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2018-09-18 3页 doc 404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9289

暂无简介

举报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2月TOC\o"1-5"\h\z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工作程序和内容55.1基本程序55.2策划和准备55.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75.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9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25.6隐患排查治理136持续改进16附录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17HYPERLINK\l"bookmark7"\o"CurrentDocument"附录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18HYPERLINK\l"bookm...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2月TOC\o"1-5"\h\z1总则12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工作程序和内容55.1基本程序55.2策划和准备55.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75.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9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25.6隐患排查治理136持续改进16附录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17HYPERLINK\l"bookmark7"\o"CurrentDocument"附录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18HYPERLINK\l"bookmark10"\o"CurrentDocument"附录C常见事故原因20HYPERLINK\l"bookmark13"\o"CurrentDocument"附录D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21HYPERLINK\l"bookmark16"\o"CurrentDocument"附录E常用风险评估方法22HYPERLINK\l"bookmark19"\o"CurrentDocument"附录F安全风险判别指标23HYPERLINK\l"bookmark22"\o"CurrentDocument"附录G风险矩阵24附录H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25HYPERLINK\l"bookmark25"\o"CurrentDocument"附录I安全风险管控清单271总则1.1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本指南。1.2本指南规定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1.3全省各行业领域应根据本指南制定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0002.4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Z158工作场所职业并危害警示标识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AQ/T3046化工企业定虽风险评价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3.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4安全风险评估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5固有风险在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前存在的安全风险。3.6残余风险在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安全风险。3.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理控制资源、管理控制能力及管理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理控制层级的风险管理控制方式。3.8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3.9三种时态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是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指准备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3.10三种状态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即设备、系统故障或参数发生偏离的情况;紧急状态,即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4基本规定4.1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双重预防工作,构建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4.2企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是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投入;企业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落实。4.3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4.4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以下工作成果:——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4.5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和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和一体化。5工作程序和内容5.1基本程序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流程见附录A。5.2策划和准备5.2.1工作机构5.2.1.1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5.2.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5.2.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5.2.1.4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5.2.2人员培训5.2.2.1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5.2.2.2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5.2.2.3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5.2.2.4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5.2.3资料收集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相关风险管理资料。5.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5.3.1危险源辨识5.3.1.1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5.3.1.2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5.3.1.3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H的能H源或拥有能H的能虽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虽源、能虽载体及事故类别见附录Bo5.3.1.4生产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5.3.1.5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能虽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能虽或危险物质的能虽;——能虽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意外释放的能虽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5.3.1.6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附录C。7/29——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常见的异常和紧急状态见附录D。——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5.3.1.7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5.3.1.8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结合GB6441给出的事故类型确定安全风险类别。5.3.1.9建立危险源清单,清单项目至少应包括责任部「P、班组/岗位、生产区域、生产设施、能虽源或能虽载体等内容。5.3.2安全风险评估5.3.2.1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E。5.3.2.2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分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前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5.3.2.3行业已经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未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也可参考附录F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采用附录G风险矩阵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鼓励企业采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5.3.2.4小微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安全风险评估。5.3.3确定安全风险等级5.3.3.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5.3.3.2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5.3.3.3所选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5.3.3.4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以最高的风险等级作为该网格的风险等级。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分别形成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的四色分布图,图例见附录H。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应用简洁文字予以说明。如技术可行,企业可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5.3.3.5对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品运输等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5.3.3.6企业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汇总、登记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5.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5.4.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重大安全风险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专项管控。——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和降低风险。5.4.2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4.3企业应结合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5.4.4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责任部门、作业班组、场所部位、生产设施、能虽源或能虽载体、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残余风险等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举例见附录I。5.4.5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5.4.5.1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具备条件的企业,应立即制定安全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间,落实资金,将风险降低到一般风险及以下;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计划,采取有效防控措施。