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

2021-09-19 18页 doc 349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春祥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TheponywasrevisedinJanuary202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凌云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2009年3月10日印发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修、制定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对DL/T499—1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DL/T499—1992规程实施以来的经验,结...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
TheponywasrevisedinJanuary202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凌云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2009年3月10日印发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修、制定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对DL/T499—1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DL/T499—1992规程实施以来的经验,结合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践,从适应农村电网发展和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出发,依据现行的各有关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原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本规程共分十二章和附录部分。对原1、2、3、4、5、6、7、11、12、13章的有关部分作了修改补充,其中对涉及农电管理体制的章节,按农电体制改革后的现状及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要求,依据有关供用电法规进行了修改;对有关技术标准、装置规范,本着逐步提高农网装备、运行水平的指导思想,依据现行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增加了对保护功能、范围的描述,对三级保护的动作值、时间配合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第8章低压电力电缆部分。对原第8章室内外配线,第9章照明与生活用电,第10章电动机及附属装置部分,根据征求各方面意见,认为其内容属用电户内部装置要求,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部《民用建筑电气规范》)均有明确规定,应遵照其执行,不在本规程中列入。本标准生效之日同时代替DL/T499—199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附录P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江苏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原固均、张莲瑛、蒋明其、邹建中、张政、窦建华、崔学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TOC\o"1-3"\h\z\uHYPERLINK1范围-1-HYPERLINK2引用标准-1-HYPERLINK3低压电力网-2-HYPERLINK3.1低压电力网的构成-2-HYPERLINK""3.2配电变压器的装置要求-2-HYPERLINK3.3供电半径和电压质量-4-HYPERLINK3.4低压电力网接地方式及装置要求-4-HYPERLINK\l"_Toc223930189"3.5电气接线要求-7-HYPERLINK4配电装置-8-HYPERLINK4.1一般要求-8-HYPERLINK4.2配电箱PA-8-HYPERLINK4.3配电室-9-HYPERLINK4.4配电屏及母线-10-HYPERLINK5剩余电流保护PAGEREF_Toc223930195\h-16-HYPERLINK5.1保护范围-16-HYPERLINK5.2一般要求-17-HYPERLINK5.3保护方式-17-HYPERLINK5.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18-HYPERLINK5.5额定剩余动作电流-18-HYPERLINK5.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断时间-19-HYPERLINK5.7各级保护的技术参数各级保护的技术参数如表14所示。-20-HYPERLINK5.8检测-20-HYPERLINK6架空电力线路-21-HYPERLINK6.1一般要求-21-HYPERLINK6.2导线-21-HYPERLINK6.3绝缘子-24-HYPERLINK6.4横担及铁附件-24-HYPERLINK6.5导线排列、挡距及线间距离-25-HYPERLINK6.6电杆、拉线和基础-25-HYPERLINK\l""6.7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27-HYPERLINK7地埋电力线路-30-HYPERLINK7.1一般要求-30-HYPERLINK\l"_Toc223930214"7.2地埋线-30-HYPERLINK7.3敷设-30-HYPERLINK7.4接线箱-31-HYPERLINK7.5填埋PAGER-32-HYPERLINK8低压电力电缆-32-HYPERLINK8.1农村低压电力电缆选用要求-32-HYPERLINK8.2电缆路径PAGEREF_Toc2-32-HYPERLINK8.3电缆敷设-33-HYPERLINK9接户与进户装置-35-HYPERLINK9.1接户线、进户线的确定\h-35-HYPERLINK9.2计量装置-36-HYPERLINK9.3接户线、进户线装置要求-36-HYPERLINK10无功补偿-37-HYPERLINK10.1一般要求-37-HYPERLINK10.2补偿容量-38-HYPERLINK10.3就地补偿装置应符合JB7115标准的规定-39-HYPERLINK10.4安装-42-HYPERLINK11接地与防雷-42-HYPERLINK11.1工作接地-42-HYPERLINK11.2保护接地-43-HYPERLINK11.3接保护中性线-43-HYPERLINK11.4接地电阻-43-HYPERLINK\l"_Toc"11.5接地体和保护接地线-44-HYPERLINK11.6接地装置的连接-46-HYPERLINK11.7接地装置形式及其计算电阻(工频)-47-HYPERLINK11.8防雷保护-48-HYPERLINK12临时用电-48-HYPERLINK附录A(标准的附录)-49-HYPERLINK\l"_Toc223930242"录B(标准的附录)-50-HYPERLINK附录C(标准的附录)-51-HYPERLINK附录D(标准的附录)-54-HYPERLINK附录E(标准的附录)-56-HYPERLINK附录F(标准的附录)-56-HYPERLINK附录G(标准的附录)-58-HYPERLINK附录H(提示的附录)P-60-HYPERLINK附录I(提示的附录)-60-HYPERLINK附录J(提示的附录)-64-HYPERLINK附录K(提示的附录)PAGEREF_To-65-HYPERLINK附录L(提示的附录)-65-HYPERLINK附录M(提示的附录)-66-HYPERLINK附录N(提示的附录)4\h-66-HYPERLINK附录O(提示的附录)-67-HYPERLINK附录P(提示的附录)-7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低压电力网的基本技术要求,适用于380V及以下农村电力网的设计、安装、运行及检修。