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

2017-09-25 28页 doc 6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年乡月多日 靴做储獬浮引:稍婵醐: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年乡月多日 靴做储獬浮引:稍婵醐: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直邑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 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翮签名鹅沈砷.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掏?印、虿 签字日期:少吖年么月一日 签字日期‖,,年/月邛日。 签字日期‖,’年么月邛日 签字日期:少,,年么 月哆日 摘要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为了完成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反动统治的革命任务而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革命联盟。本文从 历 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溯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 线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研究其主要成果和历史地位,它给 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带来的经验启示。全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学术研究现状和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一次国 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第三章,客观分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最主要的 原因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第四章,认真研究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第 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大体上可划分为初步酝酿、正式合作和受阻破裂三个 阶 段。这一统一战线对国共两党和中国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影响。 ~? 第五章,深刻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与当今启示。对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可以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 .:, .. ? . .. ? . ? :, ,.仃 . ? .’? ,????????????????????????????????????????一一一 .:,, 目录 目 录 第章引 言.论文选题依据.学术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方法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国际背景..十月革命的爆发与共产国际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封建军阀的勾结?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国内背景..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工农运动广泛兴起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社会性质与社会矛盾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社会条件 ..社会性质决定了革命斗争的任务 ..社会矛盾决定了统一战线形成的可能? .国共两党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国共合作成为历史必然? ..共产党力量的薄弱与工人运动的受挫? ..国民党组织的涣散与孙中山对国共合作的向往 .共产国际的帮助是促成国共合作的重要外部条件..苏俄的远东战略利益需 求 ..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 重要成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初步酝酿阶段目录 ..正式合作阶段..受阻破裂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重要成果? ..促进了国共两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推动了革命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与当今启示?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统战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党的重要“法宝的首次运用 ..开创了两党合作解决问题的新模式.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当今启 示? ..统一战线依然是新时期党的重要法宝? ..要正确认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范围..要大力加强党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要进一步重视统一战线的政策与策略? ..要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结束语??“二 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第章引言 第章引言 .论文选题依据 第一,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有利于增进对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体系 的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为我党历史上建立的第一次革命联盟,与 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斗争任务是紧密相联的。通过对这一统一 战线的研究,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它的起源、发展、结局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 ‘ 认识我党统一战线的整个历史体系。 第二,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有利于更好地借鉴历史,从中吸取经 验教训。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党在成立初期与国民党联合组成的革命联 盟。由于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这一联盟最终归于破裂。我们党可以从这次失 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于我党在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具有重 要价值。我们党只有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工作中制订出正确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才能少走弯路,少出错误,少受损失。 第三,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 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先后 建立了几种不同性质和成分的统一战线。这些统一战线尽管性质、内容各不相 同,但它们都是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逐渐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国共 合作是两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党派的首次合作。在国家灾难深重之时,国共 两党能够携起手来对付共同敌人,这充分体现了国共两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 重的积极品质。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能够更好地激发全体中国人民 包括各党派、各团体、各社会阶层人士紧密团结起来,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特别有利于启发和促进当今时代国共 两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现阶段我党的一项重大任务, 也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最大愿望。实现这一愿望不仅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更寄 希望于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树立了榜样。 第五,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有利于做好当前社会动员工作,整合第章引言 社会力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诉求逐渐分化,社会矛盾广泛存在,如何整合 社会力量,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执政面临的另一个 重大社会问题。而动员群众、凝聚力量则是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局面能够实现 的前提,只有人心齐,众志成城,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学术研究现状 从笔者对网络资源的检索情况来看,学术界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有 关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数量较多,比如研究著作有,张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黄修荣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海人民出 版社,年版、《共产国际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求实出版社, 年版,黄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新华出版社,年版,王宗华的《中 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年版等等。