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2011-09-19 9页 pdf 444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5881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2- 02- 20 作者简介:蒲成毅( 1966. 11- ) , 男,四川三台人, 重庆商学院金融投资系讲师, 硕士, 从事金融学教学研 究。 * 本文是 2001年重庆市金融学会课题�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研究�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组成 员参与了讨论。 2002 年第 5期 (总 263期) 金 � 融 � 研 � 究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 5, 2002 General No. 263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蒲成毅...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2- 02- 20 作者简介:蒲成毅( 1966. 11- ) , 男,四川三台人, 重庆商学院金融投资系讲师, 硕士, 从事金融学教学研 究。 * 本文是 2001年重庆市金融学会课�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研究�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组成 员参与了讨论。 2002 年第 5期 (总 263期) 金 � 融 � 研 � 究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 5, 2002 General No. 263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蒲成毅 (重庆商学院金融投资系, 重庆市 � 400067) � � 摘 � 要:基于网络银行的数字现金一出现后便迅速挤占现金通货纸币的位置以及替代存 款类电子货币的某些发育层次形态,本文结合我国货币供应的实际, 探讨了数字现金对货币 供应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本文认为, 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 首先, 货币供应量 Ms1* 和Ms2* 都将下降,而且 Ms2* 比M s1* 下降得快些。其次, 货币流通速度在初期(以 V0 为主)将 随M0* 趋向减少而呈下降的态势, 而在后期 E* , VE都将趋向增大, M1* 的总量却将因其流动 速度的极快以及向Mn * 转化的总趋势, 将导致其形态留存时间极短而总量趋向降低, 则货币 流通速度(以 VE为主)将转而呈上升趋势,即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特征呈 V字型。 关键词:数字现金; 货币供应;货币流通速度; 影响 中图分类号: F820�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2- 7246( 2002) 05- 0081- 09 一、数字现金概述 (一) 数字现金的含义 在世界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趋势下,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和银行业市场客户需求的推动,促进了 网络银行业务飞速发展,并使之随着货币无形化和银行网络化而不断虚拟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数字现金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的商务贸易的飞速发展所引起的 不同功能用途的各种层次电子货币的不断演化,和对成本更低廉、快捷、安全和方便的支付结算工具的 不断创新的产物。不难看出,数字现金是在银行存款转移支付工具的逐渐深化和对现金通货的逐渐挤 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货币的高级发育形态, 是货币经历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代用符号货币(纸 币)、各种发育阶段类型的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和演化的产物。 总之,数字现金是由一定的发行主体以公用信息网(因特网 )为基础, 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光纤通讯 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二进制数据)存储在网络或有关电子设备中,并通过 网络系统(包括智能卡)以数据专输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小额数字信息货币支付体系。即数字现 81 金是客户将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数字现金发行处采用随机配序和盲化签名数字加密技术手段兑换 成等额的通过网上直接转移支付以清偿债权债务的数字信用货币支付体系。 可以推知,数字现金对货币形态演化的这种影响趋势将使数字现金不断挤占现金通货纸币和存款 通货的某些形态而逐渐成为未来数字货币时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形式之一,它是现金纸币通货和存款通 货的最佳替代者,因此, 从其一问世以来便迅速挤占现金和存款通货中数字现金前期各种发育形态的电 子货币的位置,并且后来居上。不难推知, 随着数字经济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高, 实体经济对现 行的现金纸币通货的需求将因数字现金的逐渐挤占而大幅缩减到少量存在, 数字现金则会广为流行, 而 结算性临时存款通货的大部分将逐步转化为数字现金形态,小部分仍将以卡型电子货币形态和存款转 账型电子货币形态存在,但也将逐渐向数字现金形态转化。 (二) 数字现金的特征 1. 良好的匿名性, 使数字现金在流通中有关流通的路径和过程的信息也完全没有记录可查,跟踪 很难,因此, 就连银行也无法看到其所加密签发货币的序列号。 2. 无限的分割性, 使其可以满足任何微小的支付额, 而能很好地适合日常无数较小的交易量或交 易额。 3. 身份的唯一性, 由发行数字现金银行本身瞬间自动完成, 并通过盲签名和序列号的双重检验, 确 保使用的数字现金身份和使用都是唯一的,未被复制和重复使用过。 4. 真实的价值性, 使数字现金必须有一定真实有价资产来对等地支撑,必须得到某一家金融机构 的支持,这是保证数字现金货币价值性的关键。 5. 快捷便利的可交换性, 使数字现金可以与纸币、智能卡、存款转账型电子货币和其它资产形式等 进行交换,特别是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数字现金的广泛使用和发展完善, 所有的消费者 或数字现金持有者不仅可以使用多家银行的数字现金, 还可以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银行或非金融 机构使用,数字现金就自然面临在各银行或非金融机构间的广泛使用和方便可靠的可交换性问题, 技术 上现在已很成熟,数字化货币的可交换性冲破国家地域疆界及政治制度差异的限制将是迟早的事。 6. 价值的可存储性, 使用户可在家庭、办公室或在旅途中的任何地方对自己存储在或物殊用 途物理设备中的数字现金进行存取、支付、查询和检索等操作。 (三) 数字现金对货币形态演化与货币职能变化的影响分析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和商品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充当过货币的材 料有多种,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充当衡量商品价值尺度和商品交换的媒 介,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如果就其发生发展来说, 则经历了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 贵金属货币阶段、 代用符号货币阶段、电子货币阶段和数字化货币阶段等五个时期,各阶段就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与本身所 包含的价值而言,具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五种形式。虽然各阶段的 货币职能是基本一致的,但各阶段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数字现金阶阶段, 主要表现在: 数字现金的价 值尺度职能更观念化抽象化;流通手段职能更先进;支付手段职能更发达; 储存手段职能更快捷便利, 费 用更低;世界货币职能更加全球化。 (四) 对货币层次组成和定义的影响分析 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将使划分货币层次的流动性依据逐渐消失,由于数字货币具有极强的变 现能力,使 M0、M1、M2间的彼此差异趋向模糊 ,数字货币间的转换就不只会在 M0、M1、M 2三者间进行, 即 转换的内容和范围都扩大了,特别是向流动性小的资产(有价证券及其它金融投资品)转化, 即沿 M0、 M1、M2、M3、�、Mn的脚码序号升高的方向转化 ,在数字现金时代, 这种反向转化所需费用很少, 所需时间 几乎为零,因此, 随着数字现金的普遍使用,货币层次形态M0、M 1、M2、M3、�、Mn 将存在逐渐沿脚码序号 82 升高方向转化的趋势,而且, 货币层次形态M0 * 、M1* 、M2 * 在总量上存在着逐渐变小的总趋势。 二、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机理 (一)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常,不同时期的准备金率是升还是降, 是难以确知的。为分析方便,假设准备金率是恒定不变的 静态常量。在数字现金时代到来时,对货币乘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变化如下: 1. 狭义货币 M1* 整体总量变动趋势是在逐渐下降, 而且, 整体内部的组成结构发生着变化。活期 存款( D)缩减变化为仅由三部分组成, 即剩下少量的活期存款 Eh ,少量卡型存款 Ek, 少量存款转账型电 子货币 Ee,亦即活期存款( D)缩减到 D* = Eh+ Ek+ Ee。此时, 如果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Rd不变, 活期存款 准备金则由于活期存款( D)的缩减而减小。如果视数字现金存款准备金率 RE不变 ,即 Rd= RE* ,则数字 现金存款准备金将因数字现金存款部分数量的增大而增加。如果央行监管严格 ,即数字现金的发行只 由央行或由央行指定的某些银行进行,才会有这种结果。如果央行监管不严格,各种非银行机构都可参 与发行数字现金,则将会出现数字现金存款准备金漏掉的可能。 2. 在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Rt不变的情况下,广义货币 M2* 整体变动趋势是总量逐渐大幅下降,则定 期存款准备金趋向减少。 3. 数字现金相对于其它货币层次的各种优势,也使人们趋向于不再持有纸币现金、活期存折、卡类 电子货币等信用工具,这样, 数字现金对现金通货纸币的大幅挤占、对活期储蓄存款和卡类电子货币存 款的替代的趋势将加快。那么,数字现金与总存款之比逐渐巨幅上升,甚至趋于 1。而且 ,数字现金的支 付结算就仅仅表现为各种账户间资金转移引起的数字增减, 资金根本不出整个银行体系, 则现金漏损量 趋向减少,现金漏损率( Rf)逐渐趋于零,即: Rf~ 0。 4. 在超额准备金率 Re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数字现金时代让资产变现的快捷灵活和费用低廉, 则超 额准备金减少。 5. 现金活期存款比率( M0* / M1* )先快后慢地逐渐变小。 6. 数字现金与活期存款比率( d= E* / M1* )先慢后快地变大,设理想化的极限区间为[ 0, 1]。 7. 定活期存款比率( M2* / M1* )先逐渐变小,后期逐渐变大。 8. 