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钛铁砂矿普查报告

钛铁砂矿普查报告

2018-09-05 50页 doc 138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钛铁砂矿普查报告钛铁砂矿普查报告 云南省 富宁县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详查报告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二??七年九月 disease, and endocrine bon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future work in selected non-specified sections (including Pediatrics, Neurology, etc) Web (you can select a Department). ? Pediatric rotation le...
钛铁砂矿普查报告
钛铁砂矿普查报告 云南省 富宁县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详查报告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二??七年九月 disease, and endocrine bon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future work in selected non-specified sections (including Pediatrics, Neurology, etc) Web (you can select a Department). ? Pediatric rotation learn: awareness ... ? complete schedule 3 to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and the writing of the report. Basic skills requirements: disease/operation name cases (times) number (?) actual demonstrates Ray protection principles 5 times radionuclide generator leaching drug operation 5 times shows trace agent of Mark 5 times 131I sucking iodine rate determination 5 times kidney function (kidney figure) determination and the report writing 5 times participation 131I treatment hyperthyroidism calculation dose participate in body outside analysis experiment (best put from) in Guide Xia participate in SPECT operation thyroid explicit like prepared, and collection, and report 5 times 5 times 10 times 5 cases bone explicit like prepared, and collection, and report 5 cases static myocardial explicit like prepared , Collection, reporting 2 cancer FDG Imaging preparation, acquisition, reported 5 cases of 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 prepare, collect and report 2 cas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e preparation, acquisition, reported 2 cases of note: the number of prescribed diseases and can be adjusted depending on location and the hospital, but the total number and number of disease should not be reduced. (B) the 13th to 24th month (second phase) according to trainees and training base for clinical circumstances, arrangements to continue in our rotation or to the relevant clinical Department rotation. 1. training objective: (1) expand 云南省 富宁县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详查报告 编制单位: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项目负责: 郭 睿 编 写: 唐贤鸿 校 核: 李 军 审 核: 刘忠发 审 定: 刘忠发 总工程师: 张成亚 总 经 理: 朱岳宾 提交单位:文山佳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宁分公司 提交时间:二??七年九月 disease, and endocrine bon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future work in selected non-specified sections (including Pediatrics, Neurology, etc) Web (you can select a Department). ? Pediatric rotation learn: awareness ... ? complete schedule 3 to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and the writing of the report. Basic skills requirements: disease/operation name cases (times) number (?) actual demonstrates Ray protection principles 5 times radionuclide generator leaching drug operation 5 times shows trace agent of Mark 5 times 131I sucking iodine rate determination 5 times kidney function (kidney figure) determination and the report writing 5 times participation 131I treatment hyperthyroidism calculation dose participate in body outside analysis experiment (best put from) in Guide Xia participate in SPECT operation thyroid explicit like prepared, and collection, and report 5 times 5 times 10 times 5 cases bone explicit like prepared, and collection, and report 5 cases static myocardial explicit like prepared , Collection, reporting 2 cancer FDG Imaging preparation, acquisition, reported 5 cases of 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 prepare, collect and report 2 cas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e preparation, acquisition, reported 2 cases of note: the number of prescribed diseases and can be adjusted depending on location and the hospital, but the total number and number of disease should not be reduced. (B) the 13th to 24th month (second phase) according to trainees and training base for clinical circumstances, arrangements to continue in our rotation or to the relevant clinical Department rotation. 1. training objective: (1) expand i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 7 第一节 目的任务................................................................................................................... 7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 ............................................................................................................... 8 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 9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0 第五节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11 一、勘查工作概况 ........................................................................................................ 11 二、完成实物工作量 .................................................................................................... 11 三、主要地质成果 ........................................................................................................ 