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

2023-04-19 8页 pdf 40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495183

暂无简介

举报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及周边)1.元谋-绿汁江断裂带(F)1该断裂北起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冕宁的牦牛山,向南经磨盘山、得力铺、昔格达、鱼鲊,顺金沙江、元谋盆地东缘至羊街、一平浪,于罗川附近进入绿汁江河谷,至易门三家厂南消失,总体走向南北,全长约410千米。该断裂为滇中中台陷与武定-石屏隆断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形成于晋宁期,经多期构造变动,对两侧中生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带地球物理场有清楚显示,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和磁异常分界线。地震测深资料表明该断裂为一条超壳深断裂。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组合形态与活动...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及周边)1.元谋-绿汁江断裂带(F)1该断裂北起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冕宁的牦牛山,向南经磨盘山、得力铺、昔格达、鱼鲊,顺金沙江、元谋盆地东缘至羊街、一平浪,于罗川附近进入绿汁江河谷,至易门三家厂南消失,总体走向南北,全长约410千米。该断裂为滇中中台陷与武定-石屏隆断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形成于晋宁期,经多期构造变动,对两侧中生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带地球物理场有清楚显示,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和磁异常分界线。地震测深资料明该断裂为一条超壳深断裂。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组合形态与活动性质等差异,可分成三段。北段(昔格达以北)分东、西两支:东支磨盘山断裂,北起于马六村,与西支斜接,向南经磨盘山、白马、马槽等,止于红石井南,长约190千米,沿断裂有多期岩浆活动,新生代以来,具左旋压扭性质,切错昔格达组(Q)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西支得力铺断1裂,北起冕宁西,南经马六村、得力铺至普威盆地,长约150千米。依据断裂上覆无构造形变的第四纪堆积物14C测龄及断层泥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其明显的新活动时间为1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中段(昔格达至一平浪),断裂线性结构较单一,长约100千米,显示挤压逆冲性质;断裂对早第四纪形成的昔格达、红格、元谋、羊街等盆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切割昔格达组(Q)地层,显着活动为15万年前,该段20世纪曾有过5次中强地震记录,1最大地震为1955年鱼鮓63/4级地震。南段(一平浪北以南)由数条分支呈束状沿绿汁江延伸,多处有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断裂带此段的东支绿汁江断裂,北起一平浪,向南经干海子、罗川、三家厂,长约100千米,控制了罗川等一系列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其中见早第四系褶皱等构造变形,反映最新活动时段为中更新世。西支罗川-大庄断裂,自一平浪北,向南经一平浪、罗川西缘,大庄至法表,长约80千米,对一平浪、大庄等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亦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下更新统构造变形显示其强烈新活动时间应为中更新世。以上表明,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研究区内为该断裂的中南段,长约200余千米。2.汤郎-易门断裂带(F)2断裂带由主干断裂与其侧旁的次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北起四川会理通安附近,向南穿过金沙江后,经汤郎、发窝、插甸、罗茨、禄丰,止于易门盆地以南。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较陡,一般在70°左右,局部达到85°。长度大于230千米。该断裂形成于晋宁运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根据断裂对地层的控制作用及其结构特征,断裂在印支期以右旋张拉运动为主,燕山期以来转变为以左旋压扭斜冲式活动。沿断裂发育宽达数十至百余米的破碎带,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碎裂岩、挤压褶曲等组成。断裂新生代以来活动较为强烈,沿断裂形成一系列新生代盆地。