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2020-03-18 7页 pdf 3MB 1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爱国

人民教育工作者

举报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I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方案(智能制造专业群)目录一、项目建设团队..........................................................2(一)项目负责人.......................................................2(二)项目工作组.......................................................2二、建设基础...............................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I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目录一、项目建设团队..........................................................2(一)项目负责人.......................................................2(二)项目工作组.......................................................2二、建设基础..............................................................2(一)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4(二)打造了一流的师资团队.............................................5(三)建成了理实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四)建立了紧密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7(五)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8(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9(七)国际合作成效显著.................................................9三、建设背景.............................................................11(一)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11(二)“山东智造”、“青岛智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12(三)智能制造专业群组建..............................................13四、建设目标.............................................................13(一)总体目标........................................................13(二)具体目标........................................................14五、建设思路.............................................................16六、建设内容.............................................................16(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16(二)课程建设........................................................18(三)师资队伍建设....................................................23II(四)实训条件建设....................................................26(五)国际合作与交流..................................................31(六)创新创业体系建设................................................32(七)自我诊改体系建设................................................33(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4七、建设进度.............................................................35八、保障措施.............................................................41九、建设经费预算.........................................................42十、预期效益.............................................................43(一)预期综合效益....................................................44(二)标志性成果......................................................45(三)关键突破领域....................................................46附件1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47附件2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56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方案(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企业对简单工序的操作人员需求越来越少,对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工程等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图1智能制造专业群结构图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的要求,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2人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与制造等专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结构如图1。智能制造专业群核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以及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牵头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牵头建设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2016年新增专业。一、项目建设团队(一)项目负责人赵秋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海尔学院(二)团队成员张明耀院长/高级政工师海尔学院费晓玉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海尔学院董雷副院长/高工海尔学院张云龙副院长/讲师海尔学院潘乐党总支副书记/讲师海尔学院白西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授海尔学院李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海尔学院刘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海尔学院李国伟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海尔学院赵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海尔学院李林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副教授海尔学院高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讲师海尔学院金龙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授海尔学院刘克旺数控技术专业教授海尔学院刘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授海尔学院3韩先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授海尔学院王海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讲师海尔学院丁晓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讲师海尔学院贾春刚就业工作部负责人海尔学院李文数控技术专业副教授海尔学院陈录城副总裁兼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张维杰智能制造总监海尔家电产业集团罗红宇总经理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王振华总经理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涛中国教育与培训总经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王哲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高级经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袁海嵘中国世赛集训基地工控项目指导专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李瑊资深教育培训专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李志刚数字化工厂集团山东区总经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王龙华教育与培训资深技术专员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陈栋总经理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施宁总经理青岛希恩和汽车设备有限公司陶飞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建设基础智能制造专业群基础扎实,成果丰硕。现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名、齐鲁首席技师1名、市级教学名师2名、市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应用技术研发课4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5项、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10项、2006年以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励100项。2016年,智能制造品牌专业群被批准为青岛市现代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品牌职业院校建设和青岛市五年贯通培养实训条件重点建设项目。4(一)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根据国内职业教育特点,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工学交替,形成了2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6个学期的高职生涯划分为2-1-2-1四个阶段,即1、2学期在校内实训和授课,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第3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4、5学期进行校内专项技能和拓展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项技能、核心能力;第6学期企业定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全面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群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内容和安排,构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成果。