对用电有特殊要求的农村电力用户应执行其他相关标准。各级电力管理部门从事农电的工作人员、电力企业从事农电的工作人员、农村电力网中用户单位的电气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执行本标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l2527—1990《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l3955—19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50173—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及验收规范》GB4623—19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6829—19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T6915—1986《高原电力电容器》GB/T773—1993《低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T1386.1—1997《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绝缘子》GB/T16934—1997《电能计量柜》GB/T6916—1997《湿热带电力电容器》GB/T1179一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17886.1—1999《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非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一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GB/T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J63—1990《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149—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JB2171—8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农用直埋铝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JB7113—93《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JB7115—93《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供电营业》1996年10月8日3低压电力网3.1低压电力网的构成自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或直配发电机母线,经由监测、控制、保护、计量等电器至各用户受电设备的380V及以下供用电系统组成低压电力网。3.2配电变压器的装置要求3.2.1农村公用配电变压器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建设与改造,配电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低损耗变压器,变压器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靠近负荷中心;避开易爆、易燃、污秽严重及地势低洼地带;高压进线、低压出线方便;便于施工、运行维护。3.2.2正常环境下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柱上安装或屋顶式安装,新建或改造的非临时用电配电变压器不宜采用露天落地安装方式。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可采用箱式变压器。3.2.3柱上安装或屋顶安装的配电变压器,其底座距地面不应小于2,5m。3.2.4安装在室外的落地配电变压器,四周应设置安全围栏,围栏高度不低于1.8m,栏条间净距不大于0.1m,围栏距变压器的外廓净距不应小于0.8m,各侧悬挂“有电危险,严禁入内”的警告牌。变压器底座基础应高于当地最大洪水位,但不得低于0.3m。3.2.5安装在室内的配电变压器,室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变压器外廓距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图1变压器负荷率小于1允许过负荷时间和倍数表1可燃油油浸变压器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变压器容量(kVA)100~10001250及以上变压器外廓与后壁、侧壁净距(mm)600800变压器外廓与门净距(mm)80010003.2.6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农村电力发展规划选定,一般按5年考虑。若电力发展规划不明确或实施的可能性波动很大,则可依当年的用电情况按下式确定:S=RsP式中S——配电变压器在计划年限内(5年)所需容量(kVA);P——一年内最高用电负荷(kW);Rs——容载比,一般取1.5~2。3.2.7配电变压器应在铭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运行。油浸式变压器运行中的顶层油温不得高于95℃,温升不得超过55K。3.2.8配电变压器连接组别宜采用为Y,yn0或D,yn11。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应尽量平衡,不得仅用一相或两相供电。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对于连接组别为D,yn11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40%。3.2.9配电变压器的昼夜负荷率小于1的情况下,可在高峰负荷时允许有适量的过负荷,过负荷的倍数和允许的持续时间可参照图1的曲线确定。配电变压器各相负荷不平衡时,按如下两式确定过负荷电流:++≤IU、IV、IW≤1.3IW式中IU、IV、IW——U、V、W相负荷电流;IN——低压侧额定电流。3.3供电半径和电压质量3.3.1低压电力网的布局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一般采用放射形供电,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500m,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表2确定。表2受电设备容量密度与供电半径参考值。受电设备容量密度(Kw/km2)<200200~400400~1000~1000块状(平地)0.7-1.0<0.7<0.50.4带状(山地)0.8~1.5<0.7<0.5—3.3.2供电电压偏差应满足的要求:380V为土7%;220V为-10%~+7%。对电压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供电电压的偏差值由供用电双方在中确定。注:供电电压系指供电部门与用户产权分界处的电压,或由供用电合同所规定的电能计量点处的电压。3.4低压电力网接地方式及装置要求3.4.1农村低压电力网宜采用TT系统,城镇、电力用户宜采用TN—C系统;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IT系统。同一低压电力网中不应采用两种保护接地方式。3.4.2T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E)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连的接地极上,如图2所示。3.4.3TN—C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如图3所示。3.4.4I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E)单独地接至接地极上,如图4所示。