管路、分泵内充满制动液后,拧松放气螺钉,排出带气体的制动液。 ?在排放带气体的制动液过程中,离合器踏板下移,快到极限位置时迅速拧紧放气螺钉。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流出的制动液看不到气泡为止。最后拧紧放气螺钉,取下塑料管,带上螺钉帽。 16.1.5 常见故障与排除 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见表16_1_5。 当离合器踏板完全踏下时,离合器不能切断发动机动力,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被发动机拖带继续转动。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时换档会引起齿轮冲击、造成换档费力或十分困难。 表16_1_5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 踏板自由行程太大 1 正确调整自由行程 2 分离指端高度不均 2 调整分离指高度 3 离合器从动盘翘曲 3 予以校正或更换 4 离合器片碎裂 4 修理或更换 5 摩擦片铆钉松动 5 重新铆牢 6 变速器第一轴前轴承磨损使第一轴歪斜 6 更换轴承 7 离合器压盘翘曲 7 磨削或更换压盘 8 总泵或分泵漏油 8 更换活塞皮圈或更换总成 9 传动管路内有空气 9 重新放气 2、离合器打滑,见表16_1_6。 当离合器压盘不能将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紧紧地压在飞轮表面时,离合器从动盘就打滑。 载行使时,踏下加速踏板,发动机轰响,但车速没有提高。轻微的打滑不易被察觉,但在重 摩擦产生的高温会烧坏摩擦片。 表16_1_6 离合器打滑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重新调整操纵机构或更换过度磨损的1 离合器摩擦片磨损后未调整操作机构 1 摩擦片 离合器从动盘卡在第一轴花键上,或分2 2 消除卡住现象 离轴承卡住 3 离合器膜片弹簧折断或弹力严重减退 3 更换弹簧 4 摩擦片上沾有油污 4 除去油污 5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 5 把离合器踏板调整到规定的自由行程 3、离合器接合不平顺,见表16_1_7。 汽车起步或换档时车速不稳,有前后“摇晃”感。 表16_1_7 离合器接合不平顺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从动盘波形片有裂纹或损坏 1 更换相应零件或总成 2 从动盘变形或磨损不均 2 校正或更换 3 压盘或飞轮磨损不均 3 修理或更换 4 膜片弹簧分离指端高度不一致 4 调整到标准高度 4、离合器有异响,见表16_1_8。 在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时,出现“喀啦、喀啦”响声。踏下离合器踏板时有杂音。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有噪声等。 表16_1_8 离合器有异响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从动连接片断裂、铆钉松 1 修理或更换 2 分离轴承的回位弹簧变形、折断、松脱 2 修理或更换 3 飞轮螺栓松动 3 紧固或更换 4 离合器分离轴承磨损脏污、损坏或缺油 4 修理或更换 5 离合器第一轴前轴承磨损或缺油 5 更换或加注润滑脂 16.2 变速器 16.2.1 变速器主要技术参数 变速器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型号 JC530T JC530T7 2 型式 机械五档、直接操作、带同步器 3 最大输入扭矩(N.m) 300 300 4 中心距(mm) 77.5 77.5 1档 3.768 3.768 2档 2.249 2.249 各档3档 1.404 1.404 5 传动4档 1 1 比 5档 0.810 0.810 倒档 3.874 3.874 6 齿轮型式 常啮斜齿轮带锁环式惯性同步器 润滑油牌号 GL_5 85W/90重负荷齿轮油 7 润滑油容量(L) 2.6 8 9 重量(kg) 38 38 10 操作机构 换档杆直接操作 16.2.2 结构概述 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如需要起步、加速、减速、低速或高速行驶、爬坡、倒车、停车等。这就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而目前广泛采用的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比较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变速器的主要功用是改变传动比、实现倒车行驶、中断动力传递等。 1、JC530T变速器结构概述 JC530T变速器总成见图16_2_1。 图16_2_1 JC530T变速器总成 1_离合器壳体;2_前盖;3_前盖衬垫;4_前盖油封总成;5_倒档开关总成;6_密封垫圈;7_输入轴轴承止动环;8_中间轴轴承止动环;9_壳体;10_六角磁性螺塞;11_六角头螺塞;12_中联板组件;13_换档叉锁销合件;14_换档轴;15_换档拨块定位螺栓;16_通气塞;17_操纵盖分总成;18_换档拨块;19_操纵盖衬垫;20_定位机构组件;21_后体分总成;22_里程表从动齿轮组件;23_换档拨杆;24_S型油封;25_O型圈;26_里程表从动齿轮轮架;27_里程表从动齿轮卡簧;28_里程表从动齿轮;29_限位轴;30_限位弹簧;31_限位块;32_限位销 JC530T变速器后体分总成见图16_2_2。 图16_2_2 JC530T变速器后体分总成 1_导油槽;2_限位机构组件;3_导油嘴;4_后体组件;5_定位弹簧螺堵; 6_弹性圆柱销;7_后体油封总成;8_后体防尘罩 JC530T变速器输入轴分总成见图16_2_3。 图16_2_3 JC530T变速器输入轴分总成 1_输入轴挡圈;2_输入轴轴承止动环;3_输入轴轴承;4_输入轴组件;5_缓冲轴承; 6_三、四档同步器齿环 JC530T变速器输出轴分总成见图16_2_4。 图16_2_4 JC530T变速器输入轴分总成 1_三、四档齿毂轴用挡圈;2_三、四、五档同步器弹簧涨圈;3_三、四、五档同步器齿毂;4_三、四档同步器滑块;5_三、四档同步器啮合套;6_三、四档同步器齿环;7_三档齿轮组件;8_三档齿轮滚针轴承;9_钢球;10_输出轴;11_二档齿轮滚针轴承;12_二档齿轮组件;13_一、二档同步器齿环;14_一、二档同步器弹性涨圈;15_一、二档同步器齿毂;16_一、二档同步器滑块;17_一、二档同步器啮合套;18_一档齿轮组件;19_一档齿轮滚针轴承;20_一档齿轮轴套;21_输出轴后轴承;22_输出轴后轴承止动环;23_五档齿轮;24_五档齿轮轴用挡圈;25_里程表主动齿轮;26_里程表齿轮挡圈 JC530T变速器中联板组件见图16_2_5。 图16_2_5 JC530T变速器中联板组件 1_开口挡圈;2_倒档摇臂;3_倒档换档拨块;4_倒档拨杆;5_倒档摇臂支架组件;6_弹性圆柱销;7_三、四档拨叉;8_一、二档拨叉定位销;9_二档拨叉;10_定位弹簧螺堵;11_R档定位弹簧;12_钢球;13_六角头螺栓;14_一、二档叉轴;15_三、四档叉轴;16_夹紧挡圈;17_倒档换档叉轴;18_五档换档叉轴;19_五档叉轴定位弹簧;20_互锁导柱;21_互锁销;22_短互锁销;23_五、倒档换档叉轴;24_五、倒档换档导块;25_五档换档拨叉 JC530T变速器中联板组件(运转部分)见图16_2_6。 图16_2_6 JC530T变速器中联板组件(运转部分) 1_输入轴分总成;2_输出轴分总成;3_中联板;4_输出轴后轴承止动环;5_输出轴后轴承挡板;6_内六角花型沉头螺钉;7_中间轴前轴用挡圈;8_中间轴前轴承止动环;9_中间轴前轴承;10_中间轴联齿;11_钢球;12_中间轴后轴承;13_中间轴后轴承止动环;14_五档齿轮止动垫圈;15_中、五档滚针轴承;16_中、五档齿轮齿毂合件;17_五档同步器滑块;18_三、四、五档弹性挡圈;19_五档同步器啮合套;20_三、四、五档同步器齿环;21_五档联接齿轮;22_中间轴后轴用挡圈;23_倒档惰性件;24_倒档惰性轴;25_倒档惰性轴压板 JC530T变速器换档盖分总成见图16_2_7。 图16_2_7 JC530T变速器换档盖分总成 1_防尘罩;2_卡环;3_换档杆盖;4_换档杆弹簧座;5_换档杆弹簧;6_换档杆手柄总成;7_换档杆接杆组件;8_换档杆;9_塑料隔层;10_橡胶垫;11_橡胶平垫;12_换档杆组件 2、同步器 BJ1027变速器的传动机构采用常啮合斜齿轮和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结构。传动机构中,动力由输入轴(第一轴)输入,经过中间轴传递到输出轴(第二轴),并由输出轴(第二轴)输出。除直接档外,其它各档都是经中间轴通过两对齿轮传动,倒档则是三对齿轮传动。 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图16_2_8)是由接合套8、锁环9、花键毂7、滑块2和弹簧圈6等构成。接合套8和锁环5、9的结合,须由同步弹簧圈6借其径向力将滑块2压向接合套8后,使滑块中部的凸起正好嵌在接合套中部的内环槽中,并且使滑块的两端伸入锁环5或9三个缺口的正中央时方可结合。而达到这种状态是通过锁环5或9与被接合齿轮(第一轴齿轮或第二轴齿轮)的摩擦锥面的摩擦作用及离合器从动部分和变速器内部齿轮的转动惯性的差值使接合花键毂7与被接合齿轮同步,从而使接合套8平顺进入啮合,避免换档时齿轮之间的冲击。 图16_2_8 锁环式惯性同步器 1_第一轴齿轮;2_滑块;3_拨叉;4_第二轴齿轮;5_锁环;6_弹簧圈; 7_花键毂;8_接合套;9_锁环;10_环槽;11_三个轴箱槽;12_缺口 16.2.3 检查及维修 1、变速器壳 检查变速器壳应无裂损,壳体有关部分和尺寸应符合表16_2_1的数值或要求。 表16_2_1 变速器壳体的有关数据 项 目 技术要求(mm) 壳体上表面的平面度 ?0.15 第一轴轴承座孔直径磨损 ?0.06 第二轴轴承座孔直径磨损 ?0.06 中间轴轴承座孔直径磨损 ?0.05 倒档轴孔直径磨损 ?0.05 第一、二轴孔与中间轴孔轴心线的平行度 ?0.08 前端面对一、二轴孔中心线的端面跳动(在?0.1 Φ100范围内) 后端面对一、二轴孔中心线的端面跳动(在?0.1 Φ100范围内) 轴承外径应与轴承座孔孔径成紧密配合,否则可在轴承外圆表面镀加大尺寸进行修复或 更换。 2、变速器轴 检查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和倒档轴的外观和尺寸,当轴有弯曲和轴颈及花键有过度磨损,应进行修复。 (1)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和倒档轴中部的径向跳动不超过0.2mm,如果超过时须进行校正或更换。 (2)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的花键宽度磨损0.25mm以上,或与键槽的配合间隙超过0.3mm时应更换新轴。 (3)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装轴承的各轴径磨损量小于0. 04mm时可以采用镀铬修复或更换新件。 (4)输入轴上的齿轮其齿厚减小0.20mm以上,且啮合间隙超过0.40mm时,应更换新轴。 3、同步器 测量同步器滑块和花键毂凹槽、滑块和同步器锁环凹槽之间的间隙,如磨损大于实用限值应更换滑块、同步器锁环或花键毂。同步器的配合要求见表16_2_2。 表16_2_2 同步器配合要求 项 目 装配标准值 使用限值 滑块和花键毂凹槽间隙 0.09,0.31mm 0.45,0.5mm 滑块和同步器锁环凹槽间隙 4.34,4.66mm 5.0,5.2mm 同步环内锥面与各档齿轮的外?70% ?60% 锥面接合面积 4、变速器盖及换挡机构 (1)检查变速器盖应无裂纹、变速器盖下平面平面度的标准值为不大于0.15mm,超过后应进行修模; (2)检查换档拨叉、拨叉轴、自锁钢球、定位弹簧、互锁销、钢球凹槽、互锁销孔的磨损、变形程度及是否损伤。当换挡拨叉叉脚厚度小于9mm(标准值10mm)、拨叉轴、钢球、互锁销磨损量超过0.4mm,凹槽磨损过度有深痕、深度超过0.7mm,拨叉轴弯曲其中部径向跳动超过0.1mm,定位弹簧变软或折断时,应进行相应的修复或更换。 图16_2_9 变速叉弯、扭曲的检查 图16_2_10变速叉叉脚磨损的检查 16.2.4 组装与调整 组装前变速器各总成的每个零件均须清洗干净,各密封面必须涂上密封胶,所有轴承应浸以机油,配合表面上都应涂上一薄层机油,组装完毕后应进行调整。 (1)操作变速器换档杆应能运动自如地换入各个档位。否则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装复完的变速器总成应在试验台上进行负荷与负荷试验,检查各档位工作情况,有无噪声和渗漏现象等。无试验台架时可直接装车试验。无负荷运转(变速器第一轴转速为1000r/min)实验时,各档的噪声级(均值)一般不应超过90分贝。 (3)操作变速器换挡杆总成,观察变速器的换挡效果,以及换档杆总成的工作位置是否合适。 16.2.5 常见故障排除 1、变速器异响,见表16_2_3。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可听到变速器有异常响声,当踏下离合器踏板时就消失,而抬起踏板后又出现不正常响声。 表16_2_3 变速器异响故障原因及排除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第一轴轴承磨损松旷或其外圆与1 1 更换轴承 变速器壳磨损松旷 2 常啮合齿轮磨损 2 更换齿轮 3 第二轴轴承磨损 3 更换轴承 4 齿轮油不足或齿轮油变质 4 加足或更换齿轮油 5 换挡叉轴,拔叉严重磨损 5 更换换档叉轴或拔叉 6 某一档齿轮磨损或损坏 6 更换齿轮 2、变速器齿轮啮合噪声,见表16_2_4。 当变速器在某一档位工作时,随着车速提高而噪声亦增大。 表16_2_4 变速器齿轮啮合噪声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某一档齿轮副过度磨损,或更换1 1 更换齿轮或进行适当磨合 新齿轮时磨合不良 2 轴承过度松旷 2 更换轴承 3 齿轮油过少 3 加足齿轮油 3、变速器跳档,见表16_2_5。 当汽车在正常行驶中,改变油门的开度,就自动跳到空档,引起发动机突然加速。 表16_2_5 变速器跳档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齿轮齿面磨损成锥形,第二轴花1 1 更换磨损的齿轮或第二轴 键工作面磨损,产生轴向推力 第一轴轴承磨损松旷,第二轴前2 2 更换轴承 轴承磨损或损坏 3 定位弹簧弹力太弱 3 更换定位弹簧 4 换档叉轴或拔叉磨损过度 4 更换换挡叉轴或拔叉 5 齿轮啮合不到位或拔叉变形 5 调整换挡操纵机构或修理拔叉 变速器一、二轴轴线与发动机主6 6 检查原因并排除 轴线不同心 飞轮壳中心孔与发动机主轴线不7 7 测量超标准时更换飞轮壳 同心 4、变速器过热,见表16_2_6。 当变速器运转一段时间后,壳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40,50?,严重的会出现“冒蓝烟” 现象,并有烧焦机油味。 表16_2_6 变速器过热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1 变速器齿轮油过少或过稀 1 加足齿轮油或更换齿轮油 2 齿轮啮合过紧或轴承运转不平滑 2 调整或更换有关零件 3 第二轴弯曲或轴承松旷 3 更换第二轴或轴承 5、变速器漏油,见表16_2_7。 当变速器运转一段里程后,在变速器外部,尤其在各接合处或螺栓孔附近有油渗出或滴 下。 表16_2_7 变速器漏油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1 通气孔螺塞堵塞 1 疏通通气孔 2 油封损坏 2 更换油封 3 加油塞、放油塞螺栓松动 3 紧固相应部位,必要时加密封胶 4 齿轮油太多 4 适当减少齿轮油 5 壳体裂纹 5 更换 6、变速器换档困难,见表16_2_8。 汽车在行驶中或倒车时,挂不上档或换档响声很大。 表16_2_8 变速器换档困难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1 齿轮油粘度大、油太多 1 更换或适当减少齿轮油 2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2 重调离合器 3 变速器选档、换档机构卡死 3 排除相应部位卡碰现象 检查倒档滑轨与倒车灯开关是否4 不易换入倒档 4 卡死 16.3 传动轴 16.3.1 传动轴主要技术参数 传动轴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匹配发动机 BJ491EQ1 BJ493ZQ 管状开式、前后两节,带3个万向节和一个2 型式 中间支承 3 万向节 十字轴(轴径×端面距)(mm) φ29×76 传动轴花键轴(Z×m×α) 21×1.27×30? 