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2018-04-26 22页 doc 4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 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 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左正 摘要: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 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 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CO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 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 国的国际大都市". 关键词: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泛珠三角战略腹地 一 ,引言...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 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 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左正 摘要: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指出 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 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CO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 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 国的国际大都市". 关键词: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泛珠三角战略腹地 一 ,引言:问题的缘起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珠 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把广州这 个华南第一大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 市",使广州终于真正拥有了一张"国家 名片",虽稍嫌来迟,然却实至名归. 因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 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规模已经比改革开 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40多倍,从上世纪的 90年代起就一直在国内特大城市中居第三 位,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8216 亿多元,3O年来平均每年增长高达14%以 上;人均GDP更一直居于全国大城市的首 位,2008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 ~/J81233元,以当年汇率折算约为11696美 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在 与周边地区重新建立起的经济联系中,作 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早已重新显现. 然而,关于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 其作用问题,此前却一直受到多方质疑和 担忧的困扰,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 作为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省会大城市, 受当时体制和城市历史包袱等的影响,在 珠三角和周边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崛起的竞 争中,一度发展曾相对滞后,更使广州 对自身城市发展的定位总是显得信心不 足.尽管从80年代初起,广州就已经在全 国率先召开了首次关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的研讨会,对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 《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l33 Urban/ns『dht2009.No2l 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后在市有关 部门的"广州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征 文中,更提出了广州要"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和"成为全国性,国际性城市"等的 观点. 及至90年代初,广州再开全国先河, 举办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招标,研究"广 州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笔者在当 年的中标中,首次提出广州要"再造 华南经济中心新优势","发展成为国际 性的大都市"的观点,虽为市委,市政 府1992年决策"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 都市"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遭到不少质 疑乃至反对的意见,主要认为"大都市" 这个定位高了,而且对当时提出广州应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不太赞成,认为还 是要以工业发展为主.后来调整为"建 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提法,实际上放 弃了原来"大都市"的定位目标.虽然到 "十一五"规划时,又重新提出要"把广 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 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但似乎始终感 到底气不足,因此在大多数时候沿用的 仍然是2000年确定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 市"的提法. 可见,对于广州中心城市究竟要如 何定位,在《纲要》出台前,一直是多年 争议而无法统一的论题.因此,《纲要》 正式明确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 略定位,是对广州作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 位l的国家认同,也是对广州争论多年的 "中心城市定位"问题的一次高端提升0 然而,新定位对广州而言,既是一个新的 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转折.