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书法教学ppt课件

2020-11-07 560页 ppt 9MB 90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中国书法教学ppt课件中国书法教学课件*中国书法教学课件第一章中国书法的发展第二章书写工具第三章姿势与笔法第四章碑贴的临习方法第五章楷书第六章行书第七章隶书第八章书法创作第九章书法欣赏*课程要求 1、按时出勤 2、课堂互动个体辅导为主 3、课后练习作业 4、学习工具自备*课程特点 1、软笔为主,硬笔为辅 2、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3、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第一章中国书法的发展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
中国书法教学ppt课件
中国书法教学课件*中国书法教学课件第一章中国书法的发展第二章书写工具第三章姿势与笔法第四章碑贴的临习方法第五章楷书第六章行书第七章隶书第八章书法创作第九章书法欣赏*课程要求 1、按时出勤 2、课堂互动个体辅导为主 3、课后练习作业 4、学习工具自备*课程特点 1、软笔为主,硬笔为辅 2、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3、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第一章中国书法的发展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注:(1)箭头表示书体的演变;(2)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但晚于草书。书体演变示意图*峄山碑(篆书)*《张迁碑》隶书***********下页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她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之林。其溶古铸今不断发展,至今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遗产。*第一节什么是中国书法从通俗意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中国汉字的方法。说具体一点,书法就是以毛笔或硬笔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笔法、结构、章法为表现手法,并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情趣的一种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中国文字书写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两个,就是由中国特有的书写对象——汉字和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的特点所决定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方块文字,它是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情性与智慧的产物,是充分体现了民族哲学、美学意识的文字形态。它是书法艺术造型的基础。我国汉字经过长期演变,虽然日趋抽象化,但仍然具有“因形见义”的表意性质,其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正是由于汉字本身具有造型美的因素,汉字书写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是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又一重要原因。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它刚柔相济,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对汉字的线条作长短、粗细、枯湿、虚实等多种变化,它有点有面,藏露结合,变化无穷,能够表现出书写者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汉字与毛笔的特殊性,是产生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第二节书法学习的意义学习书法的首要意义在于写好汉字,是指能写出一手字体规范、形态美观的汉字,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所以只有将汉字书写训练与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才能较快地练字。*第二节书法学习的意义学习书法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能有效地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它是汉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它是表述宇宙万物及其事理的全息标志,汉字中负载着古代大量的科学知识、文化观念、审美情趣,也蕴含着许多哲理。*第二节书法学习的意义学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它可以培养青年学生坚韧的意志力和勤奋、严谨的作风,形成有利于工作的良好品德。学习书法,讲究凝神静气,排除杂念,这与中医气功相类似,可以起到锻炼身体、延年益寿之功用。*第三节怎样学好书法书法一、要明确学习目的二、要培养浓厚的兴趣三、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四、要有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五、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六、要注重“字外功夫”的修养*一、要明确学习目的青年学生学习书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因此,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从实际应用出发,逐级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二、要培养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等于就有了成功的一半。而任何兴趣都不是从来就有的,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只要把学习书法作为社会的需要和自己完善的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多看、多写、多交流,经过一定时间的刻苦练习,兴趣就会逐步建立起来的。*三、要遵循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讲究法度,循序渐进。而循序渐进的顺序是指:先学楷书,后学行草,再推进到其它字体;先写大字,后写小字;先专攻一种字体,再博学多家。*先学楷书,并不是说楷书容易学,但就其笔画比较规范化,以及结构比较有规律等方面而言。楷书确实比行草书容易把握一些。再由于各种用笔方法在楷书中最齐备,而且运笔和结构的基本法则也适用于行草书。所以,先学楷书更符合学习的规律。在对楷书的基本笔法和结构法则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序以后,就可以同时学习行草书了。这可以互相借鉴,相互促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先学写大字的好处在于:大字点画较长、较粗,书写时运笔过程明显,起笔、行笔、收笔的三个步骤虽连贯,但相对比较独立,在学习时,可以分解练习。如有不对就容易发现和纠正。再者写大字有利于锻炼腕力和臂力。*先专攻一种字体,再博学多家:就是要先集中力量专攻一种字体,融洽贯通。在此基础上,再举一反三,学习别的字体。但是博学多家也很重要。凡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取众家之长,融为一炉,才能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当然,博学多家必须以专攻一体,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四、要有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学习书法还必须具有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只有做到勤学多练,才能达到“心手相畅”的境界。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纵观历代名家,没有哪个不是苦练数载而成功的。*五、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书法应该和日常应用书写紧密结合。只有把所学的书法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运用于日常书写的一切场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旧的书写习惯的重复,以便尽快地掌握新的书写技能。*六、要注重“字外功夫”的修养首先,应加强书法理论修养。多读书法理论著作,多读名家的碑帖及其##文章。其次,应加强道德情操修养。书如其人,书法最能反映人的个性、气质。再次,要加强各种文化艺术的修养。书法艺术同其它各种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广泛地办强修养,才有益于书法的提高。*[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中国的汉字书写能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2.循序渐进的书法学习方法包括哪凡个方面的内容?3.如何加强书法“字外功夫”的修养?**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八卦说结绳记事和契刻说仓颉造字说*在汉字的初始阶段,“书法”仅表现为古人写汉字的技巧,还称不上艺术。但在甲骨文中已经明显地包含了书法的三要素:用笔、结字与章法。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实践,却为后来书法艺术的正式产生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书法艺术产生时期大约为两周晚期至秦代。两周晚期,金文已趋成熟,字形结构愈加稳定,从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铭文(如《毛公鼎》、《散氏盘》来看,线条圆浑纯正,字体雍容、自由,规整中而又有变化,章法井然有致。这种追求汉字书写的视觉形象美的高度自觉性,预示着一门新艺术的诞生。*周《毛公鼎》*周《散氏盘》*汉字属于表意的方块文字,素以字数繁多,结构复杂著称,虽给书写带来诸多不便,但却给中国书法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笔耕,终于使汉字书法艺术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在世界艺坛大发异彩。世界上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书写艺术,都无法与之比拟。这一点,作为炎黄子孙,应当引以骄傲和自豪。*第二节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历来有“六书”之说。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日形声,四日会意,五日转注,六日假借”*1、象形象形是描摹自然物象形状的造字方法。“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文字与图画文字相比,它比图画文字更简练更图案化抽象化。*2、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另一类是利用原有的象形字加上符号而成的。*3、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凑出一个新意义的字造字方法。象形、指事都是单体字,会意所造的字构成合体字。合体字在汉字中占90%以上。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叫偏旁,偏旁有两种:一种表义的,叫意符或形旁;一种表音的,叫音符或声旁。*4、形声形声字是意符(形旁)与音符(声旁)两部分拼合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法。形声字构造简便,现行汉字中,用形声造字法造出的字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左形右声。如:江、河、湖、松、柏。右形左声。如:颅、鸠、题、鸿、陇、鹞。上形下声。如:草、符、雪、空、花。下形上声。如:婆、婆、譬、熬、劈。内形外声。如:闷、闻、衔、哀、闽。外形内声。如;圃、园、阁、府、闺。*5、转注转注,二千年来众说纷结,没有统一的,大致可分为以徐锡、江声为代表的主形派,以戴震、段玉裁为代表的主义派,以郑樵、章炳鲜为代表的主声派。现在大多数采用主义派,“转注”就是字义的引申转变。“注”有两层意义,除作注释解外,还有“注入”的意义。*最初造出来的字,一字一义,后来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字不够用,把原字义加以引申转变,即把原来不同义的字,“注人”相同的意义,便成为同义字,变成一字多义。这些同义字可以相互注解,如:初()字义为裁剪衣服,引申为制衣的开始,便具有“开始”的意义。首()字本义为人的头月呻为“首始”,但也具有“开始”的意义,这样一来,“初”、“首”便成为同义字,可以相互注解。*6、假借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造字法。在汉语中靠前面几种方法造出来的字毕竟有限,于是就把现成字形中语音相同或相通的拿来当作一个新字用,这就是“假借”。如:“”字,初文作条象捆扎住的包裹,本义是物件或叫东西,借用作方位词东南西北之“东”。“求”字()本义是毛皮衣服,借作请求的“求”,本宇加形旁“衣”,变成形声字“裘”*第三节汉字形体演变及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一、汉字形体的演变言“体”则有“字体”与“书体”之分。所谓字体是指一种文字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表现出来的不同形体。它是从文字学角度来考察的;所谓书体则指不同书法家在对同一种字体的书写艺术中形成的不同风格。“字体”和“书体”二者虽有重合的部分,但却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汉字最大的演变有两次:一次是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用小篆取代大篆,统一了全国文字,使汉字的结构统一定型,标志着我国汉字初创阶段的结束,在汉字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进步。另一次大的演变是在汉代,隶书取代了篆书,这一过程叫“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胆的改革,它标志着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汉字形体的演变是逐步发生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由象形性到表意性,由繁难趋向简易,由不规范趋向规范。*(一)古文字时期*甲骨文,也叫“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成熟最早的、有系统可寻的文字。通行于殷商时期。其特点:象形指事性仍然很强,有些形体还保留了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形体结构不定,笔画繁简不一;长短大小无定规,变化很大;笔法以方折居多,兼使圆笔。