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仡佬族

2017-12-05 3页 doc 1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仡佬族仡佬族 民族成分: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自明代以来,许多史籍上都记载着:“仡佬,古称僚”。 居住分布: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 特征: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 仡佬族人的...
仡佬族
仡佬族 民族成分: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自明代以来,许多史籍上都记载着:“仡佬,古称僚”。 居住分布: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 特征: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 历史延革: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仡佬族人与古代贵州一代的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一名最早见于南宋朱辅写的《溪蛮丛笑》。自明代以来的许多史籍都说:“仡佬,古称僚”。近一、二百年间,在一部分仡佬族中还保留着古代僚人的某些习俗,如妇女穿统裙和凿齿,以及以石板为棺的墓葬等,都说明仡佬族与古僚人有渊源关系。 典型人物:熊先煜,字继璜,仡佬族,三桥永锡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继入陆军大学第五期。军校毕业后,曾任参谋主任、处长、团长、49军275师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司令部参议、重庆步校军事教员、重庆市文史馆馆员等职。刘家华(1910-1985)出生于大磏镇大磏村上场口。1934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2军团的第4师第11团第2连的班长。1935年11月,加入中四共产党。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称号。1951年4月,调贵州遵义专区盐务局任局长。1955年8月后,历任贵州省盐务局副局长、省商业医院院长等职。1980年底,刘家华同志离取休养。 服饰: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丝、棉布等。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 文化: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只有千余仡佬族人还会说这种语言。因为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多数仡佬族人会说汉语、苗语、彝语、布依语等多种语言。仡佬语国内认为属汉藏语系,国际上一般将其看做壮侗语族下的一独立语支——仡央语支,国外对壮侗语族是否属于汉藏语系,有许多不同看法。 根据仡佬语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和语法特征,仡佬语可分为四个方言,每一方言内又可分若干土语。由于仡佬族长期居住分散,故方言差别较大。黔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哈给”,分布于贵州的仁怀、关岭、晴隆、贞丰及广西的隆林三冲地;黔中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告”或“德佬”,分布于平坝、织金等地;黔西方言的仡佬族自称“补尔”,分布于黔西、织金等地;黔西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多洛”,分布于水城、织金及云南之麻栗坡、马关等地。过去认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但是2008年底,贵州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九天大濮史录》一书,证明仡佬人有自己的文字——仡佬文。 生活习惯:仡佬族广大人民长期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杂居共处,在衣、食、住及婚姻、丧葬、节日等风俗习惯方面,很多已和当地兄弟民族大同小异,特点不甚突出。妇女原来穿着短上衣、长统裙、勾尖鞋,在距今八、九十年前就少见了。仡佬族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为主,其次是麦子、养子、红稗、小米、高梁等,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住房大多是靠山建筑的。房屋的结构和建筑材料,大体上与邻近的汉族相同。住房一般分作三间,中间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两间的,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厨房。 仡佬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三代以上“同堂”的较少,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是比较平等的。建国前仡佬族实行封建婚姻,习惯姑表或姨表联姻。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的自由,男女订婚的年龄较早,有的在幼年时即由父母订婚的,这种婚姻叫做一背褶亲”或“背带亲”。结婚时,新娘由接亲人陪同打着伞步行至男家,一般不拜堂,由亲人直接引入洞房。建国前夕,在贵州普安县的一部分仡佬族群众,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撩人的遗俗:女的出嫁前要打掉上腭犬齿1,2颗,史称“换牙仡佬”。仡佬族的丧俗大多与汉族相同,只有遵义、仁怀等地仡佬族,在埋葬死者前,要举行“踩堂”仪式。大多数地区在安葬死者的前夕,要在灵前唱孝歌。亲戚来祭奠,丧家须敬酒致谢。安葬时,一般不择日选地,安葬后,一般不立碑。
/
本文档为【仡佬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