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

2017-06-01 50页 doc 89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东西南北通www.xdf258.com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学 2013年三所港校内地招生情况CFP供图 文·实习生柳林叶 ■将新闻进行到底 近日香港高校内地本科生招收工作刚刚尘埃落定,就引发媒体热议,相关新闻占据醒目位置。今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共录取约1590名内地新生。其中包括35名“省市状元”。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是统招外,其他学校都是自主招生。对于内地学生来说港校吸引力究竟何在? ——现象—— 香港大学收到1.25万份申请创历年新高 虽然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今年...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
东西南北通www.xdf258.com 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学 2013年三所港校内地招生情况CFP供图 文·实习生柳林叶 ■将新闻进行到底 近日香港高校内地本科生招收工作刚刚尘埃落定,就引发媒体热议,相关新闻占据醒目位置。今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共录取约1590名内地新生。其中包括35名“省市状元”。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是统招外,其他学校都是自主招生。对于内地学生来说港校吸引力究竟何在? ——现象—— 香港大学收到1.25万份申请创历年新高 虽然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今年香港各高校学费也是“涨”声一片,内地高考生对港校的热情却并没有减弱,8所由特区政府资助的院校共录取约1590名内地新生。港校翘楚的香港大学共收到超过1.25万份申请,创历年新高,最终录取303名内地考生,其中包括16位省市状元(省级或市级的第一名)。 港大及港中大凭借在国际上多年的稳固地位成为不少内地学生梦寐以求的港校首选。香港中文大学通过统招方式,最终在招生规模和囊括状元数目上均稳坐今年8大高校榜首,共录取305名内地生,其中包括了19位省市状元。香港科技大学录取165人,香港理工大学录取约280人,香港城市大学录取205人,香港浸会大学录取约190人,香港教育学院录取98人,香港岭南大学录取40多人。香港特区政府规定各所大学非本地生占招生总数的上限是20%。除上述8所大学外,获准在内地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香港院校还有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和珠海学院。 考生的学科成绩及综合素质都非常突出 据称,今年录取学生的学科成绩及综合素质都非常突出,竞争十分激烈。香港城市大学在录取的205名内地考生中,超出一本线12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63%,而获得不同额度奖学金的内地学生人数占总数的七成。香港浸会大学招生的平均成绩高出一本线90多分。 香港大学在此次的招生中不单录取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还新近纳入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及西藏地区的尖子考生,使之其招生范围从10年前的6个省市增至今年的31个省、市、自治区。 ——调查—— “国际化和人性化”最吸引学生 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选择舍弃内地高校奔赴香港求学呢?正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商科的汪媛慧告诉笔者说:“我高二考了中科大的少年班,考上了但没去。高考之所以选择香港是因为香港这个国际化城市对我吸引力很大,想去试试。二是除了清华北大内地其他学校我也不愿意去。香港是一个相对规范成熟自由的社会,在香港读书成熟的更快一点,更独立。香港给了我很多机会,比如去国外交流,做各种好玩的项目等。我刚刚从加拿大回来,做了半個学期的交换生。而且如果把香港当出国跳板的话,学霸们是很适合来的,这边出国方便一些,研究条件也好一些。” 即将在八月份踏入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更自由、开放的学风,“其实在我看来去香港跟去大陆其他地方一样,只要是远离家乡去更开放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考验适应能力和自制能力。” 刚刚被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录取的袁同学更加深思熟虑:“最主要的话,可以说是眼界不一样。香港的教育方式、理念应该说是同国外的教育体制完全接轨的,师生关系都很不错,很人性化。而且香港也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从文化上来讲可能比直接留学更容易接受。不管是学成回国、留港或者当跳板出国,都是很方便的可选项。从学校资源和硬件设施来讲,香港的资源和设备会好很多,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到的也会相对多一些。另外内地教育体制这几年口碑也不佳,负面评价可以说是很多的,学长学姐们反映的大学的各种情况对我也都有影响。”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香港的大学环境,汪媛慧就说:“港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商科特别强调领导能力、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工科强调动手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在这里接收到的信息跟内地很不一样,所以需要自己去辨别筛选独立思考。如果毕业后想在香港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性格太内向或者心态不是很开放的人就不大适合来。因为这里与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文化差异非常大,要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能来。”袁同学也表示有很不错的综合能力的学生更合适,“我认识的去香港的基本都是平时就比较开朗外向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观点—— “香港高校教育方式方法是吸引学生的主因” 怎么看待内地优秀生源不断流入香港这一现象呢?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段兆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媒体没必要太猎奇,太注重那些所谓的状元数量。香港高校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地不同,国际化程度高,应该是吸引学生们报考的主要动因。这种趋势是内地与香港 在文化教育上交流融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觉得是好事,有交流才有进步。以前大家对香港高校可能不了解,就像以前去国外留学一样,不了解的时候盲目觉得外面哪里都好,现在去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正清楚是什么样子了,人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理性。经历过了或者大家讨论多了,就会明白内地可能没有一开始想的那么差,香港也不是什么都好,两者其实是互有长短的。这样才会客观地去比较,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哪种教育环境,而不是简单 粗暴地划分好和不好。” “内地高校应该改善教学模式和培养质量” “当然内地的高校也应该改善教学模式和培养质量,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更好的适合学生的需求和长远发展。不过我总体上还是持积极态度,放眼国际,中国的优秀学生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内地的高校也积极地和国际上优秀的高校交流经验,这是中国教育越来越开放的产物。无论是在高校之间还是在学生之间,开放的大环境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 “大家对赴港求学的态度渐趋冷静” 对比去年即可发现,今年招生虽然火爆,却仍然难敌去年香港大学一家即独揽21位省市状元的“盛况”。除了高昂的学费和香港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人们对自身的考虑也更加理性。大型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一个主题为“香港大学比北大、清华好在哪里?三者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的讨论从2011年持续到现在,七千余人参与其中,吸引了包括李开复、蒋炜航在内的诸多公共人士的发言讨论。讨论从主观的简单批判内地高校体制到条分缕析香港内地双方教育模式中的长短,探讨共同的进步空间,呈现出理性讨论和客观分析的氛围。“大家对赴港求学的态度渐趋冷静,也慢慢学会将个人成长和教育环境综合考虑,这些都应积极看待。”段兆兵说。 《科技日报》 在气候变暖形势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热。“给城市降降温吧”已经成为夏天里人们最热切的渴盼。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背景下,为城市找到降温的好办法不仅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它也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量。 为此,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脑尽绞汁提出了各种降温办法,比如,中东的建筑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能捕捉冷风以便给建筑内的居民降温。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一些尚处于襁褓阶段的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或许可以让人们炎炎夏日,在人造森林的斑驳光影或地下“冰棍”冒出的丝丝冷气中略感凉爽。 城市越来越热,极端事件频发 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业余气象学家卢克·霍沃德就首先阐述了城市发展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他发现伦敦的气温要比周边乡村高2度。造成这种效应的“罪魁祸首”是砖和石板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会在白天吸收太阳的热量并在晚上释放出来。后来,城市街道上遍地都是水泥,而且,汽车和空调的家用也越来越普及,在过去50年间,这种“城市热岛效应”与日俱增。最新研究表明,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的温度可能比周边郊区的温度高12摄氏度。 祸不单行,全球变暖形势不断加剧,导致极端事件频发,比如,热浪在城市停伫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当热浪流过城市的热岛时,温度会立刻飙升。美国的民间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的分析表明,到本世纪末,美国最大的40个城市平均每年夏天将有长达7周的极热天,时间是目前的8倍。 热浪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沉重的压力,也会让空气污染“雪上加霜”,因此,死亡率在夏天会激增。例如,2003年,肆虐欧洲的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平时多3.5万人,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NRDC也估计,到本世纪末,极端热浪每年将会在美国最大的城市肆虐,夺取3300条生命。随着白天和晚上变得越来越热,人们将发现,住院人数不断激增,每年新增死亡人数将高达数千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尽管如此,城市气候控制方面的科学技术仍处于襁褓期,而且,人们对城市气温的了解直到最近才变得详细一些。希腊雅典大学的物理学家玛特斯·桑塔莫瑞斯表示,打开空调这一单一的降温方式有可能使问题雪上加霜,因为空调排出的热空气会堆积在街道上,导致热岛效应加剧,而且也会加大能源使用需求。当雅典进入夏天时,由于居民一直使用空调,能源消耗量一般会翻番。 那么,我们如何给越来越热的大都市降温呢?技术和智慧的规划能让这些大城市在全球不断变暖的威胁下保持凉爽吗? 世界各地大城市降温各有各招 一直以来,伊朗和埃及建筑师们都会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留一些开口或者有沟槽的塔,他们将这些开口称为风斗或风穴。这种设计模式可以捕捉到该地常刮的风,也能利用温度梯度制造冷空气流。而在诸如有“风塔之城”美名的伊朗雅兹德,这些建筑物还与提供蒸发冷却的地下水供应系统紧紧连接在一起。 印度斋浦尔的著名建筑风之宫殿之所以获得这一美名,是因为该宫殿开有数百扇窗户,人在其内时有时时被风吹拂之感,这就使得它在炎炎夏日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树木制造的斑驳阴影可以让树下物体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7摄氏度,但是,水源和土地供应不足意味着种植树木这一理念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现在,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工替代品:一种遮阳伞,可以为人们提供一整年的照拂。他们设计 出来的“模拟森林”使用了同叶子形状比较类似的不规则碎片形设计,对其进行优化可以很好地将特定方向的太阳光“拒之伞外”。科学家们正在位于东京都江东区的“日本科学未来馆”里测试这种人工遮阳伞的性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米娜赫扎耶德港的海滨开发项目在高温降温方面则另辟蹊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大幕,可以随着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在建筑物周围自动移动。同时,该大幕也可以给在中央公园游玩的人遮阴。该项目预计于2014年竣工。 正在葡萄牙北部城市帕雷德斯如火如荼进行的普兰尼特谷是葡萄牙政府花大力气打造的生态之城,城市规划人员在设计街道时,就通过街道布局来让冷风四处流动。另外,遍布整个城市的传感器网络也会使用光伏设备产生的过量的电来制造冰——用来充当城市的空调。该生态城于2010年年底动工,预计5年完工。 全球最冷的首都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尽管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接近零摄氏度,但是,城市居民也必须年复一年忍受能把人烤熟的夏季以及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两大因素促使政府尝试一个新奇的环境改善。 2011年11月,工程师们开始在该城市北部深挖了一个大约30公顷的洞网,然后用水填满。工程师们的设想是,每到冬天,水会在地下冰冻成约2米长的冰棍,随后,在夏天慢慢融化后流入本地的湖泊中,不仅有助于植物生长也可以给风降温,从而让城市居民倍感舒适。当然,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但如果该计划能起作用,那么,全球各地或许都可以效仿该计划,因为乌兰巴托的问题并非独一无二。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目前都生活在城市,而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热。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背景下,为城市找到降温的好办法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舒适地生活,它也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量。像乌兰巴托市采用的“冰棍”这样天才的创意能让热浪真正从城市中消失殆尽吗?这些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光材料毁誉参半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方法是首先确保城市吸收的热变少。有鉴于此,桑塔莫瑞斯和同事正在研发能反射能量而非吸收能量的铺路材料和屋顶材料。 桑塔莫瑞斯说,如果这种铺路材料和屋顶材料总共能占城市表面积的一半,它们会少吸收很多热,有望让街道温度大幅降低。作为欧洲凉爽屋顶理事会的主席,他正在全球各地游说,为这一想法争取更多支持。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哈什姆·阿克巴里是这一想法的拥趸,阿克巴里也是全球凉爽城市联盟的顾问,该联盟希望能在全球最大的100个城市里安装热反射屋顶。 这一做法值得吗?实验证明,一个能反光的屋顶可以通过减少整座建筑物内居民对空调的需求来削减能源费用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是,很难证明反光的表面对城市的小气候会产生多大影响。 目前,大多数证据都来源于大规模的模拟:例如,2010年,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所有的城市安装反光屋顶可以使城市最高气温减少0.6摄氏度。另外,在科学家们进行的几项实地研究中,有一项是减少温室气体在西班牙东南部的扩散,当地通过用热反射塑料和玻璃取代灌木丛,可以让温度每10年下降0.3摄氏度。 如果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再加上能够反射红外线波段能量的无机矿物质粒子组成的反光表面,会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桑塔莫瑞斯已经有了答案。 2010年,雅典弗斯霍斯公园内采用了这种方式制造而成的铺路板,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夏季测量表明,这种铺路石的温度比一般铺路石要低12摄氏度,桑塔莫瑞斯估计,这或许有助于将公园内的温度降低2摄氏度左右。 但是,反光表面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使道路反射能量来降温可能会导致热被挤进附近的建筑物内,从而增加建筑物内的居民对空调的需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研究得出结论称,广泛采用这样的反光材料实际上有可能让全球气温上升。 另外,尽管反光材料在夏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在美国丹佛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等具有大陆气候的城市内表现良好,但它们也会增加冬天的热成本。 公共绿地善莫大焉 因此,有人提出将反光铺路板换成公共绿地可能更有效。通过蒸发冷却并通过制造阴影来增加绿色空间会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仅仅这一方法就足以让温度下降7摄氏度。但是,在人口已经过度拥挤的城市增加公共绿地并不实际,尤其是在那些房价高得离谱的城市。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循证种群保护中心的安德鲁·普林表示:“在空间有限的城市地区,绿色的屋顶、墙壁以及街道树木可能更加实用,而且,从理论上来讲,还可以逆转热岛效应。”但是,由普林和同事对城市绿化研究进行的分析表明,研究人员仍然不知道哪类植物在这方面表现得最好,也不知道绿地的降温效应可以覆盖多大范围。现在,研究人员甚至并不清楚需要栽种多少草木才能弥补给定数量的沥青或水泥带来的热效应。 因为操控城市的微气候并非易事而且成本也不低,另外分析工具也一直非常简陋,例如,我们仍然缺乏简单的模型来测量城市热岛效应。桑塔莫瑞斯表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多盖白色屋顶或者多多种树,在进行测量时,也必须将地形等局部因素考虑在内。 很多城市的城市重建项目都开始考虑到这一点。这些项目也在为一些追踪温度或者湿度的技术提供基础,这些项目也能告诉工程师们为了使环境更舒适,什么地方必须栽种绿植。另外一个更雄心勃勃的计划被科学家们用在改善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历史中心的微气候上。希腊建筑师、国际建筑协会前主席尼柯斯·芬提卡基斯同桑塔莫瑞斯合作,已经为不同的热缓解策略对该地区的温度和风速的影响做出了模型,结果令人鼓舞。因此,2012年,他们对一个2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了重新翻修,引入了大量植物、遮蔽物以及桑塔德莫瑞斯的另外一个创意——热变色涂料铺路石。热变色涂料铺路石中包含有能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热敏感材料。 在寒冷的冬天,这些铺路石呈黑色,这就使它能有效地吸收热;但随着温度升高,它会变成绿色,接着变成白色,因此,能反射更多热。桑塔莫瑞斯表示,这种铺路石的工作效率很高,目前,他正在对该系统进行商业开发。芬提卡基斯说:“如此一来,该地区夏天的温度下降了3摄氏度。”这一结果与他们的预测相符合。 该设计的最后一部分是一套地—空热交换器。这些交换器会吸入热空气并通过埋藏于温度要低几度的地下3米的长管道来让其循环,冷却后的空气接着会被一人高的导管吹进公共空间内。芬提卡基斯希望很快能将这些装置安置妥当。 建筑物的格局也不可小觑 地拉那城的翻新并不止于此。建筑公司格雷姆肖已为该城市制定出了总体翻修规划,计划在14公里范围内实施同样的翻新策略。 不管怎样,在城市改造中,工程师们不仅应强调城市中公共空地的作用,也应重视实际上使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结构:建筑物。 英国雷丁大学的气象学者珍妮特·巴洛表示,商店、房屋和办公区域的形状、大小、分布都能被用来影响风速。巴洛的模拟表明,街道的宽度应该是建筑物高度的1.5倍,这样可以制造出一种持续不断的空气流,让居民感觉凉爽并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 这一理念目前正被普兰尼特谷采用,普兰尼特谷的设计者、葡萄牙科技公司LivingPlanIT已经研发出了一个模型,综合考虑了该地区的地貌和气象条件。在该模型中,通过查看建筑物的大小和方位影响阴影、温度和风速的方式,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空间格局,能让建筑物顶部的风速变大,这样就可以利用风力涡轮机发电,同时,街道上的人也会感觉凉风习习。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的工程师罗埃尔·路恩表示,建筑物本身能被用来管理其周围的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阿布扎比米娜赫扎耶德港滨海项目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圆柱形的建筑物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移动的大幕内,该大幕就像向日葵一样,能随太阳光的移动而移动,这就为位于建筑物中央的室外公园提供了全天候的阴凉。路恩说,工程师们也在研发其他有效的建筑物模式,包括能通过改变颜色来调节温度的温度感应型聚合物—与桑塔莫瑞斯的热变色涂料铺路石的原理类似等。 不过,科学家们强调称,最终,还是那些技术含量低的解决方案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普兰尼特谷内打算使用毫不起眼的冰块当空调用,这种冰块由太阳能电池板上多余的电力制造而成。 蒙古清洁空气基金会乌兰巴托项目的协调人娥德妮·巴塔表示,他们的冰棍项目似乎正在初露峥嵘,政府也计划大规模推广这种天然空调。巴塔说,这种空调可以应用于任何具有大陆气候的城市,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凉爽的休闲地,“不仅如此,其还非常节能”。家住福州的郑秀萍女士,平日里一遇上感冒发烧,习惯性地自行服用左氧氟沙星来缓解。