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2018-05-23 50页 doc 216KB 1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第 一 章 〔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 〔解答〕 1、股价与资本和获利之间关系如何理解, 〔答复〕这样理解:如果投资人认为股票投资资本的预期获利越高,则越会积极投资购买股票,股价越高。 2、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如何理解,(预期) 〔答复〕“预期每股盈余”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投资人的投资热情越高,股价越高。 〔问题12〕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一家公司决定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收购公司的股价不...
【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股票基金】问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第 一 章 〔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 〔解答〕 1、股价与资本和获利之间关系如何理解, 〔答复〕这样理解:如果投资人认为股票投资资本的预期获利越高,则越会积极投资购买股票,股价越高。 2、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如何理解,(预期) 〔答复〕“预期每股盈余”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投资人的投资热情越高,股价越高。 〔问题12〕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一家公司决定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收购公司的股价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这说明收购公司的出价过高,降低了本公司的价值。” 〔解答〕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公司低估了市场的能力,认为目标公司目前的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所以,愿意出高价购进目标公司,因此,导致收购公司的股价下跌,降低收购公司的价值。 〔问题11〕投资报酬率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每股盈余表示, 〔解答〕简单地说,投资报酬率指的是投资报酬和投资额的比值。每股盈余,税后净利/普通股数,对于投资者而言,普通股的买价就是投资额,因此,每股盈余可以反映投资报酬率。 〔问题10〕加大保留盈余,会提高未来的报酬率,但再投资的风险也会比立即分红要大,怎么理解, 〔解答〕加大保留盈余的结果导致资金增加,如果能找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则会提高未来的报酬率;不过,由于不一定找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所以,再投资的风险大于立即分红。 【问题九】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由于税收的存在,主要是利息的税前扣除,使得一些交易表现为非零和博弈。”我不太理解,请老师举例说明。 【解答】所谓的“零和博弈”指的是一方的收入等于另一方的付出,双方的收益之和等于零。但是:由于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减少所得税支出,所以,可能会导致一方的支出与另一方的收入不相等,即表现为“非零和博弈”。举例如下: 假设利息为100万元,债权方本年不应该交纳所得税;债务方的所得税税率为30,,本年应该交纳所得税,100万元利息均在税前扣除,则债权方与利息有关的收入为100万元,债务方与利息有关的实际支出为100×(1,30,),70万元,显然,双方与利息有关的收入和支出不相等,表现为“非零和博弈”。 〔问题八〕根据流动性和收益性成反比”、“收益性和风险性成正比”可知,流动性和风险性成反比。老师我想问的是,股票流动性强,收益也大,风险也大,这怎么解释呢, 〔解答〕先来看一下流动性的定义和特征: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性资产能够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变为现金的属性。流动性高的金融性资产的特征是:(1)容易兑现;(2)市场价格波动小。 由于股票仅仅具备容易兑现这个特征,并不具备市场价格波动小这个特征,所以,不能认为股票的流动性强 〔问题七〕如何理解股东财富最大化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三个缺点(风险,投入与产出,时间 〔解答〕应该这样理解: 个别股东的财富是其转让拥有的股份时获得的现金,由此可知,股东财富的大小可以用股价来代表,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股价最大化。 (1)在投资额相同的情况下,获利越多,对投资者越有吸引力,股价越高,反之,股价 越低。由此可知,股价反映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被投资方的风险越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股价越高,反之,股价越低。由此可知,股价反映了风险; (3)投资之后,获得预期盈余的时间越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股价越高,反之,股价越低。由此可知,股价反映了时间。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一个大量购买国库券的公司,很可能缺少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机会”,这句话该怎样理, 【答复】因为国库券投资的收益率很低,所以,如果企业有很多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机会,则一般不会大量购买国库券。因此,“一个大量购买国库券的公司,很可能缺少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机会”。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如何理解“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就为零。”请老师解释 【答复】 (1)净现值指的是现金流入的现值和现金流出的现值的差额,关于净现值的概念详见教材中关于投资管理的内容; (2)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则证券的市场价格可以充分地反映其证券的自身价值,所以,证券交易买价和卖价的差额为零,所以,交易的净现值为0;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润率时,增加借入资金,可以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为什么, 【答复】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润率时,借入资金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大于借入资金的利息,借入资金产生的息税前利润扣除利息之后还有剩余,剩余的部分导致税前利润增加,进一步导致税后净利润增加,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盈利企业给股东创造了价值,而亏损企业摧毁了股东财富”这个说法为什么不正确, 【答复】 (1)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原题的说法忽视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投资人要求的风险补偿。例如:如果投资100万元只能获利1万元,则由于股东投资100万元于国库券获得收益要大于1万元,所以,相对于投资国库券而言,企业虽然获利1万元,但是没有给增加财富,相反使股东遭受了损失,减少了股东财富,假设股东投资100万元于国库券获得收益为3万元,则减少了的股东财富为3,1,2(万元)。 (2)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只有当企业投资取得的收益高于资本成本时,才会给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企业投资取得的收益低于资本成本,则就会摧毁股东财富。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我对期权原则不理解,能举个实际例子吗,谢谢~ 【答复】 例如:董事会在聘任总经理时,可以跟总经理约定,两年之后可以按照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该公司10000股普通股股票,这个约定不附带任何条件。此处的总经理“可以在两年之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该公司10000股普通股股票的权利”就是期权。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老师:P4第四段“股价的高低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如何理解这段话, 【答复】 (1)股价即是股票的购买价格,股价越高,意味着为了获得相同的股利,股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越大; (2)每股盈余越大,取得的时间越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大,投资者的购买热情越高,根据价值规律可知,股票价格越高; (3)每股盈余的风险越大,说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越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非常低,都不愿意购买该股票,根据价值规律可知,股价自然很低; 第二章 第 二 章 【资料】ABC公司是一个有较多未分配利润的工业企业。下面是上年度发生的几笔经济业务,在这些业务发生前后,速动资产都超过了流动负债。请回答下列问题(即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该答案的英文字母编号填入题内的括号): (1)长期债券投资提前变卖为现金,将会( )。 A(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大于对速动比率的影响 B(对速动比率的影响大于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C(影响速动比率但不影响流动比率 D(影响流动比率但不影响速动比率 (2)将积压的存货若干转为损失,将会( )。 A(降低速动比率 B(增加营运资本 C(降低流动比率 D降低流动比率,也降低速动比率 (3)收回当期应收账款若干,将会( )。 A(增加流动比率 B(降低流动比率 C(不改变流动比率 D(降低速动比率 (4)赊购原材料若干,将会( )。 A(增大流动比率 B(降低流动比率 C(降低营运资本 D(增大营运资本 (5)偿还应付账款若干,将会( )。 A(增大流动比率,不影响速动比率 B 增大速动比率,不影响流动比率 C(增大流动比率,也增大速动比率 D(降低流动比率,也降低速动比率 答案:B、C、C、B、C 【问题】请解释一下上述答案。 【解答】 (1)长期债券投资提前变现,使现金增加,流动负债不变,因此会影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将C、D排除;现金是速动资产项目,因此,当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分子增加相同金额时,速动比率变化幅度要大,应当选择B。例如:原来的流动资产为500万元,速动资产为400万元,流动负债为200万元,则原来的流动比率为500?200,2.5,速动比率为400?200,2; 现在把100万元的长期债券投资变为现金,则流动比率变为:(500,100)?200,3,增加(3,2.5)?2.5,20,,速动比率变为:(400,100)?200,2.5,增加(2.5,2)?2,25,,显然,25,大于20,。 (2)将积压存货转为损失,因为存货不是速动资产项目,所以不会影响速动比率,则可将A、D排除;存货减少,流动资产则减少,因此营运资本会降低,则应排除B。所以,C为正确选择。 (3)收回应收账款使现金增加,应收账款减少相同金额,流动资产合计不变,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会变化,则应排除A、B、D,C为正确选择。 (4)赊购原材料使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等额增加,所以营运资本不变,则应排除C、D。又已知业务发生前后,速动资产都超过了流动负债,即流动比率大于1,此时,若流动比率的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相同的金额,流动比率将会降低,所以应排除A,选择B。 (5)偿还应付账款使流动资产以及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等额同减,会影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因此,应排除A、B。由于,业务发生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大于1,且已知分子与分母同时减少相等金额,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会增大,则应排除D,选择C。 【资料】指出下列会计事项对有关指标的影响。假设原来的流动比率为1,增加用“+”表示,减少用“-”表示,没有影响用“0”表示。(据1995年考题改编) 答案: 事 项 流动资产总额 营运资金 流动比率 税后利润 1(发行普通股取得现金 + + + O 2(支付去年的所得税 - O O 0 3(以低于账面的价格出售固定资产 + + + - 4(支付过去采购的货款 , O O O 5(贴现无息应收票据(不符追索权) - , , , 6(支付当期的管理费用 - - - - 【问题】为什么贴现无息票据对流动资产总额、营运资金、流动比率、税后利润的影响都是“,”, 【解答】解释如下: (1)本题中已经告诉了,原来的流动比率为1,所以原来的流动资产,原来的流动负债; (2)本题贴现无息票据的分录是:借:银行存款(贴现所得额)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 其中,银行存款和应收票据属于流动资产,由于银行存款的增加额小于应收票据的减少额,所以,导致流动资产减少;由于对流动负债没有影响,所以,导致营运资金减少(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由于原来的流动资产,原来的流动负债,所以,现在的流动资产小于现在流动负债,现在的流动比率小于1,比原来下降;由于财务费用增加,因此,税前利润减少。 【问题】为什么“支付去年的所得税”不会对营运资金、流动比率和税后利润产生影响, 【解答】支付去年的所得税的分录是: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显然,该业务导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时等额减少,所以,不会对营运资金产生影响。又因为原来的流动资产,原来的流动负债,因此,变化后的流动资产,变化后的流动负债,即流动比率依然为1,所以,流动比率不会发生变化。因为该业务不涉及损益类科目,所以,不会对税后利润产生影响。 【问题】为什么“以低于账面的价格出售固定资产”会导致流动资产增加,流动比率增加,税后利润减少, 【解答】解释如下: (1)“以低于账面的价格出售固定资产”会导致现金或银行存款增加,所以,会导致流动资产增加; (2)“以低于账面的价格出售固定资产”不会导致流动负债发生变化,而原来的流动资产,原来的流动负债,因此,变化后的流动资产大于变化后的流动负债,即变化后的流动比率大于1,所以,流动比率会增加; (3)“以低于账面的价格出售固定资产”会导致“营业外支出”增加,所以,会导致税后利润减少。 〔问题34〕如果预期股价不能上升,股票获利率就成了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主要依据。”这句话如何理解, 〔解答〕股票持有人取得收益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取得股利;二是取得股价上涨收益。如果预期股价不能上升,则无法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取得股利是股票持有人获得收益的惟一来源,因此,股票获利率就成了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主要依据。 【问题33】请问为什么长期投资准备很快变为现金,对速动比率的影响会大于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呢,谢谢。 【答复】 注意: (1)所谓的影响指的是变化的幅度,是一个相对数; (2)长期投资变为现金,导致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等额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同,速动比率增加的幅度大于流动比率的增加幅度,原因是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相同,但是分子不同; 假设:原来的流动比率为5/7 速动比率为4/7 则分子增加1之后, 流动比率变为6/7,增加20,;速动比率变为5/7,增加25,; 销售折让与折扣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利用价值, 〔问题32〕 〔解答〕销售折扣与折让的波动会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已经扣除了销售折扣与折让,已经考虑了该影响,因此,不会对该指标的使用者产生误导,不会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利用价值。 〔问题31〕为什么有的公式乘100%,有的公式不乘100%,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答复〕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 (1)“××周转率”一律不乘以100,,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周转率表示的是周转的次数。 (2)“××比率”一般不乘以100,(产权比率除外); (3)“××率”指标一般乘以100, 〔问题30〕如何理解:总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长期资产周转天数 〔解答〕 (1)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率,360/(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平均总资产×360/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平均长期资产)×360/销售收入 ,平均流动资产×360/销售收入,平均长期资产×360/销售收入 (2)长期资产周转天数,360/长期资产周转率,360/(销售收入/平均长期资产) ,平均长期资产×360/销售收入 (3)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率,360/(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平均流动资产×360/销售收入 因此,总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长期资产周转天数 〔问题29〕我做到一道题目,年度内普通股发生增减变化,在计算每股收益时用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而计算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利时,只是简单地将股数进行了加减,而不用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什么呢, 〔答复〕 首先,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中仅仅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强调了加权平均股数,由此可知,原题答案正确; 其次,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原题答案的处理方法正确,因为 (1)“净资产”是时点指标,因此,计算每股净资产时,股数也应该是时点数(用年末数计算),而不应该是加权平均数; (2)只有在年末时持有股份的股东才有资格参与利润分配,所以,计算每股股利时,应该用年末股数计算,不能用加权平均股数计算。 