5.4.5.2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5.4.5.3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低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5.4.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固有风险为重大风险;——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各行业领域确定的其他重点管控对象。5.4.7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制定重大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5.4.8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分布图。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与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5.4.9企业应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和分析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查找规划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全过程管控。5.4.10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中的危险源,依据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至少应包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5.5.1企业应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安全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5.5.2企业应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于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可采用设备风险告知牌和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等形式进行安全风险公告警小。5.6隐患排查治理5.6.1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5.6.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5.6.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5.6.4制定隐患排查计划5.6.4.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5.6.4.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5.6.5实施隐患排查5.6.5.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清单。5.6.5.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6.5.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5.6.5.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5.6.5.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5.6.6隐患治理5.6.6.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5.6.6.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5.6.6.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5.6.6.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5.6.7隐患治理验收5.6.7.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5.6.7.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5.6.8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5.6.9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5.6.10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6持续改进6.1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6.2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组织机构发生变化;——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附录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动态评估、持续改进图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附录B常见的能虽源、能虽载体及事故类型表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能量载体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F、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卜、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2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4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局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水8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10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11冒顶片帮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顶板、两帮围岩12透水地下水、地表水13放炮炸药14火药爆炸炸药15瓦斯爆炸瓦斯16锅炉爆炸锅炉蒸汽17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气和粉尘19中毒和窒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母有害物质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能量载体20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雷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物、人体附录C常见事故原因表C常见事故原因序号类型事故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作业前前联系确认不到位;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之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备或工具布局1可题;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叩、安全市、安全帽、安全毒等缺少或有缺8臼,其他。3不良环境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舌L;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境温度、湿度不当;其他。4管理缺陷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附录D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表D生产设施常见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监测参数偏离正常值;试生产阶段;异常开车、停车设备带病作业;临时性变更工艺;事故排放;其他。监测参数严重超过限值;危险物质大量泄漏;紧急停车;设备事故;压力管道和容器破裂;停水停电(需要连续供水和供电);其他。附录E常用风险评估方法表E常用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评估目的适用范围定性/止电可提供的评估结果事故原因频率/概率事故后果风险分级安全检查表法危害分析、安全等级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头脑风暴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情景分析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危害分析、风险等级项目的初期阶段、维修、改扩建、变更定性提供不能提供提供事故树分析法事故原因、事故概率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止电提供提供不能概率分级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故障原因、影响程度、风险等级设备设施系统定性提供提供提供事故后果分级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偏离原因、后果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复杂工艺系统定性提供提供提供事故后果分级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不能提供提供提供作业活动风险评估法风险等级作业活动提供提供提供提供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等级作业活动不能提供提供提供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人员失误人员行为止电提供提供不能不能危险度评价法风险等级装置单兀和设备止电不能不能不能提供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止电不能不能提供提供ICI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止电不能不能提供提供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止电不能不能提供提供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事故后果区域及设施止电不能提供提供提供附录F安全风险判另U指标表F-1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计算指标损失参数单位预期损失人死亡M1人重伤M2人经济损失经济损失S万兀预期总损失SUM=M1/3+M2/10+S/1000表F-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判定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判定依据ISU降10n死亡人员超过9人或5vSUMV10mKSUMK5wSUMV1V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小于100万表F-3事故发生可能性计算指标释义分级可能性等级等级值类似风险事故发生概率Q1国内同类风险引发事故的发生频次过去2年内发生过1次A9过去5年内发生过1次B7过去10年内发生过1次C5过去10年以上发生过1次D3过去从未发生过E1企业安全管理水平Q2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评判依据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A9局于60分B7高于70分C5局于80分D3局于90分E1风险评估单元是否存在隐患Q3以风险评估单元存在隐患里为依据存在特别重大安全隐患,需立即停产A9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立即采取措施整改B7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制定临时措施,限期整改C5存在一般安全隐患,限期整改D3无安全隐患E1Q=Q1+Q2+Q3表F-4事故发生可能性判定事故发生可能性判定依据A(很有可能)21VQ<27B(较有可能)15VQ<21C(有可能)9V¥15D(较不可能)5VQ<9事故发生可能性判定依据E(基本不可能)QK5附录G风险矩阵表G风险等级判定矩阵图风险等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I(灾难)n(严重)m(较重)w(一般)V(较轻)可能性A(很有可能)重大风险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B(较有可能)重大风险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C(有可能)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D(较不可能)较大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般风险E(基本正可能)一般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附录H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图H-1固有风险分布图丙类f重大风险II较大风险]■般风险低风险图H-2残余风险分布图附录I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表I安全风险管控活单序号责任部门作业班组场所部位生产设施名称能量源或能量载体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残余风险等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234
/
本文档为【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