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司马迁[资料]

2017-10-11 8页 doc 24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司马迁[资料]司马迁[资料] 司马迁 三、故事的星云:我们如何读《史记》 那么,立足于这一事实之后,文学史家如何读《史记》才好? 首先,我们可以承认《史记》文学性的根源就在丰富的历史故 事之中。我们也谈《史记》文章之妙,但《史记》各卷的文体各不相 同,有活灵活现的戏剧性描写,也有枯燥无味的政治文书摘录。这 毕竟是由于司马迁根据的史料性质不同,文章精彩的篇章大都带 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研究《史记》中的故事部分。 《史记》中的故事,有的以《左传》、《国语》等文献为依据,我们 可以探索司马迁的编写情况,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有的可...
司马迁[资料]
司马迁[资料] 司马迁 三、故事的星云:我们如何读《史记》 那么,立足于这一事实之后,文学史家如何读《史记》才好? 首先,我们可以承认《史记》文学性的根源就在丰富的历史故 事之中。我们也谈《史记》文章之妙,但《史记》各卷的文体各不相 同,有活灵活现的戏剧性描写,也有枯燥无味的政治文书摘录。这 毕竟是由于司马迁根据的史料性质不同,文章精彩的篇章大都带 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研究《史记》中的故事部分。 《史记》中的故事,有的以《左传》、《国语》等文献为依据,我们 可以探索司马迁的编写情况,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有的可能 根据某些书籍而不易看出其具体情况,比如项羽、刘邦的故事,可 能是根据《楚汉春秋》等佚书;也有司马迁以前恐怕未著于竹帛的, 比如汉武帝时人物的故事。《史记》中故事的时代、性质都不相同,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个别具体的故事研究。这就意味着,我们暂且 放弃以《史记》为司马迁的“作品”的看法,把它看作是司马迁搜集 ?《报任少卿书》:“凡一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 圜 一皇旦查垡塞兰塞墼兰(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的故事集成。 虽然如此,从文学的角度读《史记》不应该停留在这个阶段,必 须达到以整个《史记》为一个文学统一体的高度。但是,这里还有 一个问题:《史记》并不是故事集,它还包含着单纯的历史记录。我 们如何理解这一点? 田中教授曾说:司马迁在《始皇帝本纪》中,抄写了大量的原始 史料,罗列了战争及巡狩的枯燥的记录来强调“独裁皇帝演出的一 场丑戏”的空虚。?过去很少人谈到《史记》记录部分的文学思想 内涵,因此田中教授的这一观点十分值得注意。可是我们不能完 全同意他的看法,因为这些记录毕竟是记录,司马迁在此对始皇帝 未明讽刺性的态度。现代的历史学家往往强调司马迁的“直 笔”,其实只不过是转写原始史料而已。这些记录之所以带有批判 性,就是《始皇帝本纪》后一半用故事的形式记述始皇帝如何追求 神仙,描绘出他的弱点。与此相比之后,前一半的强大才变为空虚 的“一场丑戏”。 我们并非说田中教授的解释是恣意的,因为始皇帝在《史记》 的其他篇卷中经常扮演自取灭亡的角色,而且从成功至灭亡的故 事在《史记》中是普遍的,《项羽本纪》、《吕后本纪》等全都如此。在 这一点上,他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需要指出,这与 其是司马迁原来的写作意图,毋宁是《史记》故事互相关联的结果。 《史记》包含许多故事,但整体并不是故事,也不是每个部分都 带有故事性质的。它可以叫做“故事的星云”。星云看起来是一个 光块,实际却是由许多小星组成的,并不是整体发光的。可是每个 星光互相缠绕,结果形成一个很大的发光体。文学史家读《史记》 时,不必也不该把《史记》全部篇章的每句每字看作文学,这样看法 太不合于实际。我们该做的是:理解《史记》中一个个故事的性质, ?《史记?春秋战国篇》解说。 困 J蔓旦点垡塞兰塞夔兰(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察故事之间的关联,探索其关联意味着什么。经过这样研究,集 成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故事的《史记》,将作为中国古代故事世界 的集大成者得到重新认识。 