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H2S--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2011-07-25 6页 pdf 255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2564

暂无简介

举报
H2S--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第 3卷第 6期 2 0 0 2年 6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 c0 1tr0l VO1.3.NO.6 Jun.,2 0 0 2 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张家忠 易红宏2 宁 平2 郝吉明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昆明理212大学环境科学与212程学院,昆明 650093) 摘 要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净化方法及特点。净化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大部...
H2S--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第 3卷第 6期 2 0 0 2年 6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 c0 1tr0l VO1.3.NO.6 Jun.,2 0 0 2 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张家忠 易红宏2 宁 平2 郝吉明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昆明理212大学环境科学与212程学院,昆明 650093) 摘 要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净化方法及特点。净化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大部分干法脱硫剂均不 能再生,硫容量相对较低,主要适于气体精细脱硫。吸收净化工艺能适应较高负荷的脱硫要求,应用面广,其中尤以吸收氧 化法较突出。指出吸收氧化法中的铁基工艺尽管在工艺控制方面还有一定难度,但仍可作为一种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方法。 关键词 硫化氢 吸收 技术 净化 Advances of the study on absorption technology of hydrogen sulfide Zhang Jiazhong Yi Honghong2 Ning Ping2 Hao Jiming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2.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 Abstract All kinds of methods removing hydrogen sulfide by absorp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urifying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the dry process and the wet process.The desulfurizing agent of most of the dry process could not be regenerated,and its capacity of sulfur was lower relatively,80 it was suitable for desulfation of precision.The absorption process was suitable for the request of the high desulfurization load,which was used widely.The method of absorption and oxidation was best in compariso n with the ab— sorption processes.According the methods of absorption and oxidation,though the iron—based technology has some difficulties in control of technology,it is still a method with bright prospects. Key s hydrogen sulfide;absorption;technology;purification 1 硫化氢危害 硫化氢是一种高度刺激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 鸡蛋气味,气体中硫化氢的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 管路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会严重威胁人身安全。 