学术论文更多,比如有王淑华 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 科学版,年第期,刘旭初的《从大革命失败看中共对无产阶级领导权 的认识》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孟仁的《共产 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晋阳学刊年第期,丁灵芝的《鲍罗廷与第一 次国共合作》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李军刚的《论共产国际 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等等。在这些著 作和论文中,有的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整体性、系统 性研究,但大多是从其某个特定方面或特定个案进行研究,很少涉及第一次国 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当今价值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对这次统一战线的研究仍然 有拓展和延伸的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历史的回顾与 总结,重点挖掘出它对于新时期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启示。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本文的写作需要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资料。为此,本人首 先从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网络搜索,收集网络上存在的 相关内容。其次,通过南昌大学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收集相关资料。 二分析归纳法。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理清第一 次国共合作整个历史的内在逻辑性和因果关系,对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进行了较 第章引言 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归纳。 三综合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 论、历史学、党史学、政治学、统战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本文写作过程 充分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知识,使得论述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以期使本文的整体 价值得到提升。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国际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一方面,十月革命 胜利后,列宁等苏俄领导人建立的共产国际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 体的国际组织,对加入该组织的各国共产党给予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 华盛顿会议以后,中国重新回到被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局面,而且帝国主义列 强与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导致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十月革命的爆发与共产国际的形成 年在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马克思列宁 主义从此传遍世界。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对世界其它国家的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毛泽东 同志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共产党 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诞生的,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 武器。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中国革命统一战 线形成的重要国际历史背景。 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组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和信仰的 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也是以马列主义来指导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革命机构。 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 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共产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也是共产国 际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的一个支部,也必须接受它的领导。这样,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 久形成的共产国际,就开始了其世界性的革命影响,作为苏俄最大的邻国?? 中国,在共产党成立后,逐步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中国革命在以后的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是受其指导和影响的。 ..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封建军阀的勾结 帝国主义列强自近代开始,就与中国国内各种封建势力进行勾结,以各种 方式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这种对中国全 方位的控制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达到了极点。年月日至年 月日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一次 国 际会议,其实质是均年巴黎和会的继续。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取消领 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关税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均 遭 列强拒绝。这样,中国再次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并且极力支持中国各派军 阀,使之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在列强操纵下,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成为 国内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现象。在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进行革命运动之前, 控 制中央政府的北洋封建军阀主要是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它们处于分裂 状态,军阀之间的混战接连不断。各派军阀都有帝国主义国家做后台,这些军 阀为求得帝国主义主子的支持,壮大自己的实力,扩充自己的地盘,不惜自贬 身份听命于帝国主义国家,满足帝国主义国家的各种要求,甚至不惜出卖国家 主权和各种利益,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军阀之间的争斗往往反映出它 们各自所依靠的不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的矛盾冲突。由于战乱频繁、内政 不修,在此起彼伏的战乱中受害或遭受自然灾害的大量百姓,流离失所,以致 冻饿而死。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掀起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 命风暴,在这一国内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建 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国内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也有其特定的国内背景。一方面,军阀混 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中国人民生活在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暴力恐怖、苛捐杂税的罪恶深渊之中。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 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广泛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动’。同时决议还强调党必须把从事工人运动作为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为 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中 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部出版《劳动周刊》,举办工人学校,组织产业工会, 到各处去开展罢工斗争。这样,党在工人群众和整个社会中的政治影响日益扩 大。党成立后的第二年,就召开了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的全国第一次劳动大 会,讨论了加强全国工人团结等问题。此后,以年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 点,年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三十 万以上。