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2018-09-07 4页 doc 57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9018

暂无简介

举报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程信息及名师简介 课程信息 章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六课 课时 课程名称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介绍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策略或措施、过程、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左倾的概念。 名师简介 授课教师 李健 所在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师职称 中学一级 二、名师授课 教学环节 授课语...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课程信息及名师简介 课程信息 章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六课 课时 课程名称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介绍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策略或措施、过程、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左倾的概念。 名师简介 授课教师 李健 所在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师职称 中学一级 二、名师授课 教学环节 授课语言 备注 【一、课程目标】 PPT第2页——PPT第3页 说明: 创设情景,介绍目标,导入课程。 授课语言详见ppt,下同。 【二、通关小测】 PPT第4页——PPT第6页 说明: ①需设计2—3道左右客观题(视具体情况而定,可适当增删),包含题目+答案+解题思路(也可是讲解板书)。 ②题目应难易适中,能测出学生的知识水平。 ③本环节的答题情况将作为“问题探究”环节体现差异化的依据。 【三、问题探究】 基础PPT第7页——PPT第9页 拓展PPT第10页——PPT第12页 说明: 本环节是本课程的重点,设计要体现差异化,分为“基础”和“拓展”两部分。 a.通关小测不过者:进入“基础”学习。 b.通关小测通过者:进入“拓展”学习。 【四、 归纳小结】 PPT第13页——PPT第15页 说明: 需对课程进行一个,起到一个“点睛”的作用;最好还要包括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的归纳。 三、练习指导 练习指导 题目+答案+解题思路 练习1 1.“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 A.1927年八七会议 B.1935年的遵义会议 C.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 D.1937年的洛川会议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 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主要是关于纠正左的错误的问题;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主要是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有可能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发动三大起义等所进行的部署。 练习2 2.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揭开厂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参考答案】 B 【解题思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转入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练习3 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著名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从反映的多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 练习4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人民战争路线 C。统一战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参考答案】 D 【解题思路】毛泽东在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练习5 5.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现在( )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A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共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的二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故排除③④。 四、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题目+答案+解题思路 测试1 1、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歌词中唱道:“……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象(里格)黄连,脸在笑。血浓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这首民歌的产生和流行( ) A.与北伐战争有关 B.与反围剿斗争有关 C.与百团大战有关 D.与淮海战役有关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红军”是1927年——1937年人民军队的称呼,反围剿斗争就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史实。 测试2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但“远征”毕竟很艰难,不是站不住脚,不可能跋涉“万水千山”,故应该选D。而当时民族危机还不十分严重,故B是不能选的;当时西部已有革命根据地,C也不能选;A项北伐战争明显错误 测试3 3、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 ) A. 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B. 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 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 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参考答案】 C 【解题思路】 据题中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极为重视工人阶级在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忽视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属于“左”倾错误的体现。 测试4 4、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江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川陕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 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时间的记忆能力,C最早。 测试5 5、“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参考答案】 C 【解题思路】由于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继续存在的左倾错误使长征一再失利。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属于“力挽狂澜”。 PAGE 1
/
本文档为【《国共的十年对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