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2018-05-27 6页 doc 18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除夕的由来与传说 除夕是广州传统节日中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指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如果是遇上所谓的“大月”,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如果是遇上所谓的“小月” 就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除夕”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它捕百兽为食,但是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就会出来猎食人和牲畜。百姓们想尽各种办法与这个恶魔作斗争,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腊月之末,人们在自家门...
[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 除夕的由来与传说 除夕是广州传统节日中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指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如果是遇上所谓的“大月”,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如果是遇上所谓的“小月” 就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除夕”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它捕百兽为食,但是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就会出来猎食人和牲畜。百姓们想尽各种办法与这个恶魔作斗争,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腊月之末,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敲敲打打。“夕”看到这种场景之后,吓到再也不敢出来危害人间了。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腊月之末,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这种习俗从此也流传下来,年二十九或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另一种关于“除夕”的传说也很有意思。相传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有一位高大勇猛的武士,名叫方相氏。据说这位武士具有异于常人的功能,可以祛鬼魅、辟通途。当时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为了防止野兽侵害死去的妻子的尸体,请方相氏在夜间执戟防卫,开道护灵。从此之后,当地百姓在举行禳祭的“大傩之仪”时,就请方相氏来主持,用以驱赶鬼魅魍魉,开辟通往平安吉祥之途。不管是哪 与习种传说都寄寓了人们向往吉祥安康的幸福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俗。 “除夕”二字最早出现于东汉《风俗通义》:“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立凶也。”东汉之后,“除夕”作为岁末年初交替之日的代称,流行于民间,并逐渐沿袭下来。宋代以后,庆贺“除夕”开始成为一件大事,时至今日,“除夕”依然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除夕来临活动多 书香飘溢的大岭村处于广府文化区的中心,深受广府文化的浸染,因而其除夕的习俗总体上沿袭了广府地区的除夕风俗。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领略广州人的为迎接除夕这节庆所做的种种准备功夫。 为了迎接除夕的到来,广州百姓可谓是未雨绸缪。广州旧时流传着一首“迎春扫尘歌”:“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掉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这首民谣是说从腊月二十三谢灶(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块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那天起,广州就“入年关”,家家户户大扫除,室内室外,所有家具、摆设等等,都要认真清洁一番,以便把家里打扫得焕然一新迎接新的一年。可以说,大扫除是广州人除夕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要准备的东西,其中购置年货为重头戏:买鸡、鹅、鸭、鱼肉以及过年备用的干货、零食;添制新衣服;选购年画、春联等,当然还要不忘买桔子盆栽,因为桔寓意吉祥如意。近日走访大岭村时,发现过完年都三个月了但很多人家的桔子盆栽依然保存着,可见广州人爱“桔”的情结。 广州人对糕点情有独钟,主要在于其寓意“新春步步高”, 大岭村也不例外。古时的有钱人家常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现在过年在广州的各个超市、商店也可以买到现 有蛋糕、萝卜糕、伦敦糕、红豆糕、马蹄糕、九层成的年糕。除了年糕以外,还 糕等,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寓 荸荠”作“马蹄”,所以过意招财进宝。因为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 年食马蹄糕,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炸“煎堆”也是广州人的一大旧俗,清代民俗学家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备的。不过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怕麻烦,过年的时候也不一定会做煎堆。 广州人除夕当天的传统习俗 广州人过除夕除主体上大致与全国各地相同外,也还有差别之处。贴春联、 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习俗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小儿卖懒、迎春花市则是广州地区比较有特色的习俗。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大岭村村民对贴春联这一习俗保存完好,每年年三十(小月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春联。包括贴门神、门对、横批等。横批多写着:“五福临门”,“新春大吉”,“一帆风顺”“出入平安”,“恭喜发财”等等吉利的话语。