12 第二章 区域地质........................................................................................................ 13 第一节 地层........................................................................................................................ 13 第二节 区域构造................................................................................................................. 14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 15 第三章 矿区地质........................................................................................................ 16 第一节 地层........................................................................................................................ 16 第二节 构 造 ...................................................................................................................... 17 第三节 岩浆岩 .................................................................................................................... 17 第四章 矿床特征........................................................................................................ 19 第一节 矿体特征................................................................................................................. 19 一、矿体赋存部位 ........................................................................................................ 19 二、矿体形态及产状 .................................................................................................... 19 三、矿体规模 ............................................................................................................... 20 第二节 矿石类型................................................................................................................. 20 二、矿石质量 ............................................................................................................... 20 二、矿石类型 ............................................................................................................... 21 第三节 矿层顶底板特征 ...................................................................................................... 21 第四节 矿床成因................................................................................................................. 22 一、矿床成因初析 ........................................................................................................ 22 二、找矿标志 ............................................................................................................... 22 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2 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4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 24 一、自然地理 ............................................................................................................... 24 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26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27 第二节 工程地质................................................................................................................. 29 一、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 29 二、断裂破碎带对开采的影响 ...................................................................................... 30 三、类型划分 ............................................................................................................... 30 第三节 环境地质................................................................................................................. 31 ii 第七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32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 32 一、勘察手段、方法选择 ............................................................................................. 32 二、勘查工程布置 ................................................................................................. 32 三、矿床勘探类型 ........................................................................................................ 32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 33 一、槽探 ...................................................................................................................... 33 二、浅井 ...................................................................................................................... 33 三、钻探 ...................................................................................................................... 33 第三节 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 34 一、地质测量 ............................................................................................................... 34 二、工程点测量 ........................................................................................................... 34 三、勘探线剖面测量 .................................................................................................... 34 四、勘查工程编录 ........................................................................................................ 34 五、检查验收 ............................................................................................................... 34 第四节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35 第五节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35 一、样品采集 ............................................................................................................... 35 二、样品加工及测试质量 ............................................................................................. 35 第八章 资源量估算 .................................................................................................... 38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范围 ...................................................................................................... 38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工业指标 ........................................................................................ 38 第三节 资源量估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 39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39 一、矿体厚度(M)..................................................................................................... 