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事教育出版工作非常有用的资料,共14个文字校对方法

从事教育出版工作非常有用的资料,共14个文字校对方法

2018-09-09 11页 doc 64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0929

暂无简介

举报
从事教育出版工作非常有用的资料,共14个文字校对方法【引用】文字校对方法 本文引用自萧晓《文字校对方法》 校对方法: 1、折校法: 方法是将原稿与打印稿进行比照,找出并修改异同。适用于没有改动或改动很少的原稿(最适合翻版稿) 2、点校法: 将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读原稿,后看校样,左手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逐字逐句校对,长句可以分为两三段校对。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或者原稿与校样横竖不一。 3、读校法:一个人朗读原稿文字,另一个人看着校样进行核对改正。读稿人口齿要清晰,校对人要避免跳行漏行。适用于原稿抄写比较清楚、内容比较浅显、格式不太复杂的稿...
从事教育出版工作非常有用的资料,共14个文字校对方法
【引用】文字校对方法 本文引用自萧晓《文字校对方法》 校对方法: 1、折校法: 方法是将原稿与打印稿进行比照,找出并修改异同。适用于没有改动或改动很少的原稿(最适合翻版稿) 2、点校法: 将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读原稿,后看校样,左手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逐字逐句校对,长句可以分为两三段校对。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或者原稿与校样横竖不一。 3、读校法:一个人朗读原稿文字,另一个人看着校样进行核对改正。读稿人口齿要清晰,校对人要避免跳行漏行。适用于原稿抄写比较清楚、内容比较浅显、格式不太复杂的稿件。 4、人机结合校对:采用计算机软件对电子文本进行自动校对,然后采用人工方式对校样进行二次校对,输出校样后由机器再次进行校对。机器校对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校对常见错别字、专名错误和成语错误,可以消除30%以上的常见错误,有利于减轻校对负担。 校对中常见错误 校对中常见错误: 文字错误:如错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异体字、拼音错误、计算机录排错误等。 词语差错:如词性错误、词形错误、词义错误、感情色彩错误、成语错用等。 语法逻辑错误:如词性误用、成分残缺、词序不当、词语重复、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句式杂糅、不合事理、违背逻辑等。 数字用法错误:违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标点符号错误:违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标点符号用法》。 量和单位错误:使用了不的量名称、符号、单位等。 版面格式错误:不统一、不一致、不配套、不规范。 知识性错误: 事实性错误:违法了有关的客观事理和事实。 政治性错误:在编辑审稿和加工过程中遗漏的政治性错误。,如政治观点、政治倾向、政策法律等错误。 校对管理的方法 校对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根据校对管理的自身特点,在校对管理中较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制订 1.校对的种类及其基本内容。校对工作计划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出片计划,二是校对计划。两类计划都需按月编制。下面对两类计划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别介绍。 (1)出片计划。出片计划反映各书稿或定本经过校对环节的动态,以出片为接合点,由此脱离原稿或定本,以清样的形式进入制版过程。出片计划主要根据出书计划编制。在特殊情况下,如要配合政治形势、重大纪念日活动,需要加快出版,计划则需随时调整。 出片计划的项目内容除详列书名及其他记录外,还应有字数、原稿类别、当月的校次和必要校对字数以及出片日期等。出片的具体日期如果不能确定,可以分上中下旬填入计划。预计在当月出书的校样,为了便于出版部门安排印制工作,应尽量争取在上旬出片。 (2)校对计划。校对计划反映各书稿校样在各个校次间的动态。校对计划以出书计划为根据,加入即将发排、送校或作为急件处理的书稿,主要估计到校样周转期的长短和校对人员的力量,进行全面安排。 校对计划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各校次的所需工作时间、指定人员、校对任务等。在使用校对力量时应以专职校对人员为主,在专职校对人力不足时,适当调用社外力量。社外力量要选择具有校对工作经验者。 2.校对工作计划的编制要求。 (1)要搞好计划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校对计划项目需要来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对力量的调研、拟校原稿的基本情况调研、拟校书稿的出版要求调研等几项。 (2)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好计划项目。