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_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_万杰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_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_万杰

2013-12-09 3页 pdf 10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3795

暂无简介

举报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_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_万杰 [收稿日期] 2002- 03- 22 [作者简介] 万 杰( 1975) ) ,女, 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 ) ) ) 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 万 杰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摘 要] 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屡次表示对东晋陶渊明和北朝颜之推的敬佩, 并在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上受到 他们的影响, 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偏重。以陶渊明和颜之推为参照系来研究三四十年代的周作人, 可以比较清晰 地看到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和...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_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_万杰
[收稿日期] 2002- 03- 22 [作者简介] 万 杰( 1975) ) ,女, 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 ) ) ) 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 万 杰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摘 要] 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屡次表示对东晋陶渊明和北朝颜之推的敬佩, 并在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上受到 他们的影响, 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偏重。以陶渊明和颜之推为参照系来研究三四十年代的周作人, 可以比较清晰 地看到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和演变轨迹。 [关键词] 周作人;陶渊明; 颜之推;儒道思想; 中庸;乱世 [中图分类号] I207. 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638( 2002) 05- 0063- 03 The Road from Tao Yuanming to Yan Zhitui ) ) ) an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Thought of Zhou Zuoren in His Later Period WAN Jie (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China) [ Abstract] Zhou Zuoren appreciated Tao Yuanming and YAN Zhitui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m in his ideas and life. With Tao Yuanming and Yan Zhitui as the reference to study Zhou Zuoren in 1930s and 1940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ace of his thought can be clearly revealed. [ Key Words] Zhou Zuoren; Tao Yuanming; Yan Zhitui;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golden mean; turbulent days 1934年周作人在5人世间6上发表的5五十自寿诗6在当 时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人们注意到作为五四新文化战士的 周作人,此时俨然成为一位避世的隐者。于是有人提出批 评,有人为之辩护, 一时纷纷扰扰。在/ 五十自寿诗0事件中, 曹聚仁发表了一篇文章,把周作人从五四时代到三十年代的 思想变化途程概括为/ 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0。他说: / 周作 人近年恬淡生涯,与出家人相隔一间 ,以古人相衡, 心境最与 陶渊明相近。0 [1] ( P88) /周先生十余年间思想的变迁, 正是从孔 融到陶渊明二百年间思想变迁的缩影。