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

2020-09-18 15页 doc 4M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依据2016版教材制作) 真 题 标 注 口 诀 记 忆 高 频 考 点 课 本 浓 缩标记符号说明:★历年考点;■案例考点;●必记知识点;第I页共223页目 录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1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1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5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8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0第二篇 建筑防火 14第一章 概述 14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5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8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22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30第六章 安全疏散 38第七章 建筑...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依据2016版教材制作) 真 标 注 口 诀 记 忆 高 频 考 点 课 本 浓 缩标记符号:★历年考点;■案例考点;●必记;第I页共223页目 录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1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1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5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8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0第二篇 建筑防火 14第一章 概述 14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5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8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22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30第六章 安全疏散 38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49第八章 建筑防爆 53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60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68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74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77第一章 概述 77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77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9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96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102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 107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115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124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8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 145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55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157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 159第十四章 消防供配电 164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 167第一章 概述 167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167第三章 地铁防火 174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77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180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 188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 191第八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195第九章 洁净厂房防火 200第十章 信息机房防火 203第十一章 古建筑防火 205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207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 211第一章 概 述 211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 212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213第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216第II页共223页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图1-1-2着火四面体 图1-1-1着火三角形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考纲要求熟悉固体、液体、气体的燃烧特点;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和分析各种燃烧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有毒有害性。第一节 燃烧条件 燃烧定义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分类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是无焰燃烧,如木炭的燃烧。 必要条件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助记口诀:渴(可燃物)了喝洋(氧化剂)饮(引火源)料。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氧气。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助记口诀:电闪雷鸣问(温)自然 (2)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 雷 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 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 自 燃 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引火源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助记口诀:营养可怜 2015年真题第1题 用着火四面体来表述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A氧化反应B分解反应C链传递D链式反应自由基 解析 答案:D【解析】:多数燃烧不是直接进行的,除具备题干三个条件外,还要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循环式链式反应。干扰项C属于拓扑传递,非消防术语。14第二节 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 (一)着火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1.点燃(或 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 称强迫着 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 火) 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 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自燃 (1)化学自燃 例如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 (2)热自燃 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 上称为热自燃。 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 (二)爆炸 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 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一)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在消防上的应用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二)燃点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表1-1-2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助记口诀:张(纸张)三(130-230)才(木材)虎(250)呢,腊(蜡烛)月喝了一瓶酒(190),还想(松香)吃两条肉(216),花(棉花)255买220斤豆油想交(橡胶)120块,你说他二(200)不(布匹). 蜡烛 190 棉花 210~255 松香 216 布匹 200 橡胶 120 木材 250~300 纸张 130~230 豆油 220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三)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常见可燃物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固体助记口诀:时(政内)容回顾。液、气助记口诀:养鸭催绒。第三节 燃烧方式与特点 气体燃烧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一)扩散燃烧 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 特点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二)预混燃烧 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力可达709.1-810.4kPa。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 特点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的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烧充分,燃烧速度快,燃烧区呈高温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若可燃混合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于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压"回火"或者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液体燃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助记口诀:减肥衫;纯(醇)蓝钢笔水;挺(烃)诚(橘)实; (一)闪燃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原因是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一闪就灭了。但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二)沸溢 以原油为例,其黏度比较大,并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两种形式存在。所谓乳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于强力搅拌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而成的。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因密度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披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沸溢。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3)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三)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外喷射,这种现象称为喷溅。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根据实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 层 厚 度、热波 移 动速度及油的 线 燃烧速度有关。 助记口诀:三度先(难)后易。 固体燃烧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表面燃烧等形式。 (一)蒸 发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 燃烧 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一种蒸发燃烧。 助记口诀:发力熏表姐或正引爆表姐 (二)表面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 燃烧 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三)分解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 燃烧 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四)熏烟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 燃烧(阴燃) 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五)动力燃烧(爆炸) 动力燃烧是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几种情形。其中,轰燃是指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的爆炸式预混燃烧。例如,能析出一氧化碳的赛璐珞、能析出氧化氢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积燃烧时,常会产生轰燃现象。第四节 燃烧产物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 成的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 一、燃烧产 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物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在10-7 至10-4cm之间的极小的炭黑粒子,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例如炭氢可 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因受热裂解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会进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碎片, 这些小碎片会发生脱氢、聚合、环化等反应,最后形成石墨化碳粒子,构成了烟。二、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物质分类 按照构成状态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称为纯净物(即只能写出一个化学分子式的),由不同物质构成的称为混合物。 (一)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得的,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塑料、橡胶和纤维是人们熟知的3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应用广泛而且容易燃烧。高聚物在燃烧(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CO、NOx(氮氧化物)、HCl、HF、S02及COC12(光气)等有害气体,对火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木材和煤的燃烧产物 1.木材的燃烧产物 2.煤的燃烧产物 加热温度 燃烧现象 燃烧产物 加热温度 燃烧现象 燃烧产物 500℃ 剧烈热分解 燃烧失控 760-1000℃ 热解 以氢为主的气体 300℃ 结构断裂 挥发物逸出 500-750℃ 热解 含氧较多的气体 220℃-250℃ 变色,炭化 一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 300~550℃ 析出 焦油和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及CO、CO2等气体 130℃ 分解 水蒸气、二氧化碳 200-300℃ 变软成为塑性 气态产物如CO、CO2等 110℃ 干燥并蒸发 树脂 <105℃ 析出 吸留气体和水分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氧、氢和氮。各主要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分解并释放挥发分,一般为半纤维素200~260℃分解;纤维素240-350℃分解;木质素280~500℃分解。煤主要由C、H、O、N和S等元素组成。 (三)金属的燃烧产物 金属的燃烧能力取决于金属本身及其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熔点和沸点不同,通常将金属分为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 挥发金属 (如Li、Na、K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由于金属氧化物的多孔性,金属继续被氧化和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被熔化并开始蒸发,蒸发出的蒸气通过多孔的固体氧化物扩散进入空气。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因其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的沸点,则在燃烧时熔融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这层氧 不挥发金 化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属和空气中氧的接触,从而减缓了金属被氧化。但这类金属 属 在粉末状、气熔胶状、刨花状时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得很激烈,并且不生成烟。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燃烧产物的危害性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见表1-1-5.表1-1-5一些主要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 来 源 主要的生理作用 短期(10min)估计致死浓度(ppm) 木材、纺织品、聚丙烯腈尼龙、聚氨脂等物质燃烧时分解出的氰化氢(HCN) 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350 纺织物燃烧时产生二氧化氮(NO2)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肺的强刺激剂,能引起即刻死亡及滞后性伤害 >200 由木材、丝织品、尼龙以及三聚氰胺燃烧产生的氨气(NH3) 强刺激性,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1000 PVC电绝缘材料,其他含氯高分子材料及阻燃处理物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HCl) 呼吸刺激剂,吸附于微粒上的HCl的潜在危险性较之等量的HCl气体要大 >500,气体或微粒存在时 氟化树脂类或薄膜类以及某些含溴阻燃材料热分解产生的含卤酸气体 呼吸刺激剂 HF≈400COF2≈100HBr>500 含硫化合物及含硫物质燃烧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硫(SO2) 强刺激剂,在远低于致死浓度下即使人难以忍受 >500 由聚烯烃和纤维素低温热解(400℃)产生的丙醛 潜在的呼吸刺激剂 30~100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 无毒,但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一氧化碳 致死,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一氧化碳对人的影响见表1-1-6。 烟 气 具有一定的减光性。通常可见光波长(λ)为0.4-0.7μm,一般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粒径(d)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由于d>2λ,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烟气在火场中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辨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剌激性,降低能见度。 表1-1-6一氧化碳对人的影响 影 响 情 况 CO浓度(ppm) 碳氧血红蛋白浓度(HbCO%) 在其中工作8h的允许浓度 50 - 暴露1h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400~500 - 1h暴露后有明显影响 600~700 - 1h暴露后引起不适,但无危险症状的浓度 1000~1200 - 暴露1h后有危险 1500~2000 35 在1h内即会致死 4000及以上 50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考纲要求熟悉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掌握火灾的定义,对不同的火灾进行辨识和分类;掌握火灾发生和发展蔓延的机理,提出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定义 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助记口诀:A固B液可溶固,C气D金E带电,F烹饪物. A.类 固体物质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助记口诀:美妻离异是冤家 B.类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 气体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 金属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助记口诀:告诉太太哪里美甲 E.类 带电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 如动植物油脂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火灾类别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直接财产损失 ①特别重大 30人以上 或100人以上 或1亿元以上 ②重大 10人以上30人以下 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 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③较大 3人以上10人以下 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 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④一般 3人以下死亡 或10人以下 或1000万元以下 火灾的危害 (一)危害生命安全(二)造成经济损失(三)破坏文明成果(四)影响社会稳定(五)破坏生 态 环境. 助记口诀:泰森会经文.第二节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 一、电气(首位);二、吸烟;三、生活用火不慎;四、生产作业不慎;五、设备故障;六、玩火;七、 放 火;八、雷 击 ; 助记口诀:玩射击不慎放烟气第三节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方式和影响因素 热量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助记口诀:穿队服 (一)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 度、 湿 度、 温 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助记口诀:私密(事情)问姐。 (二)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所以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三)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物体间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导热和对流需要接触,热辐射不需要互相接触。例: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物质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 热源的 温 度、 距 离和 角 度。 助记口诀:是否能着火得看温度的聚(距)焦(角)情况。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烟气蔓延方向 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建筑火灾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其密度比冷空气小,由于浮力作用向上升起,遇到水平楼板或顶棚时, 改为水平方向继续流动,这就形成了烟气的水平扩散。这时,如果高温烟气的温度不降低,那么上 层将是高温烟气,而下层是常温空气,形成明显的分离的两个层流流动。实际上,烟气在流动扩散 过程中,一方面总有冷空气掺混,另一方面受到楼板、顶棚等建筑围护结构的冷却,温度逐渐下降。 沿水平方向流动扩散的烟气碰到四周围护结构时,进一步被冷却并向下流动。逐渐冷却的烟气和冷 (一)烟气 空气流向燃烧区,形成了室内的自然对流,火越烧越旺。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 的扩散路 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线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 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更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3条路线: 第一条,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 助记口诀:①找揍搂上司;②找死;③找上司; 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烟气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流动的驱 1.烟 囱 效应 助记口诀:冲压姐. 动力 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如果室 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则室内空气将发生向上运动,建筑物越高,这种流动越强。竖井是发生这种 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 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 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 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 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内的温度大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 气流总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即正烟囱效应。起火层的位置越低,影响的层数越多。 在正烟囱效应下,若火灾发生在中性面(室内压力等于室外压力的一个理论分界面)以下的楼层, 火灾产生的烟气进入竖井后会沿竖井上升,一旦升到中性面以上,烟气不单可由竖井上部的开口流出 来,也可进入建筑物上部与竖井相连的楼层; 若中性面以上的楼层起火,当火势较弱时,由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可限制烟气流进竖井,如 果着火层的燃烧强烈,热烟气的浮力足以克服竖井内的烟囱效应仍可进入竖井而继续向上蔓延。 3.外界风的作用 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建 筑物外部的压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风的速度和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和几何形状等。 风的影响往往可以超过其他驱动烟气运动的力(自然和人工)。一般来说,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 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静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的流动。 火灾时,建筑内烟气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蔓延的途径主要有:内墙门、洞口,外墙门、窗口,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 房间隔墙,空心结构,闷顶,楼梯间,各种坚井管道,楼板上的孔洞及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等。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蔓延主要原因有:未设有效的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未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4.外墙面蔓延;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初期增长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燃烧发展不稳定。火灾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 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C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 (三)衰减阶段 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一旦条件合适,可能会出 图1-2-2为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现死灰复燃的情况. ★第四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 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 冷却灭火 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 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 灾终止。如:水喷雾灭火系统; 隔离灭火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窒 息灭火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 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如:水喷雾灭火系统.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化学抑制法灭火,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 化学抑制 地扑灭初期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抑制法灭火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对深位火灾 灭火 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条件许可情况下,采用抑制法灭火的灭火剂与水、泡沫等灭火 剂联用. 助记口诀:(灭火的四大天王)只缺华哥. 2015年真题第81题 下列灭火剂中,在灭火过程中含有窒息灭火机理的有()。A.二氧化碳B.泡沫C.直流水 D.水喷雾 E.氮气 标准答案:【ABDE】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 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 解析 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3、用水蒸气或氮气、 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5、把不燃的气 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考纲要求熟悉爆炸危险源的概念及常见危险源,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的爆炸,根据其形式和特点进行辨识和分类;掌握浓度爆炸极限、温度极限的定义,运用爆炸极限判定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提出有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爆要求以及防爆安全操作规程。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一、爆炸的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二、爆炸的分类 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助记口诀:荷花舞。 (一)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二)化学爆炸 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1.炸药爆炸 (1)特点 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爆炸,能放出大量的热。爆炸时的反应热达到数千到上万千焦,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并产生高压,能在瞬间由固体迅速转变为大量的气体产物,使体积成百倍的增加。 (2)破坏作用 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对周围介质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爆炸产物的直接作用,指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直接膨胀冲击作用,一般爆炸产物只在爆炸中心的近距离内起作用;二是冲击波的作用,空气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巨大能量的超音速压力波,是爆炸时起主要破坏作用的物质,离爆炸中心越近,破坏作用越强;三是外壳破片的分散杀伤作用。 2.可燃气体爆炸 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气体爆炸由于受体积能量密度的制约,造成大多数气态物质在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分散在5~10倍于爆炸前的压力范围内,爆炸威力相对较小。按爆炸原理,气体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两种。 (1)混合气体爆炸 指可燃气(或液体蒸汽)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较为常见。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否发生爆炸,与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气浓度有关。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气体单分解爆 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的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压力和分解热的要求。能使单一气体 炸 发生爆炸的最低压力值称为临界压力。单分解爆炸气体物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且分解热足够大时,才能维持热与火焰的迅速传播而造成爆炸。 爆炸具备 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 条件 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汽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1)粉尘爆炸的过程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 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①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 3.可燃粉尘爆炸 (2)粉尘爆炸的特点 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 大,破坏力强。 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 爆炸危险性越大; 助记口诀:水池氧气浓度。 (3)影响 ②粉尘浓度。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 粉尘爆炸 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³表示。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 的因素 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⑤可燃 气 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三)核爆 由于原子核 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称为核爆炸。 炸 如原子弹、 氢弹、中子弹的爆炸都属核爆炸。第二节 爆炸极限 影响因素 (1)火源能量的影响 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助记口诀:牙(怕)凉多(喝)温(水)。 (2)初始压力的影响 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 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爆炸。 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第三节 爆炸危险源 基本要素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两者缺一不可。 引起爆炸直接原因 (一)物料原因(二)作业行为原因(三)生产设备原因(四)生产工艺原因助记口诀:社工姓吴。 ★常见爆炸 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助记口诀:电话机热表1-3-3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点火源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一)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如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等,都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爆炸的起因。 (二)热火源 (1)高温表面 生产工艺的加热装置,高温物料的传送管线、高压蒸汽管线及高温反应塔、器等设备表面温度都比较高,可燃物料与这些高温表面接触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日光照射 直射的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凹面镜、圆形玻璃瓶、有气泡的平板玻璃等,会聚焦形成高温焦点,可能点燃可燃性物质。 (三)电火源 (1)电火花 电气方面形成的火源,一般指电气开关合闸、断开时产生的火花电弧,或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或其它原因产生的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 (2)静电火花 静电指的是相对静止的电荷,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为电介质)相互接触、摩擦,就可能产生静电并积聚起来产生高电压。若静电能量以火花形式发出,则可能成为火源,引起爆炸事故。物质能否产生静电并积聚起来,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撕裂、剥离、拉伸、撞击、粉碎、筛分、滚压、搅拌、输送、喷涂和过滤物料,还有气、液体的流动、溅泼、喷射等各种操作,都可能产生静电。 (3)雷电 雷电所产生的火花温度之高可熔化金属,也是引起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 (四)化学火源 化学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等.生产过程中的明火主要是指加热用火、维修用火以及其它火源。此外,烟头、火柴、烟囱飞火、机动车辆排气管喷火都可能引起可燃物料的燃爆。 最小点火能量 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2015年真题第2题 某金属加工厂的滤芯抛光车间内有一条地沟,对该厂房采取的防爆措施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用盖板将地沟严密封闭B采用不发火的地面C设置除尘设施D采用粗糙的防滑地面 解析 标准答案:D【解析】:粗糙的地面产生摩擦容易起电.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全知识考纲要求掌握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分类和特性,辨识不同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提出易燃易爆危险品的防火防爆要求和灭火基本方法。确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第一节爆炸品 爆炸品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分 类 爆炸品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6项: 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装入量的爆炸)。 例如,爆破用的电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叠氮铅、雷汞等起爆药,三硝基甲苯(TNT)、硝胺炸药、浆状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黑火药及其制品等均属此项。 2)具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例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催泪弹,以及摄影闪光弹、闪光粉,地面或空中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炸药装药、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例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二硝基苯、苦味酸钠、苦味酸胺、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25%或者增塑剂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硝化纤维素、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该项爆炸品的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例如,导火索、手持信号弹、响墩、信号火炬、烟花爆竹等均属此项。 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该项爆炸品性质比较稳定,在燃烧实验中不会爆炸。 例如,接油炸药、钱拥蜡炸药等。 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特性及参数 爆炸品特性主要表现于其受到摩擦、撞击、振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就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其主要危险特性包括爆炸性和敏感性。 (一)爆炸性 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上升和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二)敏感度 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一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不同形式的炸药对不同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影响爆炸品敏感度的因素很多,而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另外,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外来因素还有温度、杂质、 结 晶、 密 度等。助记口诀:问学姐咋解密第二节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被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例如,氢气、一氧化碳,乙炔气、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烃、烯烃,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分级 I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 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甲类火险物质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乙类火险物质 爆炸下限≥10%的气体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助记口诀:热胀冷缩易爆燃,带点毒食别扩散。 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 1)通常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烧速度快。 (一)易燃易爆性 2)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较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 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三键存在,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 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由于气体的分子 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 (二)扩散性 1)比空气轻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荡,迅速蔓延和扩展。2)比空气重的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 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引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易燃气体一般都 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造成火势扩大。 1)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通常气体的相对密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体积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三)可缩 2)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压缩, 性和膨胀 甚至可以压缩成液态。所以,气体通常都是经压缩后存于钢瓶中的。 性 3)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当储存在固定容积容器内的 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在向容器、气瓶内充装时,要注意极限温 度和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超装、超温、超压。 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快、天然气九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 (四)带电性 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等。1)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2)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五)腐蚀性、毒害性 1.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例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等都能腐蚀设备。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2.毒害性: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溴甲烷、乙硼烷、二氯硅烷、锗烷、三氟氯乙烯等气 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三、易燃气雾剂气雾剂是指可借助容器内压缩、液化或溶解的带压气体将容器中的液态、粉末状或糊状等状态的药剂、附加剂等以细雾状、粉末状、泡沫状、糊状等状态喷出的制剂。以喷出状态不同,分为喷雾气雾剂和泡沫气雾剂。其中容易燃烧的即为易燃气雾剂。第三节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 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它危险已列入其它类别管理的液体。闭杯闪点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闭杯中试样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一、易燃液体的分类 1级 初沸点≤35℃。 甲类火险物质 闪点<28℃的液体 11类 闪点<23℃,并且初沸点>35℃。 乙类火险物质 闪点≥28℃且<60℃的液体 Ⅲ类 闪点≥23℃并≤35℃,且初沸点>35℃;或闪点>35℃≤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丙类火险物质 闪点≥60℃的液体 二、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性 助记口诀:刘歹毒颜值爆棚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遇明火源点燃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与氧化合的剧烈反应。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二)爆炸性;(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带电性;(六)毒害性;易燃液体蒸发气体,通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内,造成人身中毒。中毒的程度与蒸气浓度、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第四节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易燃固体 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 分类与分 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如农副产品及其制品(也称易燃货物)。 级 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 可燃固体。表1-4-4易燃固体的分级分类 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通常还分成二级。助记口诀:读点书 级别 分 类 举 例 一级(甲) 燃点低、易燃烧、燃烧迅速和猛烈,并放出有毒气体 (1)赤磷及含磷化合物 赤磷、三硫基萘、硝化棉等 (2)硝基化合物 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硝化棉等 (3)其他 闪光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苯等 二级(乙) 燃点较高、燃烧较慢、燃烧产物毒性也较小 (1)硝基化合物 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 (2)易燃金属粉 铝粉、镁粉、锰粉等 (3)萘及其衍生物 萘、甲基萘等 (4)碱金属氨基化合物 氨基化钠、氨基化钙 (5)硝化棉制品 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板等 (6)其他 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注 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谷草等)列属丙类易燃固体。(二)易燃固体包括的范围 1.固态退敏爆炸品 是指为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湿润爆炸性物质,或者用其他物质稀释爆炸性物质后,而形成的均匀固态混合物,有时也称湿爆炸品。如按质量含水至少10%的苦味酸铵、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此类。 2.自反应物质 是指即使没有氧气(空气)存在,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在无火焰分解情况下,某些可能散发毒性蒸气或其他气体。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固体物质。(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1.燃点低、易点燃 易燃固体的着火点一般都在300℃以下,在常温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着火源与之作用即能引起燃烧。如镁粉、铝粉只要有20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硫磺、生松香则只需15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有 些易燃固体受到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引发燃烧。 2.遇酸、氧 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尤其是强氧化剂)接触,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化剂易燃 如发孔剂与酸性物质接触能立即起火;萘与发烟硫酸接触反应非常剧烈,甚至引起爆炸;红磷与氯 易爆 酸钾、硫磺与过氧化钠或氯酸钾相遇,都会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的物质。如硫磺、三硫化四磷等,不仅与皮肤 3.本身或 接触(特别夏季有汗的情况下)能引起中毒,而且粉尘吸入后,亦能引起中毒。又如硝基化合物、 燃烧产物 硝基棉及其制品,重氮氨基苯等易燃固体,由于本身含有硝基(—NO2)、亚硝基(—NO)、重氮 有毒 基(—N=N—)等不稳定的基团,在燃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转为爆炸,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一 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二、易于自燃的物质 分类 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 1发火物 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 质 体)。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 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质 如赛璐珞碎屑,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1)遇空气自燃性 自燃物质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它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爆炸,如黄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须存放于水中。 火灾危险 (2)遇湿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自燃物品,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性 易燃火灾 遇氧化剂、酸类反应剧烈,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 危险性 故起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 (3)积热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的热量,自动升温, 自燃性 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燃。 助记口诀:机器师。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遇水或遇酸燃烧性 这是此类物质的共同危险性,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等进行扑救。 自燃性 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碳金属、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具有自燃性。因此,这类物质的贮存必须与水及潮气隔离。 爆炸性 一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电石等,由于和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其他 有些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如磷化物)除易燃性外,还有毒性;有的虽然与水接触,反应不很激烈,放出热量不足以使产生的可燃气体着火,但是遇外来火源还是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第五节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一、氧化性物质 (一)氧化性物质的分类 氧化性物质按物质形态,可分为固体氧化性物质和液体氧化性物质,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性物质分为两级。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氧化性物质虽然也容易分解,但较一级稳定,是较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属此类,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助记口诀:一级的字过、高、钾等;二级的亚、银、重、二等。字面理解就可识别一二级。 (二)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1) 受热、被撞 在现行列入氧化性物质管理的危险品中,除有机硝酸盐类外,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被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特别是与木炭粉、硫磺粉,淀粉等混合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分解性 (2)可燃性 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氯异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这些物质着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3)与可燃液体 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铬酸丙酮与香蕉水接触等,都能起火。 作用 自燃 性 (4)与酸作用分解性 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剂扑救。助记口诀:受热被撞可自燃,强氧弱氧毒水酸。 (5)与水作用分解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 (6质与 )强氧 化性物化性物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弱氧 质作用分解性。 (7)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如二氧化铬(铬酸)既有毒性,也有腐蚀性,这类物品着火时,应注意安全防护。二、有机过氧化物 特点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过氧基—O—O—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如过甲酸(HCOOOH)、过乙酸(CH3COOOH)等。有机过氧化物是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并可发生放热的加速分解过程。 火灾危险特性 (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过氧基—O—O—,对热、振动、冲击和摩擦都极为敏感,所以当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时即分解。有机过氧化物对温度和外力作用是十分敏感的,其危险性和危害性比其它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特别易燃,有的非常易燃。如过氧化叔丁醇的闪点26.67℃。所以扑救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特别注意爆炸的危险性。 有机过氧化物一般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已酮、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作用。因此,应避免眼睛接触有机过氧化物。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含量越多,其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一章 概述 建筑防火措施 被动防火措施 是指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等; 助记口诀:主动灭燕京。 主动防火措施 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 警 系统、自动 灭 火系统、防烟排 烟 系统等。一、建筑火灾的原因建筑起火的原因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引起火灾等二、建筑火灾的危害 建筑火灾的危害 建筑火灾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时间上的突发性、成因上的筑火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危害人员生命、造成经济损失、 复 杂性、防治上的 局限性等特点。建 破坏 文明成果、影响 社会 稳定等。 助记口诀:光秃的副局。 助记口诀:社会人员破坏经济。三、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一)总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选址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 布局 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存储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助记口诀:(女士)房间止步。 间距 三是为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致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间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消防 四是要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所必需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二)建筑结构防火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规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应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据。对于建筑物应选择哪一级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来确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钢梁、钢屋架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等。 (三)建筑材料防火 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受条件限制或装修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可燃材料的,应当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区分隔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力和消防设施配置、人员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 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 (五)安全 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疏散 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 间入口应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必须相连时 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 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六)防烟 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防排烟系统分为排烟系统和 排烟 防烟系统。 (七)建筑 电气火灾主要有用电超负荷、电器设备选择和安装不合理、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等原因。为有效防 防爆和电 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同时为保证建筑内消防设施正常供电运行,对建筑的用电负荷、供配电源、 气防火 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及其安装敷设等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技术措施。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考纲要求熟悉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因素和条件,以及火灾扩大蔓延条 火灾危险 件的总和。它取决于物料及产品的性质、生产设备的缺陷、生产作业行为、工艺参数的控制和生产 性分类 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以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出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确定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是确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基础。助记口诀:人机料法环产品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是依据其理化性质。 (一)评定 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 气体火灾 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 危险性的 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气体的比重和扩 主要指标 散性、化学性质活泼性、带电性以及受热膨胀性等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火灾危险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 (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但蒸气压很难测量)。助记口诀:流行电子报或刘午饭带蒸包子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受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也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志。爆炸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受热膨胀系数越大的液体,受热后蒸气压力升高快(气化量增大), 容易造成设备升压发生爆炸;沸点越低的液体,蒸发性越强,且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 (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在评定时,还应从其反应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性、腐蚀性及放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表2-2-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生产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1.闪点<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 甲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硫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28℃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2.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离)厂房,氯乙烯厂房,乙烯聚合厂房,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水煤气或焦炉煤气的净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室及鼓风机室,液化石油气罐瓶间,丁二烯及其聚合厂房,醋酸乙烯厂房,电解水或电解食盐厂房,环己酮厂房,乙基苯和苯乙烯厂房,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房,半导体材料厂使用氢气的拉晶间,硅烷热分解室3.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三乙基铝厂房,染化厂某些能自行分解的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丙烯腈厂房4.金属钠、钾加工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的一氯二乙基铝部位、三氯化磷厂房,多晶硅车间三氯氢硅部位,五氧化磷厂房5.氯酸钠、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次氯酸钙厂房6.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7.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至<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乙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 5.助燃气体 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 5.氧气站,空分厂房 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 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镁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炭 ℃的液体雾滴 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 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 醇部位和乙酸松油脂部位,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 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 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 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 的精炼部位2.煤、焦炭、油母页岩的筛分、转运工段和栈桥或储仓,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 染厂成品厂房,麻纺厂粗加工厂房,谷物加工房,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 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毛涤厂选毛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显像管厂 装配工段烧枪间,磁带装配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氧化扩散间、光刻间,泡沫塑 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饲料加工厂房 生产特征: 丁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 1.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扎、铸造、热处理厂房2.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灯丝烧拉部位,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蒸汽机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煅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3.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 的生产 戊 生产特征: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注 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以闪点为基准。对于(可燃)气体,则以爆炸下限作为分类的基准。 按较大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 确定 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按实际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按较小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2015年真题第4题 某面粉厂的磨面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25米,建筑面积360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该确定为()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解析 标准答案【B】面粉碾磨车间因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故为乙类,干扰项C因为面粉厂为丙类。(四)危险物质的量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影响 1、厂房内可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 不按危险物 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质火灾危险 即在生产过程中虽然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但是数量很少,当气体全部放出或可燃液体全 特性确定生 部燃烧,气体也不能在整个厂房内达到爆炸极限,可燃物全部也不能使建筑物起火,造成灾害, 产火灾危险 此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性类别的最 如机械修配厂或修理车间,虽然使用少量的汽油等甲类溶剂清洗零件,但不会因此而产生爆炸, 大允许量。 所以该厂房不能按甲类厂房处理,仍应按戊类考虑。表2-2-2 不按物质火灾危险特性确定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最大允许量 火灾危险性类别 最大允许量 火灾危险性的特性 物质名称举例 单位容积的最大允许量 总量 甲类 1 闪点<28C的液体 汽油、丙酮、乙醚 0.04L/m³ 100L 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乙炔、氢、甲烷、乙烯、硫化氢 1L/m³(标准) 25m³(标准状态)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导致迅速自燃爆炸的物质 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 0.003kg/m³ 10kg 在空气中氧化即导致迅速自燃的物质 黄磷 0.006kg/m³ 20kg 4 常温下受到水和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能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金属钾、钠、锂 0.002kg/m³ 5kg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能引起爆炸的强氧化剂 硝化胍、高氯酸铵 0.006kg/m³ 20kg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极易分解引起燃烧的强氧化剂 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钠 0.015kg/m³ 50kg 6 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赤磷、五硫化磷 0.015kg/m³ 100kg 7 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的固体物质 电石 0.075kg/m³ 100kg 乙类 1 闪点≥28C的液体 煤油、松节油 0.02L/m³ 200L 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氨 5L/m³(标准状态) 50m³(标准状态) 3 助燃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氧、氟 5L/m³(标准状态) 50m³(标准状态) 硝酸、硝酸铜、铬酸、发烟硫酸、铬酸钾 0.025kg/m³ 50kg 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赛璐珞板、硝化纤维色片、镁粉、铝粉 0.015kg/m³ 50kg 硫磺、生松香 0.075kg/m³ 100kg第二节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015年真题第5题 某百货仓库,陶瓷器具,玻璃制品,塑料玩具,自行车,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解析 标准答案【C】陶瓷器具、玻璃制品戊类(常温下使用或生产不燃烧的物质,因为是仓储,故为该类,若是生产则为丁类),塑料玩具丙类,自行车丙类。考察危险性分类就高不就低原则.★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表2-2-3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举例 甲 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60度以上的白酒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3.硝化棉,消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4.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6.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 乙 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2.氨气,液氯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5.氧气,氟气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丙 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 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的柴油,糖醛,>59度至<60度的白酒2.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谷物,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药材,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冷库中的鱼、肉间 丁 难燃烧物品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戊 不燃烧物品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注 甲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主要依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一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氧化剂、一级自燃物品、一级遇水燃烧物品和可燃气体的特性划分的。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主要是根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易燃液体、二级氧化剂、助燃气体、二级自燃物品的特性划分的。 按最大确定 (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按丙类确定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四)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表2-2-4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油品闪点Ft(℃) 甲 Ft<28 乙 A 28≤Ft≤45 B 45<Ft<60 丙 A 60≤Ft≤120 B Ft>120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考纲要求熟悉建筑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的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提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防火的要求。第一节 建筑分类一、按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 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2-3-1。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办公、科研、文化、商业、服务、体育、医疗、交通、纪念、园林、综合类建筑等。助记口诀:农民工。 (2)工业建筑 指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工业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加工、生产类厂房和仓储类库房两大类,厂房和仓库又按其生产或储存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3) 农 业建筑 指农副产业生产建筑,主要有暖棚、牲畜饲养场、蚕房、烤烟房、粮仓等。★表2-3-1民用建筑的分类 名称 高层民用建筑 单、多层民用建筑 一类 二类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建筑高层24m以上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³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之外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 注: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助记口诀:高层分一二,住宅给爱妻(27),无事(54)腻一起;公公(公共建筑)分两室(24),一室50㎡ 。二、按建筑结构分类 (1)木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材。 —— (2)砖木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用砖石和木材做成。 砖(石)砌墙体、木楼板、木屋盖的建筑。 (3)砖混结构 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 (4)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做柱、梁、楼板及屋顶等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砖或其他轻质材料做墙体等围护构件。 如装配式大板、大模板、滑模等工业化方法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大跨、大空间结构的建筑。 (5)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 如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厂房。 (6)钢混结构 屋顶采用钢结构,其他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钢筋混凝土梁、柱、钢屋架组成的骨架结构厂房。 (7)其它结构 —— 如生土建筑、塑料建筑、充气塑料建筑等。三、按建筑高度分类 (1)单层、多层建筑 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2015年真题第22题 某16层民用建筑,一至三层为商场,每层建筑面积为3000m3,四至十六层为单元式住宅,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3,建筑首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0m,室外地坪标高为±0.300m,商场平面层面标高为14.6m,住宅平屋面面层标高为49.7m,女儿墙顶部标高为49.7m,女儿墙顶部标高为50.9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的建筑分类,建筑的类别应确定为()。A、二类高层公共建筑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C、一类高层住宅建筑D、二类高层住宅建筑 解析 标准答案【A】: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第二节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燃烧性能分级 国外(欧盟)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B2 可燃材料(制品) B1 难燃材料(制品) B3 易燃材料(制品)(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 材 料 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 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物/ 微 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 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助记口诀:财富微增长600元。 (4)燃烧 增 长 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速率指数-FIGRA (5)THR 600 s 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对应关系燃烧性能等级A(A1、A2),B1(B、C),B2(D、E),B3(F)。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 (一)附加信息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对于A2级、B级和C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铺地材料除外)、烟气毒性等级; 助记口诀:盐粒产地。 对于 D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 产 烟特性等级、燃烧 滴 落物/ 微 粒等级。助记口诀:DVD产地 (1)产烟特性等级 表2-3-3产烟特性等级和分级判据 产烟特性等级 试验方法 分级判据 s1 GB/T20284 除铺地制品和管状绝热制品外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30㎡/s2试验600s总烟气生成量TSP600s≤50㎡ 管状绝热制品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105㎡/s2试验600s总烟气生成量TSP600s≤250㎡ GB/T11785 铺地材料 产烟量≤750%×min s2 GB/T20284 除铺地制品和管状绝热制品外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180㎡/s2试验600s总烟气生成量TSP600s≤200㎡ 管状绝热制品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580㎡/s2试验600s总烟气生成量TSP600s≤1600㎡ GB/T11785 铺地材料 未达到s1 s3 GB/T20284 未达到s2 (2)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表2-3-4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分级判据 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试验方法 分级判据 d0 GB/T20284 600s内无燃烧滴落物/微粒 d1 600s内燃烧滴落物/微粒,持续时间不超过10s d2 未达到d1 (3)烟气毒性等级 气毒性等级 试验方法 分级判据 表2-3-5烟气毒性等级和分级判据 t0 GB/T20285 达到准安全一级ZA1 t1 达到准安全三级ZA3 t2 未达到准安全三级ZA3(二)附加信息标识附加信息标识示例:GB8624B1(B-s1,d0,t1),表示属于难燃B1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级。第三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耐火性能包括: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耐火建筑构配件在火灾中起着阻止火势蔓延、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1.不燃性 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 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3.可燃性 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耐火 耐火极限 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 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极限的概念 支持能力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耐火隔热性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二)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1.材料本身的 属 性 材料本身的属性是构配件耐火性能主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决定其用途和适用性; 2. 构 配件结构特性 构件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保护措施选择方案。 3.材料与结构间的 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取决于材料自身的属性和基材的结构特性。 构 造 方式 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 标准规定的耐火性能试验与所选择的执行标准有关,其中包括试件养护条件、使用场合、升温条件、实验炉压力条件、受力情况、判定指标等。在试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条件越苛刻,耐火极限越低。 5.材料的老化性能 尽量选用抗老化性好的无机材料或那些具有长期使用经验的防火材料作防火保护。 6.火灾种类和使用 我国现有工程防火设计中对构件耐火性能的要求大多数都是以建筑纤维类火灾为条件而确定。 助记口诀:老鼠要造条狗或老建筑要标准材料。 环境 要 求 2015年真题第40题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对一墙体进行耐火极限试验,试验记录显示,该墙体在受火作用至0.50h时粉刷层开始脱落,受火作用至1.00h时背火面的温度超过规定值,受火作用至1.20h时出现了穿透裂缝,受火作用至1.50h时前提开始垮塌。该墙体的耐火极限是()h。A.1.0B.0.5C.1.2D.1.5 解析 标准答案:【A】:耐火极限,墙和楼板失去绝热性,变形,垮塌,就低不就高。第四节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构件耐火极限确定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88%的火灾可在1.5h之内扑灭,80%的火灾可在1h之内扑灭。★一、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助记口诀 一级都不燃,二级吊顶难。三级房哥(隔)难,屋顶吊顶难。四级构吊散(够吊扇),三个均可然。表2-3-7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耐火等级二级 三级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不燃烧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 2015年真题第48题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家具生产厂房,屋顶承重构件为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对该屋顶承重构件进行防火保护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h。A.0.50B.1.00C.1.50D.2.00 解析 标准答案:【B】记忆性考点。二、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助记口诀 一级都不燃,二级吊顶难。三级房哥(隔)难,屋顶承可燃。四级板承吊散均可然。表2-3-8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构件名称 耐火等级 同表2-3-7对比说明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墙 防火墙 不燃性3.00 不燃性3.00 不燃性3.00 不燃性3.00 完全相同 承重墙 不燃性3.00 不燃性2.50 不燃性2.00 难燃性0.50 完全相同 非承重外墙 不燃性1.00 不燃性1.00 不燃性0.50 可燃性 不相同 楼梯间、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 不燃性2.00 不燃性2.00 不燃性1.50 难燃性0.50 不相同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不燃性1.00 不燃性1.00 不燃性0.50 难燃性0.25 完全相同 房间隔墙 不燃性0.75 不燃性0.50 难燃性0.50 难燃性0.25 完全相同 柱 不燃性3.00 不燃性2.50 不燃性2.00 难燃性0.50 完全相同 梁 不燃性2.00 不燃性1.50 不燃性1.00 难燃性0.50 完全相同 楼板 不燃性1.50 不燃性1.00 不燃性0.50 可燃性 一二级相同,三四级不同 屋顶承重构件 不燃性1.50 不燃性1.00 可燃性0.50 可燃性 一二四级相同,三级不同 疏散楼梯 不燃性1.50 不燃性1.00 不燃性0.50 可燃性 一二四级相同,三级数值不同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不燃性0.25 难燃性0.25 难燃性0.15 可燃性 完全相同注:(1)除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2)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规定执行。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考纲要求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规模和耐火等级,分析和确定建筑规划选址、总体布局以及建筑物内平面布置的消防要求,提出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第一节 建筑消防安全布局一、建筑选址 工厂、仓库选址时,要考虑本单位+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 (一)周围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 环境要求 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 (二)地势 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条件要求 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 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宜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ft,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 (三)考虑 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 主 导风向 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助记口诀:周地主. 2015年真题第12题 某厂为满足生产要求,拟建设一个总储量为15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该厂所在地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在其他条件均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该储罐区宜布置在厂区的()。A、东北侧B、西北侧C、西南侧D、东南侧 解析 标准答案【A】: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二、建筑总平面布局 (一)合理布置建筑 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 (二)合理进行功能区域划分 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第二节 建筑防火间距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一)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m~10m的防火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 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助记口诀:结算烟酒 (三) 节 约 设定的防火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 (四)防火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间距计 算 二、防火间距★(一)厂房的防火间距 1.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1的规定。 (1)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 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现行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规定执行。为丙、丁、戊 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注意 (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小于1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2-4-1的规定减少25%(参见图2-4-1)。甲、乙类厂房(仓库)不应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5条规定外的其它建筑临贴。 2-4-1厂 房之间防 火间距示 意图 (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 注意 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 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4)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6)当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符合以上第2、3条的规定。 2.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 对比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 3.厂房外附设有化学易燃物品设备的防火间距 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其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相邻厂房外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1条的规定。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室外设备,可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总容量不大于15m3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外,且面向储罐一面4.0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2015年真题第58题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A.10 B.3.5C.4 D.6 解析 标准答案:【C】甲乙类间距L≥6m丙丁戊类间距L≥4m表2-4-1 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名 称 甲类厂房 乙类厂房(仓库) 丙、丁、戊类厂房(仓库) 民用建筑 单、多层 单、多层 高层 单、多层 高层 裙房,单、多层 高层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类 二类 甲类厂房 单、多层 一、二级 12 12 14 13 12 14 16 13 25 50 乙类厂房 单、多层 一、二级 12 10 12 13 10 12 14 13 三级 14 12 14 15 12 14 16 15 高层 一、二级 13 13 15 13 13 15 17 13 丙类厂房 单、多层 一、二级 12 10 12 13 10 12 14 13 10 12 14 20 15 三级 14 12 14 15 12 14 16 15 12 14 16 25 20 四级 16 14 16 17 14 16 18 17 14 16 18 高层 一、二级 13 13 15 13 13 15 17 13 13 15 17 20 15 丁、戊类厂房 单、多层 一、二级 12 10 12 13 10 12 14 13 10 12 14 15 13 三级 14 12 14 15 12 14 16 15 12 14 16 18 15 四级 16 14 16 17 14 16 18 17 14 16 18 高层 一、二级 13 13 15 13 13 15 17 13 13 15 17 15 13 室外变、配电站 变压器总油量(t) ≥5,≤10 25 25 25 25 12 15 20 12 15 20 25 20 >10,≤50 15 20 25 15 20 25 30 25 >50 20 25 30 20 25 30 35 30 高层对一二是13(民建部分除外).不管横向或纵向高层对除民建部分的其他类型的一二级都是13.甲一二对一二为12(单,多层).不管横向或纵向甲类单多层一二级对其他类的一二级都是12.乙丙丁戊一二对一二为10(单多层).以上三条每按顺序变化一个等级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厂房丙丁戊对民建裙单多,高层厂房13起,单多层10起,每按顺序变化一个等级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甲乙厂房对配电站均为25,民用单多裙对甲乙25,高层50. 助记口诀 助记公式 A=(C1vsC2)+(B1vsB2).A=防火间距,C1和C2建筑类别(两者比较取最大值).乙类10,高层13,其他12.B1和B2建筑耐火等级(两者比较取最大值),一二级0,三级2,四级4.例如:两个丙类三级厂房A=12+2=14m.能解决大部分问题.25(二)仓库的防火间距 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2的规定,设置装卸站台的甲类仓库与厂内铁路装卸线的防火间距,可不受限制。表2-4-2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甲类仓库(储量,t) 名 称 甲类储存物品第3、4项 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项 ≤5 >5 ≤10 >10 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50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40 25 30 甲类仓库 20 20 20 20 厂房和乙、丙、丁、戊类仓库 一、二级 15 20 12 15 三级 20 25 15 20 四级 25 30 20 25 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30 40 25 30截取表2-4-2内容和其它类似内容汇总 铁路线中心线 厂外道路路边 厂内道路路边 厂外 厂内 主要 次要 甲类仓库 40 30 20 10 5 散发可燃气体、蒸汽的甲类厂房 30 20 15 10 5 甲乙类液体储罐 35 25 20 15 10 丙类液体储罐 30 20 15 10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25 20 15 10 5 秸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 30 20 15 10 5 注: 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大于5t时,不应小于12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甲类仓库助记口诀: 外4(40)内3(30)铁中间,厂外路两(20)边,厂内主食(10)吃(次)5碗.2.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表2-4-3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名称 乙类仓库 丙类仓库 丁、戊类仓库 单、多层 高层 单、多层 高层 单、多层 高层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乙、丙、丁、戊类仓库 单、多层 一、二级 10 12 13 10 12 14 13 10 12 14 13 三级 12 14 15 12 14 16 15 12 14 16 15 四级 14 16 17 14 16 18 17 14 16 18 17 高层 一、二级 13 15 13 13 15 17 13 13 15 17 13 民用建筑 裙房,单、多层 一、二级 25 10 12 14 13 10 12 14 13 三级 25 12 14 16 15 12 14 16 15 四级 25 14 16 18 17 14 16 18 17 高层 一类 50 20 25 25 20 15 18 18 15 二类 50 15 20 20 15 13 15 15 13 执行上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单层、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m。 2) 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6m;丁、戊类,不应小于4m。78 两座仓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总占地面积不大于本规范第3.3.2条一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 除乙类第6项物品外的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表2-4-2中甲类仓库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表2-4-4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民用建筑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助记方法: 高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13 9 11 14 按颜色方向性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一、二级 9 6 7 9 记忆。 三级 11 7 8 10 四级 14 9 10 12 执行上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 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时,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5)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规范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6) 相邻建筑通过底部的建筑物、连廊或天桥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7)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8)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 调 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 提 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助记口诀:低(提)调改柴(拆)舍(设)。 4. 拆 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 设 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第三节 建筑平面布置 一、布置原则 1.建筑内部某部位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在(或通过)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保护。 2.建筑物内部某处发生火灾时,减少对邻近(上下层、水平相邻空间)分隔区域受到强辐射热和烟气的影响。 助记口诀:限火阻烟保人员,保人保财控蔓延,减热少烟好作战,平面布置按此办. 3.消防人员能方便进行救援、利用灭火设施进行作战活动。 4.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设备设置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贵重设备造成影响或危害。或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及时控制灾害的蔓延扩大。 5、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它库房。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二、设备用房布置 (一)锅炉 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在建筑外 房、变压器室布置 的专用房间内;当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与锅炉间分隔,当确需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开。 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7.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总容量1260=单台容量630×2) 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章的规定。 (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同类记忆点: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 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房分隔;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5.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消防控制室布置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显示控制中心,是扑救火灾的指挥中心,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要害部位之一,应设在交通方便和发生火灾后不易延烧的部位。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四)消防设备用房布置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楼层中;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通风、空调机房和交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电梯机房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 (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 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或二、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400 ㎡。 厅 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两个 。 助记口诀:会议厅的两个盆景400元. 3.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等灭火系统。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宜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确需设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2.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这里的“一个厅、室”是指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一个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 3.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三)电影院、剧场、礼堂 电影院、剧场、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区域分隔。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3.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5、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四)商店、展览建筑 商店、展览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布置在首层;营业厅、展览厅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不应经营、储存和展示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2015年真题第84题 某地上18层、地下3层的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1500㎡,首层为大堂,二层至五层为商店,地上六层以上各层为办公区,地下一层层高4.5m,设置设备用房和夜总会。下列关于该夜总会的消防设计中,正确的有()。A.豪华包间的建筑面积为200㎡,设2个疏散门B.建筑面积为60㎡的房间设置1个疏散门C.夜总会所在空间划分3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机械排烟风机D.每个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房间分隔E.夜总会所在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墙与设备区分隔 解析 标准答案:【ACE】B应当≤50㎡可设一个出口。D与E矛盾,应是2h。四、特殊场所布置 ★(一)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不应超过三层;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二)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 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三)教学 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 建筑、食堂。菜市场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2015年真题第18题 下列建筑或楼层中,可以开办幼儿园的是()。A、租用消防验收合格后未经改造的设有一个疏散楼梯的6层单元式住宅的第三层。B、租用消防验收合格、能提供一个独立使用的封闭楼梯间的高层办公楼裙房的第四层。C、租用消防验收合格、建筑面积为500㎡,有2个防烟楼梯间的单独建造的半地下室。D、建筑面积为600㎡,安全耐性和消防设施满足要求的单层砖木结构的房屋。 解析 标准答案【D】:A非独立建筑;B第四层不符合;C半地下室不符合;五、住宅建筑及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它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 2) 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4条的规定进行分隔。 3)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时,该层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17中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注:室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六、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 (一)办公室、休息室 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4.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二)液体中间储罐 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³。设置该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分隔,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三)附属仓库 1.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考纲要求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熟悉防火分区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常用的防火分区分隔构件。掌握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针对不同建筑物和场所,提出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基本方法与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要求。第一节 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的防火单元。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确定。一、厂房的防火分区★厂房的防火分区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厂房的层数和厂房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各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表2-5-1的要求。 2015年真题第89题 生产厂房在划分防火分区时,确定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主要因素有()A、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B、厂房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情况C、厂房的层数和建筑高度 D、厂房的耐火等级E、特殊生产工艺需要和灭火技术措施 解析 标准答案:【ACD】表2-5-1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厂房的耐火等级 最多允许层数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单层厂房 多层厂房 高层厂房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 甲 一级二级 宜采用单层 40003000 30002000 —— —— 乙 一级二级 不限6 50004000 40003000 20001500 —— 丙 一级二级三级 不限不限2 不限80003000 600040002000 30002000— 500500— 丁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31 不限40001000 不限2000— 4000—— 1000—— 戊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31 不限50001500 不限3000— 6000—— 1000—— 说明 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其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1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助记口诀 甲一二宜单建,乙二一六不限.丙丁戊,一二不,丙三二.丁戊三三四是一.地下丙一二是五百.丁戊一二是一千.二、仓库的防火分区 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甲类仓库应采用单层结构。 丙、丁、戊类仓库,在实际使用中确因物流等用途需要开口的部位,需采用与防火墙等效的措施, 仓库的防火分区 如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分隔,开口部位的宽度一般控制在不大于6.0m,高度宜控制在4.0m以下,以保证该部位分隔的有效性。甲、乙类仓库不应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 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2的规定 增加1.0倍。冷库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的规定。表2-5-2 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储存 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仓库的耐火等级 最多允许层数 单层仓库 多层仓库 高层仓库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 每座仓库 防火分区 每座仓库 防火分区 每座仓库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 甲 3、4项1、2、5、6项 一级一、二级 11 180750 60250 —— —— —— —— —— 乙 1、3、4项 一、二级三级 31 2000500 500250 900— 300— —— —— —— 2、5、6项 一、二级三级 51 2800900 700300 1500— 500— —— —— —— 丙 1项 一、二级三级 51 40001200 1000400 2800— 700— —— —— 150— 2项 一、二级三级 不限3 60002100 1500700 48001200 1200400 4000— 1000— 300— 丁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31 不限30002100 30001000700 不限1500— 1500500— 4800—— 1200—— 500—— 戊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31 不限30002100 不限1000700 不限2100— 2000700— 6000—— 1500—— 1000——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表2-5-3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名称 耐火等级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备注 高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1500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单、多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2500 三级 1200 — 四级 600 —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一级 500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 高(高层)斯(4000㎡)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多完(1万)蛋(单)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助记口诀:高斯二(2000㎡)弟(地下)多完蛋。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向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四、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办公建筑或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 木结构建 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 筑的防火 其他建筑的非承重外墙不得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当采用木结构 分区 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其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2-5-4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 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5-5的规定。表2-5-4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木结构建筑的形式 普通木结构建筑 轻型木结构建筑 胶合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组合建筑 允许层数(层) 2 3 1 3 7 允许建筑高度(m) 10 10 不限 15 24表2-5-5木结构建筑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层数(层)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1 100 助记方法:100依次减少20. 1800 助记方法:依次为600的3、1.5、1倍。 2 80 900 3 60 600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5规定 增加1.0倍;当为丁、戊类地上厂房时,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木结构建 体育场馆等高大空间建筑,其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筑的防火 附设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采 分区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 开设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机动车 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五、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隧道内附设的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第二节 防火分隔 必须满足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面积及构造要求,同时还应遵循原则: 同一建筑物内,不同的危险区域之间、不同用户之间、办公用房和生产车间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防火分隔 处理;作避难通道使用的楼梯间、前室和具有避难功能的走廊,必须受到完全保护,保证其不受火 划分原则 灾侵害并畅通无阻。高层建筑中的各种竖向井道,如电缆井、管道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 元,应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扩大到井道内部,井道内部火灾也不蔓延到井道外部。 有特殊防火要求的建筑,在防火分区之内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区域。 一、防火分区分隔;二、功能区域分隔;三、设备用房分隔;四、中庭防火分隔;五、玻璃幕墙防 类型 火分隔;六、管道井防火分隔;七、变形缝防火分隔;八、管道空隙防火封堵; 助记口诀:防火分区变形墙,功能区域玻璃墙,管道空隙管道井,中庭防火设备房.一、防火分区分隔一、防火分区分隔应考虑水平方向的划分和垂直方向的划分。水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门窗等防火分隔物按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分隔的空间。按垂直方向划分的防火分区也称竖向防火分区,可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主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做分隔构件。每个楼层可根据面积要求划分成多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所有建筑物的地下室,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二、功能区域分隔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如卡拉OK的每间包房、桑拿浴的每间按摩房或休息 (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室等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限制在该房间内。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单 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 多功能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两 个,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二)人员 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密集场所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 大于400㎡;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三)医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 院、疗养院 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建筑 当将住宅与其他功能场所空间组合在同一座建筑内时,需在水平与竖向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与其他部 ★(四)住宅 分分隔,并使各自的疏散设施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在水平方向,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在竖向,应采用楼板分隔并在建筑立面开口位置的上下楼层分隔处采用实体墙或宽度不大于1m, 长度不大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窗槛墙等防止火灾蔓延。 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 不下于1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 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2.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 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 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3.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 相互分隔。 2015年真题第70题 某座10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6m,一至五层为住宅,六至十层为办公用房。住宅部分与办公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不燃性楼板和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完全分隔。A.1.00B.1.50C.2.00D.2.50 解析 标准答案:【B】建规5.4.10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三、设备用房分隔 三、设备用房分隔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设置在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锅炉房内设置的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变压器下面应设置能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四、中庭防火分隔 中庭空间特点 ①在建筑物内部、上下贯通多层空间;②多数以屋顶或外墙的一部分采用钢结构和玻璃,使阳光充满内部空间;③中庭空间的用途是不确定的。 1.火灾不受限制地急剧扩大。中庭空间一旦失火,属“燃料控制型”燃烧,很容易使火势迅速扩大。 2.烟气迅速扩散。中庭空间形似烟囱,易产生烟囱效应。若在中庭下层发生火灾,烟火就进入中庭; 若在上层发生火灾,中庭空间未考虑排烟时,就会向周围楼层扩散,进而扩散到整个建筑物。 3.疏散危险。烟气在多层楼迅速扩散,楼内人员会产生心理恐惧,人们争先恐后夺路逃命,极易出 现伤亡。 (一)中庭 4.自动喷水灭火设备难启动。中庭空间的顶棚很高,因此采取以往的火灾探测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建筑的火 等方法不能达到火灾早期探测和初期灭火的效果。即使在顶棚下设置了自动洒水喷头,由于太高, 灾危险性 而温度达不到额定值,洒水喷头就无法启动。 5.灭火和救援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 ①同时可能出现要在几层楼进行灭火; ②消防队员不得不逆疏散人流的方向进入火场; ③火灾迅速多方位扩大,消防队难以围堵扑灭火灾; ④火灾时,屋顶和壁面上的玻璃因受热破裂而散落,对扑救人员造成威胁; ⑤建筑物中庭的用途不确定,将会有大量不熟悉建筑情况的人员参与活动,并可能增加大量的可燃物,如临时舞台、照明设施、座位等,将会加大火灾发生的机率,加大火灾时人员的疏散难度。 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中庭相连通 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 (二)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但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五、玻璃幕墙防火分隔 1.