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0-03-31 28页 doc 4MB 6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棒棒笑

暂无简介

举报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与数学交朋友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教学分析: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与数学交朋友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教学分析: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2、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二、激发训练:P3exc1、2三、作业巩固:P7exc1、2、3、4 与学生一起来说说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与数学接得更近。让学生说出家里头与别人不一样的地砖。用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去学好数学,认识数学,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多去课外找到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也充满数学的气息。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备注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2让我们来做数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教学分析: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一、让我们来做数学:1、跟我学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例:如图所示的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2、试试看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例:红旗小学学生张勇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一样(每人1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二、激发训练:P11exc1、1P12exc1、2三、知识小结:通过以上两节的学习,我们要一定喜欢上它,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小学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四、作业巩固:P12exc1、2、3、4 让同学通过出方格的规律,并从中去找其他更大方格。并借助课外读物,找到更多有关幻方的题目进一步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应用题,也是目前中考中一个常见的类型题,所以在讲解时,要有意识多加以讲解与扩充,并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这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1正数和负数(1)一、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们的班级是七(3)班,有35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1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49%....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需要一种前面带有“-”号的新数.(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三)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四)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8页练习.(五)小结围绕下面两点,师生共同交流:1、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入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六)作业20页1题2.1正数和负数(2)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化的量.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和深化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相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l: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一5℃,这里+7℃和一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二)问题解决问题3:教科书第17页例题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17页).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入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8页(四)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1、引入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六)作业有理数[教学目标]   1. 正我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知识回顾和理解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3名学生板书)   [问题1]:我们将这三为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二.明确概念 探究分类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问题3]: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它标准分类吗?   三.练一练 熟能生巧   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互相验证.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5,,,0.1,-5.32,-80,123,2.333.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   在问题2中学生说出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   教师可以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标准画出结构图,,而问题3中的分类图可启发学生写出.   在练习2中,首先要解释集合的含义.   练习2中可补充思考: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是什么集合?(若降低难度可分开问)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是有理数(圆周率π除),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21页习题3.4题。    2.2.数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本节课所研究的课题教师活动设计:请大家看,这是一支温度计,它的用途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你会读温度计吗?请同学们读出此时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22度).这样看来,液面所在的刻度就表示此时的温度.这说明温度计上的刻度与一些有理数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象这种生活中的例子,同学还能列举出来吗?(收音机的标尺、超级解霸上的标尺等)我们能否利用一个类似于温度计图形,用它的刻度(也就是点)来表示所有的有理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数轴.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问题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规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发现:刻度有正有负也有0,结合有理数包含正数、零、负数的特点,类比一条直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数轴,于是:因为有零,就必须在直线上取一点,用这个点表示零.(如图1)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原点,用大写字母O表示.由温度计的刻度规律可知:原点的一侧表示正数,另一侧表示负数.因而我们就规定原点的其中一侧为正方向,那么另一侧就为负方向.习惯上,当直线水平放置时,原点右方为正方向,原点的左方为负方向.正方向的一侧我们用箭头表示.(如图2)现在同学们来猜想一下,正有理数应该在图2的哪一个区域?负有理数呢?知道正数在原点的右边,那么我们用多长来表示+1呢?怎么办?我们需要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如图3)一旦表示1的点确定了,表示其他的有理数的点就好确定了.我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其他有理数点的确定.(利用成倍的关系)这样能用来表示全体有理数的图形我们就找到了.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数轴.现在我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数轴有哪几个特点?(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于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归纳数轴的规范画法: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刻度要在直线上,且是细短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三、动手操作、感受数轴的画法、巩固对数轴的认识.问题2:尝试解决下列问题1.动手操作,画数轴.