0 [ 1] (P89)且不论把五四 时代的周作人比作建安时期的孔融是否恰切,三十年代周作 人的思想与陶渊明确有相通之处,他多次于文章中提及陶渊 明其人其文并收藏各种年代不同版本的陶渊明作品集。需 要指出的是,曹聚仁写作5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6一文的时间 是 1934年, 当然未能把周作人以后的思想变化考虑在内, 而 北朝的颜之推则是考察周作人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思想 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系。于是有了本文的标题: / 从陶渊明到 颜之推的路0 , 意在以陶渊明与颜之推为参照系来论析三四 十年代的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及其变化。 一 唐宋以后, 喜欢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人士大夫代不乏 人,甚至精神气质截然不同的人也不妨同样喜欢陶渊明, 但 往往读出的/ 陶渊明0也不尽相同。如秦观说他的诗/ 长于冲 淡0 [ 2] (P69) , 而朱熹则说/ 陶渊明诗, 人皆说是平淡, 据某看他 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0 [ 2] ( P62)。如朱光潜称陶渊明浑身 2002年 10 月 第 23卷第 5 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Social Sciences) Oct. 2002 Vol. 23 No. 5 / 静穆0, 鲁迅则说陶渊明还有其金刚怒目的一面。凡此种 种,既有欣赏者审美趣味不同的原因, 又实在是因为陶渊明 自身思想气质的复杂性造成的。儒道思想的矛盾与调和是 陶渊明思想的特点。他早年在魏晋时代的玄学氛围中接受 道家思想影响,同时又接受儒家的经典教育, 怀有大济苍生 的入世理想 ,希望干一番事业, 只是在感到世事不可为和自 然天性受拘束的痛苦后回归田园。但终其一生, 儒家思想脉 络时隐时现而始终存在。三十年代的周作人身上同样存在 儒道思想的矛盾。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逝去之后, 周作人对 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感失望,逐渐走向消极隐逸, 但又/ 老是那 么热心0 [3] ( P196) , 在出世入世之间犹疑。正是基于自身思想 的儒道兼具的特点,周作人看到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一致 性。他说: / 我对于这些隐者向来觉得喜欢, 现在也仍是这 样,他们所说的话大抵都不错。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最能说出自家的态度。晨门曰, 是知其不可而 为之者,最能说出孔子的态度。说到底,二者还是一个源流, 因为都知道不可, 不过一个还要为, 一个不想再为罢 了。0 [ 3] ( P18) /不佞自审日常行动与许多人一样 ,并不消极, 只 是相信空言无补, 故少说话耳。大约长沮桀溺辈亦是如此, 他们仍在耕田,与孔仲尼不同者只是不讲学, 其与仲尼之同 为儒家盖无疑也。0 [ 4] ( P201)周作人强调儒道相通性(到了四十 年代他又强调两者是不同的)的确看到了中国历史上士大夫 / 出世0、/入世0的人生理想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事实, 更主 要的是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找到了理论支持, 找到了一条/ 以 入世的精神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 ,既出世又非出世,既入 世又非入世0 [ 5] ( P427) , / 将出世的隐者与入世的儒者调和于一 身,儒道互补的中庸之道。0 [ 5] ( P427) 周作人眼中的陶渊明是一位内心具有儒家理想的隐者, 而没有或不愿看到具有一定墨侠豪气的陶渊明与/ 忠臣0 陶 渊明。53论语4小记6中周作人在指出儒家道家说到底还是 一个源流之后,紧接着: /周朝以后一千年, 只出过两个人, 似 乎可以代表这两派, 即诸葛亮与陶渊明, 而人家多把他们看 作一姓的忠臣, 令人闷损。0 [3] ( P18)把陶渊明视作东晋忠臣的 看法始于梁代的沈约与萧统, 后人就开始沿袭和发明此说。 到了南宋与明末异族入侵的历史时刻人们则极力强调他的 / 耻事二姓0的忠愤, 明遗民更把他与伯夷、叔齐一起赋予了 遗民的原型意义。把陶渊明简单理解为具有气节的遗民是 后世的制作,是封建气节论氛围中人们有意无意的误读。但 陶渊明确有少数作品反映了晋宋易代的事实,表达了眷恋旧 朝、悲悼晋室的复杂心情。晚年诸如5咏荆轲6、5读山海经6 之类/ 金刚怒目式0 豪放作品与晋宋易代也可能有联系。三 十年代的周作人在体验了封建礼教杀人的社会现实之后, 在 经历了五四反封建的时代之后,对偏激气节论表示警惕和厌 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以生在中世纪的陶渊明没有自由独 立思想为恨显然犯了时代错误, 而如果进一步走向极端, 把 坚持国家民族尊严也当作偏激气节论加以消解, 如周作人三 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所为,则更是不可取的。 / 自然0对陶渊明, 周作人而言都不是普通的, 而是 一个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哲学术语。