这不,前几天,郑女士听说服用左氧氟沙星,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剥离,可把她吓坏了。究竟这传闻是否真实?这“带刺”的抗菌“明星”,能不能继续用呢?如果能用,又如何拔掉附着其上的“刺”呢?对此,来自临床一线的专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陈梅珠,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强进行了如下相关解读。 跨越四代,叫好又叫座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和喹诺酮类,是一类的药物,前者只是在药物的分子结构上均有氟原子,增加了其抗菌谱和抗菌力。 喹诺酮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它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该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是理想的抗菌药。 该类药物分为四代,第一代抗菌作用弱,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已被淘汰。 第二代抗菌谱也相对较窄,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多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 第三代除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等作用进一步增强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且抗菌谱扩大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国内已生产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四代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加强抗厌氧菌活性,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并具有明显抗菌后效应。产品有加替沙星与莫西沙星等,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 大部分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药效相对较高。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可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等,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达到较高的药物有效浓度。 有些喹诺酮类药物在人体内已无法时,仍在2—6小时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长效性。同时,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穿透性,可在细胞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一棒打死”并不科学 国外有研究报道说,在服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中,出现视网膜剥离的危险比一般人高出5倍。目前,该药在眼科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常用于眼科内眼、外眼手术前给药,预防术后感染,眼科患者还经常用到氟喹诺酮类滴眼液。 任何一种研究都会存在一些瑕疵。据上例报道中,研究人员只是分析了患者处方情况,并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正在服用的患者可能存在风险,但最近和以前曾服用该类抗生素的患者,与视网膜脱落风险无关。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致视网膜剥离作用,但属于急性毒性反应,需要进一步开展药物流行病学调查。 一棒打死并不科学,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已经数十年,当然会发现许多相关较小的不良反应。客观的说,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能被大多数患者所耐受。最常见味觉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常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才易致肝损害。 同时,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有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通常在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偶见。 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增加中枢的毒性反应。所以,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不宜使用。还有研究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疼痛和水肿,所以不宜用于儿童。药物可经乳汁分泌,用药期间暂停哺乳,孕妇也不宜使用。 此外,该类药物可能还会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发生率0.6%左右。偶见过敏性休克,个别出现光敏性皮炎,以服用洛美沙星最为多见。因此,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 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增加中枢的毒性反应。近年来,该类药物还偶尔发现导致心脏、肌腱、血糖、严重肝损害等特殊不良反应。 当然,从这一研究结果,也提醒医生和患者都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服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意遵医嘱服用,空腹服用或进餐前至少1小时、餐后至少2小时服用,因为食物同服可能影响药物吸收。 宜多进水以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毫升以上,出现不适后及时停药就医。肝功能、肾功能减退者,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 常见六种抗菌“明星” 一、诺氟沙星。作为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相似。口服易受食物影响,空腹比饭后服药的血药浓度高2—3倍。 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感染,效果良好;对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有效;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眼等部位的感染,疗效一般。 二、环丙沙星。口服吸收较快,但不完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该药在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较高。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骨关节、腹腔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常见胃肠道反应,也有神经系统症状,偶见变态反应、关节痛或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该药“挂瓶”用时,血管局部有刺激反应。 三、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突出特点是在脑脊液中浓度高。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诺氟沙星强;对其他葡萄糖非发酵性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诺氟沙星及庆大霉素强。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 因有较好的抗结核杆菌活性,对已耐链霉素、异烟肼、PAS的结核杆菌仍有效,所以是治疗结核病的二线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时呈相加作用。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偶见神经系统症状和转氨酶升高。 四、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2倍,临床用量为氧氟沙星的一半,易制成注射剂。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2—4倍,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4倍。除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致病菌抗菌活性极强外,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良反应远低于氧氟沙星,在目前氟喹诺 酮类药物中副作用也是较小的。 五、洛美沙星。口服吸收完全,70%以原形从尿排出,对繁殖期细菌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期细菌均显示迅速杀菌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结核杆菌等也有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肤、软组织和骨组织感染。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变态反应等。在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洛美沙星最易发生光敏反应,其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高。 六、莫西沙星。1999年批准用于临床,有文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体内分布较环丙沙星广。对多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作用明显强于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超过司氟沙星。 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少,至今未见严重过敏反应,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暑期来到,钱老先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办起了书法班。记者来到他家中时,还能看到窗户外贴着刚劲有力的几个大字“书法培训”,然而令他沮丧的是应者寥寥。钱老师告诉记者,他自己特别爱好书法。由于有这个特长,多年来寒暑假都会办班儿,但是最近几年,来学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了。 “20年前那才叫盛况空前呢,家长们都愿意送孩子来学毛笔字、钢笔字。”他回忆道。曾经,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还是一项令人无比钦羡的技能,而计算机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情况。钱老师无限怀念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实之惑——电脑改变汉字生态圈 “我也想让孩子学学写字什么的,但是培训课太多,英语、奥数,哪怕是乒乓球、网球都比写字重要吧,现在大家都用电脑了,字写得好有什么用呢?”一位初一孩子的妈妈这样说。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的孩子正在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学习,且选择的是最为昂贵 的一对一课程。 “学写汉字不再有用”是大多数人现实的想法。进入电脑时代,汉字书写已被拼音输入、键盘选字代替。人们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打印出来的全部是印刷体。你可以选择电脑上各种“漂亮”的字体,手写汉字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像汉字这种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就更显严重。随着计算机、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电子文档逐渐改变了大众书写方式,键盘几乎取代了笔,成为文字的“书写工具”。 “五笔输入法”把每一个汉字拆成最多4个部分,虽说让人记住了汉字的基本架构,但难免有时会“缺胳膊少腿”,而绝大多数习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则可能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处理诱惑下,人们由习惯成依赖,由依赖成退让,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敲字”和“录入”已经代替了“写字”。 书写之忧——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 在光明网的一项调查中,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中国青年报也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同时,大多数人表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曾经说:“现在我们有多少人提笔忘字?写字的水平也越来越差,写出的字不像个汉字。” 书法家朱春晖多年来一直在为汉字的书写问题大声疾呼,表达了对“中国人已经不会写中国字”的担忧。他说,对于想不出的字,不少人的解决之道是: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来。这样的做法,虽于使用上并无大碍,但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数千年历史的汉字,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记住”。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国人“提笔忘字”的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五笔字型的发明者王永民对记者表示,“拼音输入法”的广泛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更加严重,很多人对汉字只知音不知形。 历史情怀——谁来传承汉字之美 近日,一则“师大老教师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这则新闻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认为“收到这样的通知书特别温情,有文化气息,值得珍藏”;同时也表示, 在电脑输入大量取代手写的时代里,人们逐渐淡忘了传统的书信来往,用笔手写信件的日子渐行渐远。 “现在,你还会用笔写信吗?”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多数人直言现在已经很少有机会用笔写字,更别提写信了。但对于书信,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或温馨、或纠结、或感动的回忆。记者的一位同事说,我们不再写信,不再传纸条,甚至不再写贺卡,汉字不再有温度。 “汉字的温度”代表了许多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结。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输入法大赛”启动仪式上,一位长期为汉字传承奔走的老院士告诉记者:“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汉字承载着历史记忆,我遇到的大多数人都认同决不能放弃汉字这门艺术,但仅凭这样的情感能否改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和‘中国人不再写汉字’的事实?”尽管他在公开的讲话中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对汉字传承的坚定信心,但在私下的交流中却显得十分无奈。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一位老师这样写道: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在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之美。如“食”字,上面的“人”字像粮仓,而两捺共存一字之中,最后一捺变成点,看起来多么和谐。“扇”字,为了让字站得更稳,“羽”字甘愿让自己一半身子露在外面做支撑,给人一种平衡之美……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加强书写训练,不断品味汉字的形体之美,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轻松地记住了字形,更受到了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一部分专家认为,把汉字文化的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 在新技术冲击的背后,很多人忘记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汉字演化——技术变革一直都是推动者 人们往往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汉字的演变。实际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有人忧心汉字的消亡。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汉字总能找到历史的突破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所以专家们总结,汉字的演进背后,也是一部技术的进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甲骨文的字体风格,明显带着刻画的痕迹。这跟它的载体材质密切相关。篆书写成长体,则因为竹简是窄长条,使得字形不能往左右横向展开。一些表示四蹄动物的 字,在细长的竹简上侧过身子,写成了头上尾下四蹄向左的形状。纸的发明,彻底打破了竹简的约束,书写者在宽幅的纸张上连续运笔,催生了行书、草书等新字体的出现,纸张成为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技术基础。 王永民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也与汉字的存亡相关。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电脑进入中国,汉字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电脑键盘只有26个字母键,用它怎么能输入汉字呢?当时世界上有很多舆论,说汉字真的完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王永民说,他发明的五笔字型真正解决了汉字的输入问题。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五笔字型是电脑时代汉字文化的最好传承者,尽管许多专家对此存在争议。 今天,当计算机时代到来,科技飞跃,拼音输入占据大部分输入市场的时候,汉字又会有怎样的明天?这是一个等待历史回答的问题。 对此,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表示,我们要承认汉字书写已依赖电脑输入的事实,这并不是坏事。但汉字除了表达的功能外,还有审美和品位追求的功能,有书写过程的愉悦感和抒发感,这些电脑不能代替,非书法不可。他认为,两岸都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体验书写的美与愉悦。 还有一部分专家将希望寄托在日益完善的手写输入法上。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屏幕智能手机提供手写输入方法,用手指在屏幕上书写即可,将很大程度拯救无人写字的困境。不过目前来说,汉字手写识别的技术还未能尽善尽美。 西天脊化工集团苯胺泄漏重大环境事件、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泄漏事件、大连中石油陆上输油管爆炸火灾事故引发海洋污染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我国已进入环境事件高发期,为提高地市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7月25日,全国地级市环保局长环境应急管理培训活动在北京结束,全国31个省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机构主要负责人、近420名地市级环保局长接受了培训。 ——热点回顾—— 锰渣泄漏引发跨省污染 由于受连日降雨的影响,去年11月7日下午,铜仁市万山区万泰锰业有限公司锰渣库底部导洪管破裂,锰渣进入下溪河汇入锦江。据监测,贵州省出境断面总锰浓度超标倍数一度高达51倍,严重威胁下游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辰溪县及湘西州泸溪县沿江2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11月8日上午10时38分,环境保护部接到贵州省环保厅报告后,联合有关水处理专家分两路于8日晚分别抵达贵州和湖南,并成立处理指挥中心。 11月8日,麻阳县停止了从锦江取水的麻阳县第二水厂、锦和镇水厂及沿江多个乡镇取水点的取水,麻阳县城供水能力减少了一半以上;11月9日,辰溪县停止了谭湾镇水厂及锦江沿线乡镇的取供水。采用消防车等送水,引导群众不取用受污染的江水。 11月12日,用沙袋和稻草等全面封堵了锰渣库导洪管破裂处。并在锰渣库下游用沙袋等构筑20多道拦截坝,减缓下泄速度;向下游河道、沟渠等投加石灰、絮凝剂来降低污染物浓度,加快贵州出境断面水质达标进程,减轻对下游影响…… 16日上午6时,贵州省出境断面持续达标,下游湖南麻阳县、辰溪县、泸溪县涉及到的锦江、沅江超标河段全部达标,沿江全线恢复供水。 ——核心关注—— 企业布局不合理或威胁饮用水安全 近年来,环境事件屡屡发生。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地区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环境风险异常突出。据环保部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在查的4.6万家企业中,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10%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公里,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沿岸重点流域沿岸。 尾矿库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隐患。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危库、险库、病库2098座,小型库约占95%。安全和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极易发生次生环境事件。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区均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较多。 “不报”“迟报”与“不会报” “环境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越及时、越准确,应急响应就越主动、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将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说。 