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广论0024道前基础(p7 1~ 3)——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

广论0024道前基础(p7 1~ 3)——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

2019-04-06 7页 doc 21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广论0024道前基础(p7 1~ 3)——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广论》道前基础之造者殊胜-总第0024讲 造者殊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广论》道前基础之造者殊胜-总第0024讲(p7+1~+3)——解行林能海法师 后弘期,由阿底峡尊者破邪显正,广弘圣教。我们看《广论》第7页,第1行: 一是尊者破除密续行者忽略显教戒律的修行 我们看原文: 于后宏圣教,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为此善士,善为破除。 「于」西藏「后宏圣教」时期,「则有一类」修持密法的某...
广论0024道前基础(p7 1~ 3)——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
《广论》道前基础之造者殊胜-总第0024讲 造者殊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广论》道前基础之造者殊胜-总第0024讲(p7+1~+3)——解行林能海法师 后弘期,由阿底峡尊者破邪显正,广弘圣教。我们看《广论》第7页,第1行: 一是尊者破除密续行者忽略显教戒律的修行 我们看原文: 于后宏圣教,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为此善士,善为破除。 「于」西藏「后宏圣教」时期,「则有一类」修持密法的某些行者,非常狂「妄」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他们颠「倒执相续部义」,即对于密续里面的教义产生颠倒执,忽略显教的别解脱戒,喝酒娶妻,因此对「于」显「教」的「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这些邪执颠倒的行为,均「为」「此善士」(阿底峡尊者)以正理「善为破除」。 二是尊者殄灭显教行者诽谤密教非佛说等诸恶邪执 复能殄灭诸邪执着。 尊者「复能殄(tiǎn)灭」那些由于对密法的修行不了解或不通达,见显密外相、轨则等不同,产生邪见、疑惑等恶垢染,从而诽谤密法,认为密法非佛说的显教修行者的「诸邪执着」。 总之尊者善加除遣上下圣教诸恶垢秽而弘盛增广圣教 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众生。 尊者入藏后,通过著立论、为善士开显正法、整治诸恶垢染、建立显密修行仪轨、破除上下圣教邪执分别等等方法,从而高树法幢「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故」尊者的「深恩」「普遍」利益「雪山」(西藏)「一切众生」。 1 / 6 那么何谓「无倒圣教」呢? 何谓「圣教」呢?打开《广论》第8页,倒数2行:圣教者,如《般若灯广释》中云:「言圣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即薄伽梵所说至言,谓尽胜者所有善说。善知识宣讲的「无倒圣教」,一定是从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圆满无误的教授,要符合显密修行次第。学者依此教授学修后,一定能够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极大罪行自趣消灭;一定能够调伏心相续的烦恼,获得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圆满自利利他的功德,速疾解脱成就。 而阿底峡尊者所著的《道炬论》,正具有此殊胜功德。我们看《广论》第8页,第7行:「具摄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于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第8页,倒数第4行:「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依据《道炬论》而著。我们看《广论》第2页,倒数第3行:「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因此,我们现在学习的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如同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一样,是稀世摩尼宝。