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医患关系

2017-09-19 6页 doc 40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医患关系论医患关系 姓名:张朝鸿  专业:七年临床  学号:6110103025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医患关系是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关系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 是特指医生与病人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患关系, 含义要广泛些, 其中“医”不仅仅指医生, 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患”不仅仅是病人, 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尤其是病人失去或没有行为判断能力时(如昏迷病人、儿童) , 与病人有关的人群往往代表患者充当其监护人...
医患关系
论医患关系 姓名:张朝鸿  专业:七年临床  学号:6110103025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医患关系是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关系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 是特指医生与病人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患关系, 含义要广泛些, 其中“医”不仅仅指医生, 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患”不仅仅是病人, 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尤其是病人失去或没有行为判断能力时(如昏迷病人、儿童) , 与病人有关的人群往往代表患者充当其监护人。由此可见, 现代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医患关系的内容根据与诊疗实践的关系可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分, 即“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 1、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 不是关于诊疗实践本身的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关系, 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方面的关系。大多数病人对医生、医院是否满意, 往往在于医务人员是否耐心, 是否认真, 是否抱着深切的同情, 是否尽了最大努力去做好诊治工作。医患之间是一种双向关系, 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和语言本身对患者就有很大的心理的治疗作用, 而病人的文化修养、品格素质、心理特征无不影响正常医患关系的建立。 2、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是指在诊疗的决定和执行中, 医务人员和病人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最基本的问题表现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彼此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有两种典型化的类型: 家长式的和民主式的。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具有绝对权威,在医疗过程中, 医生始终占主动地位, 充当病人的保护人。从积极的意义上说, 医生、护士对病人应该有慈父慈母般的胸怀, 把爱护的情感倾注在病人身上。但这种家长式的医患关系也有其缺陷, 即忽视了病人在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忽视了病人的独立意志。现代医患关系中病人民主意识增强, 病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治疗, 而是有权参与医疗意见和决策的调整, 由此得出对医方显失公允的结论, 笔者认为如此论证“医患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不利于维护医方的合法权益, 是软弱无力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卫生机构开诊, 医务人员执业, 就像商家开业一样,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有哪一商家有选择消费者的权利? 患者求诊, 医方接诊, 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这是由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和医患民事法律关系所决定和要求的, 在这里, 医患双方必然平等地受民法的调整。 注: ①②梁文等:《民法通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③邱仁宗:《生命伦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④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⑥林舒:《医疗事故经济补偿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年第3 期。 ⑦⑧贾淑英:《医疗事故损害应适用限额赔偿原则》,《中国卫生法制》1998 年第3 期。 二、医患关系原因    1、医患关系微观层面剖析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医”是指一个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产生关系的不仅有医疗机构, 还有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患”首先为病人本身, 其次还有与病人有密切关系的家属、患者单位。 1.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方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导”主体,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主要表现在: ¹ 医疗机构: 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医院经营者重视经济效益, 往往忽视社会效益。片面强调奖金分配与科室创收挂钩, 导致医务人员的诱导需求, 降低了医疗服务效率, 损害了患者利益。医生一旦出现医疗差错或事故, 医院总是千方百计为医务人员辩护, 以减少经济损失, 而不注意经验和教训, 从而侵犯了病人的利益, 造成病人不满意。º 医务人员: 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有些医务人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医疗卫生服务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 医务人员自身的责任大、压力大, 在现行体制下收入又相对较低, 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心理失衡, 收受各种大型昂贵设备的检查费回扣、介绍病人的回扣、药品购销的回扣, 等等, 使病人不该用的药用了, 不该做的检查做了,造成了不良影响, 导致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有的 医务人员医德修养较差, 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不好,对患者知情权尊重不够, 时常出现误诊、差错或延误病情。» 由于医疗条件及医生业务水平有限, 未能达到患者的期望治疗效果, 双方的社会知觉偏差( 虚假一致偏差) , 患方过高、过急的诊疗期望, 疾病造成的情绪、行为失常,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 。 1.2 患者及其家属方面。患者及其家属在医患关系中作为被动主体, 在一般情况下, 对医患关系的恶化负有相应的责任。¹ 患者及其家属自身素质问题: 某些患者及其家属由于自身素质不高, 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 在诊疗过程中会提出一些不合理或无法满足的要求, 甚至无理要求, 对医务人员的解释说明不理解不信任, 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º 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进一步提高, 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同时过高的医疗费用让不少患者不堪重负, 因此患者有可能在某方面不满意或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全盘否定医生的治疗效果, 以获取医院更多赔偿, 甚至敲诈勒索、冲砸医院、殴打医护人员, 患者无法理智规避道德风险, 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医患关系; 另外, 患方有时在医疗保险、交通意外等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 为谋取私利, 极力隐瞒病史, 使医方难以掌握病情, 导致诊疗结果不理想, 影响了医患关系。» 患者对医学的认识问题: 由于患者大多为非医务人员,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理解认识不清, 对死亡更多为恐惧、无奈、怀疑等非理性情绪反应, 以致产生过极行为。 参考文献 [ 1] 宋华, 宋兰堂, 黄涛等.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 J] . 