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下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 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当上下层开 口之间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1.00h,多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 玻璃幕墙 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的防火措 2.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 施 凸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 3、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 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注意: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遵循防火墙的设置要求。 防火墙不应与玻璃直接连接,而应与其框架连接。六、管道井防火分隔表2-5-6井道防火分隔要求 名称 防火要求 ①应独立设置 ②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 电梯井 ③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性墙体。 ④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 ⑤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 ①这些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②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性墙体。③墙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④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⑤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吊顶、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①宜靠外墙独立设置,不宜设在楼梯间内。 垃圾道 ②垃圾道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③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前室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④垃圾斗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并能自动关闭。七、变形缝防火分隔变形缝防火分隔为防止因建筑变形破坏管线而引发火灾并使烟气通过变形缝扩散,电线、电缆、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穿过建筑内的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变形措施,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八、管道空隙防火封堵管道空隙防火封堵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分区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第三节 防火分隔设施与措施防火分隔构件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防火分隔构件。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一、防火墙 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六个方面的构造要求: 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当高层厂房(仓库) 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其它建筑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0.50h 时,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以上。 2.防火墙横截面中心线水平距离天窗端面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 延的设施。 3.建筑物外墙为难燃性墙体或可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0.4m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 ★防火墙 外墙均应为宽度不小于2m的不燃烧墙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外墙的耐火极限。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4.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 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确需穿过时 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当管道为难燃或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用防火措施。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 平距离不应小于4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6.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会导致防 火墙倒塌。 2015年真题第15题 某建筑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下列防火墙的设置中,错误的是()。A、输送柴油(闪点高于60℃)的管道穿过该防火墙,穿墙管道四周缝采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B、防火墙直接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耐火极限为4.00h。C、防火墙直接设置在耐火极限为3.00h的框架梁上。D、防火墙上设置敞开的甲级防火门,火灾时能够自行关闭。 解析 标准答案【D】: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二、防火卷帘 是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的卷帘,由帘板、卷轴、电机、导轨、 防火卷帘 支架、防护罩和控制机构等组成。主要用于需要进行防火分隔的墙体,特别是防火墙、防火隔墙上因生产、使用等需要开设较大开口 而又无法设置防火门时的防火分隔。 1.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 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n。 2、防火卷帘应具有火灾时靠自重自动关闭的功能,不应采用水平、侧向防火卷帘。 3、除另有规定外,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范对所设置部位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求。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 (二)设置 热性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要求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仅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耐火完整性的判定 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但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该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 4、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5、需在火灾时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6、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卷帘》的规定。 (三)设置 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 部位 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三、防火门窗(一)防火门是指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建筑中设置的防火门,应保证门的防火和防烟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门》GB12955的有关规定,并经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试验认证才能使用。 1.分类 (1)按耐火极限 防火门分为A(隔热防火门)、B(部分隔热防火门)、C(非隔热防火门)三级, (2)按材料 可分为木质、钢质、复合材料防火门。 (3)按门扇结构 可分为带亮子,不带亮子;单扇、多扇; (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一侧手动开启。设置防火门的 部位,一般为房间的疏散门或建筑某一区域的安全出口。建筑内设置的防火门既要能保持建筑防火 分隔的完整性,又要能方便人员疏散和开启。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开启方向等均要保证在紧 急情况下人员能快捷开启,不会导致阻塞; (2)除管井检修门和住宅的户门外,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2.防火要 (3)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应在 求 门扇的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示标志;需要保持常开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 具有自动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如设置与报警系统联动的控制装置和闭门器等; (4)为保证分区间的相互独立,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 不应跨越变形缝,防止烟火通过变形缝蔓延; (5)防火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6)甲、乙、丙级防火门应符合现行国标《防火门》的规定。 (二)防火窗 是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制成的,能起到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的窗,一般设置在防火间距不足部位的建筑外墙上的开口或天窗,建筑内的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需要观察等部位以及需要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外墙开口部位。 按照安装方法可分固定窗扇与活动窗扇两种。 1.分类 固定窗扇防火窗,不能开启,平时可以采光,遮挡风雨,发生火灾时可以阻止火势蔓延;活动窗扇防火窗,能够开启和关闭,起火时可以自动关闭,阻止火势蔓延,开启后可以排除烟气, 平时还可以采光和通风。为了使防火窗的窗扇能够开启和关闭,需要安装自动和手动开关装置。 2.防火要 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与防火门相同。 求 设置在防火墙、防火隔墙上的防火窗,应采用不可开启的窗扇或具有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功能。四、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在某些需要设置防火墙或其他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情况下,可采用防火水幕进行分隔。防火分隔水幕的设计应满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五、防火阀 防火阀 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在风道贯通防火分区的部位(防火墙),必需设置防火阀。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动关闭。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一)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 温度为70℃的防火阀。 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 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二)防火阀的设置要求 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2.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3.在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4.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的规定。六、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它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的要求,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第四节 防烟分区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 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 一、防烟分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区面积划 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 分 4.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 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划分防烟分区的构件主要有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 定义 是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二、防烟分区分隔措施 (一)挡烟垂壁 设置 常设置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烟气控制区域的分界处,和排烟设备配合进行有效的排烟。其从顶棚下垂的高度一般应距顶棚面50cm以上,称为有效高度。当室内发生火灾时,所产生的烟气由于浮力作用而积聚在顶棚下,只要烟层的厚度小于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烟气就不会向其他场所扩散。 固定式挡烟垂壁是指固定安装的、能满足设定挡烟高度的挡烟垂壁。 分类 活动式挡烟垂壁可从初始位置自动运行至挡烟工作位置,并满足设定挡烟高度的 挡烟垂璧。 (二)建筑横梁 当建筑横梁的高度超过50cm时,该横梁可作为挡烟设施使用。 2015年真题第8题 对建筑划分防烟分区时,下列构件和设备中,不应用做防烟分区分隔构件和设施的是()A特种防火卷帘门B防火水幕 C防火隔墙D高度不小于50cm的建筑结构梁 解析 标准答案【B】:记忆性考点水幕可起到分隔/保护作用,但不能单独用于防烟分区的分隔.第六章 安全疏散考纲要求掌握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避难层的设置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和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在疏散楼梯形式、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运用安全疏散相关技术和消防标准,针对不同的建筑,确定疏散设施的设置方法和要求。第一节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安全疏散基本参数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 人员密度可按 普通 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4㎡,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6㎡,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 面积5㎡计算。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助记口诀:普通演技456. 作(桌)一把(1.8)少(无桌)一(1.8-1=0.8)把。 (二)商场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2-6-1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2-6-1规定值的30%确定。表2-6-1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 楼层位置 地下第二层 地下第一层 地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0.56 0.60 0.43~0.60 0.39~0.54 0.30~0.42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1.0人/㎡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人/㎡计算; (四)餐饮场所 餐馆、饮食店、食堂等餐饮场所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可按表2-6-2取值。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 表2-6-2 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 等级 餐馆餐厅(㎡/座) 饮食店饮食厅(㎡/座) 食堂餐厅(㎡/座) 一 1.30 1.30 1.10 二 1.10 1.10 0.85 三 1.00 — — 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按0.75人/㎡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 (一)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 N bAt 式中:N—疏散人数(即100人);T—允许疏散时间,min;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43人/min;阶梯地面为37人/min);b—单股人流宽度,0.55~0.60m。 注 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1.5min。(二)疏散宽度 1.厂房疏散宽度 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2-6-3规定计算确定。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2m。 表2-6-3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指标(m/百人) 厂房层数 一、二层 三层 ≥四层 宽度指标 0.6 0.8 1.0 2.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右表2-6-4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m) 建筑类别 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 走道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疏散楼梯 高层医疗建筑其它高层公共建筑 1.301.20 1.401.30 1.501.40 1.301.20 3.体育馆疏散宽度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5的规定计算确定。表2-6-5体育馆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档次(座) 3000~5000 5001~10000 10001~20000 疏散部位 门和走道 平坡地面 0.43 0.37 0.32 阶梯地面 0.50 0.43 0.37 楼梯 0.50 0.43 0.37 4.电影院、礼堂、剧场疏散宽度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表2-6-6所示的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表2-6-6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座) ≤2500 ≤1200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平坡地面阶梯地面 0.650.75 0.851.00 疏散部位 门和走道 楼梯 0.75 1.00 5.木结构建筑疏散宽度 木结构建筑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7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2-6-7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层数 地上1~2层 地上3层 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m/百人) 0.75 1.00 ★6.其他民用建筑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它公共建筑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8的要求计算 表2-6-8疏散楼梯、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每百人净宽度(m) 建筑层数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地上 1-2层 0.65 0.75 1.00 确定。当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楼层 3层 0.75 1.00 - ≥4层 1.00 1.25 -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0.75 - - 地下楼层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1.00 - - 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当建筑物使用人数不多,其安全出口的宽度经计算数值又很小时,为便于人员疏散,首层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尚应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 (1)公共建筑内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m。 (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场和体育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 2015年真题第44题 某商业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耐火等级一级,建筑高度为20.6m。地上各层为百货、小商品和餐饮,地下一层为超市,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一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500人,地上一至三层每层设计疏散人数为2000人,四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800人。地上一至三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应是()m。A.13B.15C.20D.18 解析 标准答案【D】:首层按该建筑人数最多层的人数计算(0.75*2000/100=15m),表2-6-8百人宽度:1m按疏散人数四层1800人计算(1*1800/100=18m)。三、疏散距离指标 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我国规范采用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办法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 (一)厂房、仓库安全疏散距离 火灾危险性越大,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厂房的耐火等级越低,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而对于丁、戊类生产,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时,其疏散距离可以不受限制。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9的规定。 (仓库同厂房)表2-6-9厂房内的最大安全疏散距离(m) 生产类别 耐火等级 单层厂房 多层厂房 高层厂房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甲 一、二级 30.0 25.0 - - 乙 一、二级 75.0 50.0 30.0 - 丙 一、二级三级 80.060.0 60.040.0 40.0- 30.0- 丁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60.050.0 不限50.0- 50.0-- 45.0-- 戊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不限100.060.0 不限75.0- 75.0-- 60.0--(二)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2-6-10增加5m。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 公共建筑 按表2-6-10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2-6-10的规定减少2m。 安全疏散 3.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 距离: 层数不超过4层时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 梯间不大于15m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1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 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表2-6-10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 25 20 15 20 15 12 单层或多层医院、疗养院 35 30 25 20 15 12 高层医院、疗养院 病房部分 24 — — 12 — — 其他部分 30 — — 15 — — 单层或多层教学建筑 35 30 — 22 20 — 高层旅馆、展览建筑、教学建筑 30 — — 15 — — 其他建筑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层 40 — — 20 — —(三)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2-6-11的规定。 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2-6-11增加5m。 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2-6-11 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2-6-11的规定减少2m。 住宅建筑 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1.50倍水平投影 安全疏散 计算。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2-6-11的规定。 距离 表2-6-11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名称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层 40 - - 20 - -(四)木结构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木结构民用建筑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2的规定; 表2-6-12木结构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木结构建 托儿所、幼儿园 15 10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15 6 筑安全疏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老年人建筑、教学建筑 25 12 散距离 其他民用建筑 30 15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3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木结构工业建筑中的丁、戊类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50m和60m。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一、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一)疏散楼梯 (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1.平面布 (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靠近电梯设置疏散 置 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为避免因高温烟气进入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楼梯的通道,两者之间应进 行防火分隔。 (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 2.竖向布置 (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当向下疏散的路径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通向屋面的门和窗应向外开启。(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通大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二)疏散门 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 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 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疏散门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 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 使用提示的标识。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 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6.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三)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1.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2、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30%。 ★(四)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特殊情况:1.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 (口诀:单手除托儿250)(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2-6-14规定的2、3层建筑。表2-6-14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人数 一、二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三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四级 2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 (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5)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下于0.9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下于1.4m。 2015年真题第71题 某多功能建筑,建筑高度为54.8m,2座楼梯间分别位于“一”字形内走廊的尽端,楼梯间形式和疏散宽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600㎡,用途为餐厅、设备房;地上共14层,建筑面积为24000㎡,用途为歌舞娱乐、宾馆、办公。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建筑消防设施。下列关于该建筑房间疏散门的设置中,错误的是()。A.九至十四层每层的会议室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mB.位于地下一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50㎡、使用人数为10人的小餐厅,设置1个向内开启的疏散门C.位于三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80㎡、使用人数为50人的会议室,设置2个向内开启的疏散门D.位于一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60㎡、使用人数为16人的录像厅,设置1个向外开启的疏散门 解析 标准答案:【D】可以只设一个门(或疏散楼梯)的条件(GB50016-2014-5.5.8):应设两个门的条件:医疗,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口诀:一老头儿两口去歌厅)200㎡以下,耐火等级一二级(最多三层)(第二,三层人数之和≤50人;三级(最多两层)≤25人;四级第二层(最多两层)≤15人)。(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门户至最近 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的建筑的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4、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 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 能通过连通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 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厂房、仓库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安全出口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设置要求 15人; 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 口有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 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015年真题第31题 某集成电路工厂新建一个化学清洗间,建筑面积为100㎡,设置1个安全出口,清洗作业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易燃液体,该清洗间同一时间内清洗操作人员应该超过()人A.10B.5C.15D.20 解析 标准答案【B】: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二、疏散出口 基本概念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 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疏散出口 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 设置基本 2.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 要求 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 积不大于50㎡;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 积不大于120㎡; (2)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 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或房间; 疏散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4)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为保证安全疏散,应控制通过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即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 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 超过400人。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 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 不应超过250人。第三节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一、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 是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通行至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疏散走道设置基本要求 1.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4.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表2-6-8的要求。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表2-6-15的要求。5.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表2-6-15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 走道长度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40 1.30 1.50 ﹥40 1.50 1.80★二、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 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避难走道 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设置要求 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 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2015年真题第25题 某建筑高度98.9m的大楼,使用功能为办公、宾馆、商业和娱乐。一至四层的裙房设有营业厅和办公室;地下一层夜总会疏散走道两侧和尽端设有5个卡拉OK小包间;营业厅的2个疏散门需要通过疏散走道至疏散楼梯间。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下列建筑内疏散走道的设计中,错误的是()。A、办公区域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块砌筑,耐火极限为1.50h;B、宾馆区域疏散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耐火极限为0.30h;C、夜总会疏散走道尽端房间房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长度为15m;D、裙房内营业厅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长度为15m。 解析 标准答案【C】:第四节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 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 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 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 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9.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 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 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二、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于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比敞开楼梯间安全。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行疏散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应加以限制。 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助记口诀:歌舞娱乐放游艺,老馆会展图商医(上亿),六层 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以上设封闭,宅门乙级不封闭。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助记口诀:高裙高二小32,住宅21小33.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 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以及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2015年真题第95题 下列无敞开式外廊的建筑中,可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有()。A、4层且建筑高度为21m的医院门诊楼B、3层且建筑高度为12m、每层建筑面积为500㎡的小型商店C、3层且建筑高度为19.8m的纺织厂房 D、6层且建筑高度为21.6m的办公楼E、宾馆建筑下部设置的3层地下设备房和汽车库 解析 标准答案:【BCD】考点:封闭楼梯间设置场所。【助记口诀:伤心展览优衣库,老公放歌展宏图(7宅.8公层--21m,33m)】。四、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做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 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1.带阳台或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特点是以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疏散人员须通过开敞的前室和两道防火门才能进入楼梯间内。 2.带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 (1)利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在平面布置时,设靠外墙的前室,并在外墙上设有开启面积不 间的类型 小于2㎡的窗户,平时可以是关闭状态,但发生火灾时窗户应全部开启。由走道进入前室和由前室 进入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平时及火灾时乙级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2)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位于建筑物的内部,为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采用机械加压方式 进行防烟。加压方式有仅给楼梯间加压、分别对楼梯间和前室加压以及仅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防烟楼梯 助记口诀:一类高层设防烟,二类高层 间的适用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大32,住宅建筑大33,高厂10人大32,高差10m地下3. 范围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防烟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 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等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五、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 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不易受烟火的威胁,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较好。 室外楼梯 1.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和高层厂房; 的适用范 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围 3.辅助防烟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室外楼梯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的构造要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求 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六、剪刀楼梯 剪刀楼梯 又名叠合楼梯或套梯,是在同一个楼梯间内设置了一对相互交叉,又相互隔绝的疏散楼梯。剪刀楼梯在每层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梯段。特点:同一个楼梯间内设有两部疏散楼梯,并构成两个出口,有利于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组织双向疏散。 剪刀楼梯防火措施 剪刀楼梯的两条疏散通道是处在同一空间内,只要有一个出口进烟,就会使整个楼梯间充满烟气,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1.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2.为确保剪刀楼梯两条疏散通的功能,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3、楼梯间内的加压送风系统不应合用。★第五节 避难层(间)一、避难层封闭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如在外墙上开设窗口时,应采用防火窗。适用于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 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1)设置条件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计算。 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 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可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由云梯车救援下来。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所在设备层的布置需要和使用管理以及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 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 (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避难层的面积完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其上下层应错位或断开布置,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同时,使上、下层楼梯间不能相互贯通,减弱了楼梯间的“烟囱”效应。楼梯间的门宜向避难层开启,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为保障人员安全,消除或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时,不应小于1.5h;其它建筑不应小于0.5h;地面最低水平照明不应低于3.00lx。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 5.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6.灭火设施 为了扑救超高层建筑及避难层的火灾,在避难层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 避难层在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防灾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二、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的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确定,且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2.避难间兼做其它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宜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 2015年真题第77题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下列关于避难层设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60mB.封闭的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烟系统C.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需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D.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 解析 标准答案:【A】避难层距地面≤50m第六节 逃生疏散辅助设施一、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一)应急照明 1.设置场所 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灯具:(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超过200㎡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4)建筑面积超过100㎡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场所;(5)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6)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2.设置要求 (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书道1-疏散通道1.0lx)(笔道3-避难走道3lx)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笔贱3-避难间3.0lx)(楼贱5-楼梯间5.0lx)③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难间不低于10.0lx;④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2)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助记口诀 书道1笔道5;笔贱3楼贱5;人密3前室5;手术病房避难10;三房二室按正常。三房口诀:崩点烟。二室口诀:小房(消防)配电视(室)。(二)疏散指示标志 (1)公共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沿疏散走 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1.设置场所 (2)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①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的展览建筑; ②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的地上商店; ③总建筑面积超过500㎡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④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⑤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2.设置要求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 散指示系统》的有关规定。(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要求★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要求1.建筑内设置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有关规定;2.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2015年真题第60题 某高度为120m的高层办公建筑,其消费应急照明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低于()min。A.90B.20C.30D.60 解析 标准答案:【A】超高层1.5h;医疗,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100000㎡的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20000㎡的地下,半地下建筑1h。其他0.5h。 避难袋 避难袋的构造有三层,最外层由玻璃纤维制成,可耐800℃的高温;第二层为弹性制动层,束缚下滑的人体和控制下滑的速度;内层张力大而柔软,使人体以舒适的速度向下滑降。避难袋可用在建筑物内部,也可用于建筑物外部。用于建筑内部时,避难袋设于防火竖井内,人员打开防火门进入按层分段设置的袋中,即可滑到下一层或下几层。用于建筑外部时,装设在低 层建筑窗口处的固定设施内,失火后将其取出向窗外打开,通过避难袋滑到室外地面。 缓降器是高层建筑的下滑自救器具,由于其操作简单,下滑平稳,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辅助 缓降器 安全疏散产品。消防队员还可带着一人滑至地面。对于伤员、老人、体弱者或儿童,可由地面人员控制从而安全降至地面。缓降器根据自救绳的长度分为三种规格。绳长38m适用于6-10层;绳长 53m适用于11-16层;绳长74m适用于16-20层。第一个人滑到地面后,第二个人方可开始使用。 避难滑梯是一种非常适合病房楼建筑的辅助疏散设施。当发生火灾时病房楼中的伤病员、孕妇 等行动缓慢的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由外连通阳台进入避难滑梯,靠重力下滑到室外地面 避难滑梯 或安全区域从而获得逃生。 避难滑梯是一种螺旋形的滑道,节省占地,简便易用、安全可靠、外观别致,能适应各种高度 的建筑物,是高层病房楼理想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 室外疏散救援舱由平时折叠存放在屋顶的一个或多个逃生救援舱和外墙安装的齿轨两部分组成。其 室外疏散救援舱 优点是每往复运行一次可以疏散多人,尤其适合于疏散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员,它在向下运行将被困人员送到地面后,还可以在向上运行时将救援人员输送到上部。室外疏散救援舱比缩放式滑道和缓降器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使用和控制,而且需 要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作为其动力的屋顶绞车必须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缩放式滑道 采用耐磨、阻燃的尼龙材料和高强度金属圈骨架制作成可缩放式的滑道,平时折叠存放在高层建筑的顶楼或其他楼层。产品的关键指标是合理设置下滑角度,并通过滑道材料与使用者身体之间的摩擦有效控制下滑速度。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考纲要求熟悉电线电缆选择和电气线路保护的措施要求,辨识和分析电气照明器具和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及使用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提出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解决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防火保护措施技术问题。第一节 电气线路防火一、电线电缆的选择 选择的一般要求 根据使用场所的潮湿、化学腐蚀、高温等环境因素及额定电压要求,选择适宜的电线电缆。同时根据系统的载荷情况,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在经计算所需导线截面基础上留出适当增加负荷的余量。 选用铜芯线缆 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 重要电源、重要的操作回路及二次回路、电机的励磁回路等需要确保长期运行在 导体材料的选择 不选铝芯线缆 连接可靠的回路;移动设备的线路及振动场所的线路;对铝有腐蚀的环境;高温环境、潮湿环境、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工业及市政工程等场所不应选用铝芯线缆。非熟练人员容易接触的线路,如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线芯截面为6m㎡及 以下的线缆不宜选用铝芯线缆。 选用铝芯线缆 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所。(三)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及护套的选择 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 适用温度范围为-15℃~60℃,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超出该范围时,应采用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在燃烧时会散放有毒烟气,不适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 1.普通电线电缆 交联聚氯乙烯(XLPE)电线电缆 不具备阻燃性能,但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适用于有“清洁”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橡胶电线电缆 弯曲性能较好,能够在严寒气候下敷设,适用于水平高差大和垂直敷设的场所;橡胶电线电缆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 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被燃烧,能使火焰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撤去火源后,残焰和残灼 能在限定时间内自行熄灭的电缆。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由于空气 中氧气占21%,因此氧指数超过21的材料在空气中会自熄,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 2.阻燃电线电缆 性愈好。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三大类。 电线电缆成束敷设时,应采用阻燃型电线电缆。当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应考虑将来增加电缆时,也能符合阻燃等级,宜按近期敷设电缆的非金属材料体积预留20%余量。电线在槽盒内敷设时,也 宜按此原则来选择阻燃等级。在同一通道中敷设的电缆,应选用同一阻燃等级的电缆。阻燃和非阻 燃电缆也不宜在同一通道内敷设。非同一设备的电力与控制电缆若在同一通道时,宜互相隔离。 直埋地电缆、直埋入建筑孔洞或砌体的电缆及穿管敷设的电线电缆,可选用普通型电线电缆。 敷设在有盖槽盒、有盖板的电缆沟中的电缆,若已采取封堵、阻水、隔离等防止延燃的措施,可降低一级阻燃要求。 耐火电线电缆是指规定试验条件下,在火焰中被燃烧一定时间内能保持正常运行特性的电缆。 耐火电缆按绝缘材质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种。 主要是采用耐高温800℃的云母带以50%重叠搭盖率包覆两层作为耐火层。外部采用聚氯 有机型 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为绝缘,若同时要求阻燃,只要绝缘材料选用阻燃型材料即可。加入 隔氧层后,可以耐受950℃高温。 是矿物绝缘电缆。它是采用氧化镁作为绝缘材料,铜管作为护套的电缆,国际上称为MI ★3.耐火 无机型 电缆。耐火电线电缆主要适用于凡是在火灾时仍需要保持正常运行的线路,如工业及民用 电线电缆 建筑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救生系统、报警及重要的监测回路等。 耐火等级应根据一旦火灾时可能达到的火焰温度确定。火灾时,由于环境温度剧烈升高,导致线芯 电阻的增大,当火焰温度为800~1000℃时,导体电阻约增大3~4倍,此时仍应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需按此条件校验电压损失。耐火电缆亦应考虑自身在火灾时的机械强度,因此,明敷的耐火电缆截 面积应不小于2.5m㎡。应区分耐高温电缆与耐火电缆,前者只适用于调温环境。一般有机类的耐 火电缆本身并不阻燃。若既需要耐火又要满足阻燃,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普通 电缆及阻燃电缆敷设在耐火电缆槽盒内,并不一定满足耐火的要求,设计选用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2015年真题第54题 在火焰中被燃烧,一定时间内仍能正常运行的电缆是()。A.一般阻燃电缆B.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C.无卤阻燃电缆 D.耐火电缆 解析 标准答案:【D】要求火灾时能正常运行,像消防电梯电缆。(四)电线电缆截面的选择 1.通过负载电流时,线芯温度不超过电线电缆绝缘所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 2.通过短路电流时,不超过所允许的短路强度,高压电缆要校验热稳定性,母线要校验动、热稳定性; 选型原则 3.电压损失在允许范围内; 4.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5.低压电线电缆应符合负载保护的要求,TNT系统中还应保证在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能断开电路。二、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 短路保护装置应保证在短路电流导体和连接件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危害之前分断该短路电 (一)短路保护 流;分断能力不应小于保护电气安装的预期短路电流,但在上级已装有所需分断能力的保护电气时,下级保护电路的分断能力允许小于预期短路电流,此时该上下级保护电器的特性必须配合,使得通过下级保护电器的能量不超过其能够承受的能量。应在短路电流使导体达到允许的极限温度之前分 断该短路电流。 助记口诀:揭过短。 保护电器应在过负载电流引起的导体升温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之 前分断过负载电流。对于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如消防水泵之类的负荷,其过 负载保护应作为报警信号,不应作为直接切断电路的触发信号。 (二)过负 过负载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载保护 1.线路计算电流小于等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后者应小于等于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 2.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小于等于1.45倍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 注:当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动作电流; 当保护电器为熔断器时,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为约定时间内的熔断电流。 当发生带点导体与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PE线、PEN线、大地等之间的接地故障 时,保护电器必须切断该故障电路。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电气设 (三)接地 备使用特点及导体截面等确定。TN系统接地保护方式: 故障保护 1.当灵敏性符合要求时,采用短路保护兼做接地故障保护; 2.零序电流保护模式适用于TN-C、TN-C-S、TN-S系统,不适用于谐波电流大的配电系统; 3.剩余电流保护模式适用于TN-S系统,不适用于TN-C系统。第二节 用电设备防火一、照明器具防火照明器具防火照明器具的防火主要应从灯具选型、安装、使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一)电气照明灯具的选型 电气照明灯具的选型 1.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 合 型、 封 闭型、 密 闭型灯具,灯具的选型如表2-7-1所示。 火灾危险环境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同,分为下列三类区域: A区 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且其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1级场所); B区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2级场所); 助记口诀:密封盒 C区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3级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灯具的选型如表2-7-2所示。3.有腐蚀性气体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应采用密闭型灯具,灯具的各种部件还应进行防腐处理。4.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可采用封闭型灯具,亦可采用有防水灯座的开启型灯具。5.可能直接受外来机械损伤的场所以及移动式和携带式灯具,应采用有保护网(罩)的灯具。6.振动场所(如有锻锤、空压机、桥式起重机等)的灯具应具有防振措施(如采用吊链等软性连接)。7.有火灾危险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照明开关、接线盒、配电盘等,其防护等级也不应低于表2-7-1及表2-7-2的要求。8.人防工程内的潮湿场所应采用防潮型灯具;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蓄电池室等房间应采用密闭型灯具;可燃物品库房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表2-7-1火灾危险场所照明装置的选型 火灾危险区域照明装置 防护结构 A区 B区 C区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 封闭型 密闭型 开启型 移动式、便携式 密闭型 封闭型 配电装置 —— 接线盒 表2-7-2爆炸危险场所照明装置的选型 等级场所 有可燃气体、液体的场所 有可燃粉尘、纤维的场所 选型电气设备及其使用条件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移动式 防爆型、防爆通风充气型 任意一种防爆类型 密闭型 任意一级隔爆型 密闭型 携带式 隔爆型 隔爆型 隔爆型、防爆安全型 任意一级隔爆型 配电装置 防爆型、防爆通风充气型 任意一种防爆类型 密闭型 任意一级隔爆型、防爆通风充气型 (二)照明灯具的设置要求 1.在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和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选用定型 照明灯具有困难时,可将开启型照明灯具做成嵌墙式壁龛灯,检修门应向墙外开启,并保证有良好的 通风;向室外照射的一面应有双层玻璃严密封闭,其中至少有一层必须是高强度玻璃,安装位置不应 设在门、窗及排风口的正上方,距门框、窗框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 2.照明与动力合用一电源时,应有各自的分支回路,所有照明线路均应有短路保护装置。配电盘盘后接 线要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锡焊焊接并应用绝缘布包好。金属盘面还应有良好接地。 照明灯具的设置要求 3.照明电压一般采用220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36V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4.36V以下和220V以上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区别,低压插头应无法插入较高电压的插座内。5.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 6.插座不宜和照明灯接在同一分支回路。 7.各种零件必须符合电压、电流等级,不得过电压、过电流使用。 8.明装吸顶灯具采用木制底台时,应在灯具与底台中间铺垫石板或石棉布。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 灯,应在灯具与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隔热,禁止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 9.可燃吊顶上所有暗装、明装灯具、舞台暗装彩灯、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均应穿钢管敷设。 10.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灯泡,其功率均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彩灯之间导线应焊接,所有导线不应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11.各种零件必须符合电压、电流等级,不得过电压、过电流使用。二、电气装置防火 (一)开关防火 开关应设在开关箱内,开关箱应加盖。木质开关箱的内表面应覆以白铁皮,以防起火时蔓延。开关箱应设在干燥处,不应安装在易燃、受震、潮湿、高温、多尘的场所。开关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均应 和实际使用情况相适应。降低接触电阻防止发热过度。潮湿场所应选用拉线开关。有化学腐蚀、火灾危险和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把开关安装在室外或合适的地方,否则应采用相应型式的开关,例如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采用隔爆型、防爆充油的防爆开关。 多极刀开关,应保证各级动作的同步性且接触良好,避免引起多相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损坏的事故。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单极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否则开关虽断,电气设备仍然带电,一旦火线接地,有发生接地短路引起火灾的危险。尤其库房内的电气线路,更要注意。 (二)熔断器防火 选用熔断器的熔丝时,熔丝的额定电流应与被保护的设备相适应,且不应大于熔断器、电度表等的额定电流。一般应在电源进线,线路分支和导线截面改变的地方安装熔断器,尽量使每段线路都能得到可靠的保护。为避免熔件爆断时引起周围可燃物燃烧,熔断器宜装在具有火灾危险厂房的外边,否则应加密封外壳,并远离可燃建筑物件。 (三) 继 继电器在选用时,除线圈电压、电流应满足要求外,还应考虑被控对象的延误时间、脱口电流倍数、触点个数等因素。继电器要安装在少震、少尘、干燥的场所,现场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存在。 电器防火 (四)接 接触器技术参数应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接触器一般应安装在干燥、少尘的控制箱内,其灭弧装置不能随意拆开,以免损坏。 助记口诀:低端机器开启漏电 触 器 防火 (五) 启 启动器的火灾危险,主要是由于分断电路时接触部位的电弧飞溅以及接触部位的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的高温烧毁开关设备并引燃可燃物,因此启动器附近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存在。 动器防火 (六)漏电保护器防火 漏电保护器的火灾危险,在于发生漏电事故后没有及时动作,不能迅速切断电源,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设备损坏甚至火灾。应按使用要求及规定位置进行选择和安装,以免影响动作性能;在安装带有短路保护的漏电保护器时,必须保证在电弧喷出方向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应注意漏电保护器的工作条件,在高温、低温、高湿、多尘以及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时,应采取必要的辅助保护措施。接线时应注意分清负载侧与电源侧,应按规定接线,切忌接反。注意分清主电路与辅助电路的接线端子,不能接错。注意区分中性线和保护线。 (七)低压配电柜防火 配电柜应固定安装在干燥清洁的地方,便于操作和确保安全。配电柜上的电气设备应根据电压等级、负荷容量、用电场所和防火要求等进行设计或选定。配电柜中的配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和合适的截面。配电柜的金属支架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保护接地或接零。三、电动机防火(一)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助记口诀:接触接地两不良,铁芯过耗型不当,机械摩擦和过载,绝缘损坏和断相。 1.过载 当电动机所带机械负载超过额定负载或者电源电压过低时,会造成绕组电流增加,绕组和铁心温度上升,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助记口诀:大厨相机在当地损坏 2.缺相 处于运转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如果因电源缺相、接触不良、内部绕组断路等原因造成缺相,电动机 运行 虽然还能运转,但由于绕组电流会增大以至烧毁电动机而引发火灾。 3.接触 电动机运转时如果电源线、电源引线、绕组等电气连接点处接触不良,会造成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或 不良 者产生电弧,严重时可引燃电动机内可燃物进而引发火灾。 4.绝缘 由于长期过载使用、受潮湿环境或腐蚀性气体侵蚀、金属异物掉入机壳内、频繁启动、雷击或瞬间过 损坏 电压等原因,造成电动机绕组绝缘损坏或绝缘能力降低,形成相间和匝间短路,因而引发火灾。 5.机械摩擦 当电动机轴承损坏时,摩擦增大,出现局部过热现象,润滑脂变稀溢出轴承,进一步加速轴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燃周围可燃物质而引发火灾。轴承损坏严重时可造成定子、转子摩擦或者电动机轴被卡住,产生高温或绕组短路而引发火灾。 6.选型不 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如果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了一般防护式电动机,则当 当 电动机发生故障时,产生的高温或火花可引燃可燃或可爆炸物质,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7.铁心消耗过大 电动机运行时,由于定子和转子铁心内部、外壳产生涡流、磁滞等,都会形成一定的损耗,这部分损耗叫做铁损。如果电动机铁心的硅钢片由于质量、规格、绝缘强度等不符合要求,使涡流损耗过大而造成铁心发热和绕组过载,严重时可引发火灾。 8.接 地 当电动机绕组对发生短路时,如果接地保护不良,会导致电动机外壳带电,一方面可引起人身触电事 不良 故,另一方面致使机壳发热,严重时引燃周围可燃物而引发火灾。(二)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 一方面,应考虑传动过程中功率的损失和对电动机的实际功率需求,选择合适功率的电动机;一方面,应根据使用环境、运行方式和生产工况等因素,特别是防潮、防腐、防尘、防暴等对电动机的要求,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型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包括直接启动、降压启动两种。 2.合理选 直接启动适用于功率较小的异步电动机; 择启动 降压启动包括星-三角形启动、定子串电阻启动、自耦变压器启动、软启动器启动、变频器启动等, 方式 适用于各种功率的电动机。因此,在使用电动机时应根据电动机的型式、容量、电源等情况选择合适 的启动方式。 电动机应安装在不燃材料制成的机座上,电动机机座的基础与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之间应留出距离不小 于1m的通道。电动机与墙壁之间,或成列装设的电动机一侧已有通道时,另一侧的净距离应不小于 3.正确安 0.3m。电动机与其他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1m。 装电动 电动机及联动机械至开关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急停按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以便于紧急事故时的 机 处置。电动机及电源线管均应有牢固的保护接地,电源线靠近电动机一端必须用金属软管或塑料套管保 护,保护管与电源线之间必须用夹头扎牢并固定,另一端要与电动机进线盒牢固连接并做固定支点。 电动机附近不准堆放可燃物,附近地面不应有油渍、油棉纱等易燃物。 4.应设置 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应采用相适合的保护装置,例如中小容量低压感应电动机的保护装置应具有短路保 保护装置 护、堵转保护、过载保护、断线保护、低压保护、漏电保护、绕组温度保护等功能。 5.启动符合规范要求 电动机启动前应按照规程进行试验和外观检查。所有试验应符合要求,机械及电动机部分应完好无异状。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380V及以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6KV高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6MΩ。电动机不允许频繁启动,冷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5次,热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2次。助记口诀:屋(5)子冷2人上热炕头坐着唠嗑。 6.加强运 电动机在运行中应对电流、电压、温升、声音、振动、传动装置的状况等进行严格监视,当上述参数 行监视 超出允许值或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运行,检查原因,排除故障。 7.加强运 电动机在运行中应做好防雨、防潮、防尘和降温等工作,保持轴承润滑良好,电动机周围保持环境整 行维护 洁。第八章 建筑防爆 掌握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和分析建筑防爆安全隐患。掌握爆炸危险 考纲 区域的划分与范围,提出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的具体要求;掌握爆炸危险环 要求 境电气防爆的原理和措施,辨识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运用消防法律法规、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 解决建筑物防爆技术难题。第一节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一、防爆原则 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消除一切足以引起起火爆炸的点火源;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扩大。 二、防爆措施 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 (一)预防性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1)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2)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3)加强通风除尘;(4)预防燃气泄漏,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5)利用惰性介质进行保护。 (1)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2)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3)防止日光照射;(4)防止电气火灾;(5)消除静电火花;(6)防雷电火花;(7)防止明火。 可燃物质别多用,跑冒滴漏不可行;通风除尘装警报,惰性介质保安宁。 火花火源防明火,静电雷电日电气。 助记口诀 (二)减轻性技术措施 1.采取泄压措施 在建筑围护构件设计中设置一些薄弱构件,即泄压构件(面积),当爆炸发生时,这些泄压构件首先破坏,使高温高压气体得以泄放,从而降低爆炸压力,使主体结构不发生破坏。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强化建筑结构主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压力而不倒塌。助记口诀:卸报纸 3.采取合理的建筑 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生产、储存的爆炸危险性,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爆炸的影响范围,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 布 置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 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3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简称0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易爆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非正常运行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 (2)1级区域(简称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3)2级区域(简称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2.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1)20区 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长期地、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2)21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3)22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即使出现,持续也是短暂的。(二)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1.爆炸性气体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 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连续级释放源是指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 连续级释放源 ①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易燃液体的表面;②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气的自由排气孔和其他孔口。 2)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第一级释放源是指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第一级释放源 ①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②储存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会向空间中释放可燃物质;③在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④在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 3)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第二级释放源是指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 第二级释放源 ①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②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③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他孔口处;④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 (2)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 根据通风条件调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2.爆炸性粉尘环境对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二、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 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助记口诀:结婚狂 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一)总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平面布 甲类库房与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其他民用建筑(裙房,单、多层) 局 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40m。 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以有效利用穿堂风, 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ft区,宜布置在迎风ft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如必须与非防爆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火墙或防爆 墙隔开。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有门相通,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二)平面和空间布置 1.地下、半地下室 (1)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甲、乙类仓库也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中间仓库 为满足厂房的日常生产需要,往往需要从仓库或上道工序的厂房(或车间)取得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存放在厂房内。存放上述物品的场所叫做中间仓库。 (1)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对易燃、易爆的甲、乙类物品需用量较少的厂房,如有的手表厂,其用于清洗的汽油每昼夜需用量只有20kg,则可适当放宽为存放1~2昼夜的用量;如一昼夜需用量较大,则应严格控制为一昼夜用量。 (2)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中间仓库最好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 ★3.办公室、休息室 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当办公室、休息室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防爆墙的通常做法有几种:钢筋 混 凝土墙、砖墙 配 筋、夹 砂 钢木板。助记口诀:配婚纱。 ★4.变、配电所 (1)甲、乙类厂房属易燃、易爆场所,运行中的变压器存在燃烧或爆裂的可能,不应将变电所、配电所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以提高厂房的安全程度。如果生产上确有需要,允许专为一个甲类或乙类厂房服务的10kV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在厂房的一面外墙贴邻建造,并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2)对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如氨压缩机房的配电所,为观察设备、仪表运转情况,需要设观察窗,故作了适当放宽,允许在配电所的防火墙上设置不燃烧体的密封固定甲级窗。 ★5.总控制室与分控制室 一般都单独建造。分控制室在受条件限制时可与厂房贴邻建造,但必须靠外墙设置,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墙体与其他部分隔开。对于不同生产工艺或不同生产车间,甲、乙类厂房内各部位的实际火灾危险性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贴邻建造且可能受到爆炸作用的分控制室,除分隔墙体的耐火性能要求外,还需要考虑控制室的抗爆要求,即墙体还需采用防爆墙。 6.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易产生爆炸的设备,应尽量放在靠近外墙靠窗的位置或设置在露天,减弱其破坏力。(2)单层厂房中如某一部分为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为防止或减少爆炸事故对其他生产部分的破坏、减少人员伤亡,要求甲、乙类生产部位靠外墙设置。防爆房间,尽量靠外墙布置,这样泄压面积容易解决,也便于灭火救援。(3)多层厂房中某一部分或某一层为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时,为避免因该类生产设置在底层及其中间各层,爆炸时结构破坏严重而影响上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故将其设置在最上一层靠外墙的部位。(4)在厂房中,危险性大的车间和危险性小的车间之间,应用坚固的防火墙隔开。为了车间之间的联系,宜在外墙上开门,利用外廊或阳台联系;或在防火墙作双门斗,尽量使两个门错开,用门斗来减弱爆炸冲击波的威力,缩小爆炸影响范围。考虑到对疏散楼梯的保护,设置在有爆炸危险场所内的疏散楼梯也要考虑设置门斗,以此缓冲爆炸冲击波的作用,降低爆炸对疏散楼梯间的影响。此外,门斗还可以限制爆炸性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混合物的扩散。(5)生产、使用或储存相同爆炸物品的房间,应尽量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样便于对防火墙等防爆建筑结构的处理。性质不同的危险物品的生产,应分开设置,如乙炔与氧气必须分开。 1)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 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2)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厂房的管、沟不应和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该厂房的下水道应设 置隔油设施。但是,对于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采用常规的隔油设施不能有效防止可燃液体蔓延与 7.其它平面和空间布置 流散,而应根据具体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排放处理措施。3)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设置防止水浸渍的措施。防止液体流散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是在桶装仓库门洞处修筑漫坡,一般高为150mm~300mm; 二是在仓库门口砌筑高度为150mm~300mm的门坎,再在门坎两边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装卸。 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等遇水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的仓库,要求设置防止水浸渍的设施, 如使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仓库屋面严密遮盖,防止渗漏雨水,装卸这类物品的仓库栈台有 防雨水的遮挡等措施。办公室、休息室、员工宿舍对比汇总: 厂房 仓库 甲、乙类 丙类 甲、乙类 丙、丁类 员工宿舍 严禁设置 严禁设置 办公室休息室 不应设置,可以贴邻。贴邻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严禁设置,也不应贴邻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015年真题第100题 某食用油加工厂,拟新建一单层大豆油浸出车间厂房,其耐火等级为一级,车间需设置与生产配套的浸出溶剂中间仓库、分控制室、办公室和专用10KV变电所。对该厂房进行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时,正确的措施有()。A、车间专用10KV变电所贴邻厂房建造,并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B、中间仓库在厂房内靠外墙布置,并用防火墙与其他部位分隔C、分控制室贴邻厂房外墙设置,并采用耐火极限为4.00h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D、厂房平面采用矩形布置E、办公室设置在厂房内,并与其他区域之间设耐火极限为2.00h的隔墙分隔 解析 标准答案:【ABCD】溶剂中间仓库为甲类,变电所贴邻建造时要无门窗洞口,C项满足规范要求的应采用3h的防火隔墙分隔,当选。E项当为3h。规范3.3.6。第三节 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一、泄压 (一)泄压面积计算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其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该建筑划分为长径比小于等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2-8-1) 2A10CV3A— 泄压面积(㎡);V— 厂房的容积(m³);C— 厂房容积为1000m³时的泄压比(㎡/m³) 注 1: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0倍的该建筑横截面积之比。2:K尘为粉尘的爆炸指数。长径比过大的空间,在泄压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压力。有可燃气或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建筑物不宜建造得长径比过大,以防止爆炸时产生较大超压,保证所设计的泄压面积能有效作用。(二)泄压设施 泄压设施的选择 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轻质屋盖是指门窗的单位质量轻、玻璃较薄、墙体屋盖材料密度较小、门窗选用的小五金断面较小、构造节点的处理上要求易摧毁和脱落等。用于泄压的门窗可采用楔形木块固定,门窗上用的金属百页、插销等可选用断面小一些的,门窗的开启方向选择向外开。 (1)泄压轻质屋盖。根据需要可分别由石棉水泥波形瓦和加气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并有保温层或防 水层、无保温层或无防水层之分。 (2)泄压轻质外墙分为有保温层、无保温层两种形式。常采用石棉水泥瓦作为无保温层的泄压轻质 外墙,而有保温层的轻质外墙则是在石棉水泥瓦外墙的内壁加装难燃木丝板作保温层,用于要求采暖 保温或隔热降温的防爆厂房。 (3)泄压窗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轴心偏上中悬泄压窗,抛物线形塑料板泄压窗等。窗户上宜采用安 全玻璃。要求泄压窗能在爆炸力递增稍大于室外风压时,能自动向外开启泄压。 (4)泄压设施的泄压面积按式2-8-1和表2-8-1(略)计算确定。 (5)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 (6)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库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 泄压构 设施。顶棚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厂房上部空间应通风良好。 件和泄 (7)泄压面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压面积 (8)当采用活动板、窗户、门或其他铰链装置作为泄压设施时,必须注意防止打开的泄压孔由于在 及其设 爆炸正压冲击波之后出现负压而关闭。 置的要 (9)爆炸泄压孔不能受到其他物体的阻碍,也不允许冰、雪妨碍泄压孔和泄压窗的开启,需要经常 求 检查和维护。当起爆点能确定时,泄压孔应设在距起爆点尽可能近的地方。当采用管道把爆炸产物引 导到安全地点时,管道必须尽可能短而直,且应朝向陈放物少的方向设置。因为任何管道泄压的有效 性都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而按比例减小。 (10)泄压面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要求质量轻以外,最好具有在爆炸时易破碎成碎块的特点,以便于 泄压和减少对人的危害。同时,泄压面设置最好靠近易发生爆炸部位,保证顺利泄压。爆炸时易形成 尖锐碎片四散的材料,不应布置在公共走道或贵重设备的正面或附近。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 房)爆炸后,用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轻质屋盖就被摧毁,大量的高压气流夹杂爆炸物碎片从泄 压面冲出,如邻近人员集中的场所、主要交通道路就可能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交通道路堵塞,所以爆 炸泄压面应避开人员集中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 (11)对于北方和西北寒冷地区,由于冰冻期长、常常积雪,易增加屋面上泄压面的单位面积荷载, 使其产生较大重力惯性,从而使泄压受到影响,因而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积雪。二、抗爆(一)防爆结构形式的选择 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种耐爆框架结构的厂房整体性能好,抗爆能力强,但工程造价高,通常用于抗爆能力要求高的防爆厂房。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由于梁、柱与楼板等接点处的刚性较差,抗爆能力不如现浇式框架结构。若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则应在梁、柱与楼板等接点处预留钢筋焊接头并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现浇成刚性接头,以提高耐爆强度。 3.钢框架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虽然耐爆强度较高,但耐火极限低,能承受的极限温度仅400℃,超过该温度,便会在高温作用下变形倒塌。如果在钢构件外面加装耐火被覆层或喷刷钢结构防火涂料,可以提高耐火极限,但这样做并非十分可靠,只要部分开裂或剥落同样会失效,故较少采用。(二)隔爆设施1、防爆墙 按照材料可分为防爆砖墙、防爆钢筋混凝土墙、防爆单层和双层钢板墙、防爆双层钢板中间填混凝土墙等。防爆墙上不得设置通风孔,不宜开门窗洞口,必须开设时,应加装防爆门窗。 只用于爆炸物质较少的厂房和仓库。构造要求:柱间距不宜大于6m,大于6m需增加构造柱; (1)防爆砖墙 砖墙高度不大于6m,大于6m需增加横梁;砖墙厚度不小于240mm;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每0.5m垂直高度不应少于构造筋;两端与钢混凝土柱 预埋焊接或24号镀锌铁丝绑扎。 (2)防爆钢筋混 理想的防爆墙,构造厚度不应小于200mm,多为500mm、800mm,甚至1m,混凝土强度等 凝土墙 级不低于C20。 (3)防爆钢板墙 以槽钢为骨架,钢板和骨架铆接或焊接在一起。 2、防爆门 防爆门的骨架一般采用角钢和槽钢拼装焊接,门板选用抗爆强度高的锅炉钢板或装甲钢板,故防爆门又称装甲门。门的铰链装配时,应衬有青铜套轴和垫圈,门扇四周边衬贴橡皮带软垫,以防止防爆门启闭时因摩擦撞击而产生火花。 3、防爆窗 窗框应用角钢板制作,窗玻璃应选用抗爆强度高、爆炸时不易破碎的安全玻璃。(三)抗爆计算 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影响因素 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爆炸波的波形、峰值超压及正相持续时间和建筑物本身的性质如静态强度、自振频率及韧性等有关。Dragosavic给出了最大爆炸压力计算公式:(2-8-2) △P=3+0.5Pv+0.04φ2△P—最大爆炸压力(kPa);φ2—泄压系数,房间体积与泄压面积之比;Pv—泄压时的压力(kPa)。 注 上式不适用于大体积空间中爆炸压力估算和泄压计算。 地面爆炸冲击波对地下结构物的作用与对上部结构的作用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地面上空气冲击波压力参数引起岩土压缩波向下传播并衰减;(2)压缩波在自由场中传播时参数变化;(3)压缩波作用于结构物的反射压力取决于波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 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 的环境内。电气线路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特性,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 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等。 (设计布局) 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如无特殊需要不 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设备选用) 电气 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应接地,电 防爆 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设备安装) 基本 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 措施 危险区域电源。 (报警装置) 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即正确地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类别,正确地选型、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维 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 (安全使用) 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 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 光滑,并易于清扫。 (环 境 要求) 助记口诀:布什竞选保安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三个区,即0区、1区、2区; 爆炸危险 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即20区、21区、 环境区域 22区; 划分 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将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 即20区、21区、22区。表2-8-4爆炸危险环境类别及区域等级 爆炸危险环境类别 区域等级 场所特征 爆炸性气体环境 0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 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可燃性粉尘环境 20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 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三、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Ⅰ类 矿井甲烷; Ⅱ类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 爆炸性粉尘(含纤维)。(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混合物的分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 极限 、传爆 能力 、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 电流 决定的。各种 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级,按引燃温度分组,主要是为了配置相应电级和分组气设备,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助记口诀:极限能力问电流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1)按最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 大试验安 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 全间隙 安全间隙的大小反映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间隙愈小,其传爆能力就愈强,危险性愈大; (MESG) 反之,间隙愈大,其传爆能力愈弱,危险性也愈小。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大 分级 小分为ⅡA、ⅡB、ⅡC三级。ⅡA安全间隙最大,危险性最小,ⅡC安全间隙最小,危险性最大。 (2)按最小点燃电流(MIC)分级 最小点燃电流是在温度20-40℃,电压为24V,电感为95mH的试验条件下,采用IEC标准火花发生器对空心电感组成的直流电路进行3000次火花试验,能够点燃最易点燃混合物的最小电流。最易点燃混合物,是在常温常压下,需要最小引燃能量的混合物。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最小点燃电流的大小分为ⅡA、ⅡB、ⅡC三级,最小点燃电流愈小,危险性就愈大。Ⅱ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大,最小点燃电流最大,危险性最小;反之,Ⅱc危险性最大。 (3)按引 爆炸性混合物,不需要用明火即能引燃的最低温度,称为引燃温度。引燃温度愈低的物质,愈容易 燃温度分 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的高低,分为T1、T2、T3、T4、T5、T6六组。T6引燃温度 组 最高,T1引燃温度最低。2.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分级分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分级分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级组根据粉尘特性(导电或非导电)和引燃温度高低分为ⅢA、ⅢB、ⅢC三级。四、防爆电气设备★(一)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 类型 适用范围 1.隔爆型(d) 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2.增安型(e) 主要用于2区危险环境,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 3.本质安全型(i) 该防爆型式分为ia,ib,ic,id四个等级。只能用于弱电设备中,ia适用于0区、1区、2区危险环境,ib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iC适用于2区危险环境。Id适用于20区、21区、22区危险环境。 4.正压型(p) (Px,Pd,Pr)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助记口诀:隔爆d增安e。正压p本质I(爱)ab。油浸O充砂qi(气),无花n特Se(色)粉蜂(封)mi(蜜) 5.油浸型(O) 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6.充砂型(q) 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7.无火花型(n) (n,nA)仅适用于2区危险环境。 8.浇封型(m) (ma,mb,mc,md)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9.特殊型(S) 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环境。 10.粉尘防爆型 根据其防爆性能,可选用于20区、21区或22区危险环境。 2015年真题第49题 燃煤发电厂的碎煤机房设置照明灯具时,应选择()灯具。A.外壳保护型B.隔爆型C.增安型 D.充砂型 解析 标准答案:【B】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其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传播。(二)防爆电气设备类别 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Ⅱ类两种类别。 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类别 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其中,Ⅱ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ⅡA、ⅡB、Ⅱc类。Ⅱ类n型电气设备如果包括密封断路装置、非故障元件或限能设备或电路,该设备应是ⅡA、ⅡB、ⅡC类,并按表2-8-5(略)选型。 Ⅲ类: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为第Ⅲ类。Ⅲ类分为ⅢA、ⅢB、ⅢC。ⅢA类:可燃性飞絮; 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导电性粉尘。(三)防爆电气设备温度组别 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l、T2、T3、T4、T5、T6六组,应按对应的Tl-T6组的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超 表2-8-6温度组别、表面温度和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 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 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 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I(℃) T1 450 450<t 过可能出现的任何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型。温度组别、表面温度和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见表2-8-6。 T2 300 300<t≤450 T3 200 200<t≤300 T4 135 135<t≤200 T5 100 100<t≤135 T6 85 85<t≤100(四)防爆标志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内容包括: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温度。防爆标志示例如下: I类隔爆型:ExdI; I类特殊型:ExsI; ⅡB类隔爆型T3组:ExdⅡBT3; ⅡA类本质安全型ia等级T5组:ExiaⅡAT5。 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型式,须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Ⅱ类主体增安型并具 有正压型部件T4组:ExepIIT4。 防爆标志 对只允许使用于一种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其标志可用该气体化学分子式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温度组别。如Ⅱ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ExdⅡ (NH3) 或ExdⅡ氨。对Ⅱ类电气设备的标志,可标温度组别,也可标最高表面温度,或二者都标出。如最高表面温度为 125℃的工厂用增安型:ExeⅡT4;ExeⅡ(12YC)或ExeⅡ125℃ (T4)。 复合型电气设备,应分别在不同防爆型式的外壳上标出相应的防爆型式。 Ⅱc类本质安全型ib等级关联设备T5组:Ex(ib) ⅡCT5。 对于粉尘防爆设备,如用于具有导电性粉尘的爆炸性粉尘环境ⅢC等级“ia”(EPLDa)电气设备,最 高表面湿度低于120℃的表示方法为ExiaⅢCT120℃或ExiaⅢCT120℃IP20.(五)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 1.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 ★ 2.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当区域存在两种以上爆炸危险物质时, 防爆 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满足危险程度较高的物质要求。 电气 爆炸性气体环境内,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别和温度组别,应与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相对应; 设备 可燃性粉尘环境内,防爆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选用 3.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 原则 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电气设备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 4.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维修方便。 2015年真题第3题 3、下列电气防爆基本措施中错误的是()A选用与爆炸危险区域或分区范围相适应的防爆电气设备。B在同时存在爆炸型气体和粉尘的区域,按爆炸性气体的防爆要求选用电气设备。C设置防爆型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紧急切断装置。D将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火花或电弧的线路或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危险性的环境内。 解析 标准答案【B】:对于粉尘防爆除了满足题干B项要求还要满足粉尘防爆要求,这是就高不就低原则的例外.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考纲要求分析锅炉房、电力变压器等燃油燃气设施的火灾危险性,辨识锅炉房、电力变压器等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措施应用的正确性;分析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不同的防火防爆技术,提出消除隐患的方案。第一节 采暖系统防火防爆 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因为用明火或电热散热器的采暖 系统,其热风管道可能被烧坏,或者带入火星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接触,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 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 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2)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3)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3.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可燃纤维(CS2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 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 自燃、爆炸的粉尘(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 化钠、硼氢化钠等释放出的可燃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以防止此类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二、采暖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 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2.加热送风采暖设备的防火设计(1)电加热设备与送风设备的电气开关应有连锁装置,以防风机停转时,电加热设备仍单独继续加热,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2)在重要部位,应设感温自动报警器;必要时加设自动防火阀,以控制取暖温度,防止过热起火。(3)装有电加热设备的送风管道应用不燃材料制成。 3.甲、乙类厂房、仓库的火灾发展迅速、热量大,采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以防火灾沿着管道的绝热材料迅速蔓延到相邻房间或整个房间。对于其他建筑,可采用燃烧毒性小的难燃绝热材料,但应首先考虑采用不燃材料。 4.存在与采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内不应穿过采暖管道,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5.车库采暖设备的防火设计(1)车库内需要采暖时应设置热水、蒸气或热风等采暖设备,不应用火炉或其他明火采暖方式,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2)下列汽车库或修车库需要采暖时应设集中采暖:①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 ②I、Ⅱ、Ⅲ类汽车库; ③I、Ⅱ类修车库。(3)Ⅳ类汽车库、Ⅲ、Ⅳ类修车库,当采用集中采暖有困难时,可采用火墙采暖,但对容易暴露明火的部位,如炉门、节风门、除灰门,严禁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必须设置在车库外。并要求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墙体与汽车库、修车库隔开。汽车库采暖部位不应贴邻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布置,以防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第二节 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防爆 一、通 1.甲、乙类生产厂房中排出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以防止排出的含有可燃物质的空气重新进入厂房, 风、空调 增加火灾危险性。丙类生产厂房中排出的空气,如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如棉、毛、麻 系统的 等),易造成火灾的迅速蔓延,应在通风机前设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 防火防爆原则 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之后,再循环使用。 2.甲、乙类生产厂房用的送风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一起。 3.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以构成一个完整的 建筑防火体系,防止和控制火灾的横向、竖向蔓延。当管道在防火分隔处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 且高层建筑的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能有效地控制火灾蔓延,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穿 过楼层的垂直风管要求设在管井内。常见防止回流措施: (1)增加各层垂直排风支管的高度,使各层排风支管穿越2层楼板。 (2)排风总竖管直通屋面,小的排风支管分层与总竖管连通。 (3)将排风支管顺气流方向插入竖风道,且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600mm。 (4)在支管上安装止回阀。 4.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车间隔墙等防火分隔物,以防止火灾通过风管道蔓延扩大到建筑的其他部分。 5.民用建筑内存放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质的房间(如容易放出可燃气体氢气的蓄电池室、甲类液体的小 型零配件、电影放映室、化学实验室、化验室、易燃化学药品库等),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 通风设施,设置排风设备时应采用独立的排风系统,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以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或 发生的火灾通过风道扩散到其他房间。此外,其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通向安全地点进行泄放。 6.排除含有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的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其排风管道应顺气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设,以防在管道内局部积聚而形成有爆炸危险的高浓度气体。 7.排风口设置的位置应根据可燃气体、蒸气的密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比空气轻者,应设在房间的顶部;比空气重者,则应设在房间的下部,以利及时排出易燃易爆气体。进风口的位置应布置在上风方向,并尽可能远离排气口,保证吸入的新鲜空气中,不再含有从房间排出的易燃、易爆气体或物质。 8.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管道和通风机房,也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以防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沿着通风管道蔓延扩散。 9.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先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 10.有爆炸危险粉尘的排风机、除尘器应与其他一般风机、除尘器分开设置,且应按单一粉尘分组布置,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粉尘在一个系统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如硫磺与过氧化铅、氯酸盐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碳黑混入氧化剂自燃点会降低。 11.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厂房之外的独立建筑内,且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以免粉尘一旦爆炸波及厂房扩大灾害损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可布置在厂房的单独房间内,但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1)有连续清尘设备。(2)风量不超过15000m³/h,且集尘斗的储尘量小于60kg的定期清灰的除尘器和过滤器。 12.净化和输送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和管道,均应设有泄压装置,以防一旦发 生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害。净化有爆炸危险的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以避免其在正压段上漏风而引起事故。 13.甲、乙、丙类生产厂房的送、排风管道宜分层设置,以防止火灾从起火层通过管道向相邻层蔓延扩散。但进入厂房的水平或垂直送风管设有防火阀时,各层的水平或垂直送风管可合用一个送风系统。 14.排除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管道应采用易于导除静电的金属管道,应明装不应暗设,不得穿越其他房间,且应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处,尽量远离明火和人员通过或停留的地方,以防止管道渗漏发生事故时造成更大影响。 15.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和不燃性楼板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在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在穿过处的空隙用不燃材料填塞,以防火灾蔓延。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其排风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和车间隔墙。二、通风、空调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二、通风、空调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1.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和不会发生火花的材料(如可采用有色金属制造的风机叶片和防爆的电动机)。当送风机布置在单独分隔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 2.含有易燃、易爆粉尘(碎屑)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以防止除尘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火花引起粉尘、碎屑燃烧或爆炸事故。对于遇湿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如电石、锌粉、铝镁合金粉等),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助记口诀:电石铝镁锌,遇湿炸粉尘. 3.排除、输送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并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其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通向室外安全地点,以防止有爆炸危险的蒸气和粉尘等物质的积聚。 4.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与可燃或难燃物体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50mm的间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热,以防止填塞物与构件因受这些高温管道的影响而导致火灾。当管道互为上下布置时,表面温度较高者应布置在上面。 5.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管道上应设置防火阀:(1)送、回风总管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主要防止防火分区或不同防火单元之间的火灾蔓延扩散。(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房间(如重要的会议室、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贵重物品间等)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如易燃物品实验室、易燃物品仓库等)隔墙及楼板处的送、回风管道,以防机房的火灾通过风管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房间,或者防止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发生火灾时经通风管道蔓延到机房或其他部位。(3)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以防火灾穿过楼板蔓延扩大。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该防火分区内的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4)在穿越变形缝的两侧风管上各设一个防火阀,以使防火阀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耐火完整性和耐火稳定性要求,起到有效隔烟阻火的作用。 6.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熔断器的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宜为70℃。(2)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3)防火阀安装时,可明装也可暗装。当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 (4)为保证防火阀能在火灾条件下发挥作用,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穿越处的空隙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5)有关防火阀的分类见表2-9-1。 7.防火阀的易熔片或其他感温、感烟等控制设备一经动作,应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密关闭,并应设有单独支吊架等防止风管变形而影响关闭的措施。其他感温元件应安装在容易感温的部位,其作用温度应较通风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温度约高25℃,一般可采用70℃。 8.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风机等设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体育馆、展览馆、候机(车、船)楼(厅)等大空间建筑、办公楼和丙、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当风管按防火分区设置且设置了防烟防火阀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的难燃材料。 9.公共建筑的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设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公共建筑的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垂直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当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以免影响平时厨房操作中的排风。 10.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超细玻璃棉、玻璃纤维、岩棉、矿渣棉等)及其粘结剂,宜采用不燃烧材料,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的难燃烧材料(如自熄性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以减少火灾蔓延。有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的开关和电源开关应与风机的启停连锁控制,以防止通风机已停止工作,而电加热器仍继续加热导致过热起火,电加热器前后各0.8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间的风管,均必须采用不燃烧保温材料,以防电加热器过热引起火灾。 ★11.燃油、燃气锅炉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逸漏或挥发的可燃性气体,要在燃油、燃气锅炉房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逸漏或挥发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浓度能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该机械通风设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 助记口诀:thank(3)you。漏(6)气;事故都翻倍。(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 12.电影院的放映机室宜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当需要合并设置时,通向放映机室的风管应设置防火阀。 13.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因灭火后产生大量气体,人员进入之前需将这些气体排出,应设置有排除废气的排风装置;为了不使灭火气体扩散到其他房间,与该房间连通的风管应设置自动阀门,火灾发生时,阀门应自动关闭。 14.车库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组合建筑内的汽车库和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和其他建筑的通风系统混设,以防止积聚油蒸气而引起爆炸事故。(2)喷漆间、电瓶间均应设置独立的排气系统,乙炔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的规定执行。(3)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当必须穿过时,除应采用不燃材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外,还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4)风管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穿过防火墙的风管,其位于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保温材料应为不燃材料。 二、通风、空调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表2-9-1防火阀、防排烟阀的基本分类 类别 名称 性能 用途 防火类 防火阀 采用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防火),可输出联动讯号 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防止火势沿风管蔓延 防烟防火阀 靠烟感探测器控制动作,用电讯号通过电磁铁关闭(防烟);还可采用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防火) 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防止烟火蔓延 防火调节阀 70℃时自动关闭,手动复位,O-90℃无级调节,可以输出关闭电讯号 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防止烟火蔓延 防烟类I 加压送风口 靠烟感探测器控制,电讯号开启,也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可设280℃温度熔断器重新关闭,用于排烟系统风管上闭装置,输出动作电讯号,联动送风机开启 用于加压送风系统的风口,起赶烟、排烟作用 排烟类 排烟阀 电讯号开启或手动开启,输出开启电讯号联动排烟机开启 用于排烟系统风管上 排烟防火阀 电讯号开启,手动开启,采用280℃温度熔断器重新关闭,输出动作电讯号 用于排烟房间吸入口管道或排烟支管上 排烟口 电讯号开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输出电讯号联动排烟机 用于排烟房间的顶棚或墙壁上,可设280℃重新关闭装置 排烟窗 靠烟感探测器控制动作,电讯号开启,还可缆绳手动开启 用于自然排烟处的外墙上 2015年真题第6题 某棉纺厂的纺织联合厂房,在回风机的前端设置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如需将过滤后的空气循环使用,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A15%B25%C50% D100% 解析 标准答案【B】:记忆性考点,注意与10%的爆炸极限相区别.第三节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 一、柴油发电机防火防爆 一级负荷供电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仓库及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二级负荷供电 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5L/s的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气体储罐(区)和甲、乙类液体储罐(区);粮食仓库及粮食筒仓;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场,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和展览建筑,省(市)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电信和财贸金融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的其他公共建筑的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供电。 根据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供电情况,建筑中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一)柴油发电机房的火灾危险性 对于柴油发电机房而言,它主要安装了发电机组、电气设备和供油设施,它可能发生下列几种火灾:1.固体表面火灾。发电设备超温、油路泄漏、机内电路短路。2.电气火灾。供电线路短路或其它原因的火灾引起电器设备着火。3.非水溶性可燃液体(柴油)火灾。供油系统的输油管路、容器泄漏或火灾时遭到破坏,油类流淌到地面,接触到高温烟气或明火而燃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发电 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60℃。 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 用甲级防火门。 (二)柴油发电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 3.