那么,我们已不需要考虑到司马迁吗?不会。《史记》并不是 单纯的拼凑,全篇的构造,特别是为谁立传的选择,这是由司马迁 的意图决定的。附于每卷之后的论赞,往往超出纯粹的历史评论, 通过自己的真心话表明他对该卷中故事的慨叹。在部分篇卷中, 如《伯夷列传》等,发挥他自己的命运论说,比叙述传记还要突出。 司马迁有时对故事中的人物表示深切的同情。《伯夷列传》叙 述伯夷、叔齐反对革命而终于饿死的悲剧之后,对“求仁得仁,又何 怨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先贤之言提出疑问,甚至说:“所谓 天道,是也非也。” 可是另一方面,司马迁不接受他面前的故事,试图把它拆开。 如赵高在《始皇帝本纪》、《李斯列传》等篇卷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 角色,可是《史记》未为其立传,失去了故事的首尾。相反,张良、萧 何的生涯并没有戏剧性,只是刘邦传说的配角而已,可是司马迁分 别将他们列入世家。 司马迁有时保存了故事的原貌并加以批判。如《项羽本纪》叙 述项羽的兴起,同时又指出“沐猴而冠”的骄傲与残忍;最后一段谈 到项羽的衰落,遽然出现“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剧,让人怜 悯。可是司马迁在赞扬项羽时勃然而起,说“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在批判他时又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评价恰恰相反。 前人经常谈到司马迁对伯夷、叔齐的同情,又喜欢评论赵高的 人品与项羽的战术,但不一定注意到司马迁与原来的故事之间的 共鸣或对立的关系。司马迁如何对待他所面临的故事,如何编辑 《史记》,仍然是《史记》研究上的一大问题。 团 (主舅直,垡塞譬皇蔓兰一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四、悲剧的斗争与斗争的悲剧:司马迁在哪里 司马迁所搜集的大量的故事,只有通过司马迁的过滤,才形成 《史记》的世界。这一说法或许可以应用到《汉书》与班固之间的关 系的研究中。可是,《史记》与司马迁的关系极为复杂,不能与班固 同日而语。在最后一卷《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从他远祖的传说 说起,说明他如何致力于编写《史记》。与《汉书?叙传》相比,《太 史公自序》笔端充满激情,叙述富于曲折,具备令人感动的戏剧性。 司马迁不仅搜集、编辑故事,他自己也谈他自己的故事。《太史公 自序》不单是有关《史记》与司马迁的史料,也应该作为一个故事加 以分析。 据《太史公自序》,司马迁之所以撰写《史记》,是由于父亲司马 谈的遗嘱。司马谈虽然未能参加汉武帝的封禅仪式,但“今汉兴, 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 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认为当代就是值得记录的盛世,现在 就是编写史书的时机。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命,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后来参与制 定太初历,想起父亲的遗命而感慨万端地说:“意在斯乎!意在斯 乎!小子何敢让焉!”于是父亲的遗命变成了他自己的使命。从这 样的立场来看,表彰张良、萧何的功绩,评论项羽功败得失,赞扬伯 夷、叔齐的高洁人品,都是太史公的任务,至于造成秦朝瓦解的赵 高,却不值一提。 可是,我们从《史记》得到的印象与此有所不同。《史记》中人 物的末路多半是悲惨的,而往往与国家的灭亡有关联,如吴国伍子 胥、楚国屈原、燕太子丹与荆轲等等,他们为什么都有充满灭亡的 悲剧?是由于《史记》产生的时代背景。《史记》的主要是战国 到汉武帝的时代。这就是中国从分裂趋向于统一的时代,反过来 田 。皇旦点垡_丈兰塞蔓(璺L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说,好比淘汰赛一样,所有的人一个又一个地被打败,直到最后一 个人胜利为止。项羽是这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楚国 将军的后嗣,他败于平民刘邦,就意味着战国时代已成为过去。项 羽的传说并不是传项羽一个人的,它借用一个英雄的悲剧,描绘无 可抵挡的历史潮流,怜惜一去不复返的过去。 汉武帝的时代,是统一的时代。国家十分巩固了,对抗皇帝的 势力已经没有了,真正的统一终于实现了。