诚如汪 洋书记在珠三角现场会广州站座谈会上所 指出的,"一个城市究竟能不能成为国家 34lU城rba市n观In察sigh2t?2090年9,第No2.期2 中心城市,最终并不是由政府规划说了 算,也不是主观上想成就成,从根本上讲 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核心问题是看这个城 市是否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 所谓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就是指 该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和集散的功 能.这就意味着:第一,该城市要有足够 高的,能对全国产生影响的经济,文化, 社会乃至政治的能量实力;第二,这种影 响要有可达的广阔空间,或者说,该城市 的能量实力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前者实 际指的就是该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或者 用时下的话说就是该城市的"能级";后 者实际指的就是该城市的腹地.如果说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的话,腹 地就是城市生命力之所在,一个城市的腹 地就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腹地能达到哪 里,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延伸到哪里.从 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地位是由腹地的范 围决定的. 但是,我们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 了后者.尽管这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 但在习惯的思维方式下,我们对城市综 合实力的研究更为关注.然而随着国家 "十一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 实施,以及近年来陆续不断地批准出台多 个区域发展规划,广州在对外开放中的先 行地位,正面临着京,津,沪等大城市及 其所在区域迅速崛起的严峻挑战,尤其是 上海以深入我国内陆的长江流域为其广阔 的腹地资源,更昭示着其强大的增长后 劲,也凸现出广州欠缺战略腹地的弱势, 成为广州要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 "软肋". 五年多前由广东首倡,得到周边8省 区和港澳积极响应的"泛珠三角"区域合 作(简称"9+2"),因为符合区域内各 方利益,既体现了广东经济能量集聚亟待 扩散释放和拓展腹地的内在动力和要求, 也反映了周边省区接受粤港澳尤其是穗, 港两大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强烈愿望,故 实施以来已有了切实的进展,这既符合国 家"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的战略意图,也是广州克服"软肋" 的重要战略机遇. 因此,借助《纲要》赋予广州"国 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契机,落实《纲 要》"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和"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要 求,解决广州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软 肋",扩大腹地范围,开拓广州国际大都 市建设的"新边疆",实现广州中心城市 与腹地资源的优化组合,对提升广州城市 发展的综合实力,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 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无疑具有极 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泛珠"合作是广,kl?I拓展 腹地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鼓励 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 作和技术,人才合作,以东带西,东中西 共同发展的格局".广东提出发起的"泛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 "泛珠三角"或"泛珠")的构想,就是 希望推动广东与周边及珠江流域8个省区 的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东中西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 济体系;同时,推动内地这9个省区与港 澳建立"9+2"合作机制,形成"泛珠三 角"经济区.可见"泛珠"合作的构想体 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的重大战略意图. (一)"泛珠"合作是对区域协调发 展的新突破 1."异质化"的互补性合作对区域 协调发展的突破 2003年初,广东提出"泛珠"合作 的构想后,很快得到周边8省区以及港澳 地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各有关方面 旋即就"泛珠"概念及该区域的经济合 作等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积极进行筹 组联络.当年的6月1Et,首届"泛珠三角 区域合作论坛"暨首次"泛珠三角区域经 贸合作洽谈会"就在香港开幕,次日移 师澳门,第三天在广州闭幕,内地的9个 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签署了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框架》(即 "9+2"协议)的政府文件,正式开启 "泛珠"合作的进程. 相比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相对 同质区合作,"9+2"的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都很不相同,是 极端的"异质化".但正是这种经济发展 很不平衡,互补性较强的水平落差有可能 成为促进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作为经济 发达的粤港澳地区,有向周边地区扩散经 济能量和拓展腹地的内在要求,而周边省 区也有对接粤港澳,实现落后地区跨越式 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最大限度推进经济 发展不平衡,市场差异大地区的经济合 作,是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突 破. (1)为港澳拓展国内腹地,保持经 济持续繁荣创造了条件.