对于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不会保留大量的现金。因为在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是最强的,但是,一般说来,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少地置存现金,即使不将其投入本企业的经营周转,也应尽可能多地投资于能产生高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或用于低收益资产而带来的损失。 (教师提示之二十四) 【问题】如何理解: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提高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 【答复】假设原来的平均流动资产为200万元,则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一倍之后,平均流动资产变为100万元,企业可以把节省的100万元流动资产再投入到经营中获取利润,这就是相对扩大资产投入的含义。 (教师提示之二十二) 【问题】教材中介绍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计算时有这样一段话:“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有:第一,季节 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时不能反映际情况;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请举例解释一下。 【解答】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中是用(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票据,期末应收账款,期末应收票据)“?2”来表示“平均应收账款”的。具体解释如下: (1)如果是季节性经营,显然应收账款具有季节性,(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票据,期末应收账款,期末应收票据)?2不可能表示真实的“平均应收账款”。例如:假设某企业只有第二季度经营,并且在第三季度可以把全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收回,则在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初数和年末数都为零,如果按照公式计算,则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为(0,0)?2,0,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为无穷大(意味着全部是现销)。显 然与现实不符,现实的情况是存在赊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周转率为4次。 (2)假设某企业年初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余额为0,本年只有一笔销售业务,发生在1月20日,属于分期收款销售,销售额为120万元,约定每月20日收款,每次收取10万元,共计收款12次,则到本年12月31日时应收账款余额为10万元,在下年的1月20日全部收回。此时,按照公式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120?[(0,10)?2],24(次),而事实上收回这120万元应收账款足足用了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真实数据应该是1次;由此可知,“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对应收账款周转率产生影响”。 (3)大量使用现金销售会导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数额很小,按照公式计算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与事实不符。例如:假设某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为100万元,现销比例为99,,赊销比例为1,,并且赊销额需要180天收回,则实际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次,但是按照公式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显然远远大于2,不能反映事实; (4) 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量大幅度下降会导致年末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余额变得很大或很小,此时,再按照“(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票据,期末应收账款,期末应收票据)?2”来表示“平均应收账款”不合理,据此计算出的结果也不能反映应收账款周转的实际情况。 (教师提示之二十一) 【问题】风险包括系统和非系统风险,那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与他们俩个风险有什么具体的关系,谢谢~ 【答复】 注会财务管理中认为: (1)从个别投资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2)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但是,它们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具体而言: 经营风险中即包括系统风险,又包括非系统风险; 财务风险中即包括系统风险,又包括非系统风险。 (教师提示之二十) 从ABC公司去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及相关的报表附注中可知,该公司当年利润总额为3亿元,财务费用2000万元,为购置一条新生产线专门发行了1亿元的公司债券,该债券平价发行,债券发行费用200万元,当年应付债券利息300万元。发行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已于年初全部用于工程项目。据此,可计算得出该公司去年已获利息倍数13。 ( ) 【答案】× 请老师解释一下。 【答复】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资本化利息)。 注意: 虽然本题中的债券发行费用200万元应该资本化,但是发行费用属于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不属于借款利息,所以,不属于资本化利息。 因此,本题中只有当年应付债券利息300万元属于资本化利息,已获利息倍数,(30000,2000)/(2000,300),13.91。 (教师提示之十九) 【问题】请问为什么长期投资准备很快变为现金,对速动比率的影响会大于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呢, 【答复】注意:所谓的影响指的是变化的幅度,是一个相对数,而不是绝对数。长期投资变为现金,导致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等额增加,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的分子增加额相同;但是:由于原来的分子不同,所以,增加的幅度不同,速动比率增加的幅度大于流动比率增加的幅度。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原来的流动比率为5/7,速动比率为4/7,则分子增加1之后,流动比率变为6/7,增加20,;速动比率变为5/7,增加25,。显然,速动比率增加的幅度大于流动比率增加的幅度。 (教师提示之十七) 【问题】ABC公司是一个有较多未分配利润的工业企业。下面是上年度发生的几笔经济业务,在这些业务发生前后,速动资产都超过了流动负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债券投资提前变卖为现金,将会( ) A.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大于对速动比率的影响 B.对速动比率的影响大于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C.影响速动比率但不影响流动比率 D.影响流动比率但不影响速动比率 答案为B,但我认为该题没有正确答案,我觉得对流动比率和对速动比率的影响是一样的,他们的变化幅度是一样的。 【答复】您的理解显然不正确,提醒您:变化的幅度指的是变化的百分比。 假设变化前的流动资产为100万元,速动资产为60万元,流动负债为50万元,则变化前的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2。 将20万元的长期债券提前变为现金之后,流动资产为120万元,速动资产为80万元,变化后的流动比率为2.4,速动比率为1.6,显然,流动比率增长20,,而速动比率增长33.33,,即速动比率的变动幅度大于流动比率。 (教师提示之十六) 【问题】教材中说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销售成本率和销售期间费用,是说销售净利率=(1-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吗, 【答复】应该根据: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差额,所得税”进行分解。即: 销售净利率,1,销售成本率,销售税金及附加率,销售期间费用率,(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差额,所得税)/销售收入 (教师提示之十五) 【问题】企业目前的速动比率大于1,本应借记应付账款,却误借记应收账款,这种错误会导致速动比率比企业实际的速动比率低.( )答案:对.老师,怎么是对呢,误借记应收账款,导致速动资产增加,对分母没有什么影响,应该是速动比率比实际高才对.请老师解释一下. 【答复】假设该业务为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付帐款; 原来的速动资产为400,流动负债为300,则原来的速动比率,400/300,4/3, 本应借记应付帐款100,即流动付债减少100,速动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00, 则速动比率,(400,100)/(300-100),3/2, 却误借记应收帐款,即应收帐款增加100,银行存款减少100,速动资产不变, 则速动比率,400/300,4/3 小于 3/2 显然,与正确的处理方式比较,该错误导致速动比率下降 (教师提示之十四) 【问题】教材说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因而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商店没有应收账款它也有现金呀,现金也属于流动资产呀。 【答复】提醒您: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流动性和收益性成反比,现金的流动性最高,持有现金不能获得收益,所以,企业不可能持有大量的现金,只要满足需要就可以了。 (教师提示之十三) 【问题】请问老师,如果有一家公司的经营不善,已连续两年亏损,其股价当然 很低,那么其市价很低,当然市盈率也低,如果买这样的股票,其风险不是很大吗,获利的机会也不大,为什么还说容易获利呢,不太明白,请老师指点。 【答复】提醒您: (1)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对于您说的市价很低的股票,由于每股收益也很低,所以,市盈率不一定很低。 (2)风险指的是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越大,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遭受高亏损的可能性也越大。 (3)如果有两只股票,每股收益相同,但是,每股市价不一样,显然,股价低的股票升值的可能性大,容易获利。 (教师提示之十二) 【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计算权益乘数, 【答复】 请注意:在杜邦分析中,即通过三指标相乘计算时,一定要用平均数计算,原因是资产净利率中用的是“平均总资产”,只有按照平均数计算权益乘数,才能彼此约掉。其它的情况下不用平均数计算。 (教师提示之十一) 【问题】从股东的角度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 【答复】因为偿还的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在借款时就已经确定,不会因为后来的通货膨胀而增加。 (教师提示之十) 【问题】我认为资本公积也属于股东权益,它与股本之间的转换不应影响每股净资产,因为支付现金股利是用税后未分配利润支付,所以减少股东权宜,引起每股净资产变化。我的理解对吗, 【答复】 您的理解不正确,注意: (1)股本,股数×股票面值 而股票面值是不能改变的,所以,股本的增加必然导致股数增加; (2)支付现金股利的分录是:借:应付股利 贷:现金等 显然,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不会导致股东权益发生变化。 注意:股东权益,资产,负责 (教师提示之九) 【问题】股利支付率+留存收益率=1 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答复】注意: (1)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收益, 其中的普通股每股股利中只含普通股现金股利,不包括优先股利等其他股利; (2)留存收益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 “全部股利”中含优先股利等其他股利。 (3)普通股股数的变动,对每股收益的计算有影响,但是不影响每股股利的计算; 所以:当只存在普通股现金股利,并且,普通股股数不发生变动时,这个等式才成立; (教师提示之八) 【问题】请问营业周期与流动比率是什么关系,是营业周期长,正常的流动比率就越低吗,谢谢 【答复】 二者之间没有规定的关系,原因如下: (1)营业周期越短,说明存货和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越小,但是,资金周转加快可能导致流动负债减少,所以,无法判断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2)营业周期越长,说明存货和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越大,但是,资金周转变慢可能导致流动负债增加,所以,无法判断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教材中关于每股收益的的有关表述,我不理解,请解释。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 (2)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 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的比较。 为什么说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又限制了公司间的比较呢, 【答复】 其实,后一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的补充说明,二者根本不矛盾。 注意:“限制了公司间比较”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公司间比较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已知流动比率,1,为什么贴现无息票据和支付当期管理费用对流动资产总额、营运资金、流动比率、税后利润的影响都是“-”,我一直对经济业务对指标的影响的相关问题理解不清,请问应加强哪方面的学习, 【答复】 提醒您:本题中已经告诉了,原来的流动比率为1,原来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贴现无息票据的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 其中,银行存款和应收票据属于流动资产,由于银行存款的增加额小于应收票据的减少额,所以,导致流动资产减少, 由于对流动负债没有影响,所以,导致营运资金减少(注意: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由于原来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所以,现在的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小于1,比原来下降; 由于财务费用增加,所以,税前利润减少,导致税后利润减少。 (教师提示之五) 连环替代法举例: 假如某产品的产量是100件,每件的材料消耗量为8千克,材料的计划价格为5元/千克;则计划的材料费用总额为:100*8*5=4000(元); 而实际的产量为110件,每件的材料消耗为7千克,实际价格为6元/千克,则实际材料费用总额为: 110*7*6=4620(元) 对100*8*5=4000进行第一次替代的结果是:110*8*5=4400 对100*8*5=4000进行第二次替代的结果是:110*7*5=3850 对100*8*5=4000行第三次替代的结果是:110*7*6=4620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产量变动产生的影响为:4400,4000,400 单耗变动产生的影响为:3850,4400,,550 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为:4620,3850,770 总的影响为:400,(,550)770,620,4620,4000 注意:连环替代法的特点是: (1)对指标用分析值替代值时,后面的指标用标准值,前面的指标采用分析值。 (2)如果替代的顺序不同,则分析的结果不同(不过考试时会明确告诉您顺序,例如02年的考题);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如何理解“利息保障倍数所反映的企业财务层面包括获利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答复】显然,“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见教材中“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的分子(息税前利润)反映的是获利能力分母的利息费用”包括了长期负债利息,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又反映了“长期偿债能力”;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请问为什么长期投资准备很快变为现金,对速动比率的影响会大于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呢,谢谢。 【答复】 注意: (1)所谓的影响指的是变化的幅度,是一个相对数; (2)长期投资变为现金,导致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等额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同,速动比率增加的幅度大于流动比率的增加幅度,原因是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相同,但是分子不同; 假设:原来的流动比率为5/7 速动比率为4/7 则分子增加1之后, 流动比率变为6/7,增加20,;速动比率变为5/7,增加25,;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预期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市盈率会普遍下降,负债比率高的公司市盈率低,为什么, 【答复】 (1)预期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会转向实物投资,而不是极不稳定的证券投资,股价会下降。 所以,市盈率下降; (2)提高利率时,人们会把投资方向转为储蓄,导致股价下跌,所以,市盈率下降; (3) 因为负债比率高的公司的投资风险大,投资人不愿意买其股票,股价很低;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某公司今年与上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10,,净利润增长8,,资产总额增加12,,负债总额增加9,。