统一当然是光荣的,但 在这个光荣之下失去了很多东西。为了纪念而怜惜已经失去了的 很多东西,就产生了很多悲哀的故事。美国华滋生教授指出过, 《史记》弥漫着司马迁“对自己的时代的幻灭之感,以及对已成为过 去的时代的怀念”,?其实此种心情与其说是司马迁自己的,毋宁 说是当时人们所共有的。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动机原来是为了纪 念汉武帝的盛世,他面临的却是怜惜过去的“悲剧的星云”。我们 论《史记》时,最重视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可是对司马迁来说,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目的与他面前的材料之间的深刻矛盾。从 “悲剧的星云”拯救“忠臣死义之士”,这是司马迁所面临的巨大的 任务。 李陵事件对司马迁的影响,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分析。司马迁 为什么拥护李陵?因为他有表彰“忠臣死义之士”而完成遗命的责 任感,不希望李陵埋没于“悲剧的星云”之中。可是,他的行动竟然 引起了“明主贤君”的意外的反应,导致了悲惨的后果——宫刑。 他是为自己的责任感而牺牲的殉教者。 ? Burton Watson,SSU—MA CH’jEN:Gm,2d His,or缸”D,C^in口,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58( 华滋生(Burton watson,1925年生),曾到京都大学留学,回国后在哥伦 比亚大学任教。有《左传》、《庄子》、《史记》、白居易、苏轼以及日本文学等的 翻译与研究,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 圜 (,冒点焦塞掌塞壹!兰。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学史家如何读《史记》 ——“悲剧的星云"与司马迁文学史家如何读《史记》 ——“悲剧的星云"与司马迁 李陵事件以前,司马迁毕竟是评论历史的旁观者。现在他不 再是旁观者,他深刻感到自己与古人同样站在现实的旋涡中。被 处宫刑之后,司马迁喟然而叹,说:“是余之罪也夫!”这一句并不是 对皇帝的个人怨恨,而是对这个现实的自觉。于是他列举“发愤著 书”的古人,表明他将自己与古人连在一起。 退而深惟日:“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 拘茭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而发的。 在司马迁很久以前,周武王打败殷纣王而光荣地完成了革命。 他的革命是正当的,但毕竟是一种暴力。因反对周武王的武力革 命而终于饿死的伯夷、叔齐,就是为自己的信念而牺牲的殉教者。 司马迁并非反对汉武帝的统治,但从结果来看,孜孜不倦地搜集战 败者的墓碑铭,最后为自己的责任感而牺牲,与伯夷、叔齐有什么 差别?尽管司马迁剥夺赵高的主角地位,赵高的故事仍然存在;不 管司马迁如何评价项羽,都不能抹掉项羽的悲剧色彩。司马迁虽 然顽强地抗拒他所面临的悲剧世界,可是,他却成为上古悲剧世界 的埋葬人,而最后他自己也成为悲剧的主角了。 司马迁并不是史料搜集人,也不是编辑。他与《史记》的关系, 比一般文学作品与其作者的关系还要密切。他面前的“故事的星 云”与他自己的生涯,二者在《史记》中或对抗或共鸣,终于融为一 体了。司马迁已经成为《史记》中的一个人物了。这一点就是《史 圆 —蔓垦直垡塞望塞趑兰(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记》之所以获得其他史书无可企及的文学性的原因。武田泰淳的 著作虽然算不上严格的实证性研究,可是对《史记》研究给予了很 大的影响,之所以然,就是立足于《史记》与司马迁的如此密切的关 系,从这个观点描绘出《史记》整体的面貌。 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追求实证性,把《史记》拆为零件,史学家 把它看作史料集,文学家把它看作故事集。二十一世纪的《史记》 研究,也应从具体部分的实证研究出发,但其最高目标应该在于恢 复《史记》的综合性,探索整个《史记》的意思内涵。这项工作太艰 巨,本文谈到的只是泛泛的框架而已,但我相信,只有如此才能阐 明《史记》这篇伟大古典著作的存在意义。 圃文学史家如何读《史记》 ——“悲剧的星云"与司马迁 谷口洋(日本奈良女子大学) 提
/
本文档为【司马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