田为勇表示,当前信息报告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许多事件信息不是地方环保部门主动报告的,而是环保部通过其他途径获悉相关信息。”迟报也屡见不鲜,有的是事件发生之初报告不及时,有的是事件进展续报不及时。 “还有的地方不会报,不知道什么事件该上报。通常来说,之所以出现不报、迟报、瞒报等情况,绝大部分是因为应急管理人员凭主观经验判断,认为小事不用报或存侥幸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报就不报。但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随时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田为勇说。 ——专家建言—— 应抓住五个“第一时间” 田为勇认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或不发生事件。他希望通过培训班,系统讲解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让地方环保局“一把手”知道环境突发事件如何“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处理”。 田为勇还对各省负责人和环保局长,提出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五个“第一时间”原则。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明原因、提出建议”;“第一时间开展监测,明确污染物、污染程度和范围,为决策提供参考”;“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全过程管理”防止“措手不及” 与事件高发相对应的是,我国地级市环保局“一把手”基本不是“科班”出身。“四川省有21个地级市,只有2位地市级环保局‘一把手’是从环保系统提拔上来的,其他的都来自其他部门或从县长等提拔上来。” 四川省环保厅总工李合意说,解决环境突发事件不但要有丰富的环保知识,还能根据事态发展快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那些“履新”的环保局“一把手”碰到环境突发事件,有时事态发展甚至是急转直下,难免有些措手不及。 “现在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李合意说,此外,以前大家重视的是环保日常管理,认 为应对环境突发事故只是“擦屁股”,通过培训明白了应急是“全过程管理”,特别是要把事故“泯灭”在发生之前。 全过程管理是: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管理。田为勇说,事前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测预警,从而降低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或避免事件发生。“我市的县一级环保部门还没有专门的应急机构,市环保局是把应急跟信访放在了一起。现在我们发现环境应急工作确实非常重要,以后要加大市县应急能力的培养。”湖北省咸宁市环保局局长王用新说。 加强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除环保部门外,通常还涉及其他相关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比如预警信息,主要涉及气象、地震等部门。此次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国家地震局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向我们提供了地震速报信息。我部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排查环境隐患,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事件信息主要涉及公安部、交通部、水利部、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交通运输和生产安全事故是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已有25个省级环保部门与安监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12个省级环保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签署了应急联动协议,山西省、甘肃省环保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签署了应急联动协议。”田为勇说。 “四川曾发生过一起突发水污染事件,当地环保局长联合了水务、消防等部门,很快就把污染给消除掉了。”李合意说,联动机制非常重要。 ■数字说明 我国环境事件高发。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环境突发事件近600起。发生诱因复杂,其中交通、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占40%、35%,自然灾害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占15%,违法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占10%。 其中,水污染事件占“大头”,约48%,大气、土壤污染事件分别为37%、5%左右,其他污染事件约10%。 在经过自2009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9个月的缺位后,新一轮的补贴政策呼之欲出。 日前,有关专家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科技部、工信部等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并将于近期正式启动。 据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张杰曾透露,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补贴,而是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补贴款;原先补贴只针对试点城市,新政策将扩大到全国,且统一。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有哪些亮点?能否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入快车道?今后新能源汽车政策指向如何? ———出台背景——— 补贴政策空缺多日发展亟须新政 早在2001年,我国就将电动汽车的发展列入了“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进行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的研究与示范。 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至2010年底,该项目又扩大至在25个试点城市进行示范推广。与此同时,在其中的6个城市启动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工作。 2012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确定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进一步升级。按照我国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据了解,2009年锂电池的成本为5元/瓦斯,目前锂电池成本已经下降近50%,能量密 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显著地提高。全国动力电池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亿瓦斯,可以满足20万辆汽车的配套。 截至2013年3月,全国25个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7432辆上升到39800辆,充换电站超过8000个,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方面居世界前列。到今年7月底,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47800辆,全国范围新能源汽车超过了6万多辆,增速明显地加快。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主任符钢战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新能源汽车新的政策在万众期待中即将出台,对整个产业界是个利好,我也注意到日前一些新能源汽车类股票涨势不错,可以看出新政提升的是市场的信心。 此次新政应该说出台的很及时,通过去年年底科技部组织专家到示范城市的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应该会为未来不到三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明方向,去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里面已经提出了2015年和2020年的车辆目标,而目前车辆数量还相对较少,大家都想知道如何达成未来的目标,而此次将要出台的补贴办法将会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毕竟技术和产业发展时间不长,需要国家在这个重要阶段给予支持。” 去年年底,2009年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到期之后,尽管还有创新工程项目补贴等面对企业研发环节的技术类补贴,但在与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息息相关的终端市场上,补贴政策的缺位还是直接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政策亮点——— 扩大试点区域补贴车型增多 中国政府从2001年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到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初步构建成以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体系。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试点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汽车向全国推广,对充电站设施进行财政支持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王宁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新政策出台,将对新能源 汽车的研发、市场和产业的推动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政策相比过去不仅补贴范围更大,补贴车型更多,设计更加完善。 按照上一轮政策,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均按照3000元/千瓦时对企业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动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据张杰透露,此次补贴将以汽车功率作为标准,不再像原来那样按车型来划分。 符钢战认为,由于上一阶段的补贴标准曾经引起了一些争议,这次应该会做一些调整。“未来补贴可能会向电动汽车倾斜,而混动公交由于在前些年示范效果较好,可能会慢慢的由示范补贴阶段进入市场化阶段;电动汽车的补贴很可能还是会沿用根据电池容量的标准给予补贴,而每千瓦时的补贴标准会根据以前的示范效果有所调整。” 据了解,在新一轮补贴政策中,补贴方式将不仅集中在消费环节,研发环节、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将获得相应的补贴。在直接的资金补贴政策外,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减免政策。此外,新政策中补贴方式从过去补贴地方政府变为由中央政府直接补贴企业,将有利于破除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新政将在原先实施“十城千辆”工程的25个城市的基础上,再增加部分试点城市。同时,还将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试点区域,覆盖周边城市,形成整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在试点城市和区域内,新能源汽车将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双重补贴。此外,新一轮的补贴政策,可能会加入环卫车、物流车、中巴车等车型,扩展补贴政策覆盖的车型范围。 “在过去的政策中国家没有强制省一级财政要给予补贴。而一些积极的省份如合肥所在的安徽省为推动本省的产业发展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配合国家的补贴,让购车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我想各个省份还是会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是否给予省一级的补贴优惠政策。” 符钢战称,“过去三年有25个示范城市,在我走过的一些非示范城市,同样踏实地做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希望加入示范城市的行列,得到国家的同等关注。所以我赞成示范城市数量在这次政策中有所增加,但是具体增加的方式,还要等出台后才能明朗。” ———行业影响——— 推动技术研发鼓励私人购车 在王宁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两个关键问题:成本和应用环境。 续行里程短、购置成本高、充电时间长等因素导致的使用不便是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如何解决?这或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国外新能源车型很多,并且技术也很成熟,对比之下,目前我国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大多动力不足。此次新政出台,新能源企业或许应该考虑是否应该加大研发力度。此外,新政推出对基础设施的运营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王宁说,在研发方面,如果没有一个技术至高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难立足。 在应用环节,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建设,一些政策的试点可以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商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应该鼓励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体的补贴政策和标准。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价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地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地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此次新政预计将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试点区域,无疑让人们对电动汽车进入私人家庭有了期待。然而由于领取补贴手续太繁琐,且不知道何时能领到补贴,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仍持观望态度。 对此,王宁认为:“购买补贴可以直接补贴给用户,可按照千瓦时和碳排放减排情况给予相应补贴。不过,从目前来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全靠政府补贴不太现实,但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讲,其较低的使用成本具有一定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去弥补购车的不足可能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政策所要考虑的,比如优先通行、免费停车、某些公共停车位的免费充电等, 甚至可征收某些碳排放税,总之补贴政策和补贴形式要更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应用。” 符钢战表示,未来三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的三年,因为慢慢工作重点将从示范运行向市场化转移,同时从公共交通领域转向开拓私人用车领域,并为2015年以后的工作定下基调。 此次政策将要出台会坚定产业界的信心,指明未来3年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具体去评价行业的将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有哪些具体影响,还需要视具体政策内容而定。 “教师是兴教之基。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有用之才,关键在提高教师质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三年来,尤其是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扣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力求底部攻坚的政策措施,推行了一系列突破现有政策框架、力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去年11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文件切实在教师工作薄弱环节下功夫,着力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该负责人说。 多管齐下着眼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幼儿园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该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三支教师队伍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实现了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他介绍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2012年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2013年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推动地方按照配备标准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三是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2012年,在辽宁、河南、湖南、贵州、陕西5省启动试点工作,设置支教点587个,招募志愿者745人。2013年,继续扩大试点工作,新增河北、内蒙古、 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甘肃、青海8个省份。 截至目前,共有41个县开展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计划设支教点2159个、招募志愿者4251人。四是2011年以来支持5所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所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1所教育学院改建为学前师范学院。 同时,扩大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五是深入实施“幼师国培”,2011-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16.9万人。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扩大实施“幼师国培”项目。 此外,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研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目前已完成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将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于近期正式颁布。二是2011年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26亿元,支持45万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万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三是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了9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 四是2013年启动实施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开发项目,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1.5亿元,支持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央财政支持、遴选全国优质资源、系统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资源建设项目。 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会同发改委、中国残联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专项,中央财政投入12.5亿元,重点支持25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提高特教师资培养培训能力。二是推动相关院校办好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2013年招收5973名特教专业学生,比上年增加1881人,增长率达46%。 三是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设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对1800名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四是着手研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五是加大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表彰和 宣传力度,2013年度十大楷模之一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杨小玲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喜人局面逐步显现 “农村师资一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所在。面对这些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该负责人介绍说。 一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07年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7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7.2万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良好。3届3.4万名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1%以上到中西部任教。