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5.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柴油发电机,其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料供给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 (2)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 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3)燃油供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供锅炉及柴油发电机使用的丙类液体燃料储罐,其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二、直燃机的防火防爆 工作原理 溴化锂直燃式制冷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油或燃气直接提供热源,制取5℃以上的冷水和70℃以下热水的冷热水机组。 特 点 直燃机具有体积小、能耗少、功能全、无大气污染及一次性投资费用较低的优点。溴化锂直燃机体小,安全可靠度高,适合设置在室内。 (一)直燃机工作特点 直燃机是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等主要设备组成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组合体。该设备属真空设备,它始终处于负压状态下运行,而锅炉大多处于正压状态运行,因而直燃机相对燃气锅炉安全系数较高。直燃机本身还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厂家选配品质较高的燃烧器,具有调压及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保证燃烧的稳定:设置双级电磁阀串联使用,确保停机燃气不漏进炉膛,即使在烟道内出现险情产生爆炸,烟道上设有防火门,不会产生破坏性作用:稳压器、压力控制器对燃气压力上下限进行控制,一旦燃气压力超过上下限,则燃烧机立即停火,无脱火和回火的危险;设置了燃气电磁阀泄 漏检测装置,一旦发现泄漏,将立即保护,不执行点火程序;设置空气压力开关,确保燃烧机运行期间风机有足够的鼓风量,使燃烧正常进行,一旦风机故障,燃烧机立即停火保护;设置离子火焰检测装置,时刻监视燃烧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火保护;设置了风机过载保护,一旦过载,则立即停火保护;设置了燃烧机开启防火连锁装置,燃烧机未闭好,将无法点火;设置了风门与供气蝶阀同步调节联动装置,确保燃烧机空燃比始终正确稳定;设置了气敏传感器,一旦空气中可燃气体比例超标,燃烧器不执行点火指令。 (二)直燃机的火灾危险性 1.直燃机机组使用燃油(轻油、柴油)、燃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做燃料,这些燃料的物化性质决定了燃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2.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当设备控制失灵、管道阀门泄漏以及机件损坏时燃油、燃气泄漏,液体蒸气、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热源产生燃烧、爆炸。3.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直燃机熄火,使炉膛内的气体、雾化油体积急剧膨胀造成炉膛爆炸。水平烟道,烟囱内的气体、油气、油的裂解气爆炸。 (三)直燃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 直燃机组机房的安全问题,其核心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使爆炸不致发生。1.直燃机组在设计和制造上的质量,应符合产品本身质量保证要求。2.直燃机房应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确有困难时,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位置,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大1m³,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直燃机房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至少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从机房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35m。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或不小于1.20m的窗间墙。4.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燃油直燃机房应设温感报警探测器,燃气直燃机房应设感烟探测器及可燃气体报警探测器)。应设置与直燃机的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水喷雾灭火装置,两系统之间应可靠联动,报警探测器检测点不少于两个,且应布置在易泄漏的设备或部件上方,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时,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报警和切断燃气总管上的阀门和非消防电源,并启动事故排风系统。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直燃机房应设置排水设施。5.主机房应设置可靠的送风、排风系统,室内不应出现负压。直燃机工作期间排风系统的换气次数可按10~15次/h,非工作期间可按3次/h计算,其机械排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联动。并且送风量不应小于燃烧所需的空气量(18m³/104kcal)和人员所需新鲜空气量之和,以保证主机房的天然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应能保证在停电情况下正常运行。 6.应设置双回路供电,并应在末端配电箱处设自动切换装置。燃气直燃机房使用气体如比重比空气小(如天然气),机房应采用防爆照明电器;使用气体比重比空气大(如液化石油气),则机房应设不发火地面,且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机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各层。7.燃气直燃机房应有事故防爆泄压设施,并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外窗、轻质屋盖、轻质墙体(自重不超过60kg/㎡)可为泄压设施,在机房四周和顶部及柱子迎爆面安装爆炸减压板,降低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峰值,保护主体结构。防爆泄压面积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8.进入地下机房的天然气管道应尽量缩短,除与设备连接部分的接头外,一律采用焊接,并穿套管单独铺设,应尽量减少阀门数量,进气管口应设有可靠的手动和自动阀门。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必须采用专用的非燃材料管道和优质阀门,保证燃气不致泄漏。进气、进油管道上应设置紧急手动和自动切断阀,燃油直燃机应设事故油箱。 9.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溴化锂机组所带的真空泵电控柜也应采取隔爆措施,保证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火花。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10.烟道和烟囱应具有能够确保稳定燃烧所需的截面积结构,在工作温度下应有足够的强度,在烟道周围0.50m以内不允许有可燃物,烟道不得从油库房及有易燃气体的房屋中穿过,排气口水平距离6m以内,不允许堆放易燃品。11.每台机组宜采用单独烟道,多台机组共用一个烟道时,每台机组的排烟口应设置风门。三、厨房设备防火防爆厨房火灾危险性1.燃料多。2.油烟重。3.电气线路隐患大。4.灶具器具易引发事故。5.用油不当引发火灾。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除住宅外,其它建筑内的厨房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 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 自动切断装置。厨房环境温度较高,洒水喷头选择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 色。 助记口诀:厨房豆油用九三,绿色瓶盖新包装. 厨房设备 2.对厨房内燃气、燃油管道、阀门必须进行定期检查,防止泄漏。如发现燃气泄漏应首先关闭阀 防火防爆 门,及时通风,并严禁使用任何明火和启动电源开关。 措施 3.厨房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机罩等容易污染处应天天清洗,油烟管道清洗至少应每半年一次。 4.厨房内的电器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设置,电器开关、插座等,应以封闭为佳,防止水 渗入,并应安装在远离燃油、燃气设备的部位;厨房内运行的各种机械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并注 意使用过程中防止电器设备和线路受潮。 5.厨房内使用的各种灶具和炊具,应该使用经国家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6.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所有燃气燃油阀门,切断电源、火源。第四节 锅炉房防火防爆 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 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丁类生产厂房,但根据锅炉的燃料不同,锅炉房的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燃油和燃煤锅炉房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燃油锅炉的油箱间、油泵间、油料加热间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生产厂房,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助记口诀:有(油)1(一级)没(煤)2(二级)没(煤)4(4T)3(三级). 锅炉房防火防爆措施 1.在总平面布局中,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且应考虑到由于明火或烟囱飞火,对周围的甲、乙类生产厂房,易燃物品和重要物资仓库,易燃液体储罐,以及稻草和露天粮、棉、木材堆场等部位必须保持的防火间距,可以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一般为25m~50m。燃煤锅炉房与煤堆场之间应保持6m~8m的防火间距。灰煤与煤堆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0m的间距。燃烧易燃油料或液化石油气的锅炉房与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储量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单台蒸汽锅炉的蒸发量不大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不大于2.8MW的燃煤锅炉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根据锅炉房的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燃油或燃气锅炉房、蒸发量或额定热功率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燃煤锅炉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丁类厂房的规定。 2.锅炉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燃油或燃气锅炉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0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当锅炉房设在楼顶时,其顶板应做成双浇混凝土加厚处理,提高耐火极限。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2)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3)锅炉房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00m³,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5)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6)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与锅炉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7)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油、燃气锅炉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其机械通风装置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3.锅炉房为多层建筑时,每层至少应有两个出口,分别设在两侧,并设置安全疏散楼梯直达各层操作点。锅炉房前端的总宽度不超过12m,面积不超过200㎡的单层锅炉房,可以开一个门。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在锅炉运行期间不得上锁或闩住,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 4.锅炉的燃料供给管道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的管道上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 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燃气供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 5.油箱间、油泵间、油加热间应用防火墙与锅炉间及其它房间隔开,门窗应对外开启,不得与锅炉间相连通,室内的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6.锅炉房电力线路不宜采用裸线或绝缘线明敷,应采用金属管或电缆布线,且不宜沿锅炉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的表面敷设,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 助记口诀 消(消防站)防(锅炉房)甘拜下风. 企业消防站和锅炉房设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 第五节 电力变压器防火防爆 电力变压器 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以互感现象为基础,将一定电压的交流电能转变为不同电压交流电能的设备,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 电力变压器是由铁芯柱或铁轭构成的一个完整闭合磁路,由绝缘铜线或铝线制成线圈,形成变压器 的原、副边线圈。除小容量的干式变压器外,大多数变压器都是油浸自然冷却式,绝缘油起线圈间 火灾危险性 的绝缘和冷却作用。变压器中的绝缘油闪点约为135℃,易蒸发燃烧,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变压器内部的绝缘衬垫和支架大多采用纸板、棉纱、布、木材等有机可燃物质组成,如1000kVA的变压器大约用木材0.012m³,用纸40kg,装绝缘油1t左右。所以,一旦变压器内部发生过载或 短路,可燃的材料和油就会因高温或电火花、电弧作用而分解、膨胀以致气化,使变压器内部压力 剧增。这时,可引起变压器外壳爆炸,大量绝缘油喷出燃烧,燃烧着的油流又会进一步扩大火灾危险。 1.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防火设计应按《火力发电厂和变 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 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 3.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 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 可一面贴邻建造,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等规范的 有关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置密封固定的甲级防火窗。 4.多层民用建筑与变电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 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0m。 5.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 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安全设置 (2)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 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槛墙; (3)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隔 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 (5)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 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6)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7)应设置与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单台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厂矿企业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VA及以上的电厂油浸变压器, 单台容量在125MVA及以上的独立变电站油浸变压器;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充可燃油的高压 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均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8)油浸变压器的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 1.防止变压器过载运行。如果长期过载运行,会引起线圈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造成匣间短路、 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 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及油的分解。2.保证绝缘油质量。变压器绝缘油在贮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若油质量差或杂质、水分过多,会降低绝缘强度。当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变压器就会短路而引起电火花、电弧或出现危险温度。因此,运行中变压器应定期化验油质,不合格的油应及时更换。3.防止变压器铁芯绝缘老化损坏。铁芯绝缘老化或夹紧螺栓套管损坏,会使铁芯产生很大的涡流, 引起铁芯长期发热造成绝缘老化。 4.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变压器检修吊芯时,应注意保护线圈或绝缘套管,如果发现有擦破损 伤,应及时处理。 5.保证导线接触良好。线圈内部接头接触不良,线圈之间的连接点、引至高、低压侧套管的接点、 以及分接开关上各支点接触不良,会产生局部过热,破坏绝缘,发生短路或断路。此时所产生的高 温电弧会使绝缘油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变压器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瓦斯断电器保护定值而不 跳闸时,会发生爆炸。 6.防止雷击。电力变压器的电源一般通过架空线而来,而架空线很容易遭受雷击,变压器会因击 穿绝缘而烧毁。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变压器的低压中性点及油箱壁接地螺栓连在一起接地。对多雷 地区3~10kVY/YO或Y/Y接地的配电变压器,为防止雷电波从低压侧侵入,宜在低压侧装一组避 雷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时也应设阀型避雷器。 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 7.短路保护要可靠。变压器线圈或负载发生短路,变压器将承受相当大的短路电流,如果保护系统失灵或保护定值过大,就有可能烧毁变压器。为此,必须安装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8.保持良好的接地。对于采用保护接零的低压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要直接接地,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零线上会出现电流。当这一电流过大而接触电阻又较大时,接地点就会出现高温,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容量100kVA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9.防止超温。变压器运行时应监视温度的变化。如果变压器线圈导线是A级绝缘,其绝缘体以纸 和棉纱为主,温度的高低对绝缘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每升高8℃,绝缘寿命要减少50%左 右。变压器在正常温度(90℃)下运行,寿命约20年;若温度升至105℃,则寿命为7年;温度升至 120℃,寿命仅为两年。所以变压器运行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冷却,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 风,以达到降低变压器温升的目的。 10.变压器室应配备相应消防设施,如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等探测报警设备、二氧化碳或水喷 雾等自动灭火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消防设施设备的线路,可以考虑采用铜芯护套矿物绝缘、耐高 温、防火电缆或其他耐火电缆,以满足防火的要求。 11.应经常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检查、维护,包括变压器的声音、油面、接地、温度表保护装置、 套管以及变压器整体整洁等是否完好、正常,便于及早发现隐患即时处理。 助记口诀 五防四保一杯茶. 其中五防口诀:激吻过老婆.四保口诀:接地接触油短路.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考纲要求掌握建筑装修材料的分类分级以及装修防火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辨识和分析建筑装修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隐患整改的方案;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各装修材料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制定不同建筑物和场所内部装修与外墙保温系统的消防安全要求。第一节 装修材料的分类与分级★一、分类 按实际应用分类 (1)饰面材料 包括墙壁、柱面的贴面材料,吊顶材料,地面上、楼梯上的饰面材料以及作为绝缘物的饰面材料。 助记口诀:试装个假肢. (2) 装 饰件 包括固定或悬挂在墙上、顶棚等处的装饰物,如画、手工艺品等。 (3) 隔 断 指那些可伸缩滑动和自由拆装、不到顶的隔断。 (4)大型家具 主要是指那些固定的,或轻易不再搬动的家具,如酒吧台、货架、展台、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柜橱等。 (5)装饰 织 物 包括窗帘、家具包布、挂毯、床上用品等纺织物等。 按使用部位和功能分类 (1)顶棚装修材料 主要指使用在建筑物空间内,具有装饰功能的材料。通常,建筑物顶棚装饰材料 包括不燃材料、可燃材料两个大类。不燃类材料包括:玻璃、石膏板、氯氧镁不燃无机板、硅酸钙板、水泥纤维板、玻璃棉吸声板等;可燃类顶棚材料多为塑料制品和复合材料,如:PVC吊顶板、泡沫吸声板、木质吊顶板等。 (2)墙面装修材料 主要指采用各种方式覆盖在墙体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按使用部位可分为内墙材料和外墙材料;从结构上可分为涂料和板材两大类。通常在建筑物中使用的墙面装饰材料有各种类型的涂料和油漆、墙纸、墙布、墙裙装饰板(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饰面材料、墙包材料、幕墙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 (3)地面装修材料 主要指用于室内空间地板结构表面并对地板进行装修的材料。地面装修材料分为地坪涂料和铺地材料。铺地材料种类较多,有硬质的如地砖、木质地板,软质的如各类纺织地毯、柔性塑胶地板等。 (4)隔断装修 主要指在建筑物内用于空间分隔的材料,有隔墙和隔板之分。轻质隔墙材料一般 材料 都为不燃类材料,如彩钢板、泡沫夹芯水泥板、石膏板隔墙、硅钙板隔墙、玻璃隔墙等。隔板材料有饰面刨花板、透明的PC聚碳酸酯板、木质隔板、玻镁板等。 (5)固定家具 兼有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应认定为固定家具。 (6)装饰织物 主要指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7)其他装饰材料 主要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架)、暖气罩等。 2015年真题第79题 某高层办公建筑在进行内部装修时,采用壁柜将办公室分隔成多个区域。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的规定和使用部位及功能,该壁柜可划分为()。A.固定家具B.墙面装修材料C.隔断装修材料D.其他装饰材料 解析 标准答案:【A】兼有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属于A,干扰项C。二、分级 标准分级 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燃烧性能划分为4级.表2-10-1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新老标准对比 燃烧性能等级2012版/2006版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等级2012版/2006版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 A级/A1、A2级 不燃材料(制品) B2级/D、E级 可燃材料(制品) B1级/B、C级 难燃材料(制品) B3级 易燃材料(制品) 1.平板式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本书第二篇第三章表2-3-2。表中满足A1、A2 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 对墙面保温泡沫塑料,除符合表2-3-2的规定外,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B1级氧指数值OI大于等于 材料的燃 30%;B2级氧指数值OI大于等于26%。 烧性能分 2.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10-2(略)。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 级 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 3.管状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10-3(略)。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 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当管状绝热材料的外径大于300mm时,其燃烧性 能等级和分级判据按表2-10-3(略)的规定。 常用材料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划分,可按表2-10-4中的举例确定。固定家具及其他装修材料 等级划分 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参照表2-10-4中的等级划分确定。表2-10-4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材料性质 级别 材料举例 各部位材料 A 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玻璃棉装饰吸声板、珍珠岩装饰吸声 顶棚材料 B1 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岩棉装饰板、难燃木材、铝箔复合材料、难燃酚醛胶合板、 铝箔玻璃钢复合材料等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 B1 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氯氧镁水泥装配式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复合墙板、阻燃 墙面材料 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 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装饰微薄木贴面板、印刷木纹人造板、塑料贴 B2 面装饰板、聚脂装饰板、复塑装饰板、塑纤板、胶合板、塑料壁纸、无纺贴墙布、墙布、复合壁 纸、天然材料壁纸、人造革等 地面材料 B1 硬PVC塑料地板、水泥刨花板、水泥木丝板、氯丁橡胶地板等 B2 半硬质PVC塑料地板、PVC卷材地板、木地板氯纶地毯 装饰织物 B1 经阻燃处理的各类难燃织物等 B2 纯毛装饰布、纯麻装饰布、经阻燃处理的其他织物等 其他装饰材料 B1 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聚碳酸酯塑料、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氰胺、脲醛塑料、硅树脂塑料装饰型材、经阻燃处理的各类织物等。另见顶棚材料和墙面材料内中的有关材料 B2 经阻燃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玻璃钢、化纤织物、木制品等三、常用装修材料等级规定 (一)纸面石膏板和矿棉吸声板 可将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二)胶合板 当胶合板表面涂覆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内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内含有电器、电线等物体时,胶合板的内、外表面以及相应的木 龙骨应涂覆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B1级。 (三)壁纸 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的壁纸(且单位质量小于300g/㎡时)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一般室内涂料湿涂覆比不会超过1.5kg/㎡,故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 (四)涂料 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装饰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 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相应的试验方法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 (五)多层 当采用多层装修材料进行装修时,各层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装修材 和复合装 料只有贴在等于或高于其燃烧性能等级的材料上时,其燃烧性能等级的确认才是有效的。但对复合 修材料 材料判定时,不宜简单地认定这种组合做法的燃烧性能等级,应进行整体的试验,合理验证。 (六)多孔 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时,其厚度不应大于15mm,且面积不得超过该房间 或泡沫状 顶棚或墙面面积的10%。这里所说的面积指展开面积,墙面面积包括门窗的面积,不应把顶棚和墙 塑料 面面积合在一起计算。★第二节 装修防火的通用要求 一、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 二、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 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三、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的作用主要是减缓烟气扩散的速度,提高防烟分区蓄烟以及排烟口的排烟效果。防烟分区 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四、变形缝 变形缝,是指建筑物在墙与墙、板与板等结构构件之间为防止建筑物因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形等现象而设置的缝隙。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五、消火栓门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六、配电箱 为了防止配电箱可能产生的火化或高温金属熔珠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和避免箱体传热引燃墙面装修材料,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 七、灯具和灯饰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灯饰应至少选用B1级材料,若由于装饰效果的需要必须采用B2或B3级材料时,应对其进行阻燃处理使其达到B1级的要求。 八、饰物 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 2015年真题第67题 某民政部门建设了2座供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建筑高度均为12m,建筑内部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进行内部装修时,建筑内疏散走道的顶棚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B1级B.B2级C.A级D.B3级 解析 标准答案:【C】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无采光楼梯间都是疏散空间,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第三节 特殊功能部位与用房装修防火要求 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当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地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二、共享空间 建筑物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三、无窗房间 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原规定基础上提高一级。 四、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 要求这类房间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使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五、特殊贵重设备用房 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六、设备机房 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设备机房,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七、建筑内的厨房 建筑物内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这几个部位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八、使用明火的餐厅和科研试验室 经常使用明火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比同类建筑物的要求提高一级。 九、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也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第四节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 一、基准要求 单、多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2-10-5中的规定。 二、允许 (一)局部放宽 某一局部或某一房间因特殊要求,需采用可燃装修材料,且该局部又无法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那些面积小于100㎡,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甲级的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的房间的装修材料在表2-10-5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 放宽条 (二)设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当单、多层民用建筑需做内部装修的空间内装有自动灭火 件 有自动消 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2-10-5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 防设施的 级;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顶棚装修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 放宽 表2-10-5的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其他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受限制。表2-10-5 单、多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物及场所 建筑规模、性质 顶棚 墙面 地面 隔断 固定家具 装饰织物 其他装饰材料 窗帘 帷幕 候机楼的候机大厅、商店、餐厅、贵宾候机室、售票厅等 建筑面积>10000㎡的候机楼 A A B1 B1 B1 B1 B1 建筑面积≤10000㎡的候机楼 A B1 B1 B1 B2 B2 B2 汽车站、火车站、轮船客运站的候车(船)室、餐厅、商场等 建筑面积>10000㎡的车站、码头 A A B1 B1 B2 B2 B1 建筑面积≤10000㎡的车站、码头 B1 B1 B1 B2 B2 B2 B2 影院、会堂、礼堂、剧院、音乐厅 >800座位 A A B1 B1 B1 B1 B1 B1 ≤800座位 A B1 B1 B1 B2 B1 B1 B2 体育馆 >3000座位 A A B1 B1 B1 B1 B1 B2 ≤3000座位 A B1 B1 B1 B2 B2 B1 B2 商场营业厅 每层建筑面积>3000㎡或总面积>9000㎡的营业厅 A B1 A A B1 B1 B2 每层建筑面积1000~3000㎡或总面积3000~9000㎡的营业厅 A B1 B1 B1 B1 B1 每层建筑面积<1000㎡或总面积<3000㎡的营业厅 B1 B1 B1 B2 B2 B2 饭店、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等 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饭店旅馆 A B1 B1 B1 B2 B2 B2 其他饭店、旅馆 B1 B1 B2 B2 B2 B2 B2 歌舞厅、餐馆等娱乐、餐饮性建筑 营业面积>100㎡ A B1 B1 B1 B2 B1 B2 营业面积≤100㎡ B1 B1 B1 B2 B2 B2 B2 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医院病房楼、疗养院、养老院 A B1 B2 B1 B2 B1 B2 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资料馆等 国家级、省级 A B1 B1 B1 B2 B1 B2 省级以下 B1 B1 B2 B2 B2 B2 B2 办公楼、综合楼 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公楼、综合楼 A B1 B1 B1 B2 B2 B2 其他办公楼、综合楼 B1 B1 B2 B2 B2 住宅 高级住宅 B1 B1 B1 B1 B2 B2 B2普通住宅B1B2B2B2B2第五节 高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 一、基准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2-10-6中的规定。 二、允许放 (一)局部放宽 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0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2-10-6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宽条 (二)设有自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座位数大于800个的观众厅、 件 动消防设施 会议厅,顶层餐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 的放宽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2-10-6的基础上降低一级。表2-10-6高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物 建筑规模、性质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顶棚 墙面 地面 隔断 固定家具 装饰织物 其他装饰材料 窗帘 帷幕 床罩 家具包布 高级旅馆 >800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顶层餐厅 A B1 B1 B1 B1 B1 B1 B1 B1 ≤800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 A B1 B1 B1 B2 B1 B1 B2 B1 其他部位 A B1 B1 B2 B2 B1 B2 B1 B2 B1 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商住楼、医院病房楼 一类建筑 A B1 B1 B1 B2 B1 B1 B2 B1 二类建筑 B1 B1 B2 B2 B2 B2 B2 B2 B2 电信楼、财贸金融楼、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一类建筑 A A B1 B1 B1 B1 B1 B2 B1 二类建筑 B1 B1 B2 B2 B2 B1 B2 B2 B2 教学楼、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图书馆 一类建筑 A B1 B1 B1 B2 B1 B1 B1 B1 二类建筑 B1 B1 B2 B1 B2 B1 B1 B2 B2 住宅、普通旅馆 一类普通旅馆高级住宅 A B1 B2 B1 B2 B1 B1 B2 B1 二类普通旅馆普通住宅 B1 B1 B2 B2 B2 B2 B2 B2 B2注:1.“顶层餐厅”包括设在高空的餐厅等;2.建筑物的类别、规模、性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三、特殊要求电视塔等特殊高层建筑的内部装修,装饰织物应不低于B1级,其他均应采用A级。第六节 地下民用建筑装修防火 一、基准要求 地下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表2-10-7的规定外,还特别规定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而对于那些人员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也规定采用A级装修材料。 二、允许放宽条件 对单独建造的地下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其门厅、休息室、办公室等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2-10-7的基础上降低一级。表2-10-7地下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物及场所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顶棚 墙面 地面 隔断 固定家具 装饰织物 其他装饰材料 休息室和办公室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等 A B1 B1 B1 B1 B2 B2 娱乐场所、旱冰场等舞厅、展览厅等医院的病房、医疗用房等 A A B1 B1 B1 B1 B2 电影院的观众厅商场的营业厅 A A A B1 B1 B1 B2 停车库人行通道图书资料库、档案库 A A A A 第七节 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一、基本原则1.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严禁采用B3级保温材料。2.设有保温系统的基层墙体或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应耐火等级建筑墙体或屋面板耐火极限的要求。二、建筑外保温材料(一)外保温材料分类一是以矿棉和岩棉为代表的无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不燃材料(A级);二是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代表的有机-无机复合型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难燃材料(B1级);三是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括EPS板和XPS板)、硬泡聚氨酯和改性酚醛树脂为代表的有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可燃材料(B2级)。表2-10-8各种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及导热系数 材料名称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 EPS板 XPS板 聚氨酯 岩棉 矿棉 泡沫玻璃 加气混凝土 导热系数(W/(m·K) 0.06 0.041 0.030 0.025 0.036~0.041 0.053 0.066 0.116~0.212 燃烧性能等级 B1 B2 B2 B2 A A A A 2015年真题第96题 某8层住宅建筑,层高为3.0m,首层地面标高为±0.000m,室外地坪标高﹣0.600m,平屋面面层标高24.200m。对该住宅外墙进行保温设计,选用的保温方式和材料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有()。A、除楼梯间外,内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聚氨酯泡沫板B、外保温体系与基层墙体无空腔,保温材料采用矿棉板C、除楼梯间外,内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B2级的聚苯乙烯泡沫板D、外保温体系与基层墙体无空腔,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聚氨酯泡沫板E、外保温体系与基层墙体无空腔,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B2级的聚苯乙烯泡沫板 解析 标准答案:【ADE】B项因矿棉板吸水性强,外保温不采用;C项主要用于外保温。E项没有提到要设置防火隔离带,并不代表题目就不能用该材料,该考点考查的是此住宅要用B2级别以上的材料,故当选。规范6.7。三、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的通用要求 (一)采用 1、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 内保温系统 间、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等场所或部位,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 的建筑外 2、对于其他场所,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 墙,保温系 3、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不应 统应符合 小于10mm、 1、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二)采用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应符合 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2)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其它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3)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2、除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 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3)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与两侧墙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时,该结构的耐火极限应符合有关技术规 范的规定;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 小于50mm。 (三) 除上述情况外,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规定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2)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防火隔离带的高 度不应小于300mm。 (四) 建筑的外墙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除耐火极限符合有关规定的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外,当按有关规定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它层不应小于5mm。 (五) 建筑的外墙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 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当屋面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时,不应低于B1级。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做防护层,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七) 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燃烧性能为B1或B2级保温材料中;确需穿越或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八) 建筑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若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则可采用B1级材料。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考纲要求掌握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消防救援窗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消防电梯等消防救援设施的设置目的与要求,运用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解决实际工程中消防救援设施设置的技术问题。第一节 消防车道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 消防车道的设 市道路两旁,故将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设定为不宜大于160m。 置考虑因素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根据当地消防部队使用的消防车辆的外形尺寸、载重、转弯半径等消防车技 术参数,以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周围通行条件等因素确定。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 (一)环形消防车道 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和ft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民用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沿街的高层建筑,其街道的交通道路,可作为环形车道的一部分。 2.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时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必要时还应设置与环形车道相连的中间车道,且道路设置应考虑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 (二)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如L形、U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为了日常使用方便和消防人员快速便捷地进入建筑内院救火,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3.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三)尽头式消防车道 当建筑和场所的周边受地形环境条件限制,难以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与其他道路连通的消防车道时,可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 (四)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二、消防车道技术要求 (一)消防车道净宽和净高 消防车道一般按单行线考虑,为便于消防车顺利通过,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二)消防车道的荷载 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重系列消防车其最大总质量15t~50t。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及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 压力,且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及当地消防车的实际参数。 (三)消防车道的最小转弯半径 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20m.因此,弯道外侧需要保留一定的空间,保证消防车紧急通行,停车场或其他设施不能侵占消防车道的宽度. (四)消防车道的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五)消防车道的间距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第二节 登高面、消防救援场地和灭火救援窗一、定义 消防登高面 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称为该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也叫建筑的消防扑救面。 消防救援场地 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一侧,地面必须设置消防车道和供消防车停靠并进行灭火救人的作业场地,该场地就叫做消防救援场地。 灭火救援窗 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一侧外墙上设置的供消防人员快速进入建筑主体且便于识别的灭火救援窗口称为灭火救援窗。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灭火救援窗。二、合理确定消防登高面 根据消防登高车的变幅角的范围以及实地作业,高度不大于5m且进深不大于4m的裙房不会影 响举高车的操作,因此,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 合理确定消防登高面 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方 便救援人员快速进入建筑展开灭火和救援。★三、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 (一)最小操作场地面积 消防登高场地应结合消防车道设置。考虑到举高车的支腿横向跨距不超过6m,同时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m)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具的通行,一般以10m为妥。根据登高车的车长15m以及车道的宽度,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15m×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且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二)场地 根据火场经验和登高车的操作,一般离建筑5m,最大距离可由建筑高度、举高车的额定工作高 与建筑的距 度确定。一般如果扑救50m以上的建筑火灾,在5~13m内消防登高车可达其额定高度,为方便 离 布置,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三)操作 虽然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不会很影响消防车荷载,但为安全起见,不宜把上述地下 场地荷载计 设施布置在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内。同时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时,地下建筑的楼板 算 荷载应按承载大型重系列消防车计算。 (四)操作空间的控制 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合理控制消防登高场地的操作空间,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架空高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同时要避开地下建筑内设置的危险场所等的泄爆口。 2015年真题第88题 某建造在ft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8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有()。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5m-7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为12m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1%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因受大门雨篷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卫浴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解析 标准答案:【BCE】A选项错误,应为5m-10m;D项因为此建筑物只有一条边可以布置了,必须连续布置。四、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 灭火救援窗 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 的设置要求 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 识别的明显标志。第三节 消防电梯 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和埋深较大的地下建筑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消防电梯。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的客梯或工作电梯,可以兼作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 (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的丁、戊类厂房。★二、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 3.消防电梯应具有防火、防烟、防水功能。 4.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置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2)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3)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5.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在扑救建筑火灾过程中,建筑内有大量消防废水流散,电梯井内外要考虑设置排水和挡水设施,并设置可靠的电源和供电线路,以保证电梯可靠运行。因此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³,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且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7.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及行驶速度。为了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消防电梯应选用较大的载重量,一般不应小于800kg,且轿厢尺寸不宜小于1.5m×2m。消防电梯要层层停靠,包括地下室各层。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8.消防电梯的电源及附设操作装置。消防电梯的供电应为消防电源并设备用电源,在最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使之能快速回到首层或到达指定楼层;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方便队员与控制中心联络。 9.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2015年真题第36题 某建筑高度为38m且设有消防电梯的5层针织品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一级,每层建筑面积为5000㎡。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间合用前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2台消防电梯B.前室的使用面积为12㎡C.消防电梯兼做员工用电梯D.在前室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火卷帘 解析 标准答案【D】: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第四节 直升机停机坪 一、直升机停机坪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二、 1.起降区面积的大小。 直升 (一)起 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1.5倍; 机停 降区 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 机坪 并在此范围5米内,不应设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旗杆等突出物。 设置要求 2.起降区场地的耐压强度。由直升机的动荷载、静荷载以及起落架的构造形式决定,同时考虑冲击荷载的影响,以防直升机降落控制不良,导致建筑物破坏。通常,按所承受集中荷载不大于直升机总重的75%考虑。 3.起降区的标志。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需与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二)设置待救区与出口 设置待救区,以容纳疏散到屋顶停机坪的避难人员。用钢制栅栏等与直升机起降区分隔,防止避难人员涌至直升机处,延误营救时间或造成事故。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其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三) 夜间照明: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障夜间的起降。 (四) 设置灭火设备: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用于扑救避难人员携带来的火种,以及直升机可能发生的火灾。 (五) 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航空管理有关标准的规定。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第一章 概述(略)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考纲要求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的主要构成及系统的类型,熟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设置要求。运用消防法律法规、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正确选用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方式和用量,提出消防供水设施和管路的设置要求。第一节 消防给水设施消防给水设施组成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增(稳)压设施(消防气压罐)、消防水箱、水泵接合器和消防给水管网等。一、消防水泵 消防水泵原理 消防水泵是通过叶轮的旋转将能量传递给水,从而增加了水的动能、压能,并将其输送到灭火设备处,以满足各种灭火设备的水量、水压要求,它是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消防给水系统中使用的水泵多为离心泵,该类水泵具有适应范围广、型号多、供水连续、可随意调节流量等优点。 消防水泵 是指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包括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等)用于保证系统给水压力和水 定义 量的给水泵。 消防转输 是指在串联消防泵给水系统和重力消防给水系统中用于提升水源至中间水箱或消防高位水箱的给 泵定义 水泵。 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均需设置消防泵。 (一)设置要求 在串联消防给水系统和重力消防给水系统中,除了需设置消防泵外,还需设置消防转输泵。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分别设置消防泵。设置消防水泵和消防转输泵的设置均应设置备用泵。备用量的工作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消防工作 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用一备一或用两备一的比例设置备用泵。 可不设备 1.建筑高度小于54m的住宅和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 用泵情况 2.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时,可不设置备用泵。 通常可按以下要求选定: 1、消防水泵的流量、扬程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1)消防水泵的性能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 2)消防水泵所配驱动器的功率应满足所选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上任何一点运行所需功率的要求。 3)当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消防水泵时,应选择电动机干式安装的消防水泵。 (二)消防泵的选用 4)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应为无驼峰、无拐点的光滑曲线,零流量时的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工作压力140%,且宜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20%。5)当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65%。 6)泵轴的密封方式和材料应满足消防水泵在低流量时运转的要求。 7)消防给水同一泵组的消防谁笨型号宜一致,且工作泵不宜超过3台。 8)多台消防水泵并联时,应校核流量叠加对消防水泵出口压力的影响。 2、消防水泵的主要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外壳宜为球墨铸铁。 2)叶轮宜为钢或不锈钢。 3、柴油机消防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柴油机消防水泵应采用压缩式点火型柴油机。 2)柴油机的额定功率应校核海拔和环境温度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3)柴油机消防水泵应具备连续工作性能,试验运行时间不应小于24h。 4)柴油机消防水泵的蓄电池应保证消防水泵随时自动启泵的要求。 5)柴油机消防水泵的供油箱应根据火灾延续时间确定,且邮箱最小有效容积应按1.5L/LW配置, 柴油机消防水泵邮箱内储存的燃料不应小于50%的储量。 4、轴流深井泵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1)轴流深井泵安装于水井时,其淹没深度应满足其可靠运行的要求,在水泵出流量为150%设计流 (二)消防泵的选用 量时,其最低淹没深度应是第一个水泵叶轮底部水位线以上不少于3.2m,且海拔每增加300m,深井泵的最低淹没深度应至少增加0.3m。2)轴流深井泵安装在消防水池等消防水源上时,其第一个水泵叶轮底部应低于消防水池的最低有 效水位线,且淹没深度应根据水利条件经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消防水池等消防水源有效储水量或有 效水位能全部被利用的要求;当水泵设计流量大于125L/S时,应根据水泵性能确定淹没深度,并 应满足水泵气蚀余量的要求。 3)轴流深井泵的出水管与消防给水管网连接应符合《消防泵》规范第5.1.13条第3款的有关规定。 4)轴流深井泵出水管的阀门设置应符合《消防泵》规范第5.1.13条第5、6款的有关规定。 5)当消防水池最低水位低于离心泵出水管中心线或水源水位不能保证离心水泵吸水时,可采用轴 流深井泵,并应采用湿式深坑的安装方式安装于消防水池等消防水源上。 6)当轴流深井泵的电动机露天设置时,应有防雨功能。 7)其它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6)的有关规定。 1.消防泵的串联是将一台泵的出水口与另一台泵的吸水管直接连接且两台泵同时运行。消防泵的串 联在流量不变时可增加扬程。故当单台消防泵的扬程不能满足最不利点喷头的水压要求时,系统可 (三)消防泵的串联和并联 采用串联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泵的串联宜采用相同型号、相同规格的消防泵。在控制上,应先开启前面的消防泵后开启后面(按水流方向)的消防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多级泵。 2.消防泵的并联是通过两台和两台以上的消防泵同时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消防泵的并联主要在于增加流量,在流量叠加时,系统的流量有所下降。在选泵时应考虑这种因素,也就时说并联工作的 总流量增加了,但单台消防泵的流量有所下降,故应适当加大单台消防泵的流量。并联时,消防泵 也宜选用相同的型号和相同的规格,以使消防泵的出水压力相等、工作状态稳定。 根据离心泵的特性,启动时水泵叶轮必须浸没在水中。为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启动,吸水管宜采用 (四)消防水泵的吸水 自灌式吸水。即泵轴的标高要低于水源的可用最低水位。在自灌方式吸水时,吸水管上应装设阀门,以便于检修。1)消防水泵应采取自灌式吸水。2)消防水泵从市政管网直接抽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有空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 3)当吸水口处无吸水井时,吸收口处应设置旋流防止器。 1、消防水泵吸水管的布置要求 消防水泵吸水管应保证不漏气,且在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 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 3)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 (五)消防 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当不应小于 水泵管路 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200mm。 的布置要 4)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闸阀或自带锁装置的蝶阀,但当设置暗杆阀门时应设有开启刻 求 度和标志;当管径超过DN300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5)消防水泵吸水管的直径小于DN250时,其流速宜为1.0-1.2m/s;直径大于DN250时,宜为 1.2-1.6m/s; 6)吸水井的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旋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施工。 7)消防水泵的吸水管穿越消防水池时,应采用柔性套管;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时应在水泵吸水管上 设置柔性接头,且管径不应大于DN150. 8)消防水泵吸水管可设置管道过滤器,管道过滤器的过水面积应大于管道过水面积的4倍,且孔 径不宜小于3mm。 9)消防水泵吸水管水平管段上不应有气囊和漏气现象。变径连接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件并应采 用管顶平接。 2、消防水泵出水管的布置要求 消防水泵出水管路应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保证不漏水,布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组消防水泵应设不少于两条的输水干管与消防给水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输水管检修时, 其余输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置止回阀、明杆闸阀;当采用蝶阀时,必须带有自锁装置。当管径大 于DN300mm时,宜设置电动闸阀。 3)消防水泵出水管的直径小于DN250时,其流速宜为1.5-2.0m/s;直径大于DN250时,宜为 2.0-2.5m/s; 4)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安装消声止回阀、控制阀和压力表;系统的总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压力表 (五)消防水泵管路的布置要求 和压力开关;安装压力表时应加设缓冲装置。压力表和缓冲装置之间应安装旋塞;压力表量程在没有设计要求时,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2-2.5倍。3、消防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压力表的设置要求1)消防水泵出水管压力表的最大量程不应低于其设计工作压力的2倍,且不应低于1.60Mpa。2)消防水泵吸水管宜设置真空表、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确定,但不应低于0.70Mpa,真空表的最大量程宜为-0.10Mpa。 3)压力表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管道与消防水泵进水口管相接,并 应设置关断阀门。 4、流量和压力测试装置 一组消防水泵应在消防水泵房内设置流量和压力测试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台消防水泵的流量不大于20L/S,设计工作压力不大于0.50MPa时,泵组应预留测量用流量 计和压力计接口,其他泵组宜设置泵组流量和压力测试装置。 2)消防水泵流量检测装置的计量精度应为0.4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水泵设计 流量值的175%。 3)消防水泵压力检测装置的计量精度应为0.5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水泵设计 流量值的165%。 4)每台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DN65的试水管,并应采取排水措施。 1)消防水泵应能自动启动和手动启停。且应确保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自 动启动时间不应大于2min。消防水泵不应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停泵应由具有管 理权限的工作人员根据火灾扑救情况确定。 (六)消防水泵的启动及动力装置 1.消防水泵的启动装置 2)消防水泵应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开关信号直接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房内的压力开关宜引入消防水泵控制柜内。3)消火栓按钮不宜作为直接启动消防泵的开关,但可作为发出报警信号的开关或启动 干式消火栓系统的快速启闭装置等。 4)稳压泵应由消防给水管网或气压水罐上设置的稳压泵自动启停泵压力开关或压力变 送器控制。 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置在消防水泵房或专用消防水泵控制室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水泵控制柜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 2)当自动水灭火系统为开式系统,且设置自动启动确有困难时,经论证后消防水泵可 设置在手动启动状态,并应确保24h有人工值班。 2.消防水 3)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在专用消防水泵控制室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与消防水 泵控制柜 泵设置在同一空间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 的设置要 4)消防水泵控制柜应采取防止被水淹没的措施,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应 求 设置自动防潮除湿装置. 5)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 时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时,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 警后5.0min内正常工作. 6)消防水泵控制柜前面板的明显部位应设置紧急时打开柜门的装置. 7)消防水泵控制柜应有显示消防水泵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的输出端子及远程控制消防水泵启动的输入端子.控制柜应具有自动巡检可调、显示巡检状态和信号等功能,且对话界面应有汉语语言,图标应便于识别和操作. 3.消防水泵的动力装置 1)消防泵的供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消防转输泵的供电应符合消防泵的供电要求。消防泵、消防稳压泵及消防转输泵应有不间断的动力供应,也可采用内燃机作动力。2)消防水泵的双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一路电源与内燃机动力的切换时间不应大于15S。 (七)通讯报警设备 消防水泵房应设有直通本单位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队的联络通讯设备。以便于发生火灾后及时与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队联络。二、消防供水管道(一)室外消防给水管道 (1)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两路消防供水时,应布置成环状,但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时,可布置成枝 ★1.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状。(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3)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4)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N100,有条件时,应不小于150mm。 (5)室外消防给水管道设置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管材。埋地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和加强防腐的钢管等管材。室内 外架空管道应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等金属管材,并应考虑系统工作压力、覆土深度、土壤的性质、管 道的耐腐蚀能力,可能受到土壤、建筑基础、机动车和铁路等其他附加荷载的影响以及管道穿越伸 缩缝和沉降缝等综合影响,选择管材和设计管道。 埋地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0MPa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给水管 道;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0MPa小于1.60MPa时,宜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加厚钢管和无缝 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宜采用无缝钢管。 架空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20MPa时,可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 1.20MPa且小于1.60MPa时,应采用热浸锌镀锌加厚钢管和热浸锌镀锌无缝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 大于1.60MPa时,应采用热浸锌镀锌无缝钢管。 (2)阀门。 1)消防给水系统的阀门选择应符合: ①埋地管道的阀门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当设置在阀门内时可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闸阀。 ②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宜采用蝶阀、明杆闸阀或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等。 2.管材、阀门和敷设 ③室外架空管道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或耐腐蚀的明杆闸阀。消防给水系统管道的最高点处宜设置自动排气阀。消防水泵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宜采用水锤消除止回阀,当消防水泵供水高度超过24m时,应采用水锤消除器。当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有囊式气压水 罐时,可不设水锤消除设施。在寒冷、严寒地区,室外阀门井应采取防冻措施,消防给水系统的室 外消火栓、阀门等设置部位,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志。 2)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 ①减压阀应设置在报警阀组入口前,当连接两个及以上报警阀组时,应设置备用减压阀。 ②减压阀的进口处应设置过滤器,过滤器的孔网直径不宜小于4-5目/cm²,过流面积不应小于管道 截面面积的4倍。 ③过滤器和减压阀前后应设压力表,压力表的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最大量程宜为设计压力的 2倍。 ④过滤器前和减压阀后应设置控制阀门。 ⑤减压阀后应设置压力试验排水阀。 ⑥减压阀应设置流量检测测试接口或流量计。⑦垂直安装的减压阀,水流方向宜向下。 ⑧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 ⑨减压阀和控制阀门宜有保护或锁定调节配件的装置。 ⑩接减压阀的管段不应有气堵、气阻。 (3)敷设。埋地管道的地基、基础、垫层、回填土压实度等的要求,应根据刚性管或柔性管管材 的性质,结合管道埋设处的具体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当埋地管直径不小于DN100时,应在管道弯头、三通和堵头等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消防给水管道不宜穿越建筑基础,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防护套管等保护措施。埋地钢管和铸铁管,应根据土壤和地下水腐蚀性等因素确定管外壁防腐措施;海边、空气潮湿等空气中含有腐蚀介质的场所的架空管道外壁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2015年真题第65题 某可燃物堆场,室外消火栓的设计流量为55L/s,室外消火栓选用DN150,其出流量为15L/s。根据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该堆场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应少于()个.A.6B.4C.5D.3 解析 标准答案:【B】55÷15=3.667≈4个(二)室内消防给水管道 1.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大于20L/s,且室内消火栓不超 过10个时,除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8.1.2条外,可布置成枝状。 2.当由室外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系统直接供水时,合用系统除应满足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以及生 产和生活最大小时设计流量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压力要求。 3.室内消防管道管径应根据系统设计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室内消火栓竖管管径应 根据竖管最低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N100. ★ 4.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道检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内消防 ①室内消火栓竖管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消防竖管不超过1根,当竖管超过4根时,可关闭 给水管道 不相邻的两根。 ②每根竖管与供水横管相接处应设置阀门。 5.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宜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其他水灭火系统的的管网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 泵时,供水管路沿水流方向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6.消防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自动水灭火系统管道设计流速应符合现行国标《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固定消防炮灭 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但任何消防管道的给水流速不应大于7m/s。 2015年真题第61题 某高层办公楼,建筑高度为32m,内走廊为“一”字形,设置两座防烟楼梯间,其前室入口的中心线间距为15m,走廊两端的袋形走道长度为3m,走廊两侧房间进深均为6m。该办公楼每层设置的室内消火栓竖管数量不应少于()。A.1B.2C.3D.4 解析 标准答案:【C】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表3.5.2三、消防水泵接合器(补水和增压作用) 1.高层民用建筑、设有消防给水的住宅、超过五层的其他多层民用建筑、高层工业建筑和超过四 层的多层工业建筑、超过两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和室内消火栓流量大 于10L/s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高层工业建筑和超过四层的多层工业建筑、城市交通隧道、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水灭火系统,均应设置消防 水泵接合器。 2.消防水泵接合器的给水流量宜按每个10L/s~15L/s计算;每种水灭火系统的消防水泵接合器设 置的数量应按系统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但当计算数量超过3个时,可根据供水可靠性适当减少。 3.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向多栋建筑供水时,消防水泵接合器应在每座建筑就近设置。 (一)设置要求 4.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供水范围,应根据当地消防车的供水流量和压力确定。5.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车供水芽菜范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当建筑高度超过消防车供水高度时,消防给水应在设备层等方便操作的地点设置手台泵或移动泵接力供水 的吸水和加压接口。 6.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并不宜大于40m。 7.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0m;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 于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 离不大于0.40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 8.水泵接合器处应标识每个水泵接合器的供水系统名称,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并应标明供水系统、 供水范围和额定压力。 水泵接合器是由阀门、安全阀、止回阀、栓口放水阀以及联接弯管等组成。在室外从水泵接合器栓 口给水时,安全阀起到保护系统的作用,以防补水的压力超过系统的额定压力;水泵接合器设止回 (二)组成 阀,以防止系统的给水从水泵接合器流出;为考虑安全阀和止回阀的检修需要,还应设置阀门。放 水阀具有泄水的作用,用于防冻时使用。故水泵接合器的组件排列次序应合理,从水泵接合器给水 的方向,依次是 止回 阀、 安 全阀、阀 门 。 助记口诀:只会安门。或:质量安全的阀门。四、增压稳压设备基本要求对于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高层或多层建筑,当消防水箱设置高度不能满足系统最不利点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要求时,应设置增压稳压设备。增压稳压设备一般由隔膜式气压罐、稳压泵、管道附件及控制装置组成。(一)稳压泵 稳压泵 是指在消防给水系统中用于稳定平时最不利点水压的给水泵。稳压泵通常是选用小流量、高扬程的水泵。消防稳压泵也应设置备用泵,通常可按一用一备选用。 它是由3个压力控制点(p2,p3,p4)分别和压力继电器相连接,用来控制稳压泵的工作。当它向管 1.稳压泵的工作原理 网中持续充水时,管网内压力升高,当达到设定的压力值p4(稳压上线)时,稳压泵停止工作。由于管网存在渗漏或其他原因导致管网压力逐渐下降,当降到设定压力值p3(稳压下线)时,则稳压泵再次启动。周而复始,从而使管网的压力始终保持在p3~p4之间。当稳压泵启动持续给管网补水,但管网压力还继续下降,则可认为有火灾发生,管网内的消防水正在被使用,因此,当压 力继续降到设定压力值p2(消防主泵启动压力点)时,连锁启动消防主泵,同时稳压泵停止。 消防给水系统稳压泵的设计流量不应小于消防给水系统管网的正常泄露量和系统自动启动流量。 2.稳压泵流量的确定 喷淋消防稳压泵的流量宜为1L/S,且不宜大于一个喷头的流量;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稳压泵,其流量不应大于5L/S;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稳压泵,其流量宜为3L/s。当没有管网泄露量数据时,稳压泵的设计流量宜按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1%-3%计,且不宜小于 1L/s。消防给水系统所采用报警阀压力开关等自动启动流量应根据产品确定。 1)稳压泵的设计压力应满足系统自动启动和管网充满水的要求。 3.稳压泵 2)稳压泵的设计压力应保持系统自动启动泵压力设置点处的压力在准工作状态时大于系统设置自 设计压力 动启泵压力,且增加值宜为0.07-0.10Mpa。 的确定 3)稳压泵的设计压力应保持系统最不利点处水灭火系统设施在准工作状态时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 0.15MPa。 4.稳压泵供电要求 消防稳压泵的供电要求同消防泵的供电要求。(二)气压罐 1.气压罐工作原理 稳压泵常与小型气压罐配合使用,当采用气压水罐时,其调节容积应根据稳压泵启泵次数不大于15次/h计算确定,但有效容积不宜小于150L。在气压罐内设定的P1、P2、Ps1、Ps2四个压力控制点中,P1为气压罐的设计最小工作压力,P2为水泵启动压力,Ps1为稳压泵启动压力。当罐内压力为Ps2时,消防给水管网处于较高工作压力状态时,稳压泵和消防水泵均处于停止状态;随着管网渗漏或其它原因泄压,罐内压力从Ps2降至Ps1时,便自动启动稳压泵,向气压罐补水,直到罐内压力增加到Ps2时,稳压泵停止,从而保证了气压罐内消防储水的常备储存。若建筑发生火灾,随着灭火设备出水,气压罐内储水减少,压力下降,当压力从Ps2降至Ps1时,稳压泵启动,但稳压泵流量较小,其供水全部用于灭火设备,气压罐内的水得不到补充,罐内压力继续下降到P2时,消防泵启动向管网供水,同时向控制中心报警。当消防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运转,消防增压稳压工作完成。 2.气压罐工作压力 气压罐最小设计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要求。 3.气压罐容积 气压罐容积包括四部分:消防储存水容积、缓冲水容积、稳压调节水容积和压缩空气容积。消防储存水容积的要求:(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气压罐消防储存水容积应满足火灾初期供两支水枪工作30s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2×5×30=300(L)(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储存水容积应满足火灾初期提供5个喷头工作30s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5×1×30=150(L)当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气压罐时,其容积应为300+150=450(L)。五、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 在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道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以及当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 条进水管的情况下,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构)筑物应设 (一)消防 消防水池。不同建(构)筑物设置的消防水池,其有效容量应根据国家相关消防技术标准经计算确 水池 定。 消防水池的总蓄水有效容积大于500m³,宜设两格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当大于1000m³时,应 设置成能独立使用的两座消防水池。 (1)当市政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建 (构)筑物室内消防用水量要求; (2)当市政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 时间内建(构)筑物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3)消防水池进水管应根据其有效容积和补水时间确定,补水时间不宜大于48h。但当消防水池有 效总容积大于2000m³时,不应大于96h,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 (4)消防水池的总蓄水有效容积大于500m³时,宜设两格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当大于1000m³ 时,应设置能独立使用的两座消防水池。每格(或座)消防水池应设置独立的出水管,并应设置满足 1.设置要 最低有效水位的连通管,且其管径应能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要求。 求 (5)对于消防水池,当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时,应有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6)消防水池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显示消防水池 水位的装置,同时应有最高和最低水位报警水位。 (7)消防水池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被全部利用,应设置溢流水管和排水设施, 并应采用间接排水。 (8)储存有室外消防用水的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供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或取水井,吸 水高度不应大于6m;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15m, 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40m,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60m,当采取防 止辐射热的保护措施时可减小为40m。 2.容积计 水池的容积分为有效容积(储水容积)和无效容积(附加容积),其总容积为有效容积与无效容积 算 之和。 火灾延续时间指消防车到达火场后开始出水 Va=(QpQb)✕t (1)消防 时起,至火灾被基本扑灭的时间段。 Va—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水池的有 当建筑群共用消防水池时,消防水池的容积 Qp—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m³/h); 效容积 应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幢建筑物用水量计 Qb—在火灾延续设计内可连续补充的流量(m³/h); 算确定。 t—火灾延续时间(h)。 (2)消防 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 水池补水 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³,当仅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³。 高位消防水池的最低有效水位应能满足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且其有效容 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的消防用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位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出水、排水和水位等应符合本教材消防水池设置要求章节的第5)、6)、 7)条的有关规定。 (3)高位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 2)高位消防水池的通气管和呼吸管等应采取防止鼠虫等进入的技术措施。3)除可一路消防供水的建筑物外,向高位消防水池供水的给水管不应少于两条。4)当高层民用建筑采用高位消防水池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高位消防水池储存室内消防用水量确有困难,但火灾时补水可靠,其总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室内消防用水量的50%。5)高层民用建筑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高位消防水池总有效容积大于200m³时,宜设置蓄水有效容积 相等且可独立使用的两倍;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应设置独立的两座。每格(或座)应有一条独 立的出水管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6)高位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 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且消防水池及其支承框架与建筑构件应连接牢固。(二)消防水箱 应设高位消防水箱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 不设高位消防水箱 设置常高压给水系统并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的水量和水压的建筑物,或设置干式消防竖管的建筑物。 设置目的 一是提供系统启动初期的消防用水量和水压,在消防泵出现故障的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确保喷头 开放后立即喷水,以及时控制初期火灾,并为外援灭火争取时间;二是利用高位差为系统提供准工作状态下所需的水压,以达到管道内充水并保持一定压力的目的。 ★具体设置要求 1)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其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公共建筑消防用水量 住宅建筑消防用水量 公共建筑 h>100m h>150m 住宅建筑 h>100m 一类高层 ≥36m3 ≥50m3 ≥100m3 ≥18m3 ≥36m3 二类高层 ≥18m3 —— —— ≥12m3 —— 多层 ≥18m3 —— —— ≥6m3(h>21m) 设计流量 消防用水量 总建筑面积 消防用水量 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 ≤25L/s ≥12m3 商店建筑 >10000㎡且<30000㎡ ≥36m3 >25L/s ≥18m3 >30000㎡ ≥50m3 注 当与本条第一款规定不一致时应取其较大值。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平时不能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要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能启动消防泵以满足灭火设施所需要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的供水系统。 助记口诀:大于1万小3万,一类住宅超100,一类公建是36.二类多共建,一类高住宅,工业大25,用水是18,二类高住宅,工业小25,用水取12.住宅高21,用水不小6. 2)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位置应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其具体设置要求如下:①一类高层民用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②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民用建筑,不应低于0.07MPa;多层住宅不宜低于0.07MPa③工业建筑,不应低于0.10MPa;当建筑体积小于20000m³时,不宜低于0.07MPa。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应根据喷头灭火需求压力确定,但最小不应小于0.10MPa;⑤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本条第①~④款的静压要求时,应设稳压泵。3)进水管的管径应满足消防水箱8h充满水的要求,但管径不应小于DN32,进水管宜设置液位阀或浮球阀;4)溢流管的直径不应小于进水管直径的2倍,且不应小于DN100,溢流管的喇叭口直径不应小于溢流管直径的1.5倍~2.5倍;5)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应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应小于DN100;6)高位消防水箱的进、出水管应设置带有指示启闭装置的阀门。7)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应位于高位消防水箱最低水位以下,并应设置防止消防用水进入高位消防水箱的止回阀;8)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出水、排水和水位等应符合前述的有关消防水池设置的要求;9)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高层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且层数超过2层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②其他建筑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但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且采用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水形式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但应设置稳压泵。 2015年真题第38题 下列建筑中,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积水系统时,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的建筑是()。A.建筑面积为5000㎡的单层丙类厂房B.建筑面积为40000㎡的4层丁类厂房C.建筑面积为5000㎡的2层办公楼D.建筑面积为30000㎡的3层商业中心 解析 标准答案【D】:第二节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通常是指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它是设置在建筑物外墙外的消防给水系统,主要 承担城市、集镇、居住区或工矿企业等室外部分的消防给水任务的工程设施。 系统组成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消防供水设备、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和室外消火栓灭火设施组成。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包括进水管、干管和相应的配件、附件。 室外消火栓灭火设施包括室外消火栓、水带、水枪等。二、系统工作原理 (一)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压力和消防用水量。当火灾发生后,现场的人员可从设置在附近的消火栓箱内取出水带和水枪,将水带与消火栓栓口连接,接上水枪,打开消火栓的阀门,直接出水灭火。 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系统设有消防泵,平时管网内压力较低。当火灾发生后,现场的人员可 (二)临时 从设置在附近的消火栓箱内取出水带和水枪,将水带与消火栓栓口连接,接上水枪,打开消火栓的阀 高压消防 门,通知水泵房启动消防泵,使管网内的压力达到高压给水系统的水压要求,从而消火栓可投入使用。 给水系统 当室外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宜与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合用,独立的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 系统宜采用稳压泵维持系统的充水和压力。 低压消防给水系统管网内的压力较低,当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员打开最近的室外消火栓,将消防车 (三)低压 与室外消火栓连接,从室外管网内吸水加入到消防车内,然后再利用消防车直接加压灭火,或者消 消防给水 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内加压供水。建筑物室外宜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当采用市政给 系统 水管网时,应采用双路消防供水,除建筑高度超过54m的住宅外,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小于或等 于20L/s时可采用一路消防供水,且室外消火栓应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三、系统设置要求 1.在城市、居住区、工厂、仓库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城镇(包括 (一)室外消火栓的设置范围 居住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道设置市政消火栓系统。2.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堆场周围应设室外消火栓。3.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物体积小于等于3000m³的戊类厂房或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物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4.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1、市政消火栓 1).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宜采用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 栓,严寒地区宜设置消防水鹤。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且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 上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地下式市政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2)市政消火栓宜采用直径DN150的室外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②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3)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应在道路 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市政桥桥头和隧道出入口等市政公用设施处,应设置市政消火栓。 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且间距不应大于120m。 4)市政消火栓应布置在消防车易于接近的人行道和绿地等地点,且不应妨碍交通。应避免设置在机械 易撞击的地点,当确有困难时应采取防撞措施。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m;距建筑外墙或 外墙边缘不宜小于5m; ★(二)室外消火栓的设置要求 5)当市政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消防时水力最不利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6)严寒地区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置消防水鹤的布置间距宜为1000m,连接消防水鹤的市政给水管的管径不宜小于DN200。火灾时消防水鹤的出流量不宜低于30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2.室外消火栓 1)建筑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除应符合本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市政消火栓章节的有关规定。 2)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根据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和保护半径经计算确定,保护半径不应大于 150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宜按10L/s~15L/s计算。室外消火栓宜沿建筑周围均匀布置,且不宜 集中布置在建筑一侧;建筑消防扑救面一侧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少于2个。 3)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应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室外消火栓,且距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 不宜大于40m。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与最近一排汽车的距离不宜小于7m,距 加油站或油库不宜小于15m。 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烃罐罐区等构筑物的室外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数量 应根据每个罐的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 内。 5)工艺装置区等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场所,其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数量应根据设 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且间距不应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120.0m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路 边设置室外消火栓。当工艺装置区、罐区、可燃气体和液体码头等构筑物的面积较大或高度较高,室外消火栓的充实水柱无法完全覆盖时,宜在适当部位设置室外固定消防炮。当工艺装置区、储罐区、堆场等构筑物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其室外消火栓处宜配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工艺装置区等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场所应设置在工艺装置休息平台处。6)室外消防给水引入管当设有倒流防止器且在火灾时因其水头损失导致室外消火栓不能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7.2.8条的要求,应在该倒流防止器前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 2015年真题第16题 某商业建筑,东西长为100m,南北宽为60m,建筑高度26m,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为40L/S,南侧布置消防扑救面,沿该建筑南侧消防扑救面设置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少于()。A、1B、3C、4D、2 解析 标准答案【D】: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L/s~15L/s计算.第三节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是由消防给水基础设施、消防给水管网、室内消火栓设备、报警控制设备及系 统附件等组成 消防给水基础设施包括,市政管网、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及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 系统组成 防水箱、增压稳压设备、水泵接合器等该设施的主要任务是为系统储存并提供灭火用水。 给水管网包括进水管、水平干管、消防竖管等,其任务是向室内消火栓设备输送灭火用水。 室内消火栓包括水带、水枪、水喉等,是供人员灭火使用的主要工具。系统附件各种阀门、屋顶消 火栓等。报警控制设备用于启动消防水泵。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的给水方式有关。通常是针对建筑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的是临 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系统设有消防泵和高位消防水箱。当火灾发生后,现场的人员可打开 系统工作 消火栓箱,将水带与消火栓栓口连接,打开消火栓的阀门,按下消火栓箱内的启动按钮向消防控制 原理 中心报警。同时设在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设在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或 报警阀压力开关等开启信号应能直接启动消防水泵。在供水的初期,由于消火栓泵的启动有一定的 时间,其初期供水由高位消防水箱来供给。对于消火栓泵的启动,还可由消防泵现场、消防控制中 心启动,消火栓泵一旦启动后不得自动停泵,其停泵只能由现场手动控制。三、系统设置场所 (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的厂房(仓库)。 (2)体积大于5000m³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以及展览建筑、商店、旅馆、医疗、 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 应设置室 (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它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 内消火栓 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 系统的建 (4)建筑高度大于15m米层或体积大于10000m³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其它民用建筑和其他单、 筑 多层民用建筑。 (5)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 (6)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当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 DN65的室内消火栓。 (1)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物和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 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小于等于5000m³的其它建筑。 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的建筑 (2)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层、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小于等于3000m³的丁类厂房和建筑体积小于等于5000m³的戊类厂房(仓库)。(3)粮食仓库、金库以及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独立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宜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 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四、系统类型和设置要求(一)系统类型1.低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 直接给水方式无加压水泵和水箱,室内消防用水直接由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提供,其构造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节省能源。但由于内部无储存水量,外网一旦停水,则内部立即断水,可靠性差。 当室外给水管网所供水量和水压在全天任何时候均能满足系统最不利点消火栓设备所需水量和水 压时,可采用这种供水方式。 采用这种给水方式,当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管网时,其进水管上设置的水表应考虑消防流量,当 只有一条进水管时,可在水表节点处设置旁通管。 (2)设有 该室内给水管网与室外管网直接相接,利用外网压力供水,同时设高位消防水箱调节流量和压力, 消防水箱 其供水较可靠,投资节省,可充分利用外网压力,但须设置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的荷载。 的给水方 当全天内大部分时间室外管网的压力能够满足要求,在用水高峰时室外管网的压力较低,满足不了 式 室内消火栓的压力要求时,可采用这种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同时设有消防水箱和水泵的给水方式,这是最常用的给水方式。系统中的消防用水平 (3)设有 时由屋顶水箱提供,生活水泵定时向水箱补水,火灾时可启动消防水泵向系统供水。 水泵和消 当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所需水压时,宜采用这种给水方式。 防水箱给 当室外管网不许消防水泵直接吸水时,应设消防水池。 水方式 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要求,水泵启动后,消防用水不应进入 消防水箱。2.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 (1)不分区消防给水方式 整栋大楼采用一个区供水,系统简单,设备少。当高层建筑最低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或系统工作压力大于2.40MPa时可采用这种给水方式。 当高层建筑最低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大于1.00MPa或系统工作压力大于2.40MPa时,应采用分 区给水系统。分区供水形式应根据系统压力、建筑特征,综合技术经济和安全可靠性等因素确定, 可采用消防水泵并行或串联、减压水箱和减压阀减压的形式,但当系统的工作压力大于2.40MPa 时,应采用消防水泵串联或减压水箱分区的供水形式。 (2)分区消防给水方式 1)采用消防水泵串联分区供水时,宜采用消防水泵转输水箱串联供水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当采用消防水泵转输水箱串联时,转输水箱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应小于60m³,转输水箱可作为高位消防水箱。②串联转输水箱的溢流管宜连接到消防水池。 ③当采用消防水泵直接串联时,应采用确保供水可靠性的措施,且消防水泵从低区到高区应能依次 顺序启动。 ④当采用消防水泵直接串联时,应校核系统供水压力,并应在串联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减压阀型 倒流防止器。 2)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供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消防给水所采用的减压阀性能应安全可靠,并应满足消防给水的要求。 ②减压阀应根据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和压力选择,且设计流量应在减压阀流量压力特性曲线的有效段 内,并校核在150%设计流量时,减压阀的出口动压不应小于设计值的65%。 (2)分区 ③每一供水分区应设不少于两组减压阀组,每组减压阀组宜设置备用减压阀。 消防给水 ④减压阀仅应设置在单向流动的供水管上,不应设置在双向流动的输水干管上。 方式 ⑤减压阀宜采用比例式减压阀,当超过1.20MPa时,宜采用先导式减压阀。 ⑥减压阀的阀前阀后压力比值不宜大于3:1,当一级减压阀减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减压阀串 联减压,但串联减压不应大于两级,第二级减压阀宜采用先导式减压阀,阀前后压力差不宜超过 0.40MPa。 ⑦减压阀后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能满足系统安全,且不应影响系统的供水安全性。 3)采用减压水箱减压分区供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减压水箱应符合现行国标《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4.3.8条、第4.3.9条、第5.2.5 条和第5.2.6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 (2)分区 ②减压水箱应符合第4.3.10条和第5.2.6条第2-11款的有关规定。 消防给水 ③减压水箱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18m³,且宜分为两格。 方式 ④减压水箱应有两条进出水管,且每条进出水管均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⑤减压水箱进水管的水位控制应可靠,宜采用水位控制阀。 ⑥减压水箱进水管应设置防冲击和溢水的技术措施,并宜在进水管上设置紧急关闭阀门,溢流水宜 回流到消防水池。★(二)设置要求 室内消火栓的选型应根据使用者、火灾危险性、火灾类型和不同灭火功能等因素综合确定。其设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DN65的室内消火栓,并可与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水龙设置在同一箱体内。配置公称直径 6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25.0m;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16mm或19mm的消防水 枪,但当消火栓设计流量为2.5L/s时,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11mm或13mm的消防水枪. 2)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包括设备层在内的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3)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的建筑,应在停机坪出入口处或非电气设备机房处设置消火栓。且距停机 坪机位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并应计入消火栓使用数量。 5)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 但当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且体积小于等于5000m3的多层仓库、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4m且 每单元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住宅,以及《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3.5.2中规定可采用1 支消防水枪计算消防量的场所,可采用一支消防水枪的一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7.4.7建筑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应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建筑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应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①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和前室、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以及便于火灾扑救的位置;②住宅的室内消火栓宜设置在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③汽车库内消火栓的设置不应影响汽车的通行和车位的设置,并应确保消火栓的开启; ④同一楼梯间及其附近不同层设置的消火栓,其平面位置宜相同; ⑤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7)建筑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安装高度应便于消防水龙带的连接和使用,其距地面高度宜为1.1m;其 出水方向应便于消防水带的敷设,并宜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º角或向下。 8)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应设置带有压力表的试验消火栓,其设置位置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应在 其屋顶设置,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可设置在顶层出口处或水箱间内等便于操作和防冻的位置; 对于单层建筑宜设置在水力最不利处,且应靠近出入口。 9)室内消火栓宜按直线距离计算其布置间距,对于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布置的 高层建筑、高架仓库、甲乙类工业厂房等场所,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对于消火栓按1 支消防水枪的一股充实水柱布置的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m。 10)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当设置消火栓系统时,可采用干式消防竖管。干式消防竖管宜 设置楼梯间休息平台,且仅应配置消火栓口,干式消防竖管应设置消防车供水接口,消防车供水接 口应设置在首层便于消防车接近和安全的地点,竖管顶端应设置自动排气阀。 11)住宅户内宜在生活给水管道上预留一个接DN15消防软管或轻便水龙的接口。跃层住宅和商业 网点的室内消火栓应至少满足一般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并宜设置在户门附近。 2.室内消 充实水柱是指由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为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火栓栓口 1)消火栓栓口的动压力不应大于0.50MPa,当大于0.70MPa时,必须设置减压装置。 压力和消 2)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 防水枪充 于0.3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3m;其他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 实水柱 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0m。(助记口诀:高仓健13803510025) 消防软管卷盘由小口径消火栓、输水缠绕软管、小口径水枪等组成。与室内消火栓比,具有操作简 3.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水龙设置要求 便、机动灵活等优点。(1)消防软管卷盘应配置内径不小于Φ19的消防软管,其长度宜为30m,轻便水龙应配置公称直径Φ2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宜为30m。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水龙应配置当量喷嘴直径为6mm的消防水枪。(2)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水龙的用水量可不计入消防用水总量。 (3)剧院、会堂闷顶内的消防软管卷盘应设在马道入口处,以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某建筑高度为23.8m的4层商业建筑,对其进行室内消火栓的配置和设计中,正确的有()。 2015年真 A、选用DN65的室内消火栓B、消火栓栓口动压大于0.5MPa 题第94题 C、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小于0.25MPaD、配置直径65mm长30m的消防水带 E、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 解析 标准答案:【ACE】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其他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0m计算。B项不应大于0.5Mp;D项水袋长度为25m。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一节 系统的分类与组成考纲要求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自动水灭火系统系统选择和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完善的要求。干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系统助记口诀:雨水泡湿鱼干淋系统雨幕系统水 一、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湿式系统)由闭式喷头、湿式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供水与配水管道以及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 二、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干式系统)由闭式喷头、干式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供水与配水管道、充气设备以及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气体。干式系统的启动原理与湿式系统相似,只是将传输喷头开放信号的介质,由有压水改为有压气体。 三、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预作用系统)由闭式喷头、雨淋阀组、水流报警装置、供水与配水管道、充气设备和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与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采用雨淋阀,并配套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四、雨淋系统 雨淋雨淋系统由开式喷头、雨淋阀组、水流报警装置、供水与配水管道以及供水设施等组成,与前几种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雨淋系统采用开式喷头,由雨淋阀控制喷水范围,由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系统启动雨淋阀。 雨淋系统有 电 动系统和 液 动或 气 动系统两种常用的自动控制方式。 助记口诀:电器业。 五、水幕系统 水幕系统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供水与配水管道、控制阀以及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成,与前几种系统不同的是,水幕系统不具备直接灭火的能力,是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防火系统。 六、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配置供给泡沫混合液的设备后,组成既可喷水又可以喷泡沫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二节 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一、湿式系统 湿式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由消防水箱或稳压泵、气压给水设备等稳压设施维持管道内充水的压力。 发生火灾时,在火灾温度的作用下,闭式喷头的热敏元件动作,喷头开启并开始喷水。此时,管网 ★ 中的水由静止变为流动,水流指示器动作送出电信号,在报警控制器上显示某一区域喷水的信息。 (一)工作 由于持续喷水泄压造成湿式报警阀的上部水压低于下部水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原来处于关闭状 原理 态的湿式报警阀自动开启。此时压力水通过湿式报警阀流向管网,同时打开通向水力警铃的通道, 延迟器充满水后,水力警铃发出声响警报,压力开关动作并输出启动供水泵的信号。供水泵投入运 行后,完成系统的启动过程。 (二)适用范围 湿式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并不高于70℃的环境中使用。低于4℃的场所使用湿式系统,存在系统管道和组件内充水冰冻的危险;高于70℃的场所采用湿式系统,存在系统管道和组件内充水蒸气压升高而破坏管道的危险。 2015年真题第35题 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房间,起火时喷头动作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并报警,报警阀动作,延迟器充水,启泵装置动作报警并直接启动消防水泵,该系统应选择的启泵装置是()A.压力开关B.电接点压力表C.流量开关D.水位仪 解析 标准答案:【A】★二、干式系统 干式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由消防水箱或稳压泵、气压给水设备等稳压设施维持干式报警阀入口前 管道内充水的压力,报警阀出口后的管道内充满有压气体(通常采用压缩空气),报警阀处于关闭 状态。发生火灾时,在火灾温度的作用下,闭式喷头的热敏元件动作,闭式喷头开启,使干式阀出 (一)工作 口压力下降,加速器动作后促使干式报警阀迅速开启,管道开始排气充水,剩余压缩空气从系统最 原理 高处的排气阀和开启的喷头处喷出,此时通向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的通道被打开,水力警铃发出声 响警报,压力开关动作并输出启泵信号,启动系统供水泵;管道完成排气充水过程后,开启的喷头 开始喷水。从闭式喷头开启至供水泵投入运行前,由消防水箱、气压给水设备或稳压泵等供水设施 为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 (二)适用范围 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场所。干式系统虽然解决了湿式系统不适用于高、低温环境场所的问题,但由于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没有水,喷头动作、系统启动时必须经过一个管道排气充水的过程,因此会出现滞后喷水现象,不利于系统及时控火灭火。★三、预作用系统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由消防水箱或稳压泵、气压给水设备等稳压设施维持雨淋阀入口前管道内 (一)工作 充水的压力,雨淋阀后的管道内平时无水或充以有压气体。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 原理 开启雨淋报警阀,配水管道开始排气充水,使系统在闭式喷头动作前转换成湿式系统,并在闭式喷 头开启后立即喷水。 (二)适用 预作用系统可消除干式系统在喷头开放后延迟喷水的弊病,因此预作用系统可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替 范围 代干式系统。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漏水,严禁系统误喷的忌水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 2015年真题第91题 某寒冷地区环境温度低于4℃,有一个地上3层、建筑面积为40000㎡的汽车库,未设置采暖设施。