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苓散

2017-12-02 2页 doc 12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五苓散五苓散 方名五苓散 来源伤寒卒病论 【制法用量】 猪苓9克 泽泻15克 白朮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外有表邪、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方义】 本方主治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以致口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并有表证未解而头痛发热诸症。因表邪未解,外循太阴经脉,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两病。所...
五苓散
五苓散 方名五苓散 来源伤寒卒病论 【制法用量】 猪苓9克 泽泻15克 白朮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外有表邪、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方义】 本方主治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以致口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并有表证未解而头痛发热诸症。因表邪未解,外循太阴经脉,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两病。所以外则头痛发热,脉浮,内则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能输布,故烦渴欲饮,这叫「蓄水」证;若水停于胃,则水入即吐,名为「水逆」证;脾虚不运,脾不制水,水湿流溢肌肤、经脉,故水肿身重;水注大肠故泄泻。总的原因属于停饮蓄水为患,方用茯苓、猪苓、泽泻,通调水道,泻湿利水;白朮健脾燥湿;四药同用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桂枝能温通阳气,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小便通利;又能解除头痛、发热等表证,并促进渗湿利水的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本方的治疗作用,就在于化膀胱之气以利水,运脾阳之机以制水,输津于皮毛以发汗,蒸液于口舌以止渴。 【辨证要点】 1、小便不利。 2、吐泻。 3、痰饮吐涎沫。 4、苔白。 5、脉浮。 【加减】 1、中焦积热:加石膏、滑石、寒水石。 2、寒湿:加苍朮。 3、湿热发黄:加茵陈 4、寒疝:加小茴香、荔枝核。 5、阴囊水肿:加车前子、木通。 6、暑湿泄泻:加藿香、佩兰。 7、湿热泄泻:加银花、茵陈。 8、气滞腹胀:加厚朴、陈皮。 9、水肿甚者:合五皮饮。 10、急性胃肠炎:合平胃散。 11、暑热烦渴:合白虎汤。 12、伤暑泄泻:合黄连香薷饮。 【现代应用】 本方利尿,调节水液代谢,护肝,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 用于感冒性吐泻,胃肠炎、胃弛缓、胃下垂、留饮症、自家中毒、水逆,消化不良、恶阻、晕船、唾液过多症、肾炎、心脏性水肿、尿毒、阴囊水肿、习惯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日射病、泪囊炎、结膜炎、目星、夜盲症、皮肤水疱、水痘、青光眼、梅尼尔氏症候群。
/
本文档为【五苓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