其总体特征是质朴古雅,且注意到了点画分布的匀称、平衡,章法布局较为讲究。*商末周初,青铜器铭文开始流行,这种文字多刻铸在青铜器制作的鼎上,所以,又叫钟鼎文,也叫金文。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字迹稍大,笔画丰厚圆转、行笔流畅、结体整齐、匀称,但结构形体仍不定型。著名的传世金文有《毛公鼎》、《散氏盘》等。*石鼓文相传是周宣王时代的石刻文字,它是刻在十块象圆鼓的石头上,记载狩猎活动的四言韵文。它与金文同属大篆体系,较之金文,笔画更加匀圆整齐,形体方整,结构较定型规范,已开辟通向小篆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李斯建议,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对六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的整理。整改后的字体形体修长,点画粗细统一,线条婉转流畅,结构平稳匀称这便是人们所称的小篆。从此,文字由上古时期的产生、发展、演变到此告一段落,后世称之为古文字时期。*战国末期,还出现了一种书写较篆书便捷的书体,它摆脱了篆书用笔沉稳周圆的特点,表现出类似后世隶书的笔带波磔、结构扁平的特征,人称古隶。至东汉中后期,经过书家的美化和规范,点画一波三磔,蚕头雁尾,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特点鲜明。这样,隶书的发展便进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古隶的草书促成了章草的诞生;成熟隶书的进一步发展,导引了行草书和正书的问世;章草和行书的结合测孕育了今草.*(二)今文字时期书体由篆演变为隶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通过“隶变”,中国汉字基本摆脱了象形的制约,奠定了方块型表意文字基础。两汉时期是隶书的鼎盛时期,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如方劲古朴的《张迁碑邓、飘逸劲秀的《曹全碑》、《乙磺碑》、《史晨碑》等。***秦汉之际出现的章草书体、其点画波碟还带有浓重的隶味,这种草书后经张芝发展,演变成今草(小草),至唐代经张旭、怀素发展为狂草(大草)。行书,据说是由汉代人刘德升创造的。这种书体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加以规范,得到普及与发展。*三国时期的著名书家钟繇,创立楷书,人称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其真迹不见,历代法贴中传有《宣示表》《贺捷表》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发展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由钟繇到王羲之、王献之……代代相传,师承有序。另一条是民间无名书手直接承给汉隶碑刻遗风发展演变而来。南北朝时期,这类楷书的石刻作品遍布全国。如《龙门二十品入《郑文公碑入《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自隋朝统一中国,书法的发展出现碑贴学互融的现象,这一时期的楷书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代表作者: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书《真草千字文》;著名碑刻《龙藏寺碑》和《董美人墓志》等。唐代由于印刷术尚盛行,大量书籍全凭手抄。因而楷书极为繁荣,也称“唐楷”。唐代楷书风格各异。唐楷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丰富的形体构造,严格的书写法度和高妙的艺术品位使后世有“高山仰止”之叹。*(一)为后世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二、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先秦是指从远古到秦代统一六国这段漫长的时期,其中经过了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时代。这一时期主要盛行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二)书体大变革的秦汉书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新文字。秦代在产生小篆的同时,还产生了隶书。隶书到了汉代,经过定型(隶变),成为汉时最通行的文字。从此,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代不仅隶书成就很高,而且还产生了行书、草书,楷书也开始萌芽。因此,可以说,秦汉是一个书体大变革的时代。汉代在书法艺术发展的同时,书论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三)各种书体逐渐成熟的魏晋南北朝书法。这一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系。五体并行,相互影响,各具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四)楷、草鼎盛的唐代书法唐代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辉煌的时代。国运强盛,经济繁荣,而且文化上也是博大清新,盛况空前,蔚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金光闪闪,风采焕发。无论是文字、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工艺、建筑等各种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书法最盛行的是楷书。其中颜真卿是唐代楷书新体的创造者,其书法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柳公权的楷书,避开肥壮,横竖大致均匀,笔画瘦硬,人称“颜筋柳骨”。总之,楷书至唐,已完美多姿,日趋成熟。除了楷书,唐代的草书也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中最著名的书家就是被后世称为“颠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唐代还是书论大发展的时代。*(五)行书大振的宋代书法宋代印刷术发达,无需大量抄书,楷书便不如唐受重视,宋代书家把更多注意力都集中在更能表达情趣的行书上来,使得行书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宋代的书法著作也相当丰富。总之,宋代书家那种舍弃对某些定理成法的追求,转而发掘书法艺术内在的精神意蕴,崇尚意趣,注重个人抒情达意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取得明显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六)徘徊于晋唐遗韵之中的元明书法南宋王朝灭亡后,蒙古族人主中原,中国书法艺术逐渐衰微。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后,虽然也大力宏扬华夏文化,但在书法上也难有建树。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是赵孟俯,人称其字为“赵体”。明代书论著作颇丰,但多集中存书法技法,古人书评、源流变化上。*(七)借古出新的清代书法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书道中兴的一代。以乾嘉时代为界限,可划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帖学期,后期为碑学期。清代书论著作丰富,这些著作都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综合所述,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如此悠悠,历代知名或不知名书家,灿若群星,不能枚举。他们共同创造的宝贵的书法遗产,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继承和发扬。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勇于创新,一定会开创新时代的新书风。*「思考与练习]1.简述汉字的“六书”构造理论。2.“六书”中的“假借”与古汉语中的“通假”有什么区别?3.字体与书体有什么区别?4.中国汉字的演变经功了哪两次重大变革,各自的意义如何?*「思考与练习]5.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其演变经功了哪些阶段?6.简述秦汉时期的书法成就。7.简述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8.简述唐代书法艺术繁荣的主要原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下页*第一节笔在“文房四宝”中,毛笔堪称“宝中之宝”。毛笔中最著名的是“湖笔”,发源于浙江省吴兴县善裢镇,这里古称“湖州”,所以产于这里的毛笔,叫“湖笔”。这里的制笔历史有一千二百多年,有“笔都”之称。*一、毛笔的分类及性能(一)根据笔毫的性能1.硬毫。2.软毫。3.兼毫。*(二)根据笔锋的长短1.长锋2.中锋3.短锋一、毛笔的分类及性能*(三)根据毛笔的个型大小和功用1.楂笔2.联笔3.屏笔一、毛笔的分类及性能*(四)根据制笔的工艺划分1.湖笔2.湘笔一、毛笔的分类及性能*二、毛笔的选择圆齐尖健直*三、使用与保养*第二节墨我国制墨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商代就开始使用天然的“石墨”,汉以后多用松烟,油烟制墨。到后来,制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宋时,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成了制墨中心,这里所产的“徽墨”名扬天下,成为“文房四宝”的第二宝。*(一)以制墨原料分一、墨的种类及性能2、松烟墨1、油烟墨3、油松墨*(二)以墨的物态性质分1、墨锭2、墨块3、液体墨*二、墨的选用优质墨应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味香的特点。质细。指墨中无杂质,无气泡,结构坚紧,墨的颗粒细微。胶轻,指墨中胶质少,墨汁浓而不腻不涩笔。色黑,指墨色黑亮。墨中泛紫光为最好,纯黑次之,泛青光再次之,泛白光者最差。声清,指墨锭研磨时发也的声音清细,而不粗浊。味香,指墨锭或墨汁能发沁人肺腹的清凉芳香。*(二)选择墨的方法l、墨的选择。首先看墨锭是否细腻,表面上是否粗糙,是否有颗粒外露,是否有气孔。有颗粒、有气孔、表面粗糙的不是优质墨。二是墨锭重者为好,轻者次之。三是墨锭呵气后闻到有香味的是优质墨。2、墨汁的选择。*(三)用墨的原则1.根据书写目的用墨2.根据写字大小和纸性不同来选用不同胶性的墨3.根据毛笔性质不同和书写的书体不同,选用不同浓度的墨。*(四)墨汁的保养与使用1.墨汁的使用期不能超过生产厂家标明的期限。2.使用墨汁时,根据书写浓度的需要,考虑是否加水调稀。3.墨汁在使用前,应充分震荡,使细微的墨粒均匀地悬浮在墨汁中。4.不要使用变质的墨。5.用墨前后均需清洗砚台6.用墨要谨慎,避免污染用具及环境。*第三节纸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利用树皮、麻类等材料,造出质量很高的纸。书法最好的用纸是宣纸。宣纸是我国的特种手工艺品,产于安徽径县。径县古属宣州,所以叫宣纸。宣纸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之美称。*一、宣纸的种类(一)宣纸1、生宣2、熟宣3、半生熟宣*(二)毛边纸、元书纸2.元边纸。1.毛边纸。*二、宣纸的选择及保护(一)纸的选择1.根据不同用途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纸。2.在选购宣纸时应注意的事项。3.在书写前,应根据实际的需要,把宣纸裁成一定的规格,不要大裁小用。*(二)宣纸和保存1.较多的宣纸应平放,较少的宣纸应卷起来存放,防止重压,避免造成许多皱纹,影响书写的效果。2.防潮湿、防虫蛀、防风吹日晒。3.宣纸不能存放在有化学药品或有害气体的环境中,防止烟熏。*第四节砚砚,又叫砚台、砚池等。它主要是用来磨墨和探笔的器具。*1.为什么说在“文房四宝”中,毛笔堪称“宝中之宝”?2.如何选用毛笔?3.宣纸的种类和特点如何?4.“文房四宝”具体是指哪“四宝”?[思考与练习」*第四章姿势与笔法第一节姿势一、坐姿二、立姿*第二节执笔撮管法握管法提斗法捻管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押、钩、格、抵*第三节掌法腕法一、主要包括掌竖和掌虚两个方面掌竖掌虚*二、腕法枕腕提腕悬腕*第四节笔位、笔势、笔法一分笔(l)二分笔(2)三分笔(3)*二、笔势笔势指线条的势态、方向感、运动感笔势主要通过气势和形势两方面体现*(一)从笔法的性质来说从笔法的性质来说,笔法分中锋和侧锋两大类:三、笔法1.中锋。2.侧锋。*1.方笔。2.圆笔。3.方圆笔。三、笔法(二)从点画线条的外形来说*三、笔法(三)从用笔的运动形式来说用笔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笔杆平行的使转运动,二是笔锋上下的提按运动,这两种运动有时是交错地进行。1.转笔和折笔。2.提笔和按笔。3.疾笔与涩笔。*第五章碑贴的临习方法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几乎都是从摹仿开始的,书法的学习更是这样。学习书法,必须向我国书法优秀传统学习借鉴,从临摹前人的书法墨迹和碑贴人手,这是书法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此外,还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步骤,才不致走错路,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一节选贴一、根据自己的性格去选帖二、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三、宜选择第一流著名碑帖四、初学最好选择楷书碑帖*第二节读帖读帖不仅要精心揣摩分析字之点画、用笔、结构布局,还要从整体着眼,去观察,玩味帖中的神韵、气势。分析点画、用笔、结构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大小、长短、方圆、粗细、高低、宽窄、俯仰、向背、疏密、轻重等对立而又同一的关系。读帖的任务,在于观察分析这些矛盾。通过深人细致的观察、比较、分析等,从中找出规律性,进而加以掌握。只有看得仔细,才能临得相似。*第三节摹帖一、描红二、仿影三、单钩四、双钩五、双钩填墨*第四节临写一、临写使用的字格*二、临帖三、比较四、提高第四节临写*五、出帖(一)临写方法(二)选临(三)通临(四)背临(五)空临(六)意临第四节临写*第五节临帖中几类关系的处理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二、广临与定帖三、学古人与学今人四、临大楷还是临小楷五、临帖与环境的关系*第六节换帖我们说不能轻易地换帖,但不是说数年或数十年只学一家一帖。因为长期学习书法,其时展程度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有时进步大些,有时小些,甚至也有停顿不前的时候。当出现后两种情况后,要及时大胆地换换字帖,练练其他书体,往往能激发新的兴趣,触发新的契机,捕捉新的灵感,搜集心态和意境新的感悟,起到相互启示的作用,从而使书法水平向前迈出新的一步。*1、临习碑帖要经过哪些阶段?2、选帖要注意哪几个问题?3、读帖的作用及目的是什么?4、摹帖有哪些方法?5、怎样临帖?6、书法学习过程中要处理好哪几种关系?7、在字帖中找一行字,用背临和意临两方式试一下。《思考和练习》*楷书又称真正书、正楷。所谓正书,是因为它是其它书体之正宗。称它是楷书,是因为它是其它形体之楷模。*第六章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是一种最为实用的字体。楷书萌芽于东汉,成熟于魏晋,到唐代形成楷书的高峰。它的笔画结构都很严谨,可谓楷模。以字形大小分类,有大楷、中楷;小楷之分;从风格上划分,主要有魏碑和唐碑两大系统。*汉字是由多种笔画组成的,但楷书最基本的笔画主要有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唐人取王素之《兰亭序》中一个“永”字,作“永字八法”。