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茶的二十四项功效

茶的二十四项功效

2017-10-05 50页 doc 120KB 1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茶的二十四项功效茶的二十四项功效 茶叶文化 一、茶的二十四项功效(摘录中国茶经) 全国学者根据五百种左右的相关资料(绝大多数是古代文献,个别也有近人之作),将 其中有茶叶医疗的内容总结成茶的传统功效二十四项。 (1)少睡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用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 (2)安神 茶的安神方剂,有以下四种: 《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七,好茶末一 钱七,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热,即调干姜末服之。” 《周益生家宝方》:“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一两,为末,...
茶的二十四项功效
茶的二十四项功效 茶叶文化 一、茶的二十四项功效(摘录中国茶经) 全国学者根据五百种左右的相关资料(绝大多数是古代文献,个别也有近人之作),将 其中有茶叶医疗的内容总结成茶的传统功效二十四项。 (1)少睡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用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 (2)安神 茶的安神方剂,有以下四种: 《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七,好茶末一 钱七,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热,即调干姜末服之。” 《周益生家宝方》:“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一两,为末,用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凡, 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摘玄方》:“风癫痰疾,茶芽,桅子各一两,煎浓汁一碗,服良久,探吐。”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3)明目 《银海指南》:补目于散,治肝虚羞明,流泪,用蜡茶调服。 《医宗金鉴? 眼科心法》:还睛丸,治绿风内障,用茶清送下,治胎内障,空心茶清送 下,涩医还睛散,治眼生涩医,用油茶入药煎,止痛没药散,沿血灌瞳神,食后热茶灌下。 《银海精微》:神清散,治眼生医膜,食后清茶送下,肝连凡,治肝虚眼痛,茶汁送下, 菊花散,治眼部流泪,用茶汁送服。 《审视瑶函》:救睹丸,治青盲,食后茶清送下,石决明散,治白内障,用茶清调下, 滋润地黄丸,治少血劳神,眼目昏暗,食后茶汤送下,消凝大丸子,治目中瘀血,用茶汤嚼 下。 当然,明目方中用茶也非仅限于送服的,有些方剂的处方中即有茶。例如:《浓氏尊生 方》中的“蜡茶饮”,治目中亦脉:芽茶、白芷各一钱,油辛、防风、姜活、荆芥、川芎各 五分,加盐少许,清水煎服;又如《眼科要览》治“烂眼皮:甘石、黄连,雨前茶共研极细, 点。” (4)清头目 《医方大成》方:“治气虚头痛,用上春味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 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医方集论》方:“治偏上头风,生麻六钱,生地五钱,雨前茶四钱,黄芩、黄连各一 钱,水煎服。” 《千金要方》“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疾厥气上冲所致,各为厥 头风,吐之即差。单煮茗作二三升许,适冷暧,饮二升。须 即吐,吐毕即饮,如此数过,剧者,须肚胆为止,不损入而渴则差。” 《本草纲目》方:“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四拾粒作两次烧 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别入好茶,食后煎服,立效。”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少睡) 少睡 以从茶功效言为主,共27条。称“令人少睡”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和《本草经疏》;称“令人少眠”者有《博物志》和《三才图会》;称“令人少寐”者有 《本经逢原》;称“令人不眠”者有《桐君录》、《广雅》和《述异记》;称“使人不睡”者有 《食物本草会纂》;称“令人不寐”者有《调燮类编》;称“不寐”者有《续博物志》;称“令 不眠”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不睡”者有《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称“少睡” 者有《茶谱》(毛氏)、《茶经》(张氏)和《饮膳正要》;称“睡少”者有《老老恒言》;称“醒 睡眠”者有《本草图解》;称“醒睡”者有《随息居饮食谱》和《中国药学大辞典》;称“破 睡”者有白居易诗与《茶寮记》;称“不昏”者有《本草纲目》;称“兴奋神经”者有《中国 药学大辞典》。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故“令人少睡”现代有“提神”之称,属于神 经兴奋的结果。 从主治言者,共计3条。称“除好睡”者有《食疗本草》,称“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者有《汤液本草》;称“治神疲多眠”者有《药材学》。所以,茶叶的“令人少睡”功效,除 对生理、病理的睡眠与好睡有良好的清醒疗效外,还可用治因疾病所引起的昏迷、昏愦等。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同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 关于茶的少睡功效,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每有论及。例如: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称茶 “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即谈的古体)渴书倦,此时勋策”。唐代郑遨《茶诗》:“最是 堪珍重,能令睡思清”与吕岩《大雪山下》:“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宋代黄 庭坚《催公静碾茶》:“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造溪童碾玉尘”与陆游《昼卧闻碾茶》:“玉川七 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等。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二(安神) 安神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21条。称“清心神”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清神”者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除烦”者有《东坡杂记》、《茶谱》 (钱氏)、《本草纲目拾遗》、《随息居饮食谱》和《瓯江逸志》;称“涤烦”者有《茶经》、《唐 国史补》和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因于心火旺盛或心气 亏虚则“阳浮于外”,送出现烦、闷等症状;严重者,惊、厥、癫、痛等也会发生。又,神 不安于宅,则意乱、健忘,故称“悦志”者有《神农食经》和《千金方》;称“久食益意思” 者有《华陀食论》;称“益思”者有《茶谱》(毛氏)和《茶经》(张氏);称“能诵无忘”者 有《述异记》;称“使人神思闓爽”老有《本草纲目》,称“破孤闷”者,有唐代卢仝诗;称 “醒神思”者有《调燮类编》。 从主治言者有“体中烦闷”(一作“愤闷”)者,见于晋代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 与唐代温庭筠《采茶录》,仅此2条。 古代诗文中,亦多论及茶的安神功效。如: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之“祛襟涤滞,致清 导和”,明代许决纾《茶疏》之“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宋代苏武《寄周安儒茶》: “意爽飘若仙,头较快如沐”与沈辽《谢德相惠新茶》:“一泛舌已润,载啜心更惬,不唯豁 神观,亦足畅烦谍”等。 茶的安神方剂,有以下4种: 《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七,好茶末一 线七,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熟,即调干姜末服之”。 《周益生家宝方》:“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一两,为本,用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丸, 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摘玄方》:“风痰癫疾,茶芽、栀子各一两,煎浓汁一碗,眼良久,探吐”。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茶、葱须煮服之”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三(明目) 明目 茶的明目功效,自古以来就为人乐道,故多从功效而言。称“明目”者有《本草拾遗》、 《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毛氏)和《随息居饮食谱》;称“清于目”者有《食 物本草会纂》。 从主治言者,共有2条:称治“目涩”者有《茶经》;称疗“火伤目疾”者有《本草求 真》。另外,在下文“清头目”中,另有数条与明目有关。 明目药茶方的数量很多,以几部眼科名著而论,《银海指南》有3方,《医宗金鉴?眼科心法》有24方;《银海精微》有32方,《审视瑶函》有36方;以上四部书即有95方之多。 从应用方法看,绝大多数是用茶汤送下丸散。现举几例如下: 《银海指南》补肝散,治肝虚羞明,流泪,用蜡茶调服。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还睛丸,治绿风内障,用茶清送下,护睛九,治股息内障,空 心茶清送下,涩还睛散,治眼生涩,用细茶入药旅,止痛没药散,治血灌瞳神,食后热茶清 灌下。 《银海精微》神情散,治眼生膜,食后清茶送下;肝连丸,治肝虚眼痛,茶汁送下;菊 花散,治眼部流泪,用茶汁送服。 《审视瑶函》救睛丸,治青盲,食后茶清送下;石决明散,治白内障,用茶清调下;滋 阴地黄丸,治少血劳神,眼目昏暗,食后茶汤送下;消凝大丸子,治目中瘀血,用茶汤嚼下。 当然,明目方中用茶也并非仅限于送服的,有些方剂的处方中即有茶。例如:《沈氏尊 生方》中的“蜡茶饮”,“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一钱,细辛、防风、羌活、荆齐、 川芎各五分,加盐少许,清水煎服”;又如《眼科要览》,治“烂眼皮:甘石、黄连、雨前茶 共研极细,点。”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四(清头目) 清头目 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 大辞典》和《中药大辞典》。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 仅有《本草求真》,其馀均与头痛有关。有关清头目的方剂,亦多与头痛有关。称“治头痛” 者有《茶谱》(毛氏),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 经》,称“愈头风”者有《岭外代答》;称治“头痛目昏”者有《药材学》。 茶叶治头目不清特别是头痛的方剂,历代方书多有记载。例如:“合芎、葱白煎饮,止 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此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 恐未当。除了前述川芎茶调散系列可治头痛以外,还有以下诸方: 《医方大成》方:“治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 二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医方集论》方:“治偏正头风,升麻六钱,生地五线,雨前茶四钱,黄芩、黄连各一 钱,水煎服”。 《千金要方》:“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嗝中疾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 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 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揭则差。” 《本草纲目》方:“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两 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五 (止渴生津) 止渴生津 从功效言者,共12条。称“止渴”者有《茶经》(张氏)、《调燮类编》、《神农食经》、 《本草拾遗》、《茶谱》(毛氏)、《饮膳正要》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疗渴”者有《唐国 史补》;称“解渴”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止渴生津液”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清 胃生津”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润喉”者有卢仝诗。 从主治言者,共9条。称“热渴”者有《千金翼方》、《新修本草》、《茶经》、《三才图会》; 称“烦渴”者有《药材学》、《中药大辞典》,称“作渴”者有《本草经疏》,称“消渴不止” 者有《本草求真》;称“渴喜一碗绿昌明”者有白居易诗。