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ISO33000程序文件

ISO33000程序文件

2021-06-24 5页 doc 102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浩瀚天空

暂无简介

举报
ISO33000程序文件ISO22000程序文件目 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版本页码1ZZW/QP/01-2008文件控制程序A 2ZZW/QP/02-2008记录控制程序A 3ZZW/QP/03-2008管理评审程序A 4ZZW/QP/04-2008应急措施控制程序A 5ZZW/QP/05-2008人员培训程序A 6ZZW/QP/06-2008设备维修保养程序A 7ZZW/QP/07-2008计量、监控设备校准程序A 8ZZW/QP/08-2008...
ISO33000程序文件
ISO22000程序文件目 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版本页码1ZZW/QP/01-2008文件控制程序A 2ZZW/QP/02-2008记录控制程序A 3ZZW/QP/03-2008管理评审程序A 4ZZW/QP/04-2008应急措施控制程序A 5ZZW/QP/05-2008人员培训程序A 6ZZW/QP/06-2008设备维修保养程序A 7ZZW/QP/07-2008计量、监控设备校准程序A 8ZZW/QP/08-2008危害分析控制程序A 9ZZW/QP/09-2008HACCP控制程序A 10ZZW/QP/10-2008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A 11ZZW/QP/11-200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A 12ZZW/QP/12-2008产品标识、追溯和撤回程序A 13ZZW/QP/13-2008内部审核程序A 14ZZW/QP/14-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A 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保证其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确保工作现场所使用的相应文件为有效版本,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2.适用范围适用于组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文件、食品安全手册文件的批准。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编写和审核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批准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3.3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编写、审核、存档和管理。3.4办公室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文件的标识、发放与回收,存档与管理。4.定义  无受控文件:是指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管理的文件。所有食品安全管理活动,应以受控文件作为依据,任何员工使用非受控文件均应考虑因此而可能承担的责任。5.工作程序5.1文件分类、编号和版本标识5.1.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由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外来文件、#表格#和记录五部分组成,分别规定编号规则如下:a)食品安全管理手册:ZZW/FS–2008                                                b)程序文件:ZZW/QP/XXX-2008                        发行年号                        顺序号                        程序文件代号                        公司代号c)工作文件:公司代码(ZZW)-部门简称/顺序号-发布年号部门简称规定:办公室BG、质检部ZJ、食品安全小组ST、供销部GX、生产部SC、总经理GM、食品安全小组组长MR。d)外来文件:公司代码/顺序号-原编号如ZZW/01-ISO9001:2000(ZZW第01号外来文件,ISO9001:2000,如外来文件没有文号,则只添加发布年份做后缀。)e)表格(记录格式):产生表格的文件编号(去除发布年份)-顺序号版本号。如ZZW/QP/01-01A表示第一个程序文件中涉及到的第一张记录表单。5.1.2文件的版本与状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标明版本和状态。其格式为A表示版本,0表示初始状态。即该版本未进行修改。5.2文件受控5.2.1公司内部使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均为受控文件。5.2.2公司文件管理员针对所有受控文件建立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受控制文件清单应能体现出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和记录之间的支持和引用关系。5.2.3公司外部使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均不为受控文件。5.3文件编制、审核、批准5.3.1方针、目标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编制,食品安全小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颁布实施。5.3.2程序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编制,食品安全小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颁布实施。5.3.3工作文件由需求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审核,并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5.3.4组织文件编写人员时,应包含到该文件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的代表。5.3.6管理体系文件一律用宋体,名称用二号字体,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一倍半行距,加粗;三级标题和正文用小四,行距固定为22。其他未详细规定事项套用本文件格式。5.4文件的发放、保存和管理5.4.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经批准后,原版文件由办公室保存并不得外借。以电子媒体形式保存的文件和资料应备份和加密保护,防止丢失或损坏。5.4.2文件发放对象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根据文件使用需要批准,保证在文件的使用处有相应的文件。由公司文件管理员统一复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在文件封面或第一页按发放的先后顺序标注受控分发号以作标识,然后发放到各使用部门或相关外部人员,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由文件使用负责人或其主管签领。文件发放应包括其引用的表格(记录格式)。5.4.3外部人员仅是借阅文件,应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由公司文件管理员统一复制并追踪借阅文件是否按时归还。5.4.3《受控文件清单》应适时更新以反映实际。5.4.4文件应分门别类标识,由使用负责人保存于通风防潮、防蛀、安全的适宜地方(现场使用的文件可置于现场,非现场使用的文件只置于办公室),以防文件损坏。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画,不准私自外借。