对港澳地区来 说,"泛珠"合作为其拓展国内发展腹 《城市观察》20o9年第2期l35 UrbanInsight2009,No2l 地,保持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香港,澳门地区都是以服务业为主 体的现代经济体,香港更是全球最重要的 国际金融,航运中心之一,其金融,现代 物流,信息,旅游和专业服务等行业高度 发达,但香港始终是"弹丸之地"且自身 人口有限,故迫切需要向外拓展市场,才 能增强其服务业的辐射力,带动整体经济 发展,故外部市场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而澳门土地更加有限,长期来经济结构也 过于单一,必须逐步实行多元化发展,开 辟新的产业或行业领域,才能克服对博彩 业的过度依赖. (2)为广东增创地缘新优势开辟了 新的途径.从广东的角度来看,则是增创 地缘新优势,开辟内源新动力的有效途 径.因为改革开放后,广东发挥毗邻港 澳,便利出口的优势,接纳港澳和国际产 业转移,实行大进大出,崛起为新兴制造 业基地,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中国加入 WTO以来,由于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进 入中国的投资取向从以寻求低成本为主向 以占领当地市场为主转变,地处南中国一 隅的广东地缘优势迅速弱化,发展势头已 逐渐被国内其他地区,如长三角等超越. 同时,广东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境外投资和 境外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显露,要促 进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国际竞争 力,就必须增创地缘新优势,开拓国内市 场,形成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 展的新格局,"泛珠"合作开辟了这样一 条有效的途径. (3)为周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 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其他省区来说,是取 得发展新突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得 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方方面面采取 36l《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lUrban/门sight2009,No2 了很多措施,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 发展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 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遏制其与东部 地区差距拉大的势头,特别是防止一些省 份被"边缘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 区域合作发展的方式,实现东中西部"捆 绑式"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使中西部潜 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尤 其是西南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获得的外 部资源不如西北地区,走区域合作之路是 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现实选择. 2.中心城市与腹地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由于广州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其集聚的经济能量占了全省近四分 之一和珠三角的三分之一,是珠三角和全 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故而谈广东和珠三角 对周边地区的扩散和辐射,首先不可避免 的就要考虑广州中心城市经济能量的对外 扩散和辐射;其次所谓"腹地"也主要是 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所以广东和珠三角的 拓展腹地,实际上也是要通过拓展广州中 心城市及省内其他主要城市的战略腹地来 体现.因此,"泛珠"合作对区域协调发 展的新突破,实际上也是对中心城市与腹 地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二)"泛珠"合作对广州拓展腹地 的机遇与挑战 1.广州中心城市的"软肋" 广州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凭借着中 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和优越的城市 区位,率先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其后 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曾因全国宏观调控出 现过短暂的回落,但很快又恢复了持续的 快速增长,其中1993年甚至达到了26.4% 的历史最高增速.因此,广州自改革开放 至2007年的29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达到 14.2%以上.尤其是"九五"和"十五" 期间,广州不仅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波及 的影响,也抵御了"非典"等突发性的社 会公共卫生危机的侵害,在经济发展和城 市建设,以及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均 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然而,面对以上海及长三角和环渤 海等地区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上海在以长 江流域广阔腹地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中 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仅"小长三角", 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共16个城市组成 的长三角都市圈,其地域范围及人口就均 是珠三角经济圈的两倍以上!更何况长江 流域腹地20多个省区的经济总量规模已经 占了全国一大半,广州不得不为自己欠缺 战略腹地这一城市发展"软肋"感到忧 虑. 虽然理论上广州中心城市的腹地除 了珠三角地区外,还可以通过珠江的三 大支流——西,北,东江上溯,分别延 伸至整个大西南,以及湖南,赣南和福 建一带,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广州腹地实 际上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由于腹地狭 小,严重制约了广州经济能量的辐射扩 散,影响了广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尤其 是现代金融,商贸流通等产业的发展, 难以真正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 动作用.