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 运斤成风

(doc) 运斤成风

2018-03-25 7页 doc 20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运斤成风(doc) 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 2011年第6期 NO.6.2011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SOCIALSCIENCES 2011年6月 Jun.,2O11 运斤成风匠心独具 评肖瑞峰《晚唐政治与文学》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诸位教授合撰的《晚 唐政治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书以政局变迁为切入点, 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 与文学互动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晚唐j吱治格局的 嬗变对文士政治命运,生存境遇,文学创作的影 响,并在此基...
(doc) 运斤成风
(doc) 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 2011年第6期 NO.6.2011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SOCIALSCIENCES 2011年6月 Jun.,2O11 运斤成风匠心独具 评肖瑞峰《晚唐政治与文学》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诸位教授合撰的《晚 唐政治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以政局变迁为切入点, 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 与文学互动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晚唐j吱治格局的 嬗变对文士政治命运,生存境遇,文学创作的影 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唐文学风尚的形成及 内涵等诸多问.全书资料翔实,论证精密,披阅 之间新意叠出,时惬心目,下文述而论之.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 时序》),文学的兴废迁移与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息 息相关,近年来的文学研究中,文化学视角已为人 广泛关注,而政治无疑是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一向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着 眼点,但以往研究比较注重政治事件与文学创作的 镜像对应关系,所关注者也往往是着名作家.本书 以晚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学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唐代 文人与中枢政治之间相对疏远的关系,在现实政治 与文士之间选择了文士的政治命运与政治文化为中 介,将政治,文人,文学三者联系起来,通过对政治与 文学之间的一些因素和环节的梳理,形成了政治与 文学互动的理论.所关注的除着名文人之外,尚有 二三流甚至民间的作家群体,”通过文人的政治命运 和生存境遇而形成了一定的政治文化和其他价值观 念,并塑造了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的精神特质与艺术 风格”.(第9--10页) 现实政治与文学创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 口马晓坤 系,它们通过文人的政治命运及政治境遇产生联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当文人将这种政治方面的感受 形诸诗文之时,便产生了带有政治意味的文学作品; 而短时段的政治事件在特定的的历史条件之下又会 转化为长时段的政治文化,影响了文人的政治行为, 与现实政治局势形成互相影响的局面.书中在分析 甘露之变与文学的关系之时指出,虽然直接反映这 一 历史事件的诗文相对缺乏,但文人在这一事件中 集体喑哑的状态呈现出的持禄苟安,明哲保身心态, 影响了以后数年至数十年间政治文化由奋励当世到 全身远祸的转变. 书中还用这一理论分析晚唐之时的几乎所有 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牛李党争,黄巢起义,唐朝覆亡 等与文人及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无不辞惬意旨, 理人精微.本书创立的这一”政治与文学”关系的 研究模式对其它不同时代的同类课题的研究具有 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宏观立论与微观阐释相结合是贯穿全书的研 究方法.如全书在运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之 上,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全面考察了晚唐 文学,不仅阐释了晚唐文学的总体风貌,而且从政 治事件对文人个体及群体心态的影响方面人手, 探讨这种风貌形成的内在原因,对晚唐文学在文 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另 外,还提出颇具新意的晚唐文学的阶段分期理论, 把晚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为从文宗朝到宣宗朝,后期第一阶段是从懿 宗朝到僖宗朝,后期第二阶段为从昭宗朝到五代. 