应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5.4.5办公室定期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在每次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前应全面检查各类在用文件的有效性,核查各使用者手中的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4.6因破损或陈旧而需重新领用的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因丢失而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分发号失效,办公室做好相应发放签收记录。5.5文件的更改5.5.1文件更改由文件更改申请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由原文件编制部门和审核人审核,经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后执行更改。5.5.2更改文件的标识:文件更改范围和程度比较小的,如仅更改几行字且涉及面比较窄时,只进行划改并签名或盖章即可;对于多次更改或更改范围比较大,则应升级版本号,并将修订状态归0,如由A变为B。5.5.3只需要修订的文件更改,按原文件发放范围发放《文件更改申请表》,由各文件保管人负责按《文件更改申请表》要求对原文件标注更改,并将《文件更改申请表》附录。对需要换版的文件更改,执行5.3和5.4的规定,发放换版后的文件时收回原文件,在原《文件中发放/回收登记》栏注明,执行5.6的规定。5.6文件回收、作废与销毁当文件不适用或文件持有人变动时,办公室应将相应的文件回收,在原《文件中发放/回收登记》栏注明。回收的文件,需要作废的,由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登记表》,应经原批准人批准后集中销毁。若需要保留时,仅保存原件,同时标明“作废留用”,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5.7外来文件5.7.1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以及可能影响公司整体作业的外来文件,由公司办公室组织各职能部门识别、收集、获取,进行编号和受控标识,并按工作需要进行分发,填写《文件分发/回收登记表》。外来文件应编入单独列表《受控文件清单》,并在表头注明“外来文件”。5.7.2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的外来文件,需识别其是否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若有关,转交公司办公室,执行5.7.1。5.7.3办公室和外来文件使用部门应当跟踪外来文件的发展,当外来文件有更新版时,应进行换版更改,执行5.5规定,并更新《受控文件清单》。5.7.4公司内部不对外来文件进行修订。若外来文件有不适用之处,应在引用该外来文件的文件中予以说明或编制新的文件予以规范。5.8文件的使用和评审文件是活动的依据,应得到完全执行。文件发布后(包括更改)应有很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人员对文件的理解。文件管理和使用部门都可在工作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会议上提出对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则予以修改。每次内部审核,应包括审核所有受控文件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修改。5.9记录的管理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除遵守本程序的适用规定外,还应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执行(如受控分发、修改等)。6.相关文件记录控制制程序7.相关记录ZZW/QP/01-01A 受控文件清单ZZW/QP/01-02A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ZZW/QP/01-03A 文件借阅登记表ZZW/QP/01-04A 文件更改申请单ZZW/QP/01-05A 文件销毁登记表  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工作。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确应用,及日常整理、保存、保护、审核有关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3办公室:负责记录控制的检查、督办和定期汇总保管。4.定义   无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记录保存期限:最短的保存期限要求,法律法规或顾客、文件对记录有保存期要求的,也应该得到满足。5.工作流程5.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编制、填写、收集、保管。5.2 记录的格式和标识:5.2.1存在时,应使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格式化记录,可从文件管理人员处获得空白表格。5.2.2管理体系文件没有规定记录格式的,由各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由文件管理人员备案后使用。5.2.3记录格式的设计、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有关文件更改的规定执行。5.2.4记录的标识,包括记录名称、记录表格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记录的时间、有关责任人的签名,以及分类识别号一般为顺序号,必要时可标明部门或范围。5.3 记录的填写5.3.1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准确、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填写时,内容不得遗漏,未发生项应在栏目上用单杠划去。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除非文件规定)做记录。5.3.2如因笔误或填写错误要修改,应采用单杠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内容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姓名及日期。修改前的记录应能识别,不得用涂改的方式修改记录。5.3.3记录应得到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主管的审核。审核应关注内容是否正确无误,有无明显的错误字段错误,填写全不全,是否易认。5.3.4文件有规定时,记录应得到有相应职权的人的批准方为有效。5.3.5记录的填写、审核、批准人均应手写签名,并签署日期。5.4 记录的管理和跟进5.4.1 办公室编制公司《记录清单》,列明所有格式化的记录,并规定记录的保存部门和保存期限,并附上原始样本。5.4.2 在记录使用期内,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办公室至少应每季度一次地对已过使用期限的记录归档集中保存。5.4.3 办公室应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各部门记录的使用、管理情况。5.4.4 超过保存期或无参考价值的记录应清点登记,编写报告,经总经理同意后销毁。超过保管期限仍需留用的,应另夹另柜存放并标识。5.4.5 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遵守《文件控制程序》中的要求,包括使用、借阅、批准、保存和保护、修改、销毁等。记录无发放要求。5.4.6 记录的发放和传递按记录的填制或签字要求执行。与记录无关的人员查阅记录应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5.4.7 当规定记录的文件没有具体规定时,记录的最先签发部门负责跟进记录的填制,直到与其有关的活动全部完成,且记录得到妥善处理和管理。6.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ZZW/QP/02-01A      记录清单    管理评审程序1.目的通过最高管理者定期对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评审,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实现组织既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最高管理者主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会议。