我国对环境大气、车间空气及工业废气 中硫化氢浓 度已有严格规定 :居民区环境大气 中硫化氢的最高 浓度不得超过 0.01 mg/m0;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硫 化氢最高浓度不得超过 10 mg/m0;城市煤气中硫化 氢浓度不得超过 20 mg/m0;油品炼厂废气 中硫化氢 浓度要求净化至 10—20 mg/m 。 2 硫化氢吸收净化方法 目前,国内外处理硫化氢废气的方法很多,依其 弱酸 性 和强 还 原性 而 进行 脱 硫 可分 为干 法 和湿 法[ 。干法是利用硫化氢的还原性 和可燃性 ,以固 体氧化剂或吸附剂来脱硫或直接燃烧,其中包括克 劳斯法、氧化铁法、活性炭法和卡太苏耳弗法等。湿 法按其所用的不同脱硫剂分为液体吸收法和吸收氧 化法两类。液体吸收法中有利用碱性溶液的化学吸 收法和利用有机溶剂的物理 吸收法 ,以及物理化学 吸收法。吸收氧化法主要利用各种氧化 剂、催化剂 进行脱硫 。 各种净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废气的性质及来源 等而定。对于化工、轻工等行业的废气,由于浓度 高、总量少 ,常用吸收法 ;而对于天然气脱硫 、石油炼 厂的废气 ,由于浓度高、总量大,则 以回收硫磺为主, 常用克劳斯法及吸收氧化法来 处理 ;对低浓度硫化 氢废气多采用化学吸收法或者吸收氧化法来净化废 气。下面就硫化氢的吸收净化技术进行说明。 2.1 液体吸收法 近年来,脱除废气中的硫化氢方法,正向着液体 吸收法脱硫转变。液体的吸收法由于占地面积小,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 目前常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10034);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48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 与 设 备 3卷 用 的方法。 2.1.1 化 学吸收法 吸收液一般是弱碱水溶液。按吸收剂分为胺法 和热碳 酸盐 法两种[ 。胺法用链 烷醇胺作 碱性溶 剂 ,如单乙醇胺 (MEA)、乙二醇胺 (DEA)、二异丙醇 胺 (DIPA)、甲基 二 乙醇 胺 (MDEA)和 三 乙 醇 胺 (TEA)等。 单乙醇胺溶液 (MEA)是吸收硫 化氢较好 的溶 剂,其优点是:价格低,反应能力强,稳定性好,且易 回收;缺点是:蒸气压高,溶液损失大。可采用简单 的水洗法从气流中吸收蒸发的胺来加以回收。而与 氧硫化碳(COS)反应 而不能再 生 ,因此 ,MEA法 只 能用于净化天然气和不含 COS(或 CS2)的气体 。 由于石油炼制含有 COS气 ,一般使用 DEA溶 剂作为吸收剂 。DEA法 由于投资运营费低 ,蒸气压 低,损失比MEA法少,DEA对烃类溶解度小,用此 法 回收 的硫 化 氢气 体 中含烃 类 <0.5%,净化 程 度高。 对于含硫化氢 、CO,和 COS的烟气 ,常采用二 异丙醇胺 (DIPA)30%一40%的水溶液进行吸收,称 DIPA法 。 热碳酸盐法的吸收液是加活化剂的碳酸盐水溶 液。碳酸盐多用碳酸钾 ,也 有用碳酸钠 的。活化剂 为胺 一硼酸盐 、三氧化二砷或甘氨酸。该法 已成功 地用于从 气体 中脱 除大量 CO',也 已用来 脱 除含 CO2和硫化氢的天然气 中的酸性气体 。缺点是不适 于用来脱除不含 CO2或含少量 cO2的混合气的酸 性组分。 2.1.2 物 理 吸 收 法 最古老的物理吸收法是加压水洗,但硫化氢在 水溶液中溶解度太低 ,后来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吸 收剂 。在 工业 上 最早 使用 的溶 剂是 甲醇_3j,称 为 Rectisol法(低温甲醇洗),1951年由福塞(Fousor)提 出。1954年 ,鲁奇公司在南非萨索尔 (Saso1)合成液 体燃料厂建成世界上第一套低 温甲醇 洗工业装置。 这方法在低温下操作(约 一58℃),工艺复杂 ,但 净化度高,净化后气体中cO2和硫化氢含量能达到 mg/m3(标 )级 。目前 ,全世界约有低温 甲醇洗装置 50余套。我国 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引进的以 煤、重油、沥青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其净化部分 都采用这一技术。