其中的罗茨盆地为严格受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仅5千米,盆地内沉积了厚达450余米的第三系。沿断裂还发育断错水系、断崖、断层三角面等断层地貌现象。根据罗茨盆地内洪积扇、阶地等沿盆地东缘分布的现象及断裂东侧夷平面高差达300米左右等事实,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主要表现为断裂两侧的垂直差异活动,兼有左旋水平运动特征。其活动的主要时段,罗茨以北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显着,罗茨以南中更新世前活动强烈。北段1995年曾发生过级地震,南段在断裂南端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1755年曾发生过61/2级地震。以上表明,该断裂是一条中~晚更新世断裂。研究区内该断裂长约220千米。3.普渡河断裂带(F)3该断裂带北起金沙江以北,往南顺普渡河谷经三江口,铁索桥,至沙坪坝后偏离普渡河继续南延,经款庄、散旦、沙朗、滇池西岸、剌桐关、玉溪盆地西缘,止于峨山小街附近,全长250千米。断裂自古生代以来长期控制着两侧地质构造发育,为二级构造单元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带的边界断裂构造。从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新构造活动特征分析,该断裂可分三段:北段(沙朗以北):由南北向主干断裂和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组成宽12~18千米的断裂带,于沙坪附近主干断裂分叉,东支沿普渡河展布,西支沿则里-小河塘一线发育。断裂由左阶斜列之逆冲断层组成,多被近东西向断层(因民断裂等)和北西向横断裂错切,使结构复杂化。新构造活动表现较明显,显示以左旋扭动为主的运动特征。形成一系列第四纪槽谷和小型断陷盆地、成串温泉以及断错水系地貌。经断层泥TL及石英表面结构等测年结果得知,北段强烈的活动时间为10万年前,属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该段中强震和小震活动频繁,最大震级为1985年禄劝级,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主干断裂东侧的北西向次级断裂。中段(沙朗-剌桐关):由数条近南北向正断层及北东向左阶斜列倾滑断层组成宽6~12千米的断裂带,其中多处被近东西向断层错切,使断裂结构复杂化。西山断裂为主干断裂,其强烈的垂直差异活动性,与北东向断裂的左旋倾滑活动共同控制了昆明盆地的发育。显着强烈的新活动时间距今约15万年前,为中更新世时期。南段(剌桐关以南):主要由一组北东向呈左阶斜列断裂组成宽5~10千米的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具有强烈的垂直差异活动和明显的左旋张性扭动特点。该段强烈活动时间为15万年前,属中更新世时期。玉溪盆地北与北西向玉川断裂的交汇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1761年玉溪61/4级强震。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北西向的玉川断裂。4.小江断裂带(F)4断裂带北起巧家以北,南至建水东南,全长超过400千米。断裂带形成时代较早,发育历史长,经历过多期构造活动。新构造时期以来,断裂活动表现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两侧断块垂直差异活动。地震活动强烈,为西南乃至中国大陆上一条着名的强震发生带。断裂带由多条次级剪切断层和张剪切断层组成,内部结构十发复杂。按其结构特征以及新活动程度差异,可将其大致分成北、中、南三大段,中段和南段又可细分为多条更次级的段。北段:北起巧家以北,向南经蒙姑,止于蒙姑东南,全长约50千米,总体走向355°。在北端巧家和南端蒙姑,断裂构成冲洪积台地和基岩之间的界线;在中间段,则从金沙江西岸阶地内部或基岩山地与阶地之间通过。断裂在地貌上显示清楚,有断裂槽地、断层崖等。中段:分东、西两支。东支(F)由蒙姑西向南东,经东川、功山、寻甸、4-2小新街、宜良,可一直延伸到徐家渡一带,全长约200千米,其走向由355°逐渐变化到10°左右;西支(F)由达朵北向南,经乌龙、沧溪、甸沙、杨4-1林、汤池,可一直延伸到大松棵和澄江,全长180千米,其走向0°~5°。中段东、西两支断裂大致平行向南偏西延伸,其间距15千米左右。在东、西支断裂之间,发育有北东至北北东向的前新生代断裂和褶皱,其中有些断裂也是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成为控制地貌、水系与盆地发育的重要活动构造边界,并将东、西支断裂之间的地块切割为楔状、透镜状或长条状块体。南段:东支(F)从徐家渡和宜良盆地南端继续延伸的段落,断裂带结构4-2复杂,经过的主要地点是华宁、盘溪、建水东,向南西延伸至建水东南山花一带,全长200余千米,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北东向。断裂大部分地段切割前新生界,地貌上显示为断裂槽地或谷地;对华宁、建水盆地东缘和盘溪盆地西缘有明显的控制,地貌上为断层崖。西支(F)在抚仙湖两岸的尖山西、4-1居乐等地断续出露,最南一条过江川海口、螺丝铺、雨西摆到通海六街附近,插入杞麓湖北岸隐伏,全长约80余千米,走向10°~15°;断面向西陡倾,显左旋张扭性质;断层岩带宽数十至百余米,断裂对抚仙湖、星云湖以及江川盆地东南缘有明显控制作用。