该汽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采用()等系统。A、干式B、预作用C、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D、湿式E、雨淋 解析 标准答案:【ABCE】难点C这是新型的消防手段,即使环境温度低于4℃经过加保温等措施也可以应用到地下车库等场所。本项考查的是工程实践经验,若无把握,不建议选择。★四、雨淋系统 (一)工作原理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由消防水箱或稳压泵、气压给水设备等稳压设施维持雨淋阀入口前管道内充水的压力。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和供水泵,向系统管网供水,由雨淋阀控制的开式喷头同时喷水。 雨淋系统的喷水范围由雨淋阀控制,因此在系统启动后立即大面积喷水。因此,雨淋系统主要适用 (二)适用 于需大面积喷水、快速扑灭火灾的特别危险场所。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的开放不能 范围 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或室内净空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的,或属于 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场所,应采用雨淋系统。五、水幕系统 (一)工作原理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由消防水箱或稳压泵、气压给水设备等稳压设施维持管道内充水的压力。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雨淋报警阀组和供水泵,向系统管网和喷头供水。 (二)适用范围 防火分隔水幕系统利用密集喷洒形成的水墙或多层水帘,可封堵防火分区处的孔洞,阻挡火灾和烟气的蔓延,因此适用于局部防火分隔处。防护冷却水幕系统则利用喷水在物体表面形成的水膜,控制防火分区处分隔物的温度,使分隔物的完整性和隔热性免遭火灾破坏。第三节 系统设计主要参数一、火灾危险等级 火灾危险等级分类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共分为4类8级,即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Ⅱ级)、严重危险级(Ⅰ、Ⅱ级)和仓库危险级(Ⅰ、Ⅱ、Ⅲ级)。 (一)轻危险级 一般指可燃物品较少、火灾放热速率较低、外部增援和人员疏散较容易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 一般指内部可燃物数量、火灾放热速率为中等,火灾初期不会引起剧烈燃烧的场所。大部分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划归中危险级。根据此类场所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划分为中Ⅰ级和中Ⅱ级。 (三)严重危险级 一般指火灾危险性大,且可燃物品数量多,火灾时容易引起猛烈燃烧并可能迅速蔓延的场所。 (四)仓库火灾危险级 根据仓库储存物品及其包装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将仓库火灾危险等级划分为Ⅰ、Ⅱ、Ⅲ级。仓库火灾危险Ⅰ级一般是指储存食品、烟酒以及用木箱、纸箱包装的不燃难燃物品的场所;仓库火灾危险Ⅱ级一般是指储存木材、纸、皮革等物品和用各种塑料瓶盒包装的不燃物品及各类物品混杂储存的场所;仓库火灾危险Ⅲ级一般是指储存A组塑料与橡胶及其制品等物品的场所。★表3-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举例,、、 2015年真题第52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建筑规模、高度以及火灾危险性、火灾荷载和保护对象的特点等确定。下列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I级的是()。A.建筑高度为50m的办公楼 B.建筑高度为23m的四星级旅馆C.2000个座位剧场的舞台 D.总建筑面积5600㎡的商场 解析 标准答案:【A】B轻危险等级:24m以下的旅馆,办公楼;仅在走道设置闭式系统的建筑。A高层民用建筑--中危险1级;C项未按此标准分类,干扰项D是中危险Ⅱ级。二、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规模及其火灾危险等级等因数确定。 (一)民用建 对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表3-3-2的要求。仅在走道设置单排闭式 筑和工业厂房 喷头的闭式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在装有网格、栅板类 的系统设计基 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表3-3-2规定值的1.3倍确定;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按 本参数 表3-3-2规定值的1.3倍确定。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表3-3-2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火灾危险等级 净空高度(m) 喷水强度(L/min﹒㎡) 作用面积(㎡) 轻危险级 ≤8 4 160 中危险级 Ⅰ级 6 160 Ⅱ级 8 严重危险级 Ⅰ级 12 260 Ⅱ级 16 2015年真题第55题 在环境温度低于4℃的地区,建设一座地下车库,采用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系统的设计参数按照火灾危险等级的中危险级Ⅱ级判断,其作用面积不应小于()㎡。A.160B.208C.192D.260 解析 标准答案:【A】(二)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对于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湿式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表3-3-3的要求。最大储物高度超过3.5m的自选商场应按16L/min﹒㎡确定喷水强度。表3-3-3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适用场所 净空高度(m) 喷水强度(L/min﹒㎡) 作用面积(㎡) 喷头选型 喷头最大间距(m) 中庭、影剧院、音乐厅、单一功能体育馆等 8~12 6 260 K=80 3 会展中心、多功能体育馆、自选商场等 8~12 12 300 K=115 注:表中“~”两侧的数据,左侧为“大于”、右侧为“不大于”。 (三)不同仓库内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对于不同的仓库,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应根据仓库内物质的性质、储存的方式,以及系统所选用的喷头类型,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仓库类型 1.堆垛储物仓库(基本参数见表3-3-4);2.货架储物仓库;3.混储仓库;4、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仓库;(其它基本参数表略)表3-3-4 I级、II级堆垛储物仓库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火灾危险等级 储物高度(m) 喷水强度(L/min﹒㎡) 作用面积(㎡) 持续喷水时间(h) 仓库危险级Ⅰ级 3.0~3.5 8 160 1.0 3.5~4.5 8 200 1.5 4.5~6.0 10 6.0~7.5 14 仓库危险级Ⅱ级 3.0~3.5 10 200 2.0 3.5~4.5 12 4.5~6.0 16 6.0~7.5 22 注:本表适用于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9.0m的仓库。(四)局部应用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局部应用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8m、且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的民用建筑可采用局部应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6L/min﹒㎡,持续喷水时间不应低于0.5h。喷头的选型、布置和作用面积(按开放喷头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流量系数K=80快速响应喷头的系统,喷头的布置应符合中危险级Ⅰ级场所的有关规定,作 用面积应符合表3-3-9的规定。 1.采用K 表3-3-9局部应用系统采用流量系数K=80快速响应喷头时的作用面积 =80快速 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和最大厅室建筑面积 开放喷头数 响应喷头 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超过300㎡或最大厅室建筑面积超过200㎡ 10只 的系统 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 最大厅室建筑面积不超过200㎡ 8只 最大厅室内喷头少于6只 大于最大厅室内喷头数2只 超过300㎡ 最大厅室内喷头少于3只 5只 2.采用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系统 采用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系统,同一配水支管上喷头的最大间距和相邻配水支管的最大间距,正方形布置时不应大于4.4m,矩形布置时长边不应大于4.6m,喷头至墙的距离不应大于2.2m,作用面积应按开放喷头数不少于6只确定。助记口诀:郑(正方形)思思(4.4)。拒(矩形)不私了(4.6)。 (五)水幕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表3-3-10水幕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水幕类别 喷水点高度(m) 喷水强度(L/s.m) 喷头工作压力(MPa) 防火分隔水幕 ≤12 2 0.1 防护冷却水幕 ≤4 0.5 注: 防护冷却水幕的喷水点高度每增加1m,喷水强度应增加0.1L/s.m,但超过9m时喷水强度仍采用1.0L/s.m。 (六)持续喷水时间 除特殊规定外,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0h确定。第四节 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一、喷头分类按结构分 闭式喷头开式喷头洒水喷头按安装方式分下垂型喷头直立型喷头直立式边墙型喷头水平式边墙型喷头吊顶隐蔽型喷头按热敏元件分 玻璃泡喷头助记口诀:评(平)定(顶)直辖(下)市(式)易熔合金喷头 喷头分类 根据喷头的热敏性能指标,喷头分为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快速响应喷头和标准响应喷头。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28(m·s)0.5;快速响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50(m·s)0.5;标准响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80(m·s)0.5。 公称动作温度和色标 根据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部分:洒水喷头》,玻璃球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分成13个温度等级,易熔元件喷头分成7个温度等级。为了区分不同公称动作温度的喷头,将感温玻璃球中的液体和易熔喷头的轭臂标识不同的颜色,见表3-3-11。助记口诀:四散(13)的玻璃球好不容易(易熔)才找回来7个。表3-3-11 闭式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和色标 玻璃泡喷头 易熔合金喷头 公称动作温度(℃) 工作液色标 公称动作温度(℃) 轭臂色标 57 橙 57~77 无色 68 红 79 黄 93 绿 107 绿 80-107 白 121 蓝 121-149 蓝 141 蓝 163-191 红 163 紫 204-246 绿 182 紫 260-302 橙 204 黑 320-343 橙 227 黑 260 黑 343 黑 (二)喷头选型与设置要求 ★1.喷头选型 (1)对于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吊顶下布置喷头时,应采用下垂型或吊顶型喷头;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I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在不设吊顶的场所内设置喷头,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2)对于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应采用直立型喷头或干式下垂型喷头。(3)对于水幕系统,防火分隔水幕应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防护冷却水幕应采用水幕喷头。(4)对于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地下的商业及仓储用房,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5)闭式系统的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 ★2.喷头布置 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应符合表3-3-12的要求。 同一场所内的喷头应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并应贴近顶板安装,使闭式喷头处于有利于接触火灾烟气的位置。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的下方布置喷头时,喷头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梁和障碍物及密肋梁板下布置的喷头,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及密肋梁板底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mm不得大于100mm。 在梁间布置的喷头,在符合喷头与梁等障碍物之间距离规定的前提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以避免洒水遭受阻挡。仍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应在梁底面下方增设喷头。 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间距不超过4×4(m)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其保护范围内的喷水强度应采取提高喷头工作压力或采用大流量喷头的方法予以保证。 边墙型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和间距应符合表3-3-13的规定。边墙型喷头的两侧1m和前方2m范围内,以及顶板或吊顶下不得有阻挡喷水的障碍物。边墙型标准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3-3-14的规定。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的布置应符合表3-3-15的要求。 2015年真题第66题 某单层工业厂房,建筑面积10000㎡,室内最大净高为8m,屋面坡度为2%,未设置吊顶。该建筑按中危险级Ⅱ级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选择()。A.直立型B.隐蔽型C.吊顶型D.边墙型 解析 标准答案:【A】在不设吊顶的场所内设置喷头,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 某地下车库,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直立型喷头。下列关于喷头溅水盘与车库顶板的垂直距 离的说法,符合规范规定的有()。 2015年真题第82题 A.喷头无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50mmB.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850mmC.喷头无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D.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650mm E.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550mm 标准答案:【CE】考空间位置。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与顶板距离150mm≥H≥75mm在梁或其他 解析 障碍物下布置喷头H≤300m溅水盘与梁,障碍物,密肋梁板底面的距离25mm≤H≤100mm梁间布置 时,溅水盘还应满足H≤550mm。表3-3-12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 喷水强度(L/min㎡) 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 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 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 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 4 4.4 4.5 20.0 2.2 6 3.6 4.0 12.5 1.8 8 3.4 3.6 11.5 1.7 ≥12 3.0 3.6 9.0 1.5表3-3-13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和间距(m) 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 轻危险级 中危险级Ⅰ级 配水支管上喷头的最大间距 3.6 3.0 单排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 3.6 3.0 两排相对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 7.2 6.0 注:1.两排相对喷头应交错布置;2.室内跨度大于两排相对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时,应在两排相对喷头中间增设一排喷头。表3-3-14边墙型标准喷头布置要求(mm) 边墙型喷头型式 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 溅水盘与背墙的距离 直立式 100~150 50~100 水平式 150~300 可小于100表3-3-15ESFR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mm) 喷头安装方式 直立型 下垂型 不应小于 不应大于 不应小于 不应大于 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 100 150 150 360★二、报警阀组报警阀组分类及其组成报警阀组分为湿式报警阀组、干式报警阀组、雨淋报警阀组和预作用报警装置。1、湿式报警阀组 (1)报警阀组的组成 湿式报警阀是湿式系统的专用阀门,只允许水流入系统并在规定压力、流量下驱动配套部件报警的一种单向阀。湿式报警阀组结构为止回阀,开启条件与入口压力及出口流量有关,与延迟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控制阀等组成报警阀组。 (2)报警阀 湿式报警阀组中报警阀的结构有两种,即隔板座圈型和导阀型。 工作原理 隔板座圈型湿式报警阀上设有进水口、报警口、测试口、检修口和出水口,阀内部设有阀瓣、阀 座等组件,是控制水流方向的主要可动密封件。在准工作状态,阀瓣上下充满水,水压强近似相 等。由于阀瓣上面与水接触的面积大于下面的水接触面积,阀瓣受到的水压合力向下。在水压力 及自重的作用下,阀瓣坐落在阀座上,处于关闭状态。当水源压力出现波动或冲击时,通过补偿 隔板座圈型 器(或补水单向阀)使上下腔压力保持一致,水力警铃不发生报警,压力开关不接通,阀瓣仍处于 准工作状态。补偿器具有防止误报或误动作功能。闭式喷头喷水灭火时,补偿器来不及补水,阀 瓣上面的水压下降,当下降到使下腔的水压足以开启阀瓣时,下腔的水便向洒水管网及动作喷头 供水,同时水沿着报警阀的环形槽进入报警口,流向延迟器、水力警铃,警铃发出声响报警,压 力开关开启,给出电接点信号报警并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泵。 延迟器是一个罐式容器,入口与报警阀的报警水流通道连接,出口与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连接,延迟器 (3)延迟器工作原理 入口前安装过滤器。在准工作状态下可防止因压力波动而误报警。当配水管道发生渗漏时,有可能引起湿式报警阀阀瓣的微小开启,使水进入延迟器。但是,由于流量小,进入延迟器的水量会从延迟器底部的节流孔排出,使延迟器无法充满水,更不能从出口流向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只有当湿式报警 阀开启,经报警通道进入延迟器水流将延迟器注满并由出口溢出,才能驱动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 (4)水力警 水力警铃是一种靠水力驱动的机械警铃,安装在报警阀组的报警管道上。报警阀开启后,水流进 铃工作原理 入水力警铃并形成一股高速射流,冲击水轮带动铃锤快速旋转,敲击铃盖发出声响警报。2.干式报警阀组 (1)干式报警阀组的组成 干式报警阀组主要由干式报警阀、水力警铃、压力开关、空压机、安全阀、控制阀等组成,报警阀的阀瓣将阀门分成两部分,出口侧与系统管路相连,内充压缩空气,进口侧与水源相连,配水管道中的气压抵住阀瓣,使配水管道始终保持干管状态,通过两侧气压和水压的压力变化控制阀瓣的封闭和开启。喷头开启后,干式报警阀自动开启,其后续的一系列动作类似于湿式报警阀组。 (2)干式报警阀工作原理 干式报警阀其中的阀瓣、水密封阀座、气密封阀座组成隔断水、气的可动密封件。在准工作状态,报警阀处于关闭位置,橡胶面的阀瓣紧紧地合于两个同心的水、气密封阀座上,内侧为水密封圈,外侧为气密封圈,内外侧之间的环形隔离室与大气相通,大气由报警接口配管通向平时开启的自动滴水球阀。在注水口加水,加到打开注水排水阀有水流出为止,然后关闭注水口。注水是为了使气垫圈起密封作用,防止系统中的空气泄漏到隔离室或大气中。只要管道的气压保持在适当值,阀瓣就始终处于关闭状态。3.雨淋报警阀组 (1)雨淋报警阀组的组成 雨淋报警阀是通过电动、机械或其它方法开启,使水能够自动流入喷水灭火系统同时进行报警的一种单向阀。按照其结构可分为隔膜式、推杆式、活塞式、蝶阀式雨淋报警阀。雨淋报警阀广泛应用于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水雾系统、泡沫系统等各类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 (2)雨淋阀工作原理 雨淋阀是水流控制阀,可以通过电动、液动、气动及机械方式开启,雨淋阀的阀腔分成上腔、下腔和控制腔三部分。控制腔与供水管道连通,中间设限流传压的孔板。供水管道中的压力水推动控制腔中的膜片、进而推动驱动杆顶紧阀瓣锁定杆,锁定杆产生力矩,把阀瓣锁定在阀座上。阀瓣使下腔的压力水不能进入上腔。控制腔泄压时,使驱动杆作用在阀瓣锁定杆上的力矩低于供水压力作用在阀瓣上的力矩,于是阀瓣开启,供水进入配水管道。4.预作用报警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预作用报警装置由预作用报警阀组、控制盘、气压维持装置和空气供给装置等组成,通过电动、气动、机械或者其他方式控制报警阀组开启,使水能够单向流入喷水灭火系统,并同时进行报警的一种单向阀组装置。(二)报警阀组设置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系统型式设置相应的报警阀组。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的闭 式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报警阀组。水幕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 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检修的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距地面的距 ★ 离宜为1.2m。水力警铃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其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直径应为20mm, 报警阀组设 总长度不宜大于20m;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05MPa。 置要求 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对于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对于干式系统不宜超 过500只。串联接入湿式系统配水干管的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报警阀组, 其控制的喷头数计入湿式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喷头的高程 差不宜大于50m。控制阀安装在报警阀的入口处,用于系统检修时关闭系统。控制阀应保持常开位置,保证系统时刻处于警戒状态。使用信号阀时,其启闭状态的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使用常规阀门时,必须用锁具锁定阀板位置。 2015年真题第30题 某3层商业建筑,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共设计有2800个喷头保护吊顶下方空间。该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个。A、2B、3C、4 D、5 解析 标准答案【C】: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对于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2800/800=3.5. 2015年真题第64题 某座3100个座位的大剧院,地下车库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演员化妆间等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舞台葡萄架下采用雨淋系统,舞台口采用防护冷却水幕系统。该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选用()种报警阀组。A.1B.2C.3D.4 解析 标准答案:【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系统型式设置相应的报警阀组。预作用、湿式、雨淋。干扰项水幕系统不具备灭火功能。三、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是用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将水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水流报警装置,一般用于 (一)水流 湿式、干式、预作用、循环启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中。水流指示器的叶片与水流方向 指示器的组 垂直,喷头开启后引起管道中的水流动,当浆片或膜片感知水流的作用力时带动传动轴动作,接 成 通延时线路,延时器开始计时。到达延时设定时间后叶片仍向水流方向偏转无法回位,电触点闭 合输出信号。当水流停止时,叶片和动作杆复位,触点断开,信号消除。 (二)水流 1)水流指示器的功能是及时报告发生火灾的部位。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内,每个 指示器设置 防火分区和每个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当水流指示器前端设置控制阀时,应采用信号阀。 要求 2)仓库内顶板下喷头与货架内喷头应分别设置水流指示器。四、压力开关 (一)压力开关组成 压力开关是一种压力传感器,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一个部件,其作用是将系统的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报警阀开启后,报警管道充水,压力开关受到水压的作用后接通电触点,输出报警阀开启及启动供水泵的信号,报警阀关闭时电触点断开。 (二)压力开关设置要求 1)压力开关安装在延迟器出口后的报警管道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采用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并应能调节启停稳压泵的压力。2)雨淋系统和防火分隔水幕,其水流报警装置宜采用压力开关。五、末端试水装置 (一)末端试水装置组成 末端试水装置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等组成,其作用是检验系统的可靠性,测试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的管道充水时间。 (二)设置要求 1)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和楼层应设置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2)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设在便于操作的部位,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3)末端试水装置应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组成。末端试水装置出水口的流量系数K,应与系统同楼层或同防火分区选用的喷头相等。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六、管道 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铜管、涂覆钢管和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 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丝扣、法兰连接。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 设置要求 制的标准喷头数,轻、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安装喷头的配水支管,上下 侧均不超过8只。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6只。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 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考纲要求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自动水灭火系统系统选择和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完善的要求。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利用专门设计的水雾喷头,在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下将水流分解成粒径不超过1mm的细小水滴进行灭火或防护冷却的一种固定式灭火系统。★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系统灭火机理一、 表面冷却;二、窒息;三、乳化(只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四、稀释;助记口诀:表侄吸乳或喜鹊化石 2015年真题第33题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水雾喷头使水从连续的水流转态分解转变成不连续的细小水雾滴喷射出来,因此它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灭火性能。下列不属于水喷雾灭火机理的是()A.冷却B隔离C.窒息D.乳化 解析 标准答案:【B】水喷雾系统灭火机理:表面冷却;窒息;乳化(只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稀释;第二节 系统分类 水喷雾灭火系统组成 由水源、供水设备、过滤器、雨淋阀组、管道及水雾喷头等组成,并配套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或传动管系统,火灾时可向保护对象喷射水雾灭火或进行防护冷却。 按启动方式分类 可分为电动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和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助记口诀:公园偷铝阀 (一)电动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是以普通的火灾报警系统作为火灾探测系统,通过传统的点式感温、感烟探头或缆式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当有火情发生时,探测器将火警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火灾报警控制器打开雨淋阀,同时启动水泵,喷水灭火。为了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雨淋阀前的管道上应是充满水的状态。 ★(二)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是以传动管作为火灾探测系统,传动管内充满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当传动管上的闭式喷头受火灾高温影响动作后,传动管内的压力迅速下降,打开了封闭的雨淋阀,为了尽量缩短管网充水的时间,雨淋阀前的管道上应是充满水的状态,传动管的火灾报警信号通过压力开关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报警控制器启动水泵,通过雨淋阀、管网将水送到水雾喷头,水雾喷头开始喷水灭火。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一般比较适合于防爆场所,或者不适合安装普通火灾探测系统的场所。 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分类 按传动管内的充压介质,可分为充液传动管和充气传动管两种。充液传动管内的介质一般为压力水,这种方式适用于不结冰的场所,充液传动管的末端或最高点应安装自动排气阀。充气传动管内的介质一般是压缩空气,由空压机或其它气源平时保持传动管内的气压。 适用范围 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场所,但在北方寒冷地区,应在传动管的最低点设置冷凝器和汽水分离器,以保证传动管不会被冷凝水结冰堵塞。 按应用方式分类 可分为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和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三种系统。 助记口诀:狍子腚。 (一)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 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控制阀、供水水源、固定管道、水雾喷头等组成。 (二)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 是在自动喷水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道上连接局部的水喷雾系统 (三)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 是在水喷雾系统的雨淋阀前连接泡沫储罐和泡沫比例混合器,再与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雨淋阀、水雾喷头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先喷泡沫灭火,再喷水雾冷却或灭火。 2015年真题第46题 某一类高层办公楼的自备柴油发电机房,设置电动气动雨淋阀组的水喷雾灭火系统保护。当该系统的火灾探测装置动作后,打开雨淋报警阀组,压力开关动作,联锁启动消防水泵,水雾喷头喷水灭火。该系统采用的火灾探测装置应是()。A.气动传动管探测装B.液动传动管探测装置C.感烟感温火灾探测装置D.闭式喷头驱动传动管探测装置 解析 标准答案:【C】就看雨淋阀是靠谁触发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电动启动还是传动管启动。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 系统工作原理 当系统的火灾探测器发现火灾后,自动或由手动打开雨淋报警阀组,同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报警控制器,并启动消防水泵,通过供水管网到达水雾喷头,水雾喷头喷水灭火。 系统适用范围 按防护目的主要分为灭火控火和防护冷却两大类,其适用范围随不同的防护目的而设定。 (一)灭火控火的适 1.固体火灾; 2.可燃液体火灾:可用于扑救闪点高于60℃的可燃液体火灾,如燃油锅炉、发电机油箱、输油管道火灾等。 用范围 3.电气火灾:水喷雾系统的离心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可用于扑灭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井、电缆夹层等电气火灾。 (二)防护冷却的适用范围 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卸、使用设施和装置的防护冷却。2.火灾危险性大的化工装置及管道,如加热器、反应器、蒸馏塔等的冷却防护。 不适用范围 (一)不适宜用水扑救的物质 1.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氧化镁等。这类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分解反应,放出反应热并生成氧气。当与某些有机物、易燃物、可燃物、轻金属及其盐类化合物接触能引起剧烈的分解反应,由于反应速度过快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 2.遇水燃烧物质 金属钾、金属钠、碳化钙(电石)、碳化铝、碳化钠、碳化钾等。这类物质遇水能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并放出热量和产生可燃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的恶果。 (二)使用水雾会造成爆炸或破坏的场所1.高温密闭的容器内或空间内当水雾喷入时,由于水雾的急剧汽化使容器或空间内的压力急剧升高,造成破坏或爆炸的危险。2.表面温度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可燃液体当水雾喷射至其表面时会造成可燃液体的飞溅,致使火灾蔓延。 设置场所 (一)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1.建筑内燃油、燃气的锅炉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自备发电机房;2.单台容量在40MW及以上的厂矿企业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W及以上可燃油油浸电厂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W及以上的独立变电所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 (二)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适用于用水量比较少,保护对象比较单一的室内场所,如建筑室内燃油、燃气锅炉房等。对于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可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作为建筑内局部场所应用的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的供水管。 (三)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适用于采用泡沫灭火比采用水灭火效果更好的某些对象,或者灭火后需要进行冷却,防止火灾复燃的场所。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主要用于公路交通隧道。第四节 系统设计参数 ★一、工作压力 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用于防护冷却目的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2MPa。但对于甲B、乙、丙类液体储罐不应小于0.15MPa。 响应时间是指由火灾报警设备发出信号至系统中最不利点水雾喷头喷出水雾的时间,它是系统由报 ★二、响应时间 警到实施喷水灭火的时间参数。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45s;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用于其他 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0s(5分钟)。 保护面积是指保护对象的全部暴露外表面面积。保护面积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1.按保护对象的规则外表面面积确定; 2.当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不规则时,应按包容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积确定; 三、保护面积 3.变压器的保护面积除应按扣除底面面积以外的变压器外表面面积确定外,还应包括油枕、冷却器的外表面面积和集油坑的投影面积;4.分层敷设电缆的保护面积应按整体包容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5.输送机皮带的保护面积应按上行皮带的上表面面积确定; 6.开口可燃液体容器的保护面积应按液面面积确定; 7.当水喷雾系统用于室内保护对象时,保护面积可按室内建筑面积或保护对象的外表面积确定。 2015年真题第45题 某高层办公楼的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了水喷雾灭火系统。该系统水雾喷头的灭火工作压力不应小于()MPa。A.0.05B.0.10C.0.2D.0.35 解析 标准答案【D】:相当于消火栓充实水柱13m要求时,其出口最小压力。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水 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 2015年真题第73题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根据其防护目的和保护对象确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用于液化石油气罐瓶间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s.A.45B.120C.60 D.300 解析 标准答案:【C】防护冷却,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灭火控火≤60s,其他≤300s。四、喷雾强度和持续喷雾时间表3-4-1系统的供给强度、持续供给时间和响应时间 防护目的 保护对象 供给强度/(L/min·㎡) 持续供给时间(h) 响应时间/s 灭火 固体物质火灾 15 1 60 输送机皮带 10 1 60 液体火灾 闪点60~120℃的液体 20 0.5 60 闪点高于120℃的液体 13 饮料酒 20 电气火灾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断路器 20 0.4 60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集油坑 6 电缆 13 防护冷却 甲乙丙类液体生产、储存、装卸设施 9 6 120 液化石油气罐瓶间、瓶库 9 6 60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固定顶罐 2.5 直径大于20m的固定顶罐为6h,其他为4h 300 浮顶罐 2.0 相邻罐 2.0 液化烃或类时液体储罐 全压力、半冷冻式储罐 9 6 120 全冷冻式储罐 单、双容罐 罐壁 2.5 灌顶 4 全容罐 灌顶泵平台、管道进出口等局部危险部位 20 管带 10 液氨储罐 6 注 1、添加水系灭火剂的系统,其供给强度应由试验确定。2、钢制单盘式、双盘式、敞口隔舱式内浮顶罐应按浮顶罐对待,其他内浮顶罐应按固定顶罐对待。 五、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设计 1.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中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水喷雾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2.高层建筑内的用水量较小的水喷雾系统的供水管道可以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直接引出。3.由自动喷水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供水的水喷雾系统,供水管提供的水压和流量应满足水喷雾系统的要求。 六、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设计 1.泡沫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执行。2.泡沫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一、水雾喷头水雾喷头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利用离心或撞击原理将水流分解成细小水雾滴的喷头。 水雾喷头分类 1.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 由喷头体、涡流器组成,在较高的水压下通过喷头内部的离心旋转形成水雾喷射出来,它形成的水雾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适合扑救电气火灾。但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的通道较小,时间长了容易堵塞。离心雾化型的水雾喷头有A型和B型两种。A型水雾喷头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成90°角度,安装后喷头出水方向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B型水雾喷头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在一条直线上,安装后是完全固定不可调节的。 2.撞击 撞击型水雾喷头的压力水流通过撞击外置的溅水盘,在设定区域分散为均匀锥形水雾。 型水雾 喷头由溅水盘、分流锥、框架本体和滤网组成。 喷头 撞击型水雾喷头根据需要可以水平安装,也可以下垂、斜向安装。(二)水雾喷头主要性能参数 1.工作压力 水雾喷头的雾化效果与喷头的工作压力有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喷头的工作压力越高,其水雾滴粒径愈小,雾化效果越好,灭火和冷却的效率也就越高。当水雾喷头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时,能获得良好的分布形状和雾化效果,满足防护冷却的要求;在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时,能获得良好的雾化效果,满足灭火的要求。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0.35-0.8MPa;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0.2-0.6MPa。 2.雾化角 水雾喷头常见的雾化角有、45°、60°、90°、120°、150°等五个规格。 3.K系数 水雾喷头的流量系数K从K=16至K=102。水雾喷头K系数由水雾喷头生产厂家自己确定。 4.有效射程 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是指喷头水平喷射时,水雾达到的最高点与喷口之间的距离。水雾锥是指在水雾有效射程内水雾形成的圆锥体。水雾喷头有效射程与雾化角有直接的关系。同一水雾喷头,雾化角小,射程则远,反之则近。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的有效距离不应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5.水雾滴平均直径 水雾滴平均直径随喷头工作压力变化而变化,压力越大,雾滴平均直径越小。水雾滴大小直接影响灭火效果,当水雾滴平均直径小于300μm时,灭火时很难穿透火焰燃烧时产生的上升气流,不能到达燃烧物质的表面。一般水雾的粒径应在0.3-1mm范围内。(三)水雾喷头布置要求 保护对象的水雾喷头数量应根据设计喷雾强度、保护面积和水雾喷头特性,按水雾喷头流量计算 公式3-4-1和保护对象水雾喷头数量计算公式3-4-2计算确定,水雾喷头的布置应使水雾直接喷 1.基本原则 射和完全覆盖保护对象,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水雾喷头的数量; 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水雾喷头、管道与电气设备带电(裸露)部分的安全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4-1)qK10p q—水雾喷头的流量(L/min);P—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MPa);K—水雾喷头的流量系数,取值由生产厂提供。 (3-4-2)NSWq N—保护对象的水雾喷头的计算数量;S—保护对象的保护面积(㎡);W—保护对象的设计喷雾强度(L/min·㎡)。 布置方式可为矩形或菱形。当按矩形布置 R—水雾锥底圆半径(m); 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4倍 B—水雾喷头的喷口与保护对象之 2.布置方式 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当按菱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7 R=B·tanθ/2 间的距离(m);θ—水雾喷头的雾化角(°)。θ的 倍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 取值范围为30、45、60、90、120。 3.保护变压 保护对象为油浸式变压器时,水雾喷头应布置在变压器周围,不宜布置在变压器顶部; 器的水雾喷 保护变压器顶部的水雾不应直接喷向高压套管;变压器的油枕、冷却器、集油坑均应设水雾喷头 头布置要求 保护;水雾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应满足水雾锥相交的要求。 1)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时,水雾喷头宜布置在保护对象周围,与保 4.保护储 护储罐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0.7m。 罐、球罐的 2)当保护对象为球罐时,水雾喷头的喷口应面向球心;.水雾锥沿球罐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 水雾喷头布 方向应相接;当球罐的容积等于或大于1000m³,水雾锥沿球罐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宜 置要求 相接,但赤道以上环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6m;无防护层的球罐钢支柱和罐体液位计、阀门 等处应设水雾喷头保护。 5.保护电缆 当保护对象为电缆时,水雾喷头喷射的水雾应完全包围电缆。电缆水平敷设或垂直敷设时,都按平 的水雾喷头 面保护对象考虑。水平敷设的电缆,喷头宜布置在其上方;垂直敷设的电缆,喷头可沿其侧面布100 布置要求 置。多层水平或垂直敷设的电缆,其层间没有装设耐火隔板时,设置的喷头要采用包围式,使中间层的电缆处于水雾的包围中,以便迅速窒息灭火。当电缆支架阻挡水雾时,在该部位应增设喷头。 6.保护输送 当保护对象为输送机皮带时,水喷雾应完全包围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和上、下行皮带。由于输送 机皮带的水 机皮带是一种平面的往返运动的保护对象,在没有停机前皮带的着火部位可能随之往返运动,极 雾喷头布置 易造成火灾蔓延,故其喷头的布置应采用包围式,使水雾覆盖上行皮带、输送物、下行返回皮带 要求 以及支架构件等全部表面。 7.保护其他 当保护对象为室内燃油、燃气锅炉、电液装置、氢密封油装置、发电机、充油开关时,水雾喷头 对象的水雾 宜在保护对象的顶部周围平面布置,使水雾直接喷向并完全覆盖保护对象。 喷头布置要 当保护对象为气轮机油箱、磨煤机润滑油箱时,水雾喷头宜沿油箱顶部周围平面布置,使水雾直 求 接喷向并完全覆盖油箱液面。二、雨淋阀(一)角式雨淋阀 1.角式雨淋阀的组成 角式雨淋阀组是由角式雨淋阀、供水蝶阀、单向阀、电磁阀、手动快开阀、过滤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等主要部件组成,具有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抗腐蚀性能好、便于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角式雨淋阀是利用隔膜上下运动实现阀瓣的启闭。隔膜将阀分为压力腔(即控制腔)、工作腔和 供水腔,由供水管而来的压力水流(0.14MPa~1.2MPa)作用于隔膜下部阀瓣。同时,也从控制 管路经单向阀进入压力腔而作用于隔膜的上部,由于上、下受水作用面积的差异,保证了隔膜雨 3.角式雨淋阀工作原理 淋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当保护区发生火警时,通过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器,直接打开隔膜雨淋阀的电磁阀,使压力腔的水快速排出,由于压力腔泄压,从而作用于阀瓣下部的水迅速推起阀瓣,水流即进入工作腔,流向 整个管网喷水灭火。同时部分压力水流向报警管网,使水力警铃发出铃声报警、压力开关动作, 给值班室发出信号指示或直接启动消防水泵供水。此时由于隔膜雨淋阀控制管路上的电磁阀具有 自锁功能,所以雨淋阀被锁定为开启状态,灭火后,手动将电磁阀复位,稍后雨淋阀将自行复位。(二)直通雨淋阀 1.直通雨淋阀组成 直通雨淋阀组主要由直通雨淋阀、信号蝶阀、单向阀、电磁阀、手动球阀、压力开关、水力警铃等主要部件组成。具有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抗腐蚀性能好、便于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它相对其它型式的雨淋阀而言,还具有水力性能好,水力摩阻损失小的优点。 直通雨淋阀是利用隔膜左右运动实现阀瓣的启闭。由隔膜将阀分为控制腔和工作腔。来自供水管 的压力水流(0.14MPa~1.6MPa)作用于阀瓣,同时,压力水还从控制管路经单向阀进入控制腔 而作用于隔膜的左部,由隔膜通过推杆将力传递到压臂上,由压臂压紧阀瓣,保证隔膜雨淋阀具 有良好的密封性。 3.直通雨淋阀工作原理 阀门具有三种控制方式:电动、手动和传动控制。电动控制是当保护区发生火灾时,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直接打开直通雨淋阀的电磁阀,使控制腔的水快速排出。手动控制是人员手动打开控制管路上的手动球阀排水泄压,启动阀门。传动控制是依靠安装在保护区内与系统相连的闭式喷 头火灾时玻璃球破裂,进而排水或排气泄压。由于控制腔的泄压,通过推杆作用在压臂上的力消 除,作用于阀瓣下部的水迅速推起阀瓣,水流即进入工作腔,流向整个管网喷水灭火,同时一部 分压力水流向报警管网,使水力警铃发出铃声报警、压力开关动作,发出信号指示或直接启动消 防水泵供水。灭火后,需手动复位雨淋阀。(三)雨淋阀组的功能及设置要求 1.雨淋阀组应具备以下功能 (1)应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操作方式; (2)应能监测供水、出水压力;(3)应能接通或关闭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供水;(4)应能接受电信号电动开启雨淋阀,接受传动管信号液动或气动开启雨淋阀;(5)应能驱动水力警铃报警。 (6)应能显示雨淋阀启、闭状态。 (1)雨淋阀组宜设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并有排水设施的室内,其位置宜靠近保护对象并便于操作; (2)雨淋阀组设在室外时,雨淋阀组配件应具有防腐功能,设在防爆区的雨淋阀组配件应符合 2.雨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爆要求;(3)寒冷地区的雨淋阀组应采用电伴热或蒸汽伴热进行保温;(4)并联设置的雨淋阀组,雨淋阀入口处应设止回阀;(5)雨淋阀前的管道应设置可冲洗的过滤器;当水雾喷头无滤网时,雨淋阀后的管道上也应设 置过滤器。过滤器滤网应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滤网的孔径应为4.0~4.7目/c㎡; (6)雨淋阀的试水口应接入可靠的排水设施。181三、管道 水喷雾系统的管道分为雨淋阀前管道和阀后管道两部分。阀后管道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且管 道上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系统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6MPa,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 管道 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螺纹、法兰连接。镀锌管道不得采用电焊、气焊挖孔、热煨弯或其它 破坏镀锌层的操作。系统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应小于25mm;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时,管径 不应小于20mm。系统管道的最低处或水容易聚集的地方应设置放水阀或排污口。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考纲要求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自动水灭火系统系统选择和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完善的要求。细水雾灭火系统组成是由供水装置、过滤装置、控制阀、细水雾喷头等组件和供水管道组成,能自动和人工启动并喷放细水雾进行灭火的固定灭火系统。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一、细水雾的成雾原理(一)细水雾的定义及分级 1.定义 细水雾是指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下方1.0m处的平面上形成的雾滴粒径Dv0.50小于200μm,Dv0.99小于400μm的水雾滴。 2.分级 细水雾按水雾中水微粒的大小分为3级,如图3-5-1所示。 图3-5-1雾滴粒径等级划 Ⅰ级 Dv0.1≤100μm与Dv0.9≤200μm连线的左侧部分; Ⅱ级 Dv0.1≤200μm与Dv0.9≤400μm连线的之间部分且不属于Ⅰ级的水雾; Ⅲ级 Dv0.1>400μm与Dv0.99≤1000μm之间的部分。 (二)细水雾的成雾原理分析 1.单流体系统 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释放出来,由于液体与周围空气的速度差而被撕碎成为细水雾;液体射流被冲击到一个固定的表面,由于冲击力将液体打散成细水雾;两股成份类似的液体射流相互碰撞,将液体射流打散成细水雾;超声波和静电雾化器将射流液体振动或电子粉碎成细水雾;液体在压力容器中被加热到高于沸点,突然被释放到大气压力状态形成细水雾。 2.双流体异管 由一套管道向喷头提供灭火介质,另外一套管道提供雾化介质,两种在分离管道系统中传输的物质在喷头处混合,相互碰撞,从而产生细水雾。 3.双流体同管 雾化介质与灭火介质在一套管道内混合,其成雾原理同单流体系统。二、细水雾的灭火机理 灭火机理 主要是表 面 冷却、 窒 息、 辐 射热阻隔和浸 湿 、乳 化 等作用。 助记口诀:棉花质(地)服饰第二节 系统分类 一、按工作压力分类 (一)低压系统 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21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中压系统 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1.21MPa且小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三)高压系统 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按应用方式分类 (一)全淹没式系统 向整个防护区内喷放细水雾,并持续一定时间,保护其内部所有保护对象的系统应用方式。全淹没式系统适用于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的火灾。 (二)局部应用式系统 直接向保护对象喷放细水雾,并持续一定时间,保护空间内某具体保护对象的系统应用方式。局部应用式系统适于扑救大空间内具体保护对象的火灾。 三、按动作方式分类 (一)开式系统 采用开式细水雾喷头的系统,包括全淹没应用方式和局部应用方式。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和启动供水泵,向开 式细水雾喷头供水。 (二)闭式系统 采用闭式细水雾喷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它又可以分为湿式、干式和预作用三种形式。 压力分类助记口诀:121、345;高低闭(≤或≥)。 四、按雾化介质分类 (一)单流体系统 使用单个管道向每个喷头供给灭火介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双流体系统 水和雾化介质分管供给并在喷头处混合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五、按供水方式分类 (一)泵组式系统 采用泵组(或稳压装置)作为供水装置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 (二)瓶组式系统 采用贮水容器贮水、贮气容器进行加压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中、高压系统。 (三)瓶组与泵组结合式系统 既采用泵组又采用瓶组作为供水装置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 助记口诀:供应动物水第三节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由水源(储水池、储水箱、储水瓶)、供水装置(泵组推动或瓶组推动)、系统管网、控水阀组、 细水雾灭火 细水雾喷头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泵组系统,其供水水质要符合现行国标《生 系统组成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对于瓶组系统,其供水水质不应低于现行国标《瓶(桶)装饮 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而且系统补水水源的水质应与系统的水质要求一致。一、开式细水雾灭火系统 (一)系统组成 开式细水雾灭火系统包括全淹没应用方式和局部应用方式,是采用开式细水雾喷头,由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连锁或远控、手动启动后,控制一组喷头同时喷水的自动细水雾灭火系统。 泵组式 系统由细水雾喷头、控制阀组、系统管网、泵组(消防水泵和稳压装置)、水源(储水池或储水箱)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瓶组式 系统由细水雾喷头、控制阀、启动瓶、储水瓶组、瓶架、系统管网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自动控制方式时,火灾发生后,报警控制器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后,自动启动系统控制阀组和消防水泵,向系统管网供水,水雾喷头喷出细水雾,实施灭火。二、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 (一)系统组成 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又可以分为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三种形式。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适宜于采用非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等保护对象。 工作原理 除喷头不同外,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同。★第四节 系统适用范围 系统的特性 (一) 节 能环保性;(二) 电 气绝缘性;(三) 烟 雾消除作用; 助记口诀:借点烟。 (一)可燃固 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包括纸张、木材、纺织品和塑料泡 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体火灾(A类) 沫、橡胶等固体火灾等。 (二)可燃液体火灾(B类) 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的可燃液体火灾,包括正庚烷或汽油等低闪点可燃液体和润滑油、液压油等中、高闪点可燃液体火灾。 (三)电气火 有效扑救电气火灾,包括电缆、控制柜等电子、电气设备火灾和变压器火灾等。 灾火灾(E类) 适用范围助记口诀:A固B液E电气。 1.不能直接用于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包括: (1)活性金属,如锂、钠、钾、镁、钛、锆、铀、钚等;(2)金属醇盐,如甲醇钠等; 细水雾灭火系统不适用范围 (3)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钠等; (4)碳化物,如碳化钙等;(5)卤化物,如氯化甲酰,氯化铝等; (6)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等;(7)卤氧化物,如三溴氧化磷等; (8)硅烷,如三氯-氟化甲烷等;(9)硫化物,如五硫化二磷等; (10)氰酸盐,如甲基氰酸盐等。 2.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燃气体火灾,包括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化气体的场合。 3.不适用于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2015年真题第41题 机遇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下列场所中,细水雾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的是()。A.电缆夹层B.柴油发电机C.锅炉房D.电石仓库 解析 标准答案:【D】电石、氢化钠,过氧化钠遇水发生着火爆炸,跟天津爆炸案有关。都属于甲类火 灾危险性物质。第五节 系统设计参数一、系统选型 选择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 液压站,配电室、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文物库,以及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选择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 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润滑油站和燃油锅炉房、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部位。 选择闭式系统 采用非密集柜储存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采用泵组式系统 难以设置泵房或消防供电不能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场所,可选择瓶组系统,但闭式系统不应采用瓶组系统。二、设计参数 基本要求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应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特性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喷头的最低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20MPa。 (一)闭式系统的设计参数 闭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不宜小于140㎡,每套泵组所带喷头数量不应超过100只。系统的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和安装高度宜根据火灾模拟试验结果确定。当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时,闭式系统也可根据喷头的安装高度按表3-5-3的规定确定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和喷头的布置间距。当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小于10MPa时,应经试验确定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和安装高度。表3-5-3闭式系统的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和安装高度 应用场所 喷头的安装高度(m) 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L/min.㎡) 喷头的布置间距(m) 采用非密集柜储存的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 >3.0且≤5.0 3.0 >2.0≤3.0 ≤3.0 2.0 (二)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的设计参数 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其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宜根据火灾模拟试验结果确定,也可根据喷头的安装高度按表3-5-3的规定确定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和喷头的布置间距。当喷头的实际安装高度介于表3-5-4中规定的高度值之间时,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应取较高安装高度时的规定值。表3-5-4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喷头工作压力、安装高度、喷雾强度和喷头布置间距 应用场所 喷头的工作压力(MPa) 喷头的安装高度(m) 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L/min.㎡) 喷头的最大布置间距(m) 油浸变压器室,液压站,润滑油站,柴油发电机室,燃油锅炉房等 >1.2且≤3.5 ≤7.5 2.0 2.5 电缆隧道,电缆夹层 ≤5.0 2.0 文物库、以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 ≤3.0 0.9 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室等 Š10 ≤7.5 1.2 3.0 液压站,柴油发电机室,燃油锅炉房等 ≤5.0 1.0 电缆隧道,电缆夹层 >3.0且≤5.0 2.0 ≤3.0 1.0 文物库、以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 >3.0且≤5.0 2.0 ≤3.0 1.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信机房 主机工作空间 ≤3.0 0.7 地板夹层 ≤0.5 0.3 (三)全淹 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其单个防护区的容积,泵组系统不宜大于3000m³,瓶组系统不宜超 没应用方 过260m³。当大于该体积时,宜将该防护区分成多个更小的防护区进行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的开式 1.当各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时,系统的设计参数可根据其中容积最大分区的参数确定; 系统的防 2.当各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异时,系统的设计参数应分别按各自分区的参数确定; 护区容积 3.当应用条件与表3-5-3不相符合时,应经火灾模拟试验确定。 (四)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的保护面积 1.对于外形规则的保护对象,应为该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2.对于外形不规则的保护对象,应为包容该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3.对于可能发生可燃液体流淌火或喷射火的保护对象,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包 括可燃液体流淌火或喷射火可能影响到的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 (五)局部应用方式的 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保护存在可燃液体火灾的场所时,系统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国 开式系统保护存在可燃 家授权的认证检验机构认证检验时获得的试验数据确定,且不应超出试验限定的条 液体场所的设计参数 件。 助记口诀:冷天穿开衫(30)冻2了。 (六)系统设计响应时 开式系统的设计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瓶组式系统,当同一 间 防护区内采用多组瓶组时,各瓶组必须能同时启动,其 动 作响应时差不应大于 2 s。 (七)系统持续喷雾时间 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应符合表3-5-5的规定。 1.系统设计喷雾强度不应小于试验所用喷雾强度; (八)实体模拟实验结 2.喷头最低工作压力不应小于试验测得最不利点喷头的工作压力; 果的应用 3.喷头布置间距和安装高度分别不应大于试验时的喷头间距和安装高度; 4.喷头的安装角度应与试验安装角度一致。表3-5-5 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持续喷雾时间 保护对象 设计持续喷雾时间(min) 注: 油浸变压器室、柴油发电机房 对于瓶组式系统, 液压站、润滑油站 20 系统的设计持续喷 燃油锅炉房、涡轮机房 雾时间可按其实体 配电室、电气设备间、电缆夹层、电缆隧道 30 火灾模拟试验灭火 电子信息机房、通信机房等电子机房 时间的2倍确定, 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文物库 且不宜小于10 厨房烹饪设备、排烟罩、排烟管道 持续喷雾时间15s,冷却时间15min min。第六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一、供水装置 储水箱 系统的储水箱应采用密闭结构,并应采用不锈钢或其它能保证水质的材料制作,且应具有防尘、避光的技术措施。储水箱应设置保证自动补水的装置,并应满足液位显示、高低液位报警装置和溢流、透气及放空装置。 水泵 泵组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水泵。水泵应具有自动和手动启动功能以及巡检功能,当巡检中接到启动指令时,应能立即退出巡检,进入正常运行状态。系统的水泵应设置备用泵,其工作性能应与最大一台主泵相同,主、备用泵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并能手动操作停泵。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引水或其他可靠的引水方式,泵的出水总管上应设置压力显示装置、安全阀和泄放试验阀。每台泵的出水口均应设置止回阀。当水泵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时,应保证其能持续运行60min。闭式系统的泵组系统应设置稳压泵,其流量不应大于系统中水力最不利点一只喷头的流量。工作压力应满足工作泵的启动要求。 水泵控制柜(盒) 应布置在干燥、通风的部位,便于操作和检修,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安全阀 设置在水泵的出水总管上,其动作压力应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的1.15倍。 瓶组供水装置 瓶组系统组成:储水容器、储气容器和压力显示装置等部件组成。储水容器、储气容器均应设置安全阀。使用多个储水容器和储气容器的瓶组系统,同一集流管辖储水容器或储气容器的规格、充装量和充装压力应分别一致。储水量和储气量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维护恢复时间等设置备用量。对于恢复时间超过48h的瓶组系统,应按主用量的100%设置备用量。容器组的布置应便于检查、测试、重新灌装和维护,其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8m。二、细水雾喷头 (一)喷头的分类 1.按动作方式 开式细水雾喷头、闭式细水雾喷头等 2.按细水雾产生原理 撞击式细水雾喷头、离心式细水雾喷头等 3.按开孔数量 单孔细水雾喷头、多孔细水雾喷头等 4.按材质 不锈钢细水雾喷头、黄铜细水雾喷头等 5.按适用性 通用喷头和专用喷头,如电缆类电气火灾专用喷头、可燃液体火灾专用喷头、可燃固体火灾专用喷头、计算机类电气火灾专用喷头等。 6.按作用 灭火专用喷头、冷却防护喷头和水雾封堵喷头等。 1.对于喷头的喷孔易被外部异物堵塞的场所,应选用具有相应防护措施且不影响细水雾喷放效 果的喷头,如粉尘场所应选用带防尘罩(端盖)的喷头,但在喷雾时不应造成喷雾阻挡和对人员 造成伤害。 (二)喷头 2.对于电子数据处理机房、通信机房的地板夹层,宜选择适用于低矮空间的喷头; 的选择 3.对于闭式系统,应选择响应时间指数不大于50(m·s)0.5的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 境最高温度30℃,且同一防护区内应采用相同热敏性能的喷头; 4.对于腐蚀性环境应选用用防腐材料或具有防腐镀层的喷头; 5.对于电气火灾危险场所的细水雾灭火系统不宜采用撞击雾化型细水雾喷头。(三)喷头的布置要求 1.闭式系统 应能保证细水雾喷放均匀并完全覆盖保护区域;喷头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大于喷头最大布置间距的二分之一;喷头与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保证遮挡物不影响喷头正常喷放细水雾,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喷头的感温组件与顶棚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75mm,并不宜大于150mm。当场所内设置吊顶时,喷头可贴临吊顶布置。 2.开式系统 与闭式系统喷头的布置要求相同,但对于电缆隧道或夹层,开始系统喷头宜布置在电缆隧道或夹层的上部,并应能使细水雾完全覆盖整个电缆或电缆桥架。 3.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 其喷头布置应能保证细水雾完全包容或覆盖保护对象或部位,喷头与保护对象的距离不宜小于0.5m。用于保护室内油浸变压器时,变压器高度超过4m的,喷头宜分层布置;冷却器距变压器本体超过0.7m的,应在其间隙内增设喷头;喷头不应直接对准高压进线套管;变压器下方设置集油坑的,喷头布置应能使细水雾完全覆盖集油坑。 4.喷头与无绝缘带电设备的间距 喷头与无绝缘带电设备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3-5-6的规定。 表3-5-6喷头与无绝缘带电设备的最小距离 带电设备额定电压等级V(kV) 最小距离(m) 110<V≤220 2.2 35<V≤110 1.1 V≤35 0.5 5.喷头备品 系统应按喷头的型号规格存储备用喷头,其数量不应小于相同型号规格喷头实际设计使用总数的1%,且分别不应少于5只。二、控制阀组 (一)控制阀的选择 1.雨淋阀 中、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控制阀可以采用雨淋阀。 助记口诀:高分配。但细水雾灭火系统中使用的雨淋阀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工作的压力要求。 2.分配阀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控制阀组通常采用分配阀,具备选择阀的功能,且具有启动系统和关闭系统双重功能;也可采用电动阀和手动阀组合的方式完成控水阀组的功能。 (二)控制 开式系统应按防护区设置分区控制阀,闭式系统应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分区控制阀。 阀的设置 分区控制阀宜靠近防护区设置,并应设置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检查和维护的位置。 (三)动作 分区控制阀上宜设置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当分区控制阀上无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时,应在 信号反馈装 分区控制阀后的配水干管上设置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 置 闭式系统中的分区控制阀应为带开关锁定或开关指示的阀组。 1.系统控制阀组前的管道应就近设过滤器;当细水雾喷头无滤网时,雨淋控制阀组后应设过滤器; 三、过滤装置(常用Y型) 最大的过滤器过滤等级或目数应保证不大于喷头最小过流尺寸的80%;2.在每一个细水雾喷头的供水侧应设一个喷头过滤网,对于喷口最小过流尺寸大于1.2mm的多喷嘴喷头或喷口最小过流尺寸大于2mm的单喷嘴喷头,可不设喷头过滤网;3.管道过滤器的最小尺寸应根据系统的最大过流流量和工作压力确定; 4.管道过滤器应具有防锈功能,并设在便于维护、更换的位置,应设旁通管,以便清洗。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应在每个报警阀组后管网的最不利处设置试水装置,其设置要求同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末端试 1.试水阀前应设置压力表; 水装置 2.试水阀出口的流量系数应与一只喷头的流量系数等效; 3.试水阀的接口大小应与管网末端的管道一致,测试水的排放不应对人员和设备等造成危害。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开式系统应在分区控制阀上或阀后邻近位置设置泄放试验阀。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管道应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管或其他耐腐蚀和耐压性能相 当的金属管道。系统最大工作压力不小于3.50Mpa时,应采用规定牌号为022Cr17Ni12Mo2的 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 系统管道连接件的材质应与管道相同。系统管道宜采用专用接头或法兰连接,也可采用亚弧 焊焊接。系统管道和管道附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对于泵组式系统,水泵 吸水口至贮水箱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阀门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五、系统管 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管网宜均衡布置。对于油浸变压器,系统管道不宜横跨 网 变压器的顶部,且不应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 系统管道应采用防晃金属支、吊架固定在建筑构件上,并应能承受管道充满水时的重量及冲 击。系统管道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表3-5-7的规定。 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环境中的系统,其管网和组件应采取可靠的静电导除措施。 表3-5-7细水雾灭火系统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管道外径(mm) ≤16 20 24 28 32 40 48 60 ≥76 最大间距(m) 1.5 1.8 2.0 2.2 2.5 2.8 2.8 3.2 3.8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考纲要求掌握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G541等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气体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方案。★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 系统灭火机理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主要在于 窒 息,其次是 冷 却。 助记口诀:二侄冷。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吸热和耗氧。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其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6倍,在一定压力下呈液态贮存。 三、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及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式。灭火系统中灭火设计浓度不大于43%时,该系统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 2015年真题第62题 某单位的汽车喷漆车间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保护。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灭火机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窒息和隔离B.窒息和吸热冷却C.窒息和乳化D.窒息和化学抑制 解析 标准答案:【B】第二节 系统分类和组成一、系统分类(一)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 是以二氧化碳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对燃烧具有良好的窒息和 1.二氧化 冷却作用。 助记口诀:老高说我要娶妻(5.17),低于二十七(2.07)岁的我不要。 碳灭火系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灭火剂储存压力不同可分为高压系统(指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系统)和低压 统 系统(指将灭火剂在-18℃~-20℃低温下储存的系统)两种应用形式。 管网起点计算压力(绝对压力): 高 压系统应取5.17MPa, 低 压系统应取2.07MPa。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剂属于卤代烷灭火剂系列,具有灭火能力强、灭火剂性能稳定的特点,但与卤代烷1301和卤代烷1211灭火剂相比,臭氧层损耗能力(ODP)为0,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很小,不含破坏大气环境。七氟丙烷灭火剂及其分解产物对人有毒性危害,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3.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IG01(氩气)灭火系统、IG100(氮气)灭火系统、IG55(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纯粹来自于自然,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惰性及不导电的纯“绿色”压缩气体,故又称之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二)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 1.无管网灭火系统 是指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又称预制灭火系统。该系统又分为柜式气体灭火装置和悬挂式气体灭火装置两种类型,其适应于较小的、无特殊要求的防护区。 2.管网灭火系统 是指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又可分为组合分配系统和单元独立系统。 是指用一套灭火系统储存装置同时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气体灭火系统。 组合分配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设计用量是按最大的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来确定的,如组合中某个防护区 系统 需要灭火,则通过选择阀、容器阀等控制,定向释放灭火剂。 优点:使储存容器数和灭火剂用量可以大幅度减少,有较高应用价值。 是指用一套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一般说来,用单元独立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在位置上是单独的,离其他防护区较远不便于组合,或是 单元独立 两个防护区相邻,但有同时失火的可能。对于一个防护区包括两个以上封闭空间也可以用一个单元 系统 独立系统来保护,但设计时必须作到系统储存的灭火剂能够满足这几个封闭空间同时灭火的需要, 并能同时供给它们各自所需的灭火剂量。当两个防护区需要灭火剂量较多时,也可采用两套或数套 单元独立系统保护一个防护区,但设计时必须作到这些系统同步工作。(三)按应用方式分类 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气体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 1.全淹没 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喷头均匀布置在防护区的顶部,火灾发生时,喷射的灭火剂与空气的混合 灭火系统 气体,迅速在此空间内建立有效扑灭火灾的灭火浓度,并将灭火剂浓度保持一段所需要的时间,即 通过灭火剂气体将封闭空间淹没实施灭火。 2.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保护对象以设计喷射率直接喷射气体,在保护对象周围形成局部高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喷头均匀布置在保护对象的四周,火灾发生时,将灭火剂直接而集中地喷射到保护对象上,使其笼罩整个保护对象外表面,即在保护对象周围局部范围内达到较高的灭火剂气体浓度实施灭火。(四)按加压方式分类 1.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指灭火剂无需加压而是依靠自身饱和蒸气压力进行输送的灭火系统。 2.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指灭火剂在瓶组内用惰性气体进行加压储存,系统动作时灭火剂靠瓶组内的充压气体进行输送的灭火系统。 3.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指系统动作时灭火剂由专设的充压气体瓶组按设计压力对其进行充压的灭火系统。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一、系统工作原理(一)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内储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与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平时,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灾,产生烟雾、高温和光辐射使烟感、温感、感光等探 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探测器将火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报警灭火控制器,控制器自动发出声光 系统工 报警并经逻辑判断后,启动联动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发出系统启动信号,启动驱动气体瓶组上 作原理 的容器阀释放驱动气体,打开通向发生火灾的防护区的选择阀,同时打开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各瓶 组的灭火剂经连接管汇集到集流管,通过选择阀到达安装在防护区内的喷头进行喷放灭火,同时安装 在管道上的信号反馈装置动作,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启动防护区外的释放警示灯和警铃。(二)外储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系统工作原理控制器发出系统启动信号,启动驱动气体瓶组上的容器阀释放驱动气体,打开通向发生火灾的防护区的选择阀,同时加压单元气体瓶组的容器阀,加压气体经减压进入灭火剂瓶组,加压后的灭火剂经连接管汇集到集流管,通过选择阀到达安装在防护区内的喷头进行喷放灭火。★二、系统控制方式 本灭火控制器配有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定温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控制器上有控制方式选择锁,当将其 置于“自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只有一种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 (一)自动控制方式 即发出火警声光信号,通知有异常情况发生,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如确需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时,可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当两种探测器同时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发出火灾声、光信号,通知有火灾发生,有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风机、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即发出灭火指令,打开电磁阀,启动 气体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在报警过程中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装置,可按下保护 区外的或控制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停止按扭”,即可终止控制灭火指令的发出。 将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锁置于“手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手动控制状态。这时,当火灾 (二)手动控制方式 探测器发出火警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需经人员观察,确认火灾已发生时,可按下保护区外或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但报警信号仍存在。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按下任何紧急启动按扭,都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 火,同时控制器立即进入灭火报警状态。 (三)应 用于控制器失效时,当职守人员判断为火灾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 急机械 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以下步骤实施应急机械启动: 启动工 手动关闭联动设备并切断电源;打开对应保护区选择阀;成组或逐个打开对应保护区储瓶组上的容 作方式 器阀,即刻实施灭火。 (四)紧 用于紧急状态。情况一,当职守人员发现火情而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应立即 急启动/ 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立即 停止工 实施灭火操作;情况二,当气体灭火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并正处于延时阶段时,如发现为无 作方式 报火警时可立即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将停止实施灭火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15年真题第86题 某单层洁净厂房,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用防火墙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有一条输送带贯通两个防火分区,在输送带传过防火墙处的洞口设有专用防火闸门,厂房内设置IG541组合分配灭火系统保护。下列关于该气体灭火系统启动联动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应联动关闭输送带传过防火墙处的专用防火闸门B.应联动关闭中央空调系统C.应由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启动系统D.应联动打开气体灭火系统的选择阀E.应联动打开空调系统穿越防火墙处的防火阀 解析 标准答案:【AB】C应当是两个探测器同时报警触发.D项未考虑到可设不大于30s的延迟喷射时间(GB50116-2013-4.3.3-3)E项防火阀本身就处于常开状态应当是关闭。第四节 系统适用范围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适用 用于扑救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电气火灾。 不适用 不得用于扑救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二、七氟 适用 适于扑救电气火灾;液体表面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丙烷灭 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 火系统 不适用 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能自行分 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三、其他气体灭火系统 适用 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固体表面火灾;液体火灾;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不适用 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第五节 系统设计参数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一)防护区的划分 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助记口诀:网(管网)吧(800)最大屋子能容36人,其余(预制)屋(500)子能容16人。 (二)耐火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 灾应不大于 1min ;对于扑救固体 深 位火灾不应大于 7min 。 助记口诀:表里如一,神七发生。 (三)耐压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 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 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2015年真题第11题 某5层数据计算机房,层高5m,每层有1200㎡的大空间计算机房,设置IG541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保护。该建筑的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最少应划分为()个。A、5B、6C、8 D、10 解析 标准答案【D】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每层应划分两个防护区共计10个。二、安全要求 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30s内撤离完毕。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 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 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安全要 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 求 于每小时5次。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 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 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 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 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 1.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 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2)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3)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 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一)一 (4)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般规定 2.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2)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组合分配系统的二氧化碳储存量,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大的一个防护区域或保护对象的储存量。 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 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对于高压系统和单独设置备用储存容器的低压系统, 备用量的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应能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二)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 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当防护区内存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燃物时,防护区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应 M--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Kb--物质系数;K1--面积系数(kg/㎡),取0.2kg/㎡;K2--体积系数(kg/m³),取0.7kg/m³; 计 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 A--折算面积(㎡);Av--防护区的内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其中的开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口)的总面积(㎡); M=Kb(K1A+K2V) A0--开口总面积(㎡); A=Av+30A0V=Vv-Vg 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Vv--防护区容积(m³);Vg--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m³)。 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 泄压口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 Qt 5℃增加2%。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低于-20℃ Ax=0.0076Pt 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 的基础上每降低1℃增加2%。防护区应设置泄 式中:Ax--泄压口面积(㎡); 压口,并宜设在外墙上,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 Qt--二氧化碳喷射率(kg/min); 净高的2/3。当防护区设有防爆泄压孔时,可不 Pt--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Pa)。 单独设置泄压口。 助记口诀:减1加5(建议家务)均增加2%。 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三)局部应用系统的设计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比较平直的表面时,宜 采用面积法;当着火对象为不规则物体时,应采用体积法。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 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 局部应 当采用面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系统 (1)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 的设计 (2)架空型喷头应以喷头的出口至保护对象表面的距离确定设计流量和相应的正方形保护面积;槽 边型喷头保护面积应由设计选定的喷头设计流量确定; (3)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 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其瞄准点应偏向喷头安装位置的一方,喷头偏离保护面积 中心的距离可按表确定。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四、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一)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高度 最大 不宜大于6.5m 安装高度 小于1.5m 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最小 不应小于0.3m 不小于1.5m 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设计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助记口诀:表面固执的我爸(5.8%),酷似有(油)救(9%),儿子(电子)相信老爸.(8%)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通讯机房、电 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气体和液体火灾, 不应小于1min。助记口诀:一(1min)家企业(气液)20个目标,其实(10min)只完成了5个.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 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级2.5+0.1MPa(表压);②二级4.2+0.1MPa(表压);③三级5.6+0.1MPa(表压)。 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³;②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³;③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³;④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³。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 F0.15QxxPfFx—泄压口面积(㎡)Qx—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Pf—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存量体积的80%。 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喷头设计流量应相等; ②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 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右式计算: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W—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³/kg) WKV· C1 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 S(100C1) 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②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 ③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W0WΔW1ΔW2 S0.12690.000513T 式中:W0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式中:T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W1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W2 --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④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⑤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均可不计。 (其他计算公式略)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①增压储存容器的系 一级 Pc≥0.6(MPa,绝对压力) 二级 Pc≥0.7(MPa,绝对压力) 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 统 三级 Pc≥0.8(MPa,绝对压力) 结果,应符合规定: ② Pc≥Pm/2(MPa,绝对压力)(三)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 混合气 度的1.1倍。 体灭火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系统 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 灭火浸渍时间 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②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③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储存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器充装 ①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11.15kg/m³; 量 ②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81.06kg/m³。 (其他计算公式略)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喷头 ①一级充压(15.0MPa)系统,Pc≥2.0(MPa,绝对压力); 工作压力计算结果应符合: ②二级充压(20.0MPa)系统,Pc≥2.1(MPa,绝对压力);第六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均为储存压力5.17MPa规格,储存装置为无缝钢质容器,它由容器阀、连接软管、钢瓶组成,耐压值为22.05MPa。二氧化碳高压系统储存装置规格有32L、40L、45L、50L、82.5L。 高压系统 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的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5MP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MPa±0.95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装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执行;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0℃~49℃。 低压系统 低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2.38MPa±0.12MPa;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1.8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装置系数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自动关闭;储存装置应远离热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规定;储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一氧化碳量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置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专用的储存容器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设在地下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通向室外。 (二)容器阀 容器阀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差动式和膜片式两种。容器阀的启动方式一般有手动启动、气启动、电磁启动和电爆启动等方式。与之对应的启动装置有手动启动器、拉索启动器、气启动器、电磁启动器、电爆启动器。 (三)选择阀 在多个保护区域的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在集流管上的排气支管上应设置与该区域对应的选择阀。选择阀的位置宜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选择阀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机械操作方式。选择阀的工作压力:高压系统不应小于12MPa,低压系统不应小于2.5MPa.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同时打开。 (四)喷头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喷头安装在管网的末端,用于向防护区喷洒灭火剂。喷头是用来控制灭火剂的流速和喷射方向的组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喷头布置应使防护区内二氧化碳分不均匀,喷头应接近天花板或屋顶安装。设置在粉尘或喷漆作业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 (五)压力开关 压力开关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气信号,一般设置在选择阀前后,以判断各部位的动作正确与否。 (六)安全阀 安全阀一般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容器阀上及组合分配系统中的集流管部分。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部分,由于选择阀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容器阀的出口处至选择阀的进口端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 空间,因而在此空间内容易形成一个危险的高压区。为了防止储存器发生误喷射,因此在集流管末端设置一个安全阀或泄压装置,当压力值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泄压以保证管网系统的安全。 高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碳的储存压力,低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 承受4.0MPa的压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163的规定,并应进行内外表面镀锌防腐 (七)管道 处理。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它抗腐蚀的材料。挠性连接的软管必须能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并宜采用不锈钢软管。低压系统的管网中应采取防膨胀收缩措施。在可能产生爆炸的场所,管网应吊挂安装并采取防晃措施。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 焊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 法兰连接。管网中阀门之间的封闭管段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高压系统应为15MPa± 0.75MPa,低压系统应为2.38MPa±0.12MPa。二、其他气体灭火系统 (一)一般规定 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储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的设计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它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属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1527的规定;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80mm时,宜采用法兰连接。钢制管道附件应内外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使用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应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 系统组件与管道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系统组件的特性参数应由国家法定检测机构验证或测定。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2.5MPa时,应为5.0MPa±0.25MPa(表压);②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最大充装量为950kg/m³时,应为7.0MPa±0.35MPa(表压);最大充装量为1120kg/m³时,应为8.4MPa±0.42MPa(表压);③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时,应为10.0MPa±0.50MPa(表压)。增压压力为2.5MPa的储存容器宜采用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的储存容器,可采用焊接容器或无缝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的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 (三)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应为20.7MPa±1.0MPa(表压);②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应为27.6MPa±1.4MPa(表压)。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 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五)操作与控制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 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 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 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2015年真题第23题 某通信机房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该系统应有()种启动方式。A、1B、2C、3D、4 解析 标准答案【C】: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2015年真题第34题 某通信楼,设置IG541管网灭火系统,该系统的机械应急操作装置设在()A.防护区内B.消防控制室内C.储瓶间内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D.防护区泄压口处 解析 标准答案【C】: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考纲要求熟悉泡沫灭火系统主要部件安装前的检查内容和方法,掌握系统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检测和和维护保养。泡沫灭火系统是通过机械作用将泡沫灭火剂、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并产生泡沫实施灭火的灭火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效率高、无毒性等优点。第一节 系统的灭火机理 灭火机理 (1)隔氧 窒 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的表面与空气隔绝,同时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降低燃烧物附近氧气的浓度,起到窒息灭火作用。 息作用 (2)辐射热阻隔作用 泡沫层能阻止燃烧区的热量作用于燃烧物质的表面,因此可防止可燃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 (3)吸热冷 泡沫析出的水对燃烧物表面进行冷却。助记口诀:缺只猪,跑(泡沫)哪去了。 却 作用 水溶性液体火灾必须选用抗溶性泡沫液。扑救水溶性液体火灾只能采用液上喷射泡沫,不能采用液下喷射泡沫。对于非溶性液体火灾,当采用液上喷射泡沫灭火时,选用普通蛋白泡沫液,氟蛋白泡沫液或水成膜泡沫液均可。对于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当采用液下喷射泡沫灭火时,必须选用氟蛋白泡沫液或水成膜泡沫液。泡沫液的储存温度应为0℃~40℃。第二节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系统的组成泡沫灭火系统一般由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泡沫液压力储罐、泡沫产生装置、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组成。 按喷射方式 1.液上喷射 泡沫从液面上喷入被保护储罐内的灭火系统,与液下喷射灭火系统相比较。这种系统有泡沫不易受油的污染,可以使用廉价的普通蛋白泡沫等优点。它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三种应用形式。 2.液下喷射 泡沫从液面下喷入被保护储罐内的灭火系统。泡沫在注入液体燃烧层下部之后,上升至液体表面并扩散开,形成一个泡沫层的灭火系统。液下用的泡沫液必须是氟蛋白泡沫灭火液或是水成膜泡沫液。该系统通常设计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种。 3.半液下喷射 泡沫从储罐底部注入,并通过软管浮升到液体燃料表面进行灭火的泡沫灭火系统 按系统结构 1.固定式系统 由固定的泡沫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发)生装置和管道等组成的灭火系统。 ★2.半固定式 由固定的泡沫产(发)生装置及部分连接管道,泡沫消防车或机动泵,用水带连接组成的灭火系统。 3.移动式 由消防车或机动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移动式泡沫产(发)生装置,用水带临时连接组成的灭火系统。 按发泡倍数 1.低倍数 是指发泡倍数小于20的泡沫灭火系统。该系统是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石油化工装置区等场所的首选灭火系统。 2.中倍数 是指发泡倍数为21~200的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且多用作辅助灭火设施。 3.高倍数 是指发泡倍数为201~1000的泡沫灭火系统。 按系统形式 1.全淹没式 是指用管道输送高倍数泡沫液和水,发泡后连续地将高倍数泡沫施放并按规定的高度充满被保护区域,并将泡沫保持到规定的时间,进行控火或灭火的固定灭火系统。 2.局部应用式 是指向局部空间喷放高倍数泡沫或中倍数泡沫,进行控火或灭火的固定、半固定灭火系统。 3.移动式 是指车载式或便携式系统,移动式高倍数灭火系统可作为固定系统的辅助设施,也可作为独立系统用于某些场所。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发生火灾部位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流淌面积不超过100㎡的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4.泡沫-水喷淋系统、泡沫-水喷雾系统 是指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配置供给泡沫液的设备,形成既可喷水又可喷泡沫混合液的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系统,采用水雾喷头时形成水喷雾与泡沫联用系统。此类系统使用水成膜、成膜氟蛋白等成膜类泡沫液,可采用洒水喷头或水雾喷头,具备灭火、冷却双功效,并且系统安装方便、造价低。 2015年真题第29题 泡沫灭火系统按系统结构可分为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半固定泡沫灭火系统、移动泡沫灭火系统。半固定泡沫灭火系统是指()。A、采用泡沫枪、固定泡沫设施和固定消防水泵供应泡沫混合液的灭火系统。B、泡沫产生器和部分连接管道固定,采用泡沫消防车或机动消防泵,用水带供应泡沫混合液的灭火系统。C、泡沫产生器部分连接管道,固定消防水泵供应泡沫混合液的灭火系统。D、采用泡沫枪,泡沫液由消防车供应,水由固定消防水泵供应的灭火系统。 解析 标准答案【B】:第三节 系统形式的选择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提炼、加工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炼油厂、化工厂、油田、油库,为铁路油槽车装卸油品的鹤管栈桥、码头、飞机库、机场及燃油锅炉房、大型汽车库等。 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选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³的甲、乙类固定顶 与内浮顶油罐和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0m³的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可选用中倍数泡沫系统。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固定式、半固定式或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系统选择基本要求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宜为固定式。3.全淹没式、局部应用式和移动式中倍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根据防护区的总体布局、火灾的危害程度、火灾的种类和扑救条件等因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储罐区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烃类液体固定顶储罐,可选用液上喷射、液下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 水溶性甲、乙、丙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 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泡沫系统; 烃类液体外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直径大于18m的固定顶储罐以及水溶性液体的立式储罐,不得选用泡沫炮作为主要灭火设施;高度大于7m、直径大于9m的固定顶储罐,不得选用泡沫枪作为主要灭火设施;油罐中倍数泡沫系统,应选液上喷射泡沫系统。 1.全淹没式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2.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封闭空间场所;(2)设有阻止泡沫流失的固定围墙或其它围挡设施的场所。 (1)四周不完全封闭的A类火灾与B类火灾场所;(2)天然气液化站与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储罐围堰区。 3.局部应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4.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四周不完全封闭的A类火灾场所;(2)限定位置的流散B类火灾场所;(3)固定位置面积不大于100㎡的流淌B类火灾场所。 (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火灾场所;(2)流淌B类火灾场所;(3)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5.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6.泡沫-水喷淋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2)流散的B类火灾场所;(3)不大于100㎡的流淌B类火灾场所。 (1)具有非水溶性液体泄漏火灾危险的室内场所;(2)存放量不超过25L/㎡或超过25L/㎡但有缓冲物的水溶性液体室内场所; 7.泡沫喷雾系统可适用于下列场所: 8.全淹没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面积不大于200㎡的非水溶性液体室内场所;(2)独立变电站的油浸电力变压器。 (1)小型封闭空间场所;(2)设有阻止泡沫流失的固定围墙或其他围挡设施的小场所。第四节 系统的设计要求一、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储罐区的泡沫灭火系统扑救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应按罐内用量、该罐辅助泡沫枪用量、 管道剩余量三者之和最大的储罐确定。 设置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储罐区,应在其防火堤外设置用于扑救液体流散火灾的辅助泡沫枪,其 数量及其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应符合《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每支辅助泡沫 枪的泡沫混合液流量不应小于240L/min。 (一)基本要求 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储罐区,宜沿防火堤外侧均匀布置泡沫消火栓。泡沫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m。泡沫消火栓的功能是连接泡沫枪扑救储罐区防火堤内的流散火灾。当储罐区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大于或等于100L/s时,系统的泵、比例混合装置及 其管道上的控制阀、干管控制阀宜具备遥控操纵功能。 储罐区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应具备半固定式系统功能。具备半固定系统功能的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可使灭火时多一种战术选择。 为使系统及时灭火,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泡沫消防水泵或泡沫混合液泵启动后,将 泡沫混合液或泡沫输送到保护对象的时间不大于5min。 (二)固定顶储罐 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的燃烧面积,应按储罐横截面面积计算。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及连续供给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水溶性液体储罐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及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1的规定。 表3-7-1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表 系统形式 泡沫液种类 供给强度(L/min*㎡) 连续供给时间(min) 甲、乙类 丙类 固定、半固定式系统 蛋白 6 40 30 氟蛋白、水成膜、成膜氟蛋白 5 45 30 移动式系统 蛋白、氟蛋白 8 60 45 水成膜、成膜氟蛋白 6.5 60 45 注1:如果采用大于上表规定的混合液供给强度,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可按相应的比例缩短,但不得小于上表规定时间的80%。注2:沸点低于45℃的非水溶性液体,设置泡沫灭火系统的适用性及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由试验确定。 2.非水溶性液体储罐液下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5.0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40min。注:沸点低于45℃的非水溶性液体、储存温度超过50℃或粘度大于40m㎡/s的非水溶性液体,液下喷射系统的适用性及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由试验确定。 3.水溶性液体和其它对普通泡沫有破坏作用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液上或半液下喷射系统,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及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2的规定。表3-7-2水溶性液体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 液体类别 供给强度L/(min·㎡) 连续供给时间(min) 丙酮、丁醇 12 30 甲醇、乙醇、丁酮、丙烯晴、醋酸乙酯 12 25 含氧添加剂含量体积比大于10%的汽油 6 40 注:本表未列出的水溶性液体,其泡沫混合液体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由试验确定。液上喷射系统泡沫产生器的型号及数量应根据所需的泡沫混合液流量确定,且设置数量不小于《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当一个储罐所需的泡沫产生器大于1个时,宜选用同规格的泡沫产生器,且应沿罐周围均匀布置;对于水溶性液体储罐来说,应设置泡沫缓冲装置。(三)外浮顶储罐 钢制双盘式与浮船式外浮顶储罐的保护面积,可按罐壁与泡沫堰板间的环形面积确定。非水溶性液 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12.5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 外浮顶储罐泡沫堰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泡沫喷射口设置在罐壁顶部、密封或挡雨板上方时,泡沫堰板且应高出密封圈0.2m; 当泡沫喷射口设置在金属挡雨板下部时,泡沫堰板高度不应小于0.3m。 2.当泡沫喷射口设置在罐壁顶部时,泡沫堰板与罐壁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外浮顶 当泡沫喷射口设置在浮顶上时,泡沫堰板与罐壁的间距不宜小于0.6m。 储罐 3.应在泡沫堰板的最低部位设排水孔,其开孔面积宜按每1㎡环形面积280m㎡确定,排水孔高度不 宜大于9mm。 外浮顶储罐泡沫产生器的型号和数量应按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连续供给时间及单个泡沫产生器的 最大保护周长经计算确定。当泡沫喷射口设置在罐壁顶部时,应配置泡沫倒流罩。 对于直径不大于45m的外浮顶储罐,需要在储罐梯子平台上设置带闷盖的管牙接口;直径大于45m 的外浮顶储罐,需要在储罐梯子平台上设置二分水器;管牙接口或二分水器应由管道接至防火堤外, 且管道的管径应满足所配泡沫枪的压力、流量要求。★(三)内浮顶储罐 钢制隔舱式单盘与双盘内浮顶储罐的保护面积,应按罐壁与泡沫堰板间的环形面积确定;其它内浮 顶储罐应按固定顶储罐对待。 钢制单盘式、双盘式与敞口隔舱式内浮顶储罐的泡沫堰板与罐壁的距离不应小于0.55m,其高度不应 小于0.5m。单个泡沫产生器保护周长不应大于24m;非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 内浮顶 12.5L/(min·㎡),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表3-7-2规定的1.5倍;泡沫混合液 储罐 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 按固定顶储罐对待的内浮顶储罐,对于非水溶性液体,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不应 小于表3-7-1的规定;对于水溶性液体,当设有泡沫缓冲装置时,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 时间不应小于表3-7-2的规定;当未设泡沫缓冲装置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表3-7-2的规 定,但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2规定的1.5倍。(四)其他场所 其他场所 当甲、乙、丙类液体槽车装卸栈台设置泡沫炮或泡沫枪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能保护泵、计量仪器、车辆及与装卸产品有关的各种设备;火车装卸栈台的泡沫混合液量不应小于30L/s;汽车装卸栈台泡沫混合液量不应小于8L/s;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当保护设有围堰的非水溶性液体流淌火灾场所时,其保护面积应按围堰包围的地面面积与其中不燃结构占据的面积之差计算,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与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3的规定。表3-7-3泡沫混合液最小供给强度与连续供给时间 泡沫液种类 混合液供给强度(L/min·㎡) 连续供给时间(min) 甲、乙类液体 丙类液体 蛋白、氟蛋白 6.5 40 30 水成膜、成膜氟蛋白 6.5 30 20 当甲、乙、丙类液体泄漏导致的室外流淌火灾场所设置泡沫枪、泡沫炮系统时,应根据保护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最大流淌面积,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4的规定。表3-7-4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和连续供给时间 泡沫液种类 供给强度(L/min·㎡) 供给时间(min) 液体种类 蛋白、氟蛋白 6.5 15 非水溶性液体 水成膜、成膜氟蛋白 5 15 抗溶泡沫 12 15 水溶性液体二、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全淹没系统应由固定的泡沫发生器、比例混合装置、固定泡沫液与水供给管路、水泵及其相关设备 或组件组成。全淹没系统的防护区应是封闭或设置灭火所需的固定围挡的区域,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泡沫的围挡应为不燃结构,且应在系统设计灭火时间内具备围挡泡沫的能力。 (2)门、窗等位于设计淹没深度以下的开口,在充分考虑人员撤离的前提下,应在泡沫喷放前或同 时关闭。 (3)对于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全淹没系统应对其泡沫损失进行相应补偿。 (4)在泡沫淹没深度以下的墙上设置窗口时,宜在窗口部位设置网孔基本尺寸不大于3.15mm的钢 丝网或钢丝纱窗。 (5)利用防护区外部空气发泡的封闭空间,应设置排气口,其位置应避免燃烧产物或其它有害气物 回流到泡沫发生器进气口。排气口在灭火系统工作时应自动、手动开启,其排气速度不宜超过5m/s。 (6)防护区内应设置排水设施。 高倍数泡沫淹没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用于扑救A类火灾时,泡沫淹没深度不应小于最高保护对象高度的1.1倍,且应高于最高保 (一)全 护对象最高点以上0.6m。 淹没系 (2)当用于扑救B类火灾时,汽油、煤油、柴油或苯类火灾的泡沫淹没深度应高于起火部位2m; 统 其他B类火灾的泡沫淹没深度应由试验确定。 高倍数泡沫的淹没时间不宜超过表3-7-5的规定。系统自接到火灾信号至开始喷放泡沫的延时不 宜超过1min;当超过1min时,应从表3-7-5的规定中扣除超出的时间。 表3-7-5淹没时间(min) 可燃物 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单独使用 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合使用 闪点不超过40℃的液体 2 3 闪点超过40℃的液体 3 4 发泡橡胶、发泡塑料、成卷的织物或皱纹纸等低密度可燃物 3 4 成卷的纸、压制牛皮纸、涂料纸、纸板箱、纤维圆筒、橡胶轮胎等高密度可燃物 5 7 A类火灾单独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60min;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合使用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30min。 高倍泡沫 V—淹没体积(m3); 的淹没体积计算公 V=S×H-Vg S—防护区地面面积(㎡);H—泡沫淹没深度(m); 式 Vg—固定的机器设备等不燃物体所占的体(m3)。 R—泡沫最小供给速率(m3/min); 高倍泡沫 T—淹没时间(min); 系统的最 CN—泡沫破裂补偿系数,宜取1.15; 小泡沫供 CL—泡沫泄漏补偿系数,宜取1.05~1.2; 给速率计 Rs—喷水造成的泡沫破泡率(m3/min); 算公式 Ls—泡沫破泡率与水喷头排放速率之比,应取0.0748(m3/L); Qy—预计动作的最大水喷头数目总流量(L/min)。 