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秘色瓷考

秘色瓷考

2010-08-12 4页 pdf 237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5010

暂无简介

举报
秘色瓷考 秘 色 瓷 考 赵宏 北京故 宫博物院 秘色瓷是中国古代越窑瓷器中的精品 , 自唐代始 , 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 。 一九八七 年 , 陕西法门寺塔基及地宫发掘后 , 发现 了一 批秘色瓷 ① , 遂使 当今研究秘色瓷的浪潮高 涨起来 。 本文 旨就围绕着秘色瓷存在的问题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一 、 秘 色 瓷含义 考 秘色瓷是古代越窑瓷器中的精品 , 历代 文献有大量记载 , 现今实物又可以与之对应 , 那么秘色瓷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呢 即所称秘 色的实在意义究竟如何 对这个 问题 , 当今学 者有不同的看法 。...
秘色瓷考
秘 色 瓷 考 赵宏 北京故 宫博物院 秘色瓷是中国古代越窑瓷器中的精品 , 自唐代始 , 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 。 一九八七 年 , 陕西法门寺塔基及地宫发掘后 , 发现 了一 批秘色瓷 ① , 遂使 当今研究秘色瓷的浪潮高 涨起来 。 本文 旨就围绕着秘色瓷存在的问题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一 、 秘 色 瓷含义 考 秘色瓷是古代越窑瓷器中的精品 , 历代 文献有大量记载 , 现今实物又可以与之对应 , 那么秘色瓷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呢 即所称秘 色的实在意义究竟如何 对这个 问题 , 当今学 者有不同的看法 。 有的学者认为 , 秘色指的是 越窑瓷器中上等制 品的釉饰颜色 ② 有的学 者则认为 , 秘色指的是秘色 瓷器 因服务于特 殊的对象一一封建宫 廷 , 世人难得一见的神 秘处境 ③。 这两种观点是否符合秘色瓷的实 在含义 , 需要予以考定 。 目前所知最早 出现秘色瓷一词的文献 , 要数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 》诗了 。 其全诗 为“ 九秋风露越窑开 , 夺得干峰翠色来 , 好 向 中霄盛沉璨 , 共稽中散斗遣杯 ” 。 晚唐诗人徐黄《贡余秘色茶盏 》中说 “ 披 翠融青瑞色新 , 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 明白染 春水 , 轻旋薄水盛绿云 。 古镜破苔当席上 , 嫩 荷涵露别江喷 。 中山竹叶酷初发 。 多病哪堪 中十分 。 ”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中说 “ ⋯ ⋯ 其余则越 州古 秘色 , 汝 州新 窑 器 , 大 概相 类 。 ” 宋曾糙《高斋漫录 》中说 “ 吴越秘色瓷 , 越州烧进 , 为供奉之物 。 臣庶不得用 , 故云秘 色 。 ” 宋 叶寞《坦斋笔衡 》中说 “ 末俗 尚靡 , 不 贵铜磁 , 遂有秘色窑器 。 世言钱氏有国 日 , 越 州烧进 , 不得臣庶用 , 故云秘色 。 ” 宋赵 德麟《候鳍录 》中说 “ 今之秘色 瓷 器 , 世言钱氏有国 , 越州烧进 , 为供奉之物 , 不 得臣庶用之 , 故云 ‘秘色 ”, 。 宋周辉《清波杂志 》中说 “ 越上秘色瓷 , 钱 氏有 国 日供奉之物 。 不得 臣下用之 , 故 曰 ‘秘色 ”, 。 宋太平老人《袖中锦 》中 , 曾提到有高丽 秘色瓷 。 宋庄季裕《鸡肋编 》卷上《龙泉桂树与秘 色瓷 》中说 “ 处州龙泉具多桂树 , ⋯ ⋯又 出青 瓷器谓之 ‘秘色 ’ 。 ” 清 吴任臣《十国春秋 》之《吴越武肃王世 家 》、《吴越文穆王世家 》、《吴越忠献王世家 》、 《吴越忠彭王世家 》中记述秘色瓷为供奉之物 多处 。 等等 。 