可以判断,该公司权益净利率比上年下降了。() 【答复】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用数据实际试验一下就知道了。 假如:上年的净利润为10万元,资产总额为200万元,负债总额为100万元,则权益净利率为:10?(200,100),10, 本年的净利润为10.8万元,资产总额为224万元,负债总额为109万元,权益净利率为:10.8?(224,109)小于10, 1、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所反映的企业财务层面包括, , A.获利能力 B.长期偿债能力 C.短期偿债能力 D.发展能力 [答案,AB 问:为什么C不是, 答:根据阎华红老师的讲解, 短期偿债能力因为一般借款时间比较短,利息比较少,而且流动负债中大部分是无息负债,如预收账款,应付账款, 所以,对短期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关注能不能够偿付利息.但是,长期负债不一样了,它的期限比较长,利息比较多,所以长期偿债能力很关注能不 能够支付利息,计算付息能力.所以C不是 第 三 章 〔问题26〕应该如何计算教材78页提到的投资报酬率, 〔答复〕先来看一下“要求的报酬率”的表示式(参见教材137页),要求的报酬率,〔债务×利率×(1,所得税率),所有者权益×权益成本〕/(债务,所有者权益),由此可知,“要求的报酬率”表达式中分子中包括税后利息,分母是总资产。而78页的“投资报酬率”与“要求的报酬率”具有可比性,所以,78页的“投资报酬率”分子中也应该包括税后利息,分母也应该是总资产。这样我们可以推断,78页的“投资报酬率,息前税后利润/投入的资产额,即投资报酬率,息前税后利润/投资额,其中:息前税后利润,税后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问题25〕如果希望提高销售增长率,即计划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则可以通过( )。 A.按照资本结构同时筹资权益资本和增加借款 B.降低股利支付率 C.提高销售净利率 D.提高资产周转率 〔答案〕ABCD 〔解释〕这些选项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导致企业资金增加,超过可持续增长状态的资金总量,所以,可以导致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1)选项A表示的最直接,不用另外解释; (2)选项B导致留存收益增加,资金增加; (3)选项C导致净利润增加,从而导致资金增加; (4)选项D导致销售收入增加,进一步导致净利润增加,从而导致资金增加。 〔问题24〕请举例说明:如果只有销售净利率增长,则本年实际销售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答复〕以教材75页表3,3中的数据为例: 假设96年的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都是12,,其它比率不变,计算96年的销售净利率。 则:根据12,,销售净利率×0.6×1.1818×2.5641/(1,销售净利率×0.6×1.1818×2.5641)可知: 12,,1.82×销售净利率/(1,1.82×销售净利率) 0.12,0.2184×销售净利率,1.8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5.89,比95年(5.00,)提高了。由此足以说明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问题23〕如果只有总资产周转率增加,则本年实际销售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请老师举例? 〔答复〕以教材75页表3,3中的数据为例: 假设96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一倍,变为2.5641×2,5.1282,其它的比率不变, 此时可持续增长率,(5.1282×1.1818×0.6×5.00,)/(1,5.1282×1.1818×0.6×5.00,),22.25,。 假设销售收入增长率为A,即96年销售额为1000×(1,A),则96年的留存收益,30×(1,A),96年末的股东权益,330,30×(1,A),由于96年末的总资产,1000×(1,A)/5.1282,195×(1,A),所以: 96年末的总资产/股东权益,195×(1,A)/[330,30×(1,A)],1.1818 解得:195×(1,A),390,35.45×(1,A) 159.55×(1,A),390 A,144,大于可持续增长率(22.25,),这足以说明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问题22〕第三章第三节,课件的最后一个例题,要求(3)中,说到03年12月用现金869.64买固定资本,当月买的不折旧,就应从04年起折旧,为什么04年的折旧额等于03年呢???? 〔解答〕提醒您: (1)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不一定意味着折旧增加,因为不一定都是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并且按照规定,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2)“04年的折旧额等于03年”这是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教师提示之二十一) 【问题】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此公式怎么会与会计等式联系起来呢?此等式应怎么理解? 【答复】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变形之后得到: 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外部融资需求 ,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外部债务融资,外部权益融资 ,(预计总负债,外部债务融资),(预计股东权益,外部权益融资) 根据会计等式可知: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中的“预计总资产”指的是外部融资之后的总资产,而“预计总负债”和“预计股东权益”指的是外部融资之前的负债和股东权益。 (教师提示之二十) 【问题】2003年试题计算题第1题(3).平均在15天后付款.为什么是当期付现50%,下期付现50%? 【答复】对于这类问题,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 假设X中包括m个30,减掉这m个30之后的差额为S,则(30,S)/30表示的就是本月之后第m个月付款的比例;S/30表示的是本月之后第(m+1)个月付款的比例。 本题中,X,15,其中包括0个30,即m=0,S,15,(30,15)/30表示的是本月之后第0/FONT>个月付款的比例,即本月付款的比例为50%,15/30表示的是本月之后第(0,1)个月付款的比例,即下月付款的比例为50%。 注:对于这类问题隐含了很多假设,例如:每天都进货并且每天的进货金额相同,每天的货款都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之后支付等等。只要记住上述计算公式就可以了 针对本题“平均在15天后支付购货款”可以理解为:本月1,15日的货款在本月支付,本月16,30日的货款在下月支付,因此,本月支付50%,下月支付50%。 (教师提示之十九) 【问题】请问:可持续增长率假设条件中第三条增加债务是不是影响第一条资本结构的变化啊, 【答复】注意:“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仅仅表明不从外部筹集权益资金,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留存收益从内部筹集权益资金(参见表3,2),因为在增加债务的同时,留存收益也增加,所以,第三条假设与第一条并不矛盾,只要权益资金增加的比例等于债务资金增加的比例,就不会导致资本结构发生变化。 (教师提示之十八) 【问题】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增加/基期销售=[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销售额) -[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的推导过程: 【答复】(1)注意:公式推导过程中的 销售额,本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销售增加,销售增加额 本期资产总额,资产 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 (2)根据:(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负债/股东权益) 可知:(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负债/股东权益) ,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 即:销售增加×本期资产总额/本期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 由于:销售额,本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销售增加,销售增加额 本期资产总额,资产 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 所以,销售增加×本期资产总额/本期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可以改写为: 销售增加×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销售增加)×(1,负债/股东权益) 为了便于看清楚,假设“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A”,则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之后得到: 销售增加×(资产/销售额)/A,基期销售,销售增加 等式两边再同时除以“基期销售”得到: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1,销售增加/基期销售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销售增加/基期销售),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1],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A=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A/[(资产/销售额),A] 代入“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A” 可得: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 (教师提示之十七) 【问题】如何理解:股利支付率越低,融资需求对销售净利率的变化越敏感;销售净利率越高,融资需求对股利支付率的变化越敏感。 【答复】请看一下教材“融资需求”的表达式。 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增加,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显然,股利支付率越低,(1,股利支付率)越大,销售净利率的变化引起融资需求的变化越大。而:销售净利率越低,股利支付率的变化引起融资需求的变化越小。 或者直接以本章例1中的(二)说明: (1)当股利支付率为30,时,如果销售净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则融资需求减少1,×4000×(1,30,),28(万元) 当股利支付率为10,时,如果销售净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则融资需求减少1,×4000×(1,10,),36(万元)大于28万元。 (2)当销售净利率为4.5,时,股利支付率降低10个百分点,则融资需求减少4.5,×4000×10,,18(万元); (3)当销售净利率为4,时,股利支付率降低10个百分点,则融资需求减少4,×4000×10,,16(万元)小于18万元。 (教师提示之十六) 【问题】如果是100天后付款,如何计算付款比例,这有没有一个公式,能让我们很方便地计算出X天后的付款比例,请老师详解。 【答复】 用公式总结如下: 假设X中包括m个30,减掉这m个30之后的差额为S,则(30,S)/30表示的就是本月之后第m个月付款的比例;S/30表示的是本月之后第(m+1)个月付款的比例。 假设X,100,则X中包括3个30,差额为100,3×30,10,表明本月的货款在本月之后的第3个月支付(30,10)/30,2/3,在第4个月支付1/3。 (教师提示之十五) 【问题】教材表3-16的“资产负债表预算”表中“直接材料”、“累计折旧”、“产成品”的年初、年末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复】 (1)请阅读表3,9,表中显示直接材料第一季度期初存量为300千克,第四季度期末存量为400千克,单价为5元,所以,年初数据,300×5,1500(元),年末数据,400×5,2000(元); (2)请阅读表3,12,表中显示:本月生产64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20件,销售630件。由此可知,期初产成品存货,20,630,640,10(件),因为单位成本为90元,所以,年初数据,10×90,900(元),年末数据,20×90,1800(元); (3)累计折旧的期初数属于已知数据,不据教材的资料得出的,根据表3,11只能知道累计折旧增加4000元。 (教师提示之十四) 【问题】已知A公司在预算间,销售当季度收回货款60%,次季度收35%第三季度收款5%,预算年度期初应收账款金额为22000元,其中包括上年度第三季度销售的应收款4000元,第四季度销售的应收账款18000元,则第一季度可以收回19750元,第二季度可以收回2250元,请老师具体解释一下第一季度19750元和第二季度2250元的由来。 【答复】注意: (1)因为每个季度的赊销比例是(1,60,),40,,全部计入下季度初的应收账款中了,显然,上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的40,为18000元,所以,上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18000?40,,45000(元),其中的35,在第一季度收回(即第一季度收回45000×35,,15750元),5,在第二季度收回(即第二季度收回45000×5,,2250元); (2)显然,第一季度期初的应收账款中包括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4000元占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的5,,在第一季度可以全部收回; (3)所以,第一季度收回的期初应收账款,15750,400,19750(元) 第二季度收回的期初应收账款,2250(元) (教师提示之十三) 【问题】可持续增长率的五个假设中说到......,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复】注意: (1)在教材平衡增长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增长率一般不会消耗企业的财务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增长的速度”。 (2)“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的含义是“利用负债资金创造的息税前利润足够支付负债的利息”,也就是说,不需要动用企业原有的财务资源支付利息,即不会消耗企业的财务资源,维持可持续增长 (教师提示之十二) (2002年考题) 【问题】在2002年考题综合题第(2)问中,为什么计算销售净利率可以按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而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却不能按照可持续增长率模型计算, 【答复】提醒您: (一)如果同时满足可持续增长假设条件中的第1、3、5条,即“资本结构不变、不发售新股、资产周转率不变”,则就可以按照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原因是: (1)根据“资本结构不变”可知计划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不变, 即计划年度的“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2)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计划年度的“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时,计划年度的“销售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又因为,计划年度的“可持续增长率”,计划年度的“股东权益增长率” 所以,计划年度的“可持续增长率”,计划年度的“销售增长率”。 (二)在该题中,提高资产负债率时,显然不符合第1条假设,所以,不能按照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 (教师提示之十一) 【问题】如果希望提高销售增长率,即计划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则可以通过( )。 A、发行新股或增加债务 B、降低股利支付率 C、提高销售净利率 D、提高资产周转率 我认为发行新股会导致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权益乘数下降,则销售增长率应低于可持续增长率(见表3-3),我的理解对吗? 【答复】 您的理解显然不正确,提醒您: (1)“计划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中的可持续增长率指的是上期的可持续增长率,其数值上按照上期的数据计算的,与本期是否增发普通股毫无关系。 (2)“发行新股或增加债务”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显然,可以导致“计划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请您看一下教材78页的表3,6中的2000年的数据。 (教师提示之十) 【问题】在2002年的综合题中,通过计算可知,在第(2)问中,计算销售净利率时可以按照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而计算资产负债率时按照可持续增长率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却与答案不一致,请老师解释一下原因。我的计算过程如下: (一)提高销售净利率时: 根据:可持续增长率 =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 可知:10%,60%×销售净利率×2×0.5/(1,60%×销售净利率×2×0.5) 即:10%,0.6×销售净利率/(1,0.6×销售净利率) 10%,0.06×销售净利率,0.6×销售净利率 10%,0.66×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10%/0.66,15.15% (二)提高资产负债率时: 根据:可持续增长率 =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 可知:10%,60%×10%×权益乘数×0.5/(1,60%×10%×权益乘数×2×0.5) 即:10%,3%×权益乘数/(1,3%×权益乘数) 10%,0.3%×权益乘数,3%×权益乘数 10%,3.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00/33,1/(1,67%) 而: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所以:资产负债率,67% 【答复】提醒您: (1)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其中的“净利润”指的是本期新形成的净利润,其中的“销售收入”指的是本期新实现的销售收入; (2)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在其他条件不变,仅仅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促使销售增长的是“本期增加”的资产和“本期增加”的负债,根据可持续增长率公式计算得出的“资产负债率”指的是“本期增加”的负债和“本期增加”的资产的比值,即“增加的负债/增加的资产,67%”; (3) 题中要求计算的是“增加之后”的负债“增加之后”的资产的比值,因此,必须先计算出本期增加的负债和本期增加的资产的数值; (4) 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资产的增长率,销售增长率,10%,所以,增加的资产,2000×10%,200(万元),增加的负债,200×67%,134(万元); (5) 因此题中要求计算的资产负债率,(原来的负债,增加的负债)/(原来的资产,增加的资产)×100%,(1000,134)/(2000,200)×100%,51.5% (教师提示之九) 【问题】05年基础学习班讲义,,-第3章第2节最后例题中,已知2001年净利润为100万元,分配股利60万元,留存收益35万元。 