教师活动设计:现在每一位同学都画一个数轴,根据你所画的数轴提出你的问题.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画数轴,在画的过程中可能有诸多问题,比如:数轴一定是水平放置的吗?原点一定在最中间吗?单位长度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长度?数轴可以画为射线吗?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数轴规范的画法.2.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1)(2)(3)(4)(5)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上述5个图形,根据数轴的定义进行分析,只有符合数轴三要素的直线才是数轴,于是只有(5)是正确的.:只有(5)是正确的.四、解决问题、拓展创新了解数轴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掌握两个方面的能力: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数.注意: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正数在数轴的右边,负数在左边,0用原点表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并不全是有理数.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锻炼我们的能力.问题3:根据对数轴的理解,解决下列问题1.画出一个单位长度是1厘米的数轴,并用刻度尺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0、2、-2、2.5学生活动设计:先考虑在原点的哪一侧,然后看距原点的距离是单位长度的倍数.〔解答〕如图2.如图,(1)写出数轴上的A、B、C、D、E、F表示的有理数.学生活动设计:根据数轴的特征和各点所在的位置,学生直接从图中读出各点表示的数,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由学生进行纠正,直到得出正确的结果.〔解答〕A:-3,B:5.5,C:3,D:-1.5,E:-3.5,F:0.(2)点G使线段BG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点H使线段HA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试求出点G、H表示的有理数.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G使线段BG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由于点G既可能在点B的左边,也可能在点B的右边,因此点G表示的数是5.5+0.8=6.3或5.5-0.8=4.7,即点G表示的数是6.3或4.7;同样道理,点H使线段HA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由于点H可能在点A的左边也可能在其右边,因此点H表示的数是-3-=-或-3+=-即点H表示的数是-或-.教师活动设计:本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轴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初步认识,同时考察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应用,因此问题较为复杂,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点拨和启发,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讨论.[解答]略五、小结与练习:小结: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2.单位长度的确定方式作业1、教科书第23页第1、2题,第25页的第1.2题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初步认识图形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教学分析:重点:负数和零的大小比较。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得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约定,并认识其合理性。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能过上节课对数轴的学习,通过对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发现正数、零、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地发现三者的大小关系。二、新课拆析:1、设疑:其一:小学学会了正数及零的大小比较,但有了负数后应如何比较?其二: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的位置,能否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有无什么特点?其三:温度计上的两个不同温度的刻度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从数值上看,有无什么特点?2、从以上的设疑中,我们是否能得到:概括: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3、数轴点的移动与点的数值的关系:应注意到移动的方向及移动的单位长度,并能对移动后的点,所表示的数值进行确定。反之应能说明,两个不同点的相互移动的方式,即确定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下一节有关绝对值的学习作基础。例:将有理数3、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例:通过在数轴上表示,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1.3,0.3,-3,-5例:在数轴上的点A:4,如果A点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得到的点是B,则B表示的数是什么?三、巩固训练:P25exc1、1.2.3四、知识小结:通过结合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发现正数、零、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正数、零、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并能通过数轴来比较任意两个非确定数的大小。五、家庭作业:P25exc4、5、6、7、8六、每日预题:1、-5与5这两个数有何异同点,在数轴上表示后,在位置上有何特点?2、什么数的两个数称为相反数,如何求出任何数的相反数?2.3相反数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提问   1、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 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新课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不一定是负数。   (3)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7         (3)0   (4) 11.2            (5)-2b         (6)a-b   (7)a+2   例2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例3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        (2)-(+5)   (3)        (4)    例4填空:   (1)a-4的相反数是       ,3-x的相反数是       。   (2)是      的相反数。   (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         。   例5填空:   (1)若-(a-5)是负数,则a-5     0.   (2) 若是负数,则x+y       0.   例6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 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例7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   练习:教材28页   小节:相反数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作业:28页第1.2.3.4题2.4绝对值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熟悉绝对值的符号。2.学会应用绝对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5两个数的点。2.说出+6和-5的相反数各是什么数?3.+6和-5是不是与为相反数?为什么?它们离开原点的长度各是几个长度单位?(二)新课1.我们知道为了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正数和负数。例如两辆汽车,第一辆向东行驶了6公里,第二辆向西行驶了5公里。如果要表示它们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路程,就应当分别记作+6公里和-5公里。但是,有时我们只需要研究行驶的路程,不需要考虑方向,即上例若问这两辆车各行驶了多少公里(不计方向),就可以记作6公里和5公里。这里6叫做+6的绝对值,5叫做-5的绝对值。那么,什么叫一个数的绝对值呢?2.我们规定:(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例如,|3|=3,|+8.2|=8.2。(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例如,|-8|=8,|-6.7|=6.7。(3)0的绝对值是0。a是正数可以表示成a>0,a是负数可以表示成a<0,这样,上面的三条可以表示成:<1>如果a>0,那么|a|=a;<2>如果a<0,那么|a|=-a;<3>如果a=0,那么|a|=0。例1求7,-7,;-的绝对值。解:|7|=7,|-7|=7,||=,|-|=。3.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注意,这里的距离,是以单位长度为度量单位的,是一个非负的量。一个数的绝对值的表示法,是在这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例如-2的绝对值记作|-2|。例2(1)+3的绝对值怎么表示?是什么?(2)-3的绝对值怎么表示?是什么?(3)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几个?是什么?