39 二、块段面积(S) ...................................................................................................... 39 三、矿石体重(T)...................................................................................................... 39 第五节 矿体圈定的原则 ...................................................................................................... 40 第六节 资源量类别的确定和块段划分原则 .......................................................................... 40 一、资源量类别的确定 ................................................................................................. 40 二、块段划分原则 ........................................................................................................ 40 第七节 资源量估算项基本原则结果..................................................................................... 41 第九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42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42 第二节 矿山开采条件.......................................................................................................... 42 一、位置及交通条件 .................................................................................................... 42 二、资源条件 ............................................................................................................... 42 第三节 市场前景分析.......................................................................................................... 43 一、世界钛的供需形式 ................................................................................................. 43 二、我国钛的供需形式 ................................................................................................. 43 第四节 经济概略评价.......................................................................................................... 44 一、矿床地质评价 ........................................................................................................ 44 第五节 综合分析评价.......................................................................................................... 47 iii 第十章 结 论 ............................................................................................................. 49 一、矿床勘查程度及地质研究程度 ...................................................................................... 49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 50 三、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50 四、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 50 五、下步工作建议 ............................................................................................................... 51 六、存在问题 ...................................................................................................................... 51 iv 附 表 目 录 附表1 单工程厚度、品位、含矿率统计表„„„„„„„„„„„„„1 附表2 资源量块段平均厚度统计表„„„„„„„„„„„„„„„„2 附表3 块段面积计算统计表„„„„„„„„„„„„„„„„„„„4 附表4 大体重测定计算统计表„„„„„„„„„„„„„„„„„„5 附表5 资源量估算结果表„„„„„„„„„„„„„„„„„„„„6 附表6 资源量估算汇总表„„„„„„„„„„„„„„„„„„„„7 v 附 图 顺序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01 01 云南省富宁县尾供钛砂矿地形地质图 1:10000 02 02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1、2、3、4、5、6、 7、8、9、10、11勘探线剖面图 1:5000 03 03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工程分布及采样平面图 1:5000 04 04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资源储量预算平面图 1:5000 05 05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1钻孔柱状图 1:100 06 06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2钻孔柱状图 1:100 07 07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3钻孔柱状图 1:100 08 08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4钻孔柱状图 1:100 附 件 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 委托书 承诺书 vi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目的任务 为充分利用当地的钛矿资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为钛砂矿的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受文山佳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宁分公司委托,开展富宁县板仑乡钛砂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甲方已取得合法探矿权区块内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查明探矿权内的钛砂矿(坡积或残积矿)是否具有工业价值,为甲方开发建设洗选厂提供资源量,为矿山总体规划及矿山开发项目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本次地质勘探工作根据DZ/T0208—2002《砂(金属矿产)矿地质勘查规范》和DZ/T0033—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有关要求,在收集区域和邻区矿区以往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区的实际情况,实施野外勘查工作,确定本次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大致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岩性特征; 2、大致查明钛砂矿矿的分布范围、产出特征、厚度、形态、品位及规模。 2、通过系统工程控制,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矿体夹石及顶底板岩性特征,矿石类型及分布,矿石 7 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 3、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 4、通过勘查地质工作,探求332+333钛砂矿石资源量。 5、工作周期:2007年2月20日—2007年7月10日结束野外工作,2007年9月1日提交送审稿。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区位于富宁县县城118?方向,平距41km处,隶属富宁县板仑乡管辖。见交通图1—1。钛砂矿区范围坐标:东经105?41,30:—105?42,00:,北纬—23?26,30:—23?27,00:,面积 20.748km。行政区划隶属于富宁县板仑乡龙洋村委管辖。矿区交通较为方便,有昆明—南宁323国道相通,国道公路至矿区有两段:一段为富宁县至板仑乡柏油公路与国道连接;另一段为板仑乡至龙洋等乡村公路,矿区距富宁县城运距约41km;距州府文山运距约238km;距省会昆明运距约576km。见图2-1。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甲方已取得合法探矿权区块内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范围如表1-1。 8 表1-1 钛砂矿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坐标 拐点号 拐点纬度 拐点经度 备注 X (m) Y (m) 23?27′00″ 105?41′30″ 1 2594591.865 18570678.768 23?27′00″ 105?42′00″ 2 2594591.865 18571530.086 23?26′51″ 105?42′00″ 3 2594316.408 18571530.086 23?26′51″ 105?41′51″ 4 2594316.408 18571274.353 开采标高 23?26′46″ 105?41′51″ 1100—5 2594162.577 18571274.353 23?26′46″ 105?42′00″ 1350m 6 2594162.577 18571530.086 23?26′30″ 105?42′00″ 7 2593668.883 18571530.086 23?26′30″ 105?41′30″ 8 2593668.883 18570678.768 2面积 0.748km 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板仑乡钛砂矿区位于富宁县城东南侧,境内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总体地势西南高而岩溶峰丛,东北低而土山起伏连绵,山地、丘陵占96,。