27×1.058×30? 4 花键轴 4孔φ10.3在分布圆φ85上均布,止口φ65传动轴万向节凸缘叉 凸型 5 传动轴管(外径×壁厚)(mm) φ70×1.8 6 传动轴支承轴承(外径×内径×宽度) φ62×φ30×16 传动轴总成(前、后两个万向7 传动轴 两十字轴中心(即板簧压平时)尺寸661mm 节凸缘叉) 8 可承受最大扭矩(N.m) ?1600 9 万向节不发生运动干涉最大锥角 ?20? 10 传动轴连接螺栓拧紧力矩(N.m) 64?6 11 花键轴可承受最大扭矩(N.m) ?1600 12 最大动不平衡量 30g.cm/3200r/min 13 传动轴径向跳动(mm) ?0.6 14 十字轴轴承轴向间隙(mm) 0.05 16.3.2 结构概述 汽车变速器输出轴轴线与后桥主动齿轮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发生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动力传递,必须采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一般由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等零件组成。BJ1027汽车专用管状开式传动轴,由前、后两节传动轴、3个万向节和1个中间支承装置组成。前一节为前传动轴及中间支承总成,单万向节结构,后传动轴由后传动轴管焊合件总成、滑动叉和两个万向节组成见图16_3_1。 图16_3_1 传动轴总成 1_变速箱二轴花键套;2_万向节总成;3_前传动轴;4_吊挂总成;5_吊挂轴承;6_螺母;7_万向节叉;8_后传动轴;9_后凸缘叉;10_传动轴中间凸缘 16.3.3 检查及修理 总成拆散后,所有零件应先用煤油或柴油清洗,逐一检查,进行相应的修复或更换。 1、外观检查 (1)十字轴轴颈、花键轴轴承颈的表面有较浅压痕或轻微剥落,须用细油石打光,可继续使用,发现有严重剥落、损伤或裂纹、严重压痕深度超过0.1mm时应更换。 (2)中间支承轴承过度磨损,中间支承橡胶套老化、开裂,花键轴和轴管花键发生扭曲或弯曲变形,均应予以更换。 (3)检查万向节凸缘叉,不得有裂纹或其他严重损伤,否则应换用新件。 (4)检查传动轴管是否变形,轴管凹陷深度不得大于2mm,面积不大于6cm?,并且凹陷变形不得多于一处。 2、测量检查 (1)传动轴的弯曲度 将中间传动轴或后桥传动轴用纱布将轴管的两端及中部漆皮和锈迹擦掉后将轴管两端支承在V形铁上,用百分表测量轴管全长上任何一处外圆径向跳动。若百分表的读数超出规定值(表16_3_1),允许在压床上进行校直,但如校正后仍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数值,应将其更换。 表16_3_1 传动轴弯曲度(mm) 项目 标准数值 使用限值 前传动轴 0.4 0.8 后传动轴 0.4 0.8 (2)万向节十字轴轴承的径向间隙 把十字轴夹在虎钳上,将滚针轴承套到十字轴轴颈上,上下推滚针轴承,用百分表测出轴承外表面最高点读数的变化值,如图16_3_2所示。如果测出的间隙超过规定的数值(标准值0.05mm,使用限值0.15mm),则应更换十字轴和轴承。也可以测量万向节十字轴轴颈的磨损量。如果直径磨损过度,超过规定的数值(标准值φ29mm,使用限值φ28.85mm),应予以更换。 图16_3_2 十字轴轴承间隙的检查 (3)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及前传动轴轴承轴颈 ?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必须不松动,转动圆滑和无异响。轴承与传动轴轴承轴颈的配合间隙一般为_0.02,+0.008mm,使用极限为0.04mm。 ?前传动轴轴承轴颈磨损量超过0.05mm和油封轴颈磨损量超过0.1mm时,应修复或更换。 16.3.4 装复与调整 1、传动轴总成在装复前,应将零件清洗干净,并在轴承、油封和各零件配合表面上涂上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前传动轴的装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中间凸缘与前传动轴管上箭头应对齐(在同一直线上)。 ?前、后两个万向节叉应在同一平面上。 2、检验及调整 传动轴总成装复后应用传动轴动平衡仪进行检验和调整。动平衡前,在轴管全长上任意一点的径向跳动: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均应不大于0.8mm。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动不平衡量均应不大于30g.cm(3200转/分)。动平衡后,在轴管两端相应部位焊以平衡片,每端不应多于4片,共焊接2点,焊接后应再进行一次动平衡。 16.3.5 常见故障及排除 1、传动轴摆动或行驶时车辆振动,见表16_3_2。 车辆行驶时,明显感到传动系周期性的强烈振动传到车身上,而且加速与滑行有明显不同,当车辆停驶,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运转此振动均消失。 表16_3_2 传动轴摆动或行驶时车辆振动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万向节叉的装向不一致 1 重新组合 2 传动轴扭曲或弯曲 2 修理或更换 3 连接部件松动或动不平衡量过大 3 修理、做动平衡或更换 2、传动轴异响,见表16_3_3。 当汽车行驶时,明显听到传动轴发出不正常响声,在换挡时尤其明显。而车速稳定时此声响减小或消失。 表16_3_3 传动轴异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伸缩花键过度磨损 1 应予更换 2 万向节轴承磨损、咬住、损坏 2 更换十字轴或轴承 3 中间支承轴承磨损或烧坏 3 更换合件 4 紧固件松脱 4 重新紧固 3、万向节或中间支承轴承发热,见表16_3_4。 汽车行驶一段里程后,发现中间支承轴承处温度过高或润滑脂液化从油封流出,用手触及零件发烫。 表16_3_4 万向节或中间支承轴承发热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万向节轴承或中间支承轴承缺油 1 加注润滑脂 2 中间支承支架安装不正 2 校正支架使轴承与传动轴垂直 3 油封过紧 3 应低速磨合并在刃口处加油 16.4 后桥 16.4.1 后桥主要技术参数 后桥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据 1 匹配发动机 BJ493Q_20p BJ493Q_15Pe(C) 2 后桥型式 冲压焊接整体桥壳 型 式 单元级减速器、双曲线圆锥齿轮 主传动比 4.1 4.556 主动锥齿轮齿数 10 9 主减从动锥齿轮齿数 41 41 3 速器 接合凸缘的端面圆跳动(mm) 0.1 接合凸缘的径向圆跳动(mm) 0.1 从动齿轮与主动小齿轮的啮合间隙0.13,0.18 (mm) 型 式 圆锥齿轮式、两个行星齿轮 差速4 器 齿轮啮合间隙(mm) 0.05,0.20 型 式 半浮式 半轴杆部直径(mm) Φ32 5 半轴 最大径向圆跳动(mm) 2 凸缘的最大端面圆跳动(mm) 0.2 型 式 冲压桥壳 6 桥壳 轮 距(mm) 1450 后桥壳最大直径(mm) Φ272 7 承受输入扭矩(N.m) 950 8 允许最大轴荷质量(kg) 1700 9 润滑油牌号 GL_5 85W/90重负荷齿轮油 10 润滑油容量(L) 2.2 16.4.2 结构概述 汽车后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桥壳等零件组成。 后桥主减器是在传动系中起降低转速、增大转矩作用的主要部件。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旋转方向的作用。主减速器是依靠齿数少的齿轮带动齿数多的齿轮来实现减速的。采用圆锥齿轮传动则可以改变转矩旋转方向。将主减速器布置在动力向驱动轮分流之前的位置,有利于减小其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器、传动轴等所传递的转矩,从而减小这些部件的尺寸和质量。 后桥差速器是一个行星齿轮差速传动机构,通过行星齿轮的自转和公转使左、右半轴可以有不同的转速,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差速器通过半轴齿轮将动力传输到半轴、轮毂和车轮。 半轴内端与半轴齿轮通过花键连接,半轴外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桥壳凸缘内,并与轮毂相连。半轴外端要承受桥壳内轴承及地面等作用力所形成的弯矩,这种支承形式只能使半轴内端不受弯矩,而外端却要承受全部弯矩,所以称为办浮式支承。 驱动壳一般由主减速器壳和半轴套管组成,其内部用来安装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其 外部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两端安装制动底板,驱动桥壳承受悬架和车轮传来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 BJ1027系列汽车装用非断开式驱动桥、单级双曲线齿轮主减速器、圆锥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半浮式半轴、整体冲压焊接桥壳和普通型后轮毂等,见图16_4_1。 图16_4_1 后桥总成剖视图 1、主减速器(图16_4_2) 图16_4_2 主减速器 1_主减速器壳;2_差速器壳;3_从动圆锥齿轮;4_防尘罩;5_油封;6_螺母;7_主动齿轮法兰盘;8_轴承盖;9_圆锥滚子轴承垫片;10_轴承隔套;11_圆锥滚子轴承;12_主动圆锥齿轮;13_行星齿轮;14_油盖;15_十字轴;16_垫片;17_半轴齿轮;18_圆锥滚子轴承;19_轴承调整螺母;20_轴承盖 主减速器的作用是降速、增扭并改变动力传递方向,最后将动力传给驱动轮,使汽车行驶。BI1027汽车采用的是单级主减速器,结构如图16_4_2所示。它由一对双曲线齿轮(主、从动齿轮)及其支承装置所组成。主动圆锥齿轮与轴制成一体,前端的花键通过主动齿轮法兰盘与传动轴相连,并通过2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轴承座上。从动圆锥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用螺栓连接,而差速器则用2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减速器壳体的座孔中。主动齿轮轴承的预紧度由轴承内座圈之间隔圈上的调整垫片来调整。在轴承与主减速器壳体间有油道相通。 主、从动锥齿轮采用飞溅润滑方式。从动齿轮旋转使桥壳内的齿轮油飞溅到主、从动锥齿轮上进行润滑。主动齿轮的轴承通过桥壳内铸出的油道进行润滑。 2、差速器(图16_4_3) 差速器为普通行星齿轮式,是由两个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一个小齿轮轴和差速器壳组成。 图16_4_3 差速器构造示意图 主减速器的从动锥齿轮用螺栓固定在变速器壳在凸缘上,小齿轮轴装在差速器壳的孔内,小齿轮轴颈上浮套着行星齿轮,两个半轴齿轮的轴颈分别支承在差速器壳的相应座孔中,每个行星齿轮都同时与两个半轴齿轮啮合,半轴齿轮通过内花键部分与半轴连接。 3、半轴 半轴用来将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输出转矩传到驱动轮上,它是一根带凸缘的实心轴。半轴内端通过花键和半轴齿轮连接,外端支承在桥壳凸缘内的轴承上并通过法兰用螺母与轮毂连接。这种支承形式只能使半轴内端不受弯矩,而外端却要承受全部弯矩,所以称为半浮式支承。 4、后桥壳 后桥壳内部用来安装主减器、差速器和半轴。其外部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两端安装制动底板,承受悬架和车轮传来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BJ1027系列汽车后桥壳为整体式焊接桥壳。固定制动底板的凸缘盘焊接在后桥皮上。在后桥壳上设有加油螺塞和放油螺塞,以保证其内部齿轮的正常润滑,为了防止桥壳内润滑油外溢,在桥壳上设有常闭式通气塞。 16.4.3 检查及修理技术要求 1、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1)检查正转和反转啮合时,每个齿轮轮齿接触的强弱情况和外表损伤及磨损损坏的程度。如发现齿面有轻微的损伤可进行修复;如果齿面有刮伤、剥落、点蚀、裂纹或过度磨损应予以更换新齿轮(注意:主、从动齿轮应成对更换。) (2)检查主动齿轮装置轴承的轴颈的磨损,如果磨损量超过使用限值,应予修复或更换。 2、差速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 检查差速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的接触情况及损伤程度,并测量装配间隙。 (1)测量每个行星齿轮孔内径和小齿轮轴外径,如间隙超过使用限值,应予更换。 (2)测量半轴齿轮花键槽与半轴花键的配合间隙,如果超过使用限值,应更换磨损大的零件。 (3)测量半轴齿轮轴颈与差速器壳支承孔的间隙,如果间隙超过使用限值,应更换磨损较大的零件。 (4)测量行星齿轮止推垫圈及半轴齿轮止推垫圈的厚度,并检查其是否开裂。如果损坏超过或磨损后厚度超过使用限值,应予更换。 表16_4_1 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磨损量限值及啮合印痕标准(mm) 项目 使用限值 圆锥主动齿轮前轴承与壳配合 0.02 圆锥主动齿轮后轴承与壳配合 0.02 圆锥主动齿轮前轴承与轴颈配合 0.02 圆锥主动齿轮后轴承与轴颈配合 0.02 行星齿轮孔内径与小齿轮轴外径 0.25 半轴齿轮花键槽分度圆槽宽与半轴花键分度圆齿厚 0.35 半轴齿轮轴颈与差速器壳孔内径 0.25 差速器轴承与壳体配合 0.05 差速器轴承与轴颈配合 0.03 后半轴轴承径向间隙 0.15 圆锥主动齿轮轴的轴向间隙 0.05 圆锥主动齿轮花键与凸缘键槽的侧隙 0.20 行星齿轮端隙 0.50 装配时接触痕迹应达到齿长的2/3,离小端端面2,4毫米,接触痕迹 负荷后应沿全长接触,一般离齿顶0.8,1.6mm. 3、主动圆锥齿轮轴承顶紧度的调整: 调整时,除不装油封外,还应先充分润滑轴承。在拧紧主动齿轮后,应转动主动齿轮、使轴承滚柱与轴承内外圈接触正确,在凸缘螺栓孔处测量拉力时,应将主动齿轮在同一方向转动5圈后进行。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增加或减少主动齿轮轴承的调整垫片来实现,直到适合为止。调整垫片的厚度为0.05、0.15、0.25mm等几分钟。 预紧力调整好后,在主动齿轮末端和紧固螺母端面上划一道标线,以便拆卸轴承盖安装油封装复时,紧固螺母仍能按原标线拧紧。 4、主从动圆锥齿轮的装配、齿侧间隙测量和齿面接触区调整。 主减速器主动圆锥齿轮和从动圆锥齿轮的啮合情况进行检查和调整。检查主、从动圆锥齿轮啮合时的齿面接触区和齿侧间隙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用左右移动从动圆锥齿轮和前后移动主动圆锥齿轮来予以调整。调整垫片的厚度有0.25mm和0.1mm两种,总厚度在1.25,2mm范围内。 主、从动圆锥齿轮面接触区与齿侧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见图16_4_4。 主、从动圆锥齿轮接触位置的调整方法 图16_4_4 主、从动圆锥齿轮接触位置的调整方法 ?齿面接触区的检查和调整 检查主、从动圆锥齿轮齿面接触区正确与否,是通过观察从动圆锥齿轮齿面上的啮合印痕来确定的。检查时,在从动齿轮沿圆周大致均布的3个方向,每个方向约2,3齿的齿面上涂一薄层红丹油,将主动齿轮来回地转动,观察从动齿轮两工作齿面上涂料印痕的位置。考虑到从动齿轮凸面在实际工作中是主要工作面,因而对接触区印迹的要求较凹面稍高,故调整时应以保证凸面印迹为主。 主、从动圆锥齿轮啮合调整是由主动齿轮轴承调整垫片来改变主动锥齿轮的前后方向位置或从动锥齿轮轴承在预紧力调整好后,使一侧的调整螺母拧松一定距离,而另一侧调整螺母拧紧相同距离,在两圆锥滚子轴承的松紧度不变的前提下,从动锥齿轮及差速器壳轴左右移动一定距离(远离或接近主动圆锥齿轮)来实现的。调整垫片有不同的厚度,调整时可任意增加或减少垫片,使主、从动锥齿轮得到正确的啮合。 ?齿侧间隙的检查和调整 在主、从动圆锥齿轮的正常啮合的情况下,期齿侧间隙应在0.13,0.18mm范围内(可用带磁力表座的百分表测量)。齿侧间隙的调整应与齿面接触区的调整同步进行,也采取上述调整方法予以调整,以获得正确的齿侧间隙。