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21-12-25 4页 doc 2MB 16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sunny半世烟雨

资深安全员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LTPAGEICS65.020.99B2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719.1~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Environmentalimpacttestingof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719.1-2003前言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LTPAGEICS65.020.99B2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719.1~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Environmentalimpacttestingof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719.1-2003前言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T719的第1部分。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本部分为首次发布。NY/T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1范围NY/T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方法。NY/T719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及杂草在农田中竞争能力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T719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3要求3.1试验材料转基因大豆品种、受体大豆品种、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上述材料的质量应达到GB4404.2中不低于二级大豆种子的要求。3.2资料记录3.2.1试验地名称与位置试验地的名称、地址、经纬度或全球地理定位系统(GPS)地标。绘制小区示意图。3.2.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排灌情况、土壤覆盖物等内容。描述试验地近三年种植情况。3.2.3试验地周围生态类型3.2.3.1自然生态类型记录与农业生态类型地区的距离及周边植被情况。NY/T719.1-20033.2.3.2农业生态类型记录试验地周围的主要栽培作物及其他植被情况,以及当地大豆田常见病、虫、草害的名称及危害情况。3.2.4 气象资料记录试验期间试验地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积温,以ºC表示)的资料。记录影响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3.3试验安全控制措施3.3.1隔离条件试验地四周有100m以上非大豆作物为隔离带,或100m范围内与其它大豆花期相隔30d以上。3.3.2隔离措施种植非豆科植物作为隔离带。面积较小的试验地设围栏。设专人监管。3.3.3试验过程的试验过程中如发生试验材料被盗、被毁等意外事故,应立即报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法处理。3.3.4试验后的材料处理转基因大豆材料应单收、单贮,由专人运输和保管。试验结束后,除需要保留的材料外,剩余的试验材料一律焚毁。3.3.5试验结束后试验地的监管保留试验地的边界标记。当年和第二年不再种植大豆,由专人负责监管,及时拔除并销毁转基因大豆自生苗。4试验方法4.1竞争性4.1.1试验实验地为农田生态类型,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以上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4m×4m。4.1.2播种播种方式分为地表撒播和正常播种。播种密度分为低密度(正常密度减半)和高密度(正常密度加倍)播种。分期播种4次,适宜季节和非适宜季节各2次。每种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的播种面积为2m×2m。4.1.3管理播种后不进行任何栽培管理。4.1.4调查和记录NY/T719.1-2003分别于大豆种植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各调查1次,调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杂草种类、株数,杂草相对覆盖度;大豆株数,株高(抽取最高的10株),覆盖率。播种后每2周随机抽取10株调查1次大豆复叶的动态变化。4.1.5结果分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普通栽培大豆的出苗率、成苗率的差异,及其与杂草在覆盖率和株高等方面的差异。4.2转基因大豆对常规除草剂的耐性(适用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4.2.1试验设计以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为对照,在温室中进行盆栽,不少于3次重复。选用当地大豆生产常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1~2种(兼除单、双子叶杂草的可选1种,否则选2种)及目标除草剂,按推荐用量、加倍用量用药,设清水对照。4.2.2播种播种深度3㎝~4㎝。盆钵直径不小于20cm,播种密度300粒/m2。4.2.3管理播种后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管理。4.2.4调查和记录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4周调查和记录成苗率、植株高度(选取最高的5株)、药害症状(选取药害症状最轻的5株)。药害症状分级见附录A。4.2.5结果表述受害率按下列公式计算。X=Σ(N×S/T×M)×100式中:X—受害率,单位为百分率(%);N—同级受害株数;S—级别数;T—总株数;M—最高级别。4.2.6结果分析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对常规除草剂耐性的差异。NY/T719.1-20034.3自生苗产生率4.3.1试验设计按4.1.1给出的细节。在竞争性试验的同一块田中进行。当年不收获种子,在入冬前调查落粒数,在下一年观察转基因大豆产生自生苗的比例。调查总面积不小于200m2。4.3.2管理不加任何管理措施。4.3.3调查和记录调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出苗率(大豆出苗旺盛期)、成苗率(始苗期1个月后)。4.3.4自生苗的验证对自生苗进行生物测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是否为转基因大豆。