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胸部(yzg)

胸部(yzg)

2011-07-30 50页 ppt 8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488

暂无简介

举报
胸部(yzg)nullnull下 肢局部解剖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 科学学院 袁张根胸 部 The thorax胸部概 述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 锁骨上缘、 肩峰、 第七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第12胸椎棘突 分区 胸壁 Thoracic wall 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Thoracic cavity 纵隔 肺和胸膜 胸部胸部胸部胸部胸部颈静脉切迹 Jugular notch 男平T2、女平T3 胸骨角 Ste...
胸部(yzg)
nullnull下 肢局部解剖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 科学学院 袁张根胸 部 The thorax胸部概 述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 锁骨上缘、 肩峰、 第七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第12胸椎棘突 分区 胸壁 Thoracic wall 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Thoracic cavity 纵隔 肺和胸膜 胸部胸部胸部胸部胸部颈静脉切迹 Jugular notch 男平T2、女平T3 胸骨角 Sternal angle 平对第2肋 剑突 Xiphoid process 剑胸结合平T9 肋弓 Costal arch 胸骨下角 Infrasternal angle 剑肋角 Xiphocostal angle 乳头 Papillae 体表标志胸部胸部①是计数肋和肋间隙序数的标志; ②向后平对第4胸椎下缘水平; ③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④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即食管的第2狭窄处; ⑤平主动脉弓的起、止处; ⑥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 ⑦ 上、下纵隔分界的标志;胸骨角胸部2.胸骨角 意义①是计数肋和肋间隙序数的标志胸部胸部②向后平对第4胸椎下缘水平;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部③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部④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即食管的第2狭窄处; 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部⑤平主动脉弓的起、止处;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部⑥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部⑦ 上、下纵隔分界的标志;2.胸骨角 意义胸部胸壁胸壁(一)胸廓外肌层 第1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2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小肌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2~3个胸肌间淋巴结。 第3层为肋间肌。 第4层为胸横肌。 胸后壁有背阔肌、斜方肌等。 胸壁胸壁胸壁(二)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保护支持胸腹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肋间隙内有:肋间外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肋间内膜)、肋间最内肌;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壁胸壁胸壁(1)肋间神经: ①走行与位置:初位于胸内筋膜与肋间内膜之间;自肋角向前,位于肋间最内肌与肌间内肌之间和肋间血管的下方,肋沟内走行。 ②分支: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 上6 对肋间神经在胸骨侧缘处移行为前皮支; 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在白线附近移行为前皮支;各神经均有外侧皮支。 ③分布:胸腹壁皮肤、浅筋膜、肋间肌、腹肌、壁胸膜和壁腹膜。 胸 壁ll(2)肋间后血管: ①第1、2肋间隙动脉:肋间最上动脉、胸上动脉 ②第3~11肋间隙的动脉:肋间后动脉。 ③肋间后静脉:前端与胸廓内静脉有吻合,后端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3)神经和血管的排列关系: 肋角内侧:排列顺序不定 肋角向前:自上而下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胸 壁胸壁胸壁胸壁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和穿刺部位胸壁胸壁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临床行胸膜腔穿刺术常选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或8肋间隙中部进针。胸壁胸壁(三)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第1~6肋软骨后面,距胸骨侧缘1~21cm,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还发出肋间前支、心包膈动脉,与膈神经伴行等。 胸廓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头臂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输出管参与合成支气管纵隔干。 胸壁胸壁胸壁(四)胸内筋膜: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切断肋骨经肋骨床(或切开肋间肌经肋 间隙)胸内筋膜、壁胸膜。 胸壁膈膈位置:位置因年龄、体位、呼吸状态等不同。小儿高,老人低;仰卧高,坐位低。 膈的上面与胸膜腔、肺和心包腔相邻;下面与肝、胃和脾相邻。 分部:腱性部为中心腱。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腰部的内侧肌束以左、右脚起始;外侧肌束起于弓状韧带。膈 Diaphragm膈膈薄弱区 胸肋三角 Sternocostal triangle 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和淋巴管通过。 腰肋三角 Lumbocostal triangle 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此三角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以免撕破引起气胸。 膈 Diaphragm膈膈裂孔 Openings in the diaphragm 腔静脉孔 Vena cava foramen -T8,正中线右侧2-3cm,有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的分支 食管裂孔 Esophageal hiatus -T10,正中线左侧2-3cm,有食管、迷走神经前干、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肝后部的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 Aortic hiatus-T12,正中线稍偏左,有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 膈 Diaphragm膈膈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膈的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下动脉、下位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和下腔静脉等。 (二)淋巴 膈上淋巴结引流膈、壁胸膜、心包和肝上面的淋巴,注入胸骨旁和纵隔前后淋巴结。膈下淋巴结引流膈下面后部的淋巴入腰淋巴结。 (三)神经 膈神经支配膈的中央部。副膈神经出现率48% 前部和两侧部受下6~7对肋间神经支配。膈 Diaphragm膈膈膈 Diaphragm膈膈膈 疝胸膜胸膜一、胸膜 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分4部。 二、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胸膜和胸膜腔胸膜胸膜三、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一)胸膜前界 自胸膜顶始,在第2胸肋关节处相互靠拢,左侧至第4胸肋关节处斜向外下,达第6肋软骨中点移为下界。