现金与存款( D* + E+ T * = Z)比率( H= M0 * / Z= C* / Z= 1- d)逐渐大幅变小,甚至趋于零,设理 想化的极限区间为[ 1, 0]。 9. 准货币与总存款之比( t= T* / Z)逐渐下降到很小。 10. 整个存款系统的准备金总额: R = D * Rd+ E * RE * + T * R t = ( Eh+ Ek+ Ee) Rd+ ( Ec * + Eh * + Ek * + Ee * + ET * ) RE * + T * Rt (全部活期存款 D* = Eh+ Ek+ Ee, 全部数字现金 E* = Ec* + Eh* + Ek* + Ee* + ET* , T* 为全部储蓄存款 和定期存款) 如果央行监管严格,即数字现金的发行只由央行或由央行指定的某些商业银行进行, R的总体变化 趋是逐渐减少,其过程是将先逐渐增加, 后逐渐减少,但增幅不大的^型变化趋势。 如果央行监管不严,即各商业银行和有能力的非银行机构都可参与发行数字现金,则将会出现数字 现金存款准备金漏掉的可能,即整个存款系统的准备金总额变为: R = D * Rd + T * R t = ( Eh + Ek+ Ee) Rd + T * R t � � 综上可知,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 无论央行从严还是放松监管, 整个存款系统的准备金总额趋 于降低。 83 (二) 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分析 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基础货币的变化趋势将是:如果央行监管严格, C* 由央行发行, 而且 E* 也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 Mb为流通中的通货(纸币现金通货 C* + 数字现金通货 E* )与银行准备金总额 R之和, 即: Mb= C* + E* + R。由前面分析可知, C* + E* 与 R此时变化同为总趋势逐渐减少, 其过程是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但幅度不大的^型变化趋势,则M b也是呈逐渐减少总体变化趋势。 如果央行监管不严,或者即使监管严格, 只要数字现金 E* 任由各商业银行自己发行, 央行只发行逐 渐减少的 C* ,则将会出现央行非货币化问题, 在 C* 将趋向逐渐下降, 银行准备金总额 R 也趋向变小的 情况下,则基础货币 Mb= C* + R的总趋势也是趋于逐渐变小。 综上可知,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 无论央行是否加强监管, 基础货币总额是趋于降低的。 (三) 对不同层次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 在数字现金时代到来时,货币层次 M1* 、M2 * 的货币乘数分别为: K 1= M1 * / Mb = ( C * + D* + E ) / ( C* + R) = [ H+ 1] / [ H + Rd+ tRt+ Re] ���(1) K 2= M2 * / Mb = ( C * + D* + E + T * ) / ( C * + R ) = [ H+ t+ 1] / [ H + Rd+ tRt+ Re] ��(2) 将( 1)、( 2)在区间[ 1, 0]对H 求偏导有: (因为: Rd+ tRt+ Re< 1, [H+ Rd+ tRt+ Re] 2> 0) �K1 /�H= �( M1* /M b) / �H= [ Rd+ tRt+ Re- 1] / [ H+ Rd+ tRt+ Re] 2< 0 表明:货币乘数 K1将随 H(现金通货与总存款之比)的大幅下降而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同理:�K2/�H= � (M 2* / Mb) /�H= [ Rd+ tRt+ Re- t- 1] / [ H+ Rd+ tRt+ Re] 2< 0 表明:货币乘数 k2 将随H 的大幅下降而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综上可知,无论央行是否严格监管, K1 , K2 都将趋向下降,而且K2 比K1 更快。 (四) 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分析实证考察 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无论央行是否加强监管, k1, k2 都将趋向下降,而且 k2 比 k1 更快, 同时, 基础货币Mb 的总趋势也是逐渐减少,则货币供应量Ms1* 和 Ms2* 都应下降, 并且, M s2 * 将比M s1 * 下降得 快。 在传统理论中,M b的变动可由央行决定, 即可通过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和收回,以及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的吞吐来主动调节控制,但是, 随着数字现金不断普及应用, 央行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在影响的 因素中,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是由央行决定, 而超额准备率却由商业银 行决定,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更是由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由此,可进一步证明货币 供给Mb 是一个内生变量,而非完全属于由央行随意决定的外生变量。 从上面分析可知,不同阶段的不同层次货币的供应量的具体情况可以不一样,但货币供应量的总体 趋势是下降的。但从经济活动的实际统计数据(表 1 及图 1、2、3)来看,改革开放 23 年来, 我国货币供应 量在M0* , M1* , M2* 各层次都呈高速增长态势(各自增幅不一) , 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交易规模增长和 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即货币供应量总体变动趋势是呈上升态势。这个结果看似与前面理论分析相矛盾, 但从本质根源上看又是理论分析与实际统计结果非常好的相互印证。