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05-10 10页 pdf 2MB 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401170

暂无简介

举报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②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①山房,山中的屋舍.②丁大:作者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②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①山房,山中的屋舍.②丁大:作者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2.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雍陶《韦处士郊居》)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二)(共4分)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①《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田园风光作了简笔勾勒.②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___________归去,_______.”④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一)(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九》【注】①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②面涅:脸部瘢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B.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益:更加.C.揖曙起,按.以败亡状按:按照.D.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一:全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时偏将屡为.贼败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B.青以.指使见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C.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溃于.昆仑关D.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韩琦、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B.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C.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D.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把失利原因都推给孙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样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狄青曾经获得尹洙的赏识,后来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B.狄青不愿去掉脸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C.狄青先是提振士气接着麻痹对手,一举取得昆仑关胜利.D.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声名更是震动中原边疆各地.10.本文中写了狄青这一人物的哪些过人之处?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二)(共7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材料三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12.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1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14.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1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1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大敦煌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不胜收: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B.心醉神迷:指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C.皓首穷经: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D.义无反顾: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19.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20.作品标题”大敦煌”中“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作简要解说.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1.语言基础运用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面积单一栽种杨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生态学这一规律的普遍性..由此种种,人们对有些地区杨树一家独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由于自然天敌数量不足,从三北防护林到黄淮海区域,各大杨树栽种带更是屡次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②雌性杨树得到授粉后发育结籽,就会产生白色絮状的杨絮,大量杨絮飘飞堆积,不仅引发人们皮肤过敏、鼻痒流涕等健康问题,还常常引发火灾.③一些地区由于杨树栽种面积急剧扩大,本土树种急剧减少,以本土树种为生的鸟类、昆虫的多样性也就随之急剧降低.④雄性杨树只开花,不结果,没有杨絮问题.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混乱,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2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你有什么样的”在路上”的经历呢?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答案与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②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①山房,山中的屋舍.②丁大:作者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2.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雍陶《韦处士郊居》)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C2.B3.《夏》诗两句写诗人散发乘凉,高卧闲静宽敞之地,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宿》诗两句写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流泉而怡然,侧重表现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错误.五、六句的意思是: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樵夫尽归”“鸟儿栖巢”是写时间的转移,此时已由薄暮转至深夜,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非常期待好友的到来.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把握情感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主要是要结合诗歌的语境把握意象的特点,进而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孤琴候萝径”的意思是:这位朋友约定好来山寺夜寝,我抱琴在萝径上等候他光临.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到来的形象.”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A项,诗句的意思是: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此处,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B项,诗句的意思是:主客互相尊重,彼此喜欢,共抚琴谈诗.”琴”,是知音之间相知的见证.C项,诗句的意思是: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写出了”松声竹韵”的悦耳,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D项,诗句的意思是: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并列三种乐器是为了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夏》诗中,”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其中”散发”“卧闲”生动刻画了诗人无拘无束,洒脱随性的形象.《宿》诗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意思是”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内心的闲适.【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二)(共4分)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簪菊》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为数不多的高士,表达自已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须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本题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诗意,然后借诗意点明个性气质,并要有简单的分析,且分析要符合原著.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①《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田园风光作了简笔勾勒.②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___________归去,_______.”④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榆柳荫后檐(2).桃李罗堂前(3).仰观宇宙之大(4).俯察品类之盛(5).回首向来萧瑟处(6).也无风雨也无晴(7).不积小流(8).无以成江海(④题有合题意的其他语句亦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荫”“檐”“察”“萧瑟”等词语书写,同时,第④有合题意的其他语句亦可.