但如果主、从动齿轮啮合时的齿侧间隙超过0.3mm,则应更换齿轮,不允许在啮合正常的情况下,用改变齿轮相对应位置的办法来减少间隙,并且更换主、从动齿轮时必须成对更换。 16.4.4 道路试验和调试 修理后的后桥一般可以装到车上进行试验。也可在汽车线上进行试验和调试。 检查项目和要求如下: (1)主减速器齿轮和差速器齿轮均应运转正常,加速、减速和转弯时不允许有齿轮敲击声或高低变化的异常响声。 (2)轮胎和制动鼓旋转时应均匀,无与制动蹄片摩擦声,无轴向窜动和明显的径向跳动。同时不允许有杂音。 (3)后桥齿轮噪声应不大于86dB(A)。 (4)运转15,20分钟后,装置轴承的部位不应高于环境温度60?,制动鼓温度不应高于环境温度70?。 (5)油封及接合面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6)试验中如发现缺陷并排除后,应重新进行运转试验。 16.4.5 常见故障与排除 1、后桥异响,见表16_4_4。 当车辆常速、加速、高速行驶及转弯时,后桥产生连续或断续敲击声或金属杂声。车辆加速时响,收油门时不响或大大减轻,一般是主减速器正牙(齿轮凸面)接触不好或磨损严重。车辆收油门减速时响,加速不响,一般是主减速器反牙(齿轮凹面)接触不好或磨损严重。汽车直行不响,转弯时响一般是差速器故障所致。 表16_4_4 后桥异响 原因 排除方法 1 齿轮接触印迹不对,偏高或偏低 1 重新调整接触印迹和齿侧间隙 2 齿轮油过少 2 加足齿轮油 主动齿轮轴承、差速器轴承、轮毂轴3 3 重调轴承预紧度或更换轴承 承松旷或磨损 4 被动齿轮螺栓松旷 4 拧紧 5 半轴花键间隙过大 5 更换半轴或半轴齿轮 6 桥壳内有异物 6 排除异物 7 制动鼓内有异物 7 排除异物 8 差速器齿轮或垫片磨损严重 8 更换磨损的零件 9 牙齿严重剥落或损坏 9 更换主被动齿轮 10 齿轮啮合过松或过紧 10 重调啮合间隙 2、漏油,见表16_4_5。 当汽车停车时,发现地面上有明显油迹,或零件接合处有油渗出。 表16_4_5 漏油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齿轮油过多 1 调到标准油面 2 主动圆锥齿轮轴油封损坏 2 更换 3 通气孔堵塞 3 清洗或更换 桥壳与主减速器壳连接螺栓松动或衬4 4 紧固螺栓或更换零件 垫损坏 5 后桥壳、主减速器壳有裂纹或砂眼 5 更换或修堵砂眼 6 后轮毂油封损坏、润滑脂漏入制动鼓 6 更换油封、清洗制动鼓 3、后桥过热,见表16_4_6。 汽车修理后或新车走合期中行驶一段里程后,后桥壳、减速器壳、轮毂、制动鼓处有发烫现象(制动鼓正常工作温度不应超环境温度70?,后桥壳、减速器壳、轮毂正常工作温度不应超环境温度60?)。 表16_4_6 后桥过热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轴承调整过紧 1 重新调整 2 油封过紧 2 刃口处润滑并进行低速磨合 3 齿轮油过少 3 加足齿轮油 4 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4 重新调整啮合间隙 5 刹车蹄蹭制动鼓 5 调整蹄片间隙 6 后桥壳弯曲变形严重 6 校正弯曲变形或更换 4、主减速器齿轮早期异常磨损 新车出厂或车辆大修后行驶不长时间或几千公里后,主减速器主、从圆锥齿轮牙齿严重磨损,其主要原因是后桥齿轮油使用牌号不对,未使用规定牌号的双曲线齿轮油所致。双曲线齿轮在传递转矩时齿面间有较大的相对滑动,齿面上的油膜容易被破坏,若使用普通齿轮油,将使齿面迅速擦伤和磨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为减少摩擦,提高效率,必须采用含防刮伤添加剂的双曲线齿轮油。 16.5 前桥 16.5.1 前桥主要技术参数 前桥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前轴型式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2 轮距(mm)前/后 1482/1450 3 轴距(mm) 3025 前轮外倾角 30′?20′ 主销内倾角 10??20′ 4 前轮定位 主销后倾角 3??20′ 车轮前束(mm) 0,3 向内 34??1? 5 前轮最大转向角 向外 34??1? 6 下横臂轴紧固力矩 126,154N.m 7 推力杆后锁紧螺母与下摆臂连接前固定螺栓距离 408?2mm 8 推力杆后端与下摆臂连接螺栓力矩 60,75N.m 9 推力杆前端锁紧螺母力矩 117,129N.m 10 前轴上横臂球头锁螺母力矩 126,154N.m 11 前轴下横臂球头锁螺母力矩 243,285N.m 16.5.2 结构简介 汽车的车桥包括转向桥、转向驱动桥、驱动桥和悬浮桥。安装转向轮的车桥叫转向桥。转向桥可与独立悬架匹配也可与非独立悬架匹配。BJ1027系列汽车转向桥采用独立悬架。 16.5.3 检查及修理 1、前轮定位的检查与修理 ?检查充气压力:前轮为250?10kPa,后轮为300?10kPa。 ?检查车轮的端面跳动:车辆端面跳动应为1.2mm一下。(图16_5_1) 图16_5_1 车轮端面跳动的检查 ?检查前轮轴承是否松动。 ?检查前悬架连接受否松动。 ?检查转向传动杆系是否松动。 ?检查球窝节是否过于松动。 ?测量汽车前侧悬架,测量下摆臂轴中心至轮胎接地的高度:215轮胎为292?1.5mm,225轮胎为300?1.5mm,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扭杆弹簧的调节螺栓进行调节。 ?前轮定位检查与调整 车身高度调整合格后即可进行前轮定位的调整,具体步骤如下: A、安装前轮定位测量仪 根据测量仪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B、检查和调整车轮外倾角,如图16_5_2所示。 如果车轮外倾角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则可通过在上横臂与车架支架间加调整垫片的办法进行调整。调整垫片厚度规格一般有1mm、1.2mm、1.5mm、2mm、4mm五种。 图16_5_2 前轮定位参数 C、检查和调整主销后倾角 如果主销后倾角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则可转动推力杆螺母进行调整,注意:拧松动推力杆垫块上的两个螺母中的一个,并以同样的程度拧紧相反侧的另一个螺母来改变支承的长度。 D、检查前束 四轮定位仪可在测量主销后倾和车轮外倾的同时测出前束值。若无四轮定位仪可使用前束尺进行前束的测量,具体方法如下: (1)拆下保护罩卡夹。 (2)拧松转向直拉杆端部的锁紧螺母。 (3)转动左、右转向直拉杆的端部以调整前束,左右转动的量要相等。注意:测量左、右转向直拉杆端部的长度,应使他们相同。转向直拉杆端部长度的左右差值不大于3mm。 (4)拧紧转向直拉杆的锁紧螺母。 (5)将保护罩装到座上并把它夹住,注意不要是保护罩扭曲。 前束调整方法见图16_5_3、图16_5_4。 图16_5_3 前束的检查(一) 图16_5_4 前束的检查(二) BJ1027汽车下装配线后,在试车中,所有车辆都要进行车身高度和前轮定位的检查与调 整。 E、检查和调整车轮转角(图16_5_5) 图16_5_5 车轮转角的检查 调整车轮转角方法: ?拆下转向节限位螺栓盖。 ?拧松锁紧螺母。 ?将转向限位螺栓拧到底。 ?充分地转动方向盘,并拧松转向限位螺栓直到它接触到下横臂为止。 ?拧紧锁紧螺母,拧紧力矩为44N.m。 ?装上转向节限位螺栓盖。 F、检查侧滑 在侧滑试验台上检测车轮侧滑,如图16_5_6所示,车轮侧滑应不大于3mm。 图16_5_6 车轮侧滑的检查 16.5.4 常见故障及排除 1、转向沉重,见表16_5_1。 汽车在行驶中转向阻力很大,在转向传动机构方面,主要是各运动副配合过紧造成的。 表16_5_1 转向沉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1 上下横臂球销装合过紧 1 重新调整球销间隙 2 横拉杆球销调整过紧 2 重新调整 3 前束变化 3 校正 4 前轮定位不准 4 重新调整 5 前轮胎气压不足 5 按规定气压充气 6 各部位润滑不良 6 加注润滑油 2、前轮摇摆和摆振,见表16_5_2。 汽车在行驶中,当前轮偶遇冲击及在坎坷不平的路面上,或在时速25km/h以上及车速变 化时,前轮会发生明显的摇摆和摆振现象,在转向传动机构方面,主要是运动副间隙过大造 成的。轮胎动不平量过大也会造成前轮摇摆和摆振。 表16_5_2 前轮摇摆和摆振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因 排除方法 1 前轴上、下横臂球头松旷 1 调整或更换 2 横拉杆球销松旷 2 重新调整或更换 3 前轮螺栓松动 3 重新紧固 4 前轮毂轴承松动 4 调整或更换 5 左、右扭杆弹簧弹性不一致 5 更换 6 前轮定位不准 6 重新调整 7 左、右轮胎气压不一致 7 调到标准气压 8 车轮或制动鼓动不平衡量大 8 应做车轮动平衡 3、行驶跑偏,见表16_5_3。 汽车在行驶中,保持直线行驶和转向回正的性能不良,主要是车架扭斜或前轮定位不准。 表16_5_3 汽车跑偏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1 两侧轮胎气压不一致 1 调整到标准气压 2 左、右制动器一侧有擦鼓现象 2 调整制动器 3 左、右扭杆弹簧刚度不一致 3 修理或更换 4 左、右两侧轴距不对称 4 调整轴距 5 前轴有关零件变形或车架扭斜变形 5 检查变形部位,进行修理或更换 检查影响前轮定位的有关零件变6 前轮定位不符合要求 6 形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7 各运动零件润滑不良 7 加注润滑油 4、轮胎过度磨损或磨损不均匀,见表16_5_4。 当汽车行驶一定里程后,轮胎磨损严重。此种情况常伴随着转向沉重,前轮摆振和跑偏 等现象同时发生。轮胎异常磨损及矫正见图16_5_10。 表16_5_4 轮胎过度磨损或磨损不均匀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轮胎气压不准 1 胎冠磨损——轮胎气压太高 1 调整到标准气压 轮胎磨损——轮胎气压太低 前轮定位不正确,前束不合格 A(胎面内外侧磨损不均匀 2 2 重新调整,必要时更换相关零件 B(胎面内侧或外侧边缘花纹沿圆 周方向磨损高低相间阶梯 3 转向节弯曲变形 3 更换 4 轮胎质量不合格 4 更换 图16_5_7 轮胎异常磨损及矫正 16.6 转向机构 16.6.1 转向机构主要技术参数 转向机构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目 数据 型 式 循环球齿式动力转向器(ZDZ6) 1 转向器 传动比 15.2?1 转向器螺杆旋转总圈数 4.3圈 滚道螺旋方向 右 螺母副名义直径(mm) Φ23 螺距(mm) 9.525 循环球螺杆2 螺母副 螺杆完整滚道圈数 7圈 钢球数量 30 钢球直径(mm) Φ5.556 模数 4 齿条齿数 3 齿条齿扇啮齿扇齿数 11.5 3 合副 齿扇摇臂轴转动角度 ?48? (或转向摇臂摆动角度) 摇臂轴齿扇分度圆直径(mm) Φ46 直径(mm) Φ380 4 转向盘 自由转动量 ??10? 5 转向器总重(kg) 9 6 容量(L) 0.7 ATF动力转向液或上炼8#动力转7 助力转向传动液 向液 16.6.2 结构概述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行驶方向(即转向),这是驾驶员通过汽车转向系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的角度。另外,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轮往往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的作用而自动偏转,从而改变了原来的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通过汽车转向系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恢复汽车原来的行驶方向。 汽车转向系主要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转向器是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并将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BJ1027系列汽车装用循环球齿式动力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是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主要由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转向节臂等组成,见图16_6_1,图16_6_2。 图16_6_1 转向系统图(BJ491EQ1) 图16_6_2 转向系统图(BJ493Q) 16.6.3 检查、维护及修理 1、转向管柱支架和转向轴的检查和修理 (1)检查转向轴或转向管柱支架是否弯曲、变形,如弯曲应进行校正,其中转向轴全长内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5mm。 (2)转向轴花键磨损严重,或者花键上有两个齿以上的变形、损伤,需予以更换。 (3)转向轴承转动不灵活,发现内、外圈滚道及钢球剥落、或保持架变形,应更换轴承。 2、转向传动万向节及花键轴、花键套的检查和修理 (1)转向传动万向节十字轴总成 ?轴承滚针有断裂、表面剥落等现象,或滚针数量不足,须更换轴承。 ?十字轴轴承和十字轴轴颈配合间隙超过0.20mm,转动不灵活、发卡时应更换轴承。 ?轴承密封垫和密封罩失效,应更换轴承。 ?十字轴轴颈表面有轻微剥落,修磨后可继续使用。如果发现轴颈表面有压痕、剥落较严重或十字轴有裂纹、严重偏磨等缺陷,须更换花键轴和花键套。 (2)万向节叉花键、花键轴和花键套 ?万向节叉花键、花键轴和花键套有严重锈蚀、伤痕或零件有裂纹,应予以更换。 ?花键处有两个齿以上的变形、损伤,须更换花键轴和花键套。 3、转向器总成的检查和修理 先用纯净的轻柴油、汽油或清洗液彻底清洗转向器上拆下来的零件,并且将转向器壳、侧盖接合面处残留的衬垫纸及干固的密封胶刮洗干净,然后进行检查。 (1)探伤检查 用浸油敲击或磁力探伤的方法检查齿扇摇臂轴、转向螺杆、转向螺母及转向器壳等主要零件是否有裂纹。如果发现应予更换。油封、密封衬垫等在拆卸后不再继续使用,应换用新件。 (2)齿扇摇臂轴 ?检查扇齿表面有无剥落、损坏和变形缺陷。如轻微剥落和点蚀,修磨后可继续使用;若严重剥落、损坏和变形,则应更换。 ?检查齿扇摇臂轴的花键部分是否扭曲。检查时花键定位槽应对称于齿扇中间齿对称平面(O_O轴线)的位置上。如果有扭曲现象须更换摇臂轴。 (3)转向螺杆螺母总成 检查转向螺杆螺母的螺旋滚道。检查时,一手握住螺母,另一手缓缓旋转螺杆(注意螺杆不可旋至两极端,以免损坏零件),从端隙中观察钢球滚动情况,如果发现钢球有打梗、发卡或有其它异常现象时,则应进一步分解螺杆、螺母总成,检查螺杆、螺母是否有疲劳、压坑和剥落,钢球有无剥落或碎裂,必要时应进行更换。 ?检查螺杆、螺母的轴向间隙 将转向螺母固定,来回推动转向螺杆(注意:螺杆不应旋转),用百分表测量转向螺杆的端部,若螺杆轴向窜动量大于0.08mm,则应更换螺杆螺母总成。 ?检查转向螺杆两端轴颈的垂直和水平跳动量 将转向螺母固定,并使其位于转向螺杆滚道对称中心,上下左右扳动花键端,用百分表测量转向螺杆两端轴颈的垂直和水平跳动量,均应不大于0.1mm。 ?检查转向螺杆轴承 如果发现轴承滚道有裂痕、钢球剥落和保持架扭曲变形,必须更换轴承总成。 (4)转向器壳 检查转向器壳体与盖和侧盖结合平面的平面度,两平面的平面度的误差值均应不大于0.05mm,否则应予以修磨。 4、转向摇臂的检查及修理 (1)检查转向摇臂有无变形、裂纹,如有上述缺陷应予更换。 (2)检查转向摇臂花键孔和键齿磨损情况,如果磨损严重应予以更换。 16.6.4 常见故障及排除 1、转向沉重,见表16_6_1。 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转向盘沉重时,用千斤顶把前轴顶起,并将转向摇臂与直拉杆拆开,左右旋转方向盘,若仍感转向沉重,则是转向机构有故障,主要是因各运动副配合过紧造成的。 表16_6_1 转向沉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转向轴弯曲或轴承过紧 1.调整或更换 2.转向器调整不当: ? 转向螺母齿条与齿扇摇臂轴啮合过紧 2.重新检查调整 ? 转向螺杆轴承预紧力太大 3.转向器传动零件损坏或发卡 ? 螺杆螺母滚道与钢球过度磨损或损坏 3.修理或更换 ? 螺杆轴承保持架损坏 4.转向器内润滑不足 4.添加齿轮油 2、转向车轮的摆振、方向盘发抖,见表16_6_2。 车辆制造、装配调整和使用中有时可能发生转向车轮的摆振、方向盘发抖,即转向轮绕主销不断摆动的现象。 