从理论上可知, 近几年实际中由 于金融电子化引起的数字现金等金融工具的创新活动的加快, 货币供应量应该是呈下降的态势,表现在 图形上就应该有个缺口,但是, 实际中由于金融工具创新速度很快, 网络银行的出现,数字化现金加快了 对现金通货和存款通货的挤占与替代,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而导致对流通中货币有个节约量, 这个 量刚好填补了这个应该形成的缺口,所以, 最后的实际表现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就是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 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84 从表 1与图 1、2、3 可以看出货币M 0* , M1* ,M 2* 各层次结构变动趋势。由于 M0* , M1* ,M2 * 间增长 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三者间比例关系的变化。从表 2与图 4 可以看出, M0 * / M1* 变化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 1978- 1987 年 M0/ M1一直为 18%左右,上下波动只有 1- 2 个百分点。1988 年突然上升 到 21%。1989- 2000 年平缓下降到 11%。总的看来, 从1978- 2000年以来, M0* / M1* 累计下降 7 个百分 点,下降 38. 9% , 年平均下降 0. 32 个百分点。M1* / M2* 呈平滑下降趋势, 没有较大的波动和突升突降情 图 1� 历年不同层次货币量的变动图 图 2� 历年不同层次货币量增长率 图 3 � 历年名义 GDP与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率 85 图 4 � 历年M0 * / M1* ,M1 * / M2* 的变动 图 5� 历年M 0* / GDP, M1* / GDP,M2 * / GDP的变动 图 6 � 历年不同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 况,后期出现了两个较为稳定的平台。其间 1991- 1994 年稳定在 45% 左右, 1995 年后又基本稳定在 38%左右。但是,M1 * / M2* 总的变动幅度较大,由 1978 年的 82%下降到 2000 年的 39% , 下降 43 个百分 点,下降幅度为 52. 4% ,年平均下降 1. 95个百分点。M 0* / M1* 和M1* / M2 * 的上述变化趋势, 同前面的理 论分析结论一致。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字化现金类电子货币等金 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现金交易规模正日趋缩小, 导致存款结构发生变化, 不同层次货币资产都有向流动 性小的资产转化的趋势。 (五) 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及实证考察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密切,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 短期趋势由经 济波动的影响决定升降,长期趋势则随着金融深化而逐渐下降 。 随着数字现金对纸币通货的逐渐挤占,大大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 而且, 减少了在一定时期内流通 中所需的货币量,通过公式表述如下: 86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 M 0V0= PT ( 3)����������������������������������� (M0 :货币数量, V0: 货币流通速度, P: 物价水平,T :社会商品交易总额) 在数字现金对通货和存款货币的挤占和取代下, 上式变为: M 0 * V0+ E * VE= PT ( 4)������������������������������� (M0 * : 未被完全取代的通货(纸币或硬币) , E* :数字现金的数量, VE: 数字现金的流通速度) 从( 4)式中可知: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 M0* 将趋向减少, V0也将趋向减少, 因此, 在数字现金初 期阶段, 货币流通速度(以V0 为主)将呈下降的态势, 这与图 6 和表 2 中的实际统计数据反映的趋势能 相符。 表 1� 我国货币供应量(期未余额)及其相关增长指标变动 年份 M 0* M1* M2* M0 * 增长率 ( % ) M1 * 增长率 ( % ) M2 * 增长率 ( % ) 名义 GDP 增长率( % ) 社会商品零额 (增长率( % ) 1978 212. 0 948. 8 1159. 1 8. 5 3. 5 4. 2 13. 2 8. 8 1979 267. 7 1177. 4 1458. 1 26. 3 24. 1 25. 8 11. 4 15. 5 1980 346. 2 1443. 5 1842. 9 29. 3 22. 6 26. 4 11. 9 18. 9 1981 396. 3 1710. 6 2231. 4 14. 5 18. 5 21. 1 7. 6 9. 8 1982 439. 1 1914. 2 26. 70. 9 10. 8 11. 9 19. 7 8. 9 9. 4 1983 529. 8 2182. 1 3189. 6 20. 7 14. 0 19. 4 12. 1 10. 9 1984 792. 1 2930. 6 4440. 0 49. 5 34. 3 39 20. 8 18. 5 1985 987. 8 3340. 9 5198. 9 24. 7 14. 0 17. 1 25. 0 27. 5 1986 1218. 4 4232. 2 6720. 9 23. 3 26. 7 29. 3 13. 8 15. 0 1987 1454. 5 4948. 6 8330. 9 19. 4 16. 9 24. 0 17. 3 17. 6 1988 2134. 0 5985. 9 10099. 8 46. 7 20. 