问:为什么"净利润100>分配股利60+留存收益35" ? 【答复】注意: (1)本年增加的留存收益,100,60,40(万元) (2)根据题意可知,年初的留存收益项目的余额为,5万元; (3)留存收益项目的余额,盈余公积项目的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余额可以是负数,表明累计发生的亏损。此时,留存收益项目的余额可能出现负数。 (教师提示之八) 【问题】本章老师在讲课时,有一例题,题上讲“进货成本为5元/件,平均在15天后付款”,由此得出本月付款率为50%,下月付款率为50%,请问为什么, 【答复】平均在15天后付款那就意味着当月1至15日的购货款在当月的16至30日支付,16至30日的购货款在下月的1至15日支付,所以当月支付当月的50,,下月支付上月的50,。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预计明年通货膨胀率为10%,公司销量增长5%,则销售额的名义增长15.5%。”请老师解释下为什么, 【答复】(1,10,)×(1,5,),1,15.5, 推导过程如下: 因为通货膨胀率为10,,所以,销售价格增长10,; 因为销售数量增长5,,所以, 变化之后的销售额,原来的销售价格×(1,10,)×原来的销售数量×(1,5,) ,原来的销售价格×原来的销售数量×(1,10,)×(1,5,) ,原来的销售额×(1,10,)×(1,5,) 销售增长率为: [原来的销售额×(1,10,)×(1,5,),原来的销售额]?原来的销售额 ,(1,10,)×(1,5,),1 ,15.5,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 “现有生产能力已饱和”和“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在计算外部融资需求量时怎样应用, 【答复】注意: (1)“现有生产能力已饱和”意味着“要想提高销售额,必须增加长期资产投资”,即长期资产与销售收入有关; (2)“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意味着“要想提高销售额,不必增加长期资产投资”,即长期资产与销售收入无关。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如何理解“限制销售增长的是资产,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资金来源(包括负债和股东权益)”, 【答复】(1)因为销售增长意味着销售量增加,而销售量增加意味着必须扩大生产,扩大生产自然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上述销售的增加不可能变为现实,所以,限制销售增长的是资产。 (2)资产属于资金的占用,资金的占用和资金的来源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相等的关系,所以,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资金来源。具体而言,资金来源包括两个渠道,即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和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股东权益。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如何理解“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即企业平衡增长),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股东权益的增长率”, 【答复】在企业平衡增长的情况下,按照股东权益的增长比例增加借款,即负债的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又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资产的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验证如下: 假设原来的资产为300万元,负债为100万元,股东权益为200万元,负债和股东权益增长率均为5,,则增长后的负债为105万元,增长后的股东权益为210万元,增长后的资产为315万元,资产的增长率,(315,300)/300,5,,负债的增长股东权益增长率。 所以,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即企业平衡增长),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股东权益的增长率。 (教师提示之三) (2001年考题综合题) 【问题】对于“预期股利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不理解,请老师详细讲解一下。 【答复】股利,净利润×股利支付率,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 根据中的“在今后可以维持2000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 可知,“销售净利率”和“股利支付率”不变 所以,股利与销售额成正比 即:股利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股东的预期报酬率=下期股利/当前股价+股利增长率” 【答复】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中的股利固定增长,并且固定增长率为25,,符合股利固定增长模型。所以,股东的预期报酬率=下期股利/当前股价+股利增长率(参见教材第四章股票收益率的相关内容)。 【问题】第二问的第一小题,答案是按照2001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是35%来计算得出的销售净利率。可题目中说2001年计划销售增长率是35%,我不明白为什么35%是01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也就是说答案给出的这个方程为什么成立, 【答复】具体解释如下: (1)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从2001年开始,符合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因此,把2001年的增长率35,作为可持续增长率; (2)如果您对于原题的答案感到实在无法理解,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计算,具体为: 〔方法一〕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2001年的销售额为:10000×(1,35,),13500(万元) 2001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仍然为10000?2500,4 所以,2001年末时,总资产为:13500?4,3375(万元) 因为2000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1250?2500,50, 而200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不变, 所以,2001年末的负债为:3375×50,,1687.5(万元) 所有者权益为:3375,1687.5,1687.5(万元) 因此,2001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为:1687.5,1250,437.5(万元) 即2001年增加的留存收益为:437.5万元, 而2001年的留存收益比例仍然是250?500,50, 所以,2001年的净利润为:437.5?50,,875(万元) 因此,2001年的销售净利率为:875?13500,6.48, 〔方法二〕直接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 注意: (1)此时的期初股东权益指的是2001年初的股东权益,即2000年末的股东权益1250万元; (2)此时的期末总资产为2001年末的总资产,即10000×(1,35%)?4,3375(万元) 所以,有等式: 35,,r×(3375/1250)×4×50, r,6.48, (教师提示之二) (1998年考题) 【问题】期末存货金额不变,能说明当期进货成本=当期销货成本么,损益表中“销货成本”就是“进货成本”么,那么“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忽略不计么,为什么财管中考虑问题这么粗,我应该如何理解, 【答复】并不是财务管理中考虑问题非常粗,而是您没有仔细审题,请注意: (1)“零售业”不是“生产加工业”,不涉及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对于商业企业而言,期初存货金额,本期进货成本,期末存货金额,本期销货成本; (3)根据“期末存货金额不变”,以及“本题期初存货金额就是上期期末存货金额”,可知“期初存货金额,期末存货金额”,所以,当期进货成本=当期销货成本。 【问题】“新增借款数额”40万元是如何确定的, 【答复】根据期末现金余额不得少于10万元,以及借款必须是5万元的倍数,很容易确定新增借款为40万元。 新增的借款的利息,新增的借款数额×5, 根据:新增借款数额,新增借款利息,14.65,原来的借款利息10,10(万元) 即:新增的借款数额×(1,5,),14.6,原来的借款利息10,10(万元) 计算得出:新增的借款数额,36.48(万元),取5万的倍数得=40(万元)。 【问题】年末应付账款是怎么计算得出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呢, 【答复】(1)因为“销售成本率,销售毛利率,1”,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下一年的销售毛利率上升5个百分点,所以,下一年的销售成本率下降5个百分点,即变为(80,,5,),其中,80,,(1,20,)表示的是上年的销售成本率;所以,下一年的销货成本,1512×(80,,5,)(万元); (2)又根据本题条件可知,当期进货成本=当期销货成本;因此,年末应付账款与当年进货金额的比例为246/1008,所以,下年的期末应付账款,1512×(80,,5,)×246/1008(万元)。 【问题】“其他财务信息”(9)中说所有借款全年计息年末不归还,为什么还将利息作为“现金支出”, 【答复】注意:正确的词语搭配是“还本付息”,也就是说,“归还”是针对“本金”而言的,对于“利息”应该用“支付”表达;所以,本题条件的含义是:年末不归还本金,并不是不支付利息。 【问题】该题目中的折旧费用为什么没有包含在销售成本中,而是在损益表中另外列示呢, 【答复】注意:在零售业中,没有“制造费用”科目,所有的折旧都计入“经营和管理费用”。 【问题】此题第9点说明:所有借款全年计息,年末不归还。根据答案指的是本金不还,利息要还,既然利息要还,为何不计入本年现金流出, 【答复】注意:根据教材中的现金预算表可知,在计算“现金多余或者不足”时,不考虑“利息借款和还款的金额”,只有在计算“期末现金余额”时,才需要考虑“利息借款和还款的金额”,其实,您只要把教材的例题搞懂,就很容易理解该题的答案了。 (教师提示之一) 〔1997年考题〕 【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购货付款”的数字的来由。 【答复】根据题意可知,本月支付的是上月的购货款,而上月的购货额又等于本月销售收入的70,,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本月支付的购货款,本月销售收入的70,,因此,七、八、九月份的“购货付款“的数字分别为:7000×70,,4900,8000×70,,5600,9000×70,,6300。 【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收账合计”数字的构成。 【答复】根据题中条件可知,本月收到的货款,本月销售收入的20,,上月销售收入的70,,上上月销售收入的10,,即:收账合计,本月销售收入的20,,上月销售收入的70,,上上月销售收入的10,,例如:6100,7000×20,,6000×70,,5000×10,,1400,4200,500 【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八月份支付的借款利息20的计算过程。 【答复】(1)首先要注意:在现金预算中,计算借款利息时,假设借款在期初,还款在期末。因此,本题应该按照借款在7月初,还款在8月末计算利息,即按照2个月计算利息; (2)其次要注意:在注会的现金预算中,计算借款利息时,只考虑偿还的本金,不考虑未偿还的本金,也就是说按照“利随本清”的原则计算,所以,本题中八月份支付的利息,1000×12,/12×2,20。 【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其它的月份不支付利息, 【答复】按照规定,在进行现金预算时,只有在偿还本金时才支付利息,其它的时候不支付利息。 第四章 两种证券投资组合标准差的公式如下: [(A比重×A标准差)2+2(A比重×A标准差)×(B比重×B标准差)×相关系数+(B比重×B标准差)2]1/2 说明:(A比重×A标准差)2 和(B比重×B标准差)2 中的2是指平方,不是乘以2 ;1/2是二分之一次方,不是乘以二分之一 ,此帖子已被 chenyan2004 在 2006-1-12 17:20:04 编辑过, 再复:对于第四章第四节风险和报酬的问题,两项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报酬的求解是必须掌握的。 若两种证券:X,其概率为p1,证券Y,其概率为p2,相关系数为C 可将X*p1设为A,将Y*p2设为B 其方差=A*A+2ABC+B*B 其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若三种证券给合:: 证券A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a 证券B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b 证券C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c 设证券AB的相关系数为K1 设证券AC的相关系数为K2 设证券BC的相关系数为K3 组合方差=a*a+b*b+c*c+2abk1+2ack2+2bck3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 如果是四个证券组合的标准差,则利用: (a+b+c+d)*(a+b+c+d)数学公式,方差既为: =a*a+b*b+c*c+d*d+2ab+2ac+2ad+2bc+2bd+2cd 只是在2ab、2ac、2ad、2bc、2bd、2cd后面乘上相关系数。 第 四 章 【问题】怎样理解“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券价值逐渐增加”, 【解答】 (1)债券的价值,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债券的价值,到期值×现值系数,折现期间是距离到期日的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到期日的时间逐渐缩短,折现期间越来越短,现值系数越来越大,但是未来的现金流入数值不变(等于到期值),所以,债券价值逐渐增加。 【问题】如何确定递延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中的递延期S的数值? 【解答】 (1)首先搞清楚该递延年金的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几期末(假设为第W期末); (2)然后根据(W-1)的数值即可确定递延期间S的数值。 在确定“该递延年金的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几期末”时,应该记住“上一期的期末就是下一期的期初” 下面举例说明: (1)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开始,每年末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末,即第四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4,1,3; (2)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开始,每年初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初,即第三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3,1,2。 〔问题〕平价发行,每年付息两次的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否等于票面利率, 〔解答〕等于票面利率。以教材109页例题为例说明: 假设半年支一次利息,到期收益率为r,则: 1000,40×(P/A,r/2,10),1000×(P/S,r/2,10) 1000=40×[1,(P/S,r/2,10)]/(r/2),1000×(P/S,r/2,10) 1,4,×[1,(P/S,r/2,10)]/(r/2),(P/S,r/2,10) 1,(P/S,r/2,10),4,×[1,(P/S,r/2,10)]/(r/2) 解得:r=8%,票面利率 【问题74】如果相关系数为“,1”,两种证券组合的机会集曲线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复】假设A的标准差为a, B的标准差为b , A的投资比例为R, B的投资比例为F 则:AB组合的标准差,(R×R×1.00×a^2,2×R×F×1.00×a×b,F×F×1.00×b^2)开方,(aR,bF)的绝对值。 由此可知,AB组合的标准差的最小值,0,此时的组合为最小方差组合,也就是说,此时的机会集曲线的最小方差组合点位于纵轴上,机会集曲线与纵轴有一个交点。 〔问题73〕有A、B两种股票,相关资料如下: 经济状况 概率分布 A的报酬率 B的报酬率 1 0.1 30, ,45, 2 0.3 20, ,15, 3 0.2 10, 15, 4 0.1 0 45, 5 0.3 ,10, 75, 如何计算AB股票的协方差, 〔答复〕仿照119页概率标准差公式根号里的表达式计算,只不过需要把根号里的平方项改为两项乘积。 具体如下: A的期望值,30,×0.1,20,×0.3,10,×0.2,0×0.1,10,×0.3,8, B的期望值,,45,×0.1,15,×0.3,15,×0.2,45,×0.1,75,×0.3,21, 协方差,(30,,8,)×(,45,,21,)×0.1,(20,,8,)×(,15,,21,)×0.3,(10,,8,)×(15,,21,)×0.2,(0,8,)×(45,,21,)×0.1,(,10,,8,)×(75,,21,)×0.3 〔问题72〕请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无风险资产的标准差为0,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相关系数为0,无风险资产的贝他值为0, 【解答】其实根据定义就可以理解,具体讲解如下: (1) 标准差和贝他值都是用来衡量风险的,而无风险资产没有风险,即无风险资产的风险为0,所以,无风险 资产的标准差和贝他值均为0; (2) 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种资产收益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引起另一种资产收益率 变动,则这两种资产的收益率相关,相关系数不为0,否则,相关系数为0; (3) 因为无风险资产不存在风险,因此,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是固定不变的,不受任何其他资产的收益率的变 动的影响,所以,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 〔问题71〕请老师计算一下教材120页表4,2中AB的相关系数。 〔解答〕 (1)协方差,(90,,15,)×(20,,15,)×0.3,(15,,15,)×(15,,15,)×0.40,(,60,,15,)×(10,,15)×0.3,0.0225,2.25, (2)相关系数,2.25,/(58.09,×3.87,),1.00 〔问题70〕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如何理解Rf的增加一定会导致Ki的增加,也就是说,如何理解无风险报酬率越高,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解答〕注意: (1)“Km”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m”表示的是市场组合要求的收益率,Km,Rf,(Km-Rf),无风险利率,风险价格;合同