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曾感慨地说:“这项政策实现了贵州省多年来北师大毕业生回省就业的零突破,真正受益的是中西部的基础教育和孩子们。” 此外,全国有22个省采取免费培养、学费返还等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近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享受此项政策。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免费师范生迪里胡玛激动地说:“没有免费师范生政策,我上不了大学,更圆不了我的教师梦。” 二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共招聘35.6万余名特岗教师。其中,2010年至2013年四年共招聘23.2万人,覆盖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2009年以来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比例连续四年达到87%以上。通过中央特岗计划的示范引导作用,河南等13个省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共招聘录用7万多名地方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 目前,特岗计划已成为中西部省份补充农村教师的重要渠道,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正在特岗计划的平台上,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放飞青春梦想!三是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004年以来,教育部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四是“国培计划”雨露遍洒农村教师。2010—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共培训教师35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335万人,占95%以上。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16.5亿元,进一步扩大实施“国培计划”。 多数农村教师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乡村,来到城市、走进名校、接触名师,享受培训雨露。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目前,教育界人士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是保证教师工作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加快机关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为此,教育部2012年专门成立课题组,按照“课题引领、广集众智,立足实际、系统设计,创新管理、服务基层”的工作原则,规划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拟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等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这个标准体系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部分标准或规范原来就有,已经在实施;部分标准或规范需要修订或新出台。 “2011年以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逐年推出相关标准或规范,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北大教师节颁“蔡元培奖” 科技日报9月10日北京电记者从北京大学今天举行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获悉,十位北大老教授获第三届“蔡元培奖”,他们中包括新中国行政法学开拓者罗豪才、北大原校长陈佳洱。 北大校长王恩哥表示,此次获奖的10位学者,是新时期该校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用生命和心血做学问,体现了严谨治学、厚积薄发的大家风范。 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向获得“蔡元培奖”的十位教授表示祝贺。他强调,“立德树人”是世界一流大学要实现的核心目标,十位先生为全体师生员工树立了令人敬重的师德典范。 据了解,“蔡元培奖”是北大教师的最高奖,用以表彰优秀教师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是第一届“蔡元培奖”获得者,此次为第三届。孙琳琳/摄 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于9月6日在柏林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期6天的展会是2013年下半年欧洲最重要的消费电子展,从中可以看到商家期待的圣诞季乃至2014年上半年的消费电子流行趋势。 超高清4K引领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就电视机而言,今年的流行语非“4K超高清”莫属。IFA展会上,三星、LG、索尼、海信、TCL和飞利浦等世界主要的电视厂商竞相展示自己最新的大尺寸智能平板电视,各种款式的拥有4K分辨率的超高清电视给观众带来了绝佳的视觉效果。 所谓的4K分辨率是一种新兴的数字电影及数字内容的解析度标准,来自于2012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通过的新一代超高清清晰度电视标准草案,该标准包括4K和8K两种规格。目前一般将横向解析度约为4000像素的3840x2160和4096×2160像素都算作是4K分辨率。能达到这一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其总像素可达800万以上,是全高清FULLHD的4倍,高清 的8倍。 2012年8月,索尼、东芝和LG三家厂商首次推出4K超高清的84英寸显示屏,从而使4K成为了影音行业一个新的性能标杆。短短一年之后,2013年的IFA上,几乎所有大的电视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4K超高清电视。 而且尺寸也从85,上升到了98,甚至110英寸。TCL、海信和三星都推出了巨无霸式的110英寸4K超高清电视。“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是这一领域激烈竞争的最好写照。 看过2013IFA的观众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自己家里的电视机已经落伍。面对4K超高清电视的大屏幕高精细化,即便价格仍然很昂贵,动心询价的人已不少。 不过,专家的评论,甚至有的厂商自己都表示,现阶段4K超高清分辨率更多是技术上的展示,离消费者真正的经济适用还有一段距离。这其中除了电视机本身以外,还涉及信号传输的问题、节目源和摄播设备少等等。 超高清技术从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上首次展示,到2013IFA中四处可见,其引领电视技术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只要想想近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如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LED电视和3D电视等等,就可知市场的变化和革新有多快。现场体验过4K超高清电视的完美效果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热情和期待将会大大加速其进入家庭的步伐。 此外,即便在4K分辨率耀眼的光环下,今年的IFA上电视屏幕的曲面设计仍是一个亮点。在索尼推出65英寸的高清曲面LED之后,三星也在IFA上展示了它首款4K级别的65英寸曲面LED。 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LG推出的77英寸4KOLED电视。大屏幕、曲面设计,加上OLED面板,LG试图给用户带来近乎完美的画质和类似IMAX的观影体验。不过,曲面OLED电视能否成为下一个技术标杆和竞争热点还要看将来销售市场的反应。 智能家电加速设备互联互通 2013的IFA中,智能家居仍受关注。无线路由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智能电视的继续发展,都在不断为智能家居添砖加瓦。 无论是飞利浦推出的把电视、云游戏和智能家居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智能电视,还是海信展示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家电产品组成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智能家电加速设备互联互通的过程。 这其中两个因素很重要。一方面,厂商仍在不懈努力地联通一切家电甚至插座,试图将其通过另外一个终端进行统一管理。节能、时尚成了精明商家的广告语。例如在2013的IFA上,海尔推出的物联网冰箱,三星推出的可以通过手机操控的智能洗衣机等等。另一方面,通过WIFI,家庭里所有能上网的设备实际上都已经被联在了一起。 只不过是各自与互联网相连,而不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内部网络。而现在变革已经悄然发生,那便是幕后操作系统Windows8.1和安卓系统的广泛应用。 在智能家居的演变过程中,家电的智能化正在迅速推进,而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综合管理,竞争才刚刚开始。微软推出的新操作系统Windows8.1添加对更多设备的支持。 例如引进API协议,使开发者无需创造用户驱动程序就能创造控制设备的自定义软件,可以应用USB、蓝牙、无线网络等多种连接方式。而Android系统的优势则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中广泛应用的APP应用程序,其目标是通过APP程序来控制家里的各种电器。 至于这样的管理系统是综合在电脑里,平板电脑中,还是智能手机或智能电视中,目前还没有定论,或许移动终端的希望大一些,但最后还是市场和消费者拥有最终的发言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技术安全的角度出发,智能家居要得到推广,网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家庭的内部网络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很可能会随着智能家居的推广而增加。 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蓄势待发 2013年的IFA上,多家企业展示了他们的智能手表产品,如索尼的SmartWatch2,三星的GalaxyGear等。被观众热情期待的这类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还没有迎来革命性的突破。一个戴在手上的简单智能手机或许是这类产品目前尴尬处境的一个简单比喻。 手表外观和重量,电池续航时间,屏幕大小,开创性的应用等等,智能手表至今仍面临各种难题。不过与智能手机初出江湖时一样,困难和问题并不能阻止科技发展的趋势。因为除了许多一线厂商,还有不少创新型公司都在推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仅智能手表品牌,可罗列的产品种类已有数十种。 从目前的情况看,被当作智能手机的昂贵附件仍是禁锢智能手表发展的思维定式。小厂商无奈的应用蓝牙来联通手机,获取应用程序或计算能力,大厂商尽管有同一品牌和系统的优势,手机与手表的协调好一些,但也无法改变智能手表的依附地位。 因此改变这样的思路或许才是智能手表赢得未来的关键。从这一点上来说,苹果iWatch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期待。谷歌收购了Android智能手表制造商WIMMLabs之后,其网络巨头的底蕴或许也能另辟蹊径。 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将成为下一个技术热点,这还可以从2013IFA中推陈出新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摄影器材中看出来。例如Rollei公司推出的可摄录一个小时的太阳眼镜摄影机,索尼推出的各式运动专用摄影机等等。 随着摄像头技术和存储容量的进步,眼镜上、头盔上、自行车上,甚至滑板上和水下都有了高清摄影机的身影。而索尼等一线厂商的高调进入将迅速提升这类应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反应。 目前最重要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计划还是美国的X-43。X-43的速度达到M7以上,高度3万米以上。 HyShot是第一个成功地实现净推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冲压式发动机,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在攀升过程中从大气里攫取氧气。放弃携带氧化剂,从飞行中获取氧气,节省重量,就意味着在消耗相同质量推进剂的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产生4倍于火箭的推力。 从1913年法国工程师雷纳·劳伦提出冲压发动机概念,人类已经在这条与速度赛跑的路上前行了整整一百年。 这个9月,以“纪念冲压发动机问世百年”为主题的第四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这场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国家级盛会”不仅带人们回顾了我国冲压发动机事业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为促进冲压发动机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超高速飞行梦 从想象变为现实 “冲压发动机是冲压空气喷气发动机的简称,它利用迎面气流进入发动机后减速增压,再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经尾喷管膨胀加速后排除,从而产生推力。”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振德说,“这种动力装置结构简单,而且超声速飞行时经济性好,且自身重量轻、推重比大。” 据刘振德介绍,在这一概念被雷纳提出后的20年间。“最初,想法只停留在图纸上,很 多有关冲压发动机的研究都只在人们的设想之中。” 直到1935年,法国工程师雷内·莱杜克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冲压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证明了冲压发动机作为推进装置的可行性,那之后,德国、英国、美国以及前苏联等国都积极开展了相关理论和试验研究。“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大黄蜂’计划、法国‘Leduc-010’飞机等项目,都先后成功开展了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刘振德说,“到了50年代的时候,冲压发动机就开始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了。” 美国“波马克-B”地对空导弹、“黄铜骑士”舰空导弹、英国“警犬”地空导弹、“海标枪”舰空导弹、前苏联“SA-4”地空导弹等,这些都是采用马赫数在2.0至3.0之间的液体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的导弹系统。 而在60年代的美国“D-21”高空高速无人机所采用冲压发动机上,这一飞行马赫数即已达到3.2以上,高度24千米。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概念方案和部件试验等探索性研究。 “这一时期,整体式冲压发动机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和应用。”刘振德说,“而从80年代以来,超声速远程攻击导弹武器对冲压发动机提出了急迫的需求,一大批高性能冲压发动机被陆续研制,冲压发动机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据他介绍,而今的冲压发动机以高超声速导弹、空天飞机等为应用背景,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成为研究热点,各世界强国竟相开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工作。 中国冲压梦 我们需要“争气”机 “我国冲压发动机事业在钱学森的倡导下,在1957年组建了冲压发动机研究室,也就是现在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的前身,那个时候开始,我国也启动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刚刚来到单位,粱守槃教授在谈话中提到我国发展冲压发动机的意图,布置我们从试 验设备入手开始研究。并告诉我们,搞冲压发动机是国防需要,是’争气’机,要为中国人民争气。可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谁也没见过,更没学过。几天后在他的办公室,梁教授在一张纸上简单地画了一个原理图,这才让我们恍然大悟,也正是这张简图开启了我国冲压发动机研制之路。” 这段往事,一直深深刻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冲压发动机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刘兴洲的记忆里。虽然后来到苏联留学学的是冲压发动机,但是由于保密,直到他毕业回国,也没看到冲压发动机的真实面目。 “谁也不会把最先进的东西给我们,创新不能靠别人。”刘院士与大家一起做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他主持翻译的《冲压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原理》,成为当时我国冲压发动机研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经过老一辈创业者的不懈努力,我国于1960年实现了第一台冲压发动机的成功点火;1969年,我国首型冲压发动机取得飞行试验成功,使中国成功跨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行列。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立足于自主研发,冲压发动机技术保持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同步。”刘振德说。 下一个百年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为纪念冲压发动机问世百年,全面展示我国冲压发动机事业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9月4日,以“纪念冲压发动机问世百年”为主题的第四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的一场‘国家级盛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承文说。之所以称之为“盛会”,是因为在为期两天的技术交流会聚集了国内12家科研机构、10所高校的院士、专家和代表,大会还特为获得首届“兴洲奖”获奖者颁奖。 承文表示:“从2005年首次召开以来,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充分发挥技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为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实现大协作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为我国冲 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未来,主办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希望将这一盛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 “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人类就开始了与速度的赛跑,科学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追寻更快的速度。”承文说,“在冲压发动机技术踏上新的百年征程的今天,促进技术沟通和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航天动力技术持续创新和发展,无疑是对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冲压发动机专家的一种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名词解释 冲压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是喷气发动机的一种,它是利用高速气流在速度改变下产生的压力改变,达到气体压缩的目的原理来运作。冲压发动机本身没有活动的部分,气流从前端进气口进入发动机之后,利用涵道截面积的变化,让高速气流降低,并且提高气体压力。压缩过后的气体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之后燃烧。世界上第一台冲压发动机在1913年由法国发明家雷纳·劳伦发明。 “兴洲奖” “兴洲奖”是为纪念我国已故冲压发动机技术主要开创者之一刘兴洲院士而设立,旨在奖励在冲压发动机及其组合循环发动机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2013年9月,首届“兴洲奖”的五位获奖者马雪松、刘卫东、张香文、杨顺华、范学军、在第四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上领奖。 当前“促进信息消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 信息消费涉及到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智能手机刷微博、摇微信、炒股票、付账单,或者随时随地“淘”一张机票去旅行,又或者守着“客厅霸主”智能电视甘当“沙发土豆”,这些你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信息消费的一环。 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这份堪称信息消费发展“强力助推器”的文件,为我国未来信息消费发展提供了方向。 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今后不管是依靠一部手机闯天下,还是足不出户当“购物狂”,亦或是在家付费点播看大片,这些都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从今天起,我们推出“信息消费扑面而来”系列,将目前颇受欢迎的几种信息消费形式进行分析解读,期望您在尽享生活之美的时候,也能了解科技之妙! 网络视频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权威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4.5亿,在全国网民总数占比超过70%。与过去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而盈利的方式不同,当前的网络视频公司纷纷向用户推出新的消费模式,不少用户也主动掏腰包为在网络上享受一场“大片”而买单。 网上看大片方便又省钱 “前不久才在网上付费看了《小时代》,现在我每天实习都很忙,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周末的影院人又很多,不一定买得到好位置。况且网上看电影还便宜,比起我们去金鸡百花看场电影花费40块钱,在优酷上付费看电影已经很划算了,而且付费后看很多视频也没有广告。”正在中国人寿实习的聂小姐谈及自己的体验,很是兴奋。 聂小姐选择在线付费看视频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放在过去,新片上映后没过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在网上看到的,哪怕有也只是很模糊的枪版,现在只要花几块钱就能看最新的大片,当然愿意花这笔钱。