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六(清热) 清热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8条。称“清热解毒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降火”者有《中国药学大辞典》;称“降火”者有《本经逢原》。称“去热”者有《食疗本草》称“涤热” 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泻热”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破热气”者有《本草拾遗》; 称“清热不伤阴”者有蒲输周用药经验。 从主治言者,共2条。称“疗热证显效”者有《台湾使槎录》;称“可除胃热之病”者 有《广阳杂记》。 关于茶叶的清热功效,可从茶的性味上看。上文曾述及,茶的药性是“寒”。据中医理 论:“寒可清热”,“疗热以寒药”,故茶可以清热。热证的范围与衍变最广,暑证与热毒亦属 于热,故又可与下文消暑、解毒合参。 关于茶的清热方剂,可以《太平圣惠方》的《药茶诸方》(卷97)为例。诸章共列有药茶方与非茶之药茶方各4种。其药茶之4方中,有3方均治热证,例如:“治伤寒头痛、壮 热葱豉茶方”;“治伤寒头痛、烦热石膏茶方”与“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薄荷茶方”。3 方中所用药物,除方名中的葱白、豆豉、石膏与薄荷以外,尚有荆芥、栀子、生姜、麻黄等。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七(消暑) 消暑 茶既可清热,又可止渴生津,故亦兼消暑、解暑。古代文献言及此者不多。从功效上言, 仅《仁斋直指方》与《本草图解》两条称“消暑”;从主治上言,也仅2条,即《本草别说》的“治伤暑”与《台游日记》的“可疗暑疾”。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八(解毒) 解毒 中医药书籍中的“毒”,从病证方面言以“热毒”占最重要位置。所以从药治方面言多 称“清热解毒”。此外,咽喉、皮肤诸证以及瘴、瘟等,亦多与热毒有关,今亦附此。 茶的解毒功效,文献上所见共有7条。从功效言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解毒”《中 药大辞典》称“解毒”;《本经逢原》称“辟瘴”;《本草拾遗》称“除瘴气”。从主治言者有 《简便方》,称“解诸中毒”;皮日休《茶中杂咏序》称“除痟而去病”;《岭南杂记》称“利 咽喉之疾”。 现将茶的解毒方剂附数则于下: 《简便方》:“解诸中毒,芽茶、白研等分、研末,冷水调下”。 《万氏家抄方》茶柏散方:“治诸般喉证,细茶王钱(清明前者佳),黄柏三钱,薄荷叶 三钱,硼砂(煅)二钱,上各研极细,取净末和匀,加冰片三分吹之”。 《保和堂秘方》载:“诸毒,努力不退,硫磺研细末敷上即退。再用收口药,烂茶叶五 钱,乌梅三个烧灰,共为本,再敷上即消”。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九(消食) 消食 茶的消食功效,从主治言者仅“食积不比”1条,见于《本草求真》;而从功效言者则 有19条之多。称“消食”者为最多,计有《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毛氏)、 《饮膳正要》、《本草经疏》、《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中国药学大辞典》、 《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药大辞典》。称“消突食”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和《瓯 江逸志》;称“消饮食”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消积食”者有《三才图会》、《黎岐 纪闻》和《瓯江逸志》;《滴露漫录》则称:“消腥肉之食,解青稞之热”。称“解除食积”者 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称“解酒食之毒”者有《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 称“去胀满”者有《黎岐纪闻》;称“去滞而化食”者有《山家清供》;称“去积滞秽恶”者 有《食物本草会纂》;称“养脾,食饱最宜”者有《聪训斋语》;称“芳香微甘,有醒胃养脾 之妙”者如蒲辅周经验;称“甚有助胃力”者如《一研斋日记》。 关于茶的消食功效的附方也不少,如《串雅补》中治虫积、虫胀方:“茶叶五钱,青盐 一钱,洋糖、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关于临床特异的验例,莫过于《医方集论》上所载的一例:“人肚(腹)胀,不思饮食, 用五虎汤治之;核桃、川芎、紫苏、雨前茶,以上药行煎,好时加老姜、砂糖在汤内,即服”。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十(醒酒) 醒酒 从功效言者,共计6条。称“醒酒”者有《广雅》、《采茶录》、《本草纲目拾遗》和《瓯江逸志》;称“解酒”者有《仁斋直指方》;称“解酲”者有《续茶经》。 从主治言者,共计5条。称治“酒毒”者有《本草图解》和《药材学》,称“醉饱后饮数杯最宜”者见于《食物本草会纂》;称“解酒食之毒”者见于《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 目》。 文人每兼好茶与酒,故唐宋诗中多言及茶之醒酒功效。例如: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醉人”;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解渴消残酒,清神感 夜眠”;陆游《谢王彦光提引送茶》:“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茶叶的二十四功 效之一十一(去肥腻) 去肥腻 茶的去肥腻功效,自古受到人们的推崇。若从文献观察,全部均从功效言,未有主治立 条者。称“去肥腻”者有《檐曝日记》;称“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者有《老老恒言》;称“去 腻”者有《东坡杂记》、《茶谱)(钱氏)和《茶经》(张氏);称“解油腻、牛羊毒”老有《本 草纲目拾遗》;称“去人脂”者有《本草拾遗》和《食物本草会纂》;称“解荤腥”者有《饭 有十二合说》,称“去腥腻”者有《瓯江逸志》;称“解炙毒”者有《食物本草》和《本草图 解》;梅尧臣《答宣城张主薄遗鸦山茶》称:“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去肥腻,自然可以避免肥胖,与近代的“减肥”相类似。《本草拾遗》称之为:“久食令 人瘦”。中医药有关去腻解肥、去脂转瘦的作用,尚未受人重视。古本草常有“轻身”、“换 骨”、“延年”之句,其实,也是去腻解肥之意。 关于茶的会肥腻功效,《秋灯丛话》载有一则十分生动的验例:“北贾某,贸易江南,善 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之,问其仆,曰。每餐如是,已十有余年矣。医者曰, 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候其归,尾之北上,居为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曰:主 人食后,必满饮松萝茶数瓯。医爽然曰:此毒唯松萝茶可解,怅然而返”。茶叶的二十四功 效之一十二(下气) 下气 茶的“下气”功效,在文献中论及者共有12家之多。称“下气”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三才图会》、《本草经疏》、《饮膳正要》、《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 医学大辞典》。“下气”一词,鉴于多与消食相连,自属与消胀、降逆、止嗳呃有关,如广其 义,则可泛及于下文之通利大、小便。 此外,称“通利肠胃”者有《竺国纪游》;称“消胀”者有《续茶经》;称“消膨胀”者 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开郁利气”者有《本经逢原》。 关于茶的下气功效.有关方剂如《串雅补》方:治虫积、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 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未。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不但茶叶有下气的功效,茶籽也有。《本草纲目》载:“上气喘急,时有咳嗽,茶籽、百 合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又载治喘嗽:“不拘大人、小儿,用糯米泔少许磨 茶籽,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三(利水) 利水 从功效言者占绝大多数,从主治言者仅《圣济总录》称治“小便不通”与《药材学》称 治“小便不利”。称“利水”者有《本草拾遗》和《本草求真》;称“利水道”者有《茶谱》 (毛氏)和《茶经》(张氏)2条;称“利尿”者有《中药大辞典》和《中国药学大辞典》; 称“利小便”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饮膳正要》和《三才图会》。 此外,在下文“利大小肠”等尚有3条,如《圣济总录》海金砂散方:“治小便不通,脐下 满闷,海金砂一两,蜡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煎生姜、甘草汤调下不拘时。 未通,再服”。《验方新编》:“治尿不通,茶清一瓶,入砂糖少许,露一夜服”。综上所述, 共计16家。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四(通便) 通便 从主治言者仅《本草求真》l条,称“二便不利”,余均从功效言。称“利大肠”者有《食 疗本草》;称“刮肠通泄”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利大小肠”者有《本草拾遗》;称“利 二便,通大小肠”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 《郭嵇中妇人方》载:治“产后秘塞,以葱调蜡茶末,丸百丸,茶服,自通,不可用大 黄利药”。《慈惠小编》载:“治产后便秘,用松萝茶叶三钱,米白糖半盅,先煎开,入水碗 半,用茶叶煎至一碗取之,即通”。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五(治痢) 治痢 言功效者,仅《本经逢源》一家,称“止痢”,其余均从主治言。称“姜茶治痢,不问 赤白冷热,用之皆宜”者有《仁斋直指方》;称“合醋治泄痢甚效”者有《本草别说》;称“治 热毒赤白痢”者有《日用本草》;称“同姜治痢”者《本草图解》;称治“血痢”者有《本草 求真》。 绿茶治痢,在民间与中西医学界均有盛名,单方已可取效。复方配伍方面,较多的是与 生姜同用。《本草图解》与《日用本草》均有茶“同姜治痢”的记载,《仁斋直指方》并强调 指出:“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先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依煎服之。” 《上医本草》亦载:“赤白冷热痢,生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甚效”。 《食疗本草》方:“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 宜服”。 《圣济总录》方:“治血痢,盐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蜡茶加醋汤沃服之”。 《普济方》:“大便下利清血,脐腹作痛,里急后重,及酒毒一切下血并皆治之,用细茶 半斤碾末,川百药煎五个烧存性,每服五钱,米饮下,日二服”。 《本草别说》方:“合醋治泄痢甚效”。 《慈惠小编》方:“治五色痢,陈年年糕,陈雨前茶,冰糖,茉莉花,共煎汤一碗,服 之立愈。” 《风联堂秘方》载,治“远年痢疾,用雨前条合臭椿皮、扁柏叶、马梅、枣仁适量,水 煎服”。 关于茶叶治痢的验例,据宋代《仁斋直指方》载:“苏东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近代的 临床报告中,亦多有之,且多指明系用绿茶。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六(去痰) 去痰 去痰,今作祛痰。茶的去痰功效在文献中,系以从功效言者为主,占18条之多。称“去疾”者有《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和《三方图会》;称“除痰”者有《本草拾遗》、《茶经》 (张氏)和《茶谱》(毛氏);称“解痰”者有《食疗本草》;称“逐痰”者有《本草纲目拾 遗》;称“化痰”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中药大辞典》;称“消痰”者有《本经逢原》。 称“去疾热”者有《神农食经》和《饮膳正要》;称“吐风热痰诞”者有《本草纲目》; 称“凉肝胆涤热消痰”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人肺清痰”者有《本草求真》;称“涤痰 清肺”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去寒澼”者有《本草纲目拾遗》。 从主治言、称“痰诞不消”者有《本草求真》;称“痰热昏睡”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 总计20条有关去痰。 方剂方面,以《瑞竹堂经验方》所记一则最佳:“痰咳,喉声如锯,不能睡卧,好条末 一两、白僵蚕一两为末,放碗内,倾沸汤一小盏,用盏盖定,临卧温服。又米白糖一斤,诸 板油四两,雨前茶二两,水四碗。先将茶煎至二碗半,再将板油去膜切碎,连苦茶、米糖同 下,熬化听用。白液汤冲数匙服之,消痰止渴”。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七(祛风解表) 祛风解表 中医理论认为:风邪外袭于“肌表”,进出现“表证”。治疗的方法为“解表”,盖解散 外邪、解除表证的意思,属于“八法”中的“汗法”。风邪极其多变,从外感言又可兼夹不 同的外邪,例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温三气杂至,又多侵袭关节、筋骨,出现痹痛。茶 叶与上述有关的功效,共有8条。 从功效言者6家。称“轻汗发而肌骨清”者有《本草纲目》,称“发轻汗,肌骨清”者 有卢仝诗,称“疗风”者有《茶谱》(毛氏);称“祛风湿”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 新语》;称“辛开不伤阴”者见蒲输周经验。 从主治言者仅2条:称“小儿控疹不出用之神效”者有《片刻余闲集》;称“四肢烦, 百节不舒”者有《茶经》。 