首先,对计划项目中由一些量化指标构成的项目,如校次的安排、校对时间的规定、校对字数,也即校对人员在规定校对期内的具体工作量的规定等,都要根据调研工作中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仔细测算,科学地确定。其次,要注意搞好各项计划的综合平衡:一是校对计划与付印计划的相互协调,二是每项计划内部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平衡,三是校对工作计划与社里的出书计划相适应。 (3)在校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对不妥的项目内容还应作适当调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执行初期,还要对计划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出片日期是否准确,是最主要的检查项目。除此之外,对其他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也不能忽视检查,如对所聘用的科外或社外校对人员的校对进度、校对质量就必须跟踪检查,对能力达不到计划项目要求的外聘校对人员还应及时调整。 (二)实施岗位责任制 校对计划编制好后,还需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具体落实计划,这就要实施岗位责任制。实施岗位责任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各个校对岗位的具体职责。各个校对岗位的具体职责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承担各个校次校改任务的基本工作职责,二是将校对计划中的各项校对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校对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其中校对过程中各个校次的基本工作职责如下。 (1)一校职责。一校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校正错字、别字、漏字、多字、倒字、标符错误;不漏句、不漏行、不漏段,不多句、不多行、不多段;检查书眉、插页和插图的错误。 2)按照发排单的设计要求和原稿上的批注,校正另页、另面、另行接排错误以及大小标题的字体、字号和空行、占行的错误。 3)提出关于全书体例、格式、人名、地名、数字和常用字的统一的初步意见,并向二校交代。 4)纠正不规则的注文、注码排式,使之排在同面或相应面,解决排版多行或缺行的缩行、放行等统版工作。 5)填写目录页码。 6)统计工厂毛校错漏数。 7)留错率2/10000。 (2)二校职责。二校也要逐字逐句校核原稿。除继续完成一校职责外,还必须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和调整全书的版式,注意行距、字距是否合乎规定。 2)统一全书文字、数字的用法,使公式、图表的规格一致。 3)把对原稿的疑问和修改意见(包括一校提出的和工厂校对提出的)提交有关编辑处理。 4)认真做好整理送改的工作。 检查一校、二校画改得是否清楚;检查格式、字体、字号、统一用字、汉字数码与阿拉伯码、外文大小写、表格的序号格式与正反线、单双引号和书名号的用法、注文回行和其他版式是否统一。 检查增删文字或改动标题,应对有关的注文、目录、书眉、索引、前言、后记等做相应的改动;检查标题字号、回行、占行、间空、另行接排、引文出处的写法、过长书眉的简化、表格和插图的位置、人名中外文缩写后面的圆点排法是否统一。 检查封面、内封、书名页上的书名、著译者名、出版者名等项内容是否统一。 查点全书页码,核对目录,签字送工厂改版。 5)留错率为1/10000。 (3)三校职责。三校仍须核对原稿,并在二校基础上查对参考资料,发现遗漏的差错,补一校、二校的不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核红,以落实一校、二校的成果。并对编者、作者在校样上所有的改动负全责,提出、汇总前校未曾处理的原稿疑问,送编辑部门解决。 2)校对时注意体会原稿内容,适当推敲文字,做好全书版面规格的整体统一。 3)注意力应遍及全部校样,对全书的各组成部分做一次通体检查,不能有任何缺漏。 4)保证经典著作引文的绝对正确。 5)认真做好整理出片工作:注意因增删内容推行倒版而引起前言、后记、目录、图表、书眉、索引、注释、页码等处所受的牵动。发现新问题提交编辑解决,复查版式规格,检查全文页码,核对目录和正文的标题及页码,复查封面、书史页的统一与否。最后检查附件,签字出片。 6)消灭一切排版错误,保证校对质量,完成全部校对任务。 (4)通读职责。通读是在经过三次校对原稿的基础上,脱离原稿进行的读校。因此,校对人员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拓展视野,思考、发现校对遗漏和原稿疏漏的问题,因而更能发挥好校对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读是保证出版物文字、技术方面达到高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读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检查原稿的文字质量,全部消灭对校遗留的错别字、多字、标点符号错误以及格式、字体、图、表与批注不符之处。 2)注意明显的政治性、原则性的提法,以及重要的政治性词汇。要注意辨认有关国家的涉外政策、国际关系问题、民族宗教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问题。 3)对不规范的语法修辞、明显的病句要提出质疑,提供给编辑裁决。 2.