该断裂新活动强烈,断错迹象在中段屡见不鲜,活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根据水系、山脊以及地质体等断错标志产生的位移量,求得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各段的平均位移速率分别为:北段毫米/年(排子山);中段西支~毫米/年(松毛棚-阳宗海),东支~8毫米/年(东川-宜良);南段西支毫米/年(居乐),东支4毫米/年(盘溪)。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活动以中段最强,南、北两段相对较弱。活动最强的中段共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0次,其中7~8级大地震3次,占整个断裂7级以上地震总数的3/4,并且均沿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巨大的地震断层。1833年发生在中段西支上的嵩明8级地震成为西南地区有史以来的最强地震,产生的地震断层长度达到126千米。中段也是断裂带上古地震期次最多的地段,经探槽揭露[10],判定为全新世古地震事件在嵩明地震破裂带上有6次,在东川地震破裂段上有5次,寻甸地震破裂段上有5次,宜良地震破裂段有4次。研究区内为该断裂带的中南段,5.曲靖-陆良断裂(F)5该断裂在地表由主干断裂-堡子上断裂和与其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8千米的断裂带。断裂带北起沾益东北的黎山附近,向南达陆良盆地东南,全长160余千米。其中主干断裂-堡子上断裂北起曲靖盆地北东的高寨以北,向南经堡子上、曲靖盆地东缘、越州盆地西缘、陆良盆地东缘,于陆良盆地南东缘交于弥勒-富源断裂,长约80余千米,总体走向南北,倾角较陡,达65°左右。沿断裂构造挤压强烈,岩层破碎,断层角砾岩呈带发育,力学性质为压扭性。该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特征明显,沿断裂附近发育有曲靖、越州、陆良等新第三纪~第四纪断陷盆地,对曲靖、陆良盆地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沿断裂断层陡崖、断层谷地、断层沟槽、断错水系等反映断裂新活动的断层地貌发育。位于断裂附近的沾益、曲靖、陆良等地历史上均有发生5级以上中强地震记载,现今~级小震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以上表明,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据沿断裂发育水系被左旋断错现象,断裂第四纪以来显以左旋水平运动为主要的特征。6.曲江断裂(F)6断裂起自峨山县城以西的安居村,向南东经峨山县城、小街、高大、曲溪,至庙碑山以东,止于小江断裂带,总体走向北40°~50°西,峨山县梅子树村以西倾向南西、倾角50°~75°,梅子树村以东倾向向北东、倾角60°~80°,为一条右旋逆冲性质的枢纽断裂,全长约110千米。该断裂在地表表现为由多条断层呈右阶或左阶雁行状或羽状排列组成的断裂带。沿断裂带构造挤压强烈,发育宽达几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破碎带,最宽处的峨山县城附近破碎带达1千米,其中糜棱岩带达500~600米。断裂自古生代开始活动,前新生代以压性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反复多期活动特点,新生代中~上新世转变为右旋走滑运动,直至现今。断裂新活动十分强烈。沿断裂现今地貌上主要表现为一条直线型沟槽状断裂谷,并发育峨山、小海洽、高大和曲溪四个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厚度达几十米至数百米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峨山盆地厚50~60米,小海洽盆地厚约525米,曲溪盆地厚约650米,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的特点。在盆地与河谷内的第四系中发育一系列晚更新世~全新世新断层。沿断裂断错水系、断错山谷、断层陡崖、断层陡坎等断错地貌十分发育。沿断裂发现有多次古地震遗迹。根据对断错水系、断错岩体等断错位移量的综合分析[11],断裂带晚更新世(10万年左右)以来的平均右旋走滑速率约为毫米/年,全新世(1万年左右)以来的平均右旋走滑率约为毫米/年。近5000年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约为毫米/年。大致以峨山为界,从活动强度看,东段略强一些。历史强震活动集中在峨山以东地段,自1517年始有地震记载至今,共发生过破坏性地震24次,其中6~级4次,7级以上3次。以1970年1月5日通海级地震最大,其震中位于断裂的枢扭部位,地震形成了长度近50千米的地震形变破裂带,最大水平错距米,垂直错距米。以上表明,该断裂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7.楚雄-建水断裂带(F)7该断裂北西起自祥云盆地东缘的下庄附近,向南东经南华、楚雄、化念、石屏、建水、蒙自、屏边,至河口以北,全长在600千米以上。从断裂带在平面上的结构特征看,大体可分为三段。化念以西称为南华-楚雄断裂带,由数条相互平行的断裂组成,其主干断裂南华-楚雄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沿断裂断错水系、断错山脊等断错地貌发育,对楚雄盆地、南华盆地的形成和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经热释光测定断裂最新活动时间为距今万年[12],断层泥石英颗粒电镜分析结果,强烈活动时段为晚更新世[12]。