更遑论通过港澳或者联合港澳 对外进行经济辐射. 2."泛珠"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泛珠"合作旨在打破地区封锁和 地方保护行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和优化组合,从而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 合资源,使得各方可以在产业,投资,贸 易等领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广泛合 作.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周边省 区有着对接发达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主 要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内在需求,从而有 利于广州突破腹地狭小的"软肋",扩大 经济影响区域,获得重新拓展中心城市腹 地的战略机遇. (1)为广州拓展腹地提供了有利的 发展软环境?."泛珠"各省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是高度的异 质化.在开展"泛珠"合作前,各省区在 经济,贸易,交通等发展上相互竞争甚至 冲突,就是珠三角地区,也是沟通,协作 不够,行政壁垒,市场分割比较严重. "泛珠"合作的倡导及实践,使广州可通 过多种沟通平台,协商处理分歧,自由, 有序地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加快广州产 业转移及升级,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区域 发展的软环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 力. (2)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善广州与腹 地密切联系的通道."泛珠"合作将促进 建立以广州为中心,覆盖珠三角,辐射周 边各省的轨道客运和高速公路网络,同时 强化京广,沪昆,黔桂,三茂等既有线路 改造,扩大区域内主要干线货物运输能 力;港口及航道建设方面,除进一步完善 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分层次布局,以适应到 港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外,重点建设珠江 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有利于腹地与港口 城市的联系;以及可以充分利用广州已建 成的国家级网络互联交换中心及现有网络 资源,建设覆盖周边各省的宽带骨干传输 网络系统,保证区内和区际间的信息传递 与共享. (3)有利于增强广州中心城市地 《城市观察》2009~第2期l37 Urban|ns_aht2009N02, 位,提升其经济竞争力.面对区域竞争, 广州需要利用,整合不同地区的优势,提 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泛珠"横跨东, 中,西三个不同发展梯级,经济互补性强, 具有垂直分工的广阔前景和资源优化配置 的巨大空间,它们的合作既有利于加强中 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础,也有利于沿海地 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广州以及泛珠区 域整体经济实力. 但随着区域整合程度的推进,广州 也将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1)辐射能力与经济腹地延伸的空 间范围.作为中心城市的自身实力能否随 着腹地的拓展而"与时俱进"?如果广州 "十一五"期间不能及时实现社会经济发 展模式的转型,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城市的综合经 济实力不能大幅提升的话,届时就恐怕会 出现想辐射扩散周边地区而"力不从心" 之虞. (2)中心城市地位与区域城市体系 的关系.区域内其他中心城市对广州中心 城市"龙头"地位的挑战(即使不考虑香 港,那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但珠三 角地区内的深圳,东莞或是"泛珠"区 域范围内各省区的中心城市,尤其是省 (区)会大城市发展起来后不是没有这种 可能,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无效竞争? (3)争夺腹地资源的竞争.争夺城 市腹地资源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国内另 外两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如京,津,沪 等,因为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大都具有重叠 的特点,"泛珠"又是一个东,中,西部 都有的广阔的区域,其腹地难免会与其他 流域或经济圈,尤其是长江流域和长三角 经济圈相重叠. 38《城市观察》2o09年第2期 ;UrbanInsight2009,No2 三,广州中心城市传统腹地的 发展 中心城市是相对腹地而言的,它既 是特定范围内经济运行的枢纽,通过自身 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为广大经济腹地服务, 同时又是依靠这个腹地经济滋养而产生, 发展和壮大.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经 济中心城市,也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腹地的依托,在长期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1.早期传统腹地的形成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广州已通过海路, 经由番禺(今广州)等地,与南洋诸国进 行丝绸贸易,不仅直接建立了与南洋诸国 的贸易关系,也间接沟通了同西亚,欧洲 的海上贸易渠道.秦统一岭南以后,广州 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随着造 船技术的发展,到西汉初年,广州对外贸 易的海向腹地已扩展到南洋以及南亚,西 亚等一带. 在内贸方面,出于引入先进生产工 具的需要,广'J'l'lN用其方便集散的门户区 位,通过转口从海外热带地区输入的珍宝 玉石,羽革齿贝等,与内地交换铁器和青 铜器,将其贸易深入到珠江流域,并伸展 到中原地区.此时广州内贸的陆向腹地主 要集中在珠江流域,而竞争腹地则包括长 江流域和黄淮流域.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以东南沿海为大 后方,沿海地区的发展得到较多重视,促进 了南海贸易的繁荣.