以为永字中的八个组成笔画。可以代表汉字的基本笔画加以研究。第一节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挑为策,撇为掠,平撇为啄捺为磔。*楷书的点,多作侧形,书写时多用侧笔。点乃为字之眉目,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字形态的美丑。要写得圆满丰润,向背分明,顾盼生姿。一、“点画”的写法*点画一般要侧笔下去,斜度为45o,运笔由轻到重,不管逆锋或露锋落笔,运笔要快,转笔要活,然后慢慢提,回锋收笔。(一)点的写法分析*(1)悬空就势顺峰落笔;(2)由轻渐重(弧状)右下按笔;(3)略驻后转锋向上;(4)回锋填满腰部凹处。1、圆点的写法图解*(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转锋向右下行笔;(3)向左下折锋(约成90”角);(4)再锋向上围满四处2、方点的写法图解*【范字举例】圆点使用较多,可出现在任何笔顺和位置上。方点相对使用较少,多用在中线位置上。*1、竖点竖是借竖为点,其运笔法与竖同。大头竖点,多为宝盖头的点,小头竖,多为宝盖头的左点。(二)点的变化*2、撇点撇点借撇为点,其形与运笔法与短撇同*3、左点左点又称杏仁点。左点因其笔势往往不向心,为使其与整体紧密联系,和下一笔的呼应更为重要。*4、右点右点又称悬胆点。悬胆的悬字应是右点的精神处,应使其居于绝险处而富有生动感。*5、挑点挑点又称也锋点。其精义要写出和下一笔呼应有态势来。*6、长点长点又称柳叶点。当一个字中有两捺笔共存时,通常用长点来代替其中一个捺笔。*(三)点的组合1.两点的组合两点的左右组合1)隔山呼应点其意义是要出左右呼应的态势来。*(2)中聚点中间位置呼应的两点,常采用相向法。*(3)羊角点羊角点又称曾头点。有二种写法;当中间为一竖时,多采用相向法;若是间为二竖时,多采用相背法。*(4)其脚点其脚点,其要点是要写出支撑平衡的态势来。通常有相向法和相背法两种。*两点的上下组合通过呼应使上下二点联系成一个整体。*2.三点的组合(1)三点的横向组合横向组合的三点之间要有主有次、各具神态;有呼有应密切相关构成一整体。*(2)三点的纵向组合三点的纵向组合关键在于最后一点,一定和上一笔和下一笔产生呼应,否则就会因失去联系而落孤单。三点之神态,要一点一势,同中见异。*3.四点的组合1)火底点火底点又称烈火点,书写时二边的两点相应写得要粗重;中间二点写得要小些,以形成左右三点的抱合之势。*(2)菱米点其意义是必须使四点的笔势交于一点,上下、左右呼应。*(四)病笔分析造成凹腰的原因有二:一是弧画太曲;二是回锋收笔围满时不果断或动作太小所致。造成尖头的原因是行笔太快,且顿笔不够所致。*二、“横画”的写法横画是中国汉字中使用最多的笔画。它和竖画一样在字中起支撑和骨架作用。横在一个字中象一所房子的横梁,要写得平官有力.生动得势。晋卫夫人在《笔阵图》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王表之也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青”。*(一)画的写法分析1.向左上角逆锋起笔名(欲右先左)。2.向右下顿笔,切出笔触(横画竖落笔)3.中锋铺毫向右力行。4.收笔时先向右上略提锋。5.随即按下顿成点状。6.凹锋围满,填满因提锋而留下的凹处。*二、“横画”的变化1.长横长横又称覆舟横、细腰横。起笔和收笔处笔触明显但无芒角,中锋铺毫力行,用笔力涩不能太活,更不能浮滑。*2.短横短横又称玉案。起笔、收笔的笔触不十分明显,形状亦较长横平直。*3.左尖横左尖横为横的一种变形写法,多用在不是作为主笔的横画,以增加灵活感。*4.右尖横右尖横亦是横的一种变形写法,作用与左尖横相似。*(三)横的组合1、两横的组合两横共存时,上短粗下细长;且上横向下弯曲,下横向上弯曲。*2.多横的组合多横共存时,应主笔明显,主次分明。横画之间间隔相等。*(四)病笔分析造成柴担的原因是起笔时回到中线上,且提按太过所致。造成哑铃的原因是起收笔不干脆,且无明显的折动作所致。竹片为偏锋用笔所致。另外,长如临写石刻本碑帖而又不注意揣摹笔意者,亦极产生此类毛病。*三、“竖画”的写法竖是骨干,在字中起支柱作用,所以竖要写得劲健挺拔,向背得宜。(一)竖的写法分析1、悬针竖因其外形如悬挂起来的针状而得名。2、垂露竖因形如棒下悬一水珠之状而得名。它不同于悬针竖之处是收笔不出锋而是实实在在的回锋收住笔势。*1.悬针竖(1)向左上方逆锋起笔(欲下先上);(2)向右下按成点状(竖画横落笔);(3)笔锋回到中线后,向下中锋铺毫力行;(4)收笔时,将笔锋缓缓提高纸面,成尖针状。当笔锋提离纸面后,就势在空中完成收锋动作,使笔虽出锋而力不泄。*2.垂露竖(1)、(2)、(3)、运笔方法全同悬针竖;(4)回锋向上,收住笔势。垂露竖有二种收锋法,同为左回锋,一为有回锋,方法全同,只是方向不一样。*从上面例字可以看出,悬针竖只用在字的最后一笔,而垂露去可用在任何位置了。[范字举例]*(二)竖的变化1、短短竖要写得粗壮有力。*(二)坚的变化2、斜竖斜竖要写得轻松自然。*(二)坚的变化3、曲竖竖画写得有一定弧度。*(三)竖的组合1、两竖的组合左右有竖时,中间向内收缩,呈相背形。左右两竖共存时,左短右长,一般左用垂露,右用悬针,不可反之。*2.多竖的组合宜分清长短,突出主笔,各竖间隔要基本相等。四竖共存时,四竖的排列应向正下方聚拢。*(四)坚的病笔分析造成钉头状病笔的原因是起笔分量太重所致。造成尖锭的原因是过早做出锋准备所致。造成竹节的原因一是偏锋行笔,二是临碑而不揣摩笔意所致。造成峰腰的原因是行笔大快且提按失调所致。*四、“撇画”的写法“永字八法”称撇为掠。清包世臣解释说:“掠者,拂也”。而谓之掠者,侧锋左也,借势于策,迅笔左出,以借其峻险做撇之要义在于迅而实,运笔时须力送到失。撇和捺好比字的两翼,要写得左右相称、伸缩异变,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姿态舒展,象兰叶一般风神潇洒。*(一)撇的写法分析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锋向下顿笔,血落成点状;3.就势掠出,力注到锋尖4.稍带卷势空收要领是:出锋轻捷(撇不宜缓,缓由钝)。但要掌握分寸,不可过早撤出,以免形成头重尾轻或下半段瘦弱轻浮。*(二)撇的变化1.竖撇。竖撇与撇法写法相同只是撇的上2/3仍较直,下1/3向左微微弯曲。*(二)撇的变化2.平撇平撇起笔重,出锋快,形如鸟嘴。*(二)撇的变化3.斜撇斜撇的写法如同撒的基本写法,起笔动作完成后,向左撇出。*(二)撇的变化4.回锋撇回锋撇又称卷锋撇。向左卷锋收笔,当以轻劲取胜。书写时行笔果断、含蓄饱满、干净种落、简洁明快。*(三)撇的组合当二个字中有两撇共存时,书写时下一撇的起笔位置要对准上撇的胸部;多撇共存时,应分清主次,讲求变化。*(四)撇的病笔分析鼠尾的原因是因起笔太重,提笔太突然,行笔太轻滑造成的。朽木是因偏锋用笔造成的。垂尾是收笔时没有卷势所致。*五、“捺画”的写法如果说撇画用笔果敏捷的话,捺画则更需要用笔丰满、从容、有力、伸展、豪放,尤其在收笔处要有蓄力而发的气势。撇和捺同为字的手足,既变化多端,又伸展有度。在书写时,要把握住擒纵的限度.考虑与撇画的呼应与均衡。*(一)捺的写法分析1.过锋向左上落笔2.转锋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3.行笔到末端重按、稍停4.提笔向右上出锋收笔。*(二)捺的变化1.斜捺斜捺又叫竖捺,或称纵波。结字中斜捺常与斜撇并用,要一敛一纵,注意呼应,要注意匀称、平章、舒展,有天然行动之态。*(二)捺的变化2.平捺平捺相对于斜捺来讲体态较平,书写时要更加流畅,也要体现“一波三折”的特点。须注意的是:转折不可过于明显,以免生硬、造作。*(二)捺的变化3.反捺反捺的形态,写法近似于长点。在一些重捺的字中,分清主次,用扫捺代替斜捺,使字显得生动活泼。在不重捺的字中有时为了避让其它笔画,也将斜捺写成反捺。*(三)捺的组合当一个字中出办个或两个以上的捺画时,应突出主捺,其它次要捺画写成反捺点。*(四)捺的病笔分析造成扫帚的原因是最后一个圆弧没有掌握好,使铺开的笔毫聚拢所致。造成垂尾的原因是收笔时笔势太偏下。*六、“钩画”的写法“永字八法”中称钩为,可理解为踢。人之踢脚,须先立稳足跟,然后方可鼓足力气,猝然踢出。其力初不在脚,当突然踢出后,全力遂注脚尖。故写钩最忌的是气势飘逸、漫不经心、软弱绵和。*(一)钩的写法分析1.左竖钧的写法;(l)、(2)、(3)同竖法;(4)顿笔稍驻。转锋向上(5)顺势出锋收笔。*(l)(2)(3)同横法;(4)横画收笔时不回锋而向右上角提锋;(5)就势向右下顿笔,形成点状;(6)再提锋从横、点的连接处挑出。(二)横钩的写法*〔范字举例]*(二)其它钩法1.右竖钩竖至钩处不回锋收笔而是提笔另起,出钩前重新起笔协落成点状;最后借势挑出。*(二)其它钩法2.戈钩戈钩一般上半部分较直,下半部分较曲。书写时应尽量使笔毫弯曲力行,才能写出刚劲挺拔之势来。*(二)其它钩法3.浮鹅钩浮鹅钩以状如白鹅浮水而得名。书写时要将白鹅浮水的轻松自然的态势表现出来。出钩处应呈三角状。*(二)其它钩法4.心底钩心底钩外形上相似于浮鹅,不同之处是钩的出锋长,这是为了隔山呼应的二点更加顾盼人神。*(三)钩的组合当一个字中连续有两个钩画并列时,应分主次、求变化,右钩宜长些,左钩宜短些,左敛右放,不可一样长短。*(四)钩的病笔分析拓笔是因为顿笔分量太重。垂尾是因为浮鹅要两头浮起来而不能垂下去。*八、“折笔”的写法“折”画又叫“厥”(“永字八法”没有“折”画),它是由两种笔画连接、转折形成一种有角度的。笔画。“折”的定法关键在转角处。*(一)折画的写法分析(1)、(2)、(3)同“横法”;(4)“换”末稍停,提笔转锋向右上;(5)转锋向右下顿笔;(6)、(7、)(8)同“竖法”。*[范字举例]*(二)折的组合当一个字中也两个折画时,应该有方有圆。同中见异。*(三)折的病笔分析耸肩是竖画起笔位置太高所致。塌肩由横收没有先提后顿所致。脱节是顿后转锋太慢所致。雍肿是提笔太早所致。*八、挑挑画是笔画中最易掌握的一种。右下顿笔后即向上挑出。挑画的角度在有些字中则较斜,书写时要区别对待。*第二节楷书的结构形式汉字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所谓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本身独立构成一个汉字单位。而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单位构成的整体。*一、独体字独体字多是构造简单、笔画较少的字,但书写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掌握好独体字的写法是学好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体字的主要结构式可分为四种:对称型、狭长型、扁阔型、欹侧型。*(一)对称型这种类型的独体字,左右基本对称,平衡协调,重心居中。如‘”中”“水”字。*(二)狭长型这种类型的独体字,字形单薄、狭长,但要注意笔画的力度,线条要写得粗壮一些。如“有”“贞”字。*(三)扁阔型此种类型的独体字,不可写得太长、太方,而要写得较为偏平。如“四”“而”字。*此种类型的独体字,由于字型有偏斜,因而在书写这种类型的字时,应因形而异,就势布局,应注意字的倾斜度,不可写得太平正,要做到斜中取正。如:“夕”“乃”。(四)欹侧型*二、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偏旁,结构单位组合而成,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这类字大都笔画多、结构复杂。写好合体字的关键在于搭配好各部分的比例,要迎让得体、轻重平衡、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字的生动、活泼、美观的标准。合体字可大体分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等。*(一)左右结构1、匀称组合。左右两部大小宜均,左边稍强,笔画匀称,呼应、让就,不可一方过于宽阔。*2、宽窄组合。左宽右窄或左窄右宽时,窄要让宽,让就相配,务求和谐。(一)左右结构*(一)左右结构3、大小组合。左大右小时,右边部分的位置宜居中;左小右大时,左边部分的位置应齐上。*(二)左中右结构1、宽窄组合。中窄、中宽、左窄中右宽,窄要让宽,三者须匀称协调。*(二)左中右结构2.大小组合。左边小时,小的部分居中偏高:左边大时,大的部分宜长:中间小时,小的部分较高。*(二)左中右结构3.错落组合。右侧位置稍低,左中侧位置稍高。*1.上宽下窄。又称天覆。上面笔画向宽伸展而盖下,下面窄小。(三)上下结构*2.上窄下宽。又称地载,下面笔画向宽伸展承载起上面,上面窄小。(三)上下结构*(四)上中下结构。1、盖下结构。上面笔画伸展宽大,中间宜小,下面稍宽以呼应上面。*(四)上中下结构。2.承上结构。下面伸展大以承上面。*(四)上中下结构。3.居中伸展。中间的笔画向左右伸展,上下基本协调一致,使居中部分形成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品字结构。1.正品字。上部居中,下面拉开以承上。*(五)品字结构。2、倒品字。伸展夸张下面部分中的横势笔画,将倒品字结构变通为地载结构。*(六)包围结构1、双向包围。左上包围、左下包围。外部主笔稍长以包住内部。*(六)包围结构2、三面包围。左包右、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时外框上短下长,内部位置居中;上包下时外框左右相对,右边略强,内部位置居中稍高,不可坠下;下包上时外框不宜过高,内部位置贴下框居中,不可悬空。*(六)包围结构3、全包围。外框要正,左右相对,内部笔画均匀,位置居中。*第二节楷书结构规律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要便每个字写得正确、美观,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则组织笔画,这一法则就是结构。结构又称结字、间架,是指每个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偏旁与傍旁之间的距离远近和长短笔画相互配合的总和。*第二节楷书结构规律在各种书体中,楷书的结构最难。它既不同于篆隶横平竖直的均匀布白,也不似行草小圈大圆式的散乱布白。篆隶规律性太强,行草任意性突出,楷书的结构则介乎两者之间。楷书的结构规律为以下几条。*一、疏密匀称。疏密匀称,主要方法是在写点画多的字时,将点画的形体写得细小些,距离安排得紧密些。点画少的字,则写得粗壮、宽疏。这一规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一个字中,只要有三个以上的横,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相等。(一)横空均称*即在一个字中,如果有三个以上的竖。竖与竖之间的距离相等。(二)竖空均称*(三)满而不虚一般指包围或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均匀居中,同外围结构结成完美的整体。*小大是指笔画少的字可以写得大些;大小是指笔画多的字要写得小些。(四)、小大、大小*二、重心平稳* 写好一个字的关键,首先要写得平稳,而要做到重心平稳,字内结构和笔画就要做到协调。掌握好字的重心,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主笔一般是指代表一个字的长度或宽度的笔画。在一个字中,主笔能调整各部分之间的重量分配,对字体的协调平稳起很大作用。能做主笔的主要有:长横、长竖、大捺、戈字钩等。* (一)主笔在上下结构或单体结构中。假想一条垂线穿过这个字的重心。那么,穿线左右笔画分布当力量均匀。(二)穿线*字体独立、下部窄小,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稳健,给人的感觉是底部虽小,但足以能承托部的压力。(三)撑住*字中有偏侧的部位,要控制适度、协调力量、掌握重心。(四)偏侧*三、大小变化疏密匀称,重心平稳是楷书结构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字形还要讲究变化,才能灵活多样,洒脱自然。这一规律要求字体由部分与部分、笔画与笔画有大小变化。*(一)附丽与贴零在左右或上下结构的字中,两部分之间大小相差悬殊。较小的部分要注意贴附在较大的部分上。使得整个一结构既有大小之分,又是天衣无缝的整体。*(二)上下结构的大小变化。1.上大下小:俗称天覆。要求上能覆下,上紧下松。*(二)上下结构的大小变化。2.上小下大:俗称地载。要求下能载上,上紧下松。*(二)上下结构的大小变化。3.中间大两头小要求中间松,两头紧。*(三)左右结构的大小变化1.左右同大要求布局均匀合理。*(三)左右结构的大小变化2.左小右大要求左边靠上写。*(三)左右结构的大小变化3.左大右小要求右边靠下边。*四、偏旁容让要求是:在楷书中,各部分之间不可全收,不可全放,也不可单一的互不相关的收与放。而是要有收有放,收放相顾,并达到完美的统一。让就原理有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有偏旁的字必须左右相顾。即偏,旁部分和主体部分必须相顾统一,不可各自为政。