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定稿(考士琪)

2019-05-28 6页 doc 20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定稿(考士琪)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考士琪 从事班主任这份工作十几年,回眸过去与数以千计学生走过的岁月,往事如烟,五味杂陈……感觉自己犹如拾穗者,在步履维艰、喜忧参半中还能有那么一点收获,更多的是有了对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太多感悟。由于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诸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品德问题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认识学生品德问题,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所以班主任工作要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触及学生的心灵以此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学生中,关心学生的...
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定稿(考士琪)
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考士琪 从事这份工作十几年,回眸过去与数以千计学生走过的岁月,往事如烟,五味杂陈……感觉自己犹如拾穗者,在步履维艰、喜忧参半中还能有那么一点收获,更多的是有了对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太多感悟。由于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诸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品德问题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认识学生品德问题,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所以班主任工作要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触及学生的心灵以此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学生中,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是大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心认识学生品德问题,是更重要的事,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触及学生的心灵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早在2008年我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培育”这一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做为课题研究人员之一,不断探求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潜心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发现,学生德育现状存在众多应该引起班主任重视的问题, 如:心中无德,唯我独尊;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多,好习惯少,品德较差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重要成因。 一、想触及学生心灵,要弄清形成学生心理问题是其品德问题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中学生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而良好品德与心理障碍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品德与心理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然联系。学校情境中预期的品德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是单向灌输的结果。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即品德的形成,其所遵循的轨迹大体上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互动中,主体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那么,目前初中生的德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一)易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环境 以我工作的班级为例,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来本地做买卖谋生的子女,还有本镇所属辖的子女,有单亲的还有留守的……情况 多种。由于地处城镇,校园周边的网吧、台球室、录像厅、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很多,一部分校外住宿生及留守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初中生是青春期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孩子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例如,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自治区,外来人口多,家长只顾做生意赚钱,另有一部分家长种地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多给予孩子物质生活方面非常优越,但忽略了孩子学习,忽略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些家长沉溺于打牌各类应酬,这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浓,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任性当坚强,说谎当聪明,打架当勇敢等等。有些父母出外工,孩子留守,导致隔代溺爱严重;还有一部分孩子父母离异,导致爱护和教育缺失。使得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甚至完全失去应有的家庭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 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有1/4~1/3 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更有些家长其本身的不良言行就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三)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学校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因此,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学校产生的。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同学间的交往不当,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关心不及时等原因造成。首先,由于校际间升学率的竞争,校内科任教师之间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竞争,学校、教师人为的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中等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大小与学生抑郁、偏执、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其次,教师行为引发的心理问题。例如,有些教师盲目对学生施控,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应由教师说了算,又干涉过多,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心理。 二、想触及学生心灵,要强化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关注方面的一般性对策思考。 心理关注首先要求班主任跳出传统德育的狭小天地,用心理学的立场和观点去审视班主任工作,将细微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心动才能行动,形成心理学指导下的新的班主任工作观。具体说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养 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为人师,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示范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是一份良心活儿。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即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仪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教师要注重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指教育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教育是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导,使校园、教室成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家园。注重人性化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物化走向人化。从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个体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为精神关怀者,其重要使命就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关怀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力,绝对禁止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性语言,这种错误做法对学生产生的伤害是巨大和深刻的。 第二、由灌输走向对话。由灌输走向对话,是从奴化德育走向自主德育,自主德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自主德育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价值,自主德育不否定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教育者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而不是代替他们思考。 第三、从束缚走向解放。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吸取新的时代精神,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提高品德素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适度从条条框框的严格束缚中让学生解放出来,变被动执行为自觉践行。 (三)教育方法要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 1、悄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生来讲,面对同样的教育,它是来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师长还是与之毫无感情的教师,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这种投入必须是无声的,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在感情上就接纳了教师。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待的自我塑造过程。我们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 3、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学生个体因既往经验、环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对于骄傲自满与自卑的同学应主要通过帮助他们调整自我意象来达到教育目的。 三、即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又要关爱学生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1、真诚关心和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喜好以及喜怒哀乐转嫁给学生,尤其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3、充分信任学生,期待学生进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就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中学生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形成和发展,情感也日益丰富,但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的发展尚不成熟,都是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热情。 4、严格要求,宽严并济。爱不等于溺爱、骄惯、姑息、放任,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要一视同仁,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宽严并济。 5、关注并关爱全体学生,不可有远近亲疏。教师的社会角色本身,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他们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作为教师既爱优等生,也不能嫌弃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心教育的学生。对聪明勤奋的倾注满腔热情,对迟钝、调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关爱来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用爱的甘露来涤荡精神污染,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也力争让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不如人的后进生一个个变为文明守纪、会做人、会做事的懂事的好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今天,当人的生命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句话提示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们教育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悉心关注、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触及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用之人。 4291字
/
本文档为【触及学生心灵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定稿(考士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