有效期间担任领导职务、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这和借款的筹集有什么相关性 【答复】 (1)“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在合同有效期间担任领导职务”有很大的相关性,请您实际想一下,假设借款到期时主要领导人都已经更换,显然会加大偿债风险,因为更换的领导人可能赖帐。 (2)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也有很大的相关性,长期借款可能从非金融机构的保险公司中借入,如果“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则一旦企业主要领导出现意外,导致债权得不到保障,则可以用应该支付的保险赔偿款做为筹码,尽量降低债权人保险公司的风险。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除非利息高于资本成本(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一般企业不保留有价证券。”请讲解一下这句话。 【答复】 注意: (1)此处的“资本成本”指的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即负债的资本成本和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远远高于负债的资本成本,所以,利息高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很小; (2)如果利息高于资本成本,则企业会持有债券以获取“利息高于资本成本”的差额收益;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请问如何理解“设置赎回条款可以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带来的回报”和“不设置赎回条款就不能限制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上升带来的回报”。 【答复】注意:该句话是针对“把债券卖给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而言的; (一)“不设置赎回条款就不能限制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上升带来的回报” 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可转换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转换价格为10元/股,则意味着可以转换为100股;如果转换时的股票市价为25元/股,则转换之后的股票的价值,100×25,2500(元),显然,高于原来的面值1500元,债券持有人因为转股获得了1500元的收益;如果转换时的股票市价为50元/股,则转换之后的股票的价值,100×50,5000(元),显然,高于原来的面值4000元,债券持有人因为转股获得了4000元的收益; (二)如果公司的收益大幅度上升,必然会导致股价大幅度上涨,因此,如果不设置赎回条款,任凭债券持有人随意转换,则显然会导致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等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设置赎回条款,会限制把债券卖给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等带来的好处;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请问老师,何为可转换债券的非转换价值,转换价值和转换为普通股后的净现值, 【答复】 (1)债券的“非转换价值”指的是“按照以后不打算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得出的债券价值; (2)债券的“转换价值”指的是“按照以后打算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得出的债券价值; (3)转换为普通股后的净现值,转股之前的利息收入现值,转股之后的股票市场价值的现值,股票的买价 (4)这些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考试时不会涉及;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老师,教材中“当股价上扬的时候,会降低公司股权筹资额”怎么理解, 【答复】 举例说明如下: 假如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当初规定的转换价格为50元/股,转换时的股价为100元/股,则公司只能按照 50元的价格转换,转换为20股,筹资额为1000元;而如果按照转换时的股价出售20股之后,可以筹资20×100,2000元,显然,1000小于2000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在分期付息,一年内付息多次的情况下,怎样判断发行价格, 【答复】注意: (1)“市场利率”指的是市场的名义利率,“票面利率”指的是票面“名义利率”;对于一年内多次付息的情况,市场实际利率高于市场利率,票面实际利率高于票面利率; (2)只有“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时,才会平价发行; 如果“票面利率,市场实际利率”,则一定溢价发行,原因是由于“市场实际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所以,此时“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在面对多个供应商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放弃折扣成本确定购买方案, 【答复】请您记住:如果准备放弃现金折扣(即拖延付款),则应该选择“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低的,因为此时意味着应该支付借款利息给对方;反之,如果准备享受现金折扣(即提前付款),则应该选择“放弃现金折扣成本”高的,因为此时意味着向对方收取利息。即“放弃低的,享受高的”。 第 八 章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我对于你说的在剩余股利政策下,“上期期初未分配利润”不能满足本年的投资需求,有些不理解,希望有个具体的题目看看,谢谢老师 【答复】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期期初”未分配利润属于以前的所有者权益,已经列入原来的目标资本结构中。如果用上期期初未分配利润满足今年的投资需要,一定会产生目标资本结构被破坏的后果。或者说可以这样理解,需要的筹资额是新增的资产,一定要用新的所有者权益满足。 举例如下:假如上年初的资本结构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占50,,负债为10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000万元(其中包括200万元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今年需要投资500万元,今年的净利润为80万元。要求保持原有的资本结构不变. 如果用原来的200万元未分配利润满足投资的需求,则只需保留250,200,50(万元)权益资金,分配30万元股利,另外筹集250万元负债。 最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50,1050(万元),负债为:1000,250,1250(万元),显然不相等。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第八章课程讲义例题解答表1:追加借款:第2年800*30%和第3年200*30%为什用800和200从哪来的。 【答复】注意: (1)题中已经告诉了,目前没有借款(即没有负债),所以,目前的总资产,净资产,负债,净资产,200(万元) (2)为了满足追加的资本性支出的需要,需要先通过筹资获得资金,筹资的总额等于需要追加的资本性支出数额,筹资的结果导致资产增加,所以,第一年后的总资产为:200,100,300(万元),第二年后的总资产为:300,500,800(万元) (3)由于题中告诉了,负债的最大比例为资产总额的30,,所以,第二年末时的负债总额可以达到800×30,,240(万元),由于在第二年初时的负债总额为0,所以,第二年可以借款800×30,,240(万元); (4)第三年末时资产总额为:800,200,1000(万元),负债总额的上限为1000×30,,300(万元),由于原来已经有了240万元负债,所以,第三年只能借款:300,240,60(万元),(1000,800)×30, 【问题】请讲解一下长期资本总额的计算公式200+100=300、300+500=800、800+200=1000的来由。 【解答】 (1)由于题中已经告诉了目前没有借款(即没有负债),所以,目前的总资产,净资产,负债,净资产,200(万元); (2)为了满足追加的资本性支出的需要,需要先通过筹资获得资金,筹资的总额等于需要追加的资本性支出数额,筹资的结果导致资产增加,所以,第一年末的总资产为:200,100,300(万元),第二年末的总资产为:300,500,800(万元),第三年末的总资产为:800,200,1000(万元); (3)因为根据题意可知,公司目前没有负债,以后如果需要增加负债只能是增加长期借款,所以,在未来的三年内的总资产中不会包含流动负债,因此,未来的三年内的总资产,长期资本总额,所以,第一年末的长期资本总额为:200,10,300(万元),第二年末的长期资本总额为:300,500,800(万元),第三年末的长期资本总额为:800,200,1000(万元)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第八章利润分配的顺序的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中最后一句“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这是什么意思,“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是什么意思, 【答复】 举例说明如下: (1)假设某企业本年初的累计亏损为100万元,其中有20万元是近五年内发生的亏损,而另外的80万元是五年前的亏损,则“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帐面余额为100万元(在借方);本年的净利润为300万元,则应该按照(300,100),200(万元)(即结转本年利润之后的“未分配利润”帐户的余额)作为盈余公积的计提基数; (2)“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指的是“只能用净利润弥补五年前的亏损”,本题中如果按照“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计算,则只能弥补80万元亏损;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在教材股利分配政策与内部筹资中指出,投资需要的800万元不是指资产总额增加800万元,请问是何含义,资产总额究竟增加多少, 【答复】注意: (1)教材中的不是指资产总额增加800万元,是针对利润分配之前和利润分配之后的资产总额而言的。 (2)在教材的例题中,利润分配之后资产总额增加800,600,200(万元),因为600万元的税后利润已经包括在利润分配前的总资产中了。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除权日与除息日究竟谁在前,谁在后, 【答复】股份有限公司向股东支付股利一般有三个日期,即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和股利支付日。股利宣告日是公司董事会将股利支付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公告中将宣布每股支付的股利、股权登记期限、除去股息的日期和股利支付日期。股权登记日是确定有权领取股利的股东有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只有在股权登记日前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名的股东,才有权分享股利。股利支付日是公司向股权登记日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对于公司股票来说,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普通股可以获得股利,优先股只能获得优先股息。一般来说,除权日是针对普通股而言的,也称为除权交易日,是指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即从该日开始购买公司普通股票的投资者将不能取得公司上一个宣告日公布的股利。而除息日则是针对优先股的,也称除息交易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除权日和除息日是不能分出谁在前谁在后的。由于两者具有相同的内涵,通常将二者统称为除权除息日。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分割,会降低股票市盈率,相应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 答案:× (2001年考题)请老师解释一下。 【答复】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分割都会导致普通股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同时下降,因此,无法得出“会降低股票市盈率”这个结论。关于本题的正确说法应该是: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股票分割之后,通过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教材中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的公式 M/(1+Ds) 是如何推导的, 【答复】这里隐含一个假设,即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影响股票的总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数×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市价,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数×(1,股票股利发放率)×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 所以,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数×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市价/〔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数×(1,股票股利发放率)〕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M/(1,Ds) 第 九 章 〔问题11〕如何理解,对于分期付息债券而言,没有发行费用并平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票面利率×(1,税率) 〔答复〕为您证明推导如下: 假设票面利率为r,期限为n年,每年付息m次,债券税后债务资本成本,R 则有: 债券面值,债券面值×r/m×(1,税率)×(P/A,R/m,m×n),债券面值×(P/S,R/m,m×n) 即: 1,r/m×(1,税率)×(P/A,R/m,m×n),(P/S,R/m,m×n) 即:r/m×(1,税率)×(P/A,R/m,m×n),1,(P/S,R/m,m×n) 根据年金现值系数的表达式可知: (P/A,R/m,m×n),[1,(P/S,R/m,m×n)]/(R/m) 因此:r/m×(1,税率)×(P/A,R/m,m×n),[r×(1,税率)]/R×[1,(P/S,R/m,m×n)] 即:[r×(1,税率)]/R×[1,(P/S,R/m,m×n)],1,(P/S,R/m,m×n) 由此可知:R,r×(1,税率),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问题10〕在教材的每股收益分析图中,为什么债券筹资方式的斜率大于股票筹资方式,为什么当每股收益为0时,债券筹资方式的销售额大于股票筹资方式的销售额, 【解答】 (1)根据每股收益分析图可以看出,两条直线的斜率代表的是每股收益随着销售额变动的比率,即销售额变化一个单位而引起的每股收益的变化值;因为债券筹资后的普通股股数小于发行普通股筹资后的普通股股数,也就是说两种方式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不相等,所以,两种方式的每股收益随着销售额变动的比率不等,即直线的斜率不等,且债券筹资方式的斜率大于股票筹资方式的斜率。 (2)在教材的例题中: 债券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0.4S,240)×(1,33%)?10 当每股收益等于0时,债券筹资方式的销售额,240/0.4,600(万元) 股票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0.4S,204)×(1,33%)?16 &nsp; 当每股收益等于0时,股票筹资方式的销售额,204/0.4,510(万元) 所以,当每股收益为0时, 债券筹资方式的销售额大于股票筹资方式的销售额。 〔问题9〕2005年课程讲义第九章例11要求(4):为什么长期债券还作为明年资金总额的一部分,条件(2)中有:公司原有债券本年末即将到期:依此条件债券将不作为资金总额的一部分(老师,我的理解对吗, 〔解答〕您的理解不正确,原题答案正确,注意:题中说明了可以按照850元的价格发行新的债券,也就是说,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旧债券到期后,又发行了650万元的新债券。 〔问题8〕如何理解教材242页股票市场价值计算公式的两个假设。 〔解答〕教材的内容存在问题。 (1)“市场价值=(EBIT-I)(1-T)/K”是基于教材112页的零成长(股利不变)股票的价值公式得出的,除了假设净利润全部做为股利发放以外,还应该补充一个假设“净利润保持不变”。 (2)净投资是第十章的概念,净利润,净投资,有息债务净增加,股权现金流量,假设净投资为零,并不能意味着股利不变,与“市场价值=(EBIT-I)(1-T)/K”没有联系。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书中介绍了分期付息债券税后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如果是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如何计算,或复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应如何计算, 【答复】 按照闫老师的观点,计算资本成本时,一律按照复利折现计算。 (1)对于“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虽然利息到期一次支付,但是,利息抵税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期抵税,并且每期抵税的数额相等。因此,假设税后资本成本为r,则应该这样计算: 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到期支付的本利和的现值,利息抵税现值 ,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利息抵税额×(P/A,r,n) ,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P/A,r,n) 假设:债券面值为1000元,平价发行,筹资费率为5,,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0,,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所得税率为30,。 则:1000×(1,5,),1000×(1,3×10,)×(P/S,r,3),1000×10,×30,×(P/A,r,3) (2)对于“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也是分期抵税,但是由于每期利息不相等,因此每期抵税的数额不相等,只能按照复利折现的方法分别计算利息抵税的现值。