1 21. 2 14. 8 27. 8 1989 2344. 0 6388. 2 11949. 6 9. 8 6. 7 18. 3 13. 3 8. 9 1990 2644. 4 7608. 9 15293. 7 12. 8 19. 1 28. 0 9. 7 2. 5 1991 3177. 8 8363. 3 19349. 9 20. 2 9. 9 26. 5 16. 6 13. 4 1992 4336. 0 11731. 5 25402. 2 36. 4 40. 3 31. 3 23. 2 16. 8 1993 5864. 7 16280. 4 34879. 8 35. 5 38. 8 37. 3 30. 0 13. 4 1994 7288. 6 20540. 7 46923. 5 24. 3 26. 2 34. 5 35. 0 30. 5 1995 7885. 3 23987. 1 60750. 5 8. 2 16. 8 29. 5 25. 0 26. 8 1996 8802. 0 28514. 8 76094. 9 11. 6 18. 9 25. 3 16. 0 20. 1 1997 10177. 6 34826. 3 90995. 5 15. 9 22. 1 19. 6 9. 7 10. 2 1998 11204. 2 38953. 7 104498. 5 10. 7 11. 9 14. 8 6. 6 6. 8 1999 13456 45837. 2 119897. 9 20. 1 7. 7 14. 7 3. 3 6. 8 2000 14653 56147. 0 134610. 0 8. 9 15. 6 12. 3 9. 0 9. 7 � 注:资料来源: 杨启地等,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基本分析, 2001. 6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交流。 同时, E* , VE都将趋向增大。而且,数字现金时代到来后, M1* 的总量却将因其流动速度的极快以 及向Mn* 转化的总趋势, 将导致其形态留存时间极短而总量趋向降低, 并且, 其成份将是以更单一纯正 的数字现金形式存在,因此, 那时的货币流通速度(以 VE为主)将是上升的,这与图 6 和表 2 中的实际统 计数据反映的趋势也能相符。 而且,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 日常中额零售购买支付方式都将采用数字现 金。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根据流通中商品交易总额指标来计算,应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数字 现金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货币流通速度根据商品交易总额指标选择的不同, 有两种计算方面:一是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比较适合计算 M0的货币流通速度V0* 。另一种是用 GNP和 GDP计算,国际上 一般都用此法,表 2 中按商品零售总额计算 V0* 其余按名义 CDP计算。 87 表 2: �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指标变动 年份 M0 * / M1* M 1* / M2* M0* / GDP M1* / GDP M2* / GDP V0 * V0 V1 V2 1978 0. 18 0. 82 0. 06 0. 26 0. 31 7. 65 17. 79 3. 89 3. 19 1979 0. 18 0. 81 0. 06 0. 26 0. 32 7. 50 16. 83 3. 80 3. 09 1980 0. 19 0. 78 0. 07 0. 29 0. 36 6. 97 14. 72 3. 45 2. 74 1981 0. 18 0. 77 0. 08 0. 32 0. 42 6. 33 13. 10 3. 08 2. 39 1982 0. 16 0. 72 0. 08 0. 34 0. 46 6. 15 12. 68 2. 92 2. 16 1983 0. 17 0. 68 0. 08 0. 34 0. 49 5. 88 12. 25 2. 90 2. 03 1984 0. 18 0. 66 0. 09 0. 36 0. 53 5. 11 10. 85 2. 81 1. 88 1985 0. 19 0. 64 0. 10 0. 35 0. 54 4. 84 10. 07 2. 86 1. 86 1986 0. 18 0. 63 0. 11 0. 37 0. 58 4. 49 9. 25 2. 69 1. 71 1987 0. 17 0. 59 0. 11 0. 38 0. 63 4. 35 8. 95 2. 61 1. 59 1988 0. 21 0. 59 0. 12 0. 37 0. 62 4. 15 8. 32 2. 73 1. 62 1989 0. 20 0. 53 0. 13 0. 37 0. 65 3. 62 7. 55 2. 73 1. 53 1990 0. 17 0. 50 0. 14 0. 38 0. 74 3. 33 7. 44 2. 65 1. 36 1991 0. 16 0. 43 0. 14 0. 37 0. 80 3. 23 7. 43 2. 71 1. 25 1992 0. 17 0. 46 0. 14 0. 38 0. 84 2. 93 7. 09 2. 65 1. 19 1993 0. 17 0. 47 0. 15 0. 40 0. 87 2. 44 6. 79 2. 47 1. 15 1994 0. 16 0. 44 0. 14 0. 39 0. 88 2. 47 7. 11 2. 54 1. 14 1995 0. 13 0. 39 0. 13 0. 38 0. 92 2. 72 7. 71 2. 63 1. 09 1996 0. 12 0. 37 0. 12 0. 39 1. 01 2. 97 8. 14 2. 59 0. 99 1997 0. 11 0. 38 0. 13 0. 43 1. 12 2. 88 7. 85 2. 35 0. 89 1998 0. 11 0. 37 0. 13 0. 47 1. 23 2. 73 7. 43 2. 15 0. 81 1999 0. 11 0. 38 0. 15 0. 51 1. 37 2. 53 6. 56 0. 94 0. 73 2000 0. 11 0. 39 0. 16 0. 55 1. 