1.朝揖。*指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彼此相让,又相互依赖的关系。2、避就。*五点画呼应一字中,笔画之间互有联系,做到了形断而意连,这样字就显得流畅活泼。*1.何谓“永字八法”?2.从字贴中选自例字,重点练习掌握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变化及写法。3.汉字的结构形式如何分类?请各写出5个属于某一结构形式的字。4.请用回宫格临写书中的例字。5.何谓天覆、地载、满而不虚、主笔、附丽?6.简要举例说明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思考与练习]*第七章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书法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流派纷呈。作为楷书具体到唐楷,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唐代楷书大家最有影响的要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并且备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征,但是端庄而俊俏,激洒而严谨是他们的共性。*第七章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从风格上讲欧字笔画凝重饱满,方圆并举,起止丰腴干净,挺拔劲险,锋愕森严,高简浑穆,意态清道,既存篆隶之笔意,又含魏晋之遗风;字形修长,长紧下松,故险劲。*第七章欧体颜体柳体赵体颜字多用藏锋圆笔,重按铺毫,势雄力厚,刚柔相济,骨肉停匀,线面并用;字形方正,布白宽博,端庄雄伟,态度从容,含而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结字中宫收紧,四边笔画外肆,故挺健*第七章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元代的赵孟頫也是颇具影响的书法名家,赵字用笔方圆并用,点画灵活多变,笔法丰富,简捷流畅;结体醇稚典丽,潇洒俊美,故飘逸。*第一节欧体欧体,是指我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写的正楷字体。其书熔秦汉魏晋南朝的翰墨精粹,上承六朝,下启唐宋,唯欧阳一个。*一、欧阳询简介欧阳询(公元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早在隋代,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入唐后,书法渐入佳境,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人等,人称“欧阳率更”。欧阳询在古稀高龄时,还在弘文馆教授书法。*二、常见欧体碑贴1、《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欧体楷书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此碑建于公元623年(唐太宗贞观六年),是欧阳询晚年奉敕之作。它将二王韵致、灵动与北碑的厚重、沉雄融为一体,其用笔方正瘦硬,法度森严而含丰润;结体险峻而不失平正;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紧凑中显疏朗。与颜、柳、赵诸帖相比,大小字相同乃该帖所独具。大字面积相当于小字的四倍。*二、常见欧体碑贴1、《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欧体楷书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此碑建于公元623年(唐太宗贞观六年),是欧阳询晚年奉敕之作。它将二王韵致、灵动与北碑的厚重、沉雄融为一体,其用笔方正瘦硬,法度森严而含丰润;结体险峻而不失平正;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紧凑中显疏朗。与颜、柳、赵诸帖相比,大小字相同乃该帖所独具。大字面积相当于小字的四倍。正如孙过庭《书谱》云:“纤纤乎似初月之也天崖,落落乎犹如星之列河汉”以此为范本*2.《皇甫君碑》。此碑又称《皇甫诞碑》,无立碑年月,用笔以方为主,峻利刚健,行笔稳畅自如,醇重而道丽,笔笔不作率意处理,谨守楷法,与平险之中追婉丽之态。为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之一。*3.《虞恭公温彦博碑》。此碑又称《虞恭公碑》,建于公元623年。为欧阳询晚年楷书作品,约作于逝世前4前,老到平正婉和,苍劲飘逸。其结体既不象《九成宫》那样开张疏朗,也不似《黄甫君碑)那样挺险峻,也是欧字中典范作品。*4.《化度寺塔碑》。此碑简称《化度寺碑),建立公元621年,是欧阳询得意之作,在《九成宫》之上。借此石在北宋年间已毁,现所传之拓本,多为翻刻,真迹很少。*三、欧体总体风格欧体工整精致,严谨险劲。笔势生动活泼,笔法险劲有力。结字平正凝重,气韵生动,法度森严,静穆安祥,不作姿媚之态。它给人的审美感觉是精致、完美、协调,使人发出巧夺天工和恰到好处的愉快的赞美,它的艺术效果约同于国画中的工笔画,真所谓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则短,极尽精致之能事。*三、欧体总体风格欧体也不是一味平正呆板,而是平中寓险,险中求稳。总之给人以刀朝森森之感,造成了起伏跌宕并能造险破险的非凡气度,从而永在旺盛之艺术青春。*四、欧体字笔画用笔特征(一)点1、独点。2.双点。3.三点。4.四点。*(一)点1、独点。欧体点多为各种三角形,很少有圆点或四角方点,其三边向外是弧线,以显厚重饱满。*2.双点。双点组合使用,有横向组合与竖向组合的不同。竖向组合时,不少竖二点上下重叠使用,很少出锋引带,用内涵笔法取得意连的效果。*3.三点。三点的使用,有横向与竖向的不同。*4.四点。四点平行组合使用多为“烈火点”僵仰向背,变化强烈,左右点大,中间两点小,末点回应的笔意含蓄。聚四点不取向字心相聚的笔法,并列摆放,别有意态。*(二)横横画多取平势,直下笔,切方后提笔中锋向右行,回锋收笔,长横中间略细;多横共存时,长短相间,对比强烈,主次分明;短横及并列的横画,有的饱满稳重,有的内向尖细,当中疏朗。*(三)竖竖画垂露为多,回锋收笔厚重挺直,如“中”字;悬针极少,中锋出笔,含蓄有力,劲健秀美,如“千”字;左右有坚时,中间向内收缩,呈相背形,如“闭”字、“前”字。*(三)竖竖画垂露为多,回锋收笔厚重挺直,如“中”字;悬针极少,中锋出笔,含蓄有力,劲健秀美,如“千”字;左右有坚时,中间向内收缩,呈相背形,如“闭”字、“前”字。*(四)撇欧体字的撤,方圆兼使,笔笔到末端。长撇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有的呈上尖形,有的上端为主笔。短撇逆人,都侧锋斜出,笔画厚重有力。回锋撇挺直,多成坚钩状,不能按约法书写,至末端引带出锋。*(五)捺欧体字的捺,弧度很小,有的几乎直线行笔,到捺脚的地方,重顿后左角成方形,有的向右平拉出笔;有的斜向右上出笔。平捺竖下笔,不作重顿,提行向右,略有弧度,捺脚顿笔成方,向右上拖出。*(六)钩欧体字的钩,韵味含蓄,不取笔锋,明显外露,竖钩紧贴末稳稳出钩;俯钩不作重顿呈三角形至横画末端向左下出锋,与字心呼应;仰钩多取右上斜出,是欧体字仰钩的特点。稳重厚实,含有隶书燕尾的笔意;有时也用直上出钩的笔法。*(六)钩钩戈钩横钩竖钩弯钩*(七)折折处多用方折,棱角分明,笔画斩截有力。*(八)挑挑画扎实含蓄。长挑,人笔处要做到欲上先下,顿笔之后,不像颜柳急于提锋,迅速挑出,而是要将笔压住,逆时针方向捻转笔管,成中锋后继续挑出,笔画的末尾不可太尖。这样笔画显得凝重,力量中含。*总之,欧字的笔法特点可概括如下:第一、起笔以顺锋切人为主,显得便捷、自然、生动,易于转人行书的学习;第二、长笔画与小笔画有机搭配,使之增加既庄重又生动的情趣;第三、凡是呈三角形的笔画,其外围线均向外曲张,其出锋处均不尖锐,显得厚重含蓄。笔法特点*五、欧体字的结构特征(一)竖画直长,纵向取势(二)两侧竖画,多取向背(三)左右扩放,疏朗稳健(四)奇中求稳,错落有致(五)安排巧妙*(一)竖画直长,纵向取势欧字的结构特点之一,是纵向发展,不少竖画,显著拉长,不少字形成为瘦长。草字头,多向上发展笔势。*(二)两侧竖画,多取向背左右相对的竖画,多取相背形,既有严谨稳重的感觉,也显得中宫紧凑,如“俯”、“同”、“周”、“刑”字等。*(三)左右扩放,疏朗稳健欧体字结构除纵向发展外,不少字又左右扩放疏朗大方。*(四)奇中求稳,错落有致欧体字有些字形看去救侧倾斜,而散中又见平稳,平稳中又有气势,险劲稳定。*(五)安排巧妙结字上有些不好安排的笔画,在欧体字中处理得十分得当,有的以收缩中宫取势;有的笔画又应与实相互补救。*六欧体临习注意点欧阳询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影响极大。许多书法评论家都把他的书法列为“妙品”、“能品”,给予很高的。他的楷书代表作品《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王书的楷模。*学习欧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欧体源于汉隶,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风格。其用笔方圆兼使。尤其方笔挺拔有力。运笔之法,灵活生动,且笔笔工妙,因此临摹时要特别仔细,应以‘贴中无我”之精神初求形似。进而迫其神似,以达刚劲清秀之风格。*学习欧体应注意以下几点:2.欧体字结构险绝瘦峻,法度完备,在楷书中首屈一指,学习欧体以立正楷之规范,尤见成效。因此,对欧体从不同角度仔细研究、思考、分析和体味,逐步掌握其规律特点,写出其绝险瘦峻的艺术风格。*学习欧体应注意以下几点:3.欧字的章法同其它楷书布局不一样,即使单字写得还可以,如果不按帖的组织方式进行搭配,也将会欧味全无,所以,要把原帖仔细体会玩味,领会作者的匠心独用,在结体、行气、章法上下功夫。*第二节颜体颜体,是指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楷书体。其笔画清劲丰肥,结构严谨端庄,气势开张,脱古出新,对后世影响很大。*一、颜真卿简介颜真卿,字清臣(709—785),字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人。又说京兆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艺术、精通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故世称“颜鲁公”,晚唐大书法家。*颜书的产生,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体现了盛唐时代的新风貌,以“雄”代“秀’”,以“俗”代“雅”突破了“二王”至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港遂良、薛稷)美学规范,为后世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享誉书坛,至今不衰。唐人对颜书有赞许:“荆卿按剑,樊哈拥盾,金刚喷目,力士挥拳”。苏东坡说:“诗止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可算是以颜书审美价值的准确评价。*二、常见颜体碑帖颜氏流传下来的碑、拓本和真迹,现就所知约为七十多种。其创作大致为三个时期:酝酿期成熟期拓新期*酝酿期此期为颜氏师法古人和汲取民间书法营养的消化阶段。楷书代表作一是《千福寺多宝塔碑》(时四十四岁),严重茂密,劲健秀润,虽亦有所创新,但仍留有“二王”之风,虞、创习。二是《东方朔画赞碑》(四十五岁),笔法清雅,神彩焕发。*成熟期此期为颜氏艰苦探索,自成一格的成熟阶段。行书《祭侄季明文稿》(五十岁),用笔流畅,纵横浑洒,气韵激昂,秀逸中蕴含着雄浑,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楷书代表作《鲜于氏离堆记》(五十四岁),用笔凝重,端庄雄伟;《赠太保郭敬之庙碑》(五十六岁),结构清健,峻峭道劲;《颜勤礼碑》(六十岁)测融人隶书笔意,横轻竖重,笔法精炼纯熟,一扭“二王”以后的秀丽流美书风,标志着颜书雄秀独出风格的成熟。*拓新期此期为颜氏奋力进取,直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精湛阶段。《麻姑仙坛记》(六十三岁)与《颜勤礼碑》相比,从用笔到气势都有拓新,笔法燥润兼有,蚕头燕尾突出,端正中寓轻妙,雄浑里藏娟秀。《颜真卿自书告身》(七十一岁),结体雍容宽博。笔力苍劲厚朴。《颜家庙碑八七十二岁人则刚柔相济,方圆兼备,曲直并存,倚正从容。*三、颜体总体风格在墨法上采取少蘸多用的方法,力求表现苍劲高古和质朴豪放的气概。在笔法上加强腕力,运用藏锋、中锋和回锋,以“蚕头燕尾”和横轻竖重增强厚重刚健、丰硕圆润的意韵。*三、颜体总体风格在结体上追师篆隶,正面取势,横画端平,具有庄重正大气度;左右画弧形相抱。使结构圆紧雄强,而富有内在的弹力。在章法布局上字态开阔健壮,字距、行距收紧,字大撑格,外密内疏,全篇布局显得充实茂密,丰满大度。颜体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端庄雄伟,苍劲厚实,雍容豁达,舒展开阔的风格。*四、颜体字的笔画用笔特征颜体笔法丰厚,骨力苍健,平稳茂密,气势磅衡;中锋行笔,行笔雄劲;以圆笔为主,兼用方笔,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用墨横轻竖重;捺笔呈“蚕头燕尾”状,;折笔提笔暗过,圆转直下,内方外圆;钩多写成鸟嘴状;对称之坚呈弧形环抱,体势近方。*(一)点画2、双点1.独点3.三点4.四点*1.独点。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曰:“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语道明了颜体“点”的千钧力度。颜字的点力感很强,藏锋人笔,一般点中锋行笔,有的点用侧锋行笔,回锋收笔。点的使用很多,千变万化,各具姿态。*2、双点双点横向使用多,且变化大。上下点,要有一定的变化。左右点,中间隔开,仍觉得彼此呼应,联系紧密。相向点,两点都在字的中间,且中间无间隔,所以两点靠得较紧,又能彼此照应。相背点,书写时要上合下开,形成三角支撑,注意轻重巧拙的对照。*3、三点三的组合也有横竖之分,如‘州”,“经”字中的三点为横三点组合,形断意连。各有仪态。‘(溶”、“法”字三点为竖向组合,作为三点水使用,向左弯曲,呈弧形,前二点引长,末点重顿方上出锋。*4.四点四点组合,有聚有散。聚四点呈方形,向中心相聚,如“需”、“隶”字。平四点如“无”、“为”等。*(二)横画颜字横画多逆锋起笔,提笔着力缓行,回锋收笔,厚重有力。一般多取平正,个别长横也稍向上偏斜之势。中间略细,两端略粗壮。与坚比较,横画较细。*(三)竖画画有悬针竖、垂露竖之分。均为逆锋起笔,提笔力行。悬针中锋提起,笔到力到,如“郡”。垂露竖多顿笔回锋出笔,饱满厚重,如“弟”。左右相对的并列直画,成环抱的相向形,多左细右粗,如“酉”和“有”字。*(四)撇画颜字的撒,逆锋人笔,中锋行笔,笔笔送到末端,出笔不回锋,但个个饱满扎实。两撇同字出现时,都有变化,如“行”中的两撇,“从”中的五撇,各具神态,绝不板滞。撇、捺。存时,撇多让捺,撇细捺粗对照鲜明,如“授”和“长”字。*(五)捺画捺在颜体字中,特点较突出,尤其中期和晚期更为明显,“一波三折”、“蚕头雁尾”、“向下弓弯”等已经形成,显得厚重平稳。一字捺多进,一般只留一捺,其中次捺变成长点。即反捺。*(六)钩画颜体字的约画,出钩前重顿,蓄势出钩,虽尖钩而不纤弱,如“泉”。宝盖出钩前先顿笔,后左下钩出,如“官”、‘’忠”弯曲适度,向字心出钩。“元”向上出钩,行笔一路弧弯,至末端向上挑出,呈三角状。*折的用笔多内方外圆,有横折和竖折之分,横折如‘’直”、“首”等、竖折如“世”、’‘开”等。折笔转折处多,提笔另起,不顿不折,蓄势暗转,棱角成斜面,再向下行笔,比横画粗壮有力。(七)折画*(八)挑画颜体“挑”势常劲,惯以笔锋扭动得势而挑出,由柔韧而刚硬,极有气势。圆挑,向左下道人,扭转笔向右上提笔,出锋收笔,如“沂”、“孙”。方挑,逆人直接向右下顿笔,调锋向右上挑出,如“推”、“擒”。*五、颜体字的结构特征唐诸家结字往往左紧左舒,倾测取势,右肩抬起,重心左移。颜字结体一反“二王”至初唐诸家风貌,参照篆书,字形端正,两肩平齐,以正面对人,并往两侧略带弧形拱出,这样就显得豁达端庄,雍容大方,严谨平稳,骨骼开张,相迎有致,体圆面正方。下面仍以《颜勤礼碑》字体为例来说明颜体楷书的结体特征。*(一)横平竖直,平正端正从颜真卿早期、中期乃至晚期楷书作品中,都不难看出,颜真卿将字安排得横平竖直,不偏不倚,字字稳如磐石。*(二)取势方正,体态宽博颜体字大撑格,字形正方,只有晚年的《自书告身》帖,字体略长。墨饱字厚,点画肥美,用笔平正道婉,具有篆隶笔意,立体感特强,构成了一种厚重雄健、端庄朴拙的独特艺术风格。*(三)环抱相向,筋劲相连颜字竖画呈弧状向外突出,含双竖的字,左右二竖取相向势,回转合抱,使结本博大端庄。