历史上记有1680年楚雄63/4级地震,1962年在南华普棚一带发生过级地震。化念至建水盆地东缘为断裂带中段,称为石屏-建水断裂带,主要由化念-石屏断裂与宝秀-建水断裂组成,断裂连续性好,总体走向310°~320°,倾向北东或南西,长约110千米。无论是从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程度看,还是以地震活动强度而论,均较强烈。沿断裂发育一系列断陷盆地,其中较大的有石屏盆地与建水盆地,盆地内沉积了数百米的第三系与近百米的第四系,在第四系地层中发育许多新断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达3~毫米/年[12],最大处的石屏盆地与建水盆地之间达6毫米/年左右。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断裂该段发生过10余次破坏性地震,其中6~级4次、7级2次。建水盆地以东至河口为断裂带的东段,称为蒙自-屏边断裂带,长160余千米,由数条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组成。该段历史地震活动较弱,其中第四纪有较明显活动的为建水盆地以东至蒙自盆地段。历史上发生的最强地震为1950年缅甸街53/4级。由上可知,该断裂带中段的石屏-建水断裂是一条具有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全新世活动断裂。距场地的最近距离为120千米左右。南华-楚雄断裂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8.红河断裂带(F)8为云南一条规模巨大的北西向断裂带。北起洱源北西,向南经大理、弥渡至苴力后,大致沿礼社江、元江、红河延伸,至河口延入越南,省内长约500余千米。断裂形成于晋宁运动后期,经历过多期构造活动。根据断裂的结构特征与新活动性质,以弥渡盆地东南的金宝山附近为界,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新活动强烈,以右旋水平运动及强烈垂直差异运动为特征;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2次。南段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以右旋水平运动为主要特征,沿断裂错水系、断错山脊、断层三角面、洪积扇变形等断错地貌十分发育。据前人研究[13],第四纪以来的最大右旋水平位移量达~6千米,平均水平错动速率4毫米/年;晚更新世晚期(距今2万年)以来,最大位移量为100米,平均水平位错速率为5毫米/年。沿断裂多处发现有古地震遗迹。断裂南段现今地震活动较弱,近300年来,未有破坏性地震记载。研究区内为该断裂带南段的一部分,长240余千米左右。断裂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9.寻甸-来宾铺断裂(F)9展布于乌蒙山南麓,牛栏江与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总体走向北东30?~40?。西南起于寻甸盆地东缘的河口村附近,向北东经德泽、西泽过来宾铺石丫口,止于滇黔交界附近的阿都一带。全长约180千米。断裂产生在晚古生代地层分布区,地貌上显示为一侵蚀宽谷,沿线分布有串珠状构造残山,破碎带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来宾铺附近见新第三系含炭粘土层被断错。地震活动较少,南西端寻甸盆地段曾发生1713年63/4级地震,宣威盆地北缘的断裂旁侧,中强地震较多。10.弥勒-富源断裂带(F)10该断裂带由弥勒-富源断裂(F)和弥勒-师宗断裂(F)两条主干断10-110-2裂与其间发育的若干北东或北北东走向的次级断裂组成。断裂带北东起自贵州盘县附近,向南西经云南富源、独木水库、罗平、师宗,至弥勒西南斜交于小江东支断裂带上。研究区内长约200千米,总体走向北东,倾南东,倾角较陡。该断裂为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一级大地构造造单元的边界,长期以来一直控制两侧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的发育。燕山期以前断裂主要表现出左旋张性扭动的运动特征,新生代以来表现为具右旋压性扭动的活动性质。地貌上有断崖、沟槽、谷地洼地及温泉出露,沿线零星分布有第三纪和第四纪断陷盆地,其中新第三纪地层有强烈变形和被断错,第四纪中更新世地层亦有明显变形和被切错,为断裂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表现。在弥勒盆地附近,曾有发生5级左右中强地震的记录。断裂距工程场地的最近距离约为150千米。11.南盘江断裂(F)11该断裂南西端有可能起于开远北西,向北东大致沿南盘江北岸展布,可一直延入贵州兴义附近,长250余千米。总体走向北40°~50°东,西南段倾向北西,北东段倾向南东,倾角变化较大,达45°~80°。断裂力学性质为压扭性。断裂对早第三纪盆地的发育有明显作用,并断错了下第三系。断裂第四纪以来有一定的活动显示,沿断裂断层崖、断层槽谷、断错水系等断层地貌发育。沿断裂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记载。以上表明,该断裂为一条第四纪弱活动断裂。
/
本文档为【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