1960年,美国 Fluor公司开发了 碳酸丙烯脂 溶剂 用于脱 除硫 化氢。20世 纪 70年 代,美 国 Norton公司开发 了 Selexol法脱硫和脱 CO,,是用聚乙二醇二 甲醚剂 。当气体 中硫化 氢浓 度很高时,采用有机溶剂物理吸收硫化氢的方法,然 后降低硫化氢的分压即可解吸,而不必加热,克服了 热再生的化学吸收法成本高的缺点。大多数有机溶 剂能选择性地从 CO2中吸收硫化氢气体。常用 的 物理吸收溶剂有 甲醇 、丙烯碳 酸酯 、聚 乙二 醇二 甲 醚、N一甲基吡咯烷酮等。对溶剂的要求为:吸收容 量高 ,对不需除去气体的溶解度小 ,操作温度下溶剂 的蒸气压低 、黏度小 、热稳性好 、不与气体成分反应 , 污染及腐蚀设备较轻,费用合理。 物理吸收法特点是:流程简单 ,只需吸收塔,常 压闪蒸罐和循环泵,不需蒸气和其他热源。 以上两类吸收法中用得较多的是化学吸收 ,因 为:(1)化学溶剂吸收给定量硫化氢所需接触阶段数 (或级数)比物理溶剂的少 ;(2)化学溶剂去除硫化氢 的完全程度比物理溶剂的高。 2.1.3 物理 化学吸收法 这是一种将化学吸收剂与物理吸收剂联合应用 的脱硫方法 ,目前 以环 丁砜法为 常用 ,该 法是美 国 Shell石油公司于 20世纪 60年代初期开发的 ,大多 用于天然气脱硫。环丁砜脱硫法所用溶剂一般是由 DIPA、环丁砜 和水组成。环 丁砜对水 、酸 、碱、氧等 均稳定 ,挥发性小 ,无毒。实验表 明l4 J,溶液 中环丁 砜浓度高,适于脱除 COS,反之,低的环丁砜浓度则 适合于脱除硫化氢。 2.2 吸收氧化法 氧化法脱硫时 ,由碱性 吸收液吸收硫化氢 ,生成 氢硫化物 ,在催化剂 的作用下 ,进一步氧化成硫磺。 催化剂可用空气再生 ,继续使用 。常用的催 化剂有 铁氰化物、氧化铁、对苯二酚、氢氧化铁、硫代砷酸的 碱金属盐类 、蒽醌二磺酸盐、苦味酸、萘醌一2一磺 酸盐 等。吸收液有碳酸钠 、氨水 等。由于吸收液和催化 剂的不同,有多种脱硫方法 。 2.2.1 费罗克斯 法_l J 其净化对象 为焦炉煤气和其他 含硫化氢 的气 体。吸收液用 Na2C03溶液 ,以 Fe(OH) 作催化剂 , 反应式为: 吸收 :2Fe(OH)3+3H2S—Fe2 S3+6H2O (1) 再生 :2Fe2S3+6H2O+3O2—·4Fe(OH)3+6S (2) 其工艺条件 为:Na2CO 浓度为 3%一5%,Fe (OH) 浓度为 0.5%,净化效率可达 98%。 该法的缺点是再生反 应速度 比脱硫速 度慢 ,因 此 ,再生速度是整个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 6期 张家忠等: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49 2.2.2 砷碱法(Thylox法) 采用含砷的碱性溶液脱除气体中硫化氢的方 法,是湿式氧化法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法,曾被广 泛用于各种原料气中脱硫。该法于20世纪 50年代 由美国 Koppers公司工业化【 ,洗液 由 K2CO3或 Na2CO3和AszO3组成,以砷酸盐或硫代砷酸盐为硫 氧化剂,主要成分是 Na4Aszs502。脱硫及再生过程 反应原理为 』: Na4As2s5o2+H2S—Na4 S6O+H20 (3) Na4As2s6O+H2S--~Na4As2s7+H2O (4) 2Na4 S7+O2--~2Na4As2s6O+2S (5) 2Na4 S6O+02—2Na4 S5 02+2S (6) 此法脱除硫化氢很有效果,能产生含硫化氢<5 mg/m’(标)的气体。但随着环保要求严格,砷是剧 毒物质,因此,目前砷碱法已被其他一些脱硫方法所 取代,工业上已很少使用。 2.2.3 改良砷碱法(G—V 法)【 ,4 该法是对砷基工艺的改进,洗液由钾或钠的砷 酸盐组成,其反应式为: 吸收 :Na3AsSsO+H2S—N 3AsS4十H2O (7) 再生 :2Na3AsS4+02—2Na3Ass30+2S (8) 根据气体中H2S和 CO2浓度及 CO2的用途,可 分为低 pH(pH=7.5)和高 pH(pH=9.0)两种流程。 硫化氢与亚砷酸盐反应生成硫代砷酸盐,再被砷酸 盐氧化,同时得到硫代砷酸盐和亚砷酸盐,氧化反应 催化剂是氢醌。在 G—V法中 ,必须进行后处理 以 除去亚砷酸盐。该法应用范 围较广 j,吸收温度从 常温到 150℃ ,压力从 常压 到 7.4 MPa,可 以处 理 CO2浓度很高的气体。净化后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 <1 mg/m’(标),溶液的硫容量高(0.5—8 kg/m’)。 2.2.4 蒽醌二磺酸钠法(ADA法)【 ,3 也称作 Strentford法,国内称 ADA法。该法最 早是由英 国 North Western Gas Board(现 为 British Gas公司)和ClaytonAniline公司于20世纪 50年代 开发的,后推广应用于各种气体的脱硫。