左竖略细,右竖则粗壮苍劲。*(四)疏密匀称,和谐自然颜字布白均匀,不作有意识的疏密比较,使其结体疏朗宽绰,博大庄严,充分显示其个性特征。*(五)点画顾盼,部首呼应颜字注重点画、部首之关照,笔断而意连,似静而欲动,笔画之间运转着一种鲜活灵动的生气和神韵,真纯自然,骨奇神秀。*(六)随字赋形,帖写变异颜真卿特别注重每个字的形态,即长形的字,仍保持其长的面貌,不压扁成方;形体宽扁的字,出不勉强成方。在古代法帖中,书家为了使字的造型更加美观,或避免雷同,将一些字的笔画进行增省,或采取变异写法,显得新颖而与众不同,这种字称为“帖写”或“碑别字”。*六、颜体字临习注意点颜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居于极重要的位置,历来有“学书先学颜”的说法。在学习颜体书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颜体碑帖众多,初学宜选用《移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早中期作品人手。较快地掌握颜体字特点。“2.颜书笔力气势开放,多力丰筋,要写出颜体的筋,以长锋羊毫笔为佳,执笔以悬腕、悬肘为佳,如能取站势临写更好。*六、颜体字临习注意点3.颜书点画谱劲,但决不可以厚笔着眼,要在字的宽绰、雄厚、笔笔挺拔上下功夫。4.抓住颜字横细竖粗,外圆内方落笔多藏锋,行笔多中锋,收笔多回锋,于曲屈处尤须加重笔力的笔法特点。5.抓住先占有外围,再作布白的结构方法。,*第三节柳体柳体,是指我国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正楷字体,它是欧体的变格,是集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用笔方圆兼备,富有变化而自成一家的书体。*一、柳公权简介柳公权(公元778—865),字诚恳,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后封河东郡公。他幼年好学。他精工书法,尤其是对楷书研究,功力很深。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得力于颜真卿和欧阳询。如果说颜真卿着重雄浑端庄的话柳公权则强调了劲媚峻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体字刚劲中含秀润,严谨中有生动,平易近人,实用性强,既能写榜书,又能写中小楷书,历来影响较大。,,*二、常见的柳体碑帖 《玄秘塔碑》,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铭)。《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金刚磐若经》《成福林寺塔铭》《官相帖》*三、柳体总体风格柳体继承了初唐四家和颜字的优点,以方为主,方圆兼施;中心攒紧,四边伸张;引筋人骨,笔力挺拔。既有欧字险绝的格调,又有颜字浑厚的雄风。引筋人骨,笔力挺拔,系柳字一大特色。结构平稳,浑厚端庄,乃柳字又一特色。*四、柳体字笔画用笔特征柳体用笔是方圆兼使,方多圆少。方笔多取隶意,圆笔多存篆意。由于人们有“颜筋柳骨”之称,认为颜字肌肉丰满,应属圆笔;柳字骨力劲健,应属于方笔。而实际上颜、柳用笔都是方圆兼使,只是颜字圆多于方,柳字方多圆少,方笔居多,柳字用笔方圆兼使,有的笔画棱角突出,刚劲有力;有的圆润丰腴,又浑厚健美。产生这种交和果的原因,在于运笔顿挫有力,笔笔送到末端,无一笔潦草轻率。*(一)点的写法1、独点。柳字点法多样,有圆有方。柳体字的点,即使不露锋出笔,与下笔的呼应也很明显。*2、两点横向组合。“与”、“赤”中的点是上合下开形,两点都向字心靠拢。“义”、“益”字的左右两点,明显露锋,上开下合形,左右呼应,形成一种跳跃感。*3、两点纵向组合,如“次”字两点,为左开右舍,上下引带,笔意强烈,第二点的挑指向字心;“依”字左合右开,上点的出锋紧接下点的人笔,捺变作长点。“寒”、“于”字的两点,上下连接,流畅舒展。*4、三点。也有横竖之分。竖的是三点水,多成弧形,末点重顿后沿原线回锋,提笔挑出,尖端与首点驻笔处形成呼应。*5、四点组合,如“鱼”为平四点,左点向左下按笔,中点上引下带,末点向回呼应,僵仰向背,各有变化。“雪”、“灵”、“涵’冲的四点都向字心攒聚,有时四点还取平行,化为短横,各有姿态。*(二)横的写法字的横画多取方笔。一般分长横,短横两种。长核中段细瘦,微上弓,并稍向右上斜伸,但整字又协调平稳,不失仪态。短横粗壮有力,多为仰横,且右端向上微翘,一个字左或右有短横时,内向部分多取尖形,使字心宽绰疏朗。*(三)竖的写法柳字竖画,折锋非常突出。下笔后用力行笔,出锋有垂露、悬针的分别。左多为垂露,但垂脚不如欧体或颜体明显,却垂直有力,字的最后一笔多用悬针竖。左右相对的竖画,有背有向,欧字多怪相背,颜字多取相背。*柳字的撇多取逆锋人笔,折锋左下行,行笔快速,且笔到力到,稳稳送到末端。竖斜掀起笔棱角明显,左下行笔;曲头撇饱满有力而不臃肿,逆锋人笔,折笔重顿,撇头呈厚重的点,然后左下弯曲撤出;平撇多短笔画厚重;回锋撇多似竖钩,但又不是竖钩否则,则显笨拙。(四)撇的写法,,*捺有长捺、平捺之分。柳字长捺较厚重;平捺多肥有力,捺脚尖长、锋利。捺撇组合时,撇细捺重;有的把捺变作长点。(五)捺的写法*柳体的竖钩,竖画行笔到末端,沿原线回锋,用力向左上方钩出,力在钩末,势在锋尖。俯钩,出钩前顿笔成点,回锋出,形状“如鸟视胸”。斜弯钩,笔画微弯,挺直有力,右上钩出。心钩,空锋下笔,孤弯向右,收笔向字心钩出。(六)钩的写法*柳字的折画,从横到竖,多提笔另起,棱角突出。横折如“姻”,折笔向字中心直下偏斜,如“和”字。还有弯曲,如“尚”。竖折多形成画,末端加一横画(七)折的写法*柳公权的挑画一般写得较为粗重。挑画起笔重顿,调整笔锋后得势迅速挑出,力送末端,故挑尖锐利。(八)挑的写法*五、柳体字的结体特征柳字既有传统上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柳字的结构,既不似欧体的严谨秀丽,也不同于李色字的奔放开拓,也不象颜字的宽博端庄,而是他自己的创新一“柳体”。具体分析,大略有以下几点:*(一)中宫收紧,外流内密中宫收紧是柳字结体一个突出的特点。凡是中宫位置,笔画都紧缩中心,与其相配合的其它笔画,都向外扩展,造成心密外疏的字形.*柳的四面框字形或偏旁,结构安排规律性比较强。凡是框中没有笔画的,不论单独成字,还是配合使用,都是左长右短,且底横承托右竖。凡框中有笔画的,多是左短右长,巨右包住底横.(二)左右竖画,有长有短*(三)柳字有向有背,多有变化柳字结构的向背关系,变化较多。如“背”字中上偏旁取相背形,“用”取相向形,“同”取相背形,“田”又取上宽下窄形。*(四)平捺肥壮,厚重平稳柳字平捺,多取较短而肥壮的笔势,且多取平直,以承托上边的字形,使整个结构包围紧凑,厚重平稳。*柳字的宝盖,笔势左右发展,下边的部分覆盖严紧,且不显空旷。总之,柳字结构在疏密、大小、长短、肥瘦、轻重变化、向背呼应等,均恰到好处。学习时,应认真体会,做到心中有数。(五)宝盖外展,覆盖严紧*六、柳体宇临习注意点“书到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楷书即是以瘦硬取胜的。他吸取了欧体的紧密以及颜体的纵势,形成了道媚劲健的独特风貌。他的传世名帖《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好范本。*1.柳体用笔方圆兼使,方笔居多,且非常顿挫。我们临习时决不能信笔挥之,必须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一点一画要有顿挫,以表现出柳体精神来,表现“柳骨”。*2.柳体结构中宫收紧,横画放长、四面伸展、宽严结合、疏密适度。既不同于欧体的严谨瘦长,又不同于同字的宽博方正。我们在临习时应充分注意观察,仔细分析掌握其结构特征,做到下笔有度,心中有数。*3.史传柳公权写字,用的是长锋柔毫,写出的字苍劲,遒媚。一般说来,苍劲是书法家的功力,而道媚则是柔毫之助。因此,我们学习柳字,选笔以长锋羊毫为佳。*关于柳字的笔法及对构特征,书法家将其编成如下歌诀,以供临习时参考。中宫收紧,横竖舒长。笔笔顿挫,筋骨开张。撇轻捺重,并用圆方。点圆波短,横弱竖强。短撇粗壮,短横上扬。回锋起踢,挫扭相当。折须提笔,颜柳同行。*第四节赵体赵体,是指我国元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写的正楷书体,其书法笔画流畅圆润,结构端庄严谨,行笔流利娟秀,实用易学,是初学习字的较理想的范例。*赵孟頫(公元u对一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湖州(今浙吴兴)人。他是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召以进宫,封魏国公,死后溢文敏,世人称赵文敏。他自幼聪明过人,凡于艺术有关的无所不精。诗文、书画、金石、音乐均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对书画:“所知既深,所学也精”,在为冠绝古今的一代大家。一、赵孟頫简介*在书法上他集楷、隶、行、草、篆各体书法于一身。赵孟頫的楷书,多中锋用笔,平顺和畅,丰润妍媚,笔画精熟且婉转秀劲,结构稳健巨富于变化,形成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被世人称为“赵体”,和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妙严寺记》。此碑没有署明书写年月,据认为是书《胆巴碑》以前的作品,其用笔精到,结字严谨,为赵体楷书代表作之一。《胆巴碑》。此碑字体秀美,匀称舒适,笔画疏密合度,笔到法随,规整中见飘逸,令人赏心说目,是赵氏行楷中的代表作。二、常见赵体碑帖《成仇愕墓碑铭》《张总管墓志铭》《三门记》*(一)点的写法点多取侧形,圆润多变。独点多为圆点,与下笔相应;两点则左顾右盼;竖三点。横三点一气贯通;横四点排列匀称而不板滞。三、赵体字的点画特征*(二)横的写法横画多取竖下笔,收笔回锋,如“与’冲间提毫过渡,不可过急。一般横画都向右上取势,数横排列,笔锋或藏或露,极富变化,如“善”字。短横下笔较重,长横多作覆形,也有作平直的。*竖画多横下笔,单笔大多垂直,或垂露、或悬针,如“年”、“下”;有的画因取势向字心环抱,微呈左弧或右弧。也有的取相背形的,如“开”。(三)竖的写法*撇在笔画中,多用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断笔,不是完成笔,所以赵体字的撤,一般不出锋,含蓄绵韧且丰满用劲,形状如兰叶、似金刀,像曲头等撇,有长有短,形态不同。(四)撇的写法*行笔快疾开端稍慢,并有之按意,不重顿,顺势而出,润滑无棱。(五)捺的写法*赵体字出钩前,都略作停顿,然后顺势出钩,取其圆润舒展。(六)钩的写法*赵字的折很少有明显的棱角,也不流于圆滑。(七)折的写法*赵字的挑,疾速出锋,轻扬而尖锐。(八)挑的写法*(一)字形扁方,规整匀称赵体字的结构字形扁方,疏密匀称,舒展得体,既不挤杂,又不空旷,恰到好处。合体字,注意相互迎让,虚实协调,笔画多的字,布白匀称疏朗,无任何挤杂感觉。笔画少的字,写的紧凑小巧而行气又协调贯通。五、赵体字的结构特征*赵体字的撇捺,多取向外开张笔势,撇捺在上边的字,不管下边结构单位笔画多少,都能盖严;在下边的撇捺,向左向右撑开,舒展而稳重;撇捺偏在一侧的,多取撇短捺长的安排方法,“依”又作反捺。(二)撇捺开张,舒展稳重*由于书写快速,赵体字楷书,也带有行书笔意。不少字增加了附钩附跳,牵丝极为明显,字也显得圆滑流畅。但对初学者来说,不要过分追求笔意连接,仍要一笔一画书写。(三)牵丝明显,流畅圆滑*六、赵体字临习注意点赵体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脱古生新,形成了激洒切娜,独具特色的风格。其用笔纯正、行笔路线明朗,使学者易遵易循,人门不难,但在学习赵体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31、赵字从外貌上看显得圆润华贵,但内含筋骨,因此临习赵书不能只到“润”的一面,而忽视其“筋”的一面,应把外求优美,与内求劲健结合起来,避免过于柔媚和圆滑。2、赵字笔圆架方,流动带行,因此行笔速度快,但切忌锋芒毕露。3.要学好赵体字,还在加强学识修养和书法基本功的练习,应寻赵体之源,老老实实向古人学习,丰富自己的学养和功力,才能吻合于赵氏学书之道,在求赵体秀丽的基础上,不断深人下去,找到其筋骨之内涵,避免“俗媚”之病。*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倾这“四大楷书家”各自的楷书代表作是什么?2.举例说明欧体楷书的结构特征。3.用欧体楷书写一幅条幅,内容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颜体楷书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5.举例说明柳体楷书的结构特征。6.赵体楷书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思考与练习]*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的结构、点画近于楷书,而使转、风神又吸收了草书的长处。它写起来比较方便快捷,灵活多变,认起来又比草书清晰易辨,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它是当前手写汉字书体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书体。第一节行书概述第八章行书*行书脱胎于隶书,萌芽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两晋南北朝是行书的繁荣时期。由于当时造纸术已相当普及,为书法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行书妍美流畅,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字体.从晋到唐,行书艺术进人了黄金时代。宋代是行书发展的又一高潮。元明清三代的行书,成就虽不及晋唐,也不如北宋,但也出现了许多名家。一、行书的产生及其发展*《兰亭序》王羲之*行书与楷书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体说来,行书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对楷书进行了四大“变化”,从而构成了自己的字体特点。二、行书与楷书的差异比较(一)解散指法(二)省变笔画(三)解散楷体(四)强化联系*(一)解散指法楷书有一套非常森严的笔法体系,其起笔行笔,收笔都有严格要求,亦即起、收笔都须有交代,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写出规整,严正的楷书笔画。行书要求比楷书快捷、流动,同时又须保持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形体轮廓,因而行书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简化楷法,以提高书写速度。*行书对“楷法”进行了一番改造:舍去了繁难费时的笔法,采取了方便快捷的笔法,舍去了效果滞重的笔法,采取了形象流动的笔法。从而组织成了新的体系,形成了行书的笔法。所以,行书笔法实际上是楷书笔法的简化。不过,行书笔法的“简化”,并不意味着“容易”。*行书对楷书中的一此字的次要笔画可以省略、合并,或者改变其笔画的形态。变化笔画形态的现象,最常见的是捺画。楷书中的捺画比较难写,但在行书中却变形为长点。如但要注意,省变笔画的现象在行书中比较常见,省变的方式要约定俗成,不能任意创造。有时一个字也有多个省变方式。(二)省变笔画**楷书字形趋势于方正,笔画横平竖直,字型大小基本相同。行书则与此不同。行书对横画的斜度已明显加大,所以整个字的点画位置都须调整。这样,行书的结体不再象楷书那样保持方正,而是笔画伸缩有变,字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正有斜,表现出了天真、自然之美,这正是行书所要追求的境界。当然,行书体势的放纵也是有限度的。它与狂草的放纵有量的区别;与信手涂抹的“放纵”有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三)解散楷体*楷书笔画之间、偏旁之间的联系,主要是“意”的呼应,而非“迹”的沟通。而行书的呼应则主要是通过连笔和牵丝两种方式来实现。连笔,则是指在不影响字形的原则下,把相近的笔画连在一起,一笔写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行书的流动感大为增强。而牵丝,即是用纤细的线条把需要联系的笔画连接起来。连笔与牵丝不同,在于连笔较实,牵丝较虚。所以,我们在强化联系时,应该遵循古人提出的“重按轻转”的原则。(四)强化联系**第二节行书的基本笔画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不及草书的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慢舞”。