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考语文 第2部分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第25讲 记叙文阅读(四)课件

2019-01-16 37页 ppt 1MB 4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Sky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考语文 第2部分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第25讲 记叙文阅读(四)课件 第二十五讲 记叙文阅读(四) 1.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作用。 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说明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4.判断文段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5.分析文中环境描写文段的特点和作用。 6.分析作者表现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事件的方法。 7.辨别文章的抒情方式和作用。 8.分析作者表达观点和主题的方式。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品析描写手法,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
中考语文 第2部分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第25讲 记叙文阅读(四)课件
第二十五讲 记叙文阅读(四) 1.判断人物描写的,并分析作用。 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说明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4.判断文段的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5.分析文中环境描写文段的特点和作用。 6.分析作者表现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事件的方法。 7.辨别文章的抒情方式和作用。 8.分析作者表达观点和主题的方式。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品析描写手法,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品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的品味(如人物做事时的动作、神情等方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格式】(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类型: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是一个________(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表现得怎么样。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 1.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3)抒情:抒发作者________情感,揭示文章______主题;表达________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人物描写:展示________人物________特征。景物描写:描写________自然风光,营造________氛围,烘托人物________情感。)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2.修辞手法的作用 见第二十四讲“句段的赏析”。 3.结构手法的作用 (1)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________与______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________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5)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4.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抓住了________与________相似的特点,通过对________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反衬):用________的________衬托________的________,使________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________,而先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________;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________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________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5)托物言志:紧紧抓住________的________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理想(人生观)。 (6)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________的气氛,奠定了________的感情基调。 (7)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________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8)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________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9)动静结合:将________的“动”与________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10)虚实相生:将________的虚写与________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________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 (2016·十堰)阅读《卖面包的小女孩》,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⑭“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⑦段中写大家懒得理小女孩,甚至会把她赶出病房,是因为她打扰了大家休息。 B.第⑧段中老公所说的“心理阴暗”,是指“我”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 C.第⑨段写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来,“我”心里有点牵挂了,是因为“我”一直是同情她的,只是受了大家的不良影响。 D.本文告诉我们:善良是纯洁的,不要因为沾染上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 5.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情节,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再找出答题所在的区域(③-⑦;⑨-⑭;⑮);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第2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⑩段的内容可知小女孩被允许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第3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我看不下去了”“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富有同情心;“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表明“我”戒备心强;“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知错能改。第4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5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很明显是将“老公的态度”和“众人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只要围绕“表达歉意、对小女孩的祝福、对小女孩的赞扬或鼓励”即可。 【参考】1.