我国于20 世纪 60年代末也将此法应用于焦炉气、煤气等脱 硫,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脱硫方法之一。该工艺 以钒作为脱硫的基本催化剂,并采用蒽醌一2,7一二酸 钠(ADA)作为还原态钒的再生氧载体,洗液由碳酸 盐作介质。脱硫原理为: 吸收 :H2S+Na2CO2 一NaHS+NaHCO2 (9) 2NaHS+4NaVO +H2O—A — D/k Na2v409+4NaOH+2S (10) Na2v4o9+2NaOH+H20+2ADA(氧化态 )一 4NaVO3+2ADA(还原态 ) (11) 再 生 :02+2ADA(还原 态)一 2ADA(氧化态)+2H2O (12) 该溶 液组 成 :Na2CO3为 3%一5%;NaVO3为 0.12%一0.28%;酒石酸钾钠少量;操作温度 20— 40℃;pH值为8.5—9.2;净化效率可达 99%。 该法 的工艺问题在于:(1)悬浮的硫颗粒回收困 难,易造成过滤器堵塞;(2)副产物使化学药品耗量 增大;(3)硫质量差 ;(4)对 CS2、CO2及硫 醇几 乎不 起作用;(5)有害废液处理困难,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6)气体刺激性大。 为克服 Stretford法 工艺 问题 ,开 发 了 Sulfolin 工艺 j,该法于 1985年工业化 。Sulfolin工艺 在溶 液中加入一种有机氮化物 ,以克服 Stretford法溶液 中盐类的生成 ,氧化再生反应如下式 : N 2 v409+2NaOH+o2--~4NaVO3+H2O (13) Sulfolin工艺与 Stretford工艺 的不 同之处是反 应罐与吸收塔分离。 由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开发的 Unisulf工艺 是 Stretford工 艺的另一种 改进。与 Stretford工艺 不同,Unisulf工艺 不采 用硫熔融炉 ,故无副产 物盐 类生成 ,因而 无需洗液来控制 盐类 ,该法 在 CO2浓 度高达 99%时也适用,净化后气体含硫量低于1.33 mg/m3 。 2.2.5 配合铁法(铁基工艺)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空气资源公司开发了 LO — CAT工艺 j,该法是典型的铁基工艺,已在处理 天然气、炼厂气、页岩干馏气及合成气等过程中得到 推广。因采用铁螯合物 ,克服 了以往只加铁而生成 副产物的缺陷,脱硫效率大大提高,反应方程式为: H2S(g)+2Fd --~2H +S(s)+2Fe2 (14) O2(g)+2H2S+2Fe2 --~4OH一十2Fe (15)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公司采用 EDTA来稳定 铁 ,中间还加 了一种羟基化糖 ,进一步稳定溶液。母 液中螯合铁浓度为 140.4 g/L,使用时将其稀释 40 倍。这种试剂活性高,脱硫效率高达 99.99%,低浓 度而无毒,因而很受用户欢迎。经过长期探索,已开 发出 3种工艺模式 :(1)常规 LO—CAT;(2)自循 环 LO—CAT系统 ;(3)Aqua—Cat系统。LO—CAT系 统具有以下特点 j:(1)脱除硫化氢的效率特别高, 净化气体中硫化氢含量可达 2 mg/m’(标);(2)不需 要反应槽,真空脱水后硫膏的固体含量可达 80%一 50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 与 设 备 3卷 90%,高于 ADA法的 50%一60%;(3)该 法溶液对 碳钢有腐蚀性,所有碳钢设备用聚脂衬里,管道与阀 门用不锈钢材料。 LO—CAT法 主要优点是溶液无 毒性 ,在 常温 条件下操作,脱硫效率最高可达 99.99%,且固体盐 生成少 ,空气量及压力不大,洗液用量少,机械设计 紧凑等,因此这一方法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多的一种 方法。 维也纳技术大学和奥地利联合工程公司开发的 Sulfint工艺 J,是对 LO—CAT工艺的改进 ,可减少 试剂损失,降低成本。而 Sulferox工艺 J是 LO— CAT工艺 的另一种改进 .该式 吸收与再 生基本反应 如下 : 吸收 :2Fe·L+H2S一2Fe ·L+S+2H (16) 再 生 :4Fe ·L+0 +4H2-~4Fe ·L+S+2H20 (17) 上式中 L表示配合剂。由于采用了较高的铁 浓度(4%),所以溶液的硫容量很高,为此,溶液中还 加入其他试剂改进硫的结晶特性和稳定性。当操作 温度 低 于 50℃ ,原 料 气 含 硫 0.3%一0.4% 时, Sulferox工艺可使净化气 中硫 化氢 的含量低 于1.4 mg/m 。其缺点是 当混合气 中含 HCN、NH 、SO2 时.会对硫酸产生不利影响。Sulferox的配合铁溶 液适用于高 c0’含量气体的选择脱硫 J,如用于回 收 C0’气体 的脱硫 、地热气 的脱硫。