假设税后资本成本为r,则应该这样计算: 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到期支付的本利和的现值,利息抵税现值 ,债券面值×(S/P,票面利率,n)×(P/S,r,n),各期利息抵税现值之和 假设:债券面值为1000元,平价发行,筹资费率为5,,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0,,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所得税率为30,。 则:1000×(1,5,),1000×(S/P,10,,3)×(P/S,r,3),1000×10,×30,×(P/S,r,1),1000×(1,10,)×10,×30,×(P/S,r,2),1000×(1,10,)×(1,10,)×10,×30,×(P/S,r,3)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风险溢价法中"当市场利率达到历史性高点时,风险溢价通常较低,如何理解, 【答复】 您可以这样理解。市场利率达到历史性高点时,即意味着投资活跃,大家都愿意冒风险,所以,风险溢价不大。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为什么发放股票股利之后,资本成本不变, 【答复】这是01年的一个判断题,首先应该承认这个说法正确,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下(供您参考): 此处的资本成本指的是绝对数,即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之和。而发放股票股利并不是真正的增发股票,只是一个帐务处理,所以,不涉及资金筹集费;同时不会因为发放股票股利而导致现金股利的总额增加,所以,资金占用费也不会增加。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图9,2)中债务资本成本是直线不变,而权益资本成本是曲线,随负债增加递增,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怎么会不变呢,呈直线状,不理解,请老师解答 【答复】 提醒您: (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不是“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直接相加,而是它们的加权平均数; (2)其实教材已经给出了解释,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原来的负债比重为40,,负债资本成本为8,,权益资本成本为10,,则原来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40,,10,×(1,40,),9.2, 假设新的负债比重为60,,负债资本成本依然为8,,权益资本成本上升为11,,则新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60,,11,×(1,60,),9.2, 与原来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相等。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教材图9-5中,在750万元右侧负债筹资优势,是否会有下面情况:图中负债筹资线与权益筹资线刚好互换,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右侧权益筹资有优势, 【答复】显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释如下: 因为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的分母小于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的分母。所以,可知当销售额增加相同的数额时,“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增加的数额大于“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增加的数额,即负债筹资线的斜率大于权益筹资线。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资本成本一章,求最佳资本结构的时候,用收益,权益资本成本,以求出股票的市场价值即股价,也就是说:权益资本成本,收益,市价,而教材第4章中权益资本成本,股东的必要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这二个公式有什么区别吗,非常感谢~ 【答复】计算最佳资本结构时,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考虑的,把企业整体看做一个大股东,因此,企业的净利润都属于股东的收益(可以理解为“股利”),因此用“收益/市价”表示“股利收益率” ,另外,在计算最佳资本结构时,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即不涉及出售的问题,所以,不涉及“资本利得收益率”。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如何确定“d0”和“d1”, 【答复】 注意: (1)“d0”的常见说法有:“上年的股利”、“刚刚发放的股利”、“本年发放的股利”、“当前的每股股利”、“今年的股利”; (2)“d1”的常见说法有:“预计要发放的股利(如预计的本年股利)”、“第一年的股利”、“一年后的股利” (3)“d0”和“d1”的本质区别是,与“d0”对应的股利“已经收到”,而与“d1”对应的股利“还未收到; (4)d0和d1的关系是:d1,d0×(1,g) 第 十 章 【问题】教材有这样一句话“在归还借款以前不分配股利,全部多余现金用于归还借款。归还全部借款后,剩余的现金全部发放股利。”请老师结合表中的数据解释一下其含义。 【答复】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当年的净利润在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以前不分配股利,实体现金流量先用于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归还全部借款本金和利息后,剩余的现金全部发放股利。” 下面结合表中的“税后借款利息”、“有息债务”和“应付普通股股利”的数据进行说明: (1)根据题中条件可知,2000年末的有息债务为4650万元。又因为借款利息按照上年末借款余额和预计利息率计算,所以,2001年应支付的税后借款利息,4650×5,,232.5(万元); (2)2001年的实体现金流量为614万元,支付税后借款利息之后剩余614,232.5,381.5(万元),由于需要偿还的借款本金4650万元大于381.5万元,所以,2001年的全部实体现金流量只能用来归还借款金和利息,没有可以用来发放股利的现金。因,2001年的应付普通股股利为0;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001年偿还的本金为381.5万元,因此,2001年末有息债务为4650,381.5,4268.5(万元); (4)同理可知计算得出其他年份的税后借款利息、年末的有息债务和应付普通股股利的数值。 〔资料〕B企业第一年年初投资资本10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取得息前税后营业利润100万元,每年净投资为零,资本成本为8%,则: 每年经济利润,100,1000×8%,20(万元) 经济利润现值,20/8%,250(万元) 企业价值,1000,250,1250(万元) 如果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实体现金流量现值,100/8%,1250(万元) 【问题1】请解释一下上述表达式。 【解答】(1)某年经济利润,该年息前税后营业利润,该年年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某年净投资,该年年末投资资本,该年年初投资资本 根据“每年净投资,0”可知: 每年的投资资本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各年年初的投资资本相等(均为1000万元)。 由于各年的息前税后营业利润也相等(均为100万元),所以,各年的经济利润相等。 每年的经济利润,100,1000×8%,20(万元) 因为各年的经济利润相等,构成了永续年金,所以,经济利润现值,20/8%,250(万元) 企业价值,1000,250,1250(万元) (2)某年实体现金流量,该年息前税后营业利润,该年净投资 因为每年净投资为零,所以,某年实体现金流量,该年息前税后营业利润,100万元 也就是说,各年的实体现金流量也构成一个永续年金,因此: 实体现金流量现值,100/8%,1250(万元) 【问题2】上题中,如果每年净投资不为0该如何处理, 【解答】假设第1年的净投资为100万元,以后年度的净投资均为零。则: (1)第1年经济利润,100,1000×8%,20(万元) 第2年以后的经济利润均为100,1100×8%,12(万元) 经济利润现值,(20,12/8%)×(P/S,8%,1)=157.4074(万元) 企业价值,1000,157.4074,1157.4074 (万元) (2)第一年的实体流量,100,100,0(万元) 第二年以后的实体流量都是100万元 实体现金流量现值,100/8%×(P/S,8%,1),1157.4074(万元) 【问题26】请归纳总结一下投资资本、总投资、净投资和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 【解答】 指标指标的性计算公式 相互间的关系 名称 质 投资投资资本,总资净投资,本期净投资,本期有净投资,本期时期指净投资 产,无息负债,息负债增加,本投资资本增加标,指的资本 投资资本增加 有息负债,所有期所有者权益增,总投资,折是本期发 加,本期总资产旧与摊销,营者权益 生额。 增加,本期无息业流动资产增 加,资本支出负债增加 ,折旧与摊销 总投总投资,营业流净投资,总投时期指 动资产增加,资资,折旧与摊标,指的资 是本期发本支出 销 生额。 资本资本支出,长期总投资,营业时期指 资产净值增加额流动资产增加标,指的支出 ,折旧与摊销,是本期发,资本支出 无息长期负债增生额。 加额 〔问题25〕请老师解释一下教材273的折现系数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计算。 〔解答〕“根据资本成本逐年滚动计算”是计算折现系数的基本原理,不要把“折现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混在一起。 为了便于您理解计算折现系数的这个基本原理,为您举例说明: (1)假设您于年初存入100元,期限为两年,第一年的利率为5,,第二年的利率为6,,则显然一年后的终值(本利和),100×(1,5,),两年后的终值(本利和),100×(1,5,)×(1,6,); (2)现在考虑一下终值的现值,即相当于第一年初的价值,由于本利和是由于在第一年初存入100元引起的,因此,终值的现值一定是100元; (3)因为 现值,终值×折现系数,所以, 100=100×(1,5,)×第一年的折现系数; 100,100×(1,5,)×(1,6,)×第二年的折现系数 即: 第一年的折现系数,1/(1,5,) 第二年的折现系数,1/[(1,5,)×(1,6,)],第一年的折现系数/(1,6,) 〔教师提示之二十四〕 【问题】如何理解“经济利润法把投资决策必需的现金流量和业绩考核所需要必需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 【答复】因为经济利润法与现金流量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计算结果相同,而计算经济利润时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所以,经济利润法把投资决策必需的现金流量和业绩考核所需要必需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 〔教师提示之二十三〕 【问题】请问何时采用修正的方法计算企业价值,何时不采用修正的方法计算, 【解答】 (1)如果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可比企业,则不采用修正的方法计算,直接按照教材第四节的例1的方法计算; (2)如果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可比企业,则需要采用修正的方法计算,参见教材第四节例5。 〔教师提示之二十二〕 【问题】教材第二节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中预计所需的融资:“如果有剩余资金,按目标资本结构同时减少借款和留存收益”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复】这句话的含义是利润分配之后保留的资本结构为目标资本结构。 假设目前的资金为800万元,有200万元的剩余资金,目前的权益资金为500万元,借款为300万元。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金占60,,借款占40,。则需要保留的资金总额为600万元,其中权益资金为600×60,,360(万元),借款为600×40,,240(万元),需要减少的留存收益,500,360,140(万元),需要减少的借款,300,240,60(万元)。 〔教师提示之二十一〕 【问题】计算预测期实体现金流量时,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目前的实体现金流量*(1+增长率)来累计计算,而不用分别通过“每年息前税后利润-净投资”计算实体现金流量, 【答复】 (1)如果题中说的是: 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营业流动资产“增加”、息前税后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同比例增长。 则可以直接按照您的理解“用目前的实体现金流量*(1+增长率)”来累计计算; (2)如果题中说的是: 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营业流动资产、息前税后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同比例增长。 则只有当“连续两年的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上年的实体现金流量×(1,增长率)”计算。否则,只能按照“息前税后营业利润-净投资”计算实体现金流量。 〔教师提示之二十〕 【问题】请问老师:教材上说“如果利息的适用税率与营业利润有显著不同,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别” 在所得税税率确定的情况下,利息和营业利润的税率不是一样的吗, 【答复】 (1)利息适用的税率,企业的所得税率。 (2)营业利润适用的税率,所得税/税前利润,由于存在所得税纳税调整和税收优惠等等,因此,营业利润适用的税率不一定等于企业的所得税率。 〔教师提示之十九〕 【问题】本章第二节例4中,如果我把2010年作为后续期的第一年,后续期的终值为15.8733/(13.050,-6,),225.1532,再225.1532×0.3151(2009年的折现系数),70.9458,与书中解答不一致,我的问题出在那儿,谢谢。 【答复】提醒您: (1)您计算得出的70.9458表示的是2010年以后的现金流量的现值,而教材中的66.5217表示的是2011年以后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显然不可能相等; (2)按照您的这种方法计算时,2010年属于后续期不属于转换期,此时,转换期现金流量现值,18.6178,4.4243,14.1935,每股价值,8.2206,14.1935,70.9458,93.3599 〔教师提示之十八〕 【问题】在计算项目的股权现金流和企业的股权现金流时的区别在净投资吗, 学完了第十章回过头来再做第五章时, 就会感觉有点混乱,请总结一下在计算这两个现金流的区别吗, 【回复】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1)第五章的实体现金流量与第十章的实体现金流量的区别在于总投资。 因为:第十章的实体现金流量,息前税后营业利润,折旧与摊销,总投资 而第五章的实体现金流量,息前税后营业利润,折旧与摊销 (2)第五章的股权现金流量与第十章的股权现金流量的区别也是在于总投资。 因为:第十章的股权现金流量,第十章的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而第五章的股权现金流量,第五章的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注意:第十章和第五章的债权人的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相同,都是“税后利息支出,债务净增加 〔教师提示之十八〕 【问题】教材中说:在稳定状态下,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因此,可以根据销售增长率估计现金流量增长率。所以我觉得,第二节例5中后续期终值可以这么算:835.3402*(1+5%)/(10%-5%),可是为什么跟书上结果差那么多呢, 【答复】 注意: (1)在表10-6中,2006年以后的销售增长率都相等(都是5,),参见教材〔表10,1〕; (2)本题2005年的销售增长率为8,,而2006年的销售增长率为5,,二者并不相等,所以,不符和上面的结论。 〔教师提示之十七〕 【问题】教材第二节例2中的12.4731是怎样得出的, 【答复】假设每股现金流量为a,则: a×1.08/(10,,8,),66.25 a,1.2269 因为 每股现金流量,每股净利润,每股股权净投资 所以 1.2269,13.7,每股股权净投资 每股股权净投资,12.4731 〔教师提示之十六〕 【问题】在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用“长期资产净值增加,本期计提折旧与摊销,无息长期负债增加”计算资本支出, 【答复】这个时候不能用这个公式计算,而应该用: “长期资产净值增加,本期计提折旧与摊销,处置长期资产净值,无息长期负债增加”计算资本支出 举例说明: 假设没有其他长期资产和无息长期负债,年初时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累计折旧为20万元,净值为80万元。 本年处置的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累计折旧为8万元,处置固定资产净值,10,8,2(万元)。 本年花50万元购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5万元,则: 年末时固定资产原值,100,10,50,140(万元) 累计折旧,20,8,5,17(万元) 净值,140,17,123(万元) 净值增加,折旧,(123,80),5,48(万元)不等于本年的资本支出50万元 净值增加,折旧,处置固定资产净值,48,2,50,本年的资本支出 同时还可知:原值增加,140,100,40(万元)不等于本年的资本支出 〔教师提示之十四〕 【问题】2004年考题计算题第2题,表中的数据前面的累计折旧2002年340,2003年360,那难道不是说明2003年的累计折旧数额只有20吗, 【答复】显然不可能得出这个结论,请回忆一下会计知识,注意:出售固定资产会导致累计折旧的余额变小。 表中的数据没有错误,根据110,20,90可知,2003年出售了累计折旧为90万元的固定资产,也就是说:360,340,110,90 〔教师提示之十三〕 【问题】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利润-(1-负债率)×净投资中的“负债率”怎么计算, 【答复】提醒您: (1)“负债率,有息负债/投资资本”是最基本的表达式,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2)如果企业按照固定的负债率为投资筹集资金,则负债率保持不变,此时“有息负债/投资资本”不变,有息负债的增长率,投资资本的增长率 (有息负债×有息负债的增长率)/(投资资本×投资资本的增长率) ,有息负债增加额/投资资本增加额 ,有息负债增加额/净投资 ,有息负债/投资资本 ,负债率 也就是说,此时:负债率,有息负债增加/净投资,由此可知 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利润-(1-负债率)×净投资中的负债率,有息负债/投资资本,有息负债增加/净投资 〔教师提示之十二〕 【问题】本章第四节例3中第(3)问:每股净利3.78是基于04年的销售收入为160亿美元得到的,再用通过3.78得出04年的销售收入为249亿美元,我认为不合理。 【答复】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原题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也就是说,除了假设以外的其他相关资料是已知的,用已知的每股净利3.78元去计算,为了满足这个假设,2004年需要多少销售额,从而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 〔教师提示之十一〕 【问题】问一个关于“后续期第一年”的确认问题。