A类火灾单独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60min;高倍数泡沫灭火 高倍泡沫 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合使用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30min。 系统 全淹没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当用于扑救A类火灾时,系统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应时间应超过 25min;当用于扑救B类火灾时,系统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应时间应超过15min。(二)局部应用系统 局部应用系统 局部应用系统的保护范围应包括火灾蔓延的所有区域;对于多层或三维立体火灾,应提供适宜的泡沫封堵设施;对于室外场所,应考虑风等气候因素的影响。高倍数泡沫的供给速率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淹没或覆盖保护对象的时间不应大于2min。(2)淹没或覆盖A类火灾保护对象最高点的厚度不应小于0.6m。(3)对于汽油、煤油、柴油或苯,覆盖起火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m。(4)其他B类火灾的泡沫覆盖深度应由试验确定。 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时,其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 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置在液化天然气集液池或储罐围堰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择固定式系统,并应设置导泡筒。 (2)宜采用发泡倍数为300~500倍的泡沫发生器。 局部应 (3)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根据阻止形成蒸汽云和降低热辐射强度试验确定,并应取两项试验的较 用系统 大值;当缺乏实验数据时,可采用大于7.2L/min·㎡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 (4)系统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应根据所需的控制时间确定,且不宜小于40min;当同时设置了移 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固定系统中的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可按达到稳定控火时间确定。 (5)保护场所应有适合设置导泡筒的位置。 (6)系统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规定。 对于A类火灾场所,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局部应 (1)覆盖保护对象的时间不应大于2min。 用系统 (2)覆盖保护对象最高点的厚度宜由试验确定。 (3)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 对于流散的或不大于100㎡流淌的B类火灾场所,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沸点不低于45℃的烃类液体,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大于4L/min·㎡。 局部应 (2)室内场所的最小泡沫供给时间,应大于10min。 用系统 (3)室外场所的最小泡沫供给时间,应大于15min。 (4)水溶性液体、沸点低于45℃的烃类液体,设置泡沫灭火系统的适用性及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 应由试验确定。(三)移动式系统 高倍数泡沫系统的淹没时间或覆盖保护对象时间、泡沫供给速率与连续供给时间,应根据保护对象 的类型与规模确定。高倍数泡沫系统的泡沫液和水的贮备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辅助全淹没或局部应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使用时,可在其泡沫液和水的贮备量中增加5%~ 10%;当在消防车上配备时,每套系统的泡沫液贮存量不宜小于0.5T;当用于扑救煤矿火灾时,每 个矿ft救护大队应贮存大于2T的泡沫液。 对于沸点不低于45℃的烃类液体流散的或不大于100㎡的流淌火灾,中倍数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 大于4L/min·㎡、供给时间应大于15min。 移动式系统 供水压力可根据泡沫发生器和比例混合器的进口工作压力及比例混合器和水带的压力损失确定。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煤矿井下火灾时,泡沫发生器的驱动风压、发泡倍数应满足矿井的特殊需要。移动式系统的泡沫液与相关设备应放置在能立即运送到所有指定防护对象的场所;当移动泡沫发生 装置预先连接到水源或泡沫混合液供给源时,应放置在易于接近的地方,并水带长度应能达到其最 远的防护地。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移动式泡沫发生装置同时使用时,其泡沫液和水供给源应能足以供给可能使用 的最大数量的泡沫发生装置。 系统应选用有衬里的消防水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带的口径与长度应满足系统要求;水带应以 能立即使用的排列形式储存,且应防潮。 系统所用的电源与电缆应满足输送功率要求,且应满足保护接地和防水以及耐受一般不当使用的要求。★(四)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系统扑救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应按罐内用量、该罐辅助泡沫枪用量、管道剩余量三者之和最大的储罐确定。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的保护面积应为油罐的横截面积。系统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4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设置固定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油罐区,宜设置低倍数泡沫枪与泡沫栓;当设置中倍数泡沫枪时,其数量与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7-6的规定。表3-7-6中倍数泡沫枪数量和连续供给时间 油罐直径(m) 泡沫枪流量(L/s) 泡沫枪数量(支) 连续供给时间(min) ≤10 3 1 10 >10~20 3 1 20 >20~30 3 2 20 >30~40 3 2 30 >40 3 3 30 固定顶油罐与内浮顶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产生器与管道布置,当中倍数泡沫产生器设置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时,可每两个产生器共享1根管道引至防火堤外。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剂应采用特制8%型蛋白泡沫液。 2015年真题第26题 新建一个内浮顶原油储罐,容量为6000m3,采用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宜选用()泡沫灭火系统。A、固定B、移动C、半固定D、半移动 解析 标准答案【A】: 某储罐区有4个固定顶轻柴油储罐,单罐容积2000m3,设置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该泡沫灭火 2015年真 系统的设计保护面积应按()确定。 题第59题 A.储罐罐壁与泡沫堰板间的环形面积B.储罐表面积 C.储罐横截面积D.防火堤内的地面面积 解析 标准答案:【C】液下喷射要覆盖液面,就是横截面积。三、泡沫-水喷淋系统与泡沫喷雾系统 (一)基本要求 泡沫-水喷淋系统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之和应不小于60min。 泡沫—水雨淋系统与泡沫—水预作用系统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应同时具备自动、手动功能和应急机械手动启动功能1;机械手动启动力不应超过180N,且操纵行程不应超过360mm;系统自动或手动启动后,泡沫液供给控制装置应自动随供水主控阀的动作而动作,或与之同时动作;系统应设置故障监视与报警装置,且应在主控制盘上显示。 当泡沫液管线埋地铺设、或地上铺设长度超过15m时,泡沫液应充满其管线,并应提供检查系统密封性的手段,且泡沫液管线及其管件的温度应保持在泡沫液指定的储存温度范围内。 泡沫-水喷淋系统应设置系统试验接口,其口径应分别满足系统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要求。泡沫-水喷淋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安全排放或容纳设施,且排放或容纳量应按被保护液体最大可能泄漏量、固定系统喷洒量、以及管枪喷射量之和确定。 为泡沫—水雨淋系统与泡沫—水预作用系统配套设置的火灾探测与联动控制系统除应符合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电控型自动探测及附属装置设置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时,应符合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在腐蚀气体环境中的探测装置,应由耐腐蚀材料制成或采取防腐蚀保护;当选用带闭式喷头的传动管传递火灾信号时,传动管的长度不应大于300m,公称直径宜为15mm~25mm,传动管上喷头应选用快速响应喷头,且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5m。 (二)泡沫-水雨淋系统 系统的保护面积应按保护场所内的水平面面积或水平面投影面积确定。当保护非水溶性液体时,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表3-7-7的规定;表3-7-7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 泡沫液种类 喷头设置高度/m 泡沫混合供给强度(L/min·㎡) 供给时间/min 蛋白、氟蛋白 ≤10 8 10 >10 10 水成膜、成膜氟蛋白 ≤10 6.5 10 >10 8 系统应设置雨淋阀、水力警铃,并应在每个雨淋阀出口管路上设置压力开关,但喷头数小于10个的单区系统可不设雨淋阀和压力开关。喷头的布置应根据系统设计供给强度、保护面积和喷头特性确定。喷头周围不应有影响泡沫喷洒的障碍物。系统设计时应进行管道水力计算自雨淋阀开启至系统各喷头达到设计喷洒流量的时间不得超过60s。任意四个相邻喷头组成的四边形保护面积内的平均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设计供给强度。 (三)闭式泡沫—水喷淋系统 系统的作用面积应为465㎡。当防护区面积小于465㎡时,可按防护区实际面积确定。另外也可采用试验值。系统的供给强度不应小于6.5L/min.㎡。系统输送的泡沫混合液应在8L/s至最大设计流量范围内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混合比。喷头应选用闭式洒水喷头;当喷头设置在屋内顶时,其公称动作温度应在121℃—149℃范围内;当 喷头设置在保护场所的竖向中间位置时,其公称动作温度应在57℃—79℃范围内;当保护场所的环 境温度较高时,其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 喷头的布置应保证任意四个相邻喷头组成的四边形保护面积内的平均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 也不宜大于设计供给强度的1.2倍。喷头周围不应有影响泡沫喷洒的障碍物。每只喷头的保护面积 不应大于12㎡;同一支管上两只相邻喷头的水平间距、两条相邻平行支管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 3.6m。 湿式泡沫—水喷淋系统管道充注泡沫预混液时,其管道及管件应耐泡沫预混液腐蚀,且不影响泡沫 预混液的性能;充注泡沫预混液的系统环境温度宜在5—40℃范围内。当系统管道充水时,在8L/s的 流量下,自系统启动至喷泡沫的时间不应大于2min;充水系统适宜的环境温度应为4-70℃。 泡沫-水预作用与干式系统的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min,预作用系统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应超 过800只;干式系统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宜超过500只。 当保护独立变电站的油浸电力变压器时,系统的保护面积应按变压器油箱本体水平投影且四周外延 1m计算确定;泡沫混合液(或泡沫预混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8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 于15min;喷头的设置应使泡沫覆盖变压器油箱顶面,且每个变压器输入与输出导线绝缘套管升高座 孔口应设置单独的喷头保护;保护绝缘套管升高座孔口喷头的雾化角宜为60º,其它喷头的雾化角不 应大于90º;所用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级别应为Ⅰ,抗烧水平不应低于C级。 (四)泡 当保护非水溶性液体室内场所时,泡沫混合液或预混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6.5L/min·㎡,连续供给 沫喷雾 时间不应小于10min。系统保护面积内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均匀;泡沫应直接喷射到保护对象 系统 上;喷头周围不应有影响泡沫喷洒的障碍物。 喷头应带过滤器,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其额定工作压力,且不宜高于其额定工作压力0.1Mpa。系统 喷头、管道与电气设备带电(裸露)部分的安全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系统采用 泡沫预混液时,其有效使用期不应小于3年。 泡沫喷雾系统应设自动、手动和机械式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在自动控制状态下,灭火系统的响 应时间不应大于60s。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组成泡沫灭火系统的组件由水源、泡沫消防泵(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装置、泡沫产生装置、阀门、管道及其它附件组成。一、泡沫消防泵 (一)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的选择与设置要求 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应选择特性曲线平缓的离心泵,且其工作压力和流量应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当采用水力驱动式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时,应将其消耗的水流量计入泡沫消防水泵的额定流量内;当采用环泵式比例混合器时,泡沫混合液泵的额定流量应为系统设计流量的1.1倍;泵进口管道上,应设置真空压力表或真空表;泵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压力表、单向阀和带控制阀的回流管。 (二)泡沫液泵的选择与设置要求 泡沫液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满足系统最大设计要求,并应与所选比例混合装置的工作压力范围和流量范围相匹配,同时应保证在设计流量下泡沫液供给压力大于最大水压力;泡沫液泵的结构形式、密封或填充类型应适宜输送所选的泡沫液,其材料应耐泡沫液腐蚀且不影响泡沫液的性能;除水力驱动型泵外,泡沫液泵应按本规范对泡沫消防泵的相关规定设置动力源和备用泵,备用泵的规格型号应与工作泵相同,工作泵故障时应能自动与手动切换到备用泵;泡沫液泵应耐受时长不低于10min的空载运行;二、泡沫比例混合器 助记口诀:环(环泵式)评(平衡压力式)管(管线式)牙(压力式). ★(一)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 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固定安装在泡沫消防泵的旁路上。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的限制条件较多,设计难度较大,达到混合比时间较长。但其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且配套的泡沫液储罐为常压储罐,便于操作、维护、检修、试验。 1.适用范围 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适用于建有独立泡沫消防泵站的场所,尤其适用于储罐规格较单一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采用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池相对水位不宜过高,以保证泡沫比例混合器出口压力(背压)为零或负压。但当其进 口(即泡沫消防泵出口)压力为0.7MPa~0.9MPa时,出口压力可为0.02MPa~0.03MPa。否则, 2.设置要求 会影响泡沫混合比的精度;(2)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液入口不应高于泡沫液储罐最低液面1m,否则,对吸入的泡沫液量有 影响,进而影响到泡沫混合比的精度; (3)比例混合器的出口压力大于零时,其吸液管上应设有防止水倒流入泡沫液储罐的措施。采 用该泡沫比例混合器的系统,如果误开泡沫液储罐与水池相通的阀门,当泡沫液液面高于水液面 时,泡沫液会流到水池中;当水液面高于泡沫液液面时,水会流到泡沫液储罐中,为此应采取必 要的措施加以预防; (4)为防止泡沫比例混合器被异物堵塞或其他故障对系统安全性造成影响,要求并联安装一个 备用泡沫比例混合器。 启动消防泵,将水压调到系统所需的压力,将比例混合器的指针转到所需要的泡沫混合液量指数 3.使用方法 上,开启比例混合器的阀门和泡沫液管路的阀门,水与泡沫液即按比例混合,混合液经管道输送 到泡沫产生器,即可产生空气泡沫。泡沫混合液量在指示牌允许范围内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2015年真题第72题 某乙类可燃液体储罐设置固定液上喷射低倍数泡沫灭火器系统。当采用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时,泡沫液的投加点应在()。A.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B.消防给水管道临近储罐处C.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上D.在消防水泵房外的给水管道上 解析 标准答案:【C】(二)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 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 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适用于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也可用于集中控制流量基本不变的一个或多个防护区的全淹没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分为无囊式压力比例混合器和囊式压力比例混合装置两种,它们主要由比例混合器与泡沫液压力储罐及管路构成。 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是工厂生产的由比例混合器与泡沫液储罐组成一体的独立装置,安装时不需 1.适用范 要再调整其混合比等,其产品样本中一并给出了安装图,所以设计与安装方便、配置简单、利于自 围 动控制。它适用于全厂统一采用高压或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石油化工企业,尤其适用于分散设置 独立泡沫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区。 采用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力比例混合器的单罐容积不宜大于10m³。 (2)无囊式压力比例混合器,当单罐容积大于5m³且储罐内无分隔设施时,宜设置一台小容积压 力比例混合器,其容积应大于0.5m³、并能保证系统按最大设计流量连续提供3min的泡沫混合液。 (3)无囊式压力比例混合器的控制阀门应采用合格产品且应选型得当,以防止泡沫液储罐进水, 2.设计要 使泡沫液失效。 求 (4)泡沫液储罐的内部材料或防腐处理不适应所储存的泡沫液,将导致储罐损坏和泡沫液的变质。 水成膜泡沫液含有较大比例的碳氢表面活性剂与氟碳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溶剂,长期储存,碳氢表 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不但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而且对许多非金属材料也有很强的溶解、溶胀和渗透 作用,若内壁材料不相宜,其泡沫液储罐使用寿命会缩短;碳钢长期与水成膜泡沫液直接接触,铁离子 会使氟碳表面活性剂变质,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溶解的非金属材料分子或离子进入泡沫液中 也会影响其性能。采用压力比例混合装置时,应考虑囊或储罐内壁材料是否与水成膜泡沫液相适宜。 与混合器配套的消防水泵的压力,必须符合混合器进口工作压力范围的要求,否则将影响混合比, 3.使用方 降低泡沫质量;混合器使用时应首先开启排气阀,随后开启进水阀,当排气阀出水时即可关闭,待 法 储罐内压力升到需要值时,可开启储液阀,混合液即可输出;混合器使用后,要将出液阀,进水阀 分别关闭,然后开启排气阀,待压力表回零后,开启放液阀,将储罐内泡沫液和水放尽。(三)平衡压力比例混合器 平衡压力比例混合器 平衡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的比例混合精度较高,适用的泡沫混合液流量范围较大,泡沫液储罐为常压储罐。平衡压力流量控制阀与泡沫比例混合器有分体式和一体式两种。 1.适用范 平衡压力式比例混合器的适用范围较广,目前工程中采用较多。尤其设置若干个独立泡沫站的大型 围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多采用水力驱动式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器。 当采用平衡压力压力比例混合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比例混合器的泡沫液进口压力应大于进口压力,但其压差不应大于0.2MPa. 2.设计要 (2)比例混合器的泡沫液进口管道上应设单向阀。 求 (3)当采用水力驱动式泡沫液泵时,可不设置备用泵;采用其他动力源的泡沫液泵时,应设置备 用泵且动力源的要求与泡沫泵站的动力源要求相同。 (4)为保证系统使用或试验后用水冲洗干净,不留残液,泡沫液管道上应设冲洗及放空管道。 3.使用条件 PHP型平衡压力比例混合器必须垂直安装使用;PHP平衡压力比例混合器应与消防水泵和泡沫液泵配套使用;当使用3%或6%型泡沫液时,必须按照泡沫液型号配用,否则比例失调;使用时两只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值必须相同,才能满足混合比的要求。(四)管线式比例混合器 管线式比例混合器 管线式比例混合器是利用文丘里管的原理在混合腔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将容器内的泡沫液吸到腔内与水混合。不同的是管线式比例混合器直接安装在主管线上,泡沫液与水直接混合形成混合液,系统压力损失较大。 1.适用范 由于管线式比例混合器的混合比精度通常不高。因此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中很少使用,其主要用 围 于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与泡沫炮、泡沫枪、泡沫产生器装配一体使用。 (1)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为形成良好的泡沫,要求管线式泡沫比例混合器的出口压力应满 足克服混合器的出口至泡沫产生装置这段消防水带的水头损失和泡沫产生装置进口需要的压力。 2.设置要求 (2)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使用管线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的进口压力范围为0.6MPa~1.2MPa;水流量范围为150L/min~900L/min;比例混合器的压力损失可安水进口压力的35%计算。 (3)PHF系列管线式负压比例混合器进口压力应设计保持在0.6-1.2Mpa范围内;应配用3%或 6%泡沫液;应水平安装使用;该系列比例混合器与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安装距离不应超过40m。三、泡沫产生装置 低倍数泡沫产生器有横式和坚式两种,均安装在油罐壁的上部,仅安装形式不同,构造和工作原理 是相同的。低倍数泡沫产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倍 1)固定顶储罐、按固定顶储罐对待的内浮顶储罐,宜选用立式泡沫产生器。 数泡沫产 2)泡沫产生器进口的工作压力应为其额定值±0.1MPa。 生器 3)泡沫产生器的空气吸入口及露天的泡沫喷射口,应设置防止异物进入的金属网。 4)横式泡沫产生器的出口,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m的泡沫管。 5)外浮顶储罐上的泡沫产生器,不应设置密封玻璃。 高背压泡沫产生器是从贮罐内底部液下喷射空气泡沫扑救油罐火灾的主要设备。 (二)高背 高背压泡沫产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压泡沫产 1)进口工作压力应在标定的工作压力范围内。 生器 2)出口工作压力大于泡沫管道的阻力和罐内液体静压力之和。 3)发泡倍数不应小于2,且不应大于4。 发泡原理:高倍数泡沫产生器是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产生并喷放高倍数泡沫的装置。水和高倍数 (三)高倍数泡沫产生器 泡沫液按所要求的比例混合后,以一定的压力进入泡沫发生器,通过喷嘴以雾化形式均匀喷向发泡网,在网的内表面上形成一层混合液薄膜,由风叶送来的气流将混合液薛膜吹胀成大量的气泡(泡沫群)。高倍数泡沫产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防护区内设置并利用热烟气发泡时,应选用水力驱动型泡沫产生器。 2)在防护区内固定设置泡沫产生器时,应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发泡网。 发泡原理:中倍数泡沫产生器与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后者是吹气型泡沫产生器,而 前者是吸气型泡沫产生器。这种产生器不需要强风吹泡,因此结构简单。 (四)中倍数泡沫产生器 该种产泡器种类:目前有固定式和手提式两种。固定式目前有PZ3型和PZ6型,它们固定安装在可燃、易燃液体贮罐上,用来产生并向罐内喷射21-40倍的中倍数泡沫,达到灭火的目的。手提式目前主要有PZ4型和PZ5型,它们与泡沫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和PHF型负压比例混合器配套使用组成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产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发泡网应采用不锈钢材料。 助记口诀:中戏告吹。 2)安装于油罐上的中倍数泡沫产生器,其进空气口应高出罐璧顶。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考纲要求掌握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分类方式、系统组成和适用范围,熟悉系统的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不同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的合理性,提出系统设置要求和干粉用量的计算方法。第一节 灭火机理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如小苏打、碳酸铵、磷酸的铵盐等)和适量润滑剂(硬脂酸镁、云母粉、滑石粉等)、少量防潮剂(硅胶)混合后共同研磨制成的细小颗粒,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飘散的固体粉末灭火剂。二、干粉灭火剂的类型(一)普通干粉灭火剂(二)多用途干粉灭火剂 可扑救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BC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1)以碳酸氢钠为基料的钠盐干粉灭火剂(小苏打干粉);(2)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紫钾干粉灭火剂; 可扑救A类、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ABC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1)以磷酸盐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2)以磷酸铵和硫酸铵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3)以聚磷酸铵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三)专用干粉灭火剂 (3)以氯化钾为基料的超级钾盐干粉灭火剂; 可扑救D类火灾,又称为D类专用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1)石墨类:在石墨内添加流动促进剂;(2)氯化钠类:氯化钠广泛用于制作D类干粉灭火剂,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适用于不同的灭火对象;(3)碳酸氢钠类碳酸氢钠是制作BC干粉灭火剂的主要原料,添加某些结壳物料也宜制作D类干粉灭火剂。 (4)以硫酸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灭火剂; (5)以碳酸氢钠和钾盐为基料的混合型干粉灭火剂; (6)以尿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反应物为基料的 氨基干粉灭火剂(毛耐克斯Monnex干粉)。 (三)助记口诀:氯化钠谈情呢,是么? 1.BC类与ABC类干粉不能兼容。 注意事项 2.BC类干粉与蛋白泡沫或者化学泡沫不兼容。因为干粉对蛋白泡沫和一般合成泡沫有较大的破坏作用。3.对于一些扩散性很强的气体如:氢气、乙炔气体、干粉喷射后难以稀释整个空间的气体,对于精密仪器、仪表会留下残渣,用干粉灭火不适用。 4.干粉灭火系统是重要的灭火设施,不是考虑了这种灭火手段后,就不必考虑其它辅助设施。四、干粉的灭火机理 灭火机理 系统灭火机理是化学 抑 制、 隔 离、 冷 却与 窒 息。(化学和物理) 助记口诀:(冰箱)一格制冷第二节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干粉灭火系统的组成干粉灭火系统在组成上与气体灭火系统相类似。干粉灭火系统由干粉灭火设备和自动控制两大部分组成。前者由干粉储存容器、驱动气体瓶组、启动气体瓶组、减压阀、管道以及喷嘴等;后者由火灾探测器、信号反馈装置、报警控制器等。二、干粉灭火系统的分类 (一)按灭火方式分类 1.全淹没式 指将干粉灭火剂释放到整个防护区,通过在防护区空间建立起灭火浓度来实施灭火的系统形式。该系统的特点是对防护区提供整体保护,适用于较小的封闭空间、火灾燃烧表面不宜确定且不会复燃的场合,如油泵房等类场合。 2.局部应用式 指通过喷嘴直接向火焰或燃烧表面喷射灭火剂实施灭火的系统。当不宜在整个房间建立灭火浓度或仅保护某一局部范围、某一设备、室外火灾危险场所等,可选择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例如用于保护甲、乙、丙类液体的敞顶罐或槽,不怕粉末污染的电气设备以及其他场所等。 3.手持软管 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具有固定的干粉供给源,并配备有一条或数条输送干粉灭火剂的软管及喷枪,火灾时通过人来操作实施灭火。 (二)按设计情况分类 1.设计型 指根据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设计计算确定的系统形式。该系统中的所有参数都需经设计确定,并按要求选择各部件设备型号。一般较大的保护场所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采用设计系统。 2.预制型 指由工厂生产的系列成套干粉灭火设备,系统的规格是通过地保护对象做灭火试验后预先设计好的,即所有设计参数都已确定,使用时只需选型,不必进行复杂的设计计算。当保护对象不很大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一般选择预制系统。 (三)按系统保护情况分类 1.组合分配系统 当一个区域有几个保护对象且每个保护对象发生火灾后又不会蔓延时,可选用组合分配系统,即用一套系统同时保护多个保护对象。 2.单元独立系统 若火灾的蔓延情况不能预测,则每个保护对象应单独设置一套系统保护,即单元独立系统。 (四)按驱动气体储存方式分类 1.储气式 指将驱动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储存在储气瓶中,灭火使用时,再将驱动气体充入干粉储罐,进而携带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干粉灭火系统大多数采用的是该种系统形式。 2.储压式 指将驱动气体与干粉灭火剂同储于一个容器,灭火时直接启动干粉储罐。这种系统结构比储气系统简单,但要求驱动气体不能泄漏。 3.燃气式 指驱动气体不采用压缩气体,而是在火灾时点燃燃气发生器内的固体燃料,通过成的燃气压力来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当保护对象着火后,温度上升达到规定值,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到控制器,然后由控制器打开相应 报警设备(如声光及警铃),当启动机构接收到控制器的启动信号后将启动瓶打开,启动瓶内的氮气 通过管道将高压驱动气体瓶组的瓶头阀打开,瓶中的高压驱动气体进入集气管,经过高压阀进入减 一、自动控制方式 压阀,减压至规定压力后,通过进气阀进入干粉储罐内,搅动罐中干粉灭火剂,使罐中干粉灭火剂疏松形成便于流动的气粉混合物,当干粉罐内的压力上到规定压力数值时,定压动作机构开始动作,打开干粉罐出口球阀,干粉灭火剂则经过总阀门、选择阀、输粉管和喷嘴向着火对象,或者经喷枪射到着火对象的表面,进行灭火。 为避免由于探测器误报引起灭火系统误动作,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常在保护场所设置两 种不同类型或两组同一类型的探测器进行复合探测。只有当两种不同类型或两组同一类型的火灾探 测器均检测出保护场所存在火灾时,才能发出启动灭火系统的指令。 手动启动装置是防护区内或保护对象附近的人员在发现火险时启动灭火系统的手段之一,故要求它 们安装在靠近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同时又是能够确保操作人员安全的位置。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错按其他按钮,故要求在所有手动启动装置都应明显地标示出其对应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 名称。 二、手动 手动紧急停止装置是在系统启动后的延迟时段内发现不需要或不能够实施喷放灭火剂的情况时可采 控制方 用的一种使系统中止下来的手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人错按了启动按钮;火情未到 式 非启动灭火系统不可的地步,可改用其他简易灭火手段;区域内还有人员尚未完全撤离等等。一旦 系统开始喷放灭火剂,手动紧急停止装置便失去了作用。启用紧急停止装置后,虽然系统控制装置 停止了后继动作,但干粉储罐增压仍然继续,系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这时仍有可能需要重新启 动系统,释放灭火剂。比如有人错按了紧急停止按钮,防护区内被困人员已经撤离等,所以,要求 做到在使用手动紧急停止装置后,手动启动装置可以再次启动。 特点 干粉灭火系统迅速可靠,尤其适用于火焰蔓延迅速的易燃液体,它造价低,占地小,不冻结,对于无水及寒冷的我国北方尤为适宜。 ★一、系统适用范围 ★二、系统不适用范围 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2.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3.带电设备的火灾。4.可燃固体表面火灾。 1.火灾中产生含有氧的化学物质,例如硝酸纤维。2.可燃金属及其氢化物,例如钠、钾、镁等。3.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助记口诀:养颜固肾。 2015年真题第21题 某白酒灌装车间设置推车式灭火器,应优先选择的是()。A、抗溶性泡沫灭火器 B、清水灭火器 C、水雾灭火器 D、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 解析 标准答案【D】:第四节 系统设计参数 干粉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应采 用全淹没灭火系统;扑救具体保护对象的火灾应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护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15%,且开 口不应设在底面。 (2)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围护 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 一般规 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 定 (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2)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当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 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 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宜采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多的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储存量。组合分配系统保护的防护区与保护对象之和不得超过8个。当防护区与保护对象之和超过5个时,或者在喷放后48h内不能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时,灭火剂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备用干粉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并能与主用于粉储存容器切换使用。 全淹没灭火系统 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设计浓度不得小于0.65kg/m³。灭火剂设计用量公式见右侧: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大于30s。全淹没灭火系统喷头布置,应使防护区内灭火剂分布均匀。防护区应设泄压口,并宜设在外墙上,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平面时,宜采用面积法; 当采用面积法不能做到使所有表面被完全覆盖时,应采用体积法。 室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30s; 室外或有复燃危险的室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60s。 当采用面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体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应采用假定的封闭罩的体积。 (1)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 封闭罩的底应是实际底面;封闭罩的侧面及顶部当无实际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的垂直投影面积。(2)架空型喷头应以喷头的出口至保护对象表面的距离确定其干粉输送速率和相应保护面积;槽边型喷头保护面积应由 围护结构时,它们至保护对象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2)干粉设计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V1×qv×tqv=0.04-0.006Ap×At 设计选定的干粉输送速率确定。 式中:V1—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m³); (3)干粉设计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v—单位体积的喷射速率(kg/s/m³); m=N×Qi×t Ap—在假定封闭罩中存在的实体墙等实际围封面面积 式中:N—喷头数量; (㎡); Qi—单个喷头的干粉输送速率 At—假定封闭罩的侧面围封面面积(㎡)。 (kg/s);按产品样本取值。 (3)喷头的布置应使喷射的干粉完全覆盖保护对象,并应 满足单位体积的喷射速率和设计用量的要求。 预制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火剂储存量不得大于150kg; (2)管道长度不得大于20m; (3)工作压力不得大于2.5MPa。 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宜用一套预制灭火装置保护。 预制灭 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所用预制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4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 火装置 得大于2s。 (1)管网起点(干粉储存容器输出容器阀出口)压力不应大于2.5MPa; 管网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MPa。 (2-14公式部分略) (15)清扫管网内残存干粉所需清扫气体量,可按10倍管网内驱动气体残余量选取;瓶装清扫气体应 单独储存;清扫工作应在48h内完成。★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储存装置宜由干粉储存容器、容器阀、安全泄压装置、驱动气体储瓶、瓶头阀、集流管、减压阀、 压力报警及控制装置等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粉储存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驱动气体储瓶及其 充装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2)干粉储存容器设计压力可取1.6MPa或2.5MPa压力级;其干粉灭火剂的装量系数不应大于0.85; 其增压时间不应大于30s。 系统组 (3)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及额定排放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部件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件 (4)干粉储存容器应满足驱动气体系数、干粉储存量、输出容器阀出口干粉输送速率和压力的要求。 驱动气体应选用惰性气体,宜选用氮气;二氧化碳含水率不应大于0.015%(m/m),其他气体含水率 不得大于0.006%(m/m);驱动压力不得大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宜避免阳光直射。其环境温度应为-20~50℃。 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装置间内。专用储存装置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通道; (2)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宜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并应设应急照明。 当采取防湿、防冻、防火等措施后,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置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 气体管道连接也必须牢固,每安装一段管道就应吹扫一次,保证管内干净。在减压阀前,要经过滤网; 干粉灭火剂须按规定的品种和数量灌装,灌装最好在晴天,避免在阴雨天操作,并应一次装完,立即密封; 系统设置要求选择阀和喷头 全淹没系统干粉灭火剂喷射时间一般不大于30秒,干粉贮罐的充压时间也不大于30秒;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产品性能要求,一般为(0.5~7)×104之间;全淹没系统喷头应均匀分布,喷头间距不大于2.25米,喷头与墙的距离不大于1米,每个喷头的保护容积不大于14m3。BC类干粉中较成熟和经济的是碳酸氢钠干粉,故扑灭BC类火灾推荐采用碳酸氢钠干粉;ABC类干 粉固然也能扑灭BC类火灾,但不经济,故不推荐用ABC类干粉扑灭BC类火灾。扑灭A类火灾只 能用ABC类干粉,其中较成熟和经济的是磷酸铵盐干粉,所以扑灭A类火灾推荐采用磷酸铵盐干粉。 2015年真题第43题 下列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组件及其设置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储存装置的驱动气体应选用压缩空气 B.储存装置可设在耐火等级为三级的房间内C.干粉储存容器设计压力可取1.6MPa或2.5MPa压力级D.驱动压力应大于储存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解析 标准答案:【C】A项应选惰性气体,宜用氮气,其工作压力不得大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专业存储装置间应布置在靠近防护区,出口直接连通室外或疏散通道,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宜干燥通风且应设置应急照明。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熟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组成及组件功能,掌握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和可燃 考纲 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以及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电气火灾监控器的工作原理及设置要 要求 求,分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用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不同建筑 和场所的特点,评价系统的选型和设置的有效性。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系统分类一、火灾探测器分类 ★(一)根据探测火灾特征参数分类 1)感温火灾探测器 响应 异常温度、温升速率和温差变化等参数的探测器。 2)感烟火灾探测器 响应可分 悬浮在大气中的燃烧和/或热解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探测器,进一步 为 离子 感烟、 光 电感烟、 红 外光束、 吸 气型等。 3)感光火灾探测器 响应为紫 火焰发出的特定波段电磁辐射的探测器,又称火焰探测器,进一步可分外、红外及复合式等类型。 助记口诀:李子吸收阳光红了。 4)气体火灾 探 测器 响应 燃烧或热解产生的气体的火灾探测器。 5)复合火灾探测器 将多外复 种探测原理集中于一身的探测器,它进一步又可分为烟温复合、红外紫合等火灾探测器。 助记口诀:温(特)夫妻逛烟摊 6)特殊类型 图像压差 型火灾探测器、漏电流感应型火灾探测器、静电感应型火灾探测器、微型火灾探测器、超声波火灾探测器。 (二)根据监视范围分类 1)点型火灾探测器 响应 一个小型传感器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探测器。 2)线型火灾探测器 响应 某一连续路线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探测器。 多点型火灾探测器 响应 多个小型传感器(例如热电偶)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探测器。 (三)是否具有复位(恢复)功能分类 1)可复位探测器 在响应后和在引起响应的条件终止时,不更换任何组件即可从报警状态恢复到监视状态的探测器。 2)不可复位探测器 在响应后不能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的探测器。 (四)是否具有可拆卸性分类 1)可拆卸探测器 探测器设计成容易从正常运行位置上拆下来,以方便维修和保养。 2)不可拆卸探测器 在维修和保养时,探测器设计成不容易从正常运行位置上拆下来。 2015年真题第56题 感烟灭火探测器是响应悬浮在空气中的燃烧和/或热解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探测器,可分为离子感烟、红外光束感烟、吸气型和()等探测器。A.火焰探测B.光电感烟C.光纤感烟D.缆式线型探测 解析 标准答案:【B】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分类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分类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按编码方式分为编码型报警按钮与非编码型报警按钮。★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类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类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保护对象及设立的消防安全目标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一)区域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二)集中报警系统 集中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 (三)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且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集中报警系统。 2015年真题第19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的规定,区域报警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等组成。A、消防应急广播B、消防专用电话C、气体灭火控制器D、火灾声光警报器 解析 标准答案【D】: 2015年真题第39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A.消防联动报警系统B.火灾探测报警系统C.控制中心报警系统D.集中区域报警系统 解析 标准答案:【C】第二节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由 火 灾探测报警系统、 消 防联动控制系统、 可 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及 电 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助记口诀:电火可消灭(一)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组成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触发器件和火灾警报装置等组成。 火灾发生时,安装在保护区域现场的火灾探测器,将火灾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火灾特征 参数转变为电信号,经数据处理后,将火灾特征参数信息传输至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直接由火灾 探测器做出火灾报警判断,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探测器 火灾探测报 的火灾特征参数信息或报警信息后,经报警确认判断,显示报警探测器的部位,记录探测器火灾 警系统工作 报警的时间。处于火灾现场的人员,在发现火灾后可立即触动安装在现场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原理 手动报警按钮便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的报警信息后,经报警确认判断,显示动作的手动报警按钮的部位,记录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报警 的时间。火灾报警控制器在确认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息后,驱动安装在被保 护区域现场的火灾警报装置,发出火灾警报,向处于被保护区域内的人员警示火灾的发生。(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气控制装置(防火卷帘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等)、消防电动装置、消防联动模块、消火栓按钮、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等设备和组件组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火灾发生时,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等联动触发信号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按照预设的逻辑关系对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在满足逻辑关系条件时,消防联动控制器按照预设的控制时序启动相应自动消防系统(设施),实现预设的消防功能;消防控制室的消防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启动相应的消防系统(设施),从而实现相应消防系统(设施)预设的消防功能。消防联动控制接收并显示消防系统(设施)动作的反馈信息。三、系统适用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适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一)区域报警系统 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 (二)集中报警系统 适用于具有联动要求的保护对象。 一般适用于建筑群或体量很大的保护对象,这些保护对象中可能设置几个消防控制室, (三)控制中心报警 也可能由于分期建设而采用了不同企业的产品或同一企业不同系列的产品,或由于系统 系统 容量限制而设置了多个起集中作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情况,这些情况下均应选择控制 中心报警系统。第三节 系统设计要求一、系统形式选择与设计要求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1.2.制器3.象, 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需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1.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 (1)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2)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3)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应具有所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 2.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 (1)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2)系统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和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等起到集中控制作用的消防设备,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3)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具有所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 ★3.控 (1)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其中一个为主消防控制室; 制中心 (2)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要的消 报警系 防设备;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以互相传输并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统的设 (3)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具有所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 计 助记口诀:上控下,下传上,同级相传不相控。上-上一级(或主)消防控制室。 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也可将发生火 (三)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1.报警区域的划分 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设备的相邻几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电缆隧道的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封闭长度区间组成,一个报警区域不应超过相连的3个封闭长度区间;道路隧道的报警区域应根据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的联动需要确定,且不宜超过150m;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³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2.探测区域的划分 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的长度,不宜超过1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为20m~100m。下列场所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 (3)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 (4)建筑物闷顶、夹层。 2015年真题第57题 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其办公区、酒店区、商业区分别设置消防控制室,并将办公区的消防控制室作为主消防控制室,其他两个作为分消防控制室。下列关于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不应互相控制B.不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应互相控制C.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也应互相控制D.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解析 标准答案:【D】二、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一)火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火灾探 灾探测 测器。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 器选择 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 的一般 择火焰探测器。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且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宜增设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规定 对使用、生产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根据保护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燃烧材料的分析,并根据火灾探测器的类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等选择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火灾探测器。同一探测区域内设置多个火灾探测器时,可选择具有复合判断火灾功能的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二)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二)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选点型火灾探测器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3-9-2选择 2.选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商场等;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楼梯、走道、电梯机房、车库等;书库、档案库等。 3.不宜选点型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 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气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4.不宜选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高海拔地区;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等。 5.宜选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且应根据使用场所的典型应用温度和最高应用温度选择适当类别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可能发生无烟火灾;有大量粉尘;吸烟室等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或蒸汽滞留的场所;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不宜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需要联动熄灭“安全出口”标志灯的安全出口内侧;其他无人滞留、且不适合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但发生火灾时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6.不宜选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可能产生阴燃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 7.不宜选定温探测器 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 8.不宜选具有差温特性的探测器 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 9.宜选点型火焰或图像型火焰探测器 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可能发生液体燃烧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10.不宜选点型火焰和图像型火焰探测器 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探测器的“视线”易被油雾、烟雾、水雾和冰雪遮挡;探测区域内的可燃物是金属和无机物;探测器易受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11.不宜选单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 探测区域内正常情况下有高温物体的场所 12.不宜选紫外火焰探测器 正常情况下有阳光、明火作业,探测器易受X射线、弧光和闪电等影响的场所 13.宜选可燃气体探测器 使用可燃气体的场所;燃气站和燃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石油气罐的场所;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 14.可选点型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在火灾初期产生一氧化碳的下列场所,烟雾不容易对流或顶棚下方有热屏障的场所;在棚顶上无法安装其他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场所;需要多信号复合报警的场所。 15.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 污物较多且必须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应选择间断吸气的点型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或具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表3-9-2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房间高度h 点型感烟火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火焰 (m) 灾探测器 A1、A2 B C、D、E、F、G 探测器 注:表中A1、A2、 B、C、D、E、F、 12﹤h≤20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 合 G为点型感温探测 8﹤h≤12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 合 器的不同类别,其 6﹤h≤8 适 合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 合 具体参数应符合表 4﹤h≤6 适 合 适 合 适合 不适合 适 合 3-9-3的规定。 h≤4 适 合 适 合 适 合 适合 适 合 表3-9-3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探测器类别 典型应用温度(℃) 最高应用温度(℃) 动作温度下限值(℃) 动作温度上限值(℃) A1 25 50 54 65 A2 25 50 54 70 B 40 65 69 85 C 55 80 84 100 D + 70 95 99 115 E 15 85 110 114 130 F 100 125 129 145 G 115 140 144 160(三)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无遮挡的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 (三)线型火 2.不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符合条件之一)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固定探测器的建筑结构由于振动等原因会产生较大位移的场所。 灾探 3.宜选择缆式线型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测器 感温火灾探测器 各种皮带输送装置;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场所。 的选择 4.宜选择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除液化石油气外的石油储罐;需要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易燃易爆场所;需要监测环境温度的地下空间等场所宜设置具有实时温度监测功能的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公路隧道、敷设动力电缆的铁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等。 5.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保证其不动作温度符合设置场所的最高环境温度的要求。(四)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四)吸 1.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气式感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 烟火灾 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低温场所;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 探测器 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的选择 2.灰尘比较大的场所,不应选择没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三、系统设备的设计及设置 (一)系统参数兼容性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系统设备及与其连接的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兼容性要求》等标准的规定。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案例考点标记) 2.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三)总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线短路隔离 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 器设计参数 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或有人员值班的房间和场所。火灾报 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 (四)火灾 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中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设置在无人员 和消防联动 值班的场所: 控制器的设 1.本区域内无需要手动控制的消防联动设备; 置 2.本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均有显示,且能接收集中火灾报 警控制器的联动控制信号,并自动启动相应的消防设备; 3.设置的场所只有值班人员可以进入。 1.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半径 (五)火灾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A1、A2、B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3-9-1确 探测器的设 定;C、D、E、F、G型感温探火灾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根据生产企业设计说明书确 置 定,但不应超过表3-9-4规定; 表3-9-4点型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火灾探测器的种类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地面面积S(㎡) 房间高度h(m) 屋 顶 坡 度θ θ≤15° θ≤15° θ≤15° A(㎡) R(m) A(㎡) R(m) A(㎡) R(m) S≤80 h≤12 80 6.7 80 7.2 80 8.0 感烟火灾探测器 S>80 6<h≤12 80 6.7 100 8.0 120 9.9 h≤6 60 5.8 80 7.2 100 9.0 感温火灾探测器 S≤30 h≤8 30 4.4 30 4.9 30 5.5 S>30 h≤8 20 3.6 30 4.9 40 6.3 ■★(五)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要求(1)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并不应超过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规定的范围(2)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助记口诀:敢问歼(间距)10,敢言失误(15)。助记口诀:回风近送风远(1.5m)、多孔送风顶棚半(0.5),至墙至梁周围半(0.5)。(3)点型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4)点型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5)点型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6)当屋顶有热屏障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3-9-5的规定。表3-9-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h(m)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mm)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θ≤15° 15°<θ≤30° θ>30°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h≤6 30 200 200 300 300 500 6<h≤8 70 250 250 400 400 600 8<h≤10 100 300 300 500 500 700 10<h≤12 150 350 350 600 600 800 2015年真题第74题 某设置有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建筑,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点型火灾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和多孔送风顶棚孔口边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不应小于()m。A.1.2,1.0B.2.0,1.0C.1.0,1.5D.1.5,0.5 解析 标准答案:【D】离回风口近,送风口远(1.5m)多孔送风顶棚(0.5m)。 3.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N S (1)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3-9-1) KA (2)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 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 于式(3-9-1)的计算值: S:该探测区域面积(㎡); (3)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五)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②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mm~600mm时,应按图3-9-8(略)和表3-9-6的要求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 K: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所 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数量; 可取1.0。 ③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④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第(1)条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⑤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4)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点型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表3-9-6的规定。(5)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表3-9-6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梁隔断的梁间区域面积Q(㎡) 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梁隔断的梁间区域面积Q(㎡) 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感温探测器 20 Q>12 1 感烟探测器 60 Q>36 1 8<Q≤12 2 24<Q≤36 2 6<Q≤8 3 18<Q≤24 3 4<Q≤6 4 12<Q≤18 4 Q≤4 5 Q≤12 5 30 Q>18 1 80 Q>48 1 12<Q≤18 2 32<Q≤48 2 9<Q≤12 3 24<Q≤32 3 6<Q≤9 4 16<Q≤24 4 Q≤6 5 Q≤16 5 (五)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应考虑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及最大探测距离,可通过选择探测距离长、火灾报警响应时间短的火焰探测器,提高保护面积要求和报警时间要求;(2)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内不应存在遮挡物;(3)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测器的探测窗口;(4)单波段的火焰探测器不应设置在平时有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的场所。 5.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2)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3)探测器应设置在固定结构上;(4)探测器的设置应保证其接收端避开日光和人工光源的直接照射;(5)选择反射式探测器时,应保证在反射板与探测器之间任何部位进行模拟试验时,探测器均能正确响应。 (五)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6.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探测器在保护电缆、堆垛等类似保护对象时,应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2)设置在顶棚下方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至顶棚的距离宜为0.1m。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要求;探测器至墙壁的距离宜为1m~1.5m;(3)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每个光栅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要求;(4)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场所有联动要求时,宜采用两只不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组合;(5)与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连接的模块不宜设置在长期潮湿或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 7.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非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可超过16m;采样管网安装高度超过16m时,灵敏度可调的探测器应设置为高灵敏度,且应减小采样管长度和采样孔数量;(2)探测器的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3)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4)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4m;(5)吸气管路和采样孔应有明显的火灾探测器标识;(6)在设置过梁、空间支架的建筑中,采样管路应固定在过梁、空间支架上;(7)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8)采样管网应按确认的设计软件或方法进行设计; (9)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故障信号等信息应传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联动控制时,探测 器的火灾报警信号还应传给消防联动控制器。 (五) 8、其它说明 火灾探 (1)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下方; 测器的 (2)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大于30%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上方; 设置 (3)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为15%~30%时,探测器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实际试验结果确定; (4)探测器设置在吊顶上方且火警确认灯无法观察到时,应在吊顶下方设置火警确认灯; (5)地铁站台等有活塞风影响的场所,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为30%~70%时,探测器宜同时设 置在吊顶上方和下方(六)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间距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部位(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列车上设置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每节车厢的出入口和中间部位。(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七)区域 每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宾馆、饭店等场所应在每个报警区域设置一 显示器(火 台区域显示器。当一个报警区域包括多个楼层时,宜在每个楼层设置一台仅显示本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灾显示盘) 区域显示器应设置在出入口等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 的设置 1.3~1.5m (八)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火灾光警报器应设置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宜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灯具设置在同一面墙上。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火灾警报器设置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 (九)消防 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 应急广播 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应大于12.5m;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 的设置 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0W。壁挂扬 声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多线制消防专 用电话系统中的每个电话分机应与总机单独连接。 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配变电室、计算机网络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 (十)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均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电话的标识;(2)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插孔,并宜选择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 火灾报警按钮; (3)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4)电话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 (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十一)模块的设置 每个报警区域内的模块宜相对集中设置在本报警区域内的金属模块箱中。严禁将模块设置在配电(控制)柜(箱)内。本报警区域内的模块不应控制其他报警区域的设备。未集中设置的模块附近应有尺寸不小于10cm×10cm的标识。 (十二)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并应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设置要求。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电气火灾监控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之间,应采用专用线路连接。 (十三)火灾报警传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时,应设置在火灾报警控制器附近的明显部位。 输设备或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设备之间,应采用专 用户信息 用线路连接。 传输装置的设置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应保证有足够的操作和检修间距。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手动报警装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明显部位。 (十四)防 防火门监控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时,应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电动开 火门监控 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应设置在防火门内侧墙面上,距门不宜超过0.5m,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0.9m~ 器的设置 1.3m。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应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设置要求。四、布线设计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 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 (一)布线设计的一般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应满足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表3-9-7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室外时,应埋地敷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地(水)下隧道或湿度大于90%的场所时,线路及接线处应做防水处理。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额定通信距离的75%; (2)无线通信模块应设置在明显部位,且应有明显标识。表3-9-7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 序号 类 别 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m㎡) 序号 类 别 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m㎡) 1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 1.00 3 多芯电缆 0.50 2 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0.75 (二)室内布线设计 (二)室内布线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B1级以上的钢性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线路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B1级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金属封闭线槽保护。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明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应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和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同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 采用穿管水平敷设时,除报警总线外,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保护管保护。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或黑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五、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 (一)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定 在火灾报警后经逻辑确认(或人工确认),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在3s内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准确发出联动控制信号给相应的消防设备,当消防设备动作后将动作信号反馈给消防控制室并显示。 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24V,其电源容量应满足受控消防设备同时启动且维持工作的控制容量要求,当供电线路压降超过5%时,其直流24V电源应由现场提供。 消防联动控制器与各个受控设备之间的接口参数应能够兼容和匹配。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或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采用直接手动控制,手动控制盘上的启停按钮应与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箱(柜)直接用控制线或控制电缆连接。 应根据消防设备的启动电流参数,结合设计的消防供电线路负荷或消防电源的额定容量,分时启动电流较大的消防设备。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 (1)湿式和干式系统 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系统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系统的联动控制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2)手动控制设计 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与停止。 (3)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2.预作用系统 (1)联动控制设计 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及两只以上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预作用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预作用阀组的开启,使系统转变为湿式系统;当系统设有快速排气装置时,同时联动控制排气阀前的电动阀的开启。湿式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第1条的规定。 (2)手动控制设计 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和停止按钮、预作用阀组和快速排气阀入口前的电动阀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预作用阀组和电动阀的开启。 (3)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有压气体管道气压状态信号和快速排气阀入口前电动阀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联动控制设计 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及两只以上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3.雨淋系统 (2)手动控制设计 将雨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和停止按钮、雨淋阀组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手动控制雨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雨淋阀组的开启。 (3)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雨淋阀组、雨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4.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 (1)联动控制设计 ①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用于防火卷帘的保护时,由防火卷帘下落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与本报警区域内任一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水幕阀组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启动。②仅用水幕系统作为防火分隔时,由该报警区域内两只独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水幕阀组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在联动触发信号的逻辑关系满足后,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启动。 (2)手动控制设计 将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和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手动控制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开启。 (3)压力开关、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和消防泵的启动、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2015年真题第93题 某办公建筑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建筑内下列消防系统中,启动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的有()。A、预作用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B、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C、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D、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E、防排烟系统 解析 标准答案:【BCD】水系统对于灭火至关重要,无论是干式还是湿式,多强调灭火的及时性,而预作用系统考虑到防止误喷,E项也是可以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上的手动控制盘来手动启停,但是受手动自动限制。(三)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 1.消火栓 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消火栓泵的联动控制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 系统的 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联动 (2)当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 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2.消火栓系统的手动 将消火栓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与停止。3.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四)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由同一防护区域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或防护区外的紧急启动信号,作为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探测器的组合宜采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各类探测器应按相关规定分别计算保护面积; (2)任一防护区域内设置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其它类型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次报警信号作为系统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 (3)同一防护区域内与首次报警的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相邻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系统的后续联动触发信号,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后续联动触发信号后,执行以下联动操作:①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②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③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④启动气体(泡沫)灭火装置,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可设定不大于30s的延迟喷射时间; (4)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执行以下联动操作:①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②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③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后续联动触发信号后,启动气体(泡沫)灭火装置。 (5)气体灭火防护区出口外上方应设置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指示气体释放的声信号应与该保护对象中设置的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有明显区别。启动气体(泡沫)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配系统应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泡沫)灭火装置。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不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时,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联动触发信号和联动控制均应符合上述要求。 2、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设计 1)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应设置气体(泡沫)灭火装置的手动启动和停止按钮,手动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应执行以下联动操作: ①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②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③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④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手动停止按钮按下时,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应停止正在执行的联动操作。 2)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上应设置对应于不同防护区的手动启动和停止按钮,手动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应执行以下联动操作: 3)气体(泡沫)灭火装置启动及喷放各阶段的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系统的联动反馈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②选择阀的动作信号;③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五)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火灾层和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2)由同一防烟分区内且位于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电动挡烟垂壁降落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的降落。 2.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2)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 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 3.防烟系统、排烟系统的手动控制设计 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送风口、电动挡烟垂壁、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的开启或关闭及防烟风机、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启动或停止,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按钮应采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并应直接手动控制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动与停止。 4. 送风口、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和关闭的动作信号,防烟、排烟风机启动和停止及电动防火阀关闭的动作信号,均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5. 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风机停止,排烟防火阀及风机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六)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防火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由常开防火门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常开防火门关闭的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门关闭或向防火门监控器发出联动触发信号,由防火门监控器联动控制防火门关闭。(2)疏散通道上各防火门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信号应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 ★2.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设计 防火卷帘的升降应由防火卷帘控制器控制,防火卷帘的联动触发信号可以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组成,也可以由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组成。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在火灾探测器上时,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按规定的控制时序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的下降。防火卷帘控制器不直接连接在火灾探测器上时,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按规定的控制逻辑时序向防火卷帘控制器发出联动控制信号,由防火卷帘控制器控制防火卷帘的下降。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联动控制设计 ①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②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后续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③在卷帘的任一侧距卷帘纵深0.5m~5m内应设置不少于2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 (2)手动控制设计 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 3.非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设计 (1)联动控制设计 由防火卷帘所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表面。 (2)手动控制设计 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防火卷帘的降落。 在某商业建筑内的疏散走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其联动控制程序应是() A.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专门 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2015年真题第32题 B.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C.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5m处,专门 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D.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5m处;专门 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解析 标准答案:【A】①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 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②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后续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七)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的功能。.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停于首层或转换层的反馈信号,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显示,轿箱内应设置能直接与消防控制室通话的专用电话。(八)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未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声光警报器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设置消防 联动控制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声光警报器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公 共场所宜设置具有同一种火灾变调声的火灾声警报器;具有多个报警区域的保护对象,宜选用带有 语音提示的火灾声警报器;学校、工厂等各类日常使用电铃的场所,不应使用警铃作为火灾声警报 火灾警 器。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报和消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的 防应急 工作。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8~20s,同时设有消防应急广播时,火灾声警报应 广播系 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 统的联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 动控制 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设计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10s~30s,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1次声 警报器播放、1次或2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 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消防控制室内 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广播分区的工作状态。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 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九)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消防急照应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1)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启动应急照明控制器实现;(2)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实现;(3)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当确认火灾后,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顺序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全部投入应急状态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十)相关联动控制设计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的功能,当需要切断正常照明时,宜 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 火灾时可立即切断的非消防电源有:普通动力负荷、自动扶梯、排污泵、空调用电、康乐设施、厨 相关联 房设施等。 动控制 火灾时不应立即切掉的非消防电源有:正常照明、生活给水泵、安全防范系统设施、地下室排水泵、 设计 客梯和I~III类汽车库作为车辆疏散口的提升机。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自动打开涉及疏散的电动栅杆等的功能,宜开启相关区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的摄像机监视火灾现场。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打开疏散通道上由门禁系统控制的门和庭院的电动 大门的功能,并应具有打开停车场出入口挡杆的功能。第四节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一、系统分类及适用场所 1.可燃气体探测器分类 现有可燃气体探测器主要有7个品种,即:①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②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③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④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⑤测量人工煤气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⑥测量人工煤气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⑦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1)按防爆要求分类: (2)按使用方式分类: (3)按探测可燃气体的分布特点分类: (4)按探测气体特征分类: ①防爆型; ①固定式; ①点型; ①探测爆炸气体; ②非防爆型; ②便携式。 ②线型。 ②探测有毒气体。 2.可燃气 (1)多线制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即采用多线制方式与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连接。 体报警控 (2)总线制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即采用总线(一般为2~4根)方式与可燃气体探测器连接。 制器分类 3.系统适用场所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适用于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场所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在泄漏或聚集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前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专业人员排除火灾、爆炸隐患,实现火灾的早期预防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用于为所连接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供电,接收来自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 2.可燃气 可燃气体探测器是能对泄漏可燃气体响应,自动产生报警信号并向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 体探测器 号及泄漏可燃气体浓度信息的器件。 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时,安装在保护区域现场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将泄漏可燃气体的浓度参数转变为 电信号,经数据处理后,将可燃气体浓度参数信息传输至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或直接由可燃气体 3.系统工作原理 探测器做出泄漏可燃气体浓度超限报警判断,将报警信息传输到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探测器的可燃气体浓度参数信息或报警信息后,经报警确认判断,显示泄漏报警探测器的部位并发出泄漏可燃气体浓度信息,记录探测器报警的时间,同时驱动安装在保护区域现 场的声光警报装置,发出声光警报,警示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必要时可以控制并关断燃气的 阀门,防止燃气的进一步泄漏。三、系统设计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应独立组成。 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不应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特点 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装置或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但其 显示应与火灾报警信息有区别;石化行业涉及过程控制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可接入DCS等生产控 制系统,但其报警信号应接入消防控制室。 探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顶部, ★ 探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下部, 1.可燃气 探测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时,可燃气体探测器可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中间部位或顶部。 体探测器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 的设置 计规范》GB50493的有关规定。 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60m。 2.可燃气 当有消防控制室时,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设置在保护区域附近; 体报警控 当无消防控制室时,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 制器设置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设置要求。 2015年真题第69题 对于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场所,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A.下部B.中间部位C.中间部位或下部D.顶部 解析 标准答案:【D】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第五节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一、系统分类1.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分类 (1)按工作方式 ①独立式 即可以自成系统,不需要配接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②非独立式 即自身不具有报警功能,需要配接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组成系统。 (2)按工作原理 ①剩余电流保护式 即当被保护线路的相线直接或通过非预期负载对大地接通,而产生近似正弦波形且其有效值呈缓慢变化的剩余电流,当该电流大于预定数值时即自动报警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②测温式(过热 即当被保护线路的温度高于预定数值时,自动报警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保护式) ③故障电弧式 即当被保护线路上发生故障电弧时,发出报警信号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2.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分类 按系统连线方式 1)多线制 即采用多线制方式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连接。 2)总线制 即采用总线(一般为2~4根)方式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连接。二、系统适用场所系统适用场所适用于具有电气火灾危险场所,尤其是变电站、石油石化、冶金等不能中断供电的重要供电场所的电气故障探测,在产生一定电气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专业人员排除电气火灾隐患,实现电气火灾的早期预防,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三、系统组成 1.电气火灾监控器 电气火灾监控器用于为所连接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供电,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 2.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是能够对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故障参数响应,自动产生报警信号并向电气火灾监控器传输报警信号的器件。四、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工作原理发生电气故障时,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将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故障参数信息转变为电信号,经数据处理后,探测器做出报警判断,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电气火灾监控器。电气火灾监控器在接收到探测器的报警信息后,经报警确认判断,显示电气故障报警探测器的部位信息,记录探测器报警的时间,同时驱动安装在保护区域现场的声光警报装置,发出声光警报,警示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排除电气故障、消除电气火灾隐患,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五、系统设计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应独立组成。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 接入电气火灾监控器,不应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基本要求 当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时,应由电气火灾监控器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消防控制 室的图形显示装置或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但其显示应与火灾报警信息有区别;在无消防控制室 且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数量不超过8个时,可采用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1.剩余电 应以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首端为基本原则,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柜(箱)的出线端。 流式电气 在供电线路泄漏电流大于5300mA时,宜在其下一级配电柜(箱)上设置。 火灾监控 不宜设置在IT系统的配电线路和消防配电线路中。选择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时,应计 探测器的 及供电系统自然漏流的影响,并选择参数合适的探测器;探测器报警值宜为300mA~500mA。 设置 具有探测线路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其保护线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00m。 ★2.测温 应设置在电缆接头、端子、重点发热部件等部位。 式电气火 保护对象为1000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采用接触式设置。 灾监控探 保护对象为1000V以上的供电线路,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宜选择光栅光纤测温式或红外测 测器设置 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光栅光纤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直接设置在保护对象的表面。 3.独立式 应符合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要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 电气火灾 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应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或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显示;但该类信息与火 监控探测 灾报警信息的显示应有区别。未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将报警信号 器的设置 传至有人员值班的场所。 4.电气火 设有消防控制室时,电气火灾监控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或保护区域附近;设置在保护区域附近 灾监控器 时,应将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传入消防控制室。 的设置 未设消防控制室时,电气火灾监控器应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 2015年真题第75题 用于保护1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布置方式应采用()。A.非接触式B.独立式C.接触式D.脱开式 解析 标准答案:【C】电压1000v以下--接触式,以上--光栅光纤测温或红外测温式电气火灾探测器第六节 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是建筑消防系统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日常运行管理中心和各自动消防系统运行状态监视中心,也是建筑发生火灾和日常火灾演练时的应急指挥中心。一、消防控制室的建筑防火设计 设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 械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设置要求 (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4)消防控制室内严禁有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5)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二、消防控制室的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设备应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装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装置、消防电源监控器等设备,或具有相应功能的组合设备。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显示规定的建筑物内设置的全部消防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动态信息和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并应为远程监控系统预留接口,同时应具有向远程监控系统传输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 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主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备应对系统内共用的消防设备进行控制,并显示其状态信息;主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应能显示各分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可对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及其控制的消防系统和设备进行控制;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设备应为符合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消防设备组成系统时,各设备之间应满足系统兼容性要求。1.消防控制室资料 建(构)筑物竣工后的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及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 布置图、重点部位位置图等;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灭火预案、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安全 室内应保 组织结构图,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职、义务消防人员等内容;消防安全培训记录、灭 存下列纸 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值班情况、消防安全检查情况及巡查情况的记录;消防设施一览表, 质和电子 包括消防设施的类型、数量、状态等内容;消防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 档案资料 作规程、系统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设备运行状况、接报警记录、火灾处理情况、设备检修检测 报告等资料,这些资料应能定期保存和归档。2.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 消防控制室管理应实行每日24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 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应水量充足,消防泵 ■消防控 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 制室管理 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置。 及应急程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应急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序 接到火灾警报后,值班人员应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在火灾确认后,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 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报警;还应立即启动单位内部应急疏散和 灭火预案,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3.消防控制室的设备布置 消防控制室的设备布置 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在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设备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助记口诀 单义务(1.5)面盘前;双是2至墙3;一休(修)常(长)失(4)眠,道两端1米宽. 2015年真题第9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的规定,消防控制室内的设备面盘前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m A1.5 B3 C2 D2.5 解析 标准答案【A】:记忆性考点.口诀记忆轻松搞定.4.消防控制室的控制与显示功能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用同一界面显示建(构)筑物周边消防车道、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 消防水源位置,以及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情况;应能显示消 (1)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防系统及设备的名称、位置和动态信息;当有火灾报警信号、监管报警信号、反馈信号、屏蔽信号、故障信号输入时,应有相应状态的专用总指示,在总平面布局图中应显示输入信号所在的建(构)筑物的位置,在建筑平面图上应显示输入信号所在的位置和名称,并记录时间、信号类别和部位等信息;应在10s内显示输入的火灾报警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状态信息,100s内显示其他输 入信号的状态信息;应采用中文标注和中文界面,界面对角线长度不应小于430mm;应能显示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报警信息、故障信息和相关联动反馈信息。 (2)火灾报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探测器、火灾显示盘、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正常工作状态、火灾报 警控制器 警状态、屏蔽状态及故障状态等相关信息;应能控制火灾声光警报器的启动和停止。 (3)消防联动控制器 ① 应能将消防系统及设备的状态信息传输到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和显示应符合 应能显示喷淋泵电源的工作状态;应能显示喷淋泵(稳压或增压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并显示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报警阀、压力开关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消防水箱(池)最低水位信息和管网最低压力报警信息;应能手动控制喷淋泵的启、停;并显示其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的动作反馈信号。 ③消火栓系统 应能显示消防水泵电源的工作状态;应能显示消防水泵(稳压或增压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 的控制和显示 状态;并显示消火栓按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及位置等信息;消防水箱(池)最低水位 应符合 信息和管网最低压力报警信息;应能手动和自动控制消防水泵启、停,并显示其动作反馈信号。 ④气体灭火系 应能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应能显示系统的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 统的控制和显 动作状态;并能显示防护区域中的防火门(窗)、防火阀、通风空调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 示应符合 动作状态;应能手动控制系统的启、停,并显示延时状态信号、紧急停止信号和管网压力信号。 ⑤水喷雾、细 水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采用水泵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应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要求;采用压力 的控制和显示 容器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的要求。 应符合 ⑥泡沫灭火系 应能显示消防水泵、泡沫液泵电源的工作状态;应能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 统的控制和显 应能显示消防水泵、泡沫液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并显示消防水池(箱)最低水位和泡沫 示应符合 液罐最低液位信息;应能手动控制消防水泵和泡沫液泵的启、停,并显示其动作反馈信号。 ⑦干粉灭火系 应能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应能显示系统的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 统的控制和显 动作状态,并能显示防护区域中的防火门窗、防火阀、通风空调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 示应符合 状态;应能手动控制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并显示延时状态信号、紧急停止信号和管网压力信号。 ⑧防烟排烟系 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电源的工作状态;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 统及通风空调 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应能控制防烟排烟系统及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 系统的控制和 和电动排烟防火阀、电控挡烟垂壁、电动防火阀、常闭送风口、排烟阀(口)、电动排烟窗的 显示应符合 动作,并显示其反馈信号。 ⑨对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控制和显示应符合 应能显示防火门控制器、防火卷帘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等动态信息;应能显示防火卷帘、常开防火门、人员密集场所中因管理需要平时常闭的疏散门及具有信号反馈功能的防火门的工作状态;应能关闭防火卷帘和常开防火门,并显示其反馈信号。 ⑩对电梯的控制 应能控制所有电梯全部回降首层,非消防电梯应开门停用,消防电梯应开门待用,并显示反馈 和显示应符合 信号及消防电梯运行时所在楼层;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 ⑾消防电话总机应符合 应能与各消防电话分机通话,并具有插入通话功能;应能接收来自消防电话插孔的呼叫,并能通话;应有消防电话通话录音功能;应能显示各消防电话的故障状态,并能将故障状态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⑿消防应急广 应能显示处于应急广播状态的广播分区、预设广播信息;应能分别通过手动和按照预设控制逻辑 播控制装置应 自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并在扬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 符合 录音;应能显示应急广播的故障状态,并能将故障状态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⒀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装置应符合 应能手动控制自带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主电工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的转换;应能分别通过手动和自动控制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从主电工作状态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受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的系统,应能将系统的故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的系统,应能将系统的故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⒁消防电源监控器应符合 应能显示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报警信息;应能将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报警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5.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信息记录要求 消防控制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记录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记录容量不应少于10000条,记录 室图形显 备份后方可被覆盖。