随着贸易量和货物品种 的增多,往来南海的商人大增,在原来海上 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由广州到南 亚的新航线,由此广卅1~'I-贸的海向腹地已遍 及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而与内陆腹 地的经济联系,却因此期问北方的中原地区 战乱频繁,使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受阻,加上 中原地区的人口这时大量南迁到长江流域, 促进了这一区域的发展,使广州的陆向腹地 逐渐从中原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度集中在 江淮以南一带地区. 唐朝后,随着连接赣江和北江的大 庚岭通道的修治,广州的陆向腹地重新向 北拓展至长安,洛阳,东到闽,浙,淮 海,西达岭西,四JII,贵州等地.由于珠 三角地区的矿冶,纺织,陶瓷,制盐,造 船等行业技术有所创新,加上经济作物和 海外输入的商品,如热带水果,花卉,香 料等销往各地,广州已成为国内举足轻重 的商业中心.而海向腹地方面,广州更向 西可过灵渠至剑南,南诏及天竺各国;沿 海岸线,中部越过南海,印度洋,波斯 湾,到达东非海岸诸国;东达日本.到了 宋代,广州对外贸易的海向腹地较隋唐时 期更为辽阔,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 亚,西亚及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的东西海 洋贸易圈的主要中心港口. 元代对泉州外贸港口政策的倾斜, 曾一度动摇了广州第一大港市的地位,被 迫退居泉州之后.陆向腹地范围也随之再 次缩至主要集中于珠江流域.虽如此,广 州仍不失为"蕃泊凑集之所宝货从集" 的国际性大港口.明代后,广州重新超越 泉州成为国内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至 1522年(嘉靖元年)宁波,泉州闭关,广 州成为东南沿海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海 向腹地进一步扩大,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 清代. 2.后期传统腹地的发展演变 清朝初年,政府实行全面海禁,但 国家中尘堡壹窒量??一——而瓦而悉.ii?—————? 广州的市泊机构并没有关闭;康雍乾盛世 中期,在东南沿海开放了江,闽,浙,粤 四个海关,但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 政府封闭了江,闽,浙三关,独留粤海 关,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长达85 年之久,承担了全国各行省的货物转口贸 易,陆向腹地几及全国. 清末,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广州 " 一 口通商"的局面,随着开放"五口通 商",广州对外贸易口岸中心地位逐渐被 上海取代,其经济腹地亦逐渐从覆盖全国 缩小至南部乃至岭南地区.同时,作为洋 务企业创办的基地之一,广州也逐步从外 贸型城市向工商业城市转变,成为继上海 ,抗 之后的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及至民国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全国经济普遍萧条 的情况下,广州的工商业在步履艰难中前 行,其传统的经济腹地甚至再度缩小到仅 周边的珠三角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外国资本主 义的封锁,国际,国内形势紧张,国内与 外部的联系基本中断.广州因紧邻港澳, 凭借地缘优势和"广交会",成为当时国 内沟通港澳和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等海 外华侨,华人的唯一窗口.但在国内实行 计划经济,城乡分割人为加剧的情况下, 广州的城市功能萎缩,经济腹地也进一步 收缩,甚至难以超越广州行政区划的地域 范围.直至改革开放后,广州利用区位优 势和政策优惠,重新建立起与珠三角地区 的经济贸易联系,并与港澳形成了"前店 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广州的城市腹地 才重新延伸至珠三角乃至珠江流域等广阔 区域. 3.广州中心城市与腹地关系 综观广州腹地发展,可以清楚的看 《城市观察》2o09年第2期;39 UrbanInsight2009,No2 到:广州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城市腹地的 形成,是中心地与腹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广州中心城市实力的提升,增强了城市对 外辐射的能力,拓展了广州的城市腹地, 而同时,腹地的拓展及开发,反过来又推 动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实力的提升. 历史上,由于广州地处边陲,远离 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辐射范围,经济发 展较慢,在国家政治,经济构架中一直处 于较低的位置.随着珠江三角洲的开发, 这一地区的稻米,桑蚕等农业生产及冶 铁,丝织,陶瓷,造船等手工行业的发 展,为广州城市发展和商业贸易提供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使广州的经济,政治地位 逐渐提升,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的大城市. 在广州中心城市发展及城市腹地的 拓展过程中,广州的港口发展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历 史上着名的港口城市,广州中心城市地位 的确立和城市腹地的拓展,有着其独特的 特点:一方面,古代广州城市腹地的拓 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对外贸易有关,通过 港一城互动和海向腹地的开拓;带动了广 州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对陆向腹地的进一 步拓展;另一方面,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 发展和对陆向腹地的拓展,又为海向腹地 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四,"泛珠"合作与广州拓展 腹地的"新边疆" "泛珠"区域合作提出后,在自愿 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原则的指导下,已经取得切实的 进展,为广州拓展中心城市的战略腹地准 40l《城市观察》20o9年第2期i UrbanInsight2009,No2 备了前提条件.其实广州传统上就与广东 周边省区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些省区都 可被视为广州中心城市的间接腹地,从这 个意义上可以说,广州城市腹地的"经济 边疆"曾经达到这些省区处. 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转轨时期的市场 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实际上使广州丧失 了这些间接腹地构成的"经济边疆",令 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如 今通过推进"泛珠"合作,广州将重新加 强与这些周边省区的经济关系.可以说, 这是重新拓展广东周边省区作为广州中 心城市战略腹地"新边疆"的时代"壮 举".