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折返激动

折返激动

2012-07-31 42页 ppt 2M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6829

暂无简介

举报
折返激动null折 返 激 动折 返 激 动折返激动定义折返激动定义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某一激动循一条传导径传出,但由于传导径路的不应期不同,却又从另一条传导途径折返原处,使该 处再一次激动,这便是激动的折返现象。折返激动部位折返激动部位 折返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任何部位,但以房室 交界处最为多见。折返性心律失常有: 1、早博; 2、绝大多数的室上速; 3、大多数室速; 4、预激并发心动过速; 5、反复博动与反复性心律。 本讲着重介绍反复博动与反复性心律。折返机制:必需具有三个条件:折返机制:必需具有三个条件:一、...
折返激动
null折 返 激 动折 返 激 动折返激动定义折返激动定义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某一激动循一条传导径传出,但由于传导径路的不应期不同,却又从另一条传导途径折返原处,使该 处再一次激动,这便是激动的折返现象。折返激动部位折返激动部位 折返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任何部位,但以房室 交界处最为多见。折返性心律失常有: 1、早博; 2、绝大多数的室上速; 3、大多数室速; 4、预激并发心动过速; 5、反复博动与反复性心律。 本讲着重介绍反复博动与反复性心律。折返机制:必需具有三个条件:折返机制:必需具有三个条件:一、两条传导径路:微循环折返、巨循环折返。 二、单向传导阻滞: 三、传导速度缓慢: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一、窦房结折返; 二、心房内折返; 三、房室结折返;1、慢—快型,2、快—慢型。 四、反复博动与反复性心律; 五、心室内折返:1、束支折返; 2、His束内折返; 3、浦氏纤维末梢内折返。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特点:1、程序刺激可诱发或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 2、折返心率取决于折返循环总的传导时间; 3、折返环路相对稳定,因此节律匀齐; 4、电击能引起折返环的同步去极化,终止折返; 5、折返性早博常由传导延缓引起。窦房结折返:窦房结折返:1、窦性回波的形态、电轴与窦性P波一致; 2、SART频率较慢,常为100-150次/min,节律规整; 3、心动过速持续晨间不长,呈短阵发作; 4、SART终止时等周代偿间歇; 5、可受自主神经张力变化影响,药物(安、异博定)终止发作。心房内折返心房内折返 由房间束纵向分离或各结间束相连接,构成折返环路。 折返环路固定:房早、房速、房扑,折返环路不固定、房颤:紊乱房速 心电图特征: 1、IART频率较慢 95-1820次min 2、IART的P’波与窦性不同; 3、P’--P’间距,无温醒现象; 4、IART可自行终止,可由心房刺激诱发或终止; 5、QRS波室上性、可伴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折返房室结折返慢—快型:可由房性,交界性早博或轻度提早的心房剌激引起。其冲动沿慢径路下传,快径路逆传,II、IIIavFP-倒置P隐没在QRS内,R—P-间期< P- — R间期。 快—慢型:由窦率增快而自行发作。也可由房早、交界性或室性早转诱发,前向传导快径路,逆向传导慢径路,R—P-较长, R—P-> P- — R间期。 房室结通常在解剖上或功能上分离成快、慢双径路。属微循环折返、心房与心室不参与折返。null房室结内双径路示意图null图2 浦氏纤维末梢内折返示意图 P:浦氏纤维,a、b:浦氏纤维主支分出的两分支与心室肌相连构成折返环。VM:心肌纤维。b支中的阴暗区示单向阻滞区,横短线示激动传导受阻。null窦房结折返机制示意图 窦房结折返由窦房结、结周纤维组织和高位右房心肌组成。窦房结折返要求:心房不应期要短;窦房结相对不应期要长。nullnull图-4 隐匿性房室结折返示意图 A:心房 a.b:快慢双径路 V:心室 A-V:房室交界处 U上方共同径路 I:下方共同径路AVNRT与AVRT鉴别诊断AVNRT与AVRT鉴别诊断nullV1传导联的连续null传导机制的梯形图解。A:心房。A-V:房室结。V:心室。U:上方共同径路传导机制解剖基础示意图。 a、b双径路(图中其他符号注释同上图)反复博动与反复心律反复博动与反复心律 反复博动是激动折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一个冲动激动了心房或心室后,在通过房室结的过程中,又重新折返回来,再次激动同一心房或心室,称之反复博动,亦是同一心房或心室同一冲动激动二次或二次以上。 可有窦房结性、房性,交界性,室性以及心室起博引起反复博动。一、交界性反复博动形成QRS-P --序列一、交界性反复博动形成QRS-P --序列1、QRS室上性。 2、R-P-间期>0.20S,R-P-与P -—R呈反比关系; 3、R-R间距0.50S; 4、P-波与窦性不同,可有融合波。nullFig.17-17. Ladder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sequence of ac tivation and the QRS-P-QRS pattern in reciprocal beat of junctional orgin.null房室交界性逸博形成反复博动及房性融合波null上行:交界性反复博动二联律 下行:交界性逸博、窦性夺获二联律nullFig.17-18 AV junctional tachycardia in a 20-year-old woman. The cause of the tachy-cardia is unknown. After the onset of the junctional tachycardia, there is a gradual prolongation of the R-P interval. In the upper strip the retrograde conduction is finally blocked following the eighth QRS complex. In the two lower strips the gradual prolongation of the R-P interval results in the appearance of reciprocal beats. The slight variation in the R-R interval in the tracing may be the result of some variation in the antegrade conduction time. The third complex in the bottom strip is a ventricular escape beat.nullnull房室逆行传导示意图nullA:反复博动类型 B;交界性反复心律逆行传导文氏现象三、房性反复博形成 P’ (P)—QRS—P-激动序列。三、房性反复博形成 P’ (P)—QRS—P-激动序列。1、P’ II III avF 倒置V1可直立。 2、可形成P’-P-序列。 3、 P’-R(或P-R)间期延长。null房性反复博动null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伴心房回波及隐匿反复博动A A V Vnullnullnull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反复博结束文氏周期null上行:房性反复博动 下行:房性反复性心动过速null不典型房室文氏现象,以窦性反复博动结束及文氏周期null二、室性反复博动形成 QRS-P--QRS序列二、室性反复博动形成 QRS-P--QRS序列1、QRS室性和室上性; 2、R-P- ≥ 0.24S ; 3、可呈QRS-QRS序列; 4、隐匿性传导。 null心室源性反复博动nullI、II、III为同步记录,示心室源性反复博动null心室源性反复博动,心房回波nullnull复 习 思 考复 习 思 考1) 温醒现象 2) 折返现象 3) 隐匿性反复博动 4) 心房回波 5) 等周代偿间歇 6) 折返机制必备条件 7) AVNRT与AVRT体表心电图鉴别 8) 假性反复博动 9) 请列出房性(窦性)、交界性及室性反复博动的心电图序列 10)请列出逸博——夺获——反复博动的心电图序列
/
本文档为【折返激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