3.4.5采用TT系统时应满足的要求:a)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b)为防止中性线机械断线,其截面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表3按机械强度要求中性与相线的配合载面(mm2)相线截面S中性线截面S0S≤16S1635S/2c)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包括:——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必要时),其动作电流应满足第5,5.1条的要求;——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应满足以下条件:ReIop≤Ulim式中Re——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Ulim——通称电压极限(V),在正常情况下可按50V(交流有效值)考虑;Iop——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电流(A),应满足5.5.2的要求。d)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e)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3,4.6采用TN—C系统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为了保证在故障时保护中性线的电位尽可能保持接近大地电位,保护中性线应均匀分配地重复接地,如果条件许可,宜在每一接户线、引接线处接地。b)用户端应装设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其动作电流按5.5.2的要求确定。c)保护装置的特性和导线截面必须这样选择:当供电网内相线与保护中性线或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发生阻抗可忽略不计的故障时,则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为了满足本项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ZSCIop≤U0式中ZSC——故障回路阻抗(Ω);Iop——保证在表4所列时间内保护装置动作电流(A);U0——对地标称电压(V)。表4最大接触电压持续时间最大切断时间t(s)预期的接触电压(交流有效值)(V)最大切断时间(s)预期的接触电压(交流有效值)(V)5l0.55075900.20.10.05110150220d)保护中性线的截面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值。e)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应装设过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f)保护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3.4.7采用IT系统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b)网络内的带电导体严禁直接接地。c)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很小,切断供电不是绝对必要时,则应装设能发出接地故障音响或灯光信号的报警装置,而且必须具有两相在不同地点发生接地故障的保护措施。d)各相对地应有良好的绝缘水平,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从各相测得的泄漏电流(交流有效值)应小于30mA。e)不得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配出中性线作220V单相供电。f)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和各出线回路终端的相线均应装设高压击穿熔断器。3.5电气接线要求3.5.1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气接线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装设电能计量装置;b)变压器容量在100kVA以上者,宜装设电流表及电压表;c)低压进线和出线应装设有明显断开点的开关;d)低压进线和出线应装设自动断路器或熔断器。3.5.2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中性线、保护中性线。4配电装置4.1一般要求4.1.1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按下列规定设置配电室或配电箱:a)宜设置配电室的配电变压器:1)周围环境污秽严重的地方;2)容量较大、出线回路较多而不宜采用配电箱的;3)供电给重要用户需经常监视运行的。b)除4.1.1a)所述以外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可设置配电箱。c)排灌专用变压器的配电装置可安装于机泵房内。4.1.2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装设的计收电费的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GBJ63标准和《供电营业规则》的规定。4.1.3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电室或配电箱应靠近变压器,其距离不宜超过10m。4.2配电箱4.2.1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配电箱,应满足以下要求:a)配电箱的外壳应采用不小于2.0mm厚的冷轧钢板制作并进行防锈蚀处理,有条件也可采用不小于1.5mm厚的不锈钢等材料制作;b)配电箱外壳的防护等级(参见附录A),应根据安装场所的环境确定。户外型配电箱应采取防止外部异物插入触及带电导体的措施;c)配电箱的防触电保护类别(参见附录H)应为Ⅰ类或Ⅱ类;d)箱内安装的电器,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型产品;e)箱内各电器件之间以及它们对外壳的距离,应能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以及操作所需的间隔;f)配电箱的进出引线,应采用具有绝缘护套的绝缘电线或电缆,穿越箱壳时加套管保护。4.2.2室外配电箱应牢固地安装在支架或基础上,箱底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0m,并采取防止攀登的措施。4.2.3室内配电箱可落地安装,也可暗装或明装于墙壁上。落地安装的基础应高出地面50~100mm。暗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4m;明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2m。4.3配电室4.3.1配电室进出引线可架空明敷或暗敷,明敷设宜采用耐气候型电缆或聚氯乙烯绝缘电线,暗敷设宜采用电缆或农用直埋塑料绝缘护套电线,敷设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a)架空明敷耐气候型绝缘电线时,其电线支架不应小于40mm×40mm×4mm角钢,穿墙时,绝缘电线应套保护管。出线的室外应做滴水弯,滴水弯最低点距离地面不应小于2.5m。b)采用农用直埋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时,应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小于0.8m处敷设,引上线在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0.8m的部位应有套管保护。c)采用低压电缆作进出线时,应符合第8章低压电力电缆的规定。4.3.2配电室进出引线的导体截面应按允许载流量选择。主进回路按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1.3倍计算,引出线按该回路的计算负荷选择。