春联的原形是桃符,传说鬼怕桃木,到了五代时期,蜀主孟旭在桃符上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正式的春联的开始。因为春联蕴含了避邪驱灾、祈福、祝愿的寓意,因此家家户户都很重视。而且贴春联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呢,要是不懂的人往往会闹出笑话。春联贴的位置很讲究,要按表达的意思的贴在相应的地方,例如不能把“丰衣足食”贴在浴室,贴对联的时候要根据字的读音确定上联和下联,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安康,广州各地区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有的人家还会贴上年画“福”字,寄寓“福”到。楹联文化寄寓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根植于民众当中的一种信仰。 祭祖 祭祖、拜神这些活动在中国各地过除夕时都很盛行。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大岭村,除夕祭祖是一件大事,一般都是贴了春联之后,厅堂上挂上祖宗或先人肖像,摆上祭品,祭品一般是白饭、三牲、酒,摆好祭品之后就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一起拜祖先。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各村都会有其供奉的神,除夕之时,人们也不忘了要祭拜这些神明,以保平安、幸福。大岭村尤其重视对祖宗的祭拜,这与其浓厚的宗族观念有关。清朝同治年间的《番禺县志》记载:“俗最重祭,缙绅之家多建祠堂,以壮丽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数十所。小姓单宗,族不满百户者,亦有祠数所。置祭田、书田,岁祀外,余给支嗣膏火、应试卷金。清明重九行墓祭礼,二分及冬至则庙祭。即僻境荒村亦有祖厅,昭祀岁时荐新。祭田谓之蒸尝,亦谓尝产,余利表教谓分蒸尝云”。 这段文字描述了广州地区宗族文化的盛行,而反映大岭宗族文化遗存的是现存或曾存在于大岭村落中的宗祠建筑。如陈姓的陈氏大宗祠(柳源堂)、陈氏显宗祠、两塘公祠、进士公祠、佑江公祠、近湾公祠、承德祖祠、然默祖祠、南星祖祠等等,可以说 大岭村的宗族文化在珠三角具有典型性。除夕对祖宗的祭拜不能仅仅以封建迷信来评判,事实上,这是一种民俗文化、祭祀文化、纲常文化,既寄托了对先人的缅怀也寄寓了未来的美好愿望。 团圆饭 祭祖、拜神活动结束后,就是吃团圆饭的时候了。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要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平时远在外面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吃团圆饭,意味着家人团团圆圆。据统计,大岭村至2002 年全村人口2341人,有华侨、港澳乡亲1215人,由于华侨、港澳乡亲众多,平日远在他乡,所以这顿团圆饭的尤其现出其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广州人对除夕的团圆饭都非常重视,除夕的团圆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而且对菜式十分讲究,饭桌上有鸡、鸭、烧猪等等肉类,还要有鱼,因为鱼寄寓着“年年有余,丰衣足食”。鱼也有讲究,千万不要有 “炒鱿鱼”这道菜。根据广州方言,“炒鱿鱼”是被老板解雇的意思,是个不好的意头。饭后最开心的要数小孩们了,因为这时长辈们就会给孩童、子女分发“压岁钱”,古时的长辈们“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现在则是红包里装着数额或大或小的钱币,古时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镇压它们而逢凶化吉,如今长辈分发压岁钱这一寓意或许不再那么浓厚了,但也表示出他们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 小儿卖懒 在除夕这个特殊的夜晚,广州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小儿卖懒。卖懒寓意就是把懒卖掉,来年勤快。以往,除夕之夜,广州市家家户户的小孩早早地洗好澡,换上新衣服,每人手提一个红灯笼,拿一个红鸡蛋和一个慈菇,走出家门,沿街边行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其他小孩看见“卖懒”的小孩来了,就跟在后面,这样大红灯笼的闪闪烛光中摇曳着三五成群的小孩的身影附和着清脆的童谣,是除夕的老羊城一景。对小孩而言,卖懒是一种游戏、一种乐趣。现在这一习俗已经不复存在,只在历史的记忆当中。 迎春花市 一说起迎春花市,相信不少广州人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挤”,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迎春花市是广州的传统习俗,也是相对于全 国各地而言最具特色的风俗。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每次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广州人爱花,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如桃花寓意“大展鸿图”。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水仙花寓意“花开富贵”,关于水仙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个卖水仙花的姑娘叫水仙,因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被南越王选进了宫里,深得南越王的宠爱,因为这个姑娘非常喜欢穿水仙花,于是南越王下令宫女们都要戴上水仙花。现在广州每年的每年的迎春花市分在八大区举行,一是越秀区的西湖、教育路;二是东山区的大沙头三马路;三是荔湾区的荔湾北路;四是海珠区的江南西路;五是天河区的体育中心:六是黄埔区的大沙地;七是芳村区的花地;八是白云区的新市大街。迎春花市是广州人民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象征吉祥安康的文化传统,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开门炮 广州人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通宵达旦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到了晚上十点钟以后,各家各户开始在厅堂神台前摆上年宵品、罗汉斋、糕品、生菜等。到除夕夜零晨,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凌晨之前几分钟就开始点燃鞭炮,其他人也不甘示弱,闻声接引,炮声一般要持续几个时辰,全城都被硝烟笼罩。90年代初开始,政府明文严禁燃放鞭炮,但在远离市区的地方,除夕的炮声依然年年响起。早上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铺满了红纸,真是名符其实的“开年红”。
/
本文档为【[修订]从广州的传统节庆看大岭村的除夕风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