溶液还可脱除 气体中有机硫 ,硫醇脱除率 50%一90%,cos、cS, 通过水解为 H2S与 CO2而脱除。气液接触 时间长, 脱硫效率高,一般 COS的脱除率为 30%一60%。 国内对 LO—CAT工艺也作了不少改进_7 J,其 中包括 :FD法【103、HEDP—NTA法 、龙 胆酸 一铁法 等,结果也可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2.2.6 其他方法 除以上方法外 ,还有萘醌法 (Takahax法 )_1 J主 要用于焦炉气脱硫 ,在 Et本有上百个工厂使用 ,国内 也引进 了此方法用于焦炉气脱硫 。萘醌法的主要缺 点是还原态的萘醌氧化速度慢,因此,要求增长再生 的停 留 时 间。 用 萘 醌 法 脱 硫 ,其 净 化 效 率 可 达 99% 。 氨水催化法 (Perox法 ),在 国外 主要用 于焦炉 气的脱硫净化 J,20世纪70年代,我国将这一方法 用于规模较小的合成氨厂的煤气脱硫 ,该法吸收 液用氨水,以对苯二酚作催化剂,净化效率可达 99% 。 苦味酸法(Fumaks法) J,该法最初是 由Et本 Sumitomo金属工业公司开发用于焦炉气脱除硫化 氢和 HCN,以 Na,CO 溶液或氨水作吸收液,苦味 酸作催化剂,其净化效率可达 99%,反应式为: 吸收 :H2S+Na2CQ -~NaHS+NaHCO3 (18) NariS+RHO+H2()—+Na0H+S+RNHOH (19) 再生 :RNHOH+02—2 H20+2RNO (20) NaHCO3+Na0H—Na2CO3+H2O (21) (式中 :R表示芳基 ) 该法在 Et本用得较多 ,我 国也有工厂用于焦炉 气脱硫。 2.3最新工艺 目前 ,在液相氧化法的发展中.国内取得了较新 的成果。PDS脱硫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解决了 “酞箐化合物的催化和氰化氢中毒”这一难题,取得 了国际首创【11 J。 目前 ,我国有几百家工厂使用这种 方法脱硫,包括煤气、焦炉气、合成氨厂半水煤气、炼 厂气等气体的脱硫。该技术是通用的液相催化氧化 法的发展,其脱硫装置与 ADA法没有本质上的区 别,只是将常用的 ADA、对苯二酚等催化剂改成具 有超高活性的双核酞箐钴磺酸盐(PDS),从而提高 了脱硫效果。云南蒙 自氮肥厂采用 PDS脱硫催化 剂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u 。 湿式吸收 一电解再生法。俞英 等 ¨J采用 氧化 一 电解的双反应器对含硫化氢气体进行脱硫制 氢。 实验表明,双反应器法可 以在较宽 的范 围内实现对 硫化氢的有效吸收,并可同时制取氢气和硫磺。该 法基本流程见图 1。 尾气 电解反应器 硫磺 图 1 基本 流程 其氧化反应器中的反应为 : H,S+2Fe 一 2H +S +2Fe 电解反应器 中, 阳极 :2Fd 一2Fe +2e 阴极 :2H +2e— H2十 (22) (23) (24) 中 一 一 ] j 6期 张家忠等: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51 同时 ,阳极 H 则透过 电极隔膜 进入 阴极 。总 反应为 : H2s H2十十s (25) 该法经试验证明具有以下特点 J:电解 电压较 低 ,节省了电能 ,制氢成本有可能 比轻油裂解低 ;硫 化氢的吸收率很高,因而,此工艺有可能取代传统的 胺 一克劳斯脱硫法(及其附加的尾气处理法),此方 法对装置负荷含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栲胶法脱硫(TV法)。该法是我国广西化工研 究所等单位于 1977年开始研究的,是 目前国内使用 最多的脱硫方法之一。该法特点在于:栲胶资源丰 富,价廉易得,运行费用 比改良 ADA法低 ;没有硫 堵塔问题;脱硫液组成简单以及脱硫液腐蚀性小等。 生物脱硫技术目前在处理硫化氢方面已获得较 大的发展[ .1 ,其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产生 二次污染等特点,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正在研究 中的湿法氧化技术还有超声 波辐射。 据 Anatassla Kotronarou等人【" 介绍 ,超声 波 的化 学作用由声波的气穴现象引起。频率高于 16KHz 的声波穿过液体时,迫使因声波的“扩张”和“收缩” 而产生的细微水 泡长大 和破裂。