加强对校对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责任明确、任务明确之后,对校对过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还要认真进行考核,以及时发现与解决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内容分为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两个方面。两项考核都要以按校对计划下达的指标及明确的职责为依据。 (1)校对工作的数量考核。校对计划中的数量指标下达之后,就要做好统计工作,严格按定额指标来考核校对进度及工作量完成情况。假定某校对员有20个工作日的某月内校对800000字,而出版社规定的日校对指标为30000字,那么该校对员日校字800000字÷20=40000(字),超指标10000字。就全部校对员的校对数量总额除以人数,可以求得全校对科的每月平均生产量和生产率。根据每月的统计,又可以算出各个校对员的季度和年度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及其平均生产率。通过这些统计数字,不仅可以看出各个校对员的生产数量及其工作效率,而且可以看出校对科的校对力量全貌与动态。 校对字数的计算,不同的出版单位有不同的统计方法,而不同出版物的字数统计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以下几点计算校对字数的规则,却是大多数出版社所通用的规则。现归纳如下: 1)如果一部原稿由一个人独自校对,校对字数以版权记录页上所标明的版面字数计算;如果一部原稿由多人校对,则每位校对者的校对字数可按版面字数计算。 2)正文版面字数按每面行数乘以每行字数计算。版面的空白处,不予剔除;书眉按一行计算;页码行不计字数。 3)书稿封面、书名页、目次页等,按满版正文字数计算。 4)如果版面内间排外文或小于正文字体的小号字较多,则可适当加算一定比例的字数。 (2)校对工作的质量考核。要准确评价校对工作的优劣,除了对校对工作进行数量考核外,还需进行质量考核。因为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校对工作也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追求校对速度,才能有真正的高效率。质量考核一般在各个校次中连带进行。初校者的错误由二校者检查;记录,二校者的错误由三校者(责任校对)检查、记录,责任校对的错误可在编辑部通读复核时以及校对科科长或由其指定的检查人员检查时发现,由责任校对自行记录。每次查出的错处均填入质量记录表,月终由统计者加以累计,计算出各人各校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质量指标通常以出错率表示。出错率系指在规定的校对字数内允许出错的比例,通常以千分或万分表示。各校次的出错率呈递减比例,越是往后的校次,出错率就越小。 计算错字率以原稿为依据,以"处"为单位,凡原稿中字迹清晰的中文文字、科学符号以及标点符号等的错、漏、倒字,均按一字一处计算;凡原稿中已批注清楚的字体、字号和版式上的错误,也以一字一处计算;外文单词、多位数字、成套的符号,均按整个单词、数字、数码和符号计错一处。 应当指出的是,对校对质量的考核,既要考虑出错的处数,又要考虑错误的性质,也就是说,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才能准确地对校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3.建立奖惩机制,调动校对人员履行的积极性。在对每个校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之后,还要根据考核结果对履行职责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奖优罚劣能有效地督促、引导校对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提高岗位责任制的实效提供保证。 奖罚机制由两方面内容组成。 (1)对完成岗位责任者实施奖励。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个方面:精神奖励包括对完成岗位责任者进行通报表扬,将履行岗位责任情况列为提薪晋级的条件,为出色履行岗位职责者优先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等等;物质奖励包括为超额完成校对工作量者按超额量发放奖金,对校对质量达标者给予物质奖励,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为提高出版物质量作出重大贡献者予以重奖,等等。 (2)对未完成岗位责任者进行必要的惩罚。符合下列情况者应该进行处罚:①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校对任务者。②校对质量连续多次达不到岗位职责要求者。③不认真履行校对岗位职责而酿成重大质量事故者。④其他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者。惩罚的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通报批评、记过处分、扣发奖金、罚款、调离校对岗位、下岗待业,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奖罚机制由奖优与罚劣两方面内容组成,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应该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三)分级分次管理 分级分次管理,是指对不同级别的校对人员和原稿的不同校次,分别按照不同的要求与标准进行管理的方法。