罢工斗争虽然为工人阶级争取了一定的自由权利,但最终未能取得彻 底胜利,遭到了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 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 伟大的牺牲精神,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它以工人的鲜血和生命,进一步唤醒了中国民众,使中国民众更加认识到帝 国 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罢工斗争虽 然最终失败了,但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革命并没有停止,而是在积蓄更多的 力量,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中共二 大宣言把农民视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肯定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共三大 专门通过了《农民问题决议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联合小农、佃农以及雇工 共同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打倒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和地痞劣绅,保护 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探 索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更注重实践,一些共产党员开始深入农村,发动 农民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发生于年月的浙江萧山县衙 前乡。共产党员沈玄庐在这里组建了全国最早的农民协会,发布章程和宣言, 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取消地主苛例、反对奸商垄断米价等斗争。年月, 彭湃在家乡广东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次年元旦成立了海丰农总会,会员达十 万多人,此后,又在陆丰、归善两县成立农会,三县农会会员多达二十万人。 以海丰、陆丰为中心的粤东农民运动规模和影响都很大,为后来广东革命根据 地的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南的农民运动也兴起得较早。年初, 湘区党组织委派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到衡山岳北白果地区开辟农运工作。 他们在白果成立了湖南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岳北农工会,为后来的湖南农民革 命运动高潮奠定了基础。 年第期 。杨海芳.试论毛泽东对党创立时期工人运动的贡献,福州:福建党史月刊,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工农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广泛兴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使得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社会形势渐渐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 断探索与社会其他社会力量结成联盟,以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社会性质与社会矛盾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社会条件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到军阀,消除内乱,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成为全国 人民的一致目标,这些都为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深刻的社会条件。 ..社会性质决定了革命斗争的任务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开始 丧失国家独立地位,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 的大门完全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敞开,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半殖民 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时,正值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 的浪潮涌起之际,西方列强纷纷在华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之 声甚嚣尘上,使中国陷入了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年月,清政府与俄、 英、美、日、意、奥、西、比、荷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 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推 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也引起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化。但是,辛亥革命 没有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能比较广泛地发动占中国人 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 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手中,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未受到削弱,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 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 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正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任 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而,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其主要原因是革命的敌人异常强 。孙中山全集第卷如,北京:中华书局,.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大,少数人的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都难以把它们打到,必须联合一切赞 同民族民主革命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奋斗,才能取得革命的 胜利。这是国共合作能够实现的客观基础。 ..社会矛盾决定了统一战线形成的可能 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军阀对人民大众的阶级压迫,造成 了中国社会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也就造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革命完全有可能建立统一战线。工 人阶级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 剥削和压迫,因而有着强烈的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愿望。毛泽东指出: “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 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 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 线。?而且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富有革命思想,能在长期的斗争中把一 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构成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占全国人 口的绝大多数,是反革命势力压迫与剥削的主要对象,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工 人阶级的坚强同盟军,也是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资产阶级包 括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等,他们也深受阶级压迫和剥削,经 常面临失业和破产的威胁,迫切要求改变社会现状。尤其是他们中的知识分子 和青年学生,在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是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毛 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 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 级。?而这些中间阶级正是革命的中坚力量,是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到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与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妥协性。但这一阶级是在内外敌人 的压迫下生活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和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他们可以成为统一战 线的组成部分。总之,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完全 有可能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页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页 ‘ ,第章第~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 国共两党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国共合作成为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 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它由于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 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年幼的党,力量薄弱,既缺乏 政治影响力,又缺乏斗争经验。中国国民党虽然是当时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大党, 但这个党在几经挫折后已没有多大实力,而且成分复杂,严重脱离群众,导致 战斗力低下。因此,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取长补短就成为历 史的必然。 ..共产党力量的薄弱与工人运动的受挫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成立就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成立一年后就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反 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指明了中国的出路。