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

2017-12-06 6页 doc 32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效果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造影剂注射位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上肢静脉长期接受注射治疗导致静脉血管严重损伤,故采取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doc 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效果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造影剂注射位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上肢静脉长期接受注射治疗导致静脉血管严重损伤,故采取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的CT图像,并分析两组的CT值和扫描曲线差异。结果:增强CT检查图像质量分析:经脚、踝部静脉注射造影剂的观察组,与经上肢肘静脉注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比:注射速率为2.2,3.9 ml/s与3.0 ml/s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法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螺旋CT增强检查的患者,可通过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并适时增加延迟时间扫描,来达到与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同样的CT增强扫描图像效果。 【关键词】 下肢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技术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5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33 在常规螺旋CT增强检查中,需要向患者上肢静脉内注入高浓度的造 影剂,且注射速率较高。对于长期利用上肢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上肢静脉血管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损伤,不能耐受CT增强检查工作中的注射,因而必须从其他部位的静脉血管入手进行增强检查。我国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以经上肢注射为主,经其他部位静脉血管注射造影剂的案例报道相对较少,且无有效地增强CT图像质量。近年来,医院开始尝试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替代经上肢行增强CT检查的研究,目前针对经下肢注射增强检查CT扫描参数尚不明确[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8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笔者所在医院的设备条件(西门子Emotion 16,飞利浦MX4000 DUAL),对经下肢静脉注射增强检查CT扫描检查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造影剂注射位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上肢静脉长期接受注射治疗导致静脉血管严重损伤,故采取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的CT图像,并分析两组的CT值和扫描曲线差异。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66.53?6.21)岁;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62,78岁,平均(65.71?6.18)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设备与仪器 本次研究主要仪器为:西门子16层螺旋CT,型号为Emotionm16;飞利浦双层螺旋CT,型号为MX4000;高压注射器为深圳东大造影生产,造影剂:碘海醇1000 ml,30 g 碘。 1.3 方法 在螺旋CT增强检查中,观察组选择脚踝部位置进行穿刺,经下肢静脉血管注射造影剂;对照组选择上肢肘关节附近进行穿刺,经上肢静脉血管注射造影剂;两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均为2.2,3 ml/s。 观察组患者螺旋CT扫描期间,按照扫描部位的不同,适时提醒患者屏气,器官上下范围、病变区加扫薄层为主要扫描范围(肝脏、纵膈血管为主要观察对象),需重点扫描和检查,依据组织器官调整注射速率。动脉期及静脉期要根据组织器官注射造影剂确定一定的延迟时间[2]。CT图像采集过后,要利用双盲法进行质量控制,然后采用双盲法进行对照评价分析,然后对CT图像正常脏器组织、病变组织CT值和扫描曲线进行计算。对照组扫描范围、扫描、计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动脉期及静脉期无需设置延迟时间[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增强CT检查图像质量分析 两组患者在相同注射速率、造影剂剂量条件下:静脉期与必要延迟期 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期,同一主动脉位置的区域造影剂峰值接近时,同区域图像的CT值,观察组的正常实质脏器、血管及病变的增强值比对照组低1,10 HU,平均(7.36?2.25)HU。总体比较,经脚、踝部静脉注射造影剂的观察组,与经上肢肘静脉注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图1和图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例对比 两组注射速率同为3.0 ml/s,观察同一实质脏器及病变部位:观察组实质脏器、血管、病变增强强化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动脉期与静脉期最大差异均为5 HU,仅少部分部位,最大差异为1 HU,大部分部位都在1 HU左右,平均(1.75?0.64)HU。 