茶的祛风解表方剂,共有如下4则: 《食疗本草》方“茶治„„腰痛难转:煎茶五合,投醋二合,炖服”。 《本草品汇精要》亦载用茶“水煎,合醋疗腰痛”。 《医药指南》(韦氏)载:“治肩背筋肉痛,槐子、核桃肉、细茶叶、芝麻各五钱,入磁 罐内,水二碗,熬一半,热服,神效”。 《医药指南》(周氏)载:“治外邪在表,无汗而端者,麻黄、杏仁(去皮尖)各三钱, 石膏五钱,甘草一钱,细茶一撮,谓之五虎汤”。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八(坚齿) 坚齿 茶叶的坚齿功效,近代有很多论述,一般均认为与茶所含有的氟有关。古代的文献论及 坚齿用茶者,共检及4条,均从功效言。称“坚齿已蠹”者有《茶谱》(钱氏);称“漱茶则 牙齿固利”者有《敬斋古今注》。《东坡杂记》:“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 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而齿便漱濯,缘此 渐坚密,蠹毒自己”。《饭有十二合说》称::“涤齿颊”。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九(治心 痛) 治心痛 心痛,是中医治疗的常见病。一般中医说的心痛大多是指心下部位,从解剖学来说应该 是以胃与十二指肠的疾患为主。真正的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痛,应该称之为真心痛或厥心痛。 以下两张治疗心痛的药茶方,也和以上情况一致。茶的治心痛,共有三书记载,均从主治言。 《兵部手集方》:“久年心痛,十年五年者,煎湖茶,以头醋和匀服之良”。《上医本草》 所载,大约相仿。 《瑞竹堂经验方》应痛丸万:“治急心气痛不可忍者,好茶本四两,楝乳香一两,为细 末,用醋同兔血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温醋送下”。 此外,近代赣、闽、江、浙等地每用老茶树根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心力衰竭、肺原性心脏病等疾患,颇具良效。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二十(疗饥) 疗饥 茶为饮食之品,可以疗饥,又与益气力(见下条)有关。从文献上看,均从功效言。称 “疗饥”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野菜博录》称:“叶可食,烹去苦味二三 次,淘净,油盐姜醋调食”。《救荒本草》称:“救饥,将嫩叶或冬生叶可煮作羹食”。茶叶的 二十四功效之二十一(疗疮治瘘) 疗疮治瘘 茶叶对于各种疮、瘘具有良好的疗效,内服、外用均直。从功效方面说,与前文所述之 解毒有关。茶性寒凉,故可清热、解毒与疗疮、治瘘。文献所记载,全系从主治言。称治” 瘘疮”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本草经疏》、《三才图会》和《中国医 学大辞典》,称“疗积年瘘”者有《枕中方》;称“搽小儿诸疮效”者有《本草原始》。 有关茶叶疗疮治疾的方剂,如: 《胜金方》治“蠼螋尿疮,初如糁粟,浙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浆炮,疼痛至甚者,速以 茶并蜡茶,俱可以生油调敷,药至痛乃止”。据所述,很可能是指带状疱疹。 《摄生众妙方》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细茶研未调烂敷之”。 宋慈《洗冤录》引《经验方》载治“明囊生疮,用蜡面茶为未,先以甘草汤洗后贴之, 妙”。 《外科证治全书》载:“治下疳,雨前茶、麻黄各一钱五分,用连皮纸方七寸许,用铝 粉钱半擦于纸上,铺前两药,卷成筒子,火灼存性,研细,加冰片各一分,研细用之”。茶 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二十二(益气力) 益气力 茶与益气力有关的记载,文献中仅查及5条。从功效言者4家;称:“有力”者有《神农食经》和《千金要方》;称“轻身换骨”者有《陶弘景新录》;称“固肌换骨”者有《图经 本草》。从主治言者1家,称“固肌换骨”者有《图经本草》。从主治言者1家,称“治疲劳性精神衰弱症”,见于《中国药学大辞典》。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二十三(延年益寿) 延年益寿 有关茶的延年益寿功效,检及8家文献曾予记载。称“养生益寿”者有《荷廊笔记》。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天年”(即自然寿命之意)为100—120岁,这在《黄帝内经》与《千金要方》上都有述及。何以多数人不能活到天年呢,这是因为患病夭折的缘故。所以,避免 疾病也应属于延年益寿的范畴。《图经本草》称:“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代程用宾《茶 录》称:“拌擞精神,病魔迹”;苏东坡《游诸佛舍,一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也曰:“何 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关于茶可延年益寿的实例,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所载:“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 年一百二十岁。宜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 茶是求。或出,亦日进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 在古代,延年益寿的方药与方法(如导引、气功)往往坡上神仙的外衣,茶叶也自难 免。《茶解》称:“茶通神仙。久服,能令昇举”;《陶弘景新录》称:“茗茶轻身换骨,昔丹 丘子、黄山君(古仙人)服之”;《本草纲目》引壶公《食忌》:“苦茶久食羽化。”茶叶的二 十四功效之二十四(其他) 其他 茶的其他功效不成系统者,尚有以下数条:《格物粗谈》称:“烧烟可辟蚊,建兰生蛋斑, 冷茶和香油洒叶上”;《物类相感志》称:“陈茶未烧烟,蝇速去”;《救生苦海》称:“口烂, 茶根代茶煎饮”。此外,尚有以下与茶有关的方剂: 《医方集论》方:治三阴疟,“雨前茶三钱,胡桃肉五钱(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 椒三分,未发前入茶壶内,以滚水冲泡,乘热频频服之。吃到临发时,不可住。” 《本草纲目》方:治“月水不通,茶清一瓶入砂糖少许,露一夜服,虽三个月胎亦通”; 又,治“痘疮作痒,房中宜烧茶烟恒熏之。” 茶叶茶能降血脂,茶区居民血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与其他地区。 茶叶与血脂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包括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和游高脂肪酸等。胆固醇和 三酸甘油脂含量过多,附着在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并给心脏带来负担,从而降低心脏机能。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称,它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超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等三类。其中LDL胆固醇和VLDL胆固醇都是有害胆固醇,具有导致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作用。与此相反,HDL胆固醇则是一种有益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对饮茶能降血脂,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茶可“解油腻”、“去人 脂”的记载。 曾有人用茶叶 中的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进行降血脂实验。实验动物共 设三组,第一组小鼠喂饲高脂肪含量的饲料,其余二组小鼠也同样喂饲高脂肪含量的饲料, 但同时分别添加0.5%和1.0%的儿茶素。结果喂饲儿茶素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比对照 组(不添加儿茶素的)下降了36.14%和49.11%。而HDL胆固醇则分别由对照的22士2毫克/分升,增加至 63士2毫克/分升和 74士1毫克/分升。与此同时,动脉硬化指数有 明显下降,分别由9.7士1.2降至3.6士0.2和2.9士0.3,分别降低了62.8%和70.1%。这个实验十分明确地显示了茶叶对降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预防效果。 中国绿茶具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作用还有强化血管的功效。德国科研人员曾用中国绿 茶提取物(EGCG)和胆固醇一起喂白鼠。结果发现,摄入EGCG后白鼠体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脂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粪便中的类脂化合物和胆固醇排泄量明 显增加。日本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产茶地区的脑中风死亡率极低。 除了绿茶外,乌龙茶也有明显的分解脂肪的功效,因此在俄罗斯和日本都把茶叶列为减脂食 品。国外科学家曾用乌龙茶对成年女子进行降血脂实验:每天饮7杯常规浓度的乌龙茶,持续6周后,饮用乌龙茶的人血浆中三酸甘油脂和磷脂的含量水平有明显下降,同时HDL胆固醇含量水平上升。HDL胆固醇占总胆固醇含量的比例有所上升,这说明乌龙茶具有降血 脂的功效。 我国有的医学研究所曾用沱茶对高血脂症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每天饮用15克沱茶的茶汤,连续一个月,也显示了明显的降血脂效果。 您了解药茶吗? 2003年1月18日13:39 作者: 马宝山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药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药茶 自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近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学家、养生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 很多有效的药茶方,已成为祖国医学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的一大特色。 茶,原是一种野生的山茶科常绿灌木类植物。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劳动人民偶然发现了茶以及茶的解毒作用,于是把茶作为解毒之品来饮用。自此,茶从野生进入 人工栽培时代,被人类作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之品而应用,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茶的 功效认识提高而不断完善。 我国是茶的故乡,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向东传到日本。关于茶的起源,古代文献有“神 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 唐代关于用茶叶防病治病的论述已较多。《唐本草》云:“茶叶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 消宿食,利小便。”又云:“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荑、葱、姜良。” 由于茶饮用方便,在茶中掺入一些药物,从而形成了“药茶”。随着人们医疗实践经验 的逐渐积累,药茶是指一种剂型,未必都加入茶叶,统称为药茶。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中,列有药茶方10多则,如葱豉茶、薄荷茶、硫磺茶等;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中亦有药茶的记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药茶的功效 亦有明确的论述,有“茶主治喘咳嗽,去痰垢”等论述。 清代,关于茶的研究论著更加深入和丰富,并且药茶的应用亦十分普遍,当时最风行的 “代茶饮”,就是一种保健药茶。《本草求真》中归纳茶的功用为“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 热解毒,是以垢腻能涤,炙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 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火伤目疾等症,服之都能有效”。 