本文提出采取"近融,中联,远 交"策略,开拓广州"一圈二廊三区"的 八大城市战略腹地. (一)整合珠三角核心腹地经济圈 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地位的形 成,与珠三角的开发及发展是密不可分 的.然而,珠三角的协作并不理想,各城 市问的产业,展会彼此雷同互相打架,各 地自成一体,竞相发展,导致重复建设和 资源浪费. 广州要谋求19身的发展,必须处理 好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关系,这就要求广 州立足珠三角,集合珠三角城市群力量整 体联动,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培育 和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为轴线,以建设 区域共同市场为基础,以推进地区产业分 工与协作为突破口,以比较利益为动力, 以市场机制,产业政策引导为主并辅之以 必要的行政措施为手段,推动各个城市间 逐步形成合理的职能分工,促使经济资源 在整个经济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产业优化组合,地区协同发展,形成超越 行政区划架构的经济一体化,共同参与国 际分T,整合珠三角地区作为自身发展的 核心腹地圈. 同时,作为区内两大中心城市之 一 ,广州要特别处理好和另一中心城市香 港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合理分工,协调发 展.广州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既有优势, 利用香港的服务业,带动经济的全面增 长;香港则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服务专长, 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服务,通过不 断地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强化服务业的 国际竞争力,保持自身的优势,实现两地 的双赢及共同发展. (二)打造两大经济走廊 1."西江经济走廊" 西江经济走廊,前沿紧接经济发展 的珠江三角,背靠西北以及幅员广阔的大 西南,又是北京,上海城市辐射较小的地 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承东启西 的作用,而且能源充足,资源丰富.先行 开放的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有资金,技 术,管理和信息上的优势,但能源,劳动 力短缺.打造"西江经济走廊",能有效 吸取双方所长,弥补不足,加快广州等珠 三角地区和广西经济发展,密切两地之间 的联系. 从国际区域合作的高度来看,西江 流域更是紧邻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 家,对广州开拓海外战略腹地意义重大.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资 源密集型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的西江产业 走廊,以肇庆,云浮,梧州,贺州,玉 林,贵港,南宁,柳州等城市为产业布局 点,建立起西江流域产业发展协作系统, 在产业布局,市场培育,水利电力资源开 发,交通运输,区域性旅游,劳务输出以 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同时,积极发展航运,实现与广州 黄埔港,南沙港对接,使珠江水系航运与 海运乃至远洋运输一起构成高度互动航运 体系;建立澳门一广州一西江沿线旅游走 廊,打造旅游品牌;利用海南相对独立的 地理单元,构建东南亚腹地拓展的桥梁; 加快西南部出海通道建设,使其成为西南 各省物资交流和通往港澳,东南亚,印度 和美洲的运输大动脉和主要出海通道;加 快泛珠合作与东盟贸易区的对接,促进与 东盟贸易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2."穗一深一港经济走廊" ,香港之间经济走廊的 广州,深圳 建立,对于广州拓展城市腹地无疑具有重 要意义.三地可以香港发达的金融服务业 为龙头,以各自的金融机构为基础,以日 益崛起的珠三角制造业为基本的服务对 象,形成三地的企业相互交融,信息共 享,政策相互协调,人才相互流动,形成 自律的共同市场,打造一流的"穗一深一 港经济走廊". 在这个"经济走廊"中,香港起着 内地和第三国(地区)经济交往的中介基 地作用,是中国接受外资的节点,要发挥 和利用香港国际大都市的开放功能,把香 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等城市开放功能延伸到珠三角地区. 广州作为对内经济联系的重要枢 纽,要继续扩大和周边省区的物流,人 流,信息流,利用深市国内融资以及香港 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优势,吸引投 资,外销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转型经济 结构,提升自身的实力.而且,广州应与 香港及深圳互拓腹地,相互促进,对于提 《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l41 UrbanInsight2009.N02l 图1西江经济走廊示意图 升整个珠三角乃至"泛珠"综合实力都具 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协调三大经济区 "泛珠"合作作为国内范围最广的 区域合作,包括了东,中,西部不同省 区,经济差异明显,内外与多个经济区关 系密切,广州要加快与这些经济区的对 接,拓展在这些省区的广州城市战略腹 地,这对广州的发展将起到承托作用. 1.连接"北部湾经济区",沟通大 西南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包括广西 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 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有"两国四方" 之称,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 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 "两廊一圈","泛珠"经济区,西南六 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 点,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 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中 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 42l《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lUrban/nsht2009,No2 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 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 力巨大. 