一、行书的笔法特点;*行书用笔,起、收多用露锋。起笔直露锋,顺势行笔,笔意生动活泼;收笔蓄势出锋,点画气韵通畅,滞酒活脱。藏锋则笔意内含,点画沉着,内含筋骨,笔势之间,形断意连。行书用笔两者兼施,落笔、收笔往往露多于藏。(一)藏露并用,露锋居多*“转”即圆转,“折”是方折。行书用笔,以圆转为主,以方折为辅。方笔凝重沉着,圆笔滞洒飘逸。方笔多刚,可增强点画骨力;圆笔多柔,可使仪态活泼。行书为加快运笔的速度,加强笔画间的连带,为了书写的便利,用笔多以圆转代方折;或方或圆并用,使点画骨丰肉润,气象万千。(二)以转代折、方圆并举*提按也是行书的典型笔法之一,它能写出粗细不等的点画线条,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楷书书写速度较慢,提按变化不大,点画线条比较均匀,节奏感较差。而行书书写速度较快,行笔流畅,提按分明,节奏感强。(三)提按分明,节奏感强*通常,楷书的点画没有明显的连带,字势也很平正。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快行笔速度,点画和单位之间自然地联系加强,顺势游丝带出,字形字势随之生动。这种游丝连带能增加字里行间的天趣,并会产生紧密而含蓄的效果。(四)游丝牵引,纵神贯气*(五)中侧结合,中主侧补行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补。中锋行笔,点画圆满,厚重有力。侧锋行笔则点画妍美、薄洒。侧锋一般多用于收笔和转折处,但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多用,否则就显得毫无生机,无神无力。所以,主要笔画都应使用中锋。如果侧锋行笔,一般画多粗重,以补就笔力神采。*行书中的点虽小,但很重要,它在多数情况下起着笔画的起止、过渡、装饰的作用。承上启下、填空补缺、画龙点睛是行书点画的特色。当然,如果你能熟练掌握它的技巧和规律,写好行书的点画是不难的。二、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与分析(一)  点*启下点的写法与楷书同,惟收笔时挑出锋尖,以取呼势。出锋时应尽量使笔锋回转至腰部,才能收到既动又稳的效果。1、启下点。*承上点的写法与楷书基本相同,惟收笔时用笔尖挑出笔锋和下一笔呼应。2.承上点。*竖点的写法亦与楷书基本相同,但写时既要使其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又要保持行书的流动感。3.竖点。*笔势与长点同,惟收笔时不收不顿,以取其险峻之态。四、捺点。*曾头点在左右呼应,笔势由上转下后,在和下笔呼应处形成一节奏点,使得动静有致,顾盼生资。5.曾头点。*要在起支撑作用的同时,应通过变化其姿态来增加趣味。6.其脚点。*中间有“山”相隔阻,则呼应之态要更明显突出。7.隔山呼应点。*上下点有如楷书的贴零点,要通过飞度和牵连,使其个零孤单。8、上下点。*为加快笔速,散水点的下面二点被连在一起有如短竖,收笔处向右上出锋挑出以和下一笔呼应。9、散水点。*横排点中间只有提按而无明显的起收笔。由于行书不象楷书那样规矩严谨,有时为了加快笔速,而常将横、竖、撇、捺画用点来代替。10、横排点。*以点代横,呼应有致,顾盼有神。11,以点代横。*以点代竖,节奏明快,干净利落。12.以点代竖。*以点代撇可增加节奏。13.以点代撇。*以点代捺有助静相衬。14.以点代捺。*行书中的横不象楷书那样把横的种类分得那么细,而是比较随意地根据字型需要去处理,但要处理得当。初学行书易犯几个毛病:一是把楷书中的横画写法直接搬到行书中,致使笔画显得不伦不类;二是数横并存处理不好相互关系;三是固定楷书的结字原则,使写出来的字缺乏生气。(二)横*1.连带横。连带横写法同楷书,惟将起、收笔的笔锋向上、下露出来。此横画多用在主要位置上,以增加总体呼应连带感。2.弧状横。它与连带横不同处在于收笔的笔锋是向上挑出而不是向下,与在横的上面起笔的下一笔呼应。*3.连下横。连下横多用在横和撇相连的笔画,横、撇之间无起、收笔的过程,以使笔速加快。4.回锋横。回锋横是介于“连带横”和“弧状横”之间与楷书写法相近,回锋横多用来稳定笔势,以加强节奏感。*行书中的竖画往往是确定重心、表现力量、代表舒展程度的关键笔画。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表现形式是规律可循的。(三)     竖*1、露锋。这种竖一般用于字中的最后一笔,写法类似楷书的悬针竖,但要写得温洒一些。2.回锋竖。这种竖是用来更好地连接下一个笔画用的。回锋竖的写法类似楷书中的垂露竖。回锋怪的回钩有在有右,连带程度可灵活掌握。*3.连左竖。连左竖的目的是加快运算速度,加强笔画间的连带。竖画结束时,出锋向左,造成节奏感。4.连右竖。写法及目的同连左竖。*(四)撇撇在行书中活泼善变、神采飞动,与随后的笔画连带关系比较明显。它的写法与楷书有较大差异,突出的表现是长撇和竖撇可以反向带出回锋,也可以直接连接下一笔画。*1.回锋撇。写这种撇时与楷书的要求不一样。楷书是要求力送到底,而回锋撇则可以写到撒的底部后向上带出钩,这个回钩起到了装饰与活泼的作用。通过回锋,既可达到加重份量,又不会分散笔势。2、连带撇。上连撇一般用于撇后接横画连带关系比较明显。连带时注意牵丝不可过粗。下连撇一般用于连接捺画,连带的牵丝可以重一些。*3、长撇。写法同楷法。4、直撇。写法同楷法。*行书的捺不必象楷书要求的那样“一波三折”,而是可以根据字型的要求及自己的书写风格来处理。(五)捺*1.反捺。反捺与一般的捺相反,它的笔势向左下方画弧,故而称反捺。反捺下接其它笔画时,一般采取回锋或回钩的写法。2.出锋捺。出锋捺多用在最后一笔为捺的字上,以表明节奏告一段落。*3.卷锋捺。使用卷锋捺可得笔断意连之效。4.回锋捺。多用在主要笔画上,以使势不外泄而得含蓄之效。*行书钩画的变化很大,它可以对整个字的形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1.左挑钩。写法同楷书,惟无需象楷书那样有明显顿挫。(六)钩*左平钩的写法带有隶意。出锋时应稍驻后再将笔锋提拖出,要摄洒有动势,使用左平钩的目的是为了和下一字飞渡呼应。2.左平钩。*行书的折笔既可象楷书那样见棱见角,也可以圆代方,写得较为平滑自然。1.方折。方折可得斩钉截铁之效。2.圆折。圆转易得激洒流动之效。方折、圆转并用,相互衬托,可使方者更方、圆转更圆,方团圆而显,圆因方而呈,则变化无穷。(七)折*挑画多与上一个笔画产生连带或融合,要写得自然有力度。(八)挑*以上讲述了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以及和楷书写法的区别。但由天行书的随意性较强,实际应用中还需灵活运用。只有恰当地运用行书的基本笔画,才能为学习行书铺平道路,以达到美化简练字体,加快书写速度的目的。初学者在无能力处理笔画的运用和变化时,应多观帖多g临帖。以免误人歧途,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节行书的结构一、行书的结构特点行书在结构上,与楷书、草书并无十分明确的界线,所以有很大的伸缩性,正如《书法约言》所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生,如行云水流,稼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而气候相通,墨纵有余而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一)以楷为本,游丝牵引(二)点画跳越,变化多姿(三)以欹为正,行立交替行书的结构特点大致有三:*行书之所以具有美的魁力,不仅因为其用笔自然流畅,而且因为体态多姿,结构千变万化。楷书讲究结构工整端庄,但也力求“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的致美境界。结构灵活多变的行书,却在实现“险绝”的过程中,去追求千姿百态,万般变化。但不管行书如何变化莫测,却“万变不离其宗”,仍有其根本性的规律可寻——行书的结构和快写原则。*行书在结构上遵循了部分楷书的结字原则外,就其本身的特点上还运用了呼应连带原理、笔画省略原理、单位替换原理、改换笔顺原理、险中求稳原理、因字立形原理和借鉴草法原理。这些规则、原理的运用既便利了书写,同时,也增强了行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二、行书的结构与快写原则*此原理在行书中应用最为普遍,是最基本的结字原则。行书有别于楷书的显著特点就是,行笔加快,或游丝牵连,或笔断意连,笔势连贯,流畅活泼,左右映带,虚实相衬。明《书诀》中,有一段精彩论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去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这段话道明了行书的呼应连带、笔走龙蛇的典型风格。(一)呼应连带原理* 行书的呼应连带,可分为意连和实连两种:1.笔断意连,左右顾盼意连也称暗连,是笔画或偏旁间无形的笔势连带,我们称为“笔断意连”。点画之间虽无连带之笔,但呼之欲出,脉络通态,虽笔而意连,形不接而气贯,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受。*点画连带,是指笔画间或偏旁间直接有形的联系。点画间的这种连带要轻而准,不能生硬、牵强,滥用牵丝,应力求行笔流畅、轻松、自然,并使笔画间的粗细弯化衔接合理、妥贴。因此,就必须注意到运笔上的轻重、缓急等力量与速度上的变化。2.连带牵引,情真意切*(二)简省替换原理楷书的笔画不能省,但行书“务以简易,相间流行”。由于运笔速度的加快,笔画间连带的加强,为了书写便利,特别是对一些重复笔画过多且较集中的字形,可以有根据地适当加以省略替换。这里要注意:减笔不能随便乱减、乱省,一定要有根据。*简省就是把点、横、撇、捺或某些局部省去不写,达到快写流畅之目的。但不可任意改变字的面貌。1.简省有度*为了便于表达行书的游丝牵引,点画呼应,气势流动,字中化繁为简;有时为稳定重心的需要,也可以增笔,但切记:不管是化繁为简,还是增补笔画,借用的部首不能与其它发生混淆,且必须是约定俗成而不可滥造。2.替代有方*减笔就是减少相同或繁多的笔画。如“事”字减去“口”,将三笔变成一笔。“为”下面四点,以一横代之。3.减笔有序*楷书点画比较固定,难于灵活伸缩,而行书有些字形则随点画变化,可纵可横,可伸可缩,使字形“走样”夸张。行书的这种结构原则,能使结体变得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奇趣横溢,也会使章法显得宽松舒展,产生气脉流通的艺术效果。(三)伸缩夸张原理*改变点画的形态,或伸或缩,或纵或横,丰富了字形结构的变化美,而且在整篇书作中,会使字与字、行与行的气势更加贯通,书写起来更加流畅。1.纵横伸缩*由于有些字本身左右均等,上下齐平,则伸左或仰右,或收上或放下,有意打破这种均衡,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2.左右错落*有时为了改变字形结构,加强变化,使主笔更加突出,就得采取一些夸张的手法,使其它笔画相对产生变化,但笔画间也要求迎让相间,顾盼有情,气韵生动。“少、弦”的最后一点改为一竖撇,与缩紧的上部相连接,这样,有伸有缩,参差变化,富有节奏韵律感。3.点画夸张*变化,是艺术的生命,也是对行书结构最基本的要求。行书结构多在变化中求统一,它不象楷书那样严谨,强调随意性,斜侧变化多,没有一成不变的写法。在行书结构中,不但相同的笔画,主要通过疏密、粗细、大小、开合、向背、斜正、参差等多种手段,避免平淡,赋予生动活泼,给人以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四)     结构变异原理*(1)疏密相映。“异、岂”或上密下疏或上疏下密;“镰、犹”或左密右疏,或右密左疏,这些字的结构,就形成了“疏”与“密”的映带关系。1. 疏密相映、轻重变幻*(2)轻重变幻。“崇”、“群”或上轻下重,或上重下轻,“视、后”则或左重右轻,或左轻右重,在字的结构中形成了“轻”与“重”的对立统一关系。1. 疏密相映、轻重变幻*(1)高低相映。“左小偏上”、“右小偏下”是楷书的“容让”原则,行书则不拘一格,结构多变异。由于左右结构的高低相映,就增加了字的动势,体现出行书的造型变化。2. 高低相映,正欹统一*2. 高低相映,正欹统一(2)欹正统一。欹侧,是行书区别于楷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构特点。或平或倾,或斜或正,或险或稳,或动或静,目的是能达到“奇宕滞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最高境界。如“倦。碌”左右或正或斜;“彭、湍”则上下或险稳或奇正。*(1)开合有变。行书为了取势生动,往往变换开合,本是开势也可变为合势,这不仅字形变化增多,而且便于上下字的气势贯通。3.开合有变,收放和谐*(2)收放和谐。或上收下放,或上放下收,或左右收放,能使结构在对立统一中体现出多样变化。3.开合有变,收放和谐*行书中为加快运笔的速度,加强结构的变化多姿,却不时地打破常规,以求整体的和谐。4.出神人化,变形奇特*5.变化笔顺,以求畅连行书中有些字形,为适于快速的运笔和书写的便利,可适当改变结字的笔画顺序。这样有利于笔势的相通、流畅、牵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笔顺的改换要受法则的约束,绝不可乱变。*6.同中求异,异中见趣行书中对一些笔画重复或字形相同的字,书写时可通过用笔、笔势、结体、整体的形态变化,来达到“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的情趣,笔笔遇异,字字意殊的艺术效果。*强调不雷同,不划一。如“兰”的十横,“虽”的八横,既不平行,且粗细长短、角度、笔形各各有变,毫无雷同之处。“俯、带”中点画尽管在同一字中反复出现,但各立面目。(1)同画异态。*行书中同偏旁。强调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形态、用笔、正斜、曲直等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2)同旁异变*对于同一字形多次出现时,通过或方或圆、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连或断、或草或楷,使其变幻莫测。(3)同字异体*在行书的某些字中,为了更好地调整重心平稳,有时,可强调某一笔画或偏旁或单位之间位置替换,使其处于绝险中,然后和其它笔画或偏旁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7.变换单位,险中求稳*因字立形即是大任其大,小随其小,高、矮、胖。瘦各尽其态川文放随形。(五)因字立形原理*行书中使用一些草书的结字方法,不仅进一步达到简省之目的,也使行书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若将行书中加人较多的草书写法,即形成了行草书。行草介乎草行之间,它的写法既要遵循草法,又不失行书的基本法则和风貌。(六)借鉴草法原理*行书由于具备了以上诸多的书写规律和法则,才使行书形体结构呈现出千姿百态,形成了参差错落,欹正相生的艺术风格,为书写者的发挥再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只要熟练掌握了行书的结字技巧,在临摹和书写过程中,即可挥洒自如。*.1、什么是行书?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2、行书的笔法特点有哪些?33、行书的结构特点是什么44、行书快写遵循哪些原则?[思考与练习]*第九章书法创作通过临习,掌握了某种书体技法以后,我们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根据文字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作品。这种独立从事完成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劳动就是书法创作。书法创作,除了掌握用笔、结字等技巧外,还必须懂得章法、格式等知识。*第一节章法一、章法含义章法,从广义上讲包括字的结构和谋篇布局。字的结构属于单个字的经营,这是小章法。但人们平时所说的“章法”是指其狭义概念,即专指谋篇布局。*二、章法的内容章法体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一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章法。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应该包含正文、落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正文正文是指书法作品所书写的内容。它的分行布白,主要有三种形式:纵有行横有列纵有行横无列既无行也无列*1.纵有行横有列竖排为行,横排为行,上字与下字之间的距离为空距,两行之间的距离为行距。(1)如果字距等于行距,这种布局方式比较适合于楷书,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求整齐划一。*1.