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

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

2019-08-14 11页 doc 29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一 历史学家写书时往往对于时代的起点和终点,感觉困难。为了他自己和读者的便利起见,他常将历史分为几个时期。既然选定了起点同终点以后,他就极力地说明分期的标准很有理由。他知道得很清楚,假使他是一个近代史家,尤应知道他这种分期的方法,实在勉强得很。他一般地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为了要替分期的方法进行辩护,因此他对历史分期的不科学性就諱莫如深。这就是普通历史学家的正规办法,他要把历史发展的速续性和在叙述上的条理性调和起来,因而他就隐瞒了他对历史的真实性的冒犯。我们对于旧日的历史学家可以加以原谅,因为“历史的连续性”这个观念,本来是近...
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
一 历史学家写书时往往对于时代的起点和终点,感觉困难。为了他自己和读者的便利起见,他常将历史分为几个时期。既然选定了起点同终点以后,他就极力地分期的很有理由。他知道得很清楚,假使他是一个近代史家,尤应知道他这种分期的方法,实在勉强得很。他一般地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为了要替分期的方法进行辩护,因此他对历史分期的不科学性就諱莫如深。这就是普通历史学家的正规办法,他要把历史发展的速续性和在叙述上的条理性调和起来,因而他就隐瞒了他对历史的真实性的冒犯。我们对于旧日的历史学家可以加以原谅,因为“历史的连续性”这个观念,本来是近代的产物——十九世纪的产物。从前历史学家都以为英雄人物,著名战争或上帝的干预,常常骤然来打断人类事业的进展。这种观念,只有当历史学家专门注意过去特殊的事件才能维持。但是一旦历史学家要来注意全部关系人类利害的事情和对人类具有永久性的事业,而不是去注意那些偶然的和过渡性的事件,他就会看出人类一般的变化一定是迟缓的,——非常迟缓的。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所有高等文明体系都是异常复杂的。假使我们想到五世纪十世纪或十八世纪时候全部人类的兴趣,就会知道一个人、一次战争、或者一个条约断不能立刻将当时宗教的、知识的、美术的、科学的、语言文字的、工业的、商业的、法律的、军事的、政治的、思想和习惯统统改变。一次战争,或者一个条约也许可以改换一个国家的君主:一种很厉害的瘟疫也许可以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但是在历史上看起来,没有一次骤然的变化改变了大部分人类的习惯、风俗和。历史连续性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类的惰性和缺乏思想。这两种心理的特点很可以说明为什么虽然在一个范围里面发生了一个骤然的变化,但是有许多旧的东西仍旧遗留到新的时代。最显著的事例,就是法国虽然经过一次大革命,但是许多十八世纪法国政治的特点仍旧存在于现在法国政治生活里面。从上面几件事实看来,我们对于传统的“历史分期”方法,不能不示怀疑。因为这种方法,以前的人虽然赞成,但是到了现在,实在没有可以辩护的理由。 无疑地,我们自小就养成这个观念,以为罗马灭亡以后,中古时代就开始了。经过一个长期的黑暗,人们发现了希腊、罗马人的著作,人类好像从冬蛰中醒来。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它为引起近世精神觉醒作了准备。至少新教徒是这样相信的。继起的危机就是引起大众注意的法国革命。我们普通所用的教科书和高等学校的历史课程还是根据这种分期的方法。 每个有思想的历史学家都知道这种分期方法的缺点,他很知道要断定中古时代起源的困难。特别是近世史应起于何时,那就更难确定。至于“革命”,我俩好像还是在革命之中。但是普通历史学家往往不知道这种分期所引起的恶果。上面所指的那些“时期”,不但需要加以批评,而且表现对于过去一个完全错误的看法。近世历史学家慢慢地知道,全部西欧的历史的分期以中古初期和中古末期间那个分界为最明显。当十二世纪时,欧洲人对学术兴趣的觉醒推动了大学的建立,罗马法的复兴,教会法的编订,基督教会初期著名神父神学理论的整理,此外还有城市生活的发达,商业的扩充,哥特式建筑的兴盛,和优美的方言文学的发达。 到了十三世纪的初期,欧洲学术界的注意慢慢地集中到古代最大的哲学家①。他的著作重新传播于西欧学者的面前。所谓文艺复兴,它的成就实在不能同十二世纪及十三世纪的成就相比较。