4.3.3配电室一般可采用砖、石结构,屋顶应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增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部分不应低于三级。4.3.4配电室内应留有维护通道:固定式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1.5m;固定式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2.0m;屏后和屏侧维护通道为1.Om,有困难时可减为0.8m。4.3.5配电室的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应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门应向外开启;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4.4配电屏及母线4.4.1配电屏宜采用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并应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4.4.2配电屏出厂时应附有如下的图和资料:a)本屏一次系统图、仪表接线图、控制回路二次接线图及相对应的端子编号图;b)本屏装设的电器元件表,表内应注明生产厂家、型号规格。4.4.3配电屏的各电器、仪表、端子排等均应标明编号、名称、路别(或用途)及操作位置。4.4.4配电屏应牢固地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型钢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屏体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4.4.5配电屏内二次回路的配线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电流回路截面不小于2.5mm2,其他回路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导线。配线应整齐、美观、绝缘良好、中间无接头。4.4.6配电屏内安装的低压电器应排列整齐。4.4.7控制开关应垂直安装,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开关的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一般为1.2~1.5m;侧面操作的手柄距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不宜小于200mm。4.4.8控制两个独立电源的开关应装有可靠的机械和电气闭锁装置。4.4.9母线宜采用矩形硬裸铝母线或铜母线,截面应满足允许载流量、热稳定和动稳定的要求。支持母线的金属构件、螺栓等均应镀锌,母线安装时接触面应保持洁净,螺栓紧固后接触面紧密,各螺栓受力均匀。母线相序排列应符合表5的规定(面向配电屏)。母线应按下列规定涂漆相色:U相为黄色,V相为绿色,W相为红色,中性线为淡蓝色,保护中性线为黄和绿双色。表5母线的相序排列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U上左远W下右近V中中中N、PEN最下最右最近注:1.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可不按本表规定;2.N线或PEN线如果不在相线附近并行安装,其位置可不按本表规定。室内配电装置的母线应满足如下安全距离:带电体至接地部分:20mm;不同相的带电体之间:20mm;无遮栏裸母线至地面:屏前通道为2.5m,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母线之间水平距离为1875mm;与电器连接处不同相裸母线最小净距离为12mm。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铜与铜连接时,室外高温且潮湿或对母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必须搪锡,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b)铝与铝连接时,可采用搭接,搭接时应净洁表面并涂以导电膏;c)铜与铝连接时,在干燥的室内,铜导体应搪锡,室外或较潮湿的室内应使用铜铝过渡板,铜端应搪锡。相同布置的主母线、分支母线、引下线及设备连接线应一致,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硬母线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母线应矫正平直,切断面应平整。b)矩形母线的搭接连接,应符合表6的规定。c)母线弯曲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见图5)。1)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大于0.25L,但不得小于50mm;2)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50mm;3)矩形母线应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着的折皱,母线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7的规定;4)多片母线的弯曲度应一致。d)矩形母线采用螺栓固定搭接时,连接处距支柱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小于50mm;上片母线端头与下片母线平弯开始处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见图6。表6矩形母线搭接要求搭接形式类别序号连接尺寸(mm)钻孔要求螺栓规格b1b2aφ(mm)个数直线连接l125125b1或b2214M202100100b1或b2174M1638080b1或b2134M1246363b1或b21l4M1055050b1或b294M864545b1或b294M8直线连接7404080132M12831.531.563112M10925255092M8垂直连接10125125214M2011125100—80174M161212563134M1213100100~80174M16148080~63134M12156363~50114M1016505094M817454594M8垂直连接1812550~40172M161910063~40172M16208063~40152M142l6350—40132M12225045~40112M10236331.5~25112M10245031.5~2592M8垂直连接2512531.5~25601l2M102610031.5~255092M8278031.5~255092M8续表6搭接形式类别序号连接尺寸(mm)钻孔要求螺栓规格b1b2口φ(mm)个数垂直连接284040~31.5131M12294025111M103031.531.5~251l1M1031252291M8表7母线最小弯曲半径(R)值母线种类弯曲方式母线断面尺寸最小弯曲半径铜铝钢矩形母线平弯50mm×5mm及其以下125mm×lOmm及其以下2a2a2a2.5a2a2a立弯50mm×5mm及其以下125mm×10mm及其以下1b1.5b1.5b2b0.5b1be)母线扭转90°时,其扭转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5倍,见图7。母线接头螺孔的直径宜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应垂直,螺孔间中心距离的误差不超过土0.5mm。母线的接触面加工必须平整、无氧化膜。经加工后其截面减少值:铜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5%。4.5控制与保护4.5.1配电室(箱)进、出线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额定电压、频率应与系统电压、频率相符,并应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4.5.2配电室(箱)的进线控制电器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3倍选择;出线控制电器按正常最大负荷电流选择。