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

2017-12-29 5页 doc 19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 礼治秩序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我们是“人 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本身能 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 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 有人的因素。 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 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
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
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 礼治秩序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我们是“人 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本身能 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 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 有人的因素。 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 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 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 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 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 这样 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 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护,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 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 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的说来,人治好象是指有权 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 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 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 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 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的所用的力量, 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 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 说“无需”。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 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 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 在现代之下,全世界的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 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和“统制”来维持经济 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 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 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 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 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 象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 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 又好象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 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子 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学,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 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 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 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 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 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 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 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 套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的能力, 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 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 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 需要的愉快了。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那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 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 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 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 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 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 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 的,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 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我自己在抗战时, 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 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苗,吃奶时就会发 痛,不吃奶又饿。他不慌不忙的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 天果然好了。这地方有这种病,每个孩子都发生,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 治,那是有效的经验。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 应付,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敢不必问理由了。 象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 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 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 出毛玻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 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 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 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 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 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 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利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 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选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簧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象是人们行为不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 是不确,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 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无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 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 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 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 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 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 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象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 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 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 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
本文档为【法学论文理论-礼治秩序_555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