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2021-02-19 26页 ppt 305KB 0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诸子百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道:老子、庄子儒:孔子、孟子、荀子墨:墨子法:韩非子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诸子百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道:老子、庄子儒:孔子、孟子、荀子墨:墨子法:韩非子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在较量,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樊远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实行“仁”并不难!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政治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有教无类”(创立私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同文门孔林至圣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1.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①井田制的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条件.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学在民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A.众多豪门望族B.众多思想流派C.众多地方政权D.众多文学形式9.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关于下图所人物说法正确的有①生活在战国时期,鲁国人②其思想的核心是“仁”③晚年对《诗》、《礼》、《书》、《易》、《中庸》、《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④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②④C.②③B.①③D.①④11.孔子由热衷于政治转向于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B.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冷遇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D.办学可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1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3.“六经”是指:A.诸子百家的著作B.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C.早期儒学的基本文献D.记载儒家代表人物言行的著作1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类无教16.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能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当仁不让于师”17.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其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促进官办学校的发展B.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C.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D.培养学生道德品质18.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这反映了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19.孔子兴办私学的作用是A.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促成“百家争鸣”的出现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20.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书》C.《论语》D.《诗》作业:简答: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提示: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回答要求:须条理化)
/
本文档为【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