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2011-02-12 50页 ppt 14M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6833

暂无简介

举报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null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荣祥 13909606160@ah172.com.cn 服务热线 15951737091null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猪肉总产量10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猪的存栏目前占世界的48.9%,猪肉产量占世界47.3%。null随着畜牧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养猪生产正向集约化发展,尤其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及相关扶持养殖业政策出台,2007年养猪业...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null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荣祥 13909606160@ah172.com.cn 服务热线 15951737091null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猪肉总产量10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猪的存栏目前占世界的48.9%,猪肉产量占世界47.3%。null随着畜牧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养猪生产正向集约化发展,尤其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及相关扶持养殖业政策出台,2007年养猪业呈跨越式发展,我国已建成一批年产几万头到十几万头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猪场和养猪基地。 null由于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化防疫措施,许多集约化猪场烈性传染病已得到控制,而以猪气喘病( 亦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感染为主的呼吸道病复合症成为现代养猪业的主要危害。 null 猪呼吸道病复合症是由多种病原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主要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此外还有兰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等,不同国家、地区主要病原有一定差异。它使猪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临床现为嗜眠、厌食、发烧、咳嗽。 null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气喘病在16-18周龄和18—20 周龄育成猪最为严重,俗称16周龄墙和18周龄墙,已成为全世界养猪生产引起较大经济损失的呼吸道疾病。 null 气喘病又称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MPS, 猪地方性肺炎E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本病发病率高,遍布全球,造成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null 气喘病在“高热病”中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大家把2006年猪“高热病”主要归结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临床实践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没有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单纯的蓝耳病病毒感染不会引起很大的危害。 null气喘病在高热病中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大家把2006年猪“高热病”主要归结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引起的,没有猪肺炎支原体,单纯的蓝耳病感染不会引起很大的危害。 null笔者2006年8月25-30日在实验室对江苏、安徽、山东12个猪场85份“高热病”病料主要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高热病”病料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高于蓝耳病病毒检出率(见表一)。本文详细阐述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旨在为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2006年8月25-30日江苏、安徽、山东12个猪场85份“高热病”病料主要病原检测结果如下2006年8月25-30日江苏、安徽、山东12个猪场85份“高热病”病料主要病原检测结果如下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检测病料结果 送检时间为2007年8月10日14:30 检测结果8月11日16:37出来 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检测病料结果 送检时间为2007年8月10日14:30 检测结果8月11日16:37出来 1、规模化猪场喘气病流行特点1、规模化猪场喘气病流行特点1.1肺炎支原体革兰氏阴性、无细胞壁、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呈多形性,有球状、环状、杆状、点状和两极状。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支原体具有以下特点: null1.1.1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最小最简单的病原体,大小在450nm到220nm之间,无细胞壁,外面只有原生质膜,故其形态是可变化的。 1.1.2具有宿主特异性和组织专一性。 