茶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 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 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 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 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 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 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 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 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 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 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 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 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 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 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 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 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 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 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 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 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茶 茶功赞 茶叶做为世界性的饮料,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 近年来茶叶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这是与茶叶本身的功能有关的,据科学家的研究和饮茶者 的长期实践证明,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矿物质五大营养素,其中茶多 酚、茶素、茶色素等又是都具有多种药理效应,所以茶是一种多维低糖和多功能的价谦物美 的保健饮料。 茶叶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医药上的功能 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传说是众所周知的,从而证明茶有解毒的功能 《神农本草》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益意思。"《本草纲目》中更系统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 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另外茶叶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化。据前苏联资料报导,曾对8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有32名患者在用茶叶进行治疗后五天内动脉搏血压恢复正常,血液中胆固 醇下降,茶叶的这种功能早已被古人发现《本草拾遗》中就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这也是茶叶的减肥作用。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治疗痢有奇效。据研究,茶多酚对大肠菌/葡萄球菌/肺炎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霍乱菌放在浓茶汤里浸六分钟以上,多数细菌就失去活动能力。茶叶还 有明目功能。在古医书和单方中记载很多。民间偏方中就有用茶水洗眼,医治暴发火眼等。 2。茶的保健作用 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动人们发现的。古代文献《本草》《药书》和《茶谱》等著 作中都谈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少卧轻身、消炎 解毒等功效。 3茶是精神调节器解剂 我国唐宁以来文风大盛,许多文人雅士都以尚茶为劳荣,诸如白居易、李白、杜甫、苏 东坡、陆游、颜真卿、范仲淹、唐伯虎等都是文坛名流,也是品茶高手。他们通过品茶感受 饮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为内容吟诗作作赋,留下了不少名词不达意佳句。 人们运用审美力对茶之美进行了欣赏、品评、联想,进入美的境地界中去,从而诱发灵 感,文思如潮湿。正如酒壮英雄胆一样,茶引学士文之谓也。茶文化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 风格的体现是,艺术生活的结晶。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6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茶 茶叶的审评 一、红、绿茶的品质审评 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 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 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 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 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 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 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 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五、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 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 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7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茶 茶叶的贮藏 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设法充分保持干 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 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 家居饮用的茶叶可放在双层盖的铁皮罐中保存,置于干燥的地方,不使与异味的的物品 相混杂。 如需长期保存的茶叶,可采取热水瓶贮藏法,即将茶叶装入热水瓶内,用白蜡封口,并 裹以胶布。也可以装入有双层盖的铁罐中,尽量装足,不留空隙。装好后盖好双层盖,盖口 缝要用胶布封紧。铁皮罐外套上两层塑料袋,封好袋口,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这样可在较长 的时间内保持茶叶的品质。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7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茶 茶叶菜肴 中国菜肴世界闻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宝贵财富。 《吕氏春秋》中《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食同源,药补与食补的相互关系。 茶叶富有色香味形四大特点,能饮用,能调和滋味,增加色彩,又具有药理成分,所以 茶叶菜肴一般都具有双重功效,既可增进食欲、解除饥饿,又能防治某些疾病和增强人体健 康。 1、茶叶粥 用料:绿茶花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绿茶茶煮成浓茶汁100毫升并去渣,粳米洗净,加入茶汁、白糖及水400毫升,文火熬成稠粥。 食法:每日两次。凡精神亢奋,不易入眠者,晚餐勿服。茶叶粥能适应急慢性痢疾、肠 炎、急性肠胃炎、阿米巴痢疾、心脏病水肿、肺心病和过于疲劳等症,《保生集要》说:"茗粥,化痰消食,浓煎入粥。" 2、鸡茶饭 用料:鸡胸肉8小片,鸡蛋1个,小麦粉100克,粳米饭、食盐、干紫菜丝、绿茶末等 适量,酒20毫升。 制法:将鸡胸肉纵切成丝,用刀背轻轻敲打,撒上精细食盐和黄酒,放置4~5分钟。鸡蛋打入碗中,加冷水150毫升,调入小麦粉,迅速用力搅匀成蛋糊。鸡肉丝蘸上蛋糊,在热 油中炸熟,捞出放在粳米饭上,撒以绿茶末、细盐及干紫菜丝即成。 食法:工余假日服用鸡茶饭,可增进食欲,有助于健康。 3、茶叶蛋 用料:鸡蛋若干,红茶末、桂皮、茴香、八角、味精和红酱油适量 制法:先将鸡蛋(最好红壳鸡蛋)洗净,用水煮熟,捞出后轻轻敲打,使蛋壳开裂而不 碎。锅中放入红茶末、桂皮、八角、茴香、红酱油和水,投入熟鸡蛋,急火烧沸,然后文火 煮半小时,加入味精即成。咸淡程度可调节红酱油加入量,也可加些食盐。 食法:可作点心,也可上桌作菜肴,居家旅游,男女老少皆宜。 4、龙井虾仁 用料:新鲜活河虾1000克(约250只左右,大小均匀),龙井新茶(特级)1克或鲜茶叶(一芽二叶)约5克,鸡蛋一个,味精确度2.5克,绍酒15克,精盐3克,湿淀粉40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75)。 制法:将虾去壳挤出虾肉,其方法是一手捏住虾的头部,一手捏住的虾尾,将虾颈部一 挤,虾仁即脱胎换骨脱壳而出。将虾肉盛入小竹箩,用清水反复洗至虾仁雪白,盛入碗内, 放入精盐和鸡蛋清,用筷子轻轻搅拌至有粘性时加入湿淀粉,加味精,拌匀,静置1个小时, 使调料渗入虾仁,待用。 将龙井茶用50毫升沸水冲泡,1分钟后,弃茶汤30分毫升,茶叶及剩汁待用。鲜叶用法大致如此。 将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滑锅后下猪油,至四成熟时,倒入虾仁,迅速用筷子划散,待虾 仁呈玉白色,倒入漏勺沥去猪油,暗葱炝锅(即用葱炒油锅,用时去葱,留其葱香而不见葱), 再将虾仁倒入油锅,迅速把茶叶及汁一同倒入,烹入绍洒,抖动几下,出锅装盘,即成一盘 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风味独特的龙井虾仁。 食法:作佳肴食用。龙井虾仁是受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利用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与入时鲜活河虾仁相配,创制的杭州名菜。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当侍者捧上 天堂菜 龙井虾仁时,人们赞不绝口。 5、清蒸茶鲫鱼 用料:活鲫鱼500克一条,绿茶10克。 制法:活鲫鱼去鳞、肠、鳃后洗净,将绿茶塞入鲫鱼腹内,置盘中上锅清蒸,约40分 钟即可。 食法:不加食盐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3~5天。补虚损,止消渴,能治糖尿病烦渴、饮水不止,也适宜热病。 6、龙井肉片汤 用料:猪腿肉150克,龙井茶1。 5克,四川涪陵榨菜10克,鲜汤1000毫升,鸡蛋1 个,调料少量。 制法:将腿肉切成薄片,加绍酒、细盐、味精、胡椒粉、蛋清和干淀粉拌匀,置半小时 待用。龙井茶用沸水冲泡,沥去水分,再用开水100毫升冲泡,待用。榨菜切丝,待用。将腿肉片下开火锅氽熟后捞出。鲜汤中加入调料,再加茶汁及茶叶,煮沸后加榨菜丝,最后倒 入肉片即成。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8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茶 食法:作为菜肴食用。 7、绿茶番茄汤 用法:绿茶1.0~1.5克,番茄50~150克。 制法:番茄洗净,用开水烫后去皮、捣碎,和绿茶混合置于杯中,加开水平面400毫升即成。 食法:本汤可作菜肴食用,也可日服三次。具有凉血正血、生津止渴之功效。适应眼底 出血、高血压、牙龈出血、阴虚口渴、食欲不振等症。 作者: BJBOY 封 2004-12-13 10:55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 6 回复:中国茶文化 非茶之茶 人们习惯把当茶饮用的都称为"茶"。市场上非茶之茶甚多,均不属于茶叶的范畴,但它 却以保健茶或药用茶的形态出现。例如罗布麻茶、人参茶、杜仲茶„„。这些"茶"与真正的Camellia Sinensis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它们虽不是茶,但又 不能称为假茶,其真正的含义是把这些植物叶或茎叶加工成干样后当茶泡饮。因此,这些非 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 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故称为"保健茶,"也叫药茶,是以某些植物茎叶或花作主体,再与少量的茶叶或其他食物作调料配制而成,例如绞股兰茶;另一类是 当零食的消闲用的"点心茶,"例如青豆茶、锅巴茶等。现对这些似茶非茶的制作方法与饮用, 作一简要的介绍。 绞股蓝茶 绞股蓝又名乌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值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鉴别的有13种之多,中国有11种。生长在田间的绞股蓝与乌敛梅(葡萄科),在植物形态上很相似。鲜绞股蓝是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细长,有1~3米,横断面呈五角形或多边形,卷须生于叶腋,叶色 墨绿,复叶,椭圆形小叶5~7瓣,有小叶柄,叶片皱缩,易破碎,边缘有锯齿,圆锥花序, 长8~20厘米,果球状小花,直径5~6厘米,成熟后黑色,稍带清香、微苦。 在民间,将绞股蓝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974年以来,日本学者从该植物中分离出50多种皂甙,其中4种与人参皂甙结构完全相同,11种完全相似。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绞股蓝的分布、资源进行调查、开发等工作。国内外的研究 一致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搞疲研劳、保肝、抗胃溃疡、调节脂质代谢等药 理作用。 在每年5~8月这段时间内是收割期,将茎叶一起割下后,如有带泥土的,应洗净晾干, 再用铡刀切成5厘米左右段状茎叶,按制烘青绿茶方法加工,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或 炒干,即成为绞股蓝茶的初制品,再精制整形,包制成袋泡茶形式。有的绞股蓝茶中拼入 20%左右的茉莉花茶,使其香味更加协调柔和。 它的茶茎叶中可能不含多酚氧化酶,所以不易发酵后制成红茶型的绞股蓝茶。 绿茶型的绞股蓝天茶,带有芬芳的清香,滋味和淡微苦,回味甘醇,汤色淡黄清澈。它 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故有的产名为"南参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茶确实具有滋补、安 神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病菌有辅助疗效,常服用无副用,也不会成瘾,是值得推荐的保健饮 料。 