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2010-05-19 10页 pdf 195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2006

暂无简介

举报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第1页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原名:静坐修行次第) 《道藏精华》 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 (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 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 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 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第1页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原名:静坐修行次第) 《道藏精华》 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 (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 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 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 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 ) 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 以不能长生也。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其法行于既漏之身, 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 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乙)补身之诀 (乙)补身之诀: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 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 此也。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 第2页 (丙)1~101~101~101~10诀 1.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详),次将诚意存于下丹田,一也。 2.极力遏止杂念,二也。 3.用目内视即所谓“回光返照”下丹田,三也。 4.但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四也。 5.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五也。 6.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但不可强调呼吸,及使心气不得自然(注意),但能 常将诚意存于下丹田,呼吸之气,自能渐深渐匀,六也。 7.静坐时,不可过于着意,亦不可一时无意,七也。 8.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注意),须设想一切皆“无”,即 自己身体,亦不自觉其“有”,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 思,方合于静坐之道,八也。 9.初习静坐,凡以上之要道,往往一时不能做到,不妨渐渐而来(注意),有时杂 念忽起,是即诚意已驰(注意),宜再速收诚意于下丹田,则杂念自灭矣,九 也。 10.有时忽见人物花草诸幻像,是即诚意已冥(注意),宜再检点诚意,则其像自消 矣,十也。 第3页 (丁)补充说明 初学静坐,时间以半点钟至一点钟为宜。静坐日久.以一点钟至两点钟为宜。 若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古 人静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注意)。惟因 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静坐一月之久,即 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 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 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 此系血液流通,与阳精过关入黄庭事不同,要明白心领。渐而全身血液,能 随意聚于下丹田(意存则气血来潮,意散则气血分散。静坐日久,方能使全身气 血,听命如意)。渐而下田异常温热,而内肾如汤煎,睾丸通过热气,渐而目前发 光如电。渐而华池玉液盈溢,渐而脑后震响,渐而血脉畅通,渐而外肾不举,渐 而阳关紧闭,复返童身,气足体轻,目朗耳聪,百病不侵,延年之果得矣。 第二步:行换身法第二步:行换身法第二步:行换身法第二步:行换身法————————以成长生不死之果以成长生不死之果以成长生不死之果以成长生不死之果 (甲)换身之理 (甲)换身之理:迨至精气满足,下田真阳之气.必自寻道路,延注他方.故 起下田,循下鹊桥,入尾闾,透三关,经上田,至明堂,渡上鹊桥,下重搂,抵 黄庭,经循督任冲三脉,渐渐分润全身,灌溉百骸,于是身体之阳气渐增,阴气 渐灭,近者六七月,远则九十月,即可阳气充满全体,肌肉发生光泽,神清食减, 遂至大定。 第4页 此时之身体,气为阳气,血为阳液,骨内为阳质,风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 长生之体,于以成矣。丹经所渭过关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坏之体,因 其仍为有形,有坏之可能性也。欲求永远克却轮回,当于此第二步完毕,再进第 三步工程而后可。 (乙)换身之诀 (乙)换身之诀;补身已毕,是时一团阳气,聚满下田,昼夜温暖如阳春之 日,丹经谓之大药,是为外丹。有此情况,仍宜照旧静坐,不可略有欣喜成效之 念。 (丙)11111111~~~~23232323诀 11.及至阳气满足,丹田不能容纳,其如火珠之气,即而他方寻觅窍道,上冲则有 心脏压迫,不得伸张,于是下奔阳关,直冲外肾,外肾即有感触。此时宜紧闭 阳关,不使外泄,此十一也。 12.阳关既闭,则冲过下鹊桥,转奔谷道。此时宜紧闭谷道,免泄其气,此十二也。 13.因谷道既闭,则冲至尾闾穴外。此时当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尾闾关,此十三 也。(尾闾本为阳气所经之旧道,因阳关一开,精气外泄,已久不经尾闾穴, 故此穴久塞矣)。 14.然有时火候(功)不足(诚意如火,一心意所到,即是火,丹经之火候,即诚 意之作用也)。阳气不充,行至尾闾,力不能通,可不必强其过,仍返诚意于 下丹田,照旧静坐,生化其气,此十四也。 第5页 15.待气机再动,如火珠之势,又至尾闾,仍以意引导,使其通过,此十五也。 16.一次或数次,必有通过之期,及至通过尾闾,此团热力,又至夹脊关,仍求通 过,此乃第二关,此十六也。 17.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诚意于下田,照旧静坐,以待气充,此十七也。 18.再以意引导之,此十八也。 19.既过夹脊,此团热气,则又行至玉枕关,此所谓第三关也。此时仍以意引之, 使其通过玉枕,而入上田,此十九也。 20.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诚意于下田,以待其机,仍照前二关法行之,此二十 也。 21.三关既通,再引此团热气,经明堂,过上鹊桥,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楼,抵 于黄庭,此二十一也。(阳气过穴,即奔鼻孔为通气之所,阳气有时由此泄漏, 故上鹊桥之左右,下鹊桥之前后,皆为危险之境,注意!注意!) 22.由下丹田、阳关、下鹊桥、谷道、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明堂,以讫黄 庭,为任督两脉全通.过关服食之功已毕。(丹经所谓阳气下重楼、黄庭为服 食。)当另改坐功,与前不能同矣。(至此为行大周天火候之时期矣)静坐之法 , 以过关服食为主要关键,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时只宜一意绵绵,永存不散, 此二十二也。 23.