右侧至第6胸肋关节移为下界。 两侧胸膜前界在胸骨角平面以上和第4胸肋关节以下相距较远,形成2个三角形无胸膜区分别称为胸腺区和心包区。 (二)胸膜下界 在锁骨、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8、10、11肋相交。 胸膜胸膜胸膜胸膜肺肺位置 :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 肺尖:覆以胸膜顶,突入颈根部。 肺底:位于膈上面。左肺底隔着膈与肝左叶、胃底及脾相邻;右肺底隔着膈与肝右叶毗邻。内侧面:与纵隔相邻。 外侧面:与胸壁内面相邻。 体表投影 肺尖:出胸廓上口,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肺下界:在锁、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6、8、10肋相交。小儿高一个肋。肺 Lung肺肺的体表投影肺肺肺肺根内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自上向下,左右肺不同: (1)左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 脉、下肺静脉。 (2)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肺根内结构排列肺肺 肺淋巴结 Pulmonary lymph nodesl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Bronchopulmonary hilar lymph nodes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Tracheobronchial lymph nodes 气管旁淋巴结 Paratracheal lymph nodes肺的淋巴结纵隔纵隔境界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分,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 下为膈。 位置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纵隔 The Mediastinum纵隔纵隔分区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前纵隔 Anterior mediastinum 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纵隔 The Mediastinum纵隔纵隔侧面观: 两侧面的中部为肺根,肺根的 前方(或前下方)均有心包,而心 包的侧面均有心包膈动、静脉和膈神经。 左、右肺根上方各有一个血 管弓,即左肺根上方为主动脉弓, 右肺根上方为奇静脉弓。 具体所见如下:纵隔 The Mediastinum纵隔纵隔1.纵隔左侧面观 (1)肺根上方: 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2)肺根前方: 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前下方有心包隆凸。 (3)肺根后方: 胸主动脉、交感干、内脏大神经、迷走神经。 纵隔 The Mediastinum纵隔纵隔(4)主动脉弓后方:气管及食管胸部 (5)食管上三角: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与脊柱围成的三角。 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6)食管下三角: 由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纵隔 The Mediastinum左侧面观 Left side of mediastnum左侧面观 Left side of mediastnum纵隔纵隔2、纵隔右侧面观 (1)右肺根前方: 心包、上腔静脉、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2)右肺根上方: 奇静脉弓、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3)右肺根后方: 食管、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4)右肺根下方:下腔静脉 纵隔 The Mediastinum 右侧面观 Right side of mediastnum 右侧面观 Right side of mediastnum纵隔纵隔由前向后分为3层: 前层:主要有胸腺、左、 右头臂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 后层:有气管胸部、食管胸部和胸导管等。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一)胸腺: 1、位置和毗邻 位于胸腺区内。 前方为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上达胸廓上口,下端至前纵 隔。两侧与壁胸膜前缘的 反折部相邻。 小儿胸腺可达颈部。 胸腺肿大压迫征 2、血管、淋巴和神经 胸腺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和甲状腺动脉(自学)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1、上腔静脉 位于右侧第1、2肋间隙前端的后方。 在右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 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后方注入右心房。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毗邻: ①左侧:升主动脉、主动脉弓 ②右侧:右膈神经、右心包膈动、静脉、右纵隔胸膜; ③前方:胸膜和肺 ④后方:气管、右迷走神经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2.头臂静脉 头臂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合成。 左头臂脉向右下跨越主动脉弓3大分支前面。 左头臂脉有时位于气管颈部的前方,故气管切开或针刺时应注意这种可能。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起,至第4胸椎体下缘。 小儿主动脉弓的位置较高。 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峡:新生儿的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与动脉导管附着处之间较细称为主动脉峡。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2、毗邻 (1)左前方: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迷走神经等。 (2)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 (3)上方:3大分支、左头臂静脉和胸腺 (4)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累及喉返神经影响发音。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3、动脉韧带: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前界:左膈神经 后界:左迷走神经 下界:左肺动脉 内容: 左喉返神经、 动脉韧带、 心浅丛。 左喉返神经紧贴动脉韧带左侧。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Triangule of ductus arteriosus纵隔纵隔(四)气管胸部 1、位置 上纵隔中央,上端平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下端平胸骨角平面。气管杈内面有气管隆嵴。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2、毗邻 (1)前方:胸骨柄、 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心深丛、淋巴结。 (2)右侧:奇静脉弓、和右迷走神经,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和迷走神经。 (4)后方: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左主支气管: 前方有肺动脉, 后方有胸主动脉, 中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右主支气管: 前方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上方有奇静脉弓。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3、血管、淋巴和神经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静脉注入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和奇静脉。 