为了实现服务"三南"(西南,华 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 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 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北部湾经济区确立了 六大发展战略重点:优化国土开发,形成 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完善产业布局,形 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提升国际大通道 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深化国 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努 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 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 中心.打造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 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基于系列的定位及政策支持措施, 北部湾将成为商家竞相进入的地区,成为 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之一. 广州应从战略的高度,提前布局,加快合 作,在泛珠合作平台上,打造两地合作新 局面,连接大湄公河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区,拓展广州在西南及海外的城市战略腹 地. 2.拓展"海西区",连接珠三角与 长三角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 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 地区,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 头,及其这五大中心城市所形成的经济腹 地,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 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 面繁荣的经济区. 围绕"海西区"的基本要求,福建 等省区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 济发展;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中心城 市;壮大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实施 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战略.从长 远看,这些措施将促进"海西区"的快速 发展.同时,作为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 区域,加快海西建设,将有利于这两大增 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 海峡经济圈"的融合. 广州作为泛珠区域的核心城市之 一 ,加快自身与海西区的对接及产业转 移,既能利用外部资源及市场,又能在泛 珠区域内,密切粤,闽,赣等地的经贸联 系,拓展广州在上述地方的城市腹地,增 强广州对台话语权.因此,联合海西经济 区,加快广州在上述区域城市腹地的拓 展,意义重大. 3.远交东盟自由贸易区,拓展海外 城市腹地 随着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 国一东盟(1O+1)自由贸易区提出并不 断发展,Et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密切 往来,共同发展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 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将大有所为.它将为 西部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强大动力,使该地 区形成对东南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合作开发格局;提高市场开放度和经济 合作规模,扩大在区域内有比较优势和竞 争力的产品的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也有 利于西部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拓 展融资渠道. 广州若能以"泛珠"区域合作为契 机,通过中国一东盟合作平台,利用泛亚 铁路,湄公河国际航道,昆明一曼谷,南 宁一友谊关一河内高等"西南新丝绸之 路"基础设施,连接大湄公河和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广州将不仅能拓展在西部的 城市腹地,亦能拓展广阔的海外腹地. 在建立上述"一圈二廊三区"腹地 骨架后,以珠三角核心腹地为基础,广州 东面经汕头到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并以 此为据点,开拓广州在台海地区以及江浙 的两处战略腹地,并上溯至长三角地区. ,京珠等交通 北面则沿京广,武广 干线以及北江和东江航道,分别布点,利 用湖南以及江西等资源,成本优势,培植 新的增长点,使粤资和港资进一步辐射内 陆沿线省份,形成广州北部的"大郊区, 后花园". 西面除了开拓西江流域,建立西江 经济走廊,连接广西,进入云南,贵州, 四JII等中国西南部外,还可以借助广西等 省区的"一轴两翼"战略,通过广西的南 宁,云南昆明等地,经越南,老挝,缅甸 向东南亚辐射,建立以港澳,河内,马尼 拉,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为核心支撑 点,覆盖东盟1O国的海外城市腹地. 南面以穗一深一港经济走廊为桥 梁,通过香港这一国际金融及转运中心城 市,联系东南亚及欧美;同时以东南亚沿 《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l43 UrbanInsight2009,No2l 海国家的港口为纽带,开发南海,拓展广 州海上战略腹地.至此,连接三大经济 区,辐射整个南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广 州中心城市战略腹地格局基本形成了. 五,拓展广州中心城市腹地的 对策 "泛珠"合作给了广州借助区域资 源整合,拓展战略腹地的大好机遇.如何 进一步集聚经济能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 力,增强广州中心城市自身对腹地的吸引 力和辐射力?本文认为应该在广州推进 "泛珠"合作的基础上,对直接腹地,内 陆战略腹地和海外战略腹地,分别采取 "近融,中联,远交"的策略和路径, 使之能够与这些腹地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 系,从而实现共赢发展.