应具有产品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时间、系统程序的进入和退出时间、操作人员姓 示装置的 名或代码等内容的记录,存储记录容量不应少于10000条,记录备份后方可被覆盖。应记录消防安 信息记录 全管理信息及系统内各个消防设备(设施)的制造商、产品有效期,记录容量不应少于10000条, 要求 记录备份后方可被覆盖。应能对历史记录打印归档或刻录存盘归档。6.信息传输要求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或联动信号后10s内将相应信息按规定的通 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接收到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后100s内将相应信息按规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当具有自动向监控中心传输消防安 全管理信息功能时,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发出传输信息指令后100s内将相应信息按规 信息传输 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接收监控中心的查询指令并按规 要求 定的通讯协议格式将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有信息传输指示灯,在处理和传输信息时,该指示灯应闪亮,在得到监 控中心的正确接收确认后,该指示灯应常亮并保持直至该状态复位。当信息传送失败时应有声、光 指示。火灾报警信息应优先于其他信息传输。信息传输不应受保护区域内消防系统及设备任何操作 的影响。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考纲要求熟悉建筑防烟排烟设施的分类形式和设置要求,掌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辨识和分析建筑防排烟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针对建筑工程实际,评价防排烟方式和系统设置的有效性。 8.5.1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 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 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 求。 8.5.2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 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3)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8.5.3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 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中庭; 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8.5.4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 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第一节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一、自然通风方式 1.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 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 宜每隔2-3层布置一次。 自然通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 风设施 于3.00㎡。 的设置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 地面面积的1%,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0m~1.50m的开启装置。 5.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计算应按式(3-10-1)计算,与自然排烟相关要求相同。 自然排烟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即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 自然排烟的原理 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房间或走道的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这种排烟方式的实质是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进行排烟,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一般是采用可开启外窗以及专门设置的排烟口进行自然排烟。这种排烟方式经济、简单、易操作,并具有不需使用动力及专用设备等优点。自然排烟是最简单、不消耗动力的排烟方式,系统无复杂的控制及控制过程、 操作简单,因此,对于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首先应考虑采取自然排烟方式。 多层建筑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少,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较多;厂房、库房建筑的外观要求没有民用 建筑的要求高,因此可以采用可熔材料制作的采光带、采光窗进行排烟。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非机动 车辆的三类隧道,因长度较短、发生火灾的概率较低或火灾危险性较小,可不设置排烟设施。当隧 ★ 道较短或隧道沿途顶部可开设通风口时可以采用自然排烟。 自然排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规定,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大于本防烟分区面积的2%时, 烟方式 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的选择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对危险性较大地汽车库、修车库进行了统一的 排烟要求。敞开式汽车库以及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其汽车进出口可 直接排烟,且不大于一个防烟分区,故可不设排烟系统,但汽车库、修车库内最不利点至汽车坡道 口不应大于30m。 2015年真题第10题 下列关于自然排烟的说法正确的是()A建筑面积为800㎡的地下车库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B采用自然排烟的场所可以不划分防烟分区C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D建筑面积小于50㎡的公共建筑,宜优先考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解析 标准答案【B】:规范8.5,干扰项C应设置防烟设施,并未排除自然排烟方式.D项应正确(考时空钱中的经济性,详见规范条文说明8.5.1)(三)自然排烟设施的设置 (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 方向开启; 根据烟气上升流动的特点,排烟口的位置越高,排烟效果就越好,因此排烟口通常设置在墙壁的上 1.排烟窗 部靠近顶棚处或顶棚上。当房间高度小于3.00m时,排烟口的下缘应在离顶棚面80cm以内;当房间 应设置 高度在3.00m~4.00m时,排烟口下缘应在离地板面2.10m以上部位;而当房间高度大于4.00m时, 在排烟 排烟口下缘在房间总高度一半以上即可, 区域的 (2)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顶部或 (3)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外墙,并 (4)自动排烟窗附近应同时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距地面高度宜1.30m~1.50m; 应符合 (5)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当房间面积不大于300㎡时,除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 要求: 可不限外,其余仍按上述要求执行。 (6)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室内高度超过 6.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 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 2.排烟窗的有效面积计 M T2(AC/AC)2TT1AC [ vv 00 0]2vv  2gdTT0 b 0 Av—排烟口截面积(㎡)A0—所有进气口总面积(㎡)Cv—排烟口流量系数(通常选定在0.5~0.7之间) 算及符 C0—进气口流量系数(通常约为0.6) 合规定 g—重力加速度(m/s2)注:公式中AvCv在计算时应采用试算法。 可开启外窗的形式有侧开窗和顶开窗。侧开窗有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开窗和侧拉窗等。 在设计时,必须将这些作为排烟使用的窗设置在储烟仓内。如果中悬窗的下开口部分不在储烟仓内, 这部分的面积不能计入有效排烟面积之内。在计算有效排烟面积时,侧拉窗按实际拉开后的开启面 积计算,其他型式的窗按其开启投影面积计算,用公式3-10-2计算:Fp=Fc•Sinα(3-10-2) 式中:Fp—有效排烟面积,单位㎡;Fc—窗的面积,单位㎡;α—窗的开启角度。 2.排烟窗的有效面积计算及符合规定 (1)当窗的开启角度大于70°时,可认为已经基本开直,排烟有效面积可认为与窗面积相等。对于悬窗,应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对于侧推窗,应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2)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3)当屋顶采用顶升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洞的周长一半与窗顶升净空高的乘积计算,但最大不超过窗洞面积;当外墙采用顶开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洞宽度与窗净顶出开度的乘积计算,但最大不超过窗洞面积。 3.室内净空高度大于6m且面积大于500㎡的中庭、营业厅、展览厅、观众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置自动排烟窗;(2)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置集中控制的手动排烟窗;(3)常开排烟口。 4.厂房、仓库的外窗设置应符合要求: (1)侧窗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2)顶窗应在屋面均匀设置且宜采用自动控制;屋面斜度小于等于12°,每200㎡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顶窗;屋面斜度大于12°,每400㎡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顶窗。 5.固定采光带(窗) 应在屋面均匀设置,每400㎡的建筑面积应设置一组,且不应跨越防烟分区。严寒、寒冷地区采光带应有防积雪和防冻措施。 6.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厂房、仓库的可开启外窗的排烟面积应符合要求: (1)采用自动排烟窗时,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2%,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2)用手动排烟窗时,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3%,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注: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排烟面积可减半。 7.仅固定采光带(窗)自然排烟时 仅采用固定采光带(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固定采光带(窗)的面积应达到第6)条可开启外窗面积的2.5倍。 8.同时设置可开启外窗和固定采光带(窗)时,应符合要求: (1)当设置自动排烟窗时,自动排烟窗的面积与40%的固定采光带(窗)的面积之和应达到第6)条规定所需的排烟面积要求;(2)当设置手动排烟窗时,手动排烟窗的面积与60%的固定采光带(窗)的面积之和应按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3%,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来要求。第二节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组成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 风 口、送风管 道 、送风 机 和吸风 口 组成。 助记口诀:冯导忌口 工作原理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 助记口诀:提前到访 ★选择 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将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应。 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其送风口设置方式也应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 选择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受建筑条件限制时,可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这是因为当地下、半地下与地上的楼梯间在一个位置布置时,由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首层必须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因此实际上就是两个楼梯间。当这两个楼梯间合用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计算地下、地上楼梯间加压送风量,合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应为地下、地上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之和。通常地下楼梯间层数少,因此在计算地下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开启门的数量取1。 6.地上部分楼梯间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时,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室层数为3层及以上,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按规定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并设有机械加压送风,其前室为独立前室时,前室可不设置防烟系统,否则前室也应按要求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措施。 7.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在首层设置不小于1.20㎡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 8.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设置机械加压送分系统的避难层(间),应在外墙设置固定窗,且面积不应小于该层(间)面积的1%,每隔窗的面积不应小于2.00㎡。除长度小于60m两端直通室外的避难走道外,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9.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设计,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1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按表3-10-1中的送风量增加20%。(3)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 11.人防工程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 12.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015年真题第17题 下列关于两层建筑中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B、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C、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D、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工业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析 标准答案【C】: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四、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一)加压送风量的计算1.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加压送风系统所需的总送风量(m³/s)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³/s); 楼梯间: LjL1L2 式(3-10-3)前室或合用前室:LsL1L3 式(3-10-4) 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³/s);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³/s)。 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L1AkvN1 式(3-10-5) Ak—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 v—门洞断面风速,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取v=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0m/s;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且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时,通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1.2(m/s);N1—设计层数内的疏散门开启的数量;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15层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15层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设计跨越楼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跨越楼层数,最大值为3;前室、合用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取N1=系统中开向前室门最多的一层门数量;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取N1=跨越楼层数所对应的疏散门数,最大值为3。 3.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1L20.827APn1.25N2式(3-10-6) 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门缝宽度:疏散门,0.002m~0.004m;Δ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7m/s时取ΔP=6.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0m/s时取ΔP=12.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2m/s时取ΔP=17.0Pa;n—指数(一般取n=2);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N1; 4.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L30.083AfN3 式(3-10-7) 式中:Af—每个送风阀门的面积(㎡);0.083—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m³/s·㎡);N3—漏风阀门的数量; 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取N3=楼层数-1;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取N3=楼层数-开启送风阀的楼层数,其中开启送风阀的楼层数为跨越楼层数,最多为3。(二)加压送风量的选取 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应充分考虑管道沿程损耗和漏风量,且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防烟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风量应由式(3-10-3)至式(3-10-7)规定的计算方法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应按计算值与表3-10-1至表3-10-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表3-10-1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表3-10-2前室、合用前室(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高度h(m) 加压送风量(m³/h) 24≤h<50 13,800~15,700 系统负担高度h(m) 加压送风量(m³/h) 50≤h<100 16,000~20,000 24<h≤50 16,300~18,100 50<h≤100 18,400~22,000 表3-10-4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 表3-10-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高度h(m) 送风部位 加压送风量(m³/h) 24<h≤50 防烟楼梯间 17,800~20,200 合用前室 10,200~12,000 系统负担高度h(m) 加压送风量(m³/h) 50<h≤100 防烟楼梯间 28,200~32,600 24<h≤50 25,400~28,700 合用前室 12,300~15,800 50<h≤100 40,000~46,400 注 ①表3-10-1至表3-10-4的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设有多个疏散门时,其风量应乘以开启疏散门的数量,最多按3扇疏散门开启计算;②表3-10-1至表3-10-4中未考虑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的情况;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按照公式3-10-3~公式3-10-7重新计算;③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2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³/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3 人民防空工程的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25000m³/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l6000m³/h,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l2000m³/h。(三)风压的有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三)余压值应符合要求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P2(F'F)(Wd)/(WA)dc m m m m dm—门的把手到门闩的距离(m) (3-10-8)公式 FdcM(/Wmdm)P —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Pa) M—闭门器的开启力矩(N·m)F'—门的总推力(N),一般取110NFdc—门把手处克服闭门器所需的力(N) Am—门的面积(㎡) Wm—单扇门的宽度(m) (四)送风 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加压 风速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五、机械加压送风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通室外。 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防止烟气侵袭的措施。 (一)机械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 加压送风 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 机 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4.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 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5.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阀门自动开启的措施。 加压送风口用作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口,具有赶烟、防烟的作用。加压送风口分常开和常闭两种 形式。常闭型风口靠感烟(温)信号控制开启,也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风口可输出动作 信号,联动送风机开启。风口可设280℃重新关闭装置。 (二)加压送风口 1.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合用一个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每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2.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4.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1.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用光滑井(管)道,不宜采用土建井道。 2.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必须与排烟管道布置在同一管道井内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 (三)送风管道 限不应小于2.00h。3.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 5.为便于工程设计,加压送风管道断面积可以根据加压风量和控制风速由表3-10-5(略)确定。 (四)余压阀 余压阀是控制压力差的阀门。为了保证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值,防止正压值过大而导致疏散门难以推开,应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余压阀,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50Pa。第三节 机械排烟系统 组成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 壁 (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或带有排 烟阀的排烟口)、排烟 防 火阀、排 道、排烟风 机 和 排 出口组成。 助记口诀:壁橱排放烟机 工作原理 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通常是由火场人员手动控制或由感烟探测将火灾信号传递给防排烟控制器,开启活动的挡烟垂壁将烟气控制在发生火灾的防烟分区内,并打开排烟口以及和排烟口联动的排烟防火阀,同时关闭空调系统和送风管道内的防火调节阀防止烟气从空调、通风系统蔓延到其他非着火房间,最后由设置在屋顶的排烟机将烟气通过排烟管道排至室外。 组合使用一般要求 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 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4.人防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 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5.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 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 2.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2)丙、丁类生产车间; (3)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4)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机械排烟 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 系统的选 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 择 4.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5.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 段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50m,住宅不宜超过100m。 需要注意的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主要是考虑到两种方 式相互之间对气流的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会在机械排烟系统 动作后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用。 (一)最小清晰高度的计算 走道的最小清晰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Hq1.60.1H式(3-10-9)式中:Hq—最小清晰高度(m) H—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m) 空间净空高度按如下方法确定: 1.对于平顶和锯齿形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的距离; 主要设计参数 2.对于斜坡式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排烟开口中心到地面的距离;3.对于有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吊顶处算起;设置格栅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上层楼板下边缘算起。 (二)排烟量的计算1.火灾热释放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6选取Qt2式(3-10-10) 式中:Q—火灾热释放量(kW) t—自动灭火系统启动时间(s)a—火灾增长系数(按表3-10-7(略)取值)(kW/s2)2.烟羽流质量流量: 助记口诀:走台口 轴 对称型烟羽流、阳 台 溢出型烟羽流、窗 口 型烟羽流为火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三)排烟量的选取 1.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应充分考虑管道沿程损耗和漏风量,当一台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 排烟风机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量的1.2倍。 2.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量以及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但下列场所可按 排烟 以下规定确定: 量的 (1)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³/(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 选取 的排烟窗; (2)当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其排烟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 烟窗,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及排烟口风速计算应符合相关规定; 表3-10-9-1 商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排烟量 清晰高度(m) 商场(m³/h) 其他公共场所(m³/h) 无喷淋 设有喷淋 无喷淋 设有喷淋 2.5及以下 140,000 50,000 115,000 43,000 3.0 147,000 55,000 121,000 48,000 3.5 155,000 60,000 129,000 53,000 4.5 174,000 73,000 147,000 65,000 注: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可开启外窗的窗口排烟风速按2.00m/s计。 (3)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或在走道两端(侧) 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的排烟窗,且两侧排烟窗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4)当公共建筑室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³/(h·㎡) 计算,或设置不小于走道、回廊面积2%的排烟窗; (5)汽车库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³/h且不应小于表3-10-9中的数值,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 的排烟窗; 表3-10-9汽车库的排烟量 车库的净高(m) 车库的排烟量(m³/h) 车库的净高(m) 车库的排烟量(m³/h) 3.0及以下 30,000 7.0 36,000 4.0 31,500 8.0 37,500 5.0 33,000 9.0 39,000 6.0 34,500 9.0以上 40,500 (6)对于人防工程,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计 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 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计算。 3.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机械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 排烟量的选取 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³/h(或25㎡的有效开窗面积);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应对应表3-10-6中的热释放量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³/h或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0.4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4.除第2)条、第3)条规定的场所外,其他场所的排烟量或排烟窗面积应按照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功率、清晰高度、烟羽流质量流量及烟羽流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 5.当烟羽流的质量流量大于150kg/s,或储烟仓的烟层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15℃时,应重新调整排烟措施。(四)排烟风速排烟风速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五、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1.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 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2.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 者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应符合: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 排烟风机 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 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 ℃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排烟 排烟系统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280℃ 防火 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由电讯号或手动开启,同 阀 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 1.排烟阀(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 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 排烟 不应超过30m。 阀 (2)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 (口) 应大于0.50m。 2.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1.50m。 4.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 5.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0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 烧材料; (2)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 排烟 6.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 阀 的位置应便于操作;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 (口) 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 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 7.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截面时的速度不大于10m/s进行计算。排烟速度越高,排 出气体中空气所占比率越大,因此排烟口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0.04㎡。 8.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 1.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150mm的距离。 3.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 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 排烟管道 走道的吊顶内时,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如果确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4.当排烟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道应设在管井内,且排烟井道必须要有1.00h的耐火极限。 当排烟管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或者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为了防止火焰烧坏排 烟风管而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要求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1.50h的防火风道,其主要原因是耐火 极限1.50h防火管道与280℃排烟防火阀的耐火极限相当,可以看成是防火阀的延伸,另外可以精简防 火阀的设置,减少误动作,提高排烟的可靠性。 当确有困难需要穿越特殊场合(如:通过消防前室、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处)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 限不应低于2.00h,主要考虑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穿越上述区域时,应采用2.00h的耐火极限的加强措 施,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排烟风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相应试验标准的要求。 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小于 500mm。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的,将挡烟垂壁长期固 挡烟 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 垂壁 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防火玻璃、无机纤维织物、不燃无机复合板等。 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 手动控制。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0m。 2015年真题第83题 某建筑高度为23m的5层商业建筑,长度100m,宽度50m,每层建筑面积为5000㎡,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下列关于机械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与垂直管道连接的每层水平支管上应设280℃防火阀B.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的末端自动切换应设置在楼层配电间内C.采用的排烟风机应能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D.火灾时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口E.排烟口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 解析 标准答案:【CDE】A应为排烟防火阀此选项欠严谨。B应当是最末一级配电箱内而非楼层配电间。六、补风 补风原理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在排出某一区域空气的同时,也需要有另一部分的空气与之补充。排烟系统排烟时,补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迅速排除烟气,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 补风系统的选择 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小于500㎡的房间,由于这些场所的面积较小,排烟量也较小,可以利用建筑的各种缝隙,满足排烟系统所需的补风,为了简便系统管理和减少工程投入,可以不用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 1.自然 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补风系统可以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进行排烟补风,并保 补风 证补风气流不受阻隔,但是不应将防火门、防火窗作为补风途径。 (1)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 利用排烟机通过排烟口将着火房间的烟气排到室外,同时对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利用 补风的方式 2.机械补风 送风机进行机械送风,使疏散通道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的压力,从而防止烟气从着火房间渗漏到走廊,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这种方式也称为全面通风排烟方式。该方式防烟、排烟效果好,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但系统较复杂、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较大。要维持着火房间的负压差,需要设置良好的调节装置,控制进风和排烟的平衡。 (2)自然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这种方式采用机械送风系统向走廊、前室和楼梯间送风, 使这些区域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防止烟气窜入疏散通道;着火房间的烟气通过外窗或专 用排烟口以自然排烟的方式排至室外。这种方式需要控制加压区域的空气压力,避免与着火房 间压力相差过大所导致渗入着火房间的新鲜空气过多,助长火灾的发展。 (1)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补风的主要设计参数 1.补风量 (2)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50%。(3)在人防工程中,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 2.补风 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 风速 风速不宜大于3m/s。 助记口诀:自风(自封)3,密风(蜜蜂)5,机风(急疯)10. 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 补风系统组件 1.补风口 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机械送风口或自然补风口设于储烟仓以下,才能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补风口如果设置位置不当的话,会造成对流动烟气的搅动,严重影响烟气导出的有效组织,或由 与设 于补风受阻,使排烟气流无法稳定导出,所以必须对补风口的设置有严格要求。 置 2.补风 补风机的设置与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要求系统。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 机 闭。第四节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对采用总线控制的系统,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该防火分区内的感烟、感温探测器探测的火 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与探测器对应的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 压送风口的信号,至相应送风口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送风口,消防控制中心收到送风口动作 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加压送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机,同 防烟系 时启动该防火分区内所有楼梯间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 统的联 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动控制 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中心 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加压送风机,也可手动开启常闭型加 压送风口,由送风口开启信号联动加压送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 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相应加压风机应能联动启动。火警撤销由消防控制中心通过火 警联动模块停加压送风机,送风口通常由手动复位。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和就地开启的手动装置, 并与排烟风机联动。火警时,与排烟阀(口)相对应的火灾探测器探得火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 机,主机发出开启排烟阀(口)信号至相应排烟阀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排烟阀(口),排烟阀 的电源是直流24V。消防控制主机收到排烟阀(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排烟风机、补风 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 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中心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也可现场手动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 阀(口),其它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口)应呈关闭状态。系统中任一排烟阀(口)开启时,相应排烟 风机、补风机应能联动启动。火警撤销由消防控制中心通过火警联动模块停排烟风机、补风机,关 闭排烟阀(口)。 排烟系统吸入高温烟雾,当烟温度达到280℃时,应停排烟风机,所以在风机进口处设置排烟防火阀, 或当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支管应设280℃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温达到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可通过触点开关(串入风机启停回路)直接停排烟风机,但收不到防火阀关闭的信号。也可在排烟防火阀附近设置火警联动模块,将防火阀关闭的信号送到消防控制中心,消防中心收到此信号后,再送出指令至排烟风机火警联动模块停风机,这样消防控制中心不但收到停排烟风机信号,而且也能收到防火阀的动作信号。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补风机、阀门等设施启闭状态。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考纲要求熟悉消防应急灯具的分类、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掌握系统的选择原则和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系统型式和设备性能,制定相应系统设计要求。第一节 系统分类与组成第二节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要求一、系统工作原理 (一)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正常时 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 火灾时 相关防火分区内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动作,切断消防应急灯具的市电供电线路,灯具的工作电源由灯具内部自带的蓄电池提供,灯具进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二)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 正常时 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实现灯具的集中监测和管理。 火灾时 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下发控制命令至消防应急灯具,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 (三)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正常时 市电接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用于正常工作和电池充电,通过各防火分区设置的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将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输出提供给消防应急灯具。 火灾时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供电电源由市电切换至电池,集中电源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通过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供电的消防应急灯具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 (四)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 正常时 市电接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用于正常工作和电池充电,通过各防火分区设置的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将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输出提供给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和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实现系统的集中监测和管理。 火灾时 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下发控制命令至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和消防应急灯具,控制系统转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二、系统的性能要求 1.应急转换时间 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高危险区域使用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25s。 2.应急工作时间 系统选用的蓄电池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考虑到电池在日常充电老化中容量会自然下降,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电池释放容量发生变化,因此规范要求的系统的应急工作时间低于产品标准的要求。 3.标志灯 (1)仅用绿色或红色图形构成标志的标志灯,其标志表面最小亮度不能小于50cd/㎡,最大亮度 具的表面亮度 不大于300cd/㎡;(2)用白色与绿色组合或白色与红色组合构成的图形作为标志的标志灯表面最小亮度不小于5cd/㎡,最大亮度不大于300cd/㎡,白色、绿色或红色本身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比值不大于10。白色与相邻绿色或红色交界两边对应点的亮度比不小于5且不大于15。 4.照明灯具光通量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应急状态下的光通量不能低于其标称的光通量,且不小于50lm。疏散用手电筒的发光色温在2500K至2700K之间。 5.系统自检 系统持续主电工作48h后每隔(30±2)d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30s~180s,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系统持续主电工作每隔一年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至放电终止,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持续应急工作时间不少于30min。 6.应急转换控制 在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强制使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切换和应急投入的手自动控制装置。在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切换和应急投入要接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第三节 系统的选择及设计要求 消防应急灯具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防护等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的民用灯具,能够在火灾 1.专业性 条件下更加可靠地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因此在工程使用中不能用民用灯具替代消防应急 灯具。 助记口诀:转按揭 系统选择原则 2.节能 绿色节能和环保是当今建筑设计的前提,因此在选择系统和选用消防应急灯具的时候应选择应用成熟、运行可靠、节能环保的产品。 疏散走道和楼梯间在火灾条件下,由于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可能发生动作,为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系统的供电电压应为安全电压。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建筑空间高度不大于8m的场所,应选择应急供电电压为安全电压的消防应急灯具;采用非安全电压时,外露接线盒 3.安全性 和消防应急灯具的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的要求。 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规定了室内地面使用和室外地面使用的消防应 急灯具最低防护等级为IP54;安装在室外地面的消防应急灯具最低防护等级为IP67;安装 在地面的灯具应能耐受外界的机械冲击和研磨。二、系统设计要求(一)一般要求 1.应急转换时间 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1.5s,其它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 2.蓄电池组初装容量 100m及以下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90min;100m以上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180min;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540min。(二)供电设计 1.平面疏散区域供电 平面疏散区域供电由应急照明总配电柜的主电以树干式或放射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非人员密集场所可在多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共用应急照明配电箱,但每个防火分区采用单独的应急照明供电回路;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取自于本防火分区的备用照明配电箱;多个防火分区共用一个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应取自应急电源干线或备用照明配电箱的供电侧。 大于2000m²的防火分区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小于2000m²的防火分区可采用专用应急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回路沿电缆管井垂直敷设时,公共建筑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范围不宜超过8层,住宅建筑不宜超过16层;一个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所带灯具覆盖的防火分区总面积不超过4000m²,地铁隧道内不超过一个区段的1/2,道路交通隧道内不超过500m。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在同一平面层时,应急照明电源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二者不在同一平面层,且配电分支干线沿同一电缆管井敷设时,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可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方式。商住楼的商业部分与居住部分应分开,并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2.垂直疏散区域及其扩展区域的供电 每个垂直疏散通道及其扩展区可按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考虑,并采用垂直配灯方式;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每个垂直疏散通道及扩展区宜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3.避难层及航空疏散场所 避难层及航空疏散场所的消防应急照明由变配电所放射式供电。 4.消防工作区域及其疏散走道的供电 消防控制室、高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及蓄电池类自备电源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及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BAS控制中心机房、电话机房、通信机房、大型计算机房、安全防范控制中心机房等在发生火灾时有人值班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楼层配电间(室)及其它火灾时无人值班的场所可不设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备用照明可采用普通灯具,并由双电源供电。 5.灯具配电回路 AC220V或DC216V灯具的供电回路工作电流不宜大于10A;安全电压灯具的供电回路工作电流不宜大于5A;每个应急供电回路所配接的灯具数量不宜超过64;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经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配接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及应急照明配电箱的输入及输出配电回路中不装设剩余电流动作脱扣保护装置。除高大空间场所,疏散区域内的应急工作电压均采用安全电压。 6.应急照明配电箱及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的输出 输出回路不超过8路;采用安全电压时的每个回路输出电流不大于5A;采用非安全电压时的每个回路输出电流不大于16A。(三)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设计 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系统在正常照明中断后转入应急工作状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 1.系统的应 系统的场所,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各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工作状 急转换 态的转换。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 分配电装置实现工作状态的转换。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控制装置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未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建筑,应急照明集中电 集中电源和 源控制装置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集中设置蓄电池组的系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能够手动 分配电装置 控制消防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分散设置蓄电池组的系统,其控制装置能够手动控制 设计 各蓄电池组及转换装置的工作状态。(四)集中控制型系统的设计 接收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信号或联动控制信号后,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消防应 1.集中控制型系统的控制方式 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系统内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和相应的消防应急灯具及其它附件实现工作状态转换。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系统内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 置和相应的消防应急灯具及其它附件实现工作状态转换。 系统内仅有一台应急照明控制器时,应急照明控制器设置于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员值班的场所;系 2.应急照明控制器设计 统内有多台应急照明控制器时,主控制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其他控制器可设置在配电间等场所内。每台应急照明控制器直接控制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消防应急灯具等设备总数不大于3200个。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主电源由消防电源供电,应急 照明控制器的备用电源至少使控制器在主电源中断后工作3h。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考纲要求熟悉系统组成和相关设备的主要功能,掌握系统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和性能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设置和使用要求。第一节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对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实现对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以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接收、查询和管理,并为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该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以及火警信息终端等几部分组成 1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作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设置在联网用户端,对联网用户内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通过报警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信息传输。 2 报警传输网络是联网用户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依托公用通信网或专用通信网,进行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传输。 3 监控中心作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是对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的节点。 4 火警信息终端设置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用于接收并显示监控中心发送的火灾报警信息。 监控中心主要功能 在于能够为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的火警信息终端提供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同时为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服务,也能为联网用户提供各单位自身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查询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服务。二、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分类 按信息传输方式,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分为 有 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无 线城市消防远程监 控系统、有线/无线兼容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助记口诀:无邮件按报警传输网络形式,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分为基于公用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 于专用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于公用/专用兼容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工作原理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对系统内各联网用户的火灾自动报警信息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接收、显示和处理,并能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服务。同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也能提供联网用户消防值班人员的远程查岗功能。第二节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 实 时性 在处理报警信息过程中,应体现火警优先的原则。 2、 适 用性 系统可以为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重点单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联网单位的动态数据。 系统的 系统必须在合理的访问控制机制下运行。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必须进行身份认证 设计原 3、安全性 和授权,用户的权限分配应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并做到角色分离。对系统的用户活动等 则 安全相关事件做好日志记录并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工作。 4、可扩展 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容量和监控中心的通信传输信道容量、信息存储能力等,应 性 留有一定的余量,具备可扩展性。 助记口诀:暂时是安全二、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能接收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传送经确认的火灾报 警信息; 主要功能 能接收联网用户发送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能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查询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能为联网用户提供自身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查询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服务; 能根据联网用户发送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进行数据实时更新。 监控中心能同时接收和处理不少于3个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获取火灾报 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s。 主要性能要求 监控中心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转发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大于3s。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2h,并能够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应备份,其保存周期不少于1年。 按年度进行统计处理后,保存至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上。录音文件的保存周期不少于6个月。远 程监控系统具有统一的时钟管理,累计误差不大于5s。三、信息传输要求信息传输要求日常防火巡查信息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信息应在检查完毕后的当日内发送至监控中心,其他发生变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应在3日内发送至监控中心。四、报警传输网络与系统连接 1.当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传 2.当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 输时可选择: 输时可选择: 报警传 (1)通过电话用户线或电话中继线接入公用电话 (1)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入公用移动网; 输网络 网; (2)通过无线电收发设备接入无线专用通信网络; (2)通过电话用户线或光纤接入公用宽带网; (3)通过集群语音通路或数据通路接入无线电集 (3)通过模拟专线或数据专线接入专用通信网。 群专用通信网络。 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宜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连接,不具备数据接口的,可 采用开关量接口方式进行连接。 系统连 远程监控系统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设置火警信息终端,以便指挥中心及时获 接与信 取火警信息。火警信息终端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传输应通过专线(网)进行。 息传输 远程监控系统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设置信息查询接口,以便消防部门进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 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查询。 远程监控系统为联网用户设置信息服务接口。五、系统设置与设备配置系统设置与设备配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地级及以上城市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并且单个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不宜大于5000个。县级城市宜设置远程监控系统,或与地级及以上城市远程监控系统合用。监控中心设置在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中,且宜设置在比较安全的部位;监控中心不能布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处或其他影响监控中心正常工作的设备用房周围。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一般设置在联网用户的消防控制室内。联网用户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时,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宜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六、系统的电源要求系统的电源要求监控中心的电源应按所在建筑物的最高负荷等级配置,且不低于二级负荷,并应保证不间断供电。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主电源应有明显标识,并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不应使用电源插头;与其它他外接备用电源也应直接连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有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当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上;当主电源恢复时,也能自动切换到主电源上。主电源与备电源的切换不应使传输装置产生误动作。备用电源的电池容量应能提供传输装置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至少工作8h。七、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1.网络安全要求 各类系统接入远程监控系统时,能保证网络连接安全。对远程监控系统资源的访问要有身份认证和授权。建立网管系统,设置防火墙,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 2.应用安全要求 数据库服务器有备份功能。监控中心有火灾报警信息的备份应急接收功能。有防止修改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原始数据的功能。有系统运行记录。第三节 系统的主要设备一、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1.火灾报警信息的接收和传输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能接收来自联网用户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信息,并在10s内将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在传输除火灾报警和手动报警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期间,及在进行查岗应答、装置自检、信息查询等操作期间,如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发出火灾报警信息,传输装置应能优先接收和传输火灾报警信息。 2.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接收和传输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能接收来自联网用户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火灾报警信息除外),并在10s内将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 3.手动报警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键(钮)。当手动报警按键(钮)动作时,传输装置应能在10s内将手动报警信息传送至监控中心。手动报警操作和传输应具有最高优先级。 4.巡检和查岗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能接收监控中心发出的巡检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要求将传输装置的相关运行状态信息传送至监控中心。同时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能接收监控中心发送的值班人员查岗指令,并能通过设置的查岗应答按键(钮)进行应答操作。 5.故障报警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具有本机故障告警功能,并能将相应故障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 6.自检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有手动检查本机面板所有指示灯、显示器、音响器件和通信链路是否正常的功能。 7.主、备电源切换功能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具有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备用电源的容量应能保证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8h。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考纲要求了解灭火器的分类及其型号标识与主要参数,熟悉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等常用灭火器的基本构造与灭火机理,掌握各类灭火器的适用范围、配置计算方法以及选型与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析灭火器的配置与保护对象的适应性,确定建筑物和场所配置灭火器的计算方法和配置要第一节 灭火器的分类 分类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等;按灭火类型分:A类灭火器、B类灭火器、C类灭火器、D类灭火器、E类灭火器等。 ★型号与标识 它由类、组、特征代号及主要参数几部分组成。类、组、特征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一般编在型号首位,是灭火器本身的代号。通常用“M”表示。灭火剂代号编在型号第二位:F—干粉灭火剂;T—二氧化碳灭火剂;Y—1211灭火剂;Q—清水灭火剂。型式号编在型号中的第三位,是各类灭火器结构特征的代号。目前我国灭火器的结构特征有手提式(包括手轮式)、推车式、鸭嘴式、舟车式、背负式五种,其中型号分别用S、T、Y、Z、B表示。型号最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千克或升,如“MF/ABC2”表示2kgABC干粉灭火器;“MSQ9”表示容积为9L的手提式清水灭火器;“MFT50”表示灭火剂重量为50kg推车式(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国家标准规定,灭火器型号应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于筒体。 淘汰类型 酸碱型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倒置使用型灭火器以及氯溴甲烷、四氯化碳灭火器应报废处理 常用类型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主要有: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等。助记口诀:干两(瓶)汽水。 2015年真题第14题 某场所配置的灭火器型号为“MF/ABC10”,下列对该灭火器类型、规格说明中,正确的是()。A、该灭火器是10kg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B、该灭火器是10kg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C、该灭火器是10L手提式(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D、该灭火器是10L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解析 标准答案【A】:一、水基型灭火器 定义 是指内部充入的灭火剂是以水为基础的灭火器,一般由水、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稳定剂等多组份配合而成,以氮气(或二氧化碳)为驱动气体,是一种高效的灭火剂。 分类 水基型灭火器常用的水基型灭火器有清水灭火器、水基型泡沫灭火器和水基型水雾灭火器三种。(一)清水灭火器 特 点 清水灭火器是指筒体中充装的是清洁的水,并以二氧化碳(氮气)为驱动气体的灭火器。一般有6L和9L两种规格,灭火器容器内分别盛装有6L和9L的水。清水灭火器由保险帽、提圈、筒体、二氧化碳(氮气)气体贮气瓶和喷嘴等部件组成,使用时摘下保险帽,用手掌拍击开启杆顶端灭火器头,清水便会从喷嘴喷出。 适用范围 它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麻、纺织品等的初起火灾,但不适于扑救油类、电气、轻金属以及可燃气体火灾。 注意事项 清水灭火器的有效喷水时间为1min左右,所以当灭火器中的水喷出时,应迅速将灭火器提起,将水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同时,清水灭火器在使用中应始终与地面保持大致垂直状态,不能颠倒或横卧,否则会影响水流的喷出。(二)水基型泡沫灭火器 水基型泡沫灭火器内部装有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氮气,除具有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显著特 点外,还可在烃类物质表面迅速形成一层能抑制其蒸发的水膜,靠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迅速有效 特 点 地灭火,是化学泡沫灭火器的更新换代产品。水基型泡沫灭火器具有操作简单、灭火效率高,使用 时不需倒置、有效期长、抗复燃、双重灭火等优点,是木竹类、织物、纸张及油类物质的开发加工、 贮运等场所的消防必备品,并广泛应用于油田、油库、轮船、工厂、商店等场所。 适用范围 它能扑灭可燃固体、液体的初起火灾,更多用于扑救石油及石油产品等非水溶性物质的火灾(抗溶性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火灾)。(三)水基型水雾灭火器 具有绿色环保(灭火后药剂可100%生物降解,不会对周围设备与空间造成污染)、高效阻燃、抗 复燃性强、灭火速度快、渗透性强等特点,是之前其他同类型灭火器所无法相比的。该产品是一种 特 点 高科技环保型灭火器,在水中添加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可以改进水的流动性能、分散性能、润湿 性能和附着性能等,进而提高水的灭火效率。它能在3秒钟内将一般火势熄灭,不复燃,并且具有 将近千度的高温瞬间降至30℃~40℃的功效。 适用范围 主要适合配置在具有可燃固体物质的场所,如商场、饭店、写字楼、学校、旅游、娱乐场所、纺织厂、橡胶厂、纸制品厂、煤矿厂甚至家庭等场所。二、干粉灭火器 特 点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氮气作为驱动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的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灭火剂两大类。产品有:磷酸铵盐、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干粉灭火剂等。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可燃固体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广泛用于油田、油库、炼油厂、化工厂、化工仓库、船舶、飞机场以及工矿企业等。三、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容器内充装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靠自身的压力驱动喷出进行灭火。二氧化碳是一 种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它在灭火时具有两大作用: 特 点 一是窒息作用,当把二氧化碳施放到灭火空间时,由于二氧化碳的迅速汽化、稀释燃烧区的空气,使空气的氧气含量减少到低于维持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极限含氧量时,物质就不会继续燃烧从而熄灭。 二是具有冷却作用,当二氧化碳从瓶中释放出来,由于液体迅速膨胀为气体,会产生冷却效果,致 使部分二氧化碳瞬间转变为固态的干冰。干冰迅速汽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 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二氧化碳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 适用范围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四、洁净气体灭火器 特 点 这类灭火器是将洁净气体(如IG541、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等)灭火剂直接加压充装在容器中,使用时,灭火剂从灭火器中排出形成气雾状射流射向燃烧物,当灭火剂与火焰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 适用范围 洁净气体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以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可在图书馆、宾馆、档案室、商场、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公共场所使用。洁净气体灭火器对环境无害,在自然中存留期短,灭火效率高且低毒,适用于有工作人员常驻的防护区,是卤代烷灭火器在现阶段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第二节 灭火器的构造 灭火器配件 主要由灭火器筒体、阀门(俗称器头)、灭火剂、保险销、虹吸管、密封圈和压力指示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除外)等组成。 配件维修 规定的检修期到期检修或使用后再充装,灭火剂和密封圈必须更换。检修时发现筒体不合格,则整具灭火器应报废;其它配件不合格,须更换经国家认证的灭火器配件生产企业生产的配件。二、灭火器构造 1、分类 根据驱动气体的驱动方式可分为:贮压式(常用)、外置储气瓶式、内置储气瓶式三种形式。 手提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肩扛灭火器到火场。在距燃烧处5m左右, 式干 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如灭火器 粉灭 2、使用 无喷射软管,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 火器 用力握紧开启压把,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的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在室外, 应尽量选择在上风方向。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m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 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 往上扳70~90度。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 1、使用 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气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V,应先断电后灭火。 2、检修 判断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否失效,利用称重法。标准要求二氧化碳灭火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低于额定充装量的95%就应进行检修。 火器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时宜佩戴手套,不能直 3、注意 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室内狭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 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推车 推车式灭火器一般由两人配合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m左右停 式灭 下,一人快速取下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 火器 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第三节灭火器的灭火机理与适用范围一、灭火器的灭火机理 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 干粉灭火 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 器 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 而隔绝氧气,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氧和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 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m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和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 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二、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水基型(水雾、泡沫) √(代表适用) √ √(水雾型) √ ABC干粉 √ √ √ BC干粉 √ √ √ 洁净气体 √ √ √ 二氧化碳 √ √(600V以上电压先断电) 特种灭火剂 (7150灭火剂、干沙、土或铸铁屑粉末) √ 选自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类型场所 水型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卤代烷1211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磷酸铵盐 碳酸氢钠 机械泡沫 抗溶泡沫 A类场所 √(代表适用) √ × √ √ × B类场所 ×(代表不适用) √ √适用于扑救非极性溶剂和油品火灾 √适用于扑救极性溶剂火灾 √ √ C类场所 × √ × √ √ E类场所 × √ 适用于带电的B类火 × √ 适用于带电的B类火三、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一)工业建筑 1)严重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2)中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二)民用建筑 1)严重危险级 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 2)中危险级 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 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表3-13-3危险因素与危险等级对应关系 危险因素危险等级 使用性质 人员密集程度 用电用火设备 可燃物数量 火灾蔓延速度 扑救难度 严重危险级 重要 密集 多 多 迅速 大 中危险级 较重要 较密集 较多 较多 较迅速 较大 轻危险级 一般 不密集 较少 较少 较缓慢 较小第四节 灭火器的配置要求 (1)灭火器的名称、型号和灭火剂类型; (2)灭火器的灭火种类和灭火级别; (3)灭火器使用温度范围; (4)灭火器驱动气体名称和数量; (5)灭火器水压试验压力(应永久性标志在灭火器上);(6)灭火器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认证标记; 灭火器的 (7)灭火器生产连续序号。灭火器连续序号用钢印等永久性方法在灭火器不受内压的底圈上标识; 基本参数 (8)灭火器生产日期; (9)灭火器制造厂名称; (10)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形说明,该说明应在铭牌的明显位置,在筒身上应不 超过120°弧度; (11)再充装说明和日常维护说明。 注 MF/ABC1灭火器对A、B类火灾的灭火级别分别为1A和21B。二、灭火器的配置(一)灭火器的设置(1)灭火器不应设置在不易被发现和黑暗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3)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 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应上锁;(4)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亦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助记口诀:卧底密探008头顶有一物,灭火器.(5)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二)灭火器的选择 (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 类 ; (2)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 级 ; (3)灭火器的灭火效能和通 用 性; (4)灭火剂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5)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 温 度; (6)使用灭火器 人 员的体能。 (三)灭火器配置场所的配置设计计算 (1)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助记口诀:人类用温度计无效.(2)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3)计算各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4)确定各单元内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6)确定各单元和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7)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8)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9)在工程设计图上用灭火器图例和文字标明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与设置位置。(四)灭火器配置场所计算单元的划分 对于不相邻的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进行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计算。但对于危险 等级和火灾种类都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或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有一个不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应 1.计算单元划分 按以下规定划分:(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2)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3)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2.计算单 对灭火器配置场所(单元)灭火器保护面积计算,规定如下: 元保护面 (1)建筑物应按其建筑面积进行计算; 积(S)的 (2)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按堆垛、储罐的占地面积进行 计算 计算。★(五)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 在确定了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后,应根据公式(3-13-1)计算该单元应配置的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Q=K(S/U) (式3-13-1) 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U: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A或㎡/B); 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的最大保护面积依据火灾危险等级、火灾种类从表3-13-5或表3-13-6中选取: ★表3-13-5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 中危险级 轻危险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 3A 2A 1A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A) 50 75 100 助记方法 50+25=75;75+25=100. 3-1=2;2-1=1. 表3-13-6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 中危险级 轻危险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 89B 55B 21B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B) 0.5 1.0 1.5 助记方法 89-34=55;55-34=21. 0.5+0.5=1;1+0.5=1.5. 注: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在公式(3-13-1)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30%。 2015年真题第7题 地下车库配置灭火器时,计算单元的最小需要配灭火级别计算应比地上汽车库增加()A10%B20%C30%D25% 解析 标准答案【C】:记忆性考点K值在商场,寺庙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取1.3即增加30% 2015年真题第78题 某多层民用建筑的第二层为舞厅,建筑面积为1000㎡。该场所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防排烟系统,并按严重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若在该层设置3个灭火 器设置点,每处设置干粉灭火器2具,则每具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为()。A.2AB.21BC.3AD.55B 解析 标准答案:【C】题面已经指明要按严重危险等级配置--3A(六)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计算 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按公式(3-13-2)进行计算Qe=Q/N (式3-13-2)式中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N: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助记方法:0.9以下依次减少0.2; 表3-13-7 修正系数 计算单元 K 计算单元 K 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1.0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0.5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 0.9 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 0.3 设有灭火系统 0.7 (七)灭火器设置点的确定 表3-13-8和3-13-9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 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 A类 手提式 推车式 B、C类 手提式 推车式 级别和数量不得小于最小需配灭火级 火灾场所 灭火器 灭火器 火灾场所 灭火器 灭火器 别和数量的计算值。计算单元中的灭火 严重危险级 15 30 严重危险级 9 18 器设置点数依据火灾的危险等级、灭火 中危险级 20 40 中危险级 12 24 器型式(手提式或推车式)按不大于表 轻危险级 25 50 轻危险级 15 30 3-13-8或表3-13-9规定的最大保护距 注:①D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 离合理设置,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 定。②E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不应低于该场所内A 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类或B类火灾的规定。 助记方法:由上至下依次减少5、10、3、6.从左至右为2倍关系。第十四章 消防供配电考纲要求熟悉消防负荷和消防电源的分级与要求,掌握消防备用电源的组成、选型要求和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方式,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消防供电方式和消防负荷等级的合理性,制定消防供配电设计要求。第一节 消防用电及负荷等级一、消防用电 消防电源的基本要求 消防电源是指在火灾时能保证消防用电设备继续正常运行的独立电源。(一) 可 靠性;(二) 耐 火 性;(三)有效性;(四)安全性;(五)科学性和经济性;助记口诀:学校全考火或有耐克可安静★二、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 消防负荷 是指消防用电设备,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 1.一级负荷适用的场所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生产厂房和丙类物品库房,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一级大型石油化工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物资仓库等。 2.一级负荷的电源供电方式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且两个电源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两个电源之间无联系。(2)两个电源有直接联系,但符合下列要求:①任一电源发生故障时,两个电源的任何部分均不会同时损坏;②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保护装置正常时,有一个电源不中断供电,并且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失灵以至两个电源均中断供电后,应能在有人员值班的处所完成各种必要操作,迅速恢复一个电源供电。 3.结合消防用电设备的特点,以下供电方式可视为一级负荷供电:(1)电源一个来自区域变电站(电压在35KV及以上),同时另设一台自备发电机组;(2)电源来自两个区域变电站。 二级负荷 1.二级负荷适用的场所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5L/s的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气体储罐(区)和甲、乙类液体储罐(区),粮食仓库及粮食筒仓,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场,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和展 览建筑,省(市)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电信和财贸金融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的其他公共建筑。 2.二级负荷的电源供电方式二级负荷的电源供电方式可以根据负荷容量及重要性进行选择:(1)二级负荷包括范围比较广,停电造成的损失较大的场所,采用两回线路供电,且变压器为两台(两台变压器可不在同一变电所);(2)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较困难的条件下,允许有一回6KV以上专线架空线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路架空线供电;当用电缆线路供电时,由于电缆发生故障恢复时间和故障点排查时间长,故应采用两个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并且每个电缆均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三级消防负荷 三级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单回路电源供电,并在其配电设备设有明显标志。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应按照防火分区进行划分。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可采用第二路电源、带自起动的应急发电机组或由二者组成的系统供电方式。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的供电,要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切换部位是指各自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如消防水泵应在消防水泵房的配电箱处切换;消防电梯应在电梯机房配电箱处切换。 2015年真题第47题 下列场所中,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的是()。A.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B.建筑高度为40m的丙类仓库C.建筑高度为30m的乙类生产厂房D.建筑高度为55m的住宅建筑 标准答案:【D】一级负荷:建筑高度>50m的乙丙类厂房,丙类仓库,一类高层民建,一级石化厂,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物资仓库;口诀:一高乙厂丙厂仓,一时(石化)大兴(型)酷(库)炼 解析 (联)钢;二级负荷:二高民建,影剧1500座,体育馆3000座以上,商展任一层3000㎡省广电财贸金融建筑室外消防水量30L/s的厂仓,35L/s的可燃材料堆场,25L/s的其他公共建筑 助记:25L30广金财35B2堆场1500座×2高层民建=3000座体育馆3000㎡商展有一层。三千作 (座位,面积)弊(B2;35L/S)影剧(减半)场(堆场)。三、消防备用电源 (一)应急发电机组 应急发电机组有柴油发电机组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两种。1.柴油发电机组是将柴油机与发电机组合在一起的发电设备。优点是:机组运行不受城市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是较理想的独立可靠电源;机组功率范围广,可从几千瓦到数十千瓦不等;机组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控制;机组工作效率高,对油质要求不高。缺点是:工作噪音大,过载能力小,适应启动冲击负荷能力较差。2.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燃气轮机、发电机、控制屏、启动蓄电池、油箱等设备。燃气轮机的冷却不需要水冷,需要空气自行冷却,加之燃烧需要大量空气。所以,燃气轮机组的空气使用量比柴油机组大2.5倍~4倍。因此宜安装在进气和排气方便的地上层或屋顶,不宜设在地下等进气和排气有难度的场所。 (二)消防应急电源 消防应急电源是指平时以市政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市电失电后利用蓄电池放电而继续供电的备用电源装置。 (三)消防备用电源的选型及设置 消防备用电源电源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负荷的容量、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以及要求的电源为交流或直流等条件来进行。1.消防备用电源电源类型的选择。消防用电设备与适宜备用电源类型见表3-14-1。助记口诀:警示名联不发电,消防电梯不电源. 表3-14-1消防用电设备与适宜备用电源种类一览表 需要配接备用电源的消防设备 适宜的备用电源种类 应急发电机组 消防应急电源 室内消火栓系统 适宜 适宜 排烟系统 适宜 适宜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适宜 适宜 泡沫灭火系统 适宜 适宜 干粉灭火系统 适宜 适宜 消防电梯 适宜 不适宜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不适宜 适宜 电动防火门窗 适宜 适宜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不适宜 适宜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不适宜 适宜 建筑内设置的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一般作为备用电源外,可兼作建筑物内消防设备的应急电源,其确 保的供电范围一般为: (三)消防备用电源的选型及设置 (1)消防设施用电: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应急照明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门等;(2)保安设施、通信、航空障碍灯、电钟等设备用电;(3)航空港、星级饭店、商业、金融大厦中的中央控制室及计算机管理系统;(4)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室等用电; (5)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用电; (6)具有重要意义场所的部分电力和照明用电。 2.电源的切换 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特别重要负荷中有需要 驱动的电动机负荷,启动电流冲击负荷较大,但允许停电时间为15s以上的,可采用快速自启动的 发电机组,这是考虑一般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的自启动时间为10s左右。 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贮能电 ★ 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装置。由于蓄电池装置供电稳定、可靠、无切换时间、 (三)消防 投资较少,故允许停电时间为毫秒级,且容量不大的特别重要负荷,可采用直流电源时,应由蓄电 备用电源 池装置作为应急电源。特别重要负荷要求交流电源供电,允许停电时间为毫秒级,且容量不大的, 的选型及 可采用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若特别重要负荷中有驱动电动机需要的负荷,启动电流冲击负荷较 设置 大的,又允许停电时间为毫秒级,可采用机械贮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禁止应急电源与工作电源并列运行, 目的在于防止电源故障时,工作电源使应急电源严重过负荷。柴油发电机或蓄电池采用热备用时,发 电机或蓄电池挂在工作电源上,平时原动机不工作,不能认为是并网,为了防止误并网,原动机的启 动指令,必须由工作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发出,而不是由继电器的接点发出,因为继电器有可能误 动作而造成与正常电源误并网。具有频率跟踪环节的静止型不间断电源,可与工作电源并列运行。 2015年真题第68题 某建筑高度为50m的宾馆,采用一路市政电源供电,才有发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建筑内的排烟风机采用主备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下列关于主备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置中,不合理的是()。A.自动切换装置设置在变电站内B.自动切换装置设置在排烟风机房的风机控制配电箱内C.主备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为20sD.主备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为25 解析 标准答案:【B】应当设置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内自动切换。第二节 消防电源供配电系统一、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方式 消防电源要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的主断路器,不能与非消防负荷共用同一进线断路器和 (一)消防负荷的电源设计 共用同一低压母线段。消防电源应独立设置,即从建筑物变电所低压侧封闭母线处或进线柜处就将消防电源分出而各自成独立系统。如果建筑物为低压电缆进线,则从进线隔离电器下端将消防电源分开,从而确保消防电源相对建筑物而言是独立的,提高了消防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当建筑物双重电源中的备用电源为冷备用,且备用电源的投入时间不能满足消防负荷允许中断供电 的时间时,要设置应急发电机组,机组的投入时间要满足消防负荷供电的要求。 当消防电源由自备应急发电机组提供备用电源时,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或二级的要设置自动和手动 启动装置,并在30s内供电;当采用中压柴油发电机组时,在火灾确认后要在60s内供电。 工作电源与应急电源之间,要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同时按照负载容量由大到小的原则顺序启动。电 动机类负载启动间隔宜在10s~20s之间。 (二)消防备用电源的设计 当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消防备用电源时,其电压等级要符合下列规定:(1)供电半径不大于400m时,宜采用低压柴油发电机组;(2)供电半径大于400m时,宜采用中压柴油发电机组;(3)线路压降应不大于供电电压的5%。 消防备用电源应满足火灾时消防设备持续运行时间的要求: 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一类建筑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重要的档案楼、科研楼和旅馆 的消防水泵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为3h,其他高层建筑为2h;用于防火卷帘的水幕泵火灾时持续运 行时间为3h;消防电梯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应大于消防水泵、水幕泵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建筑 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加压风机、防排烟机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要大于90min;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的公共建筑,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要大于60min;其他建筑要大于30min。采用FEPS作为备用电源时,电池初装容量应为使用容量的3倍;三相供电的EPS单机容量不宜大于120kW,单项供电的EPS单机容量不宜大于30kW,且应有单节电池保护和电能均衡装置。 (三)配电设计 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泵和消防电梯要由变配电站或主配电室直接出线,采用放射式供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和疏散照明可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及消防电梯的两路低压电源应能在设备机房内自动切换,其它消防设备的电源应能在每个防火分区配电间内自动切换;消防控制室的两路低压电源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自动切换。 消防水泵、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等设备不能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控制装置。电动机类的消防设备不能采用EPS/UPS作为备用电源。 主消防泵为电动机水泵,备用消防泵为柴油机水泵,主消防泵可采用一路电源供电。消防设备的配电箱和控制箱宜安装在配电室、消防设备机房、配电小间或电气竖井内;当必须在其它场所安装时,箱体要采取防火措施,并满足火灾时消防设备持续运行时间的要求。 消防负荷的配电线路所设置的保护电器要具有短路保护功能,但不宜设置过负荷保护装置,如设置只能动作于报警而不能用于切断消防供电。消防水泵因轴封锈蚀而使消防水泵堵转,起动电流会很快使电缆发热,温度在达到设定值时为保护电器动作而切断电源,这是不允许的。如果不设置过负荷保护,出现堵转,电缆温度上升100℃或200℃对于耐火750℃或950℃的电缆影响不是很大,在最大力矩的作用下,有可能克服电动机轴封阻力,使电动机逐渐转动起来。 消防负荷的配电线路不能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和过欠电压保护。因为在火灾这种特殊情况下,不管消防线路和消防电源处于什么状态或故障,为消防设备供电是最重要的。 消防设备的配电装置与非消防设备的配电装置宜分列安装;若必须并列安装,分界处应设防火隔断。消防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专用消防配电柜宜采用红色柜体。二、电线电缆的选择 电线电缆的选择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布线要选择铜芯绝缘电线或铜芯电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电压供电的控制线路,选择的导线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300V。 电线电缆种类及敷设方式要根据消防电线电缆在火灾条件下的持续工作时间因素进行选择;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要满足消防设备在火灾时持续运行时间的要求。要根据使用场所对线缆的毒性、烟密度、引发和传播火灾的可能性等要求选择普通负荷的配电线路、控制线路和电子信息系统线路的类型及敷设方式。 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系统的水平分支线路不宜跨越防火分区,当跨越防火分区时应采取防止火灾延燃的措施。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一章 概述 其他建筑、场所的范围 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有专业设计规范的建筑和场所,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助记口诀:生产储运石化工,地铁隧道城交通;三库两房一站厂,古代建筑人防空. 火灾特点 (一)具有火灾(四)具有灭火 爆 炸的高危性;(二)具有火灾危险 源 的流动性;(三)具有火灾 规 模大的危险性; 救 援的艰难性;(五)具有火灾损失无法估 量 的可能性;助记口诀:两酒鬼抱怨. 防火基本要求 (一)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二)采取针对性的防火技术措施;(三)配置有效的消防设施;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考纲要求熟悉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工作原理和火灾特点。运用石油化工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布置、物质特性和生产储存特点,辨识和分析石油化工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制定事故防控措施,提出规划选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求和方法。第一节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及特点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一)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性;石油及其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约占组成元素的96%~99%)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它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六类。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石油产品总量 的90%),润滑剂品种最多。石油产品的特性主要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易 集聚静电、易受热膨胀、毒害和腐蚀性等。 助记口诀:易燃易爆聚静电,流淌挥发易扩散. (二)工艺装置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腐蚀膨胀似毒蛋. 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工艺装置可分为炉(加热炉、裂解炉等)、器(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等)、 罐(原料罐、中间产品罐、成品罐等)、塔(分馏塔、吸收塔等)、泵(油泵、酸泵、水泵等)、机 (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等)以及管(设备与设备间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 (三)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当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四)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石油化工 (一)爆炸与燃烧并 存,易造成人员伤亡;(二)燃烧速度快、火势发展迅猛;(三)易 形成立体 火灾特点 火灾;(四)火灾扑 救 困难; 助记口诀:冰块醒酒 第二节 生产防火一、装置布置 1.工艺生产装置区域内的露天设备、储罐、建筑物、构筑物等,宜按生产流程集中合理布置。 2.工艺生产装置区域内的设备宜布置在露天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筑物内,按生产流程、地势、 风向等要求,分别集中布置。明火设备应集中布置在区域内的边缘部位,放在散发可燃气体设备、建(构) 筑物的侧风向或上风向。但是有飞火的明火设备,应该布置在上述设备的建(构)筑物的侧风向,并应 该远离可能泄漏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工艺设备及储罐。 3.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设备、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装置区的边缘,其中有爆炸危险和高压 的设备,一般布置在一侧,必要时设置在防爆构筑物内。 4.容器组、大型容器等危险性较大的压力设备和机器应远离仪表室、变电所、配电所、分析化验室及人 员集中的办公室与生活室。仪表室、变电所、分析化验室、压缩机房、泵房等建筑物的屋顶上,不应设 装置布置 置液化气体、易燃及可燃液体的容器。5.自控仪表室、变配电室不应与有可能泄漏液化石油气及散发相对密度大于0.7的可燃气体甲类生产设备、建筑物相邻布置。如必需相邻布置时,应用密封的不燃性实体墙或走廊相隔,必要时宜采取室内正 压通风设施,其地面标高要高出装置地面0.6m以上。 6.在一座厂房内有不同生产类别,因为安全需要隔开生产时,应用不开孔洞的防火墙隔开。在同一建筑 物内布置有多种毒害物质时,应按产品毒性大小予以隔开,储存有害物质的储罐,尽可能布置在室外或 敞开式建筑物内。 7.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应布置在操作地点的下风侧。在多层建筑物内,设置有散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 工艺设备时,应尽可能布置在建筑物上层,如需布置在下层时,则应有防止污染上层空气的有效措施。 8.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的在线自动分析仪器室,应设置在生产现场或与分析化验室等辅助建筑物相隔开 的单独房间内。 9.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略)的规定。二、工艺操作防火 (一)要保证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二)要严格掌握原料的配比;(三)防止加料过快过多;(四) 工艺操作 注意物料的投料顺序;(五)防止跑、冒、滴、漏;(六)严格控制温度;(七)严格控制压力;(八) 防火 防止搅拌中断;(九)严守操作规程;(十)作好抽样探伤; 助记口诀:质量配比防快多,抽样顺序严操作;温度压力防中断,跑冒滴漏危险多.三、泄压排放(一)泄压排放设施种类泄压排放设施种类用可燃气体或蒸气的排放系统可以利用专门的设施,或利用通常的工艺管道和容器进行排放。大型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都是通过火炬排放易燃易爆气体。火炬系统是指将气体送至火炬的管线、火炬管(火炬筒)、燃料气管道、惰性气体管道、火炬点火、控制及信号装置等。中小型企业设置专用火炬进行排放有困难时,可将易燃易爆无毒的气体通过放空管(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一般放空管安装在化学反应器、储运容器等设备上。(二)火炬系统的安全设置 1.防火间距 全厂性火炬,应布置在工艺生产装置、易燃和可燃液体与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的贮罐区、装卸区,以及全厂性重要辅助生产设施及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火炬与甲、乙、丙类工艺装置,隔油池,天然气等石油气压缩机房,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罐区和灌装站、油品罐区、仓库以及其他全厂性重要设施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要求。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气体放空。 2.火炬高度 火炬高度设计应充分考虑事故火炬出现最大排放量时热辐射强度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火炬的高度依据顶端火焰的辐射热对地面上人员的热影响,或大风时火焰长度及倾斜度对邻近构筑物及生产装置的热影响确定,应使火焰的辐射热不致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3.排放能力 火炬的排放能力应根据正常运转时、停车大检修时、全停电或部分停电时、仪器设备故障或发生火灾时等可能出现的排放量中最大可能的排出气量为准。必须保证火炬燃烧嘴具有能处理其中最大的气体排放量的能力。 4.保证排出气体处理质量 火炬具有净化、排放并使可燃性气态物质燃烧而消除可燃性的作用。当火焰脱离火炬和熄灭时,会有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气体进入大气,因此火炬的顶部应设常明灯或其他可靠的点火设施。火炬燃烧嘴是关系到排出气体处理质量的重要部件,要求其喷出的气流速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音速的1/5左右,即不能吹灭火焰,也不可将火焰吹飞。 5.设置自 在中央控制室内应安装具有气体排放,输送和燃烧等的参数控制仪表和信号显示装置。主要参数应 动控制系 以极限值信号装置的调节仪表来控制,如送往火炬喷头的可燃气体和辅助燃气的流量低于计算流量 统 的信号,火炬喷头火焰熄灭的信号,高限排放量的信号等。 为了防止排出的气体带液,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在接入火炬前,应设置分液器。 为了防止火焰和空气倒入火炬筒,在火炬筒上部应安装防回火装置。 为及时发现空气倒入火炬系统的情况,须设置火炬管内出现真空的信号装置,并能随即进行联锁, 以改变吹洗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供给量。 6.设置安 为了防止气体通过液封时产生水力冲击或发生泄漏,应该在分离器、液封和冷凝液受槽上,安装最 全装置 高和最低液位的信号装置。 为更好地提高火炬装置的耐爆性,还可在排放气体的管道上安装气体的最低余压和流速的自动调节 系统。 为保证气体的无烟燃烧,应设有自动调节送至火炬喷头的可燃气体和蒸汽比例的调节器。当排放气 体中含有乙炔或存在爆炸分解危险时,在火炬筒的入口前,应设置拉西环填料的塔式阻火器。(三)放空管的安全设置 1.安装要求 放空管一般应设在设备或容器的顶部,室内设备安设的放空管应引出室外,其管口要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连续排放的放空管口,还应高出半径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间歇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平台或建筑物应与放空管垂直面呈45°。 排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应经冷却装置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放空管上应安装阻火器或其 他限制火焰的设备,以防止气体在管道出口处着火,并使火焰扩散到工艺装置中去。 2.设置安 由于紧急放空管和安全阀放空管口均装于高出建筑物顶部,且排放易燃易爆介质,其冲出气柱较高, 全装置 容易遭受雷击,因此放空管口应处在防雷保护范围内。当放空气体流速较快时,为防止因静电放电 引起事故,放空管应有良好的接地。有条件时,可在放空管的下部连接氮气或水蒸气管线,以便稀 释排放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或防止雷击着火和静电着火。 3.防止大气污染 为了防止火灾危险和有害人身健康的大气污染,事故放空大量可燃有毒气体及蒸气时,均须排放至火炬燃烧。排放可能携带腐蚀性液滴的可燃气体,应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接入通往火炬的管线,不得在装置附近未经燃烧直接放空。(四)安全阀的设置 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定,在非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下列设备应设安全阀: 1.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2.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塔、蒸发塔和汽提塔(汽提塔蒸汽通入另一蒸馏塔者除外); 安全阀的设置 3.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口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备本身已有安全阀者除外);4.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备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鼓风 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的出口; 5.可燃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可能超过设计压力的设备; 6.顶部最高操作压力为0.03MPa~0.1MPa的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第三节 储运防火一、储存设施防火(一)储罐种类 1.按储罐 常压储罐 设计内压 最高设计内压为6kPa(表压); 的设计内压分类 适用范围 大多数油料,如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均应采用常压储罐储存。 低压储罐 设计内压 最高设计内压为103.4kPa(表压)。 适用范围 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烯等高蒸汽压产品一般采用压力储罐储存(低温液化石油气除外)。 压力储罐 设计内压 设计内压大于103.4kPa(表压) 适用范围 只有常温下饱和蒸气压较高的轻石脑油或某些化工物料采用低压储罐储存。 2.按储罐安装位置不同分类 地上储罐 是指建于地面上,罐内最低液面高于附近地坪的储罐,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 优点 是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日常维护和管理方便,是应用最多的储罐。 缺点 是占地面积大、油料蒸发损耗较大、火灾危险性大。 地下储罐 是指罐内最高液面低于附近(周围4m范围内)地坪0.2m的储罐。 半地下储罐 是指罐底埋深不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且罐内最高液面不高于储罐附近(周围4m范围内)地坪3m的储罐。 优点 是油料蒸发损耗低、火灾危险性小、油料着火也不易危及相邻油罐,对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减少,有一定的隐蔽能力。 3.按储罐的材质分类 金属储罐 使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容器。 优点 具有造价低、不易渗漏、不裂纹、能承受较高的内压、施工方便、大小形状不受限制、易于清洗和检修,安全可靠,适合于储存各类油料等,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缺点 是易受腐蚀、易增加轻油蒸发损耗以及储存粘油加温时易损失热量,降低效率等。 非金属油罐 其顶底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优点 可以大量节省钢材,抗腐蚀性能好,材料导热系数小、热损失较少,可以提高热利用率。用于储存原油或轻质油料时,气体空间的温度变化较小,可以减少油料的蒸发损耗。 缺点 是储存轻质油料时易发生渗漏,一旦发生基础沉陷,易使油罐破坏且不易修复。 4.按储罐结构形状分类 立式圆筒状 立式储罐按罐顶结构又可分为固定顶储罐和活动顶储罐两类。固定顶有锥顶和拱顶两种。 活动顶有外浮顶和内浮顶两种。 卧式圆筒状 卧式储罐有圆筒形和椭圆形两种。 特殊形状 特殊形状的油罐有球形罐、扁球形罐、水滴形罐。特殊形状的储罐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面对所储油料的体积之比值较小,这些形状的储罐能将储罐产生的应力均匀地分布在金属结构上,应力分布较为合理,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多用于储存高蒸气压的石油产品,如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烷等。(二)防火设计要求 1.罐区防火设计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表4-2-2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 液体类别 储 罐 形 式 注: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固定顶罐 浮顶、内浮顶罐 卧罐 ≤1000m³ >1000m³ 甲、乙类 0.75D 0.6D 0.4D 0.8m 丙A类 0.4D 丙B类 2m 5m 2.储罐防火 储罐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和类别,测量油面的电子仪表、温度计以及其他指示器、探测器等,均应按专门的设计要求安装在储罐上。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储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质储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铝顶储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质储罐,应装设避雷针。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二、装卸设施防火(一)铁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铁路油品装卸作业区一般布置在油品生产、仓储区的边缘地带,主要由油品装卸线、装卸栈桥、装卸鹤 管、零位罐、缓冲罐、油泵房等设备和设施组成。 (1)铁路油品装卸线 装卸线一般不与生产、仓储区的出入口道路相交,以避免铁路调车作业影响生产、仓储区内车辆正常的出入,以及发生火灾时外来救援车辆的顺利通过。装卸线一般采用尽头式布置,其车位数根据油品运量的大小确定。装卸作业频繁、收发油品种类较多的企业,一般要设置3股作业线,相邻作业线之间要保持20m以上的缓冲段。 (2)装卸栈桥 装卸栈桥采用非燃材料建造,是装卸油品的操作台。装卸栈桥一般都设置在装卸线的一侧,通常与鹤管共同建造,并设有倾角不大于60°的吊梯,方便人员上到罐车顶部。栈桥段铁路须采用非燃材料的轨枕。在距离装卸栈桥边缘10m以外的油品输入管道上,设有紧急切断阀。 两条油品装卸线共用一座栈桥或一排鹤管时,两条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采用公称直径为 100mm的小鹤管时,一般不大于6m,采用公称直径为200mm的大鹤管时,不大于7.5m。 相邻两座装卸栈桥之间两条油品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两者或其中之一用于甲、乙类油品时,一 般不小于10m,当两者都用于丙类油品时,一般不小于6m。卸车线中心线至零位罐的距离一般 (3)防火 不小于6m。 1.装 间距 装卸栈桥边缘与油品装卸中心线的距离,自轨面算起,高度3m以下的一般不小于2m,高度 卸区的防火要求 3m以上的一般不小于1.85m。装卸栈桥至作业区内其他铁路线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0m;至主要道路的间距一般不小于15m。油品装卸鹤管至油品生产、仓储企业围墙的铁路大门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0m。鹤管的水平伸长不得小于2.6m。鹤管在铁路接近限界之内部分的最多位置距轨顶的高差一般不小于5.5m。 (4)电气 处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都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电气设备一般选用dIIAT3 防爆 型;电气线路要采用钢管配线并做好隔离密封。 (5)防雷、防静电 在棚内进行易燃油品灌装作业的,需要装设避雷针(带)予以保护。装卸栈桥的首末端及中间等处,要将钢轨、输油管道、鹤管等设施相互作电气连接并接地,两组跨接点的间距一般不大于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在装卸甲、乙、丙A类油品(原油除外)的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要设置消除人体静电导除装置。 (6)消防 作业区内需设环形消防车道。受条件限制的,可设置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与装 车道的布 卸栈桥的距离一般不大于80m且不小于15m。消防车道与铁路油品装卸作业区内铁路平面相交 置 时,交叉点要在铁路机车停车限界之外,平交的角度最好为90°,困难时一般不小于45°。 (7)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设置 装卸栈桥,宜设置半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一般不小于0.15MPa,消火栓间距不大于60m。附近有固定消防设施可利用的装卸栈桥,宜设置消防给水及泡沫灭火设施,泡沫混合液量一般不小于30L/s,有顶盖的装卸栈桥消防冷却水量一般不小于45L/s;无顶盖的装卸栈桥消防冷却水一般不小于30L/s。装卸作业区一般要设置户外手动报警设施,值班室内要设报警电话。要按规定配置石棉板、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铁路油罐车装卸作业的火灾危险性很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消防安全。装卸油品操作人员都要穿 戴防静电工服、工帽、工鞋和纯棉手套。 2.装卸作业的防火措施 1)装卸前 装卸作业前,油罐车需要调到指定车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机车必须离开。操作人员要认真检查相关设施,确认油罐车缸体和各部件正常,装卸设备和设施合格,栈桥、鹤管、铁轨的静电跨接线连接牢固,静电接地线接地良好。 2)装卸时 装卸时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罐口。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4.5m/s以下。雷雨天气或附近发生火灾时,不得进行装卸作业,并应盖严油罐车罐口,关闭有关重要阀门,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 3)装卸后 装卸完毕后,须静止至少2min后,再进行计量等作业。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整理归放工具,切断电源。(二)公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1.装 (1)装卸 装卸车场应布置在石油天然气站场、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的边缘地带,并用围墙和其他区 卸车 车场的平 域隔开。装卸车场要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和能保证消防车辆顺利接近火灾场地的消防车道。当 场防 面布置 出入口合用时,装卸车场内要设消防车回车场地。 火设 (2)防火 装卸车鹤管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4m。装卸车鹤管与缓冲罐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m。 计要求 间距 汽车装油鹤管与其装油泵房属同一操作单元,其间距可适当缩小。甲乙类油品装卸鹤管与相邻生产设施的防火间距,除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外,一般不小于表4-2-4的规定。 表4-2-4 鹤管与相邻生产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m) 生产设施 装卸油泵房 生产厂房及密闭工艺设备 液化石油气 甲乙类 丙类 甲乙类油品装卸鹤管 8 25 15 10 (3)电气防爆 处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都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电气设备一般选用dIIAT3型;电气线路要采用钢管配线并做好隔离密封。 (4)防雷防静电 装车棚要装设避雷针予以保护。油品管道进入油品装卸区时,要在进入点接地。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能大于10Ω。甲、乙、丙类油品的油罐车装卸设施要设置与油罐车跨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轻质油品的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要设置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油品装卸场所用于跨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一般采用能检测接地的防静电接地仪器。移动式的接地连接线,最好采用绝缘附套导线,通过防爆开关,将接地装置与油品装卸设施相连。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0Ω。 (5)应急设备和消防设施 在距装卸鹤管10m以外的装卸管道上,必须设置事故情况下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灭火毯、防火砂等消防设施和器材要按规定设置,并保证齐全、完整、有效、好用。有条件的大型石化企业,可以考虑设置汽车油罐车专用的固定气体灭火系统。该系统的储存容器一般安装在装车棚内,喷头安装在防溢装油鹤管垂直管的最上端,启动按钮后,灭火气体能够迅速进入罐体内实施灭火。 2.装卸作业的防火措施 1)一般要求 装卸人员要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子,上岗作业前要用手触摸人体静电消除装置,关闭通信设备。装卸车辆进入装卸区行车速度不得超过5km/h。车辆对位后要熄火,装卸过程中要保持车辆的门窗紧闭。油品装卸的计量要精确。油品装车时流量不得小于30m³/h,以免大吨位油罐车装车时间太长。但装卸车流速应不大于4.5m/s。 2)付油操作 付油员付油前要检查相关设备和线路,确认油品规格,检查无误后启动装油系统。付油过程中,司乘人员要监视罐口,防止意外冒油。装车棚、栈桥内设有固定气体灭火系统时,付油员要做好随时启动灭火设施的准备。付油完毕后断开接地线,待油罐车静置3-5min后,才能启动车辆缓慢驶离。 3)卸油操作 卸油人员进入岗位后要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作业现场要准备至少一只4kg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一块灭火毯。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3min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司机缓慢开启卸油阀,开启速度控制在4r/min以下。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易燃油品极易挥发,严禁采用明沟(槽)卸车系统卸车。雷雨天不得进行卸油作业。(三)码头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1.装卸码头的防火设计要求 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边缘区域。内河港口的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当岸线布置确有困 难时,可布置在港口上游。油品泊位与其他泊位的船舶间距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海港或河港中位 ★(1)总平面布置 于锚地上游的装卸甲乙类油品泊位与锚地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装卸丙类油品泊位与锚地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河港中位于锚地下游的油品泊位与锚地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甲、乙类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陆上与装卸作业无关的其他设施与油品码头的间距不应小于40m。 油品泊位的码头结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油品码头上应设置必要的人行信道和检修信道,并应采用 不燃或难燃性的材料。 当油船需在泊位上排压舱水时,应设置压舱水接收设施,码头区域内管道系统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 与装卸的油品相同。码头装船系统与装船泵房之间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或设置启停连锁装置。甲乙 (2)装卸 类油品以及介质设计输送温度在其闪点以下10℃范围外的丙类油品,不得采用从顶部向油舱口灌 工艺系统 装工艺,采用软管时应伸入舱底。采用金属软管装卸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和防止软管与码头面之间 设计 的摩擦碰撞,避免产生火花。 输送原油或成品油宜采用钢质管道。管道设计流速应符合原油成品油在正常作业状态时,管道设计 流速不应大于4.5m/s,液化石油气液态安全流速不应大于3.0m/s的规定。 2015年真题第27题 油品装卸码头设置的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A、30B、40C、50D、100 解析 标准答案【B】: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 某单位经规划部门许可在一江边新建一座油品装卸码头,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下列关于油 品装卸码头防火设计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5年真题第85题 A.油品码头宣布置在港口的边缘区域B.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C.甲、乙类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D.油品泊位的码头结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E.油品码头上应设置人行道和检修道 解析 标准答案:【ABDE】BC谨慎选择2.装卸作业防火措施 (1)装卸作业前 应先接好地线后再接输油管,静电接地要可靠,电缆规格要符合要求。机炉舱风头应背向油舱,停止通烟管和锅炉管吹灰。要关闭油舱甲板的水密门、窗,关闭相关电气开关,严防油气进入机炉舱和生活区。 (2)装卸油品时 应在船的周围设置围油栏,以防溢出油向周围扩散。作业中,禁止使用非防爆的手电筒等能产生火花或火星的设备。 (3)装卸完毕后 应先拆输油管后拆地线,并清除软管、输油臂内的残油,关闭各油舱口和输油管线阀门,擦净现场油污。三、输送设施防火 输送可燃液体时,应限制流速并设置良好接地,或采取加缓冲器、增湿、加抗静电剂等措施,防止 静电产生危险。应加强对输送系统的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处的安全管理,预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代替空气,以防燃烧和爆炸发 生。选用蒸汽往复泵输送易燃液体可以避免产生火花,安全性较好。只有对闪点高及沸点在130℃ 以上的可燃液体才用空气压送。在化工生产中,用压缩空气为动力输送酸碱等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 (一)液体运输 要符合压力容器相关设计要求,满足足够的强度,输送此类流体的设备应耐腐蚀或经防腐处理。泵应运转平稳,按照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压力、真空、流量、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等参数在规定范围。冷却系统应保持畅通,控制和消防明火、摩擦、撞击火花。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泵房,应 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在泵房的阀组场所,应有能将可燃液体经水封引入集液井的设施,集液井应加 盖,并有用泵抽除的设施。 可燃液体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以便可燃蒸气和气体散发。若在封闭式泵房内,泵的布置及其泵 房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泵房一般使用各种类型的防爆封闭电动机,电动机的功率应考虑有一定 的安全系数,防止因过载而发热燃烧。泵房应采取防雷措施。 除人工搬运外,固体块状和粉状物料的输送一般多采用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刮板输送机、气 流输送等多种机械输送方式。还可以采用电动葫芦、气动葫芦、电梯等间断式机械输送方式。 输送机械运转部位多,极易由于碰撞起火和摩擦生热引燃物料。输送固体粉料的管道内介质高速流 (二)固体运输 动摩擦易产生静电或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短路产生的电气火花,可能引燃可燃物料,甚至能引起粉尘爆炸。因此,输送机械的传动和转动部位,要保持正常润滑,防止摩擦过热。对于电气设备及其线路注意保护,防止绝缘损坏发生漏电及短路事故。粉料输送管道材料应选择导电性材料并可靠 接地,如采用绝缘材料管道,则管外应采取接地措施。对于输送可燃粉料,以及输送过程中能产生 可燃粉尘的情况,输送速度应不超过该物料允许的流速,风速、输送量不要急剧改变,防止产生静 电发生危险。为了避免管道发生堵塞,管道输送的速度、直径、连接应设计合理 气体输送通常采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等设备为气体提供能量,达到压缩输送气体的 目的。气体运输应保持压缩系统高度密封,加强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的检测,对极易因腐蚀或疲 劳断裂的部件,应加强管理、随时检查,及时更换,保持部件的强度和密封性能。压缩机系统应设 (三)气体运输 置汽缸温度指示仪和自动调节、自动报警装置,以及设有自动停车的安全联锁装置和安全泄压保护装置。严格控制冷却水的水质、温度、压力和流量在操作范围内,确保冷却系统正常工作,防止超温。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应经常保持正压状态,并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逆止阀、水封和阻火器等安全 装置。压缩机吸入口应保持余压,如进气口压力偏低,压缩机应减少吸入量或紧急停车,以免造成 负压吸入空气引起爆炸。在操作中,应保持进气压力在允许范围,谨防出现真空状态。当压缩机意 外发生抽负现象,形成爆炸混合物时,应从入口阀注入惰性气体置换出空气,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四、厂内仓库防火 石油化工企业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具有相应的理化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所涉及到的汽油、丙烷、液化烃、芳烃、醇类、醛类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存在潜在火灾爆炸危险。因此,厂内应设置独立的化学品和危险品库区,按物料不同火灾危险性分库存放。 2015年真题第20题 某房产开发商拟在石油化工厂附近开发建设一个居住区,石油化工厂设有总容积为100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的规定,该新建居住区与石油化工厂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A、50B、100C、200D、150 解析 标准答案:【D】第三章 地铁防火考纲要求熟悉地铁建筑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分析不同火灾工况下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和人员疏散特征,掌握地铁的防火要点。运用地铁防火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地铁靠站、运行等不同过程及站台区、车轨区等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特征,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第一节 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火灾危险性 (一)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二)用电设施、设备繁多;(三)动态火灾隐患多; 火灾特点 (一)火 情 探测和扑救困难;(二) 氧 含量急剧下降;(三)产生有毒烟气、排 排热效果差;(四) 人 员疏散困难; 助记口诀:情人养眼或地铁牌散洋酒排毒.第二节 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一、建筑防火 1)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 (一)耐 于二级; 火等级 3)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 有关规定。 1)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 ★(二)防火分区 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2)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3)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其它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 4)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1)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防火墙设有观察窗 (三)防火分隔措施 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防火分区的楼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2)重要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3)防火卷帘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以及管道、电缆、风管等穿过防火墙、楼板及防火分隔物时,应 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隙填塞密实。 1)地下车站公共区和设备与管理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 2)地上车站公共区的墙面、顶面的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 (四)装 B1级难燃材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内的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修材料 的有关规定。 要求 3)地上、地下车站公共区的广告灯箱、导向标志。休息椅、电话亭、售检票机等固定服务设施的材 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难燃材料。 4)装修材料不得采用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等类制品。 1)地下车站公共区,以及设备与设备管理用房,应划分防烟分区,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五)防 2)站厅与站台的公共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设备与管理用房每个防烟分区 烟分区 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 3)防烟分区可采取挡烟垂壁等措施。挡烟垂壁等设施的下垂高度不应小于500mm。 2015年真题第37题 某城市新建一条地铁路线,其中有多个多线换乘车站。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规定,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公共站厅时,站厅公共区的面积不应大于()㎡。A.2000B.5000C.3000D.4000 解析 标准答案:【B】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0㎡。二、安全疏散 (一)一般规定 车站站台公共区的楼梯、自动扶梯、出入口通道,应满足当火灾放生时,在6min内将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到达安全区的要求。 1)车站每个站厅公共区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应设置不少于两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2)地下单层侧式站台车站,每侧站台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并少于两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 口。 (二)安 3)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域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区应有1 全出口 个安全出口直通地面。 4)安全出口应分散设置,当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安全出口通道部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0m。 5)竖井、爬梯、电梯、消防专用通道,以及设在两侧式站台之间的过轨地道、地下换乘车站的换乘 通道不应作为安全出口。 1)当设备与管理区房间单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双面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三)疏 2)设备与管理用房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当房间疏散门位于两个安全出口 散宽度 之间时,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其疏散 和距离 门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2m。 3)地下出入口通道的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满足人员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 1)设置位置 ①车站站台、站厅、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楼梯。 (四)疏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②车站附属用房内走道等疏散通道。③区间隧道。④车辆基地内的单体建筑及控制中心大楼的疏散楼梯间、疏散通道、消防电梯间(含前室)。2)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疏散通道拐弯处、交叉口及沿通道长向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0m,距地面应小于1m。②疏散门、安全出口处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且宜设置在门洞正上方。 ③车站公共区的站台、站厅乘客疏散路线和疏散通道等人员密集部位的地面上,以及疏散楼梯台阶侧 立面,应设置蓄光疏散指示标志,且应保持视觉连续。三、消防设施(一)灭火设施 1.消火栓给水系统 (1)设置部位 地下车站及其相连的地下区间、长度大于20m的出入口通道、长度大于500m的独立地下区间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设置标准 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计为环状管网,地下区间上下行线应各设置1根消防给水管。在地下车站端部和车站环状管网应相接。地面和高架车站室内放置的消火栓应超过10个,且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应设计为环状管网。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应有两根进水管与城市自来水环状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地下车站(含换乘车站)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量应为20L/s,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折返线及地下区间隧道的消火栓给水系数用水量为10L/s。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置部位 地下车站设置的商铺总面积超过500㎡时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设置标准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二)防排烟设施 1)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内必须设置防烟、排烟和事故通风系统; 2)地下车站的站厅和站台、连续长度大于300m的区间隧道和全封闭车道、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应设置机 (1)设 械防排烟设施; 置场所 3)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地下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的总面积超过200㎡,或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 人停留的单个房间、最远点到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连续长度大于60m的地下 通道和出入口通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连续长度大于60m,但不大于300m的区间隧道和全封闭车道宜采用自然排烟,当无条件采用日 (2)设置标准 然排烟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2)地面和高架车站应采用自然排烟,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3)当防烟、排烟和事故通风系统与正常通风空调系统合用时,通风空调系统应采取防火措施,且应 符合防排烟系统的要求,并具备事故工况下的快速转换功能。(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设置场所 1)车站、区间隧道、区间变电所及系统设备用房、主变电所、集中冷战、控制中心、车辆基地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地下车站的站厅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换乘公共区、各种设备机房、库房、值班室、办公室、走廊、配电室、电缆隧道或夹层,以及长度超过60m的出入口通道,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2)设置标准 1)地下车站、区间隧道和控制中心,按火灾报警一级保护对象设计。2)设有集中空调系统或每层封闭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但不超过3000㎡的地面车站、高架车站按火灾报警二级保护对象设计;面积超过3000㎡的保护等级应为一级。(四)消防通信系统 (1)设置场所 车站车控室(兼消防控制室)、控制中心大楼消防值班室、车辆段(停车场)信号楼控制室(兼消防控制室)应设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宜选择共电式电话总机或对讲通信电话设备。 (2)设置标准 在车站、控制中心大楼、车辆段(停车场)的消防泵房、气体灭火钢瓶间及环控电控室、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开关柜室、整流变压器室、公网引入室、屏蔽门设备室等所有气体灭火保护的设备用房,建议设置固定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设置电话塞孔。电话塞孔可按区域采用共线方式接入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五)消防配电 1.负荷分级和供电要求 消防用电设备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2.电缆(电线)选择及敷设方式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在外部火势作用下,保持线路完整性、维持通电的要求,根据地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其电线电缆的选择和敷设方式应满足下述要求:(1)电线电缆选用时,应按使用场所和敷设条件选择阻燃级别,但同一建筑物内选用的阻燃和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其阻燃级别宜相同。(2)由变配电所(或总配电室)引至消防设备的电源主干线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但在地下车站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3)电缆穿管暗敷时可采用耐火电缆;明敷或沿支架、桥架敷设时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铜芯电缆,矿物绝缘电缆采用支架或沿墙明敷。第三节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当站台层公共区火灾时,乘客通过楼梯和自动扶梯(此时自动扶梯为停止或上行)向站厅层公共区 一、站台层公共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疏散,经出入口至地面。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1.开启站台层排烟。应尽可能开启所有站台层排风机,从站台排烟,形成站台层负压。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送风,使梯口形成1.5m/s的向下气流,使站台层烟气不至漫延至站厅。2.位于站厅自动检票机门处于常开,同时打开位于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之间所有栏栅门,使乘客无阻通过出入口疏散到地面。3.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通过显示或声讯或人员管理等措施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车站。 4.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当车站车轨区发生火灾时,往往是火灾列车滞留在车站内。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1.当站台层设有屏蔽门时,停车侧应自动打开(如有故障,可开启应急门)。 二、车轨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2.启动车站站台层相关排烟系统,尽所能排除烟气。3.对于典型的地下车站,一般设有大型事故风机,车轨区上部设有排风管,应启动相关风机,尽所能排除该车轨区烟气,形成车轨区负压。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补风。4.乘客从列车下到站台层后经楼梯和自动扶梯到站厅,再经过检票机口和栏栅门等通道,从出入口到达地面。 5.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本站。 6.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三、站厅 当站厅公共区火灾时,乘客由站厅通过出入口疏散至地面。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层公共区 1.站厅排烟,形成站厅公共区负压,新风由出入口和站台自然补入。 火灾工况 2.火灾确实后,应阻挡地面乘客不再进入本车站内。 模式 3.应调度列车尽快把滞留在站台上的乘客带走。 四、设备 车站设备管理区是单独防火分区,不涉及到乘客疏散区域。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气体保护的电气设 管理区 备用房和一般用房。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火灾工 1.配置气体保护的电气用房,灭火时,该区域通风系统关闭,灭火完毕,开启通风系统通风换气。 况模式 2.非气体保护房间,根据相关规范,当达一定规模时,火灾时需排烟,并补充50%的新风。3.位于设备管理防火分区内的人员疏散,可通过设备管理区直通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疏散至地面,或疏散至相邻车站公共区。 五、区间隧道火灾工况模式(正常载客运行区间) 1.列车头节火灾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①当火灾位于列车头节时,为保证大多数乘客的安全,列车尾节端门打开(自动落下梯),乘客鱼贯而入到达轨道面层,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②此时,列车尾端侧车站送风,列车头端侧车站排风,形成区间介于2m/s~11m/s的气流量,即通风方向与疏散方向始终相逆。③设有纵向应急通道的区间,此时应打开列车侧门,使乘客通过端门疏散的同时,也利用应急平台进行疏散,方向也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④应充分利用位于疏散区间段内上、下行区间的联络通道,从火灾区间进入非火灾区间疏散,此时,非火灾区间内应停止列车运行,方能作为疏散通道使用。 2.列车尾节火灾 此工况与列车头节火灾工况相同,疏散与防排烟运作模式与上述反向运作。 3.列车中部火灾 当列车中部节火灾时,一般为了避免更多的乘客受烟气影响,火灾通风气流与行车方向一致,疏散路径、通风模式同列车头火灾模式一样。由于列车中部着火,为了提高列车头、尾节列车上乘客生还机会,充分利用纵向应急通道更显重要。 4.其他 当列车火灾部位不明确时,通风气流方向宜与列车行驶方向一致,即同列车头节火灾运作模式。由于区间长短、断面积、列车阻塞比等不同,需要开启的风机量和规模视工程而异。对于单洞双线区间,一旦列车火灾时,对开列车绝对禁止进入火灾区间。对于长区间隧道设有中间风井时,在中间风井内应设至地面的疏散梯。 六、辅助线段区间火灾 1.辅助线段区间(停车线、折返线、渡线、出入线),列车运行载客通行的辅助线段火灾模式同地下区间。2.一般停车场或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位于地面,由正线至停车场或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的出入线火灾时,应尽快将烟气排至地面,此时通风方向由地下至地面。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考纲要求熟悉隧道分类、建筑特性和火灾特点,掌握隧道防火设计要求,辨识和分析城市交通隧道的火灾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解决城市隧道防火设计技术问题。第一节 隧道分类 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型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4-4-1。 表4-4-1 隧道分类表 助记口诀:同事见面 建设规模 隧道长度L(m)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长隧道 短隧道 3000<L 1000<L≤3000 500<L≤1000 L≤500 断面面积F(㎡) 特大断面 大断面 中等断面 小断面 100<F 50<F<100 30<F<50 F<30 横断面型式 圆形、矩形、连拱形、马蹄形、双圆形、双层式等 交通模式 ①单孔对向交通 ②双孔、多孔内各自均为同向交通,双孔间多设有横向连接通道 ③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施工方法 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分类依据和说明 (一)按建设规模 依据隧道建设规模大小是区分隧道类型的主要分类方法,以所建隧道长度和断面面积两项指标来衡量。 (二)按施工方法 1.盾构法;2.沉管法;3.钻爆法;4.明挖法; (三)按交通模式 1.单孔对向交通。这种交通模式安全隐患多,一般多为交通流量小的隧道。2.双孔、多孔内各自均为同向交通,双孔间多设有横向连接通道。3.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第二节 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火灾危险性(一)人员伤亡众多;(二)经济损失巨大;(三)次生灾害严重;助记口诀:谁(隧道)是吃人精。 火灾特点 (一)火灾 多 样性;(二)起火点的 移 动性;(三)燃烧 形 式多样性;(四)火灾蔓延 跳 跃性;(五) 火灾烟气 流 动性;(六)安全疏散局 限 性;(七)灭火救援 艰 难性; 助记口诀:(这)衣(服)现多流行,挑一件。第三节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一、建筑结构耐火 (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 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二)结构耐 用于安全疏散、紧急避难和灭火救援的平行导洞、横向联络道、竖(斜)井、专用疏散避难通道、 火极限要求 独立避难间等,其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隧道主体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三)结构 隧道结构防火隔热措施包括喷涂防火涂料或者防火材料、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者安装防火 防火隔热措 板等。隧道主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等设计,要充分考虑隧道结构防火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衬砌 施 结构形式。当其结构不能满足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以达到耐火极限要求。二、防火分隔 基本要求 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一)防火分隔构件 隧道内的水平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用于人员安全疏散的附属构筑物与隧道连通处宜设置前室或过渡通道,其开口部位应采用甲级平开防火门,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电缆、排水等管道、管沟等需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进行分隔。通风、排烟 (二)管沟分隔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防火构件的两侧设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结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 火封堵。 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等设置。构筑物(用房)之间应 (三)附属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建筑构件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构筑物(用 构筑物(用 房)应设置相应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有人员职守的房间必须设置通风和防排烟系统。 房)防火分 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1m³,储 隔 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储油间的电气设施 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电器。有关储油间和中间储罐储量汇总: 设置部位 设置类别 规定总储量 锅炉房内;柴油发电机房;机房; 储油间 不应大于1m³ 厂房(丙类液体) 中间储罐 不应大于5m³ 民建(丙类液体) 中间储罐 不应大于1m³ 厂房内(甲、乙类) 中间仓库 不宜超过一昼夜 贴临飞机库的生产辅助用房区内(甲、乙、丙类物品)暂存量 不超过一昼夜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一) 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 安全出口和疏 1.安全出口 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 散通 500㎡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道 根据隧道形式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 2.安全 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 通道 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1)矩形双孔 在两孔车道之间的中间管廊内设置安全通道,并沿纵向每隔80~1250m向安全通道 (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 内开设一对安全门。安全通道两端应与隧道洞口或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相连,火灾时,人员从一孔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 (2)圆形隧道 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当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横通道疏散至另一条隧道进行疏散。连接通道的间距一般宜为400m~800m,当设有其他相应的安全疏散措施时,间距可适当放大。圆形隧道的安全通道常设置在车道板下,通过安全口和爬梯、滑梯进出。人员可从安全口,经安全通道进行长距离疏散。设有安全通道情况下,其安全口的设置间距一般可取80~1250m。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 (三)避难室 为减少因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地区的人员伤亡,长大隧道需设置避难室。避难室与隧道车道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通过设置气闸等措施,阻止火灾及烟雾进入。避难室大小和间距根据交通流量和疏散人员数量确定。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一)灭火设施 (1)消火栓系统 除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外,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且宜独立设置。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严寒地区隧道外的消火栓给水管道采取防冻措施。如有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宜设置泡沫消火栓系统。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隧道,为保护隧道的主体结构,有些还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类型一般为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以达到更好的灭火及保护效果。水雾喷头宜采用侧式安装的隧道专用远近射程水雾喷头。 (3)灭火器 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隧道内应设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运行机动车的一、二类隧道和运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应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4具;其它隧道,可在隧道一侧设置,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 隧道入口处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一、二类通行机动车辆的隧道应设 1.一般规定 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守的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照明配电室、弱电机房等主要设备用房,宜设置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其他用房内可采用智能烟感探测器对火 灾进行检测、报警。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二) (1)火灾报 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 报警 警控制器数 长度L大于等于1500m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 设施 2.系 量设置 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统设置 (2)火灾探测器选择和设置 国内交通隧道中主要采用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和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一般≤45m范围内设一只,安装在隧道的侧壁或顶部;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以长线形(二车道)和环形(三车道)方式在探测区域从头至尾敷设,安装在隧道的顶部。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 隧道工程的防排烟范围包括行车道、专用疏散通道及设备管理用房等。采用的排烟模式通常可分为纵 (三) 向、横向(半横向)及重点模式,以及由基本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模式。 防排 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防排烟设施。当隧道长度短、交通量低时,火 烟系 1.一般规定 灾发生概率较低,人员疏散比较容易,可以采用洞口自然排烟方式。长度较长、交通 统 量较大的隧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2.排 排烟模式应根据隧道种类、火灾疏散方式,并结合隧道正常工况的通风模式确定。长度大于 烟模 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 式 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1)纵向排烟 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纵向排烟模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 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纵向通风排烟时,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 适用性 以火源点为分界,火源点下游为烟区,上游为清洁区,司乘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由于高温烟气沿坡度向上扩散速度很快,当坡道上发生火灾、采用纵向通风控制烟流、 通风气流逆坡向时,必须使纵向气流的流速高于临界风速。 (2)横向(半横向)排烟 横向(半横向)也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排烟和平时隧道通风系统兼用,横向方式通常是设置风道均匀排风、均匀补风,半横向方式通常是设置风道均匀排风、集中补风或不补风。火灾情况下,利用排风风道均匀排烟。 适用性 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3)重点排烟 重点排烟是将烟气直接从火源附近排走的一种方式,从两端峒口自然补风,隧道内可形成一定的纵向风速。该方式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火灾时,火源附近的排烟口开启,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离隧道。 适用性 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或交通量较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隧道。排烟口的大小、间距对烟气的控制有较明显的影响。 (四)通信系统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3.电视监视系统 在防灾控制室内设置独立的火灾监视器,监视隧道内的灾情,其他电视监视设备与运营监视等共用。 4.消防无线通信系统 应将城市地面消防无线通信电波延伸至隧道内,当发生灾害时可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指挥、协调。系统方案应根据当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制式、频点进行设置。 (五)消防供电 1.一般规定 一、二类隧道的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三类隧道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的供电方式,并保证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2.疏散照明和指示标志 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上应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其设置高度不宜大于1.5m。一、二类隧道内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5h,其他隧道不应小于1.0h。 3.电缆选择和线路敷设 公路隧道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缆;城市隧道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型电缆;长、大隧道应急照明主干线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穿管明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线,并在钢管外面刷防火涂料或采用其他防火措施。穿管暗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线,并敷设在非燃烧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2015年真题第53题 某地区有一条城市交通隧道,长度1500m,按照防火规范要求,隧道内设置了各种消防设施。下列关于隧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纵向排烟方式时,排烟风速纵向气流的速度不应小于2m/sB.排烟风机应能在280℃下连续正常运行不小于2.00hC.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D.机械排烟系统与隧道的通风系统应共用 解析 标准答案:【A】规范12.3.4记忆性考点。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考纲要求熟悉加油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以及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掌握加油加气站防火间距、平面布局、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加油加气站的火灾隐患。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针对工程实际,制定加油加气站规划选址、平面布局等防火设计方案。第一节 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加油加气站的分类汽车加油加气站按其提供燃料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汽车加油站、汽车加气站{LPG加气站、CNG加气站、LNG加气站(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统称、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二、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一)汽车加油站 (二)LPG加气站 汽车加油站按站中汽油、柴油储存罐的容积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加油站的等级划分见表4-5-1。表4-5-1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 LPG加气站按储气罐的容积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见表4-5-2。表4-5-2 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罐容积(m³) 级别 LPG罐容积(m³) 总容积 单罐容积 总容积 单罐容积 一级 150<V≤210 ≤50 一级 45<V≤60 ≤30 二级 90<V≤150 ≤50 二级 30<V≤45 ≤30 三级 V≤90 汽油罐≤30,柴油罐≤50 三级 V≤30 ≤30 (三)CNG加气站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母站服务的子站的个数、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城市建成区内,CNG加气母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20m³;CNG常规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m³;CNG加气子站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不应多于1辆,站内固定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8m³。若CNG加气子站内无固定储气设施,站内可停放2辆车载车载储气瓶组拖车。CNG常规加气站可采用LNG储罐作补充气源,KNG储罐容积,CNG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和加气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5-3。 (四) 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LNG和L-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表4-5-3) 级别 LNG加气站 L-CNG加气站、LNG和L-CNG加气合建站 LNG储罐总容积/m³ LNG储罐单罐容积/m³ LNG储罐总容积/m³ LNG储罐单罐容积/m³ CNG储气设施总容积/m³ 一级 120<V≤180 V≤60 120<V≤180 V≤60 V≤12 一级※ — — 60<V≤120 V≤60 V≤24 二级 60<V≤120 V≤60 60<V≤120 V≤60 V≤9 二级※ — — V≤60 V≤60 V≤18 三级 V≤60 V≤60 V≤60 V≤60 V≤9 三级※ — — V≤30 V≤30 V≤18 注 带※的加气站专指CNG常规加气站以LNG储罐作补气源的建站形式。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五) 表4-5-4LNG加气站与CNG常规加气站或CNG加气子站的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LNG储罐总容积/m³ LNG储罐单罐容积/m³ CNG储气设施总容积/m³ 一级 60<V≤120 V≤60 V≤24 二级 V≤60 V≤60 V≤18(24) 三级 V≤30 V≤30 V≤18(24) 注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CNG储气设施所采用储气井的总容积。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六) 表4-5-5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LPG储罐总容积/m³ LPG储罐储罐总容积与油品储罐总容积合计/m³ 一级 V≤45 120<V≤180 二级 V≤30 60<V≤120 三级 V≤20 V≤60 注 1)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3)LPG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³。2)当油罐容积大于90m³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³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³,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七) 表4-5-6加油和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品储罐总容积/m³ 常规CNG加气站储气设施总容积/m³ 加气子站储气设施/m³ 一级 90<V≤120 V≤24 固定储气设施总容积≤12(18),可停放1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当无固定储气设施时,可停放2量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二级 V≤90 三级 V≤60 V≤12 固定储气设施总容积≤9(18),可停放1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注 1)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2)当油罐容积大于90m³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³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³,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3)表中括号内数字为CNG储气设施所采取储气并的总容积。 2015年真题第42题 某加油站设置了1个容积为30m³的93#汽油罐,1个容积为30m³的95#汽油罐。1个容积为20m³的97#汽油罐,1个容积为50m³的柴油罐。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的规定,该加油站的等级应是()。A.一级B.三级C.四级D.二级 解析 标准答案【D】:一二三级总容积90-150-210m³;单罐≤50m³三级汽油罐≤30m³柴油罐≤50m³;助记:三罐(级)汽柴;3.5.7(×50m³) 汽车 (八) 表4-5-7加油和LNG加气、L-CNG加气、LNG/L-CNG加气以及加油与LNG加气和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品储罐总容积/m³ 常规CNG加气站储气设施总容积/m³ 加气子站储气设施/m³ 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一级 V≤120 150<V≤210 V≤12 V≤90 150<V≤180 V≤24 二级 V≤60 90<V≤150 V≤9 V≤30 90<V≤120 V≤24 三级 V≤60 V≤90 V≤9 V≤30 V≤90 V≤24 注 1)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2)当油罐容积大于90m³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³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³,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³;3)LNG储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60m³。 (九)CNG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作为站内储气设施使用的CNG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其单车储气瓶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24m³第二节 加油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加油站火灾危险性 (一)作业事故 1.卸油时发生火灾 (1)油罐满溢。(2)油品滴漏。(3)静电起火。(4)卸油中遇明火。 2.量油时发生火灾 3.加油时发生火灾 4.清罐时发生火灾 (二)非作业事故 1.与油品相关的火灾 (1)油蒸气沉淀。(2)油罐、管道渗漏。(3)雷击。 2.非油品火灾 (1)电气火灾。(2)明火管理不当,生产、生活用火失控,引燃站房。(3)站外火灾蔓延殃及站内。 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 (一)泄 漏 引发事故;(二)高 压 运行危险性大;(三)天然气 质 量差带来危险;(四)存 在多种 引 火源;(五)作业 事 故带来危险; 助记口诀:隐士治漏牙。第三节 加油加气站的防火设计要求 加油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一、站址选 在城市建成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在城市中 择 心区不宜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城市建成区内的加 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二、防火间距(表4-5-5略)表4-5-6 LPG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 站外建(构)筑物 地上LPG储罐 埋地LPG储罐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重要公共建筑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45 38 33 30 25 18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 一类保护物 二类保护物 35 28 22 20 16 14 三类保护物 25 22 18 15 13 11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甲、乙类液体储罐 45 45 40 25 22 18 丙、丁、戊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丙类液体储罐,以及容积不大于50m³的埋地甲、乙类液体储罐 32 32 28 18 16 15 室外变配电站 45 45 40 25 22 18 铁路 45 45 45 22 22 22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主干路 15 13 11 10 8 8 次干路、支路 12 11 10 8 6 6 架空通信线和通信发射塔 1.5倍杆(塔)高 1倍杆(塔)高 0.75倍杆(塔)高 架空电力线路 无绝缘层 1.5倍杆(塔)高 1.5倍杆(塔)高 1倍杆(塔)高 有绝缘层 1倍杆(塔)高 0.75倍杆(塔)高 注: 1.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其他规格的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按丙类物品生产厂房确定。2.表中道路系指机动车道路。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安全间距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3.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一、二、三类保护物地下室的出入口、门窗的距离,应按本表一、二、三类保 护物的安全间距增加50%。 4.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面向加气站一侧的墙为无门窗洞口实体墙时,LPG储罐与该民用建筑 注: 物的距离不应低于本表规定的安全间距的70%。5.容量小于或等于10m³的地上LPG储罐整体装配式的加气站,其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距离,不 应低于本表三级站的地上罐安全间距的80%。 6.LPG储罐与站外建筑面积不超过200㎡的独立民用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本表三类保护物安全间 距的80%,并不应小于三级站的安全间距。三、平面布局 1.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2.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内车道或停车位宽度应按车辆类型确定。CNG加气母站内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 4.5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9m;其他类型加油加气站的车道或停车位,单车道或单车停 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不应小于6m。 (2)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 (3)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外。 (4)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3.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宜将柴油罐布置在LPG储罐或CNG储气瓶(组)、LNG储罐与汽油罐之间。 4.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5.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符合防爆要求的设备,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平面 (2)符合防爆要求的设备,在进行平面布置时可按加油机对待。 布局 6.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布置在辅助服务区内。 7.加油加气站的变配电间或室外变压器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 应小于3m。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等洞口。 8.站房可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但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规定。 9.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便利店、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 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便利店、汽车服务等设施内设置明火设备时,则应视为“明火地点”或“散发 火花地点”。其中,对加油站内设置的燃煤设备不得按设置有油气回收系统折减距离。 10.加油加气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 11.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当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5-5、4-5-6中防火间距的1.5倍,且大于 25m时,可设置非实体围墙。面向车辆入口和出口道路的一侧可设非实体围墙或不设围墙。 12.加油加气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5-7-1(略)和4-5-7-2(略)的规定。四、建筑防火 1.加油加气站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 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顶棚其他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 2.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建筑物的门、窗应向外开。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应采取泄压措施。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的地坪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并采取通风措施。 3.加油加气站内不得设置经营性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设施。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内不应种植树木和 (一)加 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的其他植物。 油加气 4.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 站建筑 于4.5m。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m。 防火通 5.锅炉宜选用额定供热量不大于140kW的小型锅炉。当采用燃煤锅炉时,宜选用具有除尘功能的 用要求 自然通风型锅炉。锅炉烟囱出口应高出屋顶2m及以上,且应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效措施。当采用 燃气热水器采暖时,热水器应设有排烟系统和熄火保护等安全装置。 6.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当雨水有明沟排到站外时,在排出围墙之前,应设置水封装置。 清洗油灌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液化石油气罐的排污(排水)应采用活 动式回收桶集中收集处理,严禁直接接入排水管道 7.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当采用 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 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8.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和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当加油加 气站的站房和罩棚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液化石油 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 车和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场地,应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 视接地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1.除撬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外,加油站的柴油罐和汽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地 下或室内地下。 2.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油罐。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人孔应设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下 面的人孔井应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专用的密闭井盖和井座。 (二)汽 3.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不应小于4m,沿建(构)筑物的墙 车加油 (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构筑物的顶面1.5m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阀,当加 站的建 油站设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罐的通气管口除应设阻火器外,还应装设呼吸阀。 筑防火 4.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位于加油岛端部的加油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小于0.5m。 要求 5.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方式。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 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工艺管道不应穿越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 接关系的建(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排水沟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撬装式加油装置可用于政府许可的企业自用,临时或特定场所,其设计与安装应符合现行行标《采 用撬装式加油装置的加油站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 1.液化石油气罐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液化石油 气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宜布置在车行道下。当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采用地下储罐池时,罐池底和侧壁 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地上储罐的支座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座,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5.00h。加气机不 得设在室内。 2.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止回阀。出液管和卸车用的气相平衡 (三)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建筑防火要求 管上宜设过流阀。止回阀和过流阀宜设在储罐内。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管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地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2.5m及以上。放散管管口应设有防雨罩。在储罐外的排污管上应设两道切断阀,阀间宜设排污箱。3.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及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储罐宜设置液位上限限位控制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4.液化石油气压缩机进口管道应设过滤器。出口管道应设止回阀和安全阀。进口管道和储罐的气相 之间应设旁通阀。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拉断阀。加气机的液相管道上宜设事故切 断阀或过流阀。事故切断阀和过流阀,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 5.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液化石油气罐的出液管道和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 上应设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宜为气动阀。紧急切断系统至少应能在距卸车点5m以内、在控制室 或值班室内和在加气机附近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启动。 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瓶(储气井)间宜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屋 面应采用非燃烧轻质材料制作。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压缩机房宜采用单层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建筑, 净高不宜低于4m;屋面应为不燃烧材料的轻型结构。 2.压缩机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压缩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警和高压越限停机 (四)压 装置。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应设温度报警及停车装置。压缩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应设低压报警及停机 缩天然 装置。压缩机的卸载排气不得对外放散。压缩机排出的冷凝液应集中处理。 气加气 3.加气站内压缩天然气的储气设施宜选用储气瓶或储气井。储气瓶组或储气井与站内汽车通道相邻 站的建 一侧,应设安全防撞栏或采取其他防撞措施。 筑防火 4.加气机不得设在室内。加气机的进气管道上宜设置防撞事故自动切断阀。加气机的加气软管上应 要求 设拉断阀。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 5.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应设紧急截断阀。手动紧急截断阀的位置应便于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气源。储 气瓶组(储气井)进气总管上应设安全阀及紧急放散管、压力表及超压报警器。每个储气瓶(井)出口应 设截止阀。储气瓶组(储气井)与加气枪之间应设储气瓶组(储气井)截断阀、主截断阀、紧急截 断阀和加气截断阀。 6.加气站内的天然气管道和储气瓶组应设置泄压保护装置,泄压保护装置应采取防塞和防冻措施。不同压力级别系统的放散管宜分别设置。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设备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所在地面5m及以上。 1)在城市中心区内,各类LNG加气站应采用埋地LNG储罐、地下LNG储罐或半地下LNG储罐。 2)非LNG撬装设备的地上LNG储罐等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LNG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大罐直径的1/2,且不应小于2m。 ②LNG储罐组四周应设防护堤,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1个最大LNG储罐的容量。防护堤内地 面应至少低于周边地面0.1m,防护堤顶面应至少高于堤内地面0.8m,且应至少高出堤外地面0.4m。 防护堤内堤脚线至LNG储罐的外壁净距不应小于2m。防护堤应采用不燃烧实体材料建造,应能承受 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防护堤的雨水排放口应有封堵措施。 ③防护堤内不应设置其他可燃烧液体储罐、CNG储气瓶(组)或储气井。非明火汽化器和LNG泵可设 (五)LNG和L-CNG加气站的建筑防火要求 置在防护堤内。3)箱式LNG撬装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LNG撬装设备的主箱体内侧用设拦蓄池,拦蓄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LNG储罐的容量,且拦蓄池侧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2m,LNG储罐外壁至拦蓄池侧板的净距不应小于0.3m。②拦蓄池的底板和侧板应采用耐低温不锈钢材料,并应保证拦蓄池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③LNG撬装设备主箱体应包覆撬体上的设备。主箱体侧板高出拦蓄池侧板以上的部位和箱体顶应设置百叶窗,百叶窗应能有效防止雨水淋入箱体内部。④LNG撬装设备的主箱体应采取通风措施,并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箱体材料应为金属材料,不得采 用可燃材料。 4)地下或半地下LNG储罐宜采用卧式储罐,并应安装在罐池中。罐池应为不燃烧实体防护结构,能 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储罐的外壁到罐池内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同池内储罐的间距不应小于1.5m。罐池深度大于或等于2m时,池壁顶高出罐池外地面不应小于1m, 当池壁顶高出罐池外地面1.5m及以上时,池壁可设置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实体门。半地下LNG储罐 的池壁顶应至少高出灌顶0.2m。储罐应采取抗浮措施。储罐基础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5)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小于0.5m。 6)当LNG管道需要采用封闭管沟敷设时,管沟应采用中性沙子填实。五、消防设施 加油加气站工艺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2.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具6L 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3.地上LPG储罐、地上LNG储罐、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CNG储气设施,应配置2台不小于 (一)灭 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 火器材 4.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 配置 应分别配置。 5.LPG泵和LNG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 灭火器。 6.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³;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不少于2块、沙子2m³。 加油加气合建站应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 其余建筑的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 2.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给水宜利用城市或企业已建的给水系统,当已有给水系统不能满足消防给水的要求时,应 ★ 自建消防给水系统。 (二)消 (2)消防给水管道可与站内的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合并设置,但应保证消防用水量的要求。消防水 防给水 量应按固定式冷却水量和移动水量之和计算。 设施 (3)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采用地上储罐的,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 3h;采用埋地储罐的,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二、三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 于10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1h。 (4)总容积超过50m³的地上储罐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其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0.15L/ ㎡.s,着火罐的供水范围应按其全部表面积计算,距着火罐直径与长度之和0.75倍范围内的相邻储罐 的供水范围,可按相邻储罐表面积的一半计算。 (5)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利用城市消防给水管道时,室外消火栓与液 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宜为30-50m。三级站的液化石油气罐距市政消火栓不大于80m,且市政消火栓 给水压力大于0.2MPa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6)消防水泵宜设2台。当设2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当计算消防用水量超过35L/s时, 消防水泵应设双动力源。 (7)固定式消防喷淋冷却水的喷头出口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2MPa。移动式消防水枪出口处给水 压力不应小于0.2MPa,并应采用多功能水枪。 ★(二)消防给水设施 3、设置有地上LNG储罐的一、二级LNG加气站和地上LNG储罐总容积大于60m³的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小于20L/S。二级站不小于15L/s,连续给水时间为2h。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①加油站、CNG加气站、三级LNG加气站和采用埋地、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的各级LNG加气站及合建站。 ②合建站中地上LNG储罐总容积不大于60m³。 ③LNG加气站位于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且能满足一级站供水量不下于20L/s或二级站供 水量不小于15L/s。 ④LNG储罐之间的净距不下于4m,且在LNG储罐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钢筋混凝土防火 隔墙,防火隔墙顶部高于LNG储罐顶部,长度至两侧防护堤,厚度不小于200mm。 ⑤LNG加气站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且为严重缺水地区;LNG储罐,放散管,储气瓶(组)、卸车点 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小于现行国标《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所规定安全距 离的2倍;LNG储罐之间的净距离不下于4m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在现行国标《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 施工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增加1倍。 1.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2.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设置有LPG设备、LNG设备的场所和设置有CNG设备(包括罐、 瓶、泵、压缩机等)的房间内、罩棚下,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 ★ 3.可燃气体检测器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25%。 (三)火 4.LPG储罐和LNG储罐应设置液位上限、下限报警装置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 灾报警 5.报警控制器宜集中设置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 系统 6.报警系统应配有不间断电源。 7.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 测报警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8、LNG泵应设超温、超压自动停泵保护装置。 2015年真题第63题 某新建的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设置消防设施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LNG储存和加气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B.设置2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消防水泵C.在加油站的罩棚下应设置事故照明D.可燃气体检测器的一级警报值应设定为天然气爆炸下限的30% 解析 标准答案:【D】应为25%。 下列城市汽车加油加气站中,应设消防给水系统的有()。 2015年真 A、一级加油站B、压缩天然气储罐埋地设置的加气站 题第98题 C、二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D、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 E、压缩天然气储罐埋地设置的加油加气合建站 解析 标准答案:【CD】只要有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就需要消防给水系统。六、供配电 1.加油加气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供电电源。 2.加油站、LPG加气站、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的供电电源,宜采用电压为380/220V的外接电源; 供配电 CNG加气站、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加油和CNG(或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加气合建站的供电电源,宜采用电压为6/10kV的外接电源。加油加气站的供电系统应设独立的计量装置。 3.加油站、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消防泵房、罩棚、营业室、LPG泵房、压缩机间等处,均应 设事故照明。 4.当引用外电源有困难时,加油加气站可设置小型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的排烟管口,应安装阻火 器。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 (2)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 5.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供配电 6.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LPG、 LNG和CNG管道以及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7.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 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8.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罩棚下处于非爆炸危险区域的灯 具,应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级的照明灯具。七、防雷、防静电 1.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CNG加气母站和CNG加气子站的车载CNG储气瓶组拖车停放场地,应设两处临时用固定防雷接地 装置 2.加油加气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雷、防 (1)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 静电 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 (2)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的防雷接地装置 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电气 系统的工作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地上油品、LPG、CNG和LNG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 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3.当LPG储罐的阴极防腐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不另设防雷和防静电接地装置: (1)LPG储罐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牺牲阳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阳极与储罐 的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应小于16m㎡。 (2)LPG储罐采用强制电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接地电极应采用锌棒或镁锌复合棒,其接地电阻不 防雷、防 应大于10Ω,接地电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应小于16m㎡。 静电 4.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 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5.加油加气站内油气放散管在接入全站共用接地装置后,可不单独做防雷接地。 6.当加油加气站内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当罩棚采用 金属屋面时,宜采用屋面作为接闪器,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②金属下面不应有易燃物品,热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锌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7mm。 ③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薄的油漆保护层、1mm厚的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被覆层)。 7.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 端均应接地。 8.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 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9.380/220V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当外供电源为380V时,可采用TN—C—S系统。供 防雷、防 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 静电 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10.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 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1.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LPG罐车和LNG罐车卸车场地和CNG加气子站内的车载储气瓶组的 卸气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 静电接地仪。 12.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工艺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 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13.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14.采用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导电内衬应接地;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不埋 地部分的热熔连接件应保证长期可靠的接地,也可采用专用的密封帽将连接管件的电熔插孔密封,管道或接头的其他导电部件也应接地。15、油品罐车、LPG罐车、LNG罐车卸车场地内用于防静电跨接的固定接地装置,不应设置在爆炸危险1区。16.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考纲要求熟悉发电厂的不同类别及其发电机理,掌握火力发电厂建筑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配置的要点。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分析火力发电厂存在的主要火灾危险源以及火灾事故危险性,制定火灾防范对策措施,提出火力发电厂消防扑救力量配置和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 发电厂分类 一、火力发电厂 汽轮发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水电厂按电厂结构及水能开发方式分类有引水式、堤坝式、混合式水电厂; 按电厂厂房布置位置分类有坝后式、坝内式水电厂; 发电厂分类 二、水力发电厂 按主机布置方式分类有地面式、地下式水电站;按电厂性能及水流调节程度分类有径流式、水库式水电厂。水库式水电厂按水库调节性能又可分为日调节式、年调节式、多年调节式水电厂三类。 三、核能发电厂 根据核反应堆的类型可分为压水堆式、沸水堆式、气冷堆式、重水堆式、快中子增殖堆式等。 四、风力发电厂 —— 五、其他 地热发电厂、潮汐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第二节 火力发电厂的火灾危险性 火灾危险性 一、 煤 的自燃;二、 锅炉 爆燃;三、 油 料泄漏;四、 氢 气泄漏;五、液 氨 泄漏;六、 电 气设备 与 线 缆起火; 助记口诀:轻锅炉没有安电线。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的防火设计要求二、火力发电厂防火设计要求防火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建筑耐火构造、安全疏散、建筑内部装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灭火系统、消防供电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等方面。(一)总平面防火设计要求 主厂房是火力发电厂生产的核心,围绕主厂房应划分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 室外配电装置区内多为带油电气设备,其安全运行是火力发电厂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应划 (一)总平面防火设计要求 分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点火油罐一般贮存可燃油品,包括卸油、贮油、输油和含油污水处理设施,火灾几率较大,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按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划分,乙炔站、制氢站为甲类,制氧站为乙类,各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贮煤场常有自燃现象,尤其是褐煤,自燃现象较严重,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 消防水泵房是全厂的消防中枢,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 火力发电厂的材料库及棚库是贮存物品的场所,同生产车间有所区别,为一个重点防火区域。(二)耐火构造设计要求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包括汽轮发电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和锅炉房),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为丁 级,要求厂房的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随着我国电力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火电机组容量不断增 (二)耐 大,火电厂厂房随之增高变大,过去惯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很难适应;同时,为了缩短电厂建 火构造 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火力发电厂厂房采用钢结构的逐渐增多。对钢结构,在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 设计要 需采取必要的防火保护措施,以达到防火要求。建筑构件允许采用难燃烧材料(难燃烧体),但耐火 求 极限不应低于0.75h。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必须独立建造,其井壁应为耐火 极限不应低于1.0h的不燃烧体。根据防火分区划分合理设置防火墙,在防火墙上不应设门窗洞口; 如必须开设,则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防火门窗。(三)安全疏散设计要求 (三)安 主厂房按汽机房与除氧间、锅炉房与煤仓间、集中控制楼三个车间划分。为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全疏散 每个车间应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地下室可能有一定困难,两个出口可有 设计要 一个通至相邻车间。主厂房集中控制室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又是人员比较集中的 求 地方,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应有两个安全出口(当建筑面积小于60㎡时可设1个)。疏散距离决定疏散所需时间,为了满足允许疏散时间的要求,要分别计算出由人员工作地点到安全出口允许的最大距离。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1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主厂房的运煤胶带层较长,一般在固定端和扩建端都有楼梯,中间楼梯往往不易通至胶带层,因此要求有通至锅炉房或除氧间、汽机房屋面的出口,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卸煤装置和翻车机室地下室火灾危险性属丙类,为安全起见,要求两个安全出口通至地面。运煤系统中地下构筑物有一端与地道相通,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在尽端设一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四)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要求(四)建筑内部装修火设计要求防各类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室、通信室的墙面、顶棚装修使用A级材料,地面及其它装修使用Bl级材料。其他建筑物如资料档案室,图书室,有安全疏散功能的楼梯间等的墙面和顶棚的装修材料采用A级,地面采用Bl级材料。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中除尘系统的风道与部件以及室内采暖系统的管道、管件及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材料;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及其附件应采用A级材料,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材料或Bl级材料。所有的防火构件与材料如消防设施、防火门窗、防火涂料等均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验合格,满足相关防火技术指标要求。(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防火设计要求(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防火设计要求蓄电池室、供氢站、供(卸)油泵房、油处理室、汽车库及运煤(煤粉)系统建(构)筑物严禁采用明火取暖。氢冷发电机的排气必须接至室外;配电装置室、油断路器室应设置事故排风机;变压器室通风系统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分开,变压器室之间的通风系统不应合并;蓄电池室送风设备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风机室内。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管道,在穿越重要房间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时应设置防火阀。蓄电池室、油系统、联氨间、制氢间以及氢冷式发电机组汽机房的电气设施均应采用防爆型。(六)防排烟系统防火设计要求(六)防排烟系统防火设计要求计算机室、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应设排烟设施,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可按房间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小于6次计算。防烟、排烟设备的电气控制,应包括对排烟口、送(排)风机和活动式挡烟垂壁等的控制,同时对与防排烟有关的防火门、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等进行控制。(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要求(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要求计消防控制室应与单元控制室或主控制室合并设置。根据火力发电厂的特点,一般200MW机组及上容量的发电厂的火灾报警区域的设置是:每台机组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网络控制楼、微波楼和通信楼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运煤系统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且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水型;点火油罐区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且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爆型。火力发电厂的特点是高频电磁干扰、粉尘积聚和热、湿等,因此在选择火灾控测器时,务必注意这些特点,以免在火灾发生时探测器拒报或平时误报。消防报警的音响应有别于所在处的其他音响。事故广播通过语音广播向火灾及临近场所发出信号,引导建筑内人员迅速撤离火灾危险区域,应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当火灾确认后,应能够将生产广播切换到火灾应急广播。(八)灭火系统设计要求 适用于汽轮机油箱、电液装置(抗燃油除外)、氢密封油装置汽机运转层下及中间层油管 (八)灭火系统 1.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系统 道、给水泵油箱(抗燃油除外)、汽机贮油箱(主厂房内)、锅炉本体燃烧器、磨煤机润滑油箱、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本体内消防,由其制造厂提供)、电缆夹层、主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封闭式运煤栈桥或运煤隧道(燃用褐煤或易自燃高挥发分煤种)、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柴油发电机室及油箱。当运煤系统建筑物设有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当在寒冷地区设置室外变压器水喷雾灭火 设计要 系统和油罐固定冷却水系统时,应设置管路放空设施。 求 2.气体灭火系统 集中控制楼内的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气继电器室、DCS工程师站房或计算机房、原煤仓、煤粉仓(无烟煤除外)(惰化),宜采用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宜设100%备用。 3.泡沫灭 点火油罐区宜采用低倍数或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其中,单罐容量大于200m³的油罐应采 火系统 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小于200m³的油罐可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九)消防供电系统设计要求(九)消防供电系统设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内有计算机,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中央消防控制盘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一般都布置在单元控制室内,可与热工控制装置联合供电。自动灭火系统、与消防有关的电动阀门及交流控制负荷,当单台发动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应按保安负荷供电;当单台发动机容量为200MW 计要求 及以下时应按1类负荷供电。消防水泵是全厂消防水系统的核心,其动力必须得到保证,单机容量 为2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应按Ⅰ类负荷供电,单机容量为25MW及以下的火力发电厂应按Ⅱ类负 荷供电。上级电源某段母线发生故障时,为保证消防用电设备仍能保持一路电源供电,当消防用电 设备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时,它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切换。消防用电设备配线是在火灾发生 期间使用的,设计与敷设必须安全可靠,宜采用耐火配线或耐热配线。当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 有困难时,应采用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十)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火灾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并为扑救火灾创造安全条件,常常需要立即切断电源。为了满足紧急情况下 安全疏散和坚持工作的需要,应合理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供电应绝对安全可靠。 (十)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人员疏散的应急照明,在主要通道地面上的最低照度值,不应低于1.0lx。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由于有交流事故保安电源,因此发生交流厂用电停电事故时,除有蓄电池组对照明负荷供电外,还有条件利用交流事故保安电源供电。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照明回路对直流系统的影响,保证大机组控制、保护、自动装置等回路安全可靠的运行,对200MW及以上机级的应急照明,根据生产场所的重要性和供电的经济合理性,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单元控制室、网络控制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蓄电池直流系统供电;主厂房出入口、通道、楼梯间及远离主厂房的重要工作场 所,宜采用自带电源的应急灯;其他场所应按保安负荷供电设置应急照明。单机容量为200MW以 下燃煤电厂的应急照明,应采用蓄电池直流系统供电。第四节变电站的火灾危险性变电站的火灾危险性1)电力变压器火灾。2)油断路器火灾。3)电缆火灾。4)其他原因引发火灾。第五节变电站防火设计要求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临贴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它建(构)筑物之间应设置防火 墙,控制室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一、建筑 地下变电站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 防火设 积可增大1.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计要求 当变电站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且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时,变电站内的消防车道宜布置成 环形;当为尽端式车道时,应设回车场地或回车道。消防车道宽度及回车场的面积应符合现行国标《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室内油浸变压器,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35kv及以下室内配电装置当未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其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应设置在两侧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35kv及以上室内配电装置应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 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不应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二、电气 室内单台总油量为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油量的20% 设备与 设计,并应设置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且变压器未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时, 电缆敷 应设置能容纳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的事故贮 设防火 油池。当设置有油水分离措施的总事故贮油池时,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邮箱容量的60%确定。贮油或 设计要 挡油设施应大于变压器外廊每边各1m。贮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应小于250mm,卵石直 求 径宜为50-80mm。 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缆接头处、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之间以及长 度超过100m的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 220kv及以上变电站,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或通信电缆敷设在同一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时,宜采用防 火槽盒或防火隔板进行分隔。地下变电站电缆夹层宜采用C类或C类以上的阻燃电缆。 变压器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电缆夹层、配电装置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外为公共走道 或其他房间时,该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三、安全疏散设计要求 建筑面积超过250㎡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配室、电容器室、电缆夹层,其疏散出口不宜小于两个,楼层的第二个出口可设在固定楼梯的室外平台处。当配电装置室的长度超过60m时,应增设一个中间疏散出口。地下变电站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 在地上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 连通部分完全隔开,且应有明显标志。地下变电站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四、消防给水及消防设施设计要求 变电站的规划和设计,应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变电站同一时间内的火 (一)消 灾次数应按一次确定。当室内消防用水总量大于10L/s时,地下变电站外应设置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 防给水 火栓。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应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变电站消防给水量应按火灾时一次最大室内 系统 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设有消防给水的地下变电站,必须设置消防排水设施。变电站户外配电 装置区域(采用水喷雾的主变压器除外)可不设消火栓。 (二)灭 单台容量为125MW及以上的主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系统、合成型泡沫喷雾系统或其他固定式灭火装 火系统 置。其他带油点电气设备,宜采用干粉灭火器。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变压器,宜采用固定式灭火系统。 变电站中的以下场所和设备应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继电器室。 (三)火 2)地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继电器室应设 灾自动 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将火警信号上传至上级有关单位。 报警系 3)采用固定灭火系统的油浸变压器。 统 4)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变压器。 5)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 6)地下变电站、户内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 五、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防火设计要求 1)所有采暖区域严禁采用明火取暖。2)电气配电装置室应设置机械排烟装置,其它房间的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3)当火灾发生时,送、排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当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时,穿过防护区的通风或空调风道上的防火阀应能立即自动关闭。 1)消防水泵、电动阀门、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应按Ⅱ类负荷供电。 2)当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时,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六、消防供电 3)应急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 设计要求 4)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仍应保证消防用电, 其配电设备应设置明显标志。 5)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发生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 1)户内变电站和户外变电站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消防水泵房和建筑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 照明。 七、消防应急 2)地下变电站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消防水泵房和建筑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 照明设计要 3)地下变电站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求 4)人员疏散时使用的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0.5LX,继续工作应急照明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照度 值的10%。 5)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考纲要求掌握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设计要求,运用飞机库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飞机库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特殊的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 飞机库的分类 停放和维修区内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5001㎡~50000㎡ 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3001㎡小于5000㎡ 无维修功能、专门用来停放飞机的飞机库。 可为飞机提供大、中修服务的飞机库。 从事飞机喷漆作业的飞机库称为喷漆机库。 第二节 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等于或小于3000㎡不需考虑喷漆需求的机库为非喷漆机库。 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 一、燃油流散遇火源引发火灾;二、清洗飞机 座舱 引发火灾;三、 电 气系统引发火灾;四、 静 电 引发火灾;五、 人 为过失引发火灾; 助记口诀:飞机景点座舱被人弄上油了。第三节 飞机库的防火设计要求一、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局 飞机库位置通常远离航站楼和候机楼,靠近滑行道或停机坪。飞机库可能设在飞机维修基地内,有时由 几座飞机库组成机库群,飞机库之间、飞机库与其他建筑之间应有一定的防火间距。 1.危险品库房、装有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飞机库内或与飞机库贴邻建造。 2.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与其贴邻建筑的生产辅助用房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根据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性 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与办公楼、飞机部件喷漆间、飞机座椅维修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 辅助用房应隔开,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与单层维修工 一般规定 作间、办公室、资料室和库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卷帘。3.飞机库内不宜设置办公室、资料室、休息室等用房,需设置少量这些用房时,宜靠外墙设置,并应有 直通安全出口或疏散走道的措施,办公室、资料室、休息室等用房与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之间应采用耐火 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顶板隔开,隔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4.甲、乙、丙类火灾危险性的使用场所和库房不得设在飞机库地下或半地下室内。甲、乙、丙类物品暂 存间不应设置在飞机库内。当设置在贴临飞机库的生产辅助用房区内时,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直接通 向室外的安全出口,与其他部位之间必须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甲、 乙、丙类物品暂存量应按不超过一昼夜的生产用量设计,并应采取防止可燃液体流淌扩散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两座相邻飞机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0m。但当两座飞机库其相邻的较高一面的外 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当两座飞机库其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飞机库屋 防火间距 面结构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7.5m。飞机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7-1的规定 表4-7-1飞机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物名 喷漆机 高层航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 甲类物 乙、丙类 机场 其它用 重要的共 称 库 材库 丙、丁、戊类厂房 品库房 物品库房 油库 建筑 建筑 飞机库 15.0 13.0 10.0 20.0 14.0 100 25 50 飞机库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Ⅲ类飞机库可沿飞机库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设置尽头式消防车 道时,应设置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6.0m,消防车道边线距飞机库外墙不宜小于5.0m, 消防 消防车道上空4.5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车道 飞机库的长边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进出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消防车出入口,消防车出入飞机库的 门净宽不应小于车宽加1.00m,门净高度不应小于车高加0.5m,且门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5m。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地或消防水池处,应设置消防车道和回车场。二、防火分区和耐火等级 类别 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 电源负荷等级 灭火系统 Ⅰ类 30000 一级 一级 开式泡沫-水雨淋系统屋架内:自动喷水;较低位置:低倍泡沫 Ⅱ类 5000 二级 一级 远控消防泡沫炮灭火系统或其他低倍数泡沫自动灭火系统、泡沫枪。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泡沫枪。 Ⅲ类 3000 二级 二级 泡沫枪 防火分区 各类飞机库内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7-2规定。表4-7-2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类别 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机库容量 Ⅰ类飞机库 30000 可停放和维修多架大型飞机 Ⅱ类飞机库 5000 可停放和维修1~2架中型飞机 Ⅲ类飞机库 3000 只能停放和维修小型飞机 飞机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确有困难的局部开口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门或卷帘应与其两侧的火灾探测系 统连锁关闭,并应同时具有手动和机械操作的功能。 耐火等级 飞机库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两级。Ⅰ类飞机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Ⅱ、Ⅲ类飞机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飞机库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飞机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均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4-7-3规定。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支承屋顶承重构件的钢柱和柱间钢支撑应采取防火隔热保护措施,并达到相应耐火等级建筑要求的耐火极限。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屋顶金属承重构件采取外包防火隔热板或喷涂防火隔热涂料等措施进行防火保护,当采用泡沫一水雨淋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后,屋顶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构件。 表4-7-3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h) 构件名称 耐火极限(h) 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防火墙 3.00 3.00 墙 承重墙 3.00 2.50 楼梯间、电梯井的墙 2.00 2.00 非承重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1.00 1.00 房间隔墙 0.75 0.50 柱 支承多层的柱 3.00 2.50 支承单层的柱 2.50 2.00 梁 2.00 1.50 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柱间支撑 1.50 1.00 吊顶 0.25 0.25 三、建筑构造 飞机库的防火墙应设置在基础上或相同耐火极限的承重构件上。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 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确需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隙填塞密实。 建筑 飞机库的外围结构、内部隔墙和屋面保温隔热层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飞机库大门及采光材料应采用不 构造 燃烧或难燃烧材料。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工作间壁、工作台和物品柜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地面 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飞机库地面下的沟、坑均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不燃烧材料建造。四、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最远工作地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75.0m。当飞机库大门上设有供人员疏散用的小门时,小门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m。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的地下通行地沟应设有不少于两个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 在防火分隔墙上设置的防火卷帘门应设逃生门,当同时用于人员通行时,应设疏散用的平开防火门。当飞机库内供疏散用的门和供消防车辆进出的门为自控启闭时,均应有可靠的手动开启装置,飞机库大门应设置使用拖车、卷扬机等辅助动力设备开启的装置。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方向应在地面上设置永久性标线,并应标明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通向安全出口的疏散方向,在安全出口处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五、电气 飞机库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Ⅰ、Ⅱ 类飞机库的消防电源负荷等级应为一级,Ⅲ类飞机库消防电源等级应为二级。 飞机库防火设计中电气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飞机库设有变电所时,消防用电的正常电源宜单独引自变电所;当飞机库远离变电所或难以设置 电气 单独的电源线路时,应接自飞机库低压电源总开关的电源侧。消防用电设备的两回电源线路应分开敷设。 2.当电线、电缆成束集中敷设时,应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电缆。 3.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电源插座距地面安装高度应大于1.0m。 4.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疏散用应急照明的地面照度不应低于1.0lx。当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作电源时, 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六、消防设施的配置 飞机库的消防水源及消防供水系统要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所有泡沫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 (一)消防给 1.消防给水和排水 统和室内外消火栓同时供水的要求。消防给水系统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泡沫液回流污染公共水源和消防水池。在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应设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宜采用口径地漏、排水沟等,地漏、排水沟的设置应采用防止外泄燃油流淌扩散的措施。排水系统采用地下管道时,进水口的连接管处应设 水 水封。排水管宜采用不燃材料。 2.消防 飞机库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引水方式,泵体最高处宜设自动排气阀,消防水泵的吸水口处 泵和消 宜设置过滤网,并应采取防止吸入空气的措施,水泵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式闸阀;消防泵出水 防泵房 管上的阀门应为明杆式闸阀或带启闭指示标志的蝶阀,消防水泵及泡沫液泵的出水管上 应安装流量计及压力表装置。 泡沫炮及泡沫-水喷淋系统等功率较大的消防泵宜由内燃机直接驱动,当消防泵功率较小时, 宜由电动机驱动。 消防泵房宜采用自带油箱的内燃机,其燃油料储备量不宜小于内燃机4h的用量,并不大于8h 的用量。当内燃机采用集中的油箱(罐)供油时,应设置储油间。消防泵房可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或其他灭火设施。 (1)Ⅰ类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灭火系统的设置有两种: 1)采用泡沫一水雨淋系统。将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的灭火系统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设 置一个由雨淋阀组控制的灭火系统,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雨淋阀动作,使安装在屋面板 下的开式喷头喷出泡沫灭火。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二)灭火设施的配置 1.灭火设备的选择 2)在飞机库屋架内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于灭火、降温以保护屋架,飞机库内较低位置设置的远程消防泡沫炮等低倍数泡沫自动灭火系统和泡沫枪用于扑灭飞机库地面油火。当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屋顶金属承重构件采取外包防火隔热板或喷涂防火隔热涂料等措施进行防火保护可不设屋架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Ⅱ类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的灭火系统的设置有两种:1)设置远控消防泡沫炮灭火系统或其他低倍数泡沫自动灭火系统、泡沫枪。 2)设置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泡沫枪。 (3)Ⅲ类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设置泡沫枪为主要灭火设施。应注意在III类飞机库内不 应从事输油、焊接、切割和喷漆等作业,否则,宜按II类飞机库选择灭火系统。III类飞机库 内如停放和维修特殊用途和价值昂贵的飞机,也可按II类飞机库选用灭火系统。 (1)泡沫—水雨淋系统。 在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的泡沫—水雨淋系统应分区设置,一个分区的最大保护地面面积不应大 于1400㎡,每个分区应由一套雨淋阀组控制。泡沫—水雨淋系统的喷头宜采用带溅水盘的开 式喷头或吸气式泡沫喷头。喷头应设置在靠近屋面处,每只喷头的保护面积不应大于12.1㎡, 喷头的间距不应大于3.7m。喷头距墙及机库大门内侧不应大于1.8m。 泡沫—水雨淋系统的泡沫混合液的设计供给强度要求: 当采用氟蛋白泡沫液和吸气式泡沫喷头时,不应小于8.0L/(min·㎡);当采用水成膜泡沫液 和开式喷头时,不应小于6.5L/(min·㎡);经水力计算后的任意四个喷头的实际保护面积内 (二)灭火设施的配置 2.灭火设备的设置要求 的平均供给强度不应小于设计供给强度。泡沫—水雨淋系统的连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45min。不设翼下泡沫灭火系统时,连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60min。泡沫液的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泡沫—水雨淋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084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有关规定。 (2)翼下泡沫灭火系统。 翼下泡沫灭火系统是泡沫一水雨淋系统的辅助灭火系统。其作用是对飞机机翼和机身下部喷洒 泡沫,弥补泡沫一水雨淋系统被大面积机翼遮挡之不足;控制和扑灭飞机初期火灾和地面燃油 流散火;当飞机在停放和维修时发生燃油泄漏,可及时用泡沫覆盖,防止起火。翼下泡沫灭火 系统宜采用低位消防泡沫炮、地面弹射泡沫喷头或其他类型的泡沫释放装置。低位消防泡沫炮 应具有自动或远控功能,并应具有手动及机械应急操作功能。 系统的泡沫混合液的设计供给强度: 当采用氟蛋白泡沫液时,不应小于6.5L/(min·㎡);当采用水成膜泡沫液时,不应小于4.1L/ (min·㎡);泡沫混合液的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连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45min。 (3)远控消防泡沫炮灭火系统。 (二)灭火设施的配置 2.灭火设备的设置要求 远控消防泡沫炮灭火系统应具有自动和远控功能,并应具有手动及机械应急操作功能。