【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一)(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九》【注】①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②面涅:脸部瘢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B.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益.知名益:更加.C.揖曙起,按.以败亡状按:按照.D.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一:全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时偏将屡为.贼败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B.青以.指使见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C.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溃于.昆仑关D.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韩琦、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B.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C.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D.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把失利原因都推给孙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样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狄青曾经获得尹洙的赏识,后来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B.狄青不愿去掉脸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C.狄青先是提振士气接着麻痹对手,一举取得昆仑关胜利.D.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声名更是震动中原边疆各地.10.本文中写了狄青这一人物的哪些过人之处?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答案】6.C7.B8.D9.B10.①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②虚心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③奋斗不懈,出身低微,终成栋梁.④治军严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⑤同劳同苦,推功于人,深得人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C项,”按:按照”错误,”按”在这里的意思是”审查”.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介词,被;动词,做.B项,两个”以”的意思均为介词,凭借.C项,两个”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向;介词,在.D项,两个”而”的意思分别是:连词,表承接,然后;连词,表转折,却.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D项,这句话的意思是:狄青把功劳都推给孙沔,自己后退到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错误,依据”臣愿留以劝军中”可知,狄青希望留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而不是”提醒自己”.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分点作答.依据”狄青……善骑射……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可概括为: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依据”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可概括为:虚心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依据”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可概括为:奋斗不懈,出身低微,终成栋梁.依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可概括为:治军严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依据”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可概括为:同劳同苦,推功于人,深得人心.【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参考译文:狄青是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宝元初年,皇帝下诏挑选卫士参加戍边军队,(后来)任命狄青担任延州指挥使.当时戍边的将领多次被贼军打败,士兵们大都畏惧胆怯,狄青出战经常自己做先锋.一共四年,前后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八次被流箭射中.曾经在安远有一场战斗,狄青身体遭受很重的创伤,但是一听说敌人来犯,马上起身上马奔赴战场.他在贼兵中出入,贼兵都纷纷溃散没有人敢阻拦他.尹洙担任经略判官,狄青凭借延州指挥使身份进见.尹洙和他谈论军事,认为他非常擅长,就向韩琦、范仲淹推荐说:”这是良将之才.”韩琦、范仲淹一见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范伸淹拿《左氏春秋》送给他说:”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从此狄青改变平日志向去读书,全面透彻地了解了秦、汉以来将帅的用兵策略,他也因此而更加知名.狄青从行伍中奋斗起家,十多年就显贵了,这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曾颁布文书准许狄青敷药除去字迹,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凭借我的功劳来提拔我,不责求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只是因为这刺下的墨字的不断激励罢了,我希望留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不久狄青凭借彰化军节度使的身份管理延州,后又被提拔担任枢密副使.皇祐年间,广源州蛮谋反,岭南局势动乱.狄青奏上表章请求前去平定.狄青告诚将领们不要胡乱同贼兵作战,要听从自己的排兵布阵计划.广西的陈曙趁狄青还没到任,就带领八千步兵向贼兵发起攻击,结果在昆仑关溃败.狄青说:”命令不加整伤,是军队失败的原因.”早晨在堂上会合诸将领,将陈曙等人集中起来,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将他们赶出军门处斩.接着指示放下铠甲,命令军中休整十天.敌方窥探的人回去报告,贼兵方面认为朝廷军队没有马上进发的动向.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贼兵失掉险要关隘之后,全都出来迎战.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直冲贼军左右翼,出乎贼兵意料,大败贼兵,追逃奔袭渍败的贼兵达五十里之远.回到京城,皇帝嘉奖了狄青的战功.狄青为人谨慎缜密很少言语,谋划事情一定看清机会以后才去施行.调度军队时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常常同士兵一起忍受饥寒劳苦,(因此)即使敌人突然侵犯他们,也没有一名兵士愿意落后于前面的人.因此狄青出战时大多会有战绩.狄青尤其爱把功劳推给偏副将领.当初,他和孙沔打败了贼人,计谋完全出自狄青,贼人被平定后,狄青把功劳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孙沔起初赞叹他的勇敢,这件事之后又佩服他的为人,自认为比不上狄青.熙宁元年,宋神宗考核排列之前各时代的将帅,认为狄青起于行伍之间却能够声名震动中原和边疆各地,为人深沉又有智谋,能够凭敬畏谨慎保全终始,感慨之下非常追念他.(二)(共7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答案】第一问:①安贫乐道,富而知礼;②学以致用;③虚心好学;④以仁、贤者为伍,培养自己的仁德.第二问:学习的关键在于虚心好学.《论语》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只有认清他人的优点,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提出见解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作者观点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第一问:依据”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知,①强调的是”安贫乐道,富而知礼”;依据”告诸往而知来者”可知,②强调的是”学以致用”;依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知,③强调的是”虚心好学”;依据”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可知,④强调的是”以仁、贤者为伍,培养自己的仁德”.第二问:围绕其中一点来谈认识或看法.注意要明确认识,要联系《论语》内容,还要有简要的分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点睛】参考译文:①子贡说:”人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比不上贫穷的人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有崇尚礼节的了.”②子贡说,诗经上说,打磨美玉,切呀,磋呀,雕呀,琢呀,是在比喻君子修身对吗?孔子说,端木赐啊,真不错啊!可以和你讨论《诗经》.因为你是一个,告诉你去向,就能推断出来处的人.③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④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材料三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12.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1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14.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1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1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答案】12.A13.C14.B15.B16.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②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④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A项,”引发民众恐慌情绪”,疾病是对人类的影响,但”民众恐慌情绪”不属于”人类文明”.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因果倒置,依据”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可知,是欧洲向外的殖民扩展导致了疫病的全球传播,而并不是”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
/
本文档为【【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