转向车轮的摆振有自激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轮胎侧向变形中的迟滞特性的影响,使系统在一个振动周期中路面作用于轮胎的力对系统作正功,即外界对系统输入能量。如果后者的值大于系统内阻尼消耗的能量,则系统将做增幅振动直至能量达到动平衡状态。这时系统将在某一振幅下持续振动,形成摆振。其振动频率大致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而与车轮转速并不一致,且会在较宽的车速范围内发生。通常在低速行驶时发生的摆振往往属于自激振动型。当转向车轮及转向系统受到周期性扰动的激励,例如车轮失衡、端面跳动、轮胎的几何和机械特性不均匀以及运动学上的干涉等,在车轮转动下都会构成周期性的扰动。在扰动力周期性的持续作用下,便会发生受迫振动。当扰动的激励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便发生共振。其特点是转向轮摆振频率与车轮转速一致,而且一般都有明显的共振车速,共振范围较窄(3,5km/h)。通常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的摆振往往属于受迫振动。 转向轮摆振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复杂,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因和制造方面的因素,如:车轮失衡、轮胎的机械特性、系统的刚度与阻尼、转向轮的定位角度及陀螺效应的强弱等,又有装配调整方面的影响,如:前桥转向系统各个环节间的间隙(影响系统的刚度)和摩擦 系数(影响阻尼)等。合理地选择这些有关参数、优化他们之间的匹配、精心地制造和装配调整,就能有效地控制前轮摆振的发生。在设计中提高转向器总成与转向拉杆系统的刚度及悬架的纵向刚度,提高轮胎的侧向刚度,在转向系中设置横向减振器以增加阻尼等,都是控制前轮摆振发生的一些有效措施。 表16_6_2 转向车轮的摆振、方向盘发抖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转向蜗杆、螺母配合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 1.重新调整或更换 2.摇臂轴齿扇与转向螺母齿条间隙过大 2.重新调整 3.转向器轴承磨损或松旷 3.更换轴承 4.转向传动万向节十字轴承松旷 4.检查、修理或更换 5.车轮动不平衡量过大 5.车轮做动平衡 6.扭杆弹簧失去弹性 6.更换 7.前轮定位角度失调 7.调整前轮定位角度 8.减振器失效 8.更换减振器 9.车架变形(撞车) 9.调整修理 3、方向盘转动圈数不足,见表16_6_3。 汽车行驶中,前轮最大转向角度(向左或向右)变小,转弯直径增大,转向灵敏性差,主要是转向器、转向传动和前轮转向角度限位螺栓等部分零件调整和安装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表16_6_3 方向盘转动圈数不足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转向螺杆旋转的总圈数不对 1.重新安装调整 2.转向摇臂安装角度不正确 2.检查、按定位键标记重新安装 3.转向机构部分零件受力变形 3.检查、更换损坏的零件 4.前轮转向角度限位螺栓调整不当 4.按前轮规定角度调整到正确位置 5.方向盘从中间位置往左和往右转动圈5.在转向摇臂安装角度正确的前提下数相差过多【前轮最大转向角度(往左或调整前轮转向角度限位螺栓,使前轮转往右)变小】 角达到规定值 4、转向发卡,见表16_6_4。 这是转向器的严重故障,主要是转向器内各运动副的运转受阻造成的。 表16_6_4 转向发卡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转向螺杆轴承的保持架磨损或损坏 1.及时更换 2.循环球导管舌部被钢球挤坏,不能形成2.检查更换 滚动循环 3.转向螺母、螺杆不同公差范围或不同循3.重新测量分组 环滚道钢球混装 4.未把齿扇与螺母齿条置于中间啮合位4.按规定重新进行装复和调整 置来调整它们的间隙 16.8 制动系统 16.8.1 制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制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配BJ491EQ1发动机) 序号 项 目 数 据 液压操作带真空助力器的双回路制动1 行车制动系统型式 系统,前盘后鼓式制动器 前轮 盘式制动器 2 制动器 后轮 鼓式制动器 标准厚度 22?1 3 制动盘(mm) 使用极限 19.5 横向摆差 0.07,0.12 标准厚度 8.5 4 前摩擦衬垫(mm) 使用极限 1.6 标准值 Φ254 使用极限 Φ256 5 制动鼓内径(mm) 锥度 0.15 失圆度 0.15 标准厚度 5.5 6 制动蹄摩擦衬片(mm) 最小使用厚度 1 缸径 Φ23.81 7 制动总泵尺寸(mm) 行程 31.6 8 后轮制动分泵缸径(mm) Φ22.22 9 制动液牌号 912型V_3制动液 10 驻车制动系统型式 钢丝拉索,轮边手制动 11 制动踏板离地高度(mm) 165 12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mm) 5,10 踏板行程余量距离(地板起的踏板行程余量13 75 距离)(mm) 14 制动鼓与制动蹄配合间隙(mm) 0.3,0.6 路试制动距离(50km/h,水泥路面)(汽车15 ?19m 的任何部位不得超过2.5m宽的试车道) 驻车操纵装置行程在操纵装置全行程16 驻车制动要求 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 16.8.2 结构概述 一、结构简介 汽车上用以使路面对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强制制动的一列专门装置称为制动系。其作用是使行驶中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BJ1027装有两套独立的制动系统:包括作用于前后车轮的行车制动系统;液压操纵带真空助力器的双管路系统;前盘后鼓式制动器;后轮制动器附驻车制动器等。 行车制动系统在汽车行驶中制动时使用,用脚操纵,是主制动器。驻车制动系统在停 车和上坡起步时使用,用手操纵。在汽车紧急制动时,驻车制动系统与行车制动系统同时使用。当行车制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借助驻车制动系统使汽车驶入安全地带或维修站进行检查和维修。 前盘式制动器分解图,如图16_8_1所示。 图 16_8_1 制动主缸总图 图 16_8_2 前盘式制动器 图16_8_3 后轮鼓式制动器分解图 1_左后制动器总成;2_右后制动器总成;3_弹簧座;4_制动蹄压簧;5_制动蹄拉簧;6_后制动蹄;7_左上回位弹簧;8_右上回位弹簧;9_左自调螺套;10_右自调螺套;11_左自调棘轮;12_右自调棘轮;13_自调垫圈;14_蹄隙自调套;15_左前制动蹄;16_右前制动蹄;17_驻车制动器钢套;18_左驻车制动器拉杆;19_右驻车制动器拉杆;20_开口挡圈;21_开口挡圈;22_左自调螺杆;23_右自调螺杆;24_弹簧;25_摇臂托架;26_摇臂罩;27_左摇臂;28_右摇臂;29_弹簧;30_螺栓M6×35;31_螺母M6;32_销轴;33_开口挡圈;34_垫圈8;35_螺栓M8×16;36_左后制动底板总成;37_右后制动底板总成;38_胶堵;39_压簧拉杆;40_螺栓M8×16;41_垫圈8;42_后制动分泵总成;43_防尘罩;44_活塞总成;45_皮碗;46_弹簧;47_缸体;48_放气阀 二、制动系统的检修 (一)制动系统的检查与修理 1.检查与调整 ?检查制动踏板高度。从地板起的制动踏板高度应为165mm。如果不正确应进行调整。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压下制动踏板直到感觉有阻力为止,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为5,10mm。 ?检查踏板行程余量距离。在发动机运转情况下放开驻车制动器拉杆,踩下制动踏板如图16_8_4所示的踏板行程余量距离。在490N踏力下大于75mm。如果距离不正确,则应进行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 图16_8_4 制动踏板行程余量的检查 2、真空助力器的操作试验 ?在发动机未启动之前先踩下制动踏板数次,并检查制动踏板行程余量不应发生变化。 ?踩下制动踏板并起动发动机,如果踏板连续稍稍向下移动一点,则标识操作正常。 ?起动发动机1,2分钟后停机。慢慢地踩下制动踏板数次,如果第一次踩下的踏板的行程最大,但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后渐渐回抬,则表示真空助力器密封良好。 ?当发动机正在运转的时候,踩下制动踏板,并在踏板被踩下的状态下关闭发动机。如果在30秒内踏板行程余量不发生变化的话,则标识真空助力器密封良好。 3、排除制动系统内的空气 如果对制动系统进行过拆装或怀疑制动系统管路中有空气的话,则要对制动系统进行放气, 方法与离合器传动系统放气方法相似。 4、制动蹄摩擦间隙的调整 前盘式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后鼓式制动器间隙有的可自动调整,有的结构需调整。 5、驻车制动器的拉杆行程的检查与调整 ?用294N力缓慢地将驻车制动杆拉出,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产生规定制动效能(约9,11齿)驻车制动应完全起作用,否则应调整。 ?在调整驻车制动器之前,应调整后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通过拧紧调整螺母调整驻车制动器拉杆的行程。 (二)制动主缸零件的检修 ?制动主缸零件分解清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吹净。 ?检查缸壁上是否生锈或有划痕。 ?缸筒若有磨损或损坏应更换。 ?检查活塞和密封圈是否有划伤,必要时更换。 ?制动主缸装好后,在装到真空助力器上前调整推杆的长度。 (三)前盘式制动器的检修 ?检查制动摩擦衬片的厚度。通过观察孔检查摩擦衬片的厚度,标准厚度为10mm,最小厚度为1.6mm,如果厚度不在规定范围内,则应更换摩擦衬片。 ?制动盘标准厚度为22mm,磨损极限19.5mm。 ?测量制动盘外缘10mm内径向跳动,如果径向跳动大于0.12mm,则应更换新件。 ?缸径的最大增量不能超过0.05mm。 (四)后鼓式制动器的检修 ?制动蹄摩擦片的标准厚度小于1mm时应更换新件。 ?制动鼓内径标准为254mm,最大内径为256mm。 ?制动鼓划伤或磨损可用车床将其光磨修正。 ?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接触面积70%以上,否则应修磨加工。 ?制动蹄摩擦片表面至铆钉头小于0.8mm时,必须更换摩擦片。 16.8.3 车辆制动性能检验 车辆的制动性能可在制动试验台上进行。将车辆驶上检测台,分别检测前轴、后轴轴重。然后将检测车辆驶上制动试验台,并将车辆摆正,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车内只允许有一名检查员。 表16_8_1 车辆制动性能检验表 前轴制动力与轴载荷的百分比(%) ?60% 前轴左右差与大者之比 ?15% 制动性能试验 后轴左右差与大者之比 ?20% 后轴制动力小于后轴载荷60%时,制动力差?7% 的最大值与后轴载荷之比(%) 驻车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之比(%) ?20% 总制动力与整车质量的百分比(%) ?60% 备注: ?不允许在制动台上进行制动磨合,手制动拉出齿大于24齿,则判断拉线过长,应调 整。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允许在非检测轮下垫楔形 块。 ?BJ1027系列车型以50Km/h在水泥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19m。汽车的任何 部位不得超过2.5m宽的试车道。(制动距离包括驾驶员反映时间、制动系统机件作用力 传递时间和制动力作用时间内车辆走过的距离。) ?驻车操纵装置形成在操纵装置全形成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 16.8.4 常见故障及排除 1、行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1)制动失效,见表16_8_2。 当连续踩下制动踏板,车轮无制动作用。 表16_8_2 制动失效故障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总泵内没有制动液或严重不足 1.加足制动液 2.总泵缸磨损严重或总、分泵皮碗破损 2.更换 3.制动油管破裂或接头严重破损 3.修复或更换制动油管 4.总泵推杆销脱落 4.装复 (2)制动不灵,见表16_8_3。 踩下制动踏板,汽车不能立即停车,连踏几脚效果也不好。 表16_8_3 制动不灵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制动管路内有空气或漏油 1.放净空气,排除漏油故障 2.制动他不拿自由行程过大 2.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形成 3.制动鼓与摩擦片间隙过大 3.调整间隙 4.制动皮碗发胀卡住 4.更换皮碗 5.摩擦片过度磨损,接触不良或有油污 5.打磨或更换摩擦片 6.制动鼓失圆、摩擦系数不合格 6.修复制动鼓或更换 7.制动软管老化发胀 7.更换软管 (3)制动跑偏,见表16_8_4。 制动时左右两侧制动力不等或不同步、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向一边偏移。 表16_8_4 制动跑偏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右车轮制动蹄片间隙不一致 1.调整间隙 2.个别制动软管、接头堵死、管路有气 2.疏通管路、管路放气 3.个别分泵皮碗发胀卡死 3.更换皮碗 4.个别车轮制动蹄摩擦片有油污或磨损严重4.打磨或更换蹄片 铆钉外露 5.补足气压 5.左右轮胎气压不一致 6.修复 6.个别制动鼓失圆 7.制动鼓与轮胎装合后测量、检查,7.制动鼓与轮胎装合后变形 必要时光磨 8.左、右制动鼓摩擦系数不一致 8.更换摩擦系数一致后的制动鼓 9.左、右制动力作用有时间差 9.查找原因并调整 10.车架严重变形,轴距不平行 10.测量、调整 (4)制动发咬(制动鼓发热) 放松制动踏板后,制动作用不能及时解除,使制动鼓有发热现象。制动鼓正常工作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70?(山区长距离坡道行驶会高于此温度)。查找制动鼓发热的原因可采取测试车辆滑行距离和无制动行驶检测法进行。汽车空载在平坦干燥的道路上,从初速度30公里/小时开始滑行到车辆完全停止,其滑行距离值(以往返两次平均值计算)一般车应不少于220米,前轮驱动的汽车应不少于180米。如果制动鼓与制动摩擦片有滑擦现象,滑行距离则会大大缩短,制动鼓也会发热。 汽车不踩制动踏板行驶3,5公里,如制动鼓发热则是制动摩擦片蹭刹车鼓或轮毂轴承过于松旷、后桥管弯曲等原因所至。进一步判断可把制动鼓发热的车桥用千斤顶支起,转动车轮,若制动摩擦片不蹭刹车鼓则应判断轮毂轴承过于松旷、后桥壳弯曲故障。 ?各车轮同时发咬,见表16_8_5。 表16_8_5 各车轮同时发咬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总泵回位缓慢 1.修复总泵 2.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 2.调整自由行程 3.管路被堵塞,回油不畅 3.疏通油管 ?个别车轮发咬,见表16_8_6。 表16_8_6 个别车轮发咬故障原因及接触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制动鼓与摩擦片间隙过小 1.调整间隙 2.制动蹄回位弹簧疲软或制动蹄支承销与偏2.更换弹簧或调整支承销和偏心 心阻力过大 3.分泵皮碗发胀或活塞卡死 3.更换或修复 4.制动软管发胀堵塞 4.更换制动软管 (5)制动有异响,见表16_8_7。 制动时常听到“吱吱”声,或不连续的摩擦声。 表16_8_7 制动有异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制动鼓失圆或磨损不均 1.修复或更换制动鼓 2.摩擦片脏污或铆接不牢 2.打磨或铆接修复 3.制动蹄碰制动鼓 3.修复并调整 4.摩擦片过度磨损,铆钉头磨制动鼓 4.更换制动蹄带摩擦片总成 (6)制动踏板逐步下沉,见表16_8_8。 