具体如下: (1)教材本章第二节〔例3〕中,从2006年开始,收入增长率变为3,,计算后续期终值时,以2006年做为后续期的第一年; (2)教材本章第二节〔例4〕中,从2010年开始销售增长率变为6.0,,但是计算后续期终值时,以2011年做为后续期第一年; 问题是: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后续期终值”显然是不一样的,考试时究竟应该按照哪种方法计算, 【答复】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后续期终值”确实不同,但是最后计算得出的“每股股权价值”是相同的, 考试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证明如下: (1)在例3中,5.1011/(13.1538,3,)表示的是2006年及以后的现金流量在2006年初的现值。 (2)按照例4的思路计算: “5.1011×(1,3,)/(13.1538,3,)”表示的是2007年及以后的现金流量在2007年初的现值。 [5.1011×(1,3,)/(13.1538,3,),5.1011]/(1,13.1538,)表示的是2006年及以后的现金流量在2006年初的现值。 而: [5.1011×(1,3,)/(13.1538,3,),5.1011]/(1,13.1538,) ,[5.1011/(13.1538,3,)]×[(1+3,),(13.1538,3,)]/(1,13.1538,) ,[5.1011/(13.1538,3,)]×(1+13.1538)/(1,13.1538,) ,5.1011/(13.1538,3,) 由此可知,两种计算方法的最后结果一定完全一致。 〔教师提示之十〕 【问题一】如何理解教材表10-7下面的“后续期终值”这个概念。 【答复】提醒您: 所谓的终值指的是“未来某一时点”的价值,268页的表达式表示是后续期期初(即2006年初)的数值;但是,由于相对于2001年初而言,2006年初是“未来的时间点”,所以,称为后续期终值。 【问题二】请问:股利支付率0*(1+增长率)=股利支付率1吗? 【答复】这个等式不成立。 提醒您:在计算内在市盈率时,认为股利支付率不变,即“股利支付率0,股利支付率1”。 【问题三】本期市净率=股权收益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率-增长率) 内在(预期)市净率=股权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率-增长率) 股权收益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复】注意:股东权益收益率1,每股收益1/股权账面价值1 股东权益收益率0,每股收益0/股权账面价值0 股东权益收益率0×(1,增长率) ,每股收益0×(1,增长率)/股权账面价值0 ,每股收益1/股权账面价值0 因为“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这个等式不成立,所以,您的理解不正确。 〔教师提示之九〕 【问题】教材表10-5中里有营业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净值增加-折旧=实体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净值增加+折旧是否就是资本支出, 【答复】正确的理解是: (1)资本支出,购置长期资产的支出,无息长期负债增加额 (2)本题中不存在“无息长期负债”,因此,无息长期负债增加额,0,资本支出,购置长期资产的支出; (3)本题中除了固定资产以外,没有购置其他的长期资产,所以,本题中,资本支出,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 (4)因为: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净值增加+折旧,所以,本题中,资本支出,固定资产净值增加+折旧 〔教师提示之八〕 【问题】表10-12中投资资本(年初)一行中的数值是怎么来的? 【答复】 表10,12中的投资资本的数据来自于教材257页的表10,4,不过需要注意: (1)表10,4中的投资资本总计的数据指的是年末的数据,并不是年初的数据; (2)上年年末的数据就是本年年初的数据,所以, 表10,12中2001年初的投资资本,表10,4中2000年末的投资资本,320 表10,12中2002年初的投资资本,表10,4中2001年末的投资资本,358.4 依次类推。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为什么说经济利润具有可以计量单一年份价值增加的优点,经济利润模型不也是把每年的经济利润贴现后加总吗, 【答复】 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利润法中,经济利润是按照期初投资资本计算的,不受当期投资额的影响,用经济利润法计算某一年份价值增加时,仅仅根据期初投资资本即可以计算; 而如果按照现金流量法计算单一年份的价值增加,则由于任何一年的现金流量都受到净投资的影响,而净投资数额的大小不能说明业绩的好坏,因此,按照现金流量法计算得出的单一年份的价值增加的数据没有意义,不能反映真实的单一年份的价值增加。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如何理解“如果目标企业的β显著大于1,在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被夸大,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被缩小。如果目标企业的β显著小于1,在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偏低,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偏高”? 【答复】如果目标企业的β显著大于1,即目标企业的市场风险大于股票市场平均风险,在整体经济繁荣时,股票市场上股票每股净利都会上升,目标企业的每股净利上升幅度更大,因此会将企业的评估价值进一步放大;相反,在整体经济衰退时,股票市场上股票每股净利都会下降,目标企业的每股净利下降幅度更大,因此会将企业的评估价值进一步缩小。如果目标企业的β显著小于1,即目标企业的市场风险小于股票市场平均风险,在整体经济繁荣时,股票市场上股票的每股净利都会上升,而目标企业的每股净利上升幅度较小,因此会将企业的评估价值低估;相反,在整体经济衰退时,股票市场上股票的每股净利都会下降,目标企业的每股净利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会将企业的评估价值高估。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本章例3后续期资本成本为13.1538%,为什么后续期现值折现系数用(P/S,15%,5),而不用(P/S,13.58%,5)折现系数, 【答复】 提醒您: 后续期终值是指在后续期开始时点的企业价值。就本例而言,50.237元是2005年底(即2006年初)的价值。把这个价值从2005年底折合到2000年底,只能使用2005年底至2000年底的折现系数。至于13.1538,是2006年及以后各年的股权资本成本,适用于200年及以后各年的折现系数计算。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一】如何根据“内在收入乘数”计算企业价值, 【答复】根据“在收入乘数”计算企价值的公式是:B>业价值,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 〔解释如下〕 (1)销售净利率0,每股收益0/每股收入0 (2)销售净利率1,每股收益1/每股收入1,每股收益0×(1,增长率)/每股收入1,销售净利率0×(1,增长率)×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 (3)根据“销售净利率1,销售净利率0×(1,增长率)×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可知: 因此,内在收入乘数,收入乘数×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 ,P0/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 ,P0/每股收入1, 即:企业价值,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 【问题二】如何根据“内在市盈率”计算企业价值, 【答复】根据“内在市盈率”计算企业价值的公式是: 企业价值,内在市盈率×下期每股净利 〔解释如下〕 根据教材内容可知,对于“股权价值,P0,股利1/(股权成本,增长率)”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预期下期每股净利”得到的结果就是“内在市净率”, 所以:内在市盈率,股权价值/每股净利1 即:股权价值,内在市盈率×预期下期每股净利 【问题三】如何根据“内在市净率”计算企业价值, 【答复】根据“内在市净率”计算企业价值的公式是: 企业价值,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 〔解释如下〕 (1)股东权益收益率0,每股收益0/股权账面价值0 (2)股东权益收益率1,每股收益1/股权账面价值1,每股收益0×(1,增长率)/股权账面价值1,股东权益收益率0×(1,增长率)×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 (3)根据“股东权益收益率1,股东权益收益率0×(1,增长率)×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可知: 内在市净率,市净率×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 ,P0/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 ,P0/股权账面价值1 所以,企业价值,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 【问题四】如何理解:使用内在市盈率、内在市净率、内在收益乘数计算的企业价值,应当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的结果一致。 【答复】 可持续增长情况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企业价值”的公式是: 企业价值,下期股权现金流量/(股权成本,增长率) 由于“根据内在市盈率、内在市净率、内在收益乘数计算的企业价值”的公式以及该公式都是根据“股利固定增长模型”的公式推导出来的,所以,使用内在市盈率、内在市净率、内在收益乘数计算的企业价值,应当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的结果一致。 【问题五】请问老师:根据市盈率、市净率、收入乘数计算的都股权价值与根据内在市盈率、市净率、收入乘数计算的股权价值有何不同, 【答复】没有任何不同。 注意:根据市盈率、市净率、收入乘数计算股权价值时,使用本期的数据计算。 即:股权价值,市盈率×每股净利0,市净率×股权账面价值0,收入乘数×每股收入0 ,内在市盈率×预期下期每股净利 ,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 ,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 【问题六】请老师说明一下“市盈率与内在市盈率”、“市净率与内在市净率”、“收入乘数与内在收入乘数”之间的关系。 【答复】 (1)根据:内在市盈率,P0/每股净利1,P0/[每股净利0×(1,增长率)] 以及:本期市盈率,P0/每股净利0 可知:本期市盈率,内在市盈率×(1,增长率) (2)根据:内在市净率,P0/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 以及:本期市净率,P0/股权账面价值0 可知:内在市净率,本期市净率×股权账面价值0/股权账面价值1 (3)根据:内在收入乘数,P0/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 以及:本期收入乘数,P0/每股收入0 可知:内在收入乘数,本期收入乘数×每股收入0/每股收入1 【问题七】请老师讲解一下“内在市盈率”、“内在市净率”、“内在收入乘数”之间的关系。 【答复】根据〔问题五〕的表达式可知: (1)内在市盈率×预期下期每股净利,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 即:内在市盈率,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预期下期每股净利 (2)内在市净率×下期每股账面价值,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 即:内在市净率,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下期每股账面价值 (3)内在市盈率×预期下期每股净利,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 即:内在市盈率,内在收入乘数×下期每股收入/预期下期每股净利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教材谈到“经济利润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解答】经济利润估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计经济利润现值。 公式中的投资资本是指企业在经营中投入的现金,相当于评估时点投入的现金,是评估基准时间的企业价值。预计经济利润现值,是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所计算的未来经济利润的现值之和。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利润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所测算的企业价值都是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只不过经济利润模型的收益是“经济利润”,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收益是“实体现金流量”。 经济利润估价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一样,也可以分为永续增长模型、两阶段增长模型和三阶段增长模型, 其计算思路完全一致。只不过在计算企业价值时,经济利润估价模型要加上投资资本。即:企业总价值=期初投资资本+预测期经济利润现值+后续期经济利润现值。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按市价回购本公司股票,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和市盈率不变,则回购会使每股股价上升对否。 【答复】这个说法不正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如果市价高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下降; 如果市价等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不变; 如果市价低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上升; 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回购前的股数为50000股,净资产为1000000元,净利润为100000元,即净资产收益率为10,,每股盈余 为2元,每股净资产为20元,回购的股数为10000股,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一)假设股票市价为40元(高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2,市盈率为20,则回购之后的 净资产为:1000000,10000×40,600000(元), 每股净资产为:600000/40000,15(元) 净收益为:600000×10,,60000(元) 每股盈余为:60000/40000=1.5(元) 每股市价为:20×1.5,30(元) 或:15×2,30(元) 低于回购前的股价 所以,显然,此时会导致每股股价下降; (二)假设股票市价为20元(等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1,市盈率为10,则回购之后的 净资产为:1000000,10000×20,800000(元), 每股净资产为:800000/40000,20(元) 净收益为:800000×10,,80000(元) 每股盈余为:80000/40000=2(元) 每股市价为:10×2,20(元) 或:1×20,20(元) 等于回购前的股价 显然,此时导致每股股价不变; (三)假设股票市价为10元(低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0.5,市盈率为5,则回购之后 的 净资产为:1000000,10000×10,900000(元), 每股净资产为:900000/40000,22.5(元) 净收益为:900000×10,,90000(元) 每股盈余为:90000/40000=2.25(元) 每股市价为:5×2.25,11.25(元) 或:0.5×22.5,11.25(元) 高于回购前股价 显然,此时导致每股股价上升;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为什么“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可能使股价下跌, 【答复】 非常容易理解,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原来的普通股股数为12000万股,每股净资产为10元,股价为15元,原来的净资产总额为12000×10,120000(万元),市净率为:15/10,1.5 现在,回购2000万股, 则支付现金15×2000,30000(万元) 回购后的股数为12000,2000,10000(万股), 回购后的净资产,120000,30000,90000(万元), 每股净资产,90000/10000,9(元), 显然,低于原来的10元; 如果回购前后市净率不变,则股票市价显然会降低,变为9×15/10,13.5(元) 第十一章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第二步骤的在产品包括( ) A 第一生产步骤完工入库的半成品 B 第二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半成品 C 第二生产步骤完工入库的半成品 D 第三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半成品 答案:BCD 〔问题〕为什么A不是答案,而D是答案, 〔解答〕注意: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在产品指的是广义的在产品,也就是说,所有的经过本步骤加工但还未最终完成的都属于本步骤的在产品。 本题中: 因为“第一生产步骤完工入库的半成品”还没有进入第二步骤,没有经过第二步骤的加工,所以,不能属于第二步骤的在产品; 因为“第三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半成品”已经经过第二步骤的加工,所以,应属于第二步骤的在产品。 〔问题9〕对于定额成本法举例说明如下:假设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为1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为50件,月初在产品成本为8000元,本月发生的费用为50000元,产成品数量为100件,则产成品总成本,8000,50000,100×50,53000(元),产成品单位成本,53000/100,530(元)。 〔问题8〕间接成本与辅助生产费用有什么异同? 〔答复〕 (1)联系:辅助生产费用中的间接费用也属于间接成本。 (2)区别:间接成本一定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辅助生产费用不一定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例如其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你能举个例子吗,尤其是在12月是怎么处理的, 【答复】假如确定年初固定数为100万元,则以后每个月(12月分除外)的月末在产品成本都按照100万元计 算,由于上月末和下月初是同一个时间点,所以,1,12月份月初的在产品成本都是100万元,也就是说,1,11月份的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因此,1,11月份的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12月份实际盘点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在产品成本,作为12月末和下年年初的在产品成本,下年1,11月份按照这个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 假设12月末盘点的结果在产品成本为110万元,12月份的生产费用为200万元,则12月份的完工产品成本,100,200,110,190(万元)。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我想知道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如果按照“约当产量法”如何对“广义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分配,‘如何计算单位成本,如何计算约当产量。 