1.1.3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较弱null1.2发病机理 肺炎支原体强毒的早期感染过程,首先是附着在纤毛的上端,导致细胞病变、纤毛萎缩、功能受损,进一步发展就会破坏黏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 null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大量淋巴细胞在各级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聚集、增生,引起咳嗽或气喘,肺炎支原体强毒抑制被感染细胞的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诱导酶溶解及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肺部实变、肺气肿、支气管粘膜细胞坏死和脱落,从而破坏猪的呼吸道粘膜屏障和整体免疫力, null支原体强毒导致感染细胞的死亡,同时能逃避宿主免疫防疫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是气喘病持续、反复发作以及隐性感染的原因,也是弱毒苗一次性成功免疫产生持续性保护的原因。null因此肺炎支原体活疫苗具有特异的占位效应与局部粘膜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建立一道坚强堡垒(即免疫带)和突击队,阻止强毒支原体从呼吸道进入 null1.3支原体侵染途径 1.3.1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引起纤毛上皮细胞病变或死亡,损害黏膜-纤毛屏障。 1.3.2病原再次长驱直入,形成以支气管周围炎为主的大面积融合性肺炎区。 null1.3.3改变了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出现免疫抑制,给其它病原的侵入创造条件。 1.3.4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很高,死亡率很低,在猪场极少有单纯支原体感染,继发感染往往不可避免。 null1.4造成经济损失巨大 造成直接死亡 5% 猪生长缓慢 5%-20% 饲料报酬降低 5%-20% 出栏时间推迟 15-20天。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三道防线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鼻腔 其粘膜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粘液腺,能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粘液还有粘着吸入气体中的尘埃和微生物的作用。若猪感染萎鼻就会使鼻甲骨变形、鼻腔中粘液分泌减少,导致呼吸系统第一道防线崩溃;此外氨气及其它有害气体、灰尘、饲料粉尘和病毒等均可使鼻腔的防御能力降低,引发PRDC。null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定向摆动,借助于咳嗽排出;气管、支气管粘液含有溶菌酶、铁蛋白和溶解素等多种具有杀菌物质,使进入的微生物失去感染力;上呼吸道分泌的IgA主要起着抗病毒抗体的作用。null 如果气管和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受到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气管发炎、纤毛脱落或蠕动减弱,消除灰尘、病原菌及分泌杀菌(病毒)粘液的功能降低,增强对其它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因此预防支原体肺炎、增强呼吸道的局部免疫抵抗力,建立坚强而持久的第二道防线对于预防PRDC尤其重要。 null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 肺内含有巨噬细胞、溶菌酶杀菌、干扰素抗病毒、铁蛋白,这些都有利于清除肺内病原。此外肺分泌的IgG容易固定补体,具调理活性,因而它是十分有效的抗菌抗体。当第三道防线受到病原,尤其是PRRSV、PCV感染时,其防御机能严重受损就会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形成PRDC。null1.5流行特点 大小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及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随咳嗽和喘气排出体外后,通过接触经呼吸道而使易感猪感染。 null因此,猪舍潮湿、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最易感染发病。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多取急性经过。 null老疫区多取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很低,当气候骤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时,可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如有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继发感染,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null1.6临床症状 潜伏期10~16天。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初为短声连咳,在早晨出圈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或经驱赶运动和喂料的前后最容易听到,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液。 null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每分钟达60~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此时咳嗽少而低沉。体温一般正常,食欲无明显变化。至病的后期,则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 null这些症状可能随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减轻或加重,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 隐性型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发生轻咳,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到气喘病病灶 以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及以大长、长大为主的杂交猪和杂交配套系对猪气喘病敏感性较低,仅表现轻度咳嗽。