虽然当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在意大利诸城市发生了一种和昔日大不相同的有趣味的文化和惊人的美术。但是,这种文化和美术的出现使我们对于那个时期的变化估计过高。当时的贡献对于一般的变化的影响并不太大。照我们要建设历史继续原理的人看起来,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哲学家,甚至美术家,都表示出在学术上一种非常保守的精神。他们很少能够超出古代的迷信,对于世界知识贡献很少,而且常常受到新柏拉图派神秘主义的迷惑,如费西努、皮科②和鲁克林③等,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前边曾经说过,我们可以读古人的著作,但是我们的心理态度,不一定就因此变成希腊的。我们可以断言,当我们对于中世纪时代的知识和我们对于自己时代的认识提高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到文艺复兴时代这个时期,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点,就逐渐消逝了。但是现在许多历史学家还把文艺复兴时代看作一种光明的精神照耀着欧洲,感动了这个著作家和那个画家和建筑家,而其余的人则留在中古黑暗里面。 对于要断定近代史开端的人有三个历史事件可以拿来作为很好的起点: 第一是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第二是1492 年新大陆的发现,第三是1517 年路德张贴他 那篇攻击赎罪券的论纲。但是这三个事件,实在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重要。有人以为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件事逼迫着希腊学者逃到西欧去教授希腊文,以资糊口,因此恢复了古代学问的知识,并引起文化的提高。这种看法是经不起我们细加研究的。希腊学问的复兴,在君士坦丁堡没有陷落以前五十年,在意大利方面已经进行了。当时奥里斯帕和费里托①这班人已经从拜占庭带了许多希腊手写本书籍,意大利的人文学者已经在那里辛勤地进行翻译。虽然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有少数希腊学者逃到西欧去,但是我们看不出西欧方面人文主义的进展因此就受了什么影响。所以从学术 的和文学的观点看来,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件事实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至于美洲的发现,我们要知道美洲并非真正发见于1492 年,因为哥仑布直到死的时候,还以为他是由水路到达了印度。一直到1610 年,亨利·哈德森②还希望要从哈德森河达到太平洋。按照现代我们的看法,一个新半球的发现一定会引起眼界的扩大。 但是哥仑布的航行的重要性,在欧洲人心目中,认识得很慢,以致在数十年间并未引起重大影响。 至于路德关于忏悔的意义那篇经院哲学式的论纲标志着世界史一个新时 ①指亚里士多德。——译者 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学者(1433—1499 年)。——译者 ③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1455—1522 年)。精通希腊文及希伯莱文。——译者 ①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1398—1481 年)。曾在君士坦丁堡学习,精通希腊文。——译者 ②英国著名航海家与探险家,于十七世纪初年在北美探险,约死于1611 年。——译者 代的开端。虽然在此以后十五年至二十年间,北欧方面有几个国家脱离了罗马教会,并且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但是路德那篇论纲虽不能说他不是这种状况的一个推动力量,但是对瑞士和英、法诸国并没有发生什么直接的影响。 二 在普通历史教科书同标准的历史著作中,历史的分界最显著的莫过于“罗马灭亡”这个事件了。大家都认为“罗马灭亡”这件事在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日耳曼民族侵入了罗马帝国、自奥古斯都开始的罗马帝国的皇统于公元476 年断绝了。普通人以为西罗马帝国的瓦解是欧洲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的开始。这种意见虽很自然,但却是很错误的。日耳曼民族的侵入虽然引起许多重大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都是逐渐发生的。