43 2. 43 6. 36 1. 81 0. 70 � 注:资料来源: 杨启地等,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基本分析, 2001. 6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交流论文。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层次货币流通速度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而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 V0 * 的变化由 1978 年的最高水平 7. 65逐年下降到 2000年的最低点 2. 43, 累计下降 5. 22, 下降 68. 2% ,年均下降 4. 9个百分点。 V0 的起点水平高达 17. 79,其变化趋势与 V0* 基本一致,在相同年份出现了反弹现象, 但最后仍然下 降到最低水平 6. 36,下降 11. 43, 下降幅度为 64. 2% ,年平均下降 4. 6个百分点。 V1 也由3. 879 下降到 1. 81 的最低水平, 累计下降 2. 08,下降幅度为 53. 5% , 年平均下降 3. 4个百分 点。其中, 9年下降幅度较快,达到 32. 9个百分点, 而 1987- 1996 年 9间只下降了 0. 8 个百分点,并且存 在小幅波动,后 4 年呈陡降态势,共计下降 30 个百分点, 年平均下降 8. 6%。 V2由 3. 19 下降到 0. 7,下降了 2. 49,下降幅度为78. 1% , 年均下降 6. 7%。与 V0和 V1 不同的是, V2 呈持续下降趋势,而且比较平滑, 没有波动。从指标的内涵上看, V2所表现的持续下降趋势是对我国 20 多年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状况的完整反映和全面代表。 这和世界上其它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历史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即在经济金融一体化与全球化背景下 的金融创新浪潮中,市场化程度高的欧美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特征都呈 V字型。即货币流通速度 先随货币化的深入而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又随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我国 V0、 V1、V2 的近几年变动趋势也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已进入了下降通道, 但下降趋势还未见底。表明我国经济 88 货币化的程度还不高,经济金融创新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 � 考 � 文 � 献 1. � 赵家敏著, 电子货币[ M] ,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9。 2. �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 J] ,经济研究, 2001( 4) , 24- 31。 3. � 杨启地、涂志寿,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基本分析, 2001. 6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交流论文。 4. � 韩冬梅、赵振全,电子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其金融政策的操作, 2001. 6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交 流论文。 5. � 蒲成毅, 数字现金的定义、特征及其对不同货币层次组成与划分的影响[ J] ,经济学家, 2002( 1)。 6. � Bannan, Karen J. Source, No credit? No problem! Digital cash made easy[ J] . PC World, Feb. 2001, V. 19 No: 60- 62. Abstract: Digital cash basing on Internet Bank is the results evolved by electronic money. The fact that digital cash takes up the place of the currency, the deposit money and other ex�period forms of the digitalized electronic money zooms up the evolution of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currency and changes the form and definition of money. The in� fluence on currency supply and currency flow speed is studie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ese currency supply. Finally ,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cy supply Mst and Ms2 will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at last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spread of digital cash. Key words: digital cash, currency supply, currency speed, influence. (责任编辑: 毕志勇) � (校对: B) 89
/
本文档为【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