第二,它从一开始就深入到占中国 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中去,放手发动群众。第三,共产党员有着坚定 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能够凝聚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战斗核心。但 是这个党还处在成立之初,还很幼稚,缺乏影响力,也缺乏斗争经验。此外,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在工人阶级中宣传自己的阶级立场、政治信仰, 以及革命主张,教育团结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第一个决议就确定了党的基本任务:成立工会,领导工人 运动,同时把从事工人运动作为党在当时阶段的主要任务。建党初期中国工人 运动的勃兴,初步显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威力。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 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是,这一时期的工人力量 和工人运动发展有限,直至在运动后期连续遭受重大挫折,并最终被反革命势 力镇压下去。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但不久, 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工人罢工遭到了军阀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 的“二七惨案”。惨案发生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到封闭,工 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逐渐进入低潮。我党从惨案中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起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结成最广泛的 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酝酿同社会上可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联合的力量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壮大革命革命力量。 ..国民党组织的涣散与孙中山对国共合作的向往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这 个党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优点:第一,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上还是有威信的。因 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创立了民国。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又 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不折不挠地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军阀势力奋斗,他在人 们心目中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象征。第二,国民党已经在中国南方建立了 一块宝贵的革命根据地,并拥有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在这里,可以高举国民革 命的大旗,可以允许革命力量公开活动,可以合法的开展工农运动,这在全国 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第三,国民党有一批忠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人士愿意同 共产党合作,如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邓演达、柳亚子等;通过他们,还 可以团结一大批中间分子。当然,这个党在当时也不太景气,在屡受挫折后并 没有多大实力,内部成分相当复杂,党内有不少人已经日趋腐败,不能自觉地 遵守党的纪律,导致这个党组织涣散,作风恶劣,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不良影 响,对这个党的改组和改造势在必行。 孙中山一直为着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袁 世凯窃取,三民主义理想付之东流,讨袁的护国运动最终失败。袁死后,北京 政权又被反动的北洋军阀控制,北洋军阀废除了孙中山的《临时约法》,于是孙 中山又发起了护法运动,但同样归于失败。年月,跟随孙中山多年的广 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叛乱,想致孙中山于死地。由于孙中山在中国实现共和制和 三民主义的理想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相冲突,他一直都没有得到帝国 主义的帮助。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他进一步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另 一派军阀,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必须重新确定一条全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再次 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兴趣,他致电苏俄做出了友好 的表示:“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 中 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在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决定师从苏俄,联合苏俄, 这是因为他从西方国家得不到任何援助,而苏俄却可以从财力、武器、军事政 治顾问等多方面给予援助。然而,联俄就要联共,因为联共是联俄的桥梁和纽 带,只有联共才能取得苏俄的信任和支持。况且,年轻的共产党虽然人数少, 但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干劲,这些都是改造国民党所迫切 。孙中山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华书局,.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需要的。只有吸收共产党人,将工农力量充实到自己的力量中,才能使国民党 获得新生。当决定同共产党合作后,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孙 中山在回答时指出,国民党可比作是一个就要死的人,国共两党这种合作将会 加强和恢复国民党的血液的流动,这表明他对这次合作的态度是真心实意的。 联俄联共是孙中山革命实践屡遭失败后的唯一战略选择,与共产党的友好合作 成为孙中山的强烈向往。 .共产国际的帮助是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十月革命 胜利后,为应对内外反动势力的威胁,苏俄有必要在远东地区建立安全防线以 抵御帝国主义的侵蚀,而中国由于特殊的战略位置,成为苏俄实现其远东战略 利益的首要目标。于是,苏俄极力通过共产国际来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以便 使中国建立一个和平的稳定的亲俄的政府。 ..苏俄的远东战略利益需求 列宁领导和发动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开辟了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胜 利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动摇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统治,开创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纪元。苏维埃政权的 巩固和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对势力惶恐不安。从年月起,英、法、 日等个国家开始同苏俄国内白匪勾结,进行武装干涉。他们从四面八方发动 进攻,占领了苏俄近四分之三的土地,形成了对新生政权的包围圈。俄国的地 主资产阶级和隐藏在苏维埃内部的反动分子也多次发动武装叛乱,妄图扼杀苏 维埃政权。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扩大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新 生的苏维埃政权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帮助各国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团结~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与苏俄紧邻的中国自然就成了重要的联合对象。因为可以利用 中国的革命力量来保障苏俄在远东的战略安全利益,遏止帝国主义,特别是日 本帝国主义的进攻。而且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处在帝 国主义欺凌和奴役之下,从而在感情上为苏俄的接近提供了可能性。而要使中 国成为苏俄的战略伙伴,就必须促使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稳定的、亲俄的中国政府,因此,国共合作建 立革命联盟成为苏俄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共产国际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反对法西斯和帝国主义战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给各国培养了革命骨干, 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它采用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在党内实行军事化纪 律,党的中央机关拥有广泛权力,所有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得无条件服从共产 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的一切决议。但是,共产国际是由列宁等苏俄领 导人一手创立的,不仅总部在莫斯科,它的财政也完全靠苏俄支持,这就决定 了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特殊关系,联共布是凌驾于共产国际之上的, 是共产国际实际的领导者。苏俄的远东战略利益就是联共布通过共产国际 具体实施的。正是为了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出于其远东战略利益的需 要,苏俄利用并联合中国的革命力量以遏制帝国主义的进攻,为中国的革命统 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 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组织、思想和干部等各个方面的帮助, 并提出了建党原则和建党要求、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革命战略和斗争策略 等方面的指导意见。