3.职责3.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并批准评审报告。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核评审报告,以及评审后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进、验证;3.3办公室负责收集评审资料,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3.4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有关评审所需的资料以及参加管理评审工作,落实管理评审报告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措施,予以实施。4.定义  无5.工作流程5.1 评审频次:5.1.1管理评审每年召开一次,二次之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一般选择在内部审核后和外审之前。5.1.2下列情况下,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申请,经总经理批准适时进行管理评审:a)重大的客户投诉;b)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严重不符合等;c)即将进行第二或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d)组织结构、产品范围、技术和工艺、资源配置的重大变动;e)社会环境、市场需求、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重大变化;5.2评审计划和准备:5.2.1计划内容:评审目的、范围、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审内容及评审前期准备工作和资料。5.2.2计划由办公室编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在评审会议一星期前发给各部门。5.2.3各部门协助办公室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提交相应的书面文件记录以支持其意见,并能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相联系。5.2.4参加评审的成员应包括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食品安全小组和各部门负责人。5.3评审输入——管理评审内容:a)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b)内外部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d)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会议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g)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h)食品安全的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i)紧急状况、事故和召回;j)评审结果和体系更新活动;k)各单位、员工对持续改进的合理化建议等。5.4评审会议a)最高管理者参照评审计划,主持评审会议;b)最高管理者对评审内容做出决定;c)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工作,记录各方面对评审输入的意见。5.5评审输出——《管理评审报告》:5.5.1《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a)管理评审的一般情况目的、依据、时间、地点、人员;b)评审综述;c)评审总结。5.5.2管理评审总结应包括(不限于)以下有关方面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改进的建议;b)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c)对相关方和客户承诺的改进d)对资源的配置情况是否满足体系运行的需求;5.5.3《管理评审报告》应在评审会议后一周内由办公室编制,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分发到各部门予以执行。5.5.4《管理评审报告》的分发范围:    a)总经理、食品安全小组组长;b)各单位负责人及其与会人员;c)食品安全小组成员。5.6管理评审跟踪5.6.1管理评审提出的改善项目由相关单位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执行。5.6.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监督、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5.6.3应由办公室保持管理评审的有关记录。6.相关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7.相关记录ZZW/QP/03-01A  评审计划  ZZW/QP/03-02A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ZZW/QP/03-03A  管理评审报告ZZW/QP/03–04A 会议签到表 人员培训程序1.目的确保公司人力资源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食品安全业绩为目标。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影响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质量的人员能力管理,包括招聘、考核和培训。3.职责3.1总经理:a)批准培训计划;b)部门主管以上员工的职责和任职条件的审批,及其任用批准;c)授权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安排食品安全小组的有关知识的培训。3.2办公室:a)任职与培训管理的归口单位;b)负责组织编制《岗位任职要求》;c)负责公司培训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与。3.3各部门:a)本部门人员培训需求的确定和计划;b)本部门工作的安排和员工能力考察。4.定义无5.工作流程5.1人员安排及能力确定公司从人员的教育、培训、经历以及相关的工作和技能方面考虑,由人事行政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编制《岗位任职要求》,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公司人员安排、招聘、职位晋升及任免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或行业规范等要求持证上岗的岗位,具有相关的上岗资格证是必然的任职条件。5.2人员的招聘和试用:当出现职位空缺时,由用人部门向办公室提出需求申请,办公室根据该职位工作胜任所需的能力要求招聘适用的人员。经用人部门试用以证明其胜任。新员工应填写《员工转正申请表》并与该员工档案一起予以保持。国家规定需要上岗证的特殊岗位,公司应要求员工提供相关的资格证明,并填写《特殊岗位员工资格确认表》。对于与食品(包括原料、辅料、与食品接触材料和终产品)直接接触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5.3培训与能力提升公司通过培训,确保员工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适应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要。5.3.1新职员培训安排a)办公室门应安排新职员在上岗接受入职培训,包括公司基础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b)基础知识培训:员工手册、公司简介、方针、目标、相关标准知识、及相关的基础规章制度,由办公室负责组织。c)岗位技能培训:所在部门的业务运作流程及相关的程序/作业文件/安全规范/操作技能,由用人部门负责执行。