杜仲茶 杜仲主产于陕西、贵州等省,近年来浙江也有引种。它是多年生乔木,从开车种到剥取 杜仲皮一般需10年,采收皮时,先把树砍倒再剥皮,树的基部又发出新芽,经培育后成为 新株。 杜仲皮和叶的主要成分,经分析含有相同的物质,叶的水浸出物约占干物总量的40%, 相当于茶叶的水浸出物总量,它含有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松指醇二葡萄糖甙、维生素C 等成分。 杜仲鲜叶呈绿色,叶子经揉捻后再放置数小时,色泽由绿逐浙变为猪肝色,证明它含水 量有酚类物质。按绿茶制法,干叶呈绿色;按红茶做法,形成红茶色泽,证明内含有多酚氧 化酶。因此,杜仲叶可制成"红茶型"和绿茶型"杜仲型。 经中外医药学家的研究,杜仲叶与皮具有同等的保健成分。据有关临床试验,杜仲茶具 延缓衰老、健身、减肥的作用,对肝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症 有一定的疗效。故被中外医学界视为名贵的"滋补"中药。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调查,采摘杜仲叶最好在6月上旬至10月中旬,延至 霜降后采摘,叶太老,有效成分下降,几乎失去药理作用。但过早采摘会影响杜仲树的生长。 比较合理的采摘方法是:留顶叶,不采底层老叶,采中段落叶。如果采叶不剥皮的杜仲树, 也可像无杆桑一样载培,使它多生侧枝,多长叶,分批多次采收嫩叶。 杜仲秋鲜叶比茶鲜叶硬而大,呈卵圆形,15×10厘米左右,梗较长,除幼叶外,不易做成具有茶叶样的条索。 作者: 朱雀大街 2004-12-14 19:08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茶 按红茶制法,工艺可分为: 萎凋:杜仲叶含水率70-80%,一般成熟叶含水量75%(与茶叶接近)。萎凋程度宜轻,才可多制得"片形茶;"凋谢重,"末茶多"。萎凋摊放过程,应保持叶堆不发热,防止变腐烂。 揉捻:用一般的传统揉捻机揉20分钟,使叶破碎,但由于杜仲胶的丝状连接,往往呈 串状。 揉切:用转子机切碎,方法与制红碎茶的揉切相同。 发酵:杜仲叶的发酵进程很慢,发酵时间需68小时,叶色由深绿变为猪肝色,香气由青草气转为"红茶"发酵叶香,并带有熟苹果香为适度。 烘干:与茶叶烘干类同。 按绿茶制法,只需将萎凋谢工序改为杀青,再省去发酵工序即可,其中揉捻、揉切、烘 干与"红茶"制法相同。 干杜仲叶回潮制法:干杜仲叶含水率约7%,应在100公斤干叶中加入140公斤清水, 使它达到含水率为60%。已吸水回潮的杜仲叶南需进行渥堆,使叶色由绿变暗褐,香味由 粗青变纯和,这个过程实际是酚类物质进行氧化,香气成分重新进行组合。当堆温上升到 48`C时,必须及时翻堆降温,否则会产生"熟老菱气",影响品质。渥堆过程,堆面变化慢,堆心变化快,进行翻堆使叶化均匀是十分重要的。渥堆后,必须歙叶色由绿专为褐,香气趋 纯,才为合迁的渥堆时间。 揉捻、揉切、烘干、精制等工序与"红茶型"制法同。 单纯用杜仲叶制成的杜仲茶,香味往往带青涩,部分消费者难于接受。为了调整其滋味。 以纯杜仲茶中加入30%左右的茉莉花茶或中上档的乌龙花,可改善滋味的适口性。目前, 贵州、陕西生产的杜仲茶,均按不同比率拼入茉莉花茶。这样,香味较协调,可成为茶客和 非茶客都愿品饮的一种天然保健饮料。 松针米茶 色泽绿翠、气味芬芳松针也可做"茶"。松针含蒎烯、乙酴龙脑酯、胡萝卜素B1、b2、C 和k较丰富,磷、铁、钙等无机盐也不少。长服松针米花,可增加人体钙,调节心肌功能, 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风湿疼痛、牙痛有明显疗效。松针米茶是一味良好的保健饮料,日本 人很爱饮用。 松针米茶的制作方法较简单,可按如下顺序制作: 鲜松针叶经切断、揉捻、水浸、糖渍、炒干再加炒米即成松针米茶。 采取当年的红松针(叶),经适当摊放散热后,用铡刀把松针切成1-2厘米长,再放在揉捻机揉20分钟左右取出,投入木桶内,按1公斤松针加2。5公斤水浸泡一昼夜后,弃浸液,再用清水漂洗,使松脂质尽量去除,减轻涩味。经漂净的松针用稀糖水渍泡10小时后 捞出、沥干,投入瓶式机内滚炒至足火香,也可在锅内炒干,即成为松针茶。 另用糯米或粳米淘净沥干后,放在锅内炒至足火香,制成炒米。将炒米与松针茶拼和。 拼配比率在每百克松针茶中加入67克炒米,即成为香气浓郁、滋味爽口的松针米茶。 罗布麻茶 罗布麻茶又名茶叶花、野麻、红麻等。产于内蒙甘肃、陕西、江苏等盐咸地。它属夹竹 桃科的草本植物,其茎皮纤维很长,是优质麻类纺织原料,在夏初采其嫩叶按制茶方法,可 制成罗布麻茶。 罗布麻含芸香甙、儿茶素、氨基酸等成分,对高血压头晕,头痛,具有疗效。高血压患 者饮用罗布麻茶,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目前,医药部门经销的罗布麻茶,有散装、片剂主 复方片剂等规格。作药用的罗布麻茶,大多是用较粗晒干而成,味较差,青涩味较重。要改 善罗布麻茶的滋味,应采其嫩叶,按制绿茶方法,通过杀青,揉捻、炒老的鲜叶(烘)工艺 制作,这样香味较好。罗布麻茶叶含有少量的酚类物质,但缺少多酚氧化酶,故不易"发酵", 也难于制成"红茶型"的罗布麻茶。泡饮罗布麻茶时,应加入少量的糖和桔皮,可大大改善香 味及可口程度。 人参茶 人参茶是用人工载培的人参鲜叶,按制绿茶的方法,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制而 成的烘青型保健茶。 人参属五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内质奶黄,掌状复叶,根和叶都含有多种 人参皂甙,具有抗疲劳、镇静,壮阳等作用。 悉数我国历代贡茶 历代贡茶 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贡茶使千百 万茶农蒙遭苦辛,但贡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它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 ?贡茶的起源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它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 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贡茶的发生,据史料记载,可追 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 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 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随着贡品需求量的增大,贡赋制度逐渐变得严密起来。从“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最 后发展到设官分职进行管理。有所谓“九赋”、“大贡”。 大贡即“ 祀贡、嫔贡、器贡、币贡、材贡、货贡、服贡、物贡”。茶叶就是“物贡”中的一类。 到了西汉时期,贡茶逐步明朗化。如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之句, 间接地反映了上层阶层的饮茶情况;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槚笥”,反映了茶在贵族 生活中的地位;后来,还有反映西汉皇室用茶的文学作品,如《飞燕外传》 所述: “咸帝 崩后,后夕寝中惊啼其次。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坐,命进茶。左 右奏帝云, 向者侍帝不仅,不合啜此茶”。 三国时期,吴国末帝孙皓,每为食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 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陈 寿《三国志?吴志》) 这些用茶无疑属于贡品。后来,又有“晋温峤上表贡茶干印,茗三百 斤” (宋?寇宗《本草衍义》),“温山出御荈” (刘宋?山谦之《吴兴记》)的记载。 ? 地方的主动贡献 贡茶除了贡物制度的强制性敛取之外,还有一种地方上的主动推荐贡献现象。这种现象 也是使贡茶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请看以下几条资料: “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 人陆羽以为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 征献浸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邦侔矣”。 “两浙茶产虽佳,宋祚以来未经进御。李溥为江淮发运使,章宪垂廉时,溥因奏事,盛 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惟建州茶饼, 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 进入内”。(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 这三条资料中,前两条表明了唐宋时期的贡焙制度的确立与这种由下荐上的进贡形式直 接相关,也表明了一时一地的物产,可以通过上贡的形式,达到名扬四海的目的。 ?历代贡茶概况 贡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直至清代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贡茶才随之消亡。悠悠数 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茶知识 一.茶叶基本知识 茶,属山茶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芽叶。这种常绿灌木,高可五、六尺,叶长呈椭圆 形,有锯齿。茶叶的故乡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数千年前 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中国的茶叶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二.茶叶营养价值 经分析鉴定,茶叶内所含的化合物多达500种,这些化合物中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如 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 1、含多种维生素 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其中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一般每100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I00毫克~250毫克,绿茶档次越高,其营养价值也相对增高,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360毫克以上,比柠檬、柑橘等水果含量还高。每人每日只要喝10克高档绿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日需要量。但红茶、乌龙茶因加工中经发酵工序,维生素C受到氧化破坏而含量下降,含量较低。茶叶中B族 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丰富。饮茶是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好方法,经常饮茶可以补充人体对多 种维生素的需要。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因此,现今提倡适当“吃 茶”来弥补这一缺陷,即将茶叶制成超微细粉,添加在各种食品中,如含茶豆腐、含茶面条、 含茶糕点、含茶糖果、含茶冰淇淋等。吃了这些茶食品,则可获得茶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 素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 2、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和氨基酸 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25种以上,其中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六种。还有婴 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虽不高,但可作为人体日需量不足的补 充。 3、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 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钙、钾、钠、镁、硫 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锌、硒、铜、氟和碘等。如茶叶中含锌量较高,尤其是绿茶, 每克绿茶平均含锌量达73微克,高的可达252微克;每克红茶中平均含锌量也有32微克。 茶叶中铁的平均含量,每克干茶中为123微克;每克红茶中含量为196微克。这些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茶叶药用价值 茶中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从古至今,茶叶在民间一直被用于药用,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 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 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其中,茶多酚是这个领域研究 的重点,以下着重介绍茶多酚的生理功能。