泡沫混合液的最小供给速率:Ⅰ类飞机库应为泡沫混合液的设计强度乘以5000㎡;Ⅱ类飞机库应为泡沫混合液的设计强度乘以2800㎡。泡沫液的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连续供水时间:Ⅰ类飞机库不应小于45min、Ⅱ类飞机库不应小于20min。泡沫炮的固定位置应保证两股泡沫射流到达被保护的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任何部位。泡沫炮可 设置在高位也可设置在低位,一般是高低位配合使用。 (4)泡沫枪。 飞机库泡沫枪的布置应满足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任一点发生火灾时应能同时得到两支泡沫枪保护,泡沫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20min。泡沫枪宜采用室内消火栓接口,公称直径应为65mm,消防水带的长度不宜小于40m。 (5)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置要求:泡沫的最小供给速率应为泡沫增高速率乘以最大一个防火分区的全部地面面积,泡沫增高速率应大于0.9m/min;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应大于15min;高倍数泡沫发生器的数量和设置地点应满足均匀覆盖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地面的要求。 (二)灭火设施的配置 2.灭火设备的设置要求 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置要求:泡沫的最小供给速率应为泡沫增高速率乘以最大一架飞机的机翼面积,泡沫增高速率应大于0.9m/min;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应大于12min;为每架飞机设置的移动式泡沫发生器不应少于2台。移动式泡沫发生器适用于初期火灾,用于扑灭地面流散火或覆盖泄漏的燃油。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除执行以上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有关规定。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飞机库大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采用湿式或预作用灭火系统,主要用于屋架内灭火、降温以保护屋架。飞机库飞机停放和维修区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设计喷水强度不应小于7.0L(/min·㎡),Ⅰ类飞机库作用面积不应小于1400㎡,Ⅱ类飞机库作用面积不应小于480㎡,一个报警阀控制的面积不应超过500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公称动作温度宜采用79℃,周围环境温度较高区域宜采用93℃。Ⅲ类飞机库也可采用标准喷头,喷头公称动作温度宜为162℃~19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连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45min。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除执行以上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 针对飞机载油进库维修和飞机价值昂贵的特点,现行《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284规定了I、II、III类飞机库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屋顶承重构件区宜选用感温探测器。屋顶承重构件区设感温探测器的目的主要是保护钢屋架。鉴于飞机维修库内空间高大,宜采用缆式感温探测器以便于安装、修护。(2)在地上空间宜选用火焰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可采用红外-紫外复合式、多频段式火焰探测器或双波段图像式火焰探测器以减少误报。在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飞机库,可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3)在地面以下的地下室和地面以下的通风地沟内有可燃气体聚集的空间、燃气进气间和燃气管道阀门附近应选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2.灭火设备的控制 飞机库灭火设备的控制功能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泡沫一水雨淋系统、翼下泡沫灭火系统、远控泡沫炮灭火系统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宜由2个独立且不同类型的火灾信号组合控制启动,并应具有手动功能。泡沫一水雨淋系统启动时,应能同时联动开启相关的翼下泡沫灭火系统。泡沫枪、移动式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和消火栓附近应设置手动启动消防泵的按钮,并应将反馈信号引至消防控制室。在Ⅰ、Ⅱ类飞机库的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应设置手动启动泡沫灭火装置,并应将反馈信号引至消防控制室。第八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考纲要求掌握汽车库、修车库的火灾特点和防火设计要点,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汽车库、修车库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汽车库、停车库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 汽车库、修车库的分类 汽车库的分类 1、按停车数量和建筑面积 分类 停车数量 总建筑面积 Ⅰ类 大于300辆 大于10000㎡ Ⅱ类 大于150辆小于等于300辆 大于5000㎡小于等于10000㎡ Ⅲ类 大于50辆小于等于150辆 大于2000㎡小于等于5000㎡ Ⅳ类 小于等于50辆 小于等于2000㎡ 2、按高度 1.地下汽车库 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汽车库与建筑物组合建造在地面以下的以及独立在地面以下建造的汽车库 2.高层汽车库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汽车库或设在高层建筑内地面层以上楼层的汽车库称为高层汽车库。高层汽车库的定义包括两个类型:一种是汽车库自身高度已超过24m的,另一种是汽车库自身高度虽未到24m,但与高层工业或民用建筑在地面以上组合建造的。 3、按照停车方式的机械化程度 1.机械式立体 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垂直或水平移动等形式停放汽车的汽车库。 2.复式 室内有车道、有人员停留的,同时采用机械设备传送,在一个建筑层里叠2~3层存放车辆的汽车库 4、按照汽车坡道 可分为楼层式汽车库、斜楼板式汽车库、错层式汽车库、交错式汽车库、采用垂直升降机作为汽车疏散的汽车库。 5、按照组合形式 可分为独立式汽车库、组合式汽车库。 6、按照围封形式 可分为敞开式汽车库、封闭式汽车库、有窗的汽车库、无窗的汽车库。 修车库的分类 1、根据修车库车位数和建筑面积 ★分类 修车库车位数 总建筑面积 Ⅰ类 大于15辆 大于3000㎡ Ⅱ类 大于5辆小于等于15辆 大于1000㎡小于等于3000㎡ Ⅲ类 大于2辆小于等于5辆 大于500㎡小于等于1000㎡ Ⅳ类 小于等于2辆 小于等于500㎡ 2、根据修理汽车车型 分为小型汽车修车库、大中型汽车修车库及综合修车库 3、根据修理汽车性质 分为普通修车库和专业修车库。普通修车库包括一般的小轿车、客车、货车的修车库;专业修车库包括甲、乙类物品运输车、消防车、贵重物品押运车等特殊车种的修车库。 4、根据修车库位置 分为附建于其他建筑首层的修车库、独立修车库、附建于公共停车场库的辅助修车库。 2015年真题第13题 某修车库设有7个修车位。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护规范》GB50067,该修车库的防火分类应为()类。A、ⅠB、ⅡC、ⅢD、Ⅳ 解析 标准答案【B】:Ⅱ类修车库车位数大于5辆小于等于15辆.题干为7个修车位.选自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表3.0.1车库的防火分类 名称 Ⅰ Ⅱ Ⅲ Ⅳ 汽车库 停车数量(辆) >300 151~300 51~150 ≤50 或总建筑面积(㎡) >10000 5001~10000 2001~5000 ≤2000 修车库 车位数(个) >15 6~15 3~5 ≤2 或总建筑面积(㎡) >3000 1001~3000 501~1000 ≤500 停车场 停车数量(辆) >400 251~400 101~250 ≤100 注: 1当屋面露天停车场与下部汽车库共用汽车坡道时,其停车数量应计算在汽车库的总车辆数内。2室外坡道、屋面露天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车库的建筑面积之内。3公交汽车库的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值增加2.0倍。第二节 汽车库、修车库的火灾危险性 汽车库、修车库的火灾危险性 一、起火快,燃烧 猛 ;二、火灾类型多, 难 以扑救;三、通风排 难;四、灭火救 援 困难; 五、火灾影响 范 围大; 助记口诀:车库猛男范眼缘第三节 汽车库、修车库的防火设计要求一、总平面布局★一般规定汽车库与其他建筑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并在总平面布局上应符合以下要求: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不应布置在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生产装置区和贮存区内。汽车库不应与甲、乙类厂房、仓库贴邻或组合建造。 2)Ⅰ类修车库应单独建造;Ⅱ、Ⅲ、Ⅳ类修车库可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首层或与其贴邻,但不得与甲、乙类厂房、仓库、明火作业的车间或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教学楼、老年人建筑、病房楼及人员密集场所组合建造或贴邻。3)地下、半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物品库房。汽车库和修车库内不应设置汽油罐、加油机、液化石油气或液化天然气储罐、加气机。4)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不应设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贴邻汽车库、修车库布置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5)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应为单层建筑,且应独立建造。当停车数量不大于3辆时,可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Ⅳ类汽车贴邻,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防火间距 汽车库、修车库之间及汽车库、修车库与除甲类物品仓库外的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4-8-1的规定。表4-8-1汽车库、修车库之间及汽车库、修车库与除甲类物品仓库外的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名称和耐火等级 汽车库、修车库、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和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汽车库、修车库 10 12 14 三级汽车库、修车库 12 14 16 停车场 6 8 10 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上表的规定值增加3m。汽车库、修车库与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应按以上规定值增加2m。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甲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2015年真题第92题 新建一座大型的商业建筑,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可停车300辆。下列设施和房间中,不应设置在该地下汽车库内的有()。A、汽油罐B、加油机C、修理车位D、丙类库房E、充电间 解析 标准答案:【ABCE】干扰项D不应设置甲乙类库房。二、防火分隔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 合表4-8-2的规定。 表4-8-2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 单层汽车库 多层汽车库、半地下车库 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 防火 一、二级 3000 2500 2000 分隔 三级 1000 不允许 不允许 敞开式、错层式、斜楼板式汽车库的上下连通层面积应叠加计算,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不应大于以上规定的2.0倍;室内有车道且有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 积应按以上规定减少35%。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以上规定的2.0倍。 (一)防火分区 1.机械式汽车库要求 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当防火分区之间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为多个停车数量不大于100辆的区域;但当采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成多个停车单元且停车数量不大于3辆时应分隔为停车数量不大于300辆的区域。 2.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要求 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 3.修车库要求 修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当修车部位与相邻使用有机溶剂的清洗和喷漆工段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4000㎡。 (二) 1.为汽车库、修车库服务的以下附属建筑,可与汽车库、修车库贴邻,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设 其它 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防火 (1)贮存量不大于1.0t的甲类物品库房; 分隔 (2)总安装容量不大于5.0m³/h的乙炔发生器间和贮存量不超过5个标准钢瓶的乙炔气瓶库; 要求 (3)1个车位的非封闭喷漆间或不大于2个车位的封闭喷漆间; (4)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充电间和其他甲类生产场所。 2.汽车库、修车库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当贴临建造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设在建筑物内的汽车库(包括屋顶停车场)、修车库与其他部分,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汽车库、修车库的外墙门、洞口的上方,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汽车库、修车库的外墙上、下窗之间墙的高度,不应小于1.2m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 3.汽车库内设置修理车位时,停车部位与修车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修车库内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和喷漆的工段,且超过3个车位时,均应采用防火隔墙等分隔措施。 4.附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的消防控制室、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排烟、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相互隔开或与相邻部位分隔。 5、除敞开式汽车库、斜楼板式汽车库外,其他汽车库内的汽车坡道两侧应采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等与停车区隔开;但当汽车库和汽车坡道上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坡道的出入口可不设置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三、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的汽车库,其车辆疏散出口应与其他部分的人员安全出口分开设置。 (一)人员安全出口 除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Ⅳ类汽车库和Ⅲ、Ⅳ类的修车库可设置1个。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可不设置人员安全出口,但应按有关规定设置供灭火救援用的楼梯间,且设汽车库检修通道,其净宽不应小于0.9m。 1.疏散楼梯 (1)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2)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其灭火救援用的楼梯间数量,当停车数量大于100辆,应至少设置1个楼梯间;楼梯间与停车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隔墙进行分隔,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9m。 (3)与住宅地下室相连通的地下汽车库,人员疏散可借用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当不能直接进入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间时,应在地下汽车库与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之间设置连通走道,汽车库开向该走道的门均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2.疏散距离 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大于60m,对于单层或设置在建筑首层的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二)汽车疏散出口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总数不应少于2个,且应布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以下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可设置1个:1.Ⅳ类汽车库;2.设置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的Ⅲ类地上汽车库;3.设置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停车数量小于等于100辆且建筑面积小于4000㎡的地下或半地下汽车库;4.Ⅱ、Ⅲ、Ⅳ类修车库。Ⅰ、Ⅱ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量大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当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首层或地下一层至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汽车库内其他楼层的汽车疏散坡道可设置1个。Ⅳ类汽车库设置汽车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汽车专用升降机作汽车疏散出口,升降机的数量不应少于2台,停车数少于25辆时,可设置1台。汽车疏散坡道的净宽度,单车道不应小于3.0m;双车道不应小于5.5m。 2015年真题第28题 新建一座地下汽车库,建筑面积为15000m3,停车在300辆,汽车车库按规定设立了消防设施,该汽车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A、45B、50C、60D、80 解析 标准答案【C】: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大于60m。四、消防设施 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Ⅳ类修车库和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停 放车辆不大于5辆的汽车库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一) 消防给水可由市政给水管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应设有可靠的取水设施和 消防 通向天然水源的道路,并应在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确保消防用水量。当室外消防给水采用高压或临时 给水 高压给水系统时,车库的消防给水管道的压力应保证在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最不利点水枪充实水 柱不应小于10m;当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时,管道内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 的水压不小于0.1MPa(从室外地面算起)。 汽车库、修车库应设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其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座 1.室外消火栓系统 计算。Ⅰ、Ⅱ类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Ⅲ类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Ⅳ类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汽车库、修车库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消防泵房的设置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二)室内外消火栓 2.室内消 (1)设置范围。汽车库、修车库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2)设置要求。Ⅰ、Ⅱ、Ⅲ类汽车库及Ⅰ、Ⅱ类修车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系统管道内的压力应保证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Ⅳ类汽车库及Ⅲ、Ⅳ类修车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5L/s,系统管道内的压力应保证一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火栓系统 车库室内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同层相邻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高层汽车库和地下汽车库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明显易于 取用的地方,以便于用户和消防队及时找到和使用,消火栓应有明显的红色标志,且应标 注“消火栓”字样,不应隐蔽和伪装。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楼梯间及 停车区的检修通道上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除敞开式汽车库无名,屋面停车场外,Ⅰ、Ⅱ、Ⅲ类地上汽车库,停车数大于10 (1)设 辆的地下或半地下汽车库,机械式汽车库,采用汽车专用升降机作汽车疏散出口 (三)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置范围 的汽车库,Ⅰ类修车库均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环境温度低于4℃时间较短的非严寒或非寒冷地区,可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应采取防冻措施。 (2)设 设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应设置在汽车库停车位的上方或侧上方。对于机械式汽车库,应按停车的载车板分层布置,且应在喷头的上 固定 置要求 方设置集热板。错层式、斜楼板式汽车库的车道、坡道上方均应设置喷头。室内 灭火 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选用快速响应喷头; 系统 泡沫-水喷淋系统对于扑救汽车库火灾具有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更好的效果,对于Ⅰ类地 2.其他固定灭火系统 下或半地下汽车库、Ⅰ类修车库、停车数大于100辆的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等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的场所,可采用泡沫-水喷淋系统,以提高灭火效力。泡沫-水喷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有关规定。地下汽车库可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停车数量不大于50辆的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 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可采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系统。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设置范围 除敞开式汽车库外,Ⅰ类汽车库、修车库;Ⅱ类地下、半地下汽车库、修车库;Ⅱ类高层汽车库、修车库;机械式汽车库;以及采用汽车专用升降机作汽车疏散出口的汽车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气体灭火系统、泡沫—水喷淋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以及设置防火卷帘、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1.设置范 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 围 应设置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 (五)防排烟 2.设置要求 汽车库、修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排烟系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自然排烟口应设置在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 设置方便开启的装置;房间外墙上的排烟口(窗)宜沿外墙周长方向均匀分布,排烟口(窗) 的下沿不应低于室内净高的1/2,并应沿气流方向开启。总面积不应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 2%。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排烟口设置在运输车辆的通道顶部。 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并应保证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汽车库内 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 且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设置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喷漆间、电瓶间均应设置独立的排气系 统。 (六)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1.设置范围 除停车数量不大于50辆、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外汽车库内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2.设置要求 消防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其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安全出口标志宜设置在疏散出口的顶部;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在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处,且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通道上的指示标志,其间距不宜大于20m。用于疏散走道上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 (七)灭火器的配 除机械式汽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均应配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置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第九章 洁净厂房防火考纲要求掌握洁净厂房的火灾特点和防火设计要求,分析洁净厂房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运用洁净厂房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洁净厂房火灾危险,制定防范火灾的对策措施,提出消防设施配置等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 洁净厂房的分类 一、按洁净 (一)单向流洁净室 垂直单向流洁净室和水平单向流洁净室 洁净 室的气流 (二)非单向流洁净室(乱流洁净室) —— 厂房 流型 (三)混合流(局部单向流)洁净室 既有单向流又有非单向流。 的分 二、按洁净 (一)工业洁净室 如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等用的洁净室 类 室的使用 (二)生物洁净室 如生物制药、食品、实验动物饲养,洁净手术部等。 性质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 研究高危害性、传染性、病菌病毒等微生物洁净室。第二节 洁净厂房的火灾危险性 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危险源 多 ,火灾发生概率 高 ;二、洁净区 域 大,防火分 隔 困难;三、室内迂回 曲 折,人 员疏工艺 散 困难;四、建筑结构密闭,排烟扑救困难;五、火灾蔓 延 迅速,早期发现困难;六、生产 特 殊, 次 生灾害控制困难; 助记口诀:玉哥曲散觅酒烟,特此研发多高端。第三节 洁净厂房的防火设计要求一、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危险性分类《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把洁净厂房生产工作间的火灾危险分为甲、乙、丙、丁、戌五类。当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二、建筑材料及其燃烧性能 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洁净室的顶棚和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顶棚的耐火极限不 应低于0.4h,疏散走道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 建筑材料及其燃烧性能 2.在一个防火区内的综合性厂房,其洁净生产与一般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非燃烧体隔墙封闭到顶。隔墙及其相应顶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隔墙上的门窗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6h。穿过隔墙或顶板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3.技术竖井井壁应为非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井壁上检查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6h;竖井内在各层或间隔一层楼板处,应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作水平防火分隔;穿过水平防火分隔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4.洁净厂房的地面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装修材料 的烟密度等级不应大于50,材料的烟密度等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 法》的有关规定。三、防火分区和分隔200 甲、乙类生产的洁净厂房,宜采用单层厂房。其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单层厂房应为 (一)一 3000㎡,多层厂房应为2000㎡。丙、丁、戊类生产的洁净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 般要求 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每一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 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1.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单层厂房(甲、乙类除外)如建筑面积超过上述规定, 防火分区和分隔 (二)其他要求 设置防火墙有困难时.可用防火卷帘并加喷淋保护进行分隔。2.丙、丁、戊类生产厂房当喷淋保护等级以严重危险级设置时,其防火分区可扩大一倍。3.丁、戊生产厂房安装自动火火系统时.防火分区面积不限,如局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4.洁净厂房的技术夹层与其直接服务的生产区域视为同一防火分区。大型集成电子厂房的回风夹层可计入洁净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带有剧毒、有害菌体、病毒、放射性物料,以及其 他不能使用水作为灭火剂灭火的工位区域应设置防火分隔单元。 5.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其洁净生产与非洁净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非燃烧体隔墙完整分隔。隔 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当隔墙上设置观察窗时,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0.9h。穿过隔墙或楼板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四、安全疏散设施 为保证安全疏散的可靠性,洁净厂房每一生产层、每一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区的安全出口的数量,均不 应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应分散均匀布置,从生产地点至安全出口不用经过曲折的人员净化路线。 (一 洁净厂房符合下列要求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安 1.甲、乙类生产厂房每层的总建筑面积不超过5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员总数不超过5人; 全出 2.丙类生产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内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时; 口 3.丁类生产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时。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和洁净区与室外相通的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全疏散门不得采用吊门、转 门、侧拉门以及电控自动门。 洁净厂房的疏散距离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洁净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或洁净区疏散口到 (二)疏 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应符合表4-9-2要求。 表4-9-2洁净厂房内最 生产类别 单层 多层 高层 地下室 甲 30 25 —— —— 散距 远工作地点或洁净区疏 乙 75 50 30 —— 离 散口到外部出口或楼梯 丙 80 60 40 30 的距离(m) 丁、戊 不限 不限 50 45 (三)疏散楼梯 洁净厂房各疏散楼梯均应出屋面,楼梯间的首层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疏散楼梯在首层无法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通道(如有开向安全通道房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安全通道内设置正压送风。 在医药工业制剂厂房中,疏散走道的确定应尽量结合工艺要求,将工艺中已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的主 通道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四)疏散通道 对于洁净区域相对较大的制剂生产厂房,人、物流通道往往由两部分组成,即洁净区外部的人、物流通道及洁净区内部的人、物流通道。洁净区各个生产用房往往由内部通道相连以满足不同的生产工序的需要,这些内部通道同时也作为洁净区人员的安全疏散路线,通过安全疏散门与外部非洁净通道相连,人 员通过外部通道到达室外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间。建筑平面设计时应合理构筑人员安全疏散体系,洁净 区外部通道尽可能环通,达到多向疏散的目的,尽可能避免袋型走道,同时也有利于消防扑救。 洁净厂房与洁净区同层外墙应设可供消防人员通往厂房洁净区的门窗,其洞口间距大于80m时,在 (五)专 该段外墙的适当部位设置专用消防口。专用消防口的宽度不小于750mm,高度不小于1800mm,并 用消防 应有明显标志。楼层专用消防口应设置阳台,并从二层开始向上层架设钢梯。 口 洁净厂房外墙上的吊门、电控自动门以及宽度小于750mm、高度小于1800mm或装有栅栏的窗,均 不应作为火灾发生时提供消防人员进入厂房的入口。★五、消防设施配置(一)消防给水和室内洁净厂房的消火栓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洁净室(区)的生产层及上下技术夹层(不含不通行的技术夹层),应设置室内消火栓;2.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同时使用水枪数不应少于2支,水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221 消火栓 每只水枪的出水量不应小于5L/S。3.洁净厂房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 目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成为洁净厂房消防系统的首选配置。设置在洁净室或洁净区的 1.自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 (二)自动灭火设备 喷水灭火系统 行国家标准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要求。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要求,其喷水强度一般不宜小于8.0L/(min.㎡),作用面积不宜小于160㎡。 2.其他灭火设施 除设置固定灭火设施之外,广泛使用的还有二氧化碳、IG541、三氟甲烷和七氟丙烷等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应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合适的系统。 2015年真题第51题 某建筑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2水系统,经计算消防水泵设计扬程为0.90MPa。选择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压力应在()MPa之间。A.0.90~1.08B.1.26~1.35C.1.26~1.44D.1.08~1.26 解析 标准答案:【D】书中没有,规范GB50974的5.1.6零流量(静压)1.4P动≥P静>1.2P动。(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洁净厂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其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当防火分区面积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最大建筑面积允许值时,保护等级应为一级。硅烷储存、分配间(区)应设置红外线-紫外线火焰探测器。洁净生产区、走道和技术夹层(不包括不通行的技术夹层)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装置。控制设备的控制及显示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 医药洁净厂房生产区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生产区与走道还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高活性药物生 产洁净室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致敏性药物、生物活性药物或一般致病菌,容易造成污染,因 1.医药 此设置在该类洁净室内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设备应具备密闭性、耐用性、高灵敏度和表面光洁的特 类 点。点式探测器可选用温感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如需要烟感探测器,建议选用红外光束型线型感 烟探测器。对于安装在吊顶或夹层内比较隐蔽的电缆或电气设备发热可能导致的火灾的探测,可选 用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探测器可直接接触或邻近被探测目标安装,及早发现火灾隐患。 电子类洁净厂房应根据生产工艺布置和公用动力系统的装备情况设置火灾报警装置。洁净生产区、 技术夹层、机房、站房等均应设火灾探测器,其中洁净生产区、技术夹层应设智能型探测器。在洁 2.电子 净室(区)空气处理设备的新风或循环风的出口处宜设火灾探测器。当厂房内防火分区面积超过现 类 行规定要求时,在洁净室内净化空调系统混入新风前的回风气流中应设置高灵敏度早期报警火灾探 测器。当洁净室(区)顶部安装探测器不能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要求时, 在洁净室内净化空调系统混入新风前的回风气流中应设置高灵敏度早期报警火灾探测器。 3.特种 洁净厂房由于使用了多种易燃、易爆、毒性和腐蚀性气体以及易燃、易爆、腐蚀性溶剂.其中任何 气体和 一种气体和溶剂泄漏都会带来很大的火灾危害、设备毁坏或人员伤害,因此在各易燃、易爆和腐蚀 化学品 性特种气体间、气瓶柜内部、溶剂间、溶剂输送柜内部、SUBFAB、阀门箱和生产区均应按输送介质 泄漏探 以及介质危险性的不同安装不同类型、不同灵敏度的探测器,常用的探测器有电化学探测器、真空 测系统 泵抽气式探测器、UV/IR探测器等。(四)防烟排烟 1.防烟设施 当疏散楼梯间布置在建筑的外墙侧,可以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当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内部或楼梯间有洁净要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洁净避难区设置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一般利用新风空调机组进行加压,火灾时,维持避难区正压,正压值相对于相邻区域为25-30Pa。 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洁净室和建筑面积大于200㎡ 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的地下洁净室应设排烟设施。洁净厂 房疏散走道应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 2.排烟 目前洁净室设计的排烟形式主要有上排烟模式、上排烟和下排烟相结合模式、利用回风通道设置排 系统 烟风机进行排烟形式、排烟风机兼作火灾时排烟形式。 洁净厂房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均应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口采用常开型风口。排烟风机入口 处设置280℃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连锁。为维持洁净室内部空气压力,服务于净化区域 内的排烟系统管路上应采用低泄漏的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宜采用低泄漏常闭型板式排烟口,在排烟风机入口处采用低泄漏常闭型排烟防火阀并能接受消防中心的信号自动开启阀体。洁净室机械防排烟系统宜与通风、净化空调系统合用但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五)灭火器配置灭火器配置洁净厂房内各场所应配置灭火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灭火剂选择时,应考虑配置场所的火灾类型,灭火剂的灭火能力,对保护对象污损程度,使用的环境温度以及灭火剂之间、灭火剂与可燃物的相容性。在洁净室内通常不宜选用化学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等灭火后会对工艺设备和洁净室环境产生一定污染和腐蚀作用的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后不留痕迹.不污损、腐蚀保护物品,在洁净室内得到普遍使用。(六)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洁净厂房内应设置供人员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在安全出口、疏散口和疏散通道转角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置疏散标志,在专用消防扑救口处应设置红色应急照明灯。六、气体管道的安全措施 洁净厂房气体管道的干管,应敷设在上、下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内,当与水、电管线共架时,应设在其上 部。与本房间无关的管道不应穿过。气体管道应按不同介质设明显的标识。 各种气瓶库应集中设置在洁净厂房外。当日用气量不超过1瓶时,气瓶可设置在洁净室内,但必须采取不 积尘和易于清洁的措施。 (一)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事故排风装置 可燃气体易燃易爆,危险性大,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而且发生事故时波及面广,危害性大,造成的损失严重,下列部位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事故排风装置,报警装置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联锁:1.甲类火灾危险生产的气体入口室。2.管廊,上、下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内有可燃气体管道的易积聚处。3.洁净室内使用可燃气体处。 1.可燃气体管道应 (1)接至用气设备的支管和放散管,应设置阻火器。 (二)管道 设下列安全技术措 (2)引至室外的放散管,应设防雷保护设施。 安全技术 施 (3)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 措施 2.氧气管道应设下 (1)管道及其阀门、附件应经严格脱脂处理。 列安全技术措施: (2)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第十章 信息机房防火考纲要求掌握信息机房的火灾危险特点和防火设计要求。运用信息机房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信息机房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消防设施配置等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 信息机房分类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 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 A类 大的经济损失及公共场所秩序严 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 重混乱的机房为A级 中心、银行总行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重要的控制室。 信息机房分类 B类 电子信息系统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机房为B级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重要的控制室。 C类 其余类型的机房为C级 ——第二节 信息机房的火灾特点 火灾特点 一、散热困难,火灾烟量大;二、 用 电量大,电气火灾多;三、无人值守,遇警处置慢;四、环境 特殊,扑救难度大;五、设备精 密 ,火灾损失大; 助记口诀:吴用秘密还伞第三节 信息机房的防火设计要求 计算机房建筑规模大、价值高、设备贵重、服务面广,一旦发火灾事故,影响大,损失大。因此, 选择地址时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高的场所,应远离散发有害气体、腐蚀气体和尘埃的地区,避免 设置在落雷区和地震断裂带附近。要尽量选择在自然环境清洁、附近震动少以及水源、电源充足, 一、选址 交通方便的地点。 当信息机房与其他性质的用房设置在同一幢建筑内时,宜设在多层或高层建筑内的第二、三层,并 应尽量避免与商场、宾馆、餐饮娱乐等影响机房安全的场所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数据中心内放置 设备计算机的机房不宜超过5层。 二、建筑防火构造及分隔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在主机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2.附设在其他建筑内的A、B级信息机房应避免设置建筑物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不应布置在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等易燃、易爆房间的上下层或贴邻。 3.各级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4.管线敷设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计技术竖井,并采取相应的防火分隔、封堵措施。 5.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及辅助房间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主机房、终端室、网络设备室与磁介质、纸介质的存放间、备件库等仓储用房,以及维修室、电源室、蓄电池室、发电机室、空调系统用房、灭火钢瓶间等设备房间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并独立设置防火分区。 6.电子计算机产生的记录应当按其重要性和补充难度的不同加以保护,信息储存设备要安装在单独的房间,室内应配有金属柜或其他采用非燃材料制成能防火的资料架和资料柜存放记录介质,如果有备份记录,备份记录应当放置在具有同样防火要求的另一间房间。 7.面积大于100㎡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宜设于机房的两端,面积不大于100㎡的主机房,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并可通过其他相邻房间的门进行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机房内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计算机房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8.在主机房出入口处或值班室,应设置应急电话和应急断电装置,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指示灯。三、室内装修 三、室内装修 1.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包括吊顶、装修墙裙等)材料均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机房及媒体存放间的防火墙或隔板应从建筑物的楼、地板起直至梁板底部,将其完全封闭。 2.机房内活动地板应采用导电性能好、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和防火等特点的抗静电铝合金活动地板。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规定。 3.规模大的电子计算中心,宜采用分区空调方式,避免风管穿过楼层和水平隔墙太多,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总管、在穿过主机房和其他重要机房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的隔墙、楼板以及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支管上均应设置防火阀。空调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消声材料(包括粘结剂)应采用不燃材料。 4.机房内要事先开设电缆沟,做到分层铺设电源电缆、信号线和接地线。电缆、电线沟要采取防潮湿和防鼠咬的措施,在机房吊顶和活动地板内铺设的电线,宜采用穿金属管布线或采用阻燃电缆。 5.新建机房如采用下送风方式,机房活动地板距地面净高不小于400mm。四、静电防护及接地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 电阻值应为2.5×104Ω~1.0×109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 主机房和辅助区不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的房间,可铺设防静电地面,其静电耗能应长期稳定,且不 应起尘。 (一)静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 电防护 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和座椅垫套必须进行静电接地。静电接地可以经限流电阻及自己 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宜为1MΩ。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当多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 宜将各电子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助记口诀:现(限)屁(UPS)股一(1)直(直流)肿(综),叫(交)俺(安)死(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 (二)接地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主机房内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具体按地电阻取值如下: ①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②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③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Ω; ④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⑤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Ω;⑦UPS输出零地电压应小于1V;⑥接地体引出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6m㎡;⑧机房活动地板下须设置静电泄漏洞;⑨机房活动地板须选用静电地板,且与静电泄漏网可靠连接。五、消防设施(一)灭火系统 1.一般规定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应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以及A级和B级机房中的变配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及其他区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采用预作用系统。凡设置固定灭火系统及火灾探测器的计算机房,其吊顶的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和喷嘴。 2.室内消火栓系统 当机房进深大于25m时,应在机房两侧设置公共走道,并在走道上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卡片穿孔室、纸带穿孔室、已记录的磁介质库和已记录的纸介质库、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变 频机室、稳压稳频室、发电机房等不能用水扑救的房间,应设置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灭火系统。 当单个防护区面积小于800㎡、体积小于3600m³时,可考虑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对面积大于800 ㎡、体积大于3600m³的机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到气体释放后,防护区内瞬间增压,所以在防护区机房内各防火分区隔墙均有对 1)泄压措 外泄压口,泄压口采用重力式,即设定一个压力值,当防护区内压力超过该值,泄压 施 口关闭。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消除防护区的增压,又可以保护气体的过多泄漏。泄压口 3.气体灭火系统 的过压峰值一般为500MPa。 2)同步性、均衡性的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大面积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能够同时且有效地进行,必须使用多个选择阀并联保护即多根主管同步进入该保护区,而软件计算只能分组计算,由此带来以下两个技术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一是多个选择阀同步性;二是分组计算时组与组之间界面处喷头压力、时间、浓度的平衡性。 利用控制系统对所有的信号进行控制,对电源回路进行监控,任何回路出现短路、断 3)防止意外的措施 路、接地故障时,控制系统都会进行反馈和报警,排除各回路工作不正常的可能性。控制系统应具有三路供电,即消防电源主、备用供电和蓄电池供电,当消防水源被切断时,控制系统蓄电池可保证供电24小时。 为防止人为造成误喷的情况,在电气式手拉开关上设防护罩。 4.其他灭火系统 信息机房主机房及基本工作间内宜使用对设备无损坏,且环保、安全无毒性的IG541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当防护区面积、体积大于上述标准或防护区个数大于8个时,为了经济实用,可采用细水雾系统或其他新型、环保的哈龙替代技术。(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级计算机房及面积大于140㎡的信息机房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一级保护对象的要求进行设置,面积小于140㎡的B级计算机房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二级保护对象的要求进行设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传统的火灾探测器 机房内多选用传统的感烟探测器作为探测火灾的装置。大型数据中心、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及其他A级计算机房不宜设置此类火灾探测器。面积小于140㎡的计算机房及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内的第一、二、三类辅助用房可设置普通的感烟探测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空气采样烟雾报警器 对大型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及A级计算机而言,为及时发现险情控制火灾及减少损失,可采取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及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相组合的方式。在主机房及基本工作间内设置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报警系统时,宜采用“空气处理单元”及箱柜取样的模式。 3.分布式感温光缆 在综合布线区、电缆井道、桥架处设置分布式光缆温度探测报警系统。 4.火灾报警系统设置、联动中的特殊要求 当机房内采用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启动的自动灭火系统时,其火灾探测器宜在感温、感烟和感光等不同类型的探测器中选用二种,采用立体安装,共同监控各个不同的空间,当采用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及传统火灾报警系统组合方式时,其中主机房及基本工作间应将空气采样等早期报警系统信号作为第一预警信号。第十一章 古建筑防火考纲要求掌握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安全措施要求。运用古建筑相关消防技术和管理规定,辨识和分析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危险特征,制定古建筑火灾防范的对策措施。第一节 我国古建筑分类 我国古建筑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有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古典园林以及桥梁建筑等类型。 二、按照结构形式分类 主要有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立贴式)及干阑式。第二节 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 一、耐火等级低,火灾 荷 载大;二、组群布局,火势蔓 延 迅速;三、形体高大, 有效 控制火势难; 四、远离城镇,灭火救援困难;五、用火用电多,管理难度大;助记口诀:河沿有小酒馆,还是古建筑。★第三节 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 古建筑防火原则和目的 应根据维持原貌、科学合理、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将古建筑修缮、改造与消防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规划,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达到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一、做好消防专项规划,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 (二)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 改善消防安全坏境 (三)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四)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布局; 二、改善耐火性能,提 (一)阻燃处理; 高耐火等级 (二)替换可燃构件; 建在森林、郊野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辟宽度30-50m的防火隔离带,并在秋冬季 三、开辟防火隔离带, 节清除30m范围内的杂草、干枯树枝等可燃物。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确实无法 打通消防通道 开辟防火间距的,应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设置防火墙、水幕等防火分 隔设施。 四、拆除违章搭建房屋,消除火灾隐患 在古建筑外围,应拆除乱接乱建的可燃、易燃棚屋。对危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生产、储存单位和建筑,应强制搬迁和拆除。在古建筑范围内,禁止搭建临时可燃、易燃建筑,禁止在殿堂内使用可燃材料隔断和堆放可燃材料等。 五、安装防雷设施 安装避雷设施,在每年雷雨季之前进行测试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六、配置消防设施 (一)消火栓系统; (二)自动灭火系统;(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四)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五)配置灭火器;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木结构的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按三级耐火等级民 (一)消 用建筑物消火栓设计流量确定。消火栓设置数量、方式和位置应符合方便使用、有利灭火、 火栓系统 便于管理的原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木结构的古建筑物,宜设置室内消火栓 古建筑防 系统。 (二)自 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古建筑内,宜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寒冷地区需防冻或需防误喷的古建筑宜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缺水地区和珍宝库、藏经楼等重要场所宜 火安 动灭火系 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超细水雾灭火系统;对性质重要,不宜 全措 统 用水扑救的古建筑,如收藏珍贵文物的古建筑,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固定、半固定干粉、气 施 体灭火系统或悬挂式自动干粉灭火装置、二氧化碳自动灭火装置、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古建筑内大殿,可以选用红外线光束感烟探测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及火焰探测器;佛像体上和壁挂、经书、文物较密集的部位可采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对于人员住房、库房等其它建筑,可采用感烟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的组合;收藏陈列珍贵文物的古建筑,宜选择吸气式早期火灾探测器或线型光纤感温探测器。火焰图像探测器宜与图像监控系统相结合。 1.禁止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堆存柴草、木料等的易燃可燃物品。 2.严禁将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引入古建筑内。 3.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在厢房、走廊、庭院等处需设置生 活用火时,必须有防火安全措施。 七、严格 4.古建筑内严禁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和电炉等电加热器具,不准使用日光灯和大于 控制火源 60W的白炽灯。如确需安装照明灯具和电气设备,应严格执行有关电气安装使用的技术规范 和各种易 和规程。灯饰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且不得靠近可燃物。 燃易爆物 5.古建筑内的电气线路,一律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采用阻燃聚氯乙烯穿管保护或穿金属 品的管理 管敷设,不得直接敷设在梁、柱、枋等可燃构件上。严禁乱拉乱接电线。配线方式应以一座 殿堂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回路,控制开关、熔断器均应安装在专用的配电箱内,配电箱设在室 外,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代替熔丝。 6.古建筑内燃灯、点烛、烧香、焚纸等宗教活动用火,应在室外固定位置,并由专人负责 看管。神佛像前的长明灯,应设固定的灯座,灯座应为不燃材料。蜡烛应有固定的烛台,以 防倾倒,发生意外。香炉应用不然材料制作。放置香、烛、灯的木制供桌上,应铺盖金属薄板或涂防火材料。 2015年真题第90题 为预防古建筑发生火灾,必须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下列关于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中,正确的有()。A、禁止使用大于40W的白炽灯B、禁止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堆存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C、严禁在古建筑内私接乱拉电气线路D、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内进行炊煮E、不应在古建筑内烧香 解析 标准答案:【BCD】A应当为60W以下E未全部禁止。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考纲要求掌握人民防空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安全措施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人民防空工程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人民防空工程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为重点,提出防火设计要求。消防考试交流群贰玖柒伍伍肆捌柒陆第一节 人民防空工程分类 人民防空工程分类 一、按构筑形式分类 分为坑道工程、地道工程和人民防空地下室、单建掘开式工程等。 二、按使用功能分类 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分为一等和二等人员掩蔽所)和配套工程五大类。第二节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火灾危险性及特点一、火场温度高,有毒气体多。二、内部格局复杂,疏散难度大。三、贮存物品多,火灾荷载大。四、内部纵深大,灭火战斗困难。助记口诀:高温有毒内复杂,火大难灭内部大,物多难散人害怕。第三节 人民防空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要求一、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局 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规模、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等。 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燃料。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他油浸电气设备。 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残疾人员活动场所。医院病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人防工程内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人防工程内地下商店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 人防工程的出入口地面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二、防火分隔措施 人防工程内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 (一)防火分区 1.防火分区的划分 施分隔。防火分区应在各安全出口处的防火门范围内划分;水泵房、污水泵房、水池、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物的房间,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内;与柴油发电机房或锅炉房配套的水泵间、风机房、储油间等,应与柴油发电机房或锅炉房一起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划分宜与防护单元相结合。工程内设置有旅店、病房、员工宿舍时,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并应划分为独立的防火 分区,其疏散楼梯不得与其他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共用。 一般来说,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应大于500㎡。当 2.防 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 火分 积的1倍计算。水泵房、污水泵房、水池、厕所等无可燃物的房间,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 区建 面积之内。 筑面 (1)丙、丁、戊类物品库房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人防工程内丙、丁、戊类物品库房的防火分区 积 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12-1的规定。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 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 表4-12-1丙、丁、戊类物品库房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储存物品类别 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丙 闪点≥60℃的可燃液体 150 可燃固体 300 丁 500 戊 1000 (2)人防工程内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溜冰馆、游泳馆、射击馆、保 龄球馆等防火分区建筑面积: ①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采用A级装修材料装 修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 ②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也不得增加; ③溜冰馆的冰场、游泳馆的游泳池、射击馆的靶道区、保龄球馆的球道区等,其面积可不计入溜 冰馆、游泳馆、射击馆、保龄球馆的防火分区面积内。溜冰馆的冰场、游泳馆的游泳池、射击馆 的靶道区等,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 2015年真题第50题 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的规定,人防工程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人防工程中电影院的观众厅一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A.500B.1000C.1500D.2000 解析 标准答案:【B】如果是商场展厅且用A级材料装修,则可以到2000㎡。 1.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室、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可 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火灾荷载密度的房间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墙上如设门应设置常闭的甲级防火门; 2.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墙上应设置常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应设置高150mm的不燃烧、不渗漏的 门槛,地面不得设置地漏; 其他 3.同一防火分区内厨房、食品加工等用火用电用气场所,墙上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人员频繁 防火 出入的防火门应设置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常开式防火门; 分隔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 要求 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隔墙上如设门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5.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电影院放映室(卷片室)应采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观察窗和放映孔应设置阻火闸门。 6.人防工程中允许使用的可燃气体和丙类液体管道,除可穿过柴油发电机房、燃油锅炉房的储油间与 机房间的防火墙外,严禁穿过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当其他管道需要穿过防火墙时,应采用防火封 堵材料将管道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三)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人防工程位于防火分区分隔处安全出口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当使用功能上确实需要采用防 火卷帘分隔时,应在其旁设置与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走道相通的甲级防火门。人员频繁出入 (三)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1.防火门 的防火门,应采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的常开式防火门;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防火门,应设置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的常闭防火门,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其他部位的防火门,宜选用常闭的防火门;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代替甲级防火门时,其耐火性能应符合甲级防火门的要求且不得用于平战结合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处。、 2.防火 人防工程中使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分隔。人防工程中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rn。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 卷帘 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保护;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 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 小于3.00h。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在火灾时能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三、安全疏散设施 设有下列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 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疏散 (1)电影院、礼堂; 楼梯间 (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礼堂、多功能厅、歌舞 (一)安全出口形式 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健身体育场所(溜冰馆、游泳馆、体育馆、保龄球馆、射击馆等)等。 (1)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其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1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1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2.避难走道 (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4)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前室的门应为甲级 防火门; (5)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人防工程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可 将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设置的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设置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 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个数不得少于2个; (二) 2.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设置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 安全 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个数不得少于1个; 出口 3.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设置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宽度之和,不宜 设置 小于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总宽度的70%; 要求 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 分区,当设置有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用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防火分区通向竖井处设置 有不低于乙级的常闭防火门时,可只设置一个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 口;也可设置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 防火门。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 (三)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2.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应为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意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当该防火分区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疏散距离可增加25%。 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应按该防火分区设计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 定。人防工程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2-2的规定。 表4-12-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m) (四) 工程名称 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净宽 疏散走道净宽 单面布置房间 双面布置房间 疏散 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 1.4 1.5 1.6 宽度 医院 1.3 1.4 1.5 旅馆、餐厅 1.10 1.2 1.3 车间 1.10 1.2 1.5 其他民用工程 1.10 1.2 —(五)下沉式广场的安全疏散1.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13m,广场内疏散区域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2.下沉式广场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直通地坪的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最大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计算疏散总宽度(疏散楼梯总宽度可包括疏散楼梯宽度和90%的自动扶梯宽度)。3.当下沉式广场确需设置防风雨棚时,棚不得封闭,四周敞开的面积应大于下沉式广场投影面积的25%,经计算大于40㎡时,可取40㎡。敞开的高度不得小于lm;当敞开部分采用防风雨百叶时,百叶的有效通风排烟面积可按百叶洞口面积的60%计算。 2015年真题第99题 新建一座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根据有关规定,需要在该综合体设置人民防空工程。下列关于该人防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做法中,正确的有()。A、设置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B、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设置面积为6㎡的前室C、设置室内消火栓 D、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E、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的装修材料进行装修 解析 标准答案:【ABCD】E项人防工程避难走道材料均为A级。四、消防设施配置(一)灭火设备 消防给水 人防工程消防用水可由市政给水管网、水源井、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的消防用水量,并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当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其水压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备的要求。 室内 1)设置 ①建筑面积大于300㎡的人防工程; 消火 范围 ②电影院、礼堂、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避难走道。 栓系 2)设置要求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规定的有关要求。 统 以下人防工程和部位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的有关规定。 ①除丁、戊类物品库房和自行车库外,建筑面积大于500㎡丙类库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 人防工程; ②大于800个座位的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且吊顶下表面至观众席室内地面高度不大于8m 自动喷水灭火 时;舞台使用面积大于200㎡时;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台口宜设置防火幕或水幕分隔;③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④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地下商店和展览厅; 系统 ⑤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和装机总容量大于300kW柴油发电机房。 人防工程中建筑面积大于100㎡,小于或等于500㎡的地下商店和展览厅; 建筑面积大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0㎡的影剧院、礼堂、健身体育场所、旅馆、医院等;建筑 面积大于100㎡,且小于或等于500㎡的丙类库房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有困难时,也可设 置局部应用系统,局部应用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 有关规定。 其他灭火设施 为减少火灾时喷水灭火对电气设备和贵重物品的水渍影响,人防工程中图书、资料、档案等特藏库房,重要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机房,变配电室和其他特殊重要的设备房间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 灭火器 人防工程应配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 室外消 当人防工程内消防用水总量大于10L/S时,应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应设置在人防工程出入 火栓 口附近,且距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而且应有明显的标志。(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设置范围 人防工程中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地下商店、展览厅和健身体育场所;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丙、丁类生产车间和丙、丁类物品库房;重要的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和变配电室,重要的实验室和图书、资料、档案库房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执行。(三)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 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在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投合备用电源。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消防疏散照明灯应设置在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前室、公共活动场所等部位的墙面上部或顶棚下, 地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 ★1.消防疏散照明 在人防工程有侧墙的疏散走道及其拐角处和交叉口处的墙面上、无侧墙的疏散走道的上方、疏散出入口和安全出口的上部应设置消防疏散标志灯。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商业营业厅等公众活动场所的疏散走道的地面上,应设置能保持视觉连续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并宜设置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当地面照度较大 时,可设置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沿地面设置的灯光型疏散方向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3m,蓄光型 发光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2m。 人防工程避难走道、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柴油发电机室、配电室、通风空调室、排烟机房、 2.消防备 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应设置消防备用照明。 用照明 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人防工程,其消防备用照明照度值宜保持正常照明的照度值; 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的人防工程,其消防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50%。 2015年真题第76题 下列场所中,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疏散指示标志的是()。A.总建筑面积为6000㎡的展览厅B.座位数为1200个的剧场C.总建筑面积为500㎡的电子游艺厅D.总建筑面积为500㎡的地下超市 解析 标准答案:【C】命题陷阱A,其不属于总建筑面积>500㎡的商业营业厅等公共活动场所,而对歌舞娱乐游艺场所要求更严格,必须设,无面积要求。(四)防排烟 1.防烟 人防工程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丙、丁、戊类物品库房宜采用密闭防烟措施。 人防工程中总建筑面积大于200㎡的人防工程;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 间;丙、丁类生产车间;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人防工程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墙面的上部。单独设置的排烟 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 2.排烟 (1)排烟口 操作。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自然排烟口底部距室内地面不应小于2m,应常开或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开启,中庭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应小于中庭地面面积的5%;其他场所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 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 排烟风机可采用普通离心式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排烟风机可单独设置或与排风机合并设置;当 (2) 排烟风机与排风机合并设置时,宜选用变速风机。排烟风机的安装位置,宜处于排烟区的同层或 排烟 上层。排烟风机应与排烟口联动,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排烟阀开启或排风口转为排烟口时,系统 风机 应转为排烟工作状态,排烟风机应自动转换为排烟工况;当烟气温度大于280℃时,排烟风机应 随设置于风机入口处防火阀的关闭而自动关闭。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第一章 概 述 风 险 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风险具有 客 观性、 普 遍性、损 害 性、突 发 性等特征。 助记口诀:科普法海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 风险管理原则 1.控制损失,创造价值;2.融入组织管理过程;3.支持决策过程;4.应用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5.以信息为基础;6.环境依赖;7.广泛参与、充分沟通;8.持续改进; 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其中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沟通和记录应贯穿于风险管理全过程。 火灾风险评估 1)按建筑所处状态 预先评估和现状评估 2)按指标处理方式 定性评估和半定量评估和定量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的作用 (一)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基础;(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基础;(三)重大活动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四)厘定火灾保险费率的基础; 火灾风险评估 (一)前期准备;(二)火灾危险源的识别;(三)定性、定量评估;(四)消防管理现状评基本流程估;(五)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六)确定评估结论;(七)编制火灾风险评估报告;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考纲要求熟悉火灾危险源可能带来的火灾风险和预防、控制危险发生的措施要求,掌握火灾危险源分类方法,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常见的火灾危险源,制定火灾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消除或减小火灾风险。第一节 火灾风险评估概念辨析 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 一般情况下,凡是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火灾风险;但是有火灾风险的地方,不一定有火灾隐患。 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风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所以它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就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火灾危险、火灾危险性与火灾风险 火灾危险作为第一个层次,是火灾风险的基本来源,关心的是目标对象是否会着火的问题。火灾危险性作为第二个层次,回答的是物质能否着火以及着火后会有多大的规模。火灾风险作为第三个层次,回答的是物质着火的概率以及火灾发生后的预期损失情况。 第二节 火灾风险来源一、火灾发展过程与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发生 这一阶段考虑的是评估对象是否存在着火的可能性,其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火源突破控制,引起火灾的发生,重点评估着火因素,这些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即为火灾危险源,这一阶段的评估称之为火灾危险源评估。 火灾发 (二)火灾 这一阶段考虑的是物质着火后,不考虑各种内外部消防措施和消防力量的干预作用,在 展过程 发生初期 纯自然状态下评估火灾可能引起的后果损失,这一阶段的评估称之为火灾危险性评估。 与火灾 (三)火灾 物质着火后,由于物质的燃烧受到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后果损失的严重 风险评 发展中期 程度与这些因素的作用效率密切相关,这一阶段的评估称为狭义火灾风险评估。 估 (四)火灾发展中后期 物质着火后,虽然建筑消防设施和内部人员对物质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干预,但是由于某项消防措施失效,或者人员灭火能力欠缺等种种原因导致依靠单位自身的能力无法扑灭火灾,这时就需要出动消防部队以及调动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赶赴现场灭火,这一阶段的评估称为广义火灾风险评估。二、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可燃物、助燃剂(主要是氧气)和火源是物质燃烧三个要素。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间是火灾的五个要素。★第三节 火灾风险源分析 火灾危险源 (一)客观因素 1.电气引起火灾;2.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3.气象因素引起火灾(大风、降水、高温及雷击); (二)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3.人为纵火; 2015年真题第80题 进行火灾风险识别中,需判定火灾危险源。下列火灾危险源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A.人员应急反应能力B.吸烟起火C.消防安全责任D.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 解析 标准答案:【B】人为因素:纵火,吸烟,不慎用火。 建筑防火 (一)被动防火 1.防火间距 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有:1)热辐射;2)热对流;3)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4)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5)风速;6)相邻建筑物的高度;7)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8)灭火时间的影响。 2.耐 火 等级 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3.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主要是通过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建筑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防火分隔设施来实现的,常用防火分隔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助记口诀:举火去救哥. 4.消防扑救条件 建筑的消防扑救条件可根据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消防通道是指包括有无穿越建筑的消防通道、环形消防车道以及消防电梯等 5.防火分隔设施 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墙、防火门以及防火卷帘等。 (二)主动防火 1.灭火器材;2.消防给水;3.火灾自动 报警 系统;4.防排烟系统;5.自动灭火系统;6.疏散设施; 助记口诀:仿制散汽水报警 人员状况 (一)人员荷载;(二)人员素质;(三)人员熟知度;(四)人员体质;助记口诀:素(素质)素(熟知)合(荷载)体(体质)。四、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责任制 基本要求是: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都应当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一)单位内部管理 2.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定期对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行抽查、测试、考核,还要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状况。 3.管理人员及员工消防安全培训 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4.隐患检查整改机制 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 1.消防宣传 要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宣传阵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地铁和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社区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信息化手段,拓展消防宣传的阵地,提高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效果。 (二)消防监督管理 2.消防培训 各类特殊工种人员,尤其是消防中控室、发电机房、锅炉房以及燃气厨房等特别重要的岗位,必须参加消防部门统一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违法违规操作,防止误操作。 3.监督检查 对火灾危险源状况、建筑防火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状况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隐患排整治等消防安全保卫的许多方面。五、消防力量消防力量(一)消防站;(二)消防队员;(三)消防装备;(四)到场时间(取决因素:1.出警距离;2.道路交通状况);(五)预案完善(1.预案制定;2.预案演练.);(六)后勤保障(1.心理保障,2.食宿保障,3.医疗保障);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考纲要求了解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流程、常用评估方法以及试验模拟方法基本技术手段;掌握安全检查表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技术特点,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根据相关消防技术和法律法规,制定对区域和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案。第一节 安全检查表法 基本概念 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预先以表格的形式拟定好的用于查明其安全状况的“问题清单”,作为实施时的蓝本,这样的表格就称为安全检查表。 形式 (一)提问式.(二)对照式. 内容和要求 (1)应按专门的作业活动过程或某一特定的范畴进行编制;(2)应全部列出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通常从人、机、环境、管理四方面考虑;(3)内容文字要简单、明了、确切。 (1)根据不同的单位、对象和具体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以实现安全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使检查人员能够根据预定的目的去实施检查,避免遗漏和疏忽,以便发现和查明各种问题和隐患。 (3)依据安全检查表检查,是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三违”的有效方法。 作用 (4)安全检查表是安全教育的一种手段。 (5)检查表是主管安全部门和检查人员履行安检职责的凭证,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便于分 清责任。 (6)安全检查表能够带动广大干部职工认真遵守安全纪律,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形成全 员管安全的局面。 编制依据 (1)国家和行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规程、规范和规定等。通过标准、规程和实际状况,使检查表在内容上和实施中符合法规要求。(2)再结合本单位的经验及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安全分析的科学结论(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安技人员一起,共同总结本单位生产操作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本单位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从而编制出完美的检查表。(3)国内外、本企业事故案例。编制时,应认真收集以往发生的事故教训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同行业及同类产品生产中事故案例和资料,把那些能导致发生工伤或损失的各种不安全状态都一一列举出来,此外还应参照对事故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的研究分析结果,把有关基本事件列入检查表中。 编制方法 (一)经验法 依据人、物、环境的具体情况,根据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统计数据,按照规程、规章制度等文件的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根据编制的事故树的分析、评价结果来编制安全检查表。 ★编制与实施 1.确定系统;2.找出危险点;3.确定项目与内容,编制成表;4.检查应用;5.整改;6.反馈;(助记口诀:定点查表整反)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 (2)有明确的检查目标;(3)简单易懂、容易掌握、易行“群管”;(4)有利明确责任,避免在发生事故时的责任纠缠不清;(5)有利安全教育; (6)可以事先编制,集思广益;(7)可以随科学发展和标准规范的变化,不断完善 注意事项 (1)应用安全检查表实施检查时,应落实安全检查人员。(2)为保证检查的有效定期实施,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或制定安全检查表的实施办法。(3)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整改。(4)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按编制的内容,逐项逐内容、逐点检查。 2015年真题第87题 某化工企业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甲醇合成车间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步骤应包括()。A.确定检查对象B.找出危险点C.预案演练D.确定检查内容E.编制检查表 解析 标准答案:【ABDE】除此外还有整改,反馈。第二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相似区域火灾事故发生情况;2.辨识、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3.研究危险源转化为火灾事故的触发条件;4.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分级 Ⅰ级 安全的(可忽视的) 它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Ⅱ级 临界的 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 Ⅲ级 危险的 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Ⅳ级 破坏性的(灾难性的)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辨识危险性 (一)直接火灾; (二)间接火灾; (三)自动反应; (四)人的因素; 分析格式 列表格 危险性控制 (一)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二)防止能量散逸;(三)减低损害和程度的措施; (四)防止人的失误;第三节 事件树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起源于决策树分析,它是一种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开始推论可能的后果,从而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作 用 1.可以事前预测事故及不安全因素,估计事故的可能后果,寻求最经济的预防手段和方法。 2.事后用事件树分析事故原因,十分方便明确。3.事件树的分析资料既可作为直观的安全教育资料,也有助于推测类似事故的预防对策。4.当积累了大量事故资料时,可采用计算机模拟,使ETA对事故的预测更为有效。5.在安全管理上用事件树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编制程序 (一)确定初始事件;(二)判定安全功能;(三)绘制事件树;(四)简化事件树; 定性分析 (一)找出事故连锁 事故连锁越多,系统越危险;事故连锁中事件树越少,系统越危险。 (二)找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成功连锁越多,系统越安全,成功连锁中事件树越少,系统越安全。 定量分析 1.各发展途径的概率;2.事故发生概率;3.事故预防;第四节 事故树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方法 事之的 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符号及其意义 1.事件及事件符号 1)结果事件 是由其他事件或事件组合所导致的事件,它总是位于某个逻辑门的输出端。用矩形符号表示结果事件。 2)底事件 是导致其他事件的原因事件,位于事故树的底部,它总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输出事件。 3)特殊事件 是指在事故树分析中需要表明其特殊性或引起注意的事件。 2.逻辑门及其符号 1)与门 与门可以连接数个输入事件E1、E2,…,En和一个输出事件E,表示仅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E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2)或门 或门可以连接数个输入事件E1,E2,…,En和一个输出事件E,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E就发生。 3)非门 非门表示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对立事件。 定性分析 (一)割集和最小割集 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求最小割集的常用方法有布尔代数法、行列法、矩阵法等.最小割集作用:1)表示系统的危险性。2)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 (二)径集与最小径集 在事故树中,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如果径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那么该径集就是最小径集。所以,最小径集是保证顶事件不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求最小径集的方法一般采用对偶树法。 助记口诀:单人鼎 最小径集作用: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 定量分析 (一)系统的单元故障概率;(二)人的失误概率;(三)顶事件的发生概率;第五节 其他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火灾安全评估系统 主要针对一些公共机构和其他居民区,是一种动态的决策方法,它为评估卫生保健设施提供一种统一的方法。 二、SIA81法 作为快速评估法,用于评价大型建筑物可选方案的火灾风险。 三、FRAME方法 属于半定量分析法,用于新建或者已建的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也可以用来评估当前火灾风险状况以及替代设计方案的效能。 基本观点 ①在一个受到充分保护的的建筑中存在着风险与保护之间的平衡。②风险的可能严重程度和频率可以在许多影响因素的结果来表示。③防火水平也可以表示为不同消防技术参数值的组合。④建筑风险评估是分别对财产(建筑物以及室内物品)、居住者和室内活动进行。⑤分别计算每个隔间的风险及保护。 用途 指导消防系统的优化设计,检查已有消防系统的防护水平,评估预期火灾损失,折中方案的评审和控制消防工程师的质量。 三、Entec消防风险评估法 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二是建立了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①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②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③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④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四、火灾风险指数法 目标是建立一种简单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同时应用于可燃的和不可燃的多层公寓建筑。 五、基于抵御和破坏能力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价 1.抵御和破坏能力风险分析方法(能力和脆弱型风险评价方法);①单纯评估脆弱性的框架;②单纯评估能力的框架;③综合评估能力与脆弱性两方面的框架。2.建筑火灾风险判定. 六、火灾风险评估和性能化防火设计 火灾风险评估和性能化防火设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是对建筑火灾风险状态的评价,从宏观上获得建筑防火安全水平;而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设计的消防设计方法,从微观层面为建筑防火设计提供解决方案。②多数情况下,火灾风险评估是对建筑消防现状的评价,性能化防火设计往往在建筑设计阶段完善消防设计方案。③火灾风险评估的对象是消防安全的状态;性能化防火设计既可以提供消防设计方案,也可以完成对方案防火性能的评估,并解决传统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七、火灾风险评估试验方法 一般可以考虑对评价目标的相关子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测试。火灾试验方法可归纳为实体试验、热烟试验和相似试验等。第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考纲要求了解烟气及疏散模拟计算分析手段、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的计算方法;掌握疏散安全所需时间的组成和计算方法,运用相关性能化消防技术,设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目标和条件,制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方法、步骤和要求。第一节 概 述三、性能化防火设计与传统的规范做法对比 传统规范特点 性能化的防火设计规范具有特点 (1)没有细化的设计目标;(2)所使用的方法是确定的;(3)不需要再对设计的结果进行评估确认。 (1)加速技术革新。助记口诀:惊蛰歌。(2)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3)加强设计人员的 责 任感。 传统规范不足 性能化的防火设计规范具有不足 (1)无法给出一个统一、清晰的整体安全度水准。(2)是经验及科研技术的总结,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发展。(3)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4)无法充分体现人的因素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 (1)性能评判标准尚未得到一致认可。(2)设计火灾的选择过程确定性不够。(3)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4)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被广泛理解的局限性。(5)火灾模型的结果是点值,没有将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进去。(6)设计过程常常要求工程师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 适用规定 建筑物的消防设计必须依据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及相关的工程建设规范进行。只有现行规范中未明确规定、按照现行规范施行有困难或虽有明确规定但执行该规定确有困难的问题,才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即使如此,所设计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也不应低于现行规范规定的安全水平。第三节 烟气流动与控制一、烟气流动的驱动作用 (一)烟囱效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正、逆向烟囱效应所产生的压差为:PK(11)hsT To i (式5-4-10) P为压差(Pa);Ks为修正系数,取3460(Pa•K/m);T0为外界空气温度(K);Ti为竖井内空气温度(K);h为距中性面的距离(m)。 (二)浮力作用 着火房间与环境之间的压差可用与公式类似的形式来表示:PK(11)hsT To F (5-4-11) 式中:P为压差(Pa);Ks为修正系数,取3460(Pa•K/m);T0、Tf分别为周围环境及着火房间的温度(K);h为中性面以上距离(m)。 (三)气体热膨胀作用 着火房间流入与流出的体积流量之比可简单地表示为温度之比:(式5-4-12)Q˙ ToutoutQ˙in Tin Q˙out、Q˙in分别为着火房间流出烟气的体积流量和流入着火房间空气的体积流量(m³/s),Tout、Tin分别为相应的烟气和空气的平均温度(K)。 (四)外部 风作用于某一表面上的压力可表示为:CV2Pww 2 (式5-4-13)Pw为风作用于建筑物表面的压力(Pa),Cw为无量纲压力系数,为环境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若采用空气温度T0(K)来表示,式5-3-13可改写为:(式5-4-14)0.048CwV2PwT0在上式(5-4-13)、(5-4-14)中,无量纲压力系数Cw的取值范围为-0.8~0.8,对于迎风墙面其值为正,而对背风墙面则为负,Cw的取值大小与建筑的几何形状有关并随墙表面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风向作用 风速和高度的关系可用指数关系来进行描述: V为实际风速(m/s),V0为参考高度的风速(m/s), VV0(Z )n Z为测量风速V时的所在高度(m),Z0为参考高 Z0 (式5-4-15) 度(m),n为无量纲风速指数。 (五)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二、烟气流动分析 烟气流动分析 (一)火羽流的形成 在火灾中,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 (二)顶棚射流 顶棚射流是一种半无限的重力分层流,当烟气在水平顶棚下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它便发生水平流动. (三)大空间窗口羽流 从墙壁上的开口(如门、窗等)流出而进入其他开放空间中的烟流通常被称为“窗口羽流”。★四、烟气流动的计算方法及模型选用原则 是指以实验测定的数据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将实验研究的一些经验性模型或是将一些经过简 1.经验模 化处理的半经验模型加上重要的热物性数据编制成的数学模型。它是对火灾过程的较浅层次 型 的经验模拟,应用这些经验模型,可以对火灾的主要分过程有较清楚的了解。如:FPETOOL/ 计算烟雨流温度Alpert和计算火焰长度的Hasemi模型. 火 区域模拟是一种半物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计算机模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应用区域 灾发展的确定 2.区域模型 模型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火灾的成长过程,也可以分析火灾烟气的扩散过程。区域模型在建筑室内火灾的计算机模拟中具有重要地位。区域模拟忽略了区域内部的运动过程,不能反映湍流等输运过程以及流场参数的变化,只抓住了火灾的宏观特征,因而其近似结果也是 性火 较粗糙的。常用的有ASET、ASET-B、HARVARD-V、FIRST、CFAST、HAZARD1模型。 灾模 场模型由于引入的简化条件少,因而是目前为止可获取更高精确度的受限空间火灾数学模型。 型 3.场模型 计算所得数据较细致,可以详细了解空间中温度场、速度场、组分浓度场等数据分布情况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详细信息。但实际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还取决于适当的输入假设。火灾数值 模拟软件SOFIE、FDS、JAAMINE。通用商业软件有PHOENICS、FLUENT、CFX、STAR-CD。 4.场区混 兼顾场模拟和区域模拟两者的优点,并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火灾过程的特征,这种方法简称为 合模型 场区模拟方法。 2015年真题第24题 对建筑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时,火灾数值模拟软件FDS采用的火灾模型是()。A、场模型B、局部模型C、区域模型 D、混合模型 解析 标准答案【A】:第四节 人员疏散分析二、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及性能判定标准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为:可用疏散时间(ASET)必须大于必需疏散时间(RSET)。在计算RSET时,可按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能够将火灾和烟气控制在着火房间内,则可只计算着火房间内人员的RSET;②如果火灾及其产生的烟气只在着火楼层蔓延,则可只计算着火楼层内人员的RSET;③如果火灾及其产生的烟气可能在垂直方向蔓延至其他楼层(例如,建筑内存在连通上下层的中庭),则需计算整个建筑内人员的RSET。当建筑存在坍塌的危险时,也需要计算整个建筑内人员的RSET。三、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 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 必需疏散时间按火灾报警时间、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和人员从开始疏散至到达安全地点的行动时间之和计算:RSET=Td+Tpre+k×Tt (式5-4-40)其中:Td—火灾探测报警时间,指从火灾发生到触发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而发出报警信号,使人们意识到有异常情况发生,或者人员通过本身的味觉、嗅觉及视觉系统察觉到火灾征兆的时间;Tpre—疏散预动时间,指人员从接到火灾警报之后到疏散行动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包括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Tt—疏散行动时间,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k—安全系数,考虑到场景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需要考虑足够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一般取1.5~2,采用水力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宜比采用人员行为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要大。 疏散行动时间 1.行走时间计算: 2.通过时间计算: twLv (式5-4-41)tw-行走时间,s;L-人员从初始位置行走至疏散安全出口的距离,m;v-人的行走速度,m/s。 tpPF(式5-4-42)tp-通过出口或通道的时间,s;P-在出口或通道处排队通过的总人数;F-通过出口或通道的人流量,人/s。 疏散行动时间 通过出口或通道的人流量可用下式计算:FfWeDvWe (式5-4-43)f-通过出口或通道的比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出口或通道单位宽度上的人数,人/(m∙s);We-出口或通道最窄处的有效宽度;D-出口或通道处排队人员单位面积上的人员密度,人/㎡;v-人员通过出口或通道的行走速度,m/s。 当计算建筑内某区域的疏散行动时间时,需要考虑行走时间tw和通过时间tp之间的关系。①当tw<tp时,说明人员行走到达出口时,人员并没有全部通过出口,因此人员将会在出口处出现滞留现象,此时该区域内疏散行动时间由通过出口通过时间tp决定;②当tw>tp时,说明区域内人员在到达出口时,其他人员已经通过了出口,因而不必再在出口处排队等候,因此疏散行动时间由最远点的人员行走时间tw决定。 数学模拟计算方法 1)水力疏散计算模型 水力疏散计算模型将人在疏散通道内的走动模拟为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可人群的疏散作为一种整体运动,完全忽略人的个体特性。该模型对人员疏散过程作如下假设:①疏散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均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疏散到安全地点;②疏散人员是清醒的,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中途返回选择其它疏散路径;③在疏散过程中,人流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即从某一出口疏散的人 数按其宽度占出口总宽度的比例进行分配;④人员从每个可用的疏散出口疏散且所有人的疏散速度一致并保持不变。对于建筑的结构简单、布局规则、疏散路径容易辨别、建筑功能较为单一且人员密度较大的场所,宜采用水力模型来进行人员疏散的计算,其他情况则适于采用人员行为模型。 2)人员行为疏散计算模型 人员行为疏散计算模型应综合考虑人与人、人与建筑物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火灾时人员疏散运动规律和个体特性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结合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与模型的适用性来选择相适用的模型,并应首选经过实际疏散实验或演习验证的模型。(四)疏散分析参数 疏散分析参数 在对人员疏散时间预测计算中必须确定人员疏散时关于人数、行走速度、比流量、有效宽度等相关参数。 在确定起火建筑内需要疏散的人数时,通常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首先确定人员密度(单位:人/㎡), 1、人员数 其次确定该人员密度下的空间使用面积,由人员密度与使用面积的乘积得到需要计算的人员数目。 目确定 在有固定座椅的区域,则可以按照座椅数来确定人数。在业主和设计师能够确定未来建筑内的最大 人数时,则按照该值确定疏散人数。否则,需要参考相关的统计资料,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 ★2.人员行走速度 人员 自 身的条件、人员 密 度和 建 筑的情况均对人员行走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助记口诀:剪(建)子(自)迷(密)。 3.出口处 首先,随着人员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内的人员数目增大,从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疏散走道 人流的比 的人员数目也增大,当人员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疏散走道内的人员过分拥挤,限制了人员行走速 流量 度,从而导致流出系数的减少。 实验表明人群的流动依赖于通道的有效宽度而不是通道实际宽度。疏散走道或出口的净宽度应按下 列要求计算: 4.通道的 ①对于走廊或过道,为从一侧墙到另一侧墙之间的距离; 有效宽度 ②对于楼梯间,为踏步两扶手间的宽度; ③对于门扇,为门在其开启状态时的实际通道宽度; ④对于布置固定座位的通道,为沿走道布置的座位之间的距离或两排座位中间最狭窄处之间的距离。 2015年真题第97题 对建筑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中,在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时,应确定人员密度、疏散宽度、行走速度等相关参数。行走速度的确定需考虑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A、灭火器配置B、人员自身条件C、报警时间D、建筑情况E、人员密度 解析 标准答案:【BDE】记忆性考点。四、人员疏散分析模型表5-4-10STEPS与SIMULEX两种软件特点对比 项目 STEPS SIMULEX 分类 精细网格法 精细网格法 空间维数 三维 二维模拟三维 输入图 CAD图 CAD图 网格大小可调 是 否 网格与人员关系 每个人占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只能有一个人 不同类型的人员占据不同面积,不受网格约束 方向选择 动态决策系统 等距图 人员行走方向 45°角的8个方向 任意方向 初始人员行走速度 用户设置 通过用户设置的人员属性自动设置、随机分布 人员行走速度是否可调 否,除非被阻挡而停止 是,随密度动态调整 是否可以动态改变出口 是 否 计算时间步长 0.5s 0.1s五、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 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 对于评估后需要改进,提高疏散安全性的场所,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解决:①增加疏散出口的数量,缩短独立疏散出口间距离;增加疏散出口及疏散通道的宽度,提高疏散通道通行能力;②改善区域烟气控制措施,如提高排烟量、改变排烟方式、改进防烟分区设置等; ③改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改善应急通知和广播系统设计,提高早期报警速度、改善火灾警 报通知效果; ④完善疏散指示系统设计,包括:出口标志、导流标志以及加强应急照明,提高疏散通道使用效率。 当结构存在坍塌的危险时,要保证人员的安全,需要同时满足下面的条件: RSET<min(Tfr,Tf) (5-4-47) 其中:Tfr—为结构的耐火极限; Tf—为在火灾条件下结构的失效时间。 当人员无法疏散、需要滞留在建筑内等待救援时,需要同时满足下面的条件: k×Tcontrol<min(Tfr,Tf) (5-4-48) 其中:Tcontrol—为消防队有效控火时间; K—为安全系数。第五节 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分析一、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因素 (一)结构类型 1.钢结构 优点 钢结构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等. 缺点 是耐火性能较差,需要采取涂覆钢结构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才能耐受一定规模的火灾。 2.钢筋混凝土结构 不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耐火性能评估,确定结构的耐火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型钢混凝土结构 适合大跨、重载结构。由于型钢被混凝土包裹,火灾下钢材的温度较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较好。 2)钢管混凝土结构 具有承载能力高、延性好等优点。 (二)荷载比 荷载比越大,构件的耐火极限越小 (三)火灾规模; 包括火灾温度和火灾持续时间。 (四)结构及构件温度场; 温度越高,材料性能劣化越严重,结构及构件的温度场是影响其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构件的升温快慢,从而决定了火灾下结构及构件的温度场分布。二、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目的及判定标准构件抗火极限状态计要求设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 ②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③构件整体丧失稳定; ④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可只验算构件的承载能力;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还要进行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三、计算分析模型抗火验算时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计算抗火验算时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计算(一般也可称为抗火验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采取整体结构的计算模型;第二种采取子结构的计算模型;第三种采取单一构件计算模型。《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规定,对于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整体计算模型进行结构的抗火计算,单层和多层建筑结构可只进行构件的抗火验算。(四)结构构件抗火验算基本规定 ①在规定的结构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Rd不应小于各种作用所产生的组合效应Sm, 即:Rd≥Sm (式5-4-61) 钢构件 ②在各种荷载效应组合下,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时间td不应小于规定的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tm,即: 抗火设 td≥Tm (式5-4-62) 计应满 ③结构或构件的临界温度Td不应低于在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最高温度Tm,即:Td≥Tm 足: (式5-4-63) 对钢结构来说,上述三条标准是等效的。由于钢构件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因此,钢结构构件验算时采 用上述第③条的最高温度标准,混凝土构件可采用前面两条标准。 采用承载力法进行单层和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各构件抗火验算时,其验算步骤为: 3.构件抗火验算步骤 ①设定防火被覆厚度。 ②计算构件在要求的耐火极限下的内部温度。③计算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④进行荷载效应组合。⑤根据构件和受载的类型,进行构件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⑥当设定的防火被覆厚度不合适时(过小或过大),可调整防火被覆厚度,重复上述①~⑤步骤。 采用承载力法进行单层和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各构件抗火验算时,其验算步骤为: ①计算构件在要求的耐火极限下的内部温度。 ②计算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③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④根据构件和受载的类型,进行构件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⑤当设定的截面大小及保护层厚度不合适时(过小或过大),可调整截面大小及保护层厚度,重复上述 ①~④步骤。 (1)整体结构抗火极限状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 ①结构产生足够的塑性铰形成可变机构; ②结构整体丧失稳定。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可只验算构件的承载能力,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还要进 行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 (2)整体结构抗火验算原理。整体结构耐火性能计算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材料热工性能及高温下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热膨胀系数; ②确定火灾升温曲线及火灾场景; ③建立建筑结构传热分析和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 ④进行结构传热分析; ⑤将按照火灾极限状态的组合荷载施加到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力学性能非线性分析; 6.整体结 ⑥确定建筑结构整体的火灾安全性; ⑦按照上节要求进行构件的验算。 (3)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结构抗火验算的具体步骤。 构抗火验算 单层和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整体抗火验算时,验算步骤 ①设定结构所有构件一定的防火被覆厚度;②确定一定的火灾场景;③进行火灾温度场分析及结构构件内部温度分析;④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构整体和构件是否满足结构耐火极限状态的要求;⑤当设定的结构防火被覆厚度不合适时(过小或过大),调整防火被覆厚度,重复上述①~④步骤。 单层和多高 ①确定一定的火灾场景; 层钢筋混凝 ②进行火灾温度场分析及结构构件内部温度分析; 土结构整体 ③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构整体和构件是否满足结构耐火极限状态的要求; 抗火验算时, ④当整体结构和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调整截面大小及其配筋,重复上述①~③ 验算步骤 步骤。
/
本文档为【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