5.3.2在职培训的安排a)转岗培训:与5.3.1C)岗位技能培训同,转岗前由办公室安排,新岗位用人部门负责进行培训;b)用人部门需要紧急培训,包括新的食品研发项目、新增仪器设备、文件变化、职员工作任务变更等引起的即时培训需要,本部门不能自行完成时,应向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执行;c)计划培训:办公室定期根据以往的培训效果、岗位能力需求、部门或员工个人提交的培训申请表、公司的业务发展、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的符合性、客户满意调查结果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培训计划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在培训开始前适当的时间,办公室应另外发出培训通知。《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评价/考核方式。一般地,只需制订年度培训计划。5.3.3培训考核和记录a)所有培训,都必须进行考核评价,由培训组织者负责,可采取课堂考核、考试或上级主管确认等方式(送外培训获得培训机构证书可免考核)。b)对于评价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可给予一次再培训的机会,若再培训考核仍不合格,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转岗或解雇。c)所有接受培训的员工,均应在员工档案中记录其培训的情况,填写《培训档案》。5.3.4培训的改进办公室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讨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课程内容、受训人员的学习效果、授课人的讲课效果、培训环境、培训对管理提升的作用等,填制《培训实施与评价表》作为今后培训工作改进的依据。6.相关文件7.相关记录ZZW/QP/05-01A  培训计划表ZZW/QP/05-02A  培训实施与评价表ZZW/QP/05-03A  培训档案ZZW/QP/05-04A  特殊岗位员工资格确认表ZZW/QP/05-05A  员工试用期考核报告设备维修保养程序1.目的保证公司的基础设施和工作作环境的充分,使基础设施得到管理与维护,状态良好,以确保食品生产实施过程顺利,食品符合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场所、设施、设备的提供和工作环境的管理。3.职责3.1最高管理者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提供;3.2生产部负责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3.3办公室负责办公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3.4各部门负责正确使用并保护其使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4.工作流程4.1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维修:4.1.1为实现符合产品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工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4.1.2设施的提供 a)各部门根据生产要求及发展的需要,填写《设施添置申请表》,注明设施名称、用途、技术参数、数量等,报生产部,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部选型、采购。 b)采购设施进厂后,由生产部会同使用部门到现场验收,根据清单逐一清点,备件、附件归使用部门,技术资料归生产部保管,并填写《设施验收单》。  c)设施安装、调试由生产部、使用部门负责实施安装。调试合格后,运转一段时间后由生产部移交给使用部门,并填完《设施验收单》,办理设施安装移交手续。验收不合格的设施(新购)由供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低值易耗设施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并由仓库办理手续。 d)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登录《固定资产设备台帐》,并在设施上安上固定资产标牌。 e)生产部每年12月根据生产所需收集设施的添置、更新、改造、检修信息,并由生产部召开设施平衡会,讨论下一年度的设施添置、更新、改造、检修计划,由生产部根据讨论结果编制下一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报食品安全小组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到各部门,由生产部监督落实。4.1.3设施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设施操作规程》,发放到使用部门。对关键设施《固定资产设备台帐》上要有标注。对相关操作人员应由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b)由生产部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规程》,对各类设施的检修、保养等作出规定。设施的各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生产部编制《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部门设施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生产部每月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c)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报验(修)单》,报生产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需经使用部门设施管理员验收签字后使用。对于固定资产的检修情况,由生产部记录在《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中;对于构成大修的,除填写上述记录外,还需填写《设备登记卡》。4.2设施的封存、启封、报废4.2.1封存设施应挂黄色牌,设施的封存由设施使用部门填写《设施封存启封申请表》,经生产部审批,关键设施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批后执行。4.2.2由于生产品种的变化需对封存的设施启封时,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封存启封申请表》,生产部审批执行,关键设施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4.2.3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生产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4.2.4对低值易耗设施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主管批准后报废。4.2.5报废的设施应挂黑色报废牌,进行报废处理。4.3工作环境4.3.1生产部应为生产部门提供符合产品质量卫生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4.3.2设计合理的三废排放流程,无污染、有效地对废气、污水、污物等进行排放、废弃等处理。4.3.3绿化厂区,做好防尘、防噪音等措施。具体操作由生产部按《前提方案》执行。五监控和纠偏  发现不符合之情况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执行。六记录ZZW/QP/06-01A         设施添置申请表ZZW/QP/06-02A         设施验收单ZZW/QP/06-03A         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ZZW/QP/06-04A         设施报验(修)单ZZW/QP/06-05A         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ZZW/QP/06-06A         固定资产设备台帐内部审核程序1.目的审核验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结果,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及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过程和所有区域的内部审核。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a)确定审核组成员及审核组长,批准内审计划。