「其」「深恩」不仅「普遍雪山一切众生」,更是利益末法时期后世学人。我们不可不依此学,不可不照此修。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我们今生有幸得此暇满人身,遇到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千万不要「如入宝山空手而还」,放逸懈怠实在可惜。一定要倍加珍惜,精进努力地学修。 关于《道炬论》,也即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我们在这里不详细展开讲,后面学习的时候会详细讲。 为何后世显密修行者会出现「密续行者忽略显教戒律的修行,显教行者诽谤密教非佛说等诸恶邪执」呢?皆因《广论》文中所说:对圣教宝「不达、邪解、疑惑等诸恶垢染」所致。这也是圣教逐渐隐没之恶因。我们不可不慎重! 阿底峡尊者当时所破除的这些颠倒邪执,事实上,当今依然存在。为了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修过程中,尽快接受和建立道次第的修学理念,以及破除今后学修中的邪见等垢染,能够圆满无误地学修无倒圣教,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 一是概略了解阿底峡尊者建立的显密修行次第: 阿底峡尊者所著的《道炬论》,亦是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建立了显密修行的次第:此论整体三士道及止观的纲要总摄于「道前基础」,主要是论述安立三士道的次第、相互关连,及缺一不可的重要性。特别叙述了「暇满人身」与三士道是不可或缺的。以三士道而言,唯有获得暇满人身才能产生作用。暇满人身也必须具有三士道,才能显示其义益重大。 特于下士道,一切有为法剎那生灭,生命一天一天的趣向于死亡,又何时要死,时间不确定。故必须用短暂的人身精勤修学正法,以备来生获得修学大乗法的「殊胜暇满人身」。然不论进入小乘的出离心,乃至大乘菩提心,若无修学下士「念死无常」及「业果」的法要,都不可能生起。故下士道「念死无常」及「业果」,是显密大小乘最重要的基础,它贯穿了整个道次修行的始终。 接下来,由中士道生起出离心,由出离心了知解脱轮回的主因——空正见(显教小乘)。上士道由出离心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希求佛果,不仅要断烦恼障,也要断所知障,从而树立显教修行的嗢柁南。断此二障之主因——空正见(显教大乘)。又,若无显教菩提心及空正见,则任修密续如蒸沙成饭。同样,若无行持摄律仪戒——声闻别解脱戒,则无菩萨戒之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若无守持菩萨戒,亦无密乘戒,而无法获得建立密宗道次第的正法(密教大乘)。 整个道次第乃四方之道,不仅环环相扣,而且相互作用,无有下下的修行不可能有上上的成就,无有上上的学修也不可能有下下的真正证悟。因此,我辈学人必须依完整「道次第」的修学,方可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速疾成就。 二是我们在今后的修行中,要依照道次第的理念,学修无倒圣教: 《广论》第13页,第4行:「此中圣教,如《俱舍》云:「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除其教证二圣教外,别无圣教。教正法者,谓是抉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证正法者,谓是如其前抉择时,所抉择已而起修行。」此中「教」,即是抉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证」,即是如其「教」抉择时,所抉择已而起修行。所以「教」为因,「证」为果。「故彼二种,成为因果」。此「教」,即是论述如何建立修心的正见。由此正见调心,次依大小乘之轨则而获得「证」功德。因此,能否获得「证」功德,完全依赖于你学修的「教」理是否能让你获得正见。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学修过程中,一定要依「教」修「证」,应该「如跑马时,先示其马所应跑地,既示定已,应向彼跑。」,千万不要像《广论》当中提到的「若所示地是此跑处而向余跑者,定成笑事」那样。 那么,依三士道道次第的教授来修证我们心相续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三士道中共下士、共中士的「共」字,以及上士道的共因,那就是「菩提心」。 此中道理,如《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卷十三,第859页,第5行:「道次有总语,大乘法为重要,大乘人尤为重要。如修法人无大乘心,不得大乘功德。」大乘须分二来说明。1)大乘法。包括大乘经典及论著、大乘菩萨戒。2)补特伽罗。即具菩提心之行者。