完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子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建设12门、校本教材开发50门、出版教材30部,其中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具体见表1。表1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材料类别年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或第一完成人授予(批准)部门精品课程2006机械制图刘哲山东省教育厅2008自动控制技术金龙国山东省教育厅2012机械CAD/CAM软件应用韩先征山东省教育厅2012数控车削加工刘克旺山东省教育厅2012数控铣削加工李文山东省教育厅2012特种加工技术李国伟山东省教育厅2013机床调试与维修赵秋玲山东省教育厅2013自动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李峰山东省教育厅2013机械机构与传动基础李颖山东省教育厅2013机电气一体化技术基础丁晓玲山东省教育厅2013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刘哲山东省教育厅教材2008《机械制图》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刘哲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2014基于proteus单片应用技术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石从刚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2014《机械制图》(第六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刘哲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2014《AutoCAD实例教程》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刘哲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资源库2014工业机器人国家资源库工业机器人应用三维系统子项目建设李峰教育部5(二)打造了一流的师资团队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共56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职称者27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0.7%,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科研开发能力强,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社会声誉较高、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专指委委员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2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5人,教学能手3人;完成省级科研、教改课题7项、专利2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指导学生完成科研创新课题30项、指导学生成立社团15个、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00项。表2教师主要成果一览表材料类别年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或第一完成人授予(批准)部门教师教学大赛2007山东省第二届家电技能大赛个人第三名金龙国山东省人社厅2011201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资源制作”优秀奖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2011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教师比赛)二等奖曲小源机电教指委2013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白西平山东省教育厅2014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王娟山东省教育厅2014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二等奖赵秋玲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畅建辉山东省教育厅2015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刘居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山东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三等奖王海琴山东省教育厅20162016年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天下杯”三维逆向建模与创新设计教师大赛三等奖李国伟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2012教改课题:高职优秀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研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探索与实践(在研)李峰山东省教育厅2014教改课题:青岛中高职联盟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研究(在研)赵文启山东省教育厅2015教改课题:基于实境的教学方案设计研究(重点课题,结题)刘哲山东省教育厅62013教改课题:高职机电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题)于志云山东省教育厅2011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筑有效教研工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督导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结题)费晓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2016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纸版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研究—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为例(16SC187)赵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研究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科研课题2014课题:冰箱能效标识智能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与开发(结题)赵秋玲山东省教育厅2015课题:基于负压下的锂电池自动封口机的设计与开发(结题)李峰山东省教育厅2015课题:嵌入式空调室外机安规自动检测系统(在研)崔连涛山东省教育厅教改课题2015课题:基于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化制造单元的研制与应用(在研)李文山东省教育厅(三)建成了理实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群现设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和海尔中央空调在线服务培训基地共3个实训基地,拥有理实一体实训室32个、技术服务中心3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各类设备3100台套,实训工位160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00余万元。对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共享式管理,对内可以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业实现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三维造型设计、多轴加工、机床PLC控制、数控设备联调等项目的实训教学,对外完成了国家师资培训、海尔集团培训、外资企业德枫丹公司员工培训、海洋大学等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等服务项目。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高职机电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果获得了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建成《德国凯勒(青岛)数控技术培训中心》。2015年,获批教育部DMGMS数控专业领域合作项目,合作建成《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中心》。2016年,获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基地)》。7(四)建立了紧密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中车集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啤集团、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科技研发、教师研修、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在合作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1.与海尔集团的合作智能制造专业群所在的海尔学院(机电学院)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校企共建的二级学院,2002年6月双方合作办学15年以来,从学院为海尔培训员工、共建专业发展到校企共建海尔学院,从合建家电维修技术专业扩展到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从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到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享教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海尔集团已成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家电类、机电类、软件类等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成为海尔集团的人才培养培训输出基地、培训教材产出基地和家电维修技术攻关基地。2013年学院与海尔集团签署新一轮十年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海尔集团投资420万元在学院新建中央空调在线服务培训基地,该基地是目前同行业中系列最全、规模最大的在线服务培训基地。2016年,我院紧跟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需求,与海尔集团智能研究院合作,参与发起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理联盟。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海尔集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016年获教育部立项,184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2.与P.E.I公司(法国)的合作2016年9月,与P.E.I公司(法国)和青岛德运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8作,引入高端实用技术资源,构建“校中厂”式的生产性数控技术实训环境,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训教学,合作进行高端数控实用技能培养。3.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培养,507名学生赴一汽大众开展工学交替实习,其中131名学生在一汽大众就业。4.