这些对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并制订一个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起到了重大作用。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 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指导国共两党与国民大革命,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 作统一战线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其他党派采取的是“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 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经中共二大确定“联合全 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之后,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最后确定 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形式,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 线, 这一转变是在共产国际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实现的。 共产国际是以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理论基础,支持中国革 命并积极倡导国共合作,这一理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有关国共合作政策与 策略的理论依据。共产国际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和国共两党状况,发出一系列文 件,提议国共两党尽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年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发给 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指示信,次年又发出三个文件,即《共产国际执委会 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 会的指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页 。同上,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决议》。在这些文件的直接指导下,中共三大制定了有关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与政策,这标志着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正式形 成。 此外,共产国际还陆续派遣代表来中国指导革命,经常活动于国共两党之 间,一方面积极促成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合作,一方面帮助国民党在组织与思想 上实现转变,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和信任。受孙中山委托,共产国际代表参与 了国民党改组和一大的领导工作,并为一大起草宣言和章程。可以说,共产国 际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全力支援了国共两党和中国革命,促进了第一次国共 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发展。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大体上经历了初步酝酿、正式合作和受阻破裂三 个阶段。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整个过程的复杂和曲折,没有明确的阶段标志, 此三个阶段只能是一个轮廓性划分,而且可能存在时间的部分重叠。 ..初步酝酿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共三大的召开,可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 初步酝酿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 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和农民群众中去,开展工农 革命运动。在党建立初期的两年中,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不断掀起新的高潮, 但是,在这个时期,革命的敌人即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力量远远强于工农阶 级的力量,革命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党在工人运动的失败中,尤其在京汉铁 路工人大罢工的“二七惨案”中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异 常强大的敌人。“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 助。?“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 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蝴党也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识到工农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也能够加入 到革命队伍中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 级的政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在革命活动屡遭失败后陷入巨大 的痛苦之中。他开始与共产党人建立联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孙 中山在革命生涯中,一直对帝国主义抱有很大幻想,屡屡寻求帝国主义对他的 支持,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和欺骗,正如他后来所说:“中华民国是我的孩 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十 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为了缓解帝国主义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压力,实现其远东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第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第页 。陈旭麓郝盛潮.与记者的谈话.‘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安全战略利益,便在中国积极寻求合作对象,一再向中国表现出友好的姿态。 孙中山觉得苏俄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逐渐产生了联俄的思想。于是共产国际 便向中国共产党做出指示,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合作。中共为了服从共产国 际的指示,也为了利用国民党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力量,便采取了积极步骤 去联合国民党。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曾提出 先行邀请国民党召开代表会议等具体,但孙中山表示不接受与中国共产党 实行党外平行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了国共两党实行“党 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 联盟的建议。在马林的积极斡旋下,孙中山同意了“党内合作’’,并按民主原则 改组国民党,吸收李大钊、陈独秀等为国民党党员。年月,苏联政府特 命全权大使越飞到达上海,与孙中山会见。经过几次谈判,双方发表了《孙文 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方针的确定,国民党与苏俄的关系逐渐密切。此 后,苏俄政府给予广州政府军事和财政援助,并向广州派遣军事和政治顾问, 最著名的是苏联政府常驻广州代表鲍罗廷,他到达广州后担任国民党政治总顾 问,成为联系苏联与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方的中心人物。 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 案》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以推翻帝 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内外压迫。但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因而不 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而在中国现有的党中,没有比 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只有国民党能够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因此中 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但要在国民党中仍然保 存自己的组织,并努力使国民党与苏俄接近,防止其被列强所愚弄。中共三大 正式确定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方针。加速 了国共合作的进程,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形成和发展。但这次大会过高估计了国 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忽视了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发动农民、组织军队等 对于中国共产党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式合作阶段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到年月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可视为第一次国 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合作阶段。年月日至日,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这次大会最 重要的文献,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制订的。