/ 陶渊 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0 [ 6] ( P57) ,返回自然集中体现了陶 渊明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社会理想。陶渊明在诗歌中描绘 了人在田园中所获得的自由自在, 任性任情, 返朴归真的自 然状态。自然在陶渊明看来就是美和自由,是化解人世苦恼 的良药。但另一方面, 在回归园田之后, 陶渊明亲自参加农 业劳动,含辛茹苦, 却经常忍饥挨饿, 后又无端遭受火灾以至 无家可归。回顾自己一生质性高洁而劫难重重, 陶渊明在晚 年不禁发出悲怆楚调,对天道表示质疑。自然对周作人而言 也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他以自然人生观反抗封建礼教对人 欲的压抑,他说: / 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经典可以千百年来当做 人类的教训的, 只有记载生物的生活现象的 biology , 才可供 我们参考, 定人类行为的。0 [ 7] ( P136)另一方面, 他又感到 自然的无情。/ 天就是-自然. 。生物的自然之道是弱肉强 食,适者生存。河里活着鱼虾虫豸, 忽然水干了, 多少万的生 物立即枯死。自然是毫无感情的, 5老子6称之曰天地不 仁。0 [8] ( P94)显然周作人要喝破众人天地有情、自然有知的迷 梦,把世界和生命的本来面目呈于世人面前, 而他自身是痛 苦的。他甚至把人间的杀戮统统归于人力无法改变的自然 之道,于是人在残酷的/ 天0面前是渺小的, 他引用孟德斯鸠 的话/ 帝力之大正如吾力之微0 [ 8] ( P96) , 表达了对兽道人间的 绝望。 二 周作人这样说: / 三代以后的文人里我所喜欢的有陶渊 明颜之推两位先生, 却巧都是六朝人物。0 [ 9] ( P120)/ 陶公无论 矣,颜或居其次, 然而第三人却难找得出了。0 [ 4] ( P111)如此看 重颜之推,实在是两人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首先是中庸之 道。中庸之道可以说是周作人思想的核心,是超越具体思想 的一种哲学原则,辖制着周作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周作人 的中庸思想自称并非来自孔子三世孙的著作5中庸6而是来 自古希腊,后又证以中国的原始儒家精神, 调和而成, 其原则 是均衡节制,不偏不激。周作人早于 1918 年发表的5人的文 学6中提出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结合的二元人性论, 这种二元 人性论来自对西方新人文主义的借鉴, 而西方新人文主义推 崇的正是古希腊文化。二元人性论既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又 引人向上, 贯穿着均衡节制的原则。由此出发周作人认为 / 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0 [ 10] ( P93)。三十年代的 周作人正是运用中庸之道调和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的。到 了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周作人更把以中庸为特色的儒家 思想当作救助中国政治与文化弊病的良药。但他无奈地发 现中庸之道虽是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 却实在很少有人实 行, / 盖在中国最缺少的大约就是这个, 一般文人学士差不多 都有点异人之禀,喜欢高谈阔论, 讲他自己所不知道的话, 宁 过无不及,此莠书之所以多也。0 [ 11] ( P34)而一旦发现贯穿着中 庸思想的5颜氏家训6 , 周作人自然就会喜欢了。/ 南北朝人 的有些著作我颇喜欢, 这所说的不是一篇篇的文章, 原来只 #64#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2 年 是史或子书,例如5世说新语65华阳国志65水经注65洛阳伽 蓝记6以及5颜氏家训6。其中特别又是5颜氏家训6最为我所 珍重,因为这在文章以外还有作者的思想与态度都很让人佩 服0 [ 4] (P107)。因而像收集陶集一样, 周作人也收集了众多不 同版本的5颜氏家训6。5颜氏家训集解#明嘉靖甲申傅太平 刻本序6中称: / 盖序致至终篇, 无不折衷今古, 会理道焉, 是 可范矣。0 [ 12] ( P614)/ 可范0与否且不论, 评价却是正确的。中庸 之道贯穿于颜氏生存哲学的各个方面, / 教子0要不狎不简; / 兄弟0宜爱又不可责望太深; / 治家0要俭而不吝, 不过于严 刻或过于宽仁 ; 救助他人/ 肠不可冷0 [ 12] ( P388) 又/ 腹不可 热0 [ 12] ( P388)。最典型的体现还在/ 止足篇0, 颜之推说/ 礼云: -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 情性不知其穷,唯在 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0 [ 12] ( P343) /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谦 虚冲损可以免害。0 [12] ( P345)所以他教训子孙积财不宜过多/ 仕 宦不过处在中品0 [ 12] ( P347)。总的说来, 颜之推的中庸之道主 要体现于人生哲学,而不像周作人更把它提升为一种文化理 想、审美理想并作为治疗现代中国政治与文化思想弊端的药 方。应该说,中庸思想如果作为个人生存哲学、审美理想, 当 然不容外人置喙,虽然在现代社会里不一定有人奉行。但如 果把以中庸为特色的原始儒家作为救助现代中国病症的药 剂,把现代中国的出路寄托于回归到不一定存在的禹稷时 代,则显然行不通, 由此也折射出周作人思想上现代观念的 缺乏。 