手动开断正常负荷电流的,应能可靠地开断1.5倍的最大负荷电流;开断短路电流的,应能可靠地切断安装处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4.5.3熔断器和熔体的额定电流应按下列要求选择: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一般取额定电流的1.5倍,熔体的额定电流应按变压器允许的过负荷倍数和熔断器的特性确定。b)出线回路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总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熔体的额定电流按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选择,并应躲过正常的尖峰电流,可参照下式选取。对于综合性负荷回路:IN≥Imax·st(∑Imax-Imax·N)对于照明回路:IN≥Km∑Imax式中IN——熔体额定电流(A);Imax·st——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Imax——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A);Imax·N——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Km——熔体选择系数,白炽灯、荧光灯Km取1,高压汞灯、钠灯Km取1.5。c)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应满足下式:Ioc>式中Kop:——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A);Imin·k——安装处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有效值)(A)。d)熔断器的灵敏度应满足下式:Imin·K>KopIN式中Kop--熔体动作系数,一般取4;Imix·k——被保护线段的最小短路电流(A),对于TT、TN—C系统为单相短路电流,对于IT系统为两相短路电流;IN——熔体额定电流(A)。4.5.4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自动断路器应具有长延时和瞬时动作的性能,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应按下列要求选择:a)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一股为控制电器额定电流的5或10倍;b)长延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可根据变压器低压侧允许的过负荷电流确定。4.5.5出线回路自动断路器脱扣器的动作电流比上一级脱扣器的动作电流至少应低一个级差。a)瞬时脱扣器,应躲过回路中短时出现的尖峰负荷。对于综合性负荷回路:Iop≥Krel(Imax·st+∑Imax-Imax·N)对于照明回路:Iop≥Kc∑Imax式中Iop——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A);Krel——可靠系数,取1.2;Imax·st——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Imax——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A);Imax·N——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Kc——照明计算系数,取6。b)长延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可按回路最大负荷电流的1.1倍确定。4.5.6选出的自动断路器应作如下校验:a)自动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应大于安装处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b)自动断路器灵敏度应满足下式要求:Imin≥KopIop式中Imin——被保护线段的最小短路电流(A),对于TT、TN—C系统,为单相短路电流,对于IT系统为两相短路电流;Iop——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A);Kop——动作系数,取1.5。注:一般单相短路电流较小,很难满足要求,可用长延时脱扣器作后备保护。c)长延时脱扣器在3倍动作电流时,其可返回时间应大于回路中出现的尖峰负荷持续的时间。5剩余电流保护5.1保护范围5.1.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是防止因低压电网剩余电流造成故障危害的有效技术措施,低压电网剩余电流保护一般采用剩余电流总保护(中级保护)和末级保护的多级保护方式。a)剩余电流总保护和中级保护的范围是及时切除低压电网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上断线接地等产生较大剩余电流的故障。b)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于用户受电端,其保护的范围是防止用户内部绝缘破坏、发生人身间接接触触电等剩余电流所造成的事故,对直接接触触电,仅作为基本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5.1.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被保护范围内相一相、相一零间引起的触电危险,保护器不起保护作用。5.2一般要求5.2.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必须选用符合GB6829标准,并经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合格的产品。5.2.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场所的周围空气温度,最高为+40℃,最低为一5℃,海拔不超过2000m,对于高海拔及寒冷地区,以及周围空气温度高于+40‘C低于一5℃运行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与制造厂家协商制定。5.2.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场所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并注意防潮、防尘、防震动和避免日晒。5.2.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强电流电线和电磁器件,避免磁场干扰。5.3保护方式5.3.1采用TT系统方式运行的,应装设剩余电流总保护和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5.3.2剩余电流总保护方式有:安装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线上;安装在电源进线回路上;安装在各条配电出线回路上。5.3.3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可根据网络分布情况装设在分支配电箱的电源线上。5.3.4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可装在接户或动力配电箱内,也可装在用户室内的进户线上。5.3.5TT系统中的移动式电器、携带式电器、临时用电设备、手持电动器具,应装设剩余电流末级保护(Ⅱ类和Ⅲ类电器除外)。5.3.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后应自动开断电源,对开断电源会造成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用户,其装置方式按GBl3955规定执行。5.3.7剩余电流保护方式,可根据实际运行需要进行选定。5.