纵有行横有列(2)如果字距大于行距,这种布局方式比较适合于隶书。这种格式,行间紧密,字势空阔疏朗,字形扁平,有横向取势的特点,构成了隶书独特的布局方式。另外,篆书也适合于这种有行有列的布局方式。*2.纵有行横无列这种布局方法是纵看成行,横看不成列。一般行书、草书通常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它能充分发挥行草笔意洒脱、结体舒展气势贯通的特点。它既实用、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应用范围很广。*3.无行无列这种布局是指纵看不成行,横看不成列,它以整篇为单位,笔墨通畅,连绵不断,上下左右结成一个整体,通篇打叠一片。这种布局方法较适宜于“狂草”,艺术性很高,但不实用,学起来困难较大。*总之,正文的书写,应根据纸张大小、字数多少、书体特点合理设计布局。纸幅四周要留出合理的空白,字幅的重心应落在纸的中央。字幅“首字”要写得有气势,统领全篇,起不空格。末行尾字最好着落在纸幅中间偏下,余下空白部分以便题款、铃印。*(二)题款题款也称款识、落款。它是指除正文以外的其它说明性文字。最初它是为了应付实用而产生的;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它成了书画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起着平衡、衬托、补充等作用。落款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幅作品的效果。题款有上款、下款之分。*1.上款“姓名十称呼十谦词”上款是指被赠与者的姓名和称谓。应写在前面或较高的位置,以示尊重。如只是一幅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1)长辈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般应用“书奉XXX先生(方家、老师等)法正”。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XX老;如果为八十岁以上者称XX翁。*(2)同辈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应用同志(书友、艺友、同学等)雅存(惠存、指正、雅正、斧正、正指、正腕、留存、清赏、雅属等)”。*(3)少辈为少辈或年龄较小者一般则可用“书应XXX学生(贤契、爱孙、爱女等)嘱书”。*(4)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言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张继枫桥夜泊诗”、“王勃联王阁序句”等。对于一些股炙人口的名诗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可以省略正文出处题款。*2.下款“时间十地点十姓名(号字)十谦词”(1)时间农历春、夏、秋、冬及诸月月名的注明要弃俗取雅。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2)地点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也需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XXX书于静远居(墨香斋、醉墨草堂)等”。*(3)署名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只题字与号。*(4)谦词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再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书等谦词。所定作品内容是伟人、领袖的名句或名篇,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3.题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款识的字应比正文略小一些。但又不能悬殊太大。一般多选用随便一些的行书字体来落款,既可使主次分明,又能起活跃章法的作用。*3.题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落款的字数多少应根据剩下的空白位置大小来定。空大可多落,空小则少落,甚至可不落只加盖名章。但有一原则,即落款只能对正文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落得太满,要留下足够的透气的地方。*3.题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落款的位置。既不能紧靠正文后面,紧贴则容易产生紧迫感而无节奏,但也不宜离的太远。正常情况下,应以不少于五公分,不多于10公分为宜。如一行结束时正文刚好写完,需要另起一行落款坝u落款的抬头应比正文略低一些。*(三)铃印为了表示作者对书画负责,在结束时应铃上自己的印章。后来,印章的作用远不止负责了。而是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印章按其刻写的方法可分为阴文和阳文二种形式。阴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所以在感觉上份量较重。反之,阳文章则感觉较轻。*一、引首章(随形章闲章)称它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顺势成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闭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却用“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年与章甲子、乙丑、丙寅等。2.月号章荷月、谷雨、盛夏、金秋等。3.斋号章墨人居、翰苑阁等。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内容非常广泛,应多准备几方。如:墨趣、书缘、苦中乐、观远、师古不泥等。*二、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其内容多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形印。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引进,一般是小圆、小长或小方形。*二、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自印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间,两章大小不宜悬殊。*请大家先欣赏启功先生的名章和字章。*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幅作品都要加铃启首章,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名章铃两方的情况下,才考虑加盖启首章。若只有一方名章,又加铃启首章,就会形成左下角和右上角单调对称局面,为书家所不取。另外,加铃启首章应选择适当的地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节书法章法的常用格式书法作品一般多采用横、竖、方和不规则四种幅式去创作。横竖方不规则*一、横式横式泛指各种肩而横长的书法作品。主要包括横披匾额手卷等幅式。*(一)横披横披又称横披,为横式作品中最常用的形式。横披的内容可长可短,但字数多少一律从右向左横写。横幅虽是最常用的形式,但却是创作难度较高的品种。这是因为横幅左右距离长,行数多,要首尾照顾、左右呼应才能连为一体。*请大家欣赏启功先生的横幅。*(二)匾额匾额又称题匾、招牌等,为横披的一种实用形式,多用来为一些斋、室、名胜古迹的题名等。匾额一般字少而大、结构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摘、庄重严肃,所以字体多用楷书、行楷、隶书、篆书等来书写。一般采用横写式,也有的采用竖写式。*请欣赏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听鹏深处额”。*(三)长卷长卷是一种不宽但很长的长横幅。由于长卷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展卷欣赏,故又称“手卷”。长卷多写长篇诗文,作行草,若有长江千里,一泻无余的气势。长卷的长度不定,可一直顺着写下去,可以是一幅作品而成,也可以是多臃作品汇集而成。卷首外有“题签”,卷内开头有“引首”,后有题“跋”。*二、竖式竖式泛指各种垂直悬挂的书法作品。条幅条屏中堂对联*(一)条幅条幅又叫直幅。装裱以后称立轴,是一种长条形的独幅作品。一般是将三尺、四尺、五尺或六尺的宣纸直线对开,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逐行书写。字体中等大小为宜,内容多为一首诗或几句格言。书写时,起不空头,文不分段,句不加点,可以直接顺写下去。如果写的是词曲,可以上下阕之间留出一个空白。*(一)条幅条幅写楷书,要上下左右整齐、匀称、行式清朗。题款字要小些,可以用行楷落款,与正文起对照作用。条幅写行书、草书则需讲究参差错落,大小相间,继连承接,牵引映带,使其变化多姿,气势磅腔。*请欣赏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寄题鄂城松风阁诗条幅”。*(二)条屏条屏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成偶数排列起来的条幅。四幅一组叫“四幅屏”,六幅一级叫“八幅屏”,还有八幅、十幅等。将幅合为一堂,成为屏风式的整体。屏条可多种字体,内容相同或不同,幅式大小,装婊格式完全一样,且连挂在一起的,称为连轴。字体相同,内容首尾相连,幅式大小、装校格式也完全相同者,称为通轴、通屏或通景。*启功先生的行书四幅屏*(三)中堂中堂指悬挂于厅堂正中的大幅作品。中堂中竖幅中尺寸较大的幅式,多用四尺整张或稍大稍小的宣纸书写。中堂既可以独幅悬挂,敢可以两边配置对联,共同装点中厅。由于现代建筑厅室格局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厅堂的样式,因而,中堂的尺寸自然要适应厅室的高低大小。内容可写长诗、短文、名言、警句,也可以只写一、二个大字。*启功先生写的中堂“多福”*(四)对联俗称对子,对联之字有二意,一为对联由上下两条组成一对,二是对联的上下联文必须对仗工整。对联又称描联,因其可以刻、挂在描柱上的缘故,春联亦为对联的一种。对联的写法很多,既可上下联的每个字大小、距离基本对称,亦可打破平衡而保持总长度相等。对联创作需要一些特殊技巧,要靠平时多揣摹、多实践才能得心应手。*请大家欣赏启功先生的的对联“襟度静县秋月影,文章高振海涛声”。*三、斗方斗方指画而呈正方形的幅式。这种形式源于墓志铭,到北魏时已逐渐成为定制。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方”即是“正”,“名不正则言不顺”等儒家正统思想,自然就表现于书法创作的艺术形式上。*三、斗方斗方的内容和书体无一定之规,但一般不宜在本来就显得呆板的正方框内再书写状如算子的楷字,而宜写活泼、洒脱、痛快淋漓、无所羁绊的行书、草书。因幅式方正,更适应写少字书法。*请大家欣赏启功先生的的斗方“天降时雨”。*四、扇面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处。团扇如满月,也有椭圆形。书写时可依圆取势,也可圆中用长短行间隔的方式安排布局,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采用辐射行气的章法形式。由于扇面幅式呈弧形或球形,显得活泼优美。*请大家欣赏陈振廉先生书写的扇面。*五、册页将小幅书画装桂成折叠的形式,上下覆以硬面做成册的形式,称为册页。八开、十二开、十六开不等,作品篇幅不等。可以是折叠式的,每页一个形式独立存在,也可以象长卷一样一个内容一气呵成。册页也可为书画合册,一幅画一幅字互相配合,诗情画意引人人胜。*第三节书法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书法创作,除了要掌握上述基本知识之外,还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一、继承与创新二、书法创作与情绪三、书法创作与文字内容*书法创作,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由于有些人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书法创作中,往往产生两种偏向:一种认为当代书坛保守沉闷,古人统治一切,于是对书法抱有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抛弃优秀的传统,片面追求西方艺术现代派的审美趣味,其作品特征表现为新奇、狂怪;另一种则唯古为上,唯古独尊、反对创新,其作品特征表现为俗旧、僵化。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书法艺术创新规律。一、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如果墨守成规,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李邕告诫学书者:“似我者后,学我者死”。可是,“人们通常认为独创性只产生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某一艺术家所特有而没有任何人能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独创性就只是一种很坏的个别特性。”因此,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必须既要创新,又要吸取前人的有益经验,做到学古而不泥古。否则,书法艺术就等于无水之源,无本之本。一、继承与创新*二、书法创作与情绪书法创作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多少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历代书法家都懂得根据个人的性情,充分作好创作准备,排除影响情绪的消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自己的创作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如唐代狂草家张旭作书,“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儒墨而书,既醒自视为神,不可复得也。”当然,情绪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毕竟是次要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心境也无法创作出好作品。*三、书法创作与文字内容书法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因而书法创作不能忽视作品的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时,对于书写的内容来讲,应该选择健康、高雅新颖的内容,尽量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王蒙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内容与形式完善统一的典范,因而唐太宗称其为“尽善尽美”。*思考与练习l.什么是章法?章法包含哪些内容?2.正文的布局方式有哪几种?各适应于哪些字体?3.什么叫题款?如何书写题款?4.中国书法常用的格式有哪些?5.书法创作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6.选择一段优美的文字内容,根据书法创作的要求写一幅书法作品。*第十章书法欣赏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历代法书、优秀创作)所进行一种审美感受活动。在这一审美感受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与欣赏客体(作品)之间,始终贯穿着情感交流的因素。*第一节书法欣赏的特点一、与姊妹艺术相比较,更具抽象性特征任何艺术种类,总有自己的特点,而这特点,也总是在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1.