实在说起来,在中世纪初年,欧洲方面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变化。失去的旧东西虽然很多,增加新东西的却是很少。许多中世纪时代的特点——如僧侣、圣人和神迹;寓言与象征;七艺;罗马基督教会和它的特权以及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等等——在41O 年阿拉列克攻陷罗马以前已经很发达了。所以“罗马灭亡”这件事至多也不过是一种极为肤浅的分界,仔细研究起来,就要失去以前历史学家所给予的那些重要性。历史的连续性比当时的变革显著得多。下面所述的就是公元五世 纪时期的祥细情形,可以表明传统历史分期方法的危险性。 当公元398 年狄奥多西大帝死去时,罗马帝国还是统一的。当时帝国有一种很复杂的官僚机构担负统治责任。我们如今还有一张当时的职官表流传下来。百年以后,帝国的西部已处于瓦解状态。当时罗马帝国里已经有法兰克、阿尔曼尼、伯坎底、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等族的国王统治着大小不等的国家①。 我们要祥细追溯罗马帝国瓦解的过程已经是不可能了。实在说起来,当 时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如此粉歧、如此缓慢,以致即使我们对于五世纪的事实,好像对于十九世纪那样清楚,也不能将当时的革命说得很清楚。因为这个革命本身是曲折的、晦暗的。但是,我们就连最突出的、最惊人的政治事件,还很不明白,对于当时的情况也很模糊。过去许多著作家如吉本、霍德金等人竟将当时的许多人物同事实详详细细地叙述出来。他俩同其他著作家竟对帝国“灭亡”的原因,作出许多解释。我有一个朋友,近来为了好玩,曾经将各种历史教科书里面关于帝国灭亡的原因搜集起来加以统计,居然 得了五十个。这些理由当然都是猜想之词。就连那几个一般承认的理由,如帝国人口的减少,日耳曼族的勇敢善战,与精力的充沛等等,据古朗日①说也都是毫无根据的。 本章的目的是:第一,要把关于五世纪的史料性质简单地研究一下(所有这些资料在美国较大的图书馆中,很容易找到)。第二,要说明当时著作家所见到的罗马帝国瓦解的表面过程。我对于395 年所谓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把帝国分为两部那件事要特别说明一下。再说一说公元410 年阿拉列克攻陷罗马以前的事情。最后再说明公元476 年所谓“西罗马的灭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①这些都是日耳曼人在西欧所建立的国家。——译者 ①法国著名历史学家(1830—1889 年)。著有《古代城市》及《古代法国政治制度史》等书。——译者三 第一,关于此时期的史料,最可信的当然是《狄奥多西法典》和它的补充,即所谓《新法》以及《查士丁尼法典》②中所保存的法律条文和政府命令。这几种法典里所载的命令,一部分是颁发于五世纪的。他们很可以说明罗马帝国的组织和它的积弊;其中并且往往载有官吏的姓名,有时还记载事实。可惜这种命令都采取一种华丽的、讲演式的文风,因此我们要明白它们,不能不费一点功夫。 关于五世纪的历史,当时没有很好的著作家,像朱理安皇帝的名将阿密尼那斯·马西里努斯①那样能够将四世纪以前的事实记下来。这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一直记到378 年皇帝瓦连士败死于阿德里亚堡为止。过了一百五十年的样子,才有一个好著作家普洛科庇乌斯②将查士丁尼对哥特人、汪达尔人和波斯人的战争记载下来。他的著作至今犹存。在他们之间,我们知道有好几种历史著作,但是完全传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研究教会的东西。我们对于阿密尼那斯以后三十年的历史,不能不依赖邹西穆斯③。他是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个官吏(伯爵),他的著作好像是在五世纪的后半期写成。他的著作的最后一部分已经失去了。所以阿拉利克陷落罗马以前的事情忽然中断了。他痛恨基督教徒,他把当时种种的不幸都归咎于罗马人抛弃了旧日保护国家的那些神,而信仰基督教。 有几个较好的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的残篇流传下来,其中最著名就是福 提乌斯。他本是君士坦丁堡的一个主教,生活在九世纪后半期。他一生的困难很多,但却利用余闲的功夫将他自己的藏书编出一种简单的提要。所以我们现在至少还有一种当时著作的提纲。例如奥林庇道鲁斯④所著的历史是从狄奥多西死后说起的,这就是邹西穆斯历史的蓝本。另外有一个提纲的纂辑者,就是很有学问的皇帝君士坦丁·波菲罗吉尼杜斯⑤。他曾经下令将所有最好的历史著作中值得保存的材料,都搜集起来,汇为一编,分为五十三卷。这部大书现在已经残缺,其中有两卷关于重要使臣往来的记载是重要的。