但在感染严重的猪场,这些品种在临床上咳嗽和气喘症状也表现非常明显。地方品种猪,尤以繁殖率高著称的太湖猪系列极易感。  nullnull二花脸品种猪最易感,腹式呼吸症状明显nullnull1.7病理变化 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 null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 nullnullnull猪气喘病null1.8诊断要点 一般可以根据病理变化的特征和临床症状作出初步确诊,但对慢性和隐性病猪的生前诊断,需进行肺部的X线透视检查或做血清学试验。实验室检查对早期的病猪和隐性病猪进行X线检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常用于分化病猪的健康猪,以培育健康猪群,但是此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比较费力。 null我国研究成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虽然有许多种,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方法纳入常规诊断,仍停留在实验室应用阶段。应用较多的是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主要用于猪群检疫。 2综合防制技术 2综合防制技术 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综合防制措施,单纯地依赖疫苗的作用,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疫苗也只能在综合性防制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疫苗预防、生物安全、药物控制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疫病防制三角形体系。 null2.1疫苗选择 控制动物疫病,疫苗选择至关重要,到底选择弱毒苗还是灭活苗,要看猪场感染情况而定,由于我国80%以上猪场是肺炎支原体阳性,建议首选弱毒苗来控制和净化该病。 null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猪气喘病研究三十多年,在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诊断、防制等方面已取得多项成果,其中猪气喘病弱毒株培育取得国际先进水平,为“八五”国家攻关科技项目成果,“九五”以来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大型猪场推广应用愈8000万头以上,免疫效果显著。 null本疫苗采用168弱毒株,与稳定剂一起冻干而成。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和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申报,经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委员会审查通过,2006年3月14日被批准为国家二类新兽药[证号:(2007)新兽药证字10号]。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的研制是三代研究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null 1.猪支原体肺炎168株分离于1979年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168号二花脸猪,经3次克隆化培养,无细胞培养340代次,人工致弱为弱毒菌株,何正礼、金洪效、邵国青等三代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室与临床试验,证明168株安全性稳定,同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null2.通过基因特征的研究完成了168弱毒株的生物标记,邵国青等(1998)以SDS-PAGE比较168弱毒株与强毒株及模式株蛋白组成的差异,以脉冲场电泳检测弱毒株染色体的分子量,同时克隆了168株P46基因,通过测序分析和RAPD试验,探讨弱毒株的变异规律。 null结果表明,经过漫长的致弱过程,猪肺炎支原体的毒力基因发生了改变,168弱毒株具有其独特、稳定的基因特征,通过分子基因手段标记的“猪肺炎支原克隆致弱株”于2000年2月5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14276.4)。 null3.独特的无细胞培养技术最终克服了支原体疫苗的生产瓶颈。支原体的培养难度很高,乳兔肺组织苗不可避免地含有较多杂蛋白,而其它同类疫苗多需要采用浓缩手段才能达到所需抗原滴度。1974年金洪效研究员等以变通的Switzer氏培养基(KM2)分离到猪肺炎支原体,在当时被多方采用。 null这种无细胞的培养技术经多次改变和改进,形成了目前所采用的江苏Ⅱ号(KM2)培养基,该培养基适用于支原体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并使168株与同类疫苗相比之下具有高纯度、高滴度、低价格的特点。与其它灭活苗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具体见表二。 null人工主动免疫基本常识: 产生抗体时间: 群体免疫力:一般说来群体保护率在80%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群体稳定不发病。 80%是在实验室免疫后强毒攻毒80%得到保护不发病,而不是说在生产中免疫后仍然有20%的猪发病.表二 灭活苗与弱毒苗比较分析表二 灭活苗与弱毒苗比较分析null2.2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的作用机理与免疫机理 2.2.1 作用机理——占位效应 无论是强毒疫苗株还是弱毒疫苗株都只能粘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等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入组织和血液。 null仔猪在出生后5-7天还不会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活疫苗弱毒株通过肺内注射直接到达肺泡黏膜表面,在肺泡细胞表面形成优势占位,借助黏膜蛋白等营养物质大量繁殖,最终占据肺泡表面所有可占用的空间(大约需1-2周时间),这个过程同时伴随机体发生局部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null此时,如果仔猪再次吸入感染肺炎支原体野毒,肺泡表面已缺乏可占据的空位,同时被抗体中和、淋巴细胞吞噬或衰竭而死,从而大大减少气喘病的发生机率。 