初步研究表 明,无 论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处理方法,还是与臭氧法和紫 外线辐射法联合使用,超声波辐射都是一种水和废 水消毒以及有机质氧化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组几年来对硫化氢尾气进行了液相催化 氧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引,用 Fe0 作催化剂,加 入适宜的添加剂,吸收液对硫化氢的净化效率可较 长时间地保持在 99%以上,且吸收液具有较大的硫 容量;当吸收液达到饱和后,通过简单的处理,可以 回收硫磺,并使吸收液再次利用,这一方法对硫化氢 尾气的净化及硫的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发展趋势 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随着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越来越严格,对硫化氢脱除方法要求越来越高,种类 繁多的尾气处理技术被开发出来。就目前的干法和 湿法两大脱硫工艺而言,干法脱硫是用固体吸收剂 来脱除硫化物,脱硫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较大,需 间歇再生或更换,其硫容量相对较低,脱硫剂大多不 能再生,需要处理,主要适于气体精细脱硫;湿法以 液体吸收剂来脱除硫化物,设备处理量大,投资及运 行费用小,可连续操作,但效率低,难以达到高的要 求[ ],湿法能够适应较高负荷的脱硫要求,应用面 较宽,其中尤以液相氧化法的优点较为突出。湿法 脱硫中,胺法处理酸性气流以脱除其中的硫化氢,继 而再用改良克劳斯法回收硫,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传统的脱硫工艺。这种方法虽应用比较广泛,但技 术上仍有一定的缺陷:(1)克劳斯过程要求严格控制 工艺气体中 H2s和 SO2的比例;(2)胺法必须能产 出 H2S/CO,比较高的原料气,否则将影响克劳斯装 置的经济性;(3)不适合用于从空气中脱除微量硫化 合物;(4)硫化氢中的 H,未能作产品回收;(5)工艺 仍较复杂,生产成本高。因此,一直在寻找更理想的 硫回收方法 。 就 目前已经工业化 的吸收氧化法来看 J,砷基 工艺基本不再使用;钒基工艺由于使用含钒洗液,也 将会受到环保法规 的限制 ;PDS脱硫技术 由于所用 催化剂PDS需要合成,脱硫成本相应要高。较有发 展前途的脱硫工艺将是铁基工艺,该工艺脱硫效率 高,硫容量大,虽然 目前这类方法在溶液稳定性、副 反应控制以及再生方面尚存在问题,但是可采用向 溶液中加入各种添加剂 的办法加 以弥补 ,这一方法 有可能成为液相氧化法脱硫工艺中一个较值得发展 的方 向。 参 考 文 献 [1]三废治理与利用编委会.三废治理与利用.北京:冶金 工业出版社 ,1999,261—267 [2]何运昭.硫化氢尾气的净化.环境导报,1997,(1):16— 19 [3]朱世勇编.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1,19—45 [4]王睿,石冈,魏伟胜 ,鲍晓军.工业气体中 H2S的脱除方 法——发展现状与展望.天然气工业,1999,19(3):84— 90 [5]冯永发,魏慧卿.低浓度硫化氢的回收治理.大氮肥, 1996,19(5):353—357 [6]Dalrymple D A,et a1.An overview of liquid redox sulfur recovery.Chem.Eng.Prog.,1989,85(3):43—48 [7]张剑锋.液相氧化法脱硫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石油与天 然气化工 ,1992,21(3):142— 146 [8] Croar B G.Sulfur recovery technology.Enery Process, 1986,6(2):71—78 [9]Kohl A.L.,Nielsen R.B.Gas Purification(Fifth). Houston,Texas:Gulf Publishing Co..1997,825-- 838 [10]王祥光,钱水林.小氮肥厂脱硫技术.上海:化工部小 合成氨设计中心站,1992,ll1一ll4 52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 与 设 备 3卷 [11]毛小青 ,刘继红,杨树卿.PDS脱硫技术 一液相催化氧 化法脱硫 的最 新 发展 .石 油与 天然 气化 工 ,1993,(2): 34— 36 [12]徐建平.PDS型脱硫催化剂在我厂的应用.化工设计 通讯 ,1991,17(1):40—41 [13]俞英,王崇智,赵永丰,朱亚杰.氧化一电解法从硫化氢 获取廉 价氢气方法 的研究 .太 阳能学报 ,1997,18(4): 400— 408 [14]陈赓 良.从硫化氢 中回收硫和氢.硫酸工业 ,1992, (5):57—61 [15]黄兵等.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硫化氢废气的基础研究. 云南化工,1998,(3):17—19 [16]Chung Y.C.,Huang Ch.P.Microbial oxidation of hy. drogen sulfide with biofilter.