中 华医院管理, 2003, 19( 9) : 517~519 2、当前医患关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患关系新闻是公众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且其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较之其他新闻,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医患关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医患关系的呈现不尽全面、客观,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总的来看,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部分媒体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对报道的把握和把关不够准确: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性极强,因此对相关新闻的媒体工作者要求较高,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媒体工作者医学知识缺乏,在采访时对一些医学问题理解不够到位,编辑新闻时使用的语言也不够精准,发布新闻时难于发现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一些存在明显医学错误的报道见诸媒体。这不仅不利于展现新闻事件的事实,还误导了公众。 2.2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形成恶性循环:相较于医院,患者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一些媒体工作者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在没有完全了解医患纠纷事件背后来龙去脉以及有关部门尚未得出鉴定结论的情况下,仅听取患者及其家属一面之词而后匆匆报道,甚至在显著的版面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并进行“大特写”“相关链接”式的大量集中报道,其引起的公众舆论也会恶化原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强化了负面效应。此后,媒体的争相转载,在策划报道时继续寻找类似的选题,导致恶性循环。 2.3 忽略报道效果,正面引导滞后:目前,一些媒体频频曝光医疗卫生行业的三大类问题:一是回扣问题,二是医疗事故问题,三是医疗服务问题,侧重于曝光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正面议题的设置和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使得公众对医疗卫生行业更多的是不信任。此外,媒体宣传医务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相较于工农业,弘扬医疗卫生行业先进典型的正面报道在数量上偏少,而且其中不少报道显得生硬肤浅、流于表面,给受众一种盲目为医疗卫生行业歌功颂德的感觉。这类正面报道疏离了公众,还可能引起一些本来已对医患关系缺乏信任的公众反感。 参考文献 [1] 李普曼. 公众舆论[M]. 上海:世纪集团出版社,2006:11-75. [2] 王东辉. 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舆论引导[J]. 南方视窗,2010,10 (22):87-89. [3] 陆彤. 医患关系报道力避的误区[J]. 记者摇篮,2009,8(7):83. [4] 石慧敏. 浅析大众媒体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受众心理[C]. 中国社会 心理学会2008 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9-11. [5] 王星明,王艳华. 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中大众媒体的责任[J]. 中国 卫生事业管理,2009,5(8):40. [6] 张子让. 当代新闻编辑[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32- 245.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 3.1 转变思维方式,努力使三类患者都满意:转变思维方式,就是转变过去只把医患关系看作内部问题,而实质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局限思维方式,是一个转变到从宏观大环境下看问题的战略思维方式[5 ] 。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用智慧去建立一个平衡点,让低、中、高3 类收入人群的患者都满意,而不是要从每一个患者身上都要赚钱。1. 善待低收入、弱势人群患者:包括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低保人员、农民以及各种急诊危重患者等。这类人群其特点是有医疗需求,但费用来源困难,只有在迫不得已才上医院就诊,对这类服务虽然不能赚钱甚至还要赔本,但从人道主义精神和办院宗旨讲,应当尽力用适宜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急需医疗问题。 3.2厚待中等收入人群: 这类人群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工薪收入者及其他相应收入人群,其中医疗保险病人占有较大比例。其特点是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愿望,但由于费用所限,医疗需要被抑制,对其服务其一定收益。这类服务可以称为基本医疗。在初级阶段的国情条件下,我国医疗保险政策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全心全意解决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就可以使其基本满意。一些医院对医疗保险病人存在3 个问题是:大处方、目录外用药、重复检查;临床科室与医院的医保科不协调;部分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对病人的态度不好。这些都是引发满意度下降医疗纠纷上升的原因之一,应全力克服。3. 优待高收入人群: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服务要求高,有支付能力,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可以增加收益,可以称为特需医疗。对这类人群以一流环境、一流技术、一流服务满足其特需医疗,就能使其满意,也能增加收益,实现以医养医。 3.3 转变医生角色,真正把患者当上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不仅是一个病人的身份,同时又是一个消费者;医生不仅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同时又是一个经营者。患者和医生都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因此,在医患关系之间,除了医疗关系之外,还有经济关系。因此,医生必须从“恩赐者”向 “服务者”进行角色转换,真正把患者当上帝、衣食父母。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深入社区、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使医患关系融洽。因此,要进行角色转换、服务方式转换。 3.4 落实“人本”理念,善待内外顾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维方式的转变,角色的转换必然要求在服务中体现“人本”理念,包括对“外部顾客”———病人和“内部顾客”———员工两个方面。2.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经营失范行为与政府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医院管理者面临两难境地。比如对基建、大型设备投入很少,不得不负债经营。1999 年以来,几次大的国家调资,省政府规定补贴都让医院自身消化;抢救无主病人得不到合理补偿,逃费、欠费逐年增加。通过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一是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医疗的责任;二是发达国家政府为弱势群体买单,国家应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保障基金,使医院每年能得到合理补偿;三是调整卫生经济政策,使医务人员的价值得以体现。 3.5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作为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改变以前不重视与媒沟通的观念,加强宣传,引导舆论,树立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避免个别负面报道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①经常在媒体上介绍自己的特色、专长、好人好事; ②通过媒体引导健康理念,针对不同季节的防病治病特点经常在大众媒体向公众介绍健康知识; ③充分发挥媒体的公关宣传作用,不断提高医院的品牌知名度; ④聘请媒体记者做宣传员和营销顾问,定期交流。 参 考 文 献 1  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 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39 ,1237.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中国 医院,2005 ,9 :3210. 3  胡锦涛.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 做好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人民日报,200522220 (1) . 4  常志奎,管健. 社会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 , 18 :5192520. 5  黄峪生,郭俊生. 论公立医院管理创新.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 , 20 (增刊) :43. 6  唐维新,易利华,主编. 医院服务战略概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 ,1512158. 7  方彤,金永红.“编外代表委员”关心什么. 健康报,20052323 (1) . 8  宋华,朱兰莹,黄涛,等.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 中华医院管 理杂志,2003 ,19 :5172519. 论 医 患 关 系 专业:七年临床  学号:6110103025
/
本文档为【医患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