null 2.2.2免疫机理 支原体的免疫反应可以分为三种,即体液免疫(循环抗体)、局部黏膜免疫(分泌型IgA)以及细胞免疫。疫苗通过肌肉注射,也可产生较高的循环抗体水平。 null但从有效防治气喘病的角度来说,仅有较高的循环抗体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靶器官如呼吸道和肺部进行重点免疫保护,因为循环抗体很难有效到达这些靶器官,所以还必须依赖针对靶器官的局部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经研究证明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能同时刺激产生三种免疫效应,有效预防猪的气喘病。 null2.3科学合理免疫接种 2.3.1目前尚未发现气喘病的种猪场 一般引进国外种猪的新建场和长期进行自繁自养、严格管理的净化场无气喘病发生,此类猪场预防猪气喘病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弱毒苗的免疫,配合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卫生措施,具体程序为: null猪气喘病的免疫主要以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为主,应用弱毒株免疫接种途径必须是肺内注射,其他部位免疫效果不确实或无效。null种母猪、种公猪进行右侧肺内注射免疫,仔猪5-15日龄右侧肺内注射免疫。 通过长期监测、免疫、隔离、消毒和及时治疗、淘汰保持健康场的净化。 坚决贯彻“自繁自育”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null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0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和气喘症状,确认无猪气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null平时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做好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及消毒工作,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通风。从外地引进病猪或带菌猪是引起大部分猪场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坚决执行“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是阻止病猪或带菌猪进入猪场(群)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猪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null2.3.2已经感染猪喘气病,有必要疫苗接种。 即使已经感染,猪喘气病疫苗也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IgA以防止菌体附着,T淋巴球可以杀死(不活化)已经附着在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的猪肺炎支原体,将呼吸道纤毛的损害降到最低,使纤毛在没有病原体的破坏下,可以加快复原的速度。 null因此兽医和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检出早期病猪,一听咳嗽,特别注意在夜间、清晨打扫猪舍,喂食和运动时,猪只有无咳嗽、喷嚏现象;二查呼吸,在猪群休息时注意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null确定病猪及早挑出集中隔离饲养,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并消毒处理,待临床症状消除,停药5-7后及时进行疫苗注射,这是防止扩散、迅速控制本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隔离饲养还包括对种母猪实行单圈饲养,做到“母猪互不见面,小猪不窜圈”。断奶仔猪按窝集中育肥,同时提倡多点饲养方式。 null2.3.3及时对从集市购买的苗猪或架子猪进行接种 从集市购买的苗猪或架子猪,临诊上如无咳嗽,又无气喘症状,体温正常(40℃以下),可以立即进行右侧肋间肺内注射疫苗1ml。在爆发此病猪场,未发病的棚舍,进行紧急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 null 2.3.4采取右侧肺内注射接种。 临床上先后试验过肌肉、静脉、皮下、皮内、腹腔、乳腺内、足下、滴鼻、喷雾、气管等均未见有好的免疫保护率;“苏气”穴位作免疫接种,即肺内免疫途径取得实效,肺脏是猪气喘病的靶器官,肺内免疫途径对猪气喘病免疫力建立是一个突破性进展。 null猪气喘病的免疫主要以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为主,应用弱毒株免疫接种途径必须是肺内注射,其他部位免疫效果不确实或无效。null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将疫苗溶解,用12号短针头与金属注射器或连续注射枪,注射部位为肩胛骨后缘(中上部)2、3肋间间隙。吸取疫苗的针头用后每窝更换,防止针头带菌或沾污。免疫猪右侧肋间隙肺内注射1头份(0.5-1.0毫升),溶解疫苗在2小时内用完。 nullnull注射方法的实物图注射方法的实物图null 2.3.5 设计合理免疫程序   每年8--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1次,新生仔猪猪只在未感染肺炎支原体强毒的时候免疫该活疫苗效果较好,建议5-15日龄时仔猪免疫1头份(0.5-1.0ml), null如因某些原因(如支原体强阳性猪场或免疫不确实等)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定的,可以在60-8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两周开始产生免疫力,一个月抗同群感染,两个月抗强毒攻击,免疫期9个月以上。 null2.3.6 客观评价免疫效果 (1)168无细胞培养弱毒株,免疫效果较好,有80%的保护率,即在实验室免疫后强毒攻毒80%得到保护不发病。群体免疫力:一般说来群体保护率在80%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群体稳定不发病。 