区内沟沟壑纵横,山势陡峭,地形切割较深,为低中山地貌,地势东南、西北高,东北、西南低,最高高程1425.2m,最低高程1105m,相对高差约320m。 境内属珠江水系,发育的河流主要有普厅河、郎恒河。矿区内无大的水系发育,地表水体仅为季节性冲沟,矿区内地表水经沟谷向低洼处径流。最终流向二级支流,注入珠江。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河谷炎热,山顶凉爽,具有日照时间长,四季变化不明显,仅有雨、旱季之分的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19.3‵,日温极高达41.9‵,极低-10.2‵。每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657.3毫米,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1%。 9 富宁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力充足,电力资源丰富,仅普厅河流域已建并发电多年的电站4座。区内乡村均有电网连通外界,供电较方便。 矿区位处边疆山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以壮族、苗族为主,杂居彝族、回族、普族、瑶族、汉族等。全县人口约4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03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5%以上,为贫困县。工业基础差,以农耕为主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其次为荞麦、薯类等,粮食基本能自给;经济作物有茶叶、八角、甘蔗、油桐、木耳等。农民年人均收入566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区内矿产资源储藏丰富,盛产赤铁矿、铅锌矿、铜镍矿等。近几年来矿业生产不断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本区地处边疆,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均较恶劣,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由不同单位作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资料零星。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在区内进行过矿产普查,并著有《云南富宁基性岩及硫化铜镍矿床》;1961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在区内开展过地质调查工作,著有《富宁地区地质普查勘探总结报告》;1964年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著有《1?100万凭祥幅地质图及说明书》;196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著有《云南富宁弄三盘水晶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10 1976年广西地质局地科所出版《广西地质科技情报》,专载有关广西泥盆纪,三迭纪地层资料;1975年云南省地质局地科所出版《云南省区域地层表》(修改稿)等等。 197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先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分布,于1978年提交了《1/20万富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了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重要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和评价,划分了找矿远景区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第五节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一、勘查工作概况 本次钛砂矿的勘查设计工作始于2007年5月底。在原有地质工作(矿点检查、钻孔揭露、矿区地质草测等)的基础上,2007年5月初开始野外工作,于2007年8月初结束野外工作,开始转入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根据勘查设计,先期进行矿区1:1万地质修测,同步开展已知矿体(矿化体)的加密控制和走向追索控制工作。根据地表钻孔控制情况,查明残坡积层钛砂矿矿层厚度。通过地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恶劣炎热的自然条件,按设计规范要求,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完成实物工作量 该钛砂矿地质详查工作,前后一共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有1:1万 11 2 3地质修测面积约24.2km,钻探66.7 m、探槽2800 m,浅井20 m。地质地面调查,钻孔、探坑、探槽地质编录描述,详见表1-3。 三、主要地质成果 1、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浆岩及矿(化)体特征及分布。 2、初步查明了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有用矿物的含量及工艺性能。对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了划分。 3、通过调查和对比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通过工程系统揭露,控制332,333类钛铁砂矿石(矿物)资源量,万吨. 其中332类,万吨。332类占38.09%,333类占61.91 %。 5、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研究。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2 项 目 单 位 工 作 量 备 注 21:1万地质修测 km 24.2 3 探槽 m2800 钻探 m 66.5 浅井 m 20 工程点测量 个 30 基本分析样 件 102 大体重样 件 3 内检样 件 3 12 第二章 区域地质 勘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为滇东南褶皱带内文山——富宁断褶束与丘北——广南断褶束的接触部位。钛砂矿分布于董堡—那桑圩大断裂西南部,该断裂力学性质属压扭性,在断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苏长辉长岩体侵入,详见图3—1。按地质力学体系,位居该构造西南部,是钛、镍、铜等多金属成矿的有利部位。 第一节 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第一2期碱性基性侵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由新到老分述于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k) 组成物质主要由砂土、砂砾石、粉质粘土、构成,,局部夹少量砂砾及碎石,致密性差,均一性差,极少部份固结,普遍含钛铁砂矿。不整合产于下伏地层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堆积松散,不均匀,厚3,20m。主要分布于山坡和山麓的低洼处。 3、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 2 该组地层为灰岩,碎屑岩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碎屑岩相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由机械沉积逐渐向化学沉积过渡。地层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纯灰岩、褐黄色薄层状泥灰岩及薄层状铝土质泥岩,局部相变为硅质岩夹泥灰岩,偶夹凝灰岩或硅质岩与粉砂质页岩,厚度约312m。在断层穿过地段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 13 榄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侵入该地层。与上覆地层长兴组(Pc)呈整合接2触,下伏地层茅口组(Pm)呈不整合接触。 1 第二节 区域构造 1、褶皱 褶皱构造以营排山背斜为主体,位于测区南部。营排山背斜,轴向东西,长6km,宽3km,为基本对称状背斜。核部和翼部出露地层均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背斜东西两段产状变化较大,西段2 北翼为240??30?,南翼为160??30?;东段北翼30??20?,南翼不明。在背斜的两翼均有基性岩体侵入,侵入体长轴方向与背斜轴向一致,呈弯曲状。 2、断裂 区域性较大断裂主要发育有滇越巨型旋扭构造体系之北西向构造,经向构造。分别有北西向董堡,那桑圩断裂(F)、富宁断裂,南1 北向理堡达断裂(F)及一系列低序次断裂。详见图3—1。 3 F断裂(北西向构造一为董堡,那桑圩断裂):北西向构造一为董1 堡,那桑圩断裂,该断裂在区内总长105km,具有压扭性质,断层基本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端略向北西西向偏转。受该断层影响的地层较多,有?、D、C、P及T各统地层,在断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和苏长辉长岩体侵入,在断层东南段,出现地层直立、倒转紧密褶曲。 14 F断裂(理堡达断裂):为张扭性断裂,其名称不详,断层长9km,3 呈南北向延伸,倾角28?。在该断层东西两侧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断层穿过地层较复杂,有Pw、P、Tb等,断层尾段切穿一条压性断裂。详见构造纲要图2—1。 212 富宁断裂:具有压扭性质,断层基本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端略向北西西向偏转。受该断层影响的地层较多,有?、D、C、P及T各统地层,在断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侵入体。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的种类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等。其中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范围较广、规模较大。钛辉辉绿岩次之。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相对较少。这些岩体多分布于断层破碎带。 区内出露钛辉辉长辉绿岩6处,侵入的最高层位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在这些岩体中,以那才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为最大,其2 他为几十至几平方米的小岩株。 