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基础公式背诵

2019-11-10 2页 doc 709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有米之炊

多年从事教育线上和线下教育,分享总结经验。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基础公式背诵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公式背诵背诵1.集合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基础公式背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公式背诵背诵1.集合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 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Cu(A∩B)=CuA∪CuB,Cu(A∪B)=CuA∩CuB。背诵2.方程组1.方程组的有关概念方程组的定义: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求方程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2.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的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一,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3.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三元一次方程: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这样的方程叫做三元en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即通过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第三个未知数的值。背诵3.简易逻辑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背诵4.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则(若,则),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若,则(若,则);(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则或;(4)若,,则;若,,则。2.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是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因此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应使每一步的变形都要恒等。(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要结合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确定解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设,它的解按照可分为三种情况.(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段讨论法(最后结果应取各段的并集);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数形结合。(4)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当时,;。当时,;背诵5.函数的性质1.单调性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Ⅰ,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Ⅰ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当时,都有,则称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当时,都有,则称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2.奇偶性定义:(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背诵6.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示为f(x)=ax²+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背诵7.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a>0且≠1)(x∈R)。y=ax(a>1)定义域:R;值域:(0,+);过定点(0,1);当x>0时,y>1;x<0时,0<y<1;在(-,+)上是增函数;y=ax(0<a<1)定义域:R;值域:(0,+);过定点(0,1);当x>0时,0<y<1;x<0时,y>1;在(-,+)上是减函数。背诵8.对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logX,(其中a是常数,a>0且a不等于1)叫做对数函数。函数y=logX,当a>1时,定义域为(0,+∞),值域为R,非奇非偶函数,过定点(1,0),在(0,+∞)上是增函数;函数y=logX,当0<a<1时,定义域为(0,+∞),值域为R,非奇非偶函数,过定点(1,0),在(0,+∞)上是减函数。性质:如果>0且≠1,M>0,N>0,那么:换底公式:(a>0,a1;)对数恒等式:=N背诵9.三角函数1.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终边上除原点外任意取一点P(x,y),P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记作r(r=>0),列出六个比值:=sinα(正弦)       =cosα(余弦)       =tanα(正切) =cscα(余割)       =secα(正割)       =cotα(余切)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x cosx tanx cotx secx cscx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和差关系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5.倍半角关系;;;;.背诵10.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示,其符号语言为:。1.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2.等差中项:若成等差数列,则称的等差中项,且;成等差数列是的充要条件。3.前项和公式;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背诵1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q(q0)。1.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2.等比中项: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称为的等比中项,且为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3.前项和公式:背诵12.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背诵13.极限1.几个常用极限(1),();(2),;(3);(4)(e=2.718281845…)。2.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则(1);(2);(3)。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则(1);(2);(3);(4)(c是常数)。背诵14.排列组合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2.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组合数性质:。背诵15.二项式定理,为二项式系数(区别于该项的系数)。性质:,。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系数最大即第背诵16.平面向量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记作:∥,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a=e1+e2。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两个向量的夹角:对于非零向量,,作,称为向量,的夹角,当=0时,,同向,当=时,,反向,当=时,,垂直。(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数量叫做与的数量积(或内积或点积),记作:,即=。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再是一个向量。(3)在上的投影为,它是一个实数,但不一定大于0。(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两个非零向量,,其夹角为,则:①;②当,同向时,=,特别地,;当与反向时,=-;当为锐角时,>0,且不同向,是为锐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为钝角时,<0,且不反向,是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③非零向量,夹角的计算公式:;④。2.平面向量的运算(1)几何运算①向量加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但“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不共线的向量,如此之外,向量加法还可利用“三角形法则”:设,那么向量叫做与的和,即;②向量的减法:用“三角形法则”:设,由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注意:此处减向量与被减向量的起点相同。(2)坐标运算:设,则:①向量的加减法运算:,。②实数与向量的积:。③若,则,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④平面向量数量积:。⑤向量的模:。⑥两点间的距离:若,则背诵17.空间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存在实数λ,使=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与向量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使。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1)若,,则,,,,,。(2)若,,则。模长公式:若,,则,2.夹角公式:。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则,或。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已知两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作,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且规定,显然有;若,则称与互相垂直,记作:。(2)向量的模:设,则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作:。(3)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向量,则叫做的数量积,记作,即。(4)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①;②;③。(5)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①;②(交换律);③(分配律)。背诵18.导数函数y=f(x),如果自变量x在x处有增量,那么函数y相应地有增量=f(x+)-f(x),比值叫做函数y=f(x)在x到x+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即=。如果当时,有极限,我们就说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f(x)在点x处的导数,记作f’(x)或y’|。即:f(x)==。1.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C为常数)2.导数的运算法则法则1:两个函数的和(或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数的导数的和(或差),即:(法则2:两个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第一个函数的导数乘以第二个函数,加上第一个函数乘以第二个函数的导数,即:若C为常数,则.即常数与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以函数的导数:法则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数,等于分子的导数与分母的积,减去分母的导数与分子的积,再除以分母的平方:(v0)。背诵19.导数的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1)设函数在某个区间(a,b)可导,如果,则在此区间上为增函数;如果,则在此区间上为减函数。