此论说明「大乘法」是很重要,但如果无有有情去弘扬、学修大乘教法,则会染上「不达、邪解、疑惑等诸恶垢染」,使「圣教宝」——大乘法逐渐隐没消失。 然而弘扬学修大乘法的有情,必须具有菩提心。若无菩提心,怎么修大乘显教的法也是得不到大乘法的功德。此《略论释》接着又云:「今人徒知大乘法殊胜,尤其金刚乘殊胜,所修的法为最高峰,而能修法人为最低下,是不可能。」此意是,要获得大乘金刚乘的成就,虽然必须依着金刚乘的法来修,但若不具大乘显教的菩提心及空正见,怎么修也无法获得金刚乘的成就。 《略论释》接着又云:「而菩提心又源于出离心,无出离心而欲得菩提心功德,为不可能」。菩提心源于出离心,若无出离心任修何法,皆不可能生起菩提心及空性见。因为,出离心是见到被业及烦恼束缚而不能自主之行苦,此苦因来自萨迦耶见——人我执。所以,要断人我执必须修学无我空正见。然若进一步思惟,今生及生生世世的母亲,皆被行苦束缚而不自主地轮回,乃至堕落三恶道,为了救度如母有情,誓愿成佛而发菩提心。所以若无出离心,则由空性而解脱乃至发菩提心,皆无法生起。 《略论释》又云:「出离心又源于下士道畏恶趣苦,皈依心等,如无此心,欲得出离心功德为不可能」。此说:若不畏惧恶趣苦而行皈依守五戒十善,仅为此世除苦引乐造恶,又怎能生起出离心呢? 我们的修行次第不能颠倒错乱,要依教依理按三士道的道次第学修「无倒圣教」。只有依道次第的学修,才能破除学修过程中「不通达、邪见、疑惑」的错误知见。特别要在三士道共下士、共中士的「共」,以及上士道的共因——菩提心上下功夫。一开始学习就要在正确的因上下功夫,圆满大乘之因,建立正确的知见,努力学修。 总之,我们一定要清楚「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教」为因,「证」为果,「故彼二种,成为因果」的道理。有些学生,对念诵、持咒非常感兴趣,不喜欢学习教理,认为念诵、持咒才是修,学习教理不是修;有些人专门学习教理,却不把学到的教理用于调心实修;更可怕的是法境外照,成了「教油子」。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哪怕是学一句一偈都要用来实修,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千万不要偏离了「智者欢喜道」。 学生问:佛陀也曾经说过:「佛弟子非禅即诵」,难道念诵还错了吗?难道没有加持力吗? 师答:佛陀也曾经说过:「佛弟子非禅即诵」。但这个「禅」,不是两腿一盘就说为禅;这个「诵」,也不是嘴皮子上的念诵。关键是要用心,要依着教理去思维、观修。 很多人不学习教理,只是天天念诵、持咒,认为每天完成念诵的数量就是在修。假若你不是在心识上对治烦恼,没生起出离心、大乘显教的菩提心、空正见,任你喊破喉咙天天念诵,任你所持的咒上千万、上亿万,以此想获得金刚乘的成就,如蒸沙欲成饭般不可能实现。最多只是种个善根而已。 我们说念诵的功德利益非常大,尤其密法的修持更是注重念诵。但是必须具足有显教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以及你要知道念诵仪轨的内涵如何去观修。如此配合念诵功德利益才不可思议。 特别是对于无上密续的生起次第来讲,念诵尤为重要。但是必须具备「生起次第」的条件。此条件是指,不仅要具有中观应成派的空正见,及如实以「七支因果」或「自他相换」任一思惟修所生起无虚伪的菩提心,尤其须要明了生起次第四阶段(1.初业 2.略降少智 3.得少智自在 4.正智自在)不同的观修方法,且更须配合显教依弥勒菩萨《辨中边论》中所说的修奢摩他之「八断行,断五种过失」。此中,阿底峡尊者于《道炬论》说:若不知此八断行,断五种过失,任修奢摩他千年也无用。更何况是比显教更高深的生起次第。 当然,我们能够天天坚持念诵,一定会得到上师本尊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种下无量的善根。但是仅凭念诵,就想得到即生成就,是绝不可能的。任何显密经典皆没有记载「弟子不须任何条件,仅凭念诵、上师本尊加持就可成就」。 《广论》557页,卷二十四,第3行:「特学金刚乘法。如是善修显密共道,其后无疑当入密咒,以彼密道较诸余法最为希贵,速能圆满二资粮故。」学修密乘速能圆满福慧二种资粮,但前提是必须修学显密共道。 再看第8行:曼殊室利根本教云:「佛未说犯戒,能成就诸咒」。最基本的条件要严守戒律,而且「无上瑜珈续说:若不守护诸三昩耶,下劣灌顶,不知真实,此三虽修,终无成就」。其中「不知真实」,是说不知道生起次第四阶段观修的教授。此说,如果不具备守护三昧耶戒、灌顶,以及生起次第四阶段观修的教授等三个条件,不论你怎么修,终无成就。 此如《广论》12页所说:「若于教授虽多练习,然于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予决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惟应弃舍。若起是解:诸大经论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广论0024道前基础(p7 1~ 3)——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