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5.4.1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及三相动力电源的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宜采用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或过负荷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断路器,当采用组合式保护器时,宜采用带分励脱扣的低压断路器。5.4.2单相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应选用剩余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为主的剩余电流断路器。5.4.3剩余电流断路器、组合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源控制开关,其通断能力应能可靠地开断安装处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5.4.4组合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为穿心式时,其穿越的主回路导线宜并拢,并注意防止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平衡磁通引起的误动作。5.4.5组合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外接控制回路的电线,应采用单股铜芯绝缘电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5.4.6单独安装的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组合式保护器的剩余电流断电器,宜安装在配电盘的正面便于操作的位置。5.5额定剩余动作电流5.5.1剩余电流总保护在躲过农村低压电网正常剩余电流情况下,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尽量选小,以兼顾人身间接接触触电保护和设备的安全。剩余电流总保护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宜为固定分档可调,其最大值可参照表8确定。表8剩余电流总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mA)电网剩余电流情况非阴雨季节阴雨季节剩余电流较小的电网50200剩余电流较大的电网100300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主要特性参数见附录B。5.5.2农村低压电网选用二级保护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可参照表9确定。表9二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mA)二级保护总保护末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100~200≤30①①家用电器、固定安装电器、移动式电器、携带式电器及临时用电设备为30mA;手持式电动器具为10mA;特别潮湿的场所为6mA(常用低压电器技术数据参见附录J)。5.5.3农村低压电网选用三级保护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可参照表10确定。表10三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mA)三级保护总保护中级保护末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200~30060~100≤30①①家用电器、固定安装电器、移动式电器及临时用电设备为30mA;手持式电动器具为10mA;特别潮湿的场所为6mA(常用低压电器技术数据参见附录J)。5.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断时间5.6.1快速动作型保护器,其最大分断时间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快速动作型保护器分断时间IΔn①(A)In②(A)最大分断时间(s)I△n2I△n5I△n≥0.03任何值0.20.10.04只适用不小于40③0.20.15①I△n为额定剩余动作电流。②In为保护器额定电流。③为组合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包括断路器的断开时间)。5.6.2农村低压电网选用二级保护时,为确保保护器动作的选择性,总保护必须选用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分断时间与末级保护的分断时间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二级保护的最大分断时间(s)二级保护总保护末级保护最大分断时间O.3≤5.6.3农村低压电网选用三级保护时,为确保保护器动作的选择性,总保护和中级保护必须选用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相互间的配合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三级保护的最大分断时间(s)三级保护总保护中级保护末级保护最大分断时间0.50.3≤注: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延时时间的级差为0.2s。5.7各级保护的技术参数各级保护的技术参数如表14所示。表14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分断时间表三级保护总保护中级保护末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mA)200~30060~100≤30最大分断时间(s)0.50.3≤5.8检测5.8.1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的农村低压电网,其剩余电流不应大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50%。5.8.2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动机及其他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n。5.8.3装设在进户线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室内配线的绝缘电阻,晴天不宜小于0.5Mn;雨天不宜小于0.08Mn。5.8.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后应进行如下检测:a)带负荷分、合开关3次,不得误动作;b)用试验按钮试跳3次,应正确动作;c)各相用1kn左右试验电阻或40W~60W灯泡接地试跳3次,应正确动作。6架空电力线路6.1一般要求6.1.1计算负荷:应结合农村电力发展规划确定,一般可按5年考虑。6.1.2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b)路径短,跨越、转角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c)应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易燃、易爆物的场院和仓库。6.1.3线路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选出的气象条件与典型气象区接近时,一般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典型气象区参见附录J)。6.1.4当采用架空绝缘电线时,其气象条件应按DL/T601标准的规定进行校核。6.1.5线路设计要考虑地区污染和大气污染情况(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参见附录K)。6.2导线6.2.1农村低压电力网应采用符合GB/T1179标准规定的导线。禁止使用单股、破股(拆股)线和铁线。居民密集的村镇可采用符合GB12527标准规定的架空绝缘电线(参见附录C),但应满足6.1.4规定的条件。6.2.2铝绞线、钢芯铝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架空绝缘电线不应小于3.0。