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师考试

教师考试

2011-08-23 35页 doc 450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0502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考试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与解析:选B。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答案与解析:选A。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
教师考试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与解析:选B。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答案与解析:选A。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A。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答案与解析:选C。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答案选C。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答案与解析:选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答案选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 ),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与解析:选B。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因此,答案为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答案与解析:选D。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因此,答案选D。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答案与解析:选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此,答案选C。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答案与解析:选A。《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科书。因此,答案为A。 一、选择题   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选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①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因此,答案选C。   2.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选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为1l、12~15、16岁。因此,答案选B。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答案与解析:选C。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C。   4.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答案与解析:选A。原理同上题。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答案与解析:选A。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此,答案选A。   6.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答案与解析:选B。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因此,答案选B。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答案与解析:选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因此,答案为B。   8.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答案与解析:选A。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据此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例智商。因此,答案选A。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3章 学 一、选择题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D。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因此,答案选D。   2.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答案与解析:选A。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说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的代表人物,托尔曼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的学习理论。因此,答案选A。   3.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与解析:选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因此,答案为B。   4.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答案与解析:选B。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因此,答案为B。   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答案与解析:选B。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因此,答案选B。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D。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是儿童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因此,答案选D。   7.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答案与解析:选C。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是(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答案与解析:选C。操作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前。因此,答案选C。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4章  1.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答案与解析:选B。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其中,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因此,答案选B。   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答案选B。   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答案与解析:选C。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因此,答案选C。   4.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答案与解析:选B。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因此,答案选B。   5.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答案与解析:选D。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因此,答案选D。   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与解析:选A。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因此,答案选A。   7.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答案与解析:选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因此,答案选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5章 一、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答案与解析:选A。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因此,答案为A。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C。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因此,答案为C。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C。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C。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D。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D。   5.( )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B。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B。   6.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答案与解析:选D。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因此,答案为D。   7.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答案与解析:选C。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6章 一、选择题   1.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C。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C。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B。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因此,答案为B。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B。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B。   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与解析:选C。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因此,答案为C。   5.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C。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进行综合归纳后才获得“水果”这一概念的意义的。因此,答案为C。   6.(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答案与解析:选A。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答案为A。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7章 一、选择题   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B。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因此,答案为B。   2.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与解析:选C。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因此,答案为C。   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D。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因此,答案为D。   4.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开车   答案与解析:选B。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B。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A。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因此,答案为A。   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答案与解析:选D。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D。   7.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与解析:选D。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D。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8章  一、选择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A。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因此,答案为A。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因此,答案为B。   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因此,答案为D。   4.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此,答案为B。   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答案与解析:选A。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答案为A。   6.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B。   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因此,答案为B。   8.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   答案与解析:选B。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在其著名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加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才明确地将认知策略划分出来,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单列一类。因此,答案为B。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5fb822410100cy6g&url=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orignal/5fb82241g688209f9c46d" \t "_blank"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5fb822410100cy6g&url=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orignal/5fb82241g68820c579e9f" \t "_blank"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5fb822410100cy6g&url=http://static5.photo.sina.com.cn/orignal/5fb82241g68820daaeba4" \t "_blank"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5fb822410100cy6g&url=http://static2.photo.sina.com.cn/orignal/5fb82241g68820fa4ca31" \t "_blank"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5fb822410100cy6g&url=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orignal/5fb82241g6882114ad559" \t "_blank"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9章 一、选择题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0章 一、选择题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B。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A。   5.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与解析:选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D。   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D。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A。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1章 一、选择题   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2.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与解析:选B。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B。   4.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与解析:选D。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D。   5.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因此,正确答案选A。   6.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答案与解析:选A。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8.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 )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2章 一、选择题   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2.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答案与解析:选C。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正确答案选C。   3.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与解析:选B。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对每一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分类,使之形象化、条理化,成为一个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A。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5.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B。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选B。   6.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答案与解析:选A。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7.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确答案选B。   8.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答案与解析:选B。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因此,正确答案选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3章 一、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答案与解析:选B。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答案与解析:选B。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运作起到不利的作用,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正确答案选B。   3.“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答案与解析:选C。消极型的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不积极,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而学生感到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因此,正确答案选C。   4.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   A.接近性 B.补偿性 C.竞争性 D.相似性   答案与解析:选D。题目中学生形成不同形式的群体,主要在于能力相似性这一点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具有相同点而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商讨,相互之间也产生影响。因此,正确答案选D。   5.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答案与解析:选A。题目中学生的表现反映了教师专断型的领导方式,平时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对学生较为严厉,有时近乎苛刻,在学生的心理却并没有形成纪律的自觉性,并没有约束力,当教师不在场时马上就会不守纪律。因此,正确答案选A。   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不能确定   答案与解析:选B。消极的课堂气氛主要在于学生在课上表现并不积极,由于学生感到紧张拘谨,在提问时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被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课堂上表现为死气沉沉。因此,正确答案选B。   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答案与解析:选A。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因此,正确答案选A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4章 一、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因此,正确答案选B。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做出决策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因此,正确答案选D。   3.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答案与解析:选D。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因此,正确答案选D。   4.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   A.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和非正式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D。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并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5.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C。标准参照评价的含义是指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正确答案选C。   6.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   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   答案与解析:选B。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因此,正确答案选B。   7.教师自编测验是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是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与解析:选C。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正确答案选C。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5章 一、选择题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答案与解析:选B。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这也是新教师在课时计划的制定上需要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因此,正确答案选B。   2.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A.相关学科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专
/
本文档为【教师考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