那才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位于董堡,那桑圩断裂的西南侧南西盘,为一不椭圆形岩株。南北长近1.5-2.7km,东西宽1.2-1.8km,面积 2约3.4km。岩体侵位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地层中,与围岩接2 触界线呈锯齿状,为明显的侵入接触。从中心至边缘,大致可分为中细粒、细中粒、中粗粒三个钛辉辉长辉绿岩相带。钛辉辉绿岩沿断层 15 破碎带分布,矿区内那才西部分布较多,矿区外等测区亦有零星出露。一般呈脉状伴随钛辉辉长辉绿岩体分布,形成钛辉辉长辉绿岩的外带,在测区西南部现象较为明晰。也可分为细粒、细中粒、致密三个钛辉辉绿岩相带。橄榄钛辉辉长岩辉绿岩夹于前二者间沿断层破碎带侵入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地层中,岩脉分异程度差,分带性不明显。 2 第三章 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董堡,那桑圩大断裂西南部位。矿区勘查范围为105?26,30:—105?27,00:,北纬23?41,30:—23?42,00:所包含的探矿权范围,即1:10000地质测量主体区。勘查工作着重研究1:10000地形地质图控制范围内的与矿体相关的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 矿区内出露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侵入岩及第四系2 残坡积层地层,各地层特征由新到老分述于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k) 分布于测区斜缓坡地带及斜坡坡脚。组成物质由粉质粘土、砂土等混杂构成,堆积松散,均一性差,矿区为残坡积钛铁砂矿层。厚度3, a 20m。不整合堆积于下伏基岩——钛辉辉长辉绿岩(υ-ßμ)和吴家坪(Pw)地层之上。 2 3、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 2 16 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断层破碎带中有侵入岩岩体,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地层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夹有铝土质泥岩,偶夹粉砂质页岩,由北向南岩层倾向变化大,倾角变化不大,产状介于20??40?,170??30?间,测区内岩层厚度大于312m。 第二节 构 造 矿区内发育的构造为那才断层(F),坡功断层(F)属董堡,那21桑圩断裂之南东段,均为扭性断层。 F断层(那才断层):矿区内断层长约3km,呈北西向延伸,在断2 层附接近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板仑乡尾供钛砂矿与此侵入体有直接之关系。 F断层(那才断层):坡功断层属董堡,那桑圩断裂(F)之南东11段,均为扭性断层。坡功断层矿区内断层长约3km,呈北西向延伸,倾角约36?,在东南被张扭性断层所切,断层穿过地层为Pw,于矿2区在断层附接近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 第三节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呈面状成群广泛分布于那才断裂两侧,以 a 华力西期偏碱性侵入岩为主,多为钛辉辉长辉绿岩(υ-ßμ),常穿插有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和钛辉辉绿岩及辉绿岩,伴之形成与岩浆岩有关的铜镍、钛(铁)矿、磁铁矿、金矿等诸多矿床(点)。 17 该区岩浆活动以基性为主,较为强烈,具多期性和多旋回性,属海西,印支期。各相岩石的共同特征是均含钛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等金属矿物。钛辉辉长辉绿岩主要矿物有霓辉石、钛铁闪石、斜长石、钛铁矿、微量云母,富钛和NaO,KO 。钛铁矿呈细粒状,含量1.522 —1.8%。 ?钛辉辉长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中细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细中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中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钛辉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细粒钛辉辉绿岩,深灰色,辉绿含长结构,块状构造;细中粒钛辉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致密钛辉辉绿岩,深灰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细中粒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条带构造;中细粒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含长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辉长辉绿结构,条带构造。 18 表3-1 矿区岩浆岩化学成分表 岩石名称 氧化物含量(%) SiO TiO AlO3 FeO FeO MgO CaO NaO KO PO 222232223钛辉辉长辉44.59 3.20 10.21 4.06 14.21 5.40 10.22 3.85 1.28 0.95 绿岩 钛辉辉绿 47.75 1.60 13.24 1.57 12.77 5.97 9.89 3.95 0.85 0.15 橄榄钛辉辉45.81 1.84 11.10 3.76 11.95 0.29 11.95 1.74 0.53 0.41 长辉绿岩 第四章 矿床特征 第一节 矿体特征 一、矿体赋存部位 矿体赋存于钛辉辉长辉绿岩带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为钛辉辉长辉绿岩中的钛矿物经风化剥离、次生富集、原地残留或经近距离搬运迁移形成的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砂(铁)矿床。 二、矿体形态及产状 钛砂矿呈“席状”面型分布于钛辉辉长辉绿岩带近地表风化壳及残坡积层中,矿体厚度与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化壳厚度几地形坡度的大小关系极为密切。陡坡地段矿体厚度较小,山脊缓坡地段及地形低凹处矿体厚度较大。矿区经4个钻孔工程和2个平硐采样点揭露,钛砂矿体厚度3.5,13.5m,平均厚度8.5m。 19 钛铁砂矿由钛辉辉长辉绿岩经风化剥蚀后经搬运迁移或原地残留形成,地形地貌对残坡积物的保存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地形平缓处、低凹地和沟谷是钛砂矿堆积的重要场所。 三、矿体规模 尾供钛砂矿区为基性岩风化壳的一部分,采矿权区块范围内,均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风化壳分布,局部见有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经对采矿区块范围内有利于钛砂矿富集地段,施工探槽、浅井和钻孔,控制残坡积钛铁砂矿层长1300米,宽750米,矿层铅垂厚度1.05—12.40米,平均2.98米。 残坡积钛铁砂矿层厚度与第四系残坡积厚度有一定关系,一般在低洼或深的沟谷堆积层要比堆积在山坡矿层厚,矿区内堆积矿层由西东两侧变薄,中心自南向北有变厚之趋势。 第二节 矿石类型 钛砂矿体由岩块、砂泥质物、砾石及植物根系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及少量板钛矿、白钛矿和金红石等。脉石矿物为粘土、岩块及泥砂质物。 二、矿石质量 岩体风化壳中,钛铁矿、钛磁铁矿分布较为稳定,钛铁矿品位TiO 24.59,11.04%,平均品位7.06%,根据地质矿产行业《砂金(金属 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达到风化壳型钛铁砂矿矿床工业要求。 二、矿石类型 钛铁砂矿赋存于基性岩浆岩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属基性岩浆岩经风化剥离富集形成的钛铁砂矿,矿石类型属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铁砂矿床。 第三节 矿层顶底板特征 矿区内已查明钛铁矿层属第四系坡积残坡积或洪冲积后在地形较平缓或负地形中堆积而成,与第四系盖层的厚薄有着密切相关,据浅井工程中揭露,堆积铁矿层分布在山坡,半山坡的含矿层厚度薄,堆积在沟谷或平缓负地形中的铁矿层厚度要比堆积在山坡中的铁矿层厚度要厚,而品位也相对高些。 矿(层)体结构具“三层”结构特征: ?钛铁矿层顶板为红色暗黄色、浅黄绿色粘土或砂泥岩碎块组成,偶含0.1—0.5厘米小粒铁矿石,从颜色上看,与矿层分界线明显,容易区别,含矿层为黄褐色或褐色。 ?含钛铁矿层:黄色、黄褐色、浅黄绿色含辉绿岩碎块矿土层。 ?矿层底板:钛辉辉长辉绿岩,局部为吴家坪组(Pw)深灰色薄2层状白云质灰岩地层。 21 第四节 矿床成因 一、矿床成因初析 区域内以华力西期偏碱性侵入岩为主,伴之形成与岩浆岩有关的铜镍、钛(铁)矿、磁铁矿、金矿等诸多矿床(点)。 矿区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广泛,残坡积钛铁砂矿与原生钛辉辉长辉绿岩密切相依,残坡积矿分布在原生岩体的附近的沟谷及山洼地带,表现在矿物成分、矿石特征上两者依赖关系十分明显,残坡积物中的绿色 “砂状”碎块,显然来自就地附近的钛辉辉长辉绿岩体,说明区内钛铁砂矿属钛辉辉长辉绿岩中的钛矿物经风化剥离、次生富集、原地残留或经近距离搬运迁移形成的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铁砂矿床。 二、找矿标志 1、第四系地层中地表可见到钛辉辉长辉绿岩碎块分布在地表黄、黄绿色土中。 2、地表上有黄褐色铁矿铁帽(露头点)。 3、第四系残坡积地层颜色为黄绿色、黄这类残积层,其深部可能存在钛铁矿土层。 4、在山缘边部或负地形交汇部位。 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区的含矿层(矿土层)中的矿石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细碎块 22 及砂砾状和土状氧化矿石。钛铁砂矿赋存于基性岩浆岩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矿石结构较为松散,钛铁砂矿比重大,属重矿物,矿石经粉碎后水洗(选)即可将钛铁砂矿从矿石中分离,获得钛砂毛矿。再经磁选即可获得钛砂精矿。钛砂矿易于开采和加工选别,加工工艺简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 邻区矿山建设洗选厂简单,投资少,便捷,容易操作且成本低,适合于当地小型露天开采。 本次地质普查工作中在矿体不同部位采集水洗矿综合样一件进行洗选试验,水洗矿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图5.1): 露天开采 原 矿 水 池 螺矿式洗矿机洗选 钛铁矿物废渣废水 理学 入 库 清水池 沉淀池 尾矿库 图5-1 水洗选矿工艺流程图 经水洗选矿工艺流程洗选试验共获得如下几方面的成果: 23 5—1 矿区钛铁砂矿可选性试验结果表 原矿品位产品名称 产率 精矿品位(%) 回收率(%) TiO(%) (%) 2 TiO TFe V0TiO TFe V0225 225 5.72 钛铁矿 7.19 48.50 36.80 0.256 61.77 17.67 22.58 钛磁铁矿 1.82 21.99 55.93 1.027 7.08 6.40 22.94 1、选矿工艺流程非常简单,采用普通螺旋式洗矿机洗选即可。 