该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反帝反封建两大革命任务,阐明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基础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 同纲领。大会挫败了国民党右派阻扰国共合作的图谋,审查并通过了国民党新 党章。大会选举产生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五分之一的成员 是共产党员,这就为国共合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 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中 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 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 农民运动骨干,广东等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一时期,中共领导了 广州沙面罢工和海陆丰农民运动。年月召开的中共四大,首次明确提出 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指出党对各种群众运动领导的必要性和迫 切性,但会议对于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武装问题没有明确决定,对国民党 右派企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也缺乏深刻认识,随后也并没有在掌握领导权 的问题上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和措施。年月日,孙中山病逝,国共两 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悼念活动,广泛宣传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 规模巨大的革命宣传活动。国民革命的呼声在各地更加高涨起来。随后的五卅 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使广东 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组建了国民革命军,但军 队的指挥权仍掌握在蒋介石和其他旧军人手中。对掌握军队指挥权的忽视, 是 当时共产党人的一个重大失误。年月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 大会,以打击北洋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辉 煌战果。年月,北伐军已控制直系军阀吴佩孚支配的两湖地区。此后, 又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对盘踞东南五省的孙传芳部的决定性胜利。随着北伐军的 顺利进展,中国南部各地的工农运动和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兴起,掀起了一场迅 猛异常的大革命风暴。如果没有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单靠以五卅运动为起点 的群众性运动高潮,就难以发展成那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局面。 ..受阻破裂阶段 国民党二大的召开到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可视为第一次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受阻破裂阶段。由于阶级利益和革命态度的差异,改组后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的国民党形成了左、中、右三派。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他们围绕着坚持还是 反对国民党一大确定的革命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分歧日 趋严重,斗争愈发激烈。五卅运动后,国民党内部又发生了新的分化,出现了 以蒋介石和戴季陶为首的新右派,同老右派相呼应,加紧进行排斥共产党,篡 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年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遭暗杀,这 是国民党右派打击左派、反对国共合作的严重事件。不久,以谢持、邹鲁为代 表的国民党老右派,率先打出“反共清党旗号,于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 中山灵堂前非法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结成“西山会议派”。 年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对参加西山会 议的国民党老右派分子给予了党纪处分,但在陈独秀和张国焘的影响下,对国 民党新右派却没有触动。蒋介石还被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被选 为常务委员。年月,蒋介石制造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夺取国民 革命军军权的“中山舰事件。随后,在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 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其核心内容是要削弱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的地位,限 制 领 共 寸 介 抢 员 因 利 小 用 革 动 政 派 以 取 帝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命分子,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 民党右派又在南京另外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与武汉中央党部和国 民政府分庭抗礼。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形成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以奉系军阀 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都是反革命政府,继续保持 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仍是革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处于蒋介石和张作霖新 老军阀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在危机中,武汉国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期北 伐,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国民政府的危机并没有因为军事的进展而得到 缓解,掌握武汉国民政府领导权的汪精卫集团也急剧右倾,开始酝酿反共。共 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对待汪精卫的反共就像对待蒋介石的反共一样,仍旧采取 妥协退让态度,不能对其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同蒋介石妥协之后,中共重蹈覆 辙,再次向汪精卫妥协退让,以为这样就会取得他们的同情而继续革命,结果 革命不成,自己反而遭到了残酷的屠杀和镇压。 年月日至月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 开。大会虽然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 重要性,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特 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大会对 右倾机会主要错误提出了批评,但拿不出纠正这种错误的任何办法,并且仍然 选举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陈独秀为总书记。这样,大会未能担负起在危急 关头挽救革命的使命。在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三方合作反共的形势下,汪 精卫也加快了反共步伐。年月日,中共发表对时局的宣言,揭露汪 精卫等人反对人民、反对三大政策的面目,声明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 次日,宋庆龄发表声明,指斥武汉国民党中央已成为“民众的逆党、“先总统 的叛徒。?但这时的宣言和声明已显得苍白无力,无济于事。月日,汪精 卫召开“分共会议,随即下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实行疯狂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国民党 完全抛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彻 底破裂,持续三年多的中国大革命惨遭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破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首先, 国民党毕竟是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具有革命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 而这时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和斗争策略,没有完全 领会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在关键时刻不能采取坚决有效 的措施。共产国际和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对国民党右派 西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第页 第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的进攻没有进行有力的回击,而是反复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总以为只有妥协 退让才能够维护统一战线。其次,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造 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破裂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党的 主 要领导人忽视了无产阶级应该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国民党应 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中国革命的性 质和前途决定了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否则革命就会夭折。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党进行革命的首要条
/
本文档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