强度安全系数K可用下式表示:K≥σ/σmax式中σ——导线的抗拉强度(N/mm2);σmax——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N/mm2)。6.2.3选择导线截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见图8;b)线路末端的电压偏差应符合3.3.2的规定;c)按允许电压损耗校核时: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损耗不大于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V、380V)的7%;d)导线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应大于导线的允许载流量;e)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线的最小截面为25mm2,也可采用不小于16mm2的钢芯铝绞线;f)TT系统的中性线和TN—C系统的保护中性线,其截面应按允许载流量和保护装置的要求选定,但不应小于3.4.5中表3的规定。单相供电的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相同。6.2.4施放导线时,应采取防止导线损伤的措施,并应进行外观检查:铝绞线、钢芯铝绞线表面不得有腐蚀的斑点、松股、断股及硬伤的现象。架空绝缘电线:表面不得有气泡、鼓肚、砂眼、露芯、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6.2.5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线有硬弯或钢芯铝绞线钢芯断一股时应剪断重接,接续应满足下列要求:a)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宜采用压接管;b)架空绝缘电线:芯线采用圆形压接管;外层绝缘恢复宜采用热收缩管;c)导线接续前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及被连接部分导线的表面,并在导线表面涂一层导电膏后再行压接。6.2.6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一个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0.5m,不同规格、不同金属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6.2.7铝绞线在同一截面处不同的损伤面积应按下列要求处理:a)损伤截面占总截面5%~10%时,应用同金属单股线绑扎,单股线直径应不小于2mm,绑扎长度不应小于100mm。b)损伤截面占总截面10%~20%时,应用同金属单股线绑扎,单股线直径应不小于2mm,绑扎长度不应小于:1)LJ—35型及以下:140mm;2)LJ—95型及以下:280mm;3)LJ—185型及以下:340mm。c)损伤截面积超过20%或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应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应采用压接管重新接续。6.2.8钢芯铝绞线在同一截面处不同的损伤面积,应按GB50173标准的规定要求处理;架空绝缘导线在同一截面处不同的损伤面积应按DL/T602标准的规定要求处理。6.2.9架空绝缘电线的绝缘层操作时,应用耐气候型号的自粘性橡胶带至少缠绕5层作绝缘补强。架空绝缘电线施放后,用500V兆欧表摇测1min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应不低于0.5MΩ。导线的设计弧垂,各地可根据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或按所选定的气象条件计算确定。考虑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架线时应将铝绞线和绝缘铝绞线的设计弧垂减少20%,钢芯铝绞线设计弧垂减少12%。挡距内的各相弧垂应一致,相差不应大于50mm。同一挡距内,同层的导线截面不同时,导线弧垂应以最小截面的弧垂确定。常用导线结构及技术指标见附录D。6.3绝缘子6.3.1架空导线应采用与线路额定电压相适应的绝缘子固定,其规格根据导线截面大小选定。6.3.2绝缘子应采用符合GB/T773、GB/T1386.1标准的电瓷产品。6.3.3直线杆一般采用针式绝缘子或蝶式绝缘子,耐张杆采用蝶式或线轴式绝缘子,也可采用悬式绝缘子。中性线、保护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同的绝缘子。6.3.4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清污并作外观检查,抽测率不少于5%。a)绝缘子的铁脚与瓷件应结合紧密,铁脚镀锌良好,瓷釉表面光滑、无裂纹、缺釉、破损等缺陷。b)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20MΩ。6.4横担及铁附件6.4.1线路横担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或其他先进的防腐措施。镀锌铁横担具体规格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直线杆采用角钢时:50mm×50mm×5mm;承力杆采用角钢时:2根50mm×50mm×5mm。6.4.2单横担的组装位置,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横担组装应平整,端部上、下和左右斜扭不得大于20mm。6.4.3用螺栓连接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b)螺母紧好后,露出的螺杆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两个;c)螺栓穿人方向:顺线路者从电源侧穿人;横线路者面向受电侧由左向右穿入;垂直地面者由下向上穿人。6.5导线排列、挡距及线间距离6.5.1导线一般采用水平排列,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不应高于相线,如线路附近有建筑物,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宜靠近建筑物侧。同一供电区导线的排列相序应统一。路灯线不应高于其他相线、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6.5.2线路挡距,一般采用下列数值:a)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集镇和村庄为40~50m;田间为40~60m;b)架空绝缘电线:一般为30~40m,最大不应超过50m。6.5.3导线水平线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a)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挡距50m及以下为0.4m;挡距50—60m为0.45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距离,不应小于0.5m。b)架空绝缘电线:挡距40m及以下为0.3m;挡距40~50m为0.35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距为0.4m。6.5.4低压线路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时,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直线杆:1.2m;分支和转角杆:1.0m。6.5.5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得同杆架设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他线路。低压线路与弱电线路同杆架设时电力线路应敷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最低导线与弱电线路的最高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m。