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讲义(PPT 83页)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讲义(PPT 83页)

2020-12-08 83页 ppt 2MB 5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千与千寻

十年从业经验,高级工程师

举报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讲义(PPT 83页)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党委组织部杨梅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党...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讲义(PPT 83页)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党委组织部杨梅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党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理想是风帆,是灯塔,引领社会进步。社会理想:是人们或社会团体(如国家、政党乃至整个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社会面貌的设想和期望。建立理想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的追求。共产党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1)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私有制。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按劳分配。劳动产生价值论。(我们现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2)没有商品和货币,消除剥削。(3)没有阶级,国家正在走向消亡。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时期)(1)消除三大差别(脑体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社会分工不存在,一个人可以从事所有工种。(2)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劳动成了人本身的第一需要。劳动不是负担,是娱乐。(3)社会财富极其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获得彻底解放。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前进动力  △共产主义理想是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社会,也并非出于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更重要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诸如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阶级冲突与斗争的极大缓和等等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纲领,就是为建立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斯大林:1936年,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1952年,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探索1956年1月,毛泽东在知识分子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后来,他又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的盲目乐观情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60年代党的思想“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1979年叶剑英在纪念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1.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模式。2.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反复斗争。以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演变为例,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130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86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到1871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220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来看,生产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展开,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大“初级的阶段”,强调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初级发展阶段”,把初级阶段同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相联系,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上展开分析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1.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十二届六中全会1987年党的十三大:全面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1992年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并指出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历史阶段。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十五大十六大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十八大十七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而只是它的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这两者缺一不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总概括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十三大)3)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经济运行4)是由文收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现代化进程又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过程和科技发达的过程来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科教水平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人民生活从贫困经过温饱、小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充分体现的过程。------富裕程度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文化不仅总体落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的地区同时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平衡的基础上,由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发展较慢的地区,逐步实现相对平衡,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过程。----地区差别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曾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动荡、停滞和缓慢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体制上存在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推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改革进程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这里说的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说的是整个初级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精神文明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是从世界历史比较中和从中国历史发展中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担当的历史任务。曾经对古代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目标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具体说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五个方面:时代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理论依据历史前提实践依据国情基础(1)历史依据——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确立之时的生产力起点很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2)国情依据——我国至今还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表现在:总体上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生产力水平低、层次多、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大、科教文落后、生活水平低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经济体制不成熟,政治体制不健全封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3)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机械化--工业化--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知识经济赶上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均差距更大)赶上发达国家,达到中等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4)实践依据——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新经济政策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1939年宣布开始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21大赫鲁晓夫宣布社会主义已取得彻底胜利1961年22大赫鲁晓夫宣布用20年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降温苏只是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2年安得罗波夫“苏联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5)理论依据——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跳跃实现现代化有机遇,但也需要几十年时间建设49年56年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100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全面的概括。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点·“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三位一体的宏伟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简明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实践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简明概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大特点。“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部分:党的最高纲领是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最近目标,又称基本纲领;党在当前的最低纲领是建设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1998年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七位,但人均只有750美元,居世界第149位。2000年,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同时我国还有1/4的人口达不到小康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少,劳动生产率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少。2013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中国排89名。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这种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满足。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不同省市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自然、人文等各方面条件存在差别,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别。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以及小康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0%,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八大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创造了建设这项伟大工程的许多新鲜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期,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来抓,就是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度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保证,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
本文档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讲义(PPT 83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