与北京华航唯实、上海ABB等公司的合作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公布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4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单位,项目实施方将赠送价值约300万元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软件平台以及师资培训服务等。(五)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群现有在校生1689人左右,近十年来,累计向社会培养制造类人才6433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明显加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和创新设计大赛51项,300多学生累计获奖120余项,学生完成科研创新课题30项、成立各类社团29个。专业群学生“双证”通过率达到98%,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6%以上,网签率达到79.36%,对口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持续提高。2015届毕业生85人赴一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签约率达100%,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企业高度评价。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周勇,现任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从事高速动车组及城轨地铁等车辆整车调试、运维服务工作,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工匠精神,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地铁领域电气调试的金蓝领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李洪林,在海尔集团海尔冰箱中一事业部门9体公司参加顶岗实习期间,为公司研发的磁铁检测工装被海尔集团命名为“洪林防错工装”,这是我院在校生首个获得海尔集团命名的创新发明成果,经公司预算,可为企业每年节约成本约86400元,为企业增加了效益,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成立了CAD/CAM、电气自动化、机器人应用与智能制造3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完成或在研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山东省省级课题11项,青岛市市级课题8项;为企业和同行业提供新技术咨询和服务45次,专利20项,完成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项目10项,其中基于负压下的锂电池自动封口机已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线上成功运行三年,效果良好;冰箱能效标识智能检测与识别系统在海尔冰箱生产线上正常运转两年。培训全国高职高专教师1000余人次,培训海尔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员工20249人次。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长江社区学院”,以社区学院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生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0次,参与人数达3782人次。学院建有29个社团,以小强家电维修社为代表的专业类社团11年来每周进社区开展义务维修活动,年均服务4200个工时,为社区居民义务维修电器6000多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七)国际合作成效显著2007年至今,已公派23名专业教师去德国,14人去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进行学习交流。通过近距离体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做法,拓宽了教师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2007年,金龙国、刘哲、刘克旺、吕瑛波等,赴德国参加了为期42天的“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回国后,于2007年11月、2008年5月和12月10共承担了教育部主办、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承办了三期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国内培训项目,为来自国内28所高职院校的12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得到了学员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2008年,金龙国教授和刘哲教授被教育部遴选为中德高职师资培训项目高级回访团成员,于2008年4月21日至5月1日,回访德国。2011年11月6日—11月20日,李峰、李国伟两位老师赴香港理工大学研修,主要在“高校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课程品质保证管理机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香港经验”、“成效为本教育理念及设成效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培训。返校后建立了海尔学院第一个教师专业工作室——“机电创新工作室”;成立了CNC数控社团一个;撰写机电类专业调研报告1份;发表了论文1篇。2013年,韩先征教授参加学院与韩国为期一年的教师互换交流项目,到韩国永进专门大学应用机械系担任“Pro/E三维设计”和“AutoCAD”两门课程讲授工作,交流期间对3D测量、快速成型、模具精密加工等方面新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回校后,推进了学院在模具三维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3年9月13日—2014年1月7日,李峰老师带领7名学生赴台研习四个月,修完专业课程50余门,参加各类发明竞赛12项40余人次,考取国际证照10张,发表科研论文3篇,参与校企研究项目2项,撰写机器人建设方案1套。返校后发表论文3篇;申报院级科研课题1项;举办讲座3场;聘请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黄清河博士、工程学院院长曾宪中教授、工程学院蔡吉胜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工程学院之间建立了定期化、制度化的紧密合作交流机制,先后在教师互访、科学研究、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和参加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2013年8月5日至8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金龙国带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史云成、余蕾参加国际青少年发明大赛(InternationalYouthInventionContest,IYIC),“经济型健身与游戏控制一体化平台”作品获发11明创新金奖,金龙国教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10月17日-12月15日、2016年2月14日-2月13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安排李峰、李国伟(第一批)和赵秋玲、尹晓霞(第二批)共4位老师到德国巴登符腾堡(曼海姆)双元技术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有计划、系统性地学习、进修和交流,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运作及实施,对巴登符腾堡(曼海姆)双元技术大学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和“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等内容有了全面的深层次理解,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了很大的帮助。2016年11月,金龙国教授受2016ICAMechS组委会的邀请,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参加2016先端机电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并受邀担任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在本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NonlinearFeedbackControlDesignBasedonOperatorTheoryforLooselyCoupledWirelessPowerTransferSystems》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之一的EI及IEEE的Explorer等检索。三、建设背景(一)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业4.0时代,无论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是全球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国家根据制造业发展趋势,制定了一系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教育部也根据规划提出了对接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提升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依托优势企业,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12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教育部关于《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2015年10月26日文)”提出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发展对策研究,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引导行业职业教育向产业升级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领域发展,不断推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提出,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规划,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战略命题。(二)“山东智造”、“青岛智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提高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形成制造业强省建设的骨干支撑,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山东智造”。《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生产方式向智能、精细、协同、绿色转变,发展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组织研发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实施传统行业关13键岗位“机器换人”,加快船舶、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到2020年,打造50个智能工厂和500个数字化车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以上,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使青岛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工业领军城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三)智能制造专业群组建根据《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人才培养需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典型生产环节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组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旨在培养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山东省、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山东省和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和深化国际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形成“双元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成国际领先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弘扬“工匠精神”,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智能制造杰出技能人才。