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资料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资料

2019-04-19 14页 doc 71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资料《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 相关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的音乐与姊妹艺术。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风格与流派。 教材 书名:《音乐》三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6月 是否已实施 是   ...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资料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 相关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的音乐与姊妹艺术。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风格与流派。 教材 书名:《音乐》三年级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6月 是否已实施 是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唱歌教学的课时目标进行设计,提高学生对“李铁梅”这一京剧人物形象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表现能力。  《课标》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通知》中指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唱歌教学的课时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唱会歌、唱好歌,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及其相关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念白部分“奶奶,您听我说”和唱段的第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这一句旋律性较强,耳熟能详且家喻户晓。拖腔“红亮的心”旋律嘹亮高亢,跌宕起伏,体现出了京剧的特色和韵味。因此,本节课选择这两句作为教学内容。 1. 作品分析 (1)剧情 本唱段为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该剧中的第二场。由女主角李铁梅演唱。剧中表现了她对父亲及“表叔”们从事的抗日斗争事业的崇敬与向往。在她父亲遭受叛徒出卖被日寇杀害之后,小铁梅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完成了这次传送密电码的重要任务,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2)行当 本唱段中的人物角色在京剧行当中属旦角。根据其表演的侧重和年龄的不同又划分为青衣、(端庄稳重的大家闺秀)花旦、(花季少女,俏丽活泼的小姑娘)老旦(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武旦(会武功的女将军、侠女),在本唱段中李铁梅属于花旦行当。 (3)念白 本唱段为现代京剧,不涉及尖团字,念白部分属于京白。 (4)板式 节奏特点——本唱段使用的是西皮流水板式,多在板后起唱,结合音乐要素可理解为弱起。 在唱段第一句中弱起出现了4处  速度特点——流水板是介于原板与快板之间,它的速度属于中速或中速稍快。 (5)唱腔 本唱段的唱腔清脆明亮、俏丽灵活。表达了女主人公李铁梅对于亲人们从事的革命工作,充满了无限崇敬与向往。 过门 京胡的调门在演奏西皮流水板式时,有别于二黄的2 5弦,而为3 6弦。因此通常西皮的唱段过门中,常落在65321这几个音上。 例: 拖腔 本唱段最后一个字为“拖腔”,一字多音,最后一个音为甩腔。使其旋律跌宕起伏、韵律饱满。表现了李铁梅对“亲人们”的无限崇敬。      2. 音响分析 教材中提供的范唱及伴奏为  调,超出了学生的音域范围。因此做降调处理,将伴奏转为E调。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京剧知识 在课堂的学情调查中了解到,有个别学生从家长处得知了与剧情相关的部分情节。此外,学生还在其他的课程中了解过京剧的四种表现形式——唱念做打。知道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但对于旦行的细致分类尚未了解。 2. 演唱技能 唱歌:学生有演唱儿童歌曲方面的经验。对于头腔共鸣的发声位置比较熟悉。 本班学生的音色统一,音准把握能力较好。 唱戏:学生从未在音乐课堂中学习过京剧的演唱。对于学唱花旦所需要的小嗓儿的发声位置全然不知。 3.识谱能力 本班学生学习过字母谱、五线谱和简谱。具备初步识读简短乐谱的能力。 4. 学习方法 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中,适应“听唱法”学习歌曲,对于本节课中运用到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快的适应。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线段图示法——运用波浪线、抛物线等图示,表现唱段旋律、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局部视谱法——识读唱段中的部分谱子。 (四)技术准备 1.用Gold Wave软件截取音响。 2.用nuendo4做降调处理。 3.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其他课程中接触过京剧的相关知识,本节课为第一次学习京剧唱段。 问题 对 策 花旦的发声位置不易掌握。 模仿小猫儿叫 提眉亮眼 拖腔部分的音准不易掌握。 线段图示法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唱段,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爱好。初步尝试唱、念、做结合的实践活动,体验唱戏与唱歌的不同,并能学唱出一点京剧的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 1. 谈话法——初步了解唱段故事梗概。 2. 模仿法——学小猫叫体会唱腔特点。 3. 口传心授法与局部识谱法相结合——唱会唱段。 4. 线段图示法——辅助解决咬字、音准、韵味。 5. 启发法——进一步了解剧情,唱好唱段。 6. 实践法——唱、念、做相结合,表现人物。 (三)知识与技能 1. 唱戏的发声位置 2. 学唱部分唱段 3. 知道旦行的分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唱会唱段 难点:把握韵味 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剧情 环节目标:初步感受所学唱段,了解《红灯记》的故事梗概。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熟悉学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了解故事背景。 