以上记载 , 大多述明秘色瓷是越窑瓷器 中的精品 , 这种器物因供奉封建宫廷之故 , 臣 庶不得使用 。 这样的记载与那种认为“ 秘色 ” 的含义应是指秘色服务于特殊的对象一一封 建宫廷 , 使世人难得一见的观点相附合 。 因而 显示 出所称秘色瓷的“ 秘 ”字 , 非具有其它特 指的含义 , 而是具有神秘的含义 , 因稀见而得 名 。 关 于秘色 的秘字 , 古多作 “ 秘 ” 。 如《文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景德镇陶瓷 》第五卷第四期 总第 期 韵 》中讲“ 秘 , 密也 ” 。《隋 · 庚季才传 》中说 “ 天地秘奥 , 推测多途 ⋯ ⋯ 。 ”其秘字讲 的也 是一种神秘的境界 。 而那些认为秘色指越窑瓷器中一种釉饰 颜色的观点 , 其依据是什么呢 一 根据陆龟蒙《秘色越器 》诗所称“ 九 秋风露越窑开 , 夺得千峰翠色来 ”的“ 翠色 ”来 判断 。 翠色指的是青绿色 , 如王维《惘川闲居 赠裴 秀才迪 》中说 “ 寒 山转苍 翠 , 秋水 日潺 浸 。 ”其 “ 苍翠 ”指的是 山上丛集的青绿树叶 。 许浑《早 秋 》中说 “ 遥夜泛青色 , 西 风 生翠 萝 。 ”其 “ 翠萝 ”指的是用青绿的竹子编 的筐 。 青绿是秘色瓷釉色 的一种 , 陕西法 门寺地宫 出土的秘色瓷 中 , 见有多种属青绿色釉的瓷 器 。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直颈八棱瓶也趋 向青绿色 。 二 根据宋赵彦衡《云麓漫钞 》中所说 “ 青瓷器 , 皆云 出 自李王 , 号秘色 。 又 曰出钱 王 。 今处之龙溪出者 , 色粉青 。 越乃艾色 ”来 判断 。 “ 艾色 ”指一种青黄色 ④。 青黄色亦是 越窑秘色瓷釉色的一种 , 陕西法门寺地宫和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 , 也见有青黄色釉 。 三 依据《正字通 》以秘转注“ 芯 ” , 指一 种香草 , 故称秘色为似香草一样的青绿 。这种 观点与上述第一种观点的结论是一样的 。 以上视点 , 将视点集中秘色瓷的釉饰上 但以出土器物和藏 品来看 , 它们实际上各执 本词 , 并不全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所指的 釉色 , 又 皆在秘色瓷中可以见到 。 因此 , 秘色 瓷本身的含义 , 又不能完全脱离釉色而存在 。 因此 , 综合上面的观点 , 笔者认为所谓秘 色瓷 , 应是秘与色的结合物 , 即秘色瓷专指那 些越窑青釉瓷器 , 如前述的青绿色和青黄色 皆是青色的变调 而这些制品又不是一般的 制品 , 而是越窑青釉瓷器 中供奉宫廷的上等 制品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 , 其所述秘色瓷的 文字 , 或偏重于秘 , 或偏重于色 , 实际上割裂 了它本身的含义 , 而后世对秘色瓷的含义的 分歧 , 也基本上受了文献记载的影响 。 此外 , 如太平老人《袖中锦 》、 庄季裕《鸡 肋编 》, 将秘色瓷推而广之 , 超出越窑的范围 , 明秘色瓷逐渐被古人作为一种青釉瓷器中 上品的泛称 。 二 、 秘 色 瓷生 产 陶 政 考 关于秘色瓷服务于封建宫廷 , 上述文献 中已作过许多叙述 。 目前在这一问题上 , 仍存 在两个争论点 一是秘色瓷作为贡窑制品 , 其 生产与置官监窑的关系 二是置官监窑是否 为官窑 。 贡窑一瓷 , 出于浙江上林湖地区 出土 的 有长篇刻铭的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罐上的文字 “ ⋯⋯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 ⋯ ⋯ ” ⑤。所谓贡 , 《辞海 中说 “ 进献方物于朝廷 。《书 · 禹贡 ‘任土作贡 。 ’《疏 》“ 贡者 , 从下献上之称 , 谓 以所出之毅 , 市其土地所生异物 , 献其所有 , 谓之厥贡 。 ”, 照此解释 , 所谓贡窑当指越窑 中 烧制进献宫廷瓷器的窑场 。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 烧制进献宫廷瓷 器的事例 , 应该指民间瓷窑将 自己上好的制 品进献宫廷 , 或宫廷看中民间瓷窑的制品 , 命 其上献 。 