与绘画欣赏相比与绘画欣赏相比,书法欣赏的对象主要是线条、结构与章法,而这些都是抽象的,在书法作品中,既反映不出万事万物的具体形貌,也没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但书法作品黑白二色对空间的分割、点线形体的丰富变化,又决不亚于绘画语汇所展示的意义。*书法欣赏的对象主要是线条、结构与章法,而这些都是抽象的,在书法作品中,既反映不出万事万物的具体形貌,也没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但书法作品黑白二色对空间的分割、点线形体的丰富变化,又决不亚于绘画语汇所展示的意义。*2.与文学欣赏比较书法欣赏的对象主要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文字的内容退居次要的地位,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对书法形式美的影响并不大。*3.与音乐欣赏比较书法是用眼睛看的视觉艺术;音乐则是用耳朵听的听觉艺术。但它们都重视节奏韵律,注重抒发感情,都讲求力度与速度,都讲求变化与和谐,都讲求章法与层次,都讲求感情色彩,它们的生命力都在于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有“共鸣的时空”。*4.与建筑欣赏比较建筑属于造型艺术。它与书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重视结构的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变化丰富,反对程式化。书法的结构一词源于建筑学。经常对各种建筑进行观赏,有于对书法美的理解。*5.与舞蹈欣赏比较舞蹈通过人的动作、身段姿态、节奏及表情,表现人的情感。其基本表现手段是节奏、表情、造型。节奏的快慢、强弱、大小、轻重的对比表现,与书法极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舞台上视而可见的形体和动作,具有比较明确的形象性和再现性,书法则给人的视觉只是比较抽象的线条,这是我们欣赏书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二、书法欣赏是对书法作品的再创造与再评价过程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的对象则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二、书法欣赏是对书法作品的再创造与再评价过程当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进行联想与体验时,他也就参与了对书法作品的“再创造”。书法的再创造与其它艺术的再创造不同,它是书家赋予文字以强烈的感情后所形成的线条运动,这种有节奏的运动,因书家气质、性格不同,会形成或流畅、或迟缓、或跳荡。不同的欣赏者在各种流动线条的形态中,引起共鸣,产生愉悦,并由此进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三、书法欣赏具有模糊性特征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及书法爱好者,它有何其伟大的艺术魅力。*然而,书法艺术的魅力,又常常难以进行精确的表述。人们在优秀的书法作品面前常常感叹:“妙不可言”。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或科学术语将其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模糊性,来自抽象的书法线条的暗示,线条作为书法艺术的信息载体,它究竟能表现出什么意趣、情调,难以确指,所以也无法作出科学阐释,只能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朦胧、模糊的艺术境界。*四、书法欣赏的情感特征欣赏书法如同欣赏其他任何艺术一样,必须充满强烈的感情。一个对艺术麻木不仁的人很难在艺术中感受到什么。书家创作的感情都寄寓在书法作品的线条、结构与章法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作情感体验,与书家的心灵碰撞,由此产生一种愉悦的审美快感,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书法的艺术语言是线条,线条的轻重缓急、枯湿浓淡,是书家情感的表达,单靠分析、理解是不行的,必须投人强烈的感情去感受,否则,很难将其欣赏升华到更高的审美层次上。如唐狂草家——张旭,就是一位满含激情的书家,他在狂草作品中也把情感渲泻得淋漓尽致,更显示出他疯疯颠颠的狂放性格。面对作品,怎不令人产生类似的激情呢?*五、书法欣赏的共同美特征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为中国独有,后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现又传人欧美,为其它国家的艺术家和人民所喜爱。这就是书法的共同美特征造成的。*书法艺术的抽象线条,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理相通,这事理不分国界、肤色、时代,都是共通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如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魁力震撼着古今中外无数人的心灵。*书法艺术的抽象线条,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理相通,这事理不分国界、肤色、时代,都是共通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如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魁力震撼着古今中外无数人的心灵。如日本著名书家手岛右卿在一次展览中展示出了他自己精心创作“崩坏”二字,据作者自己说,这幅作品的创作动机始于战争的房屋摧毁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第二节书法欣赏的步骤一、章法一结体一用笔二、从静止到运动三、从抽象到具体*一、章法一结体一用笔书法欣赏的程序应是;章法一结体一用笔,并通过远观与近察,日鉴与心鉴多次反复观照品味,只有从整体上宏观审视作品,才能从各种形式因素和各种关系中把握作品总的精神气息,才不至于为局部的细节分心,受技巧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二、从静止到运动书法作品的表象是静止的,书法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生动的。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表象去探究实质。欣赏书法作品就是要透过静止的画面去探索书法家创作时技法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这就是用“心灵感应”去体会书家用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浓淡枯湿以及书法家感情的跌宕起伏,笔随情转,墨从意发,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三、从抽象到具体书法是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艺术。书法欣赏则要通过形象思维去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欣赏时就要把静止的实在的点画,随着书家的笔势、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延伸或补充,就能体会到书家“笔断意不断”的特点和方法,感受到作品神采气韵的生动。通过对书家创作时情感的“酝酿”,心理状态的揣摩和联想,就能体会到作者“意在笔先”的蕴蓄;通过有意识地将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联想和类比,就能体会到作品“意在笔外”的风韵神采。*事实上,一件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下,绝不是靠别人去评定的,而是由它的实际价值决定的。换句话说:一件艺术作品,一经创作出来,它的艺术价值也就基本确定了。而这价值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也是由这门艺术特定的标准决定的。*第三节书法的审美标准任何艺术的审美,都有一定的标准,书法也是如此。书法欣赏的标准应该是“形神兼备”。所谓“形”,指书法的神采、意境等。所以,欣赏书法,包括欣赏点画的线条美、结构的造型美、章法意境美。*一、点画的线条美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点画就是指书法艺术的造型材料——线条。而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升、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这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书法家则运用笔法技巧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一)线条的力美常听人们在书法评论时说:“看,写得多带劲!”可见有无“劲”是人们书法审美的一个基本要求。古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说其“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虽系赞美之词,难免夸张,却也可看出“力”在书法审美中的重要作用。梁启超在论书法美的因素时,把“力的美”作为书法欣赏的重要依据是很有见地的。*1.书法作品的“力”和日常的“力”书法上的力,绝非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那种物理上的“力”。书法作品的“力”,只能是通过对审美主体的联想和意会而得出的。这种力,只有通过书写的工具——毛笔的特殊使用方法和表现手法来取得。软且富有弹性的毛笔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有了它才使中国书法的表现手法更趋多样化,对毛笔的驾驭也是衡量书法家技巧的标尺。*2.书法作品中的“力”东汉大书家蔡留在《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有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蔡合在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说出了表现手法之力可有两种手法。“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为静止之力;“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为流动之力。*(1)静止之力。藏头护尾者,则有住必收、有垂必缩,中锋运笔,必定珠圆玉润,既得肌肤之丽,也感力蕴其中,使点画富有质感和力度,给人以“笔中有物”之感,故历来被书家们奉为圭臬。*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可以通过笔画弯曲向背,使人意会到有如曲木成弓、弦张而力满之感。古人把竖称为“弯”,寓意即在于此。书写过程中,尽管有“横平竖直”之说,这只有指总的趋势,而具体的每一笔画,都应力避平直,平直则少韵乏力。而起笔、收笔、转笔之处的隆起笔触,使人感到有如人之骨骼和肌满饱满之力,草书的枯笔缠绕让人意会到有如枯藤的坚韧等等。“力”的存在,不在乎笔画的粗细,它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2)流动之力。书法中常常被忽视的是第二种力的表现手法——“流动之力”,亦可称为“动”力。它和第一种力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力通过笔画表现出来,它则通过章法布白的整体感去获得。例如草书,它利用流动的线条。用笔的控制,使人感到抑扬顿挫、时畅时阻,有如高山流水,时而畅通无阻,一泻千里,时而急流险滩,回绕曲折,使观者产生飞动的联想,有如亲眼看见作者行笔时那种“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气势。*(二)线条的情感线条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的节奏感。二是线条的呼应。*一是线条的节奏感。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象音乐一样能唤起人们的节奏感。在书法作品中,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引导人的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二是线条的呼应。线条呼应是指点画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使书法线条富有情感的又一重要因素。书法用笔讲究“笔断意连”,上下呼应、左右顾盼,通过这些方法去表现书家的情绪意志,使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综上所述,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书法欣赏时,不能忽视点画线条美。*二、结构的造型美点画线条美固然不可忽视,但人们欣赏书法的习惯,一般不会孤立地去看线条,而是按照作品上的文字内容,以字为单位逐句看下去。实际上,书法作为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是线条美,还表现在造型上。简单的点线在书法家笔下,妙笔生花,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含有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这里的形美,就是结构美。在结构的欣赏中,一般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结构的均衡规则,但一味追求平正。其艺术性不强。书法的结构之难,并不在于平正,而是如何在平正中求得不平正,而又在不平正中求得平正。成功写作的结构,其变化是千姿百态的,正是在这些变化中,才显出书家的匠心。*三、章法意境美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赋予书家一定的情感,完成了一种意境的创造。在书法欣赏过程中,要想体会到此中意境,需要欣赏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它渗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美学评价。欣赏者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创作经验和形象思维,就不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更大的艺术享受。*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逐字加以欣赏,更要把它当作艺术整体给以观照,看全篇的总体布局,看它如何首尾呼应,上下承接,看它运笔的节奏以及墨法的变化,看其布局的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总之,通过看书家如何通过点画、结构、章法表现自己的笔情墨趣和审美意识。*[思考与练习]1.什么叫书法欣赏?2.书法欣赏有哪些特点?3、比较书法欣赏与文学、绘画、音乐欣赏的异同。4.为什么说书法欣赏是一个再创造与再评价的过程?*[思考与练习]5.什么是书法欣赏的模糊性特征?6.书法欣赏遵循哪几个步骤?7.书法欣赏的标准是什么?8.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力”的概念?9.找一幅书法作品进行赏评。*大盂鼎铭文作品欣赏*散氏盘(局部)作品欣赏*《石鼓文》局部作品欣赏*《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沁园春.长沙》手迹*沁园春.雪毛泽东*联系群众毛泽东作品欣赏*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作品欣赏*启功草书千字文作品欣赏**
/
本文档为【中国书法教学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