b)评审审核结果,并向总经理汇报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任何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要。c)审批纠正措施产品,监督各部门实行纠正措施。3.2办公室:组织开展内审工作,整理、保存内审记录。3.3各部门:配合内审工作的实施,纠正内审发现的不合格。3.4审核组长a)负责审核各阶段的工作。b)制定审核计划及检查表,明确内审员分工。 c)编写审核报告。4.定义无5.工作流程5.1 内审策划: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部审核,且二次内部审核时间间隔应在十二个月内,并配合第三方审核的时间安排,在第三方审核前完成。内审采用集中审核的方式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追加临时内审:a公司组织架构发生重大变化b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时c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变更包括覆盖的要素和产品时d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前e市场需求发生变化f客户严重投诉时5.2内审准备5.2.1每次内审前,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任命审核组长,组建审核组。5.2.3审核组长负责根据内审计划安排以下内容,对审核组成员进行分工,编制《内审实施计划》:a)审核目的、性质、范围和依据;b)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c)审核组人员名单;d)审核时间、地点;e)受审核部门及审核要点;f)预定时间,持续时间,会议时间;g)审核报告分发范围及日期; 5.2.4审核组收集并审阅受审部门的质量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及以往审核报告编制《内审检查表》,经审核组长批准后备用于内审。5.2.5《内审实施计划》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提前5—10天发放给受审区域,受审区域若对计划有异议,于内审前三天反馈给审核组长以便及时调整。5.2.6内审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内审员不允许审核自己的工作,以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独立性。5.2.7审核组长在审核3天前,与受审部门负责人接触,约定审核时间、陪同人员等问题。5.3内审实施5.3.1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向与会人员介绍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成员及审核日程等。与会人员为各受审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内审组全体。5.3.2现场审核a)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内审实施计划》对自己负责的受审区域进行客观公正审核,控制审核进度,同时将审核情况记录于《内审检查表》中;b)受审单位应协助内审员工作,提供必需的资料;c)当天内审结束后,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组会议,了解当天内审情况,核查不合格项,处理当天审核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指导内审组第二天的审核工作;d)内审员在审核时,要保持公正而又客观的审核态度,相信自己的抽样;e)一般情况,严禁偏离审核计划及审核检查表,对于审核过程中需要更改审核计划或审核检查表,必须征求审核组长的意见,由审核组长与受审部门进行协商双方接受后方可执行。5.3.3审核总结a)现场审核结束,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小组会议,综合全面分析内审情况;b)确定不合格项和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5.3.4末次会议a)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向与会人员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等。b)各内审员报告各自审核发现——宣布《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由受审区域负责人确认。c)审核组长报告本次内审情况,公司领导做总结性的发言。d)与各受审部门讨论本次内审情况,交流意见。5.4内审报告编制及发放现场审核结束后5天内,由审核组长完成《内审报告》,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发放至受审部门,《内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b)审核组成员;c)审核时间;d)审核情况总述,包括不合格项的分析情况;e)审核结论;f)有关的改进注意事项。5.5不符合项的跟踪及验证,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规定执行。5.5.1责任部门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在预计期限内实施完毕。5.5.2内审员对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与验证,验证结果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5.5.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处理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的纠正措施。5.5.4本次内审结果提交到公司的年度管理评审会议,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之一,同时也可以作为下次内审的策划输入内容之一。5.6内审活动结束,所有资料交由办公室整理保存。6.相关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ZZW/QP/13-01A 内审实施计划ZZW/QP/13-02A 内审检查表ZZW/QP/13-03A 内审报告ZZW/QP/13-04A 会议签到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并给予适当的处置,确保前一过程的不合格品不输入下一过程,防止不合格品原预期的使用或交付。2.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对采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或者潜在不安全品予以控制。3.职责3.1检查人员:对不合格品或服务予以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3.2各部门:处理在本部门发现的不合格。3.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不合格品处理单》审批。4.定义5.工作流程5.1产品的不合格控制5.1.1鉴别a)原料不合格的鉴别,按照进货检验标准进行;b)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不合格鉴别,按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各种验收标准进行;5.1.2标识a)对已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由检验员在不合格产品的外包装上贴上红色的“不合格”标签,并由监督不合格产品的负责人将不合格产品隔离存放在“不合格区域”待处理;b)由检验员开立《不合格品处理单》,记录不合格的事实。5.1.3隔离凡经发现的不合格品,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在未处置之前继续使用,未经处理,任何人不得动用。5.1.4评审一旦发生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配合部门主管进行评审工作,判定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可接受的处置方式(包括返工,报废、撤回或待处理品);对一时难以评审的不合格品,上报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进行审定。