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有阻断脂质过氧化、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是人 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十几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 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 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 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防癌、防辐射、抗病毒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 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 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 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4、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 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四、茶叶分类 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中国茶叶大体上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根据发酵程度不同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 大类。 根据产地不同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 根据生长环境不同分为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 大类。通常所说的茶类是按这六类分的,只是将其更加细化。 绿茶:炒青绿茶【眉茶(特珍,珍眉,凤眉,秀眉),珠茶(珠茶,雨茶)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 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 碎茶,片茶,末茶) 乌龙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 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白茶:白芽茶(银针);白叶茶(白牡丹,页眉) 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小茶(北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NextPage] 五、茶叶加工过程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褐变;随着蒸发 叶内的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同时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 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通过杀青。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同时部 分茶汁附着在叶表面,便于冲泡。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 行炒干。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红茶制法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经过萎凋, 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 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 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 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 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发酵适度, 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干燥是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 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乌龙茶的制造工序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 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萎凋指的是凉青、晒青。乌龙茶的萎凋区别于红茶的萎凋。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 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晒青、烘青、人控条件萎凋。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 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 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变软。经过有规律的动与静 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 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 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像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 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褐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同时使青草气挥发和转 化,叶片黄绿而亮,形成馥郁的茶香。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揉捻其作用同于绿茶。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 厚。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 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 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 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 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 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 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 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是将揉捻后的叶 子,堆放在篾垫上,上盖湿布,以保湿保温,根据堆温变化,翻动1~2次。 六、茶叶的品评 茶叶的品质是由色、香、味、形4个因子构成的,对茶叶品质的把握是从茶叶的外形和内质 两方面进行的。 茶叶外形:将干茶放入白色茶盘中,看它的色泽、条索、嫩度、整碎等。色泽均匀、光 亮,条索紧实,嫩度高,完整匀齐为上乘。冲泡后的叶底可以对干茶外形作一个对照和补充。 茶叶内质:将茶叶进行开汤,俗称沏茶。开汤后,先嗅香气,同时看汤色,再尝滋味, 最后看叶底。绿茶:香气清高纯正,汤色浅绿或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整为上 品。红茶:香气浓郁纯正、略带甜香,汤色金红明亮、有金圈,滋味醇厚,叶底肥厚匀整。 乌龙茶:香气馥郁而高扬,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而持久,叶底为绿叶红镶边。[NextPage] 七、茶叶的鉴别 1.对绿茶中春茶、夏茶、秋茶的鉴别:对于绿茶,由于采摘季节的不同,茶叶的价格有很大 的差别,所以掌握对绿茶中春茶、夏茶、秋茶的鉴别方法很重要。干茶的条索紧结,色泽绿 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至春茶的品质特征。凡干茶条索松 散,色泽灰暗或乌黑,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干茶大小不一, 叶张轻薄瘦小,色泽黄绿,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2.对绿茶中新茶、旧茶的鉴别:新绿茶色泽青翠碧绿,香气清香馥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 醇厚鲜爽。陈茶色泽枯暗无光,汤色黄褐浑浊,香气平淡低闷浑浊,滋味淡而不爽。 3.对高山茶和平地茶的鉴别:高山茶条索紧结、厚重,色泽绿润,汤色绿亮,香气持久,滋 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平地茶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泽黄绿,汤色清淡,香气 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八、中国十大名茶 划分中国十大名茶的方法有好几种,这里只介绍其中的一种分法。 序号 茶叶品种 产 地 品 质 特 征 1 西湖龙井 浙江杭州西湖区 茶叶为扁形,芽叶细嫩、整齐,为一芽一叶或二叶,芽叶不带夹蒂,色泽绿黄,手感光滑, 香气清香,叶底均匀成朵。 2 碧螺春 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茶叶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青绿隐于其中、披银戴绿,一芽一叶,汤色黄绿、白毫悬浮其 中,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3 信阳毛尖 河南信阳车云山 茶叶条索紧细、圆、光、直,色泽清黑,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4 君山银针 湖南岳阳君山 茶叶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披毛,色泽黄亮,香气清鲜,汤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芽尖向着 水面,悬空倒立,形如银枪倒立,然后慢慢下沉到杯底。 5 六安瓜片 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茶叶平展,不带芽和茎梗,色泽绿润,形似瓜子,香气清高,汤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 厚实明亮。 6 黄山毛峰产 安徽歙县黄山 茶叶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汤色 杏黄、清澈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7 祁门红茶 安徽祁门县 茶叶紧细、匀齐,色泽棕红,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8 顾渚紫笋 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顾渚山 茶叶为一芽一叶,叶稍长于芽,色泽绿翠披毫,味甘醇鲜美,有兰花之香,汤色清澈晶亮, 叶底细嫩。 9 铁观音 福建安溪县 茶叶呈螺旋形、紧结重实、形美如观音,色泽砂绿光润,香气如兰,汤色清澈金黄,味醇 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回苷,耐冲泡,叶底肥厚明亮,青绿红镶边。 10 武夷岩茶 福建崇安县 茶叶条索肥壮、匀整,为扭曲条形,滋味醇厚回苷,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 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 九、有机茶有机食品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是按照有 机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学肥料、生长调节剂、农药、除草剂,尽量依靠 作物轮作及秸秆、牧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 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的茶园中采购鲜叶,并在加工、包装、运输、贮 藏过程中都不受到任何污染并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有机茶是二十一世纪最健 康、安全、保健的纯天然的饮品,有机茶具有严格的认证体系。首先,有机茶园要位于远离 城市、工厂、村庄的深山或半深山区;茶园四周要有很多树木,具有很好的生态系统以发挥 茶树自身物质循环要求;在0至45cm的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不得少于15g/kg;茶园要有3 年转换期,即3年内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及各种生长调节剂;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微生 物含量都要有一定的限制。经过复杂的检测、认证符合条件的颁发有机食品销售证书,其有 效期仅为一年,期满要重新认证。有机食品高于绿色食品和无污染食品。[NextPage] 十、 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多酚类。过 去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 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 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根据近年来科学研究成果,我们懂得了茶叶中的茶多酚,是对人 体防病治病最有效的物质。茶多酚为什么有益人体健康,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体 有一种“氧自由基”存在,过量的“氧自由基”诱发了各种致病因子,而茶多酚却能清除过 量的“氧自由基”。因为茶多酚属于黄烷醇化合物的复合体,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 性。