各类校对人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职称,其校对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其擅长校对的内容也各异,对其进行分级管理,使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使丰富的校对资源变成了宝贵的校对财富;原稿的不同校次,有着不同的校对重点,以及不同的要求标准,对其进行分次管理,能充分保证每个层次的校对质量,且能合理安排校对力量,提高校对工作的整体效率。所以,分级分次管理,已成了现代校对管理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方法。 分级分次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级别校对人员的特点,分配担任不同校次的校对工作。如一、二校主要是发现并订正语言文字及版式方面的差错,可安排较低级别的校对人员担负其任务;而终校与责任校对要对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把关,尤其是要对原稿中的是非提出质疑,就必须要由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校对人员担负其任务。分工不能颠倒,更不能搞"轮流坐庄"。 2.根据原稿的内容性质及难易程度,分配擅长校对某类原稿的校对人员去担负他最擅长的原稿校对任务。如安排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校对人员去校对外文较多的原稿,分配懂美术的校对人员去校插图较多的原稿,等等。这样能用其所长,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3.对不同级别校对人员所承担的不同校次的工作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就校对质量标准而言,不同级别的校对人员担负不同校次校对任务时,高一级别的校对人员要比低一级别校对人员的差错率降低5%~10%;并且,要分别根据不同校对客体情况制订不同级别校对人员的校对指标,以科学地对各级校对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价。 总之,采用分级分次管理的方法,对于优化出版校对资源的配置,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关校对工作的职责(转) (一)校对工作的一般程序 整个校对过程,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核红(亦称对红)四个校次。书刊校样经过三个校次送请编辑解决遗留问题后签字付型。付型样如有改动,还必须核红一次。如果改动较大,或质量要求较高的书,可适当增加校次。 1.初校的责任:必须依照原稿在校样上逐字逐句地校对,把文字、符号和图表上的错误基本消除。 (1)版面规格 根据发排单和版式样,检查校样的版心大小是否正确,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正文字体字号有没有排错。 (2)格式 毛校是不管格式的,如题目占几行、排法是否一致、另面排、另页排等,在一校时各个解决,其他如页码、目录、图、表的排法都应按照版式设计要求,力求完美统一,并填好目录页码。 (3)字体字号 (4)文字和标点 (5)索引、扉页、书眉、中缝 2.二校的责任 二校仍是对照原稿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对。重点注意放在全书体例及版面格式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改正初校漏校的各种错误。如标题位置、各章节的安排、统一问题等等。 3.三校的责任 应对照原稿,继续检查校样的差错,查看初、二校有无漏校之处,注意力应遍及全部校样,包括封面、目录、版本记录、附录和零件在内。因为三校是通体校对的最后一次,所以校对人员应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兼顾发现并纠正原稿的文字差错、知识性差错,同时注意全书各组成部分的统一与准确,不能有所缺漏。 (二)基本的校对方法 1.对校法 以比较为特征。(“长处在不参己见”,“短处在不负责任”)是古代和现代校对的基础。校对工作专业化的必要性方法。 2.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和解决格式等方面的问题。 3.他校法 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图书与所校的原稿对照,找出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校对方法。 4.理校法 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做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是四种传统的校对方法,为现代著名学者陈垣所提出。发展到今天,应用更为广泛。必须强调的是: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应当综合运用,但不同校次各有侧重。比如在对校时,应把重点放在比照上,一般不要去做“他校”和“理校”。又如在本校时发现了矛盾,首先要对校,查查原稿,以排除录排错误,如果不是录排错误,再用其他校法。 历史在进步,事物在发展,校对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现代对校的折校、点校和校改后的核红、整理以及制片后的对片,都是在传统对校法基础上的创新。