2、洗选产出率为1.73%,洗选回收率为61.4%,洗选效果良好。 3、选矿成本低,每吨精矿的选矿成本47.33元。 综上所述,螺旋洗选机的洗选矿工艺流程非常简单,选矿回收率高,成本低,矿石品位提高幅度大,选矿效果良好,矿山开采原矿可以采用螺旋洗选机进行洗选。 含钛铁矿土层的加工洗选:矿山一般是将含矿层(矿土层)进行露天开采,采掘矿土层运洗选厂用水进行高压洗选,将粘土及沙泥土洗去,块状杂质(灰岩碎块)侧由人工拣除,得出砂状钛铁矿物,直接出售。 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测区位于董堡,那桑圩断裂西南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 24 高程1425.2m,最低高程1160.0m,相对高差约265m。总体为中高山地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切割较深,地势陡峻,特别是局部地段往往形成数十米至上百米的陡崖。 2、气象水文 境内属红河水系,发育的河流主要有普厅河、郎恒河,矿区内无大的水系发育,地表水体仅为季节性冲沟,矿区内地表水经沟谷向低洼处径流。最终流向二级支流,注入珠江及红河。 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河谷炎热,山顶凉爽,具有日照时间长,四季变化不明显,仅有雨、旱季之分的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19.3‵,日温极高达41.9‵,极低-10.2‵。每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657.3毫米,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1%。 3、植被发育特征 矿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植物群落,全区植被密布,由阔叶乔木和灌木组成多层次的密集植被,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土地。 4、最低侵蚀基准面的确定 矿区内无河流,西北面发育冲沟谷底,是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场所,即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西北侧最低高程为1160.0m,为矿区的最低侵能基准面。 25 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1、含隔水层划分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因未配置专项水工地质工作人员,工作较粗浅,资料收集欠充分。地层富水性划分,依据天然泉水流量,即:Q?1.0l/s,为弱富水性;1.0L/S,Q?10.0L/S,为中等富水性;10.0L/S,Q?50.0L/S为强富水性。见表4-1。 2、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本区旱雨季分明,地表、地下水与之呼应,每年11月后,随着雨季结束,补给源断绝,地表水、泉流量随之下降,进入枯水期,次年6月,随着雨季到来,地表水、泉水流量随之增加,并很快达到最大值。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特征 从地层的空间展布,透水性,所处地形地貌部位,结合矿区气象特点分析,大气降水(雨、雹、雾、霰)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 地表分水岭由不可溶岩泥岩、粉砂质页岩组成,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 大气降水少部份蒸发,部份沿裂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大部份经地表流失。当地下水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一部分沿均匀含水介质运移至排边世界,另一部分则沿含水层中强渗透通道——断层破碎带、溶蚀通道运移至排泄边界。 26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层 矿区出露了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地层。含水层的叠置关系自新到老分述于下: el+dl1、第四系残坡积层(Q) 组成物质由粉质粘土、砂土等构成。沿斜坡面普遍分布于矿区内,厚3.5,10m。该层中出露的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雨季流量较大,有时大于10.0l/s,旱季泉水基本断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2、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w) 2 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断层破碎带中有侵入岩岩体,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地层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由北向南岩层倾向变化大,倾角变化不大,产状介于20??40?,170??30?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表4-1 地层富水性或分表 地层泉流量 岩性特征 富水性 备注 代号 (L/S) el+dlQ 粉质粘土、砂土等 0.005-3.576 中等 Pw 泥岩、粉砂质页岩 0.003-4.068 中等 2 矿区岩石含水层组划分如表4-2 27 表4-2 岩石含水层组划分表 含水层组 地层代号 富水性 备注 el+dl松散岩类含水层组 Q 中等 孔隙含水 碎屑岩类沉积岩含水层组 Pw 中等 主体 2 (二)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南北向那才断层F3为扭性断层,虽为早期构造,但多蚀变封闭,且泥化断层破碎带透水性差,为阻水构造。 (三)探矿工程水文地质特征 1、钻探工程揭露水文地质特征 据钻探过程中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上反映的冲洗液消耗量和安定水位观测结果分析,区内地层不同程度漏水,潜水面低于钻孔深度。(钻孔工程位置多在山脊部或陡坡顶)。 2、浅井工程揭露水文地质特征 坑探中及坑口段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坑壁潮湿。 (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根据划分结果,矿区内含水层分为松散岩类含水层组,碎屑岩类沉积岩含水层组。碎屑岩类沉积岩(泥岩、粉砂质页岩)为裂隙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沿构造裂隙进行,一般富水性中等。是含水层中地下水集中排泄的主要通道。 矿区西北测的冲沟是地下水的排泄区。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大气降水少部分耗于蒸发,大 28 部份沿裂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当地下水自高处往低处运动时,一部分沿均匀含水介质运移至排泄边界,另一部分则沿含水层中的强渗透通道—断层破碎带运移到周边的排泄边界。 根据地形特征和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张性断裂带展布特征综合分析,矿区内地下水总体流向是由南向北流。 (五)矿山供水水源 1、地下水地表水水质评价。 本区未进行水质分析测试。根据矿体附近有大量居民长期居住,无水质因素引发地方病的情况分析,水质符合饮用标准。 钛矿选矿采用重选工艺,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可用。 2、供水水源 区内植被发育,降雨量丰富,水源丰富,地表迳流和浅层地下水完全可满足生产、生源活用水需求。 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类型的复杂程度为中等的矿床。 第二节 工程地质 根据勘查规范要求,工程地质工作着重调查残坡积层岩土性质及边坡稳定性。 一、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以矿区出露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构造特征,将矿区地层按自然叠加顺序进行划分。表4-3。由于未进行岩石力学性能测试,划分工 29 作主要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等综合进行。 表4-3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岩石 岩组 地层代号 岩石构造 斜坡稳定性 硬度 el+dl松散堆积岩组(I) 松软 Q 泥砾土状构造 基本稳定 层状变质岩组中等片状、层状构 Pw 稳定 2 (?2) 坚硬 造 层状沉积 υ-βμ 岩组(?) 层状沉积岩被侵块状、带状层 坚硬 ωυ-βμ 稳定 辉绿岩组(?2) 状构造 βμ 二、断裂破碎带对开采的影响 测区内发育的构造,与采矿工作关系密切的断层为那才断层F构2造破碎带,由于该矿针对残坡积层中的钛砂矿进行开采,为表层开采。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部份较破碎。对采矿工作的影响主要是稳定性稍差,增加支护成本,采矿开采系表层开采,构造影响程度有限。 三、类型划分 经综合判断,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层状岩类。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型。 30 第三节 环境地质 矿区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在综合地质调查中,未发现斜坡的变形破坏现象。 矿山采矿方式为露天剥离开采,开采深度3.5,13.5m,露采边坡角不宜过大,以?35?较为适宜;同时露采将不可避免地对地表林木、耕地造成损坏,应注重保护、及时复垦和绿化。 选矿工艺流程:破碎?水洗?钛砂粗精矿?磁选?钛砂精矿,形成的废水、废渣也会对下游农田、耕地、河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地形条件有利位置,修建选(堆)矿场,修筑稳固的拦渣坝、澄清池,选矿尾液经沉淀后再排放。 拦渣坝和堆矿场应加强管理,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季节突降暴雨而引起的山洪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本区植被发育,降水量充沛,地下水体循环快,毒理学指标远未达到卫生饮用水质限量值,水质洁净,符合卫生饮用水质标准。 矿区地质环境类型为第二类,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 31 第七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一、勘察手段、方法选择 尾供钛砂矿呈“席状”面型分布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基性岩体风化壳中,厚度3.5,20m,因此,勘察手段以浅井(钻孔)为主,结合硐锹(洛阳铲)采样控制和圈定矿体的同时,为查明普查区地层、构造特征、岩浆岩类型及分布、矿体规模及展布,以及成矿控制条件等,开展1,10000地质简测。 