行车制动时,突然出现踩制动踏板一脚踩到底,或连续几脚制动踏板也踩不高。 表16_8_8 制动踏板逐步下沉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制动管路漏油或空气进入系统 1.修理并放气 2.总泵皮碗、皮圈破损、制动时前、后窜油 2.修理并更换零件 3.分泵皮碗踩翻 3.修理 (7)制动踏板逐步高起,见表16_8_9。 行车制动时,连续几脚踩制动踏板时,踏板逐步高起。 表16_8_9 制动踏板逐步高起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总泵补油孔堵塞或皮圈挡住补油孔,使多1.疏通补油孔或重新调整 余制动液回不到贮油杯中 2.重新调整 2.总泵活塞推杆自由间隙过小 (8)制动踏板过于沉重,见表16_8_10。 由于真空增压装置不灵,踩下制动踏板时,感到沉重费力,制动效果不佳。 表16_8_10 制动踏板过于沉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真空助力器膜片漏气或弹簧折断 1.检查修复真空助力器的损坏部分 2.控制阀膜片漏油 2.检查修复真空助力器的损坏部分 3.控制阀的真空阀门关闭不严 3.检查修复真空助力器的损坏部分 4.真空管路漏气 4.更换软管或紧固接头 5.单向阀失效 5.更换单向阀 2、驻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手制动不灵,见表16_8_11,驻车制动时拉紧手制动操纵手柄,汽车继续滑行。 表16_8_11 手制动不灵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原 因 排除方法 1.手制动拉丝过长 1.重新调整 2.摩擦片与手制动鼓间隙过大或接触不良 2.重新调整 3.摩擦片过度磨损,铆钉外露 3.更换摩擦片 4.摩擦片或手制动鼓有油污 4.用砂纸打磨除去油污 附录:制动鼓是否不正常发热的试验方法: 车辆在平坦的路面行驶10公里,正常使用制动器,然后用手摸制动鼓,如果温度可以忍受,则可认为制动鼓温升正常。 ?注意: 1、在上述状态下,允许前、后制动鼓或左、右制动鼓有温度差。 2、如果在试验路段进行了多次紧急制动,手摸制动鼓温度可能无法忍受时,不能认为制动鼓发热不正常。 17.1 车身及附件构造、拆装与修理 1、密封 BJ1027汽车驾驶室全部是薄钢板冲压成形,点焊组装而成,把各部分零件焊装在一起。为了保证驾驶室的密封性和减少钣金件之间的摩擦,采用了多种异形断面的密封件。完善的密封可保证汽车驾驶室的隔热、防尘、防水和降低噪声,以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减轻疲劳。 2、车门及附件 驾驶室车门结构简单,车门内板凹筋和车门外板弧形结构,增加了车门的刚性和使用寿命。 ?车门锁 驾驶室车门锁为齿轮式门锁。该门锁由锁本体总成、外把手总成、内锁止总成、内开总成、门撞块总成、锁芯带钥匙总成等部分组成。 ?车门锁的使用 a、钥匙的使用: 每把钥匙均标刻了号码。要记住钥匙标号,并将他安全地保存好。拉动车门外拉手,车门即可打开,将起动开关钥匙插入门锁内,转动后可将门锁上。从外部将车门锁上可不使用钥匙。只要把车门内面的车门锁固钮按入到“LOCK”(上锁)位置,然后往外拉出门外拉手,把车门关上即可。拉开车门内的拉手,门即可打开。 b、外把手的使用: 当钥匙解除全锁止状态后,拉动门把可拉开车门。 c、内开把手的使用 当内锁止柄头处于打开位置时,向后拉动内开把手,即可在车内打开车门。 d、内锁止按钮的使用: 将车门关上后,按下车门锁固钮,门即锁止。 e、自动门锁 所有车门上的自动门锁都能从司机座椅侧的车门锁钮进行控制。此车门锁钮的功能与起动开关所处的位置无关。 f、从车外对自动门锁上锁和开锁 将钥匙插入司机座椅侧门的门锁钥匙孔内,顺时针方向拧转钥匙即可锁上所有的车门。而逆时针方向拧转即可解开所有的车门。 g、从车内对自动门锁上锁和开锁 按动司机座椅侧的车门锁钮即可锁上所有的车门,也可解开所有的车门。乘客也可锁上和解开每一车门独立的车锁。 ?车门锁的调整方法 a、门撞块的调整: 汽车运行一段时间后,如发现车门开关太重或发滞时则应通过调整垫片或松动紧固螺栓 调整撞块的位置,使撞块与锁体本身锁扣处于最佳啮合状态。 b、内锁止杆的调整 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如发现用内把手打不开车门时,应检查内锁止杆是否脱钩,若脱钩,应更换内开拉杆连接按扣,再调整内开总成的固定螺栓,直至能用内开总成打开车门。 ?车门玻璃升降器 如果发现玻璃升降器升降不灵活,应用机油对玻璃升降器的各个运动部位进行润滑,如有卡滞现象,切勿用力硬性摇动,而首先应检查玻璃与升降器导轨之间的配合情况,如有故障应予排除,再检查玻璃升降器是否变形,如有变形拆下修理或更换。如果玻璃升起时歪斜,应进行调整,只要松开滑槽与玻璃托架连接螺钉,调整玻璃处于平行上下升降状态时,将螺钉拧紧即可。 4.玻璃除霜及驾驶室取暖 驾驶室内安装有暖风装置(图17_8),包括水暖鼓风机、散热器、进出水管及开关、暖风操作板等件组成。 图17_8 暖气装置 1_前除雾器风道本体总成;2_右侧窗除雾器风管总成;3_鼓风机总成;4_暖风机进水管;5_暖风机出水管;6_暖风水管控制水阀;7_右侧出风口风道总成;8_空调操纵机构总成;9_自攻螺钉;10_塑料扣钉合件;11_双钢丝式环箍;12_出风口空气分配器总成;13_左侧出风口风道总成;14_暖风管路固定夹;15_暖风机总成;16_左侧窗除雾器风管总成;17_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和大垫圈组合件 以发动机冷却水为热源,把冷却水导入取暖散热器内,用鼓风机将空气送给取暖散热器,空气通过热交换升温,热空气通过导风管、除霜喷管吹出,从而达到除霜和取暖的目的。 使用方法如下: ?当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才能起动暖风机。即发动机水温应达到70~80?时,方可使用暖风机。 ?取暖:打开暖风机上的进水开关,暖风机开关置于需要的转速,驾驶室内部空气逐渐升温。进水开关调节在不同的开赌,驾驶室内的温度即可以得到调节。 ?除霜及除雾:夏天关闭进水开关,冬天打开进水开关。将暖风操纵总成上的操纵杆拨至“除霜”位置,暖风机用高速档,除霜喷口分别有凉、热风吹出,从而达到除霜和除雾的目的。 ?冬天发动机冷却水一定要添加防冻液,以免水管和取暖散热器冻裂,影响暖风机的正常使用。汽车在二级维护时,应清洁暖风机装置一次。 5、驾驶室座椅 驾驶室座椅分为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和后排座椅。 驾驶员座椅前后可调整,向上提升座椅前下侧的调整手柄,可将座位向前或向后移动。在调整座位位置之后,应向前或向后推动座椅,以确认座位调整手柄已锁止。前排座椅靠背倾斜角可以提升座位靠近门侧的调整手柄来调整,实现最佳角度。 18.1 电器系统概述 BJ1027系列汽车电器系统所用电器配件的额定电压为12V。电器线路为单线制,负极搭铁。整车线路主要有三大线束组成。铺设在驾驶室内的为前围仪表线束,发动机舱内为车身线束,铺设在大梁内侧的为底盘线束。 电器配件与线束连接除个别用螺栓连接外,其余的都用插接件连接,这有利于检查和维修,使用中不允许任意变动插接件位置,以确保线路的可靠安全。在线路中所有电器电路中都设有保险,在总线路中设计有保护整车线路安全的缓熔器,它能在线路中产生故障以致大电流冲击的情况下自动断开,排除了故障后,应重新更换缓熔器,不允许用其他导线代替。在修理过程中可参照整车电器原理图。 18.2 电器装置盒 电器装置盒带电器总成将多种电器配件密集于一处,装置盒上的所有电器采用插接式或螺旋式。以利于整车装备和维修。在修理过程中如遇到电器装置盒内部线路问题,可以参照电器装置盒盖板上粘贴的继电器功能图进行检查,并按功能图上标注的参数更换相应电器件,不得采用与标注不符的电器配件。 18.3 电器系统的故障及修理 汽车在行驶中或维修检查中发现电器故障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找到相应的电器故障部位,进行维修或更换配件,勿任意改变插接器的连接位置或乱接其他导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故障检查的方法是从最方便处开始查找,在实际使用中易发生故障部位,如灯泡、保险丝等,也可从某个插接器开始查找。 18.3.1 汽油发动机起动故障 在排除汽油发动机起动故障时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汽车在起动时常见故障有如下几种。 (1)接通电源开关,打开点火开关钥匙处于(START)起动位置时,听不到起动机电磁开关吸合声和起动机转动的声音。 (2)听到起动机电磁吸合声,但发动机未转动。 (3)听到起动机转动声,但发动机未转动。 (4)听到连续的嗒嗒声。 如下: 1、当点火开关处于“START”位置时,听不到起动机电磁开关吸合声音,首先应检查整车电源是否已接通。如有电,这时应检查点火开关及起动继电器。如有电则进一步检查起动机接线柱,如起动机接线柱有电可能是起动电磁开关吸引线圈故障。应修理起动机。 2、当点火开关处于“START”位置时,听到起动机电磁开关吸合声音,但起动机不转。这是因为起动机主触点未接通,或主触点由于烧蚀造成接触不良,应调整开关行程和清楚主触点污点,排除故障。 3、当点火开关处于起动(START)位置时,起动机转动,但发动机未转。一种情况是开关行程不对,使得起动机小齿轮未与飞轮齿环啮合就已高速运转,造成起动机空转,这是应调整开关行程;另一种情况是起动机单向离合器损坏,应修理或更换。 4、当点火开关处于起动(START)位置时,听到起动机发出连续的嗒嗒声。一种情况是起动机转子短路,应修理或更换转子;另一种情况是蓄电池存电不足。判断上述两种情况,可在点火开关处于起动(START)位置时,按一下喇叭按钮,如喇叭能发音,比正常稍低时,说明蓄电池电充足,起动机嗒嗒声是由于本身转子短路。如喇叭不能发音或声音较低表示蓄电池存电不足,应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18.3.2 发电机、调节器及发电机指示灯故障 分析如下: 当点火开关钥匙处于“ON ”位置时,发电机指示灯亮,待发动机起动后,并带动发电机在1000r/min以上时,如发电机指示灯仍不熄灾,则说明发电机损坏或内装式电压调节器损坏或仪表指示灯故障,应对发电机或仪表进行维修或更换。 18.3.3 汽油发动机起动故障 分析如下: 1、近光灯故障分析与排除 打开车灯开关在II 档时,接通变光开关,远光灯亮,回到近光灯位置时,近光灯不亮。用试灯检查组合开关近光灯输出线有无电,如无电是变光开关接触不良或引线脱焊。如组合开关近光灯输出线有电,可能是前照灯插座接触不良,或近光灯保险烧坏,或灯泡坏所致,应修理或更换。 2、远光灯故障分析与排除 打开车灯开关在II 档时,近光灯亮,变光时远光灯不亮。出现此种情况,检查时首先把车灯开关打到“o”位,然后慢慢向上抬起组合开关操纵手柄,接通超车信号开关看远光灯亮否,如果4 只远光灯亮,是组合开关的变光开关接触不良,需修理或更换变光开关,如果接通超车信号开关后,远光灯也不亮,同时仪表板上的远光指示灯也不亮,可能是组合开关远光灯输出线脱焊、断线或接触不良。如果远光指示灯亮,远光灯不亮,进一步检查电器装置盒上的保险丝管,如果保险丝完好但保险丝的上柱头无电,就是灯光继电器坏,应修理排除。 3、超车开关的检查 当未打开车灯开关时,接通超车开关时远光灯不亮。检查时首先将车灯开关打到“II” 档,抬起组合开关操纵手柄,使变光开关接通,如远光灯不亮,可能是控制线路和灯光继电器问题。如远光灯亮说明是超车开关坏。 18.3.4 小灯、尾灯和雾灯线路故障分析 分析如下: 当车灯开关处于“I”档时,前小灯不亮,用试灯检查车灯开关小灯输出线有无电,如无电则是车灯开关接触不良,应修理或更换车灯开关。如车灯开关小灯输出线有电,而前小灯不亮原因可能是:前小灯灯泡坏,或前小灯插接器接触不良。如车灯开关处于“I”档时,前小灯亮尾灯不亮,应检查车身与底盘对接处及后尾灯插件是否接好,如接触良好,则可能是尾灯灯泡坏,或接触不良。应进行更换或维修。当接通雾灯电源,如此时雾灯不亮,应用试 灯测试雾灯开关,如无电是雾灯开关接触不良,如有电,应进一步查雾灯灯泡和雾灯二线插接器,排除故障。 18.3.5 转向灯故障分析与排除 分析如下: 转向灯故障是在点火开关处于“ON”档位置时分析的。接通转向开关在左转向位置时。如果发现左前转向灯不亮,应检查左前转向灯灯泡和插接器,如左前转向灯亮而左后转向灯不亮,则要检查左后转向灯灯泡和车身与底盘对接件,查其有否脱焊、断线等问题,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如果前后左转向灯都没有亮,检查方法是首先打开紧急按钮开关,如果灯都亮,说明是左转向开关失灵,应修理或更换。如果灯都不亮,说明危险报警开关接触不良或闪光继电器损坏,应进行检查或更换、如发现转向灯亮而转向指示灯不亮,应检查指示灯是否损坏或仪表插接件是否插接到位,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右前和右后转向灯故障分析同左转向灯故障排除。 18.3.6 刮水器电路故障分析 在确定整车电系供电正常情况下,接通刮水器开关,如刮水器不工作,则先检查雨刷器保险丝有无损坏及电机插接件是否接好,如无问题则检查刮水器开关的输出线是否正常,找出故障点并排除。线路故障排除后,如电机仍不转,则是电机损坏,应更换或修理。 18.3.7 仪表线路故障分析 分析如下: ?油压指示灯不亮 检查油压指示灯的正极端有无电,如无电就是仪表印刷线路或仪表插接器存在基础不良问题。 ?油压指示灯不熄灭 如发动机起动后,油压指示灯不熄灭,拆下传感器引线,观察油压指示灯,如仍不灭,说明线路有搭铁现象,造成指示灯常亮。如拆下指示灯熄灭,应进一步判断发动机机油泵工作情况和油道内有无堵塞问题。 ?水温表电路故障 按照查油压指示灯线路的方法,逐步判断是传感器问题还是表头问题。常见故障有:传感器损坏、表头卡住和表头内线圈断。故障排除见组合仪表与辅助电器水温表及其传感器一节。 ?油量表故障 排除故障方法见组合仪表与辅助电器油量表及其传感器一节。注意:当拆下油量表传感器的浮子后,切记注意安全,不能再油箱上刮火检查。 18.3.8 其它电器及电路的故障排除 BJ1027还装了CD/收放机、遥控中控锁、倒车雷达、洗涤器、点烟器、室内外温度显示器、喇叭、制动灯、顶灯、倒车灯、蜂鸣器、暖风装置和空调等总成件,在排除上述电器故障时参照电器原理图,对照该电器在各插接器的接线位置,用万用表测量,逐步查找和发现 故障。 收放机、CD机的修理请专业人员(或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空调系统故障也应由专门培训过的人员进行。 倒车雷达是一种辅助倒车装置,主要由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及电器连接组成。其功能是在倒车时监测车辆正后方0.95?0.1m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当监测范围内有障碍物或小于0.45?0.05m距离时,系统发出长鸣报警声音,提示驾驶者安全倒车。警报声音频率变化的方法进行距离显示。 综述:本节所说明的故障排查方法,只是一般的常用的检查步骤,在实际中所遇到的电器问题较为复杂,应根据故障现象、发生时间,结合相关的电路,掌握各用电设备的控制关系,仔细认真进行分析,采用先简后繁的检查原则,这样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4 电器配件 18.4.1 蓄电池 BJ1027用蓄电池为干荷式蓄电池。该蓄电池在急用时,可将配置好的电解液注入蓄电池,静置30分钟后即可使用,但一般情况下应充电3,5小时后再用。汽车蓄电池出厂前都进行了4小时充电。 1、结构及性能参数 表8_1 蓄电池性能参数 序号 项 目 参 数 1 型式 负极搭铁 2 单极电池数 6 3 额定电压(V) 12 4 额定容量(V/A_h) 12/60 5 电解液液面高出极板高度(mm) 10,15 6 电解液比重 见表18_2和表18_3所示 3表18_2 不同地区和气温条件下的电解液比重(克/厘米) 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15?时的电解液比重 气候条件 冬季 夏季 冬季温度低于_40?的地区 1.31 1.27 冬季温度在_40?以上的地区 1.29 1.25 冬季温度在_30?以上的地区 1.28 1.25 冬季温度在_20?以上的地区 1.27 1.24 冬季温度在0?以上的地区 1.24 1.24 表18_3 电解液温度与比重修正值 测得电解液温度 +45 +30 +15 0 _15 _30 _45 比重计度数修正值 +0.02 +0.01 0 _0.01 _0.02 _0.03 _0.04 2、蓄电池使用 (1)电解液的配制:应使用符合蓄电池用硫酸标准的硫酸和蒸馏水(或纯水)配制。 3?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为1.280?0.005g/cm(25?) ?配制电解液的容器必须是耐酸继耐高温的有釉陶瓷、玻璃钢、塑料槽或铅衬木槽,配制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 ?