并将它们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答:(1)|+3|=3;(2)|-3|=3;(3)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两个,是+3和-3。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负数,例如-2和-7,-7的绝对值较大,而-7在-2的左边,因此-7小于-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3比较的大小。解:。注意:上面的符号“∵”读作“因为”,符号“∴”读作“所以”。(三)巩固练习1.|+2.7|,|-2.7|各表示什么意思?2.和相等吗?为什么?3.“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这句话对吗?4.“零的绝对值是零”这句话几何意义是什么?5.绝对值等于6的数有几个?是什么?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来。6.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两个数是否一定相等?为什么?并举例说明。7.“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这句话是否正确?“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这句话是否正确?8.|-9|和9是不是互为相反数?为什么?|+9|和-9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为什么?9.用“>”、“=”或“<”号填空:(1)|0.28|____|-5.2|;(2)_____(3)|0.02|____|-0.0003|;(4)|-5|_____|5|。10.计算:(1)|-6|+|3|;(2)|-3.9|+|-0.6|;(3);(4)|-7.8|-|7.8|。(四)小结什么是一个数的绝对值呢?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注意,这里的距离,是以单位长度为度量单位的,是一个非负的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五)作业31页1.2.3.4题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利用各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体验点:通过化归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养成全面分析的情感。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意志探索性与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协作精神。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回忆与导入:(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了数轴,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数轴有哪几个要素?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5-4-3-2-10123我们从数轴上可以看出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如:5>0,一2.5<0,3>-10因此我们知道: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例如-2与-5哪个较大呢?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来比较,就是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上-2与-5两个点,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5<-2.但如果不用画数轴,我们可以知道-2与-5哪个较大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上的内容:§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首先,先问个同学:绝对值的定义是什么?1几何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2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2、新课:1、我们先求出-5与-2的绝对值:|-5|=5,|-2|=2刚才我们知道-5<-2[分析]引导学生观察|-2|=2<5=|-5|,但-2>-5.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从这边能发现什么规律吗?2、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1、画出数轴,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方法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不画数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数轴上表示两个负数的两个点中,与原点距离较大的那个点在左边(如上面画的数轴).3、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步骤:先讲解课本32到33的例子:例1、比较和的大小.解:①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并比较其大小.     ||=,||=②要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得出结论:   >因此得出步骤:(1)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2)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1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例题:例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1与-0.01  (2)与  (3)-|-2|与0(4)与  (5)与-0.618  (6)与-0.7[分析]要强调解题步骤.根据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第(3)题讲评,其余的题目调板.4、课堂练习:1、课本第34页的1、2、3、4(第3题重点讲,叫学生做在黑板上)5、课堂小结:1、有理数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通过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和有理数比较大小法则;2、有理数比较大小关键是两个负数怎样比较大小:①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②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样,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也是一种重要比较方法.[课后作业]1、课本第34页习题2.5的1、2、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过程性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2.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而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性;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有理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问题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2.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运动的总结果与行走方向有关,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二.探索归纳1.全班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得到以下几种情形.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明确些,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⑴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⑵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⑶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写成算式是(+20)+(-30)=-10.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⑷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同样可结合数轴上表示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处,写成算式是(-20)+(+30)=+10.小结指出: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5)+(-3)=();(+4)+(-10)=();(-3)+(+8)=();(-8)+3=().3.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4.再看两种特殊情形:⑸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写成算式是(-20)+(+20)=();⑹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写成算式是(-20)+0=().5.从以上写出的算式⑴~⑹,你能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吗?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实践应用例1计算并注明相应的运算法则:;;;;;分析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一边做,一边想法则,可以直接写出结果.学生练习1.填表:2.计算:; ;;;; ;; 3.填空:(1)()+(-3)=-8;(2)()+(-3)=8;(3)(-3)+()=-1;(4)(-3)+()=0.4.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四.交流反思1.小组交流上面练习的完成情况,评判正误.2.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哪位同学来小结一下.3.从上面练习中你能总结出: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经验教训吗?