到2019年,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14群。建成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共享实训平台1个、智能制造专项技能科研中心8个、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建设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及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2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专著2部、核心期刊论文3篇、省级应用技术研发项目3项、发明专利3项。(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深化与海尔、西门子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研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创业能力。2.课程建设——对接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针对智能制造行业岗位需求,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建成20门专业群优质核心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本规划教材。进行课程改革,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开发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云端课堂”和智能制造专业群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3.师资建设——打造一批技师、名师、大师围绕一流专业群建设目标和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5名“教练型”专业带头人、10名“教练型”教学名师和10名骨干教师,建成一支由解决技术难题的大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技师和一批既能熟练讲授专业理论又能传授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能手组成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154.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共建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围绕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共建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构建“学研赛”一体化的开放共享型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改扩建智能制造基础实训室7个,新建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个,新建智能控制、智能设计、制造仿真、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供配电等专业实训室12个,建设智能制造专项技能研究中心8处。5.国际合作——师资培训、教材开发、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深化与德国曼海姆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等国际学校合作,引进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机电一体化系统和PLC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教材等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与国际知名企业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柏林)技术大学合作,以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进行教师、企业员工或学生的本地化国际化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6.创新创业——搭建双创平台,构建双创课程体系以“创新常态化、培训系统化、创业服务化”为指导思想,按照校企协同多方共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与海尔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成果。以“振超班”为载体,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7.自我诊改——建立诊断、培养、监控的闭环运行体系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结合学院质量诊断指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自我诊改,形成师资队伍的诊断、培养、监控的闭环运行体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培养、监控、提升的良性评价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成效。8.社会服务——建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学生服务“三百”目标发挥智能制造专业群师资团队、智能制造专项技术研究中心和实训基地优势,搭建学校、企业、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16转化和社会培训服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发明专利3项、其他专利20项。建立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年均社会服务不少于100次,年均参与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活动辐射15个社区,形成“社团百分百行动,学生百分百参加,社区百分百辐射”的“三百”目标。五、建设思路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中提出的“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创新发展”的原则,为更好地服务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为契机,将专业群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工学结合课程、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创新创业体系等八个重点方面进行建设,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优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际先进水平品牌专业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加工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协同发展,共同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六、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1.深化“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与海尔、西门子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在校企共建“海尔学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海尔集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双方将合作建立“家电产业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承载山东及青岛地区家电及相关制造产业升级急需的设备维护与装调、生产线升级改造、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领域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任务。合作建立“中央空调海外服务人才培训中心”为海尔集团国内及海17外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支持;与海尔大学合作,建立一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海尔集团一批技术工匠作为学生的技术导师,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等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培养过程中。与西门子共同合作制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智能制造方向,共同开发智能制造“云端课堂”,合作构建具备诊断、评估、监控等功能的多维度考评体系,并与西门子(柏林)技术大学合作建设机电一体化系统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与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无人机产学研应用创新基地”平台,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设置无人机方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校企双方按照“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构建”的建设思路,设置无人机操控师、无人机检测维修员、无人机应用服务人员(植保员、航拍员、勘测员等)三类职业岗位,在无人机应用技术方向开展生产组装、培训认证、对外服务和人才培养。2.优化2121工学交替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图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212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海尔集团、一汽大众、青岛特锐德等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与西门子、ABB等国际知名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的合作,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优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2121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将教学18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课程标准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校企协同培养,共同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每年为智能制造业输送600人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3.