如此说来 , 民间窑场的上献制品 , 应 是 自己瓷窑 中质量较好的制品 , 它应是 从其 它民间制品中“ 百中选十 , 十中选一 ” 。但从实 际情形来说 , 贡窑属专窑 , 并非与其它瓷窑混 同 。 因此所谓的进献之说 , 就不能从一般的意 义上来理解 。 唐代越窑瓷器供奉宫 廷的方式 , 文献中 未见明确记载 , 仅在光绪版的《余姚县志 》中 , 有“ 秘色瓷 , 初出上林湖 , 唐宋时置官监窑 , 寻 废 ”的记载 。 关于这段文字 , 当今的学者有不 同的看法 。 如有的学者认为 , 五代时 , 割据两 浙的钱氏地方政权 , 为向中原统治者表示虔 诚称臣 , 遂使越窑瓷器供奉的次数和数额增 加 , 而原有的贡窑无法满足这种供奉的要求 , 便开始实行置官监窑 。 因此上述引文 中的“ 唐 宋时置官监窑 ”中的“ 唐 ”不应指李唐 , 而应指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五代的后唐 ⑥ 。 五代十国自 年朱温灭唐称帝 。 国号 梁后 , 在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而南方也 自 年始 , 先后建有十个王朝 。 在总共北方五 个王朝和南方十个王朝中 , 带唐字的王朝共 有两个 , 一个是后唐 , 一个是南唐 。对后唐 , 文 献中确有以“ 唐 ”简称的实例 。 如清吴任臣《十 国春 秋 》中 , 有 “ 宝 大元年 九 月 使钱 询 贡 唐 ⋯⋯秘色瓷 ⋯ ⋯ 。 ”这个 “ 唐 ”字分 明讲的是五 代的后唐而不是李唐 。 而记述五代瓷器的文 献中 , 也确实见有置官监窑的记载 ⑦。 然而即 使这样 , 也并非 明确置官监窑首先 出现于五 代 , 只不过证明了五代时实行 了置官监窑制 度而 已 。 《中国的瓷器 》一书提到 “ 唐景龙初诸绥 为新平司务 , 奉诏监烧献陵祭器 。 ” ⑧乾隆十 八年《浮梁县志 · 人物志 · 名宦 》引《襄陵名 巨志 》说 “ 唐朝褚绥 , 景龙初任新平司务 , 洪 州都府奉到诏书 , 催造皇陵祭器 , 绥以为地方 歉收 , 无力供应 , 竟获允准 。 ”说明唐代时 , 褚 绥身为司务 , 负有奉诏监窑之责 。 如此说来 , 置官监窑 , 唐已有之 。 张国刚在《唐代藩镇进奉试析 》中说 “进 奉在唐代又称“ 贡献 ” 。 “ 贡献 ”的制度古 已有 之 , 而仔细分辨起来 , ‘ 贡 ’ 与 ‘献 ’还有些 不 同 ‘贡 ’又称土贡 , 一般指地方向中央进贡方 物 。 贡品的规格 、数量 、 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 它带有强制性 , 非诏令不得免除 。 在古代 , 贡 品往往是诸候郡国进京述职上计时带至朝廷 的 。 ‘献 ’与 ‘贡 ’不同 , 它多半是地方官 因时因 事而进献珍奇异物 , 以表示对皇帝的孝敬之 心 。 此外还有皇帝特诏征索的 。 一般来说 , 其 规格品种与进献时间并不象 ‘贡 ’那样有刻板 的 。 ” ⑨ 由此可见 , 所谓唐代贡窑不是凭空存在 , 而是其产品在规格 、 质量上有严格要求 , 须经 过负责监窑的官吏挑选后 , 方可进奉宫廷 。 在 这里 , 监窑的存在就是一种强制措施 , 一种非 同寻常进献的表现 。 秘色瓷是否都为贡窑产品 , 这 尚不能定 论 , 而贡窑所出进奉宫廷的器物 , 则无疑是秘 色瓷 。 值得注意的是 , 文献 中记载五代和北宋 时都有置官监窑的存在 ⑩。这些记载表明 , 从 唐代 、 五代到北宋 , 置官监窑应是从一种初级 阶段不断深化 , 不断完善 , 不断成熟的过程 。 以上 分析 了唐代贡窑与置官监窑的关 系 。 那么唐代贡窑 及以后五代北宋时所实行 的置官监窑和官窑的关系又如何呢 对官窑的解释 , 历来有两种说法 “ 一种 将供奉宫廷的瓷器均称为官窑 , 另一种则将 朝廷专设的为自己服务的瓷窑称作官窑 。 官 窑一词首先 出现于宋叶真《坦斋笔衡 》中 , 其 意为朝廷 自设窑场曰官窑 。 本文所涉及的官 窑 , 亦以官窑最初的概念谈起 , 即从上述第二 种说法谈起 。 首先 , 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青瓷史略 》中 说 , 置官监窑是最早的御器厂 。 