使学生明确⑴运算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⑵两数相加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五.检测反馈1.计算:(1)(-12)+(3);(2)(+15)+(-4);(3)(-16)+(-8);(4)(+23)+(+24);(5)(-102)+132;(6)(-32)+(-11)(7)(-35)+0;(8)78+(-85).2.计算:; ;;;;  ;;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能熟练运用律简化运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运算律,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复杂问题能探索解决问题和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途径,并解释其合理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过程中学生归纳,概括,描述,交流等能力考察★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二、难点:理解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小黑板★预习导学一、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二、计算下列各题(1)(-5.5)+(-2.5)(2)()+(3)()+(-)(4)(-5.81)+6.3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回忆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并在运算中注意什么?(由学生回答)2)学生练习(1)(-8)+(-9)(2)(-9)+(-8)这两个算式说明什么?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1、出示三个加数的练习(1)[7+(-8)+(-9)](2)7+[(-8)+(-9)]这两个算式又说明了什么?(由学生回答)2、学习运算律的目的是什么?并出示例3例2计算:16+(-25)+24+(-35)由学生分析思考,计算,计算后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及自已的看法3、最后教师归纳,本题的解法先把正、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然后再做一次加法,计算出结果较为简单。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P40例3,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并阅读课本上两种解法思考问题(1)“每框标准重量30千克”与所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2)“把标准质量与每框的质量之差的值”得到一组新数,超过标准时用正数,不足时用负表示,从而得到的这组新数与所问问题有什么样关系。(3)比较两种解法优缺点(四人一组讨论,组内交流,最后班内交流。)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7)+(+)+(-5.3)+(+5)+(-7)+(+0.3)+(+9)+(+4)+(-15)+(-4)分析:通过全面观察式子的特点,发现加数中,有的互为相反数,有的几个数相加得零,这时比采用把正、负数分别相加的方法简单(2)应用简便运算(1)(-)+(-33)+(-0.25)+(+2)+(+)+(+33)+(-2)(2)(+66.32)+(-44.32)+(-66)+(+44.32)(3)计算:(4)(用拆项法)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3)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学生自行练习,二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4、小测验(1)加法的运算律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说一说你怎样使用运算律的(只要说出一种即可,多于一种每多一种运当加分)(2)计算下列各题115+(-20)+6+(-8)②(-7)+8+3+(-6)+(-5)+9③(-)++(-)④(-0.5)++(-)+9.75⑤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作业:P413、4、5教后反思2.7有理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转化的数学思想。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二、教学过程1、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知道,减法运算是与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那么可以怎样计算(-8)-(-3)=?(学生: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即由于(-5)+(-3)=-8,可得(-8)-(-3)=-5①)问题2:填空:(-8)+()=-5(学生:(-8)+(+3)=-5②2、共同探索,解决问题问题(1):比较①、②两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2):你能否试着用身边的实例说明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选择是否需要演示如右图的自制温度计模型,得出4℃比-3℃高7℃这一结论。)3.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例】计算:(1)(-32)-(+5);(2)7.3-(-6.8);(3)(-2)-(-25);(4)12-21。【解】(1)(-32)-(+5)=(-32)+(-5)=-37(2)7.3-(-6.8)=7.3+6.8=14.1(3)(-2)-(-25)=(-2)+25=23(4)12-21=12+(-21)=-9(学生口答算理和结果,教师规范书写)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估计有多少层楼高?(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变式练习:(口答)1.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1)(-2)-(-3)=(-2)+()(2)0-(-4)=0+()(3)(-6)-3=(-6)+()(4)1-(+39)=1+()2.计算:(板演)(1)(+3)-(-2);(2)(-1)-(+2);(3)0-(-3);(4)1-5;(5)(-23)-(-12);(6)(-1.3)-2.6;(7)-;(8)。3.填空:(口答,说理)(1)温度3°C比-8°C高;(2)温度-9°C比-1°C低;(3)海拔高度-20m比-180m高;(4)从海拔22m到-50m,下降了。4.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 150 -400 350 -100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1)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小组交流)i.小结回顾纳入体系:问题: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那些方面的进步。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练习设计1.求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对之间的距离.(1)5,3;(2)4,8;(3)2,-1;(4)-3,-5.你能发现两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你能求出2003与-2002这对数在数轴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距离吗?三、拓展资料1.已知|x-y|=5,当x=3时,求y的值。2.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那么|c-a|=|b-d|=|a-2|=|c+1|=|b-a|=四、布置作业,当堂反馈P44.1.2.题。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1)(―2)+(―3);(2)7×(―12);(3);―+;(4)17―(―32);(5)―252;(6)(―2)3;(7)―23;(8)021;(9)(―4)2;(10)―32;(11)(―2)4;(12)―100―27;(13)(―1)101;(14)1――;(15)1×(―2);(16)―7+3―6;(17)(―3)×(―8)×25。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讲授新课:1.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③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注意:①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②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3.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4.例题:例1:计算:解:原式=。这里要注意三点:①小括号先算;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例2:计算:分析:揭示思路:本例按常规运算顺序,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运算较繁,观察算式中的数字特征,可发现首尾两数互为倒数,根据这一迹像,抓住算式的结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运算定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可得如下新颖解法:解原式===8―3=5由上运算可知,把原算式根据运算法则统一为乘法,又把括号里的数字为一个数,再次运用乘法交换律,利用倒数关系,使问题进一步简化,最后又根据数学特征,运用乘法分配律,顺利达到目的,本例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解法,这样既把所学知识用活,用巧,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必须有这种学习精神,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不断进取!5.课堂练习:(1)想一想:①2÷(―2)与2÷―2有什么不同?②2÷(2×3)与2&divi
/
本文档为【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