何乐而不为?” 由于在线看“大片”的便捷,年轻的上班族更乐意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自由自在地享受一场网络电影,而他们花在收看传统电视节目上的时间也在逐渐变少。 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的总经理李嘉表示,传统电视行业目前受到的最大冲击是收视率的普遍下降,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其节目的实时性、周期性及庞大固定的客户群,还有培养起来的客户消费模式和对广告的接受程度。 虽然网络视频在客户观看习惯上只是属于传统电视节目的补充,但它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可回溯性,错过的电视节目也可以在网络上收到,而且其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远非传统媒体能达到。不过目前大部分人对其存在免费的认知,对于付费节目的接受程度还有待增强。据尼尔森的一份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络视频潜在用户规模为3.7亿,其中82%的用户并不排斥付费,以此计算,愿意付费观看视频的潜在用户规模可达3亿,在用户付费上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一些付费节目,网络视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搜索观看最新最热的电视剧集以及综艺节目。 姬芮萱是来自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本科生,在暑期实习期间,她都是通过ipad观看“中国好声音”来打发上下班时间的。“我会去下载剧集和综艺节目,通过移动终端看视频非常方便,这些视频网站制作的界面都很友好,看过的能自动保存记录,更新也能提醒我。” 据优酷方面介绍,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五季首次尝试付费点播模式,所有剧集将率先在优酷院线付费点播窗口进行首播,一周后再在优酷土豆平台免费播出,这也是国内首部网剧尝试付费模式。 而据优酷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嘻哈三部曲”首部微电影点播12天点击超过360万,付费点播数量大大超乎预期,优酷日会员增加数量较之前提高了20%,近85%的付费观众或会员表示感到值回“票价”。 李嘉认为,目前在网络视频领域盈利者较少,整个市场还是处在抢占客户资源的状态下。不单是网络视频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传统媒体电视也在向网络平台化方向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如湖南卫视等,其自身最大的优势是内容以及固定的客户群体,势必会给网络视频公司带来竞争压力,然而基于垂直领域细分的传统电视媒体在目前看来还具有局限性。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视频及移动视频的流量非常巨大,如何变现流量,主要依靠广告,这是主流的盈利模式。此外,还有网络点播的前向收费模式,以及平台+服务+广告+硬件的整合模式。 网络视频成信息消费热点 目前正值国家政策全面支持网络加速的黄金时机,带宽的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无线网络视频功能的完善,无疑将推动视频服务在企业局域网领域的发展。 据搜狐视频公关部经理秦倩倩介绍,搜狐视频正在把握国家政策鼓励这个大好机会,提高加载速度,在增加用户体验方面也不断改善,比如增加带宽,通过直接提高带宽的成本投入,从根本上给用户带来更流畅的观看体验;自建强大的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通过将庞大的视频数据进行切片存储,多份镜像,集群式数据加载,从多台服务器请求数据,将带宽压力均匀分布并使内容接近消费者,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视频加载速度。 李嘉认为,互联网视频行业目前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是规模较大,较具资金和运营实力的公司,如优酷、搜狐等,目前力争在此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第二阵营则像pptV、风行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行业里最终会出现一到两家实力相当、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公司,在此之前,竞争将持续保持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挖掘顾客的潜在消费力将成为视频公司的首要任务。“我们定义的信息消费包含直接信息消费和间接信息消费,前者包括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后者是指居民通过信息网络订购和支付实现的其他消费,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其他产品消费等。因此还可能挖掘的消费点还有智能电视、手机、平板等终端的消费,以及其他如包月信息服务费等。”李嘉进一步解释道。 “信息消费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凸显,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也将受到各方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视频作为最为普及的互联网应用将成为现有互联网厂商争夺的要点,网络视频和在线广告、互联网营销、移动端视频应用、移动广告、智能终端、互联网电视等信息消费重点业态密切相关,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将成未来发展方向。”打破砂鍋 編者按當前“促進信息消費”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共同關註的一個熱點話題。信息技術創新步伐加快,信息領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不斷湧現,激發出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信息消費涉及到我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智能手機刷微博、搖微信、炒股票、付賬單,或者隨時隨地“淘”一張機票去旅行,又或者守著“客廳霸主”智能電視甘當“沙發土豆”,這些你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信息消費的一環。 今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提出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推動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費。這份堪稱信息消費發展“強力助推器”的文件,為我國未來信息消費發展提供瞭方向。預計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 我國正處於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有效拉動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今後不管是依靠一部手機闖天下,還是足不出戶當“購物狂”,亦或是在傢付費點播看大片,這些都是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全新體驗。從今天起,我們推出“信息消費撲面而來”系列,將目前頗受歡迎的幾種信息消費形式進行分析解讀,期望您在盡享生活之美的時候,也能瞭解科技之妙! 網絡視頻是近年來互聯網領域最為熱門的行業之一。權威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網絡視頻用戶已達4.5億,在全國網民總數占比超過70%。與過去主要依靠廣告收入而盈利的方式 不同,當前的網絡視頻公司紛紛向用戶推出新的消費模式,不少用戶也主動掏腰包為在網絡上享受一場“大片”而買單。 網上看大片方便又省錢 “前不久才在網上付費看瞭《小時代》,現在我每天實習都很忙,平時根本沒有時間去電影院看電影,周末的影院人又很多,不一定買得到好位置。況且網上看電影還便宜,比起我們去金雞百花看場電影花費40塊錢,在優酷上付費看電影已經很劃算瞭,而且付費後看很多視頻也沒有廣告。”正在中國人壽實習的聶小姐談及自己的體驗,很是興奮。 聶小姐選擇在線付費看視頻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放在過去,新片上映後沒過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在網上看到的,哪怕有也隻是很模糊的槍版,現在隻要花幾塊錢就能看最新的大片,當然願意花這筆錢。何樂而不為?” 由於在線看“大片”的便捷,年輕的上班族更樂意在難得的閑暇時間裡自由自在地享受一場網絡電影,而他們花在收看傳統電視節目上的時間也在逐漸變少。 賽迪顧問互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的總經理李嘉表示,傳統電視行業目前受到的最大沖擊是收視率的普遍下降,電視媒體的優勢在於其節目的實時性、周期性及龐大固定的客戶群,還有培養起來的客戶消費模式和對廣告的接受程度。雖然網絡視頻在客戶觀看習慣上隻是屬於傳統電視節目的補充,但它的優勢在於靈活性和可回溯性,錯過的電視節目也可以在網絡上收到,而且其內容的多元化和豐富性遠非傳統媒體能達到。不過目前大部分人對其存在免費的認知,對於付費節目的接受程度還有待增強。 據尼爾森的一份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網絡視頻潛在用戶規模為3.7億,其中82%的用戶並不排斥付費,以此計算,願意付費觀看視頻的潛在用戶規模可達3億,在用戶付費上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的。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除瞭一些付費節目,網絡視頻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搜索觀看最新最熱的電視劇集以及綜藝節目。姬芮萱是來自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本科生,在暑期實習期間,她都是通過ipad觀看“中國好聲音”來打發上下班時間的。“我會去下載劇集和綜藝節目,通過移動終端看視頻非常方便,這些視頻網站制作的界面都很友好,看過的能自動保存記錄,更新也能提醒我。” 據優酷方面介紹,被譽為“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網劇”《嘻哈四重奏》第五季首次嘗試付費點播模式,所有劇集將率先在優酷院線付費點播窗口進行首播,一周後再在優酷土豆平臺免費播出,這也是國內首部網劇嘗試付費模式。而據優酷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嘻哈三部曲”首部微電影點播12天點擊超過360萬,付費點播數量大大超乎預期,優酷日會員增加數量較之前提高瞭20%,近85%的付費觀眾或會員表示感到值回“票價”。 李嘉認為,目前在網絡視頻領域盈利者較少,整個市場還是處在搶占客戶資源的狀態下。不單是網絡視頻公司之間存在競爭,傳統媒體電視也在向網絡平臺化方向發展,傳統電視媒 體如湖南衛視等,其自身最大的優勢是內容以及固定的客戶群體,勢必會給網絡視頻公司帶來競爭壓力,然而基於垂直領域細分的傳統電視媒體在目前看來還具有局限性。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視頻及移動視頻的流量非常巨大,如何變現流量,主要依靠廣告,這是主流的盈利模式。此外,還有網絡點播的前向收費模式,以及平臺+服務+廣告+硬件的整合模式。 網絡視頻成信息消費熱點 目前正值國傢政策全面支持網絡加速的黃金時機,帶寬的提升、新技術的湧現以及無線網絡視頻功能的完善,無疑將推動視頻服務在企業局域網領域的發展。 據搜狐視頻公關部經理秦倩倩介紹,搜狐視頻正在把握國傢政策鼓勵這個大好機會,提高加載速度,在增加用戶體驗方面也不斷改善,比如增加帶寬,通過直接提高帶寬的成本投入,從根本上給用戶帶來更流暢的觀看體驗;自建強大的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通過將龐大的視頻數據進行切片存儲,多份鏡像,集群式數據加載,從多臺服務器請求數據,將帶寬壓力均勻分佈並使內容接近消費者,從而極大的提高瞭視頻加載速度。 李嘉認為,互聯網視頻行業目前分為兩大陣營,第一陣營是規模較大,較具資金和運營實力的公司,如優酷、搜狐等,目前力爭在此行業占據領先地位;第二陣營則像PPTV、風行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行業裡最終會出現一到兩傢實力相當、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公司,在此之前,競爭將持續保持激烈。 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挖掘顧客的潛在消費力將成為視頻公司的首要任務。“我們定義的信息消費包含直接信息消費和間接信息消費,前者包括信息產品消費和信息服務消費,後者是指居民通過信息網絡訂購和支付實現的其他消費,包括遠程醫療、遠程教育以及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的其他產品消費等。因此還可能挖掘的消費點還有智能電視、手機、平板等終端的消費,以及其他如包月信息服務費等。”李嘉進一步解釋道。 “信息消費對於經濟的推動作用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凸顯,而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也將受到各方前所未有的重視,網絡視頻作為最為普及的互聯網應用將成為現有互聯網廠商爭奪的要點,網絡視頻和在線廣告、互聯網營銷、移動端視頻應用、移動廣告、智能終端、互聯網電視等信息消費重點業態密切相關,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將成未來發展方向。”目前最重要的超燃沖壓發動機計劃還是美國的X-43。X-43的速度達到M7以上,高度3萬米以上。 HyShot是第一個成功地實現凈推力的超燃沖壓發動機。 超聲速燃燒沖壓式發動機,簡稱超燃沖壓發動機,可以在攀升過程中從大氣裡攫取氧氣。 放棄攜帶氧化劑,從飛行中獲取氧氣,節省重量,就意味著在消耗相同質量推進劑的條件下,超燃沖壓發動機能夠產生4倍於火箭的推力。 從1913年法國工程師雷納·勞倫提出沖壓發動機概念,人類已經在這條與速度賽跑的路上前行瞭整整一百年。 這個9月,以“紀念沖壓發動機問世百年”為主題的第四屆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 這場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國傢級盛會”不僅帶人們回顧瞭我國沖壓發動機事業發展歷程中經歷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更為促進沖壓發動機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進步提供瞭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流平臺。 超高速飛行夢 從想象變為現實 “沖壓發動機是沖壓空氣噴氣發動機的簡稱,它利用迎面氣流進入發動機後減速增壓,再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燃氣經尾噴管膨脹加速後排除,從而產生推力。”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振德說,“這種動力裝置結構簡單,而且超聲速飛行時經濟性好,且自身重量輕、推重比大。” 據劉振德介紹,在這一概念被雷納提出後的20年間。“最初,想法隻停留在圖紙上,很多有關沖壓發動機的研究都隻在人們的設想之中。” 直到1935年,法國工程師雷內·萊杜克完成瞭世界上首次沖壓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證明瞭沖壓發動機作為推進裝置的可行性,那之後,德國、英國、美國以及前蘇聯等國都積極開展瞭相關理論和試驗研究。“上世紀40年代後期,美國‘大黃蜂’計劃、法國‘Leduc-010’飛機等項目,都先後成功開展瞭沖壓發動機飛行試驗。”劉振德說,“到瞭50年代的時候,沖壓發動機就開始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瞭。” 美國“波馬克-B”地對空導彈、“黃銅騎士”艦空導彈、英國“警犬”地空導彈、“海標槍”艦空導彈、前蘇聯“SA-4”地空導彈等,這些都是采用馬赫數在2.0至3.0之間的液體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的導彈系統。 而在60年代的美國“D-21”高空高速無人機所采用沖壓發動機上,這一飛行馬赫數即已達到3.2以上,高度24千米。與此同時,美國開始進行超燃沖壓發動機概念方案和部件試驗等探索性研究。“這一時期,整體式沖壓發動機技術極大地促進瞭沖壓發動機的發展和應用。”劉振德說,“而從80年代以來,超聲速遠程攻擊導彈武器對沖壓發動機提出瞭急迫的需求,一大批高性能沖壓發動機被陸續研制,沖壓發動機也進入瞭黃金發展期。” 據他介紹,而今的沖壓發動機以高超聲速導彈、空天飛機等為應用背景,高超聲速沖壓發動機成為研究熱點,各世界強國竟相開展瞭超燃沖壓發動機研究工作。 中國沖壓夢 我們需要“爭氣”機 “我國沖壓發動機事業在錢學森的倡導下,在1957年組建瞭沖壓發動機研究室,也就是現在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的前身,那個時候開始,我國也啟動瞭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剛剛來到單位,粱守槃教授在談話中提到我國發展沖壓發動機的意圖,佈置我們從試驗設備入手開始研究。並告訴我們,搞沖壓發動機是國防需要,是‘爭氣’機,要為中國人民爭氣。可當時這一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誰也沒見過,更沒學過。幾天後在他的辦公室,梁教授在一張紙上簡單地畫瞭一個原理圖,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也正是這張簡圖開啟瞭我國沖壓發動機研制之路。” 這段往事,一直深深刻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沖壓發動機事業的主要開創者之一劉興洲的記憶裡。雖然後來到蘇聯留學學的是沖壓發動機,但是由於保密,直到他畢業回國,也沒看到沖壓發動機的真實面目。 “誰也不會把最先進的東西給我們,創新不能靠別人。”劉院士與大傢一起做瞭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他主持翻譯的《沖壓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原理》,成為當時我國沖壓發動機研制的重要參考資料。 經過老一輩創業者的不懈努力,我國於1960年實現瞭第一臺沖壓發動機的成功點火;1969年,我國首型沖壓發動機取得飛行試驗成功,使中國成功跨入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沖壓發動機技術的國傢行列。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我國立足於自主研發,沖壓發動機技術保持瞭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同步。”劉振德說。 下一個百年 沒有最快,隻有更快 為紀念沖壓發動機問世百年,全面展示我國沖壓發動機事業發展歷程中經歷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9月4日,以“紀念沖壓發動機問世百年”為主題的第四屆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 “這是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的一場‘國傢級盛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承文說。之所以稱之為“盛會”,是因為在為期兩天的技術交流會聚集瞭國內12傢科研機構、10所高校的院士、專傢和代表,大會還特為獲得首屆“興洲獎”獲獎者頒獎。 承文表示:“從2005年首次召開以來,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會充分發揮技術交流主渠道 的作用,為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軍工單位實現大協作搭建瞭溝通合作的橋梁,為我國沖壓發動機技術的發展作出瞭很大的貢獻。未來,主辦方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希望將這一盛會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流平臺,促進科技創新和進步。” “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開始,人類就開始瞭與速度的賽跑,科學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追尋更快的速度。”承文說,“在沖壓發動機技術踏上新的百年征程的今天,促進技術溝通和學術交流,推動我國航天動力技術持續創新和發展,無疑是對迅速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沖壓發動機專傢的一種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名詞解釋 沖壓發動機 沖壓發動機是噴氣發動機的一種,它是利用高速氣流在速度改變下產生的壓力改變,達到氣體壓縮的目的原理來運作。沖壓發動機本身沒有活動的部分,氣流從前端進氣口進入發動機之後,利用涵道截面積的變化,讓高速氣流降低,並且提高氣體壓力。壓縮過後的氣體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之後燃燒。世界上第一臺沖壓發動機在1913年由法國發明傢雷納·勞倫發明。 “興洲獎” “興洲獎”是為紀念我國已故沖壓發動機技術主要開創者之一劉興洲院士而設立,旨在獎勵在沖壓發動機及其組合循環發動機科學研究方面取得較大成就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2013年9月,首屆“興洲獎”的五位獲獎者馬雪松、劉衛東、張香文、楊順華、范學軍、在第四屆沖壓發動機技術交流會上領獎。 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於9月6日在柏林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為期6天的展會是2013年下半年歐洲最重要的消費電子展,從中可以看到商傢期待的聖誕季乃至2014年上半年的消費電子流行趨勢。 超高清4K引領電視技術發展趨勢 就電視機而言,今年的流行語非“4K超高清”莫屬。IFA展會上,三星、LG、索尼、海信、TCL和飛利浦等世界主要的電視廠商競相展示自己最新的大尺寸智能平板電視,各種款式的擁有4K分辨率的超高清電視給觀眾帶來瞭絕佳的視覺效果。 所謂的4K分辨率是一種新興的數字電影及數字內容的解析度標準,來自於2012年5月國際電信聯盟通過的新一代超高清清晰度電視標準草案,該標準包括4K和8K兩種規格。目前一般將橫向解析度約為4000像素的3840x2160和4096×2160像素都算作是4K分辨率。能達到這一分辨率的顯示設備,其總像素可達800萬以上,是全高清FULLHD的4倍,高清的8倍。 2012年8月,索尼、東芝和LG三傢廠商首次推出4K超高清的84英寸顯示屏,從而使 4K成為瞭影音行業一個新的性能標桿。短短一年之後,2013年的IFA上,幾乎所有大的電視廠商都推出瞭自己的4K超高清電視。而且尺寸也從85,上升到瞭98,甚至110英寸。TCL、海信和三星都推出瞭巨無霸式的110英寸4K超高清電視。“沒有最大,隻有更大”是這一領域激烈競爭的最好寫照。 看過2013IFA的觀眾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自己傢裡的電視機已經落伍。面對4K超高清電視的大屏幕高精細化,即便價格仍然很昂貴,動心詢價的人已不少。不過,專傢的評論,甚至有的廠商自己都表示,現階段4K超高清分辨率更多是技術上的展示,離消費者真正的經濟適用還有一段距離。這其中除瞭電視機本身以外,還涉及信號傳輸的問題、節目源和攝播設備少等等。 超高清技術從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上首次展示,到2013IFA中四處可見,其引領電視技術發展的趨勢已經很明顯。隻要想想近年來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如背投電視、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LED電視和3D電視等等,就可知市場的變化和革新有多快。現場體驗過4K超高清電視的完美效果後,消費者對新產品的熱情和期待將會大大加速其進入傢庭的步伐。 此外,即便在4K分辨率耀眼的光環下,今年的IFA上電視屏幕的曲面設計仍是一個亮點。