配制前将器皿洗刷干净,并用纯水清洗。 ?配制电解液时,应先将需用的蒸馏水(或纯水)。放入容器内,然后将浓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或纯水)内,并不断搅拌,严禁将水注入硫酸内,以免发生飞溅灼伤。 换算公式为d25=dt+0.007(t_25) d25:25?电解液密度 dt:温度为t时的电解液密度 0.0007:温度系数 t:实测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中蒸馏水(或纯水)与硫酸的比例如下表18_4。 表18_4 电解液中纯水(或蒸馏水)与硫酸的比例表 电解液比重20?时 蒸馏水(或纯水) 蒸馏水(或纯水) 3与硫酸的体积比 与硫酸的重量比 (克/厘米) 1.10 9.80:1 6.28:1 1.11 8.80:1 5.84:1 1.12 8.00:1 5.40:1 1.13 7.28:1 4.40:1 1.14 6.68:1 3.98:1 1.15 6.15:1 3.63:1 1.16 5.70:1 3.35:1 1.17 5.30:1 3.11:1 1.18 4.95:1 2.90:1 1.18 4.63:1 2.52:1 1.20 4.33:1 2.36:1 1.21 4.07:1 2.22:1 1.22 3.84:1 2.09:1 1.23 3.60:1 1.97:1 1.24 3.40:1 1.86:1 1.25 3.22: 1.76:1 1.26 3.05:1 1.60:1 1.27 2.80:1 1.57:1 1.27 2.75:1 1.49:1 1.29 2.60:1 1.41:1 1.30 2.47:1 1.34:1 注:此表是根据在20?时纯硫酸比重为1.83推算而得 (2)灌酸 ?电瓶加液盖上有2个通气孔,应畅通。 ?电解液温度必须冷却到30?以下,灌入电池。 ?配制好的电解液注入每个单格内,塑壳电池的液面与外壳标记“max”齐平,橡胶槽电 池电解液液面应高出隔板10,15mm。 ?电瓶加液盖拧紧,以防止漏酸。 3、蓄电池的充电 (1)充电设备 对蓄电池充电必须使用直流电源。但发电厂供应的市交流电,必须将它变为直流才能进 行充电。 ?整流器 常用的是固体整流器(氧化铜整流器、硒整流器、硅整流器)、充气管整流器(钨灯整流 器)和水银整流器。其输入交流电压一般为110伏或220伏,输出的标称电压为6伏、12伏 和24伏。固体整流器使用方便,充电中不需照管,应用较为普通。 ?可控硅调压充电机 由于串联的电池数有多有少,充电过程中要改变电压来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因此,要 求采用可以调整电压的直流电源。硅整流器虽然比较轻小,便于移动,但仍然需要较笨重的 调压变压器。采用可控硅调压充电机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市场上一种8千瓦可控硅调压充电机,电源使用220伏交流电,经可控硅整流器变为直流电,从输出端往蓄电池进行充电。直流输出电压0,220伏,电流0,40安培。 (2)监测仪器 蓄电池充电和日常维护一般需要稿率放电叉、密度计、温度计、电压表和电流表等监测仪表及必要的工具。 (3)蓄电池充电 ?充电前的准备 检测电解液或蒸馏水(或纯水)是否符合规定,打开蓄电池上的加液盖,加液或补水至最高液面线。 ?充电连接 充电机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相接,负极与蓄电池负极相接,切勿反接。对多数电池充电可根据充电机功率大小确定。充电连接必须牢固。 ?充电方式 通常充电的种类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快速充电三种。 恒流充电:包括初充电、补充充电、普通充电和均衡充电。 ?初充电:初充电是非干荷电池使用之前的首次充电。非干荷电池注入电解液后,静止1,6小时,待温度降至35?以下时方可开始充电。首次充电电流一般为0.07C220A,充至单格电压2.4V时,减半电流继续充电。 ?补充充电:对存放时间较长,干荷电性能较差的干荷电池或灌酸充足电后停用一个月左右时间的电池而说的。补充充电流为0.1C20A,补充充电时间为5小时左右,或根据存放时间长短确定充电时间。 ?普通充电:普通充电是指电池经初充电使用后的充电。汽车电池普通充电第一阶段采用0.1C20A,充电8,12小时至电压升到2.4伏/单格以上,电流减半再充电10小时左右。充入电量一般为放电量的1.5倍以上,或者充入额定容量的1.3,1.5倍。 ?均衡充电:用普通充电的方法将电池充足,然后用0.035 C20A电流充电。当电池冒出均匀气泡,温度上升时,停止充电1小时。如此重复3,4次,单个电池都能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电池电压、电解液密度趋于不变时结束。 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是始终以一定不变的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较大,然后逐 渐减小,恒压充电电压通常在2.3,2.4伏,这种充电情况,气体产生很少耗水量小,因此,恒压充电通常用于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 快速充电:快速充电是采用大电流、脉冲充电,并采用短时间放电的间歇式充电方法对蓄电池 进行充电。快速充电法用1,2倍C20A大电流充电。快速充电用特制的快速充电机完成。 ?电池充足电判断标志 电池单格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电池单体电压在2.6,2.8V,且在2小时以上测定不便, 3电解液比重大于1.280g/cm?0.01(25?)且2小时以上测定不变。 ?充电注意事项 液温不得超过45?,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减少充电电流或停止充电或放入水槽中冷却),通风性好, 禁止火源。 ?铅酸蓄电池故障常用的检查判断方法 表18_5 比重测量法 比重值(25?) 判 定 处 理 1.300以上 电解液浓度过高,加液错误 用去离子水调整比重 1.250,1.280 良好 1.250,1.220 充电不足 补充电 过放电,浓度过低,或可能有1.220,1.100以下 充电后再检查 故障 各单格比重差0.04以上 可能单格有故障 充电后再检查 表18_6 电压测量法 电 压 判 定 处 理 12.5V以上 正常 12.5,11.5V 充电不足 补充电 11.5V以下 过放电或内部故障 充电后再检查 表18_7 容量测量法 容量仪显示 判 定 处 理 白色区 充足 绿色区 正常 黄色区 重充 补充电 红色区 放完 补充电后再检查 4、铅蓄电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排除 (1)一个充足电的蓄电池电池长期放置没有使用,为什么电量减少了? 充足电的蓄电池放置不用会逐渐失去电量,这种现象称为“自行放电”。自行放电的重要原因是材料不纯。如极板材料中有杂质或电解液中有杂质,则杂质与极板、杂质与杂质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闭合的“局部电流”,使蓄电池放电。 由于蓄电池材料不可能绝对的纯,并且正极板与栅架金属(铅锑合金)本身也构成电池组。所以轻微的自行放电时不可避免的。但若使用不当会加速自行放电。如电解液不纯,当含铁量达1%时,一昼夜内电池就会放完电;蓄电池盖上洒有电解液使正负极桩导通时,会引起自行放电;电池长期放置不用硫酸下沉,下部比重较上部大,极板上、下部发生电位差等都可引起自行放电。 自行放电严重的蓄电池,可将它完全放电或过度放电,使极板上的杂志进入电解液,然后将电解液倾出,用蒸馏水将电池清洗,最后灌入新电解液重新充电即可。 (2)蓄电池硫化是怎么回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蓄电池的硫化,实际上是指极板上生成了一层白色粗晶粒的硫酸铅而言。由于这种粗晶粒的硫酸铅严重堵塞了极板的孔隙,使电解液渗入困难,需电池容量随之降低。并且粗晶粒的硫酸铅导电性能极差,所以使蓄电池内阻显著增大,起动时不能供给大的起动电流,以至使起动机不能起动发动机。这种粗晶粒的硫酸铅又很难溶解于电解液,所以在正常充电时很难消失,因此当硫化严重时,蓄电池将报废。 (3)电池极板硫化后有什么现象, 蓄电池极板硫化后,在充、放电时会有异常现象。如用高率放电计试验时,单格端电压急剧下降;充电时过早“沸腾”,但电解液比重却增加很慢(甚至无显著变化);同时电解液温度迅速上升。 (4)怎样预防极板硫化, ?不要让半放电的蓄电池长期搁置,要使蓄电池经常保持充电状态,。 ?电液液面不能过低,必须使液面高于极板10,15毫米,必要时应添加蒸馏水。 ?不要让蓄电池过度放电。 (5)已经硫化的蓄电池怎么修复, ?极板轻微硫化时,可用小电流长期充电的方法加以克服。即用初次充电的第二阶段电流连续进行过量充电,待电解液中产生大量气泡,电解液比重达到1.280左右即可。 ?硫化严重者可采用“水治疗法”修复。当放电容量能达到额定容量的80%时,表示处理工作基本完成。若放电容量仍很小时则可重复上述充放电方法,直到电池恢复正常为止。 (6)蓄电池内部为什么会发生短路,怎么排除, ?隔板质量不好或有缺损,使活性物质穿过,致使正负极板直接接触而短路。 ?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过多,致使极板下部边缘与沉积物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 ?由于充电或放电电流过大,使极板拱曲或不慎将导电物落入电池内而造成短路。 蓄电池有内部短路时,应将蓄电池拆开进行检查。若是隔板缺损、穿孔,则需要更换新隔板。若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过多,可清除沉积物。若是极板拱曲,应设法压平。 (7)极板短路后会有什么现象, 极板短路的主要特征是,开路电压低、容量小。用高率放电计试验时单格电池的端电压迅速下降到零。而在充电过程中,端电压上升很慢,电解液比重升高很慢,充电后期气泡很少,甚至没有气泡。 (8)蓄电池极板为什么会拱曲, 蓄电池正极板易于拱曲,负极板很少拱曲,即使有的负极板拱曲也多是由于正极板拱曲过甚而受迫随之拱曲所致。极板拱曲的原因主要是: ?质量不佳。在制造过程中,铅膏涂挂不均匀,使活性物质的形成不均匀。因此,在充放电时极板个部分所引起的电化学作用强弱不一致,致使极板膨胀和收缩不一样,而引起拱曲。有的失职造成开裂。 ?经常大电流放电,极板表面各部分电流密度不同,活性物质膨胀不同而造成拱曲。 ?由于过量放电,在极板内层深处生成硫酸铅,充电时得不到恢复,造成内部膨胀,也 会导致极板拱曲。 (9)为什么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会大量脱落, 活性物质脱落的现象多发生于正极板。由于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活性物质的体积都在改变,所以活性物质的脱落是无法避免的。但使用不当时,就会加速活性物质的脱落。加速活性物质脱落的原因主要是: ?蓄电池充电电流过大,使电解液温度过高,活性物质膨胀松软而易于脱落。 ?蓄电池经常过充电。由于从极板孔隙中逸出大量气体,在极板孔隙中造成压力,而使活性物质脱落。 ?放电时放电电流过大、接入起动机的时间过长、使极板拱曲也会加速活性物质的脱落。 ?蓄电池在冬季使用时,由于放电后未及时充电,电解液比重过低而冻结。 ?汽车行驶时,蓄电池受到剧烈的振动。 (10)蓄电池中有一个单格电池的极性颠倒了是何原因,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该单格电池有故障或因其它原因容量减少。当蓄电池放电时,容易低的单格电池首先放电至零。若再继续放电,则其它单格电池的放电电流就会对它进行充电,而使其极性颠倒(即原来的正极板变成了负极板,而原来的负极板变成了正极板)。在三个单格的蓄电池中,若其中有一个单格电池极性颠倒,用电压表测量蓄电池时,端电压不是6伏而是2伏。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对蓄电池的维护,要经常检查尽早发现。对容量低的单格电池应进行单独充放电或更换极板组,使其容量和其它正常的单格电池容量相同或接近时方可使用。 (11)蓄电池为什么会爆炸, 蓄电池爆炸的原因多是因为蓄电池过充电时,由于电解液的水分解为氢气,发生大量气泡,蓄电池内部有短路、硫化故障;在充电时电解液温度迅速上升,使水大量蒸发,这时若加液孔盖的通气孔堵塞或由于气体太多,来不及逸出,当电池内部电压达到一定限度后(或稍遇火种)就会引起蓄电池爆炸。预防的方法是: ?蓄电池加液孔盖通气孔应保持畅通; ?极桩上的接线要牢固,以免松动引起火花; ?用高率放电计检查时,应先将蓄电池加液孔盖打开。 ?控制充电量,不过充电,以减少气体吸出量。在室内充电,附近严禁明火,保持环境通风。 (12)蓄电池使用中,液面降低过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蓄电池使用中,由于水分蒸发,充电时水的电解均使页面降低。因此,夏天每隔5,6天、冬季每隔10,15天应检查一下液面的高度。若液面降低过快,则说明充电电流过大,应对充电电路系统进行调整。 (13)使用中往往发现有一个单格的液面下降的特别快,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这一单格的外壳或封口胶有裂缝,使电解液外漏所致。如外壳和封口胶均完好, 则可能是单格电池中有硫化或短路现象。因为当极板硫化和短路时,充电过程中温度就很快上升,造成电液过热,加速了水的蒸发。极板硫化时,由于充电时过早“沸腾”会使液面下降得更快。 (14)液面下降后,应加蒸馏水还是加电解液, 液面下降时应加蒸馏水,不应加电解液。因为液面下降多是因为水分蒸发和充电终了时水的电解而造成的。若加电解液,就会使比重加大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若液面降低是由于外壳裂缝使电解液外漏所造成的,则应在裂缝修理后再加配好的电解液。 (15)配置电解液时为什么只能把浓硫酸往水中倒,反之为什么不行, 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水和硫酸的比热相差很大,水的比热1卡/克.度,而浓硫酸的比热只有0.33卡/克.度。因此,当水倒进浓硫酸中时,由于硫酸的比热小,故能产生强烈的局部温升,因而引起爆溅。但若把浓硫酸倒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比热大,就不会引起很大的温升,因此比较安全。 (16)冬季应该怎样使用和保养蓄电池, 为了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冬季使用蓄电池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经常保持蓄电池在充足状态,以防电解液比重降低而结冰,导致壳体破裂、极板弯曲和活性物质碎落等故障。 ?冬季应按表18_2和表18_3加入比重为1.40的电解液进行调整。 ?冬季加水时,只能在发动机运转、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时进行,以免水和电解液混合不均匀而引起结冰。 ?由于冬季蓄电池容量降低,因此冷发动机起动时应进行预热。且每次接通起动机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两次起动间隔2,3分钟,三次起动不着车,应查找发动机故障,排除后再起动。 (17)蓄电池盖上为什么会产生一种黄色或白色的糊状物,怎么避免, 蓄电池盖、极桩周围所产生的黄色或白色的糊状物是由于蓄电池盖上溅有硫酸溶液,使极桩、线夹和固定架受到腐蚀的结果。白色糊状物主要为硫酸铅,黄色糊状物主要为硫酸铁。这两种糊状物电阻很大,若处于导线接触处,将形成很大的接触电阻,造成导电不良。为避免产生这些糊状物,可用浸过10%苏打溶液的抹布擦净蓄电池盖和外壳上溅出的电解液。然后用水擦洗,最后再用干净的布擦干。线头、极桩上的糊状物也应用浸过苏打溶液的抹布擦净。若有导电不良的氧化物时,应用小岛刮净,使其清洁干净。最好在极桩和线夹紧固后在其表面上涂一层凡士林或黄油即可。 (18)蓄电池结冰后应如何处理, 蓄电池结冰的一般原因是: ?蓄电池出厂时电解液比重较低,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电解液达到了冰点; ?蓄电池使用后,电解液比重下降较多,而又未及时充电; ?电解液液面过低,添加蒸馏水后未使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电解液上下比重不一致。 结冰的蓄电池应移到温暖的房间让其慢慢融化,然后用小电流缓慢给蓄电池充电,不断观察单格电压和电解液温度,充电完成后电解液比重应达到规定值,如不符合规定,应用蒸馏水或比重为1.4的硫酸进行调整。严重受冻的蓄电池,可更换新极板修复。 (19)怎样调整电解液的比重, 当季节变化需要调整电解液比重时,应将蓄电池充足电,然后测量比重。如比重不合适,应用吸管吸出若干电解液,比重高于所需比重时,应添加蒸馏水,若低于所须比重,应添加1.40的电解液,然后再充一会电,使其混合均匀,再测量比重,如此直至合适为止。 (20)冬季应该怎样使用和保养蓄电池, 为了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冬季使用蓄电池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经常保持蓄电池在充足状态,以防电解液比重降低而结冰,招致容器破裂、极板弯曲和活性物质碎落等故障。 蓄电池放电程度与比重和冰点温度的关系 放电充足电 25% 50% 75% 100% 程度 比重冰点比重冰点比重冰点比重冰点比重冰点 15? 0? 15? 0? 15? 0? 15? 0? 15? 0? 电解1.310 _76 1.270 _58 1.230 _36 1.190 _22 1.150 _14 液的1.290 _70 1.250 _50 1.210 _28 1.170 _18 1.130 _10 比重1.280 _69 1.240 _42 1.200 _25 1.160 _16 1.120 _9 和冰1.270 _58 1.230 _36 1.190 _22 1.150 _14 1.110 8 点 1.250 _50 1.210 _28 1.170 _18 1.130 _10 1.090 _6 1.240 _42 1.200 _25 1.160 _16 1.120 _9 1.080 _5 ?冬季应按表3_1规定加入比重为1.4的电解液进行调整。 ?冬季加水时,只能在发动机运转、发动机向蓄电池充电时进行,以免水和电解液混合不均匀而引起结冰。 ?由于冬季蓄电池容量降低,因此冷发动机启动时应进行预热。且每次接通起动机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每次启动间隔2,3分钟,三次启动不着车,应查找发动机故障,排除后再启动。 (21)蓄电池盖上为什么会产生一种黄色或白色的糊状物,怎么避免, 蓄电池、极桩周围所产生的黄色或白色的糊状物是由于蓄电池盖上溅有硫酸溶液,使极桩、夹线和固定架受到腐蚀的结果。白色糊状物主要为硫酸铅,黄色糊状物主要为硫酸铁。这两种糊状物电阻很大,若处于导线接触处,将形成很大的接触电阻,造成导电不良。为避免产生这些糊状物,可用浸过10%苏打溶液的抹布擦净蓄电池盖和外壳上溅出的电解液。然后用水擦洗,最后再用干净的布擦干。线头、极桩上的糊状物也应用浸过苏打溶液的抹布擦净。若有导电不良的氧化物时,应用小刀刮净,使其清洁干净。最好在极桩和线夹紧固后在其表面上涂一层凡士林或黄油即可。 (22)怎样检查蓄电池壳有无裂缝, 首先观察蓄电池外壳和中间隔壁有无裂缝,并用木棍分别敲打外壳和中心隔板,所有无 破碎声,尤其是中心隔壁与外壳四侧壳壁交界处,容易出现裂纹,应细心检查。 (23)什么是干荷电蓄电池,有何特点, 干荷电蓄电池极板夹采用特殊的生产配方和工艺制造。组装后要求严格密封。极板具备充足电的条件。使用时只要把符合规定的电解液注入电池,半小时后即可工作,而不需要进行初充电。但最好进行3,4小时充电,这对蓄电池的使用性能更为有利(BJ1027系列汽车使用的干荷电蓄电池都由电瓶厂家进行3,4小时充电)。 (24)蓄电池结冰后应如何处理, 蓄电池结冰的原因一般是: ?蓄电池出厂时电解液比重比较低,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电解液达到了冰点; ?蓄电池使用后,电解液比重较多,而又未及时充电; ?电解液液面过低,增添蒸馏水后未使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电解液上下比重不一致。 结冰的蓄电池应移到温暖的房间内让其慢慢融化,然后用小电流缓慢给蓄电池充电,不断观察单格电压和电解液温度,充电完成后电解液比重应达到规定值,如不符合规定,应用蒸馏水或比重为1.4的硫酸进行调整。严重受冻的蓄电池,可更换新极板修复。 5、常见缺陷分析处理 ?:蓄电池制造责任 ?:客户责任 ?:车辆经销商责任 ?:福田公司制造责任 ?:服务站责任 缺陷 缺陷分析 不良现象 缺陷处理 责任单位 到站服务站:调整发电机调1.发电机调节器设定值低 ? 1.电压12V左右 节器 充2.电液比重1.220以下 2.车辆用电量大于充电量 到服务站:补充充电 ? 电3.起动困难,灯光警笛声弱 不3.起动次数多行驶距离短 到服务站:补充充电 ? 4.以容量测仪定在黄色或红色足 4.车辆发电机发电量不足 到服务站:查找原因 ? 区 5.极柱腐蚀或接线腐蚀 严重时更换 ? 1.发电机电压调节器设定值? 1.隔板碳化 高 过到服务站: 2.正极腐蚀.断裂.浮起 2.长时间充电 ?? 充1.调整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3.电解液面时常降低或浑浊 电 2.修理或更换 3.长时间长距离行驶 ? 4.极板活性物质均匀脱落 4.补充电时充电电流过高 ?? 1.蓄电池充电不足而续使用 ? 过1.电压10V以下 放2.车辆电气线束短路 2.电液比重1.100以下 到服务站:补充充电 ? 电 3.补充电后比重低 3.车辆用电器未关掉 ??? 1.蓄电池组装时焊铅流入 ? 1.电压10V以下 2.极板弯曲变形短路 ? 2.6格中一格比重较低 短3.以检测器测定电压降到8V3.隔板缺少或装配中破损 ? 更换 路 以下且故障格有沸腾现象 4.活性物质呈褐色或白色黏 4.补充电后,故障格比重低气糊状脱落,充电电流大,过放???? 体发生较慢 电,电解液不纯 1.极柱或极板组装时焊接不1.异常不稳定 更换 ? 良 2.端子部位熔损 断3.放电时电压0V以下,且故障2.外部断路 到服务站修理 ??? 路 格冒烟 4.补充电流时电流无法输入或3.大电流放电- 到服务站修理 ??? 冒烟液温升高. 比重高时: 1.补充电液比重?1.300 2.隔板碳化 比重过低时: 注1.初加液比重过高或过低 到服务站修理 ? 1.补充电液比重?1.200 液 2.隔板色泽淡 不 3.蓄电池容量低,注入不纯物当 时电解液浑浊或异常色泽 2.液面降低补液错误(注入 到服务站修理 ??? 不纯水) 1.初充电不足 ??? 1.正常放电时容量降低 极2.放电状态,放置时间不久 ? 2.比重下降低于正常值 板3.长期充电不足 ? 3.放电时电压下降快 到服务站修理 硫4.点解液比重高 ??? 4.充电时气泡生产早 酸5.液面低落,极板上面暴露5.PBSO4结晶粗大 盐? 于空气 化 6.电液不纯 到服务站修理 ???? 1.褐色沉淀是由于充电电流???? 到服务站修理, 过大 严重时更换 活性2.白色沉淀由于过量放电 ? 1.电液内发现沉淀,充电时有物质3.蓄电池内部杂物. ? 褐色物质从底部上升。 过量4.脱落物质为糊状,比重或2.电池容量减少 ? 盐化 更换 温度长期偏高 5.成块脱落,极板质量问题 ? 蓄电池制造中隔板穿孔 1.电压低 ? 点2.相互贯穿的单格点解液比重热封不严 ? 解约相通,且隔板色泽较淡 液3.相互贯穿的单格倾倒时电解更换 串液相互流通 受外力碰击 ??? 格 4.以检测器测试贯穿格电液会 产生沸腾浑浊。 组装反极 ? 装配1.反一格约8V,反二格约4V 更换 反极 2.封盖相反约-12V 封盖时极性相反 ? 1.电压呈负值 充电倒服务站反充电修理或更充电时正负极连接错误 2.电液比重低在1.200以下 ? 反极 换 3.正负极板色泽相反 1.电池槽盖热封不良 1.注射口破裂漏水 ? 漏2.槽体与盖体结合处漏水 2.端子与盖结合不良 ? 更换 水 3.电池倾倒60?点解液泄出 3.使用疏忽撞击漏水 ??? 4.电槽外部有碰伤痕迹。 电1焊接不良或短路. 1.检查焊接质量或短路 ? 池2.排气孔排气不通或短路 2排气孔阻塞 ???? 爆3.端子部位熔损 3.端子连接处接触不良 ? 更换 裂 4.电槽破裂,裂纹由上而下 4.充电或使用时火花介入 ?? 5.确认线路或端子接触是否不5.外部端子短路 ?? 良 6、蓄电池质量判断程序 白色区 充足 绿色区 正常 黄色区 充电不足 补充电 使用者责任 红色区 无电 充电检查 使用者责任 > 1.30 加液错误 调整比重 蓄 1.250-1.280 正常 1.220-1.100以下 过放电或有故障 充电检查 使用者责任 电 单格比重差,0.04 电池可能有故障 充电检查 池 12.5V 正常 直接使用 外 12.5-11.5V 充电不足 补充电 使用者责任 < 11.5V 可能有故障 充电检查现象 观 检 原因分析 现象 处理 1.调节器设定值低 1.电压12V 以下 1.调整充电器 查 充2.车辆用电量大于充电量 2.电液比重1.220 以下 2.电池补充电 电3.起动次数多行驶距离短 3.起动困难,灯光弱 不4(发电量不足或线路短路 3.客户换新 4.容量测试仪显示在黄色或足 红色 5(极板或接线腐蚀 1(调节器设定值高 1.槽或栓变黑变黄 1.调整充电器 2(长时间充电 2.隔板碳化 过3(长时间长距离行驶 3.正极腐蚀断裂浮起 充4(补充电时电流过高 4.槽表面有湿酸 电 5.液面时常降低可浑浊 6.极板活性物质均匀脱落 1.充电不足而继续使用 1.电压在10V 以下 1.调整充电器 过2.车辆电器线路短路 2.电解液比重在1:100以下 2.补充电 放 电 3.车辆用电器未关掉原因分析 3.补充电后比重低 原因分析 责任 1.电槽破损 运输破损或使用破损 电池槽破损 2.电槽成型不良或胶壳变形 制造单位责任 3.安装不当(固定松动) 使用者责任 1.端子接头松动或接触不良 电池槽爆裂2.充电时火花介入 使用者责任 破损 3.外部短路 4.排气孔堵塞或穿孔 1.过充电 电池槽变形 2.过大电流充电 使用者责任 3.排气阻塞 1.外部短路 使用者责任 端子溶损 2.接线连线不良 使用者责任 3.焊接不良 制造单位责任 18.4.3 灯光系统 1、灯光系统接线原理见整车电器接线原理图。 2、灯具 灯具种类及所用灯泡的瓦数功率额定值见表18_19。所有灯具在车辆使用时应齐全、有效、可靠,前大灯光形和亮度应符合车辆检测规定。 表18_19 灯具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W) 灯泡数量 1 大灯 60/55 2 2 前转向信号灯 21 2 3 侧转向信号灯 5 2 4 示宽灯 5 2 5 前雾灯 55 2 6 转向信号灯 21 2 7 倒车灯 21 2 后组合灯 8 后雾灯 21 2 9 刹车灯 21 1 10 牌照灯 5 2 11 顶棚灯 10 2 12 高位刹车灯 LED发光管工作电流小于3A 1 3、灯光信号控制 ?灯光继电器 灯光继电器是小型电磁式继电器,装于电器装置盒上。综合开关的操纵手柄在大灯位置时,同时接2只灯光继电器,控制远、近光的变换。远光灯在仪表盘上有指示灯显示。小灯电路也有一个继电器。 ?闪光器和转向指示灯 当操纵手柄在相应的转向位置时,接通闪光器的电源,转向灯闪烁发光。同时也接通仪表板上的转向指示灯。转向灯若不亮,首先检查闪光器插接是否松动,然后可用短接闪光器来试组合仪表,若转向灯亮,则说明是闪光器损坏,应更换同规格闪光器。 4、灯光系统故障及排除 ?接通车灯开关,保险丝立即烧断,说明保险丝与灯之间线路有短路。 ?接通车灯开关,所有灯都不亮的原因可能是总电源未接通或车灯电源保险丝断。 ?前位灯、后位灯、仪表照明灯不亮的原因:灯泡灯丝烧断,线路中有断路,搭铁不良或插接件接触不良。 ?大灯不亮的原因:车灯开关至变光开关的电路有断路或变光开关有故障,灯光继电器线圈断路,左右大灯保险丝熔断,灯泡灯丝烧断。 ?倒车灯或制动灯不亮的原因:倒车灯开关或制动灯开关损坏,灯泡灯丝烧断,电路接触不良或有断路。 5、仪表盘 图18_19 汽车仪表盘(配BJ49lEQ 发动机) 1_后雾灯开关;2_仪表照明调光开关3_灯关开关;4_今前雾灯开关;5_转向信号灯:6_组合仪表:7_雨刮洗涤器开关;8_危险告警灯开关;9_电子钟;10_音响;11_中心通风口;12_空调操纵机构:13_侧通风口;14_手套箱:15_烟灰缸:16_驻车制动操纵杆;17_变速杆;18_点烟器;19_油门踏板;20_制动踏板;21_离合踏板;22_方向盘;23_喇叭按钮 6、控制开关。BJ1027所用开关如表18_20 所示。 表18_20 开关一览表 开关名称 每车数量 备 注 点火开关 l 包括灯开关、转向信号灯开关、前大灯变组合开关 l 光开关、超车灯开关、挡风玻璃刮水器开 关、挡风玻璃清洗器开关,前雾灯开关 车灯控制开关 l 后雾灯开关 l 大灯变光开关 回车灯开关 1 挡风玻璃刮水器开关和喷洗器l 控制开关 危险警告闪光灯开关 l 仪表照明调光开关 车顶灯开关 l 车门开关 4 暖风开关 l 空调开关 l 电动后视镜开关 l ?会车灯开关 每提升一次此转向信号灯开关并在照明开关置于“OFF ”或I 挡位置时,释放此开关,大灯远光将会点亮或熄灭。要发出超车信号,可反复操作手柄,这样,白天灯就闪烁起来,而夜间远近光会交互点亮。 ?转向信号灯开关 往转向方向转动该组合开关手柄时,转向信号灯就闪亮,同时仪表板上面的转向信号指示灯也闪亮。当方向盘回复到中间位置时,开关手柄便自动地回到中立位置。 ?灯光控制开关 此开关分两档来控制下列灯类:第一档:示宽灯、尾灯、牌照灯和仪表板灯。第二档:近光灯。 ?前大灯变光开关 每当上下扳动开关柄时,前大灯光束即由远光而近光或近光而远光交替地转揍。当前大灯以远光照射时,仪表板上的前大灯远光指示灯也随之亮起。 ?危险警告闪光灯开关,按下开关时,前、后、左、右四只转向灯全部接通电源。 ? 点火开关 ?点火开关工作过程如表18_21 所示。 表18_21 点火开关工作过程 总电附件 预热 起动 点火 备注 源 电路 在此位置时可插进或取出汽车钥LOCK 匙。当钥匙取出后方向盘则锁固。? (锁定) 当把钥匙转回到“LOCK”位置时发 动机将停止转动。 ACC 在此反置时附件电路接通,发动机? ? (附件) 熄火 ?大气温度0? 以下时预热电 0N 路自动接通,14整车电路接通,在发动机运转时,? ? ? (接通) 秒后自动切断应把钥匙保持在此位置 (BJ493 发动 机) START 发动机起动后,手松开,钥匙开关? ? ? (启动) 自动退回“ON " 档 注:(?为接通。 ?点火锁功能和额定电流表 表18_22 点火锁功能和额定电流 名称 开关功能 额定电流(A ) 寿命(次数) 工作时间 起动 10 60000 ?15秒 点火锁 点火 15 60000 连续 附件 10 60000 连续 预热 60000 ? ?其它控制开关 ?方向机联动锁销,其作用是只要钥匙不拔出,锁销就不会锁住方向机。在行车过程中,钥匙只能转到“ON ”点位置。只有在停止行驶时,钥匙回到“LOCK ”点位置,并可拔出。同时由于联动锁销动作将方向机锁住,防止汽车被盗。 ?喇叭按钮。按钮装于方向盘中间,每次工作不超过2 秒。 ?自动回位机构。当转向灯操纵手柄在“左”或“右”转向的状态下,方向盘从“左”或“右”的位置返回到原位时,能使手柄自动回到中间档。装在方向盘下面的回位拨块随方向盘的转动实现自动将操纵手柄回到中间档。 18.5 组合仪表与辅助电器 1、仪表和指示灯 BJ1027仪表包括水温表、燃油表、里程表、车速表、室内外温度显示表、复位按钮等。组合仪表采用印刷线路板,用标准插件与各相应的电器连接。指示灯包括机油压力指示灯、远光指示灯、转向信号灯、手制动指示灯、充电指示灯、冷却液温度报警灯、真空报警灯、沉淀水报警灯、预热指示灯、门微开报警灯、发动机状态指示灯等,见图18_6 所示。 图18_6 仪表与指示灯 1_水温表;2_燃油表3 一机油压力指示灯;4_远光指示灯;5_左转向信号灯;6_小早释计舒器;7_车速表;8_右转向信号灯;9 _手制动指示灯;10_压充电指示灯;11_冷却液温度报警等(v );12_真空报警灯(D );13_沉淀水报警灯(D );14_预热指示灯(D );15_门开报警灯;16_里程计数器(总里程);17发动机状态指示灯(G ) ( v_任选装置,G_电喷汽油机,D_柴油机) 2、车速里程表 ?车速里程表技术参数 表18_23 车速里程表技术参数 结构型式 电子式 最大车速(km/h ) 160 最大里程数(km) 99999.9 车速表:车速表以公里/小时指示车速。 车速里程表技术参数 里程表:里程表以公里记录汽车累计行驶距离。 里程计数器和复位钮:里程表复位钮位于车速表右下位置。最右端的黑色数字表示0.1公里。若要复位里程计数器,按下此钮即可。 1、水温表及传感器 当起动开关转“ON”位置时,水温表就会指示冷却水的温度。表盘上的字母“C”和“H",分别表示“低温”和“高温”。当表针在刻度表粗线的中间部位时,即表示水温正常。 ?水温表及其传感器技术数据见表18_23 所示。 ?水温表及传感器的检查。拆下传感器的接线,接入一个35 欧姆左右的电阻,电阻一端接地,接通开关,如指针在105? 左右,水温表及线路是正常的。 ?水温表的故障分析见表18_24 。 表18_24 水温表及其传感器技术数据 水温表(电机式) 适用电压( V ) 12 指示值(?) 50 85 105 1 15 等效电阻(Ω ) 285?5 72?5 37?4 29 注:等效电阻是指热敏电阻传感器在水温及通电电流共同作用下,稳定后的电阻值。 表18_25 故障现象 水温表的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 原因及排除 1.仪表插座松动,接触不良。 2.水温表内部断路,用上述方法检查,若电阻为无限大,应更换水温表仪表不指示 芯。 3.传感器内部有故障,用上述方法检查,如测得电阻值与规定值相差很 大,说明是传感器故障应更换。 