4.3.5结果表述单位面积的自生苗出苗数和成苗数按公式(1)计算。X=N1/A1………………………………(1)式中:X-单位面积出苗数,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N1—出苗总数,单位为株;A1—调查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率按公式(2)计算。X=n2/N2………………………………(2)式中:X-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率,单位为百分数(%);n2—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数,单位为株;N2—自生苗的总数,单位为株。成苗数按公式(3)计算。X=N3/A3………………………………(3)式中:X-单位面积成苗数,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N3—总成苗数,单位为株;A3—调查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转基因大豆自生苗产生率按公式(4)计算。NY/T719.1-2003X=n4/N4………………………………(4)式中:X-转基因大豆自生苗产生率,单位为百分数(%);n4—转基因大豆检出数,单位为株;N4—检测植株总数,单位为株。4.4繁育系数4.4.1试验设计按4.1.1给出的细节。4.4.2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播种后,不加任何其他管理措施。4.4.3调查和记录记录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的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单株粒数。4.4.4结果分析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的始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的差异。4.5种子自然延续能力4.5.1试验设计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种子每20粒分别盛装于小尼龙网袋中,各12袋,分别置于网室地表和网室地下20cm。4次重复。试验从当地正常收获期开始。4.5.2种子发芽率检测按GB/T3543.4规定的方法进行。4.5.3调查和记录记录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未发芽种子和新鲜不发芽种子。4.5.4结果分析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在不同时期发芽率的差异。4.6 种子落粒性4.6.1试验设计按4.1.1给出的细节。4.6.2栽培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播种后,不加任何其他管理措施。NY/T719.1-20034.6.3调查和记录随机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处理的10个植株,在大豆生理成熟后开始,观察供试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落粒数。每7d观察1次,共观察3次。计算落粒率。记录植株总粒数、已落粒数。4.6.4结果表述落粒率按公式(5)计算。X=n5/N5………………………………(5)式中:X—落粒率,单位百分数(%);n5—每株落粒数;N5—每株总粒数。4.6.5结果分析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落粒性的差异。附录A(规范性附录)除草剂药害症状分级标准表A1除草剂药害症状标准药害级别症状描述0级与清水对照生长一致1级株高、叶色略与对照不同2级植株略显畸型、株高低于对照3级植株明显矮化、茎杆增粗、叶片略显增厚且颜色加深或叶片变黄4级植株停止生长,畸形严重、僵苗或整张叶片枯黄死亡,植株萎蔫5级植株死亡ICS65.020.99B2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719.2—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Environmentalimpacttestingof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Part2:testingtheecologicalriskofgeneflow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 布NY/T719.2-2003前言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T719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本部分为首次发布。NY/T719.2-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1范围NY/T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方法。NY/T719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普通栽培大豆的流散率以及基因流散距离和频率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T719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NY/T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NY/T719的本部分。3.1基因流散所有的英汉专业词典中都将geneflow为“基因流(动)”geneflow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向普通栽培大豆或相关野生种自然转移的行为。3.2流散率outcrossingrate转基因大豆与普通栽培大豆或相关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的比率。4要求按NY/T719.1-2003中第3章的要求。NY/T719.2-20035试验方法5.1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及栽培大豆不同基因型流散率5.1.1试验设计单行相间种植,按对比法顺序排列,受体材料不少于10个。小区面积不少于10m2,4次重复,东西向、南北向各2次重复。5.1.2播种播种深度3cm~4cm。每平方米播种10g~12g。5.1.3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管理。5.1.4调查和记录调查并记录出苗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5.1.5检测将收获的非转基因材料种子(每处理不少于1000粒)在温室或田间种植,出苗后进行生物学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记录含有外源基因的植株数。5.1.6结果表述流散率按公式(1)计算。PN100……………………(1)T式中:P—流散率,单位为百分数(%);N—检测的含有外源基因的植株数,单位为株;T—播种后出苗总数,单位为株。5.1.7结果分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及普通栽培大豆不同基因型流散率的差异。