null(2)免疫后临床症状(咳嗽指数)减轻,成活率提高;肺部病变面积减少;平均日增重增加;饲料报酬改善。 一个饲养场如果饲养环境改善,饲养水平提高,连续注射疫苗3年,可以控制猪气喘病。 null3)利用药物培育健康猪群,利用康复母猪不带菌也不排菌的原理,各种抗生素治疗本病,使得病猪治愈康复。选择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采用人工授精,产仔连续2窝以上;仔猪从哺乳期到架子猪都未出现气喘症状,通过疫苗注射,仔猪亦未发现气喘病的病变,可以定为健康猪群。 null(4)消毒卫生,科学饲养。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本病的发生和病猪恢复健康有密切关系。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猪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饱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驱除蚊蝇,饲喂全价饲料。 3讨论与小结3讨论与小结3.1 168无细胞培养弱毒株免疫效力坚强而持久,只需正确接种1次,便可在2周内产生保护力,1个月抗同群感染,2个月抗强毒或野毒感染,免疫期可达9个月;明显降低发病率,对猪场控制和净化猪喘气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null3.2通过肺内注射,药物能在气管、支气管表面产生局部黏膜抗体IgA,建立免疫屏障,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原从呼吸道侵入,提高免疫效果。null因采用获国家专利的猪肺炎支原体克隆致弱株及无细胞培养技术,疫苗纯度高,安全性好,不必担心散毒的危险。其实我国的猪场基本上都是阳性猪场,同时通过在猪身上回归传递4-5代实验, 没有毒力返强的危险 。null3.3相对进口灭活疫苗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长期使用中会给养殖场创造出更高经济效益。 null3.4应用弱毒苗生长成绩能明显上升,因为支原体只能黏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等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入组织和血液,仔猪在出生早期(5-7天)尚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强毒之前,通过肺内 注射接种弱毒活疫苗,null呼吸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呼吸畅通,能及时输送氧气原料,新陈代谢加强了。同时减少咳嗽、气喘运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5--7日龄免疫是否受母源抗体影响?5--7日龄免疫是否受母源抗体影响?母源抗体很低,很难检测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想通过免疫母猪,用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目前看来不太可能 康复猪对强毒感染有抵抗力,但是这种免疫力与血清IgG相关性不大,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免疫母猪呢?null3.5 接种时需采用肺内注射,使用疫苗配套的专用注射针头,从肺脏所处位置的中间部位的肋间隙垂直进针注射(无操作经验者可按右侧肩胛骨后缘沿中轴线向后2-3肋间,垂直进针是指入针方向与猪体皮肤之间的角度为90°),每只小猪换一个针头,至少一窝仔猪一针头使用时按瓶签注射头份,null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注射0.5-1毫升。免疫前后1-2周禁用抗支原体的药物(如土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和饲料和添加剂。null3.6有些学者提出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循环抗体水平来判断支原体弱毒苗防疫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样检测手段存在缺陷,因为真正能控制支原体从呼吸道感染的应该是粘膜抗体,而循环抗体对控制支原体感染作用不大。当然通过肺内注射,在产生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同时也产生体液免疫,因此接种疫苗一定时间后也应检出循环抗体。null至于粘膜抗体检测方法正在研究,即将问世,不久将服务规模化猪场喘气病控制,至于剖解可见肺部有病理变化,肉样或虾样变化,是由于肺部负担过重,局部组织机化结果,多种原因豆可导致这样结果,肺炎支原体控制再好,也仅减轻病理变化,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null3.7在免疫过程中注意事项 A、用药要合理,注射疫苗期间不得使用土霉素、支原净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B、保定要温柔,疫苗一定要注入肺内,注射在肌肉内无免疫效果。nullC、部位要准确,肩胛骨后缘二三根肋骨之间。 D、消毒要彻底,注射部位和注射针头要消毒。 E、注射要迅速,针头进入肺以后要迅速注射,熟练掌握使用。5总 结5总 结猪气喘病弱毒冻干苗具有以下特征 免疫力坚强、持久。正确接种1次,2周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抗同群感染,2个月抗强毒攻击,免疫期9个月。 明显降低发病率,对猪场控制和净化猪喘气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null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加快。当然,注射中偶尔发现个别猪或个别窝仔猪在注射疫苗30分钟内出现呼吸急促或呕吐等过敏反应,可立即帮助猪做扩胸运动。 在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为了达到最佳稀释和免疫效果,使用前应将稀释液放在温水中预热至30℃左右(不得高于37℃),再进行疫苗稀释。 null通过肺内注射,药物能在气管、支气管表面产生局部黏膜抗体IgA,建立免疫屏障,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原从呼吸道侵入,提高免疫效果。 因是弱毒苗,有人担心存在散毒的危险。其实我国的猪场基本上都是该病阳性猪场。另一方面通过在猪身上回归传递4-5代实验, 没有毒力返强的危险 。null 谢谢!
/
本文档为【当前规模化猪场猪气喘病发生特点及防制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