1.用上述方法检查水温表,若指针偏离过大,是水温表未校正好,应更 换。 仪表指示不正确 2.用上述方法检查传感器,若数值相差很大,说明传感器有故障,应更 换。 4、燃油表及其传感器 燃油表中字母“E ”和“F ”分别表示油量处于空油和满油状态,在装有发动机转速表的仪表板上,当钥匙被旋转到“OFF”位置时,表针不返回至“E (空)”标记,但仍然指示近似的油位。 ?燃油表及其传感器技术数据见表 表18_26 燃油表及其传感器技术数据 油量传感器(滑动电阻式) 适用电压(V ) 油面高度 O(E) 1/2 1(F) 油量表(动磁式) +10+012 输出电阻Ω 45?13 120 45 _8_0 ?燃油表的检查。将连接传感器的线路拆开,用一个45士13Ω(12V)的电阻接上,电阻另一端接地,接通开关,如油量表的指针指在1/2刻度线附近,说明油量表及其线路是正常的。 ?燃油传感器的检查。将燃油表传感器从油箱中取出,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两接点之间的电阻,移动浮子的位置,从。起到1/2到1 并观察万用表读数,如测得的电阻值符合表18_25 的规定,传感器是良好的。 使用注意: ?汽车加油时为防止燃油从加油口溅出,一般加到油箱加油口下沿,此时油量一般少于理论加满时的油量。因此燃油表往往不指示满(F)的位置。 ?油表指示零(E)时。油箱内一般还有剩余油量为6,9升,即保证车辆仍可行驶50,100 公里左右路程。 ? 燃油表的故障分析及排除见表18_27。 表18_27 燃油表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故障现象 原因及排除方法 1.仪表盘线路板插头、插座松脱或接触不良 仪表不工作 2.油量表内部断路,用上述方法检查,若电阻为无限大,应更换 表芯 接通电源后,指针移动传感器滑动电阻触点松脱或电阻线断。用上述方法检查,修复或超过1 刻度线以上 更换损坏的传感器 1.用上述方法检查油量表,若指针偏差较大,应予更换 2.油量表传感器触点位置变动,输出电阻不正确,可用上述方法仪表指示不正确 检查,并调整触点位置或予以更换 3.传感器的杆长与油箱高度不一致造成误差,应选其相匹配的传 感器杆长尺寸 5、辅助电器 辅助电器主要包括喇叭、收放机、CD机、刮水器、风窗洗涤器、点烟器、暖风装置等。 (1)喇叭 汽车喇叭在使用后,若音量减低或不响时,可用起子旋转喇叭后部的调整螺钉,直到调整到合适音量、音质后用锁紧螺母锁紧即可。 (2)刮水器 刮水器是用来清洁挡风玻璃的,当汽车在雨天或雪天行使时,风窗玻璃易被雨、雪遮住视线,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时有两档刮刷速度。刮水器的电机是属永磁双速电机,它的开停及变换速度是由刮水器开关操纵手柄控制。第一档为低速,第二档为高速。使用刮水器时注意不能干刮,应先按洗涤器按钮,起动水泵将洗涤液喷射在风窗玻璃上后,再起动刮水器进行刮刷。否则将会刮伤玻璃、刮伤刮水器或烧坏电动机。 (3)风窗洗涤器 洗涤器与雨刮器一般是联合使用的,洗涤器电机是以短时工作制设计的,因此每次工作时间不应超过5 秒钟。洗涤器喷嘴可用大头针插入喷嘴,并轻轻拨动,使水柱喷在风窗玻璃上半部的中间位置。喷嘴如堵塞,可用钢丝疏通。洗涤器的洗涤液应是专用洗涤液,冬季应用防冻洗涤液。 (4)点烟器 使用点烟器时,请在起动开关处于“ACC ”或“ON ”位置的状态下,将点烟器向里压进去然后放手,约15 秒后点烟器会发热到可供使用的程度而且自动弹回正常位置,这时就可取出使用了。使用点烟器时请注意: 当压下点烟器时一定要用手指法按其捏手,万不可抓住点烟器,以免烧伤。经过18 秒后点烟器退出原来位置就说明有了故障,这时再按一下捏手,使其回到原位。点烟器推进后,暂不可离开车辆,以免意外的火灾。有时点烟器变形后不能弹回,请用点烟器配件来更换。 (5)暖风装置 冬季可使用暖风装置,当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升高到70? 以上时,可通过温度控制旋钮、风量控制旋钮、出气控制旋钮,对暖风进行调节。风窗需去雾时,可用温度控制旋钮和风量控制旋钮来控制流通着的空气温度来去除风窗玻璃上的霜雾。 18.6 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车厢内的换气、降温、加热、除湿和对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驾驶员及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确保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汽车的重要功能部件,是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一个重要标志。BJ1027汽车都配装了环保空调装置。 图19_17 空调冷气装置 1_压_冷高压软管总成: 2_压_冷高压软管总成(B J493Q 柴油机专用); 3_压缩机皮带(BJ49lEQI 汽油机专用);4_压缩机总成(SESH14 );5_l 六角头螺栓_细牙;6_弹簧垫圈:7_平垫圈;8_内六角圆柱螺钉;9_1 型六角螺母;10_压缩机支架:11_蒸压低压软管总成;12_储_蒸高压铝管总成;13_蒸发器总成:14_六角法兰螺母;15_冷凝器带风扇总成:16_大垫圈;17_六角头螺栓 18.6.1 原理与结构 1、制冷循环 汽车空调装置中的制冷剂在冷气装置内从液体蒸发成气体,又从气体凝聚成液体,并不断地进行循环,这种循环称之为制冷循环。通常气体被压缩后温度升高,一经降温可变成液体,压力降低后又可变成气体。在制冷循环中由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过的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凝集成液体,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降低其压力而被蒸发,蒸发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图18_19所示为冷却循环的基本组成—流动方向、压力高压和制冷剂状态。图中以压缩机和膨胀阀为界,把制冷循环分为高低两部分,右半部分为低压部分;左半部分为高压部分。 图18_19 制冷循环示意图 2、结构与作用 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等。图18_22所示为BJ1027系列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系统。 图18_20 制冷循环系统 蒸发器的作用: 由鼓风机吹来的暖风流通过散热器的散热片和管子(见图18_21),从膨胀阀流出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从暖气流中吸收大量的热量,转变成制冷剂气体。从而使流过散热器的暖气流冷却,达到车内降温的目的。当暖气流流过蒸发器时其中的水分在散热器上凝结成水滴之后,水及空气中的尘污通过排放口排出车外。 图18_21 蒸发器的作用 压缩机的作用: 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中最主要的部件(见图18_22),它的功用是:把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后产生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入后进行压缩,升高其压力和温度之后送往冷凝器。 图18_22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1_吸盘;2_皮带盘;3_轴承;4_线圈;5_活塞;6_钢球;7_滑履;8_斜盘轴;9_中缸体;10_阀片;11_阀板;12_密封垫片;13_前缸体;14_轴封;15_O型密封圈;16_后缸体;17_后缸盖 冷凝器的作用: 冷凝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热量散发到车外空气中,是气态制冷剂变为高温、高压的也太制冷剂。(见图 18_23) 图 18_23 冷凝器的工作情况 膨胀阀的作用: 膨胀阀安装于蒸发器的入口上,从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输出的也太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后,急剧膨胀降压降温为低压湿蒸气,然后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车内空气的热量。另外,膨胀阀还可以根据制冷负荷自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达到控制车内温度的目的。 膨胀阀分内平衡和外平衡式两种,见图18_24和图 18_25 图18_24 内平衡式膨胀阀 1_球阀;2_针孔;3_毛细管;4_毛细管;5_蒸发器;6_感温包;7_弹簧 图 18_25 外平衡式膨胀阀 储液干燥器的作用: ?R134a制冷剂容水能力差,若系统内有水分,易在膨胀发处形成冰结晶,阻止制冷剂的流动。系统中的水分还会与制冷剂起化学作用,形成腐蚀性强的盐酸,损坏系统中的钢制零件。因此储液干燥器能吸收系统中的制冷剂中的水分。(见图 18_26) ?制冷系统中进行循环的制冷剂数量随着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储液干燥器储存制冷剂,随时间循环系统所需要的制冷剂,同时补偿系统的微量渗漏。 ?储液干燥器中的过滤装置随时清除系统中的杂质、污物,防止其进入制冷剂中而堵塞膨胀阀。 图 18_26 储液干燥器 3、制冷循环过程 蒸发制冷器循环分为四个过程。它们是:蒸发、压缩、冷凝、减压。与此相应的部件为 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见图18_27。 图18_27 制冷剂在循环中的四个过程 (1)压缩过程 压缩机吸入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后的低压(0.15~0.3MPa)低温(1~4?)的制冷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压(1.3~1.5MPa)高温(70~80?)的气体然后送入冷凝器。 (2)冷凝过程 进入冷凝器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与环境空气进行交换,放出热量。当气体的温度降至40,50?时,便开始凝聚成液态。 (3)膨胀过程 高压的制冷剂液体流经膨胀阀,膨胀阀有节流作用,它使制冷剂液体变成低压(147KPa)低压(_5?)的雾状。 (4)蒸发过程 节流后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车内热量而蒸发。在蒸发器出口处冷冻剂气体的温度大约为5?。(注意:在实际冷却循环中,冷却剂的温度和压力要受外界气温、风速等条件的影响。)如果压缩机不停地运转,上述四个过程则连续不断地循环。 18.6.2 空调检查与保养 1、使用季节前的检查 ?检查冷凝器、蒸发器的表面是否清洁,如果灰尘太多应予以清洗,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检查各开关、控制元件的性能是否可靠。 ?开机运转,通过目视液面观察窗检查制冷剂存量。 2、季节结束时的检查 用检漏仪检漏。如泄露,即使使用季节结束也必须修复,然后补充制冷剂到标准量。检查离合器皮带轮轴承是否有异响声。严禁在使用季节后将皮带拆下,但可以稍稍放松皮带。检查压缩机的油量,必要时给予补充。 检查空调系统制冷剂数量的步骤和方法: 使发动机高于怠速运转,用最大的冷却速度将空调器运转数分钟,通过观察窗,检查制冷剂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空调器的日常保养: 每2周检查一次制冷剂数量,利用观察窗来判断制冷剂的多少。刚刚接通空调时,可以看到气泡流动,但一会儿气泡消失,表示正常。如气泡不消失,表示制冷剂量不足,应补充。若向冷凝器上溅水在观察窗看不到气泡,表示制冷剂过多,应放出至标准量。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压缩机皮带、风机皮带的松紧度和皮带质量。发现松紧度不合适时应调整,如有龟裂应予以更换。检查皮带松紧度时,用大拇指100N力按下皮带中点,其挠度应为8~12mm。要经常检查紧固件,防止有松动现象,通常每行驶2000km应检查紧固一次。空调器一个月或几个月不用时,每周要使用发动机怠速运转一次,并将空调器开动几分钟,即使冬天也应如此。这样能保持压缩机机密封件正常润滑,可保持空调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并将延长空调器使用寿命。 18.6.3 空调维护与修理 在使用中如发现其制冷剂效果不佳时一般多为制冷剂泄露所致。 1、检查泄露部位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空调系统制冷剂为R134a。在使用中制冷剂易从各连接头、油封处泄露。制冷剂泄露将会导致制冷效果差或不制冷等现象。 ?检查漏油痕迹 在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中,润滑油是用来润滑密封轴承以及压缩机内其它运动部件的,少量的润滑油将会与制冷剂一起进入制冷循环系统中。如果制冷剂循环系统发生泄露,泄露处就会出现油渍。所以在检查中,发现管路及接头处有油渍,就可以确定该处有泄露故障,应进行修理。 ?观察检视窗判定制冷剂泄露情况 启动发动机(约1000转/分)打开制冷控制开关(A/C)将温度开关控制在(COLD冷)位置,风的开关开到最大位置。可以从检查窗处观察到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来判断制冷剂循环系统有无泄露。 制冷剂流动正常: 制冷剂大体透明,此时出风口的风是冷的,制冷系统的状态正常。 制冷剂不足: 制冷剂不足时,就会经常看到气泡流动,制冷剂呈乳白色,这时制冷效果不佳。 没有制冷剂: 如果制冷系统严重泄露,观察玻璃窗内就什么也看不到,此时空调系统不会制冷。 经过上述检查,所有连接部位或冷凝器表面一旦发现油渍,一般都说明此处有制冷剂泄露。发现有泄露现象时应及时进行排除泄露故障,补充制冷剂和润滑油,以防泄露润滑油,损坏空调系统。 2、空调系统的工作情况检查 汽车停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上,保持发动机中等转速,将空调机风速开到最大档,使车内空气内循环。 ?从各部的温度判断空调状态。用手触摸空调系统及各部件,检查表面温度。正常情况下,低压管路呈低温状态,高压管路呈高温状态。 高压管路:压缩机出口—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进口处。如某一点发现有特别热的部位,则此处散热不好。如某一点发现有特别,或结霜,则此处有堵塞。 低压管路:膨胀阀出口—蒸发器—压缩机进口处,这些表面应有,到冷,但膨胀阀处不应发生霜冻现象。 压缩机高低侧之间应该有明显的温差,若没有明显温差,则说明空调系统有明显泄露。 ?检查调整空调皮带。检查皮带松紧度是否适宜,表面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应调整或更换。 18.6.4 空调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 汽车空调系统使用与维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冷剂R134a的蒸发潜热大,碰到皮肤、眼睛会吸收人体大量热量而蒸发,从而冻伤人体,因此,操作时应严加注意,应戴上防护眼镜。当万一制冷剂接触皮肤,要用大量干净冷水冲洗,并到医院治疗。 2、制冷剂R134a无色无味,不易被人察觉,排到空气中会使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使人窒息。由于制冷剂气体比空气重,一般都沉降在空气的底部,因此修理人员在维护空调时不要站在地沟、凹坑等地方排放制冷剂。排放制冷剂的工作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3、制冷剂R134a气体碰到明火会产生有毒的光气,因此不要在制冷系统维护现场焊接操作或吸烟。 4、制冷剂R134a遇到空气中的水分会使金属表面失去光泽。因此排放制冷剂时,要用旧布遮住有关车身表面。 5、制冷剂R134a与润滑油是完全溶解的,因此润滑油随制冷剂R134a在系统中循环,布满在系统全部表面。在排放制冷剂时,必须慢慢排放,以防带走润滑油。 6、制冷剂R134a随温度上升,压力增加很快。因此制冷剂要放在40?以下环境中,避免高温存放。
/
本文档为【萨萨普培训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