若评审发现是普遍性的不合格,应:a)暂停放行同一批产品;b)追溯、重检验(全检)同一批次产品的质量,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予以标识隔离;c)对不合格的来料,追溯、重检验使用到同一批次来料的成品、半成品,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予以标识隔离。(按《采购作业规范》)5.1.5处置a)不合格的来料,由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沟通,根据实际产品的采购和使用情况确定退货、调换或送供方修理,应做好退换送修、送修的单证,以上处理均不可行则提出让步使用或报废申请。并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记录。d)不合格成品、半成品经评审可考虑返工的,或者报废,不得让步使用。c)不合格品经处理后,必须重新接受产品质量检验;d)让步使用时,应得到总经理的审批;返工和作废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5.2不合格品控制的管理5.2.1对不合格项经处理纠正后,应由不合格品/服务处理单建立人或责任部门对处理效果进行追踪、验证,并做好记录(《不合格品处理单》)。5.2.2在服务交付之后,如发现存在不合格服务时,应由责任部门与服务接受者进行协商,采取双方认可的补救措施。5.2.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针对不合格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涉及范围,以决定是否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5.2.4当外部投诉或同类不合格项发生两次以上,或发生影响重大的不合格时,应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5.2.5记录的归档与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由各自管辖范围的归口部门负责依据《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归档与保存。5.2.6对不合格的处理应首先考虑不影响客户应得的服务和产品供应。5.3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理5.3.1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5.3.2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品管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5.3.3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品管人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a) 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b) 证据显示,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整体作用达到预期效果;c) 充分抽样、分析和(或)充分的验证结果证实受影响的批次产品符合被怀疑失控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5.4 撤回在不合格品或潜在不安全品在标识和隔离前,所有受不合格影响的批次产品应在组织的控制下予以保留。当确定为不安全的不合格产品已经不在组织控制范围内时,组织应通知相关方,并启动撤回,具体按《撤回控制程序》要求进行。5.相关文件危害分析控制程序HACCP计划控制程序食品安全验证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ZZW/QP/11-01A 不合格品处理单ZZW/QP/11-02A 退货单ZZW/QP/11-03A 报废单ZZW/QP/11-04A 整改通知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消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再发生,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和符合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发现的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改进过程。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持续改进工作的组织与协调。3.2办公室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3.3各相关责任部门/人配合实施本程序。4.定义4.1纠正措施:为了防止现存的不合格、缺陷等其它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2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工作流程5.1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现与识别:a)内审、外审的结果;b)数据分析结果;c)对质量目标的测量分析;d)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外协商的重大不合格;e)培训效果的评价;f)相关人员/部门的改进建议或合理化建议;g)管理评审的结果;h)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及统计分析结果;i)客户投诉/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j)其他情况,如安全专项检查等;5.2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处理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一经发现,由发现人/部门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批(审核中发现的由审核组长审批)后,由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部门主管确认并负责分析原因、制订和执行纠正或预防措施,直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被消除。最后由《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验证通过后,资料由办公室保存。5.3原因分析、制订措施并执行a.相关责任部门根据收到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针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必要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讨论确定原因,分析结果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原因栏;b.责任部门针对上述确定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或潜在不符合的发生,并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措施栏;c.责任部门根据确定的措施,确定完成日期,并在规定期限内有效实施完成,实施完毕后,反馈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编发部门进行验证;d.对于措施的实施引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更改的情况,依据《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实施。5.4措施的验证与跟踪:a.《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发出部门对纠正部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实施情况;b.