因此,茶多酚能抑制脂质的过氧化,起到了对人体抗衰老效果。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往 往吃进致癌物质亚硝酸基,这种成份在人体内会合成亚硝胺,促使细胞癌变,而茶多酚的清 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却能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因此减少癌变的发生。所以科学家研 究证实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防癌。 茶多酚既能为人清除“氧自由基”,就有效地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过氧化,保护了内皮细胞, 防止了平滑肌斑块状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避免了心肌梗塞(冠心病)或脑栓塞(中风)。 从而防止了人体心血管的脂质代谢紊乱。因此,饮茶,吸取茶多酚有益于高血压患者。茶叶 自古以来被用来治疗痢疾、肠胃病或伤风感冒,这也跟茶多酚有关,因为茶多酚能对人体肠 道内存在的多种细菌加以鉴别,长期存在无害机体的细菌不加杀伤,而偶然入侵者给予消灭, 特别对中毒性细菌有强烈的杀灭功能,所以饮茶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甚至是口腔的 清洁剂,可以防止龋齿。至于茶多酚的抗辐射特长主要由于它能降低了氧自由基代谢产物的 含量,避免了人体中毒的缘故。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1. 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 抗衰老作用。 3. 抗辐射作用。 4. 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 抗菌、杀菌作用。 6. 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 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 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 用途如下: 1.用于糕点及乳制品的加工。 在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中, 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 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 “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用于饮料的生产。茶多酚不仅对色素的稳定具有一定功效,可作清凉饮料的保香和保 色剂,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还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饮料中的VA、VC等多 种维生素的降解破坏,从而保证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茶多酚饮料是极具前景的天然保健 饮料。 3.用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 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4.用于畜肉制品的加工。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火腿等, 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 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5.用于食用油的贮藏。在食用油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 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6.用于日用化工品的生产。茶多酚可用作除臭剂、香烟添加剂、牙膏添加剂、花露水 添加剂和防晒霜。 7.用于农业方面。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 用。 8.用于医学方面。茶多酚可防治心血管疾病、可抗癌抗突变、可治疗皮炎、有降血糖、 降血压、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9.用于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 酶和蛋白质,可以满足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的特殊要求。另外,茶多酚的副产品咖啡因, 又称为咖啡碱,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水、乙醇等,能兴奋大脑皮层,所以有提神作用。 常用的制剂是安钠咖(苯甲酸咖啡因),一种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用于 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以及配制复方乙酰水杨酸和氨非咖片等作医药器品。 明清茶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在线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06-12-4 从茶业和茶学的发展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茶业和传统茶学由鼎盛走向终极的一个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国茶事极为纷繁复杂,尤以下面三点为突出:一是团茶、饼茶进一步 边茶化,末茶衰落,叶茶和芽茶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面。二是随着饮用和加工 茶叶技艺的发展及娴熟,特别是明朝中期和后期,我国古代制茶技术和传统茶学,也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三是这一时期,西方在世界各地不停地进行殖民和侵略,茶作为中国和西方 贸易的主要物品,也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殖民主义者掠夺与侵略我国的一种对象和诱因。换句 话说,也就是我国古代茶业和茶叶文化,是在殖民侵略的狂潮中被裹诸世界,在痛苦中走上 近代的。 1.散茶的兴起和制茶的革新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散茶、芽茶、叶茶的概念非常混乱,有的甚至释义相反。如散茶, 宋时也称草茶,南宋《韵语阳秋》对唐时宜兴贡茶考证说:“当时李郢茶山贡焙歌云,‘蒸之 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观研膏之句,则知尝为团茶无疑。自建茶人贡,阳羡 不复研膏,只谓之草茶而已。”由这里看,散茶是不加研膏的草茶。但是,在明?丘濬的《大 学衍义补》(1487年)中,其按称:“宋人造作有Th类,曰片曰散,片茶蒸造成片者,散茶 则既蒸而研,合以诸香以为饼,所谓大小龙团是也。”这就是说,宋朝的散茶,不是“草茶”, 而正好是紧压茶类的团茶、饼茶。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茶类生产,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以采造团茶和饼茶为主,但 也有旅摘旋炒的炒青一类茶叶。所以,茶叶的名字,除团茶、饼茶或片茶一类的称谓外,与 这些紧压茶相对的,还有“芽茶”、“散茶”一类的名字。毛文锡《茶谱》(935年前后)称: “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如蒙项制茶饼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 翼之次也。”片甲、蝉翼是“散茶之最上”者,以其芽叶的形状而名。这也即是说,散茶是 各种非紧压茶的统称,其下还可以有片甲、雀吉、麦颗等一类专名。至于芽茶,可以是散茶, 但也可以如毛文锡《茶谱》所说的蒙山“压膏露牙、不压膏露牙”和宣城用茗牙装面的小方 饼——丫山阳坡横纹茶等一类的紧任茶。唐朝散茶生产、消费的数量不大,有关散茶的记述 也不多。至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随散茶生产的发展,史籍中正式出现“片、散”两种茶叶 花色。片茶,福建称为腊面茶或腊茶,有的地方称为研膏,属团茶和饼茶一类。散茶,包括 蒸青、本茶或炒青一类的茶叶,有的地方,把蒸青、炒青也称为草茶。明朝所称的芽茶和叶 茶,实际就是宋元所说的草茶。所以,明清芽茶、叶茶的独兴,从发展的角度说,也可以称 是过去草茶或散茶的盛起。 元朝时团茶、饼茶主要用作贡茶,民间一般只饮散茶和未茶。尽管元朝的茶类生产已转 入以散茶为主,由于充贡的建茶仍是龙团凤饼,所以时人仍有以团、饼为“天下第一茶”的 传统印象。入明以后,如《馀冬序录摘抄内外篇》所载:“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之,压 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 以进。”即是指明朝初年,建宁贡茶还一如宋制,专以来造龙团凤饼等一类的紧压茶,后来 朱元璋认为这样太“重劳民力”,才下令“罢造龙团”,改造芽茶以进。这一改革,从统治阶 级的本意来说,是通过轻摇薄赋等一些体恤民力的措施,把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以稳 定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但是,在客观上,对进一步破除团茶、饼茶的传统束缚,促进芽茶和 叶茶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朝叶茶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各地名茶的繁多上。如前所说,宋朝散茶在江浙和沿 江一带发展很快,但文献中提及的名茶,只有回注、双井、顾渚等不多几种,但明代黄一正 的《事物绀珠》(1591年)中,其所辑录的“今茶名”就有(雅州)雷鸣茶、仙人掌茶、虎 丘茶、天池茶、罗茶、阳羡茶、六安茶、日铸茶、含膏茶(邕湖)等97种之多。 《事物绀珠》,成书于万历初年;上述记载表明,散茶或叶茶经过明朝两个世纪的发展 以后,在中国不但形成了如此众多的名特茶叶,而且其地域从云南的金齿(治位今保山)、 湾甸(州治在今镇康县北)起,向北绵延一直到今山东的莱阳,基本上各地区都形成了自己 的主要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从而也奠定了我国近代茶业或茶叶文化的大致格局和风貌。 明朝叶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元朝散茶的采制,如前引《王祯农 书》所见,虽其工艺已颇系统、完整,但介绍的只蒸青一种,而且从高档茶的要求来看, 不免粗略。至明以后,如闻龙《茶笺》(1630年)所说,“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宜于蒸焙”,在制茶上,普遍改蒸青为炒青,这对芽茶和叶茶的普遍推开,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使炒青等一类制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明代罗廪《茶解》(1609年) 的炒青技术要点载,采茶“须晴昼采;当时焙”,否则,就“色味香俱减”。采后萎调,要放 在箪中,不能置于漆器及瓷器内,也“不宜见风日”。炒制时,“炒茶,铛宜热;焙,铛宜温。” 具体工序是:“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乎,置茶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 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入文火铛焙干。”这段文字,讲了杀青、摊凉、揉捻和 焙于这样一个过程,在这几道工序中,书中指出,杀青后薄摊用扇扇冷,色泽就如翡翠,不 然,就会变色。另外原料要新鲜,叶鲜膏液就具足;杀青要“初用武火急炒,以发其香,然 火亦不宜太烈”;炒后“必须揉挼,揉挼则脂膏熔液”,等等。有些制茶工艺,如松萝等茶, 对采摘的茶芽还要进行一番选拣和加工,经过剔除枝梗碎叶后,“取叶腴津浓者,除筋摘片, 断蒂去尖”,然后再付炒制。所有上述这些工艺和认识,在近代茶叶科学出现之前,一直是 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制茶经典性的工艺和认识,即便是现在,其许多工艺和技术要点,仍沿用 于中国各种名特和高档茶叶的制作过程之中。 明朝叶茶的独兴于时,还表现在促进和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上。除绿茶外,明清两朝 在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方面,也应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黑茶,据文献记载,四川 在陕洪武初年便有生产,后来随茶马交易的不断扩大,至万历年间,湖南许多地区也开始改 产黑茶,至清朝后期,黑茶更形成、发展为湖南安化的一种特产。花茶源于北来龙风团茶掺 加龙脑等加工工艺,后来如旅岳《茉莉词》(约12世纪)所示,至迟在南宋前期,就发明了用茉莉等鲜花窨茶的技术,但花茶的较大发展,还是兴之于明代。据朱权《茶谱》(1440年 前后)、钱椿年《茶谱》(1539年)等茶书记载,明朝常用以窨茶的鲜花除茉莉外,更扩展 到木樨、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桅子、木香、梅花和莲花等十数种。乌龙茶,亦有称青 茶的,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类。红茶创始年代和青茶一样,也无从查考, 从现存的文献说,其名最先见之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约十五六世纪)。入清以后,随 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 省,在福建还形成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 明清芽茶、叶茶的发展,取决于其本身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清朝尤其是茶的对 外贸易的刺激和促进的结果。 