实施全方位、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实施“学研赛”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以创新思维为引领的“学研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研赛”三者相互融合,互为贯通。其中“学”是以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研”是通过项目开展科研,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研发及团队协作等创新能力;“赛”是通过参与各类技能交流和竞赛,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类项目研究和各类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实施基于“校中厂”环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P.E.I有限公司和青岛德运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控技术实训工厂,引入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产品、高端数控加工机床和相关工装量具等辅助设备,建设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由企业工程师结合具体数控加工零件产品对学徒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指导。(二)课程建设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借鉴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对智能制造专业群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完善。以智能制造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借鉴需求为宗旨,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校企合作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19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将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围绕智能制造典型环节,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工学结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3)。以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典型实训设备为专业群共同教学载体,开发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主要是培养电工电子工具仪表使用、电子产品装调、电气线路装调、机械工具使用、机床使用、计算机应用等职业基础能力。部分专业共享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智能装备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与维护、自动化成套设备装调与维护、网络系统组建与运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电子产品设计与装调、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课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随着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建设进程的推进,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企业实习等形式,开展智能制造前沿课,培养学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图3专业群课程体系规划图2.优化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20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典型生产环节设计、仿真、加工、控制和维护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等,建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图》、《液气压传动技术》、《PLC初级应用》等专业群优质核心课20门,完成《机械CAD/CAM》、《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PLC高级应用与人机交互》等8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课,完成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10本,规划教材3本,专著2本,优秀教材3本。表3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团队完成时间对应专业负责人主讲教师1机械设计基础李颖李海英、于志云、毛现艳2018.12群内共享课程2电气控制技术王娟张威、李林鹏2018.123电工技术刘克旺张云龙、吴辉2018.124电子技术张威宋剑英、杨欣2018.125PLC初级应用丁晓玲赵秋玲王耀民2018.126机械制图赵水刘哲、王影、白西平、王立芳、李伟2018.127液气压传动技术高健吴海、任海霞2018.98PLC高级应用与人机交互赵秋玲丁晓玲、李峰、江波(兼职)、王耀民2018.9机电一体化9机械CAD/CAM王海琴高利波、毛现艳2018.910金工实训畅建辉刘居康周兢业(兼职)2018.911冲压模具设计白西平赵水、金彩善、董兰(兼职)、韩先征、李海英、马心勇(兼职)2018.12模具设计与制造12塑料模具设计金彩善韩先征、董兰(兼职)、白西平、赵水2018.1213C语言孙月江崔连涛、李伟、施宁(兼职)2018.9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14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崔连涛孙月江、李峰、李伟2018.915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吴辉李伟、崔连涛、李峰2018.916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杉崔连涛、李伟、李峰2018.917数控加工李国伟刘居康、李祥福、吴海、王海琴2018.9数控技术18数控维修李文曲小源、董雷、畅建辉2018.919单片机应用技术石从刚陈萌、金龙国2019.9电气自动化技术20自动控制技术金龙国王美萍、赵健2019.921过程控制技术杜晓妮李林鹏、刁可梅2019.922供配电技术刘峰王娟、赵健2019.93.校企合作开发“云端课堂”与西门子联合开发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相关课程“云端课堂”(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PLM虚拟调试、虚拟样机设计、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自21动工程项目设计、MES生产数据联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教师与学生通过“云教学技术”面对面地学习最新技术及相关知识,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图4智能制造相关新技术、新工艺创新课程同时,通过全新的线上考试平台,进行阶段性单元在线测试和最终认证考试(笔试部分),科学、系统、客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完成线上线下合作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生,可根据成绩申请相关课程认证证书和互联网招聘平台认可的数字证书,数字证书与传统证书结合,直接证明学生的能力和资质。4.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德国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法德国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法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系统到元件的教学。其以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为教学对象,逐步对系统进行剖析,最终实现由系统、到元件个体、再到系统的学习,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系统教学法注重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意义接受,引导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教学法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其更加强调系统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知识结构的孤立性,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系统中。运用系统教学法,在专业群核心课程中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2图5系统教学法实施过程5.建设专业群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借鉴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转变教育资源建设观念,实现由关注教师资源建设向关注学生资源建设、由只读学习资源建设向互动学习资源建设、由传统静态资源向微课、慕课为主的视频资源建设、由专题资源建设向学教做一体化资源建设、由资源分布式存储向统一集中云存储等转变,建设共享型专业群教学数字化资源库,服务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表4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表序号资源名称资源内容完成时间1专业群建设标准库专业群建设信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课程标准、职业标准、师资队伍、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专业建设标准。20182职业技能认证学习库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PLC编程、库卡机器人、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等5个职业工种鉴定标准;鉴定题库100套,为企业开发量身定做的员工培训与考核方案20个。20183企业工程案例可编程控制系统工程案例40个,搬运工业机器人工程案例30个,数控机床等先进机电设备典型故障检修案例25个,嵌入式系统工程案例37个。20184仿真实训项目电工电子技术仿真实训项目20个、机床电气故障检修仿真实训项目20个、运动控制仿真实训项目20个、可编程控制技术仿真实训项目20个、液压技术仿真实训项目20个、气动技术仿真实训项目20个、行业典型应用42个等。20195专业群网络课程库10门在线网络课程,可以是基于Web网页形式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也可以基于教师课堂实录的讲授型网络课201923程。6课程资源库《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等20门优质核心课,相应课程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案例、项目训练任务学习指导书、网络自测题库、考核评价标准等,其中包括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收录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到企业等手段,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完成5名“教练型”专业带头人、10名“教练型”教学名师、20名骨干教师的培养,最终完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1名、市级名师1名。送出去,每年定期分批次委派教师参加国内、国外专业技术、职教理论培训;国内,每学期派8名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国外,每学期派2名教师出国参观学习。请进来,是聘请专家到校内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或聘请行业企业能工
/
本文档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