举一个例:关于五世纪一段最好的历史保存下来了——即普里斯古斯叙述他去拜访匈奴王阿提拉①的一段记载——就是这个热心学问的皇帝的功绩。还有一段也是他保存下来的,就是六世纪的时候马尔丘士所说的奥多瓦卡②于476 年派使臣到君士坦丁堡那件事。有几个教会的历史学家自中古以来到现在还是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奥罗修斯。他在少年时代曾受到奥古斯丁的鼓励,著了一部世界通史,他的目的就在于攻击深信异端的民族。他说他的宗旨是搜集过去历史上各种天灾人祸——如战争、疫疾、饥馑、地震、水灾和种种大罪恶——条分理晰地来说明在基督教没有传入欧洲以前,当大家还是崇奉异端神道的时候,世界上并不比以后幸福。他那部《七卷反对异端史》最后的十余更是叙述五世纪最初十八年间的事情。他所说的事实,他以为人人都知道,他的唯一目的是证明敬畏上帝的人一定得到幸福;相信旧神的人就要遇到死亡。所以我们对于他的著作不能过分重视。他的著作的可信程度和今天那些职业传教士的从人听闻、浮夸浅陋的说教差不多。 关于五世纪的头六十多年间,我们有几个希腊教会历史学家,那就是苏格拉底③、苏邹密努斯④和狄奥多利⑤等人。他们最注意的是导端、僧侣、神迹这类东西。关于当时的事突反而不十分注意。对于当时的政治史,叙述得尤其少。 在中古时期的编年史里,虽然编纂的人很喜欢给我们一种历代执政官的名单,而且有好些年代没有记载,但我们有时也可以搜集到几段很简单的记载。但是从普罗斯波①的著作里面,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提示,他生在五世纪,他的偏年史叙述到454 年。至于马西利那斯在查士丁尼时代所著的历史,蒙森已经把他的残篇搜集在一起。不过这一类的史料异常模糊而且难读。 还有基督教圣徒的传记,虽不很经常但有时也提到当时的事情。埃努丢 斯约在公元505 年所作的《帕维亚主教埃庇汉纽斯传》里,就常提到理西美②、奥瑞斯提斯③、奥多瓦克这班人和当时扰乱的状况。当时的史料如此缺乏,所以研究历史的人不能不竭力去利用各种暗示,甚至不能不利用当时人的诗和当时人所作的颂赞。 在六世纪初年,有一个克劳底安④曾经写了一篇极好的六音步的颂揭斯提 利古⑤的赞。但是他的论调不但太偏,而且因为他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种韵文,所以不能将真实的事迹叙述出来。我们普通以为阿拉利克从蹂躏希腊归来以后,罗马政府曾经命他作一个罗马官吏,这种说法就是从克劳底安的两行诗里得来的。 在五世纪后半期,有一个很有名的著作家,叫做阿波利那利斯·西多尼 息斯⑥。他前后赞美过好几个罗马皇帝,第一个就是他的岳父阿维杜斯。他所提到的事实,没有克劳底安那样明白可靠,也没有那样简明清楚。但是现在仍保存静多西多尼乌斯的信札,读了一遍,就可以知道五世纪后半期的法兰 ③四至五世纪东罗马教会史家。著有教会史,述406—439 年间事。——译者 ④五世纪东罗马教会史家,著有《希腊教会史》。——译者 ⑤安提阿克教会史家(390—457 年)。——译者 ①高芦人,生于五世纪,著有编年史。——译者 ②罗马蛮族军官。公元456—472 年间统治意大利,曾立皇帝四人。——译者 ③班诺尼亚人,是皇帝罗摩罗斯·奥古斯都鲁斯之父。后为奥陶瓦卡所杀。——译者 ④公元四世纪时期著名希腊纪事诗人。曾著《斯底利克武功颂》。——译者 ⑤汪达尔族人,任罗马军官。皇帝奥多西死后,他统治罗马西部。403 年在拉维那被刺死。——译者 ⑥生于公元430 年,卒于487 或488 年,472 年为主教。——译者 西虽然有伯坎底人、高芦人和法兰克人,但是有人仍旧可以进行文学的研究和在美丽的衣庄中避暑。除了他的信札以外,我们还有教皇利俄一世①和埃诺丢斯这班人的书札保存着。 四 我们现在将罗马帝国分裂这件事研究一下。普通以为罗马帝国自从公元 395 年狄奥多西死后,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传给他的大儿子阿尔卡狄乌斯,西部传给他的小儿子荷诺里乌斯。这个观念印人普通读者的脑中如此之深,教科书里面复述这句话如此之普遍,我们在此地可以不必再去细加叙述。我所以从两种最通行的教科书里面引出后边两段文字,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的课本错误还多,实在是因为他们最可以代表那种谬误的观念。 “自狄奥多西死后,其二子阿尔卡狄乌斯与荷诺里乌斯再度将帝国分为两部。从此罗马帝国事实上就永远分为东西两部,欧洲历史上遂有东西二帝国之称。东帝国存在了千余年,而西帝国不到一百年就亡了。” 另一位作者,在用大字印的“帝国的最后分裂”的标下,叙述如下:“狄奥多西在位之日是罗马帝国最后的统一时代。自公元392 年至395 年,他是唯一的皇帝。他临崩之际,将帝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尔狄乌斯及荷诺里乌斯。