两组注射速率同为2.2,3.9 ml/s 时,观察组同一实质脏器、血管及病变增强强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动脉期增强CT值差异增大,为(6.26?3.26)HU;而此时,CT值在静脉期、必要延迟期差异较小,几乎接近,平均差异(0.94?0.35)HU。 注射速率为2.2,3.9 ml/s 与3.0 ml/s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期CT 值差异较小,不受注射速率影响。 2.3 靶器官动脉期和静脉期血管CT值比较 本次研究所选择靶器官为肝脏,统计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强化效果。动脉期:观察组CT观察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螺旋CT增强检查中,多采用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但是受患者上 肢静脉条件的影响,部分患者需要改变造影剂注射途径[4]。本次研究中,无法实施上肢注射的患者均采用了经下肢注射,研究结果显示:经脚、踝部静脉注射造影剂的观察组,与经上肢肘静脉注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CT检查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经下肢肘静脉注射可达到经上肢肘静脉注射同样效果的增强图像。 本次研究在病例对比中发现:两组注射速率同为3.0 ml/s,观察同一实质脏器及病变部位:两组增强强化效果相比,动脉期与静脉期最大差异均为5 HU,仅少部分部位,最大差异为1 HU,大部分部位都在1 HU左右,平均(1.75?0.64)HU。两组注射速率同为2.2,3.9 ml/s时,同一实质脏器、血管及病变,两组增强强化效果比较,动脉期增强CT值差异增大, ;而静脉期、必要延迟期差异较小。导致上述结果的为(6.26?3.26)HU 主要原因为:不同的造影剂注射速度可直接影响静脉管腔内造影剂的浓度,下肢血管在管腔内造影剂流速较上肢快,所以腹部下腔静脉提早显影对图像影响稍大,其他部位影响相对较小[5]。为此,需要设置延迟时间,进行延时观察,以提高经下肢和经下肢注射的一致性。基于笔者所在医院条件,本次研究延迟时间为(西门子16层螺旋CT,造影剂为碘海醇100 ml,30 g碘,注射速率2.2,3.3 ml/s):在常规扫描参数基础上动脉期及静脉期分别增加延迟时间(10?2)s。 为了进一步明确经下肢和经上肢注射在同一靶器官动脉期和静脉期血管CT值不同,本次研究选择肝脏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值差异相对较大(P<0.05),但可被允许,而静脉期几乎无差异,进一步证明了经下肢、上肢注射造影剂可以达到较为接近的增 强效果。赵德明等[6]研究发现:造影剂注射速率也会影响到动脉内造影剂浓度,随着血液流动的持续,血流灌注至实质脏器、血管与病变组织后,经下肢、上肢注射的差异逐渐减小,此时显示经下肢、上肢注射的强化曲线走形基本一致,同一实质脏器强化效果也逐渐接近。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经下肢静脉注射增强检查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情况,主要集中在下腔静脉周围组织器官位置,分析其原因为:造影剂流经下腔静脉会出现提早显影现象,且此时腔内造影剂浓度大,因而导致周围组织出现伪影现象[7]。对于CT诊断而言,伪影干扰了医生正常判断,影响了CT诊断的准确性,需要适当延迟5 s,以降低伪影的程度[8]。 综上所述,无法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螺旋CT增强检查的患者,可通过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并适时增加延迟时间扫描,来达到与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同样的CT增强扫描图像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盛才,廖锦元.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经下肢静脉途径增强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12(S1):218-220. [2]孙明华,范新东,余强,等.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2(5):355-360. [3]朱秀玲,张今朝.优质护理对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减少造影剂外漏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24):3303-3305. [4]陈群林,孙辉红,林征宇,等.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3(3):574-577. [5]张卫国,刘敏,彭朋,等.CT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应用不同方法注入对比剂的研究[J].中国病案,2014,5(11):2,78-79. [6]赵德明,顾小莺,裴林惠,等.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11(4):747-752. [7]吴勇建,邰学祥,吴晶涛,等.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3,6(11):71-73. [8]李梅.16排CT与高压注射器在下肢血管(CTA)中的匹配应用[C]//中国长江医学论坛:影像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四次CT/磁共振学术会议,2009:402-403. (收稿日期:2015-09-22)
/
本文档为【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参数的研究&#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