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肺门淋巴结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三、下纵隔 分为前、中、后纵隔。 (一)前纵隔: 内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纵隔 : 内有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神经丛及淋巴结等。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1.心包: (1)位置和毗邻 心包占据中纵隔。 前方:隔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 心包裸区: 无胸膜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 故常在左剑肋角作心包穿刺,免伤胸膜。 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毗邻 两侧: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 后方: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等。 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 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2)心包腔: 心包窦:浆膜心包的壁、脏层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窦。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 心包斜窦: 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左、右肺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心包前下窦: 心包前壁与下壁的移行处,是心包腔的最低处,穿刺部位。 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3)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等。 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胸廓内动脉、奇和半奇静脉。 淋巴管:注入纵隔前、后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 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食管丛等。 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三)后纵隔: 位于心包后壁与下位8个胸椎之间,上平胸骨角,下达膈。 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及内脏大、小神经等。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1.食管胸部: 食管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胸主动脉右侧,下部位于前方。 (1)毗邻: 前方: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 后方: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动脉。 左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右侧:有奇静脉弓。 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食管后隐窝 右纵隔胸膜在右肺根以下常常突向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 (2)血管、淋巴和神经 食管胸部上段的动脉:来自第1、2肋间后动脉、支气管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肋颈干等; 食管胸部下段的动脉:来自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和第3~7肋间后动脉。 特点:多源性,吻合不丰富,易形成食管瘘。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食管的静脉:   2个静脉丛:食管粘膜下静脉丛和食管周围静脉丛。汇集成数条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等。 淋巴回流: 食管上段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下段的入纵隔后和胃左淋巴结。少部分可直接入胸导管。 神经: 喉返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2、迷走神经: 左、右迷走神经分别通过左、右肺根后方下行,其分支在食管的前面和后面形成食管前丛和后丛、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干和后干,经食管裂孔进腹腔。 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分别在主动脉弓的前下方及主动脉弓与气管杈之间构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在肺根周围、食管前、后面构成肺丛。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3、 胸主动脉: 沿脊柱和食管的左侧下行,逐转脊柱的前方和食管后方,至穿主动脉裂孔处。 分支 毗邻: 前方有左肺根、心包、 食管。 后方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右侧有奇静脉、 胸导管。 左侧与纵隔胸膜相贴。 在胸主动脉和食管周围有纵隔后淋巴结,引流食管、膈和肝的淋巴,注入胸导管。 后纵隔 posterior mediastinum 纵隔纵隔4、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 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沿食管后方上行,至第4胸椎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奇静脉收集右侧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通道。 半奇静脉 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静脉,达第8胸椎体的高度注入奇静脉。它收集左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血。 副半奇静脉 收集左上半肋间后静脉血,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脉。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纵隔纵隔奇静脉、半奇静脉 和副半奇静脉纵隔纵隔5、胸导管 平第12胸椎下缘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上行,至第5雄心高度斜向左行,向上行出胸廓上口。 胸导管上段与左纵隔胸膜相贴,如损伤伴有纵隔胸膜破损,可引起左侧乳糜胸。 胸导管下段与右纵隔胸膜相贴,损伤时可导致右侧乳糜胸。胸导管 thoracic duct纵隔纵隔胸导管 thoracic duct纵隔纵隔6、胸交感干 位于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后外方,肋间血管的前方。 胸交感干借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 每侧交感干上有10-12个胸神经节。 胸交感干 Thoracic sympathetic trunk纵隔纵隔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参与构成心丛、肺丛和食管丛。 第6~9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大神经。 第10~12胸节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小神经,穿膈脚终于腹腔节和主动脉肾节。 胸交感干 Thoracic sympathetic trunk纵隔纵隔胸骨后间隙 Retrosternal space 位于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向下至膈。 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 位于气管和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 食管后间隙 Retroesophagus space 位于后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 之间 ,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等,向上通咽后间隙,向下经膈的裂隙通腹膜后隙。 纵隔间隙 Mediastinal spaces
/
本文档为【胸部(yzg)】,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