153 马晓坤:运斤成风匠心独具——评肖瑞峰《晚唐政治与文学》 宏观的阶段划分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不同阶段 的政治格局的变化,政治文化的演变,文人的政治 命运和生存境遇的特点,文人的人格和心态变化 等”(第13页). 宏观立论有待微观阐释的支撑.书中对晚唐 文学总体风貌的阐释便是建立在对咸通十哲,芳 林十哲等晚唐文人群体构成,创作状况及当时社 会上盛行的艳情诗,隐逸诗,咏史怀古诗等诗风特 征条分缕析的基础之上.而对于晚唐文学第二阶 段的研究中则细致人微地探讨了特定文人群体及 个体的心态与命运.他们在波谲云诡的晚唐政治 风云中走向各自不同的结局,既有个人性格境遇 之因,亦是时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第 二节在探讨唐王朝的衰亡与文士的政治命运之时 便把此时期的文人群体细分成三个类型:具有节 义忠心之文士,如韩僵,司空图,郑谷;改仕新朝但 仍保持对唐王室忠诚的士人,如韦庄,罗隐等;第 三类是人格蜕变的士人,如李巨川,杜苟鹤等.他 们的人生选择所处于”晚唐前后期政治格局和政 治文化嬗变的重要转折时期,而且也是晚唐前后 期诗风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第241页).对这 三种人物类型及其代详细分析,基本能够展现 出社会变动时期一系列政治事件在文人心中所引 起的震憾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本书在整体谋篇布局甚至某一时段的研究阐 释之时立论高远,视野开阔,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中 却又细读文本,析理人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使全书具有精密严谨的结构体系.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研究方法颇具特色.阐 述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之时,书中最为注重文人群 体及个体心态的探讨,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 文人心态,如此其现实政治选择及诗歌创作便不 再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如第四章第二节详细论述了天祜二年白马驿 事件.”„白马之祸”„主要是李振等旧族沦替的士 人向唐王室旧族出身的高级官僚发动的一次报复 性行动.”(第318页)掩盖的是朱温谋求禅代,清 除异已的政治企图,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文武 清浊之间矛盾的总爆发,而直接原因却是文人问 的私人积怨.谋主柳璨,李振,张策等本为衣寇子 154 弟,却积极策划并实施了这一针对唐朝重臣衣冠 清流如裴枢,崔远,陆康及裴贽的政治清剿行动, 书中借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李振,柳璨等出身 旧族却不守礼法门风以谋取政治权势,潜意识中 却又希望得到代表礼法门风的衣冠清流者的认同 的心态,不遂后杀死清流又投尸黄河之浊流亦体 现了他们怨愤及渴求清流认同的潜意识诉求. 揭示了这一特殊群体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便 可以理解其在现实政治中的种种选择与行为,书 中第一章”刘黄对策案与时人心态”,”宋申锡冤案 与时人心态”,”甘露之变与时人心态”等都有对于 特定文人群体心态的精彩分析.将幽微心绪以可 思可感之文字呈现于读者目前,论证精审,慧眼独 具,显示了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 唐代文学研究中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支持书中某些新颖观点的 材料亦非新出,但作者在论述观照中却匠心独具, 从另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旧有的文 史资料呈现出全新面貌.从这一角度出发,看似 与政治毫无关系的行为及诗文作品都凸显了另一 重意味.”要深入理解当时的诗人及其作品,必须 对他们的政治命运和人生境遇有着?了解地同 情?,然后对其诗歌的主题取向和创作意旨才有合 理的阐释.(第1l页)”文中以此为切人点,分析 方干,陆龟蒙,司空图,罗隐等晚唐诗人的隐逸之 作,认为这种表面的”逃逸”或”漠视”,其实也是对 政治召唤的一种回应,这些诗作与其个人的政治 境遇息息相关.同样的文献资料换个角度来解读 便可以呈现出另一种意蕴.在第五章《晚唐社会, 政治与诗歌风尚》中对社会中流行的艳情诗风,隐 逸诗风,咏史诗风的精细分析中也运用了这种方 法. 近二三十年以来,唐代文学在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文献研究,群体时段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相对而言,晚唐文学是唐代文学研究 的薄弱环节,而从政治文化角度对晚唐文学进行 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本书可以说是填补了关于 晚唐政治与文学这一课题的空白,有助于推动晚 唐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也为唐宋文学转型 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 士)
/
本文档为【(doc) 运斤成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