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放诚意。因诚意一 第6页 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旺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 妄立之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此二十 三也。 (丁)补充说明 过关服食为补身换身交替时期。过关服食之后,即当时时存意,使元阳祖气, 时时发生,由总脉分入支脉,由支脉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补,则身中之阴气, 时时减少,阳气日渐充盈,待阳气布满全身。肌肉筋骨,皆已变化,自然不食不 饥,不饮不渴,渐而厌弃世味,渐而体发异香,渐而不冷不热,渐而无睡眠,渐 而静中气停,遂至大定。此为换身功夫完满。 第三步:行出神法第三步:行出神法第三步:行出神法第三步:行出神法————————以成脱胎之果以成脱胎之果以成脱胎之果以成脱胎之果 (甲)出神之理 (甲)出神之理:换身功夫既毕,即能绝食入定,入定之时,明明朗朗只有 一团性气,即内丹也。内丹者,亦即阳神.是所谓“真吾”者也。见此一物,方为 见性,方为认识自己。然此阳神,系由祖气养成。身中祖气亦长养阳神。亦如妇 人之气血长养婴儿情形相似。不过婴儿在女人胎中长成人形,是为顺生;阳神在 男人身中长成仙体,是为逆化。婴儿出生,阳神出壳,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阳神 一出,是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阴阳造化 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灾危。飞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万里之遥,光华 与日月并明,寿命与太空同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矣。 然犹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以求毫无遗憾。 第7页 (乙)出神之诀 (乙)出神之诀:换身功夫已毕,精气充满全体,得至大定时期。 (丙)24242424~32323232诀 24.大定者,即是虚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当调神出壳,勿久羁于体中,亦 即是长养完毕,须要出壳,此实自然之事,故不必顾虑其不出壳,亦不必谋其 出壳。盖阳神不纯,无论何法,亦不能使之出于体外,是以出神时期,仍以诚 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之不足,此二十四也。 25.胎神气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浊,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 如雪花形象,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此二十五也。 26.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际,此二十六也。 27.经屡屡设想与意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 此二十七也。 28.机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 曰法身,万劫不坏之体也。到此地步,方为功成名就,无轮回之苦,永作无上 之真人矣。虽然,出阳神不可就此飞升,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随 即收回,此二十八也。 29.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此二十九也。 30.日日如此训练,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时静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此三十也。 第8页 31.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 慎涵养,此三十一也。 32.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 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此三十二也。 (丁)补充说明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 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第四步:行还虚之法第四步:行还虚之法第四步:行还虚之法第四步:行还虚之法————————以成虚无合真之果以成虚无合真之果以成虚无合真之果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甲)出神之理 (甲)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 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 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 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 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 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 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 中也。 (乙)还虚之诀 (乙)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至 第9页 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 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 (丙)33333333~36363636诀 33.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 此三十三也。 34.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此三十四也。 35.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此三十五也。 36.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此三十六也。 (丁)补充说明 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 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矣。 --------------------------------------- 附录:道语名词小释 三田、三关、三脉、二桥、明堂、重楼、阳关、谷道、涌泉,皆血液、精气 流通之窍道,静坐虽是清静无为之事实,庄子所谓无为无不为也。静中大有作用, 非槁木死灰之比。 一、上田:即泥丸宫,脑之府也。 二、中田:即肺下胸间也。 第10页 三、下田:即脐下也。 四、尾闾:在背后脊柱之尾端。 五、夹脊:在脊柱之中间。 六、玉枕:在脑之后。 七、任脉:为前身之总脉,起下齿,终丹田。 八、督脉:后身之总脉,起下丹田,终上齿。 九、冲脉:身中之总脉,起舌尖,终下田。 十、上(鹊)桥:即两鼻孔之间也。 十一、下(鹊)桥:即阳关谷道之间也。 十二、明堂:在两眉之间。 十三、重楼:在咽喉之段。 十四、阳关:外肾之精道。 十五、谷道:肛门之口。 十六、涌泉:两脚之底。 十七、华池;舌下也。 十八、黄庭:腹中也。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 (乙)补身之诀 (丙)1~10诀 (丁)补充说明 第二步:行换身法——以成长生不死之果 (甲)换身之理 (乙)换身之诀 (丙)11~23诀 (丁)补充说明 第三步:行出神法——以成脱胎之果 (甲)出神之理 (乙)出神之诀 (丙)24~32诀 (丁)补充说明 第四步:行还虚之法——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甲)出神之理 (乙)还虚之诀 (丙)33~36诀 (丁)补充说明 附录:道语名词小释
/
本文档为【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