“人机结合”的校对方法是在计算机技术介入出版生产之后创造的。我们把这些新的校对方法称之为现代校对方法。 5. 现代校对实践创造的校对方法 (1)核红 核红,又叫对红。即核对上校次改动的字符是否改正,有无错改。核红看似简单,其实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要领是:第一步,核对上校次改动的字符,至少核对两次;第二步,如果发现应改而未改的字符,就要搜检上下左右相邻字符有无错改,以防邻行邻位错改;第三步,比对红样与清样四周字符有无胀缩,如有胀缩,就要对相关行及其上下行逐字逐句细查,找出胀缩原因,改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2)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技术整理”“整理” 经过发排处理的版样和原稿由于形式不同,因而造成文中的脚注、插图、公式、表格、标题等的位置往往不能与所预期的相一致,这就出现了版式的处理问题。当遇到大部头书稿,为缩短出版周期一般都采用分校制。由于校对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素养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异,校对质量不可能一致;而且在同一部完整书稿的不同篇章中,可能会出现因不同校对员对同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不一致而导致前后文不统一,这又出现了统一格式的问题。如果在付印前能够仔细地对书稿进行有效地技术整理,不仅能弥补一般校对难以避免的疏漏,同时也能发现编辑校对加工中所遗漏的技术性问题。 整理的内容主要有七项:1)根据正文标题核对书眉、目录、扉页、版权页和封面上的标题,检查文字是否一致,页码是否相同;2)检查正文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占行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插图的形象与文字说明是否相符;4)检查图表与正文是否衔接;5)检查表格和公式是否准确规范;6)检查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是否相符,参见、互见页码是否准确;7)解决相互关联的其他问题。 (二)具体的校对方法 基本的校对方法在校对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就形成了具体的校对方法。它主要表现在具体的书稿校对上。 1.封面、扉页、版权页的校对 这里说的封面,实际包括封底和封脊。因为这三者同时构成一本书的封皮,印刷时是同时印的,设计版样时也是同时设计的。包括书名、著译者名,如果是丛书还有丛书名。封脊与封面一样,封底有书号,定价两项。 内封又叫副封面或扉页,是书籍的第二道“门户”,起着保护正文和重现封面的作用,在封二或衬页的后面的单张页。内封一般有书名、编著者、出版单位等内容,通常是居中排,其版心应与正文相同。版权,又称“版本说明页”,主要供有关方面了解本书的出版情况,放在主书名页即内封的背面或背面的下部。它的上部放CIP数据。版权上一般有:书名、编著者、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印刷单位、出版日期、出版记录、标准书号、定价等。 校对时,出版物名称、著译者、出版者名称三者必须一致,印在封底和版权页的书号、定价也必须一致。校对时应分别校对原稿和发稿单。注意字体、字号和版式是否合乎要求。 2.目录的校对 目录是正文标题体系的集中,但也有所取。校对目录的首要原则是与内文完全一致,包括文字、序码、标点,因此,在按原稿校对后,还应把目录上的内容与内文一一核对,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要注意页码的完全正确。注意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和版式,二、三校及整理、核红时,一律按正文中篇、章、节的各级标题名称核对。 正文中标题名称如有删改,目录中相应的标题随之改动。 3.版式校对方法 版式即书刊排版的式样,书刊的排版式样由于内容的繁简不同、科目的类别不同,形成多种多样的格式。 书稿排成以后,版样和原稿由于形式不同,因而文中的脚注、插图、公式、表格、标题等等的地位会不能与设计所预期的相一致,这就需要校对人员处理好版式问题。处理好版式,不仅能使版面经济美观,而且可以避免排版中的技术性差错。但是许多人校对只注意文字,往往忽视版式,或造成版面头重脚轻,左满右空,或使排版人员多次改动,增加成本。如果到最后一校才发现版式有问题,造成改版还会增加文字出错的危险。 检查版式的方法: 根据版式规格的行数和字数,检查排版是否少行少字。一般来说,正文少于三行不占面。一些文章可通过改变字号,扩大或缩小标题空距来省去转版或少留之后空白。16K,32K版面天头空四行,地脚空三行。 书眉大多在版心上方(大型工具书排在版心下方,便于翻检),下加花边或线。校对时要注意单页排篇名,双页排书名,外端空一格排页码。 注意书眉版式要整齐。标题占版面2-10行。大标题一般占5—8行,小标题一般占2—4行。标题与文中内容数词的大小顺序排列不可雷同或颠倒。版心右边字体既不要外出也不要留空。 4.标题的校对方法 图书刊物中的标题是章节或文章的“眼睛”,自古以来就有“文眼”之说,如果连标题都错了,那它的危害比正文差错更为广泛、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的图书,如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标题比较简单;有的图书,如教育、文艺、翻译、科技等,标题层次多,字体、字号变化大,在校对标题的技术处理上,除审查标题内容外,还要掌握标题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标题采取相应的校对方法。 (1)密排题 这类标题由几个词组成或包含几个分句的复句组成,如“校对主客体的校对规律”、“校对的起源和演变”,这类题字相互之间不加任何的等距空。校对时,一是注意标题文字的长度,一般不超过版心宽度的五分之四,一行排不下可以转行,转行以不割裂词意为宜;二是注意字体、字号是否与书稿标号相符、完整;三是注意标题中有无错别字;四是注意整个标题的位置是否居中或者靠切口,标题四周的环白是否匀称;五是注意题意与目录、文意是否统一。 (2)疏排题 这类标题的内容一般很简单,有时只用一个单音字,如巴金的“家”、“春”、“秋”等;有时用一个名词或词组,如“春桃”、“夏伯阳”、“异国情恋”等。标题间空也有规律,一般是二字间空三字地位,三字间空两字地位,四字间空一字地位,五字间空半字地位,六字至八字中间空1/4开,八字以上不间空。校对这类标题时,注意题字之间是否等距,有无偏差;在一则标题排两行时,做到回行恰当,根据原稿批注要求,或左右居中,或转行并肩。要照顾字、词的联系,上行与下行长短不一致是正常的,因文而异,不拘泥刻板。 (3)装饰题 多见于文艺类图书,如戏剧、诗歌、小说、散文集等等。小学教辅读物中的“思考与练习”、“动脑筋”等也比较习惯加花边装饰。标题简约,为1—4个字,在字周围加花边装饰巧作,尽量缩小标题环白,以求美观匀称。校对时应注意花边图形是否一致,有无不规范排列,有无别种花边混入,纠正其不规则的部位。 (4)单行题 仅一行主题,无分题与副题。校对时要注意原稿批注:或左右居中,或紧靠切口,或横排加线框,或竖排在围框之中等等,并注意字体字号,无杂字夹入。 (5)多行题 指两行或两行以上的标题。应按题稿所书顺序分次校对,使主题长于引题、副题。因为双行或多行副题题字是按照主题与副题的比例排的,首行空二字,回行要顶齐。在校对多行副题时,人名、地名、国名不要断开回行,将副题结尾的标点符号(多为句号)删去,以空白不超过字体本身的一个字的距离为宜,在疏排时不超过字体本身等距两倍为妥。据所校图书的版面大小,在行距上,主题上下空白,小于整题的上下留白较合适,对副题的行距,要稍小于主题上下的空白。 (6)图解题 多见于“中小学生写作训练”或“作文大全”之类的图书。它以图画代文字标题,校对时要注意构图是否符合科学,是否与前后文字一致等。 在以上各类型的标题校对中,虽各具个性特点,但也有共通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回行不能割裂词汇 如: 搞经济不讲综合/ 平衡就寸步难行 日本的水会/使人秃头? ××厂党委开展党/ 性教育取得成效 把“党性教育”这一词汇割裂开来,就影响了读者对标题的阅读和理解,甚至还会产生歧义和反义。 ②除问号、引号、感叹号、省略号外,标题不用标点符号 ③版面下方的标题至少要排一行正文,不可背题。 5.文字校对方法 文字校对是重点。排版技术好,一般书报刊三校一读,辞书五校三复核。文字常有四误:一错、二漏、三多、四颠倒。字错大多由笔画增减、部首有异、同音混淆、繁简不当、字迹不清引起。字颠包括字体、符号倒置和字、词、句前后颠倒。 文字三校要全面注意,各有侧重。初校重点解决字句遗漏、重复、颠倒、明显错字、排版格式、字体型号问题。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脊背中的出版单位和作译者名,刊物期数与总期数等要统一。外文根据音节转行。脚注、篇后注序码与正文序码要一致,空两格起排。书刊引文出处按著者、文章著作、卷数、页数、出版单位、年份顺序排列;报纸引文出处按著者、篇名、报名、年、月、日、版顺序排列。一校着重解决文字错误,标符、转版问题。转版不可将词组拆开,应在句号或逗号后面,避免意思的突然中断。二校通读,搜查错处,斟酌文字以及重要的政治性词汇,人名、国名、地名、单位名、年代、数字要核对原稿,订正不妥之处。未改处上下三行各检查一遍,以免有错。三校全面检查,通读推敲文章内容,弥补疏漏,仔细核对目录页码。 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比较研究(转)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编辑阅读叫做审读(本文所指的审读是指决定书稿取舍的三级审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审读和校读,表面看都是阅读,但由于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差异,由此带来对编辑和校对职责要求、素质要求、绩效评估和职业训练都不尽相同。正如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术业有专攻”,编辑阅读和校对阅读是两门学问。编校合一之所以行不通,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阅读对象、目的和绩效评价之比较 编辑审读的对象只有一个,即作者的原创作品。校对校读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编辑发排文本,通称“原稿”,一个是依据原稿和版式设计排版打印的样张,通称“校样”。 编辑审读,首要目的是决定取舍,从一定意义上讲,编辑的审读活动是一种文化选择活动。编辑通过阅读,对作品做出全面评价,并且决定取舍。因此,编辑的审读过程就是了解、评价、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对于认为可以出版的书稿,编辑还要通过再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再阅读过程,实际上是提升书稿水平的设计过程。到了加工阶段,编辑还要一边阅读一边加工,而这个阅读过程则是编辑再创造的过程。 