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011-07-07 4页 pdf 186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 疾病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英文名: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 缩写: 别名:Anterior spinal artery occlusion syndrome;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 征;spinal anterior artery syndrome;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脊髓前动脉 综合症 ICD号:I74.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 疾病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英文名: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 缩写: 别名:Anterior spinal artery occlusion syndrome;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 征;spinal anterior artery syndrome;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脊髓前动脉 综合症 ICD号:I74.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 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本病征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 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 碍。 流行病学:由Preobranshenski于1904年首次报道。近年来本病征的发生有 增多趋势,儿童发病的也占一定比例,国内周怀伟等于1983年报道过15 例。 病因: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在年轻患者多与感染有关,病毒和细菌毒素 引起管壁损害,进一步引起血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 髓血管畸形,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及梅毒感染皆可并发本病。老年患者 多因脊髓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由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血管炎或胆固醇 栓子所引起的脊髓前动脉闭塞较少见。颈椎间盘脱出症和颈椎过伸也可并 发本病。 发病机制:脊髓前动脉供给脊髓腹侧2/3区域的血运,当血管闭塞后,引 起脊髓腹侧和外侧索的损害。 病理改变:肉眼可见脊髓腹侧及侧面软化皱缩及色泽变淡。脊髓部分区 域早期充血水肿,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同一患者,每节段损害的软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第 1/4 页)[2008-4-27 17:11:18]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 化区域大小并不一致,这是由于每个节段的侧支循环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 剖的不同所致。软化区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变。 镜下可见脊髓软化灶中心部坏死,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 性,髓鞘脱失,格子细胞形成。 临床表现:发病多急骤,常常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此病常有 根性疼痛或麻木,提示病变的上界。常见的病变区域多在颈或胸脊髓。其 次位于腰段,位于延髓者较少见。 1.颈段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根痛位于颈部或肩部。若位于颈膨大则根痛 在上肢,继而出现手肌萎缩。脊髓受损后出现四肢瘫痪,初呈弛缓性 的“脊髓休克”,以后渐渐为痉挛性瘫痪。早期以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感觉 分离为特征性变化,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震动觉和位置觉存在。侧支循 环建立后,感觉障碍很快得到改善。根痛在瘫痪出现后数天至数周仍不消 失。 2.胸髓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初有肋间区疼痛,后有相应节段肌肉瘫痪, 肋间肌萎缩等,临床上不易查出。弛缓性截瘫出现迅速,一般历时3~7周 后转为痉挛性截瘫。常有一明确的痛、温及触觉缺失平面,提示损害的脊 髓上界,常缺乏感觉分离现象。 3.腰段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引起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感觉缺失, 感觉缺失区有皮肤营养障碍,此时无病理反射,多呈尿失禁。 颈、胸及腰脊髓脊前动脉闭塞,一般不出现位置觉障碍,震动觉可呈轻 度损害。这是由于在脊髓内,震动觉的传导纤维,有一部分位于脊髓侧索 的原因。两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有时并不对称,即两侧损害的程度和 平面可不一致。几乎所有患者皆出现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接近脊髓前动脉自椎动脉起始处如有血栓形成,可累及延髓腹侧。此时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第 2/4 页)[2008-4-27 17:11:18]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 延髓的锥体,内侧丘系及舌下神经受损,出现舌肌萎缩,四肢瘫痪或偏 瘫,以及一侧或双侧病损以下痛、温、触及位置觉皆消失的症状。 本病腰椎穿刺椎管无梗阻,细胞数正常,有时蛋白含量轻度增加。MRI 表现: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发病1~ 3周病灶明显强化,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并发症:进行性截瘫卧床导致的继发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本病腰椎穿刺椎管一般无梗阻, CSF外观无色透明或黄 色,细胞数正常,有时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细胞数多正常。 2.其他选择性的检查项目包括 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癌胚抗原检 查。 其他辅助检查:MRI表现: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发病1~3周病灶明显强化,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诊断:一般依据病史特点,起病急骤,呈横贯性脊髓损害,往往不累及位 置觉,椎管无阻塞,不难确诊。 但本病原因常不易肯定。青年患者多考虑与感染或外伤有关。老年者可 能与脊髓动脉粥样化有关。 鉴别诊断:有些患者除注意脑脊液改变外,应注意有否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梅毒等病。应须与下述疾病鉴别: 1.急性感染性脊髓炎 本病多见于青年成人。病前可有发热等感染史。多 为完全的脊髓横贯性损害,有时也可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初脑脊 液常有轻度白细胞增加。 2.脊髓出血性疾病 脊髓内出血多有外伤史,特点是起病突然,刚起病时 伴有剧烈背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严重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第 3/4 页)[2008-4-27 17:11:18]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 状。大量出血可穿破软脊膜而使脑脊液检查呈血性。脊椎影像学检查有外 伤性脊椎脱位等改变,更有利于确诊。若由于血液病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 的脊髓内出血,则需进行血液学或脊髓造影来明确诊断。硬膜外、硬膜下 出血均可骤然出现剧烈的背痛、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水平以下感 觉缺失等横贯性脊髓损害表现。硬膜下血肿比硬膜外血肿少见得多。脊髓 蛛网膜下隙出血表现急骤的颈背痛、脑膜刺激征和截瘫等。此类疾病可借 MRI确诊。 3.脊髓转移癌 本病导致截瘫也很迅速,但其疼痛多严重而广泛。腰椎穿 刺椎管有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甚至变黄。确诊本病可借影像学 检查并应找出原发病灶。 治疗:治疗上根据病因不同,可不全相同。 若与炎症有关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剂。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 松(氢化考地松)有改善炎症,减少水肿及保护神经细胞组织的作用。 改善循环的药物及促神经代谢药物等皆可应用。 中药一般按痿症治疗。初期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 慢性期患者一般以补肝肾为主。针刺和穴位封闭,按摩,适当运动都有助 于病情恢复。 另外应注意对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 预后:一般情况下,年轻的患者、“脊髓休克”症状不严重者,预后较 好,如在及时和积极治疗下,可历时数周至数月逐渐恢复。如果脊髓侧支 循环吻合不良,脊髓梗死严重者则易致残。 预防:主要是预防感染及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初期尤应注意防止褥疮,坠 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 file:///C|/html/神经内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html(第 4/4 页)[2008-4-27 17:11:18]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