具体来说,有以 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发展 理念 优先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实力,增强 增长极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的发展, 需要多种资源,多个市场,需要各方的协 调合作,"泛珠"合作为区域的分工协调 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泛 珠"各省区要从全局的高度,通过市场机 制和经济规律引导,优先发展区域中心城 市,培育增长极,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和辐射力.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泛珠"区域中处于最高的城市等级,其 在 发展应该成为共识,而不仅是广州的事. 从计算的城市影响力指数来看,尽管广州 一 直处于全国第三的位置,但与上海的差 44ll 距有扩大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城市腹地竞 争中,广州与上海相比处于劣势,这不仅与 上海浦东开发迅速崛起有关,更与上海拥 有长三角广阔腹地的支持息息相关. 因此,在具体行动时,各省区应主 动加强与广东及其广东省会城市在产业, 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和配套,加紧产业 链联系,以确立广州在华南地区的中心地 位,主动接受中心地的辐射,充分考虑中 心状况来布局自身的产业. 同时,广州也不能再仅仅囿于自身 的发展,而忽略周边地区及战略腹地,应 该把自己置于"泛珠"区域中,立足于从 更广阔的区域角度,从带动和辐射华南的 角度,改善投资环境,考虑中心城市的发 展与建设,加强与周边兄弟城市的沟通与 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强经贸联系.提升广州的 城市能级 广州应加强与各省会城市企业的沟 通交流,定期公布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商 情分析报告,介绍广州的投资环境和合作 项目.发挥各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的作用,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为企业牵 线搭桥,寻找贸易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促 进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 招商会,为企业广开通商之路.继续改善 投资环境,降低经营成本,鼓励,吸引各 省会城市民营企业到广州设立机构,开展 产业开发,产业合作及贸易,投资,融资 活动. 首先,要在CEPA框架下,加快穗港 澳经济融合.同为珠江三角洲的两大核心 城市,穗港与珠三角早已是共存共荣,唇 齿相依的关系,CEPA更是基本消除了开 展更紧密合作的体制性障碍,加快穗港澳 与珠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融合,使以穗港珠 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三角真正成为 "泛珠"合作的核心区,对于城市,区域 能级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泛珠区域城市联盟等平台 上,加强经济,贸易等联系及沟通.城市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区域经济的 增长点,在泛珠省区大的框架下,通过各 主要中心城市,尤其是省(区)会城市之 间的经济,贸易等联系,就可以很好的协 调区域城市发展. 广州可通过发起"泛珠区域城市经 济论坛","泛珠区域城市合作论坛", "城市联盟"和"友好城市"等方式,逐 步建立以广州为龙头的"泛珠"区域城市 经济共同体.通过联盟来协调这些主要城 市之间在贸易,基础设施,能源,产业, 市场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与分工,形成 "泛珠"区域内的城市系统网络,连接广 大的战略腹地. (三)加快广'/t1与"泛珠"区域的 产业整合 广州与"泛珠"各省区及港澳,在 产业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广州已处 于进入工业化后期的门槛上,这在"泛 珠"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前有港 澳,后是"泛珠"各省市).十一五期 间,广州一方面在某些产业上要补从轻纺 到重化的阶段发展的课;另一方面要推动 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和服务型推进,促 进产业链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加强广 州与"泛珠"区域的产业整合,建立中心 城市与腹地之间产业转移的传导机制,实 现结构互补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在整合泛珠区域腹地提升自身实力 的基础上,适时地向泛珠区域外和国外辐 射,延伸,提高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 战略",即在引进区外,国外资本,技术 以及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同时,鼓励 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去建立生产或销 售基地,开拓潜在市场,拓展广州在海内 外的城市战略腹地. 具体来看,以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延 伸为切入点,推动广州与泛珠三角省会城 市在基础原材料与加工工业,上游产业与 下游产业,整机整车制造与零部件制造业 的分工合作.与省会城市的一流企业对 接,选择一批符合广州产业发展方向,带 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环保要 求的生产型骨干项目进行合作,抓好一批 重点项目的建设. (四)加快通道建设,确立广州大 流通中心的地位 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是城市与腹 地经济关系中的主要流态,它们在城市系 统中的活动,离不开交通设施,网络的建 设和使用.故处于交通枢纽,"信息高 地"位置的城市,交通系统,网络的框架 就决定了其腹地的大小范围和纵深程度. 在泛珠合作背景下,要确立和维持 广州原有区域地位,必须加快公路主枢纽 与公路网干线建设,完善与泛珠三角省会 城市连接的现代交通体系.争取在2010年 前建成黄埔客运站,科学城货运站,从化 汽车站等主枢纽工程,建立公路客货运的 信息共享平台和"客运异地联网售票系 统". 加快广州街口至东明,增城至从 化,广州至河源,京珠国道绕广州段,广 《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l45 UrbanInsight2009,No2l 州至高明,广州南沙至中山,广州南沙至 南海等一批调整公路项目建设,在2010年 底前构筑起广州市对外连接的高速公路骨 架路网,初步实现与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的 快速连接.加强省会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 数据共享,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和管理水 平. ?
/
本文档为【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