颜之推能引起周作人共鸣的另一原因是他的乱世生存 哲学。颜之推生在动乱的南北朝时代, 一生三遭变故, 由梁 入北齐,由北齐入北周, 后入隋,自称/ 予一生而三化, 备荼苦 而蓼辛0 [ 12] ( P703)。颜之推将自己阅尽人生变故后获得的生存 生活经验形之于书, 传诸子孙, 5四库书目提要6称/ 今观其 书,大抵于世乱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0 [ 4] ( P108)是很 恰当的。周作人生存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也可 说是饱经忧患,由清入民国, 又目睹复辟帝制的闹剧, 亲身体 会新旧军阀统治的残酷,后又陷入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 政权, 于是他对颜之推的乱世人生体验抱着深切的同情, 他 说: /积其一身数十年患难之经验,成此二十篇书以为子孙后 车,其要旨不外慎言检迹, 正是当然, 易言之即苟全性命于乱 世之意也。但是这又何足病呢,别人的书所说无非也只是怎 样苟全性命于治世而已, ,[ 12] ( P108)0这段话是有/我田引水0 之意的。周作人于二十年代末就宣称/ 苟全性命于乱世0 的 生存哲学,当时是有讽世之意的, 但抗战爆发后, 身处沦陷的 北平,周作人果真奉行起这种生存哲学了。据周作人说颜之 推的生存哲学即苟全性命于乱世,但5颜氏家训6中颜之推却 不是这样说的,他说的是/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 之途,于祸难之事 ,贪欲以伤生,谗匿而致死, 此君子所惜哉; 行诚孝而见贼, 履仁义而得罪, 丧身以全家, 泯躯而济国, 君 子不咎也。自乱离以来, 吾见名臣贤士, 临难求生, 终为不 救,徒取窘辱, 令人愤懑。0 [12] ( P362)/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0这 话说得很体面很中庸, 自称爱读5颜氏家训6的周作人, 在北 平沦陷期间出任伪职,显然没有接受这段教训。对周作人而 言,现世生命是唯一的实在, 他很早就意识到生命意义的虚 空,现世生命享受就成了他对抗/ 不完全人生0的药方, 同时 又是抵抗粗糙人世社会侵扰的盾牌。三十年代的周作人谋 求个体生命享受与社会责任承担的兼得, 但到了日本侵略中 国的严酷时代,在对民族、国家命运感到绝望, 同时积极承负 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可能会导致生命灭亡的情况下, 周作人终 于选择了苟全性命于乱世。颜之推的/ 生不可不惜, 不可苟 惜0的话说得漂亮, 但他的行为还是被后世所诟病。他在5颜 氏家训6中为自己在梁朝灭亡后历仕北齐北周以至隋的行为 有所辩解且有悔意。而周作人对自己落水的行为持不辩解 的态度,声称/ 一说就俗0, 又试图把自己说成一个投身饲虎, 普渡众生的舍己利他者,这种幻觉是可笑的。一个渺小的生 命个体落入动乱的时代无疑是不幸的, 追求生命享受本身没 有错,但每个生命个体只能从历史所能提供的可能性出发, 如果不顾现实条件把现世生命享受看作超越于一切, 反而可 能导致个体生命尊严,人格尊严的滑落, 且不论民族尊严、国 家尊严这些早已被这类生命个体抛弃了的价值。这时的生 命状态只能是苟且,不管个体自身是否意识到。 [参考文献] [ 1]曹聚仁. 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 [ A] . 周作人评说 80 年 [ 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0. [ 2]廖仲安, 唐满先.陶渊明及其作品选[ M] .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99. [ 3]周作人. 苦茶随笔 [ M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4]周作人. 夜读抄[M ]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5]钱理群. 周作人传 [ 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 [ 6]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 [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7]周作人. 立春以前 [ M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8]周作人. 苦竹杂记 [ M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9]周作人. 苦雨斋序跋文[M ]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0]周作人. 雨天的书 [ M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1]周作人. 秉烛后谈 [ M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2]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96. [责任编校] 秦 良 #65#第 5期 万 杰: 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 ) ) ) 试析后期周作人的思想变迁
/
本文档为【从陶渊明到颜之推的路_试析周作人后期的思想变迁_万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