长子年十八,分得帝国东部;次子年十一,统治帝国西部。这是罗马帝国最后的分裂——这是大国分离趋势的结果。东西二帝国在历史上的分裂从此开始”。 上面所引的两段文字,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有三点:(1)罗马帝国并没有 分裂过,它始终是一个国家;(2)狄奥多西并没有作过罗马唯一的皇帝;(3)东西二帝国在历史上的分裂并不是从狄奥多西开始。当时人对于阿尔卡狄乌斯和荷诺里乌斯承继他父亲的帝位这件事,并没有感觉奇怪,因为阿尔卡狄乌斯在他父亲未死以前,已经作过十一年的皇帝;荷诺里乌斯也已经作过三年皇帝。在当时法典里面还保存下许多命令,都是用父子的名义发布的。关于帝国分裂这段事实,说的最详细的恐怕要算奥罗修斯所著的历史了。他不过说:“在罗焉建城后1149 年,皇帝阿尔卡狄乌斯(他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统治东帝国)和他的弟弟荷诺里乌斯开始共同统治帝国,只是各有各人的都城。”邹西穆斯说的更加明白:“皇帝狄奥多西既分意大利、西班牙、凯尔提卡及利比亚给他的儿子荷诺里乌斯,自己在去君士坦丁堡途中得病而死。” 奥罗修斯所说的当时状况非常正确,因为他根据当时的习惯和狄奥多西法典以及查士丁尼法典来说明的。从公元161 年,玛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皇帝①命维鲁斯来协同他统治帝国以后,直到戴克里先皇帝为止,帝国的法律往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的名义颁发下来。自从戴克里先以后,数帝并治的 局面更加普通;帝国的命令也往往用两个、三个或四个皇帝的名义发布。罗马帝国里同时有两三个皇帝进行统治,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好 像是一种名词上的矛盾。但就罗马人的眼光看起来,并不如此;因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惯于有两个行政官或保民官统治全国,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全是一样,不过在责任上稍稍有点区别罢了。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他们都是 ①公元440—461 年同罗马教皇。——译者 ①罗马皇帝(在位年代,161—180 年)。——译者 最高统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从前那种行政官的关系一样,仍旧用非正式的方法来决定,那就是:儿子当然服从父亲,青年无名的当然附属于年长有名的。 假使我们能够将阿密尼那斯·马西利努斯所说当时选举皇帝那件事实参考一下,我俩就可以明白当时的状况。我们知道皇帝犹里亚努斯①于公元363 年在巴比伦阵亡了,承继他的人的维阿努斯几乎是当选之后就死了。 因为有种种不幸的事情,使两个皇帝忽然在那短时间都死了。当时军队向皇帝约维阿努斯的尸体——预备送到君士坦丁堡去——举行 葬礼以后,就向尼西亚②开拔,同那地方帝国的文武官吏研究一种应付危周的方法。当时虽有些人怀有妄想,大家都以为非选一个很有威严的,很有智慧的人来继承大统不可。 当时有一种谣言说:一部分人想提出斯古塔里第一区的保民官埃揆提乌斯来做皇帝,但是当时一班有势力的人们不赞成,认为他太粗野;他们的意思很愿意举约维阿努斯的族人詹努利努斯来作皇帝,他本是在伊利古木地方③作军需官。但是大家也反对他,因为他现在距离太远。于是大家一致地选举了天命攸归的瓦楞提尼亚努斯④来继承大统,因为他的资格既好,而且所在又近。他本来是斯古塔里第二区的保民官,曾留任在安西拉地方,原定他应随后登位。当时对于皇帝的选举,既然没有人反对,所以立刻派人去请他快来即位。中间有十天功夫,罗马没有皇帝。 瓦楞提尼亚努斯到达之后,穿上皇帝的袍服,戴上皇冠,大众欢呼他为 皇帝。但是他想演说的时候,四围的兵士忽然大声疾呼,要求他立刻推举出第二个皇帝来。瓦楞提尼亚努斯回答说:“你们要选举一个同事来同我共负皇帝的责任,本来有许多很好的理由,我当然没有疑问。而且我自己是一个庸碌无能的人,对于国家大计,我一人当然担当不了。??我希望运气来帮助我,可以找出一个很聪明的而且极和平的人。” 瓦楞提尼亚努斯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也想到他自己所负皇帝的责任太 大,所以决意不再延宕了。他得到大家同意之后——实则没有人敢反对——就带着他的弟弟瓦建士(364 年即位,378 年卒)到了城外近郊,宣布他是罗马的皇帝,代他穿了皇袍,加了冕,两人同坐车子回到城中去,然而事实上他的弟弟好像是他的僕从一样。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