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工程布置采用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的原则,用较少的工程投入获取较系统的资料,总体上工作方法和工程布置基本合理。 探矿工程的布置原则是: (1)勘探线尽量垂直矿化带走向,形成比较规则的线形网度,矿带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勘探线方向布置为90?。 (2)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由疏到密,先易后难的原则。 (3)工程尽量布置在勘探线上。 通过按上述方法和手段开展对矿区内含矿层勘查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地层,查明了矿权范围内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等特征。说明本次勘查工作手段选择以浅井为主控制揭露含矿层是合理的方法是可行的。 三、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为第四系残坡积、坡积层等堆积而成的含钛铁砂矿层,根据勘查许可证所划定范围,矿山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矿区地层构造较简单,根据上述矿体产出规模,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体厚度稳定和有用组份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依据DZ/T0208-2002 3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本矿床勘探类型确定为II勘探类型。勘探工程网度为:控制(332)勘查工程间距走向(线距)100米,倾向(工程间距)100米,推断的(333)勘查工程间距,走向不大于200米,倾向不大于200米。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 一、槽探 探槽视地形条件适当布置斜坡面上,一般断面规格为上口宽1.5m—2.00m,下口宽0.6m—0.8m,深1,3m。探槽均未揭露至基岩。本次采用“洛阳铲”代替探槽采样,从施工结果来看,探坑工程基本达到控矿效果,主要缺陷是不能完全控制测区内残坡积层最深厚度,须以其它工程进行联合控制。当然,探坑工程成本低廉,仍然是找寻矿(化)体的开路手段之一。 二、浅井 浅井开挖断面规格0.8m×1.0m,测区内布置了2个,2个浅井均为揭露出基岩,主要用于采集大样。工程效果基本满足探矿要求。 三、钻探 钻孔工程质量按《岩心钻探》执行,矿区共施工4个钻孔。 1、岩心采取率 钻孔岩心采取率均,80%,岩矿心采取率均,80%,采心质量较好。 2、孔斜测量 钻孔近似90?钻进,孔斜测量基本垂直,各孔孔斜均未超差。 3、简易水文观测:钻孔漏水、泥浆钻进、终孔无水位。 4、原始班报表:各孔原始班报表完整、清楚,能真实反映钻进情况。 5、封孔及岩心保存:按地质设计要求封孔,孔口标志完整,封孔质量符合规程和设计要求。 岩矿心存放于岩心房内。 33 钻探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通过工程质量验收。 第三节 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一、地质测量 本次地质普查,通过1?10000地质简测,1?1000储量计算剖面图绘制,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其岩性特征;通过100m×100m的浅井(钻孔)施工,基本控制了矿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基性岩风化壳型钛砂矿的分布范围、厚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钛砂矿品位;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开采条件作了简要结论,地质勘查资料满足矿区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估算要求。 二、工程点测量 工程点(浅井)测量,在测图时部分直接测入,其余部分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平角,垂直角,边长一般在200米以内,并计算坐标,高程提供地质使用。 三、勘探线剖面测量 剖面控制点用蔡司020经纬仪配合AGA—116红外测距仪三联脚法水平角一测回,垂直角中丝法一测回,观测质量达优等,剖控点距一般在700米内,剖面起始点用解析法布设起始点到极点的距离未起出120米。 四、勘查工程编录 各种探矿工程编录方法、图式内容及分层合理,素描清晰,文字描述详细,施工规格质量及编录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五、检查验收 野外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检,测绘分队抽查,最后我队主管部门会同项目组野外验收,测区的图根测量,地形测量,工程点测量作业方法正确,锁网图形布设均匀,观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经野外检查认 34 为测量成果可靠,符合规范要求可供地质使用。 第四节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本矿区均为第四系残坡积、坡积层,且厚度大,地表无基岩露头出露,故本矿区地质填图单元全部划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仅在矿区范围内进行第四系的调查落实。 第五节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样品采集 1、化学样品采集在所有施工浅井见矿工程中采集,规格10×5cm,样长一般不超过2m,样品采集后在现场缩分,缩分后样品重4-6公斤,送往云南地矿股份有限公司滇东地质矿产测试中心测试。 2、大体重样在野外试验,共作三件,规格50×50×50cm,现场称重计算大体重值,并分别取综合样作FeO?TiO 品位分析。 2 3、水洗选矿试验样采集 根据矿区不同品位地段选择采样点18个工程(剥土、浅井)重量2.2吨,由业主送往邻区洗矿点作洗选矿试验,采样点代表性强,接近生产性实验,所取数据齐全、真实、准确。 二、样品加工及测试质量 1、样品加工及质量 样品加工,由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滇东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2承担。样品加工,按切乔特公式Q=k×d进行破碎缩分,缩分系数K值采用0.2,样品加工至200目。加工程序分三个阶段:粗碎、中碎、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四个工序: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全过程累计损耗率小于5%,样品缩分误差小于3%,经检查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样品测试 样品测试分析单位为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公司滇东地质矿产测试中心承担,该测试中心已取得资质认证资格([91)量认(滇) 35 字(F0110号)]2005年再次通过复查认证。 ?、钛铁(FeO?TiO) 2 铁的分析方法:实地采用重砂淘洗,试验室则采用原矿化学分析法测定矿物含量。 ?、矿石体重 原矿矿石大体重值测试,在野外分别在矿体不同部位的见矿工程中进行采样测试,测试成果见表7-1。 大体重样品测定计算统计表 表7-1 3采样大体重值(t/m) 样品原矿品位 采样规格 体积重量 工程33编号 (kg / m) (cm) (m) (kg) 单样 平均 号 TY01 QJ1 52.53 50×50×50 0.125 197.50 1.58 TY02 QJ3 70.04 50×50×50 0.125 211.25 1.69 1.64 TY03 TC11 37.24 50×50×50 0.125 206.25 1.65 由上表可知,原矿矿石大体重值分别在矿体不同部位及不同原矿 3品位中采集测试值基本接近,矿区平均为1.64t/m。大体重样值可作为本次储量估算参数值。 由于原矿矿石整体结构松散,难于采取完整的小体重样进行封腊测试,因此,未作小体重测试。 ?、实验室内部分析检查 102件样品中有大部分样品品位在30%以下,据统计占50%,实验室在分析过程中,按40%比例提取作检查,两次在允许误差内用两次结果平均值发出成果。如果两次结果超差。还需由另一人进行第三次检查分析,直至合格才发出成果。 (1)内检样品 为了检查分析结果的偶然误奖差,项目组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提取内检样由公司公司测试中心分析,样品提取上项目组用密码按 36 10%比例提取,共提取3件,占基本分析样品总数10%,合格率100%,已满足规范要求。 (2)外检样品 根据业主意见结合本次采集样品较少,类比邻区已开采的矿山品位,基本相似,故未作外检样分析。 本次勘查中没作外检样品分析,经内检分析结果与基本样分析结果一致,本次样品分析结果质量较好,数字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37 第八章 资源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范围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甲方已取得合法探矿权区块内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范围如表8-1拐点号及坐标控制区间。 表8-1 矿区拐点号及坐标表 坐标 拐点号 拐点纬度 拐点经度 备注 X (m) Y (m) 1 23?27′00″ 105?41′30″ 2594591.865 18570678.768 2 23?27′00″ 105?42′00″ 2594591.865 18571530.086 3 23?26′51″ 105?42′00″ 2594316.408 18571530.086 4 23?26′51″ 105?41′51″ 2594316.408 18571274.353 开采标高 5 23?26′46″ 105?41′51″ 2594162.577 18571274.353 1100— 1350m 6 23?26′46″ 105?42′00″ 2594162.577 18571530.086 7 23?26′30″ 105?42′00″ 2593668.883 18571530.086 8 23?26′30″ 105?41′30″ 2593668.883 18570678.768 2面积 0.748km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工业指标 根据《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要求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业主意见,本次的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确定工业指标见表8—2。 