编辑阅读的取舍决定,其依据是全方位的,例如出版方针任务,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读者的精神需求,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和实际利益。编辑既要对作者负责,对作品做出客观评价,为优秀作品争取出生权;又要对读者负责,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还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益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积累;最后,还要对出版社负责,要考虑出版社的长远的和现实的利益。所以,编辑审读既是评价作品的过程,又是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文化选择的过程。 校对阅读的目的相对要单纯一些,即发现并消灭校样和原稿上的差错。校对无须对书稿做出评价,因为已经三审定稿,具备了出版的基本条件。在校对过程发现重大错误因而取消出版,是极个别的例外。但是,摆在校对员面前的校样,还不具备付印出版的完备条件,因为还存在错漏,既存在排版错漏,也可能存在原稿错误,两种错误都隐藏在校样的字里行间。由于校对处在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印制之前。所以,校读过程是猎错查漏、纠错补漏的过程,补充和完善编辑工作的过程,为书稿出版创造完备条件的过程。 由于编辑阅读和校对阅读的目的不同,两种阅读绩效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相同。 编辑阅读绩效的评价标准,首先是书稿取舍决定的正误。评价书稿取舍决定的正误,取决于图书的内在价值。而图书的内在价值最终要由读者的阅读实践来检验。正如伏尔泰所说的,图书价值的一半是读者创造的,没有读者的读书活动,图书的价值是实现不了的。所以,编辑阅读绩效的评价标准不仅有比较抽象的因素,而且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许多方面难以进行量化的检测。 校对阅读绩效的评价标准,是图书成品的差错率。图书成品的差错率,就是校对的留错率。所以,留错率越低,校对阅读的绩效就越高。相对来说,这个评价标准要具体得多,因为可以用数字来量化。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为这个标准做出量化的规定:图书差错率在1/10 000以内为合格品。在此之前,还有个成文规定:图书差错率在0.5/10 000以下,0.25/10 000以上为良好品,差错率在0.25/10 000以下为优秀品。这里说的合格品、良好品和优秀品,都不是对图书内容价值的评价标准,而是对以校对质量为主的编校质量的评价标准。 书稿取舍决定,是图书出版最重要的决定。如果决定失误,或者扼杀了优秀图书,或者让平庸、劣质图书出笼,都会对社会造成损害。所以,编辑阅读对于出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校对作为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负有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的使命。校对处在前承编辑工作、后启印制出版这样的特殊环节,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来弥补,而校对工作的失检,则无可挽回地成了图书成品中的差错。有些内容优秀的图书,由于差错率超过1/10 000,不但失去参评优秀图书的资格,还必须从市场全部收回,造成信誉和经济的损失。这就是说,编辑对书稿取舍的决定的正确性,还需要通过校对改错才能进一步实现。所以说,编辑阅读和校对阅读,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阅读和程序之比较 编辑阅读和校对阅读的对象和目的的上述差异,直接影响着两者的阅读制度和程序。 编辑阅读强调“慎”,要求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审慎取舍。 校对阅读强调“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字之微”。 因为强调“慎”,编辑审读书稿,要坚持“三审制”。“三审”是三级审读,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的三级审读。初审后,要对书稿做出全面评价,并提出取舍建议。复审的任务是对初审的判断和建议做出分析,表明复审的取舍意见。终审要对初审、复审的意见表态,并做出最终取舍决定。三级审读,是为了保证对书稿价值判断和取舍决定的正确。 校对阅读强调“细”,所以要坚持“三校一读”制度。“三校”跟“三审”不一样,不是三级校对,而是三个校次。这是因为书稿和校样出错的多样性和隐蔽性,使得“校书如扫落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过多次改版和校对。一读即三校后进行一次通读检查。校对阅读实际上要进行四次,其程序是:一校一退改一出样一核红(将一校样上标改的字句与二校样核对,检查有无漏改和错改)—二校一退改一出样一核红一三校一全面文字技术整理一退改一出样一核红一通读检查。通读检查如未发现错漏,即可签字付印,这份校样就成了“付印清样”。如果还有少量错漏,则签批“改后付印”,改后再打出付印清样。如果通读检查发现错误很多,则须增加校次,直至消灭全部差错,才能签字付印。这一套相当严格的程序,是校对工作特有的,是确保校对质量必需的。 “三审”阅读,是逐级审读的制度,书稿取舍的最终决策权,是负责终审的总编辑(或副总编辑)。
/
本文档为【从事教育出版工作非常有用的资料,共14个文字校对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