(2)如果在某区间内恒有,则为常数。2.极点与极值曲线在极值点处切线的斜率为0,极值点处的导数为0;曲线在极大值点左侧切线的斜率为正,右侧为负;曲线在极小值点左侧切线的斜率为负,右侧为正。3.最值在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但在开区间(a,b)内连续函数f(x)不一定有最大值,例如。背诵20.点、线、面基本概念通常用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平面可以用希腊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来表示,还可以简单的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表示。如平面,平面,平面等。(1)点在平面内,记作;点在平面外,记作。(2)点在直线上,记作,点在直线外,记作。(3)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平面经过直线),记作;否则直线就在平面外,记作。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背诵21.基本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把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2.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只有三种:(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相交;(3)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都与该直线平行。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直线和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穿过该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背诵2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0,。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则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为垂足,则也是的平面角。背诵23.距离1.点到平面的距离: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平面的法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定点,则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2.线线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分别在直线上取定向量求与向量都垂直的向量,分别在上各取一个定点,则异面直线的距离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3.线面距离平行的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4.面面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5.两点间的距离平面内两点,,则两点间的距离为:。6.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推导出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为: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即。这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背诵24.棱柱1.棱柱的基础知识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棱柱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来表示。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棱柱中除两个底面以外的其余各个面都叫做棱柱的侧面。棱柱中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2.分类 斜棱柱: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斜棱柱,画斜棱柱时,一般将侧棱画成不与底面垂直。 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画直棱柱时,应将侧棱画成与底面垂直。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叫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叫长方体。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做正四棱柱。正方体:棱长相等的正四棱柱叫做正方体。3.棱柱的性质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4.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的性质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平行六面体的四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各棱的平方和。5.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直棱柱侧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侧棱长。棱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棱柱的体积公式:V=sh(s为底面积,h为高)。背诵25.棱锥1.棱锥的基础知识棱锥:如果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那么这个多面体叫做棱锥。棱锥中的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面。棱锥中除底面以外的各个面都叫做棱锥的侧面。棱锥中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棱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2.棱锥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3.正棱锥的性质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4.表面积、侧面积、体积棱锥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正棱锥的侧面积:S正棱锥侧=1/2chˊ(c为底面周长,hˊ为斜高)。锥体的体积公式是:v=1/3sh(s为锥体的底面积,h为锥体的高)。背诵26.球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 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的半径r有下面的关系:r²=R²-d²。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小圆。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半径是R的球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4/3)πR³。半径是R的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4πR²。背诵27.直线与圆的方程1.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倾斜角α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α≠90°)。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都有斜率,其取值范围是(-∞,+∞)。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P(0,b),并且它的斜率为k,直线的方程:为斜截式。(3)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当,时,经过,B(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写成:。(4)直线方程的截距式过A(,0),B(0,)(,均不为0)的直线方程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5)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四种直线方程均可化成(其中A、B、C是常数,A、B不全为0)的形式,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3.圆(1)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的标准方程为:。特殊地,当时,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为:。(2)圆的一般方程,圆心为点,半径,其中。(3)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①项项的系数相同且不为,即;②没有项,即;③。(4)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特殊地,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5)圆系方程:过圆:与圆:交点的圆系方程是(不含圆),当时圆系方程变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背诵28.椭圆平面内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F'|)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1.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几何性质 范围 顶点坐标 ,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对称轴方程 、 长短轴 椭圆的长半轴长是,椭圆的短半轴长是. 离心率 关系 2.焦半径P是椭圆=1上一点,E、F是左、右焦点,e是椭圆的离心率,则,。P是椭圆上一点,E、F是上、下焦点,e是椭圆的离心率,则。3.焦点弦定义:经过一个椭圆焦点的弦称为焦点弦。设A(x1,y1),B(x2,y2),且AB过左焦点F1,则弦长|AB|=|F1A|+|F1B|=(a+ex1)+(a+ex2)=2a+e(x1+x2)。4.通径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做椭圆的通径,通径长为2b²/a。背诵29.双曲线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1.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几何性质几何性 范围 顶点坐标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 焦半径 对称轴方程 、 离心率 关系 2.焦半径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焦半径。已知点P(x,y)在双曲线-=1(a>0,b>0)上,F,F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点P在右半支上,则|PF|=x+a,|PF|=x-a;若点P在左半支上,则|PF|=-(x+a),|PF|=-(x-a)。3.渐近线(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4)特别地当离心率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y=x,y=-x。4.共轭双曲线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且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双曲线。 特点:(1)共渐近线;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背诵30.抛物线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1.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y²=2px(p>0) y²=-2px(p>0) x²=2py(p>0) x²=-2py(p>0) 范围 x0,yR x0,yR xR,y0 xR,y0 对称轴 x轴 x轴 y轴 y轴 顶点坐标 (0,0) (0,0) (0,0) (0,0) 焦点坐标 F(,0) F(-,0) F(0,) F(0,-) 准线方程 x=- x= y=- y=- 离心率 e=1 e=1 e=1 e=12.焦点弦设过抛物线y²=2px(p>0)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x,y)、B(x,y),直线OA与OB的斜率分别为k,k,直线l的倾斜角为α,则有y*y=-p²,x*x=(p²)/4,k*k=-4,|OA|=p/(1-cosα),|OB|=p/(1+cosα),|AB|=x+x+p。
/
本文档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基础公式背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