②(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④(因牵挂小女孩)“我”了解到真相⑤“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2.小女孩患病;家里不宽裕;小女孩遵守和医院的约定。3.富有同情心;戒备心强;知错能改。4.D。5.对比,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6.如:小姑娘,你好,之前是阿姨误解你了,在这里,阿姨向你说声“对不起”。希望你早日康复。 (一)(2016·德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伞铺街 李汉荣 ①人在天日晴爽的时候,常常是记不起伞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咛: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这句朴素的老话,被一辈辈人们重复着。 “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②就这样,叮嘱带伞的爹娘走远了,记着带伞的儿女也走远了,一代代的人都打着伞走远了。 ③只有上苍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雾里,准备在每一个人的路上,随时泼下来。 ④所以,当我每一次走过伞铺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视力,我从临街的门里看到了更多的门,从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从人群里看见了更多的人群,从已没有伞的门面上看见了很多的伞,很多年代的伞,很多样式的伞。我看见木伞、荷叶伞、棕皮伞、布伞、油布伞、尼龙伞;我看见了唐朝制伞的人,宋朝卖伞的人,清朝修伞的人,民国打伞的人;我还看见不知哪个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个气魄宏大、情思奔放的年代,这后生有点大大咧咧,出门忘了带伞,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衫都湿了,路途遥远,雨还在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着,差点撞着了一个挑着一筐韭菜叫卖的老汉,他慌忙道歉,他终于找到了伞铺街。他走进了卖伞的铺子,当他谢过店家,打着伞上路,那雨点儿打在伞上,就有点平平仄仄的韵味了,一首唐诗,而且是一首意境温润、对仗工稳的律诗,就在伞下问世了。我还看见,那是民国,新式的“洋伞”刚刚流行,伞铺街也突然洋气起来了。那一对年轻人紧挨着走在一个伞下,男的举着伞,女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雨点儿的掩护下,他们说着生活的烦恼和打算,倾诉着细微的情感。时大时小的雨落在伞上,时而砰砰飒飒,时而滴滴答答,有时,哗啦啦,一下子就把伞上的积雨洒下来,好像把青春的苦闷都洒下来了——这变化着的雨声,恰到好处地掩护了他们一路的交谈和小小的秘密,他们就在那雨声里渐渐走远,走远。 ⑤就这样,走在伞铺街上,我总是遇见世世代代在雨里打着伞走过去的人,我总是听见伞下的低语、细碎的脚步和小小的秘密,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飘过来,一次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湿。而更多的伞刚刚举过来,又匆匆走过去,就随着一个朝代走进了历史的深夜。 ⑥我真想,让时光回流一小会儿,我要走进那个穿着一袭青衫的古代书生的伞下,与他交流对雨的看法和对时间的理解,然后,一起去赶考,去漫游,去登高望远,在高高的山顶,在雨后的白云上,写一卷新诗。 ⑦可是,当我把心里的羽毛收拢,安静地站在如今已没有伞铺的伞铺街上,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安静地听着起起伏伏的市声,我听见的却不是高亢的浩歌,也不是豪华的话题,我听见的却是世世代代说了千百年的那些朴素的老话,从时光的门后,从历史的院落,从深深的天井,清晰地、恳切地、潮润地传过来: “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1.用一个成语概括“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含义。 示例:有备无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第④段运用了点面结合、详略有别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示例:历朝历代各式各样的伞和跟伞有关的形形色色的人是面的略写,唐朝写诗的书生和民国伞下的情侣是点的详写。 3.第④段结尾有人续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恰当与否,请分析说明。 那是当年的母亲,擎一把油纸伞,站在有些许凉意的风里。古寺檐角的铁马挑出三两句轻叹,一丛野菊在细雨中露出数点浅笑。“当当”的钟声在校园的寂静里惊起几只鸽子,孩子们从门口飞出来,飞到母亲的伞下,飞进温暖的怀里。母亲轻轻拭去孩子额头的雨丝,他们渐行渐远,淡出这深红老绿的秋天…… 恰当,当年的母亲与前文中唐朝的书生、民国的情侣形成时间上的自然延续,也分别代表了美好人生的三个方面:个人追求、爱情温暖、家庭幸福。文笔与原作也基本一致,贴切顺畅。(不恰当。本段点面结合,点的角度已有了唐朝的书生和民国的情侣,再写就画蛇添足了。语言风格与全文也略有差池) 4.有一种写作方法叫“以实写虚”,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文也有几处运用了这种写法,试举一例分析说明。 示例:第⑤段中的“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悄悄打湿”一句,作者赋予心灵以实体,被雨打湿,写出了曾经在伞铺街发生的种种往事,让人回味,让人感慨万千。语言新颖别致,意趣深长。 5.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两次出现,请从结构、情感和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示例:结构上,开篇引入写作对象,结尾形成照应,回环完整;情感上,一唱三叹,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主旨上,深化主题,回味无穷。 (二)(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 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 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好了要去哪儿一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 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床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一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我又被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的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①“我”想和李白一样爬上九皋峰(写一首诗),成为大人物→②“我”即将爬上主峰振臂高呼却遇见了三姑夫→③我”被三姑夫强行送回了家(梦想破灭了)(意思对即可) 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画线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使用了“鼓荡”“发酵”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现了“我”不安于现状、好奇、浪漫、草率、幼稚等性格特点。 点拨: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两句话都是对“我”的描写,解答时,先明确所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分析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鼓荡”“发酵”等表现力强的词语的运用,表现了“我”渴望长大,想拥有自己的生活的理想,体现了少年时的“我”不安于现状(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叛逆的性格特点。 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追求梦想、渴望成长的愿望。 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李白是少年时代的“我”的榜样,是“我”追求梦想的精神动力。“我”最终没找到李白,明白了现实总是比梦想有力量。寻找李白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 点拨: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反复比较“我”与李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围绕“我”对李白理想的追随。
/
本文档为【中考语文 第2部分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第25讲 记叙文阅读(四)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