6.5.6同杆架设的低压多回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直线杆为0.6m;分支杆、转角杆为0.3m。6.5.7线路导线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导线与拉线、电杆间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50mm。6.6电杆、拉线和基础6.6.1电杆宜采用符合GB4623标准规定的定型产品,杆长宜为8m,梢径为150mm。6.6.2混凝土电杆的最大使用弯矩,不应大于混凝土电杆的标准检验弯矩(参见附录E)。6.6.3各类电杆的运行工况,应计算下列工况的荷载:a)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b)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c)最低温度、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终端杆)。6.6.4混凝土电杆组立前应作如下检查:a)电杆表面应光滑,无混凝土脱落、露筋、跑浆等缺陷;b)平放地面检查时,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裂纹、龟裂、水纹不在此限;c)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d)电杆的端部应用混凝土密封。6.6.5电杆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及负荷条件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杆长的1/6。电杆的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直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终端杆为2.0。6.6.6电杆组立后(未架线),杆位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大于50mm。6.6.7架线后,杆身倾斜:直线杆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转角杆应向外倾斜;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6.6.8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6.6.9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担下不大于0.3m处。拉线与电杆夹角为45°,若受地形限制,不应小于30°。跨越道路(非公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5m,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截面不应小于25mm2。拉线的底把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热镀锌圆钢制成的拉线棒,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露出地面0.5~0.7m。拉线盘需具有一定抗弯强度,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其规格不应小于150mm×250mm×500mm。拉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电杆的倾覆力矩确定,其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直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杆、终端杆为2.0。穿越和接近导线的电杆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应保证在拉线绝缘子以下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拉紧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拉线坑、杆坑的回填土,应每填0.3m夯实一次,最后培起高出地面0,3m的防沉土台,在拉线和电杆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应设保护桩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6.7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6.7.1导线对地面和交叉跨越物的垂直距离,应按导线最大弧垂计算;对平行物的水平距离,应按导线最大风偏计算,并计及导线的初伸长和设计、施工误差。6.7.2裸导线对地面、水面、建筑物及树木间的最小垂直和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集镇、村庄(垂直):6m;b)田间(垂直):5m;c)交通困难的地区(垂直):4m;d)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垂直):3m;e)步行不能达到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垂直):1m;f)通航河流的常年高水位(垂直):6m;g)通航河流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垂直):1m;h)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垂直):5m;i)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J)建筑物(垂直):2.5m;k)建筑物(水平):1m;l)树木(垂直和水平):1.25m。6.7.3架空绝缘电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集镇、村庄居住区(垂直):6m;b)非居住区(垂直):5m;c)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垂直):5m;d)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e)建筑物(垂直):2m;f)建筑物(水平):0.2m;g)街道行道树(垂直):0.2m;h)街道行道树(水平):0.5m。6.7.4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电力线路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电力线路电杆应尽量靠近交叉点但不应小于对弱电线路的倒杆距离。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以及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与一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不小于45°;b)与二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不小于30°;c)与弱电线路的距离(垂直、水平)为1m。弱电线路等级参见附录L。6.7.5低压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时,应符合表15的要求。表15架空电力线路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接近时的基本要求编号项目一二三四五六铁路道路通航河流弱电线路电力线路(kV)标准轨距窄轨一、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主要次要一、二级三级1.0以下6~1035—110154~220330特殊管道铁索道1导线最小
/
本文档为【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国标正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