〔提醒各位学员〕该内容不属于考试内容,但是,由于近日有许多同学提问这个问题,所以,特意全面介绍如下,大家简单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答复】注意:在约当产量法分配时: 某步骤月末(广义)在产品约当量 ,该步骤月末狭义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 以后各步月末狭义在产品数量 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有二个生产车间,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别为40件、60件,假如原材料在一车间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即第二车间不发生原材料费用),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本月完工200件; 则: 1)在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时,各车间月末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分别为: 第一车间40×50%+60=80(件); 第二车间60×50,=30(件) 2)在分配“原材料”费用时,月末广义在产品数量为:40,60,100(件)(注意: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不必计算约当产量) 假设一车间待分配的原材料费用为9000元,待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为2800元,待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400元,则:分配结果如下: 计入产成品的原材料费用,200×9000/(100+200),6000(元) 计入产成品的直接人工费用,200×2800/(80+200),2000(元) 计入产成品的制造费用,200×1400/(80+200),1000(元) 假设二车间待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为4600元,待分配的制造费用为2300元,则:分配结果如下: 计入产成品的直接人工费用,200×4600/(30+200),4000(元) 计入产成品的制造费用,200×2300/(30+200),2000(元) 因此,产成品的总成本,6000,2000,1000,4000,2000,15000(元) 产成品的单位成本,15000/200,75(元)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请讲一下成本还原的方法或步骤。 【答复】“成本还原”指的是按照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对本步骤“完工转出”的直接材料费进行还原; 例如:对教材324页的表11,12中的“189000”进行还原之后得出的结果为: 直接材料费,120000×189000/151200,150000 直接人工费,16000×189000/151200,20000 制造费用,15200×189000/151200,19000 还原之后的产成品总成本“238500”中包括的 直接材料费,150000 直接人工费,20000,19500,39500 制造费用,19000,30000,49000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如何理解分批法中的“单价小批”的具体含义, 【答复】 注意: 在分批法下,一个批别即可以是“一件产品”也可以是“一小批产品”,对于“单件小批”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1)对于生产周期很长的产品,例如:轮船、飞机以及其他的重型机器,应该以“单件(即一件)”做为一个批别; (2)对于其他的产品,可以按照“小批”做为一个批别,注意:此时,可能“存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例如教材317页的例题: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如何理解,在分批法下,在计算“月末”产成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答复】提醒您: (1)原文说的是“一般”不存在....,不是“一定”不存在; (2)根据教材例题可知,如果月末时存在“在产品”,并且完工产品数量占总指标的比重较大,则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分步法(综合结转)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上一步骤结转的半成品成本不是要作为下一步骤的材料吗,怎么还要还原, 【答复】 注意: (1)进行成本还原的目的就是确定最终的产品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真实比例关系。 (2)在综合结转法中,下一步骤的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包括从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而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中不仅仅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材料,还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因此,最后要进行成本还原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真实比例关系。 (3)例如:教材表12,12中的“169200”是第一车间的半成品成本,其中包括第一车间的“人工费和制造费用”,进行成本还原,就是把其中的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离出来。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2002年考试题综合题答案中的分配率1.10、3.80、6.10、3.9和5.9是怎么得来的; 【答复】 〔说明〕我特意就该题咨询了一下中注协的专家,他们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 (1)原题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月投入定额成本不等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产成品定额成本”是出题者故意设的陷阱; (2)根据教材公式可知,应该按照(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 (3)本题的考点是: 教材的例题中,有一个假设“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由于无法知道“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资料”,所以,只能按照(月初在产品定额资料,本月投入在产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 本题的情况与例题不同,本题中在月末时“对在产品进行了盘点”,能够知道“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资料,因此,应该按照公式计算,按照(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 (3)3.9,4368/(1000,120) 5.90,6608/(1000,120) 1.10,25080/(20000+2800) 3.80=4978/(1200+110) 6.10=7991/(1200+110) 第十二章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请解释一下“高低点法”。 【解答】“高低点法”是用来确定直线方程y=a,bx中的a和b的数值的,具体如下: (1)b,(与X最大值对应的Y值,与X最小值对应的Y值)/(X最大值 ,X最小值) 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注意分子分母的数值的对应性,也就是说不能按照: b,(Y的最大值,Y的最小值)/(X的最大值,X的最小值)计算b的数值, 例如本题中,不能按照(77000,68000)/(130,100)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2)把b的数值代入与x的最大值或者x的最小值对应的方程中,计算得出a的数值, 从而建立直线方程:y=a,bx 【资料】某公司只产销一种化工产品,售价为每公斤1000元,1990,1994年的各年产销量分别为100、110、120、125、130公斤,每年产品总成本分别为70000、68000、74000、77000、76000元。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划,1995年拟实现税后利润46900元,企业所得税率33%。 要求: (1)为确保实现公司所定46900元税后利润,则1995年的该产品产销量应当达到什么规模,(使用高低点法进行预测) (2)相应的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各为多少,(“利润”系指税前利润) (3)为使1995年资产周转率达到4次,则年度总资产应控制在什么水平,(根据1994年考题改编) 答案: (1)单位变动成本,(76000,70000),(130,100),200(元) 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或,70000,200×100,50000(元) 1995年应达到产销量,,,46900,(1,33%),,50000,,(1000,200) ,(70000,50000),800 ,150(公斤) (2)销售利润率,70000,(1000×150),46.67% 成本利润率,70000,80000,87.5% (3)当150×1000,总资产,4时,总资产,37500(元), 因为总资产增加会导致资产周转率下降,所以,应该把总资产控制在37500元之内。 例如本题中,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低值(10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 70000,总固定成本,200×100 即:总固定成本,70000,200×100,50000(元) 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大值(13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 76000,总固定成本,200×130 即: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说明: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a的数值一定完全一致,考试时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在损益方程式中,根据“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可知公式中的固定成本包括利息,但是,计算杠杆系数时公式中的固定成本不含利息,请问上述理解是否正确, 【解答】上述理解正确, (1)损益方程式是按照国际惯例写的,其中的固定成本包括利息(包括在固定管理费用中); (2)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中的固定成本不包括利息,(S-VC-F)表示的是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仅仅是固定成本的影响,而利息的影响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 第十三章 〔问题5〕如果总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部门的生产能力,变动成本不再表示需要追加的边际成本,则这种转移价格将失去其积极作用。此话如何理解, 〔解答〕如果总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部门的生产能力,则需要追加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固定成本增加,变动成本不再表示需要追加的边际成本,而是表示需要追加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和,因此,这种转移价格将失去其积极作用。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04考题计算题5,答案本期完成的产品约当数量=40*50%+450-60*50%=440.而闫老师所给答案本期完成的产品约当数量=430+60*50%-40*50%=440.究竟哪个正确?如何理解?(题中不是已经告知完工入库430!) 〔答复〕根据教材364页例题答案可知,闫老师的答案正确,本题中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仅仅是巧合。“本期完成的产品约当数量”指的是从工作量上看,相当于本期完成的产品数量,本题中“60*50%-40*50%”表示除了完工入库的430件产品以外,本月还完成了60,40,20(件)半成品,相当于另外完成了60*50%-40*50%,10(件)产成品。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2002年考试单选题: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答案是“耗用数量”。但是教材中标准成本帐务处理程序中的例题中似乎产生价差的实际数量是“采购数量”,请解释一下。 【答复】该题确实存在两种答案,并且都有充足的依据。 (1)根据教材〔例题1〕可知,答案应该选“耗用数量”; (2)根据教材上面提到的例题可知,答案应该是“采购数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不必花费时间。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如何理解教材中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 【答复】注意: (1)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参见教材356页例题4) (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教材中说: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帐户借方、贷方、余额均为标准成本,但是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中有讲到: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即期末存货成本应包含有分配来得成本差异,那与余额为标准成本不是矛盾么, 【答复】您的理解不正确, 注意:“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的具体含义是:只把应该由销售成本负担的成本差异结转出去,应该由存货承担的成本差异并不结转至存货的成本中,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类似于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 第十四章 〔问题7〕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目的是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的转嫁.使每个利润中心都能作为单独的组织进行业绩评价。请问: 这个该如何理解?如何防止部门间责任的转嫁? 〔答复〕 (1)如果没有制定转移价格,而是按照实际成本结转计入下一部门的成本,则上一部门的超支会影响下一部门的利润,由此造成了部门间的责任转嫁,即:本来应该由上一部门承担的责任结果归属于下一部门了。 (2)如果制定了转移价格,则按照规定的价格结转计入下一部门的成本,上一部门的超支只会影响上一部门的利润,不会影响下一部门的利润,因此防止了部门间的责任转嫁。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教材第一节后面制造费用的归属和分摊:如何理解按责任基础分摊, 【答复】例如:假设A企业有两个成本中心,甲成本中心本月机器工作时间为1000小时,而乙成本中心本月机器工作时间为800小时,A企业本月发生的机器修理费合计为9000元,则由于不能直接归属于个别责任中心,但是能找到合理的依据来分配,因此,应该按责任基础分配,即按照机器工作时间分配,甲成本中心应分配的修理费为9000/(1000,800)×1000,5000(元),乙成本中心应分配的修理费为9000/(1000,800)×800,4000(元)。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某项会导致个别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提高的投资,不一定会使整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提高, 该说法是不是有误,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提高,整个企业的不也提高吗,请问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答复】这个说法正确。举例说明: 假设共有A、B两个投资中心,目前的情况是:A的部门边际贡献为20万元,资产额为100万元,投资报酬率为20,;B的部门边际贡献为60万元,资产额为100万元。企业目前的投资报酬率,(20,60)/(100,100),40,。 现在A投资中心有一个项目可以产生50万元的部门边际贡献,投资额为200万元,投资报酬率为25,,高于A目前的投资报酬率,可以导致A的投资报酬率提高。但是,投资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20,60,50)/(100,100,200),32.5,比原来的40,下降了。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如何理解“通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原则来选择产量水平,可使其利润达到最优。” 【答复】 (1)边际收入指的是增加单位销量增加的收入,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单位产量增加的成本; (1)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为0; (2)所谓的边际利润指的是增加单位产量而增加的利润; (3)显然,当边际利润等于0时,利润不再增加,因此,利润达到最大化。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成本中心不对闲置能量的差异负责,他们对于固定成本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如何理解,请老师举例 【答复】 (1)请您先看一下教材十三章中的三因素分析法的内容; (2)由于标准成本中心不能决定产量,所以,对于闲置能量差异不应该负责; (3)“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都是可以被标准成本中心控制的,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应该对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负责;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如何理解,请老师举例 【答复】 其实教材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注意: (1)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主要指的是设备和技术的利用程度,设备的利用程度又取决于产量,因为标准成本中心无权做出设备和技术决策,也无权做出产量决策,所以,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 (2)“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指的是生产成本,由于标准成本中心可以控制生产成本,所以,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
本文档为【【股票基金】问题13如何理解股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