钛铁砂矿物资源估算工业指标 表8—2 FeO?TiOFeO?TiO最低可采厚夹石剔除厚2 2 矿石类型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度 度 33(kg / m) (kg / m) (m) (m) 工业指标 ?10 ?15 ?0.5—1.0 ?0.5—1.0 38 第三节 资源量估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区内含矿层为第四系残坡层堆积而成的铁矿层,根据工程揭露情况,矿体规模小,均呈透镜,厚度、品位变化幅度大,但矿层控制程度较高,在矿区范围内均为浅井工程控制,拟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估算公式如下: Q=S?M?T P= S?M?C 式中:Q—原矿矿石量(万吨) P—矿物量(万吨) 2S—块段面积(米) M—块段平均厚度(米) 3T—矿石体重(吨/米) 3C——原矿(FeO?TiO)平均品位(kg / m)2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厚度(M) 对矿尽采用铅垂厚度进行资源量估算,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两位。 (一)单工程矿体厚度:以剥土、浅井工程圈定矿体的(矿层)真厚度累加之和。 (二)块段矿体厚度:以圈定矿体块段内的见矿工程的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求得。 二、块段面积(S) 块段面积系将各块段分解成简单图形(三角形或梯形)然后直接量算面积。 三、矿石体重(T) 在矿区内不同部位的见矿工程中采集综合样三件在野外测试,取其三件样品测试算术平均值,作为矿区各块段资源量估算的矿体体重, 39 (见表7-1)。 第五节 矿体圈定的原则 (一)单工程矿体圈定原则 1、单工程中矿体有益组分钛铁矿物有明显分带规律,矿体的圈定按照工业指标进行。 2、工程中矿体按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工程圈定。 3、个别工程为表外矿体,但其所在块断的平均品位高于最低工业品位时,仍按表内矿体圈定和计算。 (二)有限外推原则 相邻两工程,一工程见矿,另一工程见矿化或不见矿时,以两工程间距的1/3处平推资源量估算边界。 (三)无限外推原则 矿体外推,以边部见矿工程向外按推断的网度(400×400米)的1/4平推为333类资源量估算边界,即为矿区范围边界线;333类网度1/4平推为334类资源量估算边界。 第六节 资源量类别的确定和块段划分原则 一、资源量类别的确定 本次勘查工作程度较高,共施工浅井、剥土工程18个,按《规范》要求,堆积层中的含矿层的控制程度已达到普查阶段的要求,浅井工程按200×200米间距控制,已基本查明含矿层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等特征,结合本矿区矿床类别确定为II勘探类型,原则上按100×100米网度探求332资源量,放宽一倍(200×200米网度)或332资源量区块边界外推333资源量,333为资源量区块外推资334源量。 二、块段划分原则 1、在浅井工程控制见矿的情况下,按II勘探类型确定的网度划分相应资源类别的块段。 40 2、外推块段按1/2推断的工程间距(线距200米)确定。根据上述原则,共划分332类资源量块段5个,333类资源量块段8个,334类资源量3个。 第七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 依据上述原则和估算方法,经对尾供钛铁砂矿层的钛铁砂物进行资源量估算共探获332+333,334原矿资源量154.45万吨,钛铁砂矿物资源量5.44万吨,其中332+333原矿资源量104.05万吨,钛铁砂矿物资源量3.32万吨。详见表7—1和附表6。 表7—1 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资源量编码 合计(万吨) 原矿 332 333 334 平均品位 钛铁 3(kg /m ) 钛铁 钛铁 钛铁 矿物量 原矿量 原矿量 原矿量 原矿量 矿物量 矿物量 矿物量 36.68 0.97 67.67 2.35 50.10 2.12 154.45 5.44 55.25 41 第九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钛广泛用于国防、机械、医用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钛铁矿材料一直属于我国急缺矿种,近几年钛及钛铁矿矿石在市场上平稳略有上扬,目前市场上的钛铁矿矿物价格仍呈现乐观局面。因此,尾供钛铁砂矿的勘查与开发为当地贫困的山区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第二节 矿山开采条件 一、位置及交通条件 尾供钛砂矿矿区位于富宁县县城118?方向,平距41km处,隶属富宁县板仑乡管辖。矿区范围坐标:东经105?41,30:—105?42,00:,北纬23?26,30:—23?27,00:,矿区由8各拐点构成(表1-1),面 2积0.748km。矿区交通较为方便,有昆明—南宁323国道相通,国道公路至矿区有两段:一段为富宁县至板仑乡柏油公路与国道连接;另一段为板仑乡至龙洋等乡村公路,矿区距富宁县城运距约41km;距州府文山运距约238km;距省会昆明运距约576km。 二、资源条件 钛砂矿属钛辉辉长辉绿岩经风化后形成的风化壳型钛砂矿体,钛砂矿分布于风化壳及残坡积层中,目前资源控制地段,基本无需剥土 42 即可采矿,矿石破碎、松散,有利于地表露天开采。 矿山开采的外部条件较好,水、电、路均有利于矿山建设,钛砂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剥离开采,开采条件便利,选别工艺流程简单。 尾供钛铁砂矿矿床经勘查,尾供钛铁砂矿层的钛铁砂物进行资源量估算共探获共探获332+333,334原矿资源量154.45万吨,钛铁砂矿物资源量5.44万吨,其中332+333原矿资源量104.05万吨,钛铁砂矿物资源量3.32万吨。第三节 市场前景分析 一、世界钛的供需形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对钛矿原料及深加工产品钛白、海绵钛、钛金属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强,世界钛白年需求量400万t,年增长率在非洲市场为5.9%,西欧为2.2—2.8%,钛矿原料和钛白颜料液因需求量增加而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 二、我国钛的供需形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钛发展正进入快速增长期,钛加工材料及其他太产品已连续5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生产海绵钛4809t,比2003年增长17.8%;生产钛加工材料8513t,比2003年增长31.2%;钛加工材料的需求量比2003年增长41.6%。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钛及钛合金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需求量将出现稳中有升的趋势。钛的市场前景看好。 43 第四节 经济概略评价 一、矿床地质评价 本次地质勘查获保有332+333,334类原矿资源量154.45万吨, 3钛铁砂矿物资源量5.44万吨,平均品位55.25kg/m。若按年生产10万吨计算,服务年限可达10年以上。 本次技术经济评价所依据的资源量为扣除334,类的资源量,即332+333原矿资源量104.05万吨,按露天开采可采资源量系数(K)=0.80计算,则矿区可采矿石量为: 可采矿石量=矿石量×0.80=83.24万t。 选矿技术指标见表5-1 9—1 矿区钛铁砂矿可选性试验结果表 原矿品位产品名称 产率 精矿品位(%) 回收率(%) TiO(%) (%) 2 TiO TFe V0TiO TFe V0225 225 5.72 钛铁矿 7.19 48.50 36.80 0.256 61.77 17.67 22.58 钛磁铁矿 1.82 21.99 55.93 1.027 7.08 6.40 22.94 44 附表9-2 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块段原矿平均矿石资源量(万吨) 块段资源量 块段面积体积 铅垂品位(kg 钛铁矿 原矿 23厚度编号 编码 (米) (万米) 3物量 石量 /m ) (米) 332-1 6000 5.23 3.14 57.13 0.18 5.15 332-2 10000 5.19 5.19 45.56 0.24 8.51 332-3 10000 7.00 7.00 38.70 0.27 11.48 332 332-4 10000 5.83 5.83 39.00 0.23 9.56 332-5 4675 2.58 1.21 38.73 0.05 1.98 小计 43.82 0.97 36.68 333-1 4950 6.30 3.12 55.64 0.17 5.12 333-2 2500 7.30 1.83 44.87 0.08 3.00 333-3 2500 9.85 2.46 40.28 0.10 4.03 333-4 2500 7.95 1.99 40.06 0.08 3.26 333-5 3125 2.80 0.88 39.99 0.04 1.44 333 333-6 9675 4.04 3.91 46.84 0.18 6.41 333-7 40000 4.53 18.12 58.94 1.07 29.72 333-8 20000 4.48 8.96 70.28 0.63 14.69 小计 49.61 2.35 67,67 334-1 15000 4.44 6.66 51.20 0.34 10.92 334-2 20000 5.99 11.98 61.50 0.74 19.65 334 334-3 23000 5.18 11.91 87.48 1.04 19.53 小计 66.73 2.12 50.10 332+333 合计 55.25 5.44 ,334 154.45 3? 注释:表中原矿石量采用体重1.64/ t/m(大体重值)×块段体积求得 二、技术指标 矿床经济技术指标确定为: 45 1、矿山生产规模:年生产规模10万t矿石; 2、可采储量系数:K=0.80 3、采矿回收率:90%,贫化率10%; 4、成本:采矿成本15元/t,选矿成本40元/t,企业管理费10元/t,产品销售费5元/t,总成本70元/t。 5、选矿回收率:61.77%。 6、产品质量及价格:钛砂精矿品位48.50%,出厂销售价,1200元/t,折算成矿物吨(TiO)为2474.22元/t。 2 三、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选择 经本次资源量的估算,矿区332+333类矿石量为104.05万吨,钛 3铁砂矿物资源量3.32万吨,平均品位55.25kg/m。。按实际采选的生产指标计算矿山的经济效益,采用总利润公式进行矿床简单评价。 四、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一)矿床总利润 根据静态总利润公式对主要元素钛铁砂矿床进行计算评价, 企业终端产品为钛铁砂精矿,所以精矿品位不参与利润,故β取值为1。 Q?K?ηV= (γ?P?β,C) 1—P 式中:V—总利润(元); Q—探明的矿石量(t):1040500吨; K—可采资源量系数:0.80; η—采矿回收率(%):90; ρ—采矿贫化率(%):贫化率15; γ—产率(%):7.19; 46 P—价格(钛精矿为元/t矿物吨);2474.22元/t; β—精矿品位(%):48.50; C—单位矿石综合成本(元/t):70元; V=1410.18(万元) (二)企业经济效益 按钛铁砂矿原矿品位7.06%,以一年为单位,按下列公式计算钛铁砂精矿收入。 V=Q×C×(1,ρ)×η×P 11 式中: Q—年生产矿石量(t):60000 1 C—原平均矿品位(TiO%):5.72; 2 ρ—采矿贫化率(%); η—选矿回收率(%); 1 P—价格(钛砂精矿为元/矿物t)。 V钛铁砂精矿=100000×5.72%×(1,15%)×61.77%%×2474.22 =743.07(万元) 年总成本=100000×(15+40+10+5) =700万元 年企业利润=743.07,700 =43.07(万元) 第五节 综合分析评价 尾供钛铁砂矿矿床据已探获的332+333类资源量矿石量104.05万t,钛砂矿物量5.44万t,其中332类36.68万t,钛砂矿物量0.97万t。矿床规模为小型,但矿区尾供钛铁砂矿矿床资源远景较好。 47
/
本文档为【钛铁砂矿普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