1. 聆听范唱,初步感知“铁梅”形象 教师完整范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同时用手指点手心的方式感受唱段,并判断出教师演唱的是京剧。 2. 通过谈话,初步了解剧情 教师通过提问“唱段的名字是什么?”了解到本班只有两名学生知道是《红灯记》,但对于选段的名称还不了解。 教师通过提问“《红灯记》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了解到学生对剧情一知半解。继而,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述的认知内容,对剧情进行了补充说明。 (二)了解旦行 环节目标:体会花旦唱腔特点,了解旦行分类。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模仿小猫儿叫,适应小嗓儿的发声位置,同时了解旦行分类。 1. 朗读课题,比较发声位置 学生朗读“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之后,教师用小嗓儿朗读课题。学生比较出两种声音位置的不同。 2. 学习知识,判断唱段行当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学生判断本唱段属旦行演唱。 教师讲解旦行的分类。学生判断唱段主人公李铁梅属于花旦。 3. 开声喊嗓,学习花旦发声技巧 教师示范小猫叫,学生模仿,音量由小到大,在过程中提示学生面庞积极,提眉亮眼。 教师示范“yi” 音,学生模仿唱,由弱到强。 板书波浪线: 教师示范“yi” 音,学生模仿唱,由弱到强。 板书螺旋线接抛物线: (三)学习唱段 环节目标:唱会、唱好重点乐句,能够初步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通过口传心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唱。在对剧情的进一步了解后,初步尝试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1.学习首句,唱出韵味,表现人物形象。 (1)聆听范唱 学生通过听录音范唱,了解唱词的内容。 (2)学习唱词 教师出示完整唱词,学生模仿教师高声音位置朗读唱词。 教师讲解《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剧情内容。 (3)唱会首句 教师运用口传心授法,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 教师运用局部识谱法,纠正“数”字和“不”字的音准。 (4)唱好首句 教师纠正学生咬字、吐字:“家”、“表”两个字行腔归韵要充分;“叔”字要唱出波浪线的感觉;“大”与“事”中间借一个“啊”字。学生通过实践上述方法,初步表现出京剧韵味。 (5)学习念白 学生通过聆听范唱,模仿念白。 教师启发学生理解人物念白背后的潜台词,体会李铁梅在说出这句念白时自信、肯定的语气。 学生模仿教师加入手势,划出声调。读出自信、肯定的语气。 (6)完整表现首句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演唱“没”字时,不仅唱出它的音高“do’”,还要唱出其二声声调。 师生接唱完整唱段,教师在范唱的过程中,有身段动作的示范。 2. 学习尾句,品味拖腔,突出人物品质。 (1)唱会尾句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学唱尾句“红亮的心”。因为这一句的“心”字“拉长音”,很有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拉长音”在京剧行话中叫做“拖腔”。 学生自主识谱,熟悉旋律,教师指导音准节奏。纠正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 利用线段图示法,指导拖腔音准和演唱技巧。 (2)唱好尾句 教师讲解剧情中人物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三者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事实后,引导学生理解李铁梅在演唱“红亮的心”这句拖腔时,多重复杂的内心活动,学生回答:“表达了李铁梅对爹爹、表叔所从事抗日工作的崇敬和向往。”“还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敌人的仇恨”。 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完成尾句的演唱。 (四)完整表现 环节目标:师生合作完成唱段,能够多种形式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学生学习身段动作,初步尝试唱、念、做结合,表现人物性格、抒发情感。 1. 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念白和部分的唱段,看看还能够再学点什么来更好的表现人物呢?”,并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做”的表演形式。提出想要学习身段动作。 2.学习身段 教师讲解简化后的身段动作,学生模仿。 准备——身体前倾,面庞积极;提襟手位,丁字步站立;手握虚拳,放于胯旁; 念白——双晃手于胸前; 首句——双手由内向下还手,掌心朝前;双晃手于斜前方,眼睛看手; 尾句——右手背后,左手食指手势,提腕在胸前划圆弧,眼睛看手;压腕同时,变脸亮相,眼睛看正前方。 3.完整表现 唱、念、做结合,师生合作完整表现人物形象。 全体学生与教师接唱。 部分学生与教师接唱。 4.教师小结 教师提出希望:“关于这个唱段还有一部精彩的电影以及这出戏当中其他精美的唱段,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去网上搜一搜看一看。”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注重过程性评价,将鼓励性评价贯穿整个课堂。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模仿小猫叫与提眉亮眼相结合,解决唱歌到唱戏状态的声音转换。 从唱歌到唱戏,找到花旦的发声位置是本课学唱及模仿出京剧韵味至关重要的一点。教师采用模仿小猫叫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到唱戏的小嗓儿发声位置,从而巧妙解决了唱歌到唱戏状态的转换。 (二)口传心授与局部识谱相结合,丰富京剧教学的学唱方法。 众所周知,口传心授是学唱京剧的传统方法。本节课继续延用了这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唱段、体会唱腔特点。同时采用了局部识谱的方法来学习,并借助图示,如波浪线、螺旋线、抛物线来帮助学生唱会唱段,唱好唱段。从而丰富了音乐课堂学习京剧唱段的教学方法。 (三)唱、念、做相结合,增强对京剧文化内涵的感受与了解。 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种表演形式。本节课中学生用小嗓儿的发生位置学习唱段,体会了京剧唱腔的韵味;借助声调手势感受了念白的字正腔圆;在学习身段动作的中,体验了“做”在京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生通过唱念做结合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对京剧文化内涵的感受与了解。
/
本文档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