茶的起源 我国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当初称为“八件事”。至元代时略去“酒”,始成为“七件事”。在元代的杂剧《玉壶 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 历代流传至今,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芽叶,原产我国。这种常绿灌木,高可五、六尺, 叶长呈椭圆形,有锯齿。叶茉、叶间开白花,五瓣,果实扁圆,呈三角形,熟后则裂开,散 出种子。可于春秋时采撷其嫩叶制茶,种子还可榨油。茶树因材质细密,还可作雕刻用。 茶在古代有很多不同名称,如:茗、茶、茶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 古书中还未出现过,自唐代始见,是唐代人把古“蔡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 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因而也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数千年前 就在我国的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中国的茶叶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世界各产茶国,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地从中国引进茶苗、茶种,并派人来中国学习栽茶 制茶方法,然后再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上说:“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原始氏族公社,至神农氏时期,已累积发现有72种有毒 中草药,又在偶然间发现用野生茶树的鲜叶汁,可解这72种有毒中草药的毒。自此以后,先民们就以喝茶来解毒,也即用茶的开始,可见最早的饮茶是从药用开始的。 饮茶由药用转变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古人所见不同。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载: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诸民 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去进贡的,这可谓是我国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了。 喝茶与健康 茶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喜爱的饮料,不仅是因它具有独特风味,而且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效。人体所需要的86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28种之多,所以说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源。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 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同时,如前所 述,茶还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 求已逐渐从“温饱型”转向“美食型”和“保健型”。茶叶这种奇妙的饮料,将为人类的健 康带来福音。 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一天饮用多少为合适呢?这要因人而异,取决于每个人的饮 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多种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 的习惯,一口饮茶6克~10克之间,分2次~3次冲泡是适宜的。居住在西藏等高原地区的人,一日饮砖茶Z0克~30克也是不多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体能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 人,尤其在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什么茶对人体健康更有利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一般地说是细的名优茶比粗老的茶高,绿茶比红茶高。 从营养保健的角度考虑,喝高级绿茶和细嫩名优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茶叶中的营养和药用 成分虽有差异,但由于各人生活习惯、身体条件、职业、居住地区等方面的差别,对茶的爱 好也不同,因而应从实际出发,选该适合自己的茶叶。比如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喝点红茶, 在茶叶中添加点糖,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青年人正处发育旺盛期,需要更多的营 养,以喝绿茶为好。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性情烦躁,饮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的功效。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沱茶、乌龙茶等。兄弟民族地区,常年食用 牛羊肉较多的人,为了增进脂肪食物的消化,可以多喝些经过发酵的紧压茶,如砖茶和饼茶 等。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员,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脑力劳动者、军人、驾驶 员、运动员、歌唱家、广播员、演员等,为了提高脑子的敏捷程度,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 满,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力,可以饮用各种名优绿茶。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 、和 ,唯有 几千年长盛 不衰。 答:(茶叶)(可可) (茶叶) 二、“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句话是据我国哪部古代文献所记载? 答:《神农本草经》 三、1980年7月,贵州晴隆县菁口乡首先发现了什么文物?他有力地证明了茶树原产地在 中国西南夜郎故地少数民族聚居地。 答:(茶籽化石) 四、《茶经?八之出》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今遵 义市、凤冈县分别属 州、 州。 答:(播州)、(夷州) 五、中国茶叶以颜色和发效度共分六大类。下面六种茶中哪一 个不是:黑茶、白茶、黄茶、紫茶、绿茶、红茶、应为什么? 答:(紫茶不是)(应为青茶) 。 六、《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它祥细地介绍了茶的起源、分部、制作和 品饮。它的作者是谁?成书于什么朝代? 答:(陆羽)(成书于唐代) 七、茶叶中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其中主要三种是? 答:(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 八、我国是绿茶主要生产国家,由于加工方法不同,绿茶可分 为 、 、 、 四种。 答:(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九、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初加工一般都要经过 、 、 三个工艺流程。 答:(杀青、揉捻、干燥) 十、绿茶初制过程中,杀青工序对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氧化酶的 活性,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它是?“ ” 答:(清汤绿叶) 十一、全国较早的三个茶叶科研机构之一,创建于1939年的也是我省唯一茶叶专业科研机构他是:座落在我省什么县? 答:(贵州省茶科所)(湄潭县) 十二、请你说出中国俗语中:“清早开门七件事:是哪七件 ?。 答:(柴、米、油、盐、酱、醋、茶) 十三、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洪绍光教授,在北京作报告时讲到,饮料里茶最好。 茶叶当中什么茶最好?因为它有一种 “抗 氧化自由基”可延缓衰老,使人越喝越年轻。 答:(绿茶) 十四、中国茶道最早以茶宴形式出现,以茶代酒作宴,已有1500年历史,到了唐代茶宴已正式化,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请问它始于我国哪一时期? 答:(南北朝时期) 十五、如果说“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那么“茶马古道”沟通了我国内地与 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促进了沿途城镇的经济发展。他有两个起止点:请说出其中一个。 答:(云南普洱至西藏拉萨、四川雅安至西藏拉萨) 十六、“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 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请问 这是那一首诗中的名句《 》作者是谁? 答:《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作者:唐?卢仝 十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名著:书中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喝茶品茗都有尊卑之分;还 提到了无事忙的公子喝“神仙茶”等,全书共有262处提到茶事、出现茶字459次,请问这本书的书名是《 》作者是谁? 答:《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十八、早在2500-3000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中多处记载了“荼”字,这是“茶”字 的前身,书中有最早把妇女比喻成茶的诗句如《出其东门》中说“有女如荼”。请说出这部 诗集的名字《 》;成书于什么朝代? 答:《诗经》成书于周初至春秋中叶 十九、在诗中把茶比作佳人的诗人是谁?这句诗的原文是:“试作小诗君勿笑,后句是什么? 作者:(苏东坡)原文(试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二十、是哪一位北宋文学家以拟人化的手法“以人喻茶”成功地朔造了“叶嘉”这个文学形 象?这部文学作品名字是? 答:作者:苏东坡《叶嘉传》 二十一、我国古代一个爱国诗人他生于茶乡,一身写了三百多首茶诗,其中有:著名诗句: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请问他是谁?出生于什么时期? 答:(陆游)(南宋时期) 二十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遣唐蒙将军通夜郎,不仅发现了枸酱(据认为是国酒茅台前身),还发现了茶等产品。说明在二千多年前,夜郎故地已有了茶市,比最早的茶市记载“武阳买茶”还早76年。请问唐蒙将军通夜郎所到达的地区是今天的什么地区? 答:(贵州黔北地区) 二十三、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二十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和大量的事实,推翻了英国学者的“茶 树原产印度说”。证明了中国什么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 答:(中国西南地区) 二十四、一部与茶有关的著名话剧,在剧中将一些京都社会上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们集合到一 起,用他们生活上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反 映了社会的变迁,让观众在市井风情中领略到不朽 的戏剧魅力和茶文化魅力。这部话剧是?《 》请说出他的作者是谁? 答:(《茶馆》著名作家“老舍”。) 二十五、相传盖碗茶为四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它又称“三才杯”在我国广为流传。上为 盖,中为碗、下为托。请问盖、碗、托分别代表什么?它代表了道家的哪一种思想? 答(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道家的“天、地、人和”思想。) 二十六、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有客来敬茶的礼俗,如宋代诗人在《寒 夜》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寒夜来客茶当酒,„„。”请说出 下 一句?作者是谁? 答(“竹炉汤沸火初红。”作者是杜小山) 二十七、请说出是中国近代十大茶学专家之一的哪一位?于1993年提出“廉、和、敬、美”为茶道精神,即廉俭育德、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美真康乐。 答(庄晚芳) 二十八、感官评茶可分为干看 什么? 和湿评什么? 两大项。 答(外形、内质) 二十九、湿评茶叶内质有四项主要内容 答(先闻其香、察看汤色、品尝滋味、再看叶底) 三 十、由于茶叶具有哪四个的特点?应妥善贮存。 (易碎、吸湿、吸附、陈化) 三十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四大因素是? (温度、水分、氧气、光线) 三十二、古人说茶通六艺,品茶时讲究六艺助茶兴,六艺是指哪六艺 的收藏与鉴赏? (琴、棋、书、画、诗、金石)
/
本文档为【茶的二十四项功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