在索尼推出65英寸的高清曲面LED之後,三星也在IFA上展示瞭它首款4K級別的65英寸曲面LED。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LG推出的77英寸4KOLED電視。大屏幕、曲面設計,加上OLED面板,LG試圖給用戶帶來近乎完美的畫質和類似IMAX的觀影體驗。不過,曲面OLED電視能否成為下一個技術標桿和競爭熱點還要看將來銷售市場的反應。 智能傢電加速設備互聯互通 2013的IFA中,智能傢居仍受關註。無線路由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以及智能電視的繼續發展,都在不斷為智能傢居添磚加瓦。無論是飛利浦推出的把電視、雲遊戲和智能傢居系統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智能電視,還是海信展示的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等傢電產品組成的傢庭智能控制系統,實質上都是智能傢電加速設備互聯互通的過程。 這其中兩個因素很重要。一方面,廠商仍在不懈努力地聯通一切傢電甚至插座,試圖將其通過另外一個終端進行統一管理。節能、時尚成瞭精明商傢的廣告語。例如在2013的IFA上,海爾推出的物聯網冰箱,三星推出的可以通過手機操控的智能洗衣機等等。另一方面,通過WIFI,傢庭裡所有能上網的設備實際上都已經被聯在瞭一起。隻不過是各自與互聯網相連,而不是組成一個傢庭的內部網絡。而現在變革已經悄然發生,那便是幕後操作系統Windows8.1和安卓系統的廣泛應用。 在智能傢居的演變過程中,傢電的智能化正在迅速推進,而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綜合管理,競爭才剛剛開始。微軟推出的新操作系統Windows8.1添加對更多設備的支持。例如引進API協議,使開發者無需創造用戶驅動程序就能創造控制設備的自定義軟件,可以應用USB、藍牙、無線網絡等多種連接方式。而Android系統的優勢則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中廣泛應用的APP應用程序,其目標是通過APP程序來控制傢裡的各種電器。至於這樣的管理系統是綜合在電腦裡,平板電腦中,還是智能手機或智能電視中,目前還沒有定論,或許移動終端的希望大一些,但最後還是市場和消費者擁有最終的發言權。不 過值得註意的是,從技術安全的角度出發,智能傢居要得到推廣,網絡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傢庭的內部網絡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很可能會隨著智能傢居的推廣而增加。 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蓄勢待發 2013年的IFA上,多傢企業展示瞭他們的智能手表產品,如索尼的SmartWatch2,三星的GalaxyGear等。被觀眾熱情期待的這類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還沒有迎來革命性的突破。一個戴在手上的簡單智能手機或許是這類產品目前尷尬處境的一個簡單比喻。 手表外觀和重量,電池續航時間,屏幕大小,開創性的應用等等,智能手表至今仍面臨各種難題。不過與智能手機初出江湖時一樣,困難和問題並不能阻止科技發展的趨勢。因為除瞭許多一線廠商,還有不少創新型公司都在推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僅智能手表品牌,可羅列的產品種類已有數十種。 從目前的情況看,被當作智能手機的昂貴附件仍是禁錮智能手表發展的思維定式。小廠商無奈的應用藍牙來聯通手機,獲取應用程序或計算能力,大廠商盡管有同一品牌和系統的優勢,手機與手表的協調好一些,但也無法改變智能手表的依附地位。因此改變這樣的思路或許才是智能手表贏得未來的關鍵。從這一點上來說,蘋果iWatch被賦予瞭越來越多的期待。谷歌收購瞭Android智能手表制造商WIMMLabs之後,其網絡巨頭的底蘊或許也能另辟蹊徑。 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將成為下一個技術熱點,這還可以從2013IFA中推陳出新的各式各樣的運動攝影器材中看出來。例如Rollei公司推出的可攝錄一個小時的太陽眼鏡攝影機,索尼推出的各式運動專用攝影機等等。隨著攝像頭技術和存儲容量的進步,眼鏡上、頭盔上、自行車上,甚至滑板上和水下都有瞭高清攝影機的身影。而索尼等一線廠商的高調進入將迅速提升這類應用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反應。 “教師是興教之基。讓每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成為有用之才,關鍵在提高教師質量。”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近日介紹說,教育規劃綱要頒佈三年來,尤其是全國教師工作會議召開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緊扣教師隊伍建設領域的主要矛盾和瓶頸問題,出臺瞭一系列有針對性、力求底部攻堅的政策措施,推行瞭一系列突破現有政策框架、力求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改革舉措,取得瞭顯著成效。 據統計,為落實全國教師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去年11月教育部會同相關部委聯合出臺瞭《關於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等6個配套文件。“文件切實在教師工作薄弱環節下功夫,著力破解涉及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該負責人說。 多管齊下著眼各類教師隊伍建設瓶頸問題 “幼兒園教師、職業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一直是教師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和‘短板’。”該負責人表示,針對這三支教師隊伍面臨的突出問題,教育部密集出臺瞭一系列政策措施, 下大力氣補齊“短板”,實現瞭各級各類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他介紹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是2012年出臺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提升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二是2013年出臺《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推動地方按照配備標準補足配齊幼兒園教師。三是推進中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工作。2012年,在遼寧、河南、湖南、貴州、陜西5省啟動試點工作,設置支教點587個,招募志願者745人。2013年,繼續擴大試點工作,新增河北、內蒙古、福建、江西、廣西、雲南、甘肅、青海8個省份。截至目前,共有41個縣開展巡回支教試點工作,計劃設支教點2159個、招募志願者4251人。四是2011年以來支持5所幼兒師范學校升格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所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為師范學院,1所教育學院改建為學前師范學院。同時,擴大部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五是深入實施“幼師國培”,2011-2012年,中央財政投入6億元,培訓農村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轉崗教師16.9萬人。2013年,中央財政投入5億元擴大實施“幼師國培”項目。 此外,在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是研制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目前已完成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將根據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後於近期正式頒佈。二是2011年啟動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計劃“十二五”期間投入26億元,支持45萬名骨幹教師參加培訓、2萬名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三是完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建立瞭93個國傢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8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10個全國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單位。四是2013年啟動實施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培養開發項目,計劃“十二五”期間投入1.5億元,支持開發100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由中央財政支持、遴選全國優質資源、系統開發有針對性的教師培養資源建設項目。 在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是會同發改委、中國殘聯啟動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二期”專項,中央財政投入12.5億元,重點支持25所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建設,提高特教師資培養培訓能力。二是推動相關院校辦好特殊教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2013年招收5973名特教專業學生,比上年增加1881人,增長率達46%。三是對特殊教育教師實行5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在“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中專設特殊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對1800名骨幹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四是著手研制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五是加大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表彰和宣傳力度,2013年度十大楷模之一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楊小玲老師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喜人局面逐步顯現 “農村師資一直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如何增強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所在。面對這些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從四個方面進行探索。”該負責人介紹說。 一是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2007年以來,6所部屬師范大學7年共招收免費師范生7.2萬人,考生報考踴躍,生源質量良好。3屆3.4萬名畢業生全部落實到中小學任教,91%以上到中西部任教。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霍健康曾感慨地說:“這項政策實現瞭貴州省多年來北師大畢業生回省就業的零突破,真正受益的是中西部的基礎教育和孩子們。”此外,全國有22個省采取免費培養、學費返還等方式,實行地方師范生免費教育,每年近3萬名師范生 和高校畢業生享受此項政策。新疆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免費師范生迪裡胡瑪激動地說:“沒有免費師范生政策,我上不瞭大學,更圓不瞭我的教師夢。” 二是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近200億元,共招聘35.6萬餘名特崗教師。其中,2010年至2013年四年共招聘23.2萬人,覆蓋中西部地區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2009年以來服務期滿特崗教師的留任比例連續四年達到87%以上。通過中央特崗計劃的示范引導作用,河南等13個省積極推進地方特崗計劃,共招聘錄用7萬多名地方特崗教師補充到農村學校。目前,特崗計劃已成為中西部省份補充農村教師的重要渠道,成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正在特崗計劃的平臺上,報效國傢、建功立業、放飛青春夢想! 三是實施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2004年以來,教育部采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瞭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四是“國培計劃”雨露遍灑農村教師。2010—2012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6億元,實施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國傢級培訓計劃,共培訓教師350萬人,其中農村教師335萬人,占95%以上。2013年,中央財政投入16.5億元,進一步擴大實施“國培計劃”。多數農村教師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鄉村,來到城市、走進名校、接觸名師,享受培訓雨露。 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 目前,教育界人士基本形成瞭一個共識: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是保證教師工作質量的基礎工作,也是加快機關職能轉變、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舉措。 為此,教育部2012年專門成立課題組,按照“課題引領、廣集眾智,立足實際、系統設計,創新管理、服務基層”的工作原則,規劃設計瞭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框架,擬從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培訓、管理服務和保障監督等四個方面,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這個標準體系由84個標準或規范組成。部分標準或規范原來就有,已經在實施;部分標準或規范需要修訂或新出臺。 “2011年以來,教育部頒佈實施瞭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以及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標志著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構建工作邁出瞭堅實的一步。”該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教育部將根據輕重緩急、難易程度,逐年推出相關標準或規范,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國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 北大教師節頒“蔡元培獎” 科技日報9月10日北京電記者從北京大學今天舉行的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獲悉,十位北大老教授獲第三屆“蔡元培獎”,他們中包括新中國行政法學開拓者羅豪才、北大原校長陳佳洱。 北大校長王恩哥表示,此次獲獎的10位學者,是新時期該校優秀教師的傑出代表。他們用生命和心血做學問,體現瞭嚴謹治學、厚積薄發的大傢風范。 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向獲得“蔡元培獎”的十位教授表示祝賀。他強調,“立德樹人”是世界一流大學要實現的核心目標,十位先生為全體師生員工樹立瞭令人敬重的師德典范。據瞭解,“蔡元培獎”是北大教師的最高獎,用以表彰優秀教師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作出的貢獻。國學大師季羨林、著名經濟學傢厲以寧是第一屆“蔡元培獎”獲得者,此次為第三屆。 在經過自2009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9個月的缺位後,新一輪的補貼政策呼之欲出。 日前,有關專傢在天津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復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科技部、工信部等四部委正在制定實施細則,並將於近期正式啟動。 據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張傑曾透露,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將不再強制要求地方政府給予補貼,而是由中央財政統一發放補貼款;原先補貼隻針對試點城市,新政策將擴大到全國,且標準統一。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有哪些亮點?能否將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入快車道?今後新能源汽車政策指向如何? ———出臺背景——— 補貼政策空缺多日發展亟須新政 早在2001年,我國就將電動汽車的發展列入瞭“十五”國傢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中,進行大規模的電動汽車的研究與示范。 2009年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項目正式啟動,至2010年底,該項目又擴大至在25個試點城市進行示范推廣。與此同時,在其中的6個城市啟動瞭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試點工作。 2012年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確定為國傢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進一步升級。按照我國2012年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目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據瞭解,2009年鋰電池的成本為5元/瓦斯,目前鋰電池成本已經下降近50%,能量密度提高瞭一倍以上,單體電池的循環壽命也顯著地提高。全國動力電池的年產量可以達到200億瓦斯,可以滿足20萬輛汽車的配套。 截至2013年3月,全國25個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從2012年底的27432輛上升到39800輛,充換電站超過8000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方面居世界前列。到今年7月底,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經達到瞭47800輛,全國范圍新能源汽車超過瞭6萬多輛,增速明顯地加快。 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研究中心主任符鋼戰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說:“新能源汽車新的政策在萬眾期待中即將出臺,對整個產業界是個利好,我也註意到日前一些新能源汽車類股票漲勢不錯,可以看出新政提升的是市場的信心。此次新政應該說出臺的很及時,通過去年年底科技部組織專傢到示范城市的檢查情況進行總結,應該會為未來不到三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明方向,去年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裡面已經提出瞭2015年和2020年的車輛目標,而目前車輛數量還相對較少,大傢都想知道如何達成未來的目標,而此次將要出臺的補貼辦法將會是很重要的推動力量,因為畢竟技術和產業發展時間不長,需要國傢在這個重要階段給予支持。” 去年年底,2009年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到期之後,盡管還有創新工程項目補貼等面對企業研發環節的技術類補貼,但在與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息息相關的終端市場上,補貼政策的缺位還是直接影響到瞭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推廣。 ———政策亮點——— 擴大試點區域補貼車型增多 中國政府從2001年實施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到2012年國務院發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初步構建成以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創新體系。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開展示范,以試點城市為核心建立試點區域,擴大輻射范圍,加速純電動汽車的推廣,加快補貼資金的落實力度,混合動力汽車向全國推廣,對充電站設施進行財政支持等。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王寧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此次新政策出臺,將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市場和產業的推動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對比之下,可以看出新政策相比過去不僅補貼范圍更大,補貼車型更多,設計更加完善。 按照上一輪政策,我國對新能源汽車均按照3000元/千瓦時對企業給予補助;插電式混動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據張傑透露,此次補貼將以汽車功率作為標準,不再像原來那樣按車型來劃分。 符鋼戰認為,由於上一階段的補貼標準曾經引起瞭一些爭議,這次應該會做一些調整。“未來補貼可能會向電動汽車傾斜,而混動公交由於在前些年示范效果較好,可能會慢慢的由示范補貼階段進入市場化階段;電動汽車的補貼很可能還是會沿用根據電池容量的標準給予補貼,而每千瓦時的補貼標準會根據以前的示范效果有所調整。” 據瞭解,在新一輪補貼政策中,補貼方式將不僅集中在消費環節,研發環節、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將獲得相應的補貼。在直接的資金補貼政策外,國傢還將出臺一系列有關新能源汽 車的稅收減免政策。此外,新政策中補貼方式從過去補貼地方政府變為由中央政府直接補貼企業,將有利於破除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問題。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新政將在原先實施“十城千輛”工程的25個城市的基礎上,再增加部分試點城市。同時,還將以試點城市為核心,建立試點區域,覆蓋周邊城市,形成整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區域,擴大輻射范圍。在試點城市和區域內,新能源汽車將獲得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雙重補貼。此外,新一輪的補貼政策,可能會加入環衛車、物流車、中巴車等車型,擴展補貼政策覆蓋的車型范圍。 “在過去的政策中國傢沒有強制省一級財政要給予補貼。而一些積極的省份如合肥所在的安徽省為推動本省的產業發展出臺瞭一些財政政策配合國傢的補貼,讓購車成本進一步下降。未來,我想各個省份還是會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是否給予省一級的補貼優惠政策。”符鋼戰稱,“過去三年有25個示范城市,在我走過的一些非示范城市,同樣踏實地做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並希望加入示范城市的行列,得到國傢的同等關註。