《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发出部门员收到责任部门反馈实施改进完毕的信息后,及时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评价,评价结果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效果验证栏;c.对于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措施无效或未全面实施,由验证部门要求责任部门重新按照5.3的要求处理;d.对于连续两次验证发现同一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措施无效时,由验证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依据5.2规定进行处理。5.5《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记录的管理:a.《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关闭后,由办公室负责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对所有资料进行登记、编号、整理保存归档;b.为消除实际或潜在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按问题的重要性及本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相适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公司内外的需要;c.为方便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应编制顺序号,格式为:YYMMDD—XX(YY—年份;MM—月份;DD—日期;XX—从“01”开始的流水号);d.办公室确保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到管理评审。6.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ZZW/QP/14-01A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ZZW/QP/14-02A 改进计划 应急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  建立应急状况的识别和响应机制,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应急状况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仓库、生产和服务场所及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应急准备的协调和管理。3.2总经理承担响应的责任。3.3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负责按本程序做出响应。3.4各部门按其职责执行本程序规定。4、程序4.1应急状况识别: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a)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b)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c)传染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d)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e)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f)食物中毒:本公司的产品食用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公司产品食用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g)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h)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4.2制定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a)突然停水:停止在本公司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b)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c)传染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d)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e)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冷藏设备运作,在停电期间,冷藏保存的食品或原料的保质期应缩短,在化冰后执行常温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期限,当预计到不能在期限内使用原料或食品时,可考虑转让或转库等措施以减少损失,超过期限的,应按不合格品处理。停电还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如果在当天电力都不能恢复,受影响的食品或原料应按不合格品处理。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f)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食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g)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h)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4.3响应的保障4.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应与当地政府(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4.3.2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4.3.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4.3.4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4.3.5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4.4应急响应4.4.1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不适合特定责任者,如义务消防员、电工、大型设备操作工、安全员等);b)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4.4.2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110、119、120报警。4.4.3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a)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b)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c)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d)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19、120、122报警救灾。4.4.4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4.4.5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要迅速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4.4.6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4.5报告与完善4.5.1应急处理完毕后,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三天内《应急报告书》,向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报告。