5.2基因流散距离和频率的检测5.2.1试验设计采用角度大于90o的扇形,扇形口位于上风口,扇形半径30m~50m,不设重复。面积约2000~3500m2。转基因大豆种植在扇形口,其他材料种植于扇形脊。用转基因大豆为授粉者,半径不小于2m,选择非转基因普通栽培大豆为接受花粉者。5.2.2播种NY/T719.2-2003播种深度3cm~4cm。。每平方米播种10g~12g。5.2.3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管理。5.2.4调查方法在成熟期以扇行口为起点,按距离梯度1m、2m、5m、10m、20m和50m收获非转基因大豆种子,每个距离取样不少于1000粒种子。5.2.5检测方法收获后的种子当年在温室条件下或次年在田间种植,出苗后进行生物学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记录含有外源基因的植株数。5.2.6结果表述  计算基因流散距离和频率。流散率结果计算见公式(1)。ICS65.020.99B2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Environmentalimpacttestingof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Part3:testingtheeffectsonbiodiversity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 布NY/T719.3-2003前言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T719的第3部分。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本部分为首次发布。NY/T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1范围NY/T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方法。NY/T719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及大豆根瘤菌影响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T719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NY/T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3要求按NY/T719.1-2003中第3章的要求。4试验方法4.1试验设计小区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间设有2m宽隔离带,小区面积不小于150m2,4次重复。处理1转基因大豆不喷施农药;处理2受体大豆不喷施农药;处理3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不喷施农药;处理4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喷施农药。NY/T719.3-20034.2播种播种深度3cm~4cm。每平方米播种10g~12g。4.3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管理。4.4调查和记录4.4.1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4.4.1.1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从出苗到成熟,每10d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大豆上、中、下3个叶位的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所处的发育阶段。在调查时应包括:——害虫:粉虱、蚜虫、蓟马、螨类、斜纹夜蛾、豆天蛾等;——捕食性昆虫:蜘蛛、瓢虫、草蛉、花蝽、猎蝽;——拟寄生昆虫:赤眼蜂(成虫阶段)。吸虫器调查法:在大豆齐苗后V3-V5调查第1次,以后在R1和R5期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用吸虫器由下往上吸取10株大豆(全株)及其地面上的节肢动物。样品用75%乙醇溶液浸泡,带回室内整理和分类鉴定。4.4.1.2调查和记录记录节肢动物粉虱、蚜虫、蓟马、螨类、斜纹夜蛾、豆天蛾、蜘蛛、瓢虫、草蛉、花蝽、猎蝽、赤眼蜂等的发生种类和数量。4.4.2对大豆主要病害的影响4.4.2.1调查方法病毒病:在大豆苗期、鼓粒期各调查1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霜霉病:在大豆出苗后30d、始花期、鼓粒期各调查1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孢囊线虫病:在大豆出苗后V3-V5期调查1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4.4.2.2记录记录大豆田病毒病、霜霉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株数、发病级别和调查总株数。按分级标准调查植株发病程度,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示。分级标准见规范性附录B,C,D。4.4.2.3结果表述发病率按公式(1)计算。NY/T719.3-2003D=N1/T1……………………………(1)式中:D—发病率,单位为百分数(%);N1—发病植株数,单位为株;T1—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病情指数按公式(2)计算。I=∑(N2×R)/[T2×M]……………………………(2)式中:I—病情指数,单位为百分数(%);N2—各级发病植株数,单位为株;R—发病等级;T2-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M-分级的最高级别。4.4.3对大豆根瘤菌的影响4.4.3.1调查方法在大豆收获期,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4.4.3.2记录统计单株大豆全根系根瘤数。4.5结果分析用方差分析法比较转基因大豆与其它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及大豆根瘤菌影响的差异。NY/T719.3-2003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级标准表A1大豆花叶病毒病分级标准病情级别症状描述0级植株正常,无症状1级植株正常,叶平展,呈轻花叶或黄花斑驳(无脉枯)2级植株基本正常,花叶,斑驳花叶,卷叶花叶3级植株略矮,皱缩花叶4级植株矮化,叶片畸形皱缩,系统脉枯或枯斑,芽枯表A2大豆霜霉病分级标准病情级别症状描述0级无病斑或其他感染标志1级有少数局限型病斑,小点状,直径1mm以下;病斑约占叶面积1%以下2级散生不规则形褪绿病斑,直径2mm左右,病斑约占叶面积1%~5%3级病斑扩展,直径3mm~4mm,病斑约占叶面积6%~20%4级扩展型病斑,直径4mm以上,病斑约占叶面积21%~50%5级扩展型病斑,病斑约占叶面积51%表A3大豆孢囊线虫病分级标准病情级别每株孢囊数0级根系无孢囊1级0.1~3.0个3级3.1~10.0个5级10.1~30.0个7级30~100个9级100个以上
/
本文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