所以我贊成示范城市數量在這次政策中有所增加,但是具體增加的方式,還要等出臺後才能明朗。” ———行業影響——— 推動技術研發鼓勵私人購車 在王寧看來,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兩個關鍵問題:成本和應用環境。 續行裡程短、購置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等因素導致的使用不便是新能源汽車所面臨的巨大難題。如何解決?這或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國外新能源車型很多,並且技術也很成熟,對比之下,目前我國制造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大多動力不足。此次新政出臺,新能源企業或許應該考慮是否應該加大研發力度。此外,新政推出對基礎設施的運營也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王寧說,在研發方面,如果沒有一個技術至高點,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很難立足。在應用環節,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建設,一些政策的試點可以考慮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商的問題,從政府層面應該鼓勵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體的補貼政策和標準。 專傢表示,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商業運營模式將成為除電動汽車本身的技術限制之外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在新一輪的推廣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充電設施建設佈局和網絡化的建設,明確基礎建設以及運營主體的商業模式。電動汽車用電價格形成價值,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創新等問題,要深入地研究充電設施的商業模式,積極地調動多方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盡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開放、可持續的基礎設施運營機制。 此次新政預計將以試點城市為核心建立試點區域,無疑讓人們對電動汽車進入私人傢庭有瞭期待。然而由於領取補貼手續太繁瑣,且不知道何時能領到補貼,消費者對新能源車仍持觀望態度。 對此,王寧認為:“購買補貼可以直接補貼給用戶,可按照千瓦時和碳排放減排情況給予 相應補貼。不過,從目前來看,要解決這個問題全靠政府補貼不太現實,但從新能源汽車的角度來講,其較低的使用成本具有一定優勢,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去彌補購車的不足可能是我們的一些新的政策所要考慮的,比如優先通行、免費停車、某些公共停車位的免費充電等,甚至可征收某些碳排放稅,總之補貼政策和補貼形式要更有利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和商業化應用。” 符鋼戰表示,未來三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重要的三年,因為慢慢工作重點將從示范運行向市場化轉移,同時從公共交通領域轉向開拓私人用車領域,並為2015年以後的工作定下基調。此次政策將要出臺會堅定產業界的信心,指明未來3年的發展方向,意義重大。具體去評價行業的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有哪些具體影響,還需要視具體政策內容而定。 山西天脊化工集團苯胺泄漏重大環境事件、福建紫金礦業集團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泄漏事件、大連中石油陸上輸油管爆炸火災事故引發海洋污染事件、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我國已進入環境事件高發期,為提高地市級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7月25日,全國地級市環保局長環境應急管理培訓活動在北京結束,全國31個省級環保部門環境應急機構主要負責人、近420名地市級環保局長接受瞭培訓。 ——熱點回顧—— 錳渣泄漏引發跨省污染 由於受連日降雨的影響,去年11月7日下午,銅仁市萬山區萬泰錳業有限公司錳渣庫底部導洪管破裂,錳渣進入下溪河匯入錦江。據監測,貴州省出境斷面總錳濃度超標倍數一度高達51倍,嚴重威脅下遊湖南省懷化市麻陽縣、辰溪縣及湘西州瀘溪縣沿江20多萬群眾的飲水安全。 11月8日上午10時38分,環境保護部接到貴州省環保廳報告後,聯合有關水處理專傢分兩路於8日晚分別抵達貴州和湖南,並成立處理指揮中心。 11月8日,麻陽縣停止瞭從錦江取水的麻陽縣第二水廠、錦和鎮水廠及沿江多個鄉鎮取水點的取水,麻陽縣城供水能力減少瞭一半以上;11月9日,辰溪縣停止瞭譚灣鎮水廠及錦江沿線鄉鎮的取供水。采用消防車等送水,引導群眾不取用受污染的江水。 11月12日,用沙袋和稻草等全面封堵瞭錳渣庫導洪管破裂處。並在錳渣庫下遊用沙袋等構築20多道攔截壩,減緩下泄速度;向下遊河道、溝渠等投加石灰、絮凝劑來降低污染物濃度,加快貴州出境斷面水質達標進程,減輕對下遊影響…… 16日上午6時,貴州省出境斷面持續達標,下遊湖南麻陽縣、辰溪縣、瀘溪縣涉及到的錦江、沅江超標河段全部達標,沿江全線恢復供水。 ——核心關註—— 企業佈局不合理或威脅飲用水安全 近年來,環境事件屢屢發生。這是因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資源能源 需求不斷增加,地區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環境風險異常突出。據環保部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在查的4.6萬傢企業中,12%的企業距離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域不足1公裡,10%的企業距離人口集中居住區不足1公裡,72%的企業分佈在長江、黃河、珠江和太湖沿岸重點流域沿岸。 尾礦庫也存在嚴重的環境風險隱患。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國共有危庫、險庫、病庫2098座,小型庫約占95%。安全和環保投入嚴重不足,極易發生次生環境事件。 目前,全國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區均發生過突發環境事件。其中,華南、華東和西南地區較多。 “不報”“遲報”與“不會報” “環境突發事件信息上報越及時、越準確,應急響應就越主動、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將突發環境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環境保護部應急辦主任田為勇說。 田為勇表示,當前信息報告中還存在種種問題。“許多事件信息不是地方環保部門主動報告的,而是環保部通過其他途徑獲悉相關信息。”遲報也屢見不鮮,有的是事件發生之初報告不及時,有的是事件進展續報不及時。 “還有的地方不會報,不知道什麼事件該上報。通常來說,之所以出現不報、遲報、瞞報等情況,絕大部分是因為應急管理人員憑主觀經驗判斷,認為小事不用報或存僥幸心理,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報就不報。但由於突發環境事件的突發性和不可控性,隨時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田為勇說。 ——專傢建言—— 應抓住五個“第一時間” 田為勇認為,應急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突發環境事件或不發生事件。他希望通過培訓班,系統講解環境應急管理工作,讓地方環保局“一把手”知道環境突發事件如何“事前防范”、“事中應對”、“事後處理”。 田為勇還對各省負責人和環保局長,提出瞭環境突發事故應急工作的五個“第一時間”原則。即“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查明原因、提出建議”;“第一時間開展監測,明確污染物、污染程度和范圍,為決策提供參考”;“第一時間向社會發佈信息;“第一時間組織開展調查,事件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全過程管理”防止“措手不及” 與事件高發相對應的是,我國地級市環保局“一把手”基本不是“科班”出身。“四川省有21個地級市,隻有2位地市級環保局‘一把手’是從環保系統提拔上來的,其他的都來自其他部門或從縣長等提拔上來。”四川省環保廳總工李合意說,解決環境突發事件不但要 有豐富的環保知識,還能根據事態發展快速采取有效應對措施。而那些“履新”的環保局“一把手”碰到環境突發事件,有時事態發展甚至是急轉直下,難免有些措手不及。 “現在我們知道該怎麼做瞭。”李合意說,此外,以前大傢重視的是環保日常管理,認為應對環境突發事故隻是“擦屁股”,通過培訓明白瞭應急是“全過程管理”,特別是要把事故“泯滅”在發生之前。 全過程管理是: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後管理。田為勇說,事前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做好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統計分析,可以總結經驗教訓,找到事件發生的規律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進行預測預警,從而降低事件發生所帶來的危害或避免事件發生。“我市的縣一級環保部門還沒有專門的應急機構,市環保局是把應急跟信訪放在瞭一起。現在我們發現環境應急工作確實非常重要,以後要加大市縣應急能力的培養。”湖北省咸寧市環保局局長王用新說。 加強部門聯動、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突發環境事件具有系統性、綜合性的特點,除環保部門外,通常還涉及其他相關部門。因此,必須加強部門聯動、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比如預警信息,主要涉及氣象、地震等部門。此次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震,國傢地震局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短信向我們提供瞭地震速報信息。我部根據預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排查環境隱患,防范次生突發環境事件。事件信息主要涉及公安部、交通部、水利部、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交通運輸和生產安全事故是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已有25個省級環保部門與安監部門建立瞭應急聯動機制,12個省級環保部門與公安消防部門簽署瞭應急聯動協議,山西省、甘肅省環保部門與交通運輸部門簽署瞭應急聯動協議。”田為勇說。 “四川曾發生過一起突發水污染事件,當地環保局長聯合瞭水務、消防等部門,很快就把污染給消除掉瞭。”李合意說,聯動機制非常重要。 ■數字說明 我國環境事件高發。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環境突發事件近600起。發生誘因復雜,其中交通、生產安全事故次生突發環境事件分別占40%、35%,自然災害次生突發環境事件占15%,違法排污導致突發環境事件占10%。 其中,水污染事件占“大頭”,約48%,大氣、土壤污染事件分別為37%、5%左右,其他污染事件約10%。 暑期來到,錢老先生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辦起瞭書法班。記者來到他傢中時,還能看到窗戶外貼著剛勁有力的幾個大字“書法培訓”,然而令他沮喪的是應者寥寥。錢老師告訴記者,他自己特別愛好書法。由於有這個特長,多年來寒暑假都會辦班兒,但是最近幾年,來學書法的人越來越少瞭。“20年前那才叫盛況空前呢,傢長們都願意送孩子來學毛筆字、鋼筆字。” 他回憶道。曾經,寫一手漂亮的漢字還是一項令人無比欽羨的技能,而計算機的出現則改變瞭這一情況。錢老師無限懷念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瞭。 現實之惑——電腦改變漢字生態圈 “我也想讓孩子學學寫字什麼的,但是培訓課太多,英語、奧數,哪怕是乒乓球、網球都比寫字重要吧,現在大傢都用電腦瞭,字寫得好有什麼用呢?”一位初一孩子的媽媽這樣說。記者采訪她的時候,她的孩子正在一傢知名的英語培訓機構學習,且選擇的是最為昂貴的一對一課程。 “學寫漢字不再有用”是大多數人現實的想法。進入電腦時代,漢字書寫已被拼音輸入、鍵盤選字代替。人們通過鍵盤輸入文字,打印出來的全部是印刷體。你可以選擇電腦上各種“漂亮”的字體,手寫漢字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瞭。 美國學者傑茜卡·貝內曾把電腦稱為“手寫體的詛咒”。像漢字這種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電腦輸入對漢字手寫的沖擊就更顯嚴重。隨著計算機、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電子文檔逐漸改變瞭大眾書寫方式,鍵盤幾乎取代瞭筆,成為文字的“書寫工具”。 “五筆輸入法”把每一個漢字拆成最多4個部分,雖說讓人記住瞭漢字的基本架構,但難免有時會“缺胳膊少腿”,而絕大多數習慣用“拼音輸入法”的人,則可能連漢字的具體構造都記不住。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處理誘惑下,人們由習慣成依賴,由依賴成退讓,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敲字”和“錄入”已經代替瞭“寫字”。 書寫之憂——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 在光明網的一項調查中,85.29%的人認同全民漢字手寫水平在下降。中國青年報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顯示,83%的人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同時,大多數人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曾經說:“現在我們有多少人提筆忘字?寫字的水平也越來越差,寫出的字不像個漢字。” 書法傢朱春暉多年來一直在為漢字的書寫問題大聲疾呼,表達瞭對“中國人已經不會寫中國字”的擔憂。他說,對於想不出的字,不少人的解決之道是:不再去翻新華字典,而是掏出手機按幾個按鍵,用拼音打出來。這樣的做法,雖於使用上並無大礙,但多少讓人感覺到一絲寒意,數千年歷史的漢字,竟然以這樣一種方式被“記住”。 一些專傢學者認為,國人“提筆忘字”的危機具有可怕的彌散性,既體現在成年人中間,也表現在青少年學生身上。五筆字型的發明者王永民對記者表示,“拼音輸入法”的廣泛使用讓人們提筆忘字更加嚴重,很多人對漢字隻知音不知形。 歷史情懷——誰來傳承漢字之美 近日,一則“師大老教師毛筆手書錄取通知書”的新聞受到廣泛關註。這則新聞引發瞭 很多人的感慨,認為“收到這樣的通知書特別溫情,有文化氣息,值得珍藏”;同時也表示,在電腦輸入大量取代手寫的時代裡,人們逐漸淡忘瞭傳統的書信來往,用筆手寫信件的日子漸行漸遠。 “現在,你還會用筆寫信嗎?”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隨機采訪瞭一些市民,大多數人直言現在已經很少有機會用筆寫字,更別提寫信瞭。但對於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段或溫馨、或糾結、或感動的回憶。記者的一位同事說,我們不再寫信,不再傳紙條,甚至不再寫賀卡,漢字不再有溫度。 “漢字的溫度”代表瞭許多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情結。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輸入法大賽”啟動儀式上,一位長期為漢字傳承奔走的老院士告訴記者:“堪憂的是現實,欣慰的是情感。漢字承載著歷史記憶,我遇到的大多數人都認同決不能放棄漢字這門藝術,但僅憑這樣的情感能否改變‘全民漢字書寫水平在下降’和‘中國人不再寫漢字’的事實?”盡管他在公開的講話中慷慨激昂地表達瞭對漢字傳承的堅定信心,但在私下的交流中卻顯得十分無奈。漢字之美美在形體。一位老師這樣寫道: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在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的穿插挪讓中,蘊含著一種和諧之美。如“食”字,上面的“人”字像糧倉,而兩捺共存一字之中,最後一捺變成點,看起來多麼和諧。“扇”字,為瞭讓字站得更穩,“羽”字甘願讓自己一半身子露在外面做支撐,給人一種平衡之美……隻要我們在課堂上加強書寫訓練,不斷品味漢字的形體之美,久而久之,學生不僅輕松地記住瞭字形,更受到瞭一種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數千年來,漢字被視作藝術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與“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瞭同等重要的位置。一部分專傢認為,把漢字文化的尷尬境地完全歸因於新技術的罪過,是推脫我們自身傳承文化的使命與責任。在新技術沖擊的背後,很多人忘記漢字中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忽視瞭手書漢字也是傳承漢字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而僅僅把漢字視作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 漢字演化——技術變革一直都是推動者 人們往往從藝術的角度來考察漢字的演變。實際上,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有人憂心漢字的消亡。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漢字總能找到歷史的突破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方式。所以專傢們總結,漢字的演進背後,也是一部技術的進化史。 研究結果表明,甲骨文的字體風格,明顯帶著刻畫的痕跡。這跟它的載體材質密切相關。篆書寫成長體,則因為竹簡是窄長條,使得字形不能往左右橫向展開。一些表示四蹄動物的字,在細長的竹簡上側過身子,寫成瞭頭上尾下四蹄向左的形狀。紙的發明,徹底打破瞭竹簡的約束,書寫者在寬幅的紙張上連續運筆,催生瞭行書、草書等新字體的出現,紙張成為漢字書法藝術的重要技術基礎。 王永民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也與漢字的存亡相關。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電腦進入中國,漢字遇到一個巨大的難題。電腦鍵盤隻有26個字母鍵,用它怎麼能輸入漢字呢?當時世界上有很多輿論,說漢字真的完瞭,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王永民說,他發明的五筆字型真正解決瞭漢字的輸入問題。他一直堅定地認為,五筆字型是電腦 時代漢字文化的最好傳承者,盡管許多專傢對此存在爭議。 今天,當計算機時代到來,科技飛躍,拼音輸入占據大部分輸入市場的時候,漢字又會有怎樣的明天?這是一個等待歷史回答的問題。 對此,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我們要承認漢字書寫已依賴電腦輸入的事實,這並不是壞事。但漢字除瞭表達的功能外,還有審美和品位追求的功能,有書寫過程的愉悅感和抒發感,這些電腦不能代替,非書法不可。他認為,兩岸都要想辦法讓更多的人體驗書寫的美與愉悅。 還有一部分專傢將希望寄托在日益完善的手寫輸入法上。他們認為,現在的大屏幕智能手機提供手寫輸入方法,用手指在屏幕上書寫即可,將很大程度拯救無人寫字的困境。不過目前來說,漢字手寫識別的技術還未能盡善盡美。 傢住福州的鄭秀萍女士,平日裡一遇上感冒發燒,習慣性地自行服用左氧氟沙星來緩解。這不,前幾天,鄭女士聽說服用左氧氟沙星,可能會引起視網膜剝離,可把她嚇壞瞭。究竟這傳聞是否真實?這“帶刺”的抗菌“明星”,能不能繼續用呢?如果能用,又如何拔掉附著其上的“刺”呢?對此,來自臨床一線的專傢,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陳梅珠,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志強進行瞭如下相關解讀。 跨越四代,叫好又叫座 左氧氟沙星是一種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氟喹諾酮類和喹諾酮類,是一類的藥物,前者隻是在藥物的分子結構上均有氟原子,增加瞭其抗菌譜和抗菌力。 喹諾酮類是一類較新的合成抗菌藥,抗菌譜廣,活性強,組織滲透性好,不易產生耐藥性,對靜止期和生長繁殖期細菌均有明顯作用。它以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為靶,妨礙DNA回旋酶,進一步造成細菌DNA的不可逆損害,達到抗菌效果。該類藥物與許多抗菌藥物間無交叉耐藥性,是理想的抗菌藥。 該類藥物分為四代,第一代抗菌作用弱,隻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少部分變形桿菌有抗菌作用,已被淘汰。 第二代抗菌譜也相對較窄,僅對革蘭陰性菌有效,多用於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吡哌酸是國內主要應用品種。 第三代除對革蘭陰性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沙門菌屬、志賀菌屬的部分菌株等作用進一步增強外,對銅綠假單胞菌也有效,且抗菌譜擴大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及結核桿菌,國內已生產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第四代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加強抗厭氧菌活性,抗菌譜進一步擴大,對部分厭氧菌、革蘭陽性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活性明顯提高,並具有明顯抗菌後效應。產品有加替沙星與莫西沙星等,不良反應更小,但價格較貴。 大部分喹諾酮類藥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藥效相對較高。除諾氟沙星和環丙沙星外,其餘藥物的吸收均達給藥量的80%—100%,可在肺、肝、腎、膀胱、前列腺、卵巢、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等,組織和體液中分佈廣泛,達到較高的藥物有效濃度。 有些喹諾酮類藥物在人體內已無法檢測時,仍在2—6小時內對某些細菌有明顯抑制作用,說明有明顯抗菌長效性。同時,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可通過正常或炎癥腦膜進入腦脊液達到有效治療濃度。左氧氟沙星具有較強穿透性,可在細胞內達到有效治療濃度。“一棒打死”並不科學 國外有研究報道說,在服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中,出現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目前,該藥在眼科臨床上應用較廣泛,常用於眼科內眼、外眼手術前給藥,預防術後感染,眼科患者還經常用到氟喹諾酮類滴眼液。 任何一種研究都會存在一些瑕疵。據上例報道中,研究人員隻是分析瞭患者處方情況,並不能確定患者是否服用喹諾酮類藥物;正在服用的患者可能存在風險,但最近和以前曾服用該類抗生素的患者,與視網膜脫落風險無關。說明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致視網膜剝離作用,但屬於急性毒性反應,需要進一步開展藥物流行病學調查。 一棒打死並不科學,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喹諾酮類藥物臨床應用已經數十年,當然會發現許多相關較小的不良反應。客觀的說,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均較輕,能被大多數患者所耐受。最常見味覺異常、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便秘等,常與劑量有關。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本類藥物,才易致肝損害。 同時,服用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有頭暈、頭痛、失眠、眩暈及情緒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見。嚴重時可發生復視、色視、抽搐、神志改變等中樞神經和幻覺、幻視等精神癥狀,但極少見,通常在劑量過大、有精神病或癲癇病史等特殊情況下,才有可能偶見。與茶堿或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同用,可增加中樞的毒性反應。所以,精神病或癲癇病史者不宜使用。還有研究發現,兒童用藥後可出現關節疼痛和水腫,所以不宜用於兒童。