4.5.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应急报告书》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4.5.3事故处理完毕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组织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和改进。5、相关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各种应急方案6、相关记录ZZW/QP/04-01A   应急联系单ZZW/QP/04-02A   应急报告书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确保每类产品和(或)过程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全面识别和适当评估,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组合。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产品危害分析过程,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过程。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实施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输出的批准。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4、程序4.1危害的识别4.1.1危害识别的输入:a)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b)经验;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d)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4.1.2 危害识别的步骤:a)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并提交初步的《危害风险评估表》,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b)食品安全小组将各部门识别的《危害风险评估表》进行汇总,确定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c)必要时,食品安全小组组织各部门对《危害风险评估表》进行会审,并针对食品会审意见进一步修改。最后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定稿。4.1.3 危害识别的规范:a) 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当以适当的术语表达,如生物种类(例如大肠埃希氏菌)、物体种类(例如玻璃、骨头渣、毛发)、化学构成(例如铅,水银或通常化学分类如杀虫剂);b)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c)危害风险评估表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如猪肉、牛肉、水产品、家禽肉等)、过程类型(如分割、搅拌、腌制、包装、贮藏、运输等)和加工设备类型(如关闭/打开的电路、干燥/潮湿的环境等)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d)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将确定的结果和依据记录入《危害风险评估表》。4.1.4 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a)法律法规要求:由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准则;b)顾客食品安全要求:与食品链下一环节组织(经常是顾客)沟通的规范,特别是针对用于进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费的终产品;c)产品的预期用途要求:考虑与顾客达成一致的可接受水平和/或法律规定的标准,食品安全小组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水平;d)经验:缺乏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通过科学文献和专业经验获得。4.1.5 如下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危害的识别:a)原料、配料或与食物接触材料中危害的流行状况;b)来自设备、加工环境和生产人员的污染;c)来自设备、加工环境和生产人员的间接污染;d)残留的微生物或物理药剂;e)微生物代谢物的增长或化学药剂的累积/形成;f)厂区出现的危害(危害的未知传播途径)。4.2危害的评价4.2.1 危害评价的输入:通过危害识别产生的《危害风险评估表》;4.2.2 危害评价的输出:《危害分析工作表》,该记录明确有哪些由公司进行控制的危害,并记录了危害评价的过程。4.2.3 危害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危害的来源(如危害可能从“哪里”和“如何”引入到产品和/或其环境中);b)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和/或定量的流行状况,例如发生频次和典型水平、最高的可能水平、和/或水平的统计分布)。评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应当考虑同一体系中该特定运作前后的环节、加工设备、加工服务、周边环境,以及食品链前后的关联;c)危害的性质(如增加、恶化和产生毒素的能力);d)危害可能产生的不利健康影响的严重程度(如大致的分类,象“严重”、“重大、“轻微”和“可忽略”)。只有其严重程度可忽略的危害,才可不对其进行控制;e)除上述已经规定不需进行控制的危害外,都应列为由公司控制的危害。4.2.4 食品安全小组组内进行危害评定所需的信息不充分时,可通过科学文献、数据库、公众权威和专业咨询获得额外的信息。4.2.5 危害评价准则和危害分级按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性评估,将危害分为四级,如下表:总在发生高4567经常发生可能3456严重性偶尔发生低2345从未发生过或极少发生很低1234 非常有限中等严重非常严重注:1)上图中之机率是指此危害发生的频率,分为很低、低、可能、高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含义即为左方框所述。严重性是指此危害如不控制,对消费者健康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非常有限、中等、严重和非常严重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含义即上方框所述;2)危害程度横纵坐标之总交即为危害程度之综合分,当综合平均分≥4时,即可判定此危害为显著危害,即上述图表之阴影部分。确定为显著危害后,HACCP小组还需再确定其是否为CCP点。如综合平均分<4时,即为非显著危害,不需再确定其是否为CCP点。4.3 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4.3.1已经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通过适宜地选择和实施控制措施或其组合来控制,将预防、消除或减少危害的产生以满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针对每一危害均应识别其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否则,应建立这样的控制措施。4.3.2 应用逻辑方法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以确定某一控制措施是否关键的控制措施。关键控制措施应满足如下准则:a) 根据应用的强度,控制措施对已确定食品安全危害的效果是有效的;b) 对该控制措施进行监视的可行的(具有及时监视以便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能力);c) 相对其他控制措施,该控制措施在体系中的位置是处于最后的,即在其后再无其他控制措施对其控制的危害进行有效控
/
本文档为【ISO33000程序文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