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 ence and Health.Part 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 Toxic and Hazardous Substance Control, 1996.7:1263— 1278 [17]Anatassla Kotronarou.Oxidation of hydrogn sulfide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Environ Sci. Techno1.,1992,26(2):2420— 2470 [18]Zhang Jiazhong,Ning Ping,Hao Jiming.Study on liquid phase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of low concentration H2S.The 2nd Seminar of JSPS-M0E Core University Program on Urban Environment.Kyoto,Japan:Jan— uary,2002.273— 278 [19]候相林,高荫本,陈诵英.硫化氢的高温脱出.煤炭转 化 ,1995,18(3):70—75 (责任编辑 :刘 颖) <<<<<<<<<<<<<<<<<<<<<<<<<<<<<<<<<<<<<<<<<<<<<<<<<<<<<<<<<<<<<<<<<<<<<<<<<<<<<<<<<<<<<<<<<<<<<<<<<< 投 稿 须 知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兼技术类期刊(中文核心 期刊)。本刊始创于 1980年,原名《环境科学丛刊》,1993年 1月更名为《环境科学 进展》。经科技部批准, 自2000年 1月起,正式更名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并 自2002年 1月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设备,以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主要栏目有:政策 法规、研究报告、治理技术、治理设备、环境论坛等。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踊跃投稿 。 为了更好地保证稿件的质量,提高来稿的录用率和发稿速度,我们特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稿件应观点明确、内容翔实、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流畅、精练(一般不超过 6000字)。 2.来稿须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英译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工作单位英文名称和作者简介。作 者简介包括性别 、出生年月 、藉贯、学位 、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 3.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出版物,按引用顺序编号,并以“上标”形式在正文中标出。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及 标点符号的标注依次为:[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名可用通用缩写)。年 。 卷(期 ):页码 (起一止 )。如属专著 ,要在书名后加出版地和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通用缩写)。 4.来稿请寄打印稿一份(A4纸激光打印)。请写清作者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单位、通 讯地址及邮编。 5.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的作者,请务必写清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6.如作者在稿件寄出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论文录用通知书,请与本编辑部联系。 7.因编辑部人力所限,本刊恕不退稿,请作者见谅。 来稿请寄 :北京 2871信箱(100085)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编辑部收
/
本文档为【H2S--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