藥物可經乳汁分泌,用藥期間暫停哺乳,孕婦也不宜使用。 此外,該類藥物可能還會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皮膚瘙癢、皮疹等過敏癥狀,發生率0.6%左右。偶見過敏性休克,個別出現光敏性皮炎,以服用洛美沙星最為多見。因此,用藥期間應避免過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線照射。與茶堿或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同用,可增加中樞的毒性反應。近年來,該類藥物還偶爾發現導致心臟、肌腱、血糖、嚴重肝損害等特殊不良反應。當然,從這一研究結果,也提醒醫生和患者都要警惕藥物不良反應。服喹諾酮類藥物時應註意遵醫囑服用,空腹服用或進餐前至少1小時、餐後至少2小時服用,因為食物同服可能影響藥物吸收。宜多進水以保持24小時排尿量在1200毫升以上,出現不適後及時停藥就醫。肝功能、腎功能減退者,需權衡利弊後應用,並調整劑量。 常見六種抗菌“明星” 一、諾氟沙星。作為第一個氟喹諾酮類藥物,對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活性與氧氟沙星相似。口服易受食物影響,空腹比飯後服藥的血藥濃度高2—3倍。主要用於腸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感染,效果良好;對無並發癥的急性淋病有效;治療呼吸道、皮膚、軟組織及眼等部位的感染,療效一般。 二、環丙沙星。口服吸收較快,但不完全。針對革蘭陰性桿菌的體外抗菌活性,該藥在目前臨床應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中較高。主要用於治療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胃腸道、呼吸道、骨關節、腹腔及皮膚軟組織等感染。常見胃腸道反應,也有神經系統癥狀,偶見變態反應、關節痛或一過性轉氨酶升高。該藥“掛瓶”用時,血管局部有刺激反應。 三、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突出特點是在腦脊液中濃度高。對革蘭陽性菌作用比諾氟沙星強;對其他葡萄糖非發酵性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比諾氟沙星及慶大黴素強。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膽道、皮膚軟組織、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因有較好的抗結核桿菌活性,對已耐鏈黴素、異煙肼、PAS的結核桿菌仍有效,所以是治療結核病的二線藥物,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時呈相加作用。不良反應少而輕,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偶見神經系統癥狀和轉氨酶升高。 四、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強2倍,臨床用量為氧氟沙星的一半,易制成註射劑。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抗菌活性是環丙沙星的2—4倍,對厭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環丙沙星的4倍。除對臨床常見的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致病菌抗菌活性極強外,對支原體、衣原體及軍團菌也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最突出的特點是不良反應遠低於氧氟沙星,在目前氟喹諾酮類藥物中副作用也是較小的。 五、洛美沙星。口服吸收完全,70%以原形從尿排出,對繁殖期細菌和蛋白質合成抑制期細菌均顯示迅速殺菌作用,並具有明顯的抗菌後效應。對葡萄球菌屬具有較強抗菌活性,對衣原體、支原體、結核桿菌等也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膚、軟組織和骨組織感染。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癥狀、變態反應等。在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中洛美沙星最易發生光敏反應,其發生率隨用藥時間延長而增高。 六、莫西沙星。1999年批準用於臨床,有文獻稱為第四代喹諾酮類藥物。口服吸收率為90%,體內分佈較環丙沙星廣。對多數陽性和陰性菌、厭氧菌、結核桿菌、衣原體和支原體作用強;對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作用明顯強於環丙沙星;對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超過司氟沙星。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膚軟組織感染。不良反應少,至今未見嚴重過敏反應,幾乎沒有光敏反應。 在氣候變暖形勢不斷惡化的今天,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熱。“給城市降降溫吧”已經成為夏天裡人們最熱切的渴盼。在全球氣候不斷變暖的大背景下,為城市找到降溫的好辦法不僅是為瞭讓人們生活得更舒適,它也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考量。 為此,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專傢腦盡絞汁提出瞭各種降溫辦法,比如,中東的建築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瞭能捕捉冷風以便給建築內的居民降溫。英國《新科學傢》網站近日報道,一些尚處於襁褓階段的新技術和新的設計理念,或許可以讓人們炎炎夏日,在人造森林的斑駁光影或地下“冰棍”冒出的絲絲冷氣中略感涼爽。 城市越來越熱,極端事件頻發 早在19世紀初,英國業餘氣象學傢盧克·霍沃德就首先闡述瞭城市發展對當地氣候的影響,他發現倫敦的氣溫要比周邊鄉村高2度。造成這種效應的“罪魁禍首”是磚和石板等建築材料,這些材料會在白天吸收太陽的熱量並在晚上釋放出來。後來,城市街道上遍地都是水泥,而且,汽車和空調的傢用也越來越普及,在過去50年間,這種“城市熱島效應”與日俱增。最新研究表明,人口密集的發達城市的溫度可能比周邊郊區的溫度高12攝氏度。禍不單行,全球變暖形勢不斷加劇,導致極端事件頻發,比如,熱浪在城市停佇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當熱浪流過城市的熱島時,溫度會立刻飆升。美國的民間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最近的分析表明,到本世紀末,美國最大的40個城市平均每年夏天將有長達7周的極熱天,時間是目前的8倍。熱浪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沉重的壓力,也會讓空氣污染“雪上加霜”,因此,死亡率在夏天會激增。例如,2003年,肆虐歐洲的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平時多3.5萬人,大多數都是城市居民。NRDC也估計,到本世紀末,極端熱浪每年將會在美國最大的城市肆虐,奪取3300條生命。隨著白天和晚上變得越來越熱,人們將發現,住院人數不斷激增,每年新增死亡人數將高達數千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盡管如此,城市氣候控制方面的科學技術仍處於襁褓期,而且,人們對城市氣溫的瞭解直到最近才變得詳細一些。希臘雅典大學的物理學傢瑪特斯·桑塔莫瑞斯表示,打開空調這一單一的降溫方式有可能使問題雪上加霜,因為空調排出的熱空氣會堆積在街道上,導致熱島效應加劇,而且也會加大能源使用需求。當雅典進入夏天時,由於居民一直使用空調,能源消耗量一般會翻番。 那麼,我們如何給越來越熱的大都市降溫呢?技術和智慧的規劃能讓這些大城市在全球不斷變暖的威脅下保持涼爽嗎? 世界各地大城市降溫各有各招 一直以來,伊朗和埃及建築師們都會在建築物的屋頂上留一些開口或者有溝槽的塔,他們將這些開口稱為風鬥或風穴。這種設計模式可以捕捉到該地常刮的風,也能利用溫度梯度制造冷空氣流。而在諸如有“風塔之城”美名的伊朗雅茲德,這些建築物還與提供蒸發冷卻的地下水供應系統緊緊連接在一起。 印度齋浦爾的著名建築風之宮殿之所以獲得這一美名,是因為該宮殿開有數百扇窗戶,人在其內時有時時被風吹拂之感,這就使得它在炎炎夏日成為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樹木制造的斑駁陰影可以讓樹下物體的溫度比周圍環境的溫度低7攝氏度,但是,水源和土地供應不足意味著種植樹木這一理念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過,現在,日本東京大學的科研團隊設計瞭一種人工替代品:一種遮陽傘,可以為人們提供一整年的照拂。他們設計出來的“模擬森林”使用瞭同葉子形狀比較類似的不規則碎片形設計,對其進行優化可以很好地將特定方向的太陽光“拒之傘外”。科學傢們正在位於東京都江東區的“日本科學未來館”裡測試這種人工遮陽傘的性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佈紮比米娜赫紮耶德港的海濱開發項目在高溫降溫方面則另辟蹊徑,研究人員設計瞭一個巨大的大幕,可以隨著太陽光的照射方向在建築物周圍自動移動。同時,該大幕也可以給在中央公園遊玩的人遮陰。該項目預計於2014年竣工。 正在葡萄牙北部城市帕雷德斯如火如荼進行的普蘭尼特谷是葡萄牙政府花大力氣打造的生態之城,城市規劃人員在設計街道時,就計劃通過街道佈局來讓冷風四處流動。另外,遍佈整個城市的傳感器網絡也會使用光伏設備產生的過量的電來制造冰——用來充當城市的空調。該生態城於2010年年底動工,預計5年完工。 全球最冷的首都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盡管該地區的年平均氣溫接近零攝氏度,但是,城市居民也必須年復一年忍受能把人烤熟的夏季以及嚴重的空氣污染,這兩大因素促使政府嘗試一個新奇的環境改善方案。 2011年11月,工程師們開始在該城市北部深挖瞭一個大約30公頃的洞網,然後用水填滿。工程師們的設想是,每到冬天,水會在地下冰凍成約2米長的冰棍,隨後,在夏天慢慢融化後流入本地的湖泊中,不僅有助於植物生長也可以給風降溫,從而讓城市居民倍感舒適。當然,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但如果該計劃能起作用,那麼,全球各地或許都可以效仿該計劃,因為烏蘭巴托的問題並非獨一無二。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目前都生活在城市,而城市正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熱。在全球氣候不斷變暖的大背景下,為城市找到降溫的好辦法不僅是為瞭讓人們舒適地生活,它也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考量。像烏蘭巴托市采用的“冰棍”這樣天才的創意能讓熱浪真正從城市中消失殆盡嗎?這些都是橫亙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反光材料毀譽參半 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簡單方法是首先確保城市吸收的熱變少。有鑒於此,桑塔莫瑞斯和同事正在研發能反射能量而非吸收能量的鋪路材料和屋頂材料。 桑塔莫瑞斯說,如果這種鋪路材料和屋頂材料總共能占城市表面積的一半,它們會少吸收很多熱,有望讓街道溫度大幅降低。作為歐洲涼爽屋頂理事會的主席,他正在全球各地遊說,為這一想法爭取更多支持。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哈什姆·阿克巴裡是這一想法的擁躉,阿克巴裡也是全球涼爽城市聯盟的顧問,該聯盟希望能在全球最大的100個城市裡安裝熱反射屋頂。 這一做法值得嗎?實驗證明,一個能反光的屋頂可以通過減少整座建築物內居民對空調的需求來削減能源費用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是,很難證明反光的表面對城市的小氣候會產生多大影響。目前,大多數證據都來源於大規模的模擬:例如,2010年,科學傢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全球所有的城市安裝反光屋頂可以使城市最高氣溫減少0.6攝氏度。另外,在科學傢們進行的幾項實地研究中,有一項是減少溫室氣體在西班牙東南部的擴散,當地通過用熱反射塑料和玻璃取代灌木叢,可以讓溫度每10年下降0.3攝氏度。 如果使用傳統的建築材料再加上能夠反射紅外線波段能量的無機礦物質粒子組成的反光表面,會給城市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桑塔莫瑞斯已經有瞭答案。2010年,雅典弗斯霍斯公園內采用瞭這種方式制造而成的鋪路板,占地面積達4500平方米。夏季測量表明,這種鋪路石的溫度比一般鋪路石要低12攝氏度,桑塔莫瑞斯估計,這或許有助於將公園內的溫度降低2攝氏度左右。 但是,反光表面本身也可能存在問題。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使道路反射能量來降溫可能會導致熱被擠進附近的建築物內,從而增加建築物內的居民對空調的需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傢們進行的研究得出結論稱,廣泛采用這樣的反光材料實際上有可能讓全球氣溫上升。另外,盡管反光材料在夏天、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美國丹佛和俄羅斯的莫斯科等具有大陸氣候的城市內表現良好,但它們也會增加冬天的熱成本。 公共綠地善莫大焉 因此,有人提出將反光鋪路板換成公共綠地可能更有效。通過蒸發冷卻並通過制造陰影來增加綠色空間會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僅僅這一方法就足以讓溫度下降7攝氏度。但是,在人口已經過度擁擠的城市增加公共綠地並不實際,尤其是在那些房價高得離譜的城市。英國威爾士班戈大學循證種群保護中心的安德魯·普林表示:“在空間有限的城市地區,綠色的屋頂、墻壁以及街道樹木可能更加實用,而且,從理論上來講,還可以逆轉熱島效應。”但是,由普林和同事對城市綠化研究進行的分析表明,研究人員仍然不知道哪類植物在這方面表現 得最好,也不知道綠地的降溫效應可以覆蓋多大范圍。現在,研究人員甚至並不清楚需要栽種多少草木才能彌補給定數量的瀝青或水泥帶來的熱效應。 因為操控城市的微氣候並非易事而且成本也不低,另外分析工具也一直非常簡陋,例如,我們仍然缺乏簡單的模型來測量城市熱島效應。桑塔莫瑞斯表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多蓋白色屋頂或者多多種樹,在進行測量時,也必須將地形等局部因素考慮在內。 很多城市的城市重建項目都開始考慮到這一點。這些項目也在為一些追蹤溫度或者濕度的技術提供基礎,這些項目也能告訴工程師們為瞭使環境更舒適,什麼地方必須栽種綠植。另外一個更雄心勃勃的計劃被科學傢們用在改善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歷史中心的微氣候上。希臘建築師、國際建築協會前主席尼柯斯·芬提卡基斯同桑塔莫瑞斯合作,已經為不同的熱緩解策略對該地區的溫度和風速的影響做出瞭模型,結果令人鼓舞。因此,2012年,他們對一個2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瞭重新翻修,引入瞭大量植物、遮蔽物以及桑塔德莫瑞斯的另外一個創意——熱變色塗料鋪路石。熱變色塗料鋪路石中包含有能隨溫度變化而改變顏色的熱敏感材料。在寒冷的冬天,這些鋪路石呈黑色,這就使它能有效地吸收熱;但隨著溫度升高,它會變成綠色,接著變成白色,因此,能反射更多熱。桑塔莫瑞斯表示,這種鋪路石的工作效率很高,目前,他正在對該系統進行商業開發。芬提卡基斯說:“如此一來,該地區夏天的溫度下降瞭3攝氏度。”這一結果與他們的預測相符合。 該設計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套地—空熱交換器。這些交換器會吸入熱空氣並通過埋藏於溫度要低幾度的地下3米的長管道來讓其循環,冷卻後的空氣接著會被一人高的導管吹進公共空間內。芬提卡基斯希望很快能將這些裝置安置妥當。 建築物的格局也不可小覷 地拉那城的翻新並不止於此。建築公司格雷姆肖已為該城市制定出瞭總體翻修規劃,計劃在14公裡范圍內實施同樣的翻新策略。 不管怎樣,在城市改造中,工程師們不僅應強調城市中公共空地的作用,也應重視實際上使城市之所以成為城市的結構:建築物。英國雷丁大學的氣象學者珍妮特·巴洛表示,商店、房屋和辦公區域的形狀、大小、分佈都能被用來影響風速。巴洛的模擬表明,街道的寬度應該是建築物高度的1.5倍,這樣可以制造出一種持續不斷的空氣流,讓居民感覺涼爽並有助於污染物的擴散。 這一理念目前正被普蘭尼特谷采用,普蘭尼特谷的設計者、葡萄牙科技公司LivingPlanIT已經研發出瞭一個模型,綜合考慮瞭該地區的地貌和氣象條件。在該模型中,通過查看建築物的大小和方位影響陰影、溫度和風速的方式,他們設計出瞭一種空間格局,能讓建築物頂部的風速變大,這樣就可以利用風力渦輪機發電,同時,街道上的人也會感覺涼風習習。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工程師羅埃爾·路恩表示,建築物本身能被用來管理其周圍的環境,目前正在進行的阿佈紮比米娜赫紮耶德港濱海項目就是一個例子。一個圓柱形的建築物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移動的大幕內,該大幕就像向日葵一樣,能隨太陽光的移動而移動,這就為位於建築物中央的室外公園提供瞭全天候的陰涼。路恩說,工程師們也在研發其他有效的建築物模式,包括能通過改變顏色來調節溫度的溫度感應型聚合物—與桑塔莫瑞斯的熱變色塗料鋪路石的原理類似等。 不過,科學傢們強調稱,最終,還是那些技術含量低的解決方案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比如,普蘭尼特谷內打算使用毫不起眼的冰塊當空調用,這種冰塊由太陽能電池板上多餘的電力制造而成。 蒙古清潔空氣基金會烏蘭巴托項目的協調人娥德妮·巴塔表示,他們的冰棍項目似乎正在初露崢嶸,政府也計劃大規模推廣這種天然空調。巴塔說,這種空調可以應用於任何具有大陸氣候的城市,為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提供涼爽的休閑地,“不僅如此,其還非常節能”。2013年三所港校內地招生情況CFP供圖 文·實習生柳林葉 ■將新聞進行到底 近日香港高校內地本科生招收工作剛剛塵埃落定,就引發媒體熱議,相關新聞占據醒目位置。今年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共錄取約1590名內地新生。其中包括35名“省市狀元”。除瞭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是統招外,其他學校都是自主招生。對於內地學生來說港校吸引力究竟何在? ——現象—— 香港大學收到1.25萬份申請創歷年新高 雖然全國高考人數連續五年下降,今年香港各高校學費也是“漲”聲一片,內地高考生對港校的熱情卻並沒有減弱,8所由特區政府資助的院校共錄取約1590名內地新生。港校翹楚的香港大學共收到超過1.25萬份申請,創歷年新高,最終錄取303名內地考生,其中包括16位省市狀元(省級或市級的第一名)。 港大及港中大憑借在國際上多年的穩固地位成為不少內地學生夢寐以求的港校首選。香港中文大學通過統招方式,最終在招生規模和囊括狀元數目上均穩坐今年8大高校榜首,共錄取305名內地生,其中包括瞭19位省市狀元。香港科技大學錄取165人,香港理工大學錄取約280人,香港城市大學錄取205人,香港浸會大學錄取約190人,香港教育學院錄取98人,香港嶺南大學錄取40多人。香港特區政府規定各所大學非本地生占招生總數的上限是20%。除上述8所大學外,獲準在內地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香港院校還有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樹仁大學和珠海學院。 考生的學科成績及綜合素質都非常突出 據稱,今年錄取學生的學科成績及綜合素質都非常突出,競爭十分激烈。香港城市大學在錄取的205名內地考生中,超出一本線12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比去年增加63%,而獲得不同額度獎學金的內地學生人數占總數的七成。香港浸會大學招生的平均成績高出一本線90多分。 香港大學在此次的招生中不單錄取瞭國傢一級運動員,還新近納入瞭內蒙古、青海、寧夏、甘肅、新疆及西藏地區的尖子考生,使之其招生范圍從10年前的6個省市增至今年的31個省、市、自治區。 ——調查—— “國際化和人性化”最吸引學生 為什麼這麼多的學生選擇舍棄內地高校奔赴香港求學呢?正在香港科技大學讀商科的汪媛慧告訴筆者說:“我高二考瞭中科大的少年班,考上瞭但沒去。高考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這個國際化城市對我吸引力很大,想去試試。二是除瞭清華北大內地其他學校我也不願意去。香港是一個相對規范成熟自由的社會,在香港讀書成熟的更快一點,更獨立。香港給瞭我很多機會,比如去國外交流,做各種好玩的項目等。我剛剛從加拿大回來,做瞭半個學期的交換生。而且如果把香港當出國跳板的話,學霸們是很適合來的,這邊出國方便一些,研究條件也好一些。” 即將在八月份踏入香港中文大學的陳同學則表示自己喜歡更自由、開放的學風,“其實在我看來去香港跟去大陸其他地方一樣,隻要是遠離傢鄉去更開放的環境,最重要的是考驗適應能力和自制能力。” 剛剛被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錄取的袁同學更加深思熟慮:“最主要的話,可以說是眼界不一樣。香港的教育方式、理念應該說是同國外的教育體制完全接軌的,師生關系都很不錯,很人性化。而且香港也是中國的重要城市,從文化上來講可能比直接留學更容易接受。不管是學成回國、留港或者當跳板出國,都是很方便的可選項。從學校資源和硬件設施來講,香港的資源和設備會好很多,每個學生能夠享受到的也會相對多一些。另外內地教育體制這幾年口碑也不佳,負面評價可以說是很多的,學長學姐們反映的大學的各種情況對我也都有影響。”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香港的大學環境,汪媛慧就說:“港校更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商科特別強調領導能力、演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理工科強調動手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在這裡接收到的信息跟內地很不一樣,所以需要自己去辨別篩選獨立思考。如果畢業後想在香港工作生活一段時間,性格太內向或者心態不是很開放的人就不大適合來。因為這裡與內地特別是北方地區文化差異非常大,要適應能力強的人才能來。”袁同學也表示有很不錯的綜合能力的學生更合適,“我認識的去香港的基本都是平時就比較開朗外向易於接受新事物的人。” ——觀點—— “香港高校教育方式方法是吸引學生的主因” 怎麼看待內地優秀生源不斷流入香港這一現象呢?中國教育學會專業委員會理事段兆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媒體沒必要太獵奇,太註重那些所謂的狀元數量。香港高校教育方式方法和內地不同,國際化程度高,應該是吸引學生們報考的主要動因。這種趨勢是內地與香港 在文化教育上交流融合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我覺得是好事,有交流才有進步。以前大傢對香港高校可能不瞭解,就像以前去國外留學一樣,不瞭解的時候盲目覺得外面哪裡都好,現在去的人越來越多瞭,真正清楚是什麼樣子瞭,人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理性。經歷過瞭或者大傢討論多瞭,就會明白內地可能沒有一開始想的那麼差,香港也不是什麼都好,兩者其實是互有長短的。這樣才會客觀地去比較,開始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哪種教育環境,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劃分好和不好。” “內地高校應該改善教學模式和培養質量” “當然內地的高校也應該改善教學模式和培養質量,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能更好的適合學生的需求和長遠發展。不過我總體上還是持積極態度,放眼國際,中國的優秀學生是遍佈世界各地的,內地的高校也積極地和國際上優秀的高校交流經驗,這是中國教育越來越開放的產物。無論是在高校之間還是在學生之間,開放的大環境都有利於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 “大傢對赴港求學的態度漸趨冷靜” 對比去年即可發現,今年招生雖然火爆,卻仍然難敵去年香港大學一傢即獨攬21位省市狀元的“盛況”。除瞭高昂的學費和香港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人們對自身的考慮也更加理性。大型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一個主題為“香港大學比北大、清華好在哪裡?三者各自的優勢和劣勢?”的討論從2011年持續到現在,七千餘人參與其中,吸引瞭包括李開復、蔣煒航在內的諸多公共人士的發言討論。討論從主觀的簡單批判內地高校體制到條分縷析香港內地雙方教育模式中的長短,探討共同的進步空間,呈現出理性討論和客觀分析的氛圍。“大傢對赴港求學的態度漸趨冷靜,也慢慢學會將個人成長和教育環境綜合考慮,這些都應積極看待。”段兆兵說。
/
本文档为【为何这么多“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