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2019-09-05 4页 doc 16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原文虚实Ⅱ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详解“出其所不趋”,“不趋”,来不及救,从敌人来不及救的地方出击。“趋其所不意”,打到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曹操注解说:“使敌不得相往而救之也。”我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孙子兵法》看来,这不是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是“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行军千里也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守备的...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原文虚实Ⅱ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详解“出其所不趋”,“不趋”,来不及救,从敌人来不及救的地方出击。“趋其所不意”,打到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曹操注解说:“使敌不得相往而救之也。”我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孙子兵法》看来,这不是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是“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行军千里也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守备的地区。这里历史上有两个典型战例,都是灭蜀之战。一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演义》中钟会、邓艾灭蜀之战。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最后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一路杀到成都,刘禅就降了。第二次是南北朝时期,坐拥四川的梁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率兵东下,准备攻打梁元帝,夺取梁朝政权。北魏看到机会,宇文泰认为“平蜀制梁,在此一举。” 诸将意见并不统一。宇文泰把重任交给尉迟迥,问他计将安出。尉迟迥说:“蜀与中国隔绝百余年矣,恃其山川险阻,不虞我师之至。宜以精甲铁骑星夜奔袭之。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出其不意,冲其腹心,必向风不守。”其后果如尉迟迥所言,尉迟迥从散关进军,围成都五旬,平定巴蜀。人们常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不可能,因为这标语敌人的墙上也刷着。怎么才能攻无不克、攻而必取呢,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没防备,没防守。还是拿足球赛来说,如果前面有后卫堵着,马拉多纳也不容易射门命中,一定是来回倒腾,对方出现空档了,然后一击命中。战例还是后汉时期,耿弇讨伐张步。张步令他弟弟张蓝守西安,又另遣别将守临淄。耿弇率军来,距西安四十里扎营。耿弇看西安城小而坚,张蓝手下又都是精兵,而临淄虽是大城,其实易攻,于是就打定主意攻打临淄。要打临淄,就必须让敌人以为自己要打西安。他使出一贯伎俩,命令军队修治工程战具,扬言攻打西安,然后又假装放跑俘虏,让他们把消息带回去。张蓝听说了,昼夜防备。到了攻城日子,他半夜把将士们叫起来吃饭,宣布直奔临淄,诸将争执,都认为应该攻西安。耿弇说,西安城坚兵精,严防死守。临淄则没有防备,我们突然兵临城下,敌人必然惊扰,一天就能攻下来。临淄一陷落,西安势孤,这叫击一得两。其后果如耿弇所言。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要保证守得住,就是他不进攻的 地方,我也要严密防守。他攻东,我若不守西,万一他是声东击西呢?就像上面的战例,耿弇要攻西安,张步就没有严守临淄,结果临淄陷落了。西汉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周亚夫守昌邑,叛军奔城东南角来,周亚夫下令重兵严防西北。过了没多久叛军精锐果然是主打西北。周亚夫有了防备,攻不进去,只得遁走,周亚夫出城追击,大破之。原文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该守哪儿;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该从哪儿攻。曹操注得简单:“情不泄也。”军形不泄,敌人不知道。当你进攻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要攻哪儿,所以不知道怎么安排防守。好不容易看懂了,安排下去了,又中了你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当你防守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哪儿实哪儿虚,无法定计攻打,好不容易看到你的破绽了,攻将上来,又中了你的埋伏。这就是虚实之道,要获胜,就得避实击虚,对方找不到的你的虚,每当他确信找到了,撞上来,正碰上你最实的地方。而当你进攻的时候,总能调动得他露出空档来,一下子冲散他。这你就神了。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虚实之道,太微妙了,至于无形;神乎其神,至于无声。敌人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任由你“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神出 鬼没,执他于股掌之间,只能束手就擒。这你就掌握了敌人的命运。司命,就是司掌命运之神。《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也提到司命:“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知兵之将是人民的司命,掌握着国家人民的生死存亡。这里,为敌之司命,更进一步,敌人的死活也在他手心里了。何氏注解说:“孙子论虚实之法,至于神微,达到了成功的极致。我之实,能让敌人看起来以为是虚;我之虚,能让敌人看起来以为是实。敌之实,我能调动他,让他变虚;敌之虚,我能看出他不实。总之敌人看不出我虚实,我却能对他的虚实一目了然。“我将攻打他的时候,我知道他守得哪儿实,哪儿防守不足、虚,所以我能避其坚而攻其脆。敌人要攻我的时候,我知道他大张旗鼓来攻的地方并不是紧要处,他没有攻打的地方才是真正他重兵要来的。“我示敌以虚,而斗敌以实。他声势在东,我防他在西。所以,我要攻他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守哪儿;我要防他的时候,他找不到地方下手。“攻守之变,出于虚实之法。或藏于九地之下,那是我之守;或动于九天之上,那是我在攻。灭迹而不可见,韬声而不可闻。如地出天下,倏出间入,星耀鬼行,入乎无间之域,旋乎九泉之渊。微之微者,神之神者,至于天下之明目不能窥其形之微,天下之聪耳不能听其聪之神。有形者至于无形,有声者至于无声。不是无形,是敌人不能窥视;不是无声,是敌人不能听见,这就是虚实之变的极致。”何氏这一大段注,算 是把虚实的极致讲透了。真有那么神吗?真就那么神!那么,为何别人声东击西的时候,你能不上当,你声东击西的时候,敌人就听你调度呢?这就是经验问、感觉问题。哲学上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问题。都读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声东击西,六岁小儿都知道。上了战场,东边冲啊杀啊铺天盖地来了,你怎么知道他要击西?万一他知道你知道他声东击西,他就给你来个声东击东,或者击北击南呢?比如糖是甜的,知道吗?都知道。但是,如果你没吃过糖,怎么跟你描绘这个甜是怎么回事呢?所以兵法都读过,甚至都会背,但知道多少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读,都是读到自己而已,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全知道。比如赵括,纸上谈兵,他就不仅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以为自己全知道,这就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所以我们知道声东击西吗?我们不知道!因为知道声东击西这回事,这也不能信。要上了战场,不管他声东声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哪儿去,那你才叫知道声东击西。这就是知行合一。学习知行合一,首先就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儒家说,圣人因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因为知之,所以不知。圣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戒慎恐惧,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所以能知道。小人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所以不观察不学习不提问, 所以不知道。学习兵法,也不能让我们上战场打胜仗,读书是观照自己,我们对应自己的工作学习,放事上琢磨,自己提高。最后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我曾经介绍一个合作伙伴给我的一位好朋友。饭局谈完,他跟我直接说,这家实力不行,我可以告诉你他有多大实力,具体数量级。我很惊讶,问:“您怎么看出来的。”他说了一句话:“凡是比我钱少的,我一接触就知道他有多少钱。因为我知道人在哪个阶段是什么状态,比我钱多的我不知道,比我少的我没有不知道的。”这事过去好几年了,我一直记得。因为当时对我冲击很大。我对照了一下自己,发现我和他有同样体会。因为我做培训咨询出身,见过太多大大小小的客户,我谈客户的时候一接触就知道他有多少钱,他哪句话真,哪句话假,我真的很清楚。因为他每说一件事,我都能对应上很多同样的事,知道是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他经历比我多,境界比我高,那我就不知道了。这就是知行合一,太微妙了。所以孙子说“微乎微乎,神乎神乎”,他也没法跟你说。-END-
/
本文档为【长篇《孙子兵法》解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