《中国陶瓷 · 越窑 》中说 “ 五代十 国时 , 割据两浙 、 苏南十 三州的吴越国王钱 氏利用越窑成熟的制瓷技 术 , 采取唐代贡窑的 , 在余姚上林湖一带 建立官窑 ⋯ ⋯。 ’,对这些观点 , 笔者不能苟同 。 李辉柄先生在《宋代官窑瓷器 》中 , 对官 窑应具备的条件所述甚备 。 其述官窑的先决 条件 , 应是朝廷 自己设置的窑场 , 并按朝廷所 出样式烧制瓷器 。相 比较而言 , 置官监窑在以 下方面与官窑有一定距离 。 一 置官监窑是朝廷在越窑中监督烧制 供奉瓷器 。此务所在窑一一越窑是一种民窑 , 并非朝廷专为服务于 己而设置的瓷窑 。 二 贡窑虽为供奉宫廷瓷器 的烧造处 , 但其产品并非全部用来供奉宫廷 。 即使是 供奉宫廷的瓷器 , 也不是与贡窑其它制品判 然有别 , 精粗分明 。 而贡窑所出的产品更不是 按宫廷所出样式烧造 。 三 五代时 , 越窑瓷器 的制作进 入鼎盛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景德镇陶瓷 》第五卷第四期 总第 期 ‘ 时期 , 越窑瓷器供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 甚而 有说已出现被宫廷垄断的局面 但其制作方 式仍是置官监窑 , 而不具官窑的条件 。 其次 , 有的同志源引光绪时的《上虞县 志 》转引《万历志 》“ 广教寺 ”条 “ 广教寺 , 在县 西南三十里 , 昔置官窑三十六 所 , 有官院故 址 。 宋开宝辛未 公元 , 年 有僧筑庵山下 , 为陶人所祷 。 吴越领华州节锁钱惟治创建为 寺 , 名保安 。 治平丙午 公元 台 年 改今额 , 俗仍呼窑寺 ⋯ ⋯ 。 ” ⑩便认为五代末和宋初时 在上虞县设立官窑 。 此一观点 , 虽以县志所载情况为依据 , 但 其忽略了对文献的分析 。 县志中所载文字出 自清代末期 , 此时不仅已出现官窑御器厂 , 而 且发展到很大的规模 。 因此当时人们很习惯 用官窑一词称呼过去所有与供奉宫廷瓷器有 关的事物 。文献中提出“ 官窑 ”二字后 , 又提出 “ 官院 ”两字 。 “ 官院 ”指什么呢 当然不是指 官窑 , 而是另有所指 。 “ 官院 ”固名思义 , 是讲 官吏所住的庭院 , 或官员的办事之处 。而从文 字的叙述上看 , “ 官院 ”与 “ 官窑 ”指的是同一 个现象 。所说“ 官窑 ”又强调“ 官院 ” , 这里所讲 的 “ 官窑 ”分明是有官吏监督的民窑 , 而不是 后来出现的真正的官窑 。 但是 , 置官监窑与后来的官窑仍存在一 定的联系 。 这种联系就是将民间向宫廷供奉 瓷器的事务进一步深化 , 使之带有朝廷的色 彩 。 当这种事务深入到一定程度时 , 这种色彩 强烈到一定程度时 , 无疑会导致官窑的建立 。 置官监窑是官窑建立的不可或缺的准备 阶段 。 它是一种最经常的为宫廷输送瓷器的 形式 , 从历史来看 , 这一点即使到了有长期官 窑御器厂延续历史的明清时期也没有根本消 失 。 注释 ①陕 西省法 门寺考古队 《扶风法门寺塔 唐代地宫发据 《文物 》一 九八八年 第十 期 。 ②傅振伦 《秘 色瓷考辫 《中国古 陶瓷 研 究 》第一辑 , 紫禁城 出版社 。 ③①汪 庆正 《唐越 窑秘 色粕 和 艾 色釉 》 年上海秘 色瓷讨论会材料 。 ⑤任世龙 《由 秘 色瓷论及唐 宋“ 官监 ”问 题 》 年土海秘 色瓷讨论会材料 。 ⑥同 ⑤ , 其文 中说 “ ⋯ ⋯故 而 此一 唐代 是指李唐 , 抑是五代十 国时期之后唐 , 学界似 有不 同的认识 。 ”即表明存在或认为李唐或认 为后唐的两种认识 。 ⑦《中国陶瓷史 》引《曲 阳 县 志 》, 文 物 出 版社 。 ⑧轻 工 业 部 陶瓷工 业 科 学研 究所编 著 《中国的瓷器 》, 轻工业 出版社 。 ⑨张 国刚《唐代 藩镇研 究 》, 湖南教育 出 版社 。 ⑩宋 · 周 密 《志稚堂杂钞 》诸玩条 。 李辉栖 《宋代 官 窑瓷器 》一 、